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模式。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四大不健康家庭育兒模式盤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正確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的理想。
很多中國家庭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在西方人眼里未必是合理的,在這里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參考一下。
保姆、爺爺奶奶帶孩子
很多中國父母以為孩子只要有人看著,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尤其是和父母交流。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缺乏愛的安全感,終生追求那童年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孩子成炫耀比較對象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會帶給他多一分不滿和痛苦。
漠視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量。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來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的。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地告訴他要換尿片了,請他忍耐一下。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按自己的標準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正確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的理想。當子女長大后回想起童年時,都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一些失敗父母的作為。
專家龔雪梅解答:孩子從一個穩(wěn)定,有規(guī)律的生活中,從父母的愛中感受到支持和安全感,并建立自信心,這些是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的基礎。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尊重孩子的自我發(fā)展,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孩子自主活動給與支持,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圍,這些都有助于孩子提升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耐性。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如今,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備受年輕家長關注,但目前多數(shù)家庭教育仍停留于傳統(tǒng)的育兒經(jīng)驗上。中國當代早教之父、“0歲方案”創(chuàng)始人馮德全教授稱,早期教育一定要改變舊觀念,家長要像關心孩子吃飯穿衣那樣關心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尤其應把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放在早期教育的首位。
“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堪稱‘根基教育’,能讓孩子充分吸收知識的養(yǎng)料”。馮教授強調(diào),早期教育的主教育場在家庭,父母應該承擔起孩子早期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有四大規(guī)律可循———
第一規(guī)律:
別錯過最佳期
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期是在0-6歲。馮德全強調(diào),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往往于事無補。就拿聽音樂來說,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聽覺十分發(fā)達,可以分辨鋼琴上88個半音的音調(diào),錯過了音樂開發(fā)的最佳期,到少年的時候再去聽鋼琴,只能聽準44個半音。而到了中年,幾乎就是“五音不全”。
第二規(guī)律:
兩個“生命”要同時養(yǎng)育
我們把身體健康當作孩子的第一生命。對于第一生命,家長照顧得無微不至,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少生病,但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馮德全說,我們把心理健康當作孩子的第二生命,如果心理不健康,將很難成才。從小實行胎教,多參加體育運動,學習與他人交往,學習音樂舞蹈、美術造型,種植花草,飼養(yǎng)小動物等活動可以讓孩子受益無窮。
馮教授解釋說,“學習交往”可以讓孩子做到“半歲不認生、周歲會串門”;“音樂舞蹈”則能培養(yǎng)美感;“種植飼養(yǎng)”會讓孩子學會熱愛生命;“體育運動”讓孩子變得開朗、樂觀、勇敢、合群等,這些都是第二生命的“核心”。
第三規(guī)律:
看圖識字,閱讀廣泛
“孩子太小,教他看圖識字太難,等上了小學自然就會了?!边@是家長的普遍觀點。可馮德全教授認為,認字和閱讀對嬰幼兒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將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況且識字閱讀并不難,因為對于嬰幼兒來說,認東西和認字是一回事。只是因為父母天天說,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因此不到一歲就熟練掌握口語了,但認字和閱讀訓練的機會少就需要家長有一點技巧和耐心了。
馮教授主張用生活滲透法、趣味閱讀法、游戲活動法幫助孩子認字和閱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學會認物、走路、說話、聽音樂一樣,會在不知不覺中三歲脫盲閱讀,五六歲博覽群書。
第四規(guī)律:
把性格培養(yǎng)放在首位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證,是智力發(fā)展的動力。因此,馮德全教授認為,性格培養(yǎng)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塑造一個人,就要從性格培養(yǎng)開始。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在三歲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兒期)。
馮教授曾經(jīng)在武漢市武昌區(qū)對1000名獨生子女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性格優(yōu)良的占18%,而性格不良高達82%,其中有25%性格惡劣,任性、霸道等。他表示,在家庭教育里,從小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七大優(yōu)良性格”———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勤勞善良、有獨立性、有創(chuàng)造精神、長大了做大事的英雄氣概。
馮教授強調(diào),好孩子不是打罵出來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愛、父母的言行都是影響孩子發(fā)育發(fā)展的“潛在力量”。沒有一個孩子能在父母的抱怨下成才,也沒有一個孩子會在父母的打罵下學好,培養(yǎng)一個孩子依靠的是潛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
此外,積極暗示同樣重要。消極言行往往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對孩子要多鼓勵,多給予支持。
3歲的寶寶進入幼兒園,面對新環(huán)境和陌生人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當問題發(fā)生時,需要父母和幼兒園的老師共同解決。
分離焦慮
現(xiàn)象:寶寶一旦離開親人,就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感而產(chǎn)生焦慮。有的寶寶甚至會擔心父母是否不喜歡自己了等原因,不安心在幼兒園生活,在吃午飯、睡午覺時會想家、想媽媽,哭鬧不肯上學等。
對策:父母和老師都不應該責罵寶寶。父母不應拿幼兒園和老師來嚇唬寶寶,使寶寶對幼兒園產(chǎn)生恐懼感。另外,父母心態(tài)也很重要,有的父母對送寶寶入幼兒園表現(xiàn)得戀戀不舍,只要寶寶哭鬧就心軟,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始終無法成功讓寶寶入園。
一般情況,只要堅持送寶寶入園,兩三周后寶寶就能漸漸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父母可在家中貼一張“寶寶進步表”。根據(jù)具體的培訓目標將寶寶在家中和幼兒園的進步表現(xiàn),用貼上獎勵標志的方式鼓勵寶寶,幫他克服焦慮心理。
不會自理
現(xiàn)象:在寶寶1至2歲時,父母就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寶寶動手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果在入園前寶寶還沒有學會,父母要主動配合老師,教寶寶學會漱口、洗手、用毛巾擦手、用勺子吃飯、認識自己的衣服和鞋子等,不要以為把寶寶送進幼兒園就一了百了。
對策:教寶寶學說一些日常生活用語也很重要,如餓了、渴了、熱了、上廁所等。父母要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開展新生入園的生活狀況調(diào)查,讓老師全面了解寶寶的生活習慣。適當給寶寶帶一個心愛的玩具,讓寶寶抱著它睡覺,減少寶寶的孤獨感。
不合群
現(xiàn)象:跟小朋友接觸少的寶寶,入園后很長一段時間難以融入到群體生活中。不合群的寶寶大體分為兩類:一類表現(xiàn)為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另一類表現(xiàn)為表現(xiàn)欲強,喜歡控制別人。
對策:對第一類寶寶,父母要多為寶寶創(chuàng)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時間一長,寶寶熟悉了幼兒園,朋友就會越來越多,就能融入到幼兒園的群體生活中。對 后一類寶寶,老師應多觀察寶寶和小朋友一起游戲的表現(xiàn),針對游戲中的問題,適時干預,培養(yǎng)寶寶寬容、禮讓的良好行為;父母要讓寶寶學會如何體諒別人,對寶 寶反常的態(tài)度和行為不應急躁或單純指責,而是應該耐心地啟發(fā)他,讓他更加地合群。
欺負別人
現(xiàn)象:寶寶欺負人的形式表現(xiàn)為:肉體上的欺負,主要是踢、打、掐、咬、揪頭發(fā)和威脅;語言上的欺負,包括罵人、散播謠言、嘲弄等;情感上的欺負,表現(xiàn)在將受欺負的寶寶與小朋友們隔離,不讓小朋友跟他玩。
對策:父母應保持冷靜。要跟寶寶問明原因,教育寶寶遇到問題時,不要采取暴力的方式解決,不要使用進攻性的言辭或行為。當寶寶的表現(xiàn)有所改善 時,應及時給予表揚,讓寶寶明白你除了不喜歡他那種欺負人的行為以外,還是很愛他的。必要時要和老師取得聯(lián)系,讓老師在幼兒園里也及時幫助他改掉欺負別人 的壞習慣。
良好幼兒園生活該是怎樣
1、一個優(yōu)秀的幼兒園,應該有多張科學全面的“課程表”,避免寶寶總在同一時間做同樣的事情;
2、擁有專業(yè)的教師隊伍;3、保證戶外游戲的時間足夠多;4、人性化的裝修氛圍;5、獨特的教育方式。6、大量的插圖故事書。
入園準備面面觀
1、體質(zhì):寶寶的成長發(fā)育應達到三歲寶寶的平均水平,沒有因為遺傳性疾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需要定時定量服用某些特殊藥物的情況;寶寶沒有傳染性疾病,可以和其他孩子集體生活。寶寶需接受相關的疫苗接種注射,能向幼兒園提供相關證明,向幼兒園提供有效的體檢報告。
2、情商:要幫助寶寶做好心理準備,讓他們感覺上幼兒園是自豪的事情,對幼兒園生活充滿向往,并且入園前帶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huán)境,消除陌生感。了解幼兒園的作息制度,讓寶寶在家里先練習一段時間適應起來。
3、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簡單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寶寶盡快適應幼兒園,融入集體生活。訓練寶寶學會自己大小便,自己使用勺子吃飯,盡量不要 剩飯,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內(nèi)容。細心的父母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上海市特級園長、盧灣區(qū)思南路幼兒園園長郭宗莉提醒,不要為了進所謂的“名園”, 逼迫孩子提前參加音樂、美術培訓班,或者教孩子識字,這不僅是還孩子一個童真,也是為了避免讓孩子出現(xiàn)厭學恐學情緒。
1.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遲到,常常會在教學進行中途來園,容易導致他們在中途進入教學活動時難以集中注意力。長此以往,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將成為難題。同時,如果家長在送遲到的孩子上幼兒園時正好撞上老師組織教育活動,一聲問好很可能把其他孩子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自家孩子身上。這樣一來,不但老師正常的教育秩序會被打斷,其他孩子的時間也會被侵占。
2.影響孩子建立時間觀念
如果家長允許孩子經(jīng)常遲到,則容易助長孩子養(yǎng)成行為拖拉、沒有時間觀念以及沒有規(guī)則意識的壞習慣。在進入小學后,孩子也容易變成不遵守紀律的學生。一般來說,幼兒的時間觀念普遍較差,起居習慣需要大人幫助培養(yǎng)。如果父母經(jīng)常睡懶覺,想什么時候送孩子就什么時候送孩子,必然會對孩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形成行為拖拉、缺乏時間觀念等不良習慣,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
3.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
經(jīng)常賴床遲到,會導致孩子既不能按時吃早餐,又錯過幼兒園的晨間鍛煉,這樣著實不利于孩子身體素質(zhì)的提高。有的家長可能從街上買包子或其它小食品給孩子吃。由于晚起的原因此時已臨近孩子的午飯時間,孩子吃完家長在外買的食物勢必會影響孩子中午的進餐。久而久之,孩子的消化系統(tǒng)就會受到影響。另外,對于孩子們來說,幼兒園的晨間鍛煉其實很重要,一旦孩子錯過了在幼兒園晨間鍛煉的機會,他們就無法保證充足的運動時間,不利于孩子的健康。
4.影響孩子建立自信心
許多低年齡段的孩子,尤其是那些性格較為內(nèi)向的孩子,在遲到以后會不好意思進入教室。這樣的心態(tài)會導致他們難以快速適應活動氛圍,久而久之就變得無法融入集體了,長此以往,越來越嚴重的疏離感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這也是老師和家長都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解決遲到現(xiàn)象的四大妙招
1.早睡早起
晚睡是導致孩子起床難的重要原因,家長可以為孩子制定規(guī)律的起居時間,睡前為孩子營造安靜的睡眠環(huán)境,這樣既保證充足的睡眠,也不會遲到。
2.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
教孩子認識鐘表,做關于時間的游戲,給孩子講關于時間的故事,增強孩子的時間觀念,教孩子養(yǎng)成守時惜時的好習慣。
3.預留賴床時間
很多孩子有賴床的習慣,如果一時半會無法改變現(xiàn)狀,家長可以提前告訴孩子起床時間,給孩子留出賴床時間,讓孩子做好起床的心理準備
4.提前準備物品
晚上和孩子一起準備好第二天需要的物品,包括孩子的衣物和鞋子,以及幼兒園活動需要的用具,這樣不僅能節(jié)省時間,還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己整理東西的好習慣。
以上建議請大家認真閱讀,天氣漸冷,但是對于咱們的孩子每天能夠堅持入園還是要提出表揚哦,近期連續(xù)的陰雨天,不管是咱們的爸爸媽媽還是爺爺奶奶在接送幼兒的路上都要注意安全哦,切記安全第一。
3-6歲的學前兒童正處在心理成長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可塑性大,現(xiàn)代心理學表明:心理健康是一個人智力和人格發(fā)展、潛能開發(fā)、道德品德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zhì)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下面來介紹一些兒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
1.多動
兒童的心理行為可以表現(xiàn)在兒童的行為上,有些兒童出現(xiàn)“多動癥”。主要表現(xiàn)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學習受到嚴重影響等幾個方面。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搖椅子轉(zhuǎn)身,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小動作不停,如咬鉛筆、咬指甲、咬衣角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體來說,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huán)境干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fā)呆。自控情緒的能力差方面具體來說,表現(xiàn)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沖動。情緒不穩(wěn),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鬧,脾氣暴躁,常根據(jù)瞬間沖動行事,不考慮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為。
2.焦慮
指突如其來的沒有明顯身體原因的恐懼狀態(tài)。具體表現(xiàn)為缺乏自信、過于敏感、食欲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陌生環(huán)境反應敏感,而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fā)生的情況,產(chǎn)生過分的關注,并伴有無根據(jù)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顯得過分焦慮。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現(xiàn)在對某些事物或情景產(chǎn)生懼怕和逃離的心情,如怕打雷閃電,極度緊張,抱頭亂竄。兒童對于一些沒有危險或基本沒有危險的東西也感到害怕,而且這種害怕十分突出,兒童由于恐怖而出現(xiàn)回避、退縮行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難,睡中不時驚醒、大聲哭鬧,甚至夢游四方,但白天回憶不起來,只覺得精力不足,情緒不穩(wěn)。
4.攻擊
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經(jīng)常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對美好的物品毫不愛惜,摔打成為癖好,表現(xiàn)出攻擊性。
5.惡劣的人際關系
兒童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系,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兒
童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孩子樂于與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與共享,理解與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別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兒童一般沒有融洽的人際關系,往往由于個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與人產(chǎn)生交流障礙。不能與人合作,對人漠不關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縮現(xiàn)象,不能置身于集體,與人格格不入。
導讀:我有機會在美國讀書一年多,利用這段時間參觀了許多的大中小學,參加一些學校的活動,和一些老師、家長了解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說是美國家庭教育中普遍的現(xiàn)象,就我作為一個家長和老師而言,無論在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方面我感到都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或借鑒的地方。今天主要就在家庭教育方面我最深的體會和感想跟大家交流。
一、美國人的父母觀
為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愛,這是中國和美國的父母所共同的,所不同的是我們的表達方式不同,中國人更加含蓄、內(nèi)在、有的時候這種愛有些沉重;美國人直白、外在、浪漫。
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談中美不同的父母觀:第一:子女的所屬問題:即孩子是屬于他們自己還是屬于父母。在我國,毋庸置疑子女是屬于父母的,就像家中的其他東西一樣是父母的私有財產(chǎn),一切得聽父母的;在美國,子女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屬于自己,他們有自己的喜好、選擇、隱私、交際圈。第二: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我引用企業(yè)形式來說,在我國父母對子女照顧是無限責任:從孩子出生到孩子成年,家長幾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來,做飯、洗衣服、打掃房間、陪讀(各種輔導班、學琴等),有時甚至把作業(yè)都包了,雙休日都搭在里面,陪孩子上各種班。想著如何攢錢供孩子讀大學、出國、結婚、養(yǎng)兒育女等。當父母在做這一切的時候,我們做的心甘情愿,我們一輩子的希望就是孩子能有個好前途、好發(fā)展。家長所有個人的抱負、希望、心愿等等全放在孩子身上。等到這一切都完成的時候,父母的青春年華也逝去了。當然,我們做父母自然而然產(chǎn)生一種心理,等我老了孩子你得孝順我、照顧我,如果覺得子女照顧的不周到,心里還很不高興。我不是說孩子不要孝順父母、照顧父母。而是說一種觀念或心態(tài)。我在和美國人交流這個問題時他們非常不解:為什么?難道父母沒有自己的生活、愛好、追求嗎?
在美國,父母對子女是有限責任,父母不會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來,反而孩子還必須承擔一些家務勞動。如擺餐桌、洗自己的衣服、剪草坪等。在上大學前旅游的費用,也可能家長給出,但不是說家長必須提供。孩子可以自己打工掙(在學校、在社會),也可以在家里干活,父母給記工錢。等到18歲成人后,讀大學,有父母給出學費的,但父母和孩子都明白這不是父母必須應該給我的。實際上很多父母不給出,孩子一靠獎學金、二靠打工來獲得學費。美國的大學生讀書期間不打工的人很少、很多人要打兩份工。父母對孩子的無限責任是教育,教育什么呢?一是讓孩子懂得自身的價值。二是讓孩子懂得必須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給孩子足夠的性知識,讓孩子在他們身體變化時感到輕松自在。四是幫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們賴以立身處世的牢固的社會準則-----尊重和守紀。
在我們傳統(tǒng)的觀念中,認為美國是個很講民主的地方,學生上課時很自由的。從我在美國的感受看,和我們想象的不完全一樣,學校有非常嚴格的紀律要求。如荷蒙山高中男女生宿舍是兩個分別獨立的樓,男生要進女生樓必須得到老師和家長的許可。如果沒有得到批準就進入,要請家長、退宿。每個學校都有一個“學生行為規(guī)范”,在新學期開學初,學校要組織家長和學生學習“學生行為規(guī)范”,并和學生、家長簽訂一份落實“學生行為規(guī)范”的協(xié)議,一旦學生和家長在協(xié)議上簽字,表明學生和家長同意學校對學生的各項要求,并愿意承擔違反規(guī)定所帶來的后果。
一般的“學生行為規(guī)范”包括的主要內(nèi)容有:第一:考勤及請假制度;第二:考場紀律;第三:課堂紀律要求;第四:著裝要求;第五:關于學生使用手機,BP機和收錄機等的要求;第六:性行為的要求;第七:各種被禁止的行為,如打架、幫派、抽煙、攜帶武器、偷竊等。行為規(guī)范中還明確了學生違反這些規(guī)定可能帶來的后果。例如,周六到學校上課、請家長、停課一周、轉(zhuǎn)學等。
因為中美文化傳統(tǒng)不同、社會環(huán)境不同,誰也不能照搬誰的具體做法,但不同的觀念或心態(tài)決定了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的態(tài)度和做法,因為態(tài)度和做法的不同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育效果。
美國人的父母觀可以給我們的啟示是:從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地看待,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有一些調(diào)查統(tǒng)計信息值得我們做父母的思考:江蘇常州700戶家庭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最不喜歡的人父母占54.4%”。湖南人民廣播電臺《我心中的爸爸媽媽》500份稿件中,表示對父母不滿的達到90%。上海90%的青少年對自己的父母不滿,70%的學生認為家長不了解自己。34%不喜歡自己的家。上海調(diào)查:對子女教育感到困惑的占86.4%非常困惑、苦惱的占15%。北京市教科所對1242戶家庭調(diào)查,70%的孩子在家庭沒有得到較好的教育。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孩子不喜歡自己的父母,我覺得關鍵在父母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從這個角度講如何做父母、如何做個好父母是一門學問,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學習一輩子的一門學問。
二、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
自信是導向成功的第一要訣,自信心對于人一生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無論在智力上還是體力上,或是與人交往、處世能力上,都有著基石性的作用。一個充滿自信心的孩子,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于嘗試,樂于面對挑戰(zhàn)。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長從小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平等地看待,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理解。自信是孩子自立、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的心理基礎。我在和美國小孩接觸的過程中,就在觀察他們和我們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美國孩子表現(xiàn):遇事積極樂觀、好奇欲強、敢嘗試、能吃苦、肯動腦。
我國的孩子表現(xiàn):遇事等待觀望、缺乏興趣、不敢嘗試、不能吃苦、不肯動腦。
什么原因呢?不同的家庭教育的方式:第一:美國人對孩子鼓勵多于保護,而我們往往是過分的保護,鼓勵孩子做各種嘗試,在做中學、做中練,培養(yǎng)了能力、興趣,最重要的是樹立了自信心。我們是過分的保護,造成孩子對父母的依賴,使孩子懷疑或失去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正確認識和評價,一切要等父母。家長怕孩子受傷、受欺,很多事情或活動家長認為危險、臟等不讓孩子玩。第二:美國人對孩子引導多于灌輸?!拔矣X得……會好些?我建議是……,你愿意聽聽我的看法嗎?”等等這是美國家長常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澳氵€小,聽媽的。告訴你這樣做怎么不聽?錯了吧,你看不聽老人眼吃虧在眼前。”等等這是我們的家長常對孩子說話的方式。引導會啟發(fā)孩子思考,在思考的基礎上再做出判斷,可能對可能錯,這就是成長的過程。灌輸對孩子來講只需被動接受,這樣會束縛孩子的自信心。第三:美國人對孩子要求全面,我們常常以學習代一切。第四:家長語言的作用。“真笨,這你都不會。”“你看誰家的孩子就比你強?!薄案嬖V你多少遍了,就是記不住。”“念書去,別的都本管”。“我們?yōu)榱四愀冻瞿敲炊?,你怎么能這樣”?!澳隳馨褧詈茫褪菍Ω改缸詈玫膱蟠?。”這些我們家長有意無意常掛在嘴邊的話,影響甚至摧毀了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美國家庭教育給我們的啟示是:尊重和理解是培養(yǎng)自信心的土壤,鼓勵和引導是培養(yǎng)自信心的最佳養(yǎng)料
三、熱心參與孩子的活動,和孩子一起成長
美國家庭從小就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孩子參加社區(qū)或?qū)W校的各種社團活動,而且家長是孩子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服務者。例如:1、加州大學操場周末小學生足球賽,只有裁判是老師。2、家長委員會的含義:不同于我國中學的家長委員會,加州各中學的家長委員會都是由家長自愿發(fā)起并組織成立的,一個學生社團就有一個家長委員會。因此,在校內(nèi)可能有幾個甚至幾十個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在學生教育和管理中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雖然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社團,但在對社團的管理上呈現(xiàn)出不同于我國的特點來。學校只是在社團成立時,根據(jù)社團提交的報告,配備指導教師,提供基本設備、啟動經(jīng)費。社團一旦成立,所有的工作都是由學生和家長委員會來完成了。家長委員會是由一些熱心學生教育工作的家長組成,他們完全是無報酬義務工作,委員會內(nèi)部有明確的分工。學校一般情況下不干預家長委員會的工作,除非是家長委員會超出其職權范圍時或社團賬目出現(xiàn)問題時。家長委員會具有以下幾個功能:1、組織功能:協(xié)助學生組織安排社團的各種演出或比賽活動、訓練和其他外出活動。2、教育功能:通過組織社團的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吃苦精神,學會對他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募集資金等。3、集資功能:學生社團的運轉(zhuǎn)資金主要通過義賣、募捐活動和籌資來解決,這些工作都是由家長委員會來完成或在家長指導下由學生去做。家長委員會的成員盡管工作很忙,但以能為社區(qū)和學校服務為光榮,這種方式大大調(diào)動了家長的積極性,減輕了學校管理的負擔,形成了一個非常和諧的家校教育合力,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ALTOS High School學校藝術社團家長委員會組織的名為“國際藝術節(jié)”的募捐活動?;顒釉谛@舉行,學校只提供活動場地,其他所有的活動都有由學校藝術團的學生和家長委員會成員來承擔?;顒影?個內(nèi)容:(1)在教室展出學生的繪畫和書法作品;(2)學生舞蹈隊和管弦樂隊分別在操場演出;(3)由熱心的家長委員會成員環(huán)繞小操場,設12個不同風格的(如日本菜、墨西哥菜、德國菜、中國菜等)食品供應攤位,攤位裝飾得豐富多彩,突出民族和地區(qū)主題,頗具情趣。這次活動的策劃、實施和主要參與者都是藝術團的學生和家長。學校只派出了一位老師做協(xié)調(diào)工作。請大家品嘗的所有的食品和飲料都是由家長無償提供的,同時參加活動的家長還都要購買門票,成人6美元,兒童4美元。這些門票的收入就成為藝術團的活動經(jīng)費,據(jù)估計這次活動可籌得約2000美元的經(jīng)費。在現(xiàn)場我采訪兩位參加活動的學生家長,就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如您是否非常愿意參加這樣的活動?家長說他們非常愿意參加這些活動,一方面是為了支持和鼓勵孩子更好地參加藝術團的活動,學到更多的東西;另一方面也希望能為學校做點兒事,因為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這所學校,學校也確實給孩子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多的機會,所以能為學校服務是做家長的驕傲。再如您怎么看待家長購買門票來參加活動?家長告訴我們家長為孩子參加藝術團的活動投點資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全家來看孩子的表演一共花了16美元(父母和弟弟),這對他們來講并不是多大的負擔,但是如果每個家長都這樣做了,藝術團的孩子們就有了足夠的經(jīng)費來組織活動了,這是父母應該做的。再比如,您對孩子參加社團活動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家長非常肯定地說:堅決支持,而且鼓勵孩子在時間和精力許可的情況下,盡量多參加社團活動。
家長可能會想,因為美國的大學好上、沒有我們競爭那么激烈,所以孩子可以參加各種社團活動。美國有2000多所大學,考生美我國那么多,上大學的競爭卻是美我國那么激烈,這是他們的優(yōu)勢,但要上好大學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美國大學入學條件有4個方面:SAT考試成績(申請美國大學的權威考試)、高中四年的學習成績、社團活動記錄、老師或校長的推薦。高中四年學習成績要想都得A并不容易。
我們的啟示:第一:對孩子支持、肯定和幫助。第二:家長理解孩子的渠道。第三:家校教育一致的作用。
四、責任教育
美國人非常重視對孩子的責任教育,從小開始,從小事做起。
家長非常重視孩子高中的畢業(yè)典禮。他們認為這是孩子成人、走向社會的標志和起點,所以畢業(yè)典禮非常隆重,每個學生大約有十幾位包括家長在內(nèi)的親友來參加畢業(yè)典禮,在學校的畢業(yè)典禮后,每個家庭還要組織家庭聚會(Party)來慶賀孩子高中畢業(yè)和長大成人,送有紀念意義的成人禮物。讓孩子明白和記?。核扇肆?,要對自己完全負責了。
在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后,實現(xiàn)對家庭、社會、國家負責。
現(xiàn)代社會不斷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隱患,如社會危機和壓力所帶來的心理健康問題。教育工作中,教師和家長一般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往往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
從熱愛幼兒、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游戲疏導幼兒心理這三個方面開始,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xiàn)人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兒都快樂的成長。
一愛,心理健康的營養(yǎng)素
“愛”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如溫暖、關懷、寬容、安慰、鼓勵、獎賞、贊揚、信任、支持等。教師對幼兒的愛是心理健康中最寶貴的營養(yǎng)素。只有沐浴在愛的甘林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幼兒園的環(huán)境,學會與同伴、教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一)走近幼兒聆聽心聲
蒙臺梭利認為:要教育幼兒就要了解幼兒。我認為要了解幼兒就必須要走近幼兒,仔細傾聽幼兒的心聲。人們常用“六月的天,娃娃的臉”來形容幼兒,因為幼兒的心地是十分純真的,他們從不掩飾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喜怒哀樂都會寫在他們的小臉上。若教師擁有一份愛心,肯走近幼兒,了解幼兒,就不難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各種心情。在他們快樂時分享他們的快樂,在他們不高興時,努力尋找原因,多給他們一些溫暖、關懷、安慰,讓他們快樂,使他們心情愉悅地生活。(二)尊重幼兒多些寬容
馬斯洛有一句著名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弊鹬赜變菏怯變盒睦斫】党砷L的前提,是幼兒人格和諧發(fā)展的保證。尊重幼兒是讓教師放棄長者的身份,改變幼兒聽命于教師的現(xiàn)象,以寬容之心對待每一位幼兒。當幼兒屢教不改、言而無信時,我們教師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急風驟雨”的加予批評、當眾揭短,應給他們多一些寬容,讓他們稚嫩的自尊心得到保護。教師的尊重不是放縱、任其自流,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給幼兒,靜觀其變,打破幼兒“一犯錯就會挨批評”的思維定勢,讓幼兒從自卑、恐懼中解脫出來,從而減輕心理壓力,感受“老師原諒我了”。
二自信心,心理健康的基礎
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成功的基礎。自信心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極其重要的:一個沒有自信心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上是不會快樂的,在與同伴和成人相處時也會有困難。
(一)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
心理學家馬爾茲說:“我們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的一件喜悅的事,它會做出喜悅的反應;看到憂愁的事,它會做出憂愁的反應?!睂τ谟變簛碚f這一表現(xiàn)尤為突出。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上常常是一些優(yōu)秀生唱主角,他們踴躍發(fā)言、積極表現(xiàn),出盡了風頭。而一些幼兒只能默默無聞、謹小慎微,甘當陪襯,甚至是“反面角色”。其實每一位幼兒都希望自己被關注、被欣賞。因此,我們做教師的應毫不吝嗇的對幼兒鼓勵表揚,經(jīng)常給幼兒輸入一些積極的語言,如:“沒關系,再試一試”“你的小手真靈巧,畫的畫真美”“你的回答真棒”……讓幼兒在教師的贊美中擁有自信的力量。
(二)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探究過程中一次次的失敗可能會獲得成功,但對于培養(yǎng)自信心來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幼兒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的個性、能力各不相同。為讓每一位幼兒都獲得自信,在活動中我總針對不同個體制訂不同任務。如能力較低的幼兒,我會為他們制訂一些簡單易完成的事情。因為在活動中他們總覺得做不好,很難把自己當作是成功的人,他們的自信心也隨之減少,并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去努力就越做不好,就會越發(fā)不自信,形成惡性循環(huán)。簡單易完成的事讓幼兒從成功中體驗自己的力量、能力,嘗試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三游戲活動,無形的心理宣泄室
(一)游戲活動,使幼兒善于交往
個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的,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條件,也是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現(xiàn)代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與家長接觸的機會遠遠多于和同年齡兒童相交往的機會,他們?nèi)狈ν值芙忝靡约昂推渌∨笥岩黄鹕畹慕?jīng)驗,不懂得分享和交流,一切都以自我為中心。而游戲活動改變了這一現(xiàn)象。游戲活動讓每位幼兒走到一起,在活動中他們互相給對方搭建著“腳手架”,他們互相模仿著、比試著、商量著、沖突著,在這中模仿、比較、沖突和合作中,幼兒的交往能力與日俱增。如:對任性、孤僻的幼兒,教師可為他們創(chuàng)設趣味性強的、有針對性的集體合作活動,提供相關的道具和情景,引導幼兒參與,從而改善幼兒的交往能力,為幼兒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良機。
(二)游戲活動,使幼兒心情愉悅
游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因為只有在游戲中,幼兒所做的、所忙的才是他們自己的事,而感覺不到任何的壓力。游戲活動使幼兒有了自由活動的場所,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樂地活動。此時,他們的困擾將會消失,夢魘不再出現(xiàn),行為問題會逐漸減少,心情也變得愉悅起來。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無拘無束中感受快樂,使幼兒的性格變得開朗、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安慌伦霾缓?,只怕想不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但只要教師擁有這種精神,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xiàn)人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兒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調(diào)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qū),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qū)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疼愛,常常對孩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所以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有的老年人對孫輩有求必應。只要是孫輩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一律給予滿足。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還有的老年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tài)度不一致。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孩子容易形成兩面人格。之所以產(chǎn)生上面的這幾種情況,主要還是“隔代親”的“親”字泛濫,祖輩對孫輩常常包辦代替一切,有求必應,缺點包容,錯誤體諒。這樣的教育容易阻礙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fā)展。
一些專家還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進行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fā)現(xiàn)他們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小學生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強,社交圈子大,許多事都能在自己動手做,膽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傷像沒事一樣,很小就會過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學生則不然,有的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萬事不能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也不想干。碰到問題,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嬌,缺乏應變能力,不合群。
誤區(qū)二:以經(jīng)驗代替科學,壟斷對孫輩的教育權。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到祖輩們身上,年輕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種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但比較而言,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jīng)驗來帶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輩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時至今日,他們學習新知識較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幾十年之前。而且,祖輩人由于帶過幾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都多”。因此,“經(jīng)驗”與“科學”發(fā)生沖突就是必然的了。
誤區(qū)三:祖輩世界隔代傳播。祖輩們雖然經(jīng)驗豐富,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形成于多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存在某些差異。通俗一點兒講,有不少老人看問題的眼光陳舊一些,與時代發(fā)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數(shù)時間都和這樣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導致教育上的“脫代”。
誤區(qū)四:容易造成親子隔閡。親子隔閡可以說是隔代撫養(yǎng)的又一個不良后果。這里涉及到的親子隔閡包括兩層:一是祖輩們對父輩的隔閡,一個是父輩與子輩的隔閡。祖輩對孫輩過于溺愛,或者為了籠絡孫輩的情感而經(jīng)常給孫輩一些“小恩小惠”,父輩看不慣就有可能從中進行矯正;父輩管教孩子,祖輩如橫加袒護與阻攔,這些都會導致祖輩與父輩的矛盾。二是祖輩的過分寵愛和父母的嚴加管教,會使兒童在感情上形成錯覺;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愛我,爸爸媽媽并不愛我。于是,雖然是同樣的愛心,卻導致了雙重的傷害。心理學表明,幼兒時期是親情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親情就會發(fā)生轉(zhuǎn)移,把情感轉(zhuǎn)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態(tài)度會使孩子覺得用空子可鉆,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風港”,這種家庭生活狀態(tài)是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成才的。
漢語拼音是必學內(nèi)容,且作為系統(tǒng)性學習一年級的入門內(nèi)容,足以說明拼音的重要性。作為學習的基石,拼音的學習影響著孩子的認字識字、進而影響閱讀和理解、進而影響到讀題和審題、進而影響到學習意愿和學習習慣,進而影響著一生。當然,還包括平淡無奇的同普通話進行交流。
就是這么不起眼的漢語拼音,對每個人的影響,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的而且確的存在著。
漢語拼音的學習,恰逢一年級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塑造階段。這個階段,如果孩子學拼音很吃力,就容易產(chǎn)生自卑厭學等情緒,而一旦家長們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往往在這個時候,孩子對學習“這件事”就已設定好模式了,未來再去改變,即復雜也困難。
還有不少的家長們更是覺得拼音不重要,未來考試考的都是高年級的題,跟拼音沒半毛錢關系。那么請相信我,你錯了,而且錯的嚴重。因為存在這樣思維的你,往往令孩子在學習拼音遇到問題時,缺少了你的愛,你的存在。
所以,經(jīng)驗之一,就是家長們對漢語拼音學習認知的改變。只有正確理解了拼音學習對孩子意味的不僅僅是成績和結果,更是學習過程中的情緒、態(tài)度、意愿等等,這才是關鍵所在。
當正確認識到拼音階段的學習并不僅僅是學習拼音,而是一系列對學習事件的蝴蝶效應式影響后,我們來談談學習拼音的具體方法。而這些方法恰恰又反射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習慣等等。
拼音學習難點一:抽象、不理解
雖然孩子們最終都能讀、寫拼音,但這當中對學習內(nèi)容的理解、學習耗時多少還是存在每個個體的巨大差異的。這個階段孩子的認知尚不成熟,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以某個具體形象的事物來表現(xiàn)具體的拼音字母,所以,能否給到孩子生動、有趣的形象事物,進而關聯(lián)到具體字母,這直接決定了孩子對拼音字母的記憶。比如an這個韻母,往往告訴孩子天安門–an、an、an,試問有多少孩子知道天安門?如何讓孩子通過天安門來記憶an?又比如單韻母o,常常告訴孩子大公雞–o、o、o,試問有多少城里的孩子見過公雞?(肯德基倒是見過無數(shù))又如何通過形象來記憶?
所以,盡可能以孩子所能理解的形象事物來表現(xiàn)拼音字母,這就影響了孩子對拼音字母學習是不是有趣好玩的心理感受,進而就是影響到學習興趣、態(tài)度、習慣等等。正所謂,有興趣,才好學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是依靠興趣來決定投入多少的家長們所期待的認真。
拼音學習難點二:讀不對、混淆讀
拼音學習的學習分為認、讀、寫、拼四部分。剛剛上面講到的是認的問題,這里講讀的問題。讀的問題通常有兩方面:讀不對和混淆讀。讀不對,是指認的問題沒解決好,所以讀錯、讀不對。這是得從認的問題著手來解決,即還是字母印象不深刻。而混淆讀是認得字母,但在字母與發(fā)音上拿不準,比如ei和ie、iu和ui、b、p、d、q等等。這些是因為字母形狀比較類似,音與形沒有對接好。這兩方面的問題,只有通過反復練習來解決。當然,可以借助一些順口溜或者兒歌的形式,幫助孩子去記憶。
拼音學習難點三:書寫規(guī)范
認識了,會讀了,還剩下書寫了。這在整個認字階段都非常重要。這里我所說的書寫,包括字母、標調(diào)兩方面。字母寫的不規(guī)范,容易判錯,比如a字出頭就成了d或q。比如ü遇到j、q、x、y有沒有去掉兩點。再比如聲調(diào)如何標的問題等等。翻看一年級試卷,有許多的孩子字母是對的,拼寫是對的,就是錯在了標調(diào)上。
拼音學習難點四:拼音拼音,會拼才是關鍵
拼音拼音,會拼才是關鍵。作為拼音學習的最難部分,就是拼讀部分。什么是三拼音節(jié)?什么是介音韻母?跟整讀如何區(qū)分等等。比如i+an怎么讀?y+an又怎么讀?這些相對最最基礎的認、讀、寫,在教與學上,都提升了一個檔次,往往這個階段,除了孩子在校學習外,更為關鍵的是在家中的反復練習做的如何。課堂上的40分鐘,真正能夠用來反復練習的時間,并不多。所以,家長們是否有意識的在這一階段多多陪伴,一起親子式的互動練習,決定和影響了孩子學習的質(zhì)量。
1、留守兒童的未來
有一些孩子跟媽媽的關系,可能只剩下血緣上的關系了,尤其是留守兒童。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外出打工,父母與孩子可能一年只能見一兩次。每次,父母回去的時候,看到留守在家里的孩子就會特別心疼和愧疚,會想盡辦法用一些東西去彌補。這種東西更多的是物質(zhì)地侵入性的陪伴,因為父母根本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這種侵入性的陪伴主要是父母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和愧疚而已。
隨著時光的流逝,當這些孩子步入青春期時,父母慌亂地不知道如何跟孩子相處了。
父母說話的時候,孩子的常態(tài)反應是不想聽,或走開,或抗拒。
父母肯定也感覺到了孩子的這種情緒,直接溝通行不通,那就婉轉(zhuǎn)點。父母通過寫信件和小紙條或發(fā)郵件的方式跟孩子溝通,可惜,結果也無效。
不管父母換怎樣的形式去跟孩子溝通,都是沒用的,因為父母沒有看到孩子想的是什么?父母沒有去體會孩子的感受。
溫尼科特提出過一個概念,“自體,客體”。
“自體”和“客體”的概念類似于“我”和“你”的概念。
很多媽媽是沒有“我”和“你”的概念的,也就是說,很多媽媽沒有我和孩子的概念,認為孩子是我的一部分,是我實現(xiàn)目的的工具。說的難聽一點,這個工具是用來滿足自戀,緩解自身焦慮,滿足自己對未來生活的希望,內(nèi)心可能還會有一些對未來的恐懼和對生命的恐懼。媽媽會希望以上所有的這些都由孩子這個工具來幫忙緩解,抵消和完成。
2、“啃老族”和“媽寶男”的背后
有一些媽媽會用孩子的成功來標榜自己的價值,這樣,孩子就不是孩子自己了,更多的是媽媽心里期望的那個“他”。
在中國家庭中,有一些越界的行為。
之前,我在微博上寫過一段這樣的話:當你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沒辦法集中精力去做一些事情時,這就意味著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能做的過多了,過多地干涉了孩子,侵入了孩子的邊界。
孩子正在搭積木,媽媽怕孩子不會搭,一直看著孩子做。
孩子在做的時候,媽媽在旁邊不停地嘮叨:“你會不會做啊?不會做就看說明書......”
媽媽說的多了,孩子就不愿意再跟媽媽說話了,開始封閉自己。
因為媽媽干涉了很多,聽的很少。聽的很少是指孩子在表達的時候,媽媽很少在旁邊,沒給到孩子支持。
作為孩子,他會覺得跟媽媽說話沒有任何的意義。
慢慢地,孩子越來越沉默,越來越不愿意跟媽媽溝通。
所以,當孩子不說話的時候,媽媽們不要逼著孩子去說話,停下來傾聽吧。
還有一些媽媽替代孩子過多,把孩子的很多能力都剝奪了,導致這些孩子一直沒有發(fā)展出很好的技能。
例如,有些人上了大學后連一件衣服都不會洗,看到別人洗衣服,你有想過孩子心里的感受是什么嗎?他肯定會覺得自己很糟糕。
孩子終究是會長大的,孩子大了,上了大學,媽媽總不能繼續(xù)追到學校給孩子洗衣服吧。
與其如此,不如多教給孩子一些技能。
這種行為的背后也可以理解成,在潛意識里,媽媽不愿意孩子離開。孩子學會的技能多了,很有可能會離開媽媽,媽媽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離開,于是,幫他做很多的事情。
對媽媽來說,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孩子有一天會離開,離開對她來說是一種創(chuàng)傷性的體驗,她不愿意任何人從她的身邊離開,特別是她的孩子。
啃老族和媽寶男是典型的例子。
媽寶男的形成是媽媽不愿意孩子離開,不管孩子是未成年狀態(tài)還是成年后的狀態(tài)。哪怕是孩子娶了媳婦,生了孩子,她也不讓孩子離開,照樣入侵孩子的邊界。
媽寶男的形成,一般是在家庭里,媽媽占據(jù)主導地位,爸爸的功能缺失或爸爸作為丈夫的角色沒有,更多的是孩子替代了丈夫的功能,成了母親的照顧者。
媽寶男的成因,做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3、不健康的四種親子關系模式
家庭教育肯定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家長沒必要把責任全部推給學校。
有的媽媽認為,孩子上了學,自己就不用這么累了,很多東西老師可以教他。
不是的,孩子的某方面功能必須在家庭中才能完成,否則,孩子步入到社會后,會產(chǎn)生社會化的功能不良。
在親子教育中,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實現(xiàn)從嬰兒走向社會化的目標。
步入社會之后,有人說,“我要改變?nèi)澜纭薄F鋵?,我們不可能改變?nèi)澜?,而且,改變的前提是適應世界,如果你連適應都做不到,那么,改變的機會連門都沒有,因為你早就被世界淘汰了。
很多父母自己沒有盡到義務,把責任推給別人是很不負責任的行為。
親子關系是很重要的,我整理了四種不健康的親子關系模式。
第一種
密友型
密友型的親子關系沒有明確的你我概念,也沒有明確的角色定位。兩個人的關系比較混亂,沒有任何的邊界感,是融合的,共生的關系。
中國有句古話,“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
當媽媽與孩子之間沒有建立好邊界時,孩子長到了去幼兒園讀書的年紀,他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相處的時候也容易分不清界限,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而且這樣的小孩會不斷地入侵別人的邊界,引發(fā)其他人的反感,進而被其他小朋友們排斥。
雖然我經(jīng)常說,孩子的問題一定是父母的問題。但有些人把我說的這句話理解的太絕對化了,認為孩子不管發(fā)生了什么事都是我的問題。這就太過于認真了,把很多的東西都忽略掉了。
媽媽與孩子密友型的關系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困惑,主要的問題就是導致孩子以后在跟所有人的關系中會邊界不清。
第二種
上下級型
在這種關系里,媽媽是孩子的主導者,就像公司里強勢的上司一樣。孩子的角色類似公司的員工,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上司,兩個人呈現(xiàn)出來的互動關系是控制與服從。
中國人經(jīng)常描述孩子的關鍵詞是“乖”“聽話”,這些詞反映出來的也是上下級的關系。
媽媽作為孩子的掌控者,如果孩子不服從,擁有自己的主見,媽媽就會非常的焦慮,用各種威逼利誘的方式讓孩子聽話。
聽話乖巧的孩子面對媽媽的強勢,一方面會表現(xiàn)的很順從,另一方面內(nèi)心會壓抑很多憤怒,會一直在背后做些小動作以示反抗。
有些媽媽會很疑惑,孩子這么小為什么會撒謊?
實際上這個問題的產(chǎn)生是因為媽媽有時會讓孩子去做一些孩子做不到的事情,孩子為了避免懲罰或討好媽媽,于是采用了撒謊的方式。
孩子撒著撒著,自己也就信了。
有時候媽媽想要孩子做出她想要的樣子,但是媽媽的能力做不到。孩子不愿意做,可是又無法直接拒絕,于是,虛偽的表達出現(xiàn)了。
這樣的孩子在現(xiàn)實中的責任感會比較弱。
當然,這種上下級關系,也會像領導和員工之間的關系一樣,不需要講究太多的情感,只要能夠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務就可以了。
在這過程中,領導不會詢問你,“這件事你愿不愿做?你做的情感體驗是什么?”
有一個人在我的微博上跟我吐槽,“小時候,我媽覺得我取得的很多成都是她的功勞。我考試得了100分,她竟然認為是她的功勞。”這個孩子對媽媽有無限的愛,在生活中,他的表現(xiàn)仍是很孝順的,但誰能想到,他會去我那吐槽呢?
上下級關系的親子關系就是這樣,孩子會很害怕媽媽,不敢跟媽媽親近,之間也沒有太多的情感,似乎孩子只要做到聽話,乖巧,講道理就可以了。
有一篇文章《聽話的孩子沒有太大的成就》里面所講的內(nèi)容也是同樣的道理。
其實,聽話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媽媽的需求。
不信?那我問一問媽媽,“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媽媽能回答的出來嗎?我再問問聽話的孩子,“你們知道你們最喜歡的東西是什么嗎?”你們也不知道。
我一直說,看一個人是否成熟主要看這幾方面。
1. 是否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嬉笑怒罵都可以,做你自己,彼此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和諧的。
2. 是否有一個骨灰級的愛好,所謂的骨灰級的愛好,是指無論什么時候,你都會因為這個愛好產(chǎn)生很美好的體驗。不管你的情緒是悲傷的,還是挫敗的,這個愛好都會伴隨你的一生。你投入其中,沉醉著,忘記一切,十分喜愛。
(其實,這種終極愛好是你很美好的客體之一。聽話的孩子很難有屬于自己的骨灰級愛好,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么,他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媽媽給予他的。)
第三種
對手型
媽媽和孩子是對手關系?
不會吧?
會的。
在精神分析上,有一個專有名詞描述這樣的現(xiàn)象,叫成人妒忌。
成人妒忌的意思是,很多媽媽把自己認為好的,理想的樣子投注在孩子身上,但當孩子真的達到了,媽媽又會妒忌自己的孩子居然獲得了那么多。
這非常有趣,也是一個很復雜的心理動力過程。
還有一些妒忌,是媽媽和孩子在潛意識方面的競爭。
這個競爭更多的是來源于媽媽在原生家庭中跟弟弟妹妹的競爭。
很多媽媽在她很小的時候,需要照顧弟弟妹妹。從小,這樣的媽媽就很懂得照顧人,但她不相信自己的弟弟妹妹,以至于結婚有小孩后,她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
她不太信任別人,認為別人接近她是為了侵犯她的利益,因此,她會把自己和自己的東西保護的很好。
有一位媽媽非常有趣,很小的時候,孩子碰了一下她的東西,她就忍不住發(fā)非常大的脾氣,“你為什么要動我的東西?這件事怎么會是這個樣子?”
小時候,他根本不理解媽媽的這樣行為。
后來,我跟他說,“你媽媽把你當成對手了。在與你的競爭中,她感到了挫敗。她很生氣,同時也很害怕。”
對手型的母子或母女關系都會發(fā)生。
作為媽媽的我們很難去處理童年時的情節(jié),母女之間的關系更容易成為對手。
曾經(jīng)我講過,有一對夫妻的矛盾跟丈夫?qū)ε畠旱膶檺塾嘘P。丈夫把自己所有的關注力都放在了女兒身上,看到女兒這么可愛的時候,媽媽會很嫉妒女兒。
這樣的想法,在一般情況下,很多媽媽是不愿意去承認的。
最后,媽媽跟女兒成了對手的關系,同時,她又沒辦法忘記自己媽媽的身份。因此,當媽媽嫉妒女兒的同時也會很糾結。
第四種
角色互換型
這種親子關系很好理解,非常簡單。
有一個個案,她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女人的懷里,問女兒在干什么?
女人說:“我在做作業(yè)啊。媽媽,你去喝水吧,乖乖地休息一會兒,待會我再陪你玩。”然后,媽媽很開心地離開了。
很明顯,媽媽的角色像女兒,女兒則更像是媽媽的照顧者,兩人角色互換了。
還有一種類型的角色互換是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能遇到的。
孩子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受到了一些傷害,哭了起來。媽媽在旁邊也哭了起來,而且哭聲比孩子更響。
孩子覺得莫名其妙,不知道媽媽為什么哭?媽媽說:“我很難過,是我沒做好才讓你摔跤的,都是我的錯?!?/p>
這時,孩子擦干眼淚,對媽媽說:“寶寶不哭,媽媽也不哭。”
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媽媽的照顧者,說到底,這也是不健康的親子關系模型。
有的媽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傳輸這樣的話,“媽媽以后要靠你來養(yǎng)我了,以后你給媽媽買大房子,買寶馬車,讓我過上富貴的生活,好不好?”
會說這種話的媽媽多半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比較落后。
這四種關系是不健康的親子關系,如果這里有你的影子,我們要學會去改善。
改善關系涉及到關系模式重建的問題。
喜歡《四大不健康家庭育兒模式盤點》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說課稿模式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如今,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備受年輕家長關注,但目前多數(shù)家庭教育仍停留于傳統(tǒng)的育兒經(jīng)驗上。中國當代早教之父、“0歲方案”創(chuàng)始人馮德全教授稱,早期教育一定要改變舊觀念,家長要像關心孩子吃飯穿衣那...
3歲的寶寶進入幼兒園,面對新環(huán)境和陌生人會產(chǎn)生一些問題。當問題發(fā)生時,需要父母和幼兒園的老師共同解決。 分離焦慮 現(xiàn)象:寶寶一旦離開親人,就會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戀和安全感而產(chǎn)生焦慮。有的寶寶甚至會擔心父...
育兒心得:遲到對孩子的四大影響 1.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遲到,常常會在教學進行中途來園,容易導致他們在中途進入教學活動時難以集中注意力。長此以往,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將成為難題。同時,如果家長在送遲到的...
3-6歲的學前兒童正處在心理成長發(fā)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可塑性大,現(xiàn)代心理學表明:心理健康是一個人智力和人格發(fā)展、潛能開發(fā)、道德品德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zhì)...
導讀:我有機會在美國讀書一年多,利用這段時間參觀了許多的大中小學,參加一些學校的活動,和一些老師、家長了解有關家庭教育方面的事情。不敢說是美國家庭教育中普遍的現(xiàn)象,就我作為一個家長和老師而言,無論在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