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利的東西教案。
俗話說,手中無網(wǎng)看魚跳。。在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有提前準備可能會使用到資料的習慣。資料的定義比較廣,可以指生活學習資料。資料可以作為參考給我們一些學習工作靈感。所以,關于幼師資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孩子敲東西是種探索行為》,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導讀: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對孩子來說,敲東西就是他們?yōu)闈M足好奇心采取的一種方式,是他們在對外界進行探索。一般情況下,孩子在1歲敲打東西是正常的。
晨晨平時看起來乖乖巧巧,卻有個壞習慣,總喜歡敲打東西。吃飯時,他會拿著筷子不停地敲打碗和桌子;玩玩具時,他會抓起其中的任何一件,去敲打周圍的物品,桌子、椅子、冰箱、電話樣樣都逃脫不了他的“毒手”。晨晨媽媽為這事愁得不得了,該怎么才能制止孩子這種奇怪的行為呢?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對孩子來說,敲東西就是他們?yōu)闈M足好奇心采取的一種方式,是他們在對外界進行探索。一般情況下,孩子在1歲敲打東西是正常的。
孩子在半歲至一歲左右時,大腦正處在一種模糊的意識狀態(tài)下,對外界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希望在視覺和聽覺上,尋求對外界的感知。孩子在敲打東西時,雙手是在觸摸外界事物,敲打發(fā)出的聲音又會刺激大腦反應,引發(fā)孩子的思考。比如,孩子在用筷子敲桌子或碗時,他可能就是在想:“為什么敲碗和桌子時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為什么碗的聲音會比較清脆,桌子的聲音會比較悶?”同時,各種物體碰撞時的不同聲響,也會讓孩子覺得很開心。
“基于這些原因,如果家長刻意去制止孩子的行為,就無疑會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發(fā)展了。”陳主任說。那么,面對不斷宣告“傷亡”的家具,家長能做些什么呢?耐心解釋并適度容忍是最佳的選擇。endrikfelipe.com
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解釋:為什么敲打不同東西發(fā)出的聲音不一樣?有哪些東西是可以敲打的,哪些東西是易碎,不能隨便敲的?如果孩子敲打東西發(fā)出的聲音很有節(jié)奏,也可適當給他些表揚,這樣就能滿足他們尋找快樂的愿望。
有時候,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敲著玩,或變換著節(jié)奏敲東西讓孩子聽,使他們的雙手和眼睛都能從中得到鍛煉。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導讀: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無疑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家長的舉止言行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身心成長,生活中,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切莫因自己的不當行為讓孩子傷心。
家,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盞窗燈,父母對子女的拳拳愛心更讓人溫暖。但是,愛是一門需要學習和培養(yǎng)的藝術,殊不知一些不經(jīng)意的疏漏,可能讓家成為孩子的傷“心”之地。
問題一
父母意見矛盾,孩子逃避
《紅樓夢》“不肖種種大承笞撻”一回中,賈政為教育寶玉,對其實施“笞撻”,聞訊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攔,威脅道:“既要勒死他,快拿繩子來勒死我,再勒死他?!边@一情節(jié)雖然是古人的文學創(chuàng)作,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見。教育孩子時,父母經(jīng)常一方“唱白臉”,一方“唱黑臉”。北京回龍觀醫(yī)院副院長楊甫德在接受采訪時,對這種教養(yǎng)方式埋下的隱患十分擔憂。
“今天上午,我剛剛接診了一個小姑娘,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楊甫德告訴記者,這個女孩正在上初中,媽媽對她的學習要求嚴格,而父親則習慣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總是替她說好話。可最近,孩子表示不愿上學了。
“父母對待孩子的立場分歧,容易讓他們變得遇事就依賴別人,喜歡逃避,甚至養(yǎng)成回避性人格。”楊甫德說。人從小就具有自我保護的本能,懂得“趨利避害”。當孩子犯了錯,父母中一方責罰他們時,孩子會本能地尋找庇護。此時如果另一方站出來跟愛人“唱對臺戲”,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懷。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慣性思維——總會有人來幫我,即便我做錯了。“可以想見,這樣的孩子很容易見了困難繞著走或者依賴別人,辦了錯事也為自己開脫,沒有責任感?!睏罡Φ抡f。
此外,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還指出,父母的分歧還可能影響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發(fā)展。自我控制能力從幼兒時期開始萌芽,比如孩子剩飯時,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訴他“剩飯不對”,孩子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了,以后就會盡量把飯吃光。這種不斷調整不當行為、發(fā)揚正確行為的過程就發(fā)展了自我控制能力。反之,父母意見常常相左,這種能力自然無法發(fā)展。
雖然彌合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上的鴻溝不是件簡單的事,但一點點的變化卻能讓家長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一,在心理上突破“自以為是”的障礙,不妨放心地讓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相信對方跟自己一樣,都是有道理的。其二,如果短時間無法統(tǒng)一意見,那么也別當著孩子公然對抗。在對方教訓孩子時,你可以出去轉轉,等到夫妻獨處時,再跟愛人爭論也不遲。其三,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可以共同學習教育子女的知識,借“權威”調整兩個人的認知,進而改變不當?shù)男袨椤?/p>
問題二
相互埋怨,孩子自卑
“你怎么當媽的?孩子老跟著一群小混混胡鬧,你看不見?。俊壁w明(化名)的父親大聲嚷嚷。
“就知道說我,難道你當爸的不用負責任嗎?你什么都不管,現(xiàn)在倒埋怨起我來了!”母親也不甘示弱地反駁道。
而趙明則直勾勾地盯著電視節(jié)目。于他,這樣的情景早已見怪不怪。母親見到趙明這幅模樣就來氣,沖他吼道:“不爭氣的東西!就是因為你!”趙明關掉電視,在一聲高過一聲“你不負責任”、“都是你的錯”的相互謾罵聲中摔門而出……
楊甫德說,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自卑是最為普遍的心理特點,最壞的情況則是讓他們走上歪路。人生在世,孰能無錯,更何況年齡尚小的孩子,他們在由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用犯錯誤來獲得成長。然而,有些父母就如趙明的家長一樣,在孩子犯錯后,就開始相互埋怨,把責任都推到對方的身上,“有些家長必然也會連同孩子一起進行炮轟?!睏罡Φ轮赋?,孩子的心理比較脆弱和敏感,他們看到父母因自己而吵架,就容易產(chǎn)生“這都是因為我”的想法,而一味自責下去,就在不自覺中放大了自己的缺點,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羞恥感和無助感也油然而生。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壓抑而自卑。“反正自己會給人惹麻煩,那就干脆把它變成現(xiàn)實?!睏罡Φ抡f,自卑催生自暴自棄的情緒,從而“破罐子破摔”,讓有些孩子真成了不良少年。
這種類型的教養(yǎng)方式可以說是最不負責任的,楊甫德建議,家長應該徹底反省一番?!皳Q個角度看問題或許是比較有效的方式?!睏罡Φ抡f,父母不要急著從對方身上找原因,應該把焦點對準孩子,就是要仔細想想孩子最近的所作所為,分析他們?yōu)槭裁催@樣做。然后,跟孩子好好談談,旁敲側擊地問出他們的真實想法,如趙明的父母就可從“最近都常和哪些朋友在一起”、“他們是不是比以前的朋友更談得來”等等,以此來判斷孩子是不是真像自己所想的那樣,結交了不良朋友。最后,才是要自我反省,并且和愛人交換一下想法,但千萬不要過分埋怨對方或自己。
問題三
父母溺愛,孩子放縱
古代有個人從小恣意妄為,他的父母從不加約束,結果他**后因殺人被判極刑。臨刑前,他提出想再吮吸一次母親的乳頭。
出人意料地是,母親揭開衣襟后,他竟然狠狠地咬下了母親的乳頭,嚎啕大哭道:“當初你們要是早些管教我,何至于有今日之死!”
這個故事看似極端,但卻讓人們看透了溺愛之禍。楊甫德接受采訪時說,一味地溺愛輕則讓孩子缺乏主見、不善與人溝通、沒有能力應對危機,重則導致孩子放縱無度。
一方面,有些父母溺愛孩子,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熬谷坏綄W校幫孩子做衛(wèi)生,這樣的事情還挺多?!睏罡Φ抡f,這些事情雖不大,但卻容易讓孩子覺得一切事情都可以詢問父母,甚至推給家長,以至于養(yǎng)成凡事不動腦筋、沒有主見的習慣。而一旦這些孩子走進社會后,他們就會認為周圍的人照顧自己理所應當,這會造**際交往上的障礙。更為嚴重的是,因為被呵護慣了,他們遇到困難就會異常脆弱。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心里想什么就會做什么,他們往往只顧滿足自我欲望,而不懂得遵守規(guī)則。比如父母對孩子上幼兒園獨占玩具的行為不加以約束,就會讓孩子在一次次得逞后,體會到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今后就極可能變得橫行霸道、肆無忌憚。
要想讓溺愛型父母有所改變,其實沒那么容易,楊甫德表示,能提醒父母的就是“不要感情用事”。家長要試著“狠”下心,拒絕幾次孩子的過分要求,并對其不當行為進行責罰,讓孩子和家長都形成“獎懲分明”的習慣。
問題四
一緊一松,孩子極端
家長心情好,就對孩子溺愛得要命;而一旦心情糟糕,看見孩子就覺得不順眼,少不了訓斥打罵。
在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yī)院副院長鄭毅看來,一緊一松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實在有些糟糕。
“很多人都認為嚴厲教養(yǎng)不好,其實,父母時緊時松的方式更是弊端重重?!编嵰惴治稣f,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家長對孩子嚴加管教是會起到正面效果的,能夠幫助他們學會遵守既定規(guī)則,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人,而一緊一松,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孩子人格缺陷。
對此,北京安定醫(yī)院兒童心理科主任梁月竹解釋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所作所為是孩子效仿的對象。父母情緒的起伏變化直接作用于孩子,這會使孩子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也會起伏不定,忽冷忽熱。輕則影響孩子的人際關系,重則可能會演變成邊緣性人格,即看待事物非此即彼、非黑即白,容易走極端。
梁月竹指出,問題的關鍵是父母,“我建議,這樣的父母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奔议L在外面受了刺激,可以在回家前找個合適的途徑進行排解,如找人傾訴、運動、轉移注意力等,而找心理咨詢師學習一下情緒控制則比較有效。退一步說,如果父母心情正不好,孩子還惹是生非,那么教育時要對事不對人,別傷孩子自尊,而是教他們?yōu)殄e誤承擔責任。
整理了幼兒園教師心得體會《學習是種快樂》,希望對幼兒教育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悄悄的,陣陣熱風輕輕吹走了春日的溫暖。當?shù)谝豢|陽光透過窗前斜射入我的眼眸,不由得輕瞇了一下眼。
渲染在指尖的光映照了內(nèi)心深處的純真與歡樂,我伸手去觸摸那根牽線——隱隱的、無形的。但是這根線,它系著責任,系著義務。
這根線,如風箏,在虛空中搖搖欲墜,而最亮的光被一層無形的玻璃蓋住??鞓繁闶秋w向最亮光的那雙翅膀。每一位幼師的心靈最深處往往都是幸福的。學習,它是一盞永不熄滅的燈火,在遠處召喚,牽引自己,讓求知者在知識的海洋里隨心所欲;讓求知者在智慧的天空中盡情歡笑;讓求知者在研修學習中品味真正的人生。
每當自己漫步在知識的田園中時,自己的身后圍繞著一群天真無邪的孩子,對于一位幼兒教師來說或許學習帶給自己的只有一部分,把這一部分知識真正的融會貫通獻給那群可愛的小天使們卻才是擁有真正的快樂。
快樂一直存在于我們身邊,快樂不需要太多的代價,只是看你如何去發(fā)現(xiàn)它,只要我們愿意,用一顆激情的熱情的心去愛護它;用心關注它,快樂就向你招手,即使炎炎夏日,研修學習帶給我的快樂卻是無窮的。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不聽話行為1:頂嘴
4歲的兒子能說會道,你說一句,他頂你10句,且振振有詞。比如玩具不收好就去看電視,我說:“不收好不能看電視?!彼驼f:“我有權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我氣得關掉電視不讓他看,他就叫起來:“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專家解密孩子的話顯然來自家人的版本。如果家庭崇尚民主,對孩子的教育也應該是民主的。此例孩子的話,可以說“句句是真理”,且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他的行為本質沒有錯。他只是欠缺尊重父母,但前提是父母也沒有尊重他。
一對一支招在孩子回答“我有權決定什么時候收拾玩具”后,父母可以不再言語。事后與孩子討論:父母希望他立即收拾玩具,他是否應該接受?他希望什么時候收拾玩具,父母是否也可以接受?
不聽話行為2:批評就摔門
每次批評女兒時,她會在你面前“砰”地把門重重關上。
專家解密這是個模仿力強、對人際關系敏感的孩子。若處在良好家庭人際環(huán)境中,孩子的人際能力將得到卓越的發(fā)展。父母忽視家庭人際(夫妻之間、與長輩之間等)溝通或大人之間戲謔、嗔怪的行為,年幼孩子看到的是表面,而孩子的模仿性很強,就學會了。一對一支招成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多做正向溝通。孩子將很快學會并反饋給你,令你欣喜萬分。
不聽話行為3:耍脾氣
兒子玩起電腦游戲沒完沒了,我說:“別老玩,眼睛會弄壞的?!彼^也不回地說:“你真煩,煩死了?!比绻愫退懻撨@個問題,就陷入糾纏不清的討價還價之中,弄得我頭都大了。
專家解密孩子嫌父母煩,是因為他必須停止玩游戲,且即使不停止也勢必玩不成。而頂撞的言語是家人的版本。
一對一支招玩電腦時間長了影響眼睛,是孩子已經(jīng)知道的和你多次嘮叨的。正確的做法是與孩子約定玩電腦的時間,并用鬧鐘或計時器予以控制。必要時父母輕拍孩子的身體給予提醒。平時,要特別夸大地表揚他如何有自控力予以強化。
不聽話行為4:反駁有理
女兒聰明伶俐,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以各種理由說服我們,如為什么不?為什么要那樣?我們可以……比如去外婆家前,我叫她快穿好衣服,她立刻“回敬”:“為什么要快?外婆家又跑不了”、“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嗎”、“外婆也總說慢慢來,不可心太急”……我覺得很難對付她。
專家解密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愛“說道理”的家庭。孩子不能理解不同場合人們的行為需要彈性和靈活性,他們受思維發(fā)展(思維刻板性)和生活經(jīng)驗的局限,運用的是一種特殊的推理(轉導推理),并據(jù)此反駁父母教育理念的自相矛盾”。一對一支招減少籠統(tǒng)的大道理說教,注意具體事情具體要求。本案中,如孩子說“外婆家跑不了”,你的回答是“但外婆會著急”。針對“你不是總叫我做事要仔細、耐心”,不可回答“特殊情況例外”,否則,孩子下次又會用這句話為自己找理由。父母可用日常生活中孩子經(jīng)歷過的事例,以故事的形式,具體指導孩子的行為,逐步發(fā)展孩子的思維。
不聽話行為5:不理你
說好午睡起來去公園,可午睡時間到了,兒子還在玩,我們一遍遍催促他:“寶寶乖,趕緊上床,要不來不及去公園了?!笨伤拖衩@子似的,毫無反應。
專家解密要看到很好的一面,注意力集中,并有很好的對策“不予理睬”。這樣就不會被輕易干擾。時間是抽象的,幼兒普遍缺乏時間觀念,這種現(xiàn)象是正常的。
一對一支招日常生活是有作息時間的。父母需要制定規(guī)矩和運用策略。如給孩子有限選擇“要么睡午覺,可以去公園;要么繼續(xù)玩,不去公園”,視孩子的游戲內(nèi)容而定,如他正在搭火車,就說“晚上到了,旅客和司機都要睡了。下一站是兒童公園,大家睡好了有精神玩”等。如果孩子的游戲內(nèi)容難以暫時告一段落,則應允許其完成(不可隨意打斷孩子的游戲或活動,因為培養(yǎng)注意力也很重要)。
不聽話行為6:化妝品刷墻
3歲的兒子太淘氣了,一眼沒看牢,他就把我的化妝品、牙膏擠到墻上“刷墻”,把摩絲噴滿房間,說是“下大雪”。
專家解密慶幸!你有一個充滿創(chuàng)意并敢于嘗試的兒子。千萬不要罵他,如果你“制止”成功,你可能扼殺了一個“愛因斯坦”!
一對一支招孩子的行為提示:他對探索自然感興趣。請和他一起把廚房變成實驗室,帶他做油鹽醬醋糖“攪和”的實驗?;驗樗峁└鞣N顏料,讓他混合,觀察變化,并提供豐富的科普讀物。最好,從此你對科普也發(fā)生濃厚的興趣。
不聽話行為7:用蟲嚇姐姐
兒子知道小表姐特別怕蟲,他就會抓只螞蚱甚至蟑螂放到姐姐頭上,弄得姐姐尖聲哭叫。專家解密這是兒童的惡作劇,也是兒童的幽默。他要的就是“姐姐尖聲哭叫”的效果。須知,幽默是智慧,幽默是樂觀,不可粗暴扼殺。
一對一支招常帶孩子看幽默漫畫,講幽默故事,同時關照孩子使人生氣、害怕的行為“不可以”。平時,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也可運用幽默的技巧。如孩子想去游泳不得而大哭,父母說“有個人哭呀哭,哭出兩缸眼淚水,結果就在淚水里游泳了”,孩子會覺得很滑稽而破涕為笑。
不聽話行為8:不斷要新玩具
下班回家,兒子第一句話就問:給我買玩具了嗎?他爸爸出差,從外地打來電話,他搶過話筒就叫:給我買玩具!弄得家里玩具成堆,可兒子還是不斷地說要買。
專家解密這樣的孩子有很強的探索欲,同時喜歡新玩具,這也是孩子普遍的心理。但孩子真正在意的不是玩具是否“新”,而是一種“新”的玩法,這是孩子探索的需要。此外,這與父母購置玩具的特性也有關,如漂亮的玩具汽車只能開來開去玩,孩子玩兩天就厭了;若是可拆裝可變換造型的汽車,孩子就能反復琢磨玩。要是父母再加以引導和鼓勵,孩子就更能玩出創(chuàng)意玩出名堂。一對一支招多提供結構性玩具,讓他們拼拼拆拆。引導孩子舊玩具新玩法或把廢棄物當玩具,他也會興致勃勃的。如把舊報紙揉成球當足球踢,孩子一定大為開心。
不聽話行為9:故意做壞事,還做鬼臉
吃飯前讓4歲的女兒放全家人的筷子,她卻故意將筷子丟到地上,我罵她,她還自得其樂地向你做鬼臉。
專家解密有兩種可能,一是不愿做,二是想以此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別是有客人時,孩子有時會感到被忽視,而故意“不聽話”引起大人注意,即便是挨罵。做鬼臉,很可能是有次她偶爾做了,獲得成功:父母因忍俊不禁,化氣為樂,不再處罰她。
一對一支招對她的鬼臉不予理睬,平靜而堅決地要求地把筷子撿起來。若孩子堅決不撿,也不要堅持,自己處理好,飯桌上權當沒發(fā)生這一幕。因為即使2歲的孩子也會產(chǎn)生內(nèi)疚感。事后溝通,讓她知道,生氣時可以扔靠墊(不會摔壞);如果想要大家注意你,可以用語言表達,如“我覺得沒人理睬我!”平時不要忽略孩子被注意的需要。
不聽話行為10:纏人撒嬌
女兒常提出種種煩瑣的要求并夸張地訴苦。比如說好上街要自己走,可到時她準會哭哭啼啼地說:“我腳痛,要背(要打的)”;睡前故事講好該熄燈了,她又嚷嚷著叫我過去,一會兒說怕黑,一會兒想喝水,一會兒又哭叫:“要媽媽陪呀……”
專家解密早期母子依戀沒得到滿足,孩子就可能特別粘媽媽。
一對一支招媽媽要注意主動親近孩子,而不是在孩子粘你的時候才予以滿足。如果必須由孩子粘你,你才注意她,那么,她就學會粘你。每天約定一個特定時間,讓孩子知道這個時間媽媽屬于她。如果孩子總是處于不知媽媽什么時候會陪伴她的焦慮狀態(tài)中,媽媽一旦被她“逮住”,自然就不肯放手。
不聽話行為11:上幼兒園哭
周一早晨上幼兒園,總要哭鬧一番……
專家解密這是分離焦慮,多發(fā)生在剛入園或因病長時沒上學的孩子身上。若非上述情況,原因就比較復雜,可能是老師、小朋友令他不愉快,甚至害怕,也可能是孩子自身依賴性太強,不習慣幼兒園環(huán)境對孩子獨立、規(guī)范的要求。
一對一支招和老師溝通,老師對孩子是否喜歡幼兒園起關鍵的作用;若是孩子自身的問題,在家要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性。比如孩子在家吃飯要喂,那么,他會因“吃飯”的挫折感而想賴學。改變就要從家里做起。
不聽話行為12:乖孩子換了一個人
5歲的兒子越來越懂事,常安靜地自己玩或畫畫、看書,可欣慰之時,發(fā)現(xiàn)他又突然不聽話了,嘟嘟嚷嚷地纏人,動不動就蹬掉鞋子跺腳,仿佛退回到2歲。我十分納悶,那個“大孩子”哪去了?
專家解密這是需要引起重視的信號。“不聽話”必有原因。請仔細回顧家里或幼兒園有無重大事情發(fā)生?幼兒表達痛苦、悲傷情緒的方式和成人不同,事發(fā)時,他們好像無動于衷,事后,當大人逐漸淡忘時,他們常以非正常行為表現(xiàn)出來,看起來像“換了個人”。特別是很乖巧的孩子,他們因為太聽話,也更加容易受到傷害。
一對一支招如家里沒有重大事故發(fā)生(親人病、亡,父母吵架、離異等),要和孩子或老師細談,有些事情大人不經(jīng)意,孩子在意。
不聽話行為13:情緒戲劇化
女兒情緒非常戲劇化,剛見到小朋友時會歡呼著沖過去,但轉眼又哭著來找你,一會兒說找不到想要的玩具,一會兒又哭著來告狀。
專家解密每個孩子的氣質、情緒穩(wěn)定性都會有差異。一般而言,孩子越小,情緒穩(wěn)定性越差,成熟也意味著情緒穩(wěn)定性提高。父母要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況,神經(jīng)質的父母很容易帶出情緒不穩(wěn)定的孩子。
一對一支招父母務必情緒穩(wěn)定,視變不變,視亂不亂。處理事情態(tài)度溫和但堅定,以健康、穩(wěn)定的人格去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并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同時要準備打持久戰(zhàn)。所幸,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隨著年齡增大和良好的教育,其情緒穩(wěn)定性將逐步提高。
不聽話行為14:當眾大哭大鬧
在超市排隊付賬,女兒看到架子上的巧克力,鬧著要吃,我不理會,她就大聲哭叫“我要吃……”,我感到自己被眾人不贊成的目光所淹沒。
專家解密巧克力對孩子具有特殊的誘惑力,抗拒誘惑不是容易的事,但自控能力可以培養(yǎng)。若孩子因哭鬧而得到滿足,他將學會以哭鬧要挾你,控制你。
一對一支招傾聽孩子并適當滿足他。超市不是天天去的場所,帶孩子去一趟,給他買塊巧克力也不算過分。若肯定不能滿足他,就不要帶他去超市。面對超市琳瑯滿目的誘惑,孩子若什么都不要,也非正常現(xiàn)象。
不聽話行為15:要玩,不肯回家
每次帶兒子去游樂場,他都哭著賴著不肯回家,弄得我們筋疲力盡。
專家解密這種孩子精力特別旺盛,玩性特別強或是平時玩得太少而玩起來不肯收場,這是人的天性。玩性正濃時讓孩子離開,無疑需要巨大的意志力。請理解孩子。
一對一支招讓孩子盡可能盡興玩。平時給孩子更多的戶外運動機會,使其充沛的精力得到釋放;提前告訴離開時間(如再過10分鐘回家),給孩子一個心理準備,會取得較好的合作。平時,父母要強調并做到“說話算數(shù)”,還要夸大地表揚孩子如何遵守約定。
不聽話行為16:要吃冰鎮(zhèn)飲料
兒子喜歡吃冰棍等冷飲。我們怕他吃壞肚子,不允許他多吃,但他總是不聽。
專家解密孩子口感多喜冷飲,但他們不能理解“為什么吃多了不好”,什么才是“多”?
一對一支招從一開始就告知“一天吃一支棒冰可以,兩支不可以”,孩子多會乖乖接受。已經(jīng)錯過了“一開始”,可采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孩子了解冷飲吃多了拉肚子的道理。重要的是,故事宜在平時講,而不是孩子已經(jīng)開鬧才臨時抱佛腳。
不聽話行為17:一再挫折激發(fā)怒氣
2歲的兒子爬上桌,好不容易夠下了墻上的地圖拼板,就被奶奶搶過收起來。他剛想哭,看見墻上還有溫度計,轉身去拿,結果又被奶奶拿走。于是,大發(fā)脾氣。
專家解密一再的挫折容易引發(fā)負性情緒積累、爆發(fā)。對不聽話行為的規(guī)范和要求,父母要有“紅燈區(qū)”、“綠燈區(qū)”,還要有“黃燈區(qū)”,讓孩子清楚什么可做,什么不可做;什么時候、什么行為他可以略為“越雷池”。
一對一支招制止玩地圖拼板是奶奶的錯,因為拼板是孩子的玩具;孩子拿下溫度計,奶奶也應采用講道理、交換方式。如允許他玩拼板或允許他坐在大床中間玩溫度計,既滿足孩子的探索欲又不會摔壞溫度計。若奶奶有文化,還可教給孩子有關溫度的常識,引發(fā)孩子對溫度現(xiàn)象的興趣。
不聽話行為18:霸道的孩子
在兒子眼里,玩具永遠是別人的好??吹洁従蛹液⒆油媸裁?,立刻追過去搶著要玩。別人騎木馬,竟會把別人拽下來,自己騎上去。
專家解密若孩子2歲,這種行為屬于正常,4歲值得注意,8歲就是霸道。說明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孩子自我中心沒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減少,仍然停留在2歲的水平上,認為只有武力才能解決問題。
一對一支招態(tài)度堅決、口氣平和地制止搶奪行為,但不能訓斥打罵(不可以暴力對待其半暴力行為)。孩子哭,就讓他哭一會兒。事后再就事論事講道理。請給孩子溫暖的關懷與理智之愛,這種氛圍會讓他不輕易動武,且不可事事以他為中心。
不聽話行為19:罰站逃走
我制止兒子用石子扔小貓,說:“你想罰站墻角嗎?”他仍舊扔。我把他拉到墻角,讓他站好,但一松手,他就跑掉了。
專家解密不聽媽媽的話,是父母造成的。給幼兒立規(guī)矩,只要父母認真,孩子是不敢輕易抵抗的。孩子第一次“跑掉”是偶然,但成功了,他就學會“跑掉”(操作條件反射)。
一對一支招引導孩子扔合適的對象,如向小河里扔石頭或將報紙揉成球,投擲樹干。通過故事教育孩子與小動物友好相處及攻擊動物的危險。
導讀:吸吮是人天生的本能,隨著個體差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有的喜歡添自己的被子,有的喜歡吸手指,但是媽媽們要注意了,這些都是最自然不過的生理需求,不必過于緊張,想要了解寶寶吸手指的謎底,現(xiàn)在就讓我們給您徹底揭秘一下吧!
很多媽媽看到寶寶吸吮手指的第一反應是阻止,但瞧見他們吸得津津有味的模樣,又不忍心打斷。為什么寶寶會喜歡吃手指呢?父母真的有必要幫寶寶戒掉吃手指的習慣嗎?
吸吮是人天生的本能,隨著個體差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有的喜歡添自己的被子,有的喜歡吸手指,但是媽媽們要注意了,這些都是最自然不過的生理需求,不必過于緊張,想要了解寶寶吸手指的謎底,現(xiàn)在就讓我們給您徹底揭秘一下吧!
吸手指是寶寶的正常行為
對于剛出生的小寶寶而言,吸手指是在正常不過的了。吸手指的行為之所以會持續(xù),一方面能給寶寶帶來舒服感,降低焦慮情緒;另一方面,寶寶出生后,本來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所帶來的滿足感和吃母乳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是兩種不同的現(xiàn)象和需要,所以即使是吃飽了,寶寶還是會有吸手指的行為。
專家指出:4歲之前的吮指行為是正常的
在寶寶恒齒長出來之前,吸手指的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并不需要刻意戒掉。
強迫戒掉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幾乎八九成都有這種現(xiàn)象,有些寶寶甚至在媽媽子宮內(nèi),就會吸手指了。大約到1歲左右,大多數(shù)寶寶的吸手指習慣就會消失,4歲之后,大約只剩5%~10%的寶寶會保持這個動作。
根據(jù)專家研究,到6歲之后還保持吸手指的寶寶,和已經(jīng)戒掉的寶寶相比,在人格特征上沒有太大差別。唯一不同的是,這些繼續(xù)吸手指的寶寶,大部分都有在早期父母強迫他們戒掉吸手指習慣的經(jīng)歷。
吸手指存在五大后遺癥
一般,吸手指并沒有不好,但是必須謹慎觀察所帶來的影響,不要讓寶寶因為過分吸手指而影響到日后的健康。
1、在吸手指的過程中,如果剛好遇到恒齒生長,因為吸手指時所用力的方向,會讓牙齒照著不正確的方向生長,進而影響牙齒的排列、咬合,容易引發(fā)口腔問題。
2、由于施力方向不當,嘴巴的上、下顎可能會因此變形。
3、臉的外觀會隨著咬合不正確而變形,寶寶也許會因此被嘲笑,從而產(chǎn)生自卑等不好的情緒。
4、因為牙齒排列不整齊,講話會漏風或咬字不清,造成講話不清。
5、可能會把病菌帶入嘴巴,寶寶容易得感冒或腸胃炎。
四種戒除方法
寶寶愛吸手指的原因,可分為三類:無聊、情感上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習慣性動作。父母可先觀察寶寶吸手指的頻率,并分析他吸手指的原因,再對癥下藥。專家建議使用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寶寶戒掉愛吸手指的習慣。
忽略法: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因為習慣會持續(xù)到5歲之后的寶寶非常少,如果父母使用帶來較多負面影響的方法來戒除,反而會強化行為的發(fā)生。
獎勵法:利用適當?shù)馁澝篮凸膭?,讓寶寶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分散法:如果寶寶是因為無聊才吸手指的話,爸媽可以通過一些互動的小游戲,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開心法:寶寶若在情感上獲得足夠的關心,就不會想通過吸手指的方式來獲得快樂,所以如果父母給予較多的關愛,也能幫助寶寶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吸手指PK吸奶嘴
一些媽媽感覺吸奶瓶也是吸,吸手指也是吸,何不用奶瓶替代奶嘴呢?而且在電視里,外國媽媽都是這樣做的。
專家有兩點意見:
1、不要為了方便,就把奶嘴直接掛在寶寶脖子上,因為繩子可能會纏繞住寶寶的脖子,造成窒息的危險;
2、也有國外的研究認為:吸手指和吸奶嘴的寶寶比較起來,吸手指的寶寶睡得更安穩(wěn),睡眠質量也好。
嬰兒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fā)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他們強烈需要一種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強烈,尤其在就寢時間更為明顯。哺乳或吃奶瓶能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哺乳不僅給孩子以營養(yǎng),而且暖暖的乳汁,母親溫暖可以給孩子心理上的慰籍。在孩子感到壓力和緊張,牙齒不舒服,想感受一下吸吮手指滋味的情況下,都會吮吸手指。不少父母擔心孩子吸吮手指不衛(wèi)生,可能吃入很多細菌。其實孩子這一階段拿到什么東西都會往嘴里放地,相比之下,吸吮手指吃入的細菌可謂是微乎其微,只要注意必要的衛(wèi)生即可。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不能強制剝奪,也不要大驚小怪。
我曾經(jīng)在讀者文摘是看到的個小故事,里面講到東西方文化的差別在教育小孩中的體現(xiàn),一個中國人到一個美國人家中做客,他看見美國人的小孩在吸吮手指,就上前拉出小孩的手指,告訴小孩這是不衛(wèi)生的、不可以的,美國父母則輕松的笑道:“讓他享受吧,沒有關系”。我的孩子小時也有吸吮手指的習慣,我從不要刻意的糾正,孩子大一些,度過他的這一發(fā)育階段,自然會不再吸吮手指。
有的父母說,當孩子吮吸手指時,他們常常拿樣其他東西給他吮,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的。不過要注意,這種方法可能會助長和延長孩子吸吮的時間,使正常情況下原本可能會停止的吮吸行為延續(xù)更長時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父母要注意孩子準備放棄吸吮的行為動向,伺機不再給他吮吸的對象。
許多孩子一般到3歲—3歲半就不會吮吸手指或其他東西了,除非偶爾感到累了或發(fā)現(xiàn)自己無事可做、無所適從以及暫時感到不安時,才會吮吸手指。如果孩子4歲以后還繼續(xù)吮吸手指甚至養(yǎng)成習慣,父母就必須注意了。因為這些孩子可能會因吸吮時間太長或太過用力,使上腭往上推,影響上面一排牙齒的整齊排列。對這種情況,父母往往會直接制止、不許孩子吮吸手指,但很快會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如果父母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類孩子往往在其他方面或事情上感到不高興或很失望,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吮手指上。父母要注意找出孩子不開心的癥結所在,多給孩子以關心和愛護,這比直接干預他的吮吸行為更有效。有些父母采取諸如固定孩子的手,往手上涂有異味的東西,或者給孩子戴上手套等不恰當?shù)氖侄?,不但收效不大,還會有意無意地傷了孩子的心。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通過嘴開始的,而手對于大腦還沒有完全發(fā)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寶寶吸吮手指,做家長的應該為寶寶的進步感到高興才對。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這說明:孩子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xié)調能力。
四種戒除方法
寶寶愛吸手指的原因,可分為三類:無聊、情感上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習慣性動作。父母可先觀察寶寶吸手指的頻率,并分析他吸手指的原因,再對癥下藥。專家建議使用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寶寶戒掉愛吸手指的習慣。
忽略法:這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方法,因為習慣會持續(xù)到5歲之后的寶寶非常少,如果父母使用帶來較多負面影響的方法來戒除,反而會強化行為的發(fā)生。
獎勵法:利用適當?shù)馁澝篮凸膭睿寣殞毥涞粑种傅牧晳T。
分散法:如果寶寶是因為無聊才吸手指的話,爸媽可以通過一些互動的小游戲,來轉移他的注意力。
開心法:寶寶若在情感上獲得足夠的關心,就不會想通過吸手指的方式來獲得快樂,所以如果父母給予較多的關愛,也能幫助寶寶戒掉吸手指的習慣。
吸手指PK吸奶嘴
一些媽媽感覺吸奶瓶也是吸,吸手指也是吸,何不用奶瓶替代奶嘴呢?而且在電視里,外國媽媽都是這樣做的。
專家有兩點意見:
1、不要為了方便,就把奶嘴直接掛在寶寶脖子上,因為繩子可能會纏繞住寶寶的脖子,造成窒息的危險;
2、也有國外的研究認為:吸手指和吸奶嘴的寶寶比較起來,吸手指的寶寶睡得更安穩(wěn),睡眠質量也好。
嬰兒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fā)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他們強烈需要一種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強烈,尤其在就寢時間更為明顯。哺乳或吃奶瓶能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哺乳不僅給孩子以營養(yǎng),而且暖暖的乳汁,母親溫暖可以給孩子心理上的慰籍。在孩子感到壓力和緊張,牙齒不舒服,想感受一下吸吮手指滋味的情況下,都會吮吸手指。不少父母擔心孩子吸吮手指不衛(wèi)生,可能吃入很多細菌。其實孩子這一階段拿到什么東西都會往嘴里放地,相比之下,吸吮手指吃入的細菌可謂是微乎其微,只要注意必要的衛(wèi)生即可。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方式,不能強制剝奪,也不要大驚小怪。
我曾經(jīng)在讀者文摘是看到的個小故事,里面講到東西方文化的差別在教育小孩中的體現(xiàn),一個中國人到一個美國人家中做客,他看見美國人的小孩在吸吮手指,就上前拉出小孩的手指,告訴小孩這是不衛(wèi)生的、不可以的,美國父母則輕松的笑道:“讓他享受吧,沒有關系”。我的孩子小時也有吸吮手指的習慣,我從不要刻意的糾正,孩子大一些,度過他的這一發(fā)育階段,自然會不再吸吮手指。
有的父母說,當孩子吮吸手指時,他們常常拿樣其他東西給他吮,這種做法也是可以的。不過要注意,這種方法可能會助長和延長孩子吸吮的時間,使正常情況下原本可能會停止的吮吸行為延續(xù)更長時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父母要注意孩子準備放棄吸吮的行為動向,伺機不再給他吮吸的對象。
許多孩子一般到3歲—3歲半就不會吮吸手指或其他東西了,除非偶爾感到累了或發(fā)現(xiàn)自己無事可做、無所適從以及暫時感到不安時,才會吮吸手指。如果孩子4歲以后還繼續(xù)吮吸手指甚至養(yǎng)成習慣,父母就必須注意了。因為這些孩子可能會因吸吮時間太長或太過用力,使上腭往上推,影響上面一排牙齒的整齊排列。對這種情況,父母往往會直接制止、不許孩子吮吸手指,但很快會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如果父母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類孩子往往在其他方面或事情上感到不高興或很失望,轉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吮手指上。父母要注意找出孩子不開心的癥結所在,多給孩子以關心和愛護,這比直接干預他的吮吸行為更有效。有些父母采取諸如固定孩子的手,往手上涂有異味的東西,或者給孩子戴上手套等不恰當?shù)氖侄?,不但收效不大,還會有意無意地傷了孩子的心。
寶寶認識這個世界,首先是通過嘴開始的,而手對于大腦還沒有完全發(fā)育的寶寶來說,只是一個外在的東西,而不是自己身體的一個器官。因此寶寶常會用嘴來吃手、啃玩具、咬衣角。寶寶吸吮手指,做家長的應該為寶寶的進步感到高興才對。從一開始吸吮整個手,到靈巧地吸吮某個手指,這說明:孩子大腦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從而能夠促進大腦、手和眼的協(xié)調能力。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分析孩子吸吮手指的心理,同時根據(jù)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對癥下藥:
1.吸吮手指——表現(xiàn)為時間較長、神情專注、吸吮欲較強時
寶寶在嬰兒期,正處于用嘴感知世界的階段,如果得不到適當?shù)臐M足和照顧,長大以后,很容易出現(xiàn)咬指甲、吸煙等不良習慣,甚至容易產(chǎn)生脾氣暴躁、心理焦慮、對人缺乏信任感等現(xiàn)象。
如果孩子長時間專注地吃手指頭,媽媽們一定要通過安撫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手指轉移到玩具、畫冊等色彩鮮艷的東西上,使其能夠更多的認知其它事物,對于大腦的發(fā)育也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針對個別孩子的吸吮欲望特別強烈,如果不能用懷抱、撫摸、玩具等方法來滿足需求的話,建議各位媽媽們借用假奶嘴,有了它的幫助,一般能夠避免寶寶吸吮手指。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假奶嘴永遠不能代替來自父母的關愛,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吸吮手指,就不負責任的把奶嘴塞進孩子的嘴里,而不去查找孩子吸吮的真正需要,反而會適得其反,使孩子遇事更加依賴奶嘴來自我安慰和調節(jié)情緒,從而防礙孩子的正常成長。
2.吸吮手指——為了減輕內(nèi)心的焦慮和不安全感
嬰兒時期的寶寶,往往對這個世界既好奇又驚恐,如果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如摔到地上,很容易使孩子從此產(chǎn)生不安全感以及情緒焦慮等現(xiàn)象。
在孩子獨自耍玩一段時間后,如出現(xiàn)哭鬧、煩躁的現(xiàn)象,應及時把孩子抱在懷里,用手輕輕撫摸孩子的后背,并輕聲細語與其對話,這樣會給孩子帶來親切和愉快的感覺。
3.吸吮手指——媽媽喂奶方式不當
當我們在喂奶時,由于抱孩子的姿勢不當,不能使孩子躺在臂彎里感到很舒服,或喂奶的方法不正確,喂食的速度太快,沒能滿足孩子吸吮的欲望。即使寶寶的肚子吃飽了,但是在心理上還沒能得到充分的滿足,因此便會通過吸吮手指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在喂奶的時候不要心急,等孩子主動吐出乳頭的時候再離開。邊喂奶邊觀察孩子的表情,看他是不是有一種滿足感,并且用胳膊來體會孩子細小的身體變化,他是不是躺得很舒服。如果寶寶已經(jīng)能夠用奶瓶喝奶了,那么一定要注意奶瓶嘴口的大小一定要適中,過大容易使寶寶喝奶過程中得不到足夠的滿足,從而導致寶寶吃手指頭。
專家提示
雖然處于嬰兒期的孩子吃手指頭是很正常的現(xiàn)象,一般都采取順其自然的原則,但如果孩子是由于其它原因而擁有這個習慣的,那家長決不能袖手旁觀了,要及早認清,撫平孩子幼小的心靈。
曾經(jīng)有人對2650個寶寶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其中46%的寶寶都有吃手指頭的習慣,男、女孩之間沒有什么顯著的差異,可見有這種習慣的孩子還不在少數(shù)。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把嬰兒出生后第一年稱為“口腔期”,是人格發(fā)展的第一個基礎階段。在該階段如果父母能夠順其生理發(fā)展的需要,比如孩子在臨睡前有吃手指頭的習慣,不必太擔心,等孩子一睡著,記得把手指頭從他嘴里移出來,不要讓他吃一整晚,以免長此以往手指變形,并試著讓他抱著熊寶寶或是布娃娃睡,用這種取代的方法,慢慢地把孩子的習慣矯正過來。相反,如果父母此時強硬的制止孩子吃手,反而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陰影,長大后容易焦慮、發(fā)脾氣,對別人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
寶寶剛出生時,口唇接觸媽媽的乳頭就會自發(fā)地作出吃奶的吸吮動作,這是一種生理性的吸吮反射。當他們在饑餓時,無論口唇碰到什么東西,都會引起吸吮反射,甚至在熟睡中也會自發(fā)的出現(xiàn)吸吮動作。
稍大一點,饑餓時大多數(shù)寶貝(占嬰兒的90%)會將自己的手指放在口中吸吮,這是一種正?,F(xiàn)象,爸爸媽媽不必太在意。
2~3歲后,寶寶饑餓時會要求吃東西,這種吸吮手指現(xiàn)象逐漸消失。
寶寶4歲了,還吃手,甚至出現(xiàn)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的現(xiàn)象,就可能是行為問題,需要進行矯治了。
寶貝吃手有原因
寶貝需要吸吮。剛出生的寶寶對吸吮有一種天生的需要,如果吸吮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想辦法自己滿足自己——吸吮手指,這是一種替代和安慰。
吃手是寶寶對愛的呼喚。爸爸媽媽或看護人很少和寶寶肌膚相親,很少陪寶寶說話、做游戲,寶寶饑餓、患病時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吃手是寶寶的一種方法,其中多少有些無奈。
吃手是寶寶排遣壓力的方法。如果寶寶的生活環(huán)境、看護人經(jīng)常更換,或爸爸媽媽對寶寶要求過嚴,經(jīng)常訓斥打罵寶寶,家庭關系緊張等等,在較大心理壓力下,寶寶會通過吃手來排遣內(nèi)心的壓力。
吃手是寶寶對抗孤單寂寞的方法?,F(xiàn)在的家庭一般都是一個寶貝,孩子不免孤單,如果孩子常獨自在家里玩玩具、看電視,接觸不到同齡的伙伴和新鮮事物,不免會感到寂寞,孤獨和乏味,孩子會用吃手來排遣孤單和寂寞。
媽媽爸爸的態(tài)度強化——寶寶吃手。當寶寶緊張焦慮時、饑餓時、無聊時或模仿其他孩子偶爾吃手時,爸爸媽媽見了,嚴厲訓斥,令寶寶更緊張,反而強化了寶寶吃手。也有的媽媽爸爸對寶寶吃手看之任之,不及時找原因,進行矯治,讓吃手成為一種固癖。
寶貝吃手害處多
手寶寶常吃手,小手浸泡在口水里,受到牙齒的壓迫,時間一久容易出現(xiàn)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
牙小手放在嘴里,影響出牙,時間一久可能會引起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閉合不良。
衛(wèi)生寶寶的小手東摸西動,粘了不少臟東西,一吃手,臟東西就入口了,容易引起腹瀉、感染寄生蟲等。
心理如果寶寶形成了吃手的壞習慣,不僅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也容易產(chǎn)生緊張、焦慮、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緒情感,影響寶寶的心理健康。
應對吃手有對策
1.讓寶貝享受吮吸的快樂。媽媽要盡可能用母乳喂養(yǎng)寶貝,讓他充分享受吮吸的快樂。如果要斷奶,要及時添加輔食和配方奶,逐漸過渡,讓寶寶有一個適應過程,切忌突然斷奶,讓寶寶感到焦慮和沒有安全感。
2.多陪陪寶寶。爸爸媽媽要多摟抱、多陪伴寶寶,仔細分辨寶寶的各種要求,滿足他的各種需要,有條件的媽媽可以為寶寶做撫觸按摩,睡前給寶寶講輕松愉快的故事,讀朗朗上口的兒歌,讓寶寶愉快地入睡,時時感到安全、幸福、滿足。
3.給小嘴找個依靠。當寶寶吃手時,媽媽可以給寶寶一塊磨牙餅干,讓他的小嘴啃啃,或來個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換一下小手。(提示:安慰奶嘴和磨牙棒要注意清潔和消毒。)
4.為寶貝營造寬松、溫馨的氣氛。媽媽爸爸最好為寶寶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穩(wěn)定、寬松的成長氛圍,讓寶寶快樂成長。
5.伙伴多多,活動多多。媽媽爸爸可以讓寶寶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鼓勵他廣交朋友,多接觸外面的新鮮世界;為寶寶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盡量不讓他一個人閑著,他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6.請醫(yī)生幫幫忙。如果寶寶滿4歲了,還吃手,媽媽爸爸就應當帶著寶寶一起咨詢心理醫(yī)生,和醫(yī)生一起分析寶寶吸吮手指的原因,根據(jù)不同原因進行糾正,輕的可指導爸爸媽媽滿足寶寶情感需要等措施,重者采用行為矯治方法。
厭惡療法在寶寶經(jīng)常吸吮的手指頭上抹黃連素等無毒的苦味劑,或纏上紗布,讓寶寶吸吮時產(chǎn)生厭惡感,減少或消除這種不良行為。
負性療法讓寶寶在一段時間里反復不停地吸吮手指,直到他感到不舒服、不愉快為止,促使他慢慢改掉這種習慣。
特別提示:在矯治過程中,媽媽爸爸的態(tài)度要和藹,語言動作要輕柔,以關愛鼓勵為主,不要大聲呵斥、打罵寶寶,寶寶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以表揚。
導讀:有的孩子白天睡得很好,晚上哭鬧不休。這是因為孩子出生后對自然環(huán)境不適應,黑夜和白天顛倒,父母應耐心地予以糾正。
嬰兒愛哭,這是很平常的事。當他們遇到饑餓、寒冷、燥熱、疼痛時,都不會用語言來表達,只能用哭來表示??蕹车脑蚝芏?,可分兩大類,即無病啼哭和有病哭鬧。
無病啼哭有以下可能。
小兒餓了就要哭。饑餓時的哭聲帶有乞求感,如用手指觸嬰兒的面頰,會立刻轉過頭來,并同時有吸吮動作。
睡醒或吃奶后啼哭,哭時無淚。這多半是尿布濕了,要及時給予更換。
小兒有意向的啼哭,即哭時頭不停地左右扭轉。當有人接近時哭聲停止,這表示要抱的意思。
有的孩子白天睡得很好,晚上哭鬧不休。這是因為孩子出生后對自然環(huán)境不適應,黑夜和白天顛倒,父母應耐心地予以糾正。
過冷或過熱也會使小兒哭吵,大人應經(jīng)常摸摸孩子的手腳,如手腳欠暖,說明穿得過少,需適當增加衣服。還可摸摸孩子的頸部,如有出汗,說明孩子太熱了??傊⒁庑旱睦渑m宜。
有時孩子口渴也會啼哭。大人只要注意一下孩子的口唇,如較干燥,喂些水就不會再哭了,夏天更要多喂水。
另外,衣帶上有異物刺痛孩子或蟲咬等原因,孩子的哭聲較尖。父母要作檢查,及時排除異物,處理患處皮膚的癥狀。
父母要學會鑒別孩子的哭吵原因,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護理。
嬰兒啼哭能說明什么?
出生后第1周,饑餓的新生兒比吃飽的孩子更會哭,喂奶能使他安靜下來,僅僅把他抱起來還不行。
新生兒在25℃的環(huán)境里比在31℃的環(huán)境里更會哭,也睡得少些。
即使在暖和的室內(nèi),脫下新生兒身上的衣服會引起啼哭,給他穿上就會停止啼哭。
打針或碰撞所引起的疼痛會使新生兒啼哭,如果腸胃不舒服也會引起啼哭。
新生兒睡眠受到打擾或因故驚醒時,也往往會啼哭。
如果不是因為尿布濕了而啼哭,即使給新生兒換下濕尿布也不會停止啼哭。
出生后第2周,除了第1周的表現(xiàn)外,還可以因為中斷喂奶引起啼哭。喂母奶的嬰兒要到出生后1個月末才會出現(xiàn)這種啼哭。如果用奶瓶喂奶,當嬰兒剛吃1/4時就把奶瓶拿掉,他就會大哭。這種反應要持續(xù)到出生后1個月末或2個月的中旬。
出生后第3周,在嬰兒活動或煩躁時,成人的說話聲或拍手聲都會引起他的啼哭。如果當嬰兒感到滿意時出現(xiàn)說話聲或拍手聲會引起他的微笑或沒有反應。
出生后第4周,某些嬰兒第一次吃谷類食物時會啼哭,但吃水果汁則很少有哭的。平時搔抓嬰兒腋窩或腹股溝會使他發(fā)笑,但在他煩躁時搔抓他,則會使他啼哭。
相信《孩子敲東西是種探索行為》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尖利的東西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指出:“為兒童提供實物,鼓勵兒童自我操作、自我探索”。下面結合自己平常工作中的幾個案例,談談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的應用。 華師大版本中班教材中有一個活動《幸福七彩泡》...
關鍵詞: 現(xiàn)代社會中,兒童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很多年輕的父母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異常行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該求教心理醫(yī)生。以下介紹的主要是6歲以下的孩子常見的心理疾?。?咬指甲...
第一件:爸爸媽媽的愛 這一件禮物對于很多家長來說是太簡單的禮物,因為,沒有一個家長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可是,孩子們要的愛,不是家長們?nèi)〈磺械奶蹛?,不是一切都百依百順的溺愛,不是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的?..
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yǎng)。 是的,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出于一種本能,不用學也會。尊重孩子,這樣一種美好的教養(yǎng),我們還需要慢慢修煉。 我們深知...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