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小豬佩琪的家庭教育模式引起的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08-21

家庭教育。

家園共育講究的是快樂專遞,開心學習!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小豬佩琪的家庭教育模式引起的思考”,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近期小豬佩琪掀起熱浪,片中豬媽媽、豬爸爸的家庭教育模式也引起大眾的思考。豬媽媽性格溫和,對孩子用的“低聲教育”,佩琪和喬治快樂的成長。但是一味“低聲”或者“高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存在問題隱患的。

◆父母對孩子一味“低聲”,會讓一些孩子在對錯面前難以區(qū)分,甚至錯誤認為大人都懼怕他,生活中的“小霸王”多為家庭低聲教育導致的。家庭教育不僅對孩子的習慣、態(tài)度形成起到關鍵作用,對孩子三觀形成以及社會角色定位也起到決定作用。家庭教育要重視孩子明辨是非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孩子明確社會法制規(guī)定,避免一味溫吞教育讓孩子日后誤入歧途。

◆研究也表明在家庭不和諧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性格孤僻怪異,甚至有暴力傾向。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注意管教力度,切不了暴力對待,這不僅達不到真正的管教目的,相反會讓孩子心生抗拒,逆反心理愈加強烈,嚴重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庭教育一直是家長關注的問題,家長平日工作繁忙無暇顧及,孩子犯錯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打罵,這讓整個教育環(huán)節(jié)存在隱患。家長們要了解孩子的生理成長規(guī)律,既要“慈母”的關愛教育,也需要“嚴父”的生存引導。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內容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開展的教育。具體說,就是父母或長輩在家里開展的對子女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活動。傳統(tǒng)上以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那樣有正規(guī)的課程、教材、教法、甚至認為家庭教育是隨意的。

這在某些情況下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樣理解家庭教育顯然不準確,甚至是錯誤的。因為家庭教育也是一種有目的的影響活動,盡管它沒有學校教育中那樣的教材,但它的內容是固定的;盡管它不一定像學校那樣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處處是教室;盡管它的教學方法看上去“不專業(yè)”,但活潑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點;家庭教育的真諦是通過無形的方式實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對特殊兒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內容則體現出自己的特點。例如,聾兒的聽力語言訓練需要和學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對此,特殊兒童的家長們要有清醒的認識。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即把兒童培養(yǎng)成為國家、社會和家庭貢獻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當然,不同的家庭,對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樂、幸福生活的目的不變。

對于特殊兒童而言,教育目的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體的教育目標、內容和措施上相應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決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標和任務,然后才是決定選擇什么樣的內容來實現這些目標和任務。

一般情況下,家庭教育的目標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即令兒童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潛能充分發(fā)展和遵紀守法。這四個方面又可以概括為三種具體任務,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輔導功課。大體上家庭教育的內容可以分成下列幾個方面。

1.塑造社會需要的內容。社會需要的內容的含義或范圍非常廣泛,大到法律法規(guī)的遵守,小到買東西排除都屬于這個范圍。

2.矯正缺陷和不良行為。家庭教育的內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兒童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缺陷行為和不良行為,如撒謊、偷盜等都是需要矯正和消除的。

3.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養(yǎng)成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習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這既是兒童上學后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基礎,也是他們將來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4.文化知識的輔導。在兒童接受基礎教育的各個年級,文化知識的輔導已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

5.成家立業(yè)的內容。成家立業(yè)的內容實際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內容之一,它包括的內容很多,例如戀愛、婚姻的內容,理財的內容,生兒育女的內容,處理家庭矛盾與關系的內容等。

對特殊兒童而言,家庭教育還要加上一些針對不同兒童特點開展的有針對性的訓練內容。

教育·思考:大數據顛覆10個家庭教育常識


近期,中國教育報連續(xù)報道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tài)調查,全國三萬多個微信公眾號轉發(fā),引發(fā)社會熱議。數百萬讀者不僅關注這些調查數據顯示的目前小學生家庭教育的新特點和新問題,更注意到調查結果顛覆了以往家長們習以為常的那些常識,關注到10個我們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家庭教育的終極目標——是“成才”還是“成人”?

據該課題組負責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科技研發(fā)中心主任張敬培介紹,本次調查將家庭教育中的影響因素劃分為顯性因素和隱性因素。顯性因素主要包括物質上經濟上有形的、可量化的投入,隱性因素包括家庭氛圍、親子關系和家庭文化娛樂行為等無形的、不易量化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家長優(yōu)先關注的是現實性因素,對發(fā)展性因素的關注度較低。比如家長現階段最關心孩子的方面,從高到低依次為:健康安全(65.95%)、習慣養(yǎng)成(55.47%)、日常學習(53.58%)、人際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養(yǎng)成(28.09%)、興趣愛好(19.47%)、情緒情感(11.93%)。可見家長更關心子女“成才”而忽視“成人”這一教育的終極目標,不太關注人際交往、自理能力、性格養(yǎng)成、興趣愛好、情緒情感等發(fā)展性因素,對建立親密親子關系、營造良好家庭文化氛圍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這樣的價值取向下,孩子的課業(yè)學習成為大多數家庭的重點,超八成小學生放學后有額外作業(yè),近五成家庭將學習作為親子溝通主要話題,四成學生回家后沒有戶外活動時間,近半學生回家后主要的娛樂活動為“看電視、玩電腦或手機”。子女成績的好壞成為父母互相評價的標尺,甚至引發(fā)夫妻矛盾。

學前班能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嗎?

本次調查涉及的小學生80%上過學前班,但他們上學以后的學業(yè)成績有兩個10%令人意外:成績優(yōu)秀的小學生中“沒上過學前班”多10.89%,而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中“上過學前班的”多1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學前班不僅沒能幫助小學生贏得任何學業(yè)優(yōu)勢,反而因為讓孩子過早學習知識引發(fā)挫敗感,降低孩子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從而產生學業(yè)上的倦怠和松懈。

擇校能帶來家長——期待的效果嗎?

家長擇校是為了讓孩子享有更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提高孩子的學業(yè)水平。調查數據卻表明,“擇校生”和“就近入學學生”的學業(yè)情況相差甚微,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分別是29.95%和28.48%,在良好、中等和較差等其他學業(yè)水平中,二者的數據也較為接近。

課外班與課外作業(yè)——能提升孩子的成績嗎?

本次調查發(fā)現,近九成小學生在上各種“班”,每天有課外班作業(yè)的小學生高達81.50%。對于課外班的作用,訪談中盡管有部分家長認為“應該有用”,但孩子們無論成績優(yōu)差都一致認為“不知道”、“說不清楚”,恰好證明更多的家庭作業(yè)時間不一定帶來更好的學習成績,也說明課外班及課外作業(yè)是一項性價比很低的家庭教育投入,不僅不能換來小學生學習上的優(yōu)勢,反而存在讓孩子身心俱疲、減弱學習興趣、產生厭學逆反等不良心態(tài)的負面效應,給后面的學習階段帶來難以預估的消極影響。

“考得好就給獎勵”——管用嗎?

不少家長喜歡用物質刺激來激發(fā)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調查顯示,與孩子的成績優(yōu)秀呈正相關的,不是買禮物、給零花錢這些物質獎勵,而是父母雙方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互相理解支持的親子溝通模式以及家人間良好的的情緒理解與反饋。比如說,面對教育分歧時,父母選擇“私下再協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高達76.10%,成績較差的僅為11.98%;“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關心”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為74.12%,而冷漠、疏離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僅為12.48%。

常以物質手段作為激勵和表達愛的方式,容易對子女造成誤導,使他們將父母的關愛簡單化為物質的滿足,從而掩蓋、轉移或干擾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需求。相反,鼓勵和支持才是孩子內心持久的動力。問及“你從哪兒感受到父母對你的愛”,成績優(yōu)秀的小學生更多選擇“給我鼓勵和支持”。

家人共進晚餐——能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

誰都希望有一個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別人家的孩子”。調查數據顯示,閑暇時父母經常讀書看報的家庭,子女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更高,爸爸經常和孩子做事(玩智力游戲、打鬧玩耍、一起運動、一起聊天談心、一起嘗試新事物、一起修理東西、共同保守一個秘密)對孩子的學業(yè)水平影響明顯,家庭娛樂活動越多孩子成績越優(yōu)秀,而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家庭“幾乎每天”或者“每周2-3次”能共進晚餐。

會做家務的孩子——學習更好?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習慣對孩子的重要性,但不少家長更關注與學習相關的“預習、復習”等習慣和行為,而不知道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才是促進小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

調查數據顯示,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學生學業(yè)水平也更高,比如自己選興趣班、自主管理零花錢、分內的事情自己做。有意思的是,在孩子專門負責一兩項家務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相對較高。認為“只要學習好,做不做家務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僅為3.17%,而認為“孩子應該做些家務”的家庭中,子女成績優(yōu)秀的比例為86.92%,兩者相差懸殊。

“隱形爸爸”——是一種家庭缺陷?

盡管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早已不是新聞,但本次調查所顯示的“僅一成家庭是父親承擔主要教育職責”的現狀,仍然讓人吃驚。尤其對男孩而言,父教缺失會使男孩的性別認同弱化,容易被母親過分呵護、過度保護,缺少獨立鍛煉的機會,缺乏紀律教育和監(jiān)督,甚至導致各種暴力行為。 在生活中,當孩子分內的事向大人求助時,男孩的父母更容易選擇“有求必應”,說明父母對于男孩更易遷就,缺乏原則性,在學習中也容易為他代勞。

男孩的父母——更不了解孩子的內心?

調查發(fā)現,很多男孩的父母認為“孩子不愿對我說心里話”、“找不到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找不到好的溝通方法”,或者“沒有時間溝通”而且“有溝通困難”,其實這和男孩的身心特點有關。男孩不善于向父母袒露心跡,較少主動跟父母溝通,面對要求或壓力時,要么反抗,要么沉默忍耐,不太懂得如何更好地與父母交流。

遺憾的是,男孩的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多為學習、交往等外在情況,而對于男孩的愿望、心事等內心世界缺乏了解。比如,他們比較了解的是“三個以上孩子的好朋友”、“孩子喜歡的老師”、“孩子最喜歡的課和不喜歡的課”,而對“孩子近期最大的愿望”、“孩子不愿提的缺點或糗事兒”、“孩子最崇拜的人”知之甚少,這說明他們沒有深入考慮男孩的特點和需求,從而影響到親子溝通的質量和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男孩成績不好——和父母有關嗎?

調查結果顯示,在學習動機、課外閱讀和學業(yè)成績三個學習的核心方面,男孩的情況均比女孩差。

這一方面是因為現行教學方式以言語教學為主,正順應女孩的學習特點,而男孩更容易接受圖表、圖像和運動物體的刺激,更傾向于動手實驗和操作的學習方式,不易接受單調的語言刺激,潛質發(fā)揮受到限制,在學業(yè)表現中陷入困境。

另一方面,男孩的學業(yè)成績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學業(yè)成績較好的男孩父母常表現出較為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相反則表現出更為明顯的負面教養(yǎng)方式。

比如,當孩子發(fā)脾氣時,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包括冷靜處理、耐心詢問,耐心傾聽孩子心中的委屈、不滿,或者給予其獨自平復情緒的空間;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則是使用否定、批評的言辭訓斥孩子,甚至忍不住動粗,不給子女解釋機會,使其感到心里委屈,讓孩子充滿失敗的體驗。

家庭教育的“度”


想要氣球升天,就得給氣球充氣。充的氣不夠,氣球上不了天;充的氣過多,氣球也許會bump…一聲爆炸掉;只有適量的氣,氣球才會既飛得高又飛得遠。這種現象給我們生活中的啟示就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家庭教育同樣如此。身為家長大人也應認真嚴格地把握家庭教育的分寸尺度,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促進小英雄們的健康、和諧的發(fā)展。那么怎樣才能把握家庭教育的度呢?建議家長把握以下四個原則。

1.教育目標適度。在家長望子成龍心態(tài)的影響下,往往對孩子期望過高,對孩子教育的目標定得過高,以至于揠苗助長、強其所難。這樣必然會在大人與孩子之間產生逼迫與逆反的矛盾沖突,對孩子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因此對孩子的適度期望是必要的。適度的家庭教育目標,一定是孩子跳一跳可以夠得到的,也一定是家長自身的指導、參與條件能勝任的。

2.教育方法適度。在不正確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家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極端。一是過度嬌寵。過度的關懷和無原則的包辦代替,剝奪了孩子確立自主意識和自立能力的鍛煉機會。二是過度嚴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罵不成材”。在這種情況下,性格倔強的孩子會與父母產生對立情緒,變得性格暴躁,行為粗野;性格懦弱的孩子,則會產生恐懼心理,學會欺騙撒謊。真正愛孩子,就要成為一個感性和理性并存的父母。

3.教育內容適度。目前許多家長對家庭教育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們把家庭教育等同于學校教育的延伸,把課本的知識性內容當作主要課程,錯誤地認為孩子有了知識就有了未來的一切,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意志、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實踐證明,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未來事業(yè)的成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過度重視智育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不但會影響孩子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會阻礙孩子體、智、德、美全面、和諧發(fā)展,甚至導致人格的缺失,給一生帶來不良影響。

4.表揚要適度。時下,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中,“賞識教育”似乎成了口頭禪。的確,對孩子要多夸多表揚,表揚有點像精神上的興奮劑,可以讓人精神振奮,自信倍增。但表揚也要有節(jié)制、有原則、有具體目標,否則表揚多了反而會適得其反,助長孩子的虛榮心,降低抗挫折的能力,影響心理健康。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有成績表揚鼓勵,有缺點批評教育,寬嚴有度,剛柔兼濟。

激勵教育在家庭中不可忽視

若想孩子不斷進步,達到父母期盼的目標,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視的,而其中父母的心理激勵則是一把挖潛啟智、培養(yǎng)孩子正常發(fā)展、快速成長的金鑰匙。在激勵孩子方面,家長可通過理想、行為、關懷和興趣等多方面激勵入手。

理想、目標激勵: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條件和特長為其設計奮斗的大目標,時時鼓勵其為實現理想而努力拼搏,不斷為孩子增加前進動力。當然,理想激勵尤其要注重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教育,克服名利思想的影響,確立了理想,還要幫助孩子樹立恰當的小目標,循序漸進,促其實現大目標。

行為、榜樣激勵:“身教勝于言教”,父母要用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孩子;用正面的教誨開導激勵孩子;用滿腔的愛心去關懷、體貼孩子。父母還要經常提供一些古今中外名人的事跡教育激勵孩子,讓孩子從中汲取營養(yǎng),也可把鄰里品學兼優(yōu)的孩子作為自己孩子學習的榜樣,鼓勵孩子向他們看齊。

關懷、表揚激勵:父母對孩子不僅要從生活上關心,尤其要從精神上、心理上關懷,不僅關心其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發(fā)展,而且要關心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形成激勵。特別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嚴格要求正是出于對他的未來的負責與關懷,是對他真正的愛。在家教中,對孩子每一點滴進步應及時肯定,給以表揚激勵。特別當孩子受到挫折時,要從正面說服,幫助其分析失敗的原因,樹立新的起點,奮起直追。

動機、興趣激勵:鼓勵孩子積極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活動和競賽,積極為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特別要注重智力投資。培養(yǎng)興趣也是學習成功的另一重要因素。要從學習條件、環(huán)境、心理因素等多方面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使源頭活水天天來,水到渠成步步高,尤其是對特長的培養(yǎng),更要注意興趣激勵,才會產生較強的動力。

育兒心得:水杯引起的思考


晚上,看寶寶刷牙,三下五除二式地把牙齒沾濕,牙刷伸進去捅了捅,吐出幾口白色的泡沫就了事。我逼著他多漱幾下口,把嘴里的泡沫吐干凈。他勉勉強強地照辦就溜了。給寶寶蓋水杯的時候猛然發(fā)現:不銹鋼水杯的邊沿有一道可怕的黑色污跡。用手指一摳,竟然帶出一大堆的污垢。位置恰好就在寶寶每天嘴巴對著的地方。我找來一把新的牙刷,涂上牙膏,對準臟的位置猛擦,一大堆一大堆的黑色東西被刷了出來,流著可怕的臟水。不銹鋼水杯的邊沿是向里卷的,留有縫隙,估計平時,寶寶的甜牙膏沒有沖干凈,就殘留在上面,日積月累,發(fā)霉變質。我想到寶寶每天對準這個可怕的水杯口漱口,心中不寒而栗,這里面藏著多少億萬只的細菌呀!我竟然從來沒有發(fā)現!

關于水杯,在兩三個月前,寶寶的水杯原本是正放的。每天刷完牙后,把牙刷也放進水杯里。直到有一天,媽媽也是無意中發(fā)現:水杯底部竟然不知從何時起長了長長的水草樣的黑色東西,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整個底部布滿了不知名的霉菌,難怪,有時聞寶寶的牙刷柄底部有發(fā)霉的氣味。那一次讓我大驚失色,動手清楚后,媽媽想了辦法,讓寶寶把牙刷放在櫥架上,水杯倒扣在牙刷上,這樣留有空隙,每天底部都能晾干,就不怕會長細菌了。沒有想到今天竟然發(fā)現了這個更隱秘更可怕的東西。

由此我想到:教育就是讓孩子自強!有時我們覺得自己為寶寶考慮得很周到了,其實百密一疏,單靠我們的給予和考慮遠遠不夠,還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觀察生活,發(fā)現生活,自己學會照顧自己!

由此我想到:生活往往有許多的假象,一些顯而易見的,我們認為沒有問題的地方,往往蘊藏著更大的危機。

由此我想到:許多東西是日積月累的,細菌、污垢不是一天兩天行成的,在不知不覺中,它悄然生長,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只有認真生活的人能發(fā)現它。

由此我想到:愛在細節(jié)中。我本以為自己對孩子管得太細太密,總是想其所需,急其所急。誰知在細節(jié)面前,我是輸家。我永遠要不斷地學習,學習。

家庭教育的特點


l.全面性

家庭教育的全面性一是指學校教育管的,家庭教育要管;學校教育不管的,家庭教育也要管。二是指社會教育要完成的,家庭教育必須完成,社會教育觸及不到的,家庭教育責無旁貸。例如生孩子等??傊彝ソ逃婕暗膬热荼葘W校教育要廣泛得多。三是指參與人員的全員性。只要有家庭,只要有孩子,就必須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完成家庭教育的義務。

家庭教育的極終目的是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公民。一個合格社會成員,必須接受全面教育。無論是德育還是智育、體育、美育、勞動,家庭教育都有責任使其向社會所需要的方向發(fā)展。這一目的決定了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2.廣泛性

家庭教育的廣泛性是指家庭教育十分普遍。家長對學生的潛移默化。言傳身教隨時可見

,隨著家長素質的提高,子女教育越來越重視,越來越趨向自覺地有意識地進行。即使不太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對其子女的影響也是客觀存在的。家長對子女擇業(yè)。待人處世、社交、戀愛婚姻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影響。

3.復雜性

家庭教育的復雜性是相對于學校教育而言的。家庭教育沒有規(guī)定的教育內容和學制。家庭只有自然的條件,難有人為的選擇。特別是家庭關系,是天然造就的,不能更改。

家庭教育復雜性的另一方面是指教育要求不一致,經常陷于“教而無效,放而不忍”的困境。左鄰右舍對孩子的影響有好有壞。從目前我國的居住條件來看,很難做到象孟母三遷的事實。這就構成了家庭教育的復雜性。

4.滲透性

滲透性也可稱感染性。家庭教育的滲透性是指家庭生活各個方面的因素,都會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

家庭教育與日常生活的統(tǒng)一性決定了家庭經濟狀況。成員之間的關系、文化氛圍、生活習俗。家長的愛好等都會耳儒目染地滲透到孩子的心靈中去。特別是父母的思想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更為深刻。

5.靈活性

家庭教育不象學校教育那樣有課堂、有教材、有系統(tǒng)。家庭教育不受時間、地點、場合、條件的限制,可以隨時進行。

“遇物則誨”,相機而教,通過生活實踐或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向孩子進行教育,方法十分靈活,易為孩子所接受。

6.權威性

這里的權威性主要指血緣倫理的權威性。是一種特殊的權威性。家長有一般教育者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這是因為父母與子女之間存在著血緣關系,存在著經濟與生活的信賴關系。建立在這種關系上的權威性,不但有一般的教育力量,而且天然地帶有親情色彩。權威有著強大的人格感化作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

7.針對性和及時性

由于父母對子女的特殊關系,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子女有什么想法都愿向父母傾吐。孩子在自然狀態(tài)下,少有戒心,因而思想作風、行為習慣表現得最真實、最充分。所以,一般來說,父母對孩子的秉性、脾氣摸得十分透徹?!爸幽^父,知女莫過母”,就說明了這一點。這為家長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提供了條件。

8.長期性

家庭教育的長期性,是相伴人生的,與學校教育相比,更具有連續(xù)性和持久性。孩子從出生起就開始受家庭教育。雖然不同階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大小不一樣,但始終伴隨著人生。如果家庭是一種民主類型,已成為父母的人,還會經常從孩子的言行中受到教育。

9.繼承性

繼承性也可稱為延續(xù)性。人們在家庭里接受了父祖輩對自己的教育,在自己長大成家立業(yè)后,也用同樣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去教育自己的后代,用從父祖輩那里接受影響和教育所形成的思想觀點、行為習慣,去影響教育自己的后代?!凹绎L”、“家業(yè)”就是繼承性的一個說明。

家庭教育的繼承性對于培養(yǎng)兒童、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造就具有特殊才能的人

家庭教育的原則


所謂家庭教育的原則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教育原則看上去好像沒有用處,但實際上不是這樣。如果對教育原則理解得非常到位,就會在教育孩子的行動中發(fā)揮好的作用,使家庭教育更科學有效。

一般情況下,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下列原則。

距離原則。所謂距離原則就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和子女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尤其是心理距離),在一定的空間(包括心理空間)內留有余地地對子女進行教育。

貫徹這一原則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實施教育活動時一定要明白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哪些東西讓孩子知道、哪些不該讓孩子知道,哪些該讓孩子見到、哪些不該見到等,要心中有數,只把孩子需要的、恰當的、合適的讓孩子知道、見到。

同時,對孩子的愛也要有距離,即不能把對孩子的愛百分之百地表現出來。這也是貫徹本原則的重要要求。

協調原則。所謂協調原則就是指在家庭教育中,教育者之間在教育理念、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要協調一致,努力避免家長之間在教育孩子上發(fā)生矛盾。

這個原則的提出有若干實踐和理論的依據。例如,如果父母之間的意見不一致,就會導致兒童無所適從,輕則導致兒童撒謊,重則導致兒童兩面性人格或分裂人格。

貫徹本原則要求家長們在家庭教育孩子的行動之前要事先協商,取得大體一致的意見后再采取行動。當然,很多情況下這些需要協調的意見是在孩子出生前就需要協商的。

需要注意的是,執(zhí)行協調的原則并不排斥夫唱婦和的具體措施,那些父親嚴厲、母親安慰的一打一拉的方法是協調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專門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所謂專門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相結合的原則就是在確定教育目標或教育內容時,既要考慮到發(fā)展兒童的某些特長,又要充分認識到這些特長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兒童一般發(fā)展的基礎上的,從而既注重專門發(fā)展,又注重一般發(fā)展。

例如,任何才能的發(fā)揮、形成離不開吃苦耐勞,在培養(yǎng)兒童的某種才能時,就要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吃苦耐勞的個性。

客觀原則。所謂客觀原則就是指在教育孩子時要有正確、恰當的兒童觀,在教育措施、教育方法上也要盡量采用客觀的方法。

由于父母與子女之間有血緣關系,也就是親人。在看待孩子上,親則易亂,亂則不客觀,不客觀則不準確,不準確則要么高看要么低看孩子,這樣,教育行為就可能不恰當,不恰當就可能帶來問題。這就是提出這個原則的最重要的依據。

要貫徹這個原則,就必須要求父母加強學習,自己先形成正確的兒童觀。然后在教育孩子的實踐中,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一定的距離,選擇恰當的內容,采取恰當的教育方法,這樣就會客觀地對待孩子,貫徹好本原則。

當然,在家庭教育中還要遵循其他一些原則,如循序漸進原則等。對于特殊兒童的家庭教育而言,在貫徹這些原則的同時,還需要貫徹一些獨特的教育原則,如小步子大循環(huán)原則就是教育智力落后兒童要遵循的原則。

家庭教育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方法豐富多彩,就如樹多枝、路多歧,各家有各家的方法。盡管如此,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大家要遵守或必須掌握的。例如,榜樣法、說教、實際鍛煉就是最常用的方法。

所謂榜樣法就是家長在家里要樹立孩子模仿的榜樣,讓孩子從小模仿的方法。這就要求家長的言談舉止要恰當,否則,耳濡目染,孩子就會模仿不恰當的言談舉止。

所謂說教就是通過言語教育的方法。這也是家庭教育使用最普遍的方法,話不說不明,人不教不知。孩子的很多知識、行為習慣等都是通過不斷說教培養(yǎng)的。

所謂實際鍛煉就是把孩子放入實際情景進行鍛煉、實踐,從而成長的教育方法。這也是家庭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例如,各種生活能力的養(yǎng)成,社交能力的養(yǎng)成等,都可以使用這個方法。

如果你是一個家庭主婦或主夫,你去買菜時不是經常買到被蟲咬的蔬菜嗎?這些菜的味道變了沒有?我們也見過許多花是被蟲咬過的,但它們同樣開得燦爛。殘疾兒童實際上可以比做這些蟲咬的花朵,只要護理得當,他們同樣會開出鮮艷的花,同樣會成為有用之材。

只要父母認識對了頭、方法對了頭,孩子自己又努力,就一定會有美好的前程。

家庭教育的誤區(qū)


家庭對孩童的影響是全方位的、終身的,家庭教育的取向決定與影響了孩子日后發(fā)展的潛力與趨勢。

絕大多數人的人生開始于家庭。家庭環(huán)境、家庭價值取向、家庭教育的理念直接影響到兒童社會化的趨向。對于這種重要性的認識似乎已不成問題,問題在于怎樣發(fā)揮這種重要性,將這種重要性置于何種理念上,此乃目前家庭教育中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就目前我國家庭的結構以及成員的組成而言,家庭對孩童的重視是順理成章的。家庭對教育的重視與投入力度已大大超出了我們的經濟承受程度,中國人有重教育的傳統(tǒng),總想把自己未實現的抱負寄希望于下一代,教育投資的積極性之高穩(wěn)居世界之前列,寧愿節(jié)衣縮食也不能虧待對孩子的教育與期望,特別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智力已成為資本的象征,家庭教育的積極性更是有增無減,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家庭教育的具體過程中,將技能與智力的訓練當作家庭教育全部內涵時,家庭教育就會失去其本來目的,同時也絲毫不利于對受教育者智能與技巧訓練期望值的圓滿達成。目前的情形正是如此,家庭教育的重心完全倒向技能與智力的訓練,忽視了其他方面并且也是最重要方面的人格養(yǎng)成、身心素質養(yǎng)成,“以智害德”、“以智害體”現象比比皆是,更危險的是作為家庭主要成員的父母并不認同這種危險,反而樂此不疲爭相效仿。

我們認為,人生雖然紛繁復雜,但歸結起來不外乎兩件大事:學會做人與學會做事,考察一個人的人生成功與幸福有賴于兩者的密切聯系,缺一不可。只會做事不會做人或只會做人不會做事的人均不能獲得人生的幸福,也很難取得事業(yè)的成功。我們姑且認為上述家庭早期訓練一定會成為日后做成事業(yè)的基礎,充其量也只有人生的一半,況且做人的教育特別是良好人格(包括心理與品行)的養(yǎng)成在人生的早期尤為重要,失卻關鍵期的培養(yǎng)與引導,以后教育往往事倍功半。

過早的技巧與智能訓練,能否真正達到理想與預定目標不得而知,但這種訓練導致兒童過早就厭倦學習、抵制接受新事物的現象卻是實實在在的,許多孩童的日常生活是在父母安排下有計劃有步驟地在緊張與不快樂中度過的,這無形中抑制了孩童潛能的充分發(fā)揮。我們許多家長在“教育”的幌子下,孜孜不倦“訓練”下一代,嚴重地摧殘了兒童的創(chuàng)造靈感、身心健康,無情地剝奪了孩子本該享有的幸福童年。

比較美國與中國的早期家庭教育,我們很容易從兩者的差別中發(fā)現出一些問題。美國的家長對兒童的要求是盡可能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盡最大可能滿足他們的興趣與欲望,從不制止他們的好奇心,專門的訓練是很少有的,學習知識是進學校以后的事,甚至五六歲的小孩連如廁的技能、技巧都不會的情況習以為常,讓我們中國人覺得不可思議。而中國兒童很早就開始了訓I練,父母會教會他們學習常規(guī),廣取知識,不但見多識廣,而且成人化趨勢明顯,因而看起來似乎成熟很快,變得很聰明,很懂事。但比較研究結果發(fā)現:日后孩童的發(fā)展進程區(qū)別也非常明顯,中國兒童在知識獲取與應試能力方面明顯強于美國兒童,而美國兒童在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獨立生活能力方面卻明顯強于中國兒童。如果以發(fā)展的眼光來衡量,當今世界立足的根源在于創(chuàng)造而不是復制,因此,可以認為我們的早期家庭教育明顯地失敗與落后了一著。

有學者總結過中國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是“聽話教育”與“知識教育”(也包括特殊技能切除),以“乖孩子”和“有特長”為理想目標,不注重心理素養(yǎng)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掘,缺乏“問題意識”,不能想別人沒有講過的,不能做別人沒有做過的。強調接受能力,忽視親力親為,動手能力差,依賴性強,這種教育理念的結局必然是扼殺孩童的獨立人格與創(chuàng)新精神,而這兩者恰恰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的關鍵所在。江澤民總書記講過:“一個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民族是難以屹立于先進民族之林的?!睆哪撤N意義上說創(chuàng)新能力已經成為人們適應社會急劇變化的一種生存能力。當今世界高新科技迅猛發(fā)展的嚴重挑戰(zhàn)和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對應措施,無不強烈地呼喚著人才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獨立人格。

回顧自己以往的歷程,我們每個人都覺得人生重要的不在于哪個階段獲取了多少知識,而在于時時處處都能夠適應自如,我們所受到的各級各類知識教育到頭來總會遺忘殆盡,這是鐵的規(guī)律,但當我們忘卻這些東西卻還能知道怎樣去獲取新東西,怎樣去為人處事,創(chuàng)造自身價值的話,這才真正是我們教育的成就,因此正如勞厄所說,“重要的不是獲得知識,而是發(fā)展思維能力,教育無非是一切已學過的東西都遺忘掉的時候所剩下的東西”。這剩下的東西是什么呢?我們以為就是良好的人格與永遠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是我們教育的根本。我們家庭教育中絕大多數人恰恰忽視了根本性的東西,而一如既往地去追求那些遲早會被遺忘的東西。因此,改變我們的觀念,檢討我們的教育理念已變得十分緊迫與必要。目前全國上下正在大談特談素質教育,這是黨和國家從社會發(fā)展進步與持續(xù)性的高度審視當前教育理念改變目前教育弊端的必然結局。何謂“素質”,外延內涵都很廣,包括身體、心理、道德品行、知識文化等等方面。知識技能的訓練只是一個方面,我們不能為了這一個層面而抹殺了整體范圍廣大的素質內涵?,F在看來,這方面的問題還相當普遍與嚴重,這方面的改革還任重道遠。原因之一是許多家庭還認識不到有其他的素質,即使有部分家庭認識到了其他素質,但認為它們的養(yǎng)成是自然而然的,正如一般人所說小孩一長大,自然就懂事了,沒有必要去刻意加以引導,而智能、技巧的訓練則是實實在在在的,可以看得見成效,因而實施起來就覺得特別有意義,特別有勁頭;原因之二是受升學攀比的壓力,每個家庭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而他們認為出息的唯一標準是定格在學業(yè)的優(yōu)異與有一門特長,因而這就決定了他們似乎只好去進行這些訓練,才是對孩子的重視與負責。

我們并非是說知識與技巧的訓練毫無必要,如果這種訓練真的對智能的發(fā)掘是有益的(很多實質上無益),那自然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們認為除了這種單一的早期家庭教育的內容之外,被忽視了的內容廣泛的其他方面正是我們所欠缺的。這種家庭教育觀念的偏見導致的結局很可能是“成人”方面的教育被忽略了,“成才”方面的教育也會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江總書記最近在“關于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明確提到,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也好了,家長有“望子成龍”的心情,是自然的,但如果教育不當,也會導致適得其反的結果。整天禁錮于書本,無益兒童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因此不管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一定要改變觀念,加強素質培養(yǎng),這不僅是關系到兒童發(fā)展的大事,更是關系到國家命運與前途的大事。各級學校的教師,家庭中的父母、長輩,一定要抱著對兒童未來與祖國未來負責的態(tài)度,切實端正自身的教育理念,將教育從原有的誤區(qū)中脫離出來,還兒童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給他們一個和諧、輕松的良好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他們的自主性,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身體、心理、品行、智能等素質,為日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社會主義的事業(yè)是要靠一代一代人的承接才能完成的,今天的孩童是我們的未來,從他們今天的素質我們可以知道明天的事業(yè)。這是一個意義深遠的工程。本著對祖國未來的負責,對孩童幸福的負責,我們再沒有理由固守目前這種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盡快脫離這種誤區(qū)的束縛才是我們的希望所在,勝利所在。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小豬佩琪的家庭教育模式引起的思考》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庭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內容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開展的教育。具體說,就是父母或長輩在家里開展的對子女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活動。傳統(tǒng)上以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那樣有正規(guī)的課程、教材、...
    2020-07-17 閱讀全文
  • 教育·思考:大數據顛覆10個家庭教育常識 近期,中國教育報連續(xù)報道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tài)調查,全國三萬多個微信公眾號轉發(fā),引發(fā)社會熱議。數百萬讀者不僅關注這些調查數據顯示...
    2021-08-27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在幼兒游戲中引起的思考 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孩子因受年齡、社會經驗等局限,在游戲中往往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以下就是我在觀察孩子游戲時...
    2021-05-06 閱讀全文
  • 案例:由”吃飯”引起的思考 一:背景 在家里,夢夢是獨生女,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把這個寶貝捧在手中,含在嘴里。所以養(yǎng)成了一些嬌氣的性格。在幼兒園夢夢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活潑好動、樂觀開朗,但是她卻有個不好的習慣,做每件事...
    2021-06-10 閱讀全文
  • 家庭教育的“度” 想要氣球升天,就得給氣球充氣。充的氣不夠,氣球上不了天;充的氣過多,氣球也許會bump…一聲爆炸掉;只有適量的氣,氣球才會既飛得高又飛得遠。這種現象給我們生活中的啟示就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家庭教育同樣...
    2021-08-28 閱讀全文

所謂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開展的教育。具體說,就是父母或長輩在家里開展的對子女實施的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活動。傳統(tǒng)上以為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學校教育那樣有正規(guī)的課程、教材、...

2020-07-17 閱讀全文

近期,中國教育報連續(xù)報道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北京、黑龍江、江西和山東四省市2萬名家長和2萬名小學生進行的家庭教育狀態(tài)調查,全國三萬多個微信公眾號轉發(fā),引發(fā)社會熱議。數百萬讀者不僅關注這些調查數據顯示...

2021-08-27 閱讀全文

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具有與成人活動、工作和服務同樣重要的意義。游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形式,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但孩子因受年齡、社會經驗等局限,在游戲中往往需要得到老師的指導,以下就是我在觀察孩子游戲時...

2021-05-06 閱讀全文

一:背景 在家里,夢夢是獨生女,家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把這個寶貝捧在手中,含在嘴里。所以養(yǎng)成了一些嬌氣的性格。在幼兒園夢夢還算是個聽話的孩子,活潑好動、樂觀開朗,但是她卻有個不好的習慣,做每件事...

2021-06-10 閱讀全文

想要氣球升天,就得給氣球充氣。充的氣不夠,氣球上不了天;充的氣過多,氣球也許會bump…一聲爆炸掉;只有適量的氣,氣球才會既飛得高又飛得遠。這種現象給我們生活中的啟示就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家庭教育同樣...

2021-08-2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