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秘密教案。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孩子為何開始隱瞞秘密”,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們心中那五花八門的“秘密”,是一片童話般的自由王國,是一方“非請莫入”的心靈圣地。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們應該怎么做呢?
秘密從哪里來
0~3歲:沒有秘密。
3歲之前,孩子一直活在與父母等撫養(yǎng)者依賴、共生的世界里,總是把自己與別人的想法、體驗混在一起。他們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沒有秘密可言。
3~4歲:秘密萌芽。
在3歲左右,孩子開始明確意識到自我和客觀世界的分離,逐漸學會用“我”來稱呼自己。他能意識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卻并不知情,“這是只屬于我的東西”,于是秘密出現(xiàn)了,這是一個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內心世界。當然,這時的孩子對于要保守秘密還是公開秘密毫無意識。
4~5歲:感受秘密。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隱約感覺到秘密的含義,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內涵和本質,所以,只能說孩子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內心世界,僅此而已。如果問一個5歲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經告訴別人好多秘密了?!笨梢?,他還根本沒有辦法保密。
學齡期:為秘密困惑。
大部分6歲的孩子會為該不該把秘密說出去而發(fā)愁。尤其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觸的時候,他學會了“陽奉陰違”,由此產生了“見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獨立,通過保留自己的秘密而獲得獨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會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內疚。
青春期:守衛(wèi)秘密。
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獨立自主的意識迅速提升,孩子心靈的空間仿佛一下子被打開似的,秘密的內容發(fā)生了變化而且范圍逐漸擴大。他們要更廣更多地接觸社會和人生,于是開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來隱藏屬于個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開始轉向記日記,在日記中傾吐自己的“秘密”。同時,他們已經意識到要為他人保守秘密,這表明他已經逐漸具備責任感。endrikfelipe.com
孩子隱瞞秘密的原因
孩子有了“秘密”,卻總是瞞著家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聽他們道來——
1.暫時保密,給大人驚喜
安安(5歲,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電視里學來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話”告訴爸爸媽媽。等到過一陣子才說,有時看到他們開心和驚訝的樣子,我就覺得很好玩。
點評:孩子的這類行為其實是為了給家長一個驚喜而暫時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驚訝換取心理的愉悅,具有良好動機。家長應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不可煩躁惱怒。
2.不顧阻撓,暗地行事
娜娜(7歲,女):父母總對我說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喜歡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嘗試,不想讓他們知道。
點評:這體現(xiàn)了孩子的獨立性,家長發(fā)現(xiàn)后,應以民主的態(tài)度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她一定的活動自由。
3.害怕批評和嘲笑
凱凱(6歲,男):放學回家后,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斷練習體操動作。因為我想順利通過篩選,成為六一兒童節(jié)體操比賽的隊員。不過,爸爸媽媽對我很沒信心,所以我不想讓他們知道。雖然他們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總說:“什么都沒干?!?/p>
點評:這說明孩子不愿暴露缺點,而在維護“自尊”。家長應多肯定孩子的進步,耐心幫助他,不要對孩子提過高要求,更不要諷刺挖苦他。
4.隱瞞過錯,保護自我
肖嘯(5歲,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馬桶里了,我不敢告訴爸爸,用水把牙刷沖了一下后放好了。哈哈,他沒有發(fā)現(xiàn)。
點評:為了逃避懲罰,孩子通常會隱瞞一些事實。原因多是家長過分嚴厲。家長平時對孩子應理解、寬容,心平氣和,耐心說服,教育孩子勇于認錯。
5.性格內向,少言寡語
覃芹(8歲,女):盡管我總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說。有時老師或父母怪我“不坦誠”。這樣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說了,只好把那些話藏在心里當作我的秘密。
點評:內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語,似乎“心事重重”,這主要與靦腆、羞怯、被動的個性有關。家長應耐心疏導,培養(yǎng)其活潑開朗、樂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6.我的秘密我做主
閔亮(12歲,男):我已經3天沒有和媽媽說話。因為她偷看了我的日記,我很生氣。雖然她說那是為我好,可是日記里面有我的秘密,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
點評:父母負有監(jiān)護孩子的責任,但應以尊重為前提,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并且通過科學的教育使孩子能夠獨立面對秘密并從容、恰當?shù)靥幹谩?/p>
秘密是成長的養(yǎng)料
近30%的中小學生的日記和信件,被家長偷看過。有些家長甚至理直氣壯:“我們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看看他的日記和信件算什么?”這表明很多家長包括老師并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很多家長忽視了秘密就是孩子成長的養(yǎng)料。
一、秘密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對于孩子來說,秘密意味著他自我意識的成長。作為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應該感到高興,這意味著孩子誕生了內心世界,他想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珍視一顆童心的成長,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他擁有一份獨自擔承的內心秘密。
二、秘密是孩子內心的一種珍貴體驗。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雖然孩子越來越不滿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擺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強大力量又令他們心生忌憚,于是秘密成為孩子作為弱者的一種自我保護形式。這種對自己內心世界獨享的體驗,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個體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三、秘密幫助孩子走向獨立和成熟。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獨立,而擁有個人秘密并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并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秘密是孩子邁向獨立和成熟的必經之路,而沒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不大的,有遠見的父母與教師應當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人活著?為什么我不是男孩……孩子的問題總是那么多,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么?
星期天,你們全家出去散步。孩子突然拉著你的衣角問:“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地球圍著誰轉?”盡管你竭力想講清楚,但是他好像還是沒有聽明白。孩子的問題表面上看似簡單,但有的時候,這些問題表達的是一種擔憂。對孩子來說,世界上的一切都讓他感到好奇,沒有什么是理所當然而無需提問的,他總是會把一個個令人難以回答的問題接二連三地拋給你。這不奇怪,因為在他眼里,父母是無所不知的人。而你,自然也不想讓他失望。但在此之前,你有必要了解提問背后,他到底想知道些什么。
發(fā)現(xiàn)自己
“沒有出生之前,我在哪里?死了以后,我到哪里去?”
類似問題:“在你肚子里,我就叫芮芮了嗎?”(芮芮,5歲)“有一天你也會不存在嗎?”(棋棋,4歲半)“蚯蚓也有媽媽嗎?”(小雨,3歲半)
他想說的是:在6歲之前,孩子的問題通常是圍繞自己提出的。比如當他問你:“人是怎么生孩子的?”其實他是想知道自己是怎么出生的,是不是父母愛他才生他……通常,這是對他講述什么是“愛情”的好時機。這類提問背后,經常隱藏著期望、恐懼和擔心。當孩子詢問“太陽不見了,地球圍誰轉”的時候,可能他擔心的是當父母消失的時候,他該怎么辦。這正是許多孩子擔心的問題!
如何幫助他兒童圖書是最好的幫手,你也可以幫孩子用圖片做一棵“家譜樹”,在家譜樹上直觀地找到“誰是誰”,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他從哪里來。
了解時間和空間
“風來自哪里?”“明天是什么時候?”
類似問題:“一會兒是什么時候?”(笑笑,4歲)“現(xiàn)在是上午還是下午?”(若若,4歲)
他想說的是:孩子完全以自己為中心,他在以自己的想法設想著世界。對他來說,風是具有和人相同的能力和反應。當你的孩子企圖知道自然現(xiàn)象或者自然物的來源時,同樣是一種了解自己的方式。他在尋找自己在空間和時間中的定位。有了時間概念之后,他就會使用這樣的詞匯,但是現(xiàn)在的他對這些還很模糊。耐心一點,要知道,直到六七歲時,孩子才能清楚地知道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在此之前,你要做好準備,回答他的許多有關時間的問題。
如何幫助他在日常生活中,把抽象的時間“具體”化。比如,與其說“我們一會兒再讀這個故事”不如說“你先去洗澡、吃飯,然后我們再讀這個故事”。
試圖解惑
“他為什么和我不一樣?”
類似問題:“為什么我不是男孩?”(露露,3歲半)“為什么天天是男孩還留長頭發(fā)?”(依蓮,4歲)?!盀槭裁赐庹Z老師的皮膚是黑色的?”(西西,4歲)
他想說的是:孩子很小時就會對異常的東西敏感。異常的事物會讓他害怕、驚慌,因為這會讓他覺得陌生,沒有安全感。從兩三歲開始,他慢慢開始了解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不同的性別,不同的膚色,甚至不同的頭發(fā)長度。他總是非常堅信那些與性別有關的特征,如裙子是女孩子穿的,穿短褲留短發(fā)的是男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你的孩子還沒有形成自我認同,他會認為,同別人一樣就是好。
如何幫助他幫助他認同自己的性別。有關倫理的問題需要經常提醒:“不可以,你不能同爸爸(媽媽)結婚!”另外,告訴他人類世界是多種多樣的,有高,有矮,有皮膚黑的,也有皮膚白的。
呼吸訓練的其中一種方法就是呼吸引導氣流法,即引導氣流通過口腔,減少鼻漏氣,如吹乒乓球、吸管、喇叭、哨子、樂器、蠟燭、氣球、紙張等都可以用來集中和引導氣流,也可以訓練小孩延長呼氣。另外還要訓練口腔的肌肉,做構音器官運動操和按摩操,生活上多吃質硬的食物,多咀嚼,口香糖也是不錯的選擇!
語言能力發(fā)展不良的小孩都偏向于內向安靜,自信心不足,人際交往被動型。交流主要是以言語為主,姿勢為輔,要知道,自信心來源于外界的鼓勵和自身能力的提高,自身言語能力不足,肯定影響以后的生活,日積月累會讓其有心理壓力,越想說得好就越說不好,越說不好就越不想說,最后演變成社交能力的退化。
一位幼兒園的老師問大班的孩子:“小朋友,你們長大了想干什么呢?”孩子們有的說要當解放軍,有的說要當運動健將,有的說要當歌星,也有的說要當科學家……老師聽了很高興,鼓勵孩子們說你們都很有志氣。忽然有一個孩子站起來說:“老師,我長大了要當外國人!”
嗯?那孩子語出驚人,老師不禁愣住了,一時不知該怎么表態(tài)才好。
不過,老師還算是機智,沒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話表什么態(tài)。她冷靜了一下,進一步問道:“小朋友,你說說,為什么要當外國人呀?”小朋友天真地說:“外國人有洋房,有汽車,有……”老師并沒有批評那個孩子,而是巧妙地循循善誘說:“外國人有的,我們中國人也會有的。小朋友要好好學習,增長本領,把咱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
小孩子的話,難免有隨意性,不能貿然給孩子“上綱上線”。但是,孩子的這種想法,想必并非偶然,恐怕和身邊成年人平時的言行、社會輿論有直接的關系。
現(xiàn)在,社會上的確有些人,一談起自己的國家,就透著那么一股自卑的味道:什么我們國家思想觀念陳舊,科學技術落后,服裝用品土氣……好像我們國家事事不行,樣樣落后,簡直是一無是處,一無所長。而談起了外國,那情緒就來了,便“如數(shù)家珍”似地滔滔不絕,說外國處處完美,事事先進,情不自禁,贊不絕口,推崇至極。
應當承認,外國是有不少比我們先進的東西,我們需要學習借鑒。但是,我們的國家,也并非一無是處,一無所長。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都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我們既不能“夜郎自大”,更不要妄自菲薄。正是看到了我們的不足,才需要在孩子小時候就教育他們要“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成年人無意的言行往往給孩子心理造成了影響,打上了“烙印”。因為孩子對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絕大部分是通過大人的言行和思想情緒的影響來實現(xiàn)的;他們對客觀事物的感情和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大人的感情和態(tài)度影響和制約的。
人們常說:“孩子是成年人的影子?!边@種說法是非常有道理的,希望家長朋友能夠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在孩子面前說話,要慎之又慎,讓孩子有個好“影子”可以效仿。
有沒有從本質上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是不是總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覺和喜好?
——————————————————
“我很想要那個玩具,可是媽媽不喜歡?!暴ぉげ蛔鲋溆⒌母改?/p>
今天是菲菲的生日,媽媽和菲菲都希望度過愉快的一天。母女倆興沖沖地來到菲菲最喜歡的一家玩具店。
媽媽:菲菲,你喜歡哪件玩具?今天是你的生日,媽媽給你買你最喜歡的。
菲菲:哇,太棒了!媽媽,我喜歡這輛小汽車。
媽媽:不行,不行,這是男孩子玩的。咱們換別的吧。
菲菲:那,這個組合模型挺好玩的,我要這個。
媽媽:這對你來說太難了。挑一些女孩子玩的玩具嘛。
菲菲:那就這只小山羊吧,多可愛呀。
媽媽:你不是已經有很多毛絨玩具了嗎?
菲菲:可是我沒有小山羊啊。
媽媽:你有小狗、小熊、小白兔了。菲菲,你看那邊的娃娃怎么樣?它們都挺可愛的。
菲菲:嗯,那我就買那個娃娃好了,穿白衣服的那個。
媽媽:不要白色的,還是買粉紅色的吧。
菲菲:不,我喜歡白色的。
媽媽:白色的一下子就弄臟了,粉紅色的多好呀。
菲菲:不要,不要。我就要白色的。
媽媽:你怎么這么任性?粉紅色的多可愛呀。老板,給我那個粉紅色的娃娃。
菲菲:不要,我要這個白色的。
媽媽:你怎么這么不聽話呢?再這樣就什么都不買了。我們走!
結果,菲菲什么也沒有得到,還挨了媽媽的罵。
這樣的媽媽我們是否覺得很眼熟呢?任性不講理的,其實恰恰是這位母親。明明承諾要給孩子買“她最喜歡的”,可當菲菲真的選了自己最喜歡的玩具,媽媽卻又用自己的好惡來判斷,挑剔這個不好、那個不行,最后變成“不是媽媽選的都不能買”,并且反過來責怪孩子不懂事。
起初,菲菲勉強忍受了母親的干涉,但最終忍無可忍進行了反抗。這是必然的結果——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常常會這樣引起自己與孩子的沖突’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宣揚晚輩對長輩的尊重和服從,卻很少提倡雙方的尊重。甚至到了現(xiàn)代,許多父母仍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染上了過于旺盛的支配欲,常常在不知不覺間忽視了孩子的獨立個性,有意無意地強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愿望和設計去發(fā)展。
這樣的父母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
1、成人后缺少勇于承擔責任的勇氣,逆來順受,被人視作懦弱的“膽小鬼”。
2、非常強烈的逆反心理,對任何權威都懷有敵意,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處處碰壁,最終變成性格乖戾的“孤家寡人”。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有必要省視自身:你是支配欲旺盛的父母嗎?
從本質上沒有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總要用自己的想法左右孩子的需求、感覺和喜好。
越是這樣的父母越喜歡假裝自己很開明。
越是這樣的父母越容易責怪孩子太任性。
固然,成人的選擇會更有理性,菲菲的母親每次否定孩子選擇的理由也都貌似很合理。但是,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母親是否應該指導孩子的選擇,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種能力和習慣:去理解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的權利。
作為成人,請設想一下,如果上司許諾給你一些權利,放手讓你做出自己的判斷,去獨立完成一件任務,但在事情進展的過程中又處處阻撓你的選擇,“引導”你朝著他確定的方向前進,你會做何反應呢?你一定會覺得這樣的上司令人無所適從,甚至生厭。他既不遵守自己的諾言,也不信任你的能力,更不尊重你的感覺。
那么,怎么樣在尊重孩子和教導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呢?父母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一、預先坦誠說明自己的立場
預先的坦誠聲明是一種對他人的尊重,對成人如此,對孩子亦然。說明自己的立場,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另一方面,也傳遞出尊重對方的信號:我看重你對我建議的看法,并希望你能合作。
再回到菲菲的例子。我們說孩子雖然有自己的想法,但有時候難免不夠成熟。媽媽完全有理由擔心菲菲在購買玩具時可能因為忽視一些因素,做出欠考慮的決定。比較聰明的做法是,媽媽可以預先給菲菲提出一些建議,做些解釋和規(guī)定,允許菲菲在一定范圍內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自主權和支配權。
例如,在買玩具前,媽媽可以規(guī)定:玩具的價格應該在多少錢以內;不買危險、易損壞或容易弄臟的玩具;不買標有不適合菲菲這個年齡段的玩具等。然后,再帶菲菲去挑選玩具。要知道,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完成一件事情,即使是在一個具體、狹小的授權范圍內做出的自我決定,都會令人產生自我實現(xiàn)的成就感和愉悅感。這樣,菲菲和母親就能很好地合作,最大限度地避免上述令人不快的沖突發(fā)生。
二、在父母掌握的范圍內,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我朋友的孩子2歲多起,開始早上要自己挑衣服了。這個不要,那個不穿,還有一陣子每天一定要穿綠色的衣服,有時候甚至非要穿昨天穿過的臟衣服。朋友跟我訴苦,說每天早上因為這個,浪費了很多時間和口舌。
其實這是孩子自主意識發(fā)展的一種表現(xiàn),父母應該尊重他們的意愿。最直接的解決的辦法是買衣服的時候帶上他,把媽媽看中的衣服放在他面前,讓他自己挑。這樣,在媽媽掌握的范圍內,給孩子一定的決定權。
有些家長說了,孩子的想法一會兒一變,他決定買來的衣服有時候又不喜歡了,他的決定不靠譜。那么,我們還有另外一個辦法:早上起床,給孩子兩套或者三套衣服,讓他在這個小范圍之內決定今天穿什么。這樣,父母可以掌握大局,但是孩子也可以有在一定范圍內的自主權。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機會,尊重孩子就應該從小開始,并貫穿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
“來,過來,你該喝牛奶了?!?/p>
“來喝牛奶,你想要哪種顏色的吸管?自己挑一個?!?/p>
“你必須吃藥?!?/p>
“看得出來你不想吃藥。你是想把藥放在酸奶里還是冰激凌里?”
“趕快上床睡覺?!?/p>
“現(xiàn)在是你的睡覺時間。你是想現(xiàn)在就睡呢?還是先在床上玩一會兒,要睡的時候叫媽媽過去?”
兩種處理方法的區(qū)別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對孩子來說,每個小小的選擇都會讓他感覺有機會控制自己的生活。
又有家長說了:我給了孩子選擇啦,可是都被她拒絕了。女兒不愿意吃藥,我讓她選擇用蘋果汁還是桔子汁服藥,她說,我兩個都不要!然后嘴巴緊閉。
如果孩子對某件事情極度反感,就不會接受任何選擇。這里的重點是,作為家長,首先要理解她的負面感受。比如這個吃藥的例子,家長應該先表示理解:“孩子,你的鼻子都皺起來了,一想到吃藥就不愿意?!边@樣的表達能讓她放松,覺得媽媽是站在她這邊的,這樣她在情感上就能聽進去媽媽的話。這時媽媽可以站在她的立場幫她想辦法:“寶貝,我們一起想一想,怎樣才能讓你不那么難過呢?用蘋果汁還是桔子汁?還是你有別的什么辦法?”辦法會有很多:
你要快點咽下去,還是慢慢咽?
睜著眼睛吃還是閉上眼睛?
用吸管還是用勺子?
用大勺還是小勺?
關鍵是,如果有人理解她的感受、她的困難,她也有一點主動權,那么她就能去面對自己的困境。
三、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提供的選擇,那么,讓他自己想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不要小看了孩子思考和尋求答案的能力,關鍵是父母要有接納孩子想法的心胸。
有一天,爸爸媽媽帶3歲的托尼散步。在過馬路時,托尼不愿意爸爸媽媽拉著他的手,老想掙脫,于是爸爸說:“托尼,你要么拉住媽媽的手,要么拉住爸爸的手。如果你不愿意,那么你自己想一個保證安全的辦法?!蓖心嵯肓艘粫海f:“我抓住推車”。這個辦法被爸爸媽媽接受了。
在一個家庭里,最怕家長和孩子之間形成劍拔弩張的氣氛。這個在一定范圍內給孩子一定自主權的辦法,可以減少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沖突。重要的是這個方法背后的理念是:家長要尊重孩子,體會孩子的感受。在尊重氣氛下成長的孩子,會懂得尊重家長。只有在雙方尊重的環(huán)境里,家長才能更有效地引導孩子,而孩子也更容易心服口服。并且,這樣的孩子長大后會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這對他們成人后的生活質量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預先坦誠說明自己的立場。
在父母掌握的范圍內,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如果孩子不同意家長提供的選擇,那么,讓他自己想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
后記:今天咱們聊聊有關于習慣的問題
這篇文章中提到了一個關鍵點啊:‘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母親是否應該指導孩子的選擇,而在于成人是否具有一種能力和習慣:去理解孩子的感覺、尊重孩子的權利?!?/p>
為什么有些家長也了解過一些育兒知識,明白一些育兒道理,可到自己帶孩子時候,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忘記了,或是忍不住就對孩子開始管控甚至發(fā)脾氣呢?
這就涉及到習慣問題,只有當行為形成習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可如何讓它變成我們的習慣呢?奶爸有兩點建議
1、每天看育兒知識,不用多,只要能真正的看進去的有1~2篇文章就足夠了,關鍵是每天堅持,形成習慣,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什么呢?
為了更好的明白孩子的想法、行為、能讀懂孩子,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才能做到由心而發(fā)的尊重、理解孩子,而不是刻意勉強、壓抑自己做自己都想不通的事情。勉強、壓抑就會有爆發(fā)的時候,所以疏通自己的內心是第一步
2、好的習慣都是培養(yǎng)出來的,根據行為心理學所說啊,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那么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培養(yǎng)自己的習慣,先把21天分解成三周,以一周7天為一個目標,當堅持過三周后,會形成一個初步的習慣了,然后再重復到三個月
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不僅能培養(yǎng)孩子,而且還能成就自己,何樂而不為呢?育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育己……
喜歡《孩子為何開始隱瞞秘密》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秘密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一般父母體罰孩子都是“打屁股”,認為“小孩屁股打不壞”。但是專家提醒,打屁股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孩子的健康并影響智商。 “打屁股”導致孩子高燒 王先生早早趕回家,想給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進行考試前的功課輔導...
為什么天是藍的?為什么人活著?為什么我不是男孩……孩子的問題總是那么多,他們到底想知道些什么? 星期天,你們全家出去散步。孩子突然拉著你的衣角問:“在沒有太陽的時候,地球圍著誰轉?”盡管你竭力想講清楚...
在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對“接駕”的爸媽邀功請賞:“媽媽!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師夸獎我的被子疊得最整齊?!薄傊⒆觽儾畈欢喟衙總€小游戲都當成一較高下的比賽。三四歲的孩子...
孩子為何語言發(fā)展能力不良現(xiàn)在越來越多小孩語言不清、發(fā)音不準,一部分原因是本體感發(fā)展不良,大腦對口腔小肌肉的控制不到位,另一部分就是家庭喂養(yǎng)的因素?,F(xiàn)在的小孩三四歲了還在吃軟皮肉類或者含著飯粒久久都不吞...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