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大人平時能隨便"嚇唬"孩子嗎

發(fā)布時間:2021-03-10

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

如果孩子有厭學情緒,那家庭就起了中間作用,安慰并鼓勵孩子!教師有樹立正確的家長觀,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人平時能隨便"嚇唬"孩子嗎”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孩子不能隨便“嚇?!?/p>

有時候當孩子無理取鬧時,家長被逼得實在沒辦法可能就會說:“你再不聽話,媽媽就不要你了!”這下,孩子就乖乖地就范了。其實,哪個父母會忍心不要自己的子女,這不過是嚇唬孩子罷了。

有些父母看到這招管用后就經(jīng)常使用。但是專家提醒,在適當時候說反話,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影響孩子正常的是非觀念,因此建議家長和孩子交流時,最好是正面引導、直面交流和坦誠相待。

家長說反話孩子很聽話

歡歡今年5歲,她性格開朗,天性好強,在同伴中,總是扮演著“大姐大”的角色?!皻g歡很聽話,也很懂事,有一次,歡歡小伙伴的玩具壞了,她主動把自己的玩具給小伙伴玩?!睔g歡媽說,可是最近她發(fā)現(xiàn)歡歡變得很調(diào)皮、貪玩,叫她去寫作業(yè),她卻拖拖拉拉不肯去,手臟了讓她去洗也不去洗,真拿她沒辦法。

有一次,歡歡又不愿意寫作業(yè),可把歡歡媽惹急了,歡歡媽瞎嚇唬說:“你再不去寫作業(yè),晚上就不讓你上床睡覺”。沒想到歡歡乖乖地寫作業(yè)去了??窗l(fā)脾氣這招挺管用的,歡歡媽也越用越多,歡歡不吃飯時,她說,“歡歡不用吃飯了哦,這樣媽媽就省糧食了”,歡歡貪玩不去學習時,她說,“歡歡下次語文考試肯定只拿50分,絕對不會上60分”。歡歡媽發(fā)現(xiàn),每次這樣刺激歡歡時,她總會乖乖地去吃飯或?qū)懽鳂I(yè)。

專家分析:正話反說可成教育“偏方”

4~7歲的孩子已經(jīng)進入了“競爭期”,此時,孩子在心理上表現(xiàn)為好勝、好強,同時還特別叛逆。這時,和孩子交流,如果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正面效果。如孩子寫作業(yè)慢時,家長可說,“我看你是你班上寫作業(yè)最慢的吧,明天交作業(yè)肯定比某某還要晚”,在“競爭期”的孩子肯定會說,“我才不是呢,我肯定比他快”,于是就加快速度寫作業(yè)了。而當孩子不愿意去上學時,家長說,“不去就不去吧,媽媽還省了一筆學費呢”,此時孩子會說,“我就要去上學,我才不讓你省學費呢”。

正話反說,主要是給孩子營造一個競爭的氛圍,故意挑起孩子的好勝心,正話反說也屬于一種溝通的技巧、教育的方法。

說反話要注意年齡、性格

但是這種教育方法是偏方,并不適合每個孩子,也不能隨時使用,要根據(jù)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和孩子的性格來決定是否使用以及使用的次數(shù)。由于5歲的歡歡正處于4~7歲這個“競爭期”,她常表現(xiàn)出較強的叛逆性,事事都喜歡和家長對著干,此時正話反說可能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另外,還有些孩子天性好強,這時家長如果還是發(fā)揮一貫的嘮叨本色,跟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話,是根本行不通的。請將不如激將,如果家長適時改變方法,正話反說,孩子反而會‘順著’家長的意思。

專家提醒:常說“反話”容易影響是非觀念

歡歡媽抓住歡歡的年齡和性格特點,有根據(jù)地進行教育,發(fā)揮了正話反說較好的教育效果,就像每天都吃米飯,偶爾給他吃點酸辣粉一樣,孩子可能更愛吃。不過如果經(jīng)常給他吃酸辣粉,那也不行。 反話說多了,會影響孩子是非觀念規(guī)范的形成。

3~5歲是孩子發(fā)展自我意識和語言能力的關鍵時期,他們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表現(xiàn)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這個時期,孩子本身就喜歡惡作劇,唱反調(diào)。如果再從成人身上接觸到特殊的語言形式,比如歡歡媽就習慣性地正話反說,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跟著學,到處用,并從中感到很大的快樂。

有的家長喜歡逗孩子,比如說“你吃飯吃的好快啊,一碗飯1個小時就吃完了”“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這樣長期下去,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行為規(guī)范,也不利于孩子形成正常的是與非、正和反的概念。孩子會認為話就得反著說。

建議:從孩子行為規(guī)范的建立,是非觀念的形成或是個性的培養(yǎng)上考慮,家長都要盡量正常話正常說,多與孩子進行正向引導、直面交流做到坦誠相待。

“反話”說不好,孩子可能不信任父母

家長適當正話反說,是用心思考教育方式的表現(xiàn),但要把握好尺度。正話反說是一種壓力,但是這種壓力不應該把孩子壓垮,應該把這種壓力變成學習前進的動力。

另外,家長經(jīng)常正話反說,可能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印象:父母經(jīng)常欺騙自己,從而影響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的樹立和其正常的社交。

建議:教育孩子就像騎單車一樣,要隨時查看路況。在用反話激勵、“威脅”孩子的同時,要隨時觀察孩子,同時,一個孩子通過正話反說達到了較好的教育目的時,并不意味著另一個孩子也適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在和孩子交流中說反話時,如果孩子沒有反應或者反應過于激烈時,家長就應該停止。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孩子的情商能提高嗎


-->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上篇已經(jīng)介紹過,如果您想擁有一個出色的寶寶,有一個成功的孩子,那么,情商的培養(yǎng)就必須從幼兒教育階段抓起。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的寶寶是情商、智商開發(fā)培養(yǎng)的最佳時期,3-6歲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產(chǎn)生交往需求和交往欲望,這個階段的孩子情商已經(jīng)悄悄的發(fā)展起來了,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重視對孩子心里素質(zhì)和生活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的將來會產(chǎn)生重大影響。

作為家長,在幼兒階段,不要忙于讓孩子報愛好班、興趣班,要從身邊小事中做起,在日常生活行為中訓練,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高孩子自身素養(yǎng)。情商的提高就在每個孩子一次次的具體行動中,一次次的自我考驗、自我超越之中。

情商是心理素質(zhì)的一種,是非智力因素,它是一個人獲得成功的關鍵。要是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躁、固執(zhí)、自負,情緒不穩(wěn)定,那么即使他的智商再高,也難以獲得成功。情商應從小開始培養(yǎng),那么如何培養(yǎng)情商呢?

1、培養(yǎng)適應能力

許多父母很少讓孩子出門,擔心這擔心那,孩子看到生人就哭,長大后就易敏感、退縮。孩子離開母體后需要適應新環(huán)境,不給孩子機會,他的適應能力是不會自然萌發(fā)的。

2、培養(yǎng)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開始孩子對外界刺激是被動地接受,漸漸的才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好奇,都想嘗試去摸摸、看看,如果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動,將來你想讓他有興趣干點什么事,他也懶得動了。

3、培養(yǎng)自信心

自信心是靠自己的行動獲得的,老被喂飯的孩子自己不會吃東西。所以,孩子想自己拿勺子,玩一下遙控器,拉開關時,家長不要制止他,應引導他:“你看,媽媽怎么開電視的?!辈灰蠑?shù)落孩子:“你怎么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這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要是真的不適合孩子玩的東西,可以嘗試轉(zhuǎn)移孩子的注意力。爸爸媽媽不要怕孩子淘氣,覺得孩子給你添麻煩,應多考慮什么有益于孩子心理的成長,同時也要克制自己的任性。

4、讓孩子多動腦

一個男孩子因為腿短而無法爬上滑梯的第一級臺階,他央求媽媽把他抱上去,母親告訴他:“動動腦筋你就會有辦法的?!毙∧泻⑾肓讼耄骸鞍盐业男⊥栖囃系侥莾?,然后站上去?!薄昂芎?,去吧,孩子?!蹦赣H說。小男孩這樣做了,一切變得十分容易了。生活中有些事情,只要我們稍微留意一下,總會想出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要培養(yǎng)孩子勤于思考的習慣。

5、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做錯事或弄壞東西都是在所難免的,不要老是數(shù)落孩子:“你怎么這樣不聽話!”“這個不能動,那個不能動?!边@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氣給你添麻煩,而要多考慮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長,因為幼兒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滿足之后。情緒和社會化等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家長也要克制自己簡單和粗暴的教育方式。如果真是不讓孩子玩某樣東西,應該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式把孩子的興趣轉(zhuǎn)移開。

-->

6、給予鼓勵和支持

孩子的成長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成功也可能有失敗,甚至也可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更需要鼓勵和支持,千萬不要潑冷水。盡管他們的夢想對你來說是那么稀奇古怪,你應高興的是他們擁有較強的幻想力,幻想力正是創(chuàng)造的導師。

7、培養(yǎng)孩子尊重他人,團結友愛和合作意識

社會是一個群體,任何一項事情光靠一個人單槍匹馬的奮斗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必須依靠群體的力量,這就要學會同不同人打交道,并能取長補短。父母必須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孩子的合作行為,增加孩子的合作能力。這首先要學會尊重他人,并善于團結和自己意見不同的人。

8、愿意傾聽

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只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每個人都有被人傾聽的需要,懂得傾聽的人,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親近和喜愛。很多家長苦惱:孩子能好好聽別人說的很少,大人說話時孩子會隨意插話,甚至不想聽父母說話。怎樣才讓孩子能夠耐心地傾聽完他人講完或做完一件事后再去提問,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打斷他人正在做的事情?傾聽應該是相互的,成人傾聽了孩子,孩子才會傾聽我們。作為成人首先要以身作則,用對待成人的方式尊重孩子,而不是一斥了之。在面對孩子向我們詢問各種各樣的問題時,我們必須得把孩子當作大人同等對待。

9、少發(fā)牢騷少抱怨

牢騷和抱怨,都是很強的負面情緒。表面看起來我們是在指責別人、對外發(fā)泄怨氣,也是一種“內(nèi)耗狀態(tài)”,一點點消磨掉了自己的耐心、自信和進取心,影響自己的情緒。牢騷多了,就會會令人疏遠。有的孩子很愛發(fā)牢騷,這時,無論什么原因,父母都不應嚴厲斥責或者不聞不問。這樣會使原本就覺得委屈的孩子心靈受到更大傷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結果孩子的牢騷更多。正確的方法是弄清孩子愛發(fā)牢騷的原因,然后加以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對人寬容,懂得自己負責,逐漸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傾向。

10、啟發(fā)孩子換位思考,感受別人的感受

這種換位思考,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情況。

(1)、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么感受?

當孩子出現(xiàn)傷害他人的言行如爭吵、言語及行為攻擊時,父母要做的是,首先是表現(xiàn)出對對方的同情和關心,啟發(fā)孩子去換位思考自己的言行給對方帶來的不良感受。而不是批評否定孩子的行為,或者是著急馬上解決這件事情。

(2)、對于別人的遭遇,我有什么感受?

當孩子面對別人遭遇的一系列事件,無論是好是壞,雖然這些遭遇不是孩子造成,作為家長,你也可以提醒孩子去思考別人面對這種遭遇的感受和反應,以及對方的需要。

無論哪種情況,你都可以用這幾個常用句式來啟發(fā)孩子換位思考:“如果……你會有什么感覺?”“你還記得你……嗎?”

總之,培養(yǎng)一個孩子的情商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梢哉f,對于孩子情商的培養(yǎng),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并且是最重要的那位老師。

家長平時怎么教育孩子


馮老師是我大學時最喜歡的老師,被男同學們奉為精神父親,至于女同學們么,我下課的時候都不敢問題,一是擠不進去,二是害怕被她們的眼神殺死。

老師是大射手,除了聰明、才華和幽默,身上的純真、樂觀和正直常?;蔚梦冶牪婚_眼。摩羯可能需要花一輩子時間變回小孩,而他們生下來就是然后就停在那里了,因為赤子之心一直都在,所以既是小孩也是真正的大人。這是他的一篇演講,標題是講教育,實際是講愛和我們自己,發(fā)在這里與重要意見的你們分享。

——趙

有人問,馮老師如果你有孩子,你會不會也有把小孩掐死這樣的可能性?我說肯定沒有。不是因為我有法律意識或是其他,只是我肯定對我孩子不會有那么高的期望。

現(xiàn)在父母普遍都有的那種對孩子的期望,我肯定沒有。

為什么呢,是因為我父母從來就對我沒什么期望。我記得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我父親有幾個客人來,我聽他們問我父親,說對倆孩子有什么期望,我父親就說了一句,女兒嫁得出去,兒子不進監(jiān)獄,完啦。

是不是因為我父親特別會做父親呢,不是,而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對孩子有期望也沒用。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的教育表面上遵守兩個原則,一個叫"紅",一個叫"專",所謂"又紅又專"。實際上,那時候一個人有沒有前途,是看你夠不夠"紅",而且往往是"專"的人會被套上"白專"的帽子,不管你紅不紅,只要你夠"專",就有可能給你先套個白專的帽子。

于是,"專"在那個時代其實是被壓制的一個東西,而"紅"是什么呢?"紅",不是我們今天講的"好","紅"是一種忠誠,對某個領袖,某個組織的一種無限忠誠,所以只有這個東西他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和前途。

而對于我來說,我父親恰恰不期望我"紅",而"專"呢又沒用,那怎么辦呢,于是他不抱任何期望,你只要不進監(jiān)獄就行。事實上也是,那個時候讀書讀得好,反而可能給你帶來災難,作為學生,功課好了,那不是件好事啊。弄不好就會當成白專的典型給你弄去批斗了,所以說"讀書讀好就有前途"在我們那個年代是不存在的,根本不存在這個事情。

最極端的就是發(fā)展到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到文革的時候,這個"紅"就是"左",越左越好,那"專"呢,最好的典型就是張鐵生,工農(nóng)兵考大學的時候他給交了一張白卷,于是,白卷就是對"白專"的否定,這樣他就被錄取啦。也就是說,你越?jīng)]有文化,越不學習,我就越提倡。那你想,在這種背景下,父母怎么會對孩子有什么期望呢。

所以,我不會對我的孩子有多大期望,是因為我的父親對我就沒有期望,我就是在一個沒有期望的家庭里成長起來的,我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即便今天我有孩子了,我也不會給他那么多期望,但是現(xiàn)實問題是,剛才很多搞教育的同志都講到這個問題,高考問題。

高考的確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現(xiàn)在的孩子,我聽了不知道多少了,說你如果考不上大學,你怎么跟"富二代"拼,你怎么跟"官二代"拼,你根本拼不過。你唯一還可能拼的,就是你如果考進大學,你可能還有希望。可是當80%的考生都可以被錄取的時候,那就得考名校了,對吧。事實上我們大學也是,這個名校不光是什么小學進中學,中學進高中,高中進大學,都是擇名校。

我們招研究生,不是211,不是985,一般不要。我們?nèi)绻M教師,要招聘教師,第一個就看本科是哪個學校的,不管你博士是哪里讀的。如果本科是211以外的,985以外的,對不起,根本不考慮,甚至連面試資格都不給你。所以,確確實實,我覺得剛才那個魯校長講的,它這個用人制度,選拔制度,是一種極其偷懶的外行管內(nèi)行。因為管理者他并不知道這個學生好或不好,他要一個個的去甄別,他沒有這個機器,于是只能用一個統(tǒng)一標準。985出來的,211出來的,就是好的,其他都不好。事實上哪是這么回事啊?

我們有時候碰到一些考生,挺好的,我就說,除了他,再985我都不要,我就是要他,看怎么辦。破格一兩個可以,但是面積一大就不行。而且破格錄取你要負責任到底的,如果到時候畢不了業(yè),那就是你的問題了。所以我們一般都不敢破格要985、211以外的學生。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年輕人可以通過學習,至少通過考上大學選擇自己的道路,至少有個奔頭了,這比我們那個時候強得多了。我們那個時候,你不管干什么你都不能自己選擇的,到最后國家把你安在哪個地方你就在哪個地方了,這個坑是安你這個蘿卜的,就安你這個蘿卜,通常這輩子就別動了。現(xiàn)在,孩子們畢竟還可以通過考大學去跟"富二代"拼、去跟"官二代"拼,但是這條路太窄了,他只有這一條路啊。哪怕"官二代"、"富二代"他不跟你拼高考,他出國了,你們自己拼自己都拼得要死。這為什么呢?

實際是從上世紀90年代后,國家改革開放以來,這個社會結構調(diào)整的變化開始逐漸固定化了,逐漸凝固化了。這個凝固就使得社會向上流動的機會越來越少了。當年,韓寒不考大學還能混到現(xiàn)在這個樣子。今天,誰敢試?沒有一個敢試啦。如果說一個社會,能夠向上流動的渠道只有一條,就是考大學,那么無論教育部門怎么改革,還是沒有辦法的,絕對沒有辦法的。

如何才能改變這種情況呢,只有不考大學,也能過好的日子,這樣我們這個高考指揮棒才會失效。這就需要社會結構的多元化,然后是社會流動渠道的多元化。向上流動的可能性增大,或者講是社會流動自由度的增大。那么反過來說,正是因為社會結構的固化使得社會流動的可能性減少,使得那么多年輕人不得不在高考這條路上去拼,于是才會造成那么多家長的焦慮。

"贏在起跑線上"或者"輸在起跑線上",魯老師說,這個口號不對。我個人覺得對或不對都不重要,口號什么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對現(xiàn)實怎么辦,怎么處理這個現(xiàn)實的問題。

"成長還是成功"這個命題,我們說改革開放以后的教育,變成了一條不帶成長的追求成功之路。也就是說,在成長的最早階段,成長就被忽視了,只知道去追求成功。不注重孩子的成長,滿腦子只有追求成功。這種成功的要求不是孩子自己的,而是他的父母,他的家庭,他的學校硬塞給他的,"你輸不起"!

我覺得這個要比文化大革命那個時候說的"白專道路"更可怕。如果說對"又紅又專"還可以做另外一種解釋的話,我們需要對"紅"有另外一種解釋,從而跟"專"結合起來,做到"既紅又專"。我覺得那個"紅"是什么,就是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做一個正直的人,或者說做一個知道禮義廉恥的人。

我記得我小時候我父親基本上沒有什么道德教育,但是有一句話我是終生記住的,到現(xiàn)在為止,在很多場合下我都會用它來檢驗自己,也很簡單:"記住,不要讓人討厭你"。有時候,我在公共場合說話聲音大了一點,我一看邊上,人家用眼睛看我,哎喲你看,惹人討厭了吧,這不對啦。

我后來發(fā)現(xiàn)這句話很管用,凡是被人討厭的一定不是好事兒。那么,一個孩子如果從小就有恪守這條戒律,不要讓人討厭,我覺得他就會成長為一個好孩子,就是在成長??墒乾F(xiàn)在很多獨生子女缺乏這種教育,我朋友常帶他小孩到我家來,小孩在我家比在他家還自由,到處抽屜亂翻,乒乒乓乓的,我作為主人我都已經(jīng)忍不住了,他父母還沒感覺,這就是不知廉恥。

所以成長要比成功要重要得多得多了,要有一個成長目標,但千萬別把這目標等同于成功目標。

我記得我的自傳里面,第一句話就是說,人不應該有自我設計,雖然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你必須要有理想,而且要努力一步步地去實現(xiàn)這理想,否則就是鼠目寸光,就是沒出息。但是事實上,我們最終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我們設計的嗎?

我們最終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我們無數(shù)的行動一個一個累加起來的,而每一個行動,都是受到當時的環(huán)境和條件限制的。對于這些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我們是根本無法預先知道的,所以每一個自我設計最后都會泡湯的。與其讓這種烏托邦式的東西來誤導我們,不如就做好眼前的事。

我是建議我的學生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就是做好你當下該做好的事。你不要把當下的每一件事,都跟它后邊的那一件事功利地聯(lián)系起來。比如說,我今天讀中學,我為什么讀中學啊,是因為我要讀大學。于是讀中學的全部意義都在于讀大學,如果考不上大學,那這個讀中學就是沒意義啦。我讀大學的意義在哪里啊,我要找到個好工作,如果找不到好工作我大學也白讀了,于是你當下任何事都沒有意義,意義都在后面,最后這個地方是什么地方?墳墓。

根本沒意義,整個人生都沒有意義。那你不如當下就做好當下的每一件事兒,在當下這件事里面找到它的本來意義,找到它的樂趣,而不要那么功利地去看待每一件事它們之間的關系。

我覺得其實有很多這種成長的道理,我們傳統(tǒng)文化當中有很多這種知識的積累。

我說我們的教育現(xiàn)在缺的一大塊內(nèi)容就是公民教育,我們把整個教育都變成了一個技能教育,這是最不好的一件事情。我記得前一段時間,哪個大學的一個本科生,好像解了一個數(shù)學難題,結果從本科生一下直接提升到教授。前天我看到一個報道,寧夏的一個學生,高考落榜,卻被哈佛錄取了,而且給了全額獎學金。為什么呢,因為他熱衷于搞公益教育事業(yè),哈佛大學表示,我們需要的是今后能改變世界的人。所以兩個理念就完全不一樣了,一種是公民教育,甚至世界公民的教育,另一種是謀生手段的技能教育。

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從解放以來就一直沒有好好地把它弄清楚。當我們說"紅"要壓倒"專"的時候,我們那個紅,我剛才講,不是公民教育,它是一種對某個領袖某個組織的忠誠,它不是具有普世價值的公民教育。這樣,在文革中就完全取消了文科教育,只承認"理工科大學還是要辦的"。在文革以后,在改革開放中,把它翻過來了,說"專"是好的,而原來那個"紅"是不好的,可是好的"紅"在哪里呢?好的那個"紅",應該有的那個"紅"在哪里呢?這就是最基本的公民教育。

而談到兒童權利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始終強調(diào)一個問題,就是說父輩怎么待我們,我們就會怎么待我們的兒子。我們?yōu)槭裁磿雎粤藘和臋嗬妫渴且驗槲覀冏陨淼臋嗬姹旧砭捅缓雎粤恕?/p>

我們不知道什么是個人的權利,一個不知道自己權利是什么的人,他怎么會知道他自己孩子的權利是什么呢?我也經(jīng)常在想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跟我們政治學經(jīng)常在講的問題相似,主權和人權的問題。我們強調(diào)主權,至少主權在人權之上。那么好,兒童的權利被忽視往往與"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chǎn)"的認識聯(lián)系在一起。于是我們就否認了孩子自身具有獨立于父母之外的權利。我們很少看到父母敢去承認說,孩子具有獨立與父母的自身權利,或者說一旦父母侵害了孩子的權利,我們父母應該受到制裁。因為我們?nèi)ダ斫夂⒆拥臋嗬臅r候,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這是我的孩子"。他這是個"主權"意識。于是在這個"主權"之下,孩子本身的人權就被忽略了。

所以我有時候會想,降臨在這個孩子身上的災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我們家長的災難,是上一代人的災難,延續(xù)到了孩子的身上。

那么孩子的這種權利在目前這種狀態(tài)下,怎么樣才能夠獲得社會意識,并且得到一種社會維護。這個實際是我們成年人先得有一種我們自己社會權利的意識。這種社會權力的意識,比如說,包括我們應該有的結社權,我們只有在形成了社會組織,才能依靠社會來維護我們的個人權利,包括兒童權利。如果有侵害兒童權利的情況發(fā)生,我們這些組織就有權去干預,就像剛在講的,就可以把孩子接過來托管了,不給你父母啦,你什么時候改正了我再交還給你。

社會要有這個權力,就必須先組織起來,只有組織起來了,那么國家才會把這個權力下放給社會。讓國家來做這些事,確實可能做不好,但國家不會隨隨便便就把權力交給社會。一幫黑社會或一盤散沙,國家就把權力給你啦?不行的,社會得組織起來,并且讓政府知道你是可靠的,才會把權力移交給社會。政府并不是不想放權,政府是不敢放權,放了權更亂了怎么辦。而我們現(xiàn)在社會組織和整個社會現(xiàn)實也確確實實沒有多少能讓政府放心的特征,你就看網(wǎng)絡好了,很熱鬧但也很混亂。就這樣子,政府放權還不打翻天了。所以只有通過社會的自我組織,在社會組織過程當中逐漸意識到自己的權利以及怎么正當?shù)木S護自己的權利,這樣我們才會有可能去幫助別人維護權利,包括維護我們自己孩子的權利。

第三個問題,講到愛和傷害的問題,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更深刻一點,因為我們對愛好像只有一種理解,好像母親對孩子的愛,父親對孩子的愛,這就是一種解釋。但我們有沒有想過,當我們講愛的時候,常常都可以是有條件的愛。比如說前兩天我看那個《心術》,那里面重復了好幾遍一句話:"我只看到你為人人,我怎么看不到人人為你呢"。我們講我愛人人的前提也是人人愛我,或者說我愛人是因為人愛我,我們的愛是有條件的,這是一種交換,是一種功利的愛。這個愛是對稱的,但這個愛一定會出問題的。

西方基督教講的愛,是上帝放在你心里的一個特質(zhì),一個人之所以是人就因為有愛,它是無條件的,如果你沒有愛你就不是一個人,你不能愛你的鄰人,你不能愛你的同胞,那你還是人嗎?我不需要知道為什么愛。

我們現(xiàn)在說我愛孩子,所以我會打他,會懲罰他,我會要他好好學習,我會要她去做他不開心的事情,甚至他不愿意去做的事情,這都是為他好。但這種愛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孩子的功利性,她是一種"私愛",而不是剛才講的"博愛",就那種"大愛"。這種私愛是以交換為條件的,所以愛的教育,這個不僅僅是家庭的事情,也是我們學校的事情。

我們學校里面還真的沒有人去開一門關于愛的課,我們只有在基督教哲學范疇里面,才能看到一個說法,不需要有任何理由的愛,甚至可以說人家打你左臉,你可以把右臉伸過去,因為她的愛沒有理由,愛是絕對的。

可是我們只有那種功利的愛,那種交換的愛,那種私愛,發(fā)生在兩個人之間的時候,她才可能造成傷害。就像兩個人談戀愛,真正的愛是什么,即便你不愛我,我也愛你,這才叫真愛。你不能說你要不愛我,我就不愛你,這是做買賣,做交易,在這個基礎上的戀愛和婚姻,早晚要出問題的。

所以有些人曾經(jīng)問過我,如果你老婆出軌了你怎么辦,我說哪怕她出軌我也愛他,我還愛她的出軌,你怎么辦,我老婆聽了感動死了,她說我絕對不會。

所以為什么我們對孩子的愛會對他造成傷害,我們往往應該從我們作為愛的主體這個角度去看,而且我們還得要去考慮孩子。你希望孩子的那個愛是個什么愛,你是希望孩子只愛你呢,還是愛所有人,愛這個社會,愛這個世界,當然也把你也包含在這里面。如果你希望你孩子以后長大了就愛我,不愛別人,于是你對你孩子的愛和你要求孩子給你的愛之間就是一個自私的交換,那么這種交換的愛一定會造成傷害。

家長們 不要再嚇唬孩子了


有些家長為了制止孩子哭鬧或不允許他做某件事,常常采取嚇唬的辦法,比如說“不要你了”、“壞蛋來了”、“老虎來吃你了”等等,或者干脆講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讓孩子聽完好聽家長的話,更有甚者,家里人自己裝成鬼怪,以強調(diào)“教育”的效果。要知道,小兒幼小的心靈接受不了強烈的恐怖刺激,久而久之會使小兒產(chǎn)生一種恐懼心理,影響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教育幼小的孩子要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如果小兒不聽話,可以用誘導的教育方式,也可以講一些有比喻性的小故事,但必須注意故事的內(nèi)容要健康向上,如果故事的內(nèi)容總是很恐怖,便孩子經(jīng)常處于緊張恐懼的狀態(tài),會導致孩子性格發(fā)育不健全,變得膽小怕事。我們常會遇到一些膽子小的孩子,甚至天黑就不敢出門了,一個人獨處時總是疑神疑鬼,左顧右盼,這都與幼兒時期家長不當?shù)慕逃绞接嘘P。

嚇唬寶寶甚至影響他的智力發(fā)育。有些研究表明,嬰幼兒在輕松愉快的狀態(tài)下學習比在緊張壓抑的狀態(tài)下學習時的效果好,理解快也記得牢,這是因為緊張壓抑時的學習會受恐懼的影響和干擾。所以我們提倡科學正確的育兒方式,反對嚇唬寶寶。

家長平時如何教育孩子


很多人都頭痛教育不好孩子,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孩子?其實是大家的教育時機沒有把握好,下面就教給大家十個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新的一年、新的學期開始或孩子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時,會有一種新的意識、新的能力,此時家長因勢利導,當會"旗開得勝。"

2、孩子享受成功喜悅的時候。家長若能在祝賀鼓勵的基礎上,對孩子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將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3、孩子感受委屈的時候。家長若能主動地以冷靜、寬容和同情的態(tài)度去幫助孩子解釋,孩子會產(chǎn)生感激之情,也就易于接受家長的告誡了。

4、老師來訪的時候。家長應把孩子的長處告訴老師,同時以希望的口氣指出孩子的缺點,不宜單純地"告狀"。

5、孩子有困難或遭遇失敗的時候。家長不應訓斥,而應肯定成績,對不足之處給于點撥,幫其走出"困境"。

6、孩子有較大過失的時候。這時家長的理解、同情、體諒是孩子最需要的,很多時候,循循善誘能收到振聾發(fā)聵的效果。

7、孩子對某些事物懷有濃厚興趣的時候。家長應積極支持、鼓勵,用興趣推動孩子去尋求知識,激勵孩子深入鉆研。

8、有較大集體活動的時候。這是教育孩子遵守紀律,為集體爭光,培養(yǎng)集體觀念的極好時機。

9、他人取得成績的時候。孩子往往會暗下決心"我也要做出成績",家長要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提出適當目標要求,使其一時熱情變?yōu)槌志玫男袆印?/p>

10、外出作客或有客人來訪的時候。一般的孩子都喜歡聽好話,不愿在別人面前現(xiàn)丑,所以這時應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在客人面前"揭短",多談孩子的優(yōu)點和長處,恰當提出希望。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大人平時能隨便"嚇唬"孩子嗎》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孩子在幼兒園能學到什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你在用大人的思想限制孩子嗎? 最近在家長課堂上和一位媽媽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到她關于自己孩子琦琦的教育有一些小煩惱。琦琦是個七歲的小男孩,活潑好動,總是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和興趣。前幾天琦琦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外面吃飯,看到鄰桌有一...
    2021-01-25 閱讀全文
  • 孩子的情商能提高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上篇已經(jīng)介紹過,如果您想擁有一個出色的寶寶,有一個成功的孩子,那么,情商的培養(yǎng)就必須從幼兒教育階段抓起。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
    2021-08-26 閱讀全文
  • 家長平時怎么教育孩子 馮老師是我大學時最喜歡的老師,被男同學們奉為精神父親,至于女同學們么,我下課的時候都不敢問題,一是擠不進去,二是害怕被她們的眼神殺死。 老師是大射手,除了聰明、才華和幽默,身上的純真、樂觀和正直常常晃...
    2021-07-09 閱讀全文
  • 孩子入園爸媽焦慮:他們能適應嗎? 再有不到20天北京幼兒園就要開學,即將新入園的小朋友還沒感覺,他們的爸爸媽媽已經(jīng)開始抓狂。寶寶多大上幼兒園最合適?寶寶會適應幼兒園嗎?如果抗拒怎么辦?現(xiàn)在開始要做哪些準備?面對種種疑慮,專業(yè)人士給大家...
    2021-07-15 閱讀全文
  • 老師能信任你嗎?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边@句話告訴我們,作為教師,無論幼兒是愚笨,還是調(diào)皮,我們都不應該冷眼相待、惡語相迎,而應該給他們公平的愛,用廣博的愛...
    2021-09-27 閱讀全文

最近在家長課堂上和一位媽媽溝通的過程中,了解到她關于自己孩子琦琦的教育有一些小煩惱。琦琦是個七歲的小男孩,活潑好動,總是對所有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和興趣。前幾天琦琦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外面吃飯,看到鄰桌有一...

2021-01-25 閱讀全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上篇已經(jīng)介紹過,如果您想擁有一個出色的寶寶,有一個成功的孩子,那么,情商的培養(yǎng)就必須從幼兒教育階段抓起。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

2021-08-26 閱讀全文

馮老師是我大學時最喜歡的老師,被男同學們奉為精神父親,至于女同學們么,我下課的時候都不敢問題,一是擠不進去,二是害怕被她們的眼神殺死。 老師是大射手,除了聰明、才華和幽默,身上的純真、樂觀和正直常?;?..

2021-07-09 閱讀全文

再有不到20天北京幼兒園就要開學,即將新入園的小朋友還沒感覺,他們的爸爸媽媽已經(jīng)開始抓狂。寶寶多大上幼兒園最合適?寶寶會適應幼兒園嗎?如果抗拒怎么辦?現(xiàn)在開始要做哪些準備?面對種種疑慮,專業(yè)人士給大家...

2021-07-15 閱讀全文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边@句話告訴我們,作為教師,無論幼兒是愚笨,還是調(diào)皮,我們都不應該冷眼相待、惡語相迎,而應該給他們公平的愛,用廣博的愛...

2021-09-27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