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身為父母:分清“教育”和“培訓”

發(fā)布時間:2021-03-03

感恩父母活動總結。

幼兒的教育向來不是幼兒園單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孩子的成長離不開我們的陪伴,有時候陪伴才是最有意義的教育!那么,家園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身為父母:分清“教育”和“培訓””,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知識和技能就像是雙刃劍,好人用它們造福社會,壞人用它們危害社會,當代這么多學習和培訓機構有多少關注“教育”呢?

很多家長忽略了自己是一名教師的光榮身份,而是潛意識把自己當作了負責孩子吃飯的炊事員、安排孩子住宿的宿舍管理員、告訴孩子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的領導,要求孩子不要出錯的檢察官、等待孩子出錯后懲罰的警務人員……其實,家長就有兩種身份,一是“給孩子真愛”的父母,二是“給孩子真教育”的老師。

家長每天都在教育著孩子,當我們問家長“什么是教育?”時,家長基本上都先是一愣,然后努力思考,最后茫然地搖搖頭,是啊,“到底什么是教育呢?”這可能是影響家長教育孩子的核心問題之一。

那究竟什么是教育呢?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把“教育”、“學習”、“培訓”這些概念混淆。

教育的對象是人,是讓一個人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承擔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不傷害不妨礙自己、他人和社會;學習的對象是知識,是讓一個人學習更多的知識,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我們更好的生活和學習;培訓的對象是技能,是讓一個人掌握更多的技能,掌握技能的目的是為了更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我們常常和家長們講,當代社會下,絕大部分的教育機構已經不能稱作為“教育機構”了,更多的機構已經淪為“學習機構”或“培訓機構”了。

一個人,知識匱乏、無一技之長,如果他是個壞人,也不至于給社會造成多大的負面影響,但一個人知識儲備充分,各項技能都超群,如果他是個壞人,那他一旦傷害社會和他人,后果不堪設想。知識和技能就像是雙刃劍,好人用它們造福社會,壞人用它們危害社會,當代這么多學習和培訓機構有多少關注“教育”呢?

我們常常自豪的和家長們講“我們是做教育的!”,我們想傳達給家長的意思是“我們是少數(shù)的!”因為教育不好做,因為做好教育更不容易。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身為家長以后應該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這本書反復看了三遍,提筆時還是無從下筆。內心即歡悅又沉重。

這本書既豐富又有新東方校長精彩評述,又有王修文老師的傾心之作。愛孩子是我讀到本書從頭到尾的教育理念,一個孩子的成長即不能缺失家庭教育,也不能缺失學校的教育。在我讀到本書方法篇的時候,我的心開始沉重起來?,F(xiàn)在的社會包羅萬象,怎樣教育好孩子讓我們家長迷失了方向。在我們那個貧瘠的年代物資匱乏,什么都沒有?,F(xiàn)在社會發(fā)展了,生活條件好了,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一度覺得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問題。

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我也一味對孩子說好好學習,家里事不用你,好好吃飯等等。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她想做的家長一律代勞了,從而拘泥了孩子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本性,變得畏手畏腳。想想平時是怎樣對待孩子的,疏忽了對她的心理教育,忽略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批評多于關愛。王修文老師說的對,我們平時要和孩子交朋友,用平等的身份交流,關愛大于批評,讓孩子知道家長不容易,教育孩子感恩社會,感恩父母。很多的家庭都是上班族,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去上班,忽略孩子的真實想法,平時工作壓力大,跟孩子溝通少,只是一味地對孩子講好好學習,使得孩子成了學習的機器,少了孩童的天真,缺失了對社會的了解?!具@一點很現(xiàn)實,家長很忙,可以理解,但是我覺得陪孩子重“質”而不再“量”?!?/p>

王老師講了很多新東方學校的實例,怎樣教育孩子,用什么樣的方法教育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迷失方向,了解社會這個大家庭,從而融入社會,為社會做貢獻。愛孩子,和他們做朋友,站在孩子的角度是王老師一直追求的教育理念。

很多的時候我們家長只站在成人的高度去和孩子相處,一切的不放心,孩子考不好時家長的埋怨,無端指責。身為家長以后應該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待他們,理解、幫助、關愛,讓孩子輕松快樂的學習尊敬師長,與人和睦相處,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同一高度”說得好,做起來不容易,但一定努力,讓我們都能夠真正“蹲下來看孩子!”】。

美國教育部推廣培訓“父母輔導者”


近幾年,隨著各種國外早教理念的引入,一群五六個月大的嬰兒開始“走”進“校園”――大大小小的早教機構,按時和爸爸媽媽去“上課”。這些早教機構的學費不菲,有的所謂“名班”一年僅學費就要上萬元,堪比大學的學費。那么,國外幼兒早期教育又是如何進行的?他們更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什么方面呢?

美國教育部推廣培訓“父母輔導者”

美國幼兒教育是從生命第一天開始。創(chuàng)辦“從出生到3歲”培訓班,以1981年密蘇里州教育部創(chuàng)辦的“父母作為老師”(PAT)的項目最為著名,目前該組織已將它們的項目推廣至全美47個州,培訓了8000名“父母輔導者”。這些工作人員主要是每月對每一個家庭進行一小時的家訪。

美國的另一項以家庭為基礎的父母教育計劃,稱作HIPPY計劃: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指導計劃。該計劃得到了當時美國總統(tǒng)的支持。HIPPY計劃直接把培訓帶入家庭,計劃中的母親們每周受到一次訪問,每隔一周參加一次與其他父母們的集會。

美國人十分重視人的獨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因此,從嬰兒1歲半起就開始培養(yǎng)其自我服務技能。他們認為,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強嬰幼兒的獨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嬰幼兒和家長雙方受益。嬰幼兒的自我服務技能包括:系鞋帶、穿衣服、扣紐扣、拉開或拉上拉鏈、洗臉、刷牙、梳頭、吃飯、上廁所等等。

在美國,老師認為交給孩子學習能力比教會他做幾道算術題更重要。他們不會將不屬于這個年齡段的知識技能硬灌輸給孩子,而是崇尚讓他們多動手、多體驗,在各種益智、團隊游戲中學會體驗和探索的本領,更主動更交互地認識周圍的事物。

英國社區(qū)兒童中心免費提供多樣服務

EYFS是英格蘭政府以“給父母最好的選擇、給幼兒最好的開始”為宗旨,提出的一個教育方案,此方案在2008年9月被正式納入英格蘭的法制中。EYFS的目標是:給所有0-5歲的幼兒提供一個連續(xù)的發(fā)展與學習體系,使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更多更好的發(fā)展機會,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將來成為身心健康、擁有安全感、成功和快樂的人。

英國政府很重視5歲以下孩子的學前早期教育,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務,出生到5歲,寶寶可以加入各個社區(qū)兒童中心的活動,媽媽也可以參加各種育兒的論壇和培訓,解決教育孩子過程中的問題,如果3歲前需要送孩子上幼兒園,就要自己付費,一個月大約1000多英鎊。

由社區(qū)、幼兒園、教會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心,只要是你有時間、有精力,幾乎每天都可以把行程安排得滿滿的。這樣的組織大多是免費的,有的收費在1-2英鎊,這筆錢算是捐給慈善機構的,他們同時免費提供茶、咖啡給媽媽們,還會在休息的時候分給孩子們餅干和飲料。

在社區(qū)活動中心,每天會有不同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參與。集體時間由老師帶領大家一起做游戲,剩余時間為自由活動。每天上午免費開放給每位小朋友,下午為課后輔導。分為室內活動區(qū)、室外活動區(qū),那里的玩具應有盡有。

法國重視孩子的藝術教育

法國家長認為藝術教育對孩子的未來非常重要。而這些教育早在孩子襁褓之中,家長就會潛移默化地去影響孩子,法國的早教課更像是藝術細胞的培養(yǎng)和激發(fā)課程。他們首先是尊重孩子,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感性認識。

加拿大不提前教寫字和計數(shù)

在加拿大,寶寶稍大一點時可以送其到“playschool”,不是去上課學習,而是參加那里的美術、勞作、音樂以及唱游等活動,而且與眾不同的是,這樣的早教學校不會設置寫字和計數(shù)等課程。加拿大的早教專家普遍認為,幼兒期是動作能力均衡發(fā)展的關鍵期,也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時期,因此培養(yǎng)動手能力更為重要,若讓孩子過早認字、寫字和計數(shù),會耗費幼兒的體力和腦力,延緩他們的動作發(fā)展。

日本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在日常生活中從家長到早教學校都會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你會發(fā)現(xiàn)在日本,孩子上課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時候,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背包,里面裝著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長和老師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導。

小孩子拖拖拉拉了很正常,身為父母該如何應對?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資源是時間,越早感知到時間,越早掌握生命的節(jié)奏。

所以,學習時間,要從娃娃抓起!

來看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怎么感知時間。

3歲以下的孩子——感受時間

時間管理的教育應該從讓孩子感受時間開始。只有對時間有了感覺,知道它是個什么東西,才能去管理它。

感受時間的方法很多。比如,對于三歲以下的孩子,在他還沒有能力看懂表時,我們可以做這些事情幫助他體會時間:

1、讓孩子熟悉基本時間概念:上午、下午、晚上、半夜、清晨、黃昏、前天、明年……可以給孩子講解,也可以讓孩子猜現(xiàn)在是什么時候。我女兒有一陣沒事就問我“媽媽前半夜是什么意思?”給她講過了,她還是想起來就問,大概對這個概念很著迷。

2、看著表,跟孩子一起看一分鐘究竟有多長。試試看,你都會發(fā)現(xiàn)一分鐘其實很長呢!

3、給做不同事情的時間段起名。我那天要給孩子弄點干果吃,就用廣播的語調說:“現(xiàn)在是松鼠時間,請松鼠寶寶松鼠媽媽和松鼠姥姥都做好,耐心等待!”讓孩子有一段時間完成一個任務的概念。

4、領孩子觀察表。我隔一會讓女兒看表的指針都偷偷走多少了。小孩大概5歲才能真的讀懂表,但是現(xiàn)在可以讓他去觀察。

5、給孩子報時更具體一些。比如,說我們幾點幾分做的什么事情,我們用了多少分鐘做完什么事情。

6、跟孩子玩計時做事的游戲。比如,看看我數(shù)10個數(shù)能不能做完什么事;看看今天穿鞋用了多少分鐘,有沒有比上一次少;我躲起來兩分鐘,看你能不能把這些收拾起來……

7、給孩子講時間帶來的變化,比如,講他更小的時候說什么話、怎樣做事、多高(我女兒每次聽她小時候的事情都樂得哈哈大笑);講他長到多大會有哪些變化。用回憶和展望未來去體驗時間帶來的變化。

8、讓孩子對四季、月、年等宏觀的時間概念有感受。還可以給他講媽媽小時候怎樣,將來你長大了媽媽老了什么樣,讓他去想象。

9、給他時間期限的概念,比如食品的食用期限、工作的期限、交電費的期限等。也可以適當給他的事情制定小小的期限。

10、讓他知道準時、提前和遲到的概念。“哎呀,今天送報紙比平時都早??!”

11、讓孩子做事情有開始和完成的概念,要知道每一件事情什么時候是開始和結束,而不是這個事做一下,又去做另一個事。

3-4歲的孩子——理解時間的意義

對于大一些的孩子,我們可以通過講道理、講故事,讓他慢慢領會到時間的意義。

比如,我們可以給孩子編時間銀行的故事,讓他把時間看作是一種資源,是一種可以像銀行存款一樣提出支配的東西。我們誰都不能生產時間,只能越提越少,所以要珍惜使用。

我們還可以讓孩子去分析相同的時間,做不同的事情,所帶來的不同的價值,讓孩子明白每個人的時間是均等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去利用它。

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設想一些關于時間的荒唐問題,比如,假如你每天比別人多出兩小時、假如你有星期八、假如你可以買到更多時間、假如你可以做時間旅行、假如你可以把時間作為禮物送給別人……,讓孩子從不同角度認識時間。

理解幼兒的“磨蹭”

大概所有的幼兒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磨蹭。為什么會這樣呢?

1,3歲以下的小幼兒,特別是一兩歲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fā)育程度使得他們很難預期未來,所以,即便一會要做的是他們喜歡的事情,他們也不會抓緊現(xiàn)在的時間。對此家長不要有苛求,用好玩的方式去引誘、帶動他們,即可。

2,小幼兒做事不以效率為目的,“抓緊”時間對他們沒有意義。他們時刻都沉浸在當下,所以,或許他們是比我們大人更抓緊了眼下的每分每秒呢!所以,對小幼兒,少去打擾,也是我們在保護孩子守靜的能力,對他未來發(fā)展專注力有益。

3,有些孩子的確天生是“慢性子”,比如,內向性格的孩子,他們大腦在做事時所需的神經回路更長,他們用更多時間去思考每件事,所以家長常會覺得他們說話慢、動作慢、吃飯慢等等。

4,有些事情,對于幼兒來說難度比我們想象的大,他們的確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做好。比如扣紐扣、整理東西。

5,大幼兒如果特別磨蹭,那么除了他們可能在過去沒有養(yǎng)成好的習慣以外,還可能是他們對家長的控制、要求和管教不滿,或者對所做事情沒有動力,在用磨蹭來消極抵抗。

對孩子的“磨蹭”如何正面教育

理解了上面這些原因之后,我們就可以清楚怎樣正面去跟孩子溝通。

1、平時對孩子少催促,同時讓孩子理解,有時我們可以隨意,但有些事情有時間限制。

2、當孩子沉浸于眼下事情時,跟孩子講清整體安排,幫他從眼下的事情里跳出來、看到全局,這會幫他們理解你的要求,也是在幫他們提高認知能力和情商。比如,跟孩子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想繼續(xù)做……”或“我們剛才一起……很開心”,“但是,我們一會需要幾點鐘去……,還有……分鐘。所以,現(xiàn)在我們開始快動作、軍事行動……”。

3、對慢性子的孩子,跟他講清:有些小孩需要練習能坐住,你需要練習能快起來。這樣,你既能靜、又能快,那就太好了!

4、對4歲以上的孩子,當他的注意力像小紅帽一樣,隨時被撞見的任何事情而岔開時,我們多提醒他,記得此刻的真正目標是什么。

5、對5歲以后的孩子,給他準備小鬧表、玩具手表、計時器等等,把看管時間的權力交給他,鼓勵他學著看表,請他告訴你們時間,讓他練習自我管理。還可以讓孩子自己去安排一整段時間,自己決定幾點做什么。孩子對自己的安排都會更有承諾。

6歲以上的孩子——學會給要做的事情分類

對于上小學的孩子,就可以訓練他去做時間表。

我們經常讓孩子做時間表,但其實在列時間表之前,很重要的是讓孩子先看清自己都要做哪些事情。如果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沒有個清楚的認識,那么列時間表就是在排流水賬。我們小時候做時間表就都是這么做出來的,最后證明很低效,通常只有兩天生命力,基本執(zhí)行不了。

所以,時間表的前身應該是個“Todolist”——要做的事。列完這個,我們要教給孩子去評估這些事情:哪些是必做的,哪些是可以放放的,哪些是自己想做的,哪些是可以不做的,哪些是自己喜歡的和要忍受的。然后我們可以給孩子不同顏色的筆,讓他給它們分類,同時該刪的刪、該推遲的推遲。重點的排在前面。喜歡和不喜歡的用顏色或笑臉等圖案分開,這樣他會有意識地搭配,做到勞逸結合、動靜穿插。如果滿眼看去,都是不喜歡的事或都是腦力活動,就需要調整。

這個事情可能很麻煩,開始會花費很多時間,但是我相信如果家長同孩子堅持一段以后,孩子會逐漸熟練起來。其實孩子不見得每天都要這樣去做,關鍵是培養(yǎng)一種合理分配時間的意識。

在設計這個時間表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教給孩子如何分析事情的輕重緩急、如何統(tǒng)籌安排、如何事后總結修改、以及要看到不喜歡但必做的事情的意義。

上學的孩子如果能夠寫日記,那也會幫他加強時間觀念,他會看到自己的一天實際上都是怎樣度過的。

給孩子時間管理的動力

最后非常想說的是,我們現(xiàn)在常常責怪孩子時間觀念不強、不會管理時間等等,但實際這只是問題的表象,我覺得更根本的問題是,孩子沒有去管理時間的動力。

管理時間的動力來自哪里?我想有很多方面,比如自主的感覺。如果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自由支配時間,那么他就能體會到力量感、掌控感、獨立自主的感覺,還有成就感和責任感。所以在實踐時間管理時,要給孩子留點自由度。如果他感覺到的都是被動和無奈,那么這個動力就小了。

不過最重要的動力,來自他對事情的興趣。我們可以想象,如果孩子一天要做的都是讓他沒精打采的事情,他還有什么勁頭去管理時間呢?

所以我總結,時間管理的關鍵詞不是效率,而是憧憬、向往、期盼、目標。我們讓孩子可選擇的活動中,當然要有他不喜歡但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更要有讓他為之期盼的事情。當孩子足夠想做這個事情時,他會為了它而提高所有事情的效率。如果一天中多數(shù)事情都是能讓他開心的事情,他的效率怎么會不高呢?

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引導孩子對事情的興趣,才是時間管理訓練的核心。

分清孩子的“韌性”與任性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表現(xiàn)出一定獨立性,對事情有了自己的見解,父母要允許。父母還要分清楚“韌性”與“任性”的界限。

“韌性”是堅信自己的做法正確,無論有多大的困難,也要堅持下去的一種頑強精神的表現(xiàn)。而“任性”則不同,它是不分是非,固執(zhí)己見,不受任何約束。任性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不聽勸告的表現(xiàn)。一個人要是沒有絲毫主見,做事情沒點韌性,很難成功。

對待任性的孩子,既要用一些具體的方法糾正他的壞毛病,又要從根本上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家庭氣氛和親密平等的親子關系,可說是“無招勝有招”。經調查發(fā)現(xiàn),父母既有權威又能尊重孩子的民主型教育,能培養(yǎng)情緒穩(wěn)定、善于控制自己和約束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較少任性。

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主精神,多給孩子些“自由度”,孩子有事愿意和父母交流,父母也主動和孩子多談心,平等、真誠地對待孩子。父母能得到孩子信任,就能增強教育效果,防止孩子任性。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整天嘮叨得孩子煩不勝煩,孩子就容易任性。

特別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任性不好,要糾正。但父母不能把孩子有主見、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樣就看作任性。確定孩子任性的標準決不該是“聽不聽我的話”。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身為父母:分清“教育”和“培訓”》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感恩父母活動總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身為家長以后應該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這本書反復看了三遍,提筆時還是無從下筆。內心即歡悅又沉重。 這本書既豐富又有新東方校長精彩評述,又有王修文老師的傾心之作。愛孩子是我讀到本書從頭到尾的教育理念,一個孩子的成長即不能缺失家庭教育,也不能...
    2020-07-23 閱讀全文
  • 案例:分清主次 首先,在小班幼兒體育活動中,動作內容的安排應該比較簡單,一般一次只練習一個主要動作,以便幼兒有充分的練習時間。但原方案不但有爬的動作練習,還有鉆和跳的動作練習;不但有動作練習的要求,還有動作探索的要求...
    2021-05-10 閱讀全文
  • 美國教育部推廣培訓“父母輔導者” 近幾年,隨著各種國外早教理念的引入,一群五六個月大的嬰兒開始“走”進“校園”――大大小小的早教機構,按時和爸爸媽媽去“上課”。這些早教機構的學費不菲,有的所謂“名班”一年僅學費就要上萬元,堪比大學的學...
    2021-04-19 閱讀全文
  • 小孩子拖拖拉拉了很正常,身為父母該如何應對?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資源是時間,越早感知到時間,越早掌握生命的節(jié)奏。 所以,學習時間,要從娃娃抓起! 來看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怎么感知時間。 3歲以下的孩子——感受時間 時間管理的教育應該從讓孩子感受時...
    2020-12-31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怎樣讓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心情 教育隨筆:怎樣讓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心情 想要教好孩子,首先你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說,對于每個教育孩子的人來說,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愿意聆聽孩子的心聲,在跟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的...
    2021-06-21 閱讀全文

這本書反復看了三遍,提筆時還是無從下筆。內心即歡悅又沉重。 這本書既豐富又有新東方校長精彩評述,又有王修文老師的傾心之作。愛孩子是我讀到本書從頭到尾的教育理念,一個孩子的成長即不能缺失家庭教育,也不能...

2020-07-23 閱讀全文

首先,在小班幼兒體育活動中,動作內容的安排應該比較簡單,一般一次只練習一個主要動作,以便幼兒有充分的練習時間。但原方案不但有爬的動作練習,還有鉆和跳的動作練習;不但有動作練習的要求,還有動作探索的要求...

2021-05-10 閱讀全文

近幾年,隨著各種國外早教理念的引入,一群五六個月大的嬰兒開始“走”進“校園”――大大小小的早教機構,按時和爸爸媽媽去“上課”。這些早教機構的學費不菲,有的所謂“名班”一年僅學費就要上萬元,堪比大學的學...

2021-04-19 閱讀全文

人一輩子最重要的資源是時間,越早感知到時間,越早掌握生命的節(jié)奏。 所以,學習時間,要從娃娃抓起! 來看不同的年齡段的孩子應該怎么感知時間。 3歲以下的孩子——感受時間 時間管理的教育應該從讓孩子感受時...

2020-12-31 閱讀全文

教育隨筆:怎樣讓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心情 想要教好孩子,首先你要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所以說,對于每個教育孩子的人來說,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愿意聆聽孩子的心聲,在跟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的...

2021-06-21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