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不管是幼師還是家長,都應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庭教育講座——今天如何做父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今天上午聽了唐老師的家庭教育講座——今天如何做父母?讓我感觸倍深。專家在課上給我們舉了好多案例,是啊,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所能遇到的問題。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解決呢?
專家的建議:
1、身教重于言教
2、以身作則(榜樣力量)
3、從小培養(yǎng)幼兒好思維,好人生
4、用大拇指激發(fā)幼兒的潛能
5、幼兒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老師和家長就是在這張白紙上畫畫的人,畫的好壞取決于我們這些在白紙上畫畫的人。
6、常抽時間帶幼兒去圖書館和書店、家園互動、關注身邊家庭教育的成功人士進行學習
7、表揚要有針對性,對幼兒所做的事進行表揚、對幼兒做事過程中的亮點進行表揚等等
8、6周歲以前的幼兒每次看電視不能超過30分鐘、6周歲以后上小學時不能超過40分鐘
(如果幼兒想一直看的,要轉移幼兒看電視的興趣,而不是強制性的關閉)
9、習慣的更改至少要三周
10、淡化孩子的不良行為,強化孩子的優(yōu)良行為YJs21.COm
11、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總有些寶寶好勝心比較重,經不住挫折和失敗。輸不起的性格對寶寶的成長可是有著密切的關系哦!寶寶輸不起會有哪些表現(xiàn)?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怎么做才能讓寶寶“輸得起”,積極面對挫折和失敗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你家寶寶有沒有以下輸不起的表現(xiàn)吧!
1、玩“搶凳子”輸了,就找借口不玩
小鐘活潑好動,在幼兒園是孩子王,但是老師發(fā)現(xiàn)小鐘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搶凳子”或者捉迷藏時,一開始還是好好的,但是輸了以后就找借口不玩了,搞到其他小朋友很有意見!
小編分析:小鐘在幼兒園是孩子王,在家里很可能也是一個小皇帝。或許在家庭游戲中,小鐘經常也是勝利的一方呢!家人對孩子百般遷就使得孩子難免有點自我中心,孩子高自尊,輸掉了游戲感覺在別的小朋友面前面子不知往哪擱,未免“丟人”就找借口不玩了。
2、搭積木一兩次搭不好就推翻
明明和媽媽在廳里一起搭積木,我給他示范先搭了一個五層高的房子,明明看了很感興趣,馬上拿起積木學著一層層往上搭,可是到了第三層就倒下來了,孩子“哇”的一聲就哭了,并一下子將我搭的房子也推倒了。之后我鼓勵他,他接連搭不好就直接推倒,然后無論我怎么勸他都說不要再玩這個了。
小編分析:或許父母們會覺得明明的這種行為是沒有耐心的行為,其實是因為明明一開始想要模仿媽媽搭上一個高樓房,后來連番失敗,使得他有十分強烈的挫敗感。或許父母沒想到這樣小的“打擊”,會對孩子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3、和能力強、力氣大的小伙伴交往時受挫。
琳琳在幼兒園一開始和其他小女孩相處得很好,但是自從有一次她和珠珠一起表演跳舞,珠珠得到老師的大力贊揚后,琳琳就很少和珠珠呆在一起了,有時候媽媽表揚珠珠,琳琳就會很生氣地數珠珠今天在幼兒園的“不乖”行為。
小編分析:對于琳琳的這種小嫉妒心理,其實也是因為在表演后珠珠得到老師贊揚而琳琳卻沒有得到,這讓琳琳小朋友感到很受挫。一些小孩他們在和能力強、力氣大的小朋友交往時會有受挫的感受,這其實是因為他們對自己感到不自信,在心中默默地和比人比較,覺得別人比自己要好就感到心里不舒服。
面對寶寶們這些“輸不起”的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父母又可以怎么樣去疏導他們呢?小編在這里給父母們幾點建議。
1、不要過分溺愛
當孩子遇到麻煩時,你是一個箭步沖上去,撐起用“愛”筑就的保護傘為他遮風擋雨;還是忍住“幫孩子一把”的沖動,給他一個品嘗挫折的機會并試圖讓他自己走出困境?現(xiàn)代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父母自然不舍得孩子受委屈。
孩子嬌慣成性,容不得自己失敗,為我獨尊的心理使得孩子的受挫承受力更低。當然他們會因為這個“輸不起”而逃避這些讓他們感覺不舒服的事情。
但是為了孩子們長大以后能夠經得起風雨,能夠真正地堅強自立,父母還是應該多放手,給孩子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多冒險,嘗試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孩子在實踐中多嘗嘗“輸”的滋味。這樣孩子經歷多了,自然也就變得更加成熟自立。
2、引導孩子不輕易放棄
一些父母將孩子的成功看作自己“臉面”,取得好成績就夸孩子聰明、能干,當成炫耀自己的資本;而一旦孩子做錯了什么或遭遇失敗,父母的臉立刻晴天霹靂。這些父母在內心深處希望孩子是常勝將軍,正是他們的壞榜樣,造就了孩子的輸不起,并直接導致了孩子無法承受失敗。
孩子輸不起逃避失敗,或者在失敗過后便不再嘗試,父母這時不該對孩子聽之任之,而是應該抓住這個失敗的時機,引導孩子不要輕言放棄。父母首先以平和、坦然的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失敗,并和孩子一起分析失利的原因,使之看清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對癥下藥,父母應該要讓孩子懂得勝敗乃是常事,要以積極的態(tài)度抗衡暫時的困境。
3、不要隨意出手幫忙,真的需要加入時候,要做示范與引導
孩子到了2,3歲就會對身邊的事物感到好奇,他們會學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來模仿嘗試,滿懷熱情地想要去探索,但有時難免會感覺自己有很多事情都做不好而受挫。
面對孩子遇到的大大小小麻煩,爸媽耐心的指導比簡單的包辦代替更能讓他們體驗成就的快樂。引領的目的是讓孩子學會如何解決碰到的各種難題,如果父母的幫助讓孩子看到了自己的無能、對未來失去信心并喪失嘗試和努力的欲望,那么這種幫助絕對是對孩子巨大的傷害。
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分配一些小任務,讓孩子在順利完成的同時獲得成就感,同時讓孩子意識到做很多事都不是順順當當一下就能做好的,但只要肯學、愿意想辦法,很多難題都能迎刃而解,關鍵是自己不能先被困難嚇倒。
4、注意平時的表揚內容
小編建議父母可以多給孩子的行為給予評價,特別是對孩子正確的行為,父母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有利于強化孩子的這種良好行為。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在給予孩子評價的時候要客觀一點,過于高高在上的評價其實會對孩子的下一次行為造成壓力,孩子想要獲得更高的贊賞或者獎勵,對自己期望過高往往會更容易嘗到受挫的感覺哦!
因此父母給孩子的行為作評價其實也是一門藝術呢!父母如果事無大小都給孩子一通高高的稱贊,其實逐漸會讓孩子感覺唯我獨尊而變得目中無人呢,因此一些小小的失敗對于他來說或許就是很難以承受的打擊,因為在他的心里已經容不下“失敗”二字,耳朵里容不下批評的話語呢!
如今,寄宿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周一到周五都在學校,家長省心了,心里卻更掛念了。那家長應該怎樣關注寄宿孩子的成長呢?孩子周末回家時,又該怎樣對待他呢?怎樣防止孩子疏遠自己呢?
1、不可漠不關心,也不可事事關心。
不要以為孩子住在學校,把孩子的教育全部托付給學校和老師,就解放了自己。任何人的教育都不能代替父母的教育,家長應該經常打打電話聊聊天,了解孩子學習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并進行適時的鼓勵和引導。
但多數情況下,家長常常唯恐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休息不好,學習不好,對自家孩子有一百個不放心。對于這樣的家長,新東方國際高中(北京)“個性教育工作室”的特聘專家齊大輝在“新東方國際高中PTA”家庭教育講座中提到:不要過于嘮叨,導致孩子心生厭煩。其實,孩子沒你想象中的脆弱。有時候,家長的不放心會成為孩子退縮和敷衍的借口,也可能會讓他覺得被束縛、不被信任。有些事情必須經歷了才有成長,要放開手讓孩子大膽去做。
2、對待周末回家的孩子,切不可因為開心而隨意滿足孩子的要求。
“距離產生美”,在親子之間也成立。周末孩子回家,往往是家長盼望已久的事情。家長肯定都有這種感受,想做好吃的飯菜,想拉著孩子聊天,感覺怎么親也親不過來。這時候,對于孩子的要求,哪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家長往往答應的很爽快。事后,才后悔當時意氣用事。所以提醒各位家長,千萬不要一時開心,就隨口答應孩子的不合理要求。
3、對于青春期變得內向的孩子,家長應該多多關注,避免孩子疏遠家長,產生隔閡。
不少孩子由于寄宿,父母不在身邊,加上本身性格內向,很容易慢慢與父母產生隔閡,變得無話可說。這時,父母一定不能著急,要經常和孩子分享家里的事,甚至如房子裝修、添置家具、工資花費等,保持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話題,喚起孩子的關注,同時,也多鼓勵孩子講講學校的事。
4、對于孩子的抱怨和不滿,家長不要大驚小怪。
齊大輝教授說,“人生最不可替代的就是經歷”。很多家長一接到孩子的電話,說受委屈了,心立馬就提起來了,恨不得立馬跑到學校去。其實,不管是受到了老師的不公正待遇,還是和同學起了爭端,都應該先了解情況再作判斷。齊大輝老師說,家長要信任孩子,告訴孩子家長的意見僅供參考,還要孩子自己來拿主意。千萬不要一聽孩子的委屈,就找到學校,一副為孩子伸張正義的模樣,那樣的話,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
在北京新東方國際高中,所有的孩子都是寄宿。學校特意成立的PTA家長教師協(xié)會,作為溝通家長與教師、學校的橋梁。家長通過與專家、教師、其他家長的交流,積累經驗,在自家孩子出現(xiàn)問題時,得以獲取更好的解決辦法,建立起和諧的家庭關系。
5、不要讓學校里勤快的孩子,一回家就變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
寄宿生在學校一般都可以培養(yǎng)起較好的自理能力,洗衣服、整理書桌等事情都不在話下??墒牵芏嗲闆r下,本來已經勤快的孩子,一回家可能又進入了衣來伸口、飯來張口的狀態(tài)。家長錯誤地以為,孩子回家就該放松和休息,好像這樣才能體現(xiàn)出家長的愛和家的溫暖。其實不然,越是不讓孩子動手,他對家里生活的參與越少,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形成自私的缺點。
一、淺談本人對于國際化教育的理解
主要從家長視角分享關于在孩子的國際化教育規(guī)劃中家長們應該考慮哪些要素,以及在國際化教育背景下,未來孩子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英語能力。
近幾年,出國留學人群從早先以大學生畢業(yè)以后為主,逐步轉向大學階段、中學階段出國留學的孩子越來越多,低齡留學趨勢越來越明顯。加上國內的高考改革,整個國際化教育規(guī)劃對于新一代的家長是蠻復雜的一個命題。對于我本人,在給孩子做教育規(guī)劃到想要決策時,什么時候走國際教育路徑是一個選擇題。這個選擇的選項包括國際幼兒園、外國語小學、公立中學國際班、民辦國際學校、外籍國際學校。在國內一二線城市是有不少國際教育機構供家長可以選擇的。
其實在任何一個節(jié)點選擇對孩子的未來都是一個重要的決策。目前來看,好的國際化教育在國內還是比較稀缺的,雖然還有大量的國際學校在投資建設中,但是目前看整體資源還是供不應求的。因此大家在國內選擇國際化教育的時候,會面對一個供需失衡的競爭。比如在北京的一些好的順義、朝陽、海淀的國際學校,入學都面臨著越來越激勵的競爭。如果涉及到海外留學的,這不僅僅是一個供需失衡的競爭,好的大學、中學都很難申請。但是孩子如果去了以后要真正適應、比較成功,從適應學習到將來踏入社會、比較自信,對孩子綜合實力的要求是越來越高的。
先拋出一些問題。今天短短的時間內不可能對所有的問題有詳細的溝通與討論,今天是國際教育群的開群講座,我做個引子,在后續(xù)的時間里,我們會邀請這個行業(yè)的大咖來進行一系列的講座,搭建一個開放的平臺,和大家分享國際教育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視角、甚至不同的觀點,為大家在給孩子進行教育規(guī)劃是做一個背景的參考。
二、數據解析問題
下面我們挑選幾個典型的問題進行探討下,這些問題都曾困擾過我以及我身邊的朋友。比如到底上國內大學還是上國際的大學?怎么能讓孩子有良好的中文基礎同時有能讓英語也有接近母語的能力?到底幾年級轉入國際學校比較好?國際學校和公立學校的教學本質差異是什么?個人認為,在孩子做教育規(guī)劃時,父母多考慮這些信息是應該的。至于具體什么選擇,是一個非常個性化的事。拋開個性化的討論,我們從路線圖的角度再去分析這個問題:
通過我們對大量家長的調查發(fā)現(xiàn),回答孩子將來可能出國留學的家長占57%,以后再定的占31%,反映出來近90%的家長認為孩子有可能會有國際化教育的經歷,這個比重還是很高的。
從具體的路徑上,有的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有了國際學校,或者在小升初的時候家長選擇初中國際班,或者高中轉到民辦或者外籍國際學校,也有一線的家長從初中左右開始通過標準化的考試考慮申請進入到美英的國際學校。具體的路徑有很多,但需要引起我們思考的的是,選擇紅色或藍色路線,孩子在6、7歲至18歲這個階段學習的東西、成長的全日制的環(huán)境是不同的。紅色的路徑主要還是應試的導向,教育大綱是以國家新課標為基礎的。如果孩子要走藍色的路徑,在中學國際部的環(huán)境下,初中及初中以前是以英文為主,(不一定會是全英文),會用到大量英美的課程體系,從學科類的如科學、數學、歷史等,中文變?yōu)榈诙Z言。甚至在只接受外籍孩子的國際學校,中文就會成了外語。走國際化的路線,為了升入國外好的大學,也需要準備相應的考試,但學習的內容、方式、導向完全不一樣。所以,回到教育規(guī)劃的角度,還是要提醒家長要思考:希望孩子學什么,希望孩子十幾年時間怎么度過,這是一個基層問題,這是需要父母深層考慮的。而不是簡單的考慮說不想高考、沒想好等,還是要以終為始的慎重考慮。
我身邊接觸大量的家長,有孩子已經在國際學習就讀,但托福成績80多,因為聽說國外的好大學托福成績都要求95分以上,因此擔心申請不上國外好大學想重新選擇高考的。也有在公立名校就讀很優(yōu)秀的孩子,但高二才轉向要出國,突擊準備托福、SAT、甚至AP的項目,也有成功的案例,但孩子都非常的辛苦。
現(xiàn)在我們通過互聯(lián)網,這些目標學校的小學、中學、大學的入學基本標準是可以找到的,無論從標準化考試、或者競爭力的分析等。不是為了要競爭從小給孩子很大壓力,但是父母對于孩子未來的規(guī)劃應該了解應該培養(yǎng)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下面這個圖,家長可以作為孩子教育規(guī)劃的一個計劃表來填寫,通過這個表格可以反映出很多問題,也是一個父母嚴肅思考孩子教育規(guī)劃的過程
三、孩子未來應具備怎樣的英語能力
下面我們進入另外一個命題,提到國際化教育,一般以英語為母語類西方國家的大學為目標出口,英語是一個基本能力和工具。那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英文能力?這個話題和大家進行一些探索。
那么需要具備怎樣的英文能力,才能讓孩子在未來游刃有余呢?任何英語的考試其實只是一個考試形式,實際上對于孩子來說,我們認為首先應該把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作為一個學習其他所有內容的工具,最后是成為孩子學習、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孩子從小時候就持續(xù)的學好英語,這樣對于中高考的考試、出國留學的考試來取得優(yōu)異成績是有保障的,但是這還是不夠的。全英文的學習能力是孩子必備的能力,父母早點做教育規(guī)劃并不是下賭注,而是可以在不同階段構筑孩子不同的能力,讓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更多的機會。
未來孩子的英文溝通力開始于從小建立一種全英文的思維。國內的新課標和中高考的要求是不需要具備全英文思維能力的,但是如果孩子在一個全英文的環(huán)境下,比如孩子在國外旅游,從點餐、機場、問路,路途中與英語與外國人交流,這些如果仍然以翻譯式的方式交流的話,效率是非常低的。
那要做到全英思維應該(1)任何一個溝通都要以英文為基礎,大腦從語句構建、考慮事情都是以英文為輸入輸出,這個如果缺乏一個全英文的環(huán)境,能夠做到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2)應該從小培養(yǎng)全英文的思維;(3)提供更多的應用英文的環(huán)境,比如常去游學或國外旅游等,但是這個很短暫,最好每周都有這樣的機會,這樣孩子才會從學英語過渡到用英語。
第二個能力非常重要,針對需要在國際化教育道路上堅持走下去的孩子們的一種基礎能力。構建在全英文基礎之上的學習力的孩子完全可以用英語學習科學、數學、歷史、音樂等任何一個他需要學習的科目,這樣的全英文學習力,是建立在全英文思維的基礎上的。比如本人九十年代在美國讀研究生的時候,當時所有的課程都是以全英文授課,我是要把老師講的內容先翻譯成中文,消化后再轉成英文輸出出去,無論是寫還是說,所以這樣的效率是很低的。
而在我們身邊看見的由于國際化學校是全英文教學,進入國際學校環(huán)境的孩子,如果這個基礎差的話,是需要經過半年左右的過渡期,而過渡期完成也不一定是能達到游刃有余的進行學習、溝通等。有很多專業(yè)術語,如果從小沒有用英語學習過這些專業(yè)內容的話,還是比較吃力的。而這中間我認為閱讀能力是最核心的,最好在3歲左右從繪本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閱讀技巧、閱讀習慣,具備了閱讀能力,孩子實際上是通過閱讀去學習大部分的學科。而一旦孩子對閱讀失去了興趣,比如到了10歲到12歲左右才開始強調閱讀的話,在現(xiàn)在信息泛濫的情況下,要讓孩子踏踏實實回來再重新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非常困難的。
第三種能力叫影響力,表現(xiàn)在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寫作演講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上,這三種能力也是非常核心的,而寫作能力、演講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構建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的。而團隊合作也是高級能力,這個也是孩子將來去了國外的大學非常需要的能力,同時也是當代孩子比較缺失的能力。
這些都是我理解的未來孩子國際化教育所需要的能力,我是希望提出來,讓家長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提前關注、提前選擇,提前注重以上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孩子未來的國際化教育是有很大幫助的。
四、案例剖析
最后選擇幾個比較實際的案例,供大家形象化的理解國際學校的孩子在干什么。我的孩子上7年級了,給大家展示上學期的科學生物課的一個小作業(yè)。孩子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大量進行互聯(lián)網的搜索、閱讀教科書、課堂學習內容、自己制作、創(chuàng)意發(fā)揮、打印剪輯等很多工作。通過這個過程,孩子收獲還是很大的,通過這個作業(yè),適應了用在線百科全書去搜索學習知識的方式。第二個鏈接是一節(jié)歷史課,學習基督教的起源,讓3個孩子組成一個團隊,去收集匯總資料,自己用Imovie去制作講解視頻,展示他們共同的對于基督教起源這個事的理解。這是國際學校一個標準的團隊合作的項目,通過這個項目,他們學會了獨立思考、收集材料、討論協(xié)作,并取得了完成項目后的成就感。類似的例子,在孩子進入國際大學后會經歷的更多。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
為孩子時時處處、方方面面著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責任心的父母,父母的這種“全方位”的責任心,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零責任心”。
家庭教育是人生發(fā)展的基石。良好的家庭教育會使孩子養(yǎng)成活潑開朗的個性、意志堅強的性格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當的家庭教育、父母過分溺愛形成家庭的“溫室效應”,容易使孩子對學校和社會產生畏懼和回避的心理,覺得只有家里才是溫暖的,從而難以形成很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對此,很多家長不以為然,仍信奉樹大自然直,殊不知一旦孩子長大,則悔之晚矣!
狼的故事:透視家庭教育重要性
很久以前,公狼和母狼產下狼崽兒,它們很興奮,滿心希望不久的將來自己的孩子能長得像它們一樣威猛英俊。狼爸、狼媽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小狼崽兒想要的,它們就想方設法弄來給它。它們?yōu)樾±菈玖艘粋€窩,好讓它無憂無慮地生活。時間慢慢過去,公狼和母狼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不像一匹威猛的狼,倒好像一只溫順的小綿羊!公狼和母狼讓小狼去捕食,小狼對憂心忡忡的父母說:“做一匹狼太辛苦了!還要自己捕食,忍受風吹雨打,我還是想做一只由別人喂食的小羊!”
看了這則寓言故事,您想到了什么?您想要您的孩子長大后仍然由您給他“捕食”,還是想要他能夠獨立自主?您希望您的孩子將來勇于面對困難和挫折,還是一點責任都害怕承擔?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家長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打造出來的。不同的家庭教育會造就孩子不同的個性。
童年,每個人只有一次。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應該給孩子的童年及一生留下什么?有的父母會感覺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我們會用我們的所有、盡我們的所能給孩子最好的。”可是,許多父母并沒有真正懂得,而有的父母即使懂得了,在實際的家庭教育中,也還是任由感性的寵愛、溺愛駕馭理性的培養(yǎng)、教育。
優(yōu)秀家教:關注子女成長的重心
明智的父母都會比較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對子女的責任是“有限責任”與“無限責任”的完美結合。
所謂“有限責任制”就是指父母不會“義不容辭”地把孩子的事情全包下來,而是該放手時就放手,不做孩子的超級保姆和完美看護,而是以孩子自身的發(fā)展為導向;“無限責任制”是指父母該出手時就出手,對孩子整個身心的培養(yǎng)和教育負有無限的責任。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給予自主的空間——培養(yǎng)責任心。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就是使孩子形成負責的思維方式,從而在行動中為自己的言行負責,這是個人責任心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是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對朋友、對家庭、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人類的責任感,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屬于社會責任心的培養(yǎng)。
《顏氏家訓》中說:“父母施教,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家庭教育要從小抓起。在家庭生活中,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呢?最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定的權利和自由,讓孩子可以有一定的空間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只有孩子獨立去做一些事情,才會產生“獨當一面”的意識,從而形成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認識。如果一切都是父母包辦,孩子沒有發(fā)言的權利,那所有的后果當然是父母負責,孩子還能為什么負責呢?
具體而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包括穿衣、洗漱、收拾房間、整理文具等等。就拿整理學習文具來說,如果孩子自己收拾,當到了學校發(fā)現(xiàn)漏拿東西的時候,他就會深刻認識到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并會在以后的生活中非常注意。而如果是父母包辦收拾的呢?那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要用的文具沒有帶的時候,就會埋怨父母沒有整理好,而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事情,應該由自己負責。
因此,為孩子時時處處、全全面面著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責任心的父母,父母的這種“全方位”的責任心,很可能會導致孩子的“零責任心”。而讓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做事、自己負責,并不是父母責任心的缺失,這種“半責任心”反而能培養(yǎng)孩子強烈的責任感。
第二,量力而行——培養(yǎng)自信心。
家庭教育中,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一定要注意:給孩子布置的任務要考慮孩子的能力,讓孩子量力而行。現(xiàn)在許多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患了“失敗綜合征”,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習和生活上的任務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在校學習不好,老師批評;在家父母逼迫學習,成績沒有提高。這使得孩子產生很深的挫敗感,從而屢戰(zhàn)屢敗。要避免這種弊病,除了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外,還要鼓勵孩子,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成績,提高其自我成就感,培養(yǎng)其屢敗屢戰(zhàn)的自信心。
第三,兒童的自立教育——培養(yǎng)獨立心。
“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愛是永無止境的??墒呛⒆涌傆幸惶焓且毩⒌摹毩⒌毓ぷ骱蜕睿改改馨k一時,但不能包辦一世。所以,作為明智和負責的父母,必須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立心,使孩子在您放手時,能讓您放心。
首先,通過生活中的點滴事情,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服務意識。
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孩子勤勞的習慣和品質,使他們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凡事依賴父母。中國父母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教育責任心超重。為了使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學習,父母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的事情。代替孩子尋找學習資料,代替孩子制訂學習計劃,使孩子幾乎失去自理能力,獨立性極差,除了學習外,什么都不會。孩子在這樣“無微不至”的關懷下,往往遇到困難就會退縮,在風浪面前,會變得束手無策,一旦失去幫助更會怨天尤人。
其次,要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幫助孩子養(yǎng)成敢于面對挫折的勇氣。
我們知道,孩子畢竟是孩子,心智年齡小,讓他們自己學習自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吃很多的苦。家長難免心疼,拿不出“鐵石心腸”來對待自己的“心肝寶貝”。但是哪個人不是從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反復中學會走路、做人的?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家長不能心太軟,要嚴格要求,用自己的理性和知識指導孩子怎樣對待挫折,必要時要和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教育是一項需要大智慧的事業(yè),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只有高明理智的父母才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人才,也只有科學理智的家庭教育才能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打下穩(wěn)固的根基。
人們常說的“過猶不及”,也就是“辦什么事都要掌握火候,過火了就會適得其反,不如不辦”。家庭教育中,如何把握分寸,防止“過猶不及”,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過分親昵:
父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十分必要,但也要根據年齡特點。對較大的孩子過分親呢,常常會影響性別角色的形成。常見的“戀母情結”往往就是由于這個原因。
前不久,德國漢堡大學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扎比內·梅爾巴迪博士發(fā)表了一篇學術論文,為如何教育不同性情、氣質的孩子,提供了啟迪。
如果你的孩子屬于活潑型的孩子,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喜動厭靜,生命力旺盛。這樣的孩子往往不愿意老老實實地呆在父母身旁,而是喜歡自己到處亂跑,結交一些同年齡的朋友,有時,還會捅出一些紕漏,干出一些讓你想象不到的“壞事情”來。
對于特別活躍的孩子,你應該不時給他一點點小小的教訓,使他從中學到一些有益的東西。如果你過分地溺愛他,完全順著他的性子來,那么,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以后,就有可能會目空一切,無所顧忌,不知天高地厚。
2、過分關懷:
對兒童的照顧應隨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弱。過多的替代就是對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剝奪,促使孩子向退縮心理發(fā)展。
在賞識教育理論的引導下,不少家長總不忘記對孩子說些好聽的話。殊不知,漂亮話也要看怎么說。不會說的話——漂亮話未必就管用。
下面這些漂亮話你一定對孩子說過不止一次,因為不少家教文章就是這么教父母的。說真的,每每看到這些文章,讓人簡直懷疑那些作者有沒有當過父母——沒錯,那些話聽起來蠻好聽,也挺鼓勁的,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
可認真分析,它們每分鐘可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小凡從幼兒園回來后對媽媽說:“我一點也不喜歡小明?!?/p>
媽媽回答:“別這么說,小明是個好孩子?!?/p>
分析:你本意是希望孩子能與他人友好相處,不想他對別人過分地指責。但孩子畢竟是在向你表達觀點,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認他對小伙伴的判斷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斷他人、發(fā)展人際關系的能力。
建議:孩子不喜歡他人總有一些理由。還是同孩子聊聊吧,問問他:“小明對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讓你不高興了?下次碰到他準備怎么辦?”通過這種方式來解決孩子間的問題。
3、期望值過高:
適當的期望值可以成為孩子進步的動力,促進成才。但如不根據孩子年齡特點、智力水平,盲目地期望過高,孩子雖經努力還是達不到要求,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這種期望就會變成失望。
要讓孩子尊重你,你首先得尊重孩子。那么,家長如何才能獲得孩子們的尊重呢?
比如提醒孩子該做作業(yè)了,可以這樣說:“到時間了,你是不是該做作業(yè)了?”而不要直來直去地說:“別看電視了,快去做作業(yè)!”
再比如請孩子給家長做一件事情,可以這樣說:“你能幫我把那件衣服拿來一下嗎?”而不要說“把那件衣服給我遞來?!?/p>
如果孩子幫你做了,你還要記得說一聲“謝謝”。這樣,孩子就會感覺你很尊重他,心情會很愉快,而且也很愿意聽家長的話。
4、過度教育:
超出孩子能力范圍、過多的學習內容占據了孩子休息游戲的時間,搞得孩子疲憊不堪,反而什么也學不好。
對于今天的10歲孩子們來說,每天花幾個小時看電視或玩電腦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但是,他們知道爬樹、建沙堡或是在草地上打滾的樂趣嗎?
英國專家最近提出了10歲以下兒童應該做的32件事,計算機游戲并不在列。
英國國際游戲協(xié)會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如今孩子的生活中,很多曾經帶給他們父母童年無限美好回憶的傳統(tǒng)游戲已經消失了。為此,專家們制定出一個10歲以下兒童游戲清單,列出了他們應該做的32件事如:草地上打滾、做泥餅、玩面團。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所以,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以下這八種做父母的智慧,你領悟了幾種?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備什么素質,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并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并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tài)度、適應環(huán)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tài)度。我們想要怎樣并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智慧三: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父母并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范,根據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huán)境,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智慧五: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帶領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
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要慢慢練就。
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于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理解方式,這并不總靠得住。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zhí)己見,抱著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的態(tài)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辟全新的親子關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哪有這么復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xiàn)。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長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但前提是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所長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fā)揮他天性中的長處,克服他的短處。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鍵和深遠,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后,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于孩子,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知曉,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左右。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該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
01.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02. 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03. 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04. 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并非越貧窮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05. 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钡?,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06. 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07. 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并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08. 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皼]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p>
09. 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 夫妻關系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
11. 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12. 有修養(yǎng)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
13. 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皼]有激情,任何偉業(yè)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p>
14. 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yǎng)的人,有教養(yǎng)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fā)怒開始。
15. 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愿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占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
16. 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
17. 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么,這個孩子在小學要么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么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
18. 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并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
19. 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
20. 給孩子講故事并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盡早學會獨立閱讀,盡早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睆膩聿唤o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
21.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后,第二個在9歲前后,第三個在13歲前后。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后患無窮。
22. 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后,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
23. 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里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后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
24. 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后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tài),姿態(tài)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
25. 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
26. 在孩子3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后,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后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后嚴。
27. 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
28. 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叭绻改笇ψ约旱泥従硬粷M,對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么,這些孩子長大以后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
29. 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伙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30. 讓你的孩子盡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tài)。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1. 《麥田里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
32. 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家長和孩子就像兩顆彼此分離又相互靠近的大樹和小樹,大樹要為小樹遮擋風沙,也要給小樹留下足夠的空間,感受陽光,呼吸空氣。這樣小樹才能在屬于自己的空間里自由伸展,茁壯成長。太靠近大樹的小樹是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而遠離大樹的小樹卻要去獨自地抵擋風沙,雖堅強無比卻又極易扭曲或夭折。
每一個小孩都是種子,請允許Ta在成長的路上跌跌撞撞。耐心的等待吧,種子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
喜歡《家庭教育講座——今天如何做父母》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庭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在幼兒園教師的平時工作生活中,會經常需要提前準備參考資料。資料可以指生產、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資料;生活資料。資料對我們的學習工作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 家庭教育講座感悟感悟如何寫”,供您參考,...
總有些寶寶好勝心比較重,經不住挫折和失敗。輸不起的性格對寶寶的成長可是有著密切的關系哦!寶寶輸不起會有哪些表現(xiàn)?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怎么做才能讓寶寶“輸得起”,積極面對挫折和失敗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你家...
1.父母在孩子面前應該互樹威信 “爸爸不好,媽媽說爸爸好兇?!?、“媽媽不好,爸爸說媽媽小氣?!?、“爸爸不好,媽媽說爸爸又胖又懶又貪吃?!?..... 父母在孩子面前互相貶低對方,這勢必影響到我們在孩子...
如今,寄宿的孩子越來越多。孩子周一到周五都在學校,家長省心了,心里卻更掛念了。那家長應該怎樣關注寄宿孩子的成長呢?孩子周末回家時,又該怎樣對待他呢?怎樣防止孩子疏遠自己呢? 1、不可漠不關心,也不可事...
俗話說,做什么事都要有計劃和準備。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主要是指生活學習工作中需要的材料。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那么,你知道幼師資料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嗎?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家庭教育系列講座4篇”,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