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您的要求,我們細心整理了“梁啟超傳讀后感”相關(guān)內(nèi)容,經(jīng)過反復閱讀和思考,我們不僅從書本中汲取了知識,更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思想。讀完作者的作品后,我們獲得了很多有關(guān)知識的收獲。我們將這些心得記錄下來,作為讀后感。請相信自己的能力,這篇文章將給您帶來一些啟發(fā)!
今天我來到了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茶坑村的梁啟超故居。
一進故居,一幅《少年中國說》映入眼簾,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美哉我中國少年,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這句話讓我意識到了中國對少年的重視、期待與向往。
再往前走,就是中國推翻封建社會的重要歷史事件——戊戌變法。當時慈禧太后比皇帝權(quán)力大,思想很守舊,不允許改變舊制,所以在梁啟超和他的老師康有為一同向皇帝講戊戌變法的設想時,光緒皇帝雖然同意了,可是慈禧太后卻制止了此次變法。慈禧太后命令逮捕主張變法的人,并在北京菜市口殺害了戊戌六君子。梁啟超和康有為兩人僥幸逃到了日本,由此,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
俗話說得好,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而梁啟超家的家規(guī)、家風就很值得世人學習,比如愛國、尊師、重道等等。就是這樣的家風家規(guī)成就了梁啟超家一門三院士,其中有火箭專家梁思禮,建筑學家梁思成,以及考古學家梁思永??梢姡邮軆?yōu)良家風家規(guī)的傳承,對一個人的成長真是至關(guān)重要啊!
參觀完梁啟超故居,我又想起了五年級上學期學過的那篇《少年中國說》,“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一定要做到愛黨愛國愛人民,了解黨史國情,珍惜國家榮譽,長大后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尋覓于飲冰室,在長慧瓊花間漫步,我仿佛看見,走出這份情感飛動的時空隧道,一個死去的偉人和他蒙塵的思想正在復活。
-----題記
我第一次見到梁啟超先生是在中學歷史課本上。梁啟超是康有為的驕傲,是戊戌變法運動的主要人物。變法失敗后,跟康有為逃往國外,而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則做到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無恥是梁啟超先生的第一印象。
再識梁啟超先生,是因**一代才女林徽因先生。喜歡林先生,因她的風華絕代,因她的才華橫溢,因她對感情的冷靜理智,還因與丈夫梁思成的相濡以沫。所以我想多了解一下他的父親梁啟超先生。我漸漸走近梁啟超先生,發(fā)現(xiàn)許多可愛的地方。
溫暖的心是梁啟超先生的第二印象。
今年寒假,細細品完厚厚的《梁啟超傳》,我真切地認識了這一代宗師。感謝作者徐剛先生,用梁啟超先生的“鉤沉法”鉤出了散見于千百萬文字中,安詳平靜地蟄伏著的梁啟超先生的音容,復活了這位偉人和他蒙塵的思想。
他兩歲就開始讀書,也就是說,他被祖父視為神童;十二歲中秀才,求得廣東學政史為祖父親撰賀壽聯(lián);十七歲時,他追隨康有為,專心學習,著書救世;在四年的學習中,我遇到了佛教徒夏惠卿和提倡仁愛的譚嗣同,成為了我一生的朋友;二十三歲,統(tǒng)領《時務報》筆政,沖決封建羅網(wǎng)的思想,獨具一格的酣暢淋漓的新文體,一時四海之內(nèi)無不說《時務報》,無不知梁啟超;甲午敗績,割地賠款,維新變法助光緒推動新政;變法失敗,東渡扶桑,如譚嗣同所言:“兄遠游,風雨兼程,不為茍且而為明日只想?!保皇耆毡就雒?,而立之年的梁啟超先生的思想和學術(shù)臻于成熟,創(chuàng)辦的《新民叢報》向世人展示了一個真實、迷人的梁啟超。
梁啟超先生重新提出教育為本、教育立國的方針,并明確指出:“中國所以不振,由于國民公德缺乏,民智不開”之故。此時誕生的《少年中國說》,寄托了梁啟超先生縈繞在心頭的少年中國夢。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善鳴者,梁啟超也;為實現(xiàn)維新強國之夢,身為袁氏黨魁,從國計民生著想,進行了金融幣制改革,貢獻了巨大而獨特的近代財政思想。
袁世凱欺瞞天下,意欲恢復帝制,梁公拍案而起,如椽大筆一揮,轟然震響傳誦一時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令京都民情騰沸!緊急時刻,自任護國雙帥,運籌帷幄于上海,攜手愛徒蔡鍔取得了護國戰(zhàn)爭的勝利,時人紛紛贊嘆:“功莫大焉!
梁任公!”;時局混亂,任公走下政治舞臺,潛心修學,文學、哲學、佛學、教育學、政治學、財經(jīng)學、新聞學、圖書館學,畢生的學術(shù)成就涉及到關(guān)乎文化的幾乎所有領域,向世人后代貢獻了偉大的文化財富,直至駕鶴不歸。
任公是世界上罕見的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是偉大的評論家、傳記家,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更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任公提出“精神生活與物質(zhì)生活之調(diào)和問題?!彼f:“物質(zhì)生活不過為維持精神生活之一種手段,決不能以占人生問題之主位。
物質(zhì)生活應限于精神生活的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太豐富,預防不了,時間太短,預防不了。應使人人皆為不豐不缺的平均享用,以助精神生活以自由向上。
”先生又提出“個性與社會性之調(diào)和問題”,他說:“‘一爐同鑄一型’的社會是要不得的,社會對個性的影響卻不能小視,在惡社會下,則良的個性殆?!边@些思想,直到今天,仍有深刻的實際意義。
說任公是偉大的教育家,不僅僅是因為先生對膝下的九個兒女的成長傾注了無限的愛和正確的引導,為國家和社會奉獻了九個偉大的人才。更何況陳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使歷經(jīng)百年,仍值得我們借鑒。任公認為“教育應分為知育、情育、意育”三個方面。
知教育要教人不亂,情教育要教人不憂,意教育要教人不懼。并解釋到所謂“智者不惑”的必要條件,是具有“常識和學識的總體智慧”。讀到這里,我不禁驚嘆于任公的洞察力。他只知道生活的常識,但心里沒有墨水。人類社會如何發(fā)展?
但只從課本上學到了五車的知識,卻對生活常識一無所知,這不是傻書呆子嗎?只有掌握常識和知識的普遍智慧才能稱為智者。任公認為,教育也要教人無憂無慮,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教人養(yǎng)“浩然正氣”,做到勇者不懼。
任公每次給學子演講,幾乎都是大聲疾呼:“諸君啊,你千萬不要以為得到些片斷的知識就算是有學問呀。我老實不客氣地告訴你罷,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呀。
”與我們今天重視的“品格根基教育”真是一脈相承。任公把“情育和意育”化身為“愛先生和美先生”,有之,得大義凜然;無之,生暴戾**;有之,為清廉誠信;無之,則腐敗**。任公發(fā)明的“愛先生”、“美先生”,衡量時下,與國家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新意義,不若驚雷閃電乎?
任公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任公這個人是除了思想、情操、才學之外,連同軀殼都想奉獻出來的人,病重期間整理《辛稼軒年譜》,寫到“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為公死,凜凜猶生?!睍r就病重住院,如椽之筆轟然倒下,再也沒有扶起來。任公對稼軒先生的評價不正是他一生的寫照嗎?
梁啟超、梁任公、梁先生、云山蒼蒼倉、江水大、風先生、山河長。我仿佛看見先生的背影,一襲長袍,清瘦矍鑠,風貌高古,眺望著遠方……
每每讀到近代史時,沉重的苦難,屢次的戰(zhàn)敗和眾多不平等條約,無不使我義憤填膺,心緒難平。在近代中國的諸多人物中,給我印象最深刻便是李鴻章。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在傳統(tǒng)的革命史范式教學中,李鴻章被國人唾罵,其“漢奸”、“賣國賊”的形象在眾人心中仿佛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了。后來,我看到在《走向共和》這部電視劇中的李鴻章形象,卻和我們過去認識中的賣國者大相徑庭。愛國還是賣國?如何客觀評價李鴻章?諸種疑竇在我心中沉積良久。直到我讀到梁任公所著的《李鴻章傳》,真是醍醐灌頂,茅塞頓開。
梁啟超先生特別注重給當代人物作傳,他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指出:“近代的人學術(shù)事功比較偉大的,應當為他們作專傳……尤其是最近的人,一經(jīng)死去,蓋棺定論,應有好傳述其生平。即如西太后、袁世凱、蔡鍔、孫文都是清末民初極有關(guān)系的人,可惜都沒有好傳。此時不作,將來更感困難。此時作,雖不免雜點偏點,然多少尚有真實資料可憑。此時不作,往后連這一點資料都沒有了。”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當前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李鴻章于九月二十七日病逝之后,梁啟超便立即為他作傳,僅僅一個多月的時間,便完成了《李鴻章傳》,成為研究李鴻章最早的傳記著作。
全書提綱挈領的概括了李鴻章一生重要的活動,分述“李鴻章之位置”、“李鴻章未達以前及其時中國之形勢”、“兵家之李鴻章”、“洋務時代之李鴻章”、“中日戰(zhàn)爭時代之李鴻章”、“外交家之李鴻章”、“投閑時代之李鴻章”、“李鴻章之末路”等章節(jié)。梁啟超在緒論中自嘆:“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人而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奸雄矣乎?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杰矣乎?……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辈煌谥袊鴤鹘y(tǒng)傳記“或以行狀,類皆記事,不下論贊,其有之則附于篇末耳”,《李鴻章傳》“全仿西人傳記之體,載述李鴻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論斷,使后之讀者,知其為人”.行文夾敘夾議的風格,實創(chuàng)始于太史公,《史記?伯夷列傳》《屈原列傳》《貨殖列傳》等篇皆是也。通讀全書,在講述李鴻章的生平時,文中的議論常常讓我拍案稱奇,嘖嘖不已。
陳寅恪在評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時稱:“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其對于古人之學說,應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筆……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這段話提醒了我們要站在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和背景下設身處地的去評價人物,這樣就不會有失偏頗。梁啟超與李鴻章“于政治上為公敵,其私交亦泛泛不深”,但他為李鴻章作傳,卻處處以“公平之心”,“多為解免之言,頗與俗論異同”,如李鴻章之簽訂《馬關(guān)條約》,世人皆罵李為秦檜、張邦昌,對此,梁啟超指出:“盍思使彼輩處李之地位,其結(jié)局又將如何矣?”這種不存私見、褒貶分明、客觀公正的評價,體現(xiàn)了一位史家的史德和史實。
所以評價李鴻章,應該對李鴻章所居之國,所生之時代有充分的了解。()李鴻章所居者,是數(shù)千年君權(quán)專制之國家,是專制政體達到最頂峰的'時代。論者動曰:“李鴻章近世中國之權(quán)臣也。”但是實際上,李鴻章不同于以武功而為權(quán)臣之曹操、司馬懿、桓溫、劉裕、蕭衍、陳霸先、高歡、宇文泰,也不同于秦之商鞅,漢之霍光、諸葛亮,宋之王安石,明之張居正等。李鴻章歷任的官職有:大學士,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商務大臣,江蘇巡撫、湖廣、兩江、兩廣直隸總督等。從表面上看,也可以說是位極人臣了。但是清朝雍正以來,政府之實權(quán)在軍機大臣。同治中興以來的軍機大臣,幾無漢人真執(zhí)政者。故“李鴻章之地位,……與夫近世歐洲日本所謂立憲君主之大臣,有迥不相侔者,勢使然也。”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安微廬州府合肥縣人。生于道光三年癸未(1823)正月五日,年二十五,成進士,入翰林。李鴻章初生之時,法國大革命剛剛結(jié)束,拿破侖病逝于孤島。工業(yè)革命熱火朝天,蘇伊士運河成功開鑿,世界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西方諸強不復相互侵蝕,而將目光投入東方。李鴻章所處的時代是中國和西方始有關(guān)系之時代,亦為中國與世界交涉最艱之時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亦造時勢”,造時勢之英雄,則閱千載而未一遇也,時勢所造之英雄,尋常英雄也。古往今來,惟亂世乃有英雄,而平世則無英雄。道光、咸豐以后,官場腐敗,賦稅沉重,外敵入侵,內(nèi)亂叢生。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揭竿而起,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亦因之而起。
李鴻章以文學受知于曾國藩,所練淮軍亦脫胎于湘軍。“自古大偉人,其進退出處之間,天亦若有以靳之,必待機會已熟,持滿而發(fā),莫或使之”,李鴻章年輕時曾作一詩云:“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八千里外覓封侯……”豪情滿懷,志向遠大,誓要青史留名。新塘橋大捷,淮軍威名大振,后蘇州乃至金陵克復,李鴻章因戡亂之功而聲名鵲起。后又應承曾國藩堅壁清野既定之策而平定捻軍之亂,“鴻章隨曾軍數(shù)年,砥礪道義,練習兵機,蓋其一生立身行己耐勞任怨堅忍不拔之精神,與其治軍馭將推誠布公團結(jié)士氣之方略,無一不自國藩得之?!?/p>
李鴻章一生有二十余年的事業(yè)寄托于“洋務”,世人責之深,關(guān)之切也在洋務一事。西方之堅船利炮強制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列強環(huán)伺,中國成砧板上瓜分之魚肉,遭遇數(shù)千年未有之變局。后有魏源《海國圖志》中談及“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然洋務派關(guān)切之重點在于學習西方先進之科學技術(shù),尤其是軍事技術(shù)。梁啟超在書中論道:“謂李鴻章真知洋務乎?何以他國以洋務興,而吾國以洋務衰也?吾一言而斷之,則李鴻章坐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以為洋人之所務者,僅于如彼云云也”,李鴻章所辦洋務不出兩端,一是軍事,如購船、購械、造船、造械、筑炮臺、修船塢等;二是商務,如鐵路、招商局、織布局、電報局、開平煤礦、漠河金礦等。歷數(shù)李鴻章所辦洋務,梁啟超下一結(jié)論:“李鴻章實不知國務之人也,不知國家之為何物,不知國家與政府有若何之關(guān)系,不知政府與人民有若何之權(quán)限,不知大臣當盡之責任。其于西國所以富強之原,茫乎未有聞焉,以為吾中國之政教文物風俗,無一不優(yōu)于他國,所不及者,惟槍耳、炮耳、鐵路耳、機器耳,吾但學此,而洋務之能事畢矣。此近日舉國談時務者所異口同聲,而李鴻章實此一派中三十年前之先輩也。是所謂無鹽效西子之顰,邯鄲學壽陵之步,其適形其丑,終無所得也,固宜?!?/p>
盡管如此,梁啟超仍稱:“李鴻章之識,固有遠過于尋常人者也矣?!崩铠櫿玛P(guān)切國家前途命運之變化,認識到了“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西人專恃槍炮輪船之精利,故能橫行于中土?!比欢铠櫿隆爸斜露恢忻裾型饨欢恢袃?nèi)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李鴻章的歷史局限性在于:“殊不知今日世界之競爭,不在國家而在國民;殊不知泰西諸國所以能化畛域、除故習、布新憲、致富強者,其機恒發(fā)自下而非發(fā)自上,而求其此機之何以能發(fā),則必有一二先覺有大力者,從而導其轅而鼓其鋒,風氣既成,然后因而用之,未有不能濟者也?!币虼?,梁啟超曰:“李之受病,在不學無術(shù)”,進而嘆道:“為時勢所造之英雄,非造時勢之英雄也?!薄緕fw152.com 趣祝?!?/p>
李鴻章飽受世人詬病莫過于甲午一戰(zhàn),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馬關(guān)條約》簽訂,奇恥大辱,舉國震驚,李鴻章以“賣國賊”之罪名被國人唾罵不止。甲午戰(zhàn)爭失敗原因種種,而外交上的失敗不可不特別注意。光緒十一年,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在天津訂約,載明異日朝鮮有事,中日兩國欲派兵往,必先互行知照。朝鮮本為藩屬國,而日本卻獲得了朝鮮事務上的同等權(quán)利,確實不可思議。此為李鴻章失機之第一事。光緒二十年三月,朝鮮東學黨之亂,李鴻章聽信袁世凱之慫恿,調(diào)直隸提督葉志超懷勇千五百向牙山,并依《天津條約》,先照會日本。日本隨即派兵前往,至五月初十,日兵到仁川者已五千。而后的局勢愈發(fā)被動?!盁o待代剿,而我無端發(fā)兵,安得不動日本之疑耶?”,故而“袁固不能辭其責,而用袁聽袁者,不謂失知人之明哉?”此為李鴻章失機第二事。中國屢請同時撤兵而日不允,李鴻章和總理衙門寄托于英俄兩國的外交調(diào)停。耽擱數(shù)日,戰(zhàn)備不足,到五月下旬,日本在韓境者已萬余人矣。臨時戰(zhàn)備,敵人早已占據(jù)有利之戰(zhàn)略位置,主客易位,兩軍未交綏而勝負之數(shù)可見矣。此為李鴻章失機第三事。
三機既失,戰(zhàn)事遂開。北洋水師軍備廢弛,指揮落后,軍艦數(shù)量、航速、炮速及炮彈質(zhì)量實不及日軍。李鴻章明知不敵,故而避戰(zhàn),一時之間成為眾矢之的,幾于身無完膚,人皆欲殺。然而戰(zhàn)機早已延誤,戰(zhàn)備實難準備。甲午慘敗,“自茲以往,而北洋海面數(shù)千里,幾不復有中國之帆影聲矣。”
西方將李鴻章比為“東方之俾斯麥”,贊其為大手段之外交家。然而梁啟超卻反稱其為:“小狡獪之外交家也。”他這樣論道:“夫手段狡獪,非外交家之惡德。各國并立,生存競爭,惟利是視。故西哲常言個人有道德,而國家無道德。試觀列國之所稱大外交家者,孰不以手段狡獪得名哉。雖然,李鴻章之外交術(shù),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李鴻章之手段,專以聯(lián)某國制某國為主,而所謂聯(lián)者,又非平時而結(jié)之,不過臨時而嗾之,蓋有一種戰(zhàn)國策之思想,橫于胸中焉……”李鴻章的外交手段沿襲戰(zhàn)國時縱橫家的慣用伎倆,借力打力,“以夷制夷”.然而,西方列強如一丘之貉也,可見弱國無外交。談及李鴻章外交軼事,梁啟超這樣記敘:“李鴻章與外國人交涉,尤輕侮之,其意殆視之如一市儈,謂彼輩皆以利來,我亦持籌握算,惟利是視耳。崇拜西人之劣根性,鴻章所無也?!边@段話讀起來確有幾分諷刺味道,可見國人之劣根性,阿Q之精神勝利法一時很難摒除。
后面又談到:“李鴻章生平最遺恨一事,曰未掌文衡?!边@里文衡即指學衡,也就是說,李鴻章自覺最遺憾的事居然是沒有當過科舉的考官,可見科舉流毒之深。梁啟超在書的結(jié)尾處把李鴻章同霍光、諸葛亮、郭子儀、王安石、秦檜、曾國藩、左宗棠、李秀成、張之洞、袁世凱、梅特涅(Metternich)、俾斯麥、格蘭斯頓、爹亞士(Thiers)、井伊直弼、伊藤博文一一比較,對李鴻章一生之人品和學識作出總結(jié):“李鴻章有才氣而無學識之人也,有閱歷而無血性之人也?!?/p>
有一詩傳為李鴻章臨終所作:“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痹谒麖浟糁H,還有俄國使節(jié)威逼他在密約上簽字。嗚呼哀哉!在把李鴻章和伊藤博文作比較時,梁啟超議論道:“故伊藤之輕重于日本,不如鴻章之輕重于中國,使易地以處,吾恐其不相及也?!崩铠櫿略谶@樣一個專制達到極點的時代,著實難有大作為,乃至其本人自嘲為大清一裱糊匠,也是可以略窺其心境的了。
因此,欲知真實的李鴻章,客觀公正評價一人物,需設身處地,把他放在當時的時代和環(huán)境中去,不可厚今薄古。而和他處在同一時代的人的評價,往往可信之處居多。當然,這得摒除個人的感情傾向,才能得出公正的結(jié)論。梁啟超的《李鴻章傳》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典范,值得仔細品讀,再三體會。
書之開章,梁啟超曰:“天下惟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之人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奸雄矣乎。
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杰矣乎?!首u滿天下,未必不為鄉(xiāng)愿;誹謗天下,未必不為偉人?!?/p>
針對同時代人對李鴻章的貶損,梁啟超運用客觀事實,客觀、現(xiàn)實地定位李鴻章,評價李鴻章一生的歷史功績和地位。梁啟超十分欣賞李鴻章的才識:“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對李鴻章所犯的錯誤和自身的不足,梁啟超也尖銳地指出:“史家之論霍光,惜其不學無術(shù)。吾以為李鴻章所以不能為非常之英雄者,亦坐此四字而已。
李鴻章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治之本道,當此十九世紀競爭進化之世,而惟彌縫補苴,偷一時之安,不務擴養(yǎng)國民實力、置其國于威德完盛之域,而僅摭拾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更挾小智小術(shù),欲與地球著名之大政治家相角,讓其大者,而爭其小者,非不盡瘁,庸有濟乎?”
筆者并沒有責怪李鴻章當時的許多責任,而是從歷時的角度來看待李鴻章。梁啟超在文中客觀地分析道:“凡人生于一社會之中,每為其社會數(shù)千年之思想***困,而不能自拔。
…然則其時其地所孕育之人物,止于如是,固不能為李鴻章一人咎也。”
綜觀李鴻章,得益于淮軍失意于淮軍。咸豐、同治間,受曾國藩之托,回鄉(xiāng)建立有別于八旗而效仿湘軍的淮軍,作為李鴻章得意的淮軍,在剿滅太平天國、捻軍的軍事行動中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也由此為李鴻章奠定了其飛黃騰達的官宦生涯。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zhàn)爭,淮軍在朝鮮的失敗,在東北的望風披靡,以及所傾力打造的北洋水師(其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亦屬淮系)在黃海大黃溝的戰(zhàn)敗,在威海的全軍覆沒,使得李鴻章的聲譽掃地,四十年所經(jīng)營的淮軍、二十年所傾力打造的北洋艦隊就此潰崩瓦解,李鴻章的政治生涯也就此開始走向末路。
其二,濫觴于外交亦身敗于外交。十九世紀中葉,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進行傳教,而兩種文化的沖突,以及固有保守守舊的思維,使得這些沖突變得尖銳復雜,由于滿清多年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以及官僚保守自大無知,對西方的文化以及政體了解甚少。正因為如此,在處理許多外交事物時,自以為是的處理滿族**的方式往往導致許多沖突。從鴉片戰(zhàn)爭時期處理外交事物的角度看,清朝朝庭**大多不熟悉什么是外交。
同治九年(1871年),天津教案爆發(fā)。身為直隸總督的曾國藩接案處理此事。然而,處理的結(jié)果讓法方和國人皆不滿意,李鴻章奉旨接任曾文正的直隸總督。
梁啟超評述道:“是為李鴻章當外交沖要之濫觴,使同治九年八月也?!币驗橛性谏虾Ec洋人打交道的經(jīng)驗,李鴻章在天津教案的處理上有了個雙方滿意的結(jié)果,從此李鴻章善于外交的解決糾紛的聲譽大起,從此以后三十年大清國的重要外交國事基本受其操縱。
但是隨著甲午戰(zhàn)爭的失利和義和團運動的失敗,清**都任命當時最善外交的李鴻章出面解決,雖然簽署的《馬關(guān)條約》和《辛丑條約》,確保大清江山的暫時穩(wěn)定,但是屈辱的協(xié)議使得大清帝國割地賠償而顏面皆失,作為議和大臣的李鴻章自然難以逃脫國人的責難以及歷史給他的垢恥。
李鴻章臨終前一小時,沙皇**與大清的條約還沒有談妥(此協(xié)約為李鴻章出訪**根承慈禧太后默許,為抗衡日本出賣東三省的權(quán)利求得沙俄的保護而與**的達成的秘密協(xié)議,),**公使還到李鴻章的病榻前,逼請李鴻章簽署畫押《中俄秘約》。如此的外交結(jié)局,不得不叫人感嘆“成也蕭何,敗亦蕭何”
梁啟超的《李鴻章傳》中,就時人議論李鴻章是權(quán)臣,而論溯歷史上的權(quán)臣事跡。梁公曰:“溯夫春秋戰(zhàn)國之間,魯國三桓,晉國六卿,齊之陳田,為千古權(quán)臣之巨魁。
”,并將歷史上的權(quán)臣歸納為四類。
第一類為“功定天下之半,聲馳四海之表,俯仰顧盼,則天命可移,而猶鞠躬狼狽,無有誨心,是以歸公儒術(shù)之效,斯固然矣。然亦貴族柄權(quán)之風衰,故非貴族不敢有異志也?!?,如張奐、皇甫規(guī)等。
第二類則“竊大位,以武功而為權(quán)臣者”,如曹操、司馬懿、桓溫、劉浴、蕭道成、蕭衍、陳霸先、高歡、宇文泰等。第三類“起于布衣,無所憑籍,而以才學結(jié)主知,委政受成,得行其志,舉國聽命,權(quán)傾一時”,如霍光、諸葛亮、王安石、張居正等,第四類“巧言令色,獻媚人生,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的秦趙高,漢十常侍,唐李林甫,宋蔡京秦檜、明劉瑾、魏忠賢等。
權(quán)臣中,人們影響最深的莫過于曹操了,而能貫穿著權(quán)臣風格并能延續(xù)其精髓的則莫過于司馬懿父子。由“司馬師之心,路人皆知?!毖堇[出另一個有趣的成語“司馬家風”。
(“司馬家風”又叫“典午家風”,蔡東藩在《兩晉演義》中對“司馬家風“和”典午家風“的解釋,“午肖馬,典者司也,故舊稱司馬為典午”,所以兩個成語是相同的意思,只是“典午家風”是從“司馬家風”延續(xù)而來的。),司馬家風的另一個變種的成語是“典午家風”,而“典午家風”的繼承卻并非是諳知此道的漢人,而是鮮卑化的漢人高歡以及鮮卑族的宇文泰之后人。
用了三周,大致第一遍讀完了《梁啟超傳》,期間屢次感嘆,凡有趣的書最少要讀兩遍。精力不濟,以后再來翻讀。
印象最深的,就是梁啟超筆鋒常帶情感。連他本人也常常以此自述?!读簡⒊瑐鳌反蠖我昧恕讹嫳椅募防锏膬?nèi)容。我總有讀原著的沖動,看了《飲冰室文集》的卷冊數(shù)目,還是算了,決定改道認真讀完《梁啟超傳》。梁啟超的文字,確實很有感染力。既樸實,又活潑。而且可以體會到他積極思考、樂于分享的特點。讀到康有為時,看到他的剛愎,便有很直接、快捷的比較,深刻體會什么樣的語調(diào)讓人喜愛。
梁啟超涉獵很廣,治學,政治,歷史,宗教,法律,文學,甚至教育,科學等等。如果按照他的理念辦學,那一定是一個視野豐富、高質(zhì)量、開明的通識教育。梁啟超教育子女很有成就,各個成為各自領域的棟梁之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梁啟超還在各種旅途之中,不斷思考,結(jié)合親眼所見的現(xiàn)狀,得出結(jié)論,改進自己的理念。他對于當時很多社會現(xiàn)象,有深刻而且深遠的見地。一路走,一路想,一路寫。是當時重要的精神和政治領袖。與此同時,我也看到那個年代大量的有識之士參與到同樣的討論中。清末至民國初年,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各路思想著實豐富,令人神往。
不記得是哪位哈佛大學的經(jīng)濟學教授提過,經(jīng)濟學家(甚至科學家)有兩類,一類是解釋問題的學者:觀察到某個現(xiàn)象,提出相關(guān)問題,然后試圖給予答案,或解釋。還有一類,是建設型的學者。他們獲取大量已經(jīng)有的結(jié)論、知識,對現(xiàn)在社會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解決方案,更有力者,甚至會給予執(zhí)行(比如美國總統(tǒng)的經(jīng)濟學家團隊)。我所了解的基礎研究學科,大體也是這樣的歸類。梁啟超,我認為,屬于出色的第一類,善于解釋、歸納,而不善應用。身處亂世,梁啟超沒有太多書生不切實際的架子,迫切的想要改善中國的狀況,甚至因此曾經(jīng)被人利用,加之也有自己的私心,他的一生可圈可點,可批可駁。
小學、初中、高中,前后學了三遍中國近代史。我認為我在這套教育體制下,在歷史課上學到的東西,讓我覺得很幸運!我的記憶力,選擇性很強,但凡是我不懂的,一概記不住。記得高一快結(jié)束的時候,馬上要會考,考前一個月里三次模擬都沒過的,好像全班也沒幾個人。而我居然沒什么反應,照常睡覺,還因此被歷史老師當堂挖苦。后來為了會考,使勁背了兩個禮拜,終于混過。但是,當時背是背下來了,孫中山他們辛亥革命完,為什么大總統(tǒng)自己不當,給了袁世凱,我一直沒懂。而且,因為我近代史沒學懂(具體為什么沒懂,可以參考張千帆的講座就是古代史,我也是在美國學中國歷史的時候,才學明白),雖說喜歡看歷史劇,卻從來不看近代史題材的歷史劇。最近看了《梁啟超傳》,對近代史有了興趣,準備去看一看看看他們是怎么瞎編亂造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就算軍閥橫行,土匪猖獗,外強割據(jù),生靈涂炭。越是這樣,就越凸顯時代的英雄。
梁啟超所相信的,要靠制度,要依賴制憲,就這么簡單的幾個字,里面的深意,不知道有幾個人能真正理解。
有人評價梁啟超是中國近似百科全書的人物,我讀完這本書,深有同感,我被他的胸懷和大格局所折服。本書以時間主線,分別從少年、婚姻以及與同時期歷史人物的交集,給我們客觀展示一個真實的梁啟超。
梁啟超30多年的政治生涯,與光緒、康有為、孫中山、譚嗣同、章太炎、袁世凱、段祺瑞、蔡鍔等都有很深的聯(lián)系,中國近代史上發(fā)生的每件大事情都與他有聯(lián)系。他是最早提出“中華民族”這個詞的人,也是最早向中國杰少馬克思主義的人。他提出過“少年強則國強”的口號,100年后的今天,這同樣是我們的口號。他是中國思想啟蒙之父,鋪砌了中國近代思想文明的道路。
梁啟超做人有大格局,在因康有為支持張勛復辟而與之反目,在康有為死后,梁啟超卻為他守靈,哭了三天三夜,他氣量之大,能容下常人不能容之事。梁啟超早年解除到西醫(yī)文明,覺得這是能學以致用,強國利民,極力推廣,就算是協(xié)和醫(yī)院把他的右腎割錯的情況下,也極力為西醫(yī)辯護。大格局者,愛國、無私、開放、寬容。他一心只有國家,他的大格局是在事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審時度勢修煉出來的。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范仲淹的這首詩來形容梁啟超在合適不過了。我們?nèi)巳硕寄茏龅讲粸槊?,不圖利,世界會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
后世之人評價李鴻章,似乎兩極分化了。說他是偉人的人沒看到他欺騙擔保人,私殺降將的小人行為;說他是惡人的人似乎也忘了他在簽《馬關(guān)條約》前遭刺殺后痛的快昏死過去時說的話“國步艱難,和局之成,刻不容緩,予焉能延宕以誤國乎?此血所以報國也。
舍予命而有益于國,亦所不辭!”我認為,后世的那些輕易貶低或褒獎他評論家們根本就沒有真正了解李鴻章,或者說,他們沒有全免地看待他。
李鴻章在七十八年間建立了那么多豐功偉績,經(jīng)理了如此多風風雨雨,“我們不是在與中國打仗,我們是在與李鴻章一人對抗!”某西方報紙在甲午戰(zhàn)爭時如是評論。這樣的人生,是絕無法用一個字,一個詞輕易概括的。
李鴻章早已辭世,我認為爭論他的好壞真的沒有什么太大意義,我們能做到,大概也只有以公平之心看待他的過失與才干了。
“太息斯人去蕭條徐泗空莽莽長淮起陸龍蛇安在也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陽好哀哀浩劫歸遼神鶴竟何之?!?/p>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領悟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梁啟超傳》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看完一本書和看完一場球,一場電影的感受有時候很像。精彩的比賽和電影,看完之后恨不得立刻就和旁人談起,討論進球的精彩又或情節(jié)的跌宕。倘若比賽乏善可陳,電影不痛不癢,則看過之后,仿佛走過上班的路、刷完睡前的牙一般,你若不問,我便不再提起,好似尋常往事一般沒了意義。實在不幸,趕上了臭腳一群,矯揉一班,則避之不及,恨不得從未看過,絕不提起,仿佛告訴別人浪費的這時間,讓聽者拿去。
或許這算是自己的一個說辭,以至于遲了這么久才來寫《梁啟超傳》讀后感,不覺得慚愧。然而書與球,與電影不同在于,耗費了那么久,不留下些什么是萬萬不能的,也是千萬不可的。
幸好之前斷斷續(xù)續(xù)的記錄了一些感受。才不至于把這本書直接還給作者。
先說說缺點。
自己的感受,這是一本詳實有余,深度不足的書。作者博采眾家,卻未能升華出什么境界。大多數(shù)情況下只是就事論事的發(fā)些感慨做些總結(jié)。加之大量直接摘錄資料原文,卻少有詳解,清末民初的古文生澀雖不至難以理解,卻也實在使人疲于持續(xù)招架。本來讀書的時間就很有限,更不愿意陷入一字一字的理解泥潭中。書籍的序言中,評價他是采用梁啟超的時務文體寫成,通篇讀下來,才發(fā)現(xiàn)時務文體的內(nèi)容確實不少,只是都源于引用。作者還是實實在在的采用白話文。上下兩冊,洋洋灑灑上百頁,耐讀性不高。
本書的一大特點是拋棄了傳記作品常用的編年體,而采用人物關(guān)系區(qū)分章節(jié)。如梁啟超與黃遵憲,梁啟超與袁世凱等等,反過來看,也算是刻畫了清末明初的名流政客種種,只不過用梁啟超簽了橋搭了線。不知道算不算是搭車版的紀傳體。這種設計天然的就是爭議點。能看出梁啟超與種種人物,是按照年代的進程撰寫的,從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民國初立——護國運動、護法運動——五四運動。所以前有康有為,黃宗憲等等立憲人物,中間安排了章太炎、袁世凱等19xx年前后的人物、后面則是蔣百里、胡適、徐志摩眾生。每個章節(jié)集中在兩個人的關(guān)系之間的,自然也是響應時期梁啟超的主要思想與行為。
人是社會產(chǎn)物,人的身份與價值體現(xiàn)在社會關(guān)系之中,用這種方法勾勒的梁啟超算不上問題。然而糾結(jié)在于,人物之間的時代難免重疊,若是不了解這段歷史,恐怕會在一個又一個的人物關(guān)系中,喪失了基本的存在感。而且同一時期的不同事件,可能因為涉及人物的不同,而呈現(xiàn)于不同的章節(jié)中,二者間的關(guān)聯(lián)解釋,是這種方法的弱點。若是提前展開,難免搶了別人的風采。但放到后面再談,恐怕不把前事敘述一遍,讀者是需要往回翻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人感覺這本書內(nèi)容總是重復。前因后果,事出有因,這寫作的規(guī)律終究逃不過去的。況且明明是寫梁啟超與某某人,行文卻經(jīng)常撇下一個不表,而只提另外一個。以至于搭檔上場時,有關(guān)公見秦瓊之感。因此,能否接受這種寫法,關(guān)鍵還是看個人的閱讀感受與背景知識基礎。
接下來說說優(yōu)點。
評價一本書,耐讀性是一點,但絕非唯一,可讀性是第二個維度。在這個維度上,《梁啟超傳》值得充分的肯定。
世人對梁啟超的認識形形色色,卻無外乎“君主立憲”、“教子有方”兩個刻板印象。這本書的作者通過史實的介紹和適當?shù)姆治?,為梁氏摘掉了第一個面具。
客觀上說,梁啟超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讓他有機會參與思想的啟蒙并成為中國伏爾泰一類的人物;另一方面,也讓他有機會去參與實踐,雖然都以失敗告終,卻終究告訴了我們,民主之路的坎坷。他若早生,則無實踐的機會,他若晚生,是否會成為革命志士或者民主先鋒都難以確定。
梁啟超畢其一生,追求的其實根本不是什么君主立憲,而是基于議會制的政體改良,從而實現(xiàn)國家***的理想。這二者聽上去區(qū)別不大,實則卻讓梁啟超在世人心中的面目難以辨識。過去看歷史教科書,以為梁啟超和他的老師南海先生一般,抱著光緒皇帝不放,非要這個主子立憲不可。把梁啟超這位過渡時期的巨擎,簡單的規(guī)劃到了君主立憲的陣營中。即使不談流亡日本前期,梁氏的一副革命派作風。即使是回歸改良之后,他在護國運動中,與其弟子蔡鍔一手促成的兩省出兵這討袁,最終點燃了運動的燎原之勢,也足可以證明其政治上的復雜性。梁氏的政治理想并不局限特定的國體中,他追求的是在原有基礎上,通過改良,建立完善的政治上層建筑,從而實現(xiàn)期待的國家富強。無論是君主立憲,還是聯(lián)邦議會,每次變革都迫使他做出改變,卻從未動搖他最終的目標。
“文字收工時,世界革命潮”,從思想啟蒙的角度看,梁啟超為首的思想啟蒙者奠定了中國20世紀初社會革命的.思想基礎。如今當我們談及歐洲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絕不會忘記文藝復興與啟蒙運動,絕不會繞開盧梭、伏爾泰、孟德斯鳩一類的啟蒙大家。與歐洲相對漸進的革命發(fā)展歷史不同,中國的思想啟蒙是與政治變革夾雜在一起的。而在夾雜之中,如梁氏一般,保留著清醒思考的人卻并不多。他和老派立憲者一樣,反對激進的變革,認為在中國民智未開的情況下,激進革命帶來的絕非多數(shù)人的民主,而是多數(shù)人的專制。中國此后百年的發(fā)展,無不證明了先賢的遠見。
從戊戌變法開始,到護法運動結(jié)束,期間中國經(jīng)歷的種種大事,其背后都有梁氏的影子,不敢?guī)в嘘幹\論的說起是幕后黑手,但至少他在思想領域的影響,在政治上的親力親為,都間接或直接的影響了這些事件的發(fā)展,從而塑造了中國近代紛繁復雜的歷史。畢其一生,梁啟超都在追求***,這一理想如今依舊延續(xù)。
只是不知道,這種延續(xù),是否還值得我們?nèi)ヲ湴痢?/p>
“讀懂梁啟超,就能讀懂中國近代歷史”。在關(guān)于本書的種種介紹中,唯有這一句,光芒閃耀。
梁的仕途并不平坦,但他永遠的保持他的那顆進取心,這在文人群體中是難得可貴的。梁在學術(shù)上更有學問欲,他在近代的歷史學、文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法學、社會學、宗教學、中外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不俗的成就。即便是住院時,仍然在伏案作辛棄疾年譜。
總的來說,梁的生命歷程,頗為喜劇,頗有成就,其一大原因,便是他的不變的愛國之心,不變的求知之心。
在梁啟超的一生中,大多數(shù)的喜劇經(jīng)歷都以悲劇告終。分析一個人的歷史成就應該將傳主放置于具體的歷史環(huán)境再則就是人物的性格。梁啟超在近代特殊的國情下注定難有作為,其創(chuàng)造性的性格,尤其是爭強好勝的性格更是讓他在與保守勢力的斗爭中屢受擊創(chuàng)。
梁啟超在政治上極為矛盾。他沒有落后于潮流,但他對舊事物懷舊。他老了,積極進取,守舊,努力反對革命。梁的人生“流質(zhì)易變”,對國家的災難用盡心血卻無可奈何。目睹軍閥混戰(zhàn),他一直生活在蕭條之中。他所做的大部分都失敗了。梁的結(jié)局是悲慘的。
如果我們想分析梁啟超悲劇的根源,這本書有意無意地做了一些提示。結(jié)合全本,我歸納了如下的幾點:客觀上,其一,梁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是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保守勢力強大,而其依靠的帝黨內(nèi)部并非是一心革新。
再者,以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chǎn)階級力量薄弱,即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不足。同時沒能發(fā)動群眾。主觀上,梁啟超找不到靠山的好辦法,對保守勢力抱有很高的幻想。
另一個原因是梁啟超受社會條件限制,他多從事理論研究,對現(xiàn)實處理不夠,幻想過多。
梁的人生給我們諸多啟示,他的求知欲、對國家的熱愛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矛盾的心境和爭強好勝的性格卻有需要我們引以為戒。
自從我們中學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以來,我們都離不開講維新變法的那一段歷史,更離不開講其主導的重要領袖康、梁二人。然而,囿于慣性的認識,每當我們總結(jié)或回顧那段歷史時,總是容易以大是大非的角度,直陳其利弊,批判其教訓,以期達到警示后人的目的。但難道歷史就是以成敗論英雄嗎?
歷史不應該是僅憑無數(shù)人的生活經(jīng)歷而匯入的江河之水嗎?或許,承認這個前提,我們?nèi)ラ喿x具體到個人的傳記時,才能明晰即便個體很渺小,但它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更何況,作為“一言興邦”的梁啟超,那位在教科書上已經(jīng)被貼上歷史標簽的他,理應作為更為鮮活的人,為我們所更進一步地認識。
《梁啟超傳》提供了這么一個契機。當我讀完這本書,放下那本歷史厚重的書時,我松了一口氣。我感覺自己仿佛從那段風云變幻在歷史穿越回來,一時回不過神來。
這本書以縱橫交錯的方式描寫了充滿血肉之軀、感染著人們的梁啟超。而書中凸顯梁任公在教育理念、為人處世、家國情懷方面的細節(jié)之處,尤為值得回味再三。
教育理念
一個人對他人和外界的看法往往與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和生活經(jīng)驗有著重要的關(guān)系。梁啟超的教育思想首先是基于家庭教育。祖父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同時還經(jīng)常跟小時候的梁啟超講述古代忠臣孝子的故事,使得梁從祖父身上看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了祖父憂國憂民的氣節(jié)。
而父親謙恭仁愛,不辭勞苦一清鄉(xiāng)里之風氣,也為年少的梁樹立了典范。梁家早期教育的核心是立志和做人,這與當下急功近利、過于強調(diào)出人頭地的許多家教方式相比,梁家的方法似乎不太實用。正如當下的讀書,許多人認為讀好書是為了考好試,考好試是為了有好文憑,有了好文憑就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有高收入、好生活,但卻忽略了讀書的宗旨其實是人格完善的培養(yǎng)與塑造。
正是這一點,才應該成為教育的根本本質(zhì)。
梁啟超教育思想的第二個特點是教人做人,學人做現(xiàn)代人。梁認為,要做成一個人,要做到“三達德”,即教育要在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分別做到“教到人不惑”、“教到人不憂”、“教到人不懼”。他說生平最服曾國藩兩句話:
“莫問收獲,但問耕耘?!彼嬲]孩子們:“總要常常保持著元氣淋漓的氣象,才有前途事業(yè)之可言”。
他認為要做到心地光明,“一個人要保持勇氣,須要從一切行為可以公開做起”,要磨練意志上下工夫,不要“被物質(zhì)上無聊的嗜欲東拉西扯”。
任公教育思想的第三個特點是開明智慧,注重實踐。他的實踐有很多方面,特別是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辦報,通過參與創(chuàng)辦并擔任《中外紀聞》、《時務報》、《知新報》等等,通過文筆為當時的中國人開展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啟蒙。
另一個實踐,便是辦學校。他通過在湖南時務學堂擔任總教習的機會,將自己維新變法中開民智的理念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制定《湖南時務學堂學約》,強調(diào)立志是根本,經(jīng)世是核心。他指出:
“學者既有志于道,且以一身任天下之重,而目前之富貴利達,耳目聲色,游玩嗜好,隨在皆足以奪志,八十老翁過危橋,稍不自立,一落千丈矣?!敝劣谒越?jīng)世,又與唐宋以來所說的經(jīng)世不完全一樣,要解決的是當時的實際問題。
師友情深
談到生活,梁啟超與許多才華橫溢、傲慢自大的人不同。在我看來,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真誠和真性情。對待自己的愛人伴侶,他相敬如賓,不僅非常依賴妻子的李夫人以及后來的王夫人對他在生活上的照顧,而且對愛妻的拳拳深情也在他的許多書信中表露無遺。
對待自己的師長友人,他既極力尊重維護,同時又坦誠,毫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師康有為相處,梁啟超一開始是完全跟隨老師的思想主張的。如李劍農(nóng)在《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所說“戊戌以前的梁啟超只能算作康有為的走卒”,但“戊戌失敗后,康的思想始終沒有一點變化,(而)梁思想言論漸漸地脫離康的羈絆,要立起異來了”。
面對老師的責怪甚至懷疑其拉幫結(jié)派、搞小圈子,梁啟超真誠地說,如果先生認為我的意見不對,批評我,教育我,我愿意接受,但也希望能辨明是非,如果說我有二心,想要自立門戶,“則不敢受”。而當后來康有為支持乃至主導張勛復辟,梁為了表示對共和的呵護和堅持,不惜與老師決裂,說“此次首造逆謀之人,非貪黷無厭之武夫,即大言不慚之書生,于政局甘苦,毫無所知?!辈贿^在那10年之后,康有為在上海做七十大壽,梁啟超作為學生,仍然是非常尊敬自己的老師,親往祝壽并撰寫《南海先生七十壽言》,被認為“情文并茂,傳頌一時”。
與既是老師又是朋友的黃遵憲相處時,梁啟超始終尊重他的深刻思考和體貼。后來在時局的劇烈變動中時,他們?nèi)詳y手并肩,共為進退,所謂“平生風誼兼師友”是也。正因為梁對他的真誠與尊敬,黃遵憲也對梁毫無保留地交流與引導,期望梁能用好手中的這支筆,“一眼興邦,一言喪邦。
茫茫禹域,惟公是賴,求公加之意而已”。
與譚嗣同等朋友相處時,梁啟超對他們很有信心。梁后來回憶起與譚嗣同、夏曾佑等人一起讀書、切磋學問時,他說他們曾天天見面,見面就談學問,常常因?qū)W問爭論而對吵起來,每天至少吵個一兩次,但吵的結(jié)果,最后都是以一方被另一方說服為結(jié)尾,并取得了意見上的一致。這種因懷抱共同理想、探求救國救民真理而坦誠相對和爭辯的氛圍,至今仍令人向往。
1898年政變前夕,譚嗣同毫無畏懼地面對即將到來的追捕。譚嗣同一方面建議梁啟超先逃往日本,另一方面又把所有的作品和信件都托付給他,可見他對梁啟超的信任。據(jù)說譚嗣同在與梁逃往日本之前不可能死,但譚說: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今讀此一言,不禁對譚之浩然正氣肅然起敬。
書中還記述了近代一些重要人物與梁啟超有許多交集,或交往,或合作,或相通,或相親。與其說是在通過其他人豐滿了梁啟超的個人歷程,不如說是借梁啟超之主軸,詳盡描繪了近代中國復雜而又宏大寬廣的歷史場景。
家國情懷
有人曾問李克強總理從政以來他有著怎樣的情懷,***答說:“行大道,民為本,利天下?!睂τ诹簡⒊?,他的家國情懷最早應**于孔子思想的影響。
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儒學之流,他認為那些把孔子之言當做教條的人,實際并沒有抓到精髓,真正的精髓是“學孔子者,當學其舍身棄名以救天下明矣。”這便是一個知識分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家國情懷。梁啟超認為,這種責任感是孔孟思想中最重要的東西,也是儒家兩千年來拋棄的東西。
當梁啟超的家國情懷碰上國家民族危亡的時日,他盡管內(nèi)心彷徨掙扎,但行動上仍然艱難求索,力求找到國家富強之路。他認為,當時中國被日本欺負的根本原因不是物質(zhì)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梁大聲疾呼:
“吁嗟乎傷哉,天下豈有無魂之國哉,吾為此懼……今日所最要者,則制造中國魂是也?!毕雭韺耢`魂的改造,梁比魯迅要走在前面,而且身體力行的廣度和深度,也讓后人難以匹及。
如果我們能夠把握梁啟超不變的家與國情懷的核心,久不難理解他為何在大起大落中如此多變。梁啟超的多變,有時是他內(nèi)心矛盾的產(chǎn)物,有時是適應形勢變化的結(jié)果,有時是一時權(quán)衡利弊的妥協(xié)。當然,不能說因為康有為一直那么“固執(zhí)”,所以他的愛國心就比梁啟超少幾分。
有時,我們難以去界定每一個人的孰是孰非。如果非要作個對比,那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康有為而言,由于他堅守孔教及君主立憲,且自己獨創(chuàng)教派,于是對于其他的思想理論,接受得較少。同樣,而梁由于前后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思潮影響,加上“其生活則云變波折,與清末民初之時局相響應”(《中國政治思想史》蕭公權(quán)著),故其立場有多次變化,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蕭公權(quán)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中評價梁啟超說:“故自少壯以迄于病死,始終以救國新民之責自任”。是的,為了能夠救國新民,梁啟超不惜否定過去的自己,不惜與老師立場對立,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奔走呼號,更不惜與一切世俗眼光正面挑戰(zhàn)。
他說:“吾愛孔子,吾尤愛真理;吾愛先輩,吾尤愛國家;吾愛故人,吾尤愛自由。吾又知孔子之愛真理,先輩故人之愛國家、愛自由,更有甚于吾者也,吾以是自信,吾以是懺悔。
為二千年來翻案,吾所不惜。與四萬萬人挑戰(zhàn),吾所不懼。吾以是報孔子之恩我,吾以是報群教主之恩我,吾以是報我國民之恩我。
”讀罷《梁啟超傳》,我不禁陷入了思考的漩渦:梁任公的少年中國夢,那個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的夢想,我們何時能最終實現(xiàn)?此時,我想我的回答便是“實踐”二字,而實踐的主體是我們廣大的年輕一輩。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雖說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但殊途是同歸的。晚清維新志士何其悲壯,譚嗣同的“我以我血薦軒轅”,康有為的“天下大同”,孫中山的“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梁啟超的“少年中國夢”,等等。雖然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局限,但都無不將自己的所學所識和盤托出、奮力一搏,其志其情,其言其行,難得僅僅是為了個人的得失與成敗嗎?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反之,大家共同努力,民族才會好,國家才會好。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每個人都是時代的締造者,都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說的正是這樣一個道理。愿與諸君共勉。
以前上歷史課學過“公車上書”,梁啟超是這次事件的主要參與者,在中國歷史上,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對于梁啟超為什么可以取得這么大的成就,我想肯定和他的家庭有關(guān)。
在這本書的開頭就直接說了:凡是卓越的天才人物,一定有他超拔脫俗的、不同凡響之處。而在他的幼年,也一定會有啟發(fā)引導他的人,培養(yǎng)他,愛護他,不使他中途夭折,直到長成參天大樹。開出絢爛無比的花朵,結(jié)出碩大無朋的果實。
在梁的成長中有三個人就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是他的祖父,二是他的父親,還有一位就是他的母親。正是他們,呵護他、培養(yǎng)他、教育他,讓他度過了幸福的少年。梁啟超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他出生在廣東的一個小漁村,跟著祖父一起生活了十九年,通過祖父的言傳身教,他考上了中國科舉有史以來難得一見的“童子秀”。并且在后來得到了地方官員的賞識,但是他有獨立的思想??吹絿耸芸嗟那闆r下,他急切希望改革政治。并在隨后的歲月中一直致力于改革。
因為良好的.教育和他的聰明,在之后梁啟超拜康有為為師,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與康有為發(fā)起“公車上書”。在袁世凱稱帝后強烈批評。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各種輝煌的事跡。
讀完《梁啟超傳》我深深敬佩梁啟超,在國家危難的時候積極站出來,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這些人就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正是因為有了梁啟超這樣的人我們今天才能有幸福的生活。我感覺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應當注意自身修養(yǎng)。
最近偶然在圖書館的網(wǎng)站上,發(fā)現(xiàn)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正在圍繞第三屆讀書節(jié)展開一些列活動,其中有一項活動,便是向讀者推薦一系列書籍,不過無奈的是,其中大部分書籍,圖書館都沒有收藏,而且收藏的有限幾本,早已被借出,最后僥幸的發(fā)現(xiàn),解璽璋編寫的《梁啟超傳》,圖書館中尚存有樣品書,有光梁啟超的了解,僅限于中學課本中的維新變法中,提到一點而已。于是便懷著對梁啟超在維新變法運動之后的行蹤的好奇,便借閱這本《梁啟超傳》了,誰知一睹之后,便愛不釋手,只欲讀完方休。
解璽璋的這本《梁啟超傳》,構(gòu)思新穎、手法獨特,同歷來諸多傳記有著極大的不同,正如劉再復在序言中所述的那般“此書除了前三章講述梁啟超出身、婚姻家庭生活之外,其他皆以梁啟超與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關(guān)系為章節(jié)。”“如此構(gòu)筑傳記,便是以‘人’為中心,相應地,便是歷史以‘人’為主軸,從而主客兼宜,脈略清晰,既有歷史性,又有文學性?!笨梢院敛豢鋸埖恼f,這既是一本梁啟超傳記,也是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梁啟超傳記,也是一群近代中國歷史性人物的綜合傳記。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梁啟超對中國的影響并沒有因為改革運動的失敗而停止,而是貫穿了整個中國近代史。這是在以往的歷史教科書中,不曾也無法看到的。感謝解璽璋這本《梁啟超傳》,帶領我們走進梁啟超,并對梁啟超有了更深的認識。
不過就個人觀點而言,解璽璋盡管在極力客觀的向讀者們介紹梁啟超,但是其中任然有不少為梁啟超辯解的文字,大概是因為解璽璋對梁啟超始終懷著敬佩的情愫所導致的吧。
我用了四天時間,終于將《梁啟超傳》上下卷給讀完,縱觀梁啟超生平,個人認為,梁啟超一生致力于呼吁解放思想,開啟民智,然而其本身卻依然免不了保守,忠于清皇,忠于先生(康有為),以至于在政治立場上,幾番變動,盡管他學貫中西,對于中國的政治形勢,有著深刻的思索與分析,但是終將因為自身的對人的了解對人性的分析不夠,導致幾乎一生政治生活黯淡與失敗,梁啟超對于學術(shù)而言,或許是成功的,但是作于政治幾乎是慘敗的,而且敗得徹底,但是他對于中國近現(xiàn)代,國家的發(fā)展,人民思想的解放,卻無疑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他是近代國民思想解放啟蒙的先驅(qū)。正是思想上的保守主義使他對自己的政治理場作出了有力的妥協(xié)。他總是期望當權(quán)者放棄自己的利益,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這并不可笑。
知道梁啟超的家事之后,尤其是梁啟超的幼年時期的而生存環(huán)境,難免又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梁啟超是時代塑造的,是歷史的而選擇?!?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為梁啟超的,偉人的成長之路不可復制,梁啟超之所以成為梁啟超,這與他的才識,努力固然是分不開的,但是其幼年的而生存環(huán)境對其的成長卻也功不可沒??梢哉f,梁啟超的成長是環(huán)境因素和個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兩者缺一不可。
所以,即使我們不能達到梁啟超的高度,也不全是我們自己的原因,對生活環(huán)境有很大的影響。
梁啟超對教育、政治、經(jīng)濟、文明、學術(shù)的研究無疑是非常深入的。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師級的人物。在家庭子女的教育上,成就也是鮮明的,不禁想到一句俗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孩子會打洞。
”看起來很有偏見,其實也是很有道理的。想到目前社會上,經(jīng)常發(fā)生的家庭倫理道德糾紛,正如《春秋》中所說的,子不子父不父,真是時代的悲哀。讓我們不禁思索起來以后如何教育后代的問題,怎么才可以避免這些丑陋的悲劇的產(chǎn)生。
一生著作等身,一部序言洋洋灑灑一揮而就,停筆竟成一本書,估計也只有梁任公這樣的學術(shù)大師,才能做得到的。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影響深遠。
梁啟超直到病危最后時刻還在帶病繼續(xù)《辛稼軒年譜》,其治學精神可歌可談,讓我輩望塵莫及。梁啟超的弟子很多,幾乎都名揚天下,不可能不受梁啟超的影響。
正如胡適之所言:“任公為人最和藹可愛,全無城府,一團孩子氣?!?/p>
梁任公有很多弟子和朋友。那時,他成了中國輿論的領袖。固然與其淵博的知識,名滿中外的名氣分不開,但其中也少不了個人的人格魅力??梢哉f其為人是相當成功的,只可惜其有一個重要的弊端就是不會識人,以至于屢屢受挫不被理解。
當然正如其信仰的那般,“宇宙是有缺陷的”,梁啟超自身又有著學多不可詬病弊端,做事過濾過多,闖勁不足,思想還有著一定的保守性,可是是他成名太早,后期缺乏師長引領的緣故吧。
以至于老師、弟子、朋友只看到許多矛盾,甚至視之為敵人。真可悲!以至于死后還受多方排擠,英名難以流傳,如同日月蒙塵,真是悲哀!
梁啟超為民族思想解放作出了巨大貢獻,但他不是一個稱職的政治家。缺乏政治家的手腕與謀略,因而其政治生涯,屢屢受挫。然而,梁啟超偉大的愛國情懷和情結(jié)不容否認!
正如他個人所言:“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愛國。
我的一貫主張是什么呢?就是救國。我一生的政治活動,其出發(fā)點和歸宿,都是為了貫徹我的愛國思想和救國主張,沒有個人的計劃!
”總之,梁啟超一生為近代中國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一個對歷史有著重大影響力的偉人,其高貴的人格、嚴謹治學精神,博大的愛國情懷等,有太多太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相關(guān)推薦
有一些哲人曾經(jīng)說過,時間給予了我們經(jīng)驗,讀書賦予了我們知識,而作品則常常喚起我內(nèi)心的感慨。一篇出色的讀后感經(jīng)常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進行閱讀反思。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意為您整理了一份關(guān)于“徐志摩傳讀后感”的研究報告,真誠地邀請您來進行閱讀。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為您帶來人生的改變!...
沉浸在書籍的海洋中,是很愉快的事情,每次開始閱讀作者寫的作品,對于書中的情節(jié)都會有不一樣的看法。您是否對寫作品的讀后感感到煩惱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你整理的“梁實秋讀后感”類內(nèi)容希望能夠讓你有所收獲。...
本文作者經(jīng)歷辛辛苦苦,為大家準備了一個令人驚喜的“月光啟蒙讀后感”。高爾基曾說過,讀書是年輕人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侶和導師,我們需要將讀到的精華轉(zhuǎn)化為自己的知識。寫讀后感不僅可以獲取知識,還能通過思考和理解,展現(xiàn)思考的成果。希望本文能對你有所幫助,別忘了動動手指,收藏一下!...
一篇優(yōu)秀的作品讀后感該由誰去評價呢?我們讀書的目的從根本上來說是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且進化自己的想法。?讀完書后,我們需要仔細思考和分析我們的思路和感悟,依據(jù)您的要求欄目小編為您準備了一篇涉及“瑪雅文明讀后感”的文章,要隨時查看請將此頁加入到瀏覽器收藏夾!...
作者所寫的作品引導我們快樂生活不可多得的科教書。?讀后感讓我們更好地反思自我和生活,跟隨小編的步伐了解更多有關(guān)“未選擇的路讀后感”的知識,如您對此話題感到好奇請持續(xù)關(guān)注我們的網(wǎng)站!...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