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故事。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幼兒教育專業(yè)的學生的學習中,常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所覆蓋的面比較廣,可以指學習資料。參考資料有利于我們完成相應的學習工作目標。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精神健康始于嬰幼兒期》,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兒童時期的心理衛(wèi)生對長大后成為一個精神正常、品行良好的成年人是十分重要的。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眾多的家長對子女在身體的發(fā)育上傾注了極大的關注,而在子女心理的發(fā)育方面卻關注不夠或不知如何去做。
一個嬰兒在出生后的第6個月就會有選擇性地微笑。8個月時會害怕陌生人,與母親的短暫分離會引起焦躁不安,這表示嬰兒在這一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活動。嬰幼兒對父母在感情上的依賴貫穿于他早期的全部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潛在的影響。一周歲的幼兒已與母親建立了緊密而牢固的聯系。與父親及其他關系親近的人也有了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記憶力、想象力、思考能力逐步形成雛型。對事物好奇心增強,模仿能力迅速增長,已經初步具備喜怒哀樂的情感活動,在此期間幼兒的情緒是很不穩(wěn)定的,對事物也沒有對錯的辨別能力。這是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形成雛型的階段。這一時期,幼兒如能得到正確的引導,會對他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極大的幫助。如引導不當,則可能發(fā)展成一個有各種心理問題的人。關注幼兒這一時期心理活動的發(fā)展,意義十分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十分重要的。1-2周歲的幼兒沒有辨別事物對錯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該做。要鼓勵孩子去探索,做對的要給予言語的鼓勵,做錯的要講明道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從頭再來,直到把事情做好為止。對孩子合理的要求要盡量去滿足,對不合理的要求要講明道理,堅決拒絕。一切順從孩子的意愿、溺愛或粗暴苛求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對幼兒耐心地講道理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幼兒雖然對父母講的道理可能不甚明了,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步明白這些道理。遇事給孩子講道理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很有好處,在孩子長久后,他也會以講道理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會不自覺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要講信用,答應了的事,一定要兌現,不答應的事就一定不去做。這樣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有威信,在以后的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才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幼兒期的心理發(fā)展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心理素質。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在社會中會有更好的發(fā)展,因此關注幼兒的心理發(fā)育,對其一生都有重要意義。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導讀: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測量標準,通常也應該從統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fā)展水平。
嬰幼兒期是人生發(fā)展的初期。在這一時期,人的心理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各個方面都還處在初步形成階段,其主要任務為動作、語言、認知和情緒的發(fā)展。作為評估嬰幼兒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自然也應該充分反映這一特點。由于嬰幼兒的語言和自我感知能力還處在形成當中,他們不能有效地描述自己的內心體驗,因此,對嬰幼兒的心理健康測量最好通過父母或者照看者來實施;其測量標準,通常也應該從統計的角度來確立。也就是說,判斷一個嬰兒或者幼兒的心理是否健康,是看他能否達到大多數嬰幼兒相應年齡段所具有的那種心理發(fā)展水平。
(一)動作發(fā)展
嬰幼兒的動作包括軀體大動作和手指精細動作。剛出生的新生兒(滿月后至一歲止一般稱為嬰兒)應具有一些簡單的動作反射。嬰兒應會吮吸塞入口中的奶頭,轉向觸接嘴角的物體,握緊放在手掌上的東西。滿20天時,俯臥著的嬰兒應可把頭平舉起來;足月時,嬰兒憑借自身的力量應可移動所躺的位置;4個月時,嬰兒借助支撐應可坐1分鐘;9個月時,嬰兒應能獨自坐起來,借助支撐可站起來;10個月時,嬰兒應能用手和膝爬行;11個月時應能獨自站立;12個月時應能由別人拉著走;13個月時應能獨立行走;18個月時應能獨自爬樓梯。到兩歲時,幼兒應能從地板上拾起一個物體而不跌倒,并能奔跑和向后走。
(二)語言發(fā)展
新生兒最初的語言是哭聲。一個新生兒應能通過哭聲,向成人表達其饑餓、排泄、疼痛或身體不舒服。大約從第4個月起,嬰兒應開始咿呀學語,把聲母和韻母連結成一串音節(jié),并且不管其父母操的是什么語言,他們說出的似乎都可能是一種“世界通用語”,即mama、baba、dada、gagaga等。到接近第12個月時,嬰兒一般應可理解性地使用“媽媽”——一個含義豐富的詞,同時也是句子。到18個月左右,嬰兒應能說出雙詞句,如“媽媽水”、“吃蛋蛋”等。從第18個月到24個月,嬰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應有迅速的發(fā)展。他們將開始使用由3個詞或3個以上詞組成的短語或句子。這時,他們的詞匯量應從約20個迅速擴大到300個以上。就在兩到3歲的期間,幼兒(從滿1歲起到6歲止,習慣上稱為幼兒)應具有使用各種基本類型句子的能力。在3到6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將進入關鍵期。在這段時期,幼兒通過游戲、學習、勞動等活動,迅速發(fā)展其語言表達能力。他的語音應迅速變得準確,而且,在沒有任何人專門教授的情況下奇跡般地掌握母語的語法,并操一口地道的母語。
(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
新生兒的學習只局限在一些條件反射上,如巴賓斯基反射,即當嬰兒的腳底受到輕輕拍擊時,大腳趾伸展,其他腳趾呈扇型展開。到了4個月左右,嬰兒應表現出越來越“聰明”的行為。他應該會對一切人,甚至對物體發(fā)出微笑;能把來自不同感官的信息結合起來,如把愉快的臉和愉快的聲音聯系起來,把憤怒的臉同憤怒的聲音聯系起來。在出生后7至12個月之間,嬰兒應能認識他們以前看見過的刺激,即記憶的形成,從而能意識到在物體和人的世界之外,存在一種獨立分離的現象,如物體和人會消失不見,又會重新出現。
到兩歲的時候,幼兒應能以心理意象的形式來描繪出自己的體驗。例如,當通向某一目標的道路受阻或改變了,幼兒就會去尋找新的路線。這是一種心理符號的控制和理解活動,它使得幼兒能以可預見的、一致的、可調節(jié)的,甚至是反射的方法來作出行動。這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理論來解釋,就是前概念思維。前概念思維發(fā)展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大約在2到4歲之間),通過同化與順應的作用,幼兒直覺思維便會接著發(fā)展起來。這時,幼兒的年齡大體在4至6歲之間。
(四)社會性和情緒的發(fā)展
通過學習社會生存所需的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發(fā)展
自己的社會性,以取得社會生活的資格。人的這種社會化過程既是兒童通過加入社會環(huán)境、社會關系系統的途徑以掌握社會經驗的過程,同時也是他們對社會關系系統的積極再現的過程。社會化是貫通人的一生的連續(xù)過程。
人在嬰幼兒期,需要獲得吸引父母注意力的社會生活方式;對同輩和成年人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這種個人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體驗,包括積極的情緒情感和消極的情緒情感,如喜、怒、哀、樂等;帶領、跟隨同輩人,與他們合作和競爭;對成就有自豪感;從事角色扮演等活動。為此,他們應具備必需的先天生理素質,以便能在出生后的1個月內就能對說話聲有反應,對人臉特別注意。到2個月左右,嬰兒應開始對人發(fā)出社會性微笑,即當照料者親近他或滿足某種需求時而發(fā)出的微笑(這跟與生俱來的嘴部笑容行為是不同的)。到第4個月時應能產生認生感,即對陌生人產生恐懼。半年后,嬰兒應能明顯地顯示出依戀環(huán)境中特定人物的跡象,其首要的依戀目標通常是照料他的母親。嬰兒對母親的依戀到滿1歲時將達到第1個高峰,這個時候母親的出現會給嬰兒帶來很大的安全感。與此同時,父親如果親近嬰兒,關注嬰兒發(fā)出的信號并給予照料,嬰兒對父親的依戀感也應能牢固地建立起來。到2歲時,有違拗、違抗照看者要求和指揮別人的現象發(fā)生,其情緒表達形式應表現出多樣化,并且能夠學會關心和愛護其他兒童,開展社會性游戲活動,具有移情能力。在3至6歲期間,幼兒應開始形成道德情感和標準,并建立同伴關系。
導讀:吮拇指、拉頭發(fā)、挖鼻孔……幾乎所有孩子在焦躁、無聊或疲憊時都會做一些不雅的舉動。
吮拇指、拉頭發(fā)、挖鼻孔……幾乎所有孩子在焦躁、無聊或疲憊時都會做一些不雅的舉動。家長對此深惡痛絕,總希望能把它們“扳”過來。父母與其指責孩子的小毛病,不如去了解一下他們到底有什么壓力,對什么樣的事物感到緊張。
在此列出一般幼兒容易出現的壞習慣和行為、形成原因、對幼兒人格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解決的方法,提供父母在育兒時參考。
(1)不良的睡眠習慣
種類:半夜驚醒哭泣、睡覺前和醒時哭鬧不休、要大人陪才肯入睡、拒絕睡覺
原因:
⒈生病,如發(fā)燒、腹痛所引起的睡眠障礙。
⒉房間環(huán)境不佳,如太冷、太熱或太亮導致孩子哭醒。
⒊對睡眠產生恐懼。
⒋睡前活動太激烈或吃太多東西。
⒌午睡睡太多。
⒍家長本身有晚睡習慣,也造成孩子睡眠時間不固定。
對孩子人格影響:
⒈拖延、不守時
⒉精神不佳、情緒不穩(wěn)定、愛鬧脾氣
⒊依賴心、沒安全感
解決方法:
⒈睡前做一次檢查,可摸摸孩子額頭、手腳、尿布,確定孩子身體狀況。
⒉改善房內環(huán)境,夏季房間內,一般維持在25℃~27℃,在睡前就調節(jié)好室溫。平日保持房內空氣暢通,不要蓋太厚被子或穿過多衣物睡覺。
⒊如果怕黑,可在房里留一盞燈,將孩子抱在懷中,陪孩子入睡,培養(yǎng)愉快情緒。
⒋睡前避免活動量大的興奮游戲,不說可怕的故事,情緒平穩(wěn)有助于入睡。
⒌睡前不吃油膩、難消化食物。父母由于工作關系,有吃宵夜的習慣,也間接養(yǎng)成孩子吃宵夜。飽餐之后不但難以入眠,胃部剛接納食物,促使血液集中至胃部,此時入睡不僅食物尚未消化,更容易使幼兒發(fā)生腹部不適情形。
⒍營造愉快的睡眠氣氛,如在旁邊說故事給孩子聽、播放輕柔音樂、調整燈光等。
⒎養(yǎng)成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不要讓大人生活影響孩子。
⒏親吻孩子臉頰,讓孩子感覺媽媽的愛,愉快地入睡。種類:不想吃飯、吃飯吃得很少、不肯自己吃飯、邊吃邊玩、吃飯時間很長、吃得滿桌都是……
(2)不良的進食習慣
原因:
⒈孩子本身體質關系,本來食量就很小。
⒉家中常準備一些餅干、糖果、飲料、蛋糕等食物,只要孩子肚子餓就立刻給他吃,到了正餐自然就吃得少了。
⒊身體不舒服,如發(fā)燒、瀉肚子、肚子痛、牙痛……所以不想吃飯。
⒋想引起父母注意,故意產生反抗心理。
⒌白天活動量不夠,體力沒地方可發(fā)泄,食欲自然不好,吃的也就少。
⒍模仿父母進食習慣,如父母愛吃零食、吃飯慢吞吞、用餐不正常等。
⒎菜式變化少,孩子沒有食欲。
對孩子人格影響:敷衍、不專心
解決方法:體型小的孩子,食量就小,勿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只要孩子體重發(fā)育按正常標準增長、身體健康,都是沒關系的。
你滿心歡喜地
看到你的寶寶的第一次微笑。
啊,那就是這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之一了。
你知道這笑容里有幾多涵義,
在這朵笑容以后,
你的寶寶會有什么樣的
成長接踵而來?
0~6個月快樂的小天使
表達天生的偏愛是嬰幼兒個性的早期體現。一個寶寶會對懷抱的輕重以及周圍的環(huán)境噪音忍耐程度表現出自己的喜惡。是的,即使是一個新生兒也會有自己的感受。舉例來說,在出生后的數分鐘,嬰兒就會蜷縮到母親的懷中,這是一種反射,但其中也有一些純粹的情緒成分,強烈的愛在母子間傳遞。
當寶寶長到4到8周的時候,寶寶會到達情緒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即學會了社會意義的微笑,這不同于早期的滿足后的咧嘴而笑。很有可能,這是被特定的人引起的笑,這些特定的人通常是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
值得驚奇的是,即使是對于先天性失明的嬰兒來說,到了這個階段他們也會學會微笑,是因為他們可以通過他所熟悉的人的聲音、感覺或觸覺來感知。
隨著孩子的一天天長大,寶寶也變的越來越社會化。他們會對他們感興趣的類似于“天線寶寶”的電視節(jié)目表現出很強的興趣,并不時傻笑,甚至在準備看電視的時候就開始預期快樂的活動。小晴兩歲的兒子最愛玩捉迷藏的游戲,當他自己藏到床后,媽媽說著:“寶寶藏哪去了”的時候,可以明顯聽到他很興奮,并在為下一個動來動去,似乎他明白游戲的樂趣,并對游戲做了一個完整的情緒表達。
語言能力的開發(fā)一直持續(xù)到3歲左右,在這個過程中,寶寶會學習各種聲音和語言,模仿聲音是他們的最愛。父母可以在這個階段通過與寶寶的互動來開發(fā)孩子的微笑。如果寶寶對你“說話”,父母可以模仿他們語調,用正確的語言跟他們說話,他們會很高興地繼續(xù)與你“交談”,這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是一個很好的練習。
出生幾個月的嬰兒也會表達憤怒。當寶寶感覺父母給的不是他所希望的玩具時,會有挫折感,并會更努力地去爭取想要的玩具,并在這種練習中鍛煉力量和肌肉控制。
6~12個月恐懼和喜歡
對于出生在人口比較多的家庭的嬰兒來說,當孩子6~7個月大的時候,每個人都想抱著不放,特別是對大家庭里的第一個出生的孩子來說。但是寶寶可能只希望讓媽媽和爸爸,或者其他的一兩個比較喜歡的人來抱。如果被其他人抱起來,就會大聲哭鬧,這種反應是“陌生人焦慮”。隨著嬰兒的不斷長大,他對世界的理解也變的復雜,因此會在陌生人抱的時候表現出對新環(huán)境的恐懼。相反的反應是在熟悉的人離開時,會表現出分離焦慮,比如媽媽穿衣服出門的動作,爸爸拿鑰匙的叮當聲,在寶寶看來都是要分離的標志,因此馬上就會歇斯底里發(fā)作。因為在他們的大腦中,已經能夠預期到這些現象所帶來的狀況。
當然,在嬰兒階段,他們通常會得到父母的最大程度的縱容,他們會感受到周圍所帶給他的快樂,并把這些快樂與周圍人分享。他們會指著他們感覺高興的事情,并像小狗一樣用力拉著我們。這種狀態(tài)就表示你的寶寶馬上就要說出第一個詞了,這些詞匯通常是父母、伙伴或其他所喜愛的對象會常常提到的。
12~18個月發(fā)脾氣
你的寶寶要去哪里?他喜歡什么顏色的衣服?
突然間,父母會驚訝地發(fā)現寶寶已經是一個有自己思想的小人兒了。在他的世界里面,這時的情感發(fā)育已經和他的靈活性和語言發(fā)展相匹配了。
憤怒和挫折感是在寶寶進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當沒有征服新的技能時,他就會通過發(fā)脾氣來表現出來。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有一種天生的強烈愿望去找到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想更多地控制自己的世界和他碰到的事。
為了這樣做,他得把他自己和母親區(qū)分開來,并且離開她。想要進步和成長的愿望常常同另一種想和母親保持一種安全而特殊的關系的愿望背道而馳。在這個階段,當孩子需要父母,并且明白他不能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樣去控制事物時,他會更加痛苦地意識到自己的渺小和脆弱。有時這種內心的沖突太強烈,以至于情感失去控制,孩子能作出的表現就是:發(fā)脾氣。
給嬰兒也可以讀書嗎?孩子會有反應嗎?應該挑選什么樣的圖書給嬰兒?應該怎樣給嬰兒讀書?
我的朋友,從女兒妮妮三個月時起就給她讀書了。每天晚上,妮妮吃飽了,洗凈了,心滿意足地躺在小床上。這時,媽媽就會拿起自己最喜愛的詩集《一個孩子的詩園》,給妮妮讀上幾頁。 其實,媽媽剛開始這么做的時候,根本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應。只是,當初詩里那童真純凈的意境,曾經深深打動過妮妮媽媽的心。今天,她想和自己的小寶寶共同分享這美好的感覺??墒?,妮妮慢慢長大后,開始喜歡做語言游戲,從接媽媽念的詩的最后一個字,到整句背誦,到自己編出一些韻語,表現出很強的語言能力。
講妮妮的故事,是因為常常有父母問我這樣的問題:給嬰兒也可以讀書嗎?孩子會有反應嗎?應該挑選什么樣的圖書給嬰兒?應該怎樣給嬰兒讀書?
以下跟大家分享適合一歲以前嬰兒的圖書:
童謠兒歌書:
挑選童謠書時,除了看歌謠的內容是否朗朗上口,適合孩子,還要看畫面是否好看。
孩子的語言學習,從口語開始,而口語的學習,又從聽開始。世界上的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童謠,多是壓韻的。聽著這些兒歌長大,孩子從小培養(yǎng)出對語言的敏感,長大了學習語文,就容易多了。
從孩子三、四個月開始,就可以給孩子讀書,只不過,這時候,孩子還不會看,也看不出孩子有什么反應。這時候給孩子讀書,主要是讓孩子沉浸在優(yōu)美的語言海洋里。孩子會坐以后,就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看畫面了。因此,有一些設計精美的兒歌童謠書,配上了精美的畫面。在聽著童謠兒歌的優(yōu)美聲音的同時,寶寶還可以去看漂亮的畫面。挑選童謠書時,除了看歌謠的內容是否朗朗上口,適合孩子,還要看畫面是否好看。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快樂兒歌》和《幼讀唐詩》,大大的字,精美的畫面,非常適合和小寶寶共讀。還有明天出版社的《百歲童謠》,有文有圖,畫面不錯,也可以選出很多可愛的童謠。
寶寶從小就可以浸泡在優(yōu)美的英語童謠中。例如,知識出版社的《經典英語童謠》,選擇了百首著名英語童謠,邊欣賞美麗的畫面,邊聽著隨書附贈的美國原音CD,也值得推薦。
看圖認物書:
一邊看著圖片,一邊說出物體的名稱,講講物體的用途,是很多這個年齡的寶寶非常喜歡做的事物。
孩子到了快一歲的時候,開始對認識世界感興趣。這個認識過程往往從周圍的物體開始。這時,大人會抱著寶寶在房間里走動,告訴寶寶:“電視,燈,桌子”,等等。來到戶外,孩子會認識一些小動物,花草鳥蟲。孩子這時也對移動的物體感興趣,比如,每天光臨小區(qū)的垃圾車啦,送牛奶的冷藏車啦,修路的壓路機啦,等等。
看圖認物書,這時可以成為孩子最佳的讀物。大人和寶寶共讀看圖認物書,一邊看著圖片,一邊說出物體的名稱,講講物體的用途,是很多這個年齡的寶寶非常喜歡做的事情。
現在的看圖認物書,多采用精美的圖片,輔以文字說明。為了孩子的視力,圖片不要太小,而且清晰一些比較好。另外,有一些概念,還需要進行一些DIY工作。比如一些親屬概念,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用書上的圖片容易讓寶寶糊涂。這時,可以從家里的舊照片上剪下家人的照片貼在書上。自制的看圖認物書,給寶寶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憶。
雖然孩子還這么小,卻也有自己的愛好。食物啦,交通工具啦,往往成為孩子的最愛,每次打開書,都要翻到這一部分,細細端詳。這時,大人不必過度干涉孩子的選擇,因為對書本的興趣是最重要的。等到孩子看夠了,自己就會慢慢對別的東西感興趣的。
有聲有色地給小嬰兒讀書:要讓小寶寶愛上閱讀,一個妙招就是給小寶寶的圖書配上聲音和動作。
學齡前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學習需要通過多感官的途徑。和成年人不同,他們的學習不僅要通過視覺,還要通過聽覺、觸覺、嗅覺、動覺等等。要讓小寶寶愛上閱讀,一個妙招就是給小寶寶的圖書配上聲音和動作。
我的孩子十個月左右時,我們很偶然地開始講一本小雞捉蟲的故事。孩子剛開始對這本書好象毫無興趣。為了提高他的興趣,講到小雞,我就用手指在他小胳膊上“唧唧”叫著啄一啄,講到小蟲,就在他的小腿上爬一爬,很快,他就會把書塞到我手里,“嗚嗚”地指著讓我講,自己爬到媽媽懷里,先縮起身體“咯咯”地笑。
就這樣,我發(fā)現了讓小寶寶愛上閱讀的好辦法。
講看圖認物書時,很多東西都可以配上聲音和動作。屋里有的日用品,電視機啦,燈啦,可以指給孩子看;吃的東西,比如蘋果、蛋糕,可以張大嘴巴去咬;大吊車是“嗚…咣”,媽媽的手從高處伸過來,一下抓住寶寶的小手往上吊;冷藏車,則是雙手抱住自己做發(fā)抖狀;警車、救火車、救護車也各有各的叫聲和動作,爸爸媽媽可以進行各種創(chuàng)造。
不久,寶寶就會參與到閱讀中來了!見到牙刷,他便把手放到嘴邊;見到足球、鞋、襪,就連忙伸出腳;見到飛機,就興奮地振臂,口中呼嘯有聲;剛看見大吊車,寶寶就小手拳在一起等媽媽來吊,興奮得“咯咯”笑;看見冷藏車,又會抱住雙臂,還咬牙搖頭,一付冷得不得了的樣子;在生活中看到書中圖片的實物,寶寶也會現出似曾相識的樣子,小手指著,口中“嗚嗚”有聲。
有時,寶寶自己也會發(fā)明各種動作,比如我和孩子一起在書上看到剪刀,他馬上用兩個小食指相互戳戳,過了一陣我才明白,他是說“這就是媽媽拿來給我剪指甲的那個東西?!?/p>
曾經有媽媽和我抱怨,說自己的寶寶不愛讀書,講故事時總是搗亂。相談之下才發(fā)現,原來她們早早地給一、兩歲的孩子讀起了故事,而且是一頁一頁地連續(xù)往下講??墒菍嶋H上,這么大的孩子還不能對故事的情節(jié)產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往往是局部細節(jié),結果他們要么從媽媽身邊跑開,要么想到媽媽手里搶書,結果被當成了“不愛讀書”的寶寶。
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鍛煉。無可否認,兒童時期的心理衛(wèi)生對長大后成為一個精神正常、品行良好的成年人是十分重要的。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眾多的家庭對子女在身體的發(fā)育上傾注了極大的關注,而在子女心理的發(fā)育方面卻關注不夠或不知如何去做。
一個嬰兒在出生后的第6個月就會有選擇性地微笑。8個月時會害怕陌生人,與母親的短暫分離會引起焦躁不安,這表示嬰兒在這一時期已經有了一定的心理活動。嬰幼兒對父母在感上的依賴貫穿于他早期的全部生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潛在的影響。一周歲的幼兒已與母親建立了緊密而牢固的聯系,與父親及其他關系親近的人也有了很好的感情交流。周歲時,幼兒已開始希望討父母的高興。這一時期是幼兒學走路、學說話的階段。幼兒已能控制自己的行為,記憶力、想象力、思考能力逐步形成雛型。對事物好奇心增強,模仿能力迅速增長,已經初步具備喜怒哀樂的情感活動,在此期間幼兒的情緒是很不穩(wěn)定的,對事情也沒有對錯的辨別能力。這是一個人各種心理特征形成雛型的階段。這一時期,幼兒如能得到正確的引導,會對他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有極大的幫助。如引導不當,則可能發(fā)展成一個有各種心理問題的人。關注幼兒這一時期心理活動的發(fā)展,意義十分重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教育方法、良好和諧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十分重要的。1-2周歲的幼兒沒有辨別事物對錯的能力,因此父母要逐一地告訴孩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工,要鼓勵孩子去探索,做對的要給予言語的鼓勵,做錯的要講明道理,讓孩子知道錯在哪里,從頭再來,直到把事情做好為止。對孩子合理的要求要盡量去滿足,對不合理的要求要講明道理,堅決拒絕。一切順從孩子的意愿、溺愛或粗暴苛求都會對孩子的心理發(fā)育產生不良影響。對幼兒耐心地講道理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幼兒雖然對父母講的道理可能不甚明了。但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逐步明白這些道理。遇事給孩子講道理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很有好處,在孩子長大扣,他也會以講道理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孩子會不自學地效仿父母的言行,因此要求孩子不要做的事,父母首先就不能做。另外,父母對孩子從小就要講信用,答應了的事,一定要兌現,不答應的事就一定不去做。這樣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會有威信,在以扣的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才能對孩子進行有效的教育。
幼兒期的心理發(fā)展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心理素質。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在社會中會有更好的發(fā)展,因此關注幼兒的心理發(fā)育,對其一生都有重要意義。
相信《精神健康始于嬰幼兒期》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嬰幼兒故事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