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用模仿和父母交流

發(fā)布時間:2021-08-20

幼兒園教師研討交流。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當幼兒園教師的教學任務遇到困難時,往往都需要參考一下我們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chǎn)、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有了資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來的工作輕裝上陣!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孩子用模仿和父母交流”,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導讀:母親對嬰兒來說,就像是一面鏡子,尤其是在生后第1個月,母親在嬰兒的模仿行為上花了很多的工夫。

小嬰兒正在全神貫注地望著大夫

一個出生兩天的小兒,她目不轉(zhuǎn)睛地望著大夫的臉,注視著伸出嘴外的舌頭(見。大約30~40秒鐘后,小女孩張大了嘴,她的舌頭在嘴里向一側(cè)頰部移動。最后,小嬰兒模仿大夫,將舌頭伸出嘴外。

我國一位兒科老專家曾對一名具有神奇能力的新生兒進行過觀察。這個新生兒是一個剛剛出生8小時的小女嬰,能玩伸展舌頭的游戲。首先,老專家和小嬰兒互相注視,當老專家慢慢地伸出他的舌頭,稍候片刻,小嬰兒即伸出了她的舌頭。看到這一幕,在場的大夫和護士們都感到很驚奇。有人建議:讓這個新生兒一個一個地、面對面地和所有的工作人員見面,包括老專家,但有一條規(guī)定,和小女嬰見面者切勿伸出自己的舌頭,這樣她卻只有在見到老專家時,不管老專家的面部表現(xiàn)如何,都伸出她的舌頭。

這個出生不久的新生兒為何具有如此驚人的本領呢?首先他們具備了相應的器官——舌頭,并且知道舌頭的定位和如何使用。模仿行為是一種復雜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新生兒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也從來沒有玩過發(fā)現(xiàn)自己鼻子和母親鼻子的游戲,但他們能看到你的面孔,馬上聯(lián)想到自己身體的具體定位,這是一個復雜的認識過程。

有一位母親告訴我們另一種奇怪的游戲,她教她的新生小女兒打呵欠,然后,鼓勵她一個接一個地打呵欠,一直到母女入睡。雖然,這是一種游戲,但這種游戲已經(jīng)影響了母女的行為。

在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新生兒都一樣,他們的面部表情是明顯的,通常表現(xiàn)的面部表情有害怕、悲哀、高興、討厭和生氣。所以說,人臉是會說話的。從新生兒開始就能顯示幾乎和成人一樣的面部表情。

當新生兒注視你的面部表情時,他的雙眼集中到你的眼睛和嘴上。然后,按照他們所見來改變自己的眼睛和嘴的表情。當他們模仿悲哀的表情時,他們會緊縮眉頭,并撅起小嘴。但如果要問,新生兒到底需要接受多少刺激才能聯(lián)系到他們的模仿行為呢?目前尚不清楚。也許這是人類嬰兒的天賦。他們用自己面部的感覺器官,隨著自然運動和各種特征性的活動,使自己在新生兒時就產(chǎn)生了最大范圍的面部表情。yJS21.cOm

隨著孩子的生長、發(fā)育,他們的面部才顯示真正的表情,并隨著家庭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

到了妊娠末期,母親常常夢想即將出世的孩子如何漂亮、聰明。通常情況下,他們想像即將出世的孩子相當于一個3~4個月的嬰兒,面色紅潤,皮膚柔嫩,面帶微笑,雙眼睜得大大的,顯得很機靈。當孩子出世后,母子初次相遇,用真正的嬰兒取代了想像中的嬰兒,無論在面部特征和行為能力上都存在著差距。因為他們剛剛出世,皮膚上蒙有一層薄薄的胎脂,有的有脫屑,閉著眼睛,哭著來到了世界上。

母子相見,互相注視、互相模仿,他們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這已由英國著名精神病學家韋尼考頓博士通過精細的觀察得到了闡述。他們觀察到,母親對嬰兒來說,就像是一面鏡子,尤其是在生后第1個月,母親在嬰兒的模仿行為上花了很多的工夫。韋尼考頓博士在母親的鏡子作用中評論道:“當新生兒看見母親的臉時,他們到底看見了什么呢?看見的是他們自己?!?/p>

當母親溫和地追隨或模仿嬰兒而不是刺激或指揮他們,并且把自己擺在嬰兒的位置上時,小嬰兒做出的反應和模仿行為就明顯增多。

相互借鑒的另一種形式是互相學習。嬰兒要了解自己、了解你、了解他們在社會中的地位。這個過程是不成熟的。我們敘述這個過程,僅僅是因為我們有興趣想知道新生兒的秘密,而不是為了去訓練孩子,因為以上的模仿過程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我們?yōu)樾律鷥壕哂薪涣餍畔?、生存和接受養(yǎng)育的先天本領而驚異。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讓孩子用“非語言交流”


導讀:除了用語言與人溝通,人們也在不斷地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與人交流。非語言交流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注意養(yǎng)成這方面的習慣,就會在成長過程中吃虧。

心理學家經(jīng)過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面對面的交流中,55%的情感內(nèi)容是由非語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勢、手勢、體態(tài)、眼神等;38%的內(nèi)容由聲調(diào)表達,只有7%的內(nèi)容是用語言說出來的——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

除了用語言與人溝通,人們也在不斷地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與人交流。非語言交流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注意養(yǎng)成這方面的習慣,就會在成長過程中吃虧。

非語言交流中,孩子最容易遇到以下問題:

談話的方式和語調(diào)——談話的方式和語調(diào)與其他人不同步,對方會認為他說話的樣子很怪。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與對方離得太近、太遠或者不恰當?shù)嘏拇驅(qū)Ψ降纳眢w,都會使對方感到不舒服。

體態(tài)和姿勢——體態(tài)是孩子們感情交流中的重要內(nèi)容,太隨便或太懶散的姿勢,通常代表不尊重和不感興趣,盡管孩子并不會真的這樣想。

目光接觸——雙方談話過程中,注視對方面部的時間占整個談話時間平均30~60%左右。太多或太少都會被視為不禮貌。

聲音——無論是語言(語調(diào)、聲音高低和強弱)還是非語言(嘆息、呻吟、噪音等)的情感交流,聲音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即使像清嗓子之類的小習慣,也可能會招來其他人的反感。

物質(zhì)因素——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穿著對他人有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就更容易在社交上遭受挫折。

那么,如何讓孩子學會非語言交流的技能呢?下面是幾個有效的小游戲:

猜測情感(4-6歲)

把某一句話說5遍,用錄音機錄下來,每遍語氣都不同,表達5種感情。例如用“你可以去了”表達歡喜、疑問、氣憤、憎恨、恐懼5種情感,孩子猜對1種得10分,然后讓孩子說一句話,努力學習用不同的語氣表達不同的感情,成功即得1分。

情感字謎(6歲以上)

由3名以上的孩子或家庭成員參加,先準備好20張卡片,每張寫上一種情感,例如:快樂、傷心、害怕。擔心、恐懼、瘋狂等。由年齡最小的開始,任取一張卡片,然后在3分鐘內(nèi)表演卡片上的感情,不能說話,其他人猜測,猜中者保留卡片,并由他繼續(xù)進行下一輪。游戲結(jié)束后,卡片最多者就是贏家。

“哨音”游戲(7-12歲)

從電視上錄下一個適合于孩子年齡觀看的電視劇,然后,把聲音關掉,只讓孩子看畫面,要求他們描述劇中人物的情感。當孩子說對演員的某個表情、體態(tài)或姿勢所體現(xiàn)的情感,就記1分。然后,加上聲音重新播放這一鏡頭,來檢查孩子的答案。

愛心提示

讓孩子學習“閱讀”非語言情感,讓他們理解情感交流的每個細致之處;

情感交流需要對正常的語言交流方式(如體態(tài)、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語氣等)都非常了解,孩子了解了正確的站姿、坐姿、行姿等問題,就會在與人交流、溝通時占據(jù)優(yōu)勢;

情感交流也包括人們說話的方式,有些孩子在這方面比較欠缺,需要家長的幫助才能理解語氣、講話速度等所表達出的感情。

父母多和寶寶交流 使寶寶語言能力更強


父母多和寶寶交流 使寶寶語言能力更強

嬰幼兒的教育因人而異,這個主要取決于孩子的父母。有些父母愿意花時間和孩子交流,同時會對孩子做出的一系列簡單而平常的動作驚訝不已,也常常會和孩子做些小游戲;但有些父母則認為這是浪費時間。而我就屬于前者,同時我還發(fā)現(xiàn)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1.嬰幼兒的摩羅反應

我是一位有著12個孩子的媽媽,我承認相對于孩子的其他年齡段,我更偏愛他們的嬰幼兒時期。就我而言,嬰幼兒時期總那么讓人覺得妙不可言:先前還沒出生,后面就開始靠自己來呼吸了并且有了摩羅反應——當你在拍手時,嬰幼兒就會弓著背并手足舞蹈。這是一種簡單的神經(jīng)反射,但對我來說,是一個奇跡!每次看著兒科醫(yī)生為我的寶寶做著基本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測試,我都相當?shù)恼鸷场?/p>

2.難以磨滅的印象

幾年前,在時代雜志上,我讀到了一篇文章,就是描述的一個新生兒的面部表情和他的爸爸的面部表情非常相似。該文還附上了相關圖片,當爸爸張開嘴巴做發(fā)聲狀時,寶寶也學著爸爸張開了嘴巴。這些圖片都給我不可磨滅的印象。

我也發(fā)現(xiàn)我的寶寶有一半的時候和我作出相同的動作。我創(chuàng)建了一個游戲,就是想從寶寶那里獲得反饋:當我借著膝蓋支撐躺在床上時,我會用我的腿抵著寶寶。這樣,寶寶的臉就和我的眼睛在一條線上。當我的嘴巴發(fā)出元音時,寶寶就會清晰的看到我的面部表情。為了吐字清楚,我故意夸大了我的嘴巴和嘴唇動作:“Aaaaaah,Eeeeeeh,Ooooooh…OOOO等等。”

在我讀出這些元音時,我表現(xiàn)的很興奮。不過我也發(fā)現(xiàn)當我在發(fā)元音時,我的寶寶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到我的臉上,也很難模仿我的唇形變化,但是寶寶常常在我發(fā)完最后一個音節(jié)后對著我笑,即使他還那么小。

當然,寶寶的注意力也是很有限的。無論我和寶寶玩什么游戲,我都會觀察到他們的注意力減弱的情況。寶寶通常也會打斷眼神對焦的時刻并轉(zhuǎn)移注意力。我也會做同樣的動作以便給他幾分鐘的時間來緩緩神,之后我們再從頭開始演練。

3.交流使寶寶語言能力更強

為了娛樂寶寶,我花了大量時間和寶寶在一起,同寶寶交流,但是其他父母認為我是在浪費時間。我相信我和我的寶寶交流的越多,日后寶寶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想法就越簡單。事實上,我的寶寶們也是在很早就會說話了,同時我也確信這應該也是由于我給了他們語言方面的重視力度。

美國父母如何與孩子輕松交流


1.傾聽他們怎么說,而且須用心地傾聽。

2.花時間學會真正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3.就像我們當父母的一樣,孩子當然也不是完美的,故不妨接納他們本來的樣子吧!

4.常和他們一起度過有意義的時光。

5.別將孩子跟他們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橫向比較”。

6.與其對孩子常作否定,還不如找到一些表示肯定的話說說。

7.不忘表揚——告訴他們你為他們而感到自豪。

8.禮貌對待他們的朋友。

9.可以跟他們說說你心中的煩惱,這樣他們就會明白:遇到麻煩的并非只有他們孩子。

10.熱心參加他們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如運動會、表演會、手工作品展覽會、家長會等。

11.有些事完全可征求他們的意見或看法。

12.對他們擁有的物品同樣應予以尊重。

13.不妨經(jīng)常和他們一起哈哈大笑。

14.努力發(fā)現(xiàn)你和孩子共同喜歡做的事,并參與其中。

15.對幼兒園布置給孩子的工作同樣熱心。

16.耐心地觀察并發(fā)現(xiàn)他們的興趣所在。

17.盡量多地和他們一起進餐,或一起做飯。

18.有時可對他們說,你認為他們很有兩下子。

19.讓他們知道,你隨時隨地樂于做他們的幫手和后盾。

20.作解釋時務必耐心。

21.讓孩子學會如何應對突發(fā)的意外事件。

22.為了能隨時照顧孩子,你也須照顧好自家。

23.向他們說,你很高興是他們的家長。

24.見到孩子時不忘露出微笑。

25.每天都可以跟他們說你真誠地愛著他們。

孩子膽小和父母有關


導讀: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于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剛剛雖然是個男孩子,但他膽子卻很小,平時不愛說話,在幼兒園里老師說他特安靜,不鬧,好乖;家里有爸爸媽媽的朋友來玩,叫他和叔叔阿姨打招呼,剛剛就躲在爸爸媽媽的背后;在小區(qū)里,看到別的孩子們在玩滑梯,蕩秋千,他站在一邊看,爸爸媽媽又心疼又擔心,不知剛剛怎么會這樣。

據(jù)美國心理學家多年研究,許多成年人的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兒童時代。如果孩子的拘謹在兒時得不到解決,那么,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后事業(yè)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聰明才智和一技之長,也會因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難。

孩子膽小的問題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往往是父母對待孩子的許多做法不夠正確,在方式方法上過于簡單,處理過急,才造成了孩子的心理緊張。

給孩子選擇年齡小的玩伴如果孩子膽小,大多數(shù)家長根據(jù)“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勵孩子與年齡大一些且膽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對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結(jié)果反而不妙。在與比自己強大的同伴接觸中,他們變得更自卑,更拘束。

因此,家長切勿一廂情愿把孩子往優(yōu)秀的群體中趕,“正負得負,負負得正”的情況,在教育中也會是屢見不鮮的。所以,最好就是為孩子選擇一個性格開朗、身體壯實、年齡比你孩子小一些、其家長待人熱情大方的小伙伴,讓孩子經(jīng)常與小伙伴在一起玩耍。這樣的小伙伴容易與年齡稍大但膽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樣,而且小伙伴的家長待人熱情大方,保證了孩子去玩時,大人不會干涉。

放手磨煉孩子

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在生活的海洋中得到磨煉。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孩子,或怕其經(jīng)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yǎng)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干涉他怎么玩。

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對于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盡量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于發(fā)現(xiàn)并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夸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xiàn)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經(jīng)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么,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于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樹立正面的榜樣

經(jīng)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孩子的模仿對象


孩子的模仿對象

對象一:成人

孩子自出生后,就喜歡觀察和模仿周圍的人了。如果他被允許去做“大人”的事情時會非常高興,比如拿掃帚掃地。孩子不僅會模仿成人的行為,也會模仿成人的語言、神態(tài)等。初學語言的孩子,一開始就是模仿和重復周圍人對他說的話。我們發(fā)現(xiàn),如果平時和孩子說話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語音標準的人,那么孩子的發(fā)音就會比較好;如果周圍的成人說話都不太標準的話,那么孩子的發(fā)音則會帶有方言的語音語調(diào)。

三歲以后的孩子,已經(jīng)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了。這時,他們開始模仿同性成人的行為和舉止。比如,女孩喜歡穿著媽媽的高跟鞋,或者自己親自照料娃娃。在性別角色的模仿過程中,孩子會學習那些同性成人的行為方式,并且認同那個人或那種角色,這對孩子以后的行為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模仿不僅發(fā)生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戲中也會有模仿。孩子經(jīng)常在玩耍中扮演某些成人的角色,比如老師、醫(yī)生、司機、廚師等等。這時的孩子不會看到什么就模仿什么。在做游戲的時候,孩子會選擇熟悉的人和事,把自己感興趣的行為通過游戲表現(xiàn)出來。這類游戲被稱為“裝扮性游戲”,對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都十分有意義。在裝扮性游戲進行的過程中,孩子并非純粹地進行模仿,而是會在實際游戲情境中進行創(chuàng)造,比如為游戲角色打扮,準備游戲道具,在游戲中安排模仿對象的行為和工作等等。這時,孩子的創(chuàng)造行為也不知不覺地發(fā)生了。

對象二:同伴

孩子的模仿并不僅僅局限在從成人身上進行模仿和學習。在幼兒園里,孩子之間的模仿也非常明顯。游戲區(qū)的天花板上掛著一個風鈴。孩子們都想讓風鈴發(fā)出聲音,可是風鈴掛得太高了,大家都夠不著。這時,有個聰明的孩子拉來一把小椅子,站在上面,一伸手就夠著風鈴了。其他的孩子看到了,也紛紛去找來小椅子。類似的模仿事件,在幼兒園里天天都會發(fā)生。

對象三:卡通人物

對卡通片中人物行為也是孩子模仿的對象。男孩子喜歡扮演奧特曼和超人,從床上到地上“飛來飛去”,和怪獸、壞人作戰(zhàn);女孩子想當公主或小仙女,穿著漂亮的裙子,手拿仙女棒。然而,由于孩子的知識有限,有些模仿行為對孩子來說是很危險的。比如孩子模仿卡通片中的小動物,把雨傘當作降落傘從家中窗戶往外跳,結(jié)果導致摔傷。因此,家長一定要對孩子模仿的對象加以限制。

孩子模仿守則

為了讓孩子模仿好的榜樣,健康地成長,家長應當牢記以下守則:

第一條,適當?shù)慕巧托袨槭痉秾⒆拥某砷L非常重要。

第二條,孩子是面鏡子,爸爸媽媽可以從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努力做個好榜樣。

第三條,要鼓勵孩子模仿好的行為,對孩子所模仿的不好的行為要加以制止。

第四條,對孩子在模仿過程中出現(xiàn)的自創(chuàng)動作,只要是對孩子和周圍人無害的,不必干涉。說不定,未來的發(fā)明家就在你的身邊。

相信《孩子用模仿和父母交流》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教師研討交流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父母和孩子的正確交流方式 在成長的過程中,確實有很多法門可以幫助我們。 但是有一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任何方法都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和父母的關系,和生命的關系?!?為什么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會這么重要呢? 對一個剛出生的孩...
    2021-10-06 閱讀全文
  • 讓孩子用“非語言交流” 導讀:除了用語言與人溝通,人們也在不斷地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與人交流。非語言交流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注意養(yǎng)成這方面的習慣,就會在成長過程中吃虧。 心理學家經(jīng)過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面對面的交流...
    2021-09-02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用眼神與孩子交流 教育隨筆:用眼神與孩子交流 在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經(jīng)常能看到聽到教師呵斥幼兒的情形,時間久了,往往老師喊破了嗓子,幼兒卻無動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收效不大。能不能換一種和幼兒交流的方式呢? 有一次在上...
    2021-05-28 閱讀全文
  • 用孩子的思維與他們交流 一、別用成年人的想法揣度孩子 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個報道,題目是《6歲男孩與4歲女孩模仿電視里親熱鏡頭男孩被打得皮開肉綻》。 夏天某日的晚上7點鐘左右,6歲的男孩山山(化名)見媽媽不在家,就像往常一樣...
    2021-12-21 閱讀全文
  • 和孩子心靈交流 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小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滿足孩子們的心...
    2020-10-19 閱讀全文

在成長的過程中,確實有很多法門可以幫助我們。 但是有一個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任何方法都繞不過去的——那就是『和父母的關系,和生命的關系?!?為什么孩子和父母的關系會這么重要呢? 對一個剛出生的孩...

2021-10-06 閱讀全文

導讀:除了用語言與人溝通,人們也在不斷地用身體語言、面部表情與人交流。非語言交流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如果孩子不注意養(yǎng)成這方面的習慣,就會在成長過程中吃虧。 心理學家經(jīng)過一系列研究發(fā)現(xiàn),在面對面的交流...

2021-09-02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用眼神與孩子交流 在幼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經(jīng)常能看到聽到教師呵斥幼兒的情形,時間久了,往往老師喊破了嗓子,幼兒卻無動于衷,依然我行我素,收效不大。能不能換一種和幼兒交流的方式呢? 有一次在上...

2021-05-28 閱讀全文

一、別用成年人的想法揣度孩子 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個報道,題目是《6歲男孩與4歲女孩模仿電視里親熱鏡頭男孩被打得皮開肉綻》。 夏天某日的晚上7點鐘左右,6歲的男孩山山(化名)見媽媽不在家,就像往常一樣...

2021-12-21 閱讀全文

每次帶孩子到戶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占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小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fā)現(xiàn)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滿足孩子們的心...

2020-10-19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