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孩子,請你這樣帶!

發(fā)布時間:2021-08-11

怎樣教育孩子。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要對教師多些理解、多些幫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家園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孩子,請你這樣帶!”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無助、甚至絕望的父母,他們面臨自己養(yǎng)大的孩子卻突然地發(fā)現孩子的陌生與可怕,曾經非常乖巧的孩子突然變得兇狠,父母發(fā)現感覺對愛子的失控,愛已過,恨不行,說不聽,罵無用……

當他(她)們無奈地說起孩子的問題時,有時候往往得到的答案只有一句話“為時已晚”,為什么?

因為他們錯過了孩子心理教育的最佳時點。

一、孩子的很多心理問題都源于12歲之前父母對子女的撫養(yǎng)方式

我經常從新聞渠道聽到或看到種種令父母心碎、令父母痛苦的報道:僅因母親對兒子上網的責罵,年僅12歲的兒子喝農藥自殺;僅因為老師批評幾句,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女孩居然跳樓自殺,因迷上網絡游戲寫了大量網絡日記的孩子怕父親責罵而跳樓自殺,這些痛不欲生的父母不知道,孩子的行為與他們的教育方式密切相關。

如同醫(yī)生看著痛苦的病人,許多病人只能感嘆自己的不幸,遇上這種病……事實上,多數疾病都與病人自身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與無知相關。盡管有遺傳問題,盡管有環(huán)境問題,但知性的生活方式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孩子的心理問題也同樣。

一般而言,孩子出現行為問題或心理問題如:逃學、撒謊、網癮、頂撞父母、離家出走、動輒自殺、還有打架傷害、參與搶劫等“發(fā)病期”多在12歲前后至18歲前后。但是,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于12歲之前。而且源于父母對孩子的撫養(yǎng)方式。

在做父母之前您是否想過下列問題:

1.你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

如果你亟需掙錢,如果你事業(yè)太重要,如果你沒有時間親自哺育,那你一定不要生孩子,否則,極有可能錢掙來時孩子已成敗家子;事業(yè)做大時孩子已經成陌路人……

2.你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

如果你是一個只需要別人關心你、而不愿意關心一個吃喝拉撒都要你幫忙的主兒;如果你對生活瑣事沒有耐心也極不情愿做這類事時,你最好不要當父親或母親!

3.你是否知道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幾個基本的階段,每階段你需要做什么來完成對他的“心理撫養(yǎng)”?

心理撫養(yǎng)的內容哪些在先,哪些隨后?哪些是基礎性的心理撫養(yǎng),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撫養(yǎng)?如果你以為你的孩子生出來后會自然長大,自然懂事?那你一定失望。

因為,現代社會你不教育,電視、網絡會教育他(她),當你發(fā)現孩子身上出現種種“毛病”時,你再行動已晚——心理發(fā)展有關鍵期。尤其獨生子女時代,父母沒有實驗期,當你終于明白撫育道理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教育期。

很多年青的夫妻可為一套房,一套電器,一套家俱,反復斟酌,查詢相關知識并不斷地考察;但有多少夫婦為生個孩子反復斟酌、不斷考察、不斷尋求相關知識?還有人認為有愛就有家,有家就有孩子,有孩子就自然長大,恕不知有愛并不等于就有好的養(yǎng)育。

二、孩子在依戀期里,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許多父母常常在孩子青春期發(fā)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一脖子的仇視,為此他們感到恐懼,感到不解,似乎孩子沒在自己的視線范圍內長大。

很多父母告訴我說,孩子出生后,奶奶愿意幫助我們帶,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等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我們把他接回來,可是,他跟我們就是不親,而且,根本不聽話……原因何在,答案很簡單,青春期出現的隔閡原因在依戀形成期。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將一個出生不久的小猩猩放入一個大房間,房間內有兩個鐵架子,一個是光禿禿、沒有任何裝飾物;另一個鐵架上纏滿了絨布,形似一只母猩猩,地上還有吃的、玩的物品。然后,觀察小猩猩是吃?是玩?還是要母猩猩?結果發(fā)現,小猩猩面對陌生的房間恐懼地叫幾聲,然后就爬上模擬的母猩猩架上,緊緊地抱住。只有在餓的時候,它才下來,吃點東西后又會迅速爬上去、爬到緊緊抱住那只毛絨絨的母猩猩。

這一實驗證明:幼小的動物雖然需要食物,但隨后的需要就是對撫養(yǎng)者的依戀。后一種需要超過玩具的吸引。孩子在一歲內,每當熟悉的面孔出現,再受到熟悉的撫養(yǎng)人的擁抱、愛撫,煩躁的嬰兒可以立即安靜下來;這種依戀和安全感經常得到滿足,嬰兒就會出現愉快、輕松的感受,相反,嬰兒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的現象。

心理學研究發(fā)現,若是人在生命早期長期沒有得到這種依戀的滿足,就容易產生不滿足感、從而產生煩躁、敏感、神經質等性格障礙。所以,專家建議,對于3歲以內的嬰幼兒(尤其是1歲以內),應該保證1-2個固定的撫養(yǎng)人,而不應該總在變換照看者。

鑒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yǎng)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不要讓孩子離開你,尤其是初生的第一年!

當然,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象一直存在,依戀現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不在父母掙錢有多少,也不在父母多有知識,更不在父母的事業(yè)有多成功,只在你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在你為他依戀時期(指12歲以內)的相伴時間有多少。

三、孩子言語發(fā)育需要愛的嘮叨

言語表達是人在社會活動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不善言語表達的人,往往在人際關系上、在社會活動中都表現得較為消極,甚至出現口訥,語遲、自卑等。這種人在需要與人交流或溝通時往往具有障礙。

這種障礙出現在幼年,當人進入青春后期至婚戀期(一般20至29歲)時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尤其是男性,若有這種困難,他會在與異性交流時因無話而僵持、因不知說什么而顯得為人無味,因不知怎樣讓人開心而自身緊張,尤其當他遇到自己喜歡的異性時,他會更加焦慮……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無助的前三年,人需要別人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還需要經??吹健叭四槨?,聽到“人聲”,尤其耳邊要有不斷地愛的嘮叨。

事實上,有“愛”的撫養(yǎng)一定是“嘮叨”的。只有真心愛孩子的人才會邊陪伴孩子邊嘮叨,即使寶貝拉了很臭的屎,撫養(yǎng)人也是愛意濃濃、嘮叨之中換尿布和清洗。這種嘮叨,盡管寶寶聽了當時沒有什么反應……但不可小看這種嘮叨,可讓孩子早早地冒出話語,因為所有的“說”都是在“聽”之后,聽得多才能說得多。yjs21.Com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說話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為他或她在一歲半至三歲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內(與幼兒園長大的孩子相比),并且身邊總有愛他(她)的親人嘮叨。相反,當我們發(fā)現孩子到了4、5歲見陌生人時,不愛張嘴,不愛叫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3歲前缺乏這種“嘮叨背景”。

如果我們遇見一個青年人或成年人,他能在短時間內很自然地與人說話、愛說、善說的人,這種人往往沒有社會交往(即與人交流)的困難或障礙。我們可以由此判斷他有早年即三歲前,應該是在愛意濃濃的背景下被撫養(yǎng);相反,當我們遇見一個青年人或成年人,他不太愛說話,也不太擅長表達或表現自己,那么,此孩子早年一定有父母上班時將他交給家庭之外人照看、或自己忙于勞碌而將孩子置于獨處的背景。

總結:孩子幼小的時候(尤其1歲半之內)只有物質撫養(yǎng)是不夠的,不管他是否反應,也不管他能否聽懂,撫養(yǎng)人在用照顧表達愛的時候還一定要多嘮叨些……讓他(她)耳邊留下媽媽的細語,父親低沉的音質,因為這時所有的嘮叨聲音都和你們照顧他(她)并讓他(她)產生滿足而形成的快樂記憶相聯系。那是他(她)今后不需要理由而愛你們、戀你們的基礎之一:熟悉的聲音……

四、在孩子六歲前對他說“不!”

心理撫養(yǎng)的第一步是情感撫養(yǎng),可是令許多家長困惑的是:當他們用情感和全部的心血培養(yǎng)起來的孩子卻有一天突然讓父母覺得那么陌生,那么敵對,那么可怕……有的孩子在父母看來一直挺老實的,怎么有一天就讓警察找到家里說“他參與搶劫了”?有的父母覺得自己對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他怎么就因為說他幾句居然自殺了?有的稍不滿足他就離家出走?記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親就發(fā)出這樣的疑問:“前兩天我和他出門過馬路時他還拉著我的手,怎么到學校后(是寄宿學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為什么那么愛他們,他們還會這樣呢?

原因在于: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可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克制、忍耐。這種養(yǎng)育起始在孩子3歲上下,在他能夠說出自己的要求時,就要開始對他說“不行”,結果可能是讓他痛哭一番的經歷。

父母若在6歲之前(最晚別超過10歲)對孩子說“不”,他盡管會因為你的拒絕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痛哭一番,嚴重些就是哭的氣噎、哭得地上滾來滾去;可是你若等他12-14歲之后的青春期,你再開始對他(她)“說不”時他不會再哭鬧、再氣噎,也不再打滾,他(她)會離家出走,他會服毒自殺、他會跳樓方式威脅父母,因為那時候他(她)已經有對付你的各種能力和選擇。曾有人問我:“為什么那么小年紀的孩子會自殺”?我回答:那是因為孩子只知道你愛他,他在利用你的愛威脅你,他并不知道死的真正含義。

所以,父母的養(yǎng)育之愛要有知性,不要給孩子一種誤讀的可能。

那么,如何對年幼的孩子“說不”呢?方法是:

第一,選擇孩子早期表現出任性的時間,一般應該在3-5歲。

在3歲之前,孩子的哭聲一般是他身體痛苦的感受表達,所以哭聲是一種信號,我們要幫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關愛他……但是,孩子到3歲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哭聲有時不再是身體痛苦,而是一種意向表達,譬如:你帶他去朋友家,看到別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帶回家;你帶他去商場,看見好玩的東西非要得到,父母不買就大鬧……,當父母發(fā)現他的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態(tài)一出現,就要有意地對他進行“說不”的教育。

第二,“說不”的環(huán)境要講究,要讓孩子單獨面對你,而不要讓他在眾人面前、或在其他親屬而前面對你。

所以,無論他在哪里與你對峙,與你大鬧,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帶回家,最好選擇在臥室內,因為房間里沒有危險物品。你將他置于臥室中,將門關上,讓他單獨面對你,他會感受一種情境壓力,然后,告訴他(她)“你今天這樣是不對的!下次不許如此!”

第三,初次這樣做,孩子可能會繼續(xù)哭……這時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罵他,三不要在這時給他講道理,因為他還小,很多言語還不太明白;四不要走開,因為要讓他一直感受你不讓步的態(tài)度。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著他哭。他開始時會很傷心,還很氣憤,這沒有關系。因為他現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鬧時將頭撞在床腳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這一時間的“堅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態(tài)度,不要曖昧要堅決!這對你、對他都有好處。

這種“說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處理行為告訴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對,你再鬧我也不會讓步,我也不會心疼,我對你的愛是有限度的,取決于你自己的表現!

所有的孩子都會從中感知你的反應。只要你堅決,他就明白了。從此之后,他不會再如此辛苦地與你鬧!然后你再進行疏導性教育,恩威并施,讓他知道,父母愛他,但父母不遷就他——這種“較量”最早越好。

五、幼小時的耳聞目睹決定人的觀念

我們經常會發(fā)現,做為成年人在同一事情面前的做法大相徑庭,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與人的差距經常被人們視為“人的素質”,但這不是人的素質問題,而是人的觀念差異問題。素質一般是指個人是否具有做某事的能力和潛質。這種能力或潛質多源于天生的屬性。而決定一個人做某事還是不做某事,其判斷與選擇的關鍵卻在于人的觀念。

許多成年人做完某種不良之事后會出現“于心不安”的感覺,這種不安感就源于人內心的觀念存在。有人在某事面前會說:“這種事打死我也不能做”!這一定是與他的觀念相沖突的事。人的觀念一旦形成,就會讓人出現“不意識就反應”的行為,譬如,有人見孩子落水,立即跳下水去救孩子。事后,有些人想寫篇表揚稿,經常會問救人者:“你當時怎樣想的?”許多類似的情境下救人者都會說:“我什么都沒有想就跳下去了。”他說的是實話。因為那種情境下沒有想的功夫,多耽誤一秒都會危及孩子的性命。這種沒有“想”就“行動”的內心動力就是觀念。

觀念,是人的一種看法。只是這種看法往往發(fā)生在“觀”的同時或“看”的同時。人們通常認為,孩子的看法是在父母對其教育,對其講道理之后才會形成。但多數人不知:孩子在聽得懂“道理”之前,他已經在形成某種看法。比如在孩子任性地放聲大哭時,大人不吼,也不急,不打也不罵,而是安靜地坐在他面前,用等待的眼神看著他的哭一樣,他看到這一幕后就會明白:自己這種故意哭鬧對父母沒有作用,以后他就不會再這樣故意在父母面前發(fā)脾氣。

如果孩子在幼小的時候生病,他的父親或母親輕輕地走近他身邊,用溫暖的大手摸摸孩子的額頭,輕輕地坐在他身邊,給他掖緊被子,陪伴著他……這種情境長大的人當其身邊有人生病時,他也會以同樣的方式照顧別人;如果某天孩子與母親一同上街,一名乞丐把手伸向母親要錢,母親沒有說話,無聲地從身上找些零錢交給乞丐,這孩子長大后面對乞丐也會同樣做法的。相反,父親經常在家中拳腳于家人,這種家庭長大的男孩在處理自己家庭沖突時一定有相關行為;母親經常對鄰居潑口大罵或對人驕橫跋扈的,其子女長大后也會出現人際關系的相關麻煩。

我們還必須知道,在父母的親自撫養(yǎng)中,你的孩子就在復制撫養(yǎng)的觀念與性格,復制他最親近的人的各種行為方式與態(tài)度。早年最重要的模仿人是母親,然后就是父親。一般而言,人的長相大多取自遺傳,但人的性格和人的觀念則完全取決于父母的言談舉止。

所以,為了孩子健康成長,所有的父母要好好修養(yǎng)自己的言談舉止,在家庭中盡顯父母的善良與榜樣,在談吐中表現文雅與謹慎,在處理各種意外事務時有理有節(jié)。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這樣對待孩子更好


這樣對待孩子更好兩天前,婆婆來看xx。由于和她保持著有規(guī)律的見面機會,xx對奶奶并沒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這周六上午的半天時間,我便決定不送xx去保姆家,滿足婆婆想多和孫子相處的心愿。(我周六上午要上班)

只是,xx要留在家里,我要出來上班。而xx是個很戀媽媽的孩子。我要走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難纏。

果然,我從臥室走出來,比我早起,正在客廳和奶奶玩的xx已經一眼看到,立即歡呼:“媽媽來啦!”然后奔過來要媽媽抱。不肯奶奶再碰到他。

婆婆擔心xx粘著我不再肯和她,便說:“我?guī)ハ词滞嫠闱那牡刈叩?。沒事的,他沒看到你也不會哭的,哭也就哭一兩聲?!?/p>

我倒是在想,作為媽媽,要盡可能少地這樣悄悄地從孩子身邊溜掉。

我決定先陪陪他。

先是為他剝了一顆他讓我給剝的糖——給他吃,是因為他早飯吃飽了,而且這塊糖是他自己找到的,我覺得要讓他享受他自己的“勞動成果”和這種意外的快樂感覺。

接著,我試著和他“聊天”?!皩氊悾阋湍棠踢€是要和姨婆?”xx回答的是:“和奶奶?!钡粫缶透骸昂蛬寢?。”

我們一起背了兩三首兒歌,然后認真地對xx說:“寶貝,媽媽一會要上班,有事情,奶奶在家陪你玩,行嗎?過兩三個小時,媽媽就會回家,你能等著媽媽嗎?”他笑嘻嘻地說:“不行!”我又陪了他一會。接著,非常堅定地說:“寶貝,媽媽必須去上班了?!?/p>

可能聽到了我說必須兩個字,xx同意了。有一些眷戀,但還是和我說了再見,做了飛吻的動作。

我自己覺得,這樣去上班,很安心。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悄悄溜掉,沒有任何期許留給孩子,我覺得不是尊重。孩子會纏著媽媽不讓走,是在表達:媽媽,我還想要你陪我一會。媽媽,我想繼續(xù)享受你的愛。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分離,也變得很平靜溫馨。

順便想交流一下我在育兒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一些比較有“用”的話。

“是呀,媽媽也很想讓你繼續(xù)看電視,但今天你看了很久了,我們得睡覺去了?!焙芾斫?,但也很堅定。

“寶貝,你感覺很生氣,媽媽知道你生氣了。讓媽媽抱抱你?!痹诘谝粫r間里,洞悉了孩子的情緒,而且做出了安撫措施。

“哦,寶貝真的很可愛,媽媽很想一直陪著你,但是現在媽媽必須去上班辦事情了,媽媽會在兩個小時后回來,請等著媽媽?!北磉_自己對孩子的愛,但不放棄理性的堅持。

“現在是吃飯時間,請你過來吃飯?!币⒆又酪幌聲r間是什么東西,同時試圖建立規(guī)矩。

“打架是不好的事?!焙唵味隙ǖ馗嬖V孩子一個答案。

“不可以?!蔽兆『⒆拥氖?,看著他,嚴肅但不兇狠地說。為了制止孩子做一些不對的舉動,“不可以”三個字可能要上百遍地說。而且,光說不行,一定要走到孩子身邊,最好蹲下身子,和孩子可以目光平視。

“滑滑梯很好玩吧?你再玩兩遍,我們就要回家了。一定要回家了。”有約定,而且一定遵守這個約定,孩子會習慣遵守約定。

“告訴媽媽,你是想要吃棒棒糖嗎?”孩子哭鬧的時候,拿出很愿意傾聽的姿態(tài)來,能起到很好的安撫作用。

“媽媽正在接電話,請你不要打擾媽媽。你可以去玩一下積木?!眿寢屪鹬睾⒆?,也得讓孩子尊重媽媽,很多時候,就算母子或者母女之間,也要有界限。我不想讓我的兒子認為我是個24小時不必休息的全能機器。當然,你得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做的事情有哪些。

雖然是小小的孩子,但也和他說禮貌用語。一來能讓孩子感受到禮貌是什么東西,二來祈使句往往是簡單而明確的,孩子接受起來比較容易。

不過,我要承認,我并不是百分之百能按照我上面的說法去對孩子說,我也經常發(fā)脾氣,經常不耐煩,但我相信這樣說,更好。我會努力將此養(yǎng)成習慣。

育兒觀念:請你有空多陪陪孩子


育兒觀念:請你有空多陪陪孩子

主題活動[溫暖的家]正在進行中?!凹摇鳖櫭剂x一定是和孩子爸爸媽媽有關.

家是個溫馨有愛的地方。

談話中,說說自己爸爸媽媽最厲害的地方是什么?聽聽孩子們可愛的回答----我

爸爸會開車,我爸爸每天玩手機,我爸爸從來不來看我,我爸爸最喜歡和媽媽吵

架......。我媽媽也每天玩手......。

那家里的飯都誰做呢?奶奶呀----我奶奶做的飯可好吃了,我奶奶每天給我做早

飯,還每天洗衣服;每天送我來幼兒園,奶奶很辛苦的......

孩子七嘴八舌的聊起了奶奶、外婆......

我外婆可厲害了,什么都會做,還會做衣服。我奶奶也可厲害了,給我做的飯可

好吃了;我奶奶還會給我講故事呢;奶奶叫我寫字呢......

著孩子們熱鬧的討論和回答,我心里有一種莫名的傷感,可愛的孩子呀,你們是

那么的懂事,知道心疼奶奶,你們心中的愛是那么的純凈,感恩的你們一定會很棒的

!

我們的爸爸媽媽是不是該好好反思一下呢?你給孩子的是什么?以身示教、潛移

默化是最重要的。

把關注孩子的座位、孩子之間的一點摩擦、揣摩老師的心思放在關心在孩子身上

吧!多給孩子一點愛,多陪陪孩子,教會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好的行為習慣吧!不

要總是因為你的狹隘,你的一些心思去關注一些沒必要的事件上。

其實,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人都是那么的善良;用你的愛,用你寬闊的胸襟去影

響孩子,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成長空間。孩子的成就不是他人所為,而是你切身的影響

。

呵呵-----有感而發(fā)。還是做好我自己吧!

這樣教育孩子不是愛


做父母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的一種職業(yè),因為不僅要心甘情愿地全身心付出,而且即使做得費力、不開心了,也不能辭職不干。做父母還是個技術活,即使兢兢業(yè)業(yè),仍然有可能事與愿違,比如以下的八個教育誤區(qū)就是中國父母很難全部避免的。

1.為保全面子,滿足孩子的無理要求。在公眾場合,孩子用哭鬧“要挾”父母,父母迫于顏面只好乖乖“就范”,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在心理學上,這關系到對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培養(yǎng),也關系到父母權威的樹立。面對這種情況,父母一方面要打定主意,教育孩子遠比面子重要,即使眾目睽睽,不該滿足的要求決不可輕易松口;另一方面,可以用其他新刺激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中國父母雖然疼孩子,但經常把孩子看作是沒有獨立人格的“不完全的人”:孩子的房間想進就進,日記抽屜也是公然“檢查”。其實,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具有隱私權的公民,受法律保護。如果不想孩子長大后到處吃虧,那么從小就要開始保護孩子包括隱私權在內的各項權益。

3.把自己的遺憾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些父母不僅把孩子看作自己生命的延續(xù),還把他們當成彌補自己人生缺憾的最后機會。父母的這種補償心理,會讓孩子錯失成為他們自己的機會。其實,父母應該為孩子的成長負責,而不是孩子為父母的理想負責,這才是符合進化論、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不管在什么職業(yè)什么崗位,把自己的分內事做好就是成功,拼兒子并不是真英雄。

4.成績代表一切。當今中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匱乏,孩子們不得不靠成績來競爭。不過,考試不是唯一重要的,它只能考察知識的掌握,不能考察知識的實際運用。所以,在督促孩子掌握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實際能力。

5.早起就是好,睡覺就是懶惰?,F在未成年人學習任務重,睡眠普遍不足,對身體和智力發(fā)展都有影響,可有的父母還擔心孩子貪睡。為了追求“聞雞起舞”而催孩子早起沒有問題,但關鍵是,孩子無法跟古人一樣“日落而息”,于是早起就成了疲勞戰(zhàn)。

6.孩子就應該專心讀書,不用分心做家務。做家務不僅能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放松學習中緊張的神經,還能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加深親子關系。

7.只要學習好,缺乏幽默感和情趣是無所謂的。學習成績并不能伴隨孩子一輩子,而活潑幽默的性格能讓孩子一生好人緣,不管逆境順境都能快樂生活。

8.撒嬌是不合理要求的借口。很多父母把孩子的示愛或撒嬌看成是“提要求”的信號,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情感內斂的文化使然,另一方面是父母把成人世界的物質化套到了孩子身上。其實,根據心理學的期待效應,多正面看待孩子,他們會回饋給你驚喜。

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


請別這樣逗我的孩子有一天,我因為去印刷廠排報紙,比較晚才回家。老貓告訴我,傍晚他去接**的時候,**淚流滿面。因為旁邊一個阿姨逗他說:糟糕了,今天爸爸媽媽這么遲還不來接你,他們不要你了!你還是和阿姨回家吧!**聽了說:我要回自己家!哼!阿姨逗得更起勁了: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你還回家!正好這時,老貓來接**了,阿姨看到了,繼續(xù)逗:哎喲,你爸爸倒是來了,但是他不要你了,怎么辦呀?**終于放聲大哭……

我聽老貓說完這過程,氣得不行。更心疼得不行。

是的,我最最討厭別人逗我的孩子,尤其是用“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樣的話來逗!

討厭的逗孩子的話還有:叫阿姨!不叫就把你媽媽搶掉!

叫叔叔,不叫不給你糖吃!快叫叔叔!

還有就是:你的糖給叔叔吃一個好不好?不好?你真是太小氣了!

要不然來一句:走嘍,我們去玩了,你不乖,不要你去!

……他們用各種話逗著孩子,看到孩子被折騰得滿臉通紅或者憤怒不已或者驚恐萬分,便哈哈大笑。

但我真的很想說一聲:別逗我的孩子!

我相信如果我真的說出來,這些人肯定要說我不識抬舉:我可是喜歡你家孩子才逗他玩!一般人的孩子我懶得理呢!更有人會覺得我這個人做人有問題:小孩子懂什么,逗一逗有什么關系,你這么較真!

但是,我還是要對這種逗法堅持抵抗。沒錯,大家不過是想表達一種對孩子的喜愛,毫無惡意,可是,這是對孩子最大的不尊重和最深的傷害。很有可能我們做父母的花費了很多精力給孩子樹立的安全感,會因為這樣幾次逗弄而土崩瓦解。因為孩子可進入不了大人的世界,他會很完全地相信大人說出來的話,要不就不會聽說父母不要他了便傷心痛哭。而孩子因此而痛哭,家長要安撫起來,卻很艱難,我們很難用簡單的語言對這么一點大的孩子說清楚,什么叫尊重,什么叫開玩笑。

孩子,請你不要迷失在來自同伴的壓力里


Peer pressure:同伴壓力

這 是一個惱人一生的話題。對3歲的孩子,它是因小伙伴都有托馬斯火車、自己卻沒有而帶來的懊惱;對6歲的孩子,它是坐在一群每日以花生醬果醬面包為午餐的孩 子中間,開始討厭自己便當盒里的中餐;對9歲的孩子,它是渴望加入人腳一雙的UGG的群體,雖然里面包裹的是汗臭的雙腳;對11歲的孩子,它有可能是對于 加入學校餐廳里最受歡迎的一群的渴望,盡管代價是裝出酷酷的樣子、冷落或者甚至嘲諷自己心里喜歡的朋友。

可以看得出,隨著孩子們的長大,同伴壓力在逐漸露出猙獰的面色,失去孩童時代近乎可愛、只是有那么一點點小小放肆的表象。

對初入青春期的少年,同伴壓力就已經非常令人震驚地帶領你我的孩子進入到噩夢一般的選擇:那就是要不要為了不被哥們兒笑話就要抽一支香煙或者大麻;是不是因為小閨密們嘗過了禁果,自己也應該嘗試一下和那個臨班的小男生有一個私密的約會。

在以后的日子里,同伴壓力最終以非常殘酷和露骨的形式公然走進我們一輩子的生活,進入到人一生幾乎所有的選擇,在此中尋找自我認同和價值成了我們的習慣;同伴壓力使得我們幾乎記不得我們的選擇是因為自己的實際需要或認定的價值觀,還是因為僅僅是有被同伴接納、認可和肯定的需要而產生的被動需要。

在我們的各樣處境和決定中,同伴壓力無所不在:女朋友的臉蛋兒,男友的家境,大學宿舍周末的派對上的咳藥和亂交,朋友聚會上的毒品交易,社交圈里流行的熱衷,購置新屋的大小,汽車的品牌,手上鉆戒的克拉數,兒女入學大學的排名,最后以至于入土后的墓地大小和選址。

同伴壓力,就這樣帶著我們愈演愈烈地落入一個需要和價值的迷失,帶我們不知不覺中忘記我們到底是誰,到底要什么。

我和女兒的第一個話題

9 年前女兒走進學前班,我和她的第一個話題就是同伴壓力。那時,四歲半的孩子還不知道有這樣一個詞語,但是我非常認真地告訴她,從今天起,她所面臨的世界里 一直將要有這樣一種挑戰(zhàn)在她的面前——從吃的、穿的、用的、說的話、看的電視、聽的音樂,一直到所信的神,她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會被暴露在這樣的壓力之 下。

孩子帶回來的挑戰(zhàn)實實在在:上 學的第一天就有小朋友指點她的膚色和眼睛顏色,讓女兒傷心地抱著綠眼睛的德國娃娃羨慕了好久;隨后有人開始當面嘲笑她用木頭棍子吃飯,吃的東西怪怪的;小 朋友們每個人都擦指甲油,各種顏色的,很漂亮,只有她沒有;大家都看一個很時髦的電視劇,學里面女孩子的說話很酷的態(tài)度和不那么好聽的措辭,她卻沒看過; 大家都穿一種款式和牌子的絨衣,沒有的她不入流;女孩子們合伙來嘲笑和欺負一個身體肥胖的小姑娘,女兒因為跟她做朋友而被孤立。

我和孩子談過種族的敏感話題,告訴她神創(chuàng)造的美好心意,關于不同的彼此尊重和相愛、以及每個人在神眼中的寶貴。每一次,我都要回到同伴壓力的角度里。我告訴她神所賜給她的白里透粉的指甲足夠漂亮,她不需要為了和別人一樣把上帝給她的美好遮蓋住;她的中國飯和筷子的確和大家不一樣,但是若是我們覺得健康和宜用,我們可以不為討好別人來放棄。

我陪著女兒一起看那些迪士尼的電視劇,看過之后和她一起討論,引導她看見里面所用的態(tài)度和詞語并不夠好,不合上帝的教導,讓她心甘情愿地不隨從;我鼓勵她勇敢地發(fā)出聲音,保護因為肥胖受到歧視的朋友,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帝的杰作。

8歲孩子買150美元的鞋,你敢不敢說不?

無 論什么事情,談到最后我都要對她說:“凡事都可以做,卻不都對你有益處。媽媽現在陪你走每一步,看每一件事情,是想教給你重要的原則:如果是對的,好的、 美善的,討神喜悅的,不需要為著迎合別人、為著被人接受去改變。因為你只需要在意你在上帝眼中是不是好的。因為你是上帝完美的創(chuàng)造,唯有他的心意對你最為 寶貴;人都不完全,唯有上帝是完全的。

媽媽現在會一直幫助你、支持你,為的是有一天你離開媽媽爸爸的時候,有人對你說‘來和我們做這個’、‘來,我們一起做那個’的時候,你可以有辨別、更有能力勇敢地說‘不!’”

三年級時,女兒班上的小朋友幾乎人腳一雙UGG的靴子。女兒回到家和我商量,也想買一雙。我很直接地回答她:“媽媽覺得8歲的小朋友穿一雙150美元的鞋,半年之后腳長大了就浪費了,沒有這個必要。”

女兒很乖,沒有說什么。第二年秋末的時候,她又來和我商量棉靴的事情。我問她:“你真的覺得UGG很好看嗎?你是真的喜歡還是因為別人都有一雙,你也想要呢?”女兒想了一陣,輕聲說,“我覺得挺好看的,而且還暖和?!?/p>

我于是接著問她,“如果現在有這樣一雙金色的小皮棉靴,里面是羊毛氈子的,也非常暖和,你覺得哪雙更好看些?”女兒偷偷地看著我手中的童裝雜志,想了很久,說“其實,是那雙金色的更好看些?!?/p>

于是我說,“如果這樣,媽媽勸你買自己覺得又暖和又好看的。”女兒最后選擇了那雙金色的小棉靴。第三年的冬天,丈夫提醒我孩子在UGG上學的功課已經學了兩年了,表現不錯,這次可以給她機會自己選擇一下。

我于是買來一雙UGG和一雙Costco自產的澳洲羔羊皮的靴子。兩雙顏色和樣式都差不多,材質也一樣。女兒放學回家,看到兩雙靴子,興奮地試穿了半天。最后,小姑娘看見了鞋盒上面的價錢,一雙149美元,一雙39.99美元。

第二天的清晨,女兒從樓上抱下一個盒子,腳上穿了一雙新鞋。她告訴我說,“媽媽,兩雙鞋一樣暖和,樣子也一樣,就差了三個字UGG。我覺得一個字要快30美元呢,用不著。你把UGG退了吧。”

我 心里好興奮,倒是疼女兒的爸爸心里一直嘀咕,擔心孩子穿到學校被朋友嘲笑成穿“假名牌”,后果不堪設想。誰知第二天下學,女兒回來興奮地告訴我,因為她的 “勇敢”,年級里另一個媽媽堅持不買UGG的美國女孩子當天晚上就要去Costco買一雙一樣的,說好和女兒明天一起穿到學校。

六年的小學生活,女兒成了一個內心勇敢的孩子:她流過許多的眼淚,但是她在禱告里、在上帝的話語里,一路篤定地走過來。

這個年級里唯一的亞裔女孩快樂地吃著中餐午飯,并把中餐帶入了學校的課堂文化交流活動,使得一些美國孩子開始向她換取午餐,還有媽媽打來電話詢問女兒的飯食是如何預備的;

她沒有畏懼地守護著她那因為體胖而被嘲笑的朋友,因為她認定神看中人的心,而不是外表;

她不再為小伙伴的指甲油困擾,因為她相信神給她的干干凈凈、白里透粉的指甲非常漂亮;

她堅持讀著自己喜歡的書,看著自己喜歡的電視,穿著自己認為美的衣服,唱著自己喜歡的歌,愛著自己為之陶醉的古典音樂,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從嘲笑她到欣賞、喜歡、羨慕她的自信和堅持。

同伴壓力,也是父母生命中的軟弱

其實說到同伴壓力,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這種來自同齡人的壓力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產生的影響力,積極的和負面的,都很清晰。

事實上,許多時候,最先選擇放棄面對、而采取妥協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那是因為,這種同伴壓力其實遠遠超出了孩子和青少年成長的世界;它正是我們?yōu)槿烁改傅脑S多人自己生命中的軟弱,正是我們一生中眾多坎坷與羈絆的禍首。

當孩子們最初睜著惶恐的眼睛,把對于同伴壓力的恐懼帶到我們面前時,他們是在問我們一個非常具有生命意義的話題。是的,孩子們在我們的眼睛里尋找答案,“媽媽,我該和誰認同?我該討誰的喜悅?我的被接納應該從哪里來?”

許多時候,是活在世界的比較、妥協、甚至攀比中的我們告訴孩子:“媽媽其實和你一樣,也在人的認同里尋找答案”或甚至“你應該向同伴壓力低頭和讓步”。

因為我們害怕孩子被為難,被挑戰(zhàn),被孤立,被拒絕,所以我們選擇默認和讓步,順從潮流,盡管我們知道許多未必是對的和好的;其實我們自己正是那害怕被為難、被挑戰(zhàn)、被孤立、被拒絕而選擇默認和讓步的迷失者。

有一位屬靈的長者曾經開玩笑地說,“如果你們做媽媽的不去教你們的女兒如何穿著打扮合宜,等到孩子跟著她的朋友們學,露著肚臍兒、穿著洞洞回家見你的時候,你不要發(fā)脾氣怪孩子喲!”

許 多時候,我們的孩子從來沒有從我們這里領受過建設性的教導,告訴他們在那些事上我們應當和什么認同;相反,我們給了孩子不惜原則而隨眾、讓步的許可。然而 當他們在大的事情上失去了方向時,我們常常指責孩子沒有是非分辨的心,不能抵擋住誘惑,而忘記了我們?yōu)槿烁改冈诮甜B(yǎng)上的錯誤與虧欠。

其實,在小的點滴事情上不敢堅持的孩子,當中學和大學里的吸毒、酗酒、亂性都擺在他們面前時,孩子如何能夠成為戰(zhàn)勝同伴壓力的勇敢的人呢?因 為孩子們長大成人、走進社會時,面對同伴壓力最終必將成為他們一生的征戰(zhàn):我這樣做是因為別人都贊美和看中這些嗎?我是盼望得著別人的高看和贊美才去做這 些嗎?我需要放棄我知道的當行的義,因為我周圍的人都不這樣做嗎?我需要因為別人都有這些,我也要擁有,才可以覺得有成就和被認可嗎?

今天,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的中學校園,每一天都有極富政治性的群體結合與解體在悄悄進行著。哪一張餐桌是你今天就餐的地方,取決于你屬于哪一個人群。

“你受歡迎嗎?(Are you popular?)”成為青春期初期的孩子們社交生活中最重要的一個參照系數:它顯明你在這個政治結構中的地位,顯示著你在社會中被認同、被接納的程度,從而判斷著你在同齡人群中的自我價值。

換 取這種地位、程度與自我價值的常常是孩子們當有的價值認同與堅持;正是對這種地位、程度和自我價值的渴望誘惑和逼迫著孩子們放棄持守從小所知道的或多或少 的、美善甚至是合神心意的事。這樣的選擇歸根結底很多是因為孩子們沒有被教導、被鼓勵操練:我們的被接納乃是從上帝而來。

這樣的政治關系,悄然延伸著,從少年進入到成年人的語境里,繼續(xù)以更大的力量定義著我們人生的價值和道路。

仔細想來,當我們?yōu)楹⒆拥拿允ж煿稚鐣铜h(huán)境時,我們忘記我們自己的責任:

其實是我們從來沒有正視孩子們從幼年一路而來的自我價值認同的尋找和需求;

是我們自己在不斷的保護與讓步中鼓勵孩子妥協,將自己的價值定睛在被同伴接納上;

是我們從來沒有雙眼正視孩子們的明眸,將我們所信的盡心盡意地告訴他們、并切身地帶領他們去操練這樣一個真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上帝美好寶貴的創(chuàng)造,唯有討神的喜悅、行在上帝的心意里,我們的自我價值認同才清晰,自信才有根基。

敏感的孩子應該這樣教育


敏感的寶寶很容易想很多。

導讀:妳的孩子很容易哭嗎?他經常保持安靜不善於和人互動?他的反應很情緒化?妳的寶寶可能是非常敏感的小孩。如果幼兒很敏感,妳務必要小心處理他的情緒,不要試著改變他,只需要引導他,他自然會調整自己。

一、了解超敏感孩子的特點

1、都用情緒反應

超敏感寶寶通常都會用情緒來反應所有的東西,這表示他有可能因為流浪狗沒飯吃而難過。超敏感寶寶會因為在乎別人而顧慮太多。

2、想得比較深入

如果妳的孩子很敏感,他有可能會想得比同齡的孩子還多。失敗對他來說可能不只是失敗,他還會深入探討原因,為何沒有及時改正等等。

敏感幼兒

敏感的寶寶很容易想很多。

3、一切都是個人

不管發(fā)生什麼事,超敏感的孩子可能都是用同樣的方式來應對,不管別人說什麼,他認為這都是他個人的。

4、很難做出選擇

由於超敏感的孩子會考慮很多的細節(jié)和微妙之處,因此他很難做決定。例如妳要他選擇一個冰淇淋的口味吃,他可能會考慮很久應該要吃哪一種口味。

延伸閱讀:幼兒太敏感爸媽教育方式要不同

5、容易感到內疚

一旦妳的孩子感覺自己做了錯誤的決定,他有可能會感到非常內疚。他會思考自己為何這樣做,以及事情如何被影響。

二、如何教導超敏感的孩子

1、承認他的感受

這是妳要教導他時必須做的第一步。因為妳的孩子可能時常情緒化,因此,妳必須讓他知道妳了解他的感受。

2、不要想改變他

妳可能覺得很敏感不是好事,但這是他生活的一種方式。如果妳試圖改變他,只會讓他縮進自己的殼裡,并且認為妳不同意他的行為。

3、安慰及撫慰他

時常告訴妳的孩子妳愛他,不論發(fā)生什麼事。妳的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而這有時候會讓他沮喪。

4、正面鼓勵孩子

幫助孩子找出自己的優(yōu)點,并且運用它。讓他知道他的敏感是一件好事,因為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幫孩子實現這些優(yōu)點,并且磨練它。

延伸閱讀:寶寶三歲前敏感期家長教育引導法

5、緩慢引導孩子

妳的孩子可能很難做決定,因為害羞不想在群體中活動,慢慢引導他面對這些社交場合,他可能會慢慢的改善。

6、支持妳的孩子

妳的支持可以幫助妳的孩子。如果妳的孩子很難在新學?;虬嗉壗坏脚笥眩瑠吙梢栽诩已e安排一個活動,讓他可以和同伴互動、認識。

7、不要替他道歉

有時候孩子犯錯,妳可能會代替妳的孩子道歉,但這會讓妳的孩子認為,他是引起妳尷尬的原因,所以妳才對別人道歉,這會讓他不愿意再和妳討論他的感覺。

8、教導管理危機

教導妳的孩子處理他無法面對的情況,像是他可以如何和同學互動之類的。教他冷靜下來并且控制焦慮。

9、儘量保持冷靜

失去冷靜是很正常的,妳不需要感到內疚,妳只需要明白,這是孩子的人格特質,妳需要學會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家園共育《孩子,請你這樣帶!》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怎樣教育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請你跟我這樣做 托班日常生活游戲 玩法: 1.托兒聆聽教師演唱《大拇指》歌。 2.托兒跟著教師一起做動作,念歌詞。 3.開始時,雙手放在身后,當念到“我在這里”時,雙手伸出。念到“你好不好”時,兩個拇指做屈伸動作,可以相對做,也可以向...
    2019-12-19 閱讀全文
  • 孩子請你走慢些 今天我值班,早早的我就來到大門口迎接孩子和家長。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陸續(xù)的進入學校,有的是媽媽領著,有的是爸爸領著,還有的是爺爺或是奶奶。由于剛開學需要交費,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家長送到教室去,這時我...
    2021-11-30 閱讀全文
  • 家長,請你按時接孩子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規(guī)定或制度,西劉橋社區(qū)幼兒園也不例外,“幼兒接送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項,而我園履行的也非常好,每天都有值班老師提前到園做好接待工作,家長也都按時有秩序的接送孩...
    2020-12-08 閱讀全文
  • 媽媽怎樣帶出聰明寶貝 什么樣的媽咪才更容易帶出聰明的寶貝呢?是高智商的媽咪嗎?是高學歷的媽咪嗎?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照顧的媽咪嗎?……其實都不是。研究資料表明,以下幾種媽咪更容易帶出聰明寶貝—— 1.“懶惰”的媽咪 這里所說的...
    2021-04-01 閱讀全文
  • 老師,請你幫我…… 下午起床后,我正給孩子們梳頭,昕玥走了過來,想拿鋼琴上的皮扣,可是她人小胳膊短,夠不著,就對我說:“你把皮扣給我吧!”我看她十分費勁的樣子,剛想幫她拿過來,可她剛才的話突然在我的腦子里閃了一下,于是我...
    2020-11-23 閱讀全文

玩法: 1.托兒聆聽教師演唱《大拇指》歌。 2.托兒跟著教師一起做動作,念歌詞。 3.開始時,雙手放在身后,當念到“我在這里”時,雙手伸出。念到“你好不好”時,兩個拇指做屈伸動作,可以相對做,也可以向...

2019-12-19 閱讀全文

今天我值班,早早的我就來到大門口迎接孩子和家長。過了一會兒孩子們都陸續(xù)的進入學校,有的是媽媽領著,有的是爸爸領著,還有的是爺爺或是奶奶。由于剛開學需要交費,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家長送到教室去,這時我...

2021-11-30 閱讀全文

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規(guī)定或制度,西劉橋社區(qū)幼兒園也不例外,“幼兒接送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項,而我園履行的也非常好,每天都有值班老師提前到園做好接待工作,家長也都按時有秩序的接送孩...

2020-12-08 閱讀全文

什么樣的媽咪才更容易帶出聰明的寶貝呢?是高智商的媽咪嗎?是高學歷的媽咪嗎?是對孩子無微不至照顧的媽咪嗎?……其實都不是。研究資料表明,以下幾種媽咪更容易帶出聰明寶貝—— 1.“懶惰”的媽咪 這里所說的...

2021-04-01 閱讀全文

下午起床后,我正給孩子們梳頭,昕玥走了過來,想拿鋼琴上的皮扣,可是她人小胳膊短,夠不著,就對我說:“你把皮扣給我吧!”我看她十分費勁的樣子,剛想幫她拿過來,可她剛才的話突然在我的腦子里閃了一下,于是我...

2020-11-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