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四年級數學。
小學數學整體而言是最簡單的,但是對小學生來說就不一定了,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數學教師,為了讓學生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的工作必然離不開教案的撰寫!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案中全面的總結課程內容呢?小編特別從網絡上整理了教學反思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精選7篇),我們后續(xù)還將不斷提供這方面的內容。
隨著新課標新理念的實行,在教學過程中老的教學模式已經被社會所淘汰,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有所突破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往在教學時都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輔。在講課時,老師進行枯燥無味地講說學生洗耳恭聽,課下認真做好復習,對于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即可。而今的教學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在這樣下去了,要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手動腦,并通過思考把自己的觀點看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學愿學好學,其實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
課上不能以老師講為主,這樣不但課程進展的慢,老師累,而且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較死,其效果必定會是事倍功半。在講《三角形的高》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就是怕學生不會不懂,所以由自己全全包辦了。講課時以我說為主,沒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我認為他們都會的情況下讓他們動手畫時,讓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居然沒
幾個畫對的,我見此情景后以為他們不明白就又給他們進行講解,但再次操作時,他們還是沒能正確無誤的畫好,而且一連幾節(jié)課都是如此。這個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難道我錯了嗎?其原因何在呢?我當時真的是搞不懂,課下我認真進行了一下反思,感覺在教學過程是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對頭,對學生管的太多太死,打消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知道這不是學生的錯,錯就錯在自己不能真正放手,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在教育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在講解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的時候,我采取了讓學生自己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的,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給學生提供三組不同的數據(一組是兩條相等的線段和一條不等的線段;一組是三條不等的線段但兩條邊的和小于第三條邊;另一組也是三條不等的線段但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數據畫出三角形。學生在動手畫動腦思考的過程中,知道了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課上多進行演示實驗,并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我將課前紙做好的平行四邊形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先觀察它是什么圖形有什么特點,再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利用手中的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學具動手來驗證一下自己的說法是否正確,然后進行交流。學生通過眼睛看動手操作,很快就說出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并給其下了定義,這就是學生的主觀性所起的作用。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時,我采取的是師生一起動手折動筆畫的方法,做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高,找到了底,與此同時總結出了什么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而后,學生用剪刀將長方形紙剪成平行四邊形,再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長方形。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我拿出課前準備的能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讓學生到前面來拉動,讓其他學生在觀察中知道平行四邊形還具有不穩(wěn)定性的特征。我感覺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其成功的所在之處就是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有種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快樂的快感。
在數學教學工作中盡可能的運用教具來進行教學,這樣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中有多媒體課件,如果使用它們進行教學的話學生的注意力會很集中,興趣也很容易培養(yǎng),但每個班級每堂課都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不切實際的。其實,在教學工作中即便是利用幾張紙制作的最簡單的教具也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梯形》的這節(jié)課時,我出示了課前用長方形紙剪成的不同的梯形,學生在認真觀察動手操作中很快就把它們分類并說出了梯形的特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得出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的聯系,并動手畫出了梯形的高,又用剪刀將長方形紙剪成梯形,用梯形拼出長方形。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的表現讓我感覺很滿意,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就是簡簡單單的幾張紙片,這幾張紙做的教具就調動起了他們的學習激情。
還有,在數學教學時要多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多說多練,提高他們的表現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在《多邊形的內角和》這節(jié)課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然后拿出一個多邊形讓學生觀察并動腦筋想想怎么才能知道它的內角和呢?在學生獨立思考后有好多學生都舉手表示自己知道用什么方法了,于是我就讓會的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就是采用的什么方法,并在圖中表示出來讓其他同學更明白,學生在說和畫的過程中培養(yǎng)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提出后,要想在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必須在教學上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時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反思,找到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在不斷改進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教學參考書中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是這樣定義的:“在數學基礎理論中,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通常是以集合論為依據加以證明的。此外,也可以用計數公理“計數的結果與計數的順序無關”來說明:任意兩個數a與b相加,不論是a+b(相當于先數a,再數b),還是b+a(相當于先數b,再數a),結果都一樣。類似地,任意三個數相加,不論是先把前兩個數相加,還是先把后兩個數相加,仍然只是計數的順序不同,所以不影響計數的結果。”
從這段文字中,我可以理解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的結合律其本質是一樣的,無論是計算順序改變,還是計算結果改變,其本質是計算的結果沒有發(fā)生改變。事實上,在簡便計算中,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經常是同時使用的。出于這樣的理解,我在課堂上并不是非常的重視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之間的區(qū)別。由于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偏差,學生作業(yè)本中有這樣一道題目:根據56+72+28= 56+(72 +28,填空。呈現了以下的題目:+ + = +(+)其實,題目的本意是要求學生根據加法結合律來填寫,由于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本質區(qū)別沒有完全弄清楚,因此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錯綜復雜起來:答案一、12 +13 +14=14 +(12 +13)答案二、12 +13 +14=13 +(12 +14)答案三、12 +13 +14=12 +(13+14)。從這些答案中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想當然的認為,這個算式中的所有加數都是可以隨便交換的,我想怎么交換就怎么交換,反正最后的和是不變的。當然從教參大范疇的定義來說也是無傷大雅的,但是作為我們初學加法的運算定律,這樣模糊的教學是有欠妥當的。
當問題出現時,我們應該想辦法去彌補,而不是尋找冠冕堂皇的借口。因此,我安排了以下環(huán)節(jié):
1、用一句話描述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師把學生口述的寫在黑板上。
2、用你喜歡的符號來表示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教師板書在相應的文字下面。
3、觀察,說說你的新發(fā)現。通過觀察,學生發(fā)現了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進而認識到加法加法結合律只是改變了運算的順序,并沒有改變加數的位置。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的比較,學生清楚地明白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之間的區(qū)別。從而更正了它們之前的錯覺。
一、情境創(chuàng)設
大家吃過海門甜瓜嗎?你知道它出產于海門哪里嗎?常樂鎮(zhèn)是江蘇省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基地。老師這里有一個相關的調查報告,請大家看一看:
20xx年10月經國家農業(yè)綜合開發(fā)辦公室“國農辦(20xx)352號”文件批準建設。海門市國家農業(yè)綜合開發(fā)現代化示范項目在海門市常樂鎮(zhèn)展開。項目計劃總投資為三千七百四十萬元。項目建設以后,新增農業(yè)產值八千六百六十萬元。新增農民純收入總額為一千六百九十萬元。其中:大棚種植新增效益七百五十萬元,蔬菜種植新增效益四百五十萬元,其他種植新增效益一百萬元。家禽養(yǎng)殖業(yè)以后新增效益兩百萬元安排農村勞動力新增的收入一百九十萬元。
讀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你從哪兒感受到的?
揭示課題
二、自主參與,合作探究
1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
出示計數器,從右往左讀一讀認識的數位:個、十、百、千
在千位上撥一顆珠子,表示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依次撥珠子,撥到九千時,再撥一顆呢?你怎么知道的?(10個一千是1萬)
一萬一萬地往下數(邊撥珠邊與學生一起數),萬位上撥10顆表示多少?(10個一萬是十萬)
你能依次類推,說一說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呢?
2讀寫整萬數
出示課始的數據。
(1)讀一讀,這個數是由多少個萬組成的。
(2)在計數器上表示出這個數。
(3)在計數器的下面試著把三個數寫出來。
交流:你是怎么寫的?
比較這幾個數的共同點,你有什么發(fā)現?
總結寫數方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看著數位順序表,能令你讀數、寫數又快又準。老師這兒有一張缺損的數位順序表,你能把它補好嗎?
根據我國的計數習慣,從右往左每四個數位分為一級,從個位到千位稱為“個級”,萬位、十萬位、百萬位、千萬位就是“萬級“。
有沒有比萬級更大的數位呢?我們可以用……表示。
記數位順序表,同桌說說。
三、讀數寫數練習
四、課堂小結與作業(yè)
[案例2](實小黃斌)
一、讀兩組數,引出整萬數。
1九、九十、二百零三、九千零四
2九萬、九十萬、二百零三萬、九千零四萬
第二組數有什么特點?和第一組數有什么不同?
二、創(chuàng)造
(一)撥數,創(chuàng)造計數單位
請出一位老朋友——計數器
認識已有的計數單位:個、十、百、千,說說計數單位間的關系。
1撥數:4、40、400、4000。
引導學生以畫代撥。
2聯想:接下來如果再撥一個數,可能是多少?
3創(chuàng)造:看著計數器,能撥出這個數嗎?為什么?怎么辦?
4比萬大的計數單位還有沒有?說說看。
說說計數單位對應的數位。
比較: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以及相應數位與“千”、“百”、“十”、“個”的異同點,體驗萬級上的計數單位與個級上的計數單位之間的一一對應關系。
5介紹數位順序表的知識及分級計數的習慣。
(二)讀數、構建讀、寫整萬數的方法
1研究:同桌合作研究課一開始讀的四個整萬數。
(1)說說這個數表示幾個萬。
(2)在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
(3)對照計數器,寫下四個數。
(4)總結一下好方法、
小竅門。
2交流:全班集體探討寫數的方法。
總結方法:從高級寫起,萬級上怎么讀就怎么寫,個級上寫4個0。
3讀數:引導學生用寫數的策略試著讀一讀整萬數,并再一次總結方法。
450000、300000、12050000、90000000、250000、10290000、5000000
總結方法:四位分級,萬級上怎么寫就怎么讀,再在后面添一個“萬”字。
三、小結
四、練習
反思:
黃老師的課很很注意讓學生在比較中探索獲取新知。引入時,九、九十、二百零三、九千零四與九萬、九十萬、二百零三萬、九零四萬的比較讀,為溝通萬級和個級的知識作了鋪墊;創(chuàng)造計數單位時,比較“個、十、百、千”和“萬、十萬、百萬、千萬”的異同點,體驗個級的計數單位和萬級的計數單位的相似性和對應性,學生不但深刻體會到了萬級的計數單位這個新知,而且為億級數的學習埋下了伏筆;讀數寫數時,寫數是根據學生讀數的經驗,怎么讀就怎么寫,讀數又是根據寫數經驗,怎么寫就怎么讀,讀寫溝能,方法合一。
我也在比較中反思自己的教學。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成為學習的主人,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教學《認識整萬數》時,在我還為找到一組家鄉(xiāng)建設的數據而暗自竊喜時,課堂上學生對這一情境的過激反應潑了我一大盆冷水,學生對于這組數據想說的太多了,他們完全忽視了對數據本身的關注,費了好大勁才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數據本身。而黃老師直接從抽象的數引入教學,學生在只有“個、十、百、千”四個數位的計數器上撥出了四、四十、四百、四千,再撥四萬,他們面對數位不夠的計數器,產生了需要增加數位的思維沖動,由此整改成了含有個級與萬級的計數器來認識更大的數。教師這樣從學生的已有認知出發(fā)引入數學問題,對教學內容的進行了重新建構,抓住了數學的實質,把教師的教變成學生主動的探索、創(chuàng)造,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作者實行“提出設想《驗證設想》得出結論”的這種從開始導入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來明確指導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本課很好的體現了這一觀點并提出幾個改進建議。
從開始的導入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法:“提出設想《驗證設想》得出結論”來明確指導學生學習研究的方法。在教學中讓學生能有條理的進行研究。數學廣角的教學本身就是讓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這點在我的課上應該是體現了。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推理,交流等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選擇最優(yōu)化方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初步體會數學方法的應用價值,初步體會優(yōu)化思想。
2、烙餅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從實踐操作到探索結果,從直觀的實驗到抽象的思維,再到深入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并運用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的過程。
3、立足于教材,但又發(fā)展了教材。
需要改進的方面:
1、要給予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時間。交流時,要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發(fā)言同學的觀點產生的原因。
2、發(fā)現規(guī)律的過程還可以花更長的時間,讓學生再多烙餅,更清楚的明白單數的餅和雙數的餅的不同烙法。
3、教師的語言還可以簡練些。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在本節(jié)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注重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通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1、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天真無邪、愛憎分明的,充滿著好奇心理。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jié)課中,我以明明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為線索,設計了"密碼門"、"密碼鎖"、"握手游戲"、"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緊密聯系了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數學,并在數學學習中享受著快樂。
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在本節(jié)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伙伴,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起構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3、聯系生活,引發(fā)思考。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事物的作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說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于物體的活動。排列與組合具有抽象性,小學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便于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方法,從而發(fā)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規(guī)律。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中發(fā)現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了解生活。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
改錯是引導學生辨析正誤的重要手段。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看到許多公開課中,改錯題的出現率非常高,筆者也認為改錯題隨手可得,課堂上使用起來省時省力,見效快,還能活躍氣氛,何樂而不為呢?
(片段)“用字母表示數”
師:在數與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時,還有更簡便的寫法,你還想學嗎?自己學學看。
學生讀完之后,開始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自學,你看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a×4可以寫成4。a或4a(板c=4×a=4。a=4a)
師:我們比一比,從a×4到4。a到4a。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生:數字寫到字母的前面了。
生:中間的乘號寫成了圓點。
生:后面乘號干脆也不寫了。
師:是啊。在數字與字母相乘時,數字和字母相乘時,乘號可以改寫成一個小圓點,寫在數和字母的中間。這個式子還是讀作:4乘a。a×4或4×a還可省略乘號,直接寫成4a讀作4a。要注意數字必須寫在字母前面。
師:你還讀懂了什么呢?
(教師掃視全班,但無一學生發(fā)表意見)
師:a×a怎么簡寫呢?
生:它可以寫成a。a
生:它可以寫成a2。
師:是a2嗎?這個“2“應該寫在那里?(板:a×a=a。a=a2)
生:右上角。
師:你知道這個“2“是什么意思嗎?
(學生面面相覷,無言以答)
師:這是一個新的符號,讀作a的平方。(板書)它表示2個a相乘。
師:它能寫成2a嗎?
生:不能?!?“只能寫在右上角。
師:2a表示什么呢?
生:2a表示2×a
師:那么,書上還向我們介紹了什么知識呢?
生:1與a相乘等于a(板書:1×a=a)
師:通過自學,同學們學到了不少知識。接下來我們來看下面各式的簡便寫法是否正確。出示:
(1)a×8寫成a8
(2)b×c寫成bc
(3)x+5寫成5x
(4)c+c寫成c2
師:第1題對嗎?
(學生迅速讀題,然后陷入沉思分析,有人舉手了。)
生:我覺得不對。
師:你認為那里錯了呢?
生:這個數字應該寫在字母的前面。
生:對,字母要在數字的后面,你看書上就是這么說的。
師:第2題對嗎?
(學生眉頭緊鎖,滿臉悵然)
師:這里是字母和字母相乘,可以直接簡寫嗎?
生:可以吧,寫成b.c
師:除了這種寫法以外,也可以寫成bc,這里的改寫是正確的。
……
以上情況是我始料未及的,由于這是一堂研究課,
我考慮到時間問題,無奈之中我把判斷題變成了講解題。接著我安排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出錯率高達40%;而在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時竟有30%的學生按錯題(3)方法去完成的。
反思:
憑著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在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時,先讓學生自學、討論、揭示方法,接著將預見到的學生錯誤及早地呈現出來,通過組織學生辯錯,改錯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把學習過程中的絆腳石一一鏟除,更重要的是能夠很快幫助學生找到字母與數字、字母與字母相乘簡寫時的注意點,從而更好地突破難點,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誰知給自己的教學帶來這么多麻煩,當時我真是一臉霧水。靜下心來我仔細想想,我覺得下面兩點值得思考。
一、改錯,讓學生摸不著邊際
布魯姆曾經說過,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對學生而言,硬塞給他們的知識,即使經過你的精心設計,巧妙鋪墊,學生也未必領情,只有讓他們憑著自己的“資本”和“感悟”真正思考過,理解了的知識才會像種子一樣在頭腦中生根發(fā)芽。我太忽視學生了,我知識急著把知識告訴他們,卻忽視了他們學習知識的內在需求。是啊,學生對書中的知識尚未真正吸收,消化。怎么能夠熟練地運用它來進行改錯呢?何況改錯題(2)已經擴展了書本知識,豈不是太為難孩子們了嗎?
二.改錯,對學生產生誤導
從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由于教師在學生只是初步了解了字母與數字、字母與字母相乘簡寫時的注意點的情況下,出示了改錯題,混淆了學生的思路,不但浪費了時間,更有害的是對部分學生產生了誤導。而在另一個班上,我讓學生在自學交流的基礎上,就安排學生去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然后從學生中選取典型錯誤讓學生點評、改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感悟: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伯特。M。加涅曾提出“為學習而設計教學”的口號,上述案例讓我更加認識到“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順暢,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習和學生作為焦點,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前提。在新課教學時,我們應慎用改錯題,把握好改錯時機。另外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我們不要憑自己的主觀意志人為地為學生設計改錯題,從實際出發(fā),對癥下藥,這樣的改錯方式學生才樂于接受。
小數的大小比較”并不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早已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在幼兒時期就會對兩個商品的價錢的高低進行比較,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且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會借助“元、角、分”和“米、分米、厘米”來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但是,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進行的學情分析,發(fā)現學生的正確率并不象我們想象的那樣高,往往會用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來比較小數的大小,誤認為小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因此,我這節(jié)課主要明確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注意比較小數大小時,位數多的小數不一定就大,這也是小數大小比較的難點。
在本節(jié)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氛圍民主和諧。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之一。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是現代化,人文化的課堂。這節(jié)課中,教師寓 “導”于“情”,變傳統教學的“指令性”語言為合作、幫助、關愛性的語言,為課堂注入活力。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是后面幾個階段數學的基礎,作為一個認真負責任的數學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負責到底,提前寫教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寫好小學數學教案,有哪些關鍵要點呢?為了讓你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反思1500字精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背景與導讀對于學習...
做好充分的準備,是一名成功的教師所應當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先把教案寫好,教案有助于反映學科發(fā)展前沿的要求及記錄。什么樣的教案我們可以拿來借鑒呢?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特別編輯了“小學四年級數學《平移與平行》教學反思”,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有效的節(jié)省工作時間,寫好工作計劃,我們的心里才有底。工作計劃是指我們對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務做出的一系列步驟。工作計劃里我們應該寫上什么內容呢?經過搜索和整理,編輯為大家呈上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教學計劃,供您參考,并請收藏本頁!...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撰寫文檔的頻率越來越高。寫作遇到阻力時可借鑒相關優(yōu)秀范文。借助范文分析比較閱讀是最有效的寫作方式,如何把范文更加完善呢?由此,欄目小編為你收集并整理了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總結不妨參考一下。希望你喜歡!...
師恩重如山,學生不敢忘。教師往往在教學前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鍛煉教師的思維,提高教學能力。那老師應該從什么方面去寫教案課件?經過收集并整理,幼兒教師教育網為你呈上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馬上收藏本頁。...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