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良好關系的建立。
校園是孩子的第二個家,孩子的教育工作離不開這兩個大家庭!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態(tài),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小編特地為您收集整理“孩子學鋼琴父母是否需陪練”,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一、學齡前是孩子學習樂器的敏感期年幼的孩子一般都喜歡音樂,愛唱歌,愛聽樂曲,也愛玩弄樂器。這個時期的孩子無憂無慮,學習上也沒什么負擔,對音樂的接受力強,有條件的家庭,不妨讓孩子學習一種樂器。我的大孫子和小孫子就是在5歲和不足4歲時開始學習鋼琴的。
二、家庭成員對孩子學習樂器要有一致的態(tài)度我們之所以讓孩子學習鋼琴,目的是讓孩子從小就能手、腦并用,促進孩子的發(fā)展,陶冶孩子的性情,而不是要培養(yǎng)什么家。鋼琴買回來時,全家人都很高興,也都支持孩子學琴。但是學琴以后,家長必須要求孩子堅持天天練琴,而起步階段的曲子一般都比較簡單,談不上好聽不好聽,主要是為了讓孩子練習指法,熟悉鍵盤,認識五線譜,這對年幼的孩子來說比較枯燥,天天讓他堅持練習,確實是一件艱苦的事情。大孫子的姥姥覺得太難為孩子了,就跟孩子說些拉后腿的話,繼而是孩子的媽媽想打退堂鼓,但我始終堅持不動搖,并及時給她們和孩子做思想工作,才使孩子堅持了下來。
三、要物色一個好鋼琴教師大孫子5歲時開始和一位在大學教鋼琴的青年教師學琴,她的專業(yè)水平不錯,但是缺乏教小孩子學琴的經(jīng)驗,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教琴時操之過急,不夠耐心,因此在琴課上經(jīng)常與大孫子發(fā)生沖突,為了不使孩子對學琴產(chǎn)生反感,我不得不另覓一位教師。這位教師雖然不是鋼琴專業(yè)科班出身,但是她從小學習鋼琴,功底扎實,有比較豐富的教兒童學琴的經(jīng)驗。我的大孫子第一次上課就喜歡上了這位老師,學琴的積極性也高了,直到現(xiàn)在,他一直跟著這位老師學習,我的小孫子自然也拜她為師。我的一些親戚朋友的孩子學習鋼琴,凡是半途而廢的,原因之一都與擇師不當有關。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現(xiàn)在父母可能會覺得,在孩子上學以前就讓他們接觸計算機,將會使他他們在正式上學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勝過他們的同學一籌,可是經(jīng)專家研究認為,具體到培養(yǎng)關鍵性的智力這一問題上來,鋼琴的鍵盤要比計算機的鍵盤更加有用。
開發(fā)孩子的智力,是讓孩子學鋼琴好還是學電腦好呢?這是許多父母困惑的問題。也許父母會選擇后者,但是美國研究人員最近發(fā)現(xiàn),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學鋼琴要比讓他們過早地接觸電腦更有益處。他們的研究顯示,音樂訓練能夠培養(yǎng)兒童的抽象推理,可能使起在今后的學習中數(shù)學成績更加優(yōu)秀。
現(xiàn)在父母可能會覺得,在孩子上學以前就讓他們接觸計算機,將會使他他們在正式上學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勝過他們的同學一籌,可是經(jīng)專家研究認為,具體到培養(yǎng)關鍵性的智力這一問題上來,鋼琴的鍵盤要比計算機的鍵盤更加有用。
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說:在對5歲以下兒童進行的研究中,威斯康星大學的勞什爾博士發(fā)現(xiàn),那些接受過鋼琴訓練的小孩,在對數(shù)學、國際象棋、科學、工程學的智能測驗中,得分要比其他兒童高出34%。勞什爾博士綜合評估了兒童對比例概念的理解能力,認為這一點對于他們將來在數(shù)學和科學方面的表現(xiàn)是至關重要的。
對勞什爾博士這一研究成果的一個解釋,是來自近期其他科研人員所進行的一些對人類大腦的研究。那些研究顯示,在生命早期當中的一些經(jīng)歷幫助大腦中一個部位的神經(jīng)細胞同另一個部位的神經(jīng)細胞形成聯(lián)系,而這種聯(lián)系掌管著一整套人類的技巧,從語言能力到擅長房屋內(nèi)部設計等等。勞什爾博士確信,幼年時的音樂訓練促進這些神經(jīng)細胞同大腦中負責抽象推理特別是理解數(shù)學概念所需要的那一部分神經(jīng)細胞相聯(lián)系。
1、音樂感的培養(yǎng)
有人說:“音樂感是爹媽給的”,意思是說,有人生來就是音樂感好,天生就是學音樂的料,也有的人生來就不是學音樂的,是不具備培養(yǎng)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每個人的先天素質(zhì)確有很大差異,這要看到,要承認,但是后天的意識的培養(yǎng),有目的地引導,有很積極的作用。一個好的教師,應該能把一些在音樂方面天賦一般的學生引進音樂之門,使他們逐步提高音樂理解和音樂表現(xiàn)的能力,而逐步做到有音樂感的演奏。
從我們在教學中所接觸的情況來看,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較好的天賦,應該說這些學生都具備被培養(yǎng)、造就的條件。當然,我們不否認他們中有天賦特別突出的,也有特別不愿意和不適宜學習音樂的,但這兩種情況都只是個別的,是極少數(shù)。我認識一個男孩子,腦子很清楚,很聰明,手的條件也非常好。耳朵的聽力更是突出,別人在鋼琴上任意按下一堆音,他能把一個個音名說出來(當然是在眼睛不看、全憑聽覺的情況下)。這樣的學生,無疑是有音樂天才的,但他花的努力一點也不比別人少。在初學階段,他一星期要彈好、背出十至十五首曲子,而且曲曲完整,也有音樂表現(xiàn)。他不僅平時的練琴時間比同齡的孩子多。他還能隨時有選擇地欣賞一些自己喜歡的曲目,每天晚上他都在音樂伴隨下上床入睡。他的家長也努力給他創(chuàng)造一個音樂的氛圍,每天早上都用音樂叫醒他,放他喜歡的樂曲伴隨他進人新的一天。有了這樣的努力,又有這樣的環(huán)境,他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表現(xiàn)力不能不突出??梢?,即使才能、條件都超乎一般的孩子,他的努力和追求也必須超過一般人,才可能走上成功之路,“天才出自勤奮”,這話說得太對了。
實踐證明,那些學習鋼琴半途而廢的學生,往往都是平時不肯好好練琴的。每次上課錯音連篇,經(jīng)常譜子也不認識。鍵盤也找不到,往往上了許多次課.連一個曲子也連貫不下來,錯音、毛病總也不改。仔細分析起來,這些學生學不下去并不是因天賦不行,他們的問題在于不肯下功夫。其實只要下點功夫,他們馬上會好一些的。往往這類學生在學校的功課也是粗心大意,馬馬虎虎。有些很聰明的孩子,被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耽誤了,真讓人惋惜。
也有一些很沒有條件和“才能”的學生,經(jīng)過努力,有了良好的表現(xiàn)。有一個女孩子,父母都是工人,且完全沒有接觸過音樂,所以在家中孩子可說沒有任何音樂環(huán)境。這樣的孩子學習起來的確很苦,往往在彈奏方法上、節(jié)拍上都對了,而音樂的感覺就是出不來。后來經(jīng)過老師正確啟發(fā)和指導和她自己的艱苦努力她終于有了一定的音樂感覺,并在考級中被評為優(yōu)秀。這個成績,老師和家長都深知是來之不易的。
我們面對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不能說是天才,但他們大都有正常的智力,且有學習鋼琴的愿望。教師的責任是把這些學生帶入音樂之門,引上音樂之路。
在這里,先談談從感性人手的培養(yǎng)。我想,多聽、多看、多給人表演都是必須的。
學鋼琴首先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音樂的環(huán)境。鋼琴是一種外來樂器,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教材、樂曲來自歐洲,因此它的音樂語言也是外來的。這就跟學外語一樣,要有語感,光靠音標、字母拼出來的外語,總讓人覺得生硬,必須多聽,多感受,潛移默化。
現(xiàn)在電臺里經(jīng)常有好的音樂節(jié)目,家長可以多留意、到時候錄下來,并不限于鋼琴,可廣泛一些,其它樂器的、交響曲的、聲樂的,都可以,經(jīng)常積累一些資料。學生眼下功課都很多,不一定有專門的時間來欣賞音樂,家長不妨在進餐時、起床后、就寢前放上音樂,學生有意無意地便接受了音樂的熏陶。逐步對音樂語言、形象、氣氛、音色等,有了感性的認識。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不一定立竿見影,但是逐步地能從量變到質(zhì)變,大凡音樂感好的學生,都得益過這種熏陶。
上述的做法,我想對任何家庭都不難,因為收音、錄音的件是每個家庭都具備的。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去買一些錄音帶和激光唱片,選擇一些重要的經(jīng)典曲目。在學生學到一定程度時,音樂欣賞可更有目的地進行,讓其比較專題化。如學生彈奏莫扎特的奏鳴曲或變奏曲,平時就可以集中聽莫扎特的各種類型作品,讓其對莫扎特的風格、特點有專門的感受。亦可把音樂分為大的時期來欣賞,如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等等。譬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都屬于古典時期,就可以有意識地放在一起聽聽,感受他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對初學的學生來講,除了廣泛的聽和感覺外,更應著重對自己所學教材的熟悉和模仿。這方面,教師的要求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應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讓學生明確音樂形象、情緒,并明確通過哪些彈奏方法來達到動聽鮮明的彈奏。全國學習鋼琴非常普及,而好的教師又不是到處都有,這時候則應借助于音像制品來促進教學?,F(xiàn)在一些基本的主要鋼琴教材都有示范的錄音帶甚至帶講解的錄像帶,這些音像帶對教學能起到廣泛的指導作用。
學生通過熟悉、模仿,逐步到有自己的獨立音樂見解,具有主動的音樂感、表現(xiàn)欲,這就需要不斷的聽和熏陶。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學生,有條件的要爭取多聽各種音樂會,因為鋼琴是表演藝術,必須多看,多聽現(xiàn)場的演奏。要是沒有聽現(xiàn)場音樂會的條件,也可注意收看電視中的音樂會轉播?,F(xiàn)在,這種機會還是經(jīng)常有的。只要有心,是不會錯過的。
再進一步,就是多給學生提供給別人表演的機會。練了那么長時間,給人表演能否把自己的音樂感發(fā)揮、表現(xiàn)出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問題,這是人人遲早都要面對的。在學生中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況,有的人性格放得開,不在乎,甚至越有人看越得意,越來勁。這樣的學生一般都喜歡上臺表演,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因過分興奮、激動而失控,彈得過快,在演奏時既要保持投入、興奮的優(yōu)點,但又要從容不迫,頭腦清楚。對于一些性格較內(nèi)向、膽子比較小而又容易緊張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們在演奏前多彈給人聽,家里有客來,就讓學生為客人表演,也可以帶學生去別人家給人表演,也可組織幾個學生一起開小演奏會,互相觀摩比較,這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鋼琴作為表演藝術,難在表演時就這一遍。平時練百遍、千遍,也許自己在家里彈得很不錯,但是要別人承認你彈得不錯,就必須在演奏這一遍時發(fā)揮好。有時我們很羨慕搞美術的,畫一幅畫,可以在家里一點點地去琢磨,去修改。一旦畫好了,這幅畫就永遠不會再變化,除非作者想對其再加工。而我們的演奏,每次都要重新開始,在家彈好了,不一定上臺演奏就能一樣好。有的學生彈錯了,會說“我在家彈得挺好的”,這樣解釋沒有用,因為你在家彈好的那一遍,并無法彌補你這一遍的錯誤。也有學生說“我第二遍就能彈好”,那也不行,因為無論是表演,還是考級、考試所承認的永遠是那個第一遍,為了彈好這一遍,我們要做很多努力,除了練習充分外,很主要地不放過任何一次鍛煉的機會。除了給別人彈,也可借助錄音、攝像,錄下來自己聽,看看優(yōu)、缺點,因為在有錄音或攝像的情況下,比較接近演奏的感覺,與一個人無拘無束地彈心理上大不一樣。經(jīng)過這一些鍛煉,學生在演奏或考級中,就能有充分的思想
準備,以保證臨場時把自己的音樂感覺比較自如地不打折扣的表現(xiàn)出來。
現(xiàn)在又見一種新問題:新一代的父母觀念不同了,認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主權,如果孩子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結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廢。
后者放棄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藝術老師常常會說:“可惜了。”
學鋼琴打了昂貴水漂
3歲的男孩晨晨上幼兒園,從第一天入園就沒有哭鬧,因為他一見到那架發(fā)亮的鋼琴就要爬上去。幾天之后,才能講清楚話的晨晨開始向媽媽要鋼琴;幾個月后晨晨媽熬不住給他買了4000塊錢的雅馬哈電子琴,可以發(fā)出和鋼琴一樣的音色。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鈕開始讓晨晨新奇了一陣,但沒過多久,他就把電子琴扔在一邊,繼續(xù)鬧著要鋼琴。
“這是不是明顯的興趣傾向?”晨晨媽很猶豫,“孩子還太小,而且學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賦呢?怎么辦??!”又堅持了幾個月,最后以家庭會議方式?jīng)Q定:出資15000元買一架鋼琴。而晨晨爸到最后也保持反對意見,并以不出錢作為抗議,晨晨媽只好動員外婆一起買了鋼琴。
既然買了鋼琴,就不能只拿來按著玩。晨晨媽請了口碑很好的幼兒鋼琴教師,開始對晨晨進行系統(tǒng)培訓。最初幾個月,晨晨很快就能彈簡單的曲子,玩的時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著曲子,晨晨媽很為自己的決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長,一年以后,鋼琴已經(jīng)落滿了灰塵?!八F(xiàn)在更喜歡變形金剛和孫悟空,《西游記》的全套DVD各種版本都要買,反反復復看了好幾遍也不厭。”晨晨媽無奈地說。
才藝練到中學漸放棄
這就是新問題的根源所在。鋼琴老師告訴記者,幼兒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當看到鍵盤樂器叮叮當當時,內(nèi)心便充滿了神奇和樂趣,表現(xiàn)為隨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樂器所發(fā)出的聲音中,這并不一定就代表著孩子在樂器方面有較強的天賦。
孩子在學琴中出現(xiàn)的半途而廢現(xiàn)象,多是因為他發(fā)現(xiàn),有很多知識需要自己開動腦筋記憶、存在難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樂趣相差甚遠,或者是發(fā)現(xiàn)有別的小朋友比自己彈得好———他的興趣便會急速下降,這些都很正常。只是在這個階段,家長的態(tài)度非常重要,放棄當然容易,但也許真的就放棄了一顆好種子。
執(zhí)著堅持也是教育目的
一位少年宮的小提琴老師告訴記者,學藝術沒有不吃苦的,以前的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吃苦,忘記了培養(yǎng)興趣;現(xiàn)在的家長只顧著興趣,卻舍不得讓孩子吃苦。“藝術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學苦練出來的,當然他們堅持的一個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基本條件和興趣,這三者缺一不可,”這位老師說,“其實,很多學生在學習了一兩年后放棄非??上?,因為一年恰恰是一個關卡,絕大多數(shù)人是在一年內(nèi)被淘汰的,可以說,堅持過一年就成功了一半?!?/p>
這些當年就是吃苦學成的藝術老師們都認為,學會什么叫執(zhí)著堅持也是學習藝術的一個重要目的,不管以后是否從事藝術行業(yè),這都是應該具備的重要素質(zhì)。
最近,WHO發(fā)布的資料表明,抑郁為全球范圍內(nèi)10-19歲青少年的頭號致病致殘因素。自殺為青少年第3位的死因。17歲以下兒童至少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該群體如此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既有復雜的社會因素,也有兒童青少年自身特點因素,而另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則是父母。
社會急劇發(fā)展,人的適應能力不穩(wěn)定,激烈的社會競爭先施加于父母,而父母在教養(yǎng)孩子過程中又把心理危機施加給孩子。兒童青少年是人群中最敏感和脆弱部分。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單親兒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的今天,兒童青少年適應環(huán)境、應對壓力的能力更差,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出現(xiàn)明顯反應。
父母教育子女過程中常犯的錯誤
盲目攀比: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yōu)秀的。對孩子期望值太高,當孩子的表現(xiàn)與自己的要求有差距時,就埋怨、指責。對孩子的表現(xiàn),不合心,不滿意;總拿別人孩子的優(yōu)點和自己孩子的缺點做比較,不僅引起孩子的反感,還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給孩子成長帶來嚴重的心理陰影。孩子聽慣了負面的評價,沒了成長的自信,沒了成功的欲望,長此以往,就會表現(xiàn)明顯內(nèi)向、孤僻,容易發(fā)生抑郁、焦慮、強迫等疾患。
錯誤補償:這樣的父母往往因為孩子幼時受過委屈或自己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盡到父母的責任,結果想方設法從物質(zhì)、金錢方面予以補償,自己辛苦工作,勤儉持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可是對孩子卻異常大方,隨意滿足孩子的任何要求。有的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子女營造舒適安逸的愛之窩,讓孩子認為一切都是父母的事。孩子不能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吃一點點苦、受一點點累,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孩子大了,又要忙著給他們找工作,還想著要給他們留下一筆豐厚的遺產(chǎn),哪怕自己為此吃盡苦受盡累也心甘情愿……。不少父母愛得糊涂,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這種“愛”,會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嚴重干擾了孩子身心的正常發(fā)展,養(yǎng)成自我中心、自私的性格特點,不懂得感恩,不能處理好人際關系,缺乏獨立的生活能力,社交困難,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必然出現(xiàn)各種心理反應。
醉心圓夢:有些父母年輕時抱負遠大,但是,陰差陽錯沒能實現(xiàn),于是乎將自己的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把自己的孩子當成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載體,不顧孩子的自身特點和興趣愛好,只盯著孩子的作業(yè)本和成績單,只要求孩子成績好,除此之外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忽略,都可以不要。而且為了孩子能夠出眾、拔尖、多才多藝,還給孩子報了許多的輔導班、興趣班、特長班,也不管孩子到底喜不喜歡、有沒有特長、有沒有興趣。最終導致孩子產(chǎn)生厭惡、逆反情緒,有的甚至反目成仇。
以上錯誤的根基在于:許多父母在子女教育問題上功利主義思想明顯,重軀體輕心理,重知識輕能力,重智力開發(fā)輕人格培養(yǎng)。
給父母的良方
“放下身段”傾聽孩子的聲音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比成人差,遇到問題時更容易表現(xiàn)出悲觀失望的情緒,甚至會委屈地哭泣,這種情況下,父母應當放下身段耐心地傾聽孩子訴說。帶著愛去傾聽,唯有溫熱的愛,才能把孩子的心靈捂暖,心中的“冰”自然會融化。抓住時機傾聽,如果時機選的不恰當,非但幫不上忙,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
和孩子建立良好關系
構建良好的親自關系,必須從孩子小時開始。少些應酬,多些陪伴,少些自我,多些家庭。多和孩子互動,一起游戲、一起活動,特別要重視和孩子相處的“質(zhì)”,忌三心二意,人在曹營心在漢,讓孩子感覺你是在敷衍,要拋開一切,全身心投入地互動,才能做到心的交融。和孩子建立平等的關系,站在和孩子平視的角度,把孩子當自己的朋友來相處,尊重孩子,避免高高在上、發(fā)號施令,如此才能看見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與孩子也會有更真誠的關系,更利于建立牢固而親密的親子情感。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但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
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
請記住這句話:“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p>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滿,根據(jù)孩子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尊重孩子的選擇,多征求孩子的意見,放棄完美主義,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xiàn)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xiàn),反而會適得其反。
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
家庭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言傳身教的榜樣作用勝過簡單說教。父母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自己要做到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道德規(guī)范,樹立慎獨意識,言行一致,不當著孩子面爭吵,不在孩子面前說別人壞話,不動輒抱怨,不隨意暴怒發(fā)脾氣,少游戲多學習。
1.孩子學習鋼琴越早越好嗎?
其實一個藝術家是否可以成功,不單單是早早的就開始學習,還要看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影響。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孩子在5-15歲之間學習鋼琴的成果會更加好。
因為兒童的動作發(fā)育是由大到小的,大的動作先發(fā)育,小的動作后發(fā)育,而彈鋼琴正需要小動作。如果在孩子還沒有發(fā)育好大動作時,就給孩子學習鋼琴,那么就像是拔苗助長了,所以過早的讓孩子學習鋼琴等樂器也是不適合的。
2.孩子幾歲學鋼琴比較好?
從各方面條件看來,孩子在5歲以后,大動作發(fā)育完全,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的健全了,這樣就具備了良好的學習能力,可以學習鋼琴等樂器。到了5歲這個年紀,孩子也算是為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3.男孩和女孩學鋼琴的區(qū)別?
其實男孩和女孩在發(fā)育成長上也有不同,女孩在4-5周歲,男孩在5-6周歲就可以開始學琴了,因為女孩相對男孩發(fā)育的會提前一些。
但是孩子們的發(fā)育終究是根據(jù)很多因素而決定的,有些孩子因為遺傳,飲食或者個體條件好,天生具備一定的天賦,家長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狀況來詢問專業(yè)的鋼琴老師。
孩子的這五種品質(zhì),父母需重點培養(yǎng)
信任
對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際交往的基礎,也是其他品質(zhì)特性得以發(fā)揮的基礎。如果孩子對他人沒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與他人建立交往關系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體驗到很多痛苦。對現(xiàn)在漸漸長大的孩子來說,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給他一些關注。隨著孩子身體和智力的發(fā)育,他已經(jīng)不滿足于吃吃喝喝單純的一些事情,他開始產(chǎn)生獨立的思想和行為。父母要對孩子的情緒變化多給予關注。孩子的性格各異。如果父母的行為模式符合他們的性格特點,他們對父母的信任就會多一些,表現(xiàn)出來就是對父母的依戀多一些,反之亦然。
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獲得成功的機會要比其他孩子多。單純的孩子還沒建立自己的行為模式,他是一個默默的觀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習慣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標準。如果父母做事無規(guī)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條嗎?你還可以通過和孩子交談幫助孩子認識問題,培養(yǎng)耐心。孩子雖然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但已經(jīng)能明白你表達的意思。不要認為和孩子交流沒有意義,其實他能聽懂。孩子還沒有建立時間觀念,因此讓他們學會耐心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比如說,你正在收拾亂七八糟的玩具、書本等雜物,孩子卻要出去玩,這個時候你不要說“等10分鐘”。你要告訴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會看著你把玩具一個個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纏著你要出去玩。
責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終是責任感的基本體現(xiàn)。事實上,在你還沒有察覺時,孩子已經(jīng)開始觀察和學習責任感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可以從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媽媽認為孩子會越幫越忙,自己5分鐘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個小時都做不好,所以不讓孩子做事情。其實你不妨變通一下。如果時間特別緊張的話,可以選擇讓孩子做最簡單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個沒有責任心的孩子,就千萬不要做一個萬事包辦的媽媽。孩子小的時候,可以讓他把小紙頭遞給爸爸,大一些時讓他收拾自己的玩具。這些都是小事,但對培養(yǎng)孩子責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視。
自信心
讓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徑就是讓他獨立完成適合其年齡特點的一些事情。注意剛開始盡量讓他做簡單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復雜的事情,連續(xù)的挫折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到了合適的年齡,試著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做決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不要讓自己成為孩子成長的障礙。孩子小時非常依賴父母,等他逐漸長大,父母要一步步放開約束,讓他為自己作主。所以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要像放風箏一樣,逐漸放松手中的線,給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感覺他人的感受
知覺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關系的基礎。擁有成功人際關系的關鍵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適當?shù)幕貞?歲以前的孩子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他們只能從自身出發(fā)感受世界。雖然孩子還沒有知覺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幫助他們建立這種感受。父母可以重復講述他人的感受給他聽,慢慢地他就會了解別人的感受了。
作為父母,也許你不能給孩子富裕,不能給他英俊和美麗,但是你能給他一個成功的人生。如果你能夠從小事做起,給他信心、耐心、責任感、自信心、感覺他人的感受的品質(zhì),那你就給了他一個成功的人生。
每個人都需要和喜歡被人關注.但有些幼兒就像一只叫個不停的小狗,不論你給他們多少關注,他們總嫌不夠。
這種情況常常是由于渴望得到關注的幼兒往往沒有從父母那里得到足夠的關注,很難說什么是足夠的.但是必須能夠讓嬰幼兒長期地、每時每刻地感到、當需要父母的幫助時,父母就在他的身邊。這樣有助于嬰幼兒的心理健康。為日后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好基礎。有些是因為一定原因而使嬰幼兒感到缺少安全感和獨立性,這種依賴性是暫時的。例如孩子可能與家里有人死亡、生病、父母離婚、在幼兒園里碰到讓孩子感到懼怕的事和人及與小朋友發(fā)生矛盾有關。
寶寶愛纏人是需父母關注
持久的依賴性往往與父母對孩子的嬌生慣養(yǎng)有關,如果父母對孩子突然冒出的每一個念頭都立即滿足,那么孩子就會期望父母永遠這樣做。期望父母一刻也不停地注意他。最終使父母無法忍耐。怎樣糾正這種行為,關鍵在于父母應該知道如何適時適度地給予孩子關注,并建立是非標準,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滿足。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孩子學鋼琴父母是否需陪練》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父母和孩子良好關系的建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現(xiàn)在父母可能會覺得,在孩子上學以前就讓他們接觸計算機,將會使他他們在正式上學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勝過他們的同學一籌,可是經(jīng)專家研究認為,具體到培養(yǎng)關鍵性的智力這一問題上來,鋼琴的鍵盤要比計算機的鍵盤更加...
1、音樂感的培養(yǎng)有人說:“音樂感是爹媽給的”,意思是說,有人生來就是音樂感好,天生就是學音樂的料,也有的人生來就不是學音樂的,是不具備培養(yǎng)可能的。我本人不太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每個人的先天素質(zhì)確有很...
現(xiàn)在又見一種新問題:新一代的父母觀念不同了,認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主權,如果孩子喜歡就學,不喜歡就不學,結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廢。 后者放棄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藝術老師常常會說:“可惜了。”...
一、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協(xié)調(diào)性 鋼琴的練習和演奏都是一種“生動的動態(tài)系統(tǒng)”,始終要求聽覺的專注、十個手指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靈敏積極活動,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xié)調(diào)配合。使大腦的左右半球的技能獲得同等發(fā)展...
最近,WHO發(fā)布的資料表明,抑郁為全球范圍內(nèi)10-19歲青少年的頭號致病致殘因素。自殺為青少年第3位的死因。17歲以下兒童至少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 該群體如此嚴重的精神心理問題既...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