幼兒園游戲開展。
隨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游戲教學越來越流行。幼兒園游戲有益于發(fā)展幼兒的潛能,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幼師應加強游戲教學,為幼兒創(chuàng)造更多的游戲機會。生活中你有收集經典的幼兒園游戲嗎?經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把游戲開展起來吧!”,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游戲,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玩,但兒童的游戲卻不同于成人的玩,它有其獨特的意義和價值。游戲是適應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最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最為幼兒所喜愛。通過游戲,兒童鍛煉了肢體,訓練了思維,豐富了情感,也學會了如何與人交往。可以說,兒童就是在游戲中成長的。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兒童對游戲是愛好的,應滿足這個愛好,不但要有游戲時間,而且要讓游戲滲透幼兒的生活,兒童的整個生活是游戲”。游戲不僅使幼兒情緒愉快,而且是他們的一種嚴肅的活動,正如蘇聯(lián)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指出的:“游戲對于學前兒童有非常重大的意義,游戲對于他們是學習,游戲對于他們是勞動,游戲對于他們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近年來,隨著《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的貫徹和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游戲在幼兒課程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形式愈加豐富。但也要看到,當前廣大幼教工作者對兒童的游戲認識還很不一致,對游戲的意義和價值也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有游戲無益論?!扒谟泄?,戲無益”一直是人們用以告誡孩子要努力學習的一句名言。特別是在當前片面追求智力的思潮影響下,部分家長和教師把早期教育簡單理解為早期智力開發(fā),片面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習慣與運用。表現(xiàn)為將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提前到學前階段,剝奪孩子游戲的權利,以騰出時間來“學習”。家長的這種拔苗助長,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也影響了教師,為了迎合部分家長的這種心態(tài),一些教師便處處壓抑兒童好玩的天性,向孩子灌輸“貪玩的孩子不好”的觀念,而用生硬的方式強迫孩子學習那些并不適合于他們當前水平的知識技能(如學寫字等),或者用簡單粗暴的“填鴨式”教學破壞那些對兒童來說原本是美好的事物的形象(如繪畫、學鋼琴等),從而產生極大的負面效應。在此,我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游戲觀,其中之一就是:把游戲活動開展起來。下面就這一個觀點談談一孔之見。
充分認識幼兒游戲的重大作用
實踐證明游戲活動應該肯定是最符合幼兒生理和幼兒心理的特征的。因此也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因為幼兒在游戲中特別是在創(chuàng)造性游戲中可以無拘無束地,創(chuàng)造性地反映周圍的事物,模仿成人的勞動、學習、生活等活動,反映出對事物的態(tài)度,幼兒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模仿成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的要求。但是,幼兒本身的身體情況以及知識和技能水平的限制,不能完成成人的學習、勞動的任務,這就產生了幼兒的愿望與心理上的矛盾,而幼兒在游戲中就能解決這一矛盾,使幼兒得到極大的心理滿足。因此,在游戲中能發(fā)展兒童想象力,促進兒童感官以及運動感官的迅速發(fā)展,促進兒童各種心理過程更快、更好地發(fā)展,促進兒童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的成長和形成。這一切是無容置疑的,是已被許多具體材料所證實的。
偉大的列寧童年就是在許多有趣的游戲中度過的,他去姨媽家做客,就與表兄妹玩捉迷藏的游戲;毛主席小時侯在韶山家鄉(xiāng)和許多小朋友一道去山上放牛,他們想辦法輪流由少數(shù)人牧牛,其余的可以一道玩摘野果,捉鳥游戲;魯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度過的一段童年生活,是很活潑愉快的。他在這里玩過許多有趣的游戲,像雪后的捕鳥游戲、折蠟梅、尋蟬蛻、捉了蒼蠅喂螞蟻,兒時的樂趣終生留在美好的回憶中。高爾基認為:“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制造第一架飛機的奠基人撒母耳蘭格力,出生在美國麻雀的一個農村里,家里很窮,但他有理想。小時侯對鳥有興趣,他經常望著鳥在藍天中飛翔,仔細的觀察體會,自己模仿做鳥飛的游戲,最后終于在芝加哥從事專門的研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具體地,我們還發(fā)現(xiàn)游戲能有力地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幾方面的發(fā)展。
第一、戲可促進幼兒身體發(fā)育,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在體育游戲和音樂游戲中,有運動量大的活動也有運動量小的活動。有全身運動,也有局部運動,加上許多游戲多在戶外進行,幼兒可以接觸陽光,呼吸新鮮空氣,血液循環(huán)新陳代謝,各個系統(tǒng)的功能均能得到加強。
第二、蘇姆林斯基說:“游戲猶如火花,他點燃了探索求知火焰?!钡拇_孩子們要反映和再造他們參觀過的周圍的社會自然環(huán)境,以及反映在作業(yè)中學習過的故事、童話、詩歌、音樂、舞蹈的內容,首先就要記住這些作業(yè)的內容、情節(jié),并要用自己的語言和情感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就促進了兒童思維、語言、記憶、注意、感情、意志等方面的發(fā)展,兒童的語言運動中樞神經也在這個過程中逐趨完善,兒童的智力在迅速發(fā)展。
第三、游戲可以促進幼兒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成長。當幼兒與伙伴們一起游戲時,他的思想情感開始向社會化發(fā)展。為了能與伙伴一起玩,他要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與同伴發(fā)生爭吵吃了虧時,就要學習如何對待挫折和挫傷。另外,幼兒在游戲中,在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下,模仿成人對事物的正確態(tài)度,反映成人美好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形成幼兒良好的品德。
第四、游戲能培養(yǎng)幼兒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游戲一般離不開音樂和美術活動。幼兒在玩“小劇院”游戲時,需要表演節(jié)目。在玩“娃娃家”“商店”等游戲時,需要裝飾和美化;玩“照相館”游戲時,需要畫畫“照片”。這些都離不開美育。
在游戲中能夠初步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才能和創(chuàng)造力在一個人一生的事業(yè)中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在幼兒階段就要抓好游戲這一基本活動。
總之,游戲像一面鏡子,反映出幼兒是怎樣認識的世界進行取舍、再造的,在游戲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窺探幼兒的啟蒙階段為他們的各方面的發(fā)展奠定一個堅定基礎,為今后的事業(yè)和生活道路創(chuàng)造燦爛的前景。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游戲編輯推薦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理念一脈相承,再次強調了幼兒的活動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從而大力推動了幼兒園各類游戲的開展。然而,在實踐中,一線教師對幼兒園如何開展游戲還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困惑,現(xiàn)例舉如下。
困惑一:游戲到底要不要教
在觀摩幼兒園游戲的過程中,我常常看到教師在努力地幫助孩子們還原真實生活,教幼兒游戲。比如,在醫(yī)院游戲中,他們告訴幼兒,醫(yī)院要分“掛號部”“門診部”“注射室”“手術室”等;看病時應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針應該怎么打,鹽水應該怎么掛……當我問教師為什么要這樣教而不放手讓幼兒自己玩時,教師們感到十分困惑:我們也想讓幼兒自主地玩,不要教,可孩子們的游戲常常讓人感覺玩得不夠“好”,玩得不夠“透”,難道我們不該引導一下嗎?那么,教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幼兒游戲真的需要教嗎?
教師為什么會常常覺得幼兒的游戲玩得不夠“好”,玩得不夠“透”,而需要教呢?我覺得這與教師還不能很好地把握游戲的本質有關系。有許多教師認為,既然游戲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映,那么幼兒的游戲就應該反映生活、再現(xiàn)生活。否則,教師就會覺得幼兒違反常理,就要去糾正,并教給幼兒“正確的玩法”。然而,游戲到底是什么?眾所周知,游戲雖然來源于生活,卻又不同于生活,是兒童對生活的虛擬反映,或者也可以說是其對生活非常幼稚的認識。比如說醫(yī)院游戲,人們看病的程序應該是“掛號一門診一配藥一打針”。這是誰的經驗?是成人的經驗,因為,在真實的生活中不掛號看不了病。但是,據(jù)調查,幼兒對醫(yī)院刻骨銘心的記憶是“打針”。所以,孩子玩醫(yī)院游戲時,絕不會想到扮演病人先去掛號,他們肯定先搶針筒、白大褂,爭做醫(yī)生。那么,當孩子們都成為“醫(yī)生”百無聊賴時,情況會怎樣呢?這時,如果教師放手,幼兒的游戲會出現(xiàn)多種可能。比如,“醫(yī)生”會自己給自己打針,那么他同時也在體驗病人的角色了;兩個“醫(yī)生”會互相給對方打針,那么角色的分化就自然產生了。如果孩子們商量著到娃娃家去邀請爸爸或媽媽來做病人,或者他們去抱個娃娃來做病人,那么游戲情節(jié)便自然展開了。這樣開展的游戲,顯然和教師教給他們要怎么做醫(yī)生、怎么去看病不一樣。在有些教師看來這似乎不符合現(xiàn)實生活,孩子們玩得不夠好、不夠透,但他們是在真正自主地游戲,表達的是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而不只是在被動地執(zhí)行教師的指令。實現(xiàn)教師的意圖。
如此說來,孩子的游戲不必教。首先,如果孩子不會玩,說明他們還不具備相關經驗,那為什么非要他們玩這個游戲呢?其次,如果孩子的游戲行為和成人的經驗或者和生活常理不一致,也沒有關系,因為這只是“玩”。教師須知,這種不成熟的表現(xiàn)才是孩子對生活的“真”體驗。
因此,在游戲中教師最需要做的不是去設定幼兒應該怎么玩,然后去教,而是用好奇心去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分析:孩子們究竟想干什么?他們是如何做的?他們在其中發(fā)展了嗎?發(fā)展了什么?就像在醫(yī)院游戲中,孩子們雖然沒有學會醫(yī)院看病“應該有的”一般流程,但是他們在吵吵鬧鬧中分出了醫(yī)生和護士,他們主動出擊去娃娃家找病人,這其中不是發(fā)展了解決矛盾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了嗎?在游戲中,教師應重視幼兒自發(fā)產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放棄讓幼兒得到“應該有的”學習與發(fā)展的念頭。
因此,把游戲還給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放棄“應該是這樣”的理念,讓孩子玩符合他們自身邏輯的游戲。
困惑二:游戲需不需要預設
如果說,游戲是孩子真正自由自主的活動,那么游戲還需要教師預設嗎?很多教師感到很困惑:如果游戲不需要預設,那么我該如何投放游戲材料呢?需要創(chuàng)設醫(yī)院、娃娃家等區(qū)角環(huán)境嗎?美工區(qū)、數(shù)學角的活動算不算游戲呢?
教師們?yōu)槭裁从羞@樣的困惑?據(jù)分析,其根本原因是教師們混淆了教學與游戲的概念。我們知道,教學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準備地促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的過程,目的明確、流程清晰,教師對兒童在其中的學習與發(fā)展有針對性的期待。其成效也是顯性的。
但是,游戲中快樂是目的,學習并不是兒童追求的目標,而是其附加值。為了玩,孩子會努力地嘗試把珠子等串起來做成“媽媽”的項鏈,會為了買“菜”而設法分清1元還是5元錢幣,這其中蘊含了豐富的但又具有不確定性的學習機會。也就是說,今天,孩子想到扮演媽媽了,就可能會涉及對人物關系、裝飾打扮等方面的學習;明天,如果這個“媽媽”對一輛自行車有了興致,那么她可能會騎著車到處學習繞障礙而忘了還有個娃娃躺在家里。如果教師對孩子在游戲中的學習與發(fā)展有著強烈的目標預設,就一定會想著控制孩子的活動,讓孩子實現(xiàn)自己的期望。比如說,教師創(chuàng)設娃娃家時,如果預設的是讓孩子能學會扮演爸爸媽媽,模仿爸爸媽媽買菜燒飯、照顧娃娃,那么對于孩子騎著車到處溜達就一定會不滿,認為他偏離了游戲主題,輕者可能會誘導孩子回來繼續(xù)扮演好爸爸媽媽,重者可能會認為孩子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不好,沒有學會如何做爸爸媽媽,沒有堅守崗位等,從而加以批評、指責。同理,在美工區(qū)、數(shù)學角,如果教師投放了玻璃彈珠后規(guī)定孩子只能練習“夾”,那么孩子一旦玩“打彈子”就會被認為是“違反規(guī)則”。如此,幼兒只能算是在完成“個別化”或“小組式”的作業(yè),難以感覺到游戲的自由和快樂。
要解決這個困惑,關鍵是教師要正確認識孩子的學習與發(fā)展與游戲之間的關系。教師須知,孩子在游戲中從事的活動一定是他們自己想要去學、去做、去嘗試的,而不是由教師設定好的。孩子的游戲不是為了實現(xiàn)教師的預設意圖,不是為了得到教師的“你今天玩得真好”的表揚。
筆者認為,在游戲中,教師的重點是為孩子創(chuàng)設游戲的條件。教師要明白創(chuàng)設條件只是為了給予孩子可能發(fā)展的機會。比如說,教師創(chuàng)設醫(yī)院、娃娃家等,不是要教會孩子如何做醫(yī)生、做爸爸媽媽,而是給予他們模仿、扮演、體驗社會角色的機會;教師創(chuàng)設美工區(qū)、圖書角,也不是為了教會孩子制作一只企鵝或看懂某一本書,而是讓他們有動手動腦或養(yǎng)成專心做事習慣的機會。在機會面前,孩子們想如何學習和發(fā)展,則應該由他們自主決定。比如,他想在娃娃家扮演爸爸還是扮演狗得由他自己決定,她想在美工區(qū)畫一只螞蟻還是折一只鳥也由她自己決定。這期間孩子都在學習,教師需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孩子扮演爸爸是對社會角色的認知,而扮演狗則表達了他對一種動物的認識。孩子無論畫螞蟻還是折鳥都會經歷探究的過程。
因此,把游戲還給孩子最重要的是——降低預設期待,允許孩子在游戲中有自己獨特的表現(xiàn)。
困惑三:教師如何進行指導
幼兒的游戲無需預設、不必教,那么教師面對孩子們豐富的游戲、多樣的行為、多元的發(fā)展,可以怎么做呢?
筆者曾與教師們一起研討過這樣一個案例。有一天,兩個孩子在娃娃家非常投入地游戲,他們一起買菜、燒飯、照顧娃娃。后來,他們想出給娃娃過生日的情節(jié),一起去蛋糕店買來生日蛋糕,打算召集很多人為娃娃慶祝生日。正當教師滿心歡喜期待游戲出現(xiàn)新的高潮的時候,這兩個孩子忽然被桌上的一副飛行棋吸引了,他們放下“蛋糕”開始下起棋來,完全把生日這事拋到了腦后。于是,教師糾結起來:是提醒他們回到游戲中呢,還是讓他們盡情下棋?面對這個情景,參與話題討論的教師分成了兩派:一派認為應該提醒,因為“促進孩子發(fā)展”是教師的責任,在這個情境中,繼續(xù)玩生日游戲對孩子的發(fā)展更有利:另一派則認為,游戲應該是孩子自主的活動,所以當孩子興趣轉移的時候應該允許孩子進行當下更感興趣的活動,因為下棋也能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這個話題貌似在討論教師的指導策略,實際上是在討論教師在游戲中應承擔的角色,或者說是在討論教師與孩子的關系。對大多數(shù)教師來說,“兒童發(fā)展的指導者、促進者”是更讓教師喜歡、接受的角色,所以在游戲中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做一些“促進”孩子成長的事是很多教師認為應該承擔的責任。于是,“干預”甚至是隱形的“命令”等都會成為教師的指導策略,這非但沒有對孩子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反而令孩子失去游戲的快樂。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教師到底進行了怎樣的指導,而在于教師以怎樣的角色進行指導。筆者認為,教師把自己定位于“合作者”和“支持者”而非“指導者”,更利于孩子游戲的開展。因為“合作”和“支持”是從滿足孩子游戲愿望,讓孩子快樂游戲的層面出發(fā)的,而“指導”和“促進”則會讓教師不知不覺地對孩子的游戲加以控制。
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指導轉化為“建議”.供幼兒參考,幼兒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比如說,到底要不要繼續(xù)慶祝生日呢?教師只要提醒“剛才你們不是打算開生日會嗎”就可以了。至于到底開還是不開,由孩子自己決定。
所以,把游戲還給孩子最可貴的是——放低姿態(tài),尊重孩子選擇的權利。
“閉上嘴巴管住手,睜大眼睛豎起耳”“把真游戲還給孩子”這是“安吉游戲”對教師的要求。5月16日—5月18日有幸參加了由麗水學院組織的“幼兒園自主游戲培訓”專題講座學習,與會代表聆聽了安吉縣教育局學前教育科程學琴科長和安吉縣實驗幼兒園章潔園長的專題報告?;叵?013年曾跟隨“麗水市首屆學前教育教研員工作室”的學員們到安吉一起親臨觀摩“安吉游戲”,兩次的近距離接觸,它帶給我們這些幼兒園老師許多震撼和思考!
程學琴科長和章潔園長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了安吉縣的幼教發(fā)展近況和目標、對于《指南》認識、實施方式及收獲,分享了大量基層一線的教學視頻和實例,讓在座的專家和老師們身臨其境,深入體驗安吉幼兒園游戲的教學理念和實踐特色,開拓視野。
感悟一:從系列專題講座中,我們深深感受到安吉幼兒園游戲活動的魅力。她們將本土戶外游戲作為非正規(guī)性體育活動,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土現(xiàn)有的自然資源制成各類游戲材料,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材料、自由結伴、自主游戲,形式靈活多樣,游戲過程中融合了本土游戲的“趣”,挖掘利用了“戶外場地、器械的隱性資源”,對幼兒健康發(fā)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感悟二:當今,中國的幼兒園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幼兒的游戲活動越來越少,兒童游戲的權利被嚴重剝奪,存在著“游戲兒童”的現(xiàn)象。隨著《指南》的頒布實施,新一輪幼教改革席卷全國,其中“安吉”現(xiàn)象引發(fā)的改革風暴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改變了幼兒園的活動形態(tài)和課程樣式,“安吉游戲”給了孩子充分自主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孩子們玩得是那樣酣暢淋漓,在充滿野趣的游戲中促進了孩子們的發(fā)展,安吉幼兒園被業(yè)界譽為“中國的瑞杰歐”。
感悟三:“安吉游戲”讓我想起了小時候,那時我們可以無拘無束的爬樹、掏鳥窩、下河摸魚、玩兒泥巴,正是這些看似隨意的游戲,讓童年給我們留下了美麗的回憶。在安吉,大自然就是孩子們取之不竭的游戲材料寶庫,這些身邊隨處可見的物品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變身成了床、面包機、自由部落、航海員的瞭望鏡……孩子們是快樂的、自由的、每一個游戲都是孩子內心感受的表達、都是孩子童真的反映。孩子們無時無刻都在經歷著種種考驗和挑戰(zhàn),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探索、在一次次嘗試中解決問題、克服困難。
感悟四:安吉幼兒園的老師們,他們最重要的工作是觀察和記錄,他們不需要教會孩子如何玩,或者介入孩子之間,只需要站在邊上,看著孩子。“安吉游戲”精神倡導——幼兒教師,請管住你的手和嘴,用心、用眼睛去觀察孩子。
帶給我們的反思:我們幼兒園開展的“區(qū)域性體育活動”,有安吉的影子,但是還有差距,我們給孩子的限制是不是太多了呢?我們到底給了孩子什么,孩子們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我們的老師在孩子游戲中是否太過“忙碌”,是否無形之中打擾了孩子們的游戲?能否把真游戲還給孩子,讓自由的游戲點亮孩子的生命,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喝水從奶瓶過渡到杯子
對于自己喝奶、喝水,寶寶也會像獨立吃飯那樣興趣盎然。
訓練要點:
寶寶十個月左右,就可以試著讓他自己抱著奶瓶喝奶、喝水了。奶瓶最好小一點、細一點,也可以買帶把兒的那種;奶瓶里的奶或水一定要溫度合適。媽媽可以抱著寶寶或讓他倚靠在被子上、坐在小推車里喝。
一歲以后,改為使用嬰幼兒訓練杯,就是有兩個手柄、杯蓋上有個突起的小嘴兒、嘴兒內有小洞的那種,不要杯蓋上帶吸管的。爸爸媽媽給寶寶示范:雙手握杯,將杯子舉到嘴邊用力吸,或直接往嘴里倒。
一段時間后,試著取下杯蓋,讓寶寶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把嘴放到杯子邊直接喝。開始時杯里的奶或水不要太多,以少半杯為宜。
把刷牙當作游戲
保證孩子的口腔健康從保護乳牙開始。父母應盡早培育寶寶自己刷牙的習慣。當然,也沒必要一本正經地教,讓孩子覺得“刷牙很好玩兒”,他就有興趣學了。
訓練要點:
寶寶一歲左右,父母可以用硅膠質地、形狀如手指套、帶毛刺的小牙刷給寶貝刷牙,幾次之后把“小指套”套在寶寶的手上,握著他的小手、模仿父母的樣子自己刷牙。刷完了,告訴寶貝照著自己的樣子喝一口水、鼓腮,讓水在口腔里轉幾下漱漱口,再把水吐出來。
一歲半以后可以用軟毛的兒童牙刷刷牙了,剛開始父母替寶貝準備好溫水、擠好牙膏,自己也備好水和牙膏牙刷,給寶寶做示范: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刷,里外都一樣;隨后吐出泡沫,再用清水漱口,然后以毛巾擦干、完成刷牙的全過程。等寶寶三歲后,教他自己弄水、擠牙膏。
女兒現(xiàn)在2歲半,特別淘氣,破壞性驚人。一個新玩具到手,不出半天,準被拆得七零八落。每天她的玩具房都亂七八糟,給她收拾玩具總是要花我好多時間。我常常為此生氣,可又一想,孩子這么小,有什么辦法,總不能不讓她玩吧?
這天,女兒又把一盒水彩筆拆爛了,12支水彩筆,一大堆筆帽、筆芯、筆尖,全堆在沙發(fā)上。拆完了,又去玩別的玩具。這是她已經玩過很多次的把戲,每次我把這些筆一一裝好,弄得自己一身顏色,很煩人。這時我忽然靈機一動,何不讓女兒自己來裝呢?
我故作神秘地把女兒叫過來,對她說:“這些光桿多難看,我們把它們打扮打扮怎么樣?”女兒似乎有些不明白。我從筆堆中拿起一支藍色筆桿,又找到筆芯,套上筆尖,戴好筆帽,同時嘴巴里念念有詞:“這是藍色筆的肚子,這是它的頭,再給它戴上帽子(筆的大頭),穿上鞋子(筆的小頭),好啦!你看這支藍色筆現(xiàn)在很漂亮吧!”
女兒立刻來勁了,她伸手撿起一支紅色筆桿,然后找出紅色筆尖往上套。我提醒她:肚子還沒有呢!她把頭湊到那一堆筆芯、筆桿上,找了半天,我差點忍不住要替她撿出來。但她終于找對了筆芯,裝進筆桿里,又把筆尖、筆帽套好了。我馬上用很夸張的聲音表揚她:“好棒啊
!”然后又問她:“這支筆是什么顏色?她回答:“紅色?!蔽艺f:“對了,你真聰明。”
接下來,女兒越干越起勁。黑色、褐色較難分辨,她把兩支筆弄混了。我說:“你仔細瞧瞧,這是一樣的嗎?她馬上低頭去找,找了一會兒,仍沒有找到。我想不能讓她感覺太難,就給她指了一下,仍舊讓她自己挑出來套上。有時她想把“鞋子”套在“頭上”,套不上去,我告訴她:“那是因為頭大鞋小,搞錯了就穿不上了?!?/p>
在我不停地表揚下,女兒很專心地把剩下的水彩筆裝好,而我經常教她辨認的幾種顏色,她都回答正確。把筆全部裝進筆盒后,我對女兒說:“你瞧,這些筆多漂亮,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以后不要再把它們拆爛好不好?”女兒拖腔拖調地說了一聲:“好!”
以后收拾玩具時,我常常想,應該把這個枯燥的過程變成一個學習的過程,讓女兒在游戲中勞動,鍛煉手指的靈活性,學習分類,辨別顏色、大小、形狀、數(shù)量等等,從而也減輕了我的家務負擔。
眾所周知“幼兒期是游戲期”。而到了中班年齡階段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開始具體形象,有意性已經發(fā)展。特別喜歡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動和語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角色游戲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滿足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們生理和心理的發(fā)展水平,很受歡迎。
那么,什么是角色游戲呢?
角色游戲就是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他人的角色,模仿他人的行動和語言,并且利用一些材料及自身的生活體驗和積累的經驗進行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通過角色游戲,可以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積極的情感和社交能力,極大地豐富了幼兒的知識面,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但因為年齡特征的關系,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有其自身的特點。
首先,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的主題擴展,情節(jié)得到了發(fā)展。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中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他們的思維也有直覺行動性開始轉向具體形象的思維,比起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情節(jié)要復雜。如在”娃娃家”,小班幼兒只能利用現(xiàn)有的玩具材料來擺弄:看到奶瓶就會給娃娃喂奶,看見條梗就會給娃娃喂飯。但中班幼兒就不同,進入角色的孩子們會想很多相似于成人在家庭中所做的事來模仿,從而進行游戲:如做媽媽的會很周到地整理好家里的事,再去買菜、燒飯,招待客人等;當娃娃病了還會打急救電話呢!做爸爸的還真在家像模像樣的修電視機、煤氣灶等。他們游戲的主題和內容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或者是熟悉過的周圍生活的人和事,他(她)們積累的經驗印象越深刻,游戲反映也越自然逼真,角色行為也越形象具體。
其次,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目的性增強,主題趨于穩(wěn)定。孩子們能依靠已有的思維,在進行主題活動前,就討論、協(xié)商好各自的角色和任務|:如誰當媽媽?誰當爸爸?還會安排好媽媽、爸爸的任務,然后才開始游戲。但小班孩子就不能。他們只會想到什么玩什么,玩到哪里算哪里:如當“爸爸”的看到別人在做“駕駛員”時會毅然前去加入等。
再者,中班幼兒在進行角色游戲時能認真扮演角色,并且還有了初步的規(guī)則意識。因為他們在游戲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所以他們絕大多數(shù)對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有濃厚興趣,能主動地投入,并能按事先商討好的角色的任務去游戲,有時還會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一些。如有一次,幾個孩子在“汽車站”游戲:有幾位“乘客”上了車,先后買了票子,然后當中的一人當起“小偷”,他偷一位“女乘客”的包,于是大家一起來抓“他”,并把他制服,還讓“駕駛員”“把他送到“派出所”,其間的幾個角色還真扮演的逼真,看得出游戲時他們的投入程度,和對“汽車站”游戲規(guī)則的掌握程度。但小班的孩子在進行同樣的游戲是肯定達不到這個程度的。
最后,中班幼兒在角色游戲后的談話積極主動。正因為中班幼兒在進行游戲時能積極地投入到角色中去,所以,等到游戲結束后,他們對在游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各自擔任角色的情況會積極地進行評議和爭議。如當“汽車站”的游戲一結束,幾個孩子就議論開了:“我這個小偷本領很大吧,你們幾個人才把我給抓住”“下次我們再玩時弄個假手拷,這樣更好玩”等等。
角色游戲給幼兒帶來了極大的快樂,但我們也不否定:在幼兒游戲時還會經常地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使得游戲不能順利地進行,因為角色游戲的需要和幼兒有限的能力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距離,這就需要我們教師來適宜地指導。
那么,如何來指導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呢?我認為有以下三點:
一:學習分工合作,互相協(xié)商。
不難發(fā)現(xiàn),在中班幼兒進行區(qū)域活動時,孩子們最多的還是通過角色扮演來滿足自己的愿望。于是,自然地產生了角色分配的矛盾: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為了扮演某個角色而爭得不可開交。這時,就非常需要教師地指導和引導,使他們明白各個角色所擔當?shù)闹厝渭胺止ず献鞑拍苓M行游戲的道理。因此,教師可在游戲前通過談話、講故事等形式,引導幼兒來分工,讓孩子們懂得互相協(xié)商、互相合作的重要。記得在《小兔乖乖》教學活動結束后,我把動物頭飾放到了“表演區(qū)”。當時,我就想到孩子們在游戲時可能都會爭當“兔媽媽”,因為在教學活動時,他們都要來表演“兔媽媽”,沒人愿意當“大灰狼”。于是,我就在孩子們進行游戲前和他們進行了一次談話。
教師:你們喜歡《小兔乖乖》中的誰?
幼兒:兔媽媽。
教師:還有嗎?
幼兒:長耳朵
短尾巴,
紅眼睛。
教師:為什么不喜歡大灰狼?
幼兒:因為它要吃小兔,太壞了,
因為它長得太難看了,還要吃小兔。
教師:是呀,大灰狼專門干壞事,的確太壞了,怪不得我們小朋友都不喜歡它。但是,如果我們來表演這個故事,沒人當大會狼,我們能表演嗎?
幼兒:不能。
教師“那怎么辦?
幼兒:……(都搖頭,)
教師:其實,我們只是表演,就像電視、電影里的演員們一樣,不是表演壞人就變壞人了,只要演的成功都是好演員。同樣,誰要是把大灰狼的兇狠樣子表演出來了,還真算是好演員呢!
通過這次談話,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進行故事表演時,角色分配的問題自然解決了,孩子們不在為沒人當“大灰狼”而爭論不已。相反,他們的游戲順利進行了。
二:善于觀察,個別引導。
幼兒在游戲時,教師不能無所事事,而要隨時了解幼兒游戲的情況,善于觀察每位幼兒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以便通過游戲來改變其弱點、不良行為習慣等。我班的天瑜就是個很內向的男孩。每次游戲,都是別人拖著充當一些次要的角色。有一次,我發(fā)現(xiàn)他在“醫(yī)院”里當病人,“高醫(yī)生”在給他看病。于是,我進去,蹲下和他說:“我看你這位病人一直請“高醫(yī)生”看病,肯定學到了“高醫(yī)生”的一些本領,現(xiàn)在就當一回醫(yī)生給我看看病吧”!在我半拖半拉之下,他終于當了一回“醫(yī)生”。游戲結束后,我及時地表揚了他。以后,我還多次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擔任重要角色慢慢地,他活躍了,每次游戲都能主動地參與,連他家長都說自己的孩子真的變了。還有幾次,在游戲時,總有孩子來“告狀”:說輝輝總是去搗亂。原來,輝輝是個愛動的孩子,很調皮,在游戲時喜歡躥來躥去,因此,許多孩子見他來了,就不歡迎,甚至討厭。于是,我就請他當起了“值勤警衛(wèi)”,讓他戴個軍帽,并趁機告訴他:警衛(wèi)要保證各個活動區(qū)的安全,發(fā)現(xiàn)有人鬧事什么的,要制止。結果,他認真地干了起來,還真受到大家的歡迎。由此不難看出,教師在幼兒進行游戲時的觀察和及時引導是何等的重要!
三;適宜指導,發(fā)展情節(jié)。
中班幼兒角色游戲積極性很高,但由于生活經驗的有限,在游戲時對角色的理解還很膚淺,有時還會出現(xiàn)問題。如釣魚的小貓見自己釣不到魚便直接拿住魚鉤去釣;娃娃家來了幾位男客人竟搓起麻將等。這時候需要我們教師及時以合作參與者的身份介入游戲,在了解的基礎上適時指導,以提高幼兒扮演的水平,從而豐富游戲的內容,促進游戲的健康發(fā)展和深入。記得有次游戲,“醫(yī)院”里傳來了吵鬧聲。原來,有位“病人”竟裝做“精神病人”,在大吵大鬧,還去搶“醫(yī)生”的聽筒。結果,其他區(qū)域的孩子都過來看。這時,我趕緊走進“醫(yī)院”,對“醫(yī)生”說:“他是我的孩子,又發(fā)神經了,我們給他打針“鎮(zhèn)定劑”讓他安靜吧!”“醫(yī)生”趕緊行動起來了。游戲又可以繼續(xù)進行了。
教師能深入游戲,通過建議、參與,啟迪了幼兒的思維,使他們動腦筋解決了游戲中碰到的問題,克服了游戲的障礙,也促進了游戲主題的深化,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等。
總之,角色游戲是以孩子為主體的自愿游戲,教師要隨時把目標記在心里,并掌握好幼兒的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來加以引導,這樣,游戲會更生動、更受歡迎、更有價值。
“沒有游戲的幼兒園不是真正的幼兒園,不會指導游戲的老師不是真正的老師?!毕嘈?,我們都愿做個會指導游戲的老師,去尊重幼兒的興趣和愿望,用幼兒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幼兒一起快樂游戲!
一門開開進不開(大拇指打開)
二門開開進不開(食指打開)
三門開開進不來(中指打開)
四門開開進不開(無名指打開)
五門開開我進來(小指打開,在說“我進來”三個字的時候拍手三次)。
活動目標:1、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表情地朗誦兒歌。2、在熟悉兒歌的基礎上創(chuàng)編兒歌最后一句,把“你、我”替換面自己的名字。3體驗創(chuàng)編兒歌的樂趣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顒訙蕚洌?/p>
“大鋸”一把、教師排練好的“拉大鋸”游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游戲情境。
1、教師出示大鋸:今天,黃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樣好玩的玩具,小朋友看,是什么玩具呀?小朋友們知道這大鋸是用來做什么的嗎?。
2、教師:現(xiàn)在黃老師要和袁老師玩一個很有趣的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拉大鋸”,游戲的名字叫什么呀?
3、教師一邊念兒歌一邊進行游戲。
4、提問:
(1)、游戲的名字叫什么?
(2)、游戲時老師念了什么?
三、引導幼兒學念兒歌。
1、教師再次有感情地念兒歌,后提問:老師念了什么?
2、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2遍。
3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表演。
三交待游戲規(guī)則。
教師:請小朋友把小椅子轉過去,和好朋友面對面坐好,開始小朋友邊念兒歌邊做拉鋸的動作,念到“你也去”時用手指著好朋友,念到“我也去”時,就用手指著自己,念到“我們一塊去看戲”時,先自己拍一下手,再和好朋友拍一下手。(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游戲)小朋友會玩嗎?
四、組織幼兒游戲兩遍。
1請小朋友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游戲。
2請小朋友搬到椅子找到自己的好朋友進行游戲。
五、教師示范創(chuàng)編兒歌。
一、創(chuàng)設說的機會
無論是游戲開頭還是結束后的講評,李老師都給幼兒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在游戲的開始,主題的確定、材料的選擇及角色的分配等,都交于幼兒討論決定,讓幼兒充分陳述自己的觀點,仔細傾聽同伴的意見,在不斷解決沖突的過程中,達到統(tǒng)一。游戲后,老師讓幼兒說說自己在游戲中遇到的趣事和問題,為幼兒自由說話提供了充分的機會。除此以外,李老師還非常善于運用隨機評議的方法,靈活地抓住游戲中有意義的小事,及時地加以肯定,如當點心店的工作人員說:“我們要買一送一”、“我們要免費為警察送點心”,教師在講評時抓住了這個點,讓幼兒從中學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關心別人,遇到問題多動腦等良好的品質。老師的隨機評議,變點滴小事為有意義的事,閃光點轉眼變成閃光面,給全體幼兒以良好影響。
二、引導幼兒敢說
我們班有個別幼兒內向膽小,不敢在集體面前發(fā)言,與小朋友的游戲交往中也往往處于被動地位。面對這些幼兒的情況,作為年輕教師常常會忽略他們,注意不到應多提供機會讓他們在集體面前表現(xiàn)出自己最好的一面,通過各種方式接近幼兒,和他們進行語言溝通,使他們逐漸產生想說的愿望。而李老師總在角色游戲中為他們提供些較為簡單的問題請較膽小的幼兒回答,如,請他們介紹今天玩了什么角色,是怎么玩的,并給予正面的引導及鼓勵。
三、培養(yǎng)幼兒愛說
游戲中要使幼兒愛說,就要讓他們有話可說。豐富的生活印象和知識經驗是開展角色游戲的基礎,李老師很注意開闊孩子的眼界,她組織他們多觀察、體驗生活,擴大視野,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加強孩子對社會生活中人際關系的了解,增長人際關系的交往知識,為順利開展角色游戲奠定基礎。同時,李老師在游戲中善于發(fā)現(xiàn),及時鼓勵引導幼兒,讓他們越來越想說,越來越愛說。
主題游戲是通過一系列活動不斷向外擴展延伸最后形成的一個有機的動態(tài)的網(wǎng)絡系統(tǒng)。幾年來,我園開展的主題游戲常是為應付觀摩活動,幼兒在教師的按排下被動地接受游戲。本學期,我從幼兒感興趣的事情、關心的焦點和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生成有教育價值的主題游戲。并按主題游戲的網(wǎng)絡聯(lián)系和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把握好教育的時機,開展起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
一、構建主題網(wǎng)絡,平行游戲練習。
小班幼兒正處于以自我為中心階段,游戲方式大多以平行游戲為主。在幼兒對某一小主題產生游戲欲望后,便可以此為切入點,通過在同一層面投放多種游戲材料,讓幼兒根據(jù)自己需要去選擇活動材料進行練習。平行練習的過程是幼兒根據(jù)自已的意愿,用不同材料,不同方式來表現(xiàn)同一主題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jié),當我們帶著孩子外出散步時,孩子們在草地上歡呼雀躍,有追趕蝴蝶、大聲叫喊的;有采來野花戴在頭上的;還有伏在地上學小蟲爬的。由于每次散步時間短,孩子們玩得意猶未盡,于是產生打扮春天的游戲主題。在組織幼兒認知了春天的基礎上我們構建了打扮春姑娘、快樂的小池塘、綠綠的草地、小雞出殼等一系列表現(xiàn)春天的網(wǎng)絡圖。針對每一個主題游戲,我們都開展了平行游戲活動。如在打扮春姑娘時,我在美工區(qū)進行擴展,讓每個幼兒有機會參與這一游戲。在教室的六張小桌上投放了多種用來裝扮的材料,有即時貼,綢帶,野花,柳條,舊紗巾,夾子等,孩子們各自找到了自己喜歡的材料,有的用野花夾在頭上,用柳條盤成辮子;有的將綢帶系在腰間,將紗巾披在肩上;還有的幼兒能夠在即時貼上剪花,貼在額上、臉上,打扮得花枝招展。通過這種平行練習,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高,熱愛自然的情感得到了升華,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審美能力。
二、圍繞主題網(wǎng)絡,分組游戲活動。
分組活動是在平行練習過多個小主題的基礎上,同時提供多種游戲內容,讓幼兒自由選擇,自主結合開展的游戲活動。開展分組游戲活動是加強幼兒興趣性,充分發(fā)揮幼兒主體性的有效途徑。我們以區(qū)域活動的形式將各個小主題用簡單的標記區(qū)分,讓幼兒以插游戲牌的方式選擇區(qū)域,支配材料。例如,我班幼兒玩過打扮春姑娘,快樂小池塘,綠綠的草地,小雞出殼等一系列主題游戲后,我們在活動室設置了四大塊游戲區(qū),幼兒拿到游戲牌后很快選擇了自己喜歡的主題內容和游戲材料,幼兒在玩過一種內容游戲后,還可按意愿與別的組員進行交換游戲,孩子們在游戲中即玩得興致勃勃,又增強了深入主題游戲的愿望,更使活動區(qū)域成了童心的驛站。
三、深化主題網(wǎng)絡,綜合游戲活動。
綜合游戲活動是在游戲的進行和發(fā)展中,通過教師主導作用,將一個個小主題有機結合,使幼兒獲得新的、整體的、有聯(lián)系的經驗。綜合游戲活動并不是主題游戲的一個終結,而是游戲發(fā)展和幼兒創(chuàng)造的需要。當孩子們玩過一系列游戲后,產生了一種主動探索春天的欲望,有孩子問我:“老師,春天有西瓜嗎?”對于這類問題,我覺得有必要讓幼兒明白,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了,有些水果、蔬菜植物可以反季節(jié)栽種,這些問題容易引起幼兒認識上的混淆,為了加深幼兒對春天的認知,我利用家庭教育資源,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春天的資料。家長們積極參與,有的帶了圖片、書籍;有的帶孩子外出郊游,通過放風箏等活動,不但豐富了孩子的知識,而且為孩子的游戲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經驗,使幼兒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而綜合游戲活動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這種機會。在小組游戲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把自己獲得的新信息經過重新組合,融入到游戲玩法的創(chuàng)新中去,如:孩子們在畫小河時,有的用毛筆配顏料涂上小蝌蚪,在操作材料上剪下小青蛙;有的用泥工捏了小魚,用皺紋紙搓了小草,孩子們在游戲中運用多種技能,共同組建了想象豐富的春天場景;魚兒在水中游,小蝌蚪在尋找青蛙媽媽,小鳥在歌唱,蝴蝶、蜜蜂在花叢中飛……通過這種小主題的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幼兒的社會性得到了發(fā)展,同時也滿足了幼兒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需要。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把游戲開展起來吧!》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游戲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游戲開展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寶寶八個月時就可以坐在澡盆里洗澡了,如果你為為寶寶準備洗澡用玩具,尤其是會移動的玩具,將對寶寶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一邊洗澡,一邊玩玩具,如此洗澡時間是最愉快的時間。 我們的道具:兩只大小不一的小船、可方...
整理了寶寶的親子閱讀趕緊做起來吧,希望對父母了解孩子智力開發(fā)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么時候是給寶寶看書的最好時機?答案是:從他一出生就開始??墒牵芏嗟陌职謰寢寱|疑,這么小就給他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與《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理念一脈相承,再次強調了幼兒的活動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從而大力推動了幼兒園各類游戲的開展。然而,在實踐中,一線教師對幼兒園如何開展...
要培養(yǎng)自立的下一代,對父母的忠告:要把愛藏起一半。孩子步履蹣跚,走路免不了摔跟頭,聰明的父母會顯出不以為然的表情,因為他們知道孩子的能力,希望給他一個戰(zhàn)勝自己的機會;面對挑食的孩子,理智的家長會毫不留...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