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十一篇

發(fā)布時間:2024-08-25

看電影和電視劇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習慣之一,觀看的過程中,我們全情地投入,并有很多的感觸。?讓我們將這段經歷寫下,以便回憶,觀后感應該處理好觀看與感受的關系,做到抒情和敘述相結合。一篇觀后感的最基本的要從哪個方面開始寫呢?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為您準備的“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是一份特別精心打造的驚喜,我所提供的以下信息是我經歷過同樣困境得出的建議!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1

法國國土面積550000平方公里,是歐洲的天然強國;文化藝術之都巴黎,讓每一個熱愛歷史的人都忘記了回歸。法國是我最喜歡的國家之一。在三次法國之行中,法國人浪漫、開朗、大方、熱情和善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國崛起法國篇重點介紹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后社會變革,及此后法國陷入長期社會動蕩的情況。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國經歷了四次大規(guī)模革命,兩個帝國,兩個王朝和三個共和國。激烈而反復的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改變了社會,而且消耗了法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動蕩的局勢使得經濟發(fā)展缺乏必要和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法國大國的道路變得尤為曲折。

編者拿法國與隔海相望的英國作了比較: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開始出現,英國是1485年,法國是1589年;開始進行由專制走向民主的社會變革,英國是通過1688年的光榮革命,法國是通過1789年的大革命。相對于兩個100年的時間差而言,影響兩國更大的變革方式的不同:

在法國經歷百年動蕩之際,和平完成社會變革的老對手英國已經開始進行工業(yè)革命。在這一輪的國家競爭中,法國遺憾地錯失了時機,不得不始終居于“第二”的位置??吹竭@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國與日本這兩個同樣是隔海相望的國家,日本的明治維新是19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兩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國政府能認真、耐心地學習其他強國的崛起之路,吸引他們的教訓,強國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17-18世紀,法國涌現出許多思想家,他們把一部經典留給了全世界。其中有: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和《方法論》、《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等;伏爾泰的《哲學通訊》、《牛頓哲學原理》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即三權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權利說);狄德羅編撰的《百科全書》。

所以說,一個國家的強盛,不是簡單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吸取教訓,不斷進?。?/p>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2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于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這里曾經孕育過偉大的啟蒙思想,曾經政權跌宕起伏,曾經千瘡百孔,但是直到今天,法國依然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力。1789年7月14日,當巴黎市民襲擊巴士底獄時,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君主**被宣告死亡。

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度藱嘈浴反_立以人權和法制作為新的社會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自由、平等和友愛的聲音從巴黎傳遍整個歐洲。

歷史的奇異之處在于,當時最民主、最平等的思想是在歐洲最強大的地方法國孕育出來的。路易十四時期,法國在建筑、繪畫、戲劇、舞蹈等方面將古典藝術發(fā)展到頂峰,顯示出巨大的文化影響力。路易十四時期,法國在歐洲的各項事業(yè)中起到了表率作用。因此,啟蒙思想不斷地在沙龍和咖啡館中被宣揚、辯論和傳播。

它就像沖破黑暗之光,沖破重世紀歐洲的神學枷鎖,打開科學與理性之門。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1792年9月22日,第一個法蘭西共和國成立。與此同時,歐洲君主國擔心革命的蔓延,成立了反法聯盟,與法國作戰(zhàn)。法國發(fā)生了與歐洲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使革命走向了極端,使當時的形勢發(fā)生了轉折。

革命行動背離了革命理想。路易十六被處死12年后,法國人再次選擇了一位皇帝來領導這個國家。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波拿巴成為法國第一帝國的皇帝。更重要的是,拿破侖頒布《民法典》,對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1875年,法國剛剛完成了工業(yè)化。與其他大國相比,中國的發(fā)展相對滯后和緩慢。當它加緊追趕時,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再次影響了它的發(fā)展。納粹德國占領法國時,法國時去了一切榮耀。

此時歷史選擇了戴高樂

國家發(fā)展的獨立性、國家間的相互尊重與和平共處是國際事務中自由平等原則的現實途徑。因此,我們國家要實現偉大復興,就不能把思想禁錮起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永遠是我們時代的主題。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3

看過《大國崛起》,對于法國,我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我的印象中,法國是一個浪漫之國,埃菲爾鐵塔、香舍麗榭大街、塞納河、凱旋門、盧浮宮等等聞名世界的景觀。如果有機會去法國旅游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洞髧绕稹纷屛腋逦牧私獾竭@個法蘭西彌漫著激情和理想氣息的國家,究竟憑借著什么樣的力量,在風云變化的歷時進程一直呈現出別樣的風景。

受文藝復興的影響,16世紀宗教改革所產生的新教教派與舊宗教進行了斗爭。他們?yōu)閮和腿罕妸^斗的手段是教育。通過這次競賽,各方在教育方法上重視數學、地理和歷史,注重體育教學和實踐的運用,注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這使得法國新一代的素質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創(chuàng)辦于1684年的訓練初等學校教師的講***歐洲最早出現的師范教育設施,對確保教師的質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19世紀以前,法國高等教育享有桂冠之譽,其學術水平在西歐非常高。

1789-1794年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執(zhí)政的各派力量都擬訂過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爾提和拉瓦錫等人所擬的教育方案。盡管這些計劃在當時必須在未來實施,但它們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

尤其是1792年孔多塞向立法會議提出的建議,不僅為法國,也為其他國家討論19世紀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基礎。

可以看出,19世紀初在法國出現了拿破侖這樣的人物,他產生了巨大的能量,這決非偶然。它是國民素質迅速提高后的一次**性的能量發(fā)泄。但在拿破侖時期和之后,法國的教育屈從于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直到進入20世紀后,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明確宣布廢止"法盧法案"。

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yōu)勢,尤其是與宗教沖突較大的科學被毀于一旦,終于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每一次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著,每當戰(zhàn)爭打響的時候,法國總是忘記自由的含義和戰(zhàn)爭的初衷,重復的成為一種階級對另一種階級的壓迫,知道戴高樂將軍的出現,他帶領法國走向了真正的勝利,在我眼里,他能取得這種勝利是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無私的人,如果拿破侖是這樣的梟雄,在戰(zhàn)爭的最后,他會去加冕自己為國王再次重復君主制的時代。人性的軟弱,對財富和權力的渴望,以及他們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使他們一再要求自己階級的最大利益。無法把真正利益帶給每一個人。

但戴高樂的無私奉獻使他受到無數人的喜愛,也帶來了法國的蓬勃發(fā)展。

一個懂得尊重思想的國家會產生偉大的思想。一個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有能力向前邁進。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社會的美好理想。

也許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完全實現的愿望,但人們可以在無盡的歲月里無限接近它。

我時常思考,學***義。我想《大國崛起》里的話就是一個很好的注腳。

那些無視過去的人,只是對未來缺乏準備的過客。

無視過去的國家,面對世界的變化,將沒有成熟的選擇,甚至失去方向的風險。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4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于歐洲大陸的最西端,三百多年前,它憑借著路易十四的強大王權稱霸一時,兩百多年前,它依靠拿破侖的軍功橫掃歐洲,在19世紀,它擁有的海外殖民地僅次于英國,這里曾經孕育出影響近代世界的啟蒙運動,曾經進行過各種社會理想的實踐三百年來,無論世界格局如何變幻總是能夠聽到它在大國舞臺上發(fā)出的聲音。法蘭西,這個彌漫著激情和理想氣息的國家,在風云變幻的歷史進程中,一直呈現出別樣的風景。

1789年7月14日,巴黎市民在攻打巴士底獄,巴士底獄被視為帝國權力的象征。摧毀它是推翻**統(tǒng)治的最具象征意義的行動。這場革命被后世稱作為法國大革命。絕對君主制宣告結束。

1661年,就在中國的康熙登基的前一年,法國的路易十四(1638—1715)開始臨朝親政。后人發(fā)現這兩位東西方國王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是幼年稱帝,雄才大略,同樣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掌握著高度集中的王權,并借此將自己的國家?guī)У搅艘粋€高度鼎盛的時期。

凡爾賽宮,宏偉的宮殿,是路易十四表演君主**的偉大舞臺。年輕的劉易斯上臺后,第一項措施是廢除總理。他是唯一決定一切國家事務的人。但在君主去世72年后,革命推翻了為國家?guī)砭薮髽s耀的君主**制度。

原因是什么?為了爭奪歐洲霸權,路易十四在位54年,他奮斗了31年。國庫被掏空,稅收作為國家財政的**逐漸成為矛盾的焦點。當時,法國分為三個等級:貴族、牧師和平民。前兩級的人不交稅,有一定的特權。平民只有工作的權利,必需納稅。

特權階級和第三階級之間的矛盾是顯而易見的。在路易十四時期,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要求稅收,易十矛盾越來越激烈。路易十四統(tǒng)治末期,不僅是他本人,而且是整個絕對權利體系。君主**已經向君主本人一樣筋疲力盡。

1774年,路易十六(1754—1793)繼位,這是大清帝國正在安享乾隆年間的盛世,但路易十六卻沒有這么好運,先主留給他的難題要遠遠超過他的榮耀。為了緩解矛盾,國王試圖對特權階層征稅,這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國王成為全體人民的反對者。為了解決財政危機,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開已經中斷了175年的**會議,但是單個等級的愿望都落空了,憤怒的代表們提出制定憲法的要求,路易十六卻解散議會同時調動大批軍隊開往巴黎,國王與民眾之間最后一次協(xié)商的機會喪失了,革命以汪洋恣肆之態(tài)快速蔓延,民眾不僅推翻了國王,而且以新的理想來設計自己的國家方向。

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人權宣言》從根本上否定了舊時代的王權、皇權和特權,并確立以人權和法制作為新的社會秩序的奠基石。8月,來自巴黎的自由、平等和友愛之聲響徹整個歐洲。

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君主制隨之滅亡。四個月后,路易十六在另一個地方。與此同時,歐洲君主國擔心革命蔓延,結成反法同盟,向法國宣戰(zhàn)。

路易十六被處死12年后,法國選擇了一位皇帝來領導國家,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侖·波拿巴成為了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這位皇帝是民眾選舉產生的。

經過十多年的革命、動亂和恐怖,人們開始向望社會安定,向往權貴的出現,向往國家混亂和危機的終結。

在戰(zhàn)場上節(jié)節(jié)勝利的拿破侖,讓人們看到了恢復秩序和權威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拿破侖頒布了《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動,讓已經飽受啟蒙思想熏陶的法國人看到了延續(xù)思想的希望。這部1804年正式實施的《法國民法典》是由拿破侖下令起草的,后人把其稱為是《拿破侖法典》。在兩個世紀后的今天,法國的現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侖法典》。

1811年,隨著反法同盟連續(xù)四次解體,整個歐洲即將成為法國。

拿破侖自己兼任著意大利國王、萊茵聯邦的保護人和瑞士聯邦的仲裁者,他的兄弟們分別擔任了西班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蘭和威斯特伐利亞的國王,統(tǒng)領波蘭的是他手下的元帥,奧地利和普魯士是他的戰(zhàn)敗國,龐大的沙俄也成了卑微的小家伙,拿破侖把法國帶到了自路易十四之后的又一個輝煌的頂峰。

但是,經**冰凍的荒原開始,最后經由滑鐵盧的慘敗,當了11年皇帝的拿破侖在大西洋的一個孤島上終結了自己短暫的輝煌。拿破侖兵敗的根源在于,自由和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意味著一切民族壓迫行為都失去了合法性,被占國的人民先是在拿破侖的指引下覺悟到了這一點,然后在這位導師的侵略行為背叛了革命原則時轉而反抗。拿破侖通過軍事力量和民族壓迫傳播自己的價值觀,使法國從統(tǒng)治歐洲的巔峰跌落。

人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國家的未來。拿破侖留給法國一個虛幻的榮光和再次來臨的動蕩。

1789年以后,在不到100年的時間里,法國經歷了四次大規(guī)模革命,兩個帝國,兩個王朝和兩個共和國。

1875年,法國第三共和國誕生。當時,法國剛剛完成工業(yè)化。但法國的工業(yè)化落后與德國和美國。就在它迎頭趕上之際,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再次影響到它的發(fā)展。當納粹德國占領了整個法國時,法蘭西徹底失去了往日的輝煌。

在法蘭西面臨亡國之際,歷史選擇了孤身一人在倫敦組織抵抗運動的戴高樂,戴高樂將他的抵抗運動命名為“自由法國”。1944年,象征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于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在戴高樂的帶領下,為了自由而戰(zhàn)的法蘭西民族不僅為戰(zhàn)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為戰(zhàn)后的法國的復興鋪就了道路。作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戴高樂決心恢復法蘭西的輝煌。

在戴高樂時代,法國的經濟全面復蘇。

除了經濟實力外,受到世界贊譽的是,戴高樂在戰(zhàn)后帶領法國走上了一條獨特的大國之路。

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1964年,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并限令美國在一年內撤出在法國領土上駐軍和基地。

堅持鼓勵外交政策的法國已成為世界格局中的制衡力量。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5

1789-1794年法國革命是繼17世紀英國革命和18世紀美國獨立戰(zhàn)爭后的一次更徹底、更深刻的資產階級革命。在教育方面,資產階級執(zhí)政的各派力量都擬訂過方案,其中著名者有康多塞、雷佩爾提和拉瓦錫等人所擬的教育方案。這些方案雖然在當時都未來得及付諸實行,但對法國教育產生了影響。尤其是康多塞1792年向立法大會提出的方案,不僅給法國而且也給其他國家提供了討論19世紀教育發(fā)展的基礎。

由此可見,法國曾在19世紀初有拿破侖這樣的人物并產生過巨大的能量決非偶然,是整個民族素質急速提高后的能量的一次爆發(fā)式發(fā)泄。但法國的教育在拿破侖期間和之后屈服于宗教勢力變得越來越保守,宗教勢力重新掌握了教育大權。直到進入20世紀后,宗教思想和教會對教育的影響進一步有所削弱,50多個從事教育等方面活動的教會組織被解散,3000多所教會學校被封閉,1905年法國政府明確宣布廢止"法盧法案"。但此時的法國已經喪失了在國民素質上的優(yōu)勢,尤其是與宗教沖突較大的科學被毀于一旦,終于沒有能再次平地而起。

功虧一簣,令人惋惜!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后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chuàng)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fā)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繡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6

導語:大國崛起法國篇重點介紹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后社會變革,及此后法國陷入長期社會動蕩的情況。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國經歷了四次大規(guī)模革命,兩個帝國,兩個王朝和三個共和國。

激烈而反復多次的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改造社會的同時,消耗著法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動蕩的局勢使經濟發(fā)展缺少必要的、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法國的大國之路因而變得格外曲折。以下是法國平才網編撰的《大國崛起》評論,歡迎閱讀參考。

大國崛起觀后感法國我想沒有人會否認,近代以來的法國是充滿了野心的。而且它的野心還不僅限于歐陸。但是,歷史仿佛總是偏袒它的對手。

尤其是與英國的爭奪,頗讓人有既生瑜而何生亮之感。仔細**從“太陽王”到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歷史,希望從細節(jié)中發(fā)現上述尷尬的成因。但越讀疑問越多,矛盾越多。

法國曾經號稱“歐陸第一陸軍強國”(即使現今的法國人也是這么認為的),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就像七雄并起時的秦國,偏安一隅,虎視東方。僅在陸地上,它的敵人大多來自一個方向,這使得它更有針對性,更能集中兵力。

對于陸戰(zhàn)來說,這樣的地理條件,再加上人口、政治、經濟、傳統(tǒng)等因素,可能是歐洲獨有的優(yōu)勢。于是路易十

四、拿破侖相繼成就了法蘭西的驕傲。

但是,心在世界的法國人卻怎么也沖破不了英國人的海洋枷鎖,也因此永遠淪為配角,襯托著對手“日不落”的驕橫與詭詐。難以理解,在大陸上橫掃歐陸的法國為什么到了海上就像患了肌無力,完全的無作為。據說,海上陸地的地理優(yōu)勢已經變成了法國海軍的先天缺陷:

伊比利亞半島將法國海岸線分為兩部分,因此其競爭對手只能控制直布羅陀海峽,以阻止法國大西洋和地中海艦隊作出反應。對法國來說,大西洋和地中海都充滿了巨大的國家利益,誰也不能放棄。不能集中兵力,這是最基本的兵家大忌。

如上所述恐怕是個原因。但估計絕對不只是這個原因,當翻閱英法戰(zhàn)爭史的時候,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在歷次英法海上對抗中,就**性能而言,法國幾乎沒有遜色過對方,甚至在一些歷史時期里還優(yōu)于英國——這當然得益于法國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基礎。但是,**的優(yōu)勢并沒有為法國贏來多少勝利,更悲慘的是,幾乎每一次重大的海戰(zhàn)中,法國人都會犯下些幼稚的錯誤從而導致徹底的失敗,而這些錯誤甚至達到了可笑的地步,常使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扼腕。

我想,造成這種結局或許只因一個原由,就是法國不懂得海洋。沒有海洋戰(zhàn)略、海洋傳統(tǒng)和海洋經驗,用陸地思維思考海洋,必然會被洶涌的海浪吞沒。所以我想我們自己,我們也是一個大陸國家,從文化到傳統(tǒng)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大陸烙印。

在這一點上,我們和法國非常相似。我們這個世紀的恥辱是因為我們對大海的陌生?,F在總有人樂于在海洋沙盤上做加法,r國現在擁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wèi)艦、幾艘潛艇;我國已經擁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wèi)艦、幾艘潛艇,以后幾年還將擁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wèi)艦、幾艘潛艇。他們甚至雄心勃勃,只要我們建造多少艘航空母艦就能與m太平洋艦隊競爭!

法國的尷尬恰恰該點醒這些人。當然,我們需要有航空母艦和更現代化的主戰(zhàn)艦,但擁有它們并不意味著我們擁有充足的翅膀。與那些傳統(tǒng)的海洋強國相比,我們還是很幼稚的。我們甚至不能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海洋上,因為陸地邊界太長,床上又那么多不規(guī)則的鄰居。

我們必須用大陸思維來思考大國追鹿的問題,但在海洋中,這可能是一個不利因素。這是我們的困局!

大國崛起觀后感法國昨天晚上看了cctv-2《大國崛起》之法國篇,重新了解和認識了法蘭西民族和他們的歷史。印象最深的不是凱旋門、埃菲爾鐵塔、盧浮宮和圣母院,而是祠堂。那是法國人專門為偉人準備的安息之地。

先賢祠,其法文名pantheon源于希臘語,最初的含義是“所有的神”。這類的建筑,通常以供奉諸神而著稱。例如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人修筑的雅典巴特農神(parthenon),便是供奉著這世上所有的神靈。

類似的建筑,意大利也有一所,也即我們所熟知的“萬神殿”。

與這兩位前輩相比,巴黎的萬神殿自然要年輕得多,但說到名聲,一點也不遜色。它建于1744年,曾被稱為圣熱納維爾大教堂。它最初是由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建造的。也許是上蒼冥冥之中的注定,建成之日教堂恰逢如火如荼的法蘭西大革命。

在那個特殊時期,世俗和宗教的權威消失了。于是圣日內維耶大教堂拋棄了上帝,搖身變?yōu)椤白鎳妥杂傻募缐保⒏麨椤跋荣t祠”。之后幾年間,革命家米拉波、啟蒙思想巨人伏爾泰與盧梭等人的靈柩,相繼遷徙于此。

這些啟蒙與革命的子民,宣告了巴黎pantheon作為世俗祠堂的開始。

棲身于先賢祠不是件容易的事,它的條件非??量?。許多世界著名的偉人,如巴爾扎克、莫泊桑和笛卡爾,仍然無法接近他們。即使是有幸進入房間的偉人,通常也很難找到一個寬敞的位置。

所以盧梭與伏爾泰堪稱是備極哀榮。這兩位思想家葬于最顯要的位置,并各自享有一個偌大的墓室。盧梭棺木上鐫刻的“自然與真理之人”的謚語,伏爾泰的悼詞也很簡潔:

“詩人、歷史學家、哲學家”。在當時的革命時代,法國人不再尊重啟蒙思想的偉大大師,所以兩人的榮譽并不太奇怪。但盧梭碰巧與到伏爾泰,這真是一個歷史笑話:

兩個生前的對頭,死后卻不得不長相廝守。置身于這般的場景,想象著左翼、平等、革命與右翼、自由、漸進就這樣日復一日的面面相對,我仿佛觸摸到了法蘭西民族最深處矛盾又諧和的靈魂。

當然,在這樣一個神圣的地方,科學家應該有一席之地。例如,居里夫婦和數學家拉格朗日等人:簡單的墓穴,簡單的介紹,就像他們樸素的品質。

祠里深處,多是二人一室、四人一室。在不遠處,盧武鉉和傅抱國安息了維克托雨果,這位19世紀法國最著名的文人,一位因抵抗而流亡的斗士。種種一切均像極了他的室友、恰巧也是一位作家、且曾為德雷福斯鳴冤而流亡英陸的左拉。

不知這是否就是法蘭西人眼中雨果、左拉與巴爾扎克、莫泊桑的不同。可以引為佐證的是,先賢祠中還鐫刻著很多寂寂無名愛國者的名字,例如一戰(zhàn)二戰(zhàn)捐軀的烈士。

這里還有一些“偉人”,并非名人。比如一面墻上雕刻著許多人的姓名。它是兩次世界大戰(zhàn)為國捐軀的作家的名單。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共560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共197名。我想,兩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烈士成千上萬,為什么這里只有作家?大概法國人一直把作家看作是“個體的思想者”,他們更能夠象征一種對個人思想的實踐吧!

雖然他們的作品不被人所知,他們的精神則被后人鐫刻在這民族的圣殿中了。

一位叫做安東尼。德。圣,愛遜貝利的充滿勇氣的浪漫詩人也安葬在這里。

除去寫詩,他還是第一個駕駛飛機飛越大西洋,開辟往非洲航郵的功臣。他生前不是偉人,死后卻被當作偉人對待。因為先賢祠所敬奉的是一種無上崇高的純粹的精神。

到現在先賢祠的72位偉人中,其中政治家只有11人,不到六分之一。更多的是給法蘭西民族帶來“平等、自由和博愛”精神和思想的人。先賢祠是真正在詮釋它建立的內涵——“獻給偉人們,祖國感謝他們!

”法國真正的象征不是埃菲爾鐵塔,不是盧浮宮,而是先賢祠。它是巴黎乃至整個法國的靈魂。了解先賢祠,才會真正觸摸到法蘭西的民族性,它的氣質,它的根本,以及它內在的美。

倘佯許久、感觸良深。這些長眠于此的偉人,沒有華麗的言詞、無需傳奇的經歷、卻因推動了歷史的進步,贏得了世人的崇敬。而許多當時的權貴富豪、富則富矣、貴則貴矣,最終也不過是一抔黃土、無人聽聞。

尊重先賢、是一個民族所應有的品質。法蘭西人因這些先賢而光榮,而這些先賢又何嘗不慶幸生于這片土地。這些傳統(tǒng)、中華民族雖是早已有之,例如孔廟、岳廟,但正所謂“與時俱進”,我們可否會做得更好呢?

大國崛起觀后感法國法國,5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使它成為歐洲的天然大國;巴黎,文化、藝術之都,讓每一個喜愛歷史的人都流連忘返。法國是我很喜歡的國家之一,三次法國之行,法國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浪漫、開朗、大方、熱情,頗具親切感。

大國崛起法國篇重點介紹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后社會變革,及此后法國陷入長期社會動蕩的情況。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國經歷了四次大規(guī)模革命,兩個帝國,兩個王朝和三個共和國。激烈而反復多次的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改造社會的同時,消耗著法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動蕩的局勢使經濟發(fā)展缺少必要的、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法國的大國之路因而變得格外曲折。

編者拿法國與隔海相望的英國作了比較: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開始出現,英國是1485年,法國是1589年;開始進行由**走向民主的社會變革,英國是通過1688年的光榮革命,法國是通過1789年的大革命。相對于兩個100年的時間差而言,影響兩國更大的變革方式的不同:

在法國經歷著百年動蕩的時刻,以和平方式完成社會變革的老對手英國已經在進行一場工業(yè)的革命。在這一輪的國家競爭中,法國遺憾地錯失了時機,不得不始終居于“第二”的位置。看到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國與日本這兩個同樣是隔海相望的國家,日本的明治維新是19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兩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國**能認真、耐心地學***強國的崛起之路,吸引他們的教訓,強國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法國在17-18世紀中涌現出許多思想家,他們給世界留下了一部部經典之作。其中有: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和《方**》、《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等;伏爾泰的《哲學通訊》、《牛頓哲學原理》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即三權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權利說);狄德羅編撰的《百科全書》。

小提示:“v”字代表勝利的起源

1415年,趁著法國內部爭斗,英國國王亨利五世率領一支只有6000人,包括1000步騎兵和5000長弓手的軍隊向法國進攻,奮戰(zhàn)兵力超過己方5倍的法軍。在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中,長弓手發(fā)揮了作用,據統(tǒng)計,在敵人每次沖鋒期間,1名長弓手可以發(fā)射5支箭,那么5000長弓手就需大約2、5萬支箭。在戰(zhàn)役中,法國人一共沖鋒了多少次已無法統(tǒng)計,整場戰(zhàn)斗用了多少箭也無法統(tǒng)計,不過后人形容戰(zhàn)后“滿地翎羽,如大雪覆蓋”。

此戰(zhàn)法軍陣亡7000-10000人,而英軍**僅113人。勝利使長弓手們驕傲地舉起扣弦的兩根手指,比劃出一個“v”字。至今,我們還能在各種場合看到這種古老相傳的勝利者的姿態(tài)。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7

法國曾經號稱“歐陸第一陸軍強國”(即使現今的法國人也是這么認為的),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地理位置。就像七雄并起時的秦國,偏安一隅,虎視東方。僅就陸地上來說,在大多數時候,它的敵人只來自一個大方向上,這使得它的針對性更強,能更好的集中兵力。對于陸戰(zhàn)來說,這樣的地理條件和人口、政治、經濟、傳統(tǒng)等因素綜合在一起,在歐洲恐怕是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了。于是路易十四、拿破侖相繼成就了法蘭西的驕傲。

但是,心在世界的法國人卻怎么也沖破不了英國人的海洋枷鎖,也因此永遠淪為配角,襯托著對手“日不落”的驕橫與詭詐。難以理解,在大陸上橫掃歐陸的法國為什么到了海上就像患了肌無力,完全的無作為。據說,陸地上的地理優(yōu)勢到了海洋上反到成為了法國海軍的先天性殘疾:伊比利亞半島將法國海岸線一分為二,使得它的對手只要扼守住直布羅陀海峽就能讓法國的大西洋艦隊和地中海艦隊不得策應。而對于法國來講,無論是大西洋還是地中海都充滿著巨大的國家利益,哪個也放棄不得。不能集中兵力,這是最基本的兵家大忌。

如上所述恐怕是個原因。但估計絕對不只是這個原因,當翻閱英法戰(zhàn)爭史的時候,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地方,就是在歷次英法海上對抗中,就武器性能而言,法國幾乎沒有遜色過對方,甚至在一些歷史時期里還優(yōu)于英國——這當然得益于法國強大的經濟和科技基礎。但是,武器的優(yōu)勢并沒有為法國贏來多少勝利,更悲慘的是,幾乎每一次重大的海戰(zhàn)中,法國人都會犯下些幼稚的錯誤從而導致徹底的失敗,而這些錯誤甚至達到了可笑的地步,常使熱愛這個國家的人扼腕。

我想,造成這種結局或許只因一個原由,就是法國不懂得海洋。沒有海洋謀略、海洋傳統(tǒng)和海洋經驗,用陸地思維去思考海洋勢必被洶涌的巨浪吞沒得無影無蹤。于是想到了我們自己,我們同樣是一個大陸國家,從文化到傳統(tǒng)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大陸烙印。在這一點上我們和法國倒是很相近,我們的百年屈辱就起因于我們對海洋的陌生?,F在總有人樂于在海洋沙盤上做加法,R國現在擁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wèi)艦、幾艘潛艇;我國已經擁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wèi)艦、幾艘潛艇,以后幾年還將擁有幾艘驅逐艦、幾艘護衛(wèi)艦、幾艘潛艇。他們甚至雄心勃勃地認為只要我們造了多少多少航母就可以和M國太平洋艦隊分庭抗禮了!法國的尷尬恰恰該點醒這些人。我們當然要擁有航空母艦以及更多的現代化主戰(zhàn)艦艇,但擁有了它們并不代表我們就羽翼豐滿了,與那些傳統(tǒng)海上列強相比,我們還很幼稚。我們甚至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海洋上,因為陸地邊境線實在太漫長了,臥榻之測不規(guī)矩的近鄰又那么多。不得不用大陸思維思考大國逐鹿的問題,但在海洋上,這也許是一個弊病。這是我們的困局!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8

法蘭西這個民族是個浪漫的民族,他們對思想和藝術的重視勝過一切,先賢祠安葬的偉人當中僅有11人是政治家,其余多數是思想家和藝術家以及科學家。誰有資格在先賢祠安葬時要經過全民討論的,由此可見全體法國人民對思想和藝術的崇拜。我想這種崇拜源于他們對思想和藝術的作用的肯定,他們認為思想和藝術有某種巨大的力量,正如英國人認為蒸汽機是一種力量一樣。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全民性的認識,才使得法蘭西一直在世界舞臺上發(fā)出他獨特的聲音。也許可以打個這樣的比方:一個國家經濟的力量就像一個人的體魄,而它的全民思想和意志則好比一個人的信念,如果光有強壯的體魄,而沒有對自己必勝的信念,無論多強壯,它也必定會輸,相反,如果具有必勝的信念,即使沒有強健的體魄,它也有贏的機會。這也許就是法國為什么能在經受了德國侵略后還能保住自己的文化和恢復自己國度的原因,而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更是這一點的最佳詮釋,中國當時經濟相當落后,但只要思想不倒,依然可以打敗侵略者。

而思想本身的確也給了法蘭西甚至整個世界以力量,近代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石性著作《社會契約論》就出自法國人盧梭之手,在整個啟蒙運動中,法國思想家占了多數,他們的思想的傳播在民眾中碰撞出火花,最終導致了法國大革命,可見思想是行動的'源泉,它指導行動的方向,并為行動提供動力。

與其說法蘭西是以其經濟力量躋身世界大國,不如說是以其思想和獨立性而受到世界的肯定。在政治上,它并不像英國和日本一樣唯美國馬首是瞻。經濟和技術上,它也不像日本一樣一味引進它國的原創(chuàng),然后做創(chuàng)新設計,而是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體系,也許這樣做對經濟的增長沒有日本的方式有效,但它勝在獨特上,每一步都是自己走過, 這正是一條求異的藝術之路,它對世界多元化的貢獻不容忽視。因此即使它經濟力量上不如美國、德國,但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依然毫不遜色,因為法蘭西就是法蘭西,世界上唯一的一個。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9

導語:《大國崛起》這部歷史紀錄片用短短的12集將9個世界性大國歷的興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小編收集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作文

,歡迎閱讀。

第一篇: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法國,5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使它成為歐洲的天然大國;巴黎,文化、藝術之都,讓每一個喜愛歷史的人都流連忘返。法國是我非常喜歡的國家之一。在我的三次法國之行中,法國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浪漫、開朗、慷慨、熱情、善良。

大國崛起法國篇重點介紹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后社會變革,及此后法國陷入長期社會動蕩的情況。1789年后不到100年,法國經歷了四次大規(guī)模革命,兩個帝國,兩個王朝和三個共和國。激烈而反復多次的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改造社會的同時,消耗著法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動蕩的局勢使經濟發(fā)展缺少必要的、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法國的大國之路因而變得格外曲折。

編者拿法國與隔海相望的英國作了比較: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開始出現,英國是1485年,法國是1589年;開始進行由**走向民主的社會變革,英國是通過1688年的光榮革命,法國是通過1789年的大革命。相對于兩個100年的時間差而言,影響兩國更大的變革方式的不同:

在法國經歷百年動蕩之時,和平社會變革的老對手英國已經在進行工業(yè)革命。在這一輪的國家競爭中,法國遺憾地錯失了時機,不得不始終居于“第二”的位置??吹竭@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國與日本這兩個同樣是隔海相望的國家,日本的明治維新是19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兩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國**能認真、耐心地學習其他強國的崛起之路,吸引他們的教訓,強國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17-18世紀,法國涌現出許多思想家,他們把一部經典著作留給了世界。其中有:笛卡爾的名言

“我思故我在”和《方**》、《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等;伏爾泰的《哲學通訊》、《牛頓哲學原理》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即三權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權利說);狄德羅編撰的《百科全書》。

小提示:“v”字代表勝利的起源

1415年,趁著法國內部爭斗,英國國王亨利五世率領一支只有6000人,包括1000步騎兵和5000長弓手的軍隊向法國進攻,奮戰(zhàn)兵力超過己方5倍的法軍。在阿金庫爾戰(zhàn)役中,長弓手發(fā)揮了作用,據統(tǒng)計,在敵人每次沖鋒期間,1名長弓手可以發(fā)射5支箭,那么5000長弓手就需大約2、5萬支箭。在戰(zhàn)役中,法國人一共沖鋒了多少次已無法統(tǒng)計,整場戰(zhàn)斗用了多少箭也無法統(tǒng)計,不過后人形容戰(zhàn)后“滿地翎羽,如大雪覆蓋”。

此戰(zhàn)法軍陣亡7000-10000人,而英軍**僅113人。勝利使長弓手們驕傲地舉起扣弦的兩根手指,比劃出一個“v”字。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在各種場合看到這位古代勝利者的姿態(tài)。

第二篇: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大國崛起》這部歷史紀錄片用短短的12集將9個世界性大國歷的興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或者說,是過去人類500年的一個發(fā)展歷程的一個微縮。過去的500年是非常令人震驚的500年。人類從陸地發(fā)展到海洋,然后開始征服天空,然后發(fā)展到太空。誠然,一切壯舉都是世界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我覺得這部歷史紀錄片拍攝得很好,文本解讀非常準確,很有耐心。不過,更讓人值得稱道的是,以前很多紀錄片在談到發(fā)達國家的時候都是用侵略、掠奪這樣的詞語,不過這次的紀錄片是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其他的國家,并給中國以深刻的啟迪。我想,中國目前也處于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時期,要向真正有影響力的大國邁進仍然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應該以一種廣闊的心胸去承認他國的成就,并虛心的向大國學習并借鑒成功的經驗

而不是總是高高在上。

“公元1500年前后,中國正處在明朝統(tǒng)治之下。鄭和的船隊七次西行,不是為了開放**,而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德行和威望。鄭和死后,中國人的身影消失在海里。

”然而,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小島國卻憑借著無畏的勇氣和信念征服了海洋,也因此獲得了世界。繼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為什么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成為世界強國?

在對眾多專家學者的采訪中,我發(fā)現,大家對大國之謎的看法是很不一致的,不過把這些歸納起來看,有以下這么幾點:首先是思想文化的影響力。英國首相丘吉爾有句名言:

我寧愿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失去一個莎士比亞。在成為大國的過程中,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提升了英國的人文精神,科學家牛頓的力學定律開啟了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大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

他們的名字寫在英國走過的強國之路上,非常顯眼。其次是體制創(chuàng)新。17世紀時,面積只相當于兩個半北京的荷蘭,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yè)制度的創(chuàng)立,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商業(yè)帝國。

繼荷蘭之后,英國通過推行自由**,建立起全球市場,并逐步確立起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當這種模式的弊端,引發(fā)社會危機的時候,美國在20世紀30年代,又加入了**干預的手段。此后,“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互動,改變了人們對傳統(tǒng)市場經濟模式的認識。再次是在于對人才的重視。

在法國思想和精神的圣地祠堂里,前門上有一塊碑文:“獻給偉大的,祖國感謝他們。“這里埋葬著72位法國歷史人物,其中只有11位是政治家。其余大部分是思想家、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

還有一個國家重視教育。在普魯士,教育被視為公民和兵役的必要義務,國家必須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免費教育始于19世紀中葉。德國統(tǒng)一前夕,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97.5%。

當普魯士還在向拿破侖支付巨額戰(zhàn)爭賠款時,柏林洪堡大學誕生了。國王拿出了最后一點家底,并把豪華的王子宮捐獻出來作為大學校舍。同時,他還接受了校方的要求,即:

國家對教學和科研活動必須給予物質上的支持,但不得干涉教育和學術活動。不過歸根結底,還是綜合國力最終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歷史已經證明并將繼續(xù)證明,單一力量的強大并不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最終強大。

看完《大國崛起》,各國的發(fā)展歷程中的很多鏡頭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回放,我感到中國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努力,但同時,我也感到了中國在向大國邁進的步伐,越來越響,越來越有力!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10

以前很多紀錄片在談到發(fā)達國家的時候都是用侵略、掠奪這樣的詞語,而《大國崛起》是用理性的眼光來看待其他的國家,并給中國以深刻的啟迪。我認為中國目前也處于一個重要的發(fā)展時期。要向一個真正有影響力的國家邁進,還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我們要以博大的胸懷承認他國的成就,虛心學習和借鑒大國的成功經驗,盡快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的國家。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于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這里曾經孕育過偉大的啟蒙思想,曾經政權跌宕起伏,曾經千瘡百孔,但是直到今天,法國依然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著重要的影響力。1789年7月14日,當巴黎市民襲擊巴士底獄時,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君主專制被宣告死亡。

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它莊嚴地宣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永遠平等,財產權不受侵犯。

《人權宣言》從根本上否定了舊時代的王權、皇權和特權,并確立以人權和法制作為新的社會秩序的奠基石。1789年8月,自由、平等和友愛的聲音從巴黎傳遍整個歐洲。

歷史的奇異之處在于,當時最民主、最平等的思想正是在歐洲君主政體最專制的地方法國孕育出來的。路易十四時期,法國在建筑、繪畫、戲劇、舞蹈等方面將古典藝術發(fā)展到頂峰,顯示出巨大的文化影響力。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為歐洲各種事業(yè)在思想上發(fā)揮了榜樣的作用,當時的專制政體和文化藝術發(fā)展之間不存在對立,兩者之間是比較協(xié)調的。

當時,法國的沙龍文化逐漸興盛起來,啟蒙思想不斷在沙龍、咖啡館傳布、辯論和傳播。這些咖啡館是大革命時期人們活動的場所。在這一時期,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影響了后世,包括伏爾泰和盧梭。盧梭實際上創(chuàng)立了法國大革命的基礎。他甚至通過澄清革命意志高于傳統(tǒng)的國王和宗教,賦予人民革命的權利。

啟蒙思想是一個長期的國際發(fā)展過程。它在18世紀末對歐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可以說啟蒙思想促進了知識的傳播和人權的自然化。因此,它使人們以新的觀念看待國家、政治制度和宗教生活。伏爾泰和所有啟蒙思想家,如沖破黑暗的光芒,沖破歐洲中世紀的神學枷鎖,打開了科學和理性的大門。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1792年9月22日,法國第一共和國成立。與此同時,歐洲君主國擔心革命的蔓延,成立了反法聯盟,與法國作戰(zhàn)。法國發(fā)生了與歐洲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使革命走向了極端,使當時的形勢發(fā)生了轉折。

革命行動背離了革命理想。路易十六被處死12年后,法國人再次選擇了一位皇帝來領導這個國家。1804年12月2日,拿破侖·波拿巴成為法國第一帝國的皇帝。法國人之所以接受拿破侖政府,是因為他們認為拿破侖是一支能夠控制社會、建設強國的力量。

后來,拿破侖代表了征服歐洲的希望。法國人民早期支所以支持拿破侖,是因為他們希望法國實現和平與繁榮,征服歐洲。更重要的是,拿破侖頒布《民法典》,宣誓效忠法律的行動,讓已經飽受啟蒙思想熏陶的法國人看到了延續(xù)理想的希望。在兩個世紀后的今天,法國的現行法律仍基本遵循《拿破侖法典》。

《法典》對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拿破侖留給法國一個虛幻的榮光和再次來臨的動蕩。共和主義和君主制在反復革命和復辟的過程中形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僵持,終于不再選擇激烈的對抗。在雙方的共同妥協(xié)下,1875年誕生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此時的法國也剛剛完成了國家的工業(yè)化,它同別的大國比起來,它的發(fā)展滯后,比較緩慢。當它加緊追趕時,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再次影響了它的發(fā)展。納粹德國占領法國時,法國時去了一切榮耀。

此時歷史選擇了戴高樂。1944年,象征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于迎來了真正的勝利。

然而,歷史已經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侖這樣的軍事征服不可能給法國一個長期穩(wěn)定的大國地位。戴高樂說,進步是維護國家獨立的唯一條件。一個弱小的法國,

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樂時代,法國的經濟全面復蘇。我想戴高樂將軍對于各種政治體制是尊重的。

一個國家的制度應該適合這個國家和人民的情況。英國和法國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國和意大利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國家發(fā)展的獨立性、國家間的相互尊重與和平共處是國際事務中自由平等原則的現實途徑。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引下,戴高樂才意識到自己心中的偉大和榮耀。一個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會誕生偉大的思想。

一個擁有偉大思想的國家,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因此,我們國家要實現偉大復興,就不能把思想禁錮起來。追求自由、平等、博愛永遠是我們時代的主題。

大國崛起法國觀后感 篇11

法國,55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使它成為歐洲的天然大國;巴黎,文化、藝術之都,讓每一個喜愛歷史的人都流連忘返。法國是我很喜歡的國家之一,三次法國之行,法國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浪漫、開朗、大方、熱情,頗具親切感。

大國崛起法國篇重點介紹了1789年法國大革命前后社會變革,及此后法國陷入長期社會動蕩的情況。1789年之后不到100年時間里,法國經歷了四次大規(guī)模的革命,兩個帝國,兩個王朝,三個共和國。激烈而反復多次的革命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改造社會的同時,消耗著法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動蕩的局勢使經濟發(fā)展缺少必要的、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法國的大國之路因而變得格外曲折。

編者拿法國與隔海相望的英國作了比較:統(tǒng)一的民族國家開始出現,英國是1485年,法國是1589年;開始進行由專制走向民主的社會變革,英國是通過1688年的光榮革命,法國是通過1789年的大革命。相對于兩個100年的時間差而言,影響兩國更大的變革方式的不同:在法國經歷著百年動蕩的時刻,以和平方式完成社會變革的老對手英國已經在進行一場工業(yè)的革命。在這一輪的國家競爭中,法國遺憾地錯失了時機,不得不始終居于“第二”的位置??吹竭@里,我不由得想起了中國與日本這兩個同樣是隔海相望的國家,日本的明治維新是19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是20世紀,兩者也相差了100年,如果中國政府能認真、耐心地學習其他強國的崛起之路,吸引他們的教訓,強國夢想一定會實現的。

法國在17-18世紀中涌現出許多思想家,他們給世界留下了一部部經典之作。其中有:笛卡爾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和《方法論》、《形而上學的沉思》、《哲學原理》等;伏爾泰的《哲學通訊》、《牛頓哲學原理》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即三權分立方式保障公民權利說);狄德羅編撰的《百科全書》。

相關推薦

  • 大國崛起觀后感 筆者為大家精選了一篇非常有價值的“大國崛起觀后感”,愿大家能夠讀得開心!作品中哪些特別的情節(jié)讓您記憶深刻呢?只有全情投入到影視作品中,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的內涵。我們從觀后感中了解到自己從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觀后感的作用就是將我們的收獲進行整合,供大家參考,一起來分享吧!...
    2023-06-06 閱讀全文
  • 大國崛起英國觀后感 作文寫得好,可以節(jié)約我們很多學習時間,寫作文也是個人能力素質的一種展示,日積月累,寫作總有一天會給自己帶來財富價值。怎么樣才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呢?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大國崛起英國觀后感”,歡迎你閱讀與收藏。歐洲大陸以外有兩個小島,面積超過24萬平方公里,面積僅相當于中國的一個中等省份。這個小地...
    2023-09-05 閱讀全文
  • 大國崛起讀后感十一篇 經歷過作品之后,我內心涌出了一股無盡的感嘆。這時,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寫進自己的讀后感,這是一篇關于“大國崛起讀后感”的網絡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請相信,只要你有耐心讀完,你就能在這篇文章中找到你的解答!...
    2023-12-06 閱讀全文
  • 2023大國崛起觀后感 這篇文章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花費時間篩選出的精粹“大國崛起觀后感”,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名應該包含哪些要素?經典電影對我們的人生是很有益的,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通常能夠深入我們的內心。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歡迎您閱讀本網頁的內容!...
    2023-05-06 閱讀全文
  •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后感十篇 經過慎重考慮我們?yōu)槟x擇了一篇不錯的“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后感”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不要吝嗇分享給您的朋友們看看吧。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電影已經是很習以為常的事情,在觀看的同時總會因一些優(yōu)秀作品產生一些想法。我們應該通過寫一篇觀后感來把作品中的內涵精髓所表達出來,觀后感可以促進我們的思考和思維的拓展...
    2024-03-19 閱讀全文

筆者為大家精選了一篇非常有價值的“大國崛起觀后感”,愿大家能夠讀得開心!作品中哪些特別的情節(jié)讓您記憶深刻呢?只有全情投入到影視作品中,才能真正地理解作品的內涵。我們從觀后感中了解到自己從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觀后感的作用就是將我們的收獲進行整合,供大家參考,一起來分享吧!...

2023-06-06 閱讀全文

作文寫得好,可以節(jié)約我們很多學習時間,寫作文也是個人能力素質的一種展示,日積月累,寫作總有一天會給自己帶來財富價值。怎么樣才能寫出一篇好的作文呢?由此,有請你讀一下以下的“大國崛起英國觀后感”,歡迎你閱讀與收藏。歐洲大陸以外有兩個小島,面積超過24萬平方公里,面積僅相當于中國的一個中等省份。這個小地...

2023-09-05 閱讀全文

經歷過作品之后,我內心涌出了一股無盡的感嘆。這時,我們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寫進自己的讀后感,這是一篇關于“大國崛起讀后感”的網絡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請相信,只要你有耐心讀完,你就能在這篇文章中找到你的解答!...

2023-12-06 閱讀全文

這篇文章是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花費時間篩選出的精粹“大國崛起觀后感”,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名應該包含哪些要素?經典電影對我們的人生是很有益的,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通常能夠深入我們的內心。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歡迎您閱讀本網頁的內容!...

2023-05-06 閱讀全文

經過慎重考慮我們?yōu)槟x擇了一篇不錯的“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后感”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不要吝嗇分享給您的朋友們看看吧。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電影已經是很習以為常的事情,在觀看的同時總會因一些優(yōu)秀作品產生一些想法。我們應該通過寫一篇觀后感來把作品中的內涵精髓所表達出來,觀后感可以促進我們的思考和思維的拓展...

2024-03-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