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對孩子的關注到底多少最合適?”,但愿對您的學習工作帶來幫助。
經(jīng)常接到咨詢電話:“我到底該關注孩子多少才對呢?”
關注多少?恐怕還真不好把握。
有一天,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很嚴肅地對我說:“媽媽,你總問我作業(yè)寫完了沒有?這是對我的不信任。”不像以前家里有孩子一堆,父母精疲力竭地忙著養(yǎng)家糊口,哪有多余的時間和目光給孩子呢!而今,一個孩子就像聚光燈下孤獨的小可憐,無數(shù)的目光情不自禁都會再給他加上一把溫。
到底該關注多少?確確實實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慢慢地,我琢磨出一個小訣竅,叫做“放手不放眼”。“放手”,就是家長要松開充滿愛意的大手,只要孩子能做的,可做的,都讓孩子自己做,讓他滿心都充滿了使命感和你對他的信任!“不放眼”,就是說,你要學會留心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中關心孩子,不光是用眼,還要用“心”。用心了,你停留在孩子身上的“目光”才會恰當――太多了,會讓孩子煩,讓他覺得是一種負擔,覺得大人不相信他。太少了,孩子會認為你不關心他,冷落他,不愛他。
孩子摔倒了,家長該不該扶起?這是好多人討論過的一個話題。有人說,人家國外的家長做得好,孩子摔倒了絕對不能扶,讓他自己爬起來,以此培養(yǎng)孩子堅強、獨立的性格。也有的家長說,一定要趕快把孩子扶起來,萬一摔傷了能盡快處理。
此時,不妨試試“放手不放眼”法。首先,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放手讓孩子去玩,不小心碰了,摔倒了,你可以遠遠地、偷偷地看著孩子,說服自己,要沉住氣,然后,等孩子自己爬起來,你可以走上去趁機表揚一下孩子,也可以裝作不知道。如果孩子摔得特別厲害,你得趕緊看看孩子摔壞了沒有,及時處理,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愛和關心,讓孩子學習到怎么關心別人。也許下次你不小心受點小傷,“哎喲”一聲的時候,孩子也會走上前,向你表示他的關心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看著寶寶逐漸長大,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獨自一個人睡覺。究竟寶寶多大可以與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開還是順其自然?過渡期間有什么小技巧?讓我們來看看三位媽媽的說法吧。
大床和小床“無縫對接”讓孩子分清“你的床”、“我的床”
汪小姐寶寶小易3歲
我孩子的床是和我們的大床拼在一起的,我在孩子的小床上墊了點東西,讓小床的高度跟我們大床的高度一樣高,再拼在一起,就像是“無縫對接”。這樣做的好處是雖然分床睡了,但是還是讓孩子覺得離爸爸媽媽很近,我們自己也可以多享受下跟孩子同睡的時光。
這個方法是從小易1歲以后開始采用的,因為跟我們不算完全意義上的分床,所以他適應得還是挺快的,除非是他生病了,我會把他從小床上抱回來睡,等過幾天身體好了,再抱到身邊的小床上去。晚上睡覺的時候,有時小易也會睡著睡著就爬到我們床上,我會很堅決地把他抱回去。不過,要是早上6點還沒完全醒的時候他再爬過來,我就讓他和我們一起睡。
雖然兩張床拼在一起,不過在鋪床的時候我會刻意把兩張床鋪成完全不同的風格,讓孩子覺得這并非一張在一起的大床。我們管我們鋪,孩子的床鋪成他喜歡的樣子,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有區(qū)別的意識了,會經(jīng)常跟我說“這是我的床”、“這是媽媽的床”,還會說:“媽媽和我到我的床上玩。”等他再大一點,我想我們就可以完全分開睡了。
先分床睡再分房睡過渡時在床邊安個夜燈
劉小姐寶寶樂樂4歲
我一開始是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讓她自己睡的,而且是在她自己的小房間單獨睡??墒沁^了兩天就發(fā)現(xiàn),樂樂根本不會簡單地照顧自己,心理上似乎也承受不了黑暗和孤獨的恐懼。所以我們只好把樂樂的小床搬到我們房里,讓她在我們房間里睡她自己的小床,這樣就克服了孩子的恐懼感,夜里也能隨時照顧她。
等樂樂到了三歲的時候,我又開始嘗試讓她睡自己房間。怕她不適應,我特地在床邊開個小夜燈,每過幾天就把燈光慢慢調(diào)暗、再調(diào)暗,一直到完全關燈也能自己睡著。效果很好,孩子很快就適應了。
現(xiàn)在我們就一直分房睡了,有時候樂樂病了,讓她跟我們一起睡她還不干,非要回到自己的床才能睡得著?,F(xiàn)在一般我說睡覺時間到了,她會自己進房,上床,蓋被子,關燈。不用粘著我陪她也能自己睡著,早上一般六點四十就會準時起床。
等有勇氣了再分床不能忽略孩子的依賴感
李小姐寶寶航航2歲
孩子多大分床睡我覺得應該順其自然,不能忽略了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而且母子同床也有不少好處,比如至少我們的睡眠質(zhì)量能夠有保證,而且可以增進我們之間的感情,增加孩子對我的信任感。
我也想過讓寶寶跟我分開睡,但是我看一些育兒書上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有恐懼心理,白天聽了故事,腦子里就會想象一些奇怪恐怖的事情,我觀察了孩子,好像是會害怕。所以分床睡這件事還是緩一緩。他跟我舒服地睡了這么久,都已經(jīng)習慣了,突然把他扔到一個黑暗陌生的空間獨自睡覺,想想是受不了。我想等航航再大一點,認識多了,依賴感被滿足了,有勇氣自己睡的時候再分床睡。
專家觀點
孩子生病抱回父母床不可取
上海市兒童醫(yī)院兒保專家陳津津:通常而言,我們建議父母在孩子三歲以內(nèi)分床,六歲以內(nèi)分房。這樣做的好處,首先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其“私人空間”都變得更大,睡得更舒適和安全。同床睡的話,大人和孩子夜里都會翻身數(shù)次,勢必互相影響,分開睡后,睡眠質(zhì)量和睡眠時間更有保障。其次,孩子跟父母同床睡,有時甚至有被大人被子壓窒息的危險,孩子睡自己的床,衛(wèi)生狀況更健康,也更安全。
三位媽媽的做法中,第一位媽媽“無縫對接”的方法挺可取的,既做到了分床睡,又滿足了孩子個人安全感的需要,但是等孩子長大后,還是要慢慢過渡到分房睡。第二位媽媽在過渡期間為孩子裝了一盞夜燈,只要燈光不是太亮,沒有破壞孩子的日夜節(jié)律,也是可取的。第三位媽媽太過顧及孩子的依賴感了,培養(yǎng)孩子分開睡的習慣和意識,應該在孩子可塑性較強的時候進行,否則,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感會隨時間增長而越來越難戒除。
另外,在孩子生病時將孩子抱回父母床上的做法是不太可取的。因為將孩子抱在手里睡覺,衛(wèi)生問題還是沒解決,而且父母有可能自己就是病菌攜帶者,反而會有反效果。父母在孩子生病時,可以哄他入睡,然后再放回小床。
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可以通過看動畫片、講故事的方式漸漸讓孩子有分床睡的意識。最好可以結合故事情節(jié)跟孩子一起參與小床的裝飾,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和意愿睡自己的小床。堅持一陣,孩子就會養(yǎng)成跟父母分床睡的習慣了。
中國式家長的主要的特征:要求孩子多才多藝,遇到興趣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個字“報”!要求孩子全面發(fā)展,巴不得各種比賽拿第一。這些瘋狂的中國式家長讓中國早教氛圍變得功利化,各種興趣班應運而生蓬勃發(fā)展,滿足了這些家長期盼孩子多才多藝的愿望。
孩子到底對什么感興趣?
一些中國家長就是看到年幼的孩子專注于某些事,就意味孩子對那件事感興趣,然后就給孩子報了興趣班。比如,孩子能夠很專注的看公園里的爺爺奶奶們跳舞,就想到跳舞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氣質(zhì),就立馬給孩子報了舞蹈班。中國式家長容易受到影響,看到鄰居家的小孩報了鋼琴培訓班,于是也給自己孩子報名了。
抓不住孩子的興趣愛好,就胡亂給孩子報興趣班,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不僅耽誤孩子的時間,也讓孩子養(yǎng)成見見異思遷的不良習慣。
作為家長,應該留心觀察孩子的興趣,看準了寶寶的興趣愛好,再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比如,孩子對公園里的爺爺奶奶跳舞感興趣,作為媽媽可以經(jīng)常播放一些舞蹈視頻給孩子看,如果孩子也很喜歡再給孩子報舞蹈培訓班,從基本的舞蹈動作學起。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 做相應的學習要求
3歲的孩子就去上繪畫班,但是孩子似乎沒有多大進步。而其他4歲的孩子也學習繪畫,已經(jīng)能夠達到了第二個階段了。作為家長就很著急,埋怨孩子沒有努力學習,難道是孩子對繪畫方面沒有天分?
其實別小看了一歲的差距,3歲的孩子和4歲的孩子接受能力不一樣,各方面沒有達到4歲的程度。所以并不是孩子沒有繪畫的天分。等到孩子大一些,能力達到相應的程度,孩子自然而然就能夠?qū)W會了。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做相應的學習要求,保證學習質(zhì)量。
作為父母不能光靠培訓班來培養(yǎng)孩子,在家里也可以用兒童教學機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數(shù)學和語文知識。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循循漸進讓孩子接觸更多領域的知識。
中國式家長不要給孩子報太多的興趣班了,過多的培訓讓孩子沒有時間玩耍,會有厭倦的心理。孩子年齡還小,需要和父母多交流,父母的關愛才能讓孩子安心。一味的報興趣班,收獲并沒有想象中的多,可是功利化的早教環(huán)境下,興趣班依然發(fā)展蓬勃。
在日常與孩子的相處中,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為天然的聯(lián)系,因為時空的接觸;父母也是最可能不了解孩子的人,因為年齡的差距,因為立場的不同。于是孩子遇到問題或者犯錯時,父母在問“為什么”的同時,也有著不同的“是這樣吧”的解釋。
所謂“對癥下藥”,如果父母根本不清楚孩子的“為什么”,又怎樣去進行“怎么辦”呢?所以,今天要考考父母的“童智”,即“兒童化智能”,簡單的說就是“兒童‘視角’的思維能力”,看你有多少想法能與孩子不謀而合,看你對孩子的事情到底能理解多少?如果你想成為前者而不是后者,那么蹲下來,做一次視角上的“小孩”,做一次養(yǎng)育的學習者,與孩子共同體驗一份成長吧——
1.3歲的可可被媽媽拉著穿梭于熙熙攘攘的商場,你知道孩子看到的最多的是什么?
A.食品B.玩具C.小朋友D.成人的腿
答案:D。沒有想到吧,不信下次你逛商場的時候,有意識地蹲下來,力求與孩子的視角一致就知道了!或者當孩子拉著你一定要到一個地方去的時候,你跟著他就會明白,原來那個地方常常是你所忽略的,甚至是你根本沒有也不可能看到的空間。
2.一個4歲左右的孩子與媽媽一起站在渡船上,很興奮地給媽媽指著什么,可媽媽卻好像什么也看不到,只敷衍地應答著,你知道孩子的視野里是什么嗎?
A.遠山B.夕陽C.波浪D.垃圾
答案:C。原來船的開動帶起了翻滾的波浪,原本黃色的江水有了白色的浪花,十分有趣!只有在孩子那個高度與位置才看得確切,也才更能體會“波浪”的起伏,甚至濺到些許水花!而成人看到的更可能是A與B,所以沒有“共同語言”的母子,怎能一起分享呢?孩子的興奮最多引起母親的“莫名其妙”,另外加上一句“乖一點,不要鬧啊”!
3.上?!盎疖囌?莘莊”的地鐵到了新龍華站后,就開到了路面上,一個3、4歲的孩子非要爸爸抱他——
爸爸說:我已經(jīng)抱了你很久了,我累了,再站一會就到了!
孩子更急了:不嘛,不嘛,快抱我!我要看?。?/p>
爸爸說: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些樹啊、草啊的!
…………
孩子為什么一定要爸爸抱起來看呢?
A.其實孩子只是想讓爸爸抱,找借口B.孩子任性,故意耍賴
C.孩子太矮,看不到外面的東西D.車廂太擁擠,孩子害怕
答案:C。道理與到動物園看動物一樣,在動物園父母會有意識將孩子抱起,因為是來看動物,目的非常明確;而在地鐵上、車上或路上,父母則會忽略了孩子的“視野”,因為沒有明確“目的”。其實目的性的參觀、游覽,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更多的則是這些“不是活動的活動”,而孩子大量的知識、經(jīng)驗、基本常識,甚至觀察力、交往能力等又恰恰于此不知不覺增加與形成著?!澳康摹钡木窒薷緹o法與大千世界的豐富多彩媲美,如果成人忽視了孩子平時好奇的觀察、熱切的詢問、逼真的模仿,那么請不要為以后孩子“不愛動腦”、“不會提問”、“不懂好壞”等奇怪吧!
4.寶寶快3歲了,在父母的幫助下已經(jīng)能區(qū)別基本的黑、白、紅、黃、藍、綠等色,非常可愛。這一天媽媽問他:你的男的,還是女的?
他答:我是綠的,媽媽是藍的。
原來正好寶寶穿了一身綠色的運動服,媽媽則穿著藍牛仔。你認為寶寶這樣說,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A.寶寶沒有聽清楚
B.對性別無知,混淆了“男-藍”、“女-綠”
C.寶寶逗媽媽開心
D.寶寶巧妙地回答了問題,因為他認為穿綠的就是男的,穿藍的就是女的
答案:B。對于寶寶來說,平時接觸更多的可能是“你是小姑娘,還是小弟弟”,或者“你是男娃,還是女娃”,所以還沒有“男”、“女”這樣抽象概括的詞匯。但從寶寶的回答中,我們分明可以知道寶寶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顏色概念,所以與其硬要讓寶寶記住:“你是男的,媽媽是女的”這樣的知識,不如就“顏色”的基礎上與寶寶做相應的游戲,讓寶寶認識更多的顏色,讓寶寶學習有“顏色”的東西“紅紅的大蘋果,黃黃的大鴨梨,紫色的葡萄,藍色的大海,雪白的棉花,烏黑的煤碳……”這是不是更有趣,更實際呢?
以上四個小小的問題,告訴我們成人,要想教孩子東西,首先要知道孩子能“看到”什么,是怎么看的;其次要想象孩子“看到”的信息,他們?yōu)槭裁催@樣看,尤其我們認為非常奇怪或者根本就是錯誤的認識中,可能正反映了孩子的發(fā)展水平,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可能的學習內(nèi)容;最后請一定記住要在與孩子的共同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童智”,你的“童智”是通向孩子心靈的“魔毯”,也是引導孩子走向更廣闊世界的“神燈”!
行至文末,為有意提升“童智”的父母親們提幾點小小的建議,供參考與嘗試:
1.當你弄不清楚孩子需要的時候,請給孩子5分鐘表達的時間;不管多么小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的表達方式,關鍵是你要設法去理解他;
2.嘗試一下孩子的表達方式,并看看孩子如何反應;
3.當你不知道孩子在看什么的時候,請盡可能“變到”(如蹲、爬、坐、臥等)孩子的高度沿著孩子的視線去看一看,可能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外面的世界還有另一個模樣;
4.嘗試將你“降低”后看到的東西與孩子交流,看孩子如何反應;
5.當你搞不懂孩子在做什么的時候,請在旁邊靜觀5分鐘,然后學樣也做一做,也許你會突然領悟到這亂七八糟地“擺弄”原來也趣味無窮!
6.嘗試一下你本已忘記的童年活動(如玩泥巴、玩沙子、玩水、踩水坑、吹肥皂泡等),好好體驗一下,并看看孩子的反應如何。
總而言之,當您細細領悟了以下的“兒童行事方程”,您也就擁有或者恢復了神奇的“童智”——
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認識水平=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
整理了關于早期教育:積極關注對孩子的好處,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積極關注在羅杰斯早期的文章中被稱為“無條件積極關注”,也有人把它叫做正向關注或積極關懷。說的就是咨詢者用積極的態(tài)度來對待來訪者,對來訪者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光明面或長處給予有選擇的關注,然后通過語言的能力,讓他感受到自己心中積極的一面。
咨詢者對于來訪者的關注程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咨詢者對來訪者的一種基本認識或人性觀:來訪者本身是有著長處、優(yōu)點,以及存在一種向上成長的潛力,通過他人的幫助,他們可以更加積極向上。
爸爸媽媽每天都有很長的時間和孩子相處在一起,積極關注是爸爸媽媽需要花最多時間的項目。孩子從積極關注中能夠獲得什么呢?爸爸媽媽有要如何關注孩子呢?
什么是積極關注
積極關注的意思就是說把樂觀積極的一面展現(xiàn)在孩子面前,這樣能夠幫助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A、沖著孩子展現(xiàn)出自己的笑容。
B、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注意要進行眼神交流,要注意孩子面部表情的變化。
C、跟孩子進行身體接觸的時候要溫柔一些。
D、孩子做了一些好事的時候要積極表揚孩子。
E、對于孩子的喜好,爸爸媽媽要表現(xiàn)出感興趣的樣子。
積極關注對孩子的好處
在爸爸媽媽剛剛給予孩子積極關注的時候,孩子能夠意識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孩子也會感知到那些給予自己肯定的人。
A、孩子的自我感覺在在爸爸媽媽的積極關注中一點點發(fā)掘出來的,健康的自我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孩子和他人的關系,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孩子是否有自信。
B、孩子的安全感是從爸爸媽媽以及那些關注他的人中獲得的,如果孩子感到害怕,或者看到陌生人以后會不由自主地看向你,那時孩子是在尋求安全感。
在一些極端的案例中,爸爸媽媽如果缺少時間來關注孩子的話,孩子會覺得非常煩惱。如果孩子在小時候得不到關注,時間長了,孩子會感覺到非常有壓力。
展示積極關注的方法
孩子出生開始,他就在默默地關注著爸爸媽媽的言行舉止,雖然孩子沒有什么表示,但是他們就默默藏在心底。所以要怎么樣才能夠向不同階段的孩子展示你的積極關注呢?
新生兒
新生兒已經(jīng)具備了學習的能力,所以當他向你提問的時候,你回答地越快,他獲得的知識就越多。當寶寶有疑問的時候,你可以這樣回應他。
a.孩子哭的時候安慰他。
b.孩子如果沖著你微笑的話,你也要對他笑。
c.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你也要沖著孩子說一些話,雖然你根本不知道孩子在說什么。
嬰兒,幼兒,和年齡比較大的孩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媽媽的話語和動作都能給孩子傳遞豐富的信息。孩子會開始揣測你的面部表情想要表達什么意思,也會開始模仿你說話的方式。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你可以擁抱孩子,或者撓他癢癢,這樣能夠增進你和孩子的感情。
家園共育《對孩子的關注到底多少最合適?》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看著寶寶逐漸長大,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爸爸媽媽都希望寶寶獨自一個人睡覺。究竟寶寶多大可以與父母分床睡呢?分床睡需要刻意分開還是順其自然?過渡期間有什么小技巧?讓我們來看看三位媽媽的說法吧。 大床和小...
拼搏與高三齊飛,勤奮與成功一色。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高考了,高三的朋友們,壓力帶給我們不應是畏懼,而應是一往無前的勇氣和力量。你是否在想一些高三學生有壓力的句子呢?下面是由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高三孩子減壓最合適的短句”,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要真正關注到每一個幼兒,重視每一個幼兒,要正確應對每一個孩子的回答,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心靈得到健康的發(fā)展,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與幼兒之間的對...
中國式家長的主要的特征:要求孩子多才多藝,遇到興趣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一個字“報”!要求孩子全面發(fā)展,巴不得各種比賽拿第一。這些瘋狂的中國式家長讓中國早教氛圍變得功利化,各種興趣班應運而生蓬勃發(fā)展,滿...
在日常與孩子的相處中,父母是最可能了解孩子的人,因為天然的聯(lián)系,因為時空的接觸;父母也是最可能不了解孩子的人,因為年齡的差距,因為立場的不同。于是孩子遇到問題或者犯錯時,父母在問“為什么”的同時,也有...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