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寫兩個課時的英語教案。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以教師為主體,促進孩子健康、和諧發(fā)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是個小“兩面派””,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請收藏。
一位家長說“我兒子在幼兒園特別乖,聽老師話,和小朋友關系親密,老師讓干什么就干什么,可回到家對著爺爺奶奶就大呼小叫,叫他干什么他都不干,還經(jīng)常亂發(fā)脾氣,前后反差太大。我的孩子是精神分裂還是有什么其他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
首先,您孩子沒精神分裂,而是你太焦慮了。那孩子這樣到底是為什么呢,先來聽聽孩子的心聲。
我特別喜歡幼兒園,幼兒園老師對我可好了,老師老表揚我,我在幼兒園可不敢不聽話,因為老師對不聽話的小朋友可嚴厲了,還會讓不聽話的小朋友罰站,或者不讓玩小狗熊,我可不想那樣,會被別人笑話的,要是老師不高興以后不喜歡我了怎么辦?班里有那么多聽話的小朋友,老師喜歡別人就可能不喜歡我了,所以我不敢不聽老師的話??稍诩依镂揖筒贿@樣,因為我知道爺爺奶奶絕對不會不喜歡我,就算我騎在他們腦袋上,他們也會高興的大呼小叫的,他們假裝生氣我看的出來,就是嚇唬我,我才不害怕呢。反正只要我堅持,最后爺爺奶奶一定會妥協(xié),我沒欺負他們,我只是……其實……嗯……我也不知道為什么。
孩子的心聲讓我們看到孩子非常非常的聰明,當然,你也可以說是有心眼,但是沒心眼的孩子可能更會讓人頭疼。孩子知道哪個環(huán)境是最安全的、不會受到真正的懲罰。
舉個例子:什么是真正的懲罰呢?比如你每天跟你老公吵架,然后你說“我不跟你過了,我要跟你離婚”如果你三天兩頭這么說,離婚只不過是個嚇唬,那不叫懲罰,叫矯情,但如果你憋著不說,就陰著他,讓老公摸不著底,哪天你突然間把東西收拾走了,他會嚇的膽都破了。
所以,真正的懲罰和嚇唬是兩碼事。孩子知道什么樣的環(huán)境安全,這里指的環(huán)境是情感方面的,孩子太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底線在哪里,無論怎樣父母老人都不舍得去讓孩子受一丁丁點兒委曲,更不會讓他處于有風險的狀態(tài)下。所以孩子就會肆無忌憚。
在學校,孩子如果表現(xiàn)得好,就會受到老師當眾表揚,我們要關注這個“當眾”的涵義,孩子都有被關注、被愛和被重視的心理,重視榮譽感,這時候老師的表揚會成為孩子自我約束行為的積極驅(qū)動力。
在家,就算孩子做對了,那是應該的,孩子做的不對,就會批評,所以這時候孩子會去選擇在哪個環(huán)境里為了能獲得表揚而去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由此可見,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在爺爺奶奶或者家里面跟個小霸王周沖似的、外面跟個小紳士似的兩面派的話,家長首先要給家里制訂規(guī)則。yjS21.cOm
所謂規(guī)則,就是如果他真去挑戰(zhàn)家長的權威和家的原則性底線的話,就得說到做到,別經(jīng)常說“我告訴你,媽媽把你扔了”你扔個試試,在你眼睛里五分鐘看不見他了的話你都得著急報警去,所以,做不到的事別說,那孩子嚇唬不住,他也不是嚇唬大的,這就是你要做能做到的。
定好規(guī)矩,也要有適當?shù)膽土P。當然,在懲罰之前一定有許多鼓勵和獎勵、贊美。比如孩子回來主動洗手了,哪怕他堅持了一個月,堅持了一年,也要跟他說“寶寶這樣講衛(wèi)生真棒!”即便不天天表揚,也要時不時提提他這個行為,這種鼓勵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是好的,確定在媽媽心中我是足夠好的,那媽媽即便批評我,可能也真的是因為我這個行為不太恰當她才會批評我,孩子就不會對自我榮譽感有夸張的保護。
所以要表揚——批評,獎勵——懲罰相對,還要設立原則和底線,做不到的事不要去說,否則那種“離婚了、我不要你了、我不愛你了”之類的矯情就會成為狼來了,孩子根本就不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育兒心得:孩子是一面鏡子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家長在孩子嬰幼兒時期都會驚訝于寶寶在不知不覺當中學會了很多東西。有的時候,我們甚至會被孩子的言行舉止“嚇到”,然后感嘆一句“孩子成長地真快”,亦或是“孩子真聰明啊”。
但這些“天才”之舉,真的是無師自通嗎?當然不是。有一次奶奶生病了,孩子跑過去跟奶奶說:“你一定要好好吃藥,這樣身體才會好起來?!蔽覀兌夹老驳匕l(fā)現(xiàn)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啊??墒亲屑氁幌耄@個話不是他生病的時候,我們一直告訴他的嗎?他現(xiàn)在逮到了機會,總算可以說給大人們聽了。想至此,大家不禁莞爾。
其實,只要我們足夠留心孩子平日里接觸到的各種環(huán)境,我們就會清楚地聯(lián)想到,孩子是在哪里學來的這些知識??墒呛⒆觽兪倾露模麄兊哪7聝H僅是天性使然,并沒有是非之分。有的時候,我會因為孩子亂發(fā)脾氣而苦惱。而孩子發(fā)脾氣時候的一些“口頭禪”也總是讓我驚駭莫名,甚至會勃然大怒。但是當我靜下心來,問問孩子,你的這個話是跟誰學的啊。孩子總會誠實地告訴我,是爺爺、奶奶、爸爸或媽媽。這樣的回答又讓我啞口無言,不得不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現(xiàn)如何。
這樣一反思,我才覺得,原來問題是出在我們家長身上。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總是反射出家長的言行舉止,甚至惟妙惟肖。我們的“口頭禪”,或許我們自己并沒有意識到有什么問題,又或者是,我們是在一個相對輕松詼諧的語境中在使用,但是孩子卻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于是潛移默化當中,他就會形成一些語言習慣。比如,妻子總是喜歡笑罵“你給我走開”。孩子學會了,在發(fā)脾氣的時候,也來一句,“你給我走開”又或者更簡短有力的“走開”兩字,我就會覺得對長輩使用這樣的措辭實在是太沒禮貌。于是我就會批評孩子,但是孩子能理解其中的是非對錯嗎?這個不是媽媽經(jīng)常說的嗎?
孩子在快速成長。在這一時期,我們應該足夠重視孩子成長中的點滴,盡量清晰地去了解他或她學習模仿的軌跡,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言行習慣。古語云:以銅為鏡,以人為鏡。作為家長,我們也要知道“以孩子為鏡”。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引導他們樹立早期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基礎價值觀。同時,也促使我們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再次塑造自己。總之一切為了孩子的明天。
只要你認真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他們不僅接受你教給他們的東西,而且還會有意或無意地模仿你的語言和行為,有時甚至是思維方法,他們會去觀察他們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并迅速地將它化為己有。一滴水,一粒沙,一朵鮮花,在我們眼里再平凡不過的東西,在他們那里卻變成了一個個具有無窮奧秘的魔法球。所以每當寶寶滿臉稚氣地向我提問時,我經(jīng)常會想,到底是誰啟發(fā)了誰的智慧呢?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他之所以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聰明,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們自身沒有達到那樣的高度。當孩子乘著想像的翅膀越飛越遠時,我們又是否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為他們打開一扇扇興趣的大門,帶他們?nèi)ヮI略宇宙自然及生命的美妙與奧秘呢?在生命成長的最初幾年,孩子的成長一天相當于一年,他們就像海綿,給予多少就會吸收多少。當我們自身的蘊藏很貧瘠,我們又怎能去苛求孩子來達到我們所期望的高度呢?其實孩子的領悟能力是遠超于我們的想像,他知道怎樣才能去達到自己的目的,知道怎樣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表現(xiàn),知道怎樣將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出來。
作為父母,要想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自己,如果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神童,首先我們就要先擁有很高的智慧。這種智慧不僅僅是知識體系上的完備,還有傳達方式方法上的技巧,而且重要的一點是,父母自己要知道想引導孩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要有觀念上的自覺。拿騏騏來說,他現(xiàn)在不到四歲,大字不識幾個,算術也不是太好,英語懂得也不多,但是他們班的許多孩子已是非常“厲害”,三字經(jīng),九九表,藝術表演,說話處事,連我這個大人有時也覺得自愧不如,但我們并不在意,因為比起背詩、認字、算算術,我更關注的是他是否能夠適應集體生活,是否能對各科知識培養(yǎng)起一個最初的興趣,是否能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各種事物求知的好奇心。
教育孩子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騏騏是一個很愛提問的孩子,誰也不知道他那精靈古怪的小腦瓜里隨時會蹦出來些什么奇思怪想,而我的原則就是認真對待他的每一個問題,盡量客觀地回答并隨時準備同他一起去查書、查資料。我有時非常感謝孩子,因為是他給了我再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知道自己擁有的知識是多么地淺顯,如果不是因為他的提問,恐怕很多問題我這一輩子也不會再去深究。因為需要教他,又逼迫自己去看一些書籍,去學一些東西,去想一些問題,才有了諸多感想和文字。在與孩子不斷共同學習的過程中,不僅使我在知識上努力提升自己,而且從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許多我們平時忽略了的缺點和不足。
對于不同的個體來說,方法是死的,思想是活的。帶孩子絕不僅僅只是安排他的衣食起居, 還需要我們有百倍的耐心和洞察事物的能力,針對不同的孩子予以不同的教育和引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不盡相同的,記得我曾經(jīng)為騏騏的睡覺問題大傷腦筋,妄圖找出一個通用法寶,可后來發(fā)現(xiàn)在睡覺上他缺少普遍性。包括在以后的成長中,他也有很多他自己的特質(zhì),只能根據(jù)他的喜好、性格特點等因勢利導。
所以說只要我們肯用心,通過父母間的交流、通過與孩子的玩耍,通過報刊雜志等,父母的智慧便會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滋生出來,很多東西懂得了叫知識,而真正做到了才叫智慧。
問題:自己的寶寶從出生到現(xiàn)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鬧。讓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墒菑?9個月之后,孩子突然變得非常不聽話。一開始可能表現(xiàn)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時候,他變得習慣拒絕。然后,越來越變本加厲,讓他做一些很簡單的事情都會亂發(fā)脾氣,大哭大鬧,甚至還會用小拳頭來打我。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寶寶會一直這樣不聽話嗎?我應該怎么做?
專家建議:其實不僅是國內(nèi)的父母,就是在國外,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曾或者都會面臨這樣的狀況,這對孩子來說是個必經(jīng)的階段,我們稱這個階段為“叛逆的兩歲(TerribleTwo)”,持續(xù)階段通常是在1歲半到3歲之前。
通常當寶寶進入19個月之后,他的“自我意識”會逐漸增強,他漸漸會懂得說“不”,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寶寶的成長特質(zhì)。比如說之前寶寶“抓奶瓶”簡單地“想去抓奶瓶”的話;那現(xiàn)在他抓奶瓶是因為他“想喝牛奶”,他的目的性更為明確,他慢慢意識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舉個例子,媽媽想要寶寶去睡覺,寶寶不愿意去睡覺,他想喝牛奶,但他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讓媽媽了解自己的想法,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其語言發(fā)育還不成熟,無法調(diào)動很多詞匯(通常寶寶能夠運用得詞匯在20字左右)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他的外在表現(xiàn)就只能是哭鬧。結果媽媽就覺得很奇怪,因為她不知道為什么寶寶這樣不聽話。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內(nèi)在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的緣故。那么作為父母應該如何來應對這樣的問題呢?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讓寶寶知道:你的哭鬧我能夠理解,我不否定你的感覺,但我希望你能找到更好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長要鼓勵寶寶通過其他途徑,比如說肢體語言,比方學習寶寶手語(BabySigns),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準確地表達出來。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這樣的話,寶寶覺得自己的需要是能夠被滿足的,就不會再無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緒。當然,這個階段的寶寶在情感發(fā)育方面還不夠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父母也要給與充分的理解。
我們通常用“一半大人,一半孩子來形容”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所以國外有的專家把“叛逆的兩歲”叫做“第一個青春期(TheFirstAdolescence)”。一方面要像對待大人一樣,學會去理解和尊重寶寶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來給與寶寶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引導寶寶學會通過運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來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主: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不少獨生子女家庭選擇再添一個二寶,但是很多家長反應,大寶和二寶很難相處,大寶和父母相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那么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這個話題:家有二寶,你感到大寶的“醋意”了嗎?兩個寶寶如有紛爭,你是如何“擺平”的?
耿:的確,正如主持人所說,家里有兩個寶寶的父母總會感覺非常頭痛,大寶對二寶充滿敵意,動不動就打二寶。有了二寶以后,大寶總是格外粘人,以前可以自己做的事情,非得讓家長幫助才能完成。情緒變得急躁,愛發(fā)脾氣,愛吼叫。兩個孩子相處,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就是,兩個人鬧矛盾了,一個哭完另一個接著哭,根本不知道哄哪一個。另外,二寶到來了以后,大寶還會因為嫉妒二寶的爭寵行為,心情不愉快,出現(xiàn)學習成績下降等問題,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一些家長不能理解和容忍的現(xiàn)象,比如經(jīng)常無故哭鬧,容易發(fā)怒、不講道理;比如出現(xiàn)退行行為,突然尿褲子要大人換,要媽媽抱著喂飯等;比如經(jīng)常呵斥弟弟妹妹,趁父母不在或不留意時,欺負或者掐打弟弟妹妹等。
劉:是的,二胎家庭中,大寶嫉妒小寶的悲劇時有發(fā)生,我聽說這樣一個案例:一個媽媽抱著二寶跟大寶玩拼圖,后來二寶睡著了被媽媽放到床上,大寶竟然把膠水弄到了二寶的眼睛里。還有一個家庭,媽媽發(fā)現(xiàn)一向乖巧的二寶莫名哭鬧,媽媽感到很奇怪,仔細查看,發(fā)現(xiàn)二寶右胳膊的關節(jié)處腫了。經(jīng)醫(yī)院檢查,二寶的小胳膊上有3處骨折,后來經(jīng)過詢問,原來是大寶故意踩的。類似現(xiàn)象還有,一個媽媽懷孕后要給大寶寫保證書永遠愛大寶,一個家庭的女兒因為媽媽要生寶寶跳樓,有個嫉妒的大寶往二寶的輔食里扔鼻屎、吐口水……這些悲劇告訴我們,家庭要生二胎,必須考慮并照顧到大寶的情緒。
主:聽起來確實觸目驚心,這提醒爸爸媽媽們不要那么粗心,而要細致對待大寶和二寶。但是,我很想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讓大寶出現(xiàn)了以上的表現(xiàn)呢?
劉:我認為,大寶很難接受二寶,可能是父母無意中忽視了大寶。當一個家庭迎來新生命的時候,對于新生命的熱情是很正常的。很多媽媽會開始陷入一種忙碌的狀態(tài),從孕期開始的身體不適到生產(chǎn)后的焦頭爛額,不知不覺對于大寶沒那么關注。當在孕期被孕吐折磨,當大寶來要媽媽抱抱的時候,就拒絕了他。在生產(chǎn)后忙忙碌碌照顧新生的寶寶,當大寶想要和媽媽一起睡的時候,媽媽也拒絕了他,而且要求他懂事一點。這樣,大寶就被忽略了,最重要的是他的感情上接受不了,為什么媽媽以前對我好,現(xiàn)在不對我好啦》以前愛我現(xiàn)在不愛我了,結果就把原因都歸結到媽媽肚子里的寶寶身上去了,還沒有出生,就產(chǎn)生了反感。對此,可能很多媽媽會覺得委屈,自己真的很忙碌,大寶就不能懂事一點嗎?但媽媽們都忽略了,大寶對于新生命的到來存在著極其復雜的情緒,年幼的孩子對于媽媽肚子里的弟弟妹妹有好奇和恐懼兩種情緒。一邊希望能夠有一個可以和自己一起玩的小伙伴,一邊擔心著新生的弟弟妹妹會搶走爸爸媽媽的愛。很多媽媽的做法都讓大寶從對新寶寶充滿好奇變成了充滿敵意,尤其新寶寶出生后,大寶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只會圍繞著自己的弟弟妹妹轉。新寶寶哭一哭就可以得到媽媽的安撫,自己哭卻被媽媽責罵不懂事,這些都讓大寶的安全感慢慢流失,覺得媽媽被奪走了。
耿:另外,我認為,許多父母會習慣性的把大寶當成哥哥姐姐,這對大寶來講是很大的困惑。當媽媽有了一個新寶寶之后,告訴大寶的方式往往是你要當哥哥,姐姐啦!對于大人而言,這樣對孩子說,其實潛意識里希望孩子能夠成長起來,成為一名哥哥或者姐姐。爸爸媽媽們總是忘了大寶雖然要做哥哥姐姐了,但其實他們的年紀和認知還只是孩子。他們目前還無法理解和成為一名哥哥姐姐,所以他們無法擔負起爸爸媽媽的期望,反而屢次讓父母失望。還有,許多父母說話太隨意,忽視了大寶的感受,比方說經(jīng)常對孩子講這些話:“媽媽不要你了;弟弟或者妹妹還小,要讓他”“你們誰乖
作為幼兒老師,我們整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這些一個個天使般的精靈,每天帶給我的是不一樣的故事,不一樣的感動,甚至是跟別人不一樣的世界。
每個孩子都是多姿多彩的,他們有著各自的故事,比如喜劇的、悲劇的;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思維,比如天真的、叛逆的;他們更有著各自的經(jīng)歷。每天看著他們,那種陽光的味道不時的沁入心脾,滋潤著我那顆慈父般的心。
剛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這56朵小花在我眼里是那么有朝氣,那么有活力。仔細一看,卻有那么兩朵小花像霜打了一樣沉浸在他們的世界里。他們的情緒像是躲了這個花園的角落。當我還沒有走進他們心里的時候,我翻開家園聯(lián)系冊——XXX跟媽媽姓,父親一欄空白;XXX上面的信息是姥姥、姥爺。憑著經(jīng)驗我斷定這是幾個父母離異的孩子。
有個孩子是孤獨的
,他們不愿意與小朋友交往,不愿意和老師交流,甚至都不愿意做這個年齡段的游戲,他們始終生活在自己的街角,在那里抑郁著,或是低聲垂泣著;他們不會信任任何人,連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都離婚了,他們還能相信誰?在他們思維里,他們被拋棄了,父母都不愛他們了,他們還能信任誰?這些孩子心事重重,總感覺危險就在自己的身邊。在他的記憶里,爸爸就是個符號,或者更像個玩具。而他更感覺到在外打工的媽媽也把他拋棄了,他已經(jīng)把自己定位成了孤兒。
有個孩子的媽媽已經(jīng)組成了新的家庭,他有一個繼父。他告訴我“老師,我原來的爸爸和媽媽分手了,現(xiàn)在我們住在新爸爸家里”,他的生活經(jīng)歷迫使他這么小就從兩個男人間進行選擇,到底哪個爸爸對自己最好?我該相信哪個爸爸?這在他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不安的種子。他還常常對其他小朋友帶有攻擊性,總懷疑別的小朋友說自己壞話。
看到這樣兩個孩子,你在想著什么?他們是脆弱的,現(xiàn)實讓他們不得不去承受大人們的恩怨,現(xiàn)實不得不讓他們的心理出現(xiàn)偏差。他們的心靈是脆弱的,父母離異帶給他們的自卑、孤僻、怯懦、逆反可能影響他一生。在個性塑造上,父母親是他們的首任教師,而父母離異帶給他們的卻是殘缺不全的個性影響與教育,這樣必將給他們后天性格形成帶來缺陷。父母們,當你們有什么想法的時候,請多考慮一下孩子吧,不要讓他跑到“角落”去。
家長不要混,孩子是你的一面鏡子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最后一張牌,贏了可以光宗耀祖,輸了則會前功盡棄。所以,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拼出個錦繡前程。
可是,如果你都在混,孩子憑什么拼?
孩子是復印件,你就是原件
有一位年輕的媽媽請教沉寂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也不愛學習,怎么辦?”法師反問:“你復印過文件嗎?如果復印件上面有錯字,是改復印件還是原件?”道理并不深奧,卻是父母常常疏于自醒的問題。
都說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你若趿拉著拖鞋逛大街,你若旁若無人地高聲喧嘩,你若從不讀書從不看報,你若總是抱怨生活嗟嘆人生,如何苛求孩子完美無瑕?
別奢望坐等花開
養(yǎng)育是個種因得果的事兒,別妄想“小投入,大產(chǎn)出”,沒有父母可以坐享其成。你在打麻將碼長城,卻讓一墻之隔的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想得倒美!就像養(yǎng)花,不施肥澆水就想坐等花開,那是撞大運。別總說誰誰誰沒人管,照樣長成參天大樹,不是每個父母都有這樣的運氣。
也莫要說你不懂澆灌滋養(yǎng),我們知道“孟母三遷”,你可曾為了孩子思變圖新?我們讀過《傅雷家書》,你可曾有一封信是寫給孩子的?
你不安身立命,他能出人頭地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書,他每天都在翻閱和效仿。你尚不能安身立命,吃完就睡,卻要求孩子出人頭地,是一件極其不公平的事兒。父母不必顯赫不必騰達,卻必須具備自食其力的生活態(tài)度,用你的誠實、勤奮、堅韌,影響孩子的人生。
鄭淵潔說,從孩子出生起,只上過小學四年級的我開始玩命寫作,當著孩子的面,一個人把《童話大王》月刊寫了28年。他說,這樣做,就是要讓他目睹,父親是如何讓一貧如洗的家變得富有。
孩子憑什么幫你彌補人生
有的父母愛把人生未完成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總是苦口婆心:“孩子啊,爸媽這輩子只能這樣了,就指望你有點出息?!蹦銖男]拉上提琴,就讓女兒幫你實現(xiàn)夢想;你一生沒當上球星,就讓兒子幫你完成夙愿。這都是孩子不可承受之重啊,兒女又不是來還債的,憑什么幫你彌補人生?
今生今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命,誰也無法拜托誰。
你才是照亮孩子的光
其實,父母才是照亮孩子一生的光,你若黯淡,孩子又怎會熠熠生輝?老布什的領袖范兒,就是小布什的光;六齡童的猴戲情結,就是六小齡童的光。
萍老師曾有個學生,父親每日酗酒,母親打牌為業(yè),從不過問孩子課業(yè),等到孩子成績下滑,他們就暴跳如雷,從不自省吾身。他們不懂,要讓孩子的世界明亮,父母先要有光!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孩子是個小“兩面派”》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小學寫兩個課時的英語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導讀:利用幼兒園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性,注重家園共育。比如,家長可以利用孩子把老師的話當“圣旨”的心理特點,經(jīng)常與老師保持聯(lián)系,把孩子在家里不聽話的表現(xiàn)反映給老師,請老師幫助教育。 有些孩子在幼兒園...
導讀:嚴父慈母或嚴母慈父,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法容易導致孩子對父母的態(tài)度不一樣,要改變和預防孩子對父母態(tài)度不同。 要改變孩子不良的“兩面派”態(tài)度,大人必須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以及一致性...
第一,枯燥乏味的練習不僅會讓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受到了“不公”待遇,更糟糕的是會挫傷孩子的活動積極性。如果教師只是為了達到冬鍛指標讓孩子反復練習,當然得不到家長的理解。另外,正如李老師所說:“每個孩子能...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