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父母的教養(yǎng)會給孩子提供一種范本。

發(fā)布時間:2020-08-21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幼兒園,是孩子快樂的家園;家庭則是孩子理想的起點。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父母的教養(yǎng)會給孩子提供一種范本?!保M軐δ兴鶐椭埵詹?。

很多的人經(jīng)常都會說,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的好,但是如果你真的善于分析或者善于發(fā)現(xiàn)更多的東西,那么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別人家真正非常好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的身上也有各種不同的優(yōu)點。一個善良誠實的父母,他們的孩子大多數(shù)也會很善良,非常的有愛心,從小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孩子喜歡小動物,也會愛護小動物,做事情的過程中總是會留有一份天真和善良。一個孩子教育,你就可以看出一個父母身上的教養(yǎng),真正有教養(yǎng)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人也是動物的一種,只是一種高級的動物,所以很多東西也是會進行模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時候也都是在不斷的去模仿父母的所作所為。這個世界真的是過于紛繁復雜,雖然每一個人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都在不斷的探索,但是我們也不可以否認,在這個探索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遇到一些難題,他們不知所措,而有些人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更好的去解決自己所面對的問題。不管怎樣,最初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會采取父母的意見,解決問題的方法。Yjs21.com

一個真正有教養(yǎng)的父母,他們的孩子也會在各個方面呈現(xiàn)出來的父母的這些教育。有些孩子他總會看到,有些孩子總是會非常的容易看到,而且在做事情的過程中也不會大吼大叫。也許你認為這是一個聽話的孩子,但是如果我們尊重的仔細的研究和了解,你就會真的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的父母其實也是一樣的,他們身上的一些教養(yǎng)總是會在孩子的身上表現(xiàn)的更加的明顯,所以任何一種情況之下,千萬不要忘記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從這個層面上來看,父母在生活中必須要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給他們營造更好的家庭氛圍。有的父母會質(zhì)疑,不管我們的家庭環(huán)境如何,這還不是就長大了,但是當你的孩子走進了婚姻關系。如果孩子的父母的婚姻不幸福,每天都是吵吵鬧鬧的,這時候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但是孩子有一天結婚,他們有了自己的家庭,在婚姻關系當中很多問題同樣處理不好,而且最終很有可能會離婚,這些方面的事情其實都反映出來了父母的教養(yǎng),也反映出來了曾經(jīng)父母在處理問題的一種方式。

雖然每一個人都在不斷的成長,我們在接受更多的教育,在接受更多的問題的處理方法,但是任何一個人都不可否認的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打下父母的烙印,所以父母給孩子的培養(yǎng),僅僅是送他們?nèi)ジ玫膶W校,很多的時候,父母更需要做的事情是讓自己能夠變得更好,也能夠更好的去處理自己生活之間的關系,學會有正確的方法去面對自己的生活,而每一個父母的教養(yǎng),都剛好會給孩子提供一種范本。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教孩子聽話 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教孩子聽話 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每個孩子都會有情緒。一種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我曾看到過一個孩子為了和別人爭搶玩具,大哭大鬧,滿地打滾。這樣的孩子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做父母的也常常束手無策。

還有一種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把所有的壞情緒都憋在心里。就像桃桃,看起來特別懂事,很乖,再難受也憋在心里。

很多爸爸媽媽很喜歡這樣的孩子,因為不用大人操心。但是孩子不說,并不代表負面情緒不存在。他們只是把負面情緒全部壓抑在心中,默默受著摧殘。而且,負面情緒不會永遠都被壓抑在心中。情緒就像一座火山,當內(nèi)部壓力越來越大,總有一天會爆發(fā)出來。

常常聽到有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彬彬有禮,甚至內(nèi)向孤僻。但是一回到家,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變得暴躁易怒,經(jīng)常對著父母家人大吼大叫。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大,這種變現(xiàn)就越明顯。

在外面是個內(nèi)向的“乖”孩子,但是回到家就變成了無理取鬧的熊孩子。因為,孩子需要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找到一個發(fā)泄口。小的時候,父母可以輕松地運用暴力來壓制孩子的情緒。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種壓制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電視上,常常看到一些有行為問題的中學生罵母親、打父親,他們的情緒失控絕不是一是一日造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問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慢慢積累起來了。

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發(fā)脾氣不僅僅給是一種困擾,可能也說明了父母教育的失敗。好像孩子一發(fā)脾氣,就是我們做父母的失責。但這其實是一種深刻的誤解。

心理學家曾說過:“情緒本身并不傷人,它會升起,也會消失,是個自然流動的過程。只有當情緒的天然流動經(jīng)常被阻塞,才會在心里形成創(chuàng)傷。”

所以,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正確的做法不是無視它,更不是運用暴力去壓制,而是應該試著去傾聽、去理解,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所接受。

這樣孩子的情緒才會流動起來,才會慢慢平復下去。也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每個孩子都會有情緒。一種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我曾看到過一個孩子為了和別人爭搶玩具,大哭大鬧,滿地打滾。這樣的孩子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做父母的也常常束手無策。

還有一種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把所有的壞情緒都憋在心里。就像桃桃,看起來特別懂事,很乖,再難受也憋在心里。

很多爸爸媽媽很喜歡這樣的孩子,因為不用大人操心。但是孩子不說,并不代表負面情緒不存在。他們只是把負面情緒全部壓抑在心中,默默受著摧殘。而且,負面情緒不會永遠都被壓抑在心中。情緒就像一座火山,當內(nèi)部壓力越來越大,總有一天會爆發(fā)出來。

教孩子聽話 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常常聽到有媽媽抱怨,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彬彬有禮,甚至內(nèi)向孤僻。但是一回到家,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變得暴躁易怒,經(jīng)常對著父母家人大吼大叫。而且孩子的年齡越大,這種變現(xiàn)就越明顯。

在外面是個內(nèi)向的“乖”孩子,但是回到家就變成了無理取鬧的熊孩子。因為,孩子需要為自己的負面情緒找到一個發(fā)泄口。小的時候,父母可以輕松地運用暴力來壓制孩子的情緒。但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這種壓制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電視上,常??吹揭恍┯行袨閱栴}的中學生罵母親、打父親,他們的情緒失控絕不是一是一日造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很多問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慢慢積累起來了。

教孩子聽話 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父母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有一種天然的恐懼。

我們總是覺得孩子發(fā)脾氣不僅僅給是一種困擾,可能也說明了父母教育的失敗。好像孩子一發(fā)脾氣,就是我們做父母的失責。但這其實是一種深刻的誤解。

心理學家曾說過:“情緒本身并不傷人,它會升起,也會消失,是個自然流動的過程。只有當情緒的天然流動經(jīng)常被阻塞,才會在心里形成創(chuàng)傷。”

所以,如果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負面情緒,正確的做法不是無視它,更不是運用暴力去壓制,而是應該試著去傾聽、去理解,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情緒被父母所接受。

這樣孩子的情緒才會流動起來,才會慢慢平復下去。也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才能更好的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如何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教孩子聽話 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可惜的是,大部分父母面對孩子的情緒,都做錯了。

有的父母會無限制的去滿足孩子的無理取鬧:你想要吃的,給你;你想要玩具,給你;你想出去玩,給你;……

一句話,只要你不發(fā)脾氣,你想要什么都滿足你。但是時間久了,爸爸媽媽就會發(fā)現(xiàn),盡管我們對孩子予取予求,但孩子的脾氣非但不小,反而越來越大。

還有一種父母,會采用暴力威脅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情緒。

“你再哭,你打你了!”

“媽媽不喜歡哭鬧的孩子,你這樣媽媽就不要你了!”

于是孩子因為害怕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看起來孩子變“乖”了,但是他們依然無法和情緒共處。

那么如正確處理孩子的負面情緒呢?

首先要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盡管情緒是人自然的感受,但人并不是天生就能分辨和表達自己情緒的。特別是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表達能力并不完善,很多時候甚至說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憤怒、憂傷、恐懼、緊張……等等負面情緒在他們的口中往往都被簡化成了“不開心、不高興”。

在這樣情況下,要讓父母處理孩子的情緒真是難上加難。因此,平常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并嘗試這去表達這些情緒。

我們平時和孩子聊天時,可以嘗試用更細膩的詞匯去和孩子溝通。比如:“車上人太多了,媽媽有些煩?!?/p>

或者“剛才媽媽沒有看到你,有些兒緊張。”

或者“剛才的比賽輸了,媽媽覺得很不甘心?!?/p>

或者“明明阿姨長得真好看,媽媽真羨慕?!?/p>

……

同時,國外也有一些不錯的繪本,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菲力的17種情緒》,通過生活中的場景來讓孩子明白17種不同的情緒。這都是爸爸媽媽幫助孩子情緒管理的好工具。

第二步,爸爸媽媽要學著接納孩子的情緒。這就是我們常常說的共情。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混淆了孩子的行為和情緒的界限。比如,有個孩子撒潑耍賴,想要搶別人的玩具。這個時候,孩子的行為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難受、渴望的情緒卻客觀存在,需要被大人所接納。

這時候,有兩種錯誤的做法:

1、“不行,別人的玩具不準拿,你再哭我就打了!”——行為和情緒一起否定。

2、“好好好,別哭了,媽媽給你買一個一模一樣的行了吧。”——接納孩子錯誤的行為,卻無視他的情緒。

真正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但否定他錯誤的行為?!皨寢屩滥愫茈y過,媽媽也知道你剛才玩得很開心,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玩具,我們不能拿?!?/p>

這時候可以也給孩子一個擁抱,或者其他肢體上的安撫,來平復他的情緒,但絕不能在孩子錯誤的的行為上妥協(xié)退讓。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同情他、理解他,但是有些規(guī)矩卻必須要遵守,不管你如何哭鬧撒潑都沒有用。

溫柔地接納孩子的情緒,但在原則和底線上寸步不讓,這才是我們應該給予孩子的真正的愛。

告訴孩子,有一種教養(yǎng),叫“不占便宜”


教養(yǎng),也許是我們所倡導的育兒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什么是教養(yǎng)?也許很艱深,因為它可能需要一個和諧、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蘊的家庭;也許很簡單,因為它可能只需要家長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體力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小事情”,“不占便宜”的教養(yǎng)。

有一次坐高鐵,身上帶了點小餅干,正吃著,發(fā)現(xiàn)過道上一個小妹妹盯著我手里的餅干,一臉渴望。被她的樣子逗樂了,隨手拿了一包說:“小妹妹,拿去吃吧?!?/p>

本來她已經(jīng)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縮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然后說:“媽媽說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哥哥我不要了。”

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對,我想這便是教養(yǎng)吧。

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關于父親用三碗雞蛋面教會孩子不占便宜的意義。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

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眱鹤又钢胝f。

父親說:“讓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

兒子說:“他是他,我是我,不讓!”

父親試探的問:“真不讓?”

“真不讓!”兒子回答堅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面注冊了商標。

“不后悔?”父親對兒子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為了表示堅不可摧的決心,兒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親默默的看著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爸爸碗里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

父親指著碗里的兩個蛋告誡兒子:“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眱鹤右荒槦o奈。

第二次:

在一個周日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情景再現(xiàn),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若無其事的問:“吃哪碗?”

“我十歲了,讓蛋!”兒子說著,拿過了沒蛋的那碗。

“不后悔?”父親問。

“不后悔!”兒子回答堅決。兒子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父親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

父親指著蛋說記?。骸跋胝急阋说娜?,可能要吃大虧!”

第三次:

又過了數(shù)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父親問:“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是長輩,您先吃!”

“那我不客氣了?!备赣H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兒子平靜地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見底。

兒子意外發(fā)現(xiàn)自己碗里也藏著蛋。

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似“吃虧”的事,實則是幫孩子傳送“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道理。而這兩種人在社會上不會混的很差。

實際上這么多年來,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不隨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會說一聲謝謝。

“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每個父母都應該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孩子這樣的品性和素質(zhì)。這樣的孩子才會走的更高更遠!

如果孩子有“愛占小便宜”的跡象怎么辦?不要著急,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方法1:讓孩子知道別人如何看待你

愛占小便宜的孩子,總想著自己占便宜的快樂,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別人在吃虧,吃虧的人如何看待你?旁觀者又如何評價你呢?孩子往往幼稚,不看別人,沒有考慮過,誰會和一個天天想占便宜的人成為推心置腹的朋友。因為占小便宜而孤單,因為孤單而認為身邊的人都不好,不喜歡自己,于是更加不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見便宜就占,熱衷于短期利益,惡性循環(huán),逐漸形成愛占小便宜的行為。

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人們對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評價,用什么方式對待他們。同學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幫助、支持和愛護,誰也不喜歡身邊有這樣的人,于是,大家會疏遠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訴你,朋友越來越少。與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實際事例告訴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說明這種行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會使周圍的人瞧不起,幫助孩子下決心改正。

注意事項:

當?shù)谝淮伟l(fā)現(xiàn)孩子占小便宜的問題時,要根據(jù)具體情節(jié)分析,不要輕易下結論。年齡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因為喜歡就拿了,當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損失,馬上明白自己是不對,以后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家長就要尊重、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可能是報復,或者是開玩笑,也會另有原因,所以家長不要輕易下結論,要了解具體情況后再教育孩子。

方法2:對孩子喜愛的東西,家長要適當滿足

小喬的爸爸媽媽不在小喬身邊,他的一切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很愛他,在吃上完全滿足孩子,但是在玩上卻控制很嚴。很少給他買玩具,尤其上學以后,更是一個玩具都不給買。近來,小喬總是有很多借口向奶奶要錢,奶奶總是給的很少,小喬就拿很少的錢給同學,讓同學給他玩具玩。沒有錢的時候,他就給同學說好話,總之,得到玩具就是勝利。求同學多了,同學們都笑話小喬,說他愛占小便宜,說他很賤,到處說好話,就為了玩。同學們開始越來越不喜歡他了。

小喬開始不知道為什么,后來班主任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及時和小喬的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并把同學們不喜歡他的原因講解給他聽,還批評了孤立他的同學,以后,小喬知道,需要什么可以向家長要,不必低聲下氣地去求人。

心理學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轉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愛或者關注,如果這種愿望無法實現(xiàn)時,有的孩子就會通過打架、拿別人的東西來得到一種情感宣泄,達到心理滿足;這種心理的滿足反過來又強化了孩子打架、拿別人東西行為。

注意事項:

家長有時間應該多和孩子接觸,經(jīng)常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質(zhì)要求,合理的,經(jīng)濟條件又允許,在同學中不特殊的,家長就盡量滿足,不能滿足,要跟孩子講清原因,讓孩子明白為什么。

家長要嚴正聲明: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別人的東西就是再喜歡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別喜歡可以和家長商量,看家長能否滿足你;如果想借用別人的東西怕別人不給,也可以回家來與家長商量,看看家長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給買一個。

教育孩子明白:家長才是你最好的幫助者,有事情求助家長是最方便,最應該的。有家長的幫助,就會不沾別人的小便宜了。

方法3:警惕孩子的占有欲

愛占小便宜的人,不能克制自己原占有欲望,不計后果,任性而為。對此家長不能視而不見、不理不睬,更不能遷就他們。有些家長認為自己家的條件很好,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有,根本不相信孩子會出現(xiàn)愛占小便宜的行為,認為一般愛占小便宜的孩子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孩子。這些家長的想法是錯誤的。往往越是這樣的家庭,越容易產(chǎn)生比清苦家庭孩子更強烈的占有欲望。因此,作為家長和老師們不可以用家庭經(jīng)濟條件來衡量孩子的行為。

在孩子們出現(xiàn)占小便宜的行為時,一定要分析孩子出現(xiàn)這種行為的原因是什么,如過分貪婪,如自己需要,如習慣占有等等,都要適當?shù)氖┘訅毫?,使孩子受到震動和教育。否則,一旦孩子嘗到了甜頭,后果將很不好。有些孩子,要進行心理調(diào)試,必要的時候需要找心理老師或者家庭教育專家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和幫助。

注意事項

教育孩子時,家長和老師一定不要出語諷刺、挖苦,更不要打罵孩子,如果孩子曾經(jīng)犯過類似的錯誤,家長和老師也不要揭孩子的舊傷疤。我們應該關心他們,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孩子的思想根源,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教育,使他們認識到錯誤、進而改正錯誤,輕裝前進。

一方面,無論是“占小便宜吃大虧”還是“吃虧是?!保m然有些功利色彩,但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智慧告訴我們,“占便宜”是萬不可取的;另一方面,不去占那些本不屬于自己的便宜,已經(jīng)成為了個人基本的道德素養(yǎng),也反映了一個人的胸懷和氣度。

所以,“不占便宜”的道理,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教養(yǎng)必修課。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一種無言的愛!

xx現(xiàn)在會自己安排自己的時間和事,有些事不再需要我再三的強調(diào),但是有時候我這嘮叨的毛病總是改不掉,在和xx對話中通過她強烈的表達語氣透露給我的信息是:原來不知不覺中我?guī)退龅锰嗔?,她認為應該有自己的決定權和挑戰(zhàn)欲、探索權,不過現(xiàn)在該放手的時候放手也不遲,盡管曾經(jīng)錯過了些給與她建立自信的機會。

上個周末,帶xx去了廣東大峽谷,到達山頂?shù)臅r候,我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下到谷底玩了水,xx凍得不行,還是想玩,后來強制拉上岸的;再從谷底爬上山頂,途中臺階陡峭,多次要求xx休息一下,可她還是蹭蹭的往上爬,回家的時候在車上睡了一覺啥事也沒有,我腿酸痛得不行,這時xx在旁邊說了一句話:媽媽,以后爬山的時候不要總叫我休息,我又不累。是啊,其實玩水也好,爬山也罷,不能把自己的擔心和關愛強加給孩子進而剝奪xx的權利,在爬山的過程中,孩子享受著那種探險和攀爬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有種叫自信的東西慢慢在壯大,而我卻在抹殺這份自信和快樂,還好在家里,xx疊被子、掃地、洗碗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非支持,一方面可以煅煉她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她愛勞動的好習慣,雖然有時候被子疊得不夠整齊、地有時候掃得不盡人意,但我覺得她能動手去做并最終堅持下去就好,從小事做起,養(yǎng)成好習慣,那么在以后成長的日子里,這種好的素養(yǎng)會一直伴隨著她。

放手后,可能會有各種擔心,其間也會犯錯、走彎路,但只有讓孩子體驗過后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長,她們在當中收獲挫折、自信、快樂,為以后的學習、人生墊定堅實的基礎,不能處處幫孩子包辦,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地去信任她,你會發(fā)現(xiàn)放手遠比包辦、嘮叨的方法更管用,因為放手原本就是對孩子的一種認可、一種愛!

父母必看:別讓孩子把“對不起”變成一種習慣!


對不起!你的孩子會經(jīng)常說這句話嗎?我們經(jīng)常教導孩子,做錯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擾、妨礙到別人,也要及時說聲“對不起!”這本無可厚非,也是正確的教導方向,但有時,有的父母不小心將這一點做過了頭,讓孩子光養(yǎng)成了說“對不起”的習慣,卻不懂得控制言行、避免傷害的重要性。

見過這樣一對母子

小男孩調(diào)皮活潑,活動起來有些毛毛躁躁,不是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就是玩得時候手常常打到其他的小朋友的頭或眼睛,甚至有時候發(fā)脾氣,在別的小朋友好好在玩的游戲里搗亂一通。事情發(fā)生之后,男孩的媽媽就瞪一下他,他訕訕一笑,說聲對不起就看著他媽媽忙著在后面道歉安撫,一句對不起說很多遍。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還能理解和包容,可是,這個男孩說完對不起之后,還是老樣子,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闖禍了就來一句“啊呀,對不起!”然后就跟沒事人一樣,笑嘻嘻地跑開。“你怎么不好好教教孩子?”面對其他人的建議,這個忙著給闖禍的孩子收拾爛攤子的媽媽一臉無奈,“我教了呀!他也說了對不起呀!我有什么辦法呢!”

其實,這個媽媽教給了孩子說“對不起”,卻沒有幫助孩子理解“對不起”的真正意義。孩子犯錯不可避免,關鍵是,要讓他明白不管是有心非還是無心過,事情發(fā)生了就會對別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而這些傷害,不是一句簡單的“對不起”就能輕易化解和彌補。我們在說“對不起”的時候,其實是在反思自己的錯誤,希望得到對方的諒解的同時,也在提醒自己,以后一定不再犯同樣的過錯。

《釘子的故事》

相信有很多人都聽過《釘子的故事》。有一個男孩有著很壞的脾氣,于是他的父親就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fā)脾氣的時候就釘一根釘子在后院的圍籬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數(shù)量減少了,他發(fā)現(xiàn)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來得容易些。終于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fā)脾氣,他告訴他的父親這件事,父親告訴他,現(xiàn)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地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都拔出來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籬上的洞,它們將永遠不能恢復成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將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故事里的父親,除了用一個巧妙的方法引導孩子疏通、轉移情緒之外,更幫助孩子意識到避免錯誤、傷害的重要性。之前我們分享的文章也說過,教育的問題防大于治,教導孩子管理情緒、控制言行遠比犯錯、造成傷害之后的認錯和自責更能幫助孩子學會擔當與成長。

別讓孩子把“對不起”當成一種習慣。

和孩子一起學習、實踐“不二過”,正確地看待犯錯、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成長路上,總會經(jīng)歷一些或大或小的傷害。愿我們的生活少一些“對不起”,多一些溫暖的“謝謝你”。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人常常會讓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英國人麥克說:“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艱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麥克的兒子查理就是這樣長大到10歲的。

如今,這個小男孩不但會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生活、修理家里的水管、電器,就連修汽車也能說個頭頭是道。

“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歲的時候。他看到父親麥克正在洗碗池里洗碗,感到很好奇,拉著麥克的腿,不愿和媽媽回到客廳去。見此情景,麥克干脆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來吧,查理,你來洗碗好了,看看你能干得怎么樣!”查理跳進洗碗池里就干了起來。衣服褲子都濕了個透,碗不但沒有洗干凈,而且還摔碎了一個。

麥克沒有制止他,也沒有指點他該怎么做這種工作,一直站在旁邊,笑著看著查理的一舉一動。開始時,查理還在笑,覺得坐在洗碗池里玩是件有意思的事。慢慢地,他覺得這一點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滿身,涼水粘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似的看著麥克,麥克把頭轉到了窗外。

查理無聊地把水潑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籠頭打開……終于,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來。這時,麥克才把他抱出來,帶他去洗澡,換了干凈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邊,自己戴好圍裙,把洗碗液擠到水里,然后,在查理的注視下,一個個地把碗洗干凈,抹干。接著,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濕了一半。第三次時,只有袖子濕了一點點。麥克又教他怎樣把碗洗干凈的方法,查理做得也就越來越好了。

“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p>

這不過是小兒科,比較危險的是燒水。

水壺放在煤氣灶上,壺里的水被燒得滋滋響,麥克用一塊手巾墊在手下,把壺拿了下來。

查理也要做。那時他4歲,對于他來說,這是件非常危險的事,不但可能燙到手,還可能會把整壺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積燙傷。麥克知道,查理對已燒開的水壺很感興趣,他原本也同意像妻子所說的那樣,不讓查理接近水壺就行了。可是,他能保證查理在自己視線之內(nèi),不動那裝滿了開水的水壺,但誰又能保證,查理在大人們的視線之外,不去動那個水壺呢?因此,麥克決定,教查理正確的拿水壺的方法,讓他知道,會發(fā)生什么危險,并具備躲開這種危險的能力。

他把水壺里的水換了溫水,告訴理查,水開時的水汽會把水壺把蒸熱,所以要墊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熱,要注意,不能讓水壺傾倒下來。第一次嘗試時,半壺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溫水,所以只不過燙紅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

“這是因為你的力氣不夠,”麥克說,“你需要用兩只手?!闭f完,麥克又為他換了壺溫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壺了,”查理膽怯地后退著,“我知道,這很危險,我再也不碰了?!?/p>

“你一定要再試一試,你有這個能力?!丙溈斯膭钏?,“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

在麥克的指點下,查理又試了一次。這次,他安全地把水壺取了下來。

麥克的想法非常簡單:“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面對失敗,一次次改正錯誤,直到成功,這不只是教孩子學習并掌握能力,同時也是教他一種人生態(tài)度?!彼晒α?,因為,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


你一輩子會說多少句謊言?英國的《每日郵報》做過一個調(diào)查。平均每一個英國人每天會撒謊4次。如果數(shù)據(jù)真實,顯然英國人算是誠實的。因為另一家研究機構調(diào)查的結果是,平均每個人每天會說謊25次。

看到這里是不是松了一口氣?一方面,自己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虛偽。另一方面,沒必要為孩子那小小的謊言而感到焦慮。

自從有了語言之后,說謊是人類逃避危險和獲得額外利益的一種特殊能力。《人類簡史》中一個重要觀點是,人類語言中講故事的能力大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沒錯,凱叔講故事就是這樣為人類做著貢獻,呵呵)。而講故事的能力中想象力和無中生有的說謊的能力當然不可或缺??梢哉f,說謊是人類的本能。

想想我們自己,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哪一句謊言不是事出有因而不得不說?那為什么要把孩子的謊言套上不誠信的帽子?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安全感,為什么要用謊言來掩蓋自己的錯誤?若是心中有足夠的充盈感,為什么要通過謊言來獲取那一顆糖果?

如果孩子每一次說謊都要用暴力的語言或懲罰措施去處理。你將迎來謊言之上另一重謊言。這重重的謊言會變成越來越厚的保護殼,讓你和孩子的心漸行漸遠。

我并不是說置謊言于不顧。當孩子足以分辨想象和謊言的區(qū)別時,每一個謊言都是我們走向孩子內(nèi)心深處的橋梁。找到謊言的因,和孩子進行深度的溝通。我們自己都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

今天這篇文章,讓我們通過謊言走進孩子的世界。

早上,我家松起來感覺無聊就想找玩具玩。這時候他問我,我可以玩IPAD嗎?我說,你要去問爸爸。

于是他就屁顛屁顛的跑去他老爸的書房,問:“爸爸,我可以玩IPAD嗎?”

由于書房就在我隔壁,他們的對話我聽的一清二楚。松爸說:“NO?!?/p>

然后,小松跑回來,我問他說,爸爸怎么說呀?小松想了一會說:“爸爸說,YES!”

兒子終于迎來了第一次“說謊”!

這讓我想到了幾個月前才看的多倫多大學教育學院最新的研究報告。報告上說,說謊是每一個3-4歲的孩子所必經(jīng)的階段,是智力和大腦發(fā)育的一個標志性的進步。當你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說謊了,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了你的孩子的頭腦發(fā)育非常正常。

同時,作為家長,我又隱約的擔心,該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對于說謊的認識?是及時阻止,嚴厲的批評,還是適當?shù)募右哉f明解釋不阻止,讓孩子自行解決說謊的問題?但自行解決也許解決不了怎么辦?

保持平常心

書上說,很多家長對于聽到孩子第一次說謊,尤其孩子才三四歲的時候,尤為惱火。

常常會大發(fā)脾氣,責罵孩子,小小年紀學會了說謊。更有一些脾氣火爆的家長甚至把孩子教訓一頓。讓孩子不敢在撒謊。

其實,教訓一頓的結果甚至會讓孩子撒謊的效果適得其反。當他想到如果不說謊就會挨打或挨罵的時候,之后仍然會情不自禁的編造一些謊言。

也有一些家長則會給孩子“貼標簽”,常常說孩子是個“小騙子”之類的,也非常的不合適。

就像我前面所說,研究表明,在3-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說謊,都是正常的現(xiàn)象,一直到10來歲,孩子說謊的情況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這應該算是一種人類本能吧。因此,作為家長,保持平常心很重要。

但,保持平常心并不意味著要縱容孩子去說謊。而是用一套方法去正確的引導孩子。

找找說謊的原因

首先,家長可以尋找一下孩子說謊的原因。

一般說謊的原因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想象力導致的說謊。

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孩子的想象力會變的非常的豐富。并且他們自己常常也分不清虛擬還是現(xiàn)實。

比如孩子失手打破了一個盤子。家長會問說,是不是你干的壞事?孩子矢口否認,并且說謊說是小貓干的。

類似于這樣的說謊方式,是孩子為了逃避責任,但又不知道如何掩蓋,就用了點小聰明,嫁禍給小貓。對于這樣的說謊方式,家長不必特別擔心,是孩子自然發(fā)展的一個階段。

第二類是故意的行為性的說謊。

比如我家松非常希望玩IPAD,而故意騙我說爸爸同意了?;蛘哂械男『⒆幼约合胪嫱婢叩珔s沒有這個玩具,就故意騙家長說是老師要求要買這種玩具的。類似這樣的故意的行為性說謊,是因為寶貝希望讓自己的愿望達成,并且合理化自己的要求。

對于這一類的說謊,家長應當采取與孩子溝通,正確的引導他們提出自己的訴求。

第三類,是為了逃避某種懲罰或者為了得到獎賞。

這一類也屬于本能行為。有科學家做了這樣的一組實驗,老師把一個孩子帶到一個實驗室,實驗室里有一個關著的盒子(當然實驗室裝了監(jiān)控攝像頭,孩子是不知道的)。老師說,你如果能猜出盒子里是什么東西,你就能獲得這個禮物,但是你絕對不能偷看這個盒子。緊接著,老師接到一通電話,項目組故意讓老師出去接電話,觀察孩子的動作。孩子一開始坐立不安苦思冥想。后來終于禁不住誘惑,偷偷的開箱子看了一眼。這時候老師回來了,老師問,你看了盒子了嗎?孩子說,沒有。結果,這個實驗做了幾十個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除了2歲以下的孩子真的不會偷看以外,其他年齡的孩子全部都偷看了。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孩子說謊是一種本能行為,很多時候,是有目的性的。比如為了得到某種獎賞或逃避某種懲罰。

與孩子溝通

先說說,對于第二種行為,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進行溝通。

有效溝通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

說說我自己怎么處理松說謊這件事吧,也許不是很好,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但起碼,這件事之后,我家松說謊的次數(shù)大大減少,基本上他沒再去說了。

首先我對松說,說謊不是一件正確的事,不值得去做。然后,我和松說:“你對媽媽說的話,媽媽都愿意相信是真的,因為媽媽認為你是一個不說謊的好孩子。但是呢,如果一旦今天媽媽發(fā)現(xiàn)這件事是假的,以后媽媽是不是就不再相信你說的話了呢?”

松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我說:“OK,你告訴媽媽,爸爸剛才說了同意了嗎?”

松搖搖頭。

我說:“對,這樣才是正確的。媽媽愿意繼續(xù)相信你的話!來,抱一抱!”

給了松一個大大的擁抱之后,他就高高興興的去玩別的玩具了。

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的“信任”機制,一旦說謊,就會遇到“信用掃地”。其實,未來在社會上立足,也不就是要去做一個誠實的人,慢慢的建立自己的“CRIDT”嗎?

正確用獎懲制度

最后,我想,家長可以學著自己用一套獎懲制度。

我們一般不提倡用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說謊。

尤其是要告訴孩子,如果你說出真話,爸媽不會懲罰你。有了這樣的一套機制,孩子懂得如果講真話,自己不會受傷害,因此他們就敢于講真話。

此外,應該增加一些獎勵的方式。

比如孩子說了真話,家長應當逐步給予一定的獎勵。獎勵的方式非常多元??梢允羌议L的親吻或擁抱,可以孩子加以鼓勵。也可以是物質(zhì)獎勵,包括給孩子好吃的好玩的。讓孩子知道,如果講真話不僅不會被批評,還會得到獎勵。

這樣的一套方法,有效的教育了孩子應當學會說真話,保持誠信。

當然,這里面,和家長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和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當孩子說了謊,家長如果非常生氣痛心,甚至對孩子破口大罵,站在孩子的角度,心里也會感到氣餒。這無法幫助孩子解決說謊的問題,甚至孩子還會因為害怕,繼續(xù)說謊。

有的家長,常常自己也說點小謊,孩子看在眼里,覺得說謊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也需要家長的以身作則。給孩子帶來一個好的榜樣。

總而言之,如果孩子說謊,不必擔心,也不必自責。把說謊看成是和孩子感冒發(fā)燒一樣,在成長階段一件正常的事就好。

當孩子愛上一種玩具


一般來說:嬰兒期應選擇具有樂聲且能轉動的和形象簡單的玩具,能促進手部動作和觸覺發(fā)展的玩具。

1、玩具不夠豐富或看起來玩具挺多,但大多不太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

2、孩子只會玩這一種玩具,因而只對這一種玩具感興趣。

3、家長怕麻煩,看孩子將玩具弄成一地,就規(guī)定只能玩一種玩具,長期下來,形成習慣。

4、某種玩具對孩子來說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如游戲機。

5、同性格有關,孩子愛靜,只玩安靜的玩具,或小孩子好動,只玩武打類的玩具。

6、有心理障礙,對某一種玩具有特殊的依戀。

建議父母采取以下幾種辦法:

1、購買玩具時要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玩具。一般來說:嬰兒期應選擇具有樂聲且能轉動的和形象簡單的玩具,能促進手部動作和觸覺發(fā)展的玩具。幼兒期要選擇能促進孩子行走、開發(fā)智力、能開展簡單游戲情節(jié)的玩具。學齡前期可增加生活仿制用品類、組合類、手工類、棋類、牌類、運動類的玩具。難度大的玩具,孩子不會玩,太容易的玩具,孩子玩不長。購買玩具時,可讓孩子自己選擇,父母做參考。這樣孩子就不會只抱著原來的一種玩具玩了。

2、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給孩子定期更換玩具。

3、教給孩子拼搭玩具的技能,學習新玩具的玩法并開拓玩具的新玩法。

4、每種玩具都有其獨特之處。生活仿制品玩具可以模仿成人的活動;組合類玩具可以發(fā)展幼兒的思維、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手工類玩具可以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棋類玩具可以發(fā)展孩子的思維和應變能力;運動玩具可鍛煉孩子的骨骼、骨肉,使其活潑健康地成長等。家長應重視玩具的作用,引導他們玩各種玩具,不要偏廢。

5、當孩子對某種玩具表現(xiàn)出特別依戀時,父母要弄清原因,不要訓斥,要給予更多地關心,可以進行心理咨詢,以獲得心理上的治療。

對孩子的禁止是一種引誘


在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一個非常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那就是:禁止背后有誘惑。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顯然,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對于有些對孩子而言必須禁止的事情,家長在教育活動中需學會“禁止的藝術”,以防止“禁止”向“誘惑”轉化。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孩子的自主意識與日俱增,而有些行為則是父母不希望看到或發(fā)生的。于是,一些禁止詞如“不許”、“不要”、“別”等成為父母口中的高頻詞,而被語言禁止的孩子卻很少能做到令行禁止,反倒會偏偏做些被父母禁止的行為。從此,父母的“不要”和孩子的“偏要”,就成為養(yǎng)育過程中最常見的親子對抗情景。

父母所禁止的行為,孩子為什么偏喜歡做呢?

禁止總會產(chǎn)生反作用力

連著幾個晚上兒子踢被子晾著了肚子,兩三天后咳嗽、感冒如約而至。一天晚上,兒子已經(jīng)乖乖地鉆進自己的被窩里了,我有些擔憂他夜間再晾著了,想象著兒子感冒發(fā)燒后難受的樣子,還有不能上幼兒園,我還要邊上班邊照顧他,越想越焦慮,就對兒子說:“今天夜里千萬不要再踢被子了啊,如果再踢開晾著肚子,咳嗽厲害會更難受的?!币呀?jīng)安靜下來的兒子忽然像被按了機關一樣,精神為之一振,把兩條腿都從被窩里伸出來,還一邊咯咯笑著一邊說著“我就要踢,就要踢”。

看到他的反應,我意識到自己說了一句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卻對兒子起了反作用的話。覺察到這一點,接下來我沒有被他的行為干擾,像沒有聽見他說的話一樣、默默地把他的腿放到了被窩里,說:“晚安,祝你做個好夢!”兒子也給我道了“晚安”,進入預備睡眠狀態(tài)。

我想這樣的情景對每位父母來說都不陌生,也是很難避免。然而,如果父母和孩子執(zhí)拗地對抗,進行權力的爭奪,無異于自己挖坑往里跳。因為繼續(xù)關注這個行為,多數(shù)情況下這個行為都能得到強化并保留下來。既然如此無效,父母為何還如此喜歡使用呢?

禁止是父母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

我們可以覺察一下,當對孩子發(fā)出一個禁止指令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怎樣的。生活中,我們很少有意識去覺察自己的情緒,因為心理會自動化地通過控制外在緩解焦慮或恐懼,以為可以重新獲得控制感。

當父母被內(nèi)心焦慮驅使著發(fā)出禁止時,通常對孩子是無效的,反倒往往促使事件向擔心的方向發(fā)展。一個一兩歲的嬰兒,他抓到了父親新買的蘋果手機,先摸一摸,然后拿到嘴里開始啃,他顯然想要通過嘴這個器官,來認識一下這個父親深愛的家伙。忽然父親看見了,急忙叫?!安辉S扔”,話音剛落,手機也應聲被扔出落到地面。父親驚得張大了嘴巴,嬰兒特別有成就感。

當我們著急地發(fā)出禁止時,通常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可以起作用的,即使一次次無效,我們卻會質(zhì)疑“這孩子是怎么回事呀”,而很少去想尋找一種更有效的方法。

禁止創(chuàng)造了沖破限制的力量

顯然,表面上的禁止,其實是一種誘惑。

為了體驗禁止創(chuàng)造的反作用力,你可以給自己的腿下個禁止動的命令:感受一下,你的腿是否有一種特別想動的沖動,看看你能堅持多長時間,期間有哪些感受。

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會產(chǎn)生身心能量的起伏,親子之間真正的影響也往往在這個一心一念的能量場里產(chǎn)生。禁止也一樣,當禁止發(fā)出,立刻會打破個體內(nèi)在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可以相抗衡的沖破禁令的力量。就像一個數(shù)軸,0是平衡狀態(tài),禁止在0的一端產(chǎn)生了多少能量,就會在0的另一端創(chuàng)造出相似的沖破的能量。當看到?jīng)_破的能量后,禁止往往會增加能量以限制,這反而又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沖破的能量。循環(huán)下去,往往使孩子身上一件本來很小的事情,演變成難以解決的頑固的大問題。

要使被禁止的行為減少,通常有兩種相互補充的方法:

一種是忽視此行為,不作反應進行強化。但這種不作反應不只是行為,也要在內(nèi)心深處不動怒,否則,你作為一種工具使用,內(nèi)心壓著火,孩子就會窺探到你的內(nèi)心,從而繼續(xù)維持行為。

一種是忽視的同時,關注你希望發(fā)生的行為。因為打破黑暗的方法不是和黑暗對抗,而是光增加,黑暗自然就少了。

然而,真正實施起來還是很困難的,因為孩子的一個行為問題通常是經(jīng)過許多輪的強化形成的,父母想要減少孩子不良行為的急切,往往促使他寄希望找一種方法一試就靈,結果肯定會失望,從而難以堅持正確的方向。

禁止激發(fā)好奇心,創(chuàng)造心理價值

幾年前,聽說一套西方人寫的心理學類書曾經(jīng)是禁書,中文版發(fā)行了,我一聽禁書,立刻激發(fā)了好奇心,有一種特別強烈的想要一睹為快的愿望。于是,急不可耐地當天就下了單,滿足了好奇心,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越閱讀普通書籍的心理價值。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天生好奇的兒童呢?

禁止對有些孩子而言是選擇偏軌行為的線索

成人對兒童發(fā)出的禁止信息,往往反映了成人期望達到的目標,如果兒童在目標上與成人不一致,因此正在尋找一種行為,以準備與成人對抗或者背道而馳,實現(xiàn)自己個人的目標。那么,這個禁止就是一個極好的線索,被兒童選擇利用,創(chuàng)造一個相反的行為,以達成自己的愿望。

這種線索常常會被一些在幼兒園或學校獲得成功有困難的兒童所使用。著名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名作《兒童的人格教育》中提出,個體除了人格的統(tǒng)一性,人性的另一個最重要的心理事實就是人們對優(yōu)越感和成功感的追求。這種追求自然是與人的自卑感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如果我們沒有感受到自卑或處于下游,我們就不會有超越當下處境的愿望。追求優(yōu)越和自卑感事實上是同一心理現(xiàn)象的兩個方面。

從這個意義上,孩子經(jīng)常拒絕上學或幼兒園,通常情況下是因為他追求優(yōu)越的心理沒有轉化為學校的要求,而是表現(xiàn)為一系列對學校要求的拒絕。他會尋找方法來應對自己的處境,但通常通過頑固或無禮等吸引注意,覺得自己了不起等,以逃避面對的困難。因為當他這樣行為的時候,他成功地吸引了老師或家長的關注。如果因此離開了幼兒園或學校,這就正中他的下懷。

有的孩子非常明白一些被禁止的行為會影響到其學校表現(xiàn),但他會非常頑固地堅持,如無禮、說話得太多,與學校要求不一致的行為等。家長的焦慮、預言式的訓斥、強化地關注等都可能強化了這些行為。

無禮、說太多話、說太少的話、愛哭泣、考試期間異常緊張等,還有一些明顯影響學校表現(xiàn)的行為,如幼兒園里拒絕畫畫的孩子,總是忘帶書包的小學生等,其背后的目標是一樣的,即以一種不費力、便捷的方式追求優(yōu)越感。因為他的這些行為背后其實有一種“權謀”,成人整天為此喋喋不休,成功地轉移了對他能力的關注,而變成了如果他不這樣,他就會成功。

對這些孩子而言,成人每天盯著他們想要扭轉的問題行為,會使兒童更相信自己不適合學校。相反,如果通過不同的方法,使他們對自己的精神和身體力量感到自信,才有可能幫助他們重新樹立勇氣和信心。

家園共育《父母的教養(yǎng)會給孩子提供一種范本?!芬晃南M苁詹?!“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教孩子聽話 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教孩子聽話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每個孩子都會有情緒。一種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我曾看到過一個孩子為了和別人爭搶玩具,大哭大鬧,滿地打滾。這樣的孩子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做父母的也常常束手無策。 還有一...
    2021-05-27 閱讀全文
  • 告訴孩子,有一種教養(yǎng),叫“不占便宜” 教養(yǎng),也許是我們所倡導的育兒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什么是教養(yǎng)?也許很艱深,因為它可能需要一個和諧、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蘊的家庭;也許很簡單,因為它可能只需要家長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體力行。今天,我們要說...
    2021-02-08 閱讀全文
  •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
    2020-11-06 閱讀全文
  • 父母必看:別讓孩子把“對不起”變成一種習慣! 對不起!你的孩子會經(jīng)常說這句話嗎?我們經(jīng)常教導孩子,做錯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擾、妨礙到別人,也要及時說聲“對不起!”這本無可厚非,也是正確的教導方向,但有時,有的父母不小心將這一點做過了頭,讓孩子光...
    2020-03-26 閱讀全文
  •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人常常會讓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英國人麥克說:“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艱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麥克的兒子查理就是這樣長大...
    2021-04-25 閱讀全文

教孩子聽話是一種殘忍的教養(yǎng) 每個孩子都會有情緒。一種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情緒釋放出來。我曾看到過一個孩子為了和別人爭搶玩具,大哭大鬧,滿地打滾。這樣的孩子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做父母的也常常束手無策。 還有一...

2021-05-27 閱讀全文

教養(yǎng),也許是我們所倡導的育兒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什么是教養(yǎng)?也許很艱深,因為它可能需要一個和諧、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蘊的家庭;也許很簡單,因為它可能只需要家長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體力行。今天,我們要說...

2021-02-08 閱讀全文

放手,也是對孩子的一種鼓勵、一種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天都有驚喜在上演,如果曾經(jīng)錯過了,那么請從現(xiàn)在開始從孩子的語言、動作、情智、思維去觀察,然后具體表揚、支持、最終放手,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有時候放手也是...

2020-11-06 閱讀全文

對不起!你的孩子會經(jīng)常說這句話嗎?我們經(jīng)常教導孩子,做錯了事情要道歉,不小心打擾、妨礙到別人,也要及時說聲“對不起!”這本無可厚非,也是正確的教導方向,但有時,有的父母不小心將這一點做過了頭,讓孩子光...

2020-03-26 閱讀全文

英國的父母會給孩子一個失敗的機會 英國人常常會讓孩子去做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英國人麥克說:“只有經(jīng)歷過失敗的艱辛,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也只有一步步成功,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丙溈说膬鹤硬槔砭褪沁@樣長大...

2021-04-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