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優(yōu)選十二篇

發(fā)布時間:2024-10-05

我們聽了一場關于“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的演講讓我們思考了很多,經過閱讀本頁你的認識會更加全面。老師會對課本中的主要教學內容整理到教案課件中,所以老師寫教案可不能隨便對待。教案是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依據。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來描述一個區(qū)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學會描述一個區(qū)域的范圍。

4.了解亞洲的地理分區(qū)。

教學重點

通過對亞洲的學習,掌握認識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學難點

學會正確的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點,運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描述區(qū)域某一地勢變化及地形分布特點。

教具

掛圖、地形名稱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視頻中展示了亞洲各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并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

教師提問:結合我們平時接觸的電視、電影、報紙、網絡資料,談談自己知道的亞洲。

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我們居住的大洲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皚皚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這就是我們居住的大洲。它有眾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燦爛的文化,有優(yōu)美的風景。他就是雄踞東方的亞洲。

二、出示學習目標。(同上)

三、新授課

(一)亞洲地名的由來

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為東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xx年中期,菲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天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的航海水平非常高,活躍于整個地中海。頻繁的海上活動,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地區(qū)稱之為Asu,即東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圍后來逐步擴大到整個亞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陸地稱之為Eerb,意為西方日落之地,后來被用來指代整個歐洲。

(二)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認識一個大洲,先要從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確位置,搞清楚范圍、邊界。那么,應當如何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教師點撥描述區(qū)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

:看圖討論回答

1.讀圖6.1《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亞洲在東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絕大部分在東半球、北半球)

2.讀圖6.2《亞洲的范圍》,找出亞洲的經緯度位置

①最北:北緯81度;最南:南緯11度

②最東:西經170度;最西:東經26度。

3.讀圖6.2《亞洲的范圍》,了解亞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圍?

亞洲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北、東、南分別瀕臨北冰洋、印度洋,西面與歐洲毗鄰,西南與非洲相鄰,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讀圖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圍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洋、大洲,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的方位,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特點。

:師生互動,完成第5頁活動題:比較北美洲和亞洲的位置和范圍差異。

(三)課堂小結

認識區(qū)域首先要認識區(qū)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從半球位置、海陸位置和經緯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四)作業(yè)安排

完成地理點撥練習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2)

一、教材分析

作為區(qū)域地理的內容,“中東”這一節(jié)的教材并沒有著意某一個國度,而是對于整個區(qū)域進行了總體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幾點:①長期的熱點地區(qū);②重要的地理位置;③豐富的石油資源;④匱乏的水資源;⑤宗教以及文化的差異。其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該區(qū)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培養(yǎng)善于發(fā)現問題、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于讀圖、搜集歸納地理信息能力的訓練。

二、學情分析

這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樂于探究,善于交流合作。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存在差異,為了實現全體學生的充分發(fā)展,我組織學生采用分組合作探究學習。其次中東地區(qū)是全世界都關注的熱點地區(qū),所涉及到的信息資源非常豐富,也是學生所渴望知道的,但由于本課教材中所涉及的內容有限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非常有必要借助同學收集的課下資源來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三、目標分析

根據地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jié)在教材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及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我設計了下列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讀圖說明中東地區(qū)的范圍、位置;分析本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過程與方法:借助收集的資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和與人協(xié)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qū)的原因,呼吁世界和平,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

教學重難點: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戰(zhàn)爭頻發(fā)的原因

下面我再從教法、學法上談談如何進行重難點教學:

四、教法分析

根據實驗中學健康學習導航的方法,以及結合本節(jié)課的特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展開教學,幫助、引導學生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促進學生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以提高學習積極性,強化自我意識,培養(yǎng)情感品質。

五、過程分析

下面我將介紹本節(jié)教學的五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由于中東戰(zhàn)爭一直都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所以我以中東戰(zhàn)爭為切入點通過學生所見所聞自由發(fā)言,來激發(fā)學生對中東的.學習興趣,在分析探討引發(fā)中東戰(zhàn)爭原因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引出并進入中東地理位置的學習。

(二)明確主題探究新知

這部分內容的設計主要考慮鍛煉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合作、探究與交流的能力。關于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重要性的教學,首先讓學生快速瀏覽教材,從整體上把握中東地區(qū)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qū)的原因;緊接著利用多媒體展示“中東在世界中的位置”,初步了解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再通過“中東”和“西亞”地區(qū)的對比,了解兩個地區(qū)之間的差別,明確中東的范圍及主要國家。最后,課件展示中東的地形圖,通過問題導學的方式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東地區(qū)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中東地區(qū)的國家和主要城市等。

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件中閃爍等方式演示,形象直觀的對比,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小組合作匯報總結

接下來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課下收集的資料合作探討中東地區(qū)戰(zhàn)爭頻發(fā)的原因,選派代表匯報講解所探究的問題,老師點撥。這一環(huán)節(jié)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鞏固練習形成能力

接下來進入達標反饋板塊,采用典型題和易錯題兩種題型,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完成,并進行講解,教師點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檢驗學生所學知識的程度,易于學生查漏補缺。

(五)誘導點撥歸納總結

練習結束后,請同學歸納本課知識點,幫學生理清本節(jié)思路,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為下節(jié)課學習做下鋪墊。

六、評價分析

總體上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學習對學生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這一理念,適當借鑒了其他學科的教學長處。以“戰(zhàn)爭給中東地區(qū)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為主線,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同時喚醒學生熱愛和平的意識。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3)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1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地理位置的特點;在南極洲地圖上能正確指出南極洲瀕臨的三個大洋、長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稱。

過程與方法:在南極洲地圖上培養(yǎng)學生辨別方向的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氣候的特點,理解氣候的成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理解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意義,認識到保護南極洲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南極洲位置特點和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豐富的自然資源。

2、教學難點:南極洲氣候的成因。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說說你了解的歐洲西部。(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二)導入新課:

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兇悍的北極熊,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地區(qū)嗎?講述,引導學生回答。

學生自由發(fā)言。

冰天雪地,企鵝成群、冰川深厚,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們就走進這兩個神秘的地區(qū)。

板書:

第五節(jié)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

(三)講述新課:

㈠范圍、位置

學生讀圖、讀書,回答問題。

指圖,指導學生從地圖上找到答案。

教師最后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總結。

1、北極地區(qū): 北極圈以北(學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緯度位置特點(緯度最高的大洋)

(2)幾乎被哪幾個大洲包圍?(注意方位)北美洲、亞洲、歐洲。

(3)北冰洋跨多少個經度?(跨360度,跨經度最多的大洋) (4)我們要講的地區(qū)是否就是北冰洋?

不準確。應該是北極圈以內的地區(qū),面積要大于北冰洋。

2.南極地區(qū):

南極大陸及附近島嶼和陸緣冰。

(1)南極洲的緯度位置特點

(2)環(huán)繞三大洋(方位、順時針由東往西各是哪幾個大洋?)

(3)與哪幾個大洲隔海相望?

答案:(1)(緯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3)南美洲、大洋洲

教材60頁《南極洲》和61頁《海上浮冰》、《南極冰蓋》。

提出問題:想一想,為什么浮冰對海上航運會構成較大的威脅?

浮冰陸在海面上的部分體積小,不易被發(fā)現,但在水下部分的體積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毀而沉沒。

㈡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的氣候

教材60頁,閱讀材料,概括南極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學生一條一條的閱讀,討論、總結。

南極洲的氣候特點是:酷寒、烈風、干燥。

兩極地區(qū)的氣候特征:酷寒、多狂風、降水稀少。

兩極地區(qū)的氣候形成原因。

(四)小結:總結本節(jié)課內容。

(五)作業(yè):回家通過課外閱讀,查找關于南北極地區(qū)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weI508.cOM 實用文書網)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1)

北極地區(qū)的范圍和位置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2)

一、課型:新授課

二、課時安排:第2課時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讓學生了解南極洲獨特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知道南極洲是冰雪覆蓋的大陸;酷寒、干燥、烈風的冰原氣候;豐富的淡水、鐵、煤、鯨、企鵝、磷蝦等自然資源。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地圖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以及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了解南極洲是科研的寶地,理解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了解我國在南極洲建立的長城站、中山站和科學考察的近況,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于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四、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人類對南極洲的科學考察。

2、教學難點:在南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認方向。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六、教學用具:

多媒體、教學掛圖、板圖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內容。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請你說說南極和北極地區(qū)的位置特點和氣候特點。

(二)、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走進了冰天雪地的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在那么冷的環(huán)境中,有沒有動物呢?

(學生回答有,并且舉例說明。)

那么,這些動物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的動物資源。20xx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qū)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qū)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F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三)、講述新課:

指導學生以閱讀形式,找出有關的答案。

㈢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的自然資源

1、淡水資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儲于兩極地區(qū)。淡水資源十分豐富。

2、礦產資源

南極地區(qū),已發(fā)現220種礦物,煤儲量豐富,查爾斯王子山脈上有是節(jié)上最大的鐵礦床,另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

3、生物資源

請同學們看一下圖片,62頁“兩極地區(qū)的動物”。

64頁,《南極探險》。了解人類征服南極的過程。

1、人類對南極地區(qū)的科學考察

2、我國在南極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3、我國對北極地區(qū)的科學考察。(指圖,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到這兩個考察站的地理位置。)

教師引導:20xx年我國在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上,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學考察站。人類對兩極地區(qū)的探索還遠遠不夠,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努力學好各課的知識。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許多的有關兩極地區(qū)的小材料,各種趣聞,小故事?,F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

學生站到講臺上,給大家講一下自己所了解的南北極趣聞、故事等等。

(四)作業(yè):

目標檢測的相關內容。

(五)教學小結:

本課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北極與南極地區(qū)(2)

淡水資源

礦產資源

生物資源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4)

第一課時

【重點】

(1)會觀察地球儀。

(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2)東西半球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分小組、每小組至少準備一小地球儀、乒乓球、鐵絲、膠布等。

2、教學器材:教學地球儀。

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認識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學生討論、小組交流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學生舉例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

學生看圖“地球的大小”,讀出地球的大小提問、引導,師生共同總結。

地球的模型

——地球儀觀察地球儀,制作簡易地球儀引導、指導、評定、表揚

緯線和經線學生根據教師設計的問題,看圖思考、回答。指圖、引導,邊提問、邊啟發(fā)、邊與學生討論,讓學生分析、歸納規(guī)律,并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

利用經緯網定位學生讀圖回答問題,小組討論,互幫互學。提問,及時糾正、輔導。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的?

(板書)地球的形狀、大小

1、地球的形狀

(展示圖片)地球衛(wèi)星照片

(提問)地球是什么形狀?

(引導)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引導學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天園地方→天如斗笠 →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實球體 → 地球衛(wèi)星照片)

(提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說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

A、(可能出現的事例):站在海邊,搖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圖“觀測帆船”)

B、(事例2)發(fā)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組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fā)、解釋。)

(總結)準確反映地球形狀科學證明是地球衛(wèi)星照片。

(討論)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總結)任何一個真理的發(fā)現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板書:2、地球的大小

(承轉)現代的科學技術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的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圖片)地球的大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講解)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實際上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

(提問)1.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qū)別?

2、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啟發(fā)學生積極回答)

(講述)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xù)總結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緯網和經緯度。

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板書)三、制作簡易地球儀

(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參看教材提供的關于地球儀模型制作的活動進行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及時指導,強調制作環(huán)節(jié)中的要領,通過制作地球儀起到鞏固本節(jié)知識的作用。最后,評出制作最好的優(yōu)勝組,進行表揚。

(課堂小結)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jié)學習的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地球的形狀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三、制作簡易的地球儀

第二課時

——“地球和地球儀”

【重點】

(1)會觀察地球儀。

(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2)東西半球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課時內容】認識緯線和經線

【教學過程】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圖“簡化地球儀上的點和線”

(學生活動)結合自己的地球儀觀察思考,同學先小組交流,推薦發(fā)言人回答下列問題:

1、緯線的特點,經線的特點。

2、認識地軸、南極、北極。

(提問)地球真有一根軸嗎?地球表面能畫出多少條經線和緯線?

(學生活動)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地球儀上的經線”、“地球儀上的緯線”

(引導學生讀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經線呈什么形狀?緯線又是什么形狀?

2、認識本初子午線、赤道;區(qū)別南緯、北緯、東經、西經。讓學生讀出赤道、本初子午線的度數。

(展示地圖)五帶分布圖

(學生活動)

1、引導學生繼續(xù)找出:北回歸線、北極圈、南回歸線、南極圈。

2、請同學們在圖上描畫出00、300、600三條緯線,教師補充低、中、緯度的劃分。

(讓學生在地球儀標出低緯、中緯、高緯的三個區(qū)域。)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圖片“南北半球的劃分”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學生活動)結合地球儀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組成的經線圈。

(提問)

1、南北半球是怎樣劃分的?

2、東西半球是怎樣劃分的?

(南北半球的劃分比較容易,讓學生說出。東西半球的劃分比較難,教師指圖引導,讓學生充分想象、理解。)

(學生活動)結合地球儀,教師采取問題教學法,邊提問、邊啟發(fā)與學生討論,完成下列問題:

1、比較不同的經線長度有什么變化。不同的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

2、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呢?

讓學生完成教材的“活動”中第二問題“小明的暑期夏令營”,問:小明能否找到夏令營地點?為什么?

(總結:找不到該點,400的緯線南北半球各有1條,1160的經線有2條。)

(學生活動)

1、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兩側的大洲。

2、在地球儀上找出分別位于低緯、中緯、高緯三個區(qū)域的國家各一個。

(通過上面的練習,強化練習了地球儀的使用,對發(fā)言積極、答案正確的同學,教師應及時表揚鼓勵)

【課堂小結】和學生一起回憶本節(jié)學習的主要內容。

【板書設計】

四、緯線和經線

第三課時

——“地球和地球儀”

【重點】

(1)會觀察地球儀。

(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2)東西半球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課時內容】利用經緯線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經緯線的特征和經緯度的劃分,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列表格。

緯線(圈) 經線(圈)

形狀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分布

標度的范圍

度數的變化規(guī)律

經緯度的表示方法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數量特征

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確切地理位置?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地圖“經緯網”,在圖上選出經緯網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 點的經緯度。教師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認為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guī)律?

(啟發(fā)學生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一下,不難發(fā)現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樣。)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難,你怎樣能準確的報出遇難輪船的位置,而及時的救援?

(學生運用經緯網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緯線度數。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fā)生地。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0S、1500W 。

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移至2800N、125.30E。

強化訓練:

1、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緯度數。

(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全課)概括本節(jié)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yè))教材提供的“活動”3——“城市經緯度的確定”。

【板書設計】

五、經緯線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5)

第三節(jié) 印度(第一學時)

教學目標: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學會用文字和數字資料,說明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以及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重點:

世界第二大人口國

教學難點:

人口過度增長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

1、 與我國鄰近的大國有哪幾個?其中與我國基本國情與經濟發(fā)展狀況極其相似的是哪一個國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況?3、你是否能夠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與人文特征?教師映示圖片,創(chuàng)造氛圍。

二、自學質疑:

1、 自讀7.34圖,討論交流:a..印度位于我國的哪個方位?找出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特點。

2、 找出印度主要的陸上鄰國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國家斯里蘭卡,并說出這些國家分別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 學生到黑板寫出各組交流結果并講解,教師出示印度地形圖。

2、 指導學生評價

四、互動探索:

1、 讀圖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點:

a.從1951年到xx年,印度人口大約增加了多少億?

b. 從1951年開始,每隔xx年,印度人口增長數是越來越多還是越來越少?

c. 由此你能總結出印度人口增長特點嗎?

五、精講點撥:

1、 出示表格,講解眾多的人口對印度的資源、環(huán)境和經濟發(fā)展的壓力

項目

耕地(公頃)

水資源(立方米)

糧食(千克)

鋼(千克)

總量

1.6億

21019億

2236億

136億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 各組討論并展示,教師評論講解:

六、遷移應用:

討論交流,談談你對印度未來人口增長趨勢的看法

七、課堂檢測:

1、印度的人口超過 億,僅次于 ,居世界第二位。

2、讀圖填空:

(1)寫出下列字母所在國家名稱:

a. b. c

d. e. f.

(2)寫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稱:

g. h. i.

(3)

①是

②是 灣

八、課堂反思:我學會了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等地理特征,說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運用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埃及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說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的。

3、運用課本文字和圖片資料,說明埃及在種族、民族、宗教、語言等方面的基本情況。

4、了解尼羅河和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文化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聯(lián)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簡述尼羅河對古代埃及文明和現代經濟的影響。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埃及歷史遺跡和文化對世界文明作出的貢獻

2、培養(yǎng)學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意識。

教學重點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羅河及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意義

教學難點

1、尼羅河對埃及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尤其是農業(yè))的影響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通過埃及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圖片播放,讓同學們感受埃及,并用關鍵詞談談對埃及的印象,以此導入新課。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

讀課本76頁圖8-13,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有關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請小組長把你們組找到的相關信息用序號標出寫在白板上,寫對一點且內容不重復得一分。4分鐘后,小組交換白板,看哪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組的組員上臺展示。小組展示完畢后,由老師進行歸納總結,并給每個小組加分。

三、探尋人文,走進埃及

學習形式:情景教學,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語、阿拉伯人及開羅附近建筑物等圖片,讓同學們說說埃及的基本人文情況。接下來,為了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進行了如下的情景設置:假設同學們要前往埃及參觀考察,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部分名勝古跡。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覽亞歷山大港—開羅—盧克索—阿斯旺水壩

第二天:游覽尼羅河流域,考察周邊的農業(yè)發(fā)展。

第三天:參觀國際航道—蘇伊士運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礦產資源及工業(yè)、經濟發(fā)展

這四天的行程,讓幾位同學扮演的導游帶領同學們參觀考察埃及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及游覽埃及的名勝古跡,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現代文明,進一步走進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學習形式:小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基礎上,為了解決本節(jié)課的難點,提高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兩題探究題,讓同學們進行小組合作探究。

1、讀圖探究:尼羅河對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現代經濟有什么影響?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國的各種資源,因地制宜發(fā)展本國經濟的?

五、課堂反饋

學習形式:小組競賽限時搶答

通過小組競賽搶答加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檢測課堂學習的有效性。

六、課堂小結:

學習形式:組內交流、組員評價、老師整體評價

每位小組長組織組員在組內交流,并把組員的發(fā)言,在白板上歸納,以梳理這節(jié)課的知識脈絡,同時對組員進行評價。

七、布置作業(yè):配套的知識能力訓練

必做作業(yè):選擇題

選做作業(yè):選做題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澳大利亞是位于南半球的地廣人稀的國家;

2.了解澳大利亞地勢地形的基本特征,掌握三大地形的分布;

3.初步理解澳大利亞氣候分布與緯度位置及海陸位置的關系,以及氣候對人口分布、植被、農牧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4.了解澳大利亞在二次大戰(zhàn)后利用本國礦產、草場和土地資源優(yōu)勢,發(fā)展工礦業(yè)與農牧業(yè)的事實,增強對因地制宜發(fā)展經濟重要性的理解;

5.培養(yǎng)學生認識農牧業(yè)發(fā)展與自然條件關系的分析能力和比較法的運用。

【教學重點】

自然條件的基本特征,現代化的工礦業(yè)與農牧業(yè),人口、經濟分布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具準備】

澳大利亞掛圖,特有動物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方法】

講解法、談話法。

【教學過程】

教學基本過程

(新課引入)

教師:在圖上指出大洋洲包括的大陸和大陸島。

學生:……

(講授新課)

教師:本節(jié)課學習包括澳大利亞大陸,塔斯馬尼亞島及其附近島嶼的澳大利亞國家。

師生交流信息的方式與方法

教師指定一個學生在掛圖上指出,其他學生注意觀察,教師最后給以明確訂正。

教師指圖說明澳大利亞的范圍。

[板書]

第二節(jié)澳大利亞

一、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地圖冊中大洋洲圖,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說明澳大利亞的位置特點。

學生:……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位于東半球,是南半球國家,南回歸線從大陸中部通過;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

教師:大洋洲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

教師:大洋洲面積900萬平方千米,澳大利亞面積為768萬平方千米,是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澳大利亞約有人口1600萬人,是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國家。請計算人口密度。

學生:每平方千米2人。

教師:澳大利亞是地廣人稀的國家。

教師:澳大利亞在大洋洲有幾個之最?

學生……

教師指導學生在地圖上查找出赤道、南回歸線和東經160°經線,要求學生明確澳大利亞所在半球。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查找出所臨海洋。

教師可讓學生查閱課本。

教師指導學生計算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并與中國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約為121人)對比。

[板書]

1.大洋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2.大洋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教師:讀地圖冊澳大利亞分層設色圖,說明澳大利亞一般海拔高度。

學生:……

教師:全國大部分地區(qū)海拔在500米以下。東部大分水嶺海拔200—1000米;中部是低平的平原,最低處有艾爾湖,地下水豐富;西部是低矮廣闊的高原,其上分布有沙漠。

教師要求學生依據高度表說明廣大地區(qū)的一般海拔高度。

指導學生在分層設色圖中查找到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分水嶺,并明確其一般高度;在圖中讀出澳大利亞最長的墨累河。教師在掛圖上用指圖桿明確西部高原的基本范圍和大自流盆地的位置

[板書]

1.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

2.中部是平原

3.西部分布著低矮廣闊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師:請大家讀“澳大利亞人口分布圖”,依據人口密度圖例,說明人口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qū)。

學生:……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西部和廣大內陸地區(qū)人口分布很少。

教師:為什么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別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教師:自然條件和經濟發(fā)展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有顯著影響。首先看自然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請大家閱讀課本中“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說明哪些氣候分布區(qū)最適合人類生存。

學生:……

教師:東南沿海和西南沿海地區(qū)是溫帶和亞熱帶氣候分布地區(qū),溫暖濕潤,適于居民生活,人口集中;廣大內陸為草原和沙漠氣候,干旱少雨,人們居住困難較多,居民較少。

教師:經濟發(fā)展來看,東南沿海有優(yōu)良的港口,對外聯(lián)系方便;經濟發(fā)展較快,工礦業(yè)、農牧業(yè)都較其他地區(qū)發(fā)達,促成了人口向這里集中,澳大利亞著名城市悉尼,堪培拉、墨爾本都分布在這里。

教師提示學生可按方位說明人口分布集中的地區(qū)。

教師小結時,在黑板掛圖上準確指出人口集中分布的東南沿海,并要求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掛圖。

教師問題提出后稍停頓,讓學生思考;也可以組織學生議論。

讀圖時,可請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簡述各類氣候的基本特征,說明與人類生存的關系。

講解經濟發(fā)展對澳大利亞人口分布影響時,可指導學生閱讀“澳大利亞城市和鐵路分布圖”。介紹三個城市的性質及人口分布。

在將人口分布特征與環(huán)境關系講解后,教師啟發(fā)學生歸納總結在該問題內共講解2個問題,①是人口分布特點,②是人口分布特點形成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板書]

1.澳大利亞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2.氣候溫暖濕潤地區(qū)人們居住困難較少,人口集中

3.經濟發(fā)達,交通便利地區(qū),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工農牧業(yè)和工礦業(yè)

教師: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過與澳大利亞有關的農牧產品嗎?

學生:……

教師:對,有利用澳大利亞羊毛生產的各種毛紡織品……,人們之所以喜歡“澳毛”,是因為澳大利亞羊毛質地優(yōu)良……,澳大利亞畜牧業(yè)發(fā)展很早,牧場多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參看教參)羊毛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亞是世界小麥重要生產國(簡介發(fā)展條件和分布地區(qū)),因人口較少,小麥大量出口,所以是世界小麥重要出口國之一。

教師: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你們知道我國從澳大利亞進口什么礦產嗎?

學生:……

教師:正確,我國上海寶山鋼鐵廠使用的鐵礦石就是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澳大利亞除蘊藏有豐富的鐵礦外,還有煤……,儲量居世界前列:煤、鐵等礦石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二次大戰(zhàn)后,澳大利亞經濟發(fā)展很快,尤以采礦、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工礦業(yè)的出口收入已超過農牧業(yè),成為經濟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關于經濟狀況講解內容力求豐富、生動,聯(lián)系生活,但應掌握的內容則要簡單明確。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澳大利亞的礦產分布圖”,了解澳大利亞的礦產種類和鐵、煤、鋁土等礦的分布。

[板書]

1.羊毛、小麥產量多,出口量大

2.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煤和鐵礦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教師總結]請談談你們印象中的澳大利亞。

學生:……

教師小結:澳大利亞是一個領土遼闊,人口稀少的南半球國家,二次大戰(zhàn)后,經濟發(fā)展迅速,羊毛、小麥、鐵礦石、煤的出口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復習鞏固)請同學們想想,澳大利亞在人口、城市分布方面與加拿大有哪些相同點?是怎樣形成的。

(答案見教師教學用書)

教師提示學生先說明澳大利亞人口、城市分布特點;再說明加拿大人口、城市分布特點??勺寣W生閱讀加拿大地圖,幫助回憶分析比較。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澳大利亞

一、大洋洲最大的國家

1.面積最大

2.人口最多

二、東、中、西部地形不同

1.東部大分水嶺縱貫南北

2.中部是低平的平原

3.西部是低矮廣闊的高原

三、人口分布特征與環(huán)境的關系

1.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

2.氣候溫暖濕潤地區(qū),人們居住困難較少,人口易于集中

3.經濟發(fā)達,交通便利地區(qū),人口稠密

四、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農牧業(yè)和工礦業(yè)

1.羊毛、小麥產量多,出口量居世界前列

2.工業(yè)發(fā)展迅速,煤和鐵礦石出口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8)

第二章 了解地區(qū) 第一節(jié) 東南亞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1.了解東南亞的范圍、國家,掌握東南亞聯(lián)系兩大洲、溝通兩大洋的地理位置。

2.掌握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中南半島山河相間,南北縱列的三大地形區(qū),河口三角洲的分布,馬來群島多火山地震。

能力目標

1.了解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和分布以及對當地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2. 分析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洋運輸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掌握東南亞占世界前列的熱帶經濟作物分布和在各過中的經濟地位,以及錫、適宜兩種礦產的分布。

2.掌握東南亞的人口分布特征,了解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的繁榮做出的貢獻。

[教學重難點]

1. 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2. 東南亞的自然環(huán)境及人口分布的特征。

[教學方法] 討論法、啟發(fā)法、讀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如果我們在廣西或云南越過我國的國界線,就來到了一片極具熱帶風情的地區(qū),”揶風海韻”是這里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東南亞地區(qū)。

一、 位置和范圍

1. 引導學生觀察圖2-1,指出東南亞的范圍: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部分組成。并介紹中南半島得名的由來。

2. 結合世界政區(qū)圖,由學生分析東南亞的海陸位置特征:亞洲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二、 中南半島的地形與河流

1. 引導學生找出中南半島上的主要河流,并設問:a這些河流都發(fā)源與哪國?

b大致是什么流向?為什么?

C 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著什么地形區(qū)?它們在分布上與河流有什么關系?(山河相間)。

D 這些河流的下游流經什么地形區(qū)?(平原)是怎樣形成的?

E 中南半島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因此,這里河流的 什么資源豐富?

F 中南半島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對+東南亞的人口和經濟發(fā)展有什么影響?為什么?

D 學生討論完成P36活動4題。

2. 教師以手作比,小結中南半島的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縱令列分布。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 引導學生找到馬來群島,并設問:

A 從整體上看,馬來群島地形以什么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島嶼的什么位置?

B 這些河流的長度與流速與中南半島相比,有什么特點?

C 展示六大板塊示意圖,思考:馬來群島位于哪些板塊的交界處?根據板快構造學說理論,馬來群島有什么特點?

2.小結馬來群島的特征

3.展示表格,學生結合教材思考::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是什么氣候類型?氣候特征各是什么?對農作物的生產各有什么影響?

4.結合教材,重點突出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特征對東南亞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5.學生做P35活動3題,小結。

[課堂總結、作業(yè)布置]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第 一 節(jié) 東南亞

一、位置和范圍

1.位置:亞洲的東南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

2.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二、中南半島的地形和河流

1.地形特征:山河相間、眾列分布

2.地形對河流的影響

(1)上游:流速快,水力資源豐富

(2)下游:流速慢,沖積成肥沃的平原

3.河流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城市人口分布在河流周圍

三、馬來群島的地形特征

1. 地勢崎嶇,山嶺崎嶇

2. 平原較少,河流湍急

3. 多火山地震

四、氣候與農業(yè)

氣候類型 氣候特征 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中南半島 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 農作物雨季播種,旱季收獲

馬來群島 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隨時播種,隨時收獲

●教學探討與反思:

第 二 課 時

(復習提問) 東南亞的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有什么地形特征?其氣候特征對農業(yè)生產各有怎樣的影響?

五、主要國家

1.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查找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各分布著哪些國家?

2.提問:東南亞各國中,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唯一的內陸國是哪個?與我國接壤的國家有哪些?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哪些?位于赤道附近的國家有哪些?(學生識記東南亞的國家)突出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地位。

3.引導學生找出湄公河流經的國家及注入的海洋。并強調:湄公河是東南亞最大的河流,也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4.展示世界政區(qū)圖,指出東南亞的地理位置并提問:

(1) 東南亞處于哪兩大洲和哪兩大洋之間?

(2) 東南亞處于這兩大洲、兩大洋的什么部位?

(3) 引用鄭和下西洋的典故,說明東南亞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六、馬六甲海峽

1.討論:從日本到印度,走海上的最近路線,該怎樣走?(引入馬六甲海峽,突出其位置特點: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

2.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并提問:馬六甲海峽聯(lián)系著哪兩大洋?通過馬六甲海峽航線向西向東,可以分別到達哪些地區(qū)?

3.結合教材的文字和活動2題,小結馬六甲海峽的重要性。

(過渡)東南亞因地處赤道,適宜的氣候和肥沃的平原鑄就了東南亞豐富的物產。

七、富饒的物產

1. 引導學生觀察圖2-6,熟悉圖例,了解東南亞的主要物產,并指出:東南亞有豐富的礦產和種類繁多的熱帶經濟作物。

2.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錫、石油、水稻、油棕、椰子的主要出口國,教師小結:

天然橡膠——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油棕——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水稻——泰國、柬埔寨、緬甸、越南;錫——馬來西亞、緬甸;石油——印度尼西亞、文萊。

3.結合教材P39活動1、2題,理解泰國為什么能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國的原因。

八、人口

1.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圖”說明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區(qū)之一,并設問: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 學生自度思考:東南亞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哪里?東南亞的居民組成有什么特點?

3.結合教材重點突出華人和華僑的區(qū)別,并結合有關資料說明華人華僑對東南亞經濟開發(fā)所做的貢獻。

[小結]學生小結,教師點撥。

課堂小結、作業(yè):配套練習:

[板書設計]

五、主要國家

1.中南半島:緬甸、泰國、老撾、越南

2. 馬來群島: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東帝汶

六、富饒的物產

●教學探討與反思: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9)

湘教版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相對于七年級上冊而言,學生在學習七年級下冊地理時要輕松了許多。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學習地理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另一方面是因為七年級下冊地理相對于七年級上冊而言,難度要小了許多,內容上也更具體、更直觀,便于記憶和理解。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七年級上冊的地理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及學習地理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讀圖、分析、判斷和理解的能力。對地理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簡單的地理的知識系統(tǒng),大部分學生對學習地理興趣濃厚,也很樂意去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樂意去探索和發(fā)現身邊的地理知識。我所任教的兩個班級成績存在一定的差距,兩個班級上課氣氛都較為活躍,上課看上去狀態(tài)也較好,但落實不夠,這學期需要重點抓落實以及平衡各班級的成績。

二、教學目標

完成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對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對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家和地區(qū)有較為詳盡的了解。同時通過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的觀察、探究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三、教材分析

第六章 認識大洲

本章主要內容是了解亞洲、歐洲、非洲、南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的地理位置,學習并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人口等知識。本章的重點內容是七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氣候特點。難點是比較七大洲的氣候以及影響七大洲氣候的因素。

第七章 了解地區(qū)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并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及南北兩極的有關的地理知識。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氣候、資源、人文、經濟等。本章的重點內容是掌握東南亞、南亞、西亞、歐洲西部的地形與氣候,以及南北兩極的地理概況。難點是以上各地的地理位置與氣候差異對農業(yè)的影響。

第八章 走近國家

本章主要是學習并掌握世界上的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俄羅斯、日本、法

國、澳大利亞等。了解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資源氣候、經濟文化等。本章的重點是掌握以上各國的地形特點和典型的氣候特點,掌握各國重要的自然資源。難點是美國的農業(yè)帶的分布。

四、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材,理清知識結構和教學思路,把握教材重點、難點。由于學校條件有限不能使用多媒體教學,所以要積極制作教學道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多種課堂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2、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鞏固學生讀圖、填圖和繪圖的能力。在黑板板書時注意地圖的運用,加深學生對地圖的記憶。同時做到教學過程中做到穿插回憶前面所學知識,增強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lián)系,幫助學生形成比較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為今后的繼續(xù)學習作好鋪墊。

3、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好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注意收集學生反饋的信息,并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情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情感,從而更好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

4、開展多種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每個月舉行一次地理知識搶答大賽,評選出最優(yōu)秀的選手,以此來加深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課時安排

A.新課安排(共32課時)

第六章 認識大洲 第一節(jié) 亞洲與歐洲 4課時

第二節(jié) 非洲 2課時

第三節(jié) 美洲 2課時 第七章 了解地區(qū) 第一節(jié) 東南亞 3課時

第二節(jié) 南亞 2課時

第三節(jié) 西亞 2課時

第四節(jié) 歐洲西部 2課時

第五節(jié)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 2課時 第八章 走近國家 第一節(jié) 日本 3時

第二節(jié) 埃及 1課時

第三節(jié) 俄羅斯 2課時

第四節(jié) 法國 1課時

第五節(jié) 美國 2課時

第六節(jié) 巴西 2課時

第七節(jié) 澳大利亞 2課時 B.考試安排:每章1課時單元檢測,共3課時。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10)

教學課題:

七年級下冊第一章《認識大洲》第二節(jié)《非洲》

課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選編的“認識大洲”中的第二節(jié)內容。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地理位置、高原為主的地形、炎熱的氣候、豐饒的物產和人口與經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運用地圖,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②通過對地形圖及各種氣候圖的判讀,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區(qū)的分布及氣候特征,并學會分析氣候與農業(yè)生產的關系。

③學會用圖表、對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羅河和剛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從礦產資源、動植物資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饒的物產。

2、過程與方法:

①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來收集有關非洲的地理資料,并進行歸納、分析。

②充分運用每幅地圖,引導學生從地圖中獲得大量的地理信息,進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非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非洲是一個存在嚴重的人口、環(huán)境、發(fā)展等問題的大洲,通過教學可對學生進行科學的人口觀、資源環(huán)境觀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教育。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使學生掌握非洲海陸輪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為主的地形特征。教學難點:受緯度位置的影響,非洲以熱帶為主的炎熱氣候。

教學方法:

1.主要運用問題探究式學習模式,結合利用網絡媒體資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綜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體演示、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師點撥的活動方式探討歸納。

教學用具:多媒體、教科書、地圖冊、地球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世界上有一個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長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熱的大洲,同學們知道這是哪一個大洲嗎?(非洲)那這一節(jié)就讓我們向這個神奇的大洲進軍,一起去探索它的奧秘吧。

出示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二、自主學習

根據第一節(jié)學習大洲的方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動一:請同學們?yōu)g覽教材P1617,完成下面練習。

1、讀圖,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經緯度位置:

非洲在(東或西)半球的西部,穿過非洲中部,、分別穿過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寫緯線名稱)。

(2)海陸位置:東臨,西臨,北隔及與相望,東北與之間隔著狹長的,并以為陸上分界線。

活動二:描畫非洲輪廓圖,并填出非洲周圍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討論:蘇伊士運河和直布羅陀海峽的重要地理位置。

(設計思路:面向全體學生,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的能力。)

(二)、高原為主的地形

活動三:讀非洲地形圖,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讀P6圖1-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陸面積廣大,被稱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積以上,東南部從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東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陸邊緣的山脈外,大多是海拔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勢,。

(4)極具特色的地形(三個“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縱貫東部的。

(5)讀P18閱讀材料:東非裂谷帶及撒哈拉沙漠

簡單了解東非裂谷帶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質地貌特征;認識撒哈拉沙漠的范圍及地理位置。

(6)讀課本圖P21-1;P161-17比較歐洲和非洲的海岸線特點,并在非洲圖上找出:最大的半島_、最大的海灣、最大的島嶼_。

每位同學完成自主學習后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設計思路:在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畫圖能力的同時,使學生將圖像與課文內容相結合,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三)、炎熱的氣候

活動四:(1)讀非洲平均氣溫分布圖,分析非洲的氣溫特征:

(緯線)橫貫非洲中部,、、(緯線)分別穿過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絕大部分位于(溫度帶),非洲平均氣溫在攝氏度以上。非洲氣候特征之一是氣溫。北半球7月份的炎熱中心在地區(qū)。

由此可得非洲氣溫特點是:氣溫高。這就是它被稱為“熱帶大陸”的原因。

(2)讀非洲年降水量圖,總結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近、幾內亞灣沿岸降水。北回歸線附近的地區(qū),降水;南回歸線附近大陸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點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區(qū)廣。

(3)讀非洲氣候類型圖,總結非洲的氣候特征。

赤道附近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是氣候類型。非洲熱帶雨林氣候

的南北兩側是氣候類型。南北回歸線附近主要是氣候類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氣候類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氣候帶受因素影響,以為中心呈對稱。

(設計思路: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歸納知識的能力。)

(四)、豐饒的物產

閱讀非洲主要的礦產與農產品分布圖,并分類。

礦產資源:鉻鐵礦、金剛石、黃金、石油、磷酸鹽等。

動植物資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劍麻、花生、香蕉、棗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長頸鹿、斑馬、非洲雄獅等

水力資源:剛果河、尼羅河(讓學生通過閱讀圖

1-27,找出有關兩河的水文特征對比,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地圖,總結問題的能力。)

(五)、人口與經濟

非洲既然被稱為“富饒大陸”,按理說經濟很好,但為何又被稱為“經濟落后的大陸”呢?

(1)讀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個獨立國家,是世界上國家的大洲。

(2)據20xx統(tǒng)計,有7.94億人口,總數僅次于亞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壓力沉重的同時,經濟上受到幾個世紀以來的的影響,許多國家的經濟部門單一,且以業(yè)為主要經濟部門。

(設計思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樹立非洲人口、資源、環(huán)境、發(fā)展之間互相聯(lián)系的觀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動題。

四、師生課堂總結:

五、布置作業(yè):課本P20——21活動題。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以多媒體技術為支撐,教學直觀、形象,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信息技術和地理教學融為一體,同時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真正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只要用心觀察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不足之處在于:

1、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還不夠,學生的參與面還較有限,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意義的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

2、教具的運用比較單一,即使運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但個別同學脫離課本,完全依賴于課件,只注重了瀏覽課件這種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課件與課本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學習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增長自己的教學能力,在與學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11)

教材分析

《東南亞》一節(jié)教材,介紹了東南亞地理中具有突出特點的一些內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山河相間與城市分布”、“華人、華僑集中的地區(qū)”等。教材利用“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的國家”、“馬六甲海峽的航線”幾幅圖和對應的活動,介紹了東南亞的地理位置、范圍和主要的國家,特別突出了東南亞處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眾多地處熱帶的臨海國和島國,形成高溫多雨的氣候,進而影響到東南亞的農業(yè)生產類型和農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紹了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兩種熱帶氣候特點的基礎上,突出體現了東南亞農業(yè)生產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地。教材在介紹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后,聯(lián)系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條件和因素,歸納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教材介紹了東南亞是華人和華僑集中的地區(qū),為東南亞經濟的發(fā)展和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東南亞眾多沿海國家風景秀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成為許多國家重要的經濟來源。

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對七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容易,尤其是農村學生,見識較少,對東南亞的位置的優(yōu)越性、氣候的分布理解起來有難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來引導學生漫游東南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東南亞處東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主要農作物及分布;了解東南亞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構成;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發(fā)達的旅游業(yè)。

2.能力目標:學習搜集資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據圖和相關資料,分析東南亞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學習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結合中南半島地形、河流特點,分析東南亞的自然條件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響,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規(guī)律。

3.情感價值目標:培養(yǎng)尊重不同地區(qū)文化和傳統(tǒng)的意識;通過了解華人和華僑對所在國經濟建設和我國經濟建設做出的貢獻,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東南亞的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東南亞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學過程

師曰:關于我們的近鄰東南亞地區(qū),同學們認真閱讀教材,上網查資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現在很多同學已躍躍欲試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我們就把這次學習當做是一次東南亞旅行,依次請各組代表來當向導,帶領我們了解東南亞的地理環(huán)境,領略東南亞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

1.位置交通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東南亞在世界中的位置”,“東南亞政區(qū)”,“馬六甲海峽的航線”

文字說明:位置:亞洲東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組成:兩大部分——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東南亞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28活動1中的有關內容;在屏幕前據圖指出馬六甲海峽連接的地區(qū);理解馬六甲海峽位置的重要性。

師適當補充。

2.氣候與農業(yè)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曼谷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亞洲的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區(qū)一天中的天氣示意”,“東南亞居民喜食米飯”,“東南亞的梯田”,“東南亞國家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圖“東南亞的橡膠種植園”,“東南亞的油棕種植園”,“東南亞的椰林”,“馬尼拉蕉麻”

文字說明:東南亞地區(qū)處在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地區(qū),屬于兩種熱帶氣候類型。曼谷——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島。新加坡——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馬來群島。

(2)組間互動:請其他組的同學一起分析兩種熱帶氣候的特點及主要分布區(qū);對熱帶雨林氣候區(qū)的天氣過程進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認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3)導游:請大家參觀東南亞熱帶作物種植園(據查閱資料對圖片進行講解)。

3.自然條件與城市分布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中南半島的地形、河流與城市的分布”

文字說明:中南半島山脈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經山區(qū),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寬,形成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農業(yè)區(qū);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師曰:我請大家欣賞陳毅元帥的一首詩《贈緬甸友人》,從詩中我們可以了解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唇齒相依的鄰邦關系。

(3)組間互動:在投影屏幕前據圖認識和尋找教材P31活動內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內、金邊、萬象、曼谷、仰光分別位于哪條河流的沿岸,分別是哪個國家的首都;

(4)組織討論教材P32活動內容2。

4.華人華僑及風光導游組展示活動

(1)演示文稿:圖“新加坡、馬來西亞華人比重”

(2)教師介紹。

(3)演示文稿:圖“越南的下龍灣”,“花園城市新加坡”,“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曼谷佛塔”,“緬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吳哥窟”,“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等圖片及當地民俗風情的內容加以講解)。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篇12)

澳大利亞

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世界上獨占一個獨占一個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

2.地形:東部是大部分水嶺,西部是廣闊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因為這里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首都為堪培拉;悉尼是全國的工業(yè)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務業(yè)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產業(yè)。

4.古老生物繁多,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特有動物如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鹋。

5.“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除此之外還是重要的小麥和牛肉出口國。

6.“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主要礦產有煤、鐵、鋁土礦,是世界上鋁土礦最多的國家。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占有很大比重。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jié) 美國

1.移民國家。

(1)人口已超過3億人(2006年)。

種族構成 白種人:占總人口84%

黑種人:占總人口13%

其他:占總人口3%

2.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

(1)領土構成:本土48個州,兩個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

位置 緯度位置:跨寒、溫、熱三帶

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

相對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

地形 東部:阿巴拉契亞山脈

中部:大平原(面積占國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和五大湖(世界淡水湖群)

3.農業(yè)地區(qū)專業(yè)化。

(1)主要農業(yè)帶:乳蓄帶、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和灌溉農業(yè)區(qū)、小麥區(qū)、混合農業(yè)區(qū)、亞熱帶作物帶。

(2)影響農業(yè)帶的因素:地形、氣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術產業(yè)基地。

(1)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工業(yè)大國。

(2)主要工業(yè)區(qū)和工業(yè)城市。

(3)世界高新技術產業(yè)基地。

5.世界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第二節(jié) 巴西

1.民族大熔爐的縮影。

(1)拉丁美洲面積、人口最多的國家。

(2)居民構成。

白種人 黑白混血種人 黑種人 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 約占40% 占6% 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瑪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歡節(jié)。

2.發(fā)展中的工農業(yè)大國。

(1)礦產豐富:鐵礦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地區(qū)。

(2)主要工業(yè)部門: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

(3)農產品眾多:咖啡、甘蔗、柑橘產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資源豐富:世界規(guī)模的水電站之一——伊泰普水電站。

3.熱帶雨林的危機。

(1)壯闊的亞馬孫河:世界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2)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60%在巴西境內。

(3)熱帶雨林具有環(huán)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熱帶雨林遭受破壞的原因及危害。

(5)解決措施:1992年聯(lián)合環(huán)境與發(fā)展大會在巴西召開,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

4.城市化問題。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

(2)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問題:會帶來資源緊張、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等諸多問題。

(3)解決措施:遷都,控制城市規(guī)模,進行合理城市規(guī)劃及加強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圣保羅。

第十章 極地地區(qū)

南極地區(qū)和北極地區(qū)比較表

南極地區(qū) 北極地區(qū)

位置、范圍 指南緯66.5°(南極圈)以南地區(qū),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海洋 指北緯66.5°(北極圈)以北地區(qū),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

氣候環(huán)境 嚴寒、干燥、大風;有“白色沙漠”和“鳳庫”之稱;暖季時間: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平均冰層厚度2000多米,被稱為“冰雪高原” 氣候不如南極洲冷,但大部分地區(qū)終年冰封;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于-20°C ~ -40°C之間,8月份的平均氣溫-8°C;降水比南極多,風速比南極小

資源環(huán)境 礦產、固體淡水、冰川、海洋、生物、氣象等資源豐富 主要以礦產資源為主

科學考察 已建立140多個科學考察站;我國的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 人類對北極的科學研究和考察越來越頻繁;我國的科學考察站:黃河站

極地保護與和平利用 1959年12月,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簽訂《南極條約》;我國1983年正式加入該條約 積極保護北極自然環(huán)境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優(yōu)選十二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10篇 筆者進行了周詳的研究和編輯,并呈現了本文“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希望您可以在本頁面獲得所需信息。教學計劃及教學課件是教師工作的必要部分,我們必須用心地撰寫教學課件。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課件制作,可以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2023-05-12 閱讀全文
  • 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錦集十五篇) 教案教具對于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編寫時教師需要投入一些時間。教案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將就“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進行深入剖析和討論,如若您認為本文具有價值,請務必珍藏!...
    2023-10-12 閱讀全文
  • 七年級地理上冊課件 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找到這篇精品“七年級地理上冊課件”必定讓您受益匪淺,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循序漸進的教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2024-02-03 閱讀全文
  • 八年級下冊物理課件十二篇 經過收集,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整理了“八年級下冊物理課件”,我相信這些洞見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市場。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東西,這就要老師好好去自己教案課件了。做好教案對于教師具有非決定性的作用。...
    2024-06-11 閱讀全文
  • 八年級物理下冊課件優(yōu)選十三篇 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保證。在這里我們將為您全面的介紹“八年級物理下冊課件”相關的知識,請將此頁面加入收藏以便下次來訪!...
    2024-07-16 閱讀全文

筆者進行了周詳的研究和編輯,并呈現了本文“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希望您可以在本頁面獲得所需信息。教學計劃及教學課件是教師工作的必要部分,我們必須用心地撰寫教學課件。通過創(chuàng)新的教學課件制作,可以促進學生的求知欲望。...

2023-05-12 閱讀全文

教案教具對于教師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在編寫時教師需要投入一些時間。教案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文將就“七年級下冊地理課件”進行深入剖析和討論,如若您認為本文具有價值,請務必珍藏!...

2023-10-12 閱讀全文

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找到這篇精品“七年級地理上冊課件”必定讓您受益匪淺,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每個老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本學期又到了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循序漸進的教案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

2024-02-03 閱讀全文

經過收集,幼兒教師教育網編輯整理了“八年級下冊物理課件”,我相信這些洞見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市場。教案課件是老師需要精心準備的東西,這就要老師好好去自己教案課件了。做好教案對于教師具有非決定性的作用。...

2024-06-11 閱讀全文

在老師日常工作中,教案課件也是其中一種,老師在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師教學效果的提升保證。在這里我們將為您全面的介紹“八年級物理下冊課件”相關的知識,請將此頁面加入收藏以便下次來訪!...

2024-07-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