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摔倒,是椅子的錯嗎?

發(fā)布時間:2021-04-29

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在幼兒教育工作中,我們都有會準備一寫需要用到資料。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那么,你知道優(yōu)秀的幼師資料是怎樣的呢?經(jīng)過搜索和整理,小編為大家呈現(xiàn)“孩子摔倒,是椅子的錯嗎?”,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在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中,有一個十分獨特而又有趣的現(xiàn)象,那就是“打椅子”。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樣的場景:一個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孩子的媽媽會很“心疼地”把孩子從地上扶起來,一邊安撫孩子,一邊指著椅子說:都是“這個椅子”不好,讓俺寶寶摔倒了,媽媽打“這個椅子”給寶寶出氣,于是媽媽就使勁地拍打“那把椅子”。顯然,“那把椅子”是不會錯的,當然母親似乎也是沒有錯的,只是她在安慰兒子的時候,用錯了教育的方法而已。兒子會從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訓”嗎?我想是不會的,而且兒子很可能還會在相同地方摔倒“第二次”。因為兒子看到有錯的是“椅子”,而不是他。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教育方法還很容易培養(yǎng)兒子推脫責任,不能自我反省的慣性思維。當他慢慢長大,被人生路上的一些“溝溝坎坎”而“絆倒”的時候,他也會養(yǎng)成找各種客觀理由而不愿意自責自省的壞習慣。一位旅居日本東京的中國母親回國省親,和國內親人談到“打椅子”現(xiàn)象時,說了她在日本的見聞。這位母親說,日本東京的一個家庭,看到一個3歲的孩子在客廳走動的時候不小心被茶幾碰倒,頓時大哭起來。不過接下來的事情,讓她感覺“吃驚”。那位日本媽媽聽到兒子的哭聲,就過來把他扶起,既沒有安慰兒子,也沒有拍打茶幾,而是鄭重其事地說:兒子,你再重新走一遍!于是那個哭泣的孩子就真的再走了一遍。結果兒子走第二遍時,沒有碰到茶幾。中國母親以為日本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到此結束。沒有想到,接下來,日本媽媽立刻對兒子說道:一個小孩會碰到茶幾,一般有三種情況,第一是你走得太快,第二是你走路的時候沒有看著前面,第三是你走路的時候在想著別的東西。那么你剛才被茶幾碰倒,是哪一種情況呢?最后,中國母親感慨地說,那位東京母親教育孩子的故事對她而言,不亞于進行一場家庭教育的“革命”。無獨有偶,一位剛到美國定居的年輕中國母親在給家人發(fā)的一封電子郵件里,也描述了一個類似的故事。這位年輕的中國母親在電子郵件里這樣寫道:一天上午,我從商店出來在路邊等車,看見一個年輕的美國媽媽帶著一個小孩走在人行橫道上,孩子看起來三四歲的樣子,不知道什么原因,那個小孩突然摔了一跤,年輕的美國媽媽走到孩子身邊,并沒有彎下身子把兒子扶起,而是大聲說了一句:盧迪,男子漢,站起來!然而,那個小孩子顯然是摔疼了,不但沒有從地上站起來,還開始哭了起來。沒有想到,那個年輕的美國媽媽又對孩子說了一聲:盧迪,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相信你一定會站起來!也許是媽媽的鼓勵,那個孩子真的從摔倒的地方站了起來。年輕的美國媽媽拉著孩子的手走到路邊,然后蹲下身子,注視著孩子的眼睛又說:知道嗎?盧迪,以后再摔倒,要學會自己站起來,你看你剛才的樣子,像個咱們家的男子漢嗎?你在家里不是說過,長大了要保護媽媽,你剛才那樣子怎么保護媽媽呀?在電子郵件的結尾,年輕的中國母親又寫道:看到美國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才知道自己以前在國內教育孩子的方式是落后甚至是錯誤的。也許國外年輕母親教育孩子的方式并非絕對正確,但卻不能不引起中國母親的反思。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你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怎么開始交往的嗎?


導讀:親子關系尤其是母嬰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預先決定了孩子日后的同伴關系,影響孩子以后是否容易合群。具有安全貪戀歷史的嬰兒長大以后會將這種安全感帶到他們的社會關系中,使他容易認同同伴或他人;而具有不安全貪戀歷史的兒童長大后會將這種不安全感帶到他們的社會關系中,使他容易排斥同伴或他人。

寶寶是怎樣開始交往的?

自己的寶寶能不能與其他寶寶玩到一起,有一個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

第一步:客體中心階段

處于這一階段的兒童很“務實”,當他與別的孩子打交道的時候,并不是對自己的同齡伙伴感興趣,而是看上了他的玩具或其他物體。十個月之前的嬰兒,即使在一起,也只是把對方當做活的玩具和物體看待,交往的方式是互相撕扯,或咿咿呀呀地說話。

第二步:簡單相互作用階段

這時的兒童已經(jīng)能對同伴行為做出反應,但常常試圖去控制對方的行為,或者是“模仿秀”。比如,第一個寶寶因為不小心碰著了自己而大哭起來。這時第二個寶寶“同命相憐”“觸景生情”,也跟著哭起來,第一個寶寶看見第二個寶寶跟他哭起來,似乎覺得挺好玩,自己的哭聲更大了。

第三步:互補的相互作用階段寶寶會走會跑以后,社會交往變得豐富復雜了,模仿行為已經(jīng)普遍出現(xiàn),并且有互補或互惠的角色游戲,比如一個逃、一個追,一個藏,一個找。他們在發(fā)生積極的相互作用時,也會伴有消極的行為,比如打架,揪頭發(fā)、抓臉和爭玩具等。

兒童同伴關系發(fā)展的這三個階段告訴我們,嬰幼兒的社會交往形式和內容雖然很初級,但是家長也要放手讓寶寶走過這些階段,不要人為地束縛孩子的發(fā)展過程,把孩子交給老人或就不管了,忽視寶寶與同齡伙伴的交往,這樣會損害寶寶的社會性發(fā)展。

早期親子關系具有影響作用

愛不愛交往,合群不合群其實就是寶寶能否與外界社會融洽相處的問題。嬰幼兒對社會的探究與認識先是通過自己的看護者得知的。如果媽媽對寶寶的反應敏感,寶寶時時感受有人在響應他的呼喚,自己的吃喝玩樂、游戲、睡眠都有到位的關注和照料,他就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的,可信賴的。反之,如果看護者對寶寶的反應遲鈍、冷淡,他的需要常常遭到拒絕,或者看護者更換,今天是媽媽,明天是奶奶,后天是保姆,寶寶沒有穩(wěn)定的貪戀對象,跟一個又一個看護者的磨合不順利,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朝令夕改,動蕩不安,也就不敢參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了。

親子關系和同伴關系雖然是兩個獨立的系統(tǒng),但這兩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親子關系尤其是母嬰關系在一定程度上預先決定了孩子日后的同伴關系,影響孩子以后是否容易合群。具有安全貪戀歷史的嬰兒長大以后會將這種安全感帶到他們的社會關系中,使他容易認同同伴或他人;而具有不安全貪戀歷史的兒童長大后會將這種不安全感帶到他們的社會關系中,使他容易排斥同伴或他人。

爸爸不能當“甩手掌柜”

一般情況下,媽媽是教養(yǎng)孩子的“頂梁柱”,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爸爸在嬰幼兒的成長中不重要。

我們發(fā)現(xiàn)叮當?shù)陌职帧暗觥绷思彝ソ逃@在客觀上強化了女兒不愛交往的傾向。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參與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發(fā)展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方面,父親工作比較忙,與孩子共處時間少;另一方面,父親往往認為教育小孩子是婆婆媽媽的家務事兒,等孩子大了自己再教育孩子也不遲。

其實不然,與爸爸相處,孩子的活動傾向于大肌肉運動,情緒更加開放,潑辣,思維更富有挑戰(zhàn),孩子體驗著與媽媽風格不同的另一個多彩世界。因此,爸爸不要閑置了自己的教育能量,多與孩子交往,也多鼓勵孩子與其他孩子交往。

怎樣讓寶寶樂于交往?

為矯正兒童同伴相處困難,心理學家設計了不少有效的干預方案,這些方案稍加變通,就可以在家庭中使用。

1、看相關內容的影視作品

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大部分動畫片都有同伴相片的故事情節(jié),家長右與寶寶一起看,讓寶寶從中獲得社交技能。

2、嘮叨兒歌促進寶寶的社會化

在此提供一首兒歌,家長可給孩子編成故事,并經(jīng)常與他一起念念,也會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fā)展。

他們都是好朋友

小山羊,去種樹,跟上遇見小白兔;

小白兔,去種花,路上遇見小青蛙;

小青蛙,跳下河,叫來一只大白鵝;

小白鵝,游啊游,請來一頭老水牛;

排好隊,一起走,他們都是好朋友。

3、鼓勵寶寶“扎堆兒”

不把他放在人堆兒里,他怎么學會與人交往呢?家長要鼓勵寶寶平時與街坊鄰居的同齡孩子一起玩,并積極參加社區(qū)組織的各種親子活動,讓寶寶習慣于“扎堆兒”。

案例:他是“小偷”嗎


案件之一:

集體晨會時,幼兒都靜靜的站著,表情嚴肅的注視那冉冉升起的國旗。禮畢后是慣常的國旗下講話和宣布好孩子名單,宣布名單的一刻是最令幼兒激動的,他們個個都是那樣的神氣,期待聽到自己的名字。在這一刻,我的眼睛卻無意間掃到了低著頭的燁燁小朋友,他的怪異舉動驅使我上前仔細查看一翻。走至他身旁,輕拍了一下他的頭,他竟莫名的下了一跳,再看他手里,居然拿著兩支蠟筆,帶著納悶我收走了他的蠟筆。

案件調查及處理:

回到教室,我就對燁燁的兩支蠟筆的來歷進行了盤問,得知蠟筆是從美工區(qū)拿的,經(jīng)過核對確實沒錯。問其拿蠟筆的原因,竟出奇的簡單:家里沒有。了解這一情況后,為了保護其自尊心,便在其他幼兒不知情的情況下,對燁燁小朋友進行了“幕后”教育。

放學時,帶著疑慮與燁燁的媽媽談了話,他媽媽聽后很是氣憤,表示回家要好好教訓他,而且還分析出了新的原因:燁燁家中的蠟筆盒里缺了黃和綠兩支蠟筆,而燁燁拿的也正是這兩種顏色。調查到此事件已經(jīng)很明朗了,既然已對他進行了教育,想必燁燁小朋友定會吸取教訓再不犯了。

案件之二:

午睡時,幼兒都安靜快速的脫衣睡下了,我便挨個床的去幫他們蓋好被子。蓋至燁燁床上時,見他快速的將手放入被窩,敏感的我覺得他手中肯定有什么東西,掀開被子嚴肅的示意他攤開手掌,果不其然,他的手中竟握著一小塊橡皮泥。我預猜這橡皮泥定是上午幼兒手工活動時,燁燁偷藏的。想到此,我又猛的聯(lián)想到前一天兩支蠟筆的事,頓時感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性。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安撫他快速入睡。

案件調查:

事后我和配班老師商討了一下,此事有必要與他家長鄭重的談一次,共同商討教育良方。事不宜遲,當天放晚學時,我倆便與他媽媽深談了一次,談話中得知,他媽媽由于面子上過不去,在上次談話中隱瞞了很多情況。原來燁燁小朋友近一個月以來有一壞毛病,不管在誰家玩,總喜歡將別人家的小東西偷藏在口袋中帶回家,如硬幣、小玩具、糖果等等,見什么拿什么。為此事,燁燁的父母也對他教育了多次,他爸爸甚至還用皮帶抽打過他,可也無濟于事。聽到這些我和配班老師都感到很吃驚,在理解燁燁的父母“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之余,我們也婉轉的指出了其父母教育過程中的不當之處,而他媽媽也欣然接受了,并再三希望我們能為他們想一個教育良策。

制定并實施教育方案:

首先,我們對燁燁的所有行為進行了分析,斷定他的行為不是常人所指的“小偷”行為。因為從幼兒心理特征來分析的話,這一階段的幼兒還沒有很好的判變是非的能力,對于自己行為上錯與對的界限還很模糊,對于他物與我物的區(qū)別還不到位,在他們看來只要是東西我都可以拿來玩甚至帶回家,而不去管這樣物品屬誰所有。所以燁燁小朋友會將自己的行為視為“理所當然”,也不會有改正的想法。

接著,我們又對燁燁父母的教育方法進行了分析,不容置疑的是,燁燁父母是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的,但他們過于迫切的希望導致他們使用了錯誤的教育方法:一、第一次發(fā)現(xiàn)孩子有隨便拿人東西這一行為時,沒有很好的重視及教育,而是草草處理了事,導致了第二次、第三次不好行為的發(fā)生。二、

燁燁父母奉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這一錯誤思想及顧及自己顏面的行為,不但沒使燁燁小朋友“痛改前非”,反而將“明戰(zhàn)”改為“暗戰(zhàn)”——將所有從別人那拿來的東西藏在隱蔽的地方,在無形中更促使了燁燁壞毛病的滋長。

對此,我們仔細商討出了一方案:第一步,燁燁的父母必須徹底改變教育觀念,拋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極錯誤思想,變“打罵”為“慈言善語”,變“說教”為“談心”,讓燁燁在一次次寬松的朋友似的談話中,逐漸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及長此以往可能會產生的不良而嚴重的后果,從而漸漸改掉自己的壞習慣。第二步,父母、老師身份的轉變,要變“長輩、老師”為“朋友”,與之平等相處,并時時提醒、督促他注意自己的行為,一旦發(fā)現(xiàn)有拿人東西的行為,在以理教育的同時應鼓勵其主動承認錯誤,將東西還與他人,再不能因面子而錯過教育良機。第三步,耐心的實施教育方案而不急于一時,家園共同協(xié)作、時時溝通,爭取在第一時間了解燁燁在家在園的表現(xiàn)。

方案實施效果: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家園兩方的“監(jiān)督”教育,燁燁的改變令我們很欣慰,他不但改掉了拿人東西的壞毛病,而且,在幼兒園我們還幾次發(fā)現(xiàn)燁燁在教育其他幼兒不要隨便拿人東西,儼然一名“小老師”。另外據(jù)家長反映,燁燁還將從別人那拿來的東西全部找出,在父母的陪同下一一還掉了,可見,燁燁和他父母付出了極大的勇氣。

自身所得教育:

從燁燁這一事件中,我深刻領會到家長、老師在孩子一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領會到了教師的職業(yè)敏感度是何等的重要;更領會到了帶領家長共同使用正確教育方法的重要性。我不敢想象,如若我們當初對燁燁的行為不聞不問或者是“一棍子打死”,會有怎樣的嚴重后果,所有的責任我們能承擔得起嗎?由此,我又悟出一點:在教育工作中,對待任何幼兒、任何問題都應有冷靜的頭腦,要多細心、多觀察、多思索,在平等、友善但又不失嚴肅的氛圍中教育好我們的幼兒。

你是柔情老爸嗎?


導讀:孩子的零食、玩具甚至漫畫書你這個老爸也喜歡?那么,別猶豫了,就按照下面已經(jīng)享受其中樂趣已久的爸爸們的建議去做,和孩子一起享受生活、玩具和零食吧。

1、當我看到我女兒的漫畫書扔得滿地都是,我就經(jīng)常閱讀,這是我經(jīng)過一天繁重工作后減壓的一種方式。

2、我不能抵抗兒子的水果和零食的誘惑,于是我嘗試偷吃,被妻子發(fā)現(xiàn)了。后來兒子的零食就變成了兩份。

3、我把兒子的游戲機從他的房間里拿到客廳,這樣,當我想玩的時候就不會影響他休息了。

4、我的妻子注意到兒子的薰衣草護膚液用的很快,于是我坦白了,妻子買了大瓶的,讓我們一起用。

當你初為人父時

1、你的行駛速度由超過限速10公里改為低于限速5公里。

2、最喜歡聽到的話由“你很帥”變?yōu)椤八ㄋ┱嫦衲恪!?/p>

3、星期天的下午,你不知道有哪兩支球隊在進行比賽。

4、在超市,你快步經(jīng)過運動商品區(qū),直接去了嬰兒柜臺。

美國:多少爸爸愿意做全職爸爸

美國近日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在美國爸爸中,有30%的人喜歡做全職的工作;37%的人喜歡做兼職的工作;而有32%的人喜歡呆在家里做全職爸爸。

最柔情的老爸

都說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真是深有體會。老公對女兒的百般疼愛,經(jīng)常讓我泛起醋意。

希希晚上喜歡讓人抱著睡,否則就睡不踏實,通常至少要抱一兩個小時才能放到床上去,老公最愛干這活兒,搶著抱希希,看著希希睡熟的小臉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簡直幾分鐘都不用眨眼,還不時輕輕的親一下希希的小臉蛋,那情景——我總是看不下去了,過去碰碰他,他才很舍不得的轉過頭,笑著說一句:“太想整晚抱著她睡了!”我暈!

老公出差,每次打電話回家,第一句話總是:“希希好嗎?她有沒有想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抱希希,然后就猛親她的小臉蛋,希希已經(jīng)完全取代了她可憐的老媽的地位。

希希八個月的有一天,突然發(fā)出了BABA的音,還叫了一整天,打電話告訴出差的老公,“真的啊?”聽他開心得聲音都變調了,估計在那邊兒心跳都加速了!

老公參加同學聚會時,打電話回來,跟希希說話:“希希!有沒有想爸爸。。?!币粫河形慌瑢W接過電話跟我說:“天哪?。。∥覀冇X得XX說話都已經(jīng)夠嗲的了!沒想到你老公跟女兒說話的語氣更肉麻!我雞皮疙瘩都掉一地了!”

除了聲音的變化,老公在看到希希的那一刻,整張臉都會變得“柔情似水”,那種“深情”的眼神,連我婚前都從未享受過。早知道,還不如生個兒子呢!

寶寶怕老師是天生的嗎?


導讀:如果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并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

上了一段時間的幼兒園,父母們發(fā)現(xiàn)孩子還是很怕老師,照理說,剛入幼兒園,一切對孩子來說都是陌生的,這時怕老師還情有可原,可是過了這么久,孩子怎么還是怕老師呢?難道,這也是孩子的天性釋然。

一、孩子懼怕老師的原因

原因可能包括兩方面:

·一般,孩子懼怕老師是因為不能忍受老師對自己冷淡的態(tài)度,或不能接受老師對自己的批評而與老師產生的一種抵觸情緒;

·目前,許多老師都不能夠常常以肯定的態(tài)度、欣賞的眼光和鼓勵的言語對待學生,而是常常用否定的態(tài)度、挑剔的眼光和批評的言語對待學生,因此造成孩子對老師的懼怕,產生抵觸情緒。

但能肯定的是,孩子的懼怕是種負面的情緒,它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需要引起老師和父母的關注。

二、幫助孩子克服懼怕心理的方法

·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境

當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對老師有抵觸情緒時,首先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自由的發(fā)表意見的心理氛圍,使孩子毫不隱瞞地講清楚老師批評自己的原因以及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自己接受批評時的心情。這時父母應注意兩個方面:

1、認真聽取孩子對事情的全部經(jīng)過的陳述,以及孩子對老師批評和處理意見的看法;

2、冷靜分析孩子產生抵觸心理的主要原因,并采取適宜的方法予以解決。如果是屬于孩子認識偏激或行為錯誤時,父母要積極引導,如果是屬于老師處理問題存在片面性或有失誤時,父母要積極主動與老師交換意見,以化解孩子的抵觸心理。

·讓孩子懂得換位思考

即讓孩子學會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和處理問題,創(chuàng)造情景讓孩子設身處地體會老師的難處,并在這個過程中改善師生間的關系,減輕或避免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此時,父母應避免兩種錯誤作法:

1、千萬不要在沒搞清事實真相之前就簡單粗暴地批評孩子或對老師表示不滿。因為,這樣做既不能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緩解師生間的矛盾,還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

2、一旦孩子對老師有意見,就不加思索地指責老師。父母這種不經(jīng)調查研究、草率表態(tài),一味地批評老師的做法,將助長孩子對老師的抵觸情緒,并對孩子的人格形成產生極壞的負面影響。

·父母和老師應多交流

家庭和校園是教育孩子的不可缺少的兩個部分,但現(xiàn)實中,往往它們是分離的,就像兩個世界一樣,這對父母和老師共同教育孩子來說一個是非常不利的因素。

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老師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為。老師和父母交流時,更能從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出發(fā),找出孩子對老師的抵觸的根源,明確原因后,要糾正孩子的問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父母應主動架起交流的橋梁,多和老師談談孩子的問題,這對避免孩子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是極其重要的。

綜上所述,如果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并保持較高的學習效率,就必須盡可能避免孩子由于對老師的抵觸情緒而產生的不愉快學習體驗。同時,父母也要讓孩子懂得,對老師的尊重并不等于認為老師做得都對,對老師有意見就應該向老師提出來,但必須講究一些策略,最好是在事后找老師談心,說明實情。這既是一個讓老師更好地了解你的機會,同時也是一個真誠地愛護和幫助老師的機會。

你的寶寶是會戀愛高手嗎?


導讀:根據(jù)一個12個月大的嬰兒的性情舉止,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測他在21歲后是什么類型的戀人。

美國媒體2月14日報道,一項在美國進行了20多年的研究顯示,從一個人在嬰幼兒時期的行為,可以預測他(她)將來在戀愛中的表現(xiàn)。該研究以一個人在嬰幼兒時期表現(xiàn)出的焦慮和在成年后出現(xiàn)的人際關系問題為研究對象,目的是確定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lián)。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心理學家辛普森和同伴們用20多年的時間對78個人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表明,根據(jù)一個12個月大的嬰兒的性情舉止,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測他在21歲后是什么類型的戀人。

測試

嬰兒期舉止“平衡”or焦躁

調查從這些人還在襁褓中時就開始。在實驗中,母親們抱著各自的嬰兒進入一個房間,然后母親們短暫離開,把嬰兒獨自留在房間內。嬰兒因此變得非常焦躁。但心理學家們感興趣的是母親回來后,嬰兒們的反應是什么?

一些嬰兒會緊緊偎依在母親懷里,要求母親撫慰他,然后迅即安靜下來。但另一些嬰兒則不然,盡管母親已經(jīng)哄了他半天,他還是不肯安定下來。一些嬰兒甚至拒絕母親和他親熱。

研究人員由此發(fā)現(xiàn),舉止“平衡”的嬰兒在擔心的時候,會去尋求父母的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可以依賴父母去解除自己的擔心。遇到問題時,他們會向別人求助。而那些過于焦慮的孩子則認為,母親離開他,要么是將其拋棄,要么是對他不關心。于是,他們就會想到用抗議的方式獲得別人對他的關注。

小學期

與人溝通or愛發(fā)脾氣

在隨后的實驗中,同樣是這些孩子,研究人員詢問他們的小學教師,他們和同學相處得如何。特別是在他們生氣的時候,如何與同學相處,是向別人發(fā)脾氣,還是和別人溝通來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

青年期

要朋友安慰or獨處

在孩子進入青年階段后,研究人員會分析他們對朋友的信任度和依賴度是多少。研究人員會向他們提出此類問題,“你是需要同性別的要好朋友來安慰你,還是希望自己獨處?”

答案

戀愛時期幸福指數(shù)

當這些受調查者進入21至23歲這個年齡段的時候,研究人員會研究他在戀愛以后,從中感受到的幸福和悲傷程度。研究人員還會要求他(她)的戀人來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這對戀人將被置于沖突狀態(tài),并用30分鐘來解決問題。研究人員則會拍攝下戀人解決問題的過程,和他們的各種表情。

辛普森說,“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一個人在1歲的時候表現(xiàn)得過于焦慮,很可能這個人在今后的生活中將不善于交際。當他16歲以后,生氣的時候,他不會很容易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向同性朋友傾訴。當他21至23歲的時候,在戀愛過程中,會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負面情感?!蹦敲词欠袼性趮胗變簳r代焦慮的人都會在一生中經(jīng)歷不幸呢?辛普森表示,“能夠在嬰兒時就有一個良好的起點自然最好,但人在生命的各個階段都可以學習如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相信《孩子摔倒,是椅子的錯嗎?》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孩子滿口臟話,是誰的錯? 孩子滿口臟話,是誰的錯?xx最近和我說話總是屁、傻B、你媽的、傻子剛開始,我糾正、我引導,當時是改了,可過一會,又來了,從她的語氣中感覺到是隨口帶出來的、帶有小小的自豪情緒(每每這時,我真心郁悶),也...
    2020-10-19 閱讀全文
  • 育兒心得:孩子說粗口是誰的錯? 育兒心得:孩子說粗口是誰的錯? 桐桐媽媽在陪4歲桐桐看電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桐桐時不時說出幾句粗口,這在平時是沒有的事情,到底是誰教會年幼的他說粗口呢? 孩子模仿電視粗口多 對于小孩子來說,動畫片大概是又好...
    2020-08-24 閱讀全文
  • 孩子的幽默是與生俱來的嗎? 兒子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我以為我很了解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很多時候,常常出乎我的預料,感到意外之余,又不禁會心一笑。 昨天去幼兒園接嘟嘟,下著大雪,但不冷。路上,想著嘟嘟看見我,會不會高...
    2021-04-02 閱讀全文
  • 你家孩子是敏感型的嗎?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反應閾(閾和育同音),提反應閾這個詞兒,家長肯定有點兒陌生,我換成敏感度,你就好理解了。孩子的5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些感覺器官再加上社會覺察,需要多少強度的刺激,...
    2021-11-29 閱讀全文
  • 你是這樣批評孩子的嗎? 1.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
    2020-12-19 閱讀全文

孩子滿口臟話,是誰的錯?xx最近和我說話總是屁、傻B、你媽的、傻子剛開始,我糾正、我引導,當時是改了,可過一會,又來了,從她的語氣中感覺到是隨口帶出來的、帶有小小的自豪情緒(每每這時,我真心郁悶),也...

2020-10-19 閱讀全文

育兒心得:孩子說粗口是誰的錯? 桐桐媽媽在陪4歲桐桐看電視的時候發(fā)現(xiàn),桐桐時不時說出幾句粗口,這在平時是沒有的事情,到底是誰教會年幼的他說粗口呢? 孩子模仿電視粗口多 對于小孩子來說,動畫片大概是又好...

2020-08-24 閱讀全文

兒子似乎有著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我以為我很了解他,知道他下一步要做什么,而很多時候,常常出乎我的預料,感到意外之余,又不禁會心一笑。 昨天去幼兒園接嘟嘟,下著大雪,但不冷。路上,想著嘟嘟看見我,會不會高...

2021-04-02 閱讀全文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反應閾(閾和育同音),提反應閾這個詞兒,家長肯定有點兒陌生,我換成敏感度,你就好理解了。孩子的5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這些感覺器官再加上社會覺察,需要多少強度的刺激,...

2021-11-29 閱讀全文

1.低聲: 父母應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

2020-12-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