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早期家庭教育的四大規(guī)律

發(fā)布時間:2021-05-18

家庭教育。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家園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早期家庭教育的四大規(guī)律》,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如今,對0-3歲的嬰幼兒進行早期教育備受年輕家長關注,但目前多數家庭教育仍停留于傳統(tǒng)的育兒經驗上。中國當代早教之父、“0歲方案”創(chuàng)始人馮德全教授稱,早期教育一定要改變舊觀念,家長要像關心孩子吃飯穿衣那樣關心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尤其應把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放在早期教育的首位。

“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堪稱‘根基教育’,能讓孩子充分吸收知識的養(yǎng)料”。馮教授強調,早期教育的主教育場在家庭,父母應該承擔起孩子早期教育的責任。家庭教育有四大規(guī)律可循———

第一規(guī)律:

別錯過最佳期

早期教育的最佳時期是在0-6歲。馮德全強調,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往往于事無補。就拿聽音樂來說,在嬰幼兒時期,孩子的聽覺十分發(fā)達,可以分辨鋼琴上88個半音的音調,錯過了音樂開發(fā)的最佳期,到少年的時候再去聽鋼琴,只能聽準44個半音。而到了中年,幾乎就是“五音不全”。

第二規(guī)律:

兩個“生命”要同時養(yǎng)育

我們把身體健康當作孩子的第一生命。對于第一生命,家長照顧得無微不至,關心孩子吃飽、穿暖、少生病,但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馮德全說,我們把心理健康當作孩子的第二生命,如果心理不健康,將很難成才。從小實行胎教,多參加體育運動,學習與他人交往,學習音樂舞蹈、美術造型,種植花草,飼養(yǎng)小動物等活動可以讓孩子受益無窮。

馮教授解釋說,“學習交往”可以讓孩子做到“半歲不認生、周歲會串門”;“音樂舞蹈”則能培養(yǎng)美感;“種植飼養(yǎng)”會讓孩子學會熱愛生命;“體育運動”讓孩子變得開朗、樂觀、勇敢、合群等,這些都是第二生命的“核心”。

第三規(guī)律:

看圖識字,閱讀廣泛

“孩子太小,教他看圖識字太難,等上了小學自然就會了?!边@是家長的普遍觀點??神T德全教授認為,認字和閱讀對嬰幼兒來說非常重要,他們將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況且識字閱讀并不難,因為對于嬰幼兒來說,認東西和認字是一回事。只是因為父母天天說,孩子的模仿能力強,因此不到一歲就熟練掌握口語了,但認字和閱讀訓練的機會少就需要家長有一點技巧和耐心了。

馮教授主張用生活滲透法、趣味閱讀法、游戲活動法幫助孩子認字和閱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學會認物、走路、說話、聽音樂一樣,會在不知不覺中三歲脫盲閱讀,五六歲博覽群書。

第四規(guī)律:

把性格培養(yǎng)放在首位

俗話說“性格決定命運”,好的性格是人生成功或成才的保證,是智力發(fā)展的動力。因此,馮德全教授認為,性格培養(yǎng)是早期教育中最重要的。塑造一個人,就要從性格培養(yǎng)開始。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在三歲之前性格的第二次孕育(第一次是在胎兒期)。

馮教授曾經在武漢市武昌區(qū)對1000名獨生子女的調查發(fā)現,性格優(yōu)良的占18%,而性格不良高達82%,其中有25%性格惡劣,任性、霸道等。他表示,在家庭教育里,從小應注意培養(yǎng)孩子“七大優(yōu)良性格”———快樂活潑、安靜專注、勇敢自信、勤勞善良、有獨立性、有創(chuàng)造精神、長大了做大事的英雄氣概。

馮教授強調,好孩子不是打罵出來的。家庭環(huán)境、父母的愛、父母的言行都是影響孩子發(fā)育發(fā)展的“潛在力量”。沒有一個孩子能在父母的抱怨下成才,也沒有一個孩子會在父母的打罵下學好,培養(yǎng)一個孩子依靠的是潛教育。父母就是孩子的楷模。

此外,積極暗示同樣重要。消極言行往往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對孩子要多鼓勵,多給予支持。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育兒知識: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


育兒知識: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

一、重視禮儀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禮儀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離家或歸家都有一套禮儀規(guī)矩。孩子每次出門都要和母親、父親說一聲"我走了";每次回家進門都要說一聲"我回來了"。日本孩子文明禮儀行為已成為他們的習慣。

二、重視對孩子的自立教育

日本家庭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自主、自立的精神。大部分家庭要求孩子做家務勞動,包括吃飯前后的幫忙、燒飯;讓孩子收拾整理自己的房間及身邊的東西;讓孩子自己去買東西等等。

三、重視孩子抗挫折的教育

日本的小孩走路時摔跤,父母不是主動扶他起來,而是鼓勵孩子自己起來。大一點的孩子受到挫折,父母鼓勵他們自己去克服困難。在日本,小學生在冬天都穿短褲,有的孩子腿凍得都發(fā)紫了,父母并不"心疼",而是支持鼓勵孩子那樣做。

四、重視創(chuàng)新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從小重視對孩子創(chuàng)新人格的培養(yǎng),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和冒險精神。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父母都盡量解答,并從小就鼓勵孩子提問題,鼓勵孩子有獨立的想法、看法。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科技館去看書,借閱圖書,玩各種創(chuàng)造性游戲,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日本父母很重視對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孩子買來組裝玩具,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組裝各種各樣的模型,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

早期家庭教育不宜過度


心理學研究者發(fā)現,行為問題較嚴重的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著教育過度的現象。古人云“過猶不及”,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家長更要注意把握分寸。

所謂教育過度就是父母過分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出現的“教育無時無刻不在”的現象,即在父母與孩子的交往中,時時刻刻都在對孩子進行說教。

教育過度,青春期易“聽覺疲勞”

出現教育過度現象的孩子的父母,往往都受過高等教育,他們對孩子給予了很高的期望,通常在孩子出生后就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教育。而這樣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期后往往會出現一種情況,當父母說話時感到不耐煩,有的會把耳朵捂起來,嚴重的會和父母爭吵……這些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教育過度,從小就不停地在孩子耳邊說教,給孩子造成一種“聽覺疲勞”。

教育過度現象的產生與父母對兒童的認識有關,父母往往認為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你教給他們什么他們就接受什么。這種認識的行為表現就是強行灌輸。對于家長的這種做法,孩子小的時候并沒有明顯的后果,只有到了青春期以后,隨著孩子“成人感”的產生才有了明顯的表現。而當孩子出現厭煩心理的時候,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對孩子的教育也就很難進行了。

留有空間,家庭教育更應潛移默化

因此,在兒童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教育的適度性。

首先要注意給孩子留一定的自由空間,同時更要注意教育的方式,避免整天說教給兒童心理發(fā)展帶來的副作用,要注意利用父母自身的言行及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對孩子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太多的說教易使孩子變得自卑和失去自我認識,而自卑感會掩蓋孩子有可能發(fā)展的巨大潛力。

孩子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擁有自我和自信,因為有自我的人才會有擔當和責任意識,有自己的思想和選擇,也才更易成功。

隔代教育四大誤區(qū)


調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qū),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qū)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疼愛,常常對孩子百依百順,關懷備至,所以老人帶大的孩子一般生活自理能力較差;也有的老年人對孫輩有求必應。只要是孫輩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一律給予滿足。這樣的孩子往往霸道、一意孤行;還有的老年人容易對孩子的缺點“護短”,與孩子的父母教育方法、教育態(tài)度不一致。生活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孩子容易形成兩面人格。之所以產生上面的這幾種情況,主要還是“隔代親”的“親”字泛濫,祖輩對孫輩常常包辦代替一切,有求必應,缺點包容,錯誤體諒。這樣的教育容易阻礙孩子獨立意識的形成和獨立行為的發(fā)展。

一些專家還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進行研究,將從小在托兒所、幼兒園長大的孩子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孩子進行心理比較,發(fā)現他們截然不同。那些在幼兒園長大的小學生群體意識強,適應能力強,社交圈子大,許多事都能在自己動手做,膽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傷像沒事一樣,很小就會過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帶大的學生則不然,有的二三年級了,還要老人接送,萬事不能動手,像提書包這樣的事也不想干。碰到問題,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嬌,缺乏應變能力,不合群。

誤區(qū)二:以經驗代替科學,壟斷對孫輩的教育權。我們不能以偏概全地把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都歸結到祖輩們身上,年輕一代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存在各種不科學的觀念和方法。但比較而言,祖輩們的確更容易靠經驗來帶孩子。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祖輩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知識面較窄,接受的又是幾十年前的教育。時至今日,他們學習新知識較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水平還停留在幾十年之前。而且,祖輩人由于帶過幾個孩子,很容易覺得自己是“過來人”,“吃過的鹽比年輕人吃過的米都多”。因此,“經驗”與“科學”發(fā)生沖突就是必然的了。

誤區(qū)三:祖輩世界隔代傳播。祖輩們雖然經驗豐富,但是他們的世界觀形成于多年以前,與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存在某些差異。通俗一點兒講,有不少老人看問題的眼光陳舊一些,與時代發(fā)展不合拍。如果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和這樣的老年人呆在一起,容易導致教育上的“脫代”。

誤區(qū)四:容易造成親子隔閡。親子隔閡可以說是隔代撫養(yǎng)的又一個不良后果。這里涉及到的親子隔閡包括兩層:一是祖輩們對父輩的隔閡,一個是父輩與子輩的隔閡。祖輩對孫輩過于溺愛,或者為了籠絡孫輩的情感而經常給孫輩一些“小恩小惠”,父輩看不慣就有可能從中進行矯正;父輩管教孩子,祖輩如橫加袒護與阻攔,這些都會導致祖輩與父輩的矛盾。二是祖輩的過分寵愛和父母的嚴加管教,會使兒童在感情上形成錯覺;只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愛我,爸爸媽媽并不愛我。于是,雖然是同樣的愛心,卻導致了雙重的傷害。心理學表明,幼兒時期是親情培養(yǎng)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如果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親情就會發(fā)生轉移,把情感轉移到和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人身上;另一方面,相互不一致的教育態(tài)度會使孩子覺得用空子可鉆,因此形成教育上的“防空洞”、“避風港”,這種家庭生活狀態(tài)是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與成才的。

分享教育的四大錯誤方式


一提到分享,我們的解釋通常就是:“寶寶,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薄昂贸缘囊纸o小朋友一起吃?!甭牭綃寢屵@么說,寶寶就在心里說:“哼,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我還要打他咬他呢?!边@哪里是分享,分明是剝奪嘛!分享教育究竟怎樣走入了誤區(qū)?又該如何讓分享教育富有成效呢?

豆豆在花園里玩她的大鏟車,丁丁開心地跑過來:“豆豆,讓我玩玩你的鏟車好嗎?”豆豆警惕地看著丁丁,覺得丁丁簡直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丁丁的小手還沒有伸到鏟車前,豆豆就迅速將鏟車挪了地兒。于是,丁丁從另一個方向湊了過來,試圖進入豆豆的游戲。豆豆看了一眼“別有用心”的丁丁,猛地將小手伸出去一擋,丁丁立刻摔倒在鏟車旁。

寶寶心理解析

2~3歲的寶寶常常顯得比較“自私”,他們不喜歡跟別人分享。其實,對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這種行為是很正常的。到了2歲左右,寶寶開始懂得擁有的概念,并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心目中,只要他喜歡的東西,就都是他自己的,更何況那些本來就屬于他的東西呢。因此,他容不得別人侵犯,只要他的利益受到一丁點威脅,他就會迅速行動起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拔业摹薄安弧背闪诉@個階段的寶寶經常掛在嘴邊的兩個詞。當然,每個寶寶都不太一樣,有的寶寶在這方面可能就顯得比較大度,但大多數寶寶都是占有欲極強的小霸王。因為他們還沒有準備好分享,只能在父母的監(jiān)督下與別的小朋友玩一些平行的或者平等交換的游戲。

分享教育4大錯誤方式:

1.強迫寶寶分享

假定你在辦公室上班,老板突然過來搶過你的筆記本電腦,并將它交給另外一個同事,你會對老板感激涕零,并且心甘情愿與你的同事分享嗎?同樣的道理,強迫小寶寶與小伙伴分享,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2.強求大的讓著小的

大多數媽媽都會告誡哥哥姐姐將手里的物品讓給弟弟妹妹,其實這是不公平的,沒法讓寶寶從這樣的分享方式里獲得分享的快樂,更學不到分享的技巧。

3.強迫寶寶輪流玩

強迫寶寶輪流玩是最常見的分享教育策略之一,但是,在別的寶寶剛剛把玩具拿到手的時候,寶寶就急于將玩具奪回來。3歲以下的寶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時間的概念,因此輪流玩仍然不是有效解決寶寶之間爭端的好方法。

4.搶走寶寶手里的玩具

當小寶寶之間因為玩具而起爭端的時候,千萬不要搶走一個寶寶的玩具交給另一個大聲哭鬧的寶寶。這無異于在向寶寶傳達錯誤的觀念,那就是只要哭鬧就可以達到目的、只要動手去搶就可以解決問題。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傳統(tǒng)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是終身教育,它開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兒期),嬰幼兒時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著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學、中學后,家庭教育既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又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

為了適應當代社會對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長必須認真學習現代家庭教育理論,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長學校則肩負著宣傳黨的教育方針和現代家教理論,幫助家長轉變家教觀念,提高家教水平,協(xié)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任務。當前家長學校要著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觀念的更新

過去,家長的養(yǎng)兒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頭地、光宗耀祖的觀念,必須代之以為國教子的觀念,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把孩子培養(yǎng)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

傳統(tǒng)的德育觀念必須改變,如子女必須無條件服從家長,聽話才是好孩子;不為人先,不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險)……應該培養(yǎng)孩子的科學與民主、自立與自強、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精神。

傳統(tǒng)的重智輕德體,重知識輕能力,重分數輕實際水平的觀念必須改變,應樹立全面發(fā)展觀念,學習知識與發(fā)展能力并重,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人際關系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

2、學習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

①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不僅無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發(fā)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fā)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xié)調發(fā)展。

③態(tài)度一致,教育統(tǒng)一。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要一致,要一以貫之,而且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統(tǒng)一。

④說服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

⑤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

⑥感情與理智相結合。

⑦及時教育與持恒相結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經驗

研究家教中的新問題。家長學校應在溝通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一代新人的任務。

四大不健康家庭育兒模式盤點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正確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的理想。

很多中國家庭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在西方人眼里未必是合理的,在這里我們可以有選擇地參考一下。

保姆、爺爺奶奶帶孩子

很多中國父母以為孩子只要有人看著,沒有生命危險就好。其實從出生開始,孩子就需要和別人交流,尤其是和父母交流。我們很多家庭的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缺乏愛的安全感,終生追求那童年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孩子成炫耀比較對象

中國人一方面愛面子,一方面想鼓勵孩子上進。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人家又得了什么獎。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很多人的面說。你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只會帶給他多一分不滿和痛苦。

漠視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父母進入子女房間應該先敲門,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應該得到允許,任何牽涉到子女的決定應該先和子女商量。應該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來尊重。這個尊重是從出生換尿片開始的。換尿片前,先和顏悅色地告訴他要換尿片了,請他忍耐一下。不被尊重的人以后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按自己的標準塑造孩子

很多父母把自己一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正確的路上走。即使孩子并不適合,或者不喜歡,譬如學鋼琴,譬如出國。在這種壓力下,家庭變得不快樂,親子的愉快時光成了斗爭大會。犧牲了和諧的親子關系,讓孩子追求一些莫名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父母的理想。當子女長大后回想起童年時,都是不快樂的回憶,的確是一些失敗父母的作為。

專家龔雪梅解答:孩子從一個穩(wěn)定,有規(guī)律的生活中,從父母的愛中感受到支持和安全感,并建立自信心,這些是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的基礎。在對孩子的教育中,注重尊重孩子的自我發(fā)展,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對孩子自主活動給與支持,鍛煉孩子的獨立性,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圍,這些都有助于孩子提升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耐性。

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誤區(qū)與對策


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誤區(qū)與對策

當前,家庭教育特別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早期家庭教育在兒童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中的獨特價值終于得到社會的認可。盡管我們已經從很多教訓中開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還沒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并且轉化為教育行為。導致這種局面,也許有許多客觀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并且隱蔽存在的心理誤區(qū)卻是關鍵的因素之一。

一、極端期待心理,引發(fā)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

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心理一旦極端化,必然在認識上誘發(fā)非理性思維,忽視孩子發(fā)展的實際,產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為了滿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虛榮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學”(潛能)與教育學上的“應學”(能力)之間的本質差異,盲目的“選擇”一些打著科學旗號的“快速學習方案”、“神童培養(yǎng)計劃”。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發(fā)“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價值的追求。教育過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代價。這是一種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提前學習;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強”,所以過度學習。一切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發(fā)“無個性化”的教育

家長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yōu)良表現來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作為一種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當,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當多的家長攀比心理膨脹,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隨意選擇評價標準,盲目攀比,錯位比較。其結果是孩子的個性消失,成長為順從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個性扭曲,成長為叛逆的“壞豺狼”。

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誤區(qū)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與教育理念的偏失。當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誤區(qū)必須從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與開展親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而言,一方面,社區(qū)文化建設必須以家庭為單位,優(yōu)化家庭精神生活環(huán)境,凈化家庭教育氛圍,減輕家庭教育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凈化教育市場,端正教育輿論導向,傳播科學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將家長的教育熱情視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并且轉化為理智的教育行為,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就親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強親情教育,利用血緣與親情為紐帶增強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另一方面加強親職教育,樹立家長的職業(yè)教育意識與職業(yè)教育能力?!敖逃⒆邮羌议L的天職”,良好的教育意識與能力應該成為每一位家長的自覺追求。

男孩教育的四大原則


原則一:從小就要讓男孩知道,他是個了不起的男子漢

男孩在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有了性別意識,他已經知道自己是個小男子漢。這個時候,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男子漢的作風--

男孩跌倒了,告訴他:自己爬起來;

男孩膽怯了,告訴他:你可以做得更好;

男孩犯錯誤了,告訴他:好漢做事好漢當;

男孩不聽話了,告訴他:不給父母添麻煩,是男子漢的一種榮耀!

值得注意的是,讓男孩從小就具有男子漢意識,父親的作用是巨大的。無數事實證明,媽媽過多的保護和擔心,會削減男孩的男子漢氣概;而父親更顯嚴格的規(guī)則、更顯寬松的約束,則會賦予男孩無與倫比的堅強與勇氣,進而促使男孩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男子漢。

原則二:千萬別對男孩來"硬"的,要和男孩做朋友

男孩最怕什么?

很顯然,他們最怕沒有人理解、沒有人支持,以及沒有自由!

男孩最不怕什么?

家有男孩的父母都知道,男孩最不怕的就是武力脅迫,"越打越犟"是他們的長項。

因此,所有男孩父母一定要牢記這樣一個教子箴言:如果你現在不和你的男孩成為朋友,那么青春期之后,他就會把你當作"敵人"!

和男孩做朋友,其實很簡單--給男孩更多自我選擇的權利;和男孩一同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尊重你的男孩,并放棄"不打不成才"的教子觀念;時刻讓男孩感受到你不溫不火的關愛,巧妙約束但不強硬控制。

原則三:別讓你的男孩太"富有"

我們所說的"富有"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父母太多的溺愛和包辦,一個是錢財的充裕。

有的父母特別寵愛男孩,一切事情都依著男孩;

有的父母很有錢,他們給男孩很多零用錢;

有的父母很有能力,男孩的大小事情他們都會包辦;

然而,父母這種讓男孩過于"富有"的做法,又會給男孩帶來什么呢?

父母的過度寵愛讓他們變得自私而沒有責任感;太多的金錢讓他們只想用"奢侈消費"的方式去消耗體內過多的睪丸素,從而忘記了自己還要學習;父母的事事包辦則讓他們喪失了勞動的能力、應對困難的能力、抵抗挫折的能力……

正因如此,明智的父母從不會讓自己的男孩太過"富有",他們會把"愛"藏起來一半,他們會尋找和創(chuàng)造機會讓男孩去體驗貧窮!

原則四:男孩的成功個性需要從小培養(yǎng)

生活中,男孩家長常常會有許多的無奈。教他勇敢,他做事卻總是唯唯諾諾;教他堅強,他屢次輕易放棄;教他果斷,他還是拖拖拉拉;

每當遇到這樣的情況,男孩的家長總會這樣自我安慰:"等他長大后,他自然會懂得……"可事實卻往往與家長的期望截然相反。

如果你期望一個一直都輕言放棄的男孩,長到18歲后,忽然一下變得堅強起來,這現實嗎?

如果你希望一個一直都畏畏縮縮的小男孩,在20歲之后,忽然像個出色的外交家一樣去交際,這可能嗎?

如果你盼望你一直花錢大手大腳的兒子在25歲之后,能像理財專家那樣去理財,這只能是你的一個美好夢想。

任何一個男孩,都不能只活在家長的夢想里。所以,教育男孩需要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便腳踏實地地引導他去積累成功的能力和品質。

希望每位男孩的家長,在未來的日子里,都能以自己的兒子為傲、以自己了不起的男孩為榮!

幼兒“環(huán)保教育”的四大建議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把環(huán)保作為一句口號、一個概念,而是作為一種生活習慣和原則,盡早在孩子的內心埋下這顆“種子”,可能會讓他收獲更美好的生活。

案例: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3歲的冉冉問媽媽“碧波蕩漾”是什么意思,這是她在幼兒園聽到的新名詞。媽媽說:“你記得動物園的天鵝湖嗎?湖水被風一吹,那就是‘碧波蕩漾’呀?!碑斅方涬x家不遠的一條小河時,冉冉特意伸頭盯著河水看……冉冉回頭問媽媽:“媽媽,那綠綠的、臟臟的水也是”碧波蕩漾“,對嗎?”媽媽聽了非常吃驚,一個勁地搖頭。冉冉有些不明白,難道自己說錯了嗎?后來經過媽媽的講解,冉冉才明白,很臟的綠水是配不上這個美麗的詞匯的。

分析:生活中,確實有不少父母會覺得,環(huán)保并不是家庭教育的當務之急。當每天被孩子不愿按時睡覺或是不喜歡聽“莫扎特”等問題困擾的時候,哪還有時間再去顧及一條紙尿褲會產生多少硫化物?一袋垃圾里面究竟哪些可以回收?但是孩子成長的腳步卻并不理會這些。

建議1:明白如何節(jié)約水電

告訴孩子,每個家庭都非常需要清潔的自來水,但是這些水一旦流走就不可能再找回來了。所以,如果每次洗完手后都能夠擰緊水龍頭的話,每個月就可以省下1立方水,而這些水足夠他洗一次澡了。

此外,還可以從孩子能夠聽懂父母說話起,每天就帶他在屋子里“巡邏”一遍,把凡是不用的電器都關了,包括電燈、電視機等。

提示:當孩子3~4歲后,可以讓他單獨完成這項任務。讓他明白,要像節(jié)約用水那樣節(jié)約用電,為的是在需要的時候能用得上。

建議2:懂得東西能重復用

對于舊了或是壞了的玩具不要輕易扔掉,想辦法修補一下或者看看是否能變廢為寶。如小米菲兔子的一只眼珠子掉了,可以用藍紐扣給它裝上,對孩子說,現在它已成為一只“波斯米菲”了。又如告訴孩子,白紙的背面也一樣可以畫出美麗的圖畫等。

提示:還可以讓孩子知道利用舊報紙寫毛筆字、擦玻璃等等,如果把它們賣給廢品回收站,還可以被用來制作更加粗糙的紙盒子。

建議3:了解垃圾為何分類

經過小區(qū)內擺放的垃圾分類箱時,要告訴孩子,喝空的屋形牛奶盒屬于可以回收的垃圾;擇下的菜葉子和雞蛋殼就是“廚余垃圾”;而用完的電池要單獨放進小盒子里,因為需要特殊處理,不然會釋放毒物。

提示:讓孩子學會垃圾分類的同時,可以增進很多環(huán)保方面的知識,譬如包裝的紙盒子經過處理后可以制成報紙等等。此外,在帶寶寶去大賣場購物時,讓孩子了解一大桶礦泉水能抵上幾小瓶,可以節(jié)約多少瓶子的包裝。

建議4:知道更多環(huán)保知識

二氧化碳是地球最大的破壞者,所以在生活中要鼓勵孩子多走路,不僅是為了環(huán)保,也是非常好的鍛煉機會。其次,也可以幫助孩子種一盆花并且精心養(yǎng)護,或者帶他去園子里固定觀察一棵樹,讓他看到小鳥是怎樣吃植物的種子,這樣他就明白了大自然的循環(huán)過程。

提示:如果外出就餐,讓孩子帶上在家用的筷子,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告訴孩子,一棵生長20年的大樹,僅能制成6000~8000雙筷子,而樹木能呵護我們的地球。

相信《早期家庭教育的四大規(guī)律》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庭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育兒知識: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 育兒知識: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 一、重視禮儀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禮儀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離家或歸家都有一...
    2020-05-22 閱讀全文
  • 早期家庭教育不宜過度 心理學研究者發(fā)現,行為問題較嚴重的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著教育過度的現象。古人云“過猶不及”,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家長更要注意把握分寸。 所謂教育過度就是父母過分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出現的...
    2021-10-09 閱讀全文
  • 隔代教育四大誤區(qū) 調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qū),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qū)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
    2020-08-07 閱讀全文
  • 分享教育的四大錯誤方式 一提到分享,我們的解釋通常就是:“寶寶,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薄昂贸缘囊纸o小朋友一起吃?!甭牭綃寢屵@么說,寶寶就在心里說:“哼,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我還要打他咬他呢?!边@哪里是分享...
    2021-12-24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傳統(tǒng)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
    2020-09-19 閱讀全文

育兒知識:日本家庭教育的四大特點 一、重視禮儀教育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視對子女的禮儀教育。母親做好了飯沒告訴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飯前,必先說一聲"那就不客氣了"。孩子離家或歸家都有一...

2020-05-22 閱讀全文

心理學研究者發(fā)現,行為問題較嚴重的兒童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著教育過度的現象。古人云“過猶不及”,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家長更要注意把握分寸。 所謂教育過度就是父母過分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出現的...

2021-10-09 閱讀全文

調查證明,隔代人帶孩子,成功率不足30%。那么,為什么老年人付出了一切,收獲卻不盡人意呢?看一看下面的幾個隔代教育誤區(qū),也許您就會明白了。 誤區(qū)一:溺愛是祖輩帶孩子的主要問題。老年人出于對第三代的過分...

2020-08-07 閱讀全文

一提到分享,我們的解釋通常就是:“寶寶,你的玩具要和小朋友一起玩?!薄昂贸缘囊纸o小朋友一起吃?!甭牭綃寢屵@么說,寶寶就在心里說:“哼,媽媽一點都不喜歡我!我就不給他,我還要打他咬他呢。”這哪里是分享...

2021-12-24 閱讀全文

家庭教育: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傳統(tǒng)觀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則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員(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間相互的影響...

2020-09-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