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筆記。
毋庸置疑,當我們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時,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筆記可以幫助老師總結課堂上的不足。作為一名教師,寫教育筆記需要注意哪些呢?請您閱讀小編輯為您編輯整理的《要讓孩子適度宣泄》,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民間有一句俗話:“人人都會發(fā)脾氣。”此所謂“人人”,既包括成人,也包括孩子。成人在受到委屈、遭到冷遇或心情不佳時,往往會利用適當?shù)臋C會、方式進行宣泄,有的摔盆打碗,有的狂飲喝酒,有的唱戲,有的“罵街”……通過這些,讓“憋”著的氣“散”出來。
同樣,孩子在幼兒園或家庭生活中,也會碰到不舒心的事兒。如老師對別的孩子很親熱冷淡自己,受了別的大孩子的欺負,衣服的樣式比不過人家,飯菜不合自己的口味,獨自回家敲門無人理睬,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父母的許諾不能及時兌現(xiàn)等等,都會引起孩子心理緊張焦慮,失去平衡,從而發(fā)生沖動的行為(亦即發(fā)脾氣),如大哭大鬧,高聲嚎叫,摔壞玩具,撕破圖書,甚至在地上打滾,故意把衣服弄臟弄破等。通過一陣宣泄撒潑,孩子緊張焦慮的心理便會逐漸緩解,重又趨于平衡,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這情狀很像炎熱夏天,突然烏云密布,雷電交加,大雨傾盆。但一陣傾瀉之后,重又云開日出,天氣晴朗。因而,對于孩子“發(fā)脾氣”,大人可作“冷處理”,不必驚慌失措,更不要去“火上澆油”。
有一些家長與教師,由于不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往往把孩子的宣泄行為視為“有意使壞”,嚴加訓斥與制止,迫使孩子強行克制已經(jīng)醞釀發(fā)作的脾氣。這么一來,孩子懾于大人的威勢,表面上是不聲不響了,但卻憋在心里,加重了緊張焦慮。長期如此,不僅于心理有障礙,而且會嚴重影響神經(jīng)功能與身體的健康成長。所以,在適度和不妨礙他人的原則下,家長不妨讓孩子使使性子、發(fā)發(fā)脾氣。須知孩子的“發(fā)脾氣”,是“釋放”積壓在心中的“怨氣”,是一種“自我心理調(diào)節(jié)”,是正當?shù)摹?/p>
Yjs21.Com更多教育筆記擴展閱讀
若是在孩子的生活里,他很少得到“贏”的感覺,最終,他可能就會變成一個看起來笨頭笨腦又畏手畏腳的孩子。
2、過早的知識傳授一些熱衷于所謂“智力開發(fā)”的父母,積極地對幼小的孩子進行讀寫算訓練。
那些學業(yè)知識不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孩子雖然也能靠鸚鵡學舌的方式死記硬背下來,但并不理解,所以往往并未能促進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反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對學習的興趣,挫傷了自信。
3、大量的負面暗示有一個充滿寓意的童話故事:有一位美麗的公主,從小就被一位巫婆關在一座高塔上面,每天只能見到巫婆。
巫婆每天都對她說:“你的樣子丑極了,見到你的人都會感到害怕。
”公主相信了巫婆的話,怕被別人嘲笑,不敢逃走。
直到有一天,一位王子經(jīng)過塔下,看到了公主那如仙的美貌,驚為天人,救出了她。
這位公主才對著鏡子意識到自己原來如此的美麗。
事實上,很多父母都可能在無意間充當了“巫婆”的角色。
說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頭禪,說起時甚至帶著愛意。
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時,望子成龍的父母有意無意地拿孩子與別人相比,“你看人家丁丁多聰明!”“李阿姨的女兒都能用英語和老外對話了,她比你還小呢。
”……有時,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現(xiàn)謙虛,“我兒子不行,很笨的。
”“這孩子很沒腦子的。
”整日被淹沒在如此大量的負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實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當孩子因為上述種種原因,深信自己的腦子很笨、學習能力很差的時候,他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懷疑,結果就真的成了“學什么都學不會”的笨孩子。
二、如果你不想孩子變笨1、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當孩子獲得成功,體驗到快樂時,大腦里會釋放出“腦內(nèi)嗎啡”,這種化學物質(zhì)會驅(qū)使孩子想重復這一經(jīng)驗。
所以,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成功是成功之母”。
在做游戲、玩玩具、做手工、參加競賽及做家務等等活動中,鼓勵孩子大膽嘗試,適當引導,讓孩子可以通過一定努力品嘗到勝利的喜悅。
比如,當孩子躍躍欲試想幫媽媽洗碗時,不要嫌麻煩,或是怕他打碎碗而拒絕他,不妨為他搬個高度適中的凳子,為他戴上圍裙、套袖,告訴他怎樣輕拿輕放,怎樣沖洗干凈。
當孩子洗好一只碗時,大聲夸贊他干得真棒,孩子會很快樂,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對小孩子來說,各種探索都是學習的機會,那么,就讓我們“為孩子找一棵矮點的蘋果樹,讓孩子踮起腳,伸手就可以摘到蘋果”。
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會讓孩子信心百倍,動力十足地向下一個更高的目標邁進。
2、興趣永遠第一凌志軍在暢銷書《微軟小子》里講了個故事,朱麗葉的兒子沃倫秉性聰慧,才14歲,就已完成高中學業(yè),可以上大學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中國父母都會很自豪地敘述孩子的成功,朱麗葉卻并不想讓兒子現(xiàn)在就上大學,原因是想讓他更多地享受童年時光,讓他做他喜歡的事情。
她與作者有如下的問答:“作為老師,你覺得成績、興趣、快樂童年、道德中什么對學生最重要?”“興趣永遠是第一。
沒有興趣就沒有一切。
有了興趣,偉大的成績便隨之而來。
”“那么,作為母親,你覺得什么對孩子最重要?”“興趣,還是興趣。
我希望他有一個很快樂的童年。
不過,興趣還是第一位。
有興趣才有快樂。
”這位母親的信念與一位前蘇聯(lián)的教育家異曲同工。
一次,這位教育家給學前班的孩子們上課。
他準備了一個“發(fā)言球”,一邊從講臺扔出去,一邊說“2+3=”,哪個孩子接到球,哪個孩子就說出答案,孩子們學得很高興。
聽課老師有的就不理解,說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直接提問不就可以了嗎?要什么“發(fā)言球”?他回答說,沒有“發(fā)言球”,當然也可以提問,但是孩子們卻沒有了發(fā)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已成老生常談,卻仍被很多父母熟視無睹。
如果你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越學越愛學,那就把激發(fā)、呵護、提高孩子對學習活動的興趣放到每日日程上吧。
3、告訴孩子,失敗了沒關系學習、活動總有勝敗、輸贏,怎么給予孩子評定是一門藝術。
因為孩子本身不具備自我評價能力,大多數(shù)是靠他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來進行自我認識。
當孩子為“失敗”而難過時,父母不應以憐憫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或者在孩子面前唉聲嘆氣,更甚至劈頭蓋臉地責罵孩子,正確的方法是讓孩子明白,失敗、錯誤沒什么大不了的,人人都可能碰到,勇敢、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繼續(xù)努力。
允許孩子失敗,也是對孩子能夠成功的一種信任。
最后,讓我們思考國際21世紀委員會對“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判斷標準: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終身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基礎”。
如果是,這種教育可以說是成功的;否則就是失敗的。
自家的孩子很聽話通常是做父母自豪的事情,其實,孩子盲目的“聽話”也不一定是好事。
“聽話”的孩子走上社會后,很容易被花言巧語所欺騙,造成辦事能力的不足。
所以很多家長這個時候又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多么不讓人省心。
其實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教育理念的問題。
只有改變這種教人“聽話”的教育理念,才會有所改變。
一、孩子的蘋果——不一定非是紅色的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
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當然允許孩子“不聽話”指的主要是思維上的“不聽話”,孩子們看到的世界是獨特的,他們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
如果我們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二、乖孩子更多是“庸才”
著名的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二至五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
結果發(fā)現(xiàn)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
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綜合來看,“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yè)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
當然,并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
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xiàn)在生活規(guī)矩、行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動,鬼主意多,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于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當孩子出鬼主意時,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樂趣,引導他們應用在實際生活上。
三、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
“因為我覺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yǎng)那不是培養(yǎng)奴才嗎?”心理學家認為,三歲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
即使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
我們應該培養(yǎng)的是一個不盲目聽話的孩子。
孩子不但不盲目地聽我們的話,而且對所有值得他懷疑的問題,他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并且可以無所畏懼地說出來。
而這個“無所畏懼”依賴于平時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假如他面對的是一個嚴厲的環(huán)境,他不敢說。
我們只要從小告訴他一個原則,一個標準。
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么東西去執(zhí)行,什么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
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我們常常會聽到某某網(wǎng)站的點擊率很高,點擊率高說明被眾人關注度高!在這里,我借用一下點擊率這個詞,相信不僅對我班,對每一個幼兒園的班級里都會有幾位點擊率很高的小朋友,這些孩子在課堂上、游戲中、吃飯睡覺上廁所幾乎每一種活動中都需要老師不停地去點擊他,他們的名字隨之而然地天天掛在老師的嘴邊,漸漸地老師和他們的交流多了起來,老師對他們的關注也多了起來,這時,那些乖巧,安靜的孩子在做什么,他們心中又在想些什么呢?最近我發(fā)現(xiàn),調(diào)皮、好動的孩子時刻需要老師的點擊,那些安靜、乖巧的孩子亦然,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們,似乎都喜歡老師去點擊他,表現(xiàn)好也罷,表現(xiàn)差也罷,他們就是喜歡自己的老師多看她一眼,對他笑一笑,聽他說一說,聊聊他們的事,哪怕老師不經(jīng)意的摸摸他的頭,孩子就會高興地蹦來蹦去。我們常說,老師不僅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更重要的是要做孩子的好朋友,返“老”還童和孩子一起做他們的事,聽他所說,想他所想,聊他想聊,樂他所樂,然而有些時候這似乎有些紙上談兵,這樣說有些過,畢竟我們也在盡力地為孩子做了很多,可是,我又做到了多少呢?關注一些孩子,是不是也忽視了另一些孩子,那么如何游刃有余地游離在個別與集體的教育之中呢?有時候思緒會很亂,思考一點問題,卻發(fā)現(xiàn),好多好多的畫面,感觸同時油然而生,讓我很難一時間縷順清楚,然而此時我只想記錄和表達的一點就是: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每一位孩子都需要老師的“點擊”!
給我這種內(nèi)心的觸動是來自我班的張永沂。永沂,是個個頭不高安靜的小女孩,教育活動時眼神是游離不定的,為了幫助她提高閱讀能力,我和班上的老師沒少下功夫。在沒有更深的了解永沂之前,我一直認為,永沂這么安靜,一定是個不善表達、害羞的孩子。有一次下班路上接到永沂媽媽的電話,電話里,永沂完全不像在幼兒園時的安靜和不善言辭,媽媽說完后,媽媽要她和我說再見,這可好,接過電話,永沂噼里啪啦地說了好多,最后才說:小張老師再見。很隨意很開心的通話,于是,我就開始尋思自己對永沂的了解是否全面準確,她竟然會對我說這么多話?事后,我開始進一步地了解她、發(fā)現(xiàn)她,一有時間我就走到她跟前,跟她說說話,沒有目的,就是瞎聊,聊著聊著,說著說著,我發(fā)現(xiàn)永沂原來這么能說,越來越好表現(xiàn)了,我加大觀察的馬力,在日?;顒又?,她有丁點的進步,我就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將她一個閃光點無限地擴大。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在課堂上,永沂舉手次數(shù)多了,為大家唱歌的次數(shù)多了,游戲中,永沂也積極了,教室里也常常聽到張永沂的聲音和笑聲了,她姥姥送她入園時也常說:“現(xiàn)在早晨都不去飯店了,要求直接來幼兒園!”今天在自由表現(xiàn)的活動中,永沂表現(xiàn)的很踴躍,于是,中午的時候,我讓她當我的小幫手幫我分餐盤,我拉著她的小手,她卻將我的手前后不停地擺來擺去,咧著嘴,嘀咕些什么。這也許就是一種高興時的不知所措吧!
永沂的變化,給了我意外的收獲與驚喜!都說每一位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的確如此,但有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只要我們老師有心、用心,就不會有被忽視的孩子,不是嗎?想要做好,確實很難,但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一位孩子都在等著我們,請不要讓孩子等太久!他們需要老師的點擊!
每天晨間點名時間孩子都似嘰嘰喳喳的小鳥鬧哄哄,原因是什么?無可厚非,那是因為孩子對單純的點名喊“到”感覺到了枯燥,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解決!
一個早晨喊“到”時間又到了,我照常拿出點名表,有的孩子也交頭接耳的講著悄悄話,當喊到嘉琪名字的時候,孩子表示出一愣一愣的,因為他不確定喊的是不是自己,此刻我正用嚴厲的眼神看著他......我也需要反思為什么會有孩子表現(xiàn)出這樣的狀態(tài)?用什么方式就能改變這樣的狀態(tài)?
用不同的方式點名!我可以試一試!于是對小朋友提出要求。我提出今天的點到方式是說出一只小動物!小朋友之間不可以有重復的動物出現(xiàn)!繼續(xù)點名,現(xiàn)在的孩子們高度集中....敏明:小貓!湘湘:小刺猬!愷愷:調(diào)皮的小猴子......很安靜,都在認真的想自己的小動物!中間有小朋友會重復,那他就得被接受站著想,這樣更激發(fā)孩子們用心聽的同時還得思考,對于那些點名結束還沒想到小動物的小朋友就得最后一個吃點心啦!這個方法孩子們很喜歡,提出明天點名可以說一說“植物”,后天可以說一說“學習用品”.......!
愉快的點名結束啦!選擇點名內(nèi)容也很重要,需要讓孩子有得說,內(nèi)容廣,不僅發(fā)展了孩子的語言還讓孩子認真傾聽并思考!現(xiàn)在孩子們愛上了點名,想說,我也愛上了!
我照樣沒有給他幫忙,我還是要堅持讓他自己動手來畫。我提醒了幾次,他好象畫了,可是又開始東張西望起來。同桌的小朋友們開始告狀,我回答說:“沒有關系,豆豆等一下會畫的?!边^了很久,我走過去,看見豆豆的白紙上已經(jīng)畫了一些東西,我仔細地看了一下,發(fā)現(xiàn)這個東西不太像小雞,但是從筆法來看,他畫的方法的的確是根據(jù)老師說的方法來畫的,這么一想,再細看,覺得還是有點像小雞。我不禁贊美了一句:“恩!不錯,今天豆豆會畫小雞了?!迸赃叺男∨笥堰€說:“這個不象小雞的?!蔽曳瘩g道:“不是挺像的嗎?”在我的鼓勵下,豆豆又畫了起來。他的小手吃力的樣子,握筆的姿勢也不是很好,但是看得出來他在用心地畫。好不容易畫出了一只小雞,,說實在的這只小雞的形象不是很規(guī)范,但是對于他來說已經(jīng)很不容易。并且比剛才的那個小雞好多了。我又表揚了他,接著說:“豆豆你真棒!繼續(xù)加油,再來畫一個嗎?”豆豆很有自信地說:“好的!”他又畫了一個不是很規(guī)范的小雞,但是看上去比剛才那兩個好多的了小雞。我當然又是大大地表揚了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豆豆今天一天都很高興。
從今天的事情來看,我知道了一點。我當初對豆豆制定的決策是對的:不管他年齡到不到小班的標準,在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必須要讓他自己做,不能遷就。那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他的獨立能力。我想我會堅持這么去做的,雖然累了一點,但是我會堅持的。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要爭取他們家里的配合,告訴他們家里不能太包辦他。
開學的工作好忙,心情也會變得不好,對孩子們的這段時間,一些教學手段也使用的不恰當,經(jīng)常會對孩子們說:“請你們不要說話。吃點心時,哪位小朋友說話就最后一個吃吧……
在上課時調(diào)皮的孩子不認真聽,我會不留面子的讓孩子獨自站到后面去聽課,所以那段時間,經(jīng)常有孩子被批評。現(xiàn)在回想,自己少了那么份耐心教導。
那是個中午散步的時間段,所有的孩子都坐在過道里玩自己的小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一個調(diào)皮的陽陽從教室里搬張椅子與過道之間跑來跑去,覺得很奇怪,為什么他有椅子了,還要去教室里搬椅子,而且還不止一回?有些生氣,喊過了陽陽,為什么來回兩次搬椅子?被我的表情搞得有點膽怯,弱弱的說:“我想搬張圓凳子給老師坐
,之前的小椅子太矮了,老師坐著跟我們玩游戲,做動作后面的小朋友看不到。聽到這里,我的表情隨和了,微微的露出了笑意,是我錯怪了他。同時,覺得自己太不應該這樣對待一個孩子這么美好、善意的一個舉動,孩子這么天真的一個想法、竟然差點被我扼殺了,面對這樣一個天真的面孔我覺得慚愧了,孩子真正需要的并不是我們的“言傳身教”而是我們正確地引導,正確地面對。
平時不管你有多么的忙碌,也請不要忘記照顧好我們的孩子,把自己交給孩子,去知道孩子的想法,不要讓孩子與你產(chǎn)生隔閡。
在教育過程中,經(jīng)常會有一些這樣的事情,或許就在你不經(jīng)意之間。在教育過程中,其實我們不需要過多地去干涉他們,我們也不能只考慮自己,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到孩子的身上,讓他們根據(jù)我們的指令去做事。在給他們明確要求的同時,給他們適當?shù)目臻g。
我班有位叫崔紓涵的小朋友,從去年十一月份到今年的三月分一至沒有來幼兒園,一開始的時侯我到她家去問過,家里人說她是感冒了,我便沒有多想就說:“那感冒好了的時侯再到幼兒園吧!”過了年她還沒有到幼兒園里來,起初我還以為她到別處上學了。有一天我在路上碰上了她的家人,我和她的家人便聊了起來:“崔紓涵到什么地方上學了,怎么沒見她呀?”她媽媽說:“在家呢,沒有到別處上學,”“那你們怎么不讓她去上學呢”“她天天感冒,我們就沒讓她去學校,天暖和時我再讓她去上學校,”“那好吧?!?/p>
我回來后,越想越不對勁,不行,不能讓她這樣。我利用星期天的時間到她家里進行了一次家訪,找她的媽媽談了談。到她家里后發(fā)現(xiàn),到現(xiàn)在還讓崔紓涵在屋里大小便,原因是怕她出去了感冒。
“你不能不讓她去幼兒園???”
“天暖和了我就讓她去幼兒園?!?/p>
“你不能讓她天天在屋里要讓她漸漸的到外面去適應外面的溫度,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學會去適應我們的環(huán)境而不是讓環(huán)境去適應我們的孩子,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一步一步的去適應,我在中央電視臺聽過一位兒童專家在進行講座時,講過這樣一段話,‘要讓我們的孩子去學會接觸細菌’在這里我們所說的細菌其實是益生菌?!彼膵寢寷]有再說話,我便趁熱打鐵給她講了好幾位小朋友的事例。
是啊,溫室里的花朵移到溫室外它就會變枯萎,當今社會需要一直在溫室外的花朵。
孩子你最棒
我班有這樣一位叫王新勝的小朋友,無論上什么課他只會說“老師我不會”。
他剛來時我還以為他只是怕把作業(yè)弄壞了讓老師生氣。我鼓勵他說:“弄壞了沒關系,你盡管大膽的做就行?!笨墒撬€是沒有動,于是我就幫他完成了作業(yè)。
可是后來時間長了他還是這樣無論什么事他都要別人代替。針對這一問題,我進行了一翻調(diào)查,原來,家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四口人就守著他這一個小孩,媽媽跟爸爸在外面上班,家里只有爺爺跟奶奶,也許是隔輩親的原故吧,在家里就什么事都是大人給他做,連吃飯都是喂,更不要說是別的事了。
總這樣不行,于是我跟我班另一位張信榮老師商量了一下對策。
“今天我班開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活動”我在班里宣布。小朋友們在活動中表現(xiàn)的都很積極,只有王新勝他站在那里一動不動,于是我走過去鼓勵他表揚他,給他作示范,他才漸漸的動起手來。剛開始時他還不會做,我就一樣一樣的教他做。到最后他也有了不小的進步,我還在班上表揚了他,他的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臉。
我又利用放學的時間找他媽媽談了一下,讓他媽媽多看一下我們發(fā)給家長的《牽手兩代》他媽媽也愿意配合我們的工作。
最近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我班的王新勝變了,上課不再說“老師我不會”了。上課也敢動手了,不再是以前的王新勝了。
無論哪一位家長也不要什么事也代替你的孩子,你就放手讓你的孩子大膽的去做,去開創(chuàng)一片屬于他自己的一片天。
“孩子,對不起”
今天,有一位叫王亞琦的孩子家長來找我,說他的孩子今天不愿意來幼兒園了,原因是一位小朋友搶他的東西,所以他不想來幼兒園了。我問他是誰,他說:“一位叫叫雨晨的小朋友?!币驗樗俏业暮⒆?。我一向教育他不能要別人東西更不能打別人,今天是怎么了,我沒有多想。我到院子里把他找來什么也沒問
比如:今天該做的事情,總會拖到明天再做。
現(xiàn)在該收拾玩具,總說要拖到過一會再收拾……“拖延”不僅僅存在于孩子中間,對于我們成人也已經(jīng)是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了,有時我也會說“明天再說吧”,成了日常生活的口頭禪。
昨天,我們果果班把新書教材讓孩子帶回家看一看。
這套教材內(nèi)容有6本書,11張手工制作卡片,我布置的內(nèi)容是讓孩子回家把每一本新書都寫上名字,第二天帶回來學習用。
為了讓孩子都能帶回來,我是千叮嚀萬囑咐,第二天必須把書帶回來,每一位孩子把我說的話重復了一遍,說一定帶回來。
可是今天早上,當我收教材書時,發(fā)現(xiàn)班中超超、奧奧、巧巧三位孩子沒帶回來。
當時我并沒有一味的責怪孩子,而是讓他們?nèi)蛔约河^察其他小朋友把書帶回來的情景,隨后我把他們?nèi)唤械栏?,首先讓孩子自己說發(fā)生了什么事(沒帶回書),其次讓孩子自己把為什么沒帶書的原因解釋一遍。
當?shù)谝粋€孩子超超給我的解釋是:“老師,我今天忘了帶,明天再帶可以吧?”而第二個奧奧說:“老師,媽媽不給我?guī)?,我明天再?”第三個巧巧只是低著頭不說話,而后給我的解釋是:“忘了帶”我看著這三個孩子,很顯然,超超和奧奧、巧巧都覺得今天不帶書沒什么關系,明天再帶是可以的。
當時我笑了笑沒說什么。
9點整活動課正是開始,我要求每一位孩子把第一冊書拿出來讀兒歌,當然超超、奧奧、巧巧是拿不出來的,過了一會,我看時機差不多了,我給孩子們讀了一首詩《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幕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孩子們聽得是津津有味,當然這首詩的意思孩子們不一定全都懂,但我笑著對孩子簡單的說:“它的意思是今天能完成的是不要留到明天,因為明天還有明天要做的事情,你們說是吧?”看著小朋友拿著新書,想到我剛剛說的意思,這三個孩子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
我在《讀者》中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在哈佛圖書館的墻上懸掛著諸多學子受用終身的訓言,“今天不走,明天要跑”“一天過完,不會再來”“現(xiàn)在流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如此等等,難道不能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嗎?孩子們不要讓拖延成為習慣。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要讓孩子適度宣泄》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筆記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