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教師可以在哪些方面與家長配合教育孩子呢?急您所急,小編為朋友們了收集和編輯了“死記硬背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沒好處”,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現(xiàn)在的教育形式中,死記硬背的方式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果一個學生在考試時答出與標準答案不同的看法,盡管是對的,但卷面上他的分數(shù)還是會被扣掉;相反的,背書背的好,根據(jù)書上的答案抄,很少有自己想法的學生卻能夠得到高分。早期教育中,也有很多父母會要根據(jù)孩子會背多少首唐詩,數(shù)多少個數(shù)來判斷孩子的智力,其實這種教育方法,是完全不利于孩子的智力發(fā)展的。
我國古代曾把記憶力的好壞當作是天才的標準,在宋代時期,官員在各地挑選了100多名4-10歲的“神童”,這些“神童”能夠背誦《孟子》、《論語》、《孝經》等十幾種書,甚至更多,但最后這100多名“神童”中,能成才的只有兩個人。這些神童雖能背很多的書,可是卻不懂得書中內容所表達的意思,可見這種機械式的背書,對日后的成才是沒有多大幫助的。
對于幼兒來說,背書就像是小和尚念經一樣,記得快忘得也快。也許有時候他很快就能把爸媽要求記憶的東西背出來,但是你很難發(fā)現(xiàn)幾天或幾天星期以后,孩子所會背的東西已經忘的差不多了,甚至一點都不記得了。這時候你可能就會覺得,孩子的機械記憶力很強,于是就從小強迫孩子背這個背那個,這樣很容易養(yǎng)成一種壞毛病,就是只懂得死記硬背的習慣性思維和智力活動方式,不懂得問或觀察,更不愿動腦筋思考。
實事上,對于5、6歲的幼兒來說,單純的運用機械式的記憶比開動腦筋要簡單、省事的多,但是這樣很可能使他們不自覺的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智力活動習慣,以后要想改正就很難了。這也是為什么有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小孩入學前挺聰明的,可是入學后卻越學越笨的原因。
讓孩子識記某些材料,應該從孩子理解這些材料的基礎上去記憶,這樣才能記得牢,記得長久一些,而且在理解的基礎上,教會孩子如何更好的運用這些知識,這樣才能讓孩子的智力得到發(fā)展。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在人類智力發(fā)展的過程中,遺傳因素決定了智力發(fā)展的可能性,而環(huán)境和教育則決定了智力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那么,在孩子智力發(fā)展的過程中,怎樣為孩子提供有利于智力發(fā)展的環(huán)境呢?
1、為孩子提供豐富的信息刺激。
豐富的信息刺激可以使孩子產生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索愿望。如家庭中的擺設就是良好的信息刺激源,但不能只作為永久性的、名副其實的擺設品。在安排一些擺設中,要考慮到對孩子的教育作用,如在家中適當?shù)牡胤綌[上幾盆花,飼養(yǎng)幾條金魚,這無疑對孩子來說是大有裨益的。每天讓孩子聞一聞花香,觀察花開花落的現(xiàn)象,讓孩子在觀察的過程中提出各種問題并解決問題,如喇叭花的形狀像什么,馬蹄蓮花的形狀像什么,為什么不給花澆水它就會枯萎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可以使孩子的大腦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又如孩子在觀察金魚的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金魚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眼睛是什么形狀的,尾巴又是什么樣的,這就大大地發(fā)展了孩子的觀察力。
2、經常和孩子討論一些問題。
如下大雨和下小雨的雨聲有什么不一樣,天熱時怎么辦,天冷時怎樣御寒,停電了怎么辦等一系列問題,讓孩子處于思考問題的情境中,促進其智力發(fā)展。
3、開展一些有利于孩子智力發(fā)展的活動。
如“詞語接龍”比賽(大小—小花—花兒—兒童—童年……),可以擴大孩子的詞匯量。下棋比賽可培養(yǎng)孩子的注意力和判斷能力。
4、為孩子布置一個有利于智力發(fā)展的小天地。
家中應專門為孩子布置一個小天地。在孩子的小天地里,環(huán)境布置要兒童化,允許孩子對自己的小天地提出怎樣布置的意見。擺設物不宜過多,要易于孩子拿、放東西和整理物品,一般來說,孩子的小天地中要有一個書架,從小培養(yǎng)孩子喜愛書、受讀書、會整理圖書的好習慣。小天地中,玩具柜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讓孩子學會擺放玩具,愛護自己的玩具。另外,小天地中還要有一個工具柜,讓孩子把紙、剪刀、糨糊、蠟筆等物品整齊地擺放。一旦孩子喜歡了自己的小天地,他將會在這塊小天地中大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自由地玩耍,快樂地創(chuàng)造。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樂很受歡迎,那些悠揚、輕柔、婉轉的曲調不僅使母親聽了心曠神怡,而且使母體內的胎兒也能受到感染,使他們生活的“宮內世界”也像母體外一樣的充滿陽光,從而使他們變得健康、漂亮、聰明。音樂為什么能夠促進孩子的智力發(fā)展呢
當人們欣賞音樂時,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常常會有一種陶醉感。音樂可以使你忘卻身邊紛擾的世界,進入一個神仙般的世界。難怪心理學家常常呼吁,要善用美妙的音樂來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陶冶自己的性格。對于孩子來說,自出生之前開始就對音樂有好感,出生后不斷發(fā)展著對音樂的喜好,3、4歲時就已初步具備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能使孩子享受一種深深的愛,使孩子的心情充滿歡樂。這種情緒會促使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完善,能夠調節(jié)血流量和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功能,有利于孩子的記憶、理解、想象思維等各種能力的發(fā)展?!?/p>
不少學者對音樂進行過研究,發(fā)現(xiàn)音樂的音品、音調、節(jié)奏、旋律、音質的不同,會對人體產生鎮(zhèn)靜、鎮(zhèn)痛、調節(jié)情緒等不同功能。人的情緒是一項復雜的活動,與大腦皮層下丘腦、邊緣葉都有密切關系。因此,美妙的音樂能使孩子的心境愉快。這種愉快的情緒,能夠有效地改善和調整大腦皮層及邊緣葉的生理功能,從而使孩子的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得更加完善。這種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比擬的,這也是那些音樂大師的作品流傳于世,經久不衰的原因?!?/p>
孩子的音樂活動包括唱歌、音樂欣賞、節(jié)奏樂器、音樂游戲及舞蹈等。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增強了音樂的欣賞能力,開擴了知識眼界,這不僅對一般孩子而言,就是對弱智的孩子也有著令人驚奇的效果。曾有一名“智能不足”的孩子,在學校音樂老師的培養(yǎng)下,從聽音樂到自己參加打擊樂演奏,到伴隨音樂跳舞,孩子的智力因此大大提高。這不能不說明音樂在啟迪孩子智能方面的重大作用?!?/p>
還有些家庭為孩子準備了樂器,讓孩子自幼開始學習音樂。這種演奏活動,使孩子的雙手更加協(xié)調。正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醫(yī)學教授阿特拉斯經過多年研究指出:“學習彈樂器的人,由于左右手指神經末梢經常運動,能促進大腦兩半球的發(fā)展。”因為彈奏時,視覺、聽覺、觸覺及整個肌體,都必須處在協(xié)調一致的積極狀態(tài)下,所以就能訓練孩子的思維、注意和記憶,啟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實驗證明,學音樂的孩子學其他課程都比較快?!?/p>
由此可見,父母不應該忽視音樂的力量。這種力量,或許在短時間內并不顯著,最后,那潛藏的能力終將表現(xiàn)出來。分頁標題
日本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長為孩子說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交流,還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發(fā)育。
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tǒng)相當活躍,這個邊緣系統(tǒng)主要掌管人類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父母在說故事的同時,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因此跟著生成發(fā)展,同時在父母的陪伴下,對于兒童的情緒控管及腦部智商發(fā)育也有相當顯著的影響。
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還能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多接觸言語溝通,有助于提高其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的發(fā)展,除表現(xiàn)在能正確發(fā)音,掌握一定的詞匯外,還表現(xiàn)在學會組詞或成句的一些規(guī)律上。如果我們能夠配上合適的音樂講述故事,會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聽讀的習慣以及對文學作品的興趣,萌發(fā)幼兒初步感受和表現(xiàn)美的情趣。有助于挖掘幼兒學習的潛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培養(yǎng)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
在班中,我們每天都有美文誦讀時間,孩子們在這時能夠集中較多的注意力。如果忙于生活的您沒有太多時間,那也希望能在睡前為他們說上一個小故事,因為睡前靜聽故事,有助于幼兒很快入眠和矯正他們某些不良的睡眠習慣;可以讓幼兒在寬松舒適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學習,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請家長們注意:給孩子聽故事時選擇的聽讀材料,除了考慮到其科學性、教育性和適當?shù)娜の缎酝?,還必須注意其效果不得和誘導幼兒入睡這一目的相抵觸。
華盛頓大學的醫(yī)生和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我們與孩子的說話方式對他們的智力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學習方式。
指示型家長和社交型家長
科學家們研究了許多家庭的對話,發(fā)現(xiàn)家長的說話方式主要有兩種:指示型和社交型。
指示型家長與孩子的談話基本上都是清楚的命令,比如:“拉住我的手”,“把電話給媽媽”,“好好吃飯”。
指示型家長不需要從孩子那里得到回答,他們只希望看到自己的指示被遵守。這就是說他們的孩子不需要思考答案,也不用加入談話。
社交型家長則會在談話中使用“什么”,“怎樣”和“為什么”。他們會不斷想去理解他人:“我真想知道她為什么沒來電話?”或是“你覺得咱們應該去哪里?”他們常常會問孩子這類問題,把他們帶入自己的思路。
社交型家長的孩子會從這種對話里得到顯著的好處。他們普遍地更早學會讀寫,在學校的功課也更優(yōu)異。對這個現(xiàn)象,合理的解釋是,在不斷地理解其他人和事情的過程中,社交型家長無形中引導了孩子思考與邏輯。也就是說,他們在告訴孩子:要是想加入咱家人的談話,你得動腦子才行。難怪它的影響能夠持續(xù)孩子一生。
很多家長與朋友談話時是社交型,但與孩子談話時就變成指示型的了,談話由充滿互動的交談變成了簡潔而有效率的命令,內容也變得枯燥乏味。
兒童的智力發(fā)展非??欤趲讉€月間他們就能學會大量東西。家長要想應付如此快速的發(fā)展,重點在于提供給孩子豐富多彩的詞匯庫和能刺激他們思考的談話。
雖然有的時候,簡單明了的指令在孩子身上更有效果,尤其是兩三歲的小孩,然而,從長遠看,能夠帶動孩子一起參與,才是對他們更有益的。
如何成為社交型家長?
下面給想成為社交型家長幾個簡單易行的建議:
——給孩子讀書的時候,你可以一邊看著書上的圖畫,一邊說出你的想法,并且邀請孩子一起來:“這些小豬要去哪里呢?”,或是“啊喲,這只小雞躲起來了……它在躲誰呢?”你的問題最好有多個合理答案,這樣孩子必須在真正思考之后才能回答,而不是隨便猜一個正確答案了事。
——帶孩子買菜的時候,留幾分鐘時間來跟孩子聊聊天,跟他談談剛才見到的食物、人和事情,聽聽孩子的看法。你可以問孩子晚上想吃什么,其他家人最喜歡吃什么。記得不要太嚴肅,這是輕松愉快的談話。
——當你跟孩子一起排隊或是等候時,跟他像朋友似地聊一聊。你會發(fā)現(xiàn)小孩能談論的話題遠比你想像得要深,當他問你問題時,你可以摸索他的思路,然后與他探討所有的可能答案。把指示性的回答留給簡單的問題,比如廁所在哪里之類。
——在家里與孩子談話時,有意識地讓他明白你的思考方式。讓他知道你在想認識和理解他,這不但能教導他也如此對待別人,還能讓他更愿意加入談話,并從談話里學到新東西。
社交型家長對孩子成長的益處
——讓孩子明白你在乎他們的思想和意見,他們與你生活中的其他大人一樣重要。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欣賞自己的個性,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不僅僅是聽話。
——大量增加孩子的詞匯量,加強他們的讀寫能力,在學校成績更優(yōu)異。
——教導他們積極溝通,無論是在家里,學校,還是日后在社會上。這對他們的個性成長極有好處,懂得溝通技巧的人,才最有可能出人頭地。
——讓他們學會有創(chuàng)意地思考,而不是聽從別人的意見。所有孩子都是天生的創(chuàng)意思考家,可惜的是,很多時候他們的天賦被家長和學校的教育方式磨滅了。
——讓孩子更獨立自強。
與此同時,社交型的談話對家長也同樣有好處。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遠比你想像的懂得更多,談得更深。你跟他們聊得越多,他們的意見也越成熟,從而使談話更加有趣。很快你就會意識到,在家里跟我們的孩子聊天,不比跟你的朋友們聊天遜色。
建議:假如你不是天生的社交型家長,或面對孩子時不是社交型,建議你姑且實驗三十天,你一定會驚訝它的效果是多么顯著!很快地,與孩子聊天會變得自然而然,完全不用你特別努力。
導讀: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應措施激發(fā)他的智商發(fā)展,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嬰幼兒時期是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一歲內的嬰兒大腦發(fā)育最快,如出生時大腦僅重350~400克,而長到半歲時就增加到700~800克,腦重量翻了一番。在這一段期間內,嬰兒的智力發(fā)展有八次飛躍。
第一次:大約發(fā)生在嬰兒出生后5周左右,各個器官都迅速成熟并開始工作,表現(xiàn)為哭的時候流出眼淚,或者用微笑來表示高興,另外還不時地對周圍發(fā)生的一切進行“觀察”或“聆聽”,并對氣味與動靜做出積極地回應。
第二次:大約發(fā)生在嬰兒出生后的第8周,隨著嬰兒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周圍環(huán)繞著不同的會運動的物體,嬰兒會對陌生的事物產生恐懼,不過,只要能經常躺在母親的懷抱里,與母親保持著親密的接觸,則可減輕或消除這種感覺。
第三次:大約發(fā)生在嬰兒出生后的第12周,這時他會有意識地活動自己的肢體,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了自己可以操縱或控制自己的行為。他會發(fā)出尖叫,格格地笑,并試圖通過和別人交談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第四次:大約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19周,這時嬰兒對雙手的靈活使用使他對物體產生強烈的好奇心,他的眼睛會對掛在搖籃上的搖鈴轉動,會抓住它仔細研究。
第五次:大約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26周,嬰兒逐漸理解了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如按動一下電鈕就能看見畫面或聽到音樂。此時,他最樂于做的游戲就是將東西搬來搬去,或拿出來又放進去,常常弄得周圍亂七八糟,一片狼籍。
第六次:出現(xiàn)在嬰兒出生后的第37周左右,這時他已經開始有了成人的思維模式,理解了事物的同一性,能夠找出不同事物的共通點進行分類。
第七次:嬰兒在第46周做事會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意識到事情有一定的順序。他開始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通過反復做某件事情來加深對順序這一概念的認識與印象。不足之處是他以為這一順序都是固定不變的。
第八次:第55周的嬰兒會發(fā)現(xiàn)事情的先后順序是可以隨著自己的意愿隨意改變得,于是他能夠按照自己的心愿來制定計劃,明確表示自己的要求。
如果父母能掌握時機,理解和滿足孩子的要求,并采取相應措施激發(fā)他的智商發(fā)展,那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于生長在城市的孩子來說,對于農作物的認識少之又少,更別提勞動了,自己的事情能弄利索就不錯了,去摘草莓,我也是有意識的鍛煉她一下,而且她初到幼兒園,這是一次融入集體的好機會,而且她也愿意去,一舉多得,好處多多。
周五在幼兒園吃過早點,和家長匯合后就乘坐大巴駛向了郊區(qū)的草莓基地,一路上xx都很興奮,一會兒這看看一會兒那看看,問這問那的,看到路邊樹上有果子,興奮的問,媽媽,那是草莓嗎?我回答不是的,草莓是長在地下的。xx還撅著小嘴,自己嘟囔,草莓不是長在樹上嗎?
到了目的地,每人發(fā)了一個小盒子,孩子們去摘草莓,xx興奮的說,媽媽,草莓是長在地上的。我教她摘大個的紅色的,小朋友馬上就學會了,開始還按著草莓拽,后來發(fā)現(xiàn)這樣容易把草莓弄爛,然后一告訴就知道弄草莓的莖了。因為定量只有一斤,不一會就差不多了,我?guī)еQ好重量,只用了隨身帶著的礦泉水沖了一沖,xx就開始吃了,吃了一顆又一顆,最后剩了一半,開始分配,這幾個給爸爸,這幾個給小姨,不僅自己吃了,還知道分享。
這次采摘無疑是快樂的,小朋友更親密的接觸了自然,而且從玩中收獲了很多:
1、事實勝于雄辯。在沒摘草莓之前,xx一直以為草莓長在樹上,糾正了很多次都沒有辦法改過來??墒堑搅瞬葺?,只看了一眼,她就知道草莓是長在地上的了,而且以后再問她也不會犯錯了。所以有些時候,抽象的告訴她不如讓她親眼所見。
2、培養(yǎng)集體意識。初到幼兒園這個集體,很多小朋友都不熟悉,通過這樣的集體活動,能和其他小朋友接觸認識,采摘活動有集體活動有自由活動,不僅開心的玩,也能更快的融入集體中。
3、珍惜勞動果實。在沒摘草莓之前,xx對于草莓這種水果不是特別感興趣,偶爾吃兩顆而已,可自己摘的吃起來特別開心,而且一下子吃了很多。以后家里又買了草莓,每次她都驕傲的說,我摘過草莓,然后吃的特別起勁兒。
4、親密接觸大自然。草莓基地在較遠的郊區(qū),空氣很好,景色也不錯,孩子們自由的奔跑玩耍,開心的大笑,無疑對身體是很有好處的。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死記硬背對孩子的智力發(fā)展沒好處》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人類智力發(fā)展的過程中,遺傳因素決定了智力發(fā)展的可能性,而環(huán)境和教育則決定了智力發(fā)展的現(xiàn)實性。那么,在孩子智力發(fā)展的過程中,怎樣為孩子提供有利于智力發(fā)展的環(huán)境呢? 1、為孩子提供豐富的信息刺激。 豐富...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胎教音樂很受歡迎,那些悠揚、輕柔、婉轉的曲調不僅使母親聽了心曠神怡,而且使母體內的胎兒也能受到感染,使他們生活的“宮內世界”也像母體外一樣的充滿陽光,從而使他們變得健康、漂亮、聰明。音...
日本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父母長為孩子說故事,不僅能增進親子交流,還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發(fā)育。 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大腦內側邊緣系統(tǒng)相當活躍,這個邊緣系統(tǒng)主要掌管人類的喜怒哀樂各種情緒,父母在說故事的同時,孩...
華盛頓大學的醫(yī)生和科研人員發(fā)現(xiàn),我們與孩子的說話方式對他們的智力水平有著直接的影響。而且,會影響他們一生的學習方式。 指示型家長和社交型家長 科學家們研究了許多家庭的對話,發(fā)現(xiàn)家長的說話方式主要有兩種...
“咦,有小烏龜呀!我看看,給我看看!”早上,在晨間活動的走廊里,我們班新來的“小客人”引起了很多幼兒的注意,大家都圍在一起想看看這位“新客人”的面貌。于是我走過去說:小烏龜長什么樣子的?孩子們你一言我...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