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行為故事。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新的起點,新的方向,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不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溺愛行為會造成孩子性格缺陷”,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現在的孩子都是受到全家人的寵愛,寵愛可以但不要過度的溺愛,溺愛給孩子帶來各方面的缺陷。
過分注意,全家以孩子為中心,想要什么滿足什么。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guī)律。這些都是溺愛的一些表現。過度的溺愛會讓孩子變得自私自利。被過度寵溺的孩子,由于長期被父母的溺愛所包圍,根本不知道為人著想,不會將心比心,不會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自私又自利,所以孩子可以學習不夠好,或者不夠聰明,但絕對不能過于自私自利,否則將來后果難以設想。
孩子性格驕橫乖張。孩子被寵溺直接的后果就是驕橫,由于父母一切讓步,也滿足其一切要求,包括很多的無理要求,其骨子里就養(yǎng)成他是老大的思想,父母得聽他的,敢于騎在父母頭上說話做事,不懂得讓步,不懂得寬容,更受不了委屈,性格驕橫目中無人,行為乖張專橫。
做事懶散無紀律,誰也管不了他,而且衣食住行都有父母代辦,什么事也不想做,日益變得懶散,偶爾做一點事也是丟三拉四,更沒有紀律性,在他眼中,他就是紀律,他可以不聽別人的,別人卻必須聽他的,將來在社會上勢必難于立足。
如何糾正這些錯誤的做法?
不要讓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不讓孩子產生特殊優(yōu)越感。家長應從日常小事抓起。例如,家里來了小朋友,應教育孩子把玩家給大家一起玩;吃東西要讓孩子養(yǎng)成分份的習慣。長期堅持,就會使孩子養(yǎng)成與別人平等相處的習慣。
當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時,不能輕易滿足。孩子撒嬌要家長買玩具,家長不能爽快答應,反而可以跟他提條件,例如一個月內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應買給他。讓孩子學會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孩子長到兩三歲就有了強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長就因勢利導從培養(yǎng)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比如,幼兒期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是獨立性培養(yǎng)的主要內容,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學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穿脫鞋襪,自己如廁,自己收拾玩具,吃東西前后或便后自己洗手等。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整理了行為習慣:會對孩子行為造成影響的四個因素,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隨著電視和網絡的發(fā)展,其中播出的很多片段會對孩子的人生觀產生誤導,導致孩子的行為出現一定的偏差。會對孩子行為造成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注意,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行為習慣。
1.教育方式
爸爸媽媽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所以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有適當的、正確的行為,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以及遇到事情的解決辦法。爸爸媽媽的處事方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后的行為方式。
2.榜樣力量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遇到事情的處理方式也是不同的。兒童健康組織表明:要根據孩子的性別來找到合適的處理方式。其實,爸爸媽媽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樹立榜樣、讓孩子能夠主動地學習一些好的行為。
3.接觸人群
孩子學習的方式就是模仿他人,因此,除了爸爸媽媽要做好榜樣以外,也要讓孩子和一些行為習慣好的人交朋友。如果爸爸媽媽看到孩子對其他小朋友不好,喜歡頂嘴或者有身體摩擦,一定要趕緊處理矛盾,同時看一下這段友誼是否適合孩子。
4.媒體影響
孩子的學習能力是很強的,媒體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F在的網絡環(huán)境魚龍混雜,兒童健康組織指出,75%的電視劇里都有暴力鏡頭以及作案示范,所以孩子在看到這些鏡頭以后可能會去模仿,這就造成了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因此,爸爸媽媽要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同時要替孩子篩選出一些好的節(jié)目。
以上就是四個影響孩子行為的因素,爸爸媽媽一定要多加注意了。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寶寶基本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孩子的心情和身體狀態(tài)也關系著爸爸媽媽們的喜怒哀樂。因此,父母對孩子在進行健康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品德養(yǎng)成和性格培養(yǎng),針對孩子性格方面的一些隱患,父母需提前預防并糾正。
1.膽小內向害羞
有些孩子明顯對自己表現出了不自信的行為,他們做事膽小,平時低頭埋胸說話小聲,做事小心翼翼,對任何事都不敢發(fā)表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意見,過于害羞,掩藏自己。對于孩子這樣子的表現,家長不要以為這是乖的表現,其實是一種內心嚴重不自信的表現,如果不能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童年將會成為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日后必定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對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利。
2.經常亂發(fā)脾氣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子的煩惱,就是家里養(yǎng)了個小皇帝,動不動就生氣亂發(fā)脾氣。對于孩子這樣子的性格,很多父母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和家人過于溺愛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要什么給什么,孩子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錯誤思維,才導致了孩子只要有一點點不如意就亂發(fā)脾氣,這對孩子的性格養(yǎng)成也是存在很大危害的,家長們應該平時就注意對孩子的品德教養(yǎng),從小養(yǎng)成獨立的好習慣,不要過于溺愛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3.不能融入周圍
有一類孩子平時在家表現好好的,跟父母有說有笑,各方面都不錯,可只要一跟其他小朋友接觸,他們身上的缺點馬上就出來了,不懂得和其他小朋友溝通交流,不會尊重他們,常常鬧得不歡而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合群。孩子有這方面的性格問題,父母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平時總把孩子關在家里,很少讓他們于鄰居、小區(qū)內的其他同年齡人接觸等等。孩子應該有自己同齡的朋友,學會相處,學會溝通,而不是只有家人。
4.對自己不自信
對于沒有自信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生活是單調的,因為總是覺得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們只能經常遠遠地看著那些自信愛表現的同學,投以羨慕的目光。常說自己不行的孩子,家長應該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就算是一丁點微小的進步,父母也要放大肯定。而不是經常責罰孩子,打罵孩子,不然他們會更不自信。
現在,雙語的概念越來越流行,很多在進行少兒英語啟蒙的家長,對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英語始終抱有疑問,那少兒英語啟蒙到底應不應該?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告訴你!
雙語會造成孩子語言混用,混淆和思維混亂?
不會。
研究表明幼兒剛開始同時接觸兩種語言時會雙語混用,這是因為初期孩子對兩種語言掌握的詞匯都很少,當一種語言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意愿時,他會自然調用另一種語言的詞匯補充。這個問題會隨著孩子兩種語言詞匯量的增加而改善。
語序和表達方式的混淆也很常見。同時接觸兩種語言時,孩子會更早掌握使用頻率較高的那一門語言,并將這一語言的表達方式套用到另外的語言上。這是孩子們學習語言的正常過程。其實,單語環(huán)境的孩子從組詞到造句也會經常出現吐詞不清、用詞不當、顛三倒四等問題,雙語環(huán)境中的孩子也會有這樣一個犯錯、顛倒、混淆的過程,這都是孩子為了駕馭語言做的嘗試,當他發(fā)現錯誤發(fā)生會妨礙溝通時,便會自動地糾錯和完善。所以,請接納孩子學語階段的“語無倫次”,平和地用正確的表達方式去影響他,給予正確的引導。不用刻意地糾錯和指責,讓孩子在對話中確認正確的語序表達方式,自己進行調整。隨著孩子正確語序的逐漸掌握,兩種彼此獨立的語言體系便會開始形成。
而思維混亂的擔心則是多余的,孩子們往往能夠根據環(huán)境和對象自如切換使用不同的語言,而且掌握雙語的孩子往往表現出專注力突出,抗干擾能力強,更具創(chuàng)造性,善于應對復雜問題等特質。
問:單親家庭的孩子在性格上容易形成哪些缺陷?
王極盛(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以下簡稱王):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上出現缺陷一般表現為兩個傾向,一種是自卑、嫉妒心強;另外一種傾向是“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這樣的孩子性格往往暴躁,有的甚至表現得很殘忍。
還有些孩子性格具有雙重人格,在家一挨訓就唯唯諾諾,在外遇到弱小者就把在家受到的教育方式使用到別人身上,表現得暴躁兇狠。
問:單親父親家庭和單親母親家庭對孩子性格影響有什么不同嗎?
王:單親父親和單親母親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不一樣,對子女性格形成產生的影響就會不一樣。單親父親的教育方式以嚴厲懲罰型居多,所以單親父親家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暴躁性格,易釀成暴力事件。單親母親家庭成長的孩子由于母親常常過分保護,過分干涉,過分溺愛,造成孩子性格自卑、任性、適應力差。這種性格有時也會產生暴力傾向,發(fā)生激情暴力,但人是很復雜的,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
問:作為離異雙方中不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王:首先,應該常常去探望孩子。不僅在生活上多關心孩子,更要注意和孩子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交流。離異家庭的父母親常常有這么一種心理,覺得很久沒和孩子見面了,一見面就帶孩子去麥當勞、肯德基。其實孩子更需要的是貼心的交談,孩子越大越是如此。其次,在看望孩子的過程中,最忌諱議論攻擊另一方。因為這會使孩子從小就無法辨別是非,或偏聽、忌恨父母中的一方。而且在這種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長大的孩子,會認為人世間沒有真情。連父母都在勾心斗角,那人與人之間還有什么友愛可言?這樣的孩子比較容易具有暴力傾向,而且在出現暴力事件時,出手往往比較兇狠殘忍。
問:學校教育對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有什么影響?
王:對于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學校教育非常關鍵。學校里的老師和同學都應該加倍呵護和關愛他們,不要有任何歧視他們的言行。還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愛心和上進心。如果小海的老師不是要他在外面罰站,而是換種方式再拉他一把,也許就不會出現今天的結果。當然,關心也要適度。單親家庭的孩子非常敏感,過分的呵護和過分的冷淡都不提倡。
問:單親家庭的孩子自身可以做些什么?
王:一定要自強自信自立,打掉自卑心理。要看到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是差不多的,當然這種思想不會在孩子心中自發(fā)產生,還需要學校和社會的輸入。不過,孩子可以學習一些方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比如,經常在心里默念“心平氣和”這樣的話,或在筆記本上寫上“制怒”等詞,給自己形成一種自我語言暗示。在動作方面也有一些方法,如可以試試心情煩躁時把口張開,舌頭卷起順時針轉10圈,再逆時針轉10圈,這對緩解緊張情緒非常有效。其實人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就像一生中難免會有頭痛腦熱一樣,要認識到這是很正常的。不過大部分的心理健康問題是輕度的,可以靠自我調節(jié)解決。如果覺得自我解決不了,找學校的心理老師看看。確實嚴重的,應該到正規(guī)大醫(yī)院的心理咨詢室尋求解決。
談談家長護短行為造成幼兒心理偏差
孩子是家長的寶,沒有一個做父母的不疼愛自己的孩子。特別是現在一個家里只有一個孩子,自然是疼上加疼。隨著時代的變化,家長們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電腦、英語、書法、鋼琴……諸如此類的培訓班,都傾注著父母一片望子成龍的愛。除了這些以外,近幾年幼兒心理的健康也越來越受到廣大家長們的關注。爸爸媽媽們開始意識到怎樣才能讓小寶貝們開開心心得成長。他們知道了“挫折教育”、“堅強教育”、“愉快教育”,開始刻意的保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在家長們的層層細密的呵護下這些現象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案例1:
在一次家長開放日上,在區(qū)域活動的時間,有一個孩子急匆匆的跑來告訴我“YY哭了!”我循著哭聲急忙走出去。只見YY抱了一懷的玩具正在逃,邊逃邊哭。XX小朋友正從后面追上來,一把搶過YY懷里的玩具,正舉手想打人。我忙說:“XX不可以打人!”我話音未落就聽見有人在說:“是這個小姑娘打人呀!打了人還要哭,別人還以為是我們家XX欺負了她呢!真沒見過這么沒規(guī)矩的孩子?!蔽依餣Y抬頭一看,旁邊圍了好幾個家長,說話的原來是XX 的媽媽。我將兩個孩子勸開,問清楚原因后才知道,原來YY的商店東西賣完了,就想問XX拿回去一點,可遭到了XX的拒絕,于是YY動手搶了玩具,結果非但玩具沒有拿到還差一點被XX給打了。我對YY說:“如果你想拿回玩具就可以說‘請你把玩具給我一點,我的商店里沒有玩具了。’這樣小朋友就不會打你了,XX對嗎?”兩個孩子聽了我的話,很快就沒事了。當我在勸說兩個孩子的時候,XX的媽媽一直站在兒子的身邊為XX解釋“我們家的XX從來不打人的,這個小姑娘這么不講理,還真沒見過?!碑攦蓚€孩子想一起到商店去把玩具放好時。XX媽媽一把拉住了XX,猶自氣憤的說對兒子說“我們XX是班里最乖的孩子,從來不會打人的,XX我們惹不起還躲的起不要和她一起玩了,我們不和這樣的人一般計較?!?/p>
家長方面:
當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好的時候,當自己的孩子受到表揚的時候,我想每一個家長都會非常高興。但是當孩子在幼兒園遇到問題了呢?xx的玩具被搶了,媽媽的第一個反映就是自己的寶寶吃了虧。所以當xx推yy到地上,動手搶回了玩具時,xx媽媽恐怕還沒有意識到xx正在打人和搶玩具。由于是yy動手在先,所以在xx媽媽的觀念里老師應該狠狠的批評一下yy,而不是這樣輕易的原諒她。她或許只是想到“盡然搶我們xx的玩具,太過分!”基于這樣的心理,只要自己的孩子沒有被打,沒有主動去打人,這樣的行為也只不過是“正當防衛(wèi)”。但如果是yy的家長呢?如果yy的家長也是這樣的想法呢?那今天的事又該如何收場?
幼兒方面:
孩子之間發(fā)生搶東西的情況是很平常的。孩子們從家庭走到了幼兒園,從一個人人呵護他,遷就他的環(huán)境來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環(huán)境,在這里,沒有爺爺奶奶的關懷,沒有爸爸媽媽的叮嚀,雖然有和媽媽一樣親切的老師和阿姨,但是更多的是和有的孩子們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不知道該如何與小朋友相處。
xx平時是一個比較乖巧的孩子,很少會有主動的攻擊性行為。或許今天媽媽不在身邊,xx或許會選擇來告訴老師,因為老師常常教育他:小朋友做錯事了要告訴老師,搶玩具是不對的。但是今天媽媽在,當他的玩具被yy搶走時,媽媽好像鼓勵自己去拿回來,當自己推了yy后把玩具搶了回來,媽媽非但沒有批評自己還狠狠的罵了yy。為什么yy和自己把玩具放回“商店”后,媽媽還這么生氣?孩子的心理一定對今天的事有了疑惑:為什么自己搶了玩具有推yy在地上,媽媽沒有批評我,還罵yy?為什么自己和yy一起放好了玩具,媽媽卻很生氣?那xx下一次在遇到這樣得情況會怎么辦呢?還會在去告訴老師嗎?還是會動手搶回來?案例2:
一天放學,小D一看到奶奶就大哭了起來?!霸趺戳??怎么了?”奶奶急忙問“我要奧特曼,我的奧特曼被他搶掉了?!毙指著一臉委屈的Z“我沒有,我沒有。是他說要送給我的?!毙的奶奶不等他說完,一把搶過Z手里的玩具就說:“你這個小孩怎么這樣的,別人的玩具怎么可以拿,你的家長是怎樣教你的?你下次再欺負我們家小D我找你們家長去,聽到沒有?”說完拉著小D就走了,邊走邊說“你這個小孩就是太好人,別人搶你的玩具,你為什么不搶回來?”Z很委屈的說 “老師,我沒有搶他的玩具,是小D說要把他的奧特曼送給我的?!?/p>
過了幾天又是放學的時候,小D又是見了奶奶大哭。奶奶顯得很生氣問“又有什么人欺負你?”“我要大恐龍?!毙又指著Z說。奶奶一看又是前幾天的Z劈頭蓋臉的罵到“你這個小孩怎么這樣討厭,老是欺負我們家小D,玩具拿過來?!盳抱住手里的大恐龍哭了出來。我連忙走過去“小D奶奶,怎么了?”“那這個小孩子老是搶我們家小D的玩具,你們老師怎么也不管管?!薄袄蠋?,這是我昨天新買的恐龍?!薄澳棠?,我要恐龍,你叫他送給我?!毙奶奶一聽馬上口氣就軟了 “乖!奶奶給你去買一個。走吧!”說完頭也沒回就走了。
家長方面:
奶奶疼愛小孫孫是人之常情。當看到自己的小孫子哭,真是比什么都要急。家長的護短心理會很習慣的去站在自己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吃虧了!”接著就會自然而然的要幫自己的孩子“打不平”。在這樣的心理下,小D奶奶沒有先問清楚事情的原因,就先批評的Z,還不得不很鐵不成鋼的出了“別人搶你的玩具,你為什么不搶回來?”這樣的辦法。只要自己的小孫子不吃虧,打一下小朋友又有什么關系。
幼兒方面:
小D平時總愛搶別人的玩具玩,搶到了還不愛護常常會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壞,班里的孩子現在都不愿意把玩具借給他玩了。每一次為了玩玩具的事,還總會引起一些小小的爭執(zhí)。小D會告訴你他是因為實在很想玩小朋友的玩具才去借,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借,小D就會使勁抓住不放。還哭著說“他為什么這么小氣,我問他借了他為什么不借?”告訴他小朋友自己也想玩,小D則一臉的想不通“他自己的玩具,回家后不是還可以玩嗎?”實在沒有辦法告訴他或許他戴玩具來和小朋友換著玩小朋友就會借給他玩了。他會說不行,我的玩具都很貴的,弄壞了媽媽會罵的。小D弄壞玩具會說我是不小心的,小朋友要他賠,他就說“我到過謙了。他為什么還不原諒我?我又不是故意的,下次我會當心的?!笔裁蠢碛啥冀o他講完了,還似乎有點道理。
從這兩次的事情可以看出小D早就習慣了只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早就習慣了別人去遷就他,去迎合他的愿望。在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就一直是以這樣的方式與他相處,到了幼兒園小D就產生了許多的困惑“為什么小朋友的玩具他不能拿?”“為什么自己玩玩具(小朋友的)還會有人去告狀?”“為什么老師總是說自己搶玩具不對?為什么奶奶又怪自己不搶玩具呢?”
孩子長大了,該上學了。每一對年輕的父母將自己的寶寶送到幼兒園來時,都是懷著矛盾的心理。欣慰的是自己可愛的小寶寶竟然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也要上課受教育了。擔憂的是自己的寶寶能適應嗎?離開自己的保護寶寶會吃虧嗎?這都是人之常情。有不少家長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會注意培養(yǎng)孩子喜歡上學的心理。會常常夸幼兒園好,老師好,有很多玩具,有很多小朋友。有的還會將孩子提前帶到幼兒園去熟悉一下環(huán)境。但是當你在為寶寶做心理準備的時候,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是否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呢?
“護短”是人之常情,是愛的表現。但它也會給你的寶寶帶來困惑,帶來不良的后果,成為孩子不良行為的導火索。長此以往,如果不注意調整,嚴重的還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問題,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遺憾。
現在,雙語的概念越來越流行,很多在進行少兒英語啟蒙的家長,對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英語始終抱有疑問,那少兒英語啟蒙到底應不應該?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告訴你!
雙語會造成孩子語言發(fā)展滯后?
不會。
雙語能力的形成主要有兩種方式,相繼習得和同時習得。比如孩子三歲時掌握第一門語言,后因環(huán)境因素(如旅居海外或進入純外語(課程)學校),促使他掌握了另一種語言,就是相繼習得。如果孩子從出生到三歲以前都置身于雙語環(huán)境中,學語初期即同時接觸并掌握兩種語言,即為同時習得。
雙語環(huán)境的嬰幼兒雖然一部分人開口說話略晚,但是大多都屬于8-15個月的正常范圍之內。雙語孩子早期單一語種的詞匯量掌握會比單語孩子少,但雙語詞匯量的綜合往往是大于單語孩子的。其實語言學習過程在每個孩子身上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如單語環(huán)境中女孩子說話早,男孩子說話晚,某些男寶的語言爆發(fā)期甚至會推遲到兩歲左右,這些都屬于正?,F象。雙語環(huán)境本身不是導致語言發(fā)展滯后的原因。
3-6歲,通常被人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是孩子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階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時候,就初見倪端了。年輕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快樂、自信、受歡迎的人。只不過這些特質不會只是因為父母的“希望”,就會出現,更多情況下,是需要家長關注和進行培養(yǎng)的。
以下的幾個信號是提醒父母們對孩子要進行幫助和干預了。
一、壞脾氣
一位媽媽這樣描述她的煩惱:“我三歲多的孩子常常大發(fā)脾氣。當他不愿意做某件事情時,他就會賴在地上,手舞足蹈。如此我很不愿意帶他出去,因為他常常大發(fā)脾氣。每次他發(fā)脾氣,哄勸、呵斥、打罵、教訓等各種各樣的方法,我都嘗試過,盡管當時花費力氣和時間能把他‘安撫’或者‘鎮(zhèn)壓’下去,可是這種事情一次次發(fā)生,弄得我筋疲力盡?!?/p>
情商(EQ)在80%的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情緒管理能力。情緒控制是需要父母們花費很多心思教育的內容。對于那些性子本身就急躁的父母而言,教導孩子管理情緒無疑更加困難。通常的情況是,壞脾氣孩子的父母一方很有可能就是壞脾氣。警惕孩子知道如何激怒你。如果你是個急脾氣的人,孩子就很容易從你那引發(fā)一場戰(zhàn)爭,兩人相互大叫,沒有贏家。如果你忽略他發(fā)脾氣或者走開,其實很清楚的傳遞了這樣的信息:發(fā)脾氣是不可以接受的。這也是孩子學習規(guī)則重要的一部分。父母需要牢記的是:如果孩子有一次通過發(fā)脾氣達到了不合理的目的,他就會再發(fā)脾氣,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這種手段。
改進要點:
1.其實,人人都會生氣、傷心、沮喪和失望。不同的是,情緒管理能力強的人,是會用健康的方式表達出情緒。尖叫、地上打滾、哭喊、摔東西、罵人、踢打都是壞情緒的表達方式,卻不是健康的??偟恼f來,你需要清晰地傳達這樣一個信息:生氣可以,但是以消極、發(fā)脾氣或者造成傷害的方式發(fā)泄怒氣是不可以接受的。因此,孩子需要知道,如果不用地上打滾等發(fā)脾氣的方式表達,還能怎樣來表達自己內心的煩惱與壓抑?
2.在專門的兒童情商訓練機構中,健康的情緒表達方法被大力倡導?!鞍踩l(fā)泄島”、“情緒垃圾箱”、“氣球操”等被廣泛使用。孩子知道,當自己特別生氣的時候,可以被帶到自己的房間,可以通過打枕頭、把頭埋在被子里進行發(fā)泄;還可以把不開心的事情畫下來,扔到情緒垃圾箱;還可以做“呼吸氣球操”,以使自己平靜下來,以更健康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害羞
很多害羞孩子的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家的時候,孩子聲音洪亮、手舞足蹈、能唱能跳,可一旦來了生人,孩子就好像變了個人。最尷尬的情形莫過于,死活不肯跟長輩打招呼,或者如果好心的叔叔阿姨想逗一下,更是立即成為蜷縮的刺猬了。事實上,害羞的孩子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害羞,他們的害羞大都只表現在陌生環(huán)境中或者陌生人面前。我們現在已經知道,無論什么氣質的孩子都可以成材。
害羞的孩子通常氣質安靜,并遵守規(guī)則。但不可否認的是,害羞的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和事物感到緊張和恐懼,他們的“安全區(qū)域”小,因此適應慢,花費時間長;由于缺乏公眾表現的機會,因此較少得到學校和同伴的關注;由于不愛爭取,常常會失去很多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快速、激烈的競爭年代,害羞的孩子也可能產生自卑心理,從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懷疑……這些都是父母需要關注的。
改進要點:
1.害羞的孩子首先要知道自己并不是那么“與眾不同”,跟那些在公眾面前表現活躍的同伴相比,他只是需要更多的時間進入狀態(tài),好像在搭積木時,他會比活躍的表哥搭得快。
2.雖然他愿意到外面玩,卻很不希望別人“注視”他,被放在“聚光燈”下的感覺,只能讓他更不自在。
3.他要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何爭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權利;他還需要了解公眾表現的具體方法和技巧,這些方法不能只是空空而談,需要詳細而實用。
三、“我不行”
這是爸爸媽媽聽到孩子說的最揪心的話。退縮的孩子讓人感覺沮喪。畢竟自信心是人最重要的特質。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他就根本不會開始去做事,即使在別人的促使下開始了,一個小小的困難就能絆倒他,因為他從來沒有相信過自己是可以的。
從發(fā)展心理學的觀點看,3-6歲是保護兒童自信心的關鍵期,自信心在這段時間建立地怎么樣,對小學甚至成年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鄲赖母改附洺S帽M各種表揚、鼓勵的方式,孩子還是“挫折過敏”,“我不行”、“我不去”、“做不了”常常掛在嘴邊。近來研究人員發(fā)現,挫折承受力弱,居然是家庭誤用“賞識教育”的結果。很多父母(老人)為了鼓勵孩子,動輒將“真棒”、“最聰明”、“最厲害”掛在嘴邊,一點點好的表現都夸贊不已。但是,孩子在外獲得的信息與此反差極大。他很容易就發(fā)現,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自己不但不是最棒的,在某些方面,還差得很遠。自信心從此一落千丈。經歷教育往往比語言教育來得深刻。關注過多,也是造成挫折承受力弱的又一原因。備受關注的孩子通常敏感,怕出錯,非常在意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情況下,不敢輕易嘗試。
改進要點:
1.自信心是從經歷中獲得的。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家庭培養(yǎng)孩子自信心最簡單和有效的方法。
2.最重要的是,家長應多去表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當下的某個結果。不要說:“你今天表現很好”,而是說:“因為你今天努力控制住自己,上課不亂跑,所以我要表揚你”。清楚地讓孩子知道,父母更重視自己努力的過程,能使他們有信心地面對困難。在情商訓練營中,“失敗的樣子”、“給努力一個A+”都能傳遞給孩子關于自信的重要觀念和實用技巧。
四、不合群
3-6歲的孩子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交往上,他們還不理解友誼真正的含義?!昂门笥选币矁H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的。但是,家長卻仍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得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高手”。在這些孩子身上,大都能發(fā)現這樣的特質:愿意分享、有愛心、愿意幫助他人、遵守規(guī)則、主動。而另一些則是“另類人物”。有的孩子很容易與他人發(fā)生沖突;有的孩子不斷地“故意”“撩”別人,讓同伴反感;還有的孩子游離在人群之外,很難參與游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開始學習成為一個“社會人”,如果他們在人際方面有困難,是一定需要大人幫助和支持的。
通常孩子不合群有以下原因:
最常見的是,這個孩子的行為常常觸怒他人。跟大人一樣,兒童也不喜歡霸道、自我中心或者破壞性的行為,他們不喜歡跟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的人玩。有注意力問題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人際交往的問題,因為他們理解游戲規(guī)則有困難,也容易在游戲中稍有不如意就發(fā)脾氣。此外害羞的孩子也會存在不合群的問題,他們很容易被別人嘲笑。
前幾天看一則新聞,一個花季少女因為某些原因跳樓了。先不論她是何種原因而跳樓,這樣美好的年齡竟然做出了這么極端的選擇心里該是有多么絕望和無助啊。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過程。學齡前父母忙著給孩子灌輸這樣那樣的早教,也總怕孩子受這樣那樣的傷害而給孩子包辦一切,而忽略了給孩子打好身體基礎,每天多一點好習慣、多一點笑臉才是給孩子最好的;學齡后總是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是不是一百分?。?、、、、、,成績不能代表一切,我們要看到成績后面的問題。
贊成作者關于圈養(yǎng)和散養(yǎng)的觀點。帶孩子三歲之前圈養(yǎng)的是時間會比較多,三歲之后散養(yǎng)的時間會更多,不論圈養(yǎng)和散養(yǎng),幫助孩子打好身體的“樁基”、養(yǎng)成生活和學習的好習慣這兩點永遠不會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難免會犯錯,不是什么原則性的錯并不需要一本正經的指出來,或者可以一行筆帶過,適當的時候向孩子“示弱”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融洽。
這一章我深有感觸,自古以來,婆媳關系永遠是個艱難的話題,隔代教育同樣如此。該不該讓老人帶孩子呢?老人反應慢、溺愛孩子、觀念差別等等這些問題,如果換位思無考一下,或許我們會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吧。
在作者講述事例的過程中,看到了自己是不是也有愛的強迫癥呢?有時抓狂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成為“暴力愛”的一份子呢?
當然,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縱然會有很多問題,但終究根源都是愛孩子,而我們不能因為愛孩子而遇到問題的時候無原則的退讓,無原則的去溺愛。孩子的行為、要求有些是可以任其發(fā)展和滿足的,有些則是不可退讓的,否則孩子最終只會在所謂愛的這個光環(huán)下走向亞健康,有些更嚴重的則會走向極端。
記住了作者的一句話:教養(yǎng)孩子的最好方法是三分靠方法,七分靠分寸!我們要愛孩子而不是溺愛孩子。非常棒的一本書,準備還看一遍。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溺愛行為會造成孩子性格缺陷》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行為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生活中,許多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任性固執(zhí),脾氣暴躁,或孤僻內向、膽小怕事等等。在考慮各種原因時,是否考慮過餐桌上的食物?對于很多人來說,飲食不但與性格有關,而且如果孩子性格有缺陷,還可以通過孩子飲食...
導讀:進食行為障礙在城市孩子中逐漸增多,多因家庭條件較好、家長習慣喂食方便所致。這其實是一種功能退化的表現。 孩子都3歲了,孩子還不會吃飯,爺爺奶奶只好把奶嘴剪大,用奶瓶喂糊糊、稀飯。昨日,談起這樣的...
孩子在1歲半至3歲時是敏感性和依賴性最強的時期,如果母親過分保護和溺愛孩子,就會造成孩子的戀母心理。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中曾提出男孩的“戀母情結”,即男孩對母親的愛超過了一般的母子感情,帶著某種占有欲。...
一個家庭中,通常母親和孩子的關系會比較親密。從生產到教育,母親花費的心力和時間可以說是很多的。 天下的大多數媽媽當然是愛自己的孩子的,我們也會用無私、純潔、偉大這些詞來形容母愛。但事實上,我們不得不承...
整理了行為習慣:會對孩子行為造成影響的四個因素,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隨著電視和網絡的發(fā)展,其中播出的很多片段會對孩子的人生觀產生誤導,導致孩子的行為出現一定的偏差...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