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幼兒注意的活動方案。
父母重視孩子的教育,家庭與學校合作,可以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以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孩子在成長的天空里展翅高飛。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家長要注意生氣是不是孩子獲得利益的方式”,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首先,要弄清楚他生氣的原因。孩子生氣的時候,很多家長急于平息孩子的情緒,急于滅火,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長期被壓抑,會感到很憤怒,所以容易“老生氣”。
比如孩子正高高興興地玩著一只氫氣球,不小心手一松氣球飄上了天,孩子放聲大哭,孩子一哭,家長就會馬上勸慰:別哭別哭,媽媽再給你買一個就是了!但是孩子還是會哭,家長也會跟著生氣了:告訴你給你再買了,你怎么還哭?!
其實失去一件心愛的東西,孩子的情緒是正常反應,也應該得到釋放,但是家長不接納他的情緒,反而不允許他的情緒得以釋放,他覺得自己不被理解。
他并非想要一個新的氣球,而是他的情緒應該得到家長的接納并理解。如果他哭了,家長不僅允許他哭,還會跟他共情:氣球飛走了
,你是不是很傷心、很失望???他會覺得你理解他了,哭一會也就沒事了。
但是如果你不讓他的情緒釋放,情緒就會形成結(jié),老堵在他的心上,他當然要“老生氣”了。
其次,家長要注意生氣是不是他獲得利益的方式。
有很多家長溺愛孩子,看不得孩子生氣受委屈,孩子在解讀了這個信息之后,便會利用“生氣”來要挾家長,讓家長妥協(xié)。
比如上了小學的孩子應該有一定的自立能力,自己洗衣服、收拾房間等,但是他一生氣,家長就心疼了,馬上妥協(xié),替他干他應該干的家務。這種模式會慣壞孩子。
他在該負的責任面前容易形成用情緒來控制他人的相處模式,但是大多數(shù)的人不會買賬,他在團隊中很容易失去支持而成為孤家寡人。
如果孩子用“生氣”來獲利,家長要堅定地守住自己的原則與立場,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應負的責任,一定要讓他自己做、自己負責,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長時間地堅持,孩子就會放棄用情緒來控制他人的模式。
接納情緒,溫柔而堅定地守住原則與底線,這樣的孩子才會接納他人的情緒、有共情能力,而且不會用情緒控制他人,才能夠發(fā)展出與他人相處的健康的相處模式,形成健康的人際關(guān)系。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普遍都很焦慮,20世紀80年代整個社會還很僵化,物質(zhì)、經(jīng)濟條件都不好,過上好日子、出人頭地就只有考大學一條路。那時,一到周末就帶著孩子去補課、學鋼琴等各類能加分的才藝的父母到處都是。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來,眾多父母必須“押”著孩子去做很多事。
現(xiàn)在很多父母看開了,放手了,什么都不管了:“我什么課外班都不給他報,讓他快樂一些。我們是散養(yǎng)?!薄拔也唤o孩子立那么多規(guī)矩。”“我不過多地管束他,不能壓抑孩子的天性?!薄爸灰鞓肪秃?,我們不要求他一定如何如何……”不過,這些號稱什么都不管的父母,細究起來,做不到“什么”都不管,甚至管得還不少。例如,見人要打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上學不遲到,等等。
父母管得多或者聲明不管,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的,忽略了孩子是需要你管還是不管?孩子需要你管什么,不需要你管什么?很多崇尚散養(yǎng)的父母對孩子的完全不管,肯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帶來傷害。
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zhuǎn)換的關(guān)鍵期
我遇到過兩例,求助者都是家庭經(jīng)濟上比較寬裕的孩子:一個男生,16歲;一個女生,18歲。他們求助的原因都是厭學,也沒發(fā)生什么大事,就是不想去上學了。這兩個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經(jīng)歷:小時候,男生學過圍棋、兩種樂器、乒乓球等,女生學過鋼琴、素描、陶藝等,都是他們自己提出來想學,父母才給報的興趣班或單獨請的輔導老師。后來也都是他們自己不想學了,父母聽之任之,不學就不學了。
這應該是散養(yǎng)的理想狀態(tài)吧?讓孩子發(fā)揮天性,隨心所欲。兩個孩子在談到自己的這段經(jīng)歷時都露出悻悻之色,對當時為什么喜歡,后來又為什么不喜歡,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樂趣,等等,都記不起來了。
我們現(xiàn)在做個假設:當他們一時興起,提出要學圍棋或素描時,父母是花錢的那位,所以決定跟孩子立個“約定”:學習的目的、過程和時間,遇到困難時怎么處理,等等。從有興趣、好奇,到真的潛下心來去學習、鉆研,直至有心得,是挑戰(zhàn),同時也是訓練一個人的過程。借由這個過程,一個人學會耐心,學會勤奮,學會在有瓶頸的時候如何去鞭策、鼓勵自己,學會在有所得時如何不自滿,繼續(xù)保持好奇和探索,學會協(xié)調(diào)、安排自己的時間,收獲“一分努力一分成就”的自信和快樂。從兩三歲時搭積木、拼圖到后來上學、學習才藝,到最后選擇職業(yè)以及自己認為應該去做的事,這些都在一點一滴地進行。
小的時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轉(zhuǎn)移注意力,容易放棄。此時,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幫助孩子慢慢習得上面說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質(zhì),逐步在10歲以后由他律變?yōu)樽月?。淺嘗輒止,輕言放棄,不僅是虛度時間和浪擲精力,更重要的是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zhuǎn)換的關(guān)鍵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為、“想一出是一出”的習慣。
孩子一次次放棄才藝的學習,可以,由他!真到了孩子不去上學、不愿意高考,父母才慌了——此時再回頭補課就難了。正常的社會行為的要求,在孩子看來可能是對他的管束、不公平。這時,即使他想做到自我控制也已經(jīng)做不到了,這會讓孩子體驗到更深的挫敗。
這種沒有要求的教養(yǎng),孩子是否感激呢?小的時候可能覺得媽媽好,“不逼我”,“不管我”;慢慢地長大了,孩子會覺得“你并不真的在意我”,因為你不操心,無所謂,“隨我便”,你應該盡的責任例如指導、培養(yǎng)等沒有盡到。
孩子也會覺得你不信任他,否則怎么會不堅持?“是不是不相信我有這樣的天賦或能力?”孩子后來的這些抱怨卻是說不出口的,因為當初大家都認為“不管”是對孩子好,是少有的好父母的做法,現(xiàn)在如果推翻這一結(jié)論,自己就成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成了反復無常、自相矛盾。而且自我否定是很不舒服的,讓人往往不能接受。
于是,孩子“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該有多郁悶!
讓孩子變得散漫、任性
還有一種散養(yǎng)是對紀律和社會規(guī)范的無視。
我接待過一個13歲的男孩和他的母親,是學校要求他們來做咨詢的。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離異。母親一直覺得這件事帶給了孩子不好的影響,愧對他,所以盡力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從孩子上小學開始,幾乎每門功課都請家教,在學習上是有要求的,孩子的成績也還不錯。
他母親是這樣敘述的:
“我覺得他們的英語老師教學思想太陳舊,不能因材施教。課堂上那些東西我兒子都會了,就打了個哈欠,老師就小題大做,批評他?!?/p>
后來我去問英語老師,老師說:
“他打哈欠的聲音大到每個同學都聽得到,還伸懶腰,然后‘撲通’一聲趴在桌子上假裝睡覺,引得其他同學笑啊,學啊,課都沒法兒上了?!?/p>
他母親還說:
“數(shù)學老師留的作業(yè)都是重復性的。我兒子都會了,就不想寫了。中國這種題海戰(zhàn)術(shù)真壓制人的創(chuàng)造力,把孩子全變成呆瓜了。我支持我兒子不寫作業(yè)。老師沒話說了,就指責我兒子沒禮貌,跟他講話沒有用‘您’?!?/p>
數(shù)學老師的說法是:
“我問他為什么沒交作業(yè),他的聲調(diào)比我還高,嗷嗷地說:‘你就會留作業(yè),一點兒都不會開發(fā)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你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理念了?!覐臎]見過這樣的學生。我對他說有意見可以提,但是要守紀律,而且跟我說話至少應該用‘您’而不是‘你’吧。小學生都該懂禮貌,家里怎么教的?這孩子回去告訴他媽媽了,他媽媽還來學校找我了。這樣的父母太少見了?!?/p>
末了,他母親說:
“我們跟他的班主任溝通過了,班主任說這孩子想聽課就聽,不想聽就兩腳蹬著墻半躺在椅子上。他不交作業(yè),不舉手參與學習,在班里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不管他,就管不了別的學生?,F(xiàn)在是義務教育,沒法兒讓他退學,又不許各種懲罰,也沒有評定、處分等等。還說我們父母非但不配合,反而縱容孩子……我是管不了了。只要他不影響別的同學,就隨他去吧。”
這位母親說孩子的“事跡”,都是當著他的面說的。這孩子在診室里也是旁若無人地東摸西看,坐累了就伸直了腿半躺在沙發(fā)上。他母親說了一句:“哎,坐好!”他哼了一聲,一動沒動。他母親也就不再說什么了。
我了解情況后腦海里出現(xiàn)的第一個詞就是“散漫”。散養(yǎng)的目的不應該是讓孩子變得散漫、任性吧?
我的團隊曾經(jīng)應邀在宣武區(qū)的幾所小學開展“問題”學生心理輔導團體活動,面對的是三年級以上、學校和班主任認為有“問題”的學生。
這些孩子的言行上確實各有不恰當?shù)牡胤?,但高度一致的是,他們不會,也許不愿、不想去審視環(huán)境、同伴、老師的狀態(tài),也辨不清自己的最終目的和眼前的沖動。跟三四歲的孩子一樣,他們只顧滿足自己隨時而起的興趣和需要,卻又沒有三四歲孩子那樣的天真、單純。
設身處地地想一想,我是不愿當他們的同學的,因為他們并不能跟我互動,只顧自己,老打擾我;我也不愿當他們的老師,因為他們不能跟著我的教學和給出的建議走,自以為是,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讓我的教學工作受到挑戰(zhàn),浪費我的時間和心血。
這些孩子最終要長大,走上社會,若一直保有這樣的行為習慣,誰會愿意當他們的同事、上司、下屬?誰愿意與他們做朋友、談戀愛?
在社會上受的挫折多了,吃的苦頭多了,可能他們會變得收斂一些、抑制一些,但與自律—自我控制不同的是,他們的收斂是被動的,是因為失敗和教訓而不得不為之的。因此,他們不會滿足,不會心甘情愿,會充滿抱怨、失望、無奈、憤懣。他們是不成熟的,也是不自由的。
▲父母為什么會這樣?
1. 出于自己的心結(jié)而散養(yǎng)。
父母對孩子過度散養(yǎng),往往是其自身有些心結(jié)沒有處理好:感覺自己從小到大處處被束縛、被管制,把自己的挫敗和不得志歸因于環(huán)境或他人的壓制。這種被動忍受型的父母,會傾向于過度放手孩子的教養(yǎng),甚至挺身而出,去反抗那些他們認為對孩子約束、壓抑的人或制度,就像前面案例中的那位母親一樣。
我們很多人心里都有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那是小時候的自己,帶著未被滿足的需要,倔強地拒絕長大。這個內(nèi)在的孩子會時不時地鬧起來爭取他的利益,于是我們會在很多成年人身上看到他們不成熟、不理智的行為。
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壓抑著這個內(nèi)在的孩子,直到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這兩個孩子合體了。我們?yōu)楹⒆铀龅囊磺?,大多是為了滿足我們內(nèi)心這個孩子的需要,而不是為了眼前的孩子。我們自己小時候需要疼愛,現(xiàn)在我們就過度疼愛自己的孩子;我們自己小時候需要自由,現(xiàn)在我們就會過度放縱自己的孩子。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的成長問題,要安撫好自己內(nèi)在的孩子,讓他長大,這樣才能成為成熟、理智、客觀的成年人,才能當好爸爸媽媽。
2. 拿散養(yǎng)當借口。
有的父母事務纏身,即便身在家中,也不住地打電話、發(fā)短信,運籌帷幄于沙發(fā)之上,咂摸回味于飯桌之旁,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去教養(yǎng)孩子。這樣的人如果事業(yè)還算成功,家里物質(zhì)條件還過得去,就會覺得可以給孩子買到諸如家教、留學等條件;孩子有了這些條件,自動地就會有所成就、會做事了。他們都忽略了自己的“管”與“參與”,除了對孩子的指導,還讓孩子感受到被關(guān)注、被期待、被陪伴。
▲父母應該怎么做?
別忽視對孩子自控、自律的培養(yǎng)。
對于散養(yǎng),我沒有支持還是不支持的態(tài)度,因為這本身就是一個很主觀的說法,不同的人對“散養(yǎng)”有不同的定義和做法。我強烈反對打著“散養(yǎng)”的旗號,放棄對孩子的教養(yǎng)責任。
1.關(guān)注孩子成為一個成熟社會人的過程中所應該有的一些能力。
例如做事情的條理、規(guī)劃、耐心、毅力等行為自律,與人相處的關(guān)心、同情、友善、溝通互動等情感力。這些會影響到孩子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影響到他對自我價值的界定,終極影響是他對自己人生意義的判斷,更不要說對他每時每天是否快樂、舒心的影響了。
2.做循序漸進的自我控制訓練。
2010年暑假,我們一家在美國的老朋友家住了兩星期。他家的外孫女Lila當時5歲,跟著她的爸爸媽媽到我們的露營地去玩。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他們要提前回去。
Lila和我的女兒玩得正開心,非常不情愿離開,站在帳篷邊遲遲不肯上車。這時,她的媽媽,一位教育學畢業(yè)的中學老師,既沒有命令她必須走,也沒有耐心地講道理,或者提醒她“我們已經(jīng)說好……”,只是站在車邊大約兩米外,對Lila說:“Self-control(自我控制),Lila.”
對于5歲的孩子,母親已經(jīng)在要求、訓練她的自我控制了。Lila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掙扎,看得出她正作著艱難的選擇和決定。不到1分鐘,誰都沒說什么,Lila自己轉(zhuǎn)身上車去了,神情很落寞。
當時,這件事讓我感到很觸動,有了自我控制,才談得上責任。不過,我個人認為5歲講自我控制稍微早了點兒??梢詮牧邭q開始一點點地訓練,到10歲建立起自我控制的意識,13歲開始能主動去實踐,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孩子很小就會自我抑制,但自我控制則是要心智比較成熟時才能做得到。
▲孩子的成長中哪些該管?
1.對孩子要有與其年齡相匹配的言行上的要求,例如要有禮貌、要講衛(wèi)生、要準時等。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有賴于一開始父母的“他律”。
2.可以不要求結(jié)果,但不能忽略過程。例如,不要求孩子必須考100分,但要求孩子主動、認真地學習知識。
3.對于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犯錯誤并不意味著孩子就是壞孩子,我們常常是在試錯中明白了道理,學會了本事。所以,看到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不要喪失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至于什么是錯誤,每一個家長有自己的定義和標準。
4.要培養(yǎng)孩子的品德,基本的道德準則必須管!例如:誠實、善良、公義、尊老愛幼等等。
5.孩子提出了疑問和要求一定要管,不能拒絕或忽視。
6.如果有人反映了孩子的問題,無論是孩子的老師、同學還是其他什么人,一定要管。要調(diào)查清楚真相,再相應處理,而不要“護犢子”,或者否定別人的看法和意見。
7.選擇散養(yǎng)的父母一般都有一套理論,或者“外國如何”,或者“我小時候如何”。一定要實時檢視自己的理論是否過期,是否與你家的具體情境相符,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等等,避免教條。
家長在面對孩子請求的時候,一面要考慮不可一味縱容,以免寵壞孩子,一面擔心著在拒絕孩子的時候,如果處理得不當可能會給孩子的幼小心靈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那么父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該怎么做呢?都要注意些什么?以下三點家長們可要特別留心了哦:
家長注意:家長不要規(guī)則飄忽不定。
可以和不可以全由家長說了算,但是家長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跟著感覺走,如果家長心情好就可以,心情不好就不可以,這樣對孩子其實很不公平。孩子時刻看家長的臉色,揣摩家長的心思,哪還有精力去發(fā)展自己?如果看孩子反抗程度而定,那等于變相鼓勵孩子變成“滾地雷”。撒潑打滾就能對付家長,于是家長受到了孩子的控制,哪還能執(zhí)行規(guī)則啊。
其實合情合理地拒絕孩子真的不難。只要我們能放下身段,蹲下來,理解并尊重孩子,用愛心,耐心和決心來執(zhí)行規(guī)則,我們就能收獲一個獨立、堅強而自律的好孩子。
家長注意:不可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對孩子吆五喝六。
家長過足了當領(lǐng)導的癮,把在外面受的氣全部撒給孩子,家長的心理垃圾轉(zhuǎn)移給了孩子。這是滿足了家長,倒霉了孩子。遇到寧死不屈的,雙方勢必劍拔弩張,親子關(guān)系惡化。長此以往,感受不到家長的溫暖,孩子的心漸漸遠去,再也不回頭。
真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啦!遇到個性溫和的,雖然表面順從,心理也會受傷,變得謹小慎微,看人臉色,迷失自我。一旦脫離家長的控制,一部分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做什么,只會等著別人下命令,只能當可憐應聲蟲;另一部分孩子則如脫韁野馬,行為失控。比如小甜甜。當然不排除少部分天生內(nèi)心強大的孩子,如朗朗。朗朗爸爸當年逼迫孩子學琴,說不彈琴就去死。朗朗沒去死,反而當上了年輕的鋼琴家。可惜這幾十億人口,就一個朗朗。
家長注意:避免對孩子進行情感勒索。
家長都不動就說,“你再怎么怎么樣,媽媽/爸爸就不喜歡你了,就不要你了”。對小小的三四歲以內(nèi)的孩子,這簡直就是恐怖分子在要挾人質(zhì)。這么大的孩子,爸爸媽媽就是全部的世界,是自己生存的依靠。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了,不要自己了,對他們來說意味著無法生存,那會帶來怎樣的心理恐懼。
所以,家長這樣說等于把刀架在孩子脖子上進行勒索。而對于大一些的孩子,這句話又顯得超級孩子氣,也許第一次管用,多用幾次,孩子就知道其實你是在虛張聲勢呢。孩子知道你在說謊,你又給孩子做了個什么榜樣?
即便每次都管用,孩子乖乖聽話,可是孩子不做你禁止的事情,不是因為這個行為是錯的,而是因為這么做就要受到拋棄。被恐懼控制了的孩子,哪還記得規(guī)則的本來面目啊,更別提自律啦!爸爸媽媽在跟前威脅,我就不做。爸爸媽媽不在跟前,我照做不誤。難道家長還能365天,24小時貼身盯嗎?
真是太神經(jīng)了,下午5點多6點多這個時間,一般家庭都是準備晚飯時間,而且很多人是沒有下班回到家的,即使家里有小孩子的,一般這個點也是在外面活動的時候。我了解的是她家沒有小嬰兒的,只有兩個大人,經(jīng)常看往外拉出的做手工加工這類的東西。
我們樓下地方還算寬敞,進出車輛不多,比較安全,對孩子們來說,也是不錯的活動場地。騎車,打球都活動得開。現(xiàn)在大都還是一個孩子,回家大人也不能全程陪伴,孩子們放學在樓下一起玩耍,總比回家盯電視,玩游戲好的多。孩子玩鬧時間最長也不過兩個多小時,而且不僅僅是在這個樓下,玩一會就跑開了,為什么不能對孩子多點理解和寬容呢,愛吵鬧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玩的時候也不吵不叫,那還是孩子么?你至于對著孩子就這們破口大罵么?
平時在樓道,在餐廳,在公共場合,孩子們吵鬧,我們都有提醒,讓他們知道這是公共的地方,不能大聲吵鬧影響到別人,如果一個孩子,一般都比較聽從,但是兩個,三個孩子在一起瘋玩的時候,四五歲的年齡,你的提醒,立即變成了叛逆的反抗,他們一般悄悄咬下耳朵,然后放肆的來挑釁你的權(quán)威,那就是更加大聲的叫。如果親自帶孩子的父母,應該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都會理解一下,即使你去阻止,帶他們離開這個地方,但叫聲已經(jīng)發(fā)出來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自由自在的玩耍,肆無忌憚的笑,一起嘻戲打鬧在我看來都是正常的行為,即使有些吵鬧,有些噪音,但不是在休息的時候,還是對孩子多些包容吧。
首先在孩子沒上幼兒園之前就要教會孩子自己吃飯,然后自己可以上廁所。
第二就是要準備上幼兒園的物品,首先要準備兩條被子,一個溥的一個厚的,還有準備一個鋪的被子,然后再加一個枕頭,書包不要選擇特別大的,孩子剛上幼兒園要在書包里放一條毛巾和一套衣服,這是孩子防止孩子在幼兒園不小心尿褲時老師可以及時給孩子換。
第三就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前給孩子吃一些清熱去火的食物或小中藥,剛上幼兒園孩子多多少少都會上火。
下面就是上了幼兒園怎么辦,首先一定要在幼兒園放學的時候第一個接孩子,讓他感覺爸爸媽媽沒有不要他,然后帶一些食物,剛開始在幼兒園怕孩子吃不飽,然后就是剛開始送孩子上幼兒園一定要堅持,無論刮風下雨只要孩子身體沒有什么大的毛病就要送,這樣孩子就會覺得幼兒園是必須去的,如果不堅持孩子會覺得上不上無所謂,剛開始肯定會哭鬧,家長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小孩子的適應能力是相當好的。
從幼兒園接回家后孩子會很愛發(fā)脾氣,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多抽時間陪孩子,然后多和孩子聊天,了解他在幼兒園怎么樣。
做到我上面的這些注意問題孩子上幼兒園就問題不大了,但是如果孩子突然有一些反常的舉動家長就要留心,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里受了什么委屈,或者是老師做了什么事,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
家長教育孩子要注意六種錯誤的態(tài)度
家庭教育歷來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牽動著千千萬萬父母的心。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六種錯誤的態(tài)度,很多父母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屢屢犯之。
(一)表揚過多
太多的表揚會給孩子造成許多束縛與負擔,當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挫折、內(nèi)疚感。如父母總夸孩子“太聰明了”,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孩子就會產(chǎn)生深深的自責與沮喪,自尊心與自信心受到沉重的打擊。
因此,父母最好就某件具體的事情表揚孩子,如“你今天的作業(yè)寫得很好!”
(二)提問過多
由于迫切地希望更多地了解孩子,許多父母往往一等孩子放學就問個不停,“今天老師有沒有提問你?”“數(shù)學考得怎么樣?”“都和誰一起玩兒了?”太多的問題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與抵觸,落個“討厭鬼”的名聲。
有效的做法是進入孩子的世界,更多地和他們一起游戲、聊天,在不經(jīng)意中,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許多秘密。
(三)命令過多
“寫作業(yè)去!”“把電視關(guān)了!”過于頻繁的命令容易使孩子“充耳不聞”,當孩子經(jīng)常對這樣的命令無動于衷時,父母就應該考慮一下自己在孩子眼里的信譽了。
(四)否認感覺
這是許多父母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當孩子說“媽媽,我怕,打針很疼”時,父母經(jīng)常會安慰說:“寶貝,沒關(guān)系,不疼的。”這樣只會使孩子感到委屈與恐懼。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寶貝,媽媽知道,打針是疼,可是打完針后病才能好。”意識到自己得到理解后,孩子的感覺會好些。
(五)呵斥和嘲笑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某些家長[微博]會大聲呵斥,“笨蛋!木腦瓜!”這種做法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嚴重的傷害。正確的做法是就事而不就人提出批評。
(六)不以身作則
當孩子在外邊和人打架時,父母又打又罵的態(tài)度會使孩子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不滿,“不讓我打架,你們怎么還打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已威信掃地。教育應該是一個雙向的過程。
教育孩子要講究藝術(shù),方法得當才能獲得好的效果,否則只能適得其反。
在幼兒園的一日常規(guī)中,教師應該把尊重、寬容、人道、公平等倫理責任灑到幼兒園的每一個角落,把關(guān)愛、理解、欣賞、耐心等倫理情意鐫刻在每一個幼兒的童年里,讓幼兒園的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都合乎倫理規(guī)范。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常常由許多細節(jié)看到幼兒園缺少對幼兒的尊重。
用編號代替幼兒姓名
小班的集體教學時間,教師拿著花名冊進行人數(shù)點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教師用點名冊上幼兒對應的編號取代了他們的姓名。教師每叫到一個數(shù)字,幼兒就會舉手,要是叫到的數(shù)字沒有得到回應,教師就用筆在紙上標記。
午餐時間,保育員把飯菜盛好放在了桌上,教師為了讓午餐環(huán)節(jié)更有秩序,采用的是根據(jù)花名冊的順序讓幼兒分批入座的形式。被叫到對應編號的幼兒搬起小凳子坐到指定的桌子進餐。編號在前面的幼兒聽到自己的號碼開心地站起來,但是編號排在后面的幼兒被叫到時臉上明顯表現(xiàn)出不高興的神情,垂頭喪氣地走到了桌子旁坐下。
這種現(xiàn)象在幼兒園很普遍,師幼日常交流中用編號取代幼兒的姓名,沒有充分地尊重幼兒,沒有真正地踐行“以幼兒為本”的理念。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保持一個好的秩序,教師用隨處可見的數(shù)字編號來命名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幼兒,這不利于他們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識的建立和鞏固。
名字是幼兒自我概念的最好呈現(xiàn),它是編號和代號取代不了的重要標志。名字象征著個體的尊嚴,正如馬斯洛說的,“記住學生的名字就是對他們?nèi)烁竦淖鹬兀菍λ麄冏鳛榘嗉壋蓡T的肯定和認可”,幼兒期待聽見自己的名字從教師和同伴的口中說出,這是自尊的一種表現(xiàn)。教師持有的教育觀和兒童觀會深深影響其教育行為,我們知道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倫理把“尊重”二字置于一個極高的位置,教師應該無條件地尊重幼兒,保證幼兒權(quán)利最大化。因此在幼教實踐中應杜絕此類用編號代替幼兒姓名現(xiàn)象的發(fā)生,在每一個教育場合說出幼兒的名字是在尊重幼兒的過程中一個簡單而又重要的開始。
午餐環(huán)節(jié)不許幼兒說話
午餐時,教師除了會介紹當天的菜肴搭配,監(jiān)督幼兒養(yǎng)成不挑食的好習慣,鼓勵幼兒愛惜糧食,幫助個別幼兒進餐,還會提出一條進餐規(guī)則,那就是吃飯時不允許幼兒說話。老師多半喜歡用“快吃,不聊天”“再聊天就吃不完了”“不許說話,聊天的人多吃一碗”等來鼓勵幼兒專心吃飯,約束幼兒養(yǎng)成吃飯不說話的習慣。
“食不言”成為大多數(shù)幼兒園進餐環(huán)節(jié)中一條或明或暗的規(guī)定,它暗示幼兒趕緊吃飯、快快吃飯,這不僅壓抑了幼兒說話的權(quán)利,還阻隔了幼兒之間的交流行為,帶有明顯的強制性。吃得快的孩子被允許自由活動,這導致幼兒形成錯誤觀念,即吃飯是阻礙自由活動的負擔,吃得越快越好。一些幼兒為了能夠自由活動,囫圇吞棗式地把飯吃完,而教師卻只關(guān)注吃得慢的幼兒,不去擔憂那些吃飯過快的幼兒是否會因為速度影響他們的消化吸收。在一種壓抑的氛圍中進食,可能會引起幼兒對吃飯活動的反感和食欲不振,甚至會造成厭食、畏食情緒。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家齊克森默海的研究表明,在飲食的過程中,人們心情愉快可以讓思維保持活躍狀態(tài),樂于接納新想法,富于創(chuàng)造性和聯(lián)想力。基于此,教師應該構(gòu)建和諧的進餐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尊重幼兒的說話權(quán)利,與幼兒一起進餐以樹立科學進餐的榜樣。讓幼兒邊吃邊聊,不僅可以體驗進餐的愉快,有助于增進食欲,還可以為幼兒多方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剝奪幼兒的公開課參與權(quán)
中班的幼兒正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參加戶外活動,隔壁班的老師過來挑選幾個小朋友參加公開課。老師就對小朋友們說:“誰想去上公開課???”有25個小朋友舉起了手,可公開課只要從這個班挑選15個,老師就對小朋友們說:“摸到頭的小朋友可以去參加公開課?!边@樣,這個班級里就有10個小朋友失去了參加公開課的資格和機會。而且,教師不是隨機抽取幼兒,被摸到頭的幼兒大多是教師認為乖巧、聰明、會配合老師的。
老師在挑選幼兒上公開課時,已經(jīng)給幼兒貼上了標簽,那些“聽話、能干、機靈”的幼兒是優(yōu)秀的,而那些“調(diào)皮的、多動的、能力差”的幼兒是不優(yōu)秀的。在老師們看來,如果讓所有的小朋友去上公開課,那些不優(yōu)秀的幼兒也許會在上課時給老師帶來麻煩,讓公開課的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會影響班級幼兒的整體水平甚至是幼兒園的聲譽。如果僅僅本著為了達到良好的效果的目的,一些幼兒可能在幼兒園永遠無緣公開課。幼兒教師的做法,剝奪了一些幼兒和其他幼兒接受同等教育和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傷害了幼兒的情感,不利于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幼教工作者有什么樣的兒童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在教育觀的指導下就會產(chǎn)生對應的教育行為。每個幼兒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quán)利,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教師對每個孩子應該一視同仁,公平地對待每個幼兒,使幼兒在公平的氛圍中健康成長。公開課的呈現(xiàn)不僅要向上級或者同行公開教師們高效傳授知識的教學技能,關(guān)注和重視每一個幼兒的專業(yè)情意,還有就是公開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水平,公開教育教學活動是否合乎倫理規(guī)范。
替換幼兒的回答
上午10點,某幼兒園的中班的語言教學公開課,主題是用什么方法制服兇惡的老虎。教師和藹地問幼兒:“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大老虎趕走呢?”有一個幼兒舉手說:“用五指山把它壓死?!苯處燑c頭:“對呀,我們可以用石頭,請坐!”緊接著教師在教學板上呈現(xiàn)出之前準備好的石頭該案例中的教師可能因為上公開課比較緊張,想要把準備的材料全部使用上,于是會將貼近標準(石頭)的幼兒回答(五指山)直接換成預設的答案。
但是這一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師沒有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表達,將其回答直接偷換掉,這帶來的后果可能有:幼兒覺得因為自己回答錯了,老師才把答案換掉,自信心嚴重受挫;幼兒看到自己動腦筋想出的答案被老師無視,自尊心受到打擊,等等。這一小小舉動不僅傷害了師幼之間的感情,降低了師幼言語互動的質(zhì)量,削弱他們參加集體教學的積極性,限制幼兒思維的發(fā)展,甚至還可能會抹殺幼兒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識。
千篇一律的表揚
賞識教育有其重要價值,但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幼兒園教師的表揚非常不具體,方式單一固定,沒有針對每一個幼兒和具體的行為。以案例中的表揚句子為例,“很棒”等這些詞語都是比較空洞、簡單、單調(diào)的。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發(fā)展狀況和能力水平都有差異,教師如果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評價和表揚每一個幼兒,結(jié)果不僅不會讓他們產(chǎn)生滿滿的自信自尊,反而會降低部分幼兒的積極性。千篇一律的表揚是有害處的,再加上有些教師對那幾句話不斷地進行重復,幼兒從中感受不到任何的成就感和愉悅感,他們甚至會覺得老師在說謊騙人。
現(xiàn)在賞識教育在幼兒園逐漸得到普及,越來越多的教師會用鼓勵和表揚代替批評,這種現(xiàn)象固然好,因為表揚是對他人的優(yōu)點、長處、正向行為給予肯定的評價和贊賞,可以讓幼兒產(chǎn)生自信、自尊和愉悅感。但是,在表揚時必須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個性特點,聯(lián)系他們的具體行為,將關(guān)愛、呵護和理解落實到每一個幼兒身上。
孩子學英語家長要注意9大問題
1.英語環(huán)境是建立英語思維的土壤和必要條件。英語環(huán)境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接收的是英語信息;其次:英語信息量大。二者缺一不可。
2.語言思維是語言的靈魂,是掌握語言的根本。語思維是用英語方式去理解和思考事物。
3.建立英語思維最大的敵人是翻譯的干擾。孩子的語言天賦在于掌握語言思維。實質(zhì)是孩子在英語環(huán)境中可以做到不翻譯。
4.讓孩子用漢語理解學習英語,是在破壞英語思維的建立。用漢語理解和學習英語,是在浪費孩子們的語言黃金期,而且使翻譯成為一種本能,阻礙英語思維的建立。
5.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是先"語"后"文"。任何一種語言都分為"語"和"文"兩部分。"語"的表現(xiàn)是聽說,實質(zhì)是語言維;"文"的表現(xiàn)是讀寫,實質(zhì)是語言思維的書面表達方式。
6.英語文字與漢字是完全不同的。漢字是象形文字,有形無音。而英文是字母文字,是按發(fā)音規(guī)則創(chuàng)造的文字。學英語千萬不要"背單詞",往往孩子強記的只是漢語翻譯。
7.不要把英語當作高深莫測的知識,它只是一個工具。
8.英語環(huán)境非常容易建立。比如聽一盤磁帶,看一部原版電影等。
9.面對英語環(huán)境,只要培養(yǎng)起好習慣,并堅持不懈,每個人都可以掌握英語。好習慣包括:聽英語時不翻譯的習慣;天天聽英語的習慣。保持好習慣是成功的開始。
有一位媽媽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泄氣的話,也不會去抱怨孩子,責罵孩子。她在找不到適當?shù)拇鸢盖岸际潜3殖聊?,以自身的承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長,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huán)境下,最后交出優(yōu)秀的成績。
這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后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yè),可是,為什么我總比落后?”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又一次考試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
回家后,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位媽媽也在思索這個問題:難道我的兒子腦袋真不夠聰明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他,平時已經(jīng)夠辛苦了,在我這里還要給他一次打擊嗎?最后這位媽媽還是依然保持沉默,因為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就這樣2年過去了,兒子也小學畢業(yè)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也一直在提高。再后來這個孩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
他講了小時候的一段經(jīng)歷:"那年我小學畢業(yè),媽媽帶我去看大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母親指著前方對我說,兒子,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但是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是對人的內(nèi)在潛能的開發(fā)和拓展,讓孩子健康地生長,需要一種平和的心境,一種智慧的胸襟,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chǔ)!作為父母,我們需要鍛煉自己寬容的能力,少打少罵,多包容,多鼓勵,孩子才會在一個平和積極的環(huán)境中健康長大!
在陪孩子讀誦經(jīng)典也一樣如此,我們都要去學海鷗的笨拙,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躍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有時我們做家長要慢慢的陪著孩子長大。不可急躁,奢求一步登天,套用一句話:孩子,你慢慢來!
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的天使,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的守護神,讓我們用足夠?qū)捜莸男?,對待我們的孩子,言傳身教,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家園共育《家長要注意生氣是不是孩子獲得利益的方式》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使幼兒注意的活動方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喜歡用物質(zhì)獎勵的方式,部分人認為這樣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yǎng)他對金錢概念。這樣的方式小編只能說,要慎用!因為一旦家長掌握不好那個所謂的“限度”就會演化出許多的問題。最近我們在論...
本網(wǎng)站為各位幼兒教師解決教案難題,下面給大家?guī)硪黄段也幌肷鷼?,生氣不是好孩子》!我不想生氣教案圖片 【教案準備】 故事“我不想生氣”的幻燈,幼兒作品。 【教案過程】 一、我生氣的時候。 1、師:小...
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普遍都很焦慮,20世紀80年代整個社會還很僵化,物質(zhì)、經(jīng)濟條件都不好,過上好日子、出人頭地就只有考大學一條路。那時,一到周末就帶著孩子去補課、學鋼琴等各類能加分的才藝的父母到處都是...
家長在面對孩子請求的時候,一面要考慮不可一味縱容,以免寵壞孩子,一面擔心著在拒絕孩子的時候,如果處理得不當可能會給孩子的幼小心靈帶來或多或少的傷害,那么父母在拒絕孩子的時候該怎么做呢?都要注意些什么?...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