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如何讓寶寶學會用筷子

發(fā)布時間:2021-11-05

學會看病小學語文教案。

優(yōu)秀的人總是會提前做好準備,幼兒園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提前準備很多資料。資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關多類信息、情報。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墒?,我們的幼師資料具體又有哪些內容呢?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讓寶寶學會用筷子,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導讀:使用筷子還有一大功能就是提升大腦發(fā)育能力。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寶寶的智慧所在,不斷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像、創(chuàng)造力區(qū)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對智力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

筷子是中國人吃飯的主要工具,也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學齡期的寶寶不僅可以通過學習使用筷子培養(yǎng)良好的進餐習慣還能鍛煉手指靈活能力。使用筷子,一定要用力得當、協(xié)調,才能夾起食物。研究表明,用筷子吃飯,可以鍛煉包括肩部、胳膊、手掌、手指等30多個大小關節(jié)和50多條肌肉的能力,這對正處于精細動作發(fā)育中的寶寶來說,不失為最好的鍛煉方法。

使用筷子還有一大功能就是提升大腦發(fā)育能力。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寶寶的智慧所在,不斷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像、創(chuàng)造力區(qū)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對智力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YJS21.COm

培養(yǎng)寶寶使用筷子應注意以下幾點:

選擇合適的時間

2周歲左右的孩子才剛剛開始學用勺子吃飯,未必能很好地完成用筷子吃飯的動作。雖然手部動作的訓練可以促進大腦發(fā)育,但也要以大腦發(fā)育到一定水平為前提。對孩子各種能力的訓練要遵循兒童大腦發(fā)育的客觀規(guī)律,所以太小的孩子大腦發(fā)育還不完善,不適合用筷子。

選擇合適的筷子

塑料筷子對剛開始練習使用筷子的小朋友來說太滑,不容易夾菜。孩子用的筷子要比成人的短些,最好是較細、圓的木筷或竹筷,可以選擇帶有卡通圖案的筷子使寶寶樂于接受。

循序漸進,鼓勵為主

3歲的寶寶可以學習使用筷子了,在學習用筷子吃飯之前,父母可以先試著教寶寶用筷子夾一些大塊不易滑落的東西,比如蛋糕。等寶貝學會拿筷子了再練習夾細小的東西。寶寶學習使用筷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引導寶貝使用筷子的興趣,當寶貝學不好的時候要多多鼓勵,不要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如何讓寶寶學會知錯就改


導讀:幼兒往往缺乏是非觀念、責任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認識不足,不知道改正。隨著道德感、羞恥感等高級情感的發(fā)展,幼兒將逐漸學會知錯就改。

培養(yǎng)幼兒知錯改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幼兒往往缺乏是非觀念、責任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認識不足,不知道改正。隨著道德感、羞恥感等高級情感的發(fā)展,幼兒將逐漸學會知錯就改。

家長應正確對待幼兒所犯的錯誤,避免使用責罵、逼迫等粗暴方式,這不僅不會幫助幼兒認識錯誤,反而會傷害幼兒的自尊心。

1?讓寶寶學會認錯

寶寶沒有學會道歉,可能是因為不懂得是非概念,不知道生活中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為什么是錯的,更不知道自己應該怎樣改正錯誤。因此,家長切不可對寶寶動輒責備,應耐心地告訴寶寶為什么錯了,錯在哪里。

認錯需要一定的勇氣。寶寶不敢認錯,可能是害怕承擔后果,家長應給寶寶一種安全感,告訴寶寶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只要改了就是好寶寶,避免寶寶產生畏懼感。

2?寶寶犯錯要及時糾正

當寶寶做錯事時,家長應及時地給予并糾正,讓寶寶知道錯誤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諒。家長千萬不要在寶寶做錯事后,一味地批評、指責寶寶,這樣易導致寶寶產生逆反心理,以后犯錯時就會總想找借口推托。

對懂得道歉但又頻繁犯錯的寶寶,家長不僅要注意寶寶的言語道歉,更要關注寶寶改正錯誤的行為。

因此,如何處理寶寶所犯錯誤的方法,比寶寶犯的錯誤更值得家長思考。

3?家長應學會向寶寶認錯

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認為家長向寶寶道歉,會喪失自己的威嚴,所以,不少家長為了維護作為大人的面子,仍然堅持即使做錯了也不向孩子認錯。

研究顯示,父母向孩子認錯,不僅可以融洽家庭關系,并且可以用現(xiàn)身說法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會有錯的時候,認錯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父母向寶寶認錯,不僅不會因為認錯而喪失尊嚴,反而會讓寶寶更加尊敬。

讓寶寶學會和別人分享


要讓你的寶寶學會與人分享,或許需要幾年的時間,耐心等待他慢慢長大,慢慢體會“分享”的意義吧。

幫助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朋友,并且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技能,建議父母在實際生活中避免以下不良的行為反應:

1.無所謂。有些父母這樣說:“我這孩子就是小氣,拿他沒辦法?!?/p>

2.怕別的孩子要爭自己孩子的玩具而發(fā)生吵鬧,就讓孩子把玩具藏起來。

3.有些父母強迫孩子把心愛的玩具交給別人玩,孩子不愿意就嚴厲處罰。

4.空洞說教。對孩子一本正經地談話:“不自私的孩子討人喜愛,拒絕把玩具給別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以上這些做法并不是很妥當?shù)摹?/p>

給兩歲孩子父母的建議:

■確保你的孩子有較多的玩伴。如果一個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的小伙伴,或者他接觸的小伙伴的范圍非常有限,那么他就很難學會與人分享。實踐出真知,孩子只有不斷地實踐,才能真正懂得與他人分享的重要性。所以,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

■換一種方式說服孩子。如果你清楚地告訴兩歲的孩子:“你玩這個球已經很長時間了,亮亮一直在等著呢?,F(xiàn)在輪到他玩了?!蹦敲茨愕暮⒆泳蜁憩F(xiàn)得更友好,更大方。當亮亮玩完了的時候,你可以告訴孩子:“看,他不玩了,你還可以繼續(xù)玩?!边@樣,孩子從中能夠學到兩點:一是亮亮和他一樣喜歡玩球,二是屬于他的東西,或者他喜歡的東西最終還能夠回到他手里。

■善于利用機會,以身作則。如果你兩歲的孩子非常想拿你珍貴的東西,比如你的珍珠項鏈,那你正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教他與人分享。你可以讓他和你一起看,但是要提醒他輕拿輕放,因為項鏈很容易拽斷。還要告訴他等他看完了要歸還給你。

如何讓寶寶敢做敢當?


導讀:孩子做了錯事,由家長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愛孩子。然而,這種“疼愛”不是真正的疼愛,它在客觀上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從而也不可能謹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還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孩子做了對人沒禮貌或損害別人利益的事,要不要孩子向別人賠禮道歉?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懂什么,非要道歉不可的話,由家長替孩子道歉就行了。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高橋敷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書中,曾詳細記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當年,高橋敷先生在秘魯一所大學任客座教授,曾與一對來自美國的教授夫婦比鄰而居。有一天,這對夫婦的小兒子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高橋先生的家門上,一塊花色玻璃被打碎了。

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高橋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東方人的思維習慣,估計那對美國夫婦會很快登門賠禮道歉。然而,他們想錯了。

那對美國教授在兒子闖禍之后,根本就沒有出現(xiàn)。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個孩子自己,在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送來了—塊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禮地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已經關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今天商店一開門,我就去買了這塊玻璃。請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諒我的過失。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fā)生了,請您相信我?!?/p>

理所當然地,高橋夫婦不僅原諒,而且喜歡上了這個通情達理的孩子,他們款待孩子吃了早飯,還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事情本來可以劃上“句號”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當孩子拿著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對美國教授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還給了高橋夫婦,并且解釋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個孩子在闖了禍的時候,不應該得到獎勵。

在他們看來,這個小“男子漢”應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擔起他能負的責任了,這孩子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這塊玻璃,他幾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花錢。但是,他決不會因此得到家長一分錢的“財政補貼”,如果錢不夠的話,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比如,早晨為附近的鄰居送牛奶、取報紙,周末為別人修剪草坪,節(jié)約自己每周的零花錢,等等。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他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只有付出這種代價之后,他才能接受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

孩子做了錯事,由家長替孩子認錯、向別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愛孩子。然而,這種“疼愛”不是真正的疼愛,它在客觀上是在袒護孩子的過錯,孩子既不能從中獲得應有的教訓,也不能樹立起對自己言行的責任感。從而也不可能謹慎自己的言行,很可能還會重犯過去的錯誤。

孩子小時候,一般還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但由于家長總是出面認錯,代孩子“受過”,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覺得有家長給他“兜著”,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逐步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到那時候,家長可就后悔莫及了。

中國有句古話:“好漢做事好漢當?!焙⒆幼隽藫p害別人利益的事,讓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賠償損失,這不僅是為了取得別人的原諒,更重要的是使他從小就對自己的言行切實負起責任來,這對增強孩子的自律精神、謹慎言行,以便將來獨立地全面承擔人生的責任和義務,順利地進入社會生活,是非常有好處的。

如何讓寶寶不再摳鼻子


導讀:寶做事情的意識性還不強,摳鼻子往往是不知不覺的行為,你的大驚小怪反而會提醒他:原來這樣做能得到媽媽的關注,反而不利于習慣的改正;更不能呵斥,甚至打罵,這樣做會打擊寶寶尚未成熟的自尊心,阻礙身心的健康發(fā)育。能怎么做呢?裝作沒事的走過去,拉著他的手去做游戲。

寶寶又不自覺地把手指塞進鼻子里,又臟又難看,如何才能改正這個壞毛病呢?摳鼻子,寶寶這個壞習慣可真是讓人發(fā)愁,既不衛(wèi)生,又不美觀;強迫他改正,還怕傷害小家伙的自尊心,該怎么辦呢?看來只有了解行為的原因所在,才能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冷靜找原因

寶寶的行為都是有因可循的,從生理與心理兩方面來看,摳鼻子的原因可以總結為如下幾點:

1、生理興趣

寶寶的好奇心很大,對自己的身體更加不例外,會用他獨特的方式去探索,體驗身體器官的神奇,也許鼻孔對于他來說,就像一個小山洞,一定要知道里面有什么!

2、緩解壓力

寶寶在不斷探索自己周圍的世界,往往會有一些讓他感到困惑不解的事情,這個時候,為了緩解內心的壓力,安撫自己焦躁的情緒,寶寶可能會尋求某種動作來排解,比如咬手指、摳鼻子等。

3、病理原因

因為季節(jié)變化、環(huán)境衛(wèi)生等因素,寶寶的鼻子會出現(xiàn)過敏癥狀,癢癢的、干干的,讓寶寶忍不住去摳:還可能因為感冒,導致流鼻涕,鼻腔充血不通氣,鼻涕凝固粘在鼻孔里,讓寶寶感覺不舒服,刺激他用手去摳來擺脫不適。

恰當找辦法

了解了寶寶摳鼻子的真正原因,該如何對癥下藥,幫助他克服不良習慣呢?

擺正心態(tài)要冷靜

寶寶做事情的意識性還不強,摳鼻子往往是不知不覺的行為,你的大驚小怪反而會提醒他:原來這樣做能得到媽媽的關注,反而不利于習慣的改正;更不能呵斥,甚至打罵,這樣做會打擊寶寶尚未成熟的自尊心,阻礙身心的健康發(fā)育。能怎么做呢?裝作沒事的走過去,拉著他的手去做游戲。

快讓小手忙起來

寶寶天生就愛玩,摳鼻子那是無聊時候做的事情,小手忙起來,誰還顧得上小鼻子!

言當玩具。手偶可是擺脫壞習慣最有效的玩具,戴在小手上,還有空摳鼻子嗎?坐車、走路的時候,可以和寶寶一起互動,打發(fā)無聊的時間;

少點空閑。寶寶一閑下來,難免會重操舊業(yè),多安排些親子游戲,讓寶寶在玩積木、捏面團的游戲中,慢慢忘記自己的小動作;

及時叫停。玩游戲的過程中,寶寶也舍不自覺地去摳鼻子,及時地抓住小手,把它放在玩具上面,自然而然地化解“危機”。

教會寶寶學干凈

鼻子里有臟東西,當然不舒服。要時常給寶寶進行清潔,注意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保證鼻腔的通暢,也是抑制壞習慣的途徑之一。

定期吸鼻子——用漂亮的吸鼻器吸引寶寶的注意,養(yǎng)成定期吸鼻子的好習慣。

隨時擦鼻涕——在寶寶的胸前掛一塊小手帕,培養(yǎng)寶寶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保證空氣濕潤——天氣干燥的時候,要保證生活環(huán)境的濕潤,多吃水果多喝水,必要時可以借助加濕器來幫忙。

衛(wèi)生好習慣——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細菌的快速傳播。

小貼士

如果寶寶的行為沒有好轉,甚至有加劇的狀況,要及時咨詢醫(yī)生,檢查鼻腔是否有炎癥,或者是否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如何讓寶寶養(yǎng)成良好行為?


導讀:孩子從母腹來到人間,不懂得是與非、對與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靠成人教育與訓練。(當然是在先天素質和年齡規(guī)律的基礎上來進行的)。

我國現(xiàn)階段實行的是計劃生育的國策,一個家庭最好只生一個孩子。于是,家長對這一個孩子的成長(包括智力和性格)極為關注,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聰明、行為又好,是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

孩子從母腹來到人間,不懂得是與非、對與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全靠成人教育與訓練。(當然是在先天素質和年齡規(guī)律的基礎上來進行的)。那么,怎樣培養(yǎng)兒童的好行為、避免形成不良行為呢?我想談點總的原則,希望對家長有幫助。

一、在思想上要有這樣的認識:

1、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

沒有感受到愛的孩子,發(fā)展不會正常。愛并不是一味“提供”,不是要什么給什么,更不是還沒要,就已經準備好了、給了。嚴格要求不是不愛孩子,溺愛只會害了孩子,孩子就會不知道是非,不懂得尊重他人,自我中心就會演變成自私。

2、懂得只有孩子的不良行為,沒有不良的孩子,要批評時,應該說:“我不喜歡你把鞋子脫在沙發(fā)上”(不良行為),而不要說:“我不喜歡你”(不良孩子)。

3、孩子不良行為問題的產生,往往源于縱容和自己的不良言行。比如:孩子講話粗暴、拖拉、不尊重老人、打人、不愛護小動物、霸氣等。要糾正孩子的毛病,先糾正自己的毛病。

二、要早立規(guī)矩,早形成習慣,并堅持不懈地執(zhí)行:

規(guī)矩,也就是有界限,能做的、不能做的規(guī)定下來。甚至早在一歲生日以前就立下來。比如:不大聲吵鬧、不打人、睡覺時不要抱等。有了規(guī)矩才有秩序。早年不立規(guī)矩,孩子會失控,長大了,在一個有規(guī)矩的社會中,就會處處碰壁,不受人歡迎,經常受挫折,反而非常痛苦。

如果早不立規(guī)矩,孩子不知道是與非、不知道對與錯,等形成了不良行為,再立規(guī)矩就晚了,要花很多倍的工作,還不見得能改好。

有了規(guī)矩,形成了習慣,孩子做起來很自然,沒有約束感。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習慣養(yǎng)得好,終生受其益?!比~圣陶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英國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努力求得好習慣。”可見習慣之重要。

立了規(guī)矩,必須堅持,否則無用,有時還會更壞,孩子會模仿,雷聲大、雨點小是不好的。

三、要具備兒童身體、心理發(fā)育及發(fā)展的規(guī)律的知識:

教育要按規(guī)律行事。如果不懂得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定做不好教育工作。在心理方面,比如:嬰兒往往只有極短暫的注意力,不要讓孩子連續(xù)注意學習5分鐘以上(半歲以內),10分鐘以上(1歲以內)。逆反是兩三歲兒童的心理特點,不要在這個階段要他“聽話”,不聽就打。要理解、要疏導。五六歲的兒童好奇心特別強,有時為了探個究竟,會“破壞東西”,應該理解、要正確對待。如果家長有了這些知識,他們就會理解不同年齡的孩子要不同對待,教育才會有好效果。

四、適當表揚、獎勵,適當給以批評、懲罰,注意“度”:

家長往往對孩子的好行為喜在心里,不表露出來,而對不良行為卻揪住不放。批評、打罵,好像孩子不打、不罵,不會形成好性格。清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說過:“數(shù)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這是教育孩子重要的原則。

當然,孩子做錯了事,表現(xiàn)了不良行為,批評與懲罰也是必要的,但必須注意“分寸”,“度”,不要小題大做,也不要遮掩,要恰如其分。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不管你們采取哪一類教育方法,你們都需要一個尺度,因此也就需要在自己身上培養(yǎng)分寸感。”

愛也要注意分寸、尺度,過份的愛、以兒童為中心的家庭,只能培養(yǎng)出冷酷無情、毫無責任感的利已的孩子。

五、盡早發(fā)現(xiàn)問題,盡早處理問題,注意第一次:

孩子由于其經驗不足,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不良行為、小錯誤。比如孩子要買冰棍,不同意,他就大哭、在地上打滾,家長就買了。這樣,第一次教育機會就破壞了,孩子以后遇到類似情況,還會一樣表現(xiàn),再大一點,變成要挾,就難辦了。

六、管教孩子要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不要從自己的情緒出發(fā):

這一點雖然看上去容易做到,但實際上很難做到。家長往往是從自己當時的情緒出發(fā)來教育孩子的。孩子出現(xiàn)了一個問題,自己當時情緒好,大一點問題也不處理;反之,非常嚴厲,這樣就不能讓孩子明辨是非、糾正錯誤。

七、不要橫向比較;并數(shù)落發(fā)展稍稍遲緩的孩子: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自己的發(fā)展表。每一個孩子在不同行為領域的發(fā)展,可以不全是與大多教同齡兒童完全一樣的。在某個領域了解快些,另一個領域可能慢些。不要因為橫向攀比,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家孩子,就擔心,就數(shù)落孩子。早期稍稍落后的孩子,只要不是弱智兒,后來會趕上來的,甚至還會超過原來發(fā)展較快的孩子。

八、舍得花時間和孩子玩,在此過程中了解孩子:

家長往往因為忙,把小孩交給老人或保姆,大一點了,就送往幼兒園,甚至外地姥姥家、奶奶家。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時間很少。有時,因為高興,才逗逗孩子,這樣不好。孩子需要教育但必須了解他的愛好、他的興趣、他的優(yōu)點和缺點,這樣方能有效。

在一起玩是了解孩子最好的方法。要一起玩、要了解。有時,也有的家長是和孩子常玩,但只是高高興興地玩一通,但并不著意去了解孩子。問家長孩子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擅長什么、哪方面能力差些,也不知道,這就不好。

九、樹立榜樣:

孩子早期生活在家里,早期的學習以模仿為主。他們模仿的對象首先是最親近的人,父、母最為重要;因此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儀表。對孩子要誠實、要有責任心、要大度,對朋友要熱情、幫助、有同情心,孩子也會學習這些好品質。

十、不要以自己的性格特點來要求孩子:

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性格特點來要求孩子,把孩子塑造成自定的“模式”,當達不到時,就怪罪孩子怎么這樣“難教”。比如一位家長性格開朗、熱情爽朗,孩子卻比較文靜、不愛交朋友(并不是自閉癥),家長就不高興,經常批評孩子不聽話,不和自己一樣,有時還會影響親子關系。文靜的孩子一樣也是好孩子,只是和家長性格不一樣而已。

十一、家人一致:

這一點很重要,尤其是父母親與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教育方法與教育要求必須一致,否則會使孩子莫衷一事。今天母親說進屋要脫鞋,明天姥姥說用不著,太麻煩,孩子聽誰的呢?另外,也容易養(yǎng)成孩子的兩面性格。見母親一套,見姥姥一套。

十二、要給孩子一個溫馨的家:

家是孩子生活、成長的場所。這個環(huán)境對孩子智力、性格、身體的發(fā)展、成長關系極大,溫馨的環(huán)境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發(fā)展。如何營造呢?最重要的是父母和諧一致,絕不要當孩子的面互相爭吵、互相指責。

單親家庭不要讓孩子感到只有一半的父母。父母和孩子的關系是天然的,不應該由于父母分離了,孩子和一半的父母關系也斷了。把父母離婚給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幼師資料《如何讓寶寶學會用筷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學會看病小學語文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讓孩子輕松快樂學會用筷子 使用筷子還有一大功能就是提升大腦發(fā)育能力。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寶寶的智慧所在,不斷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像、創(chuàng)造力區(qū)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對智力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yǎng)寶...
    2022-02-21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寶寶學會知錯就改 導讀:幼兒往往缺乏是非觀念、責任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認識不足,不知道改正。隨著道德感、羞恥感等高級情感的發(fā)展,幼兒將逐漸學會知錯就改。 培養(yǎng)幼兒知錯改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幼兒往往...
    2021-10-30 閱讀全文
  • 寶寶不會用筷子怎么辦 我的寶寶今年四歲九個月了。他在語言能力方面較好,平常也喜歡打籃球、踢足球,但是做精細事情的能力特別差,比如用筷子吃飯,教了好多次,到現(xiàn)在還沒學會。畫畫只會畫圈圈。孩子是不是在智力方面有問題呢?平常我也...
    2020-01-15 閱讀全文
  • 我會用筷子吃飯啰 新學期開學了,孩子們的第一頓午餐就用筷子吃飯。筷子是中國人傳統(tǒng)的進餐工具,用筷子進餐至少有300多年的歷史。這兩根細如小指的簡簡單單的小竹棍,絕妙地應用了物理學中杠桿原理,靈活地在餐桌上大顯身手,是東...
    2020-05-27 閱讀全文
  • 如何讓寶寶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4歲孩子在成人的教育下,一般都會說“謝謝”、“你好”、“再見”、“請”等禮貌用語。 活潑一點的孩子還會主動跟熟人打招呼。 但有的孩子比較膽小害羞,不愿意主動向人問好,有的孩子甚至見到陌生人時,總想躲到...
    2020-11-12 閱讀全文

使用筷子還有一大功能就是提升大腦發(fā)育能力。有研究表明,手指頭是寶寶的智慧所在,不斷的運動會刺激大腦皮層,提升那些“負責”想像、創(chuàng)造力區(qū)域的活動能力,達到手腦并用的效果,對智力發(fā)育有很大的幫助。 培養(yǎng)寶...

2022-02-21 閱讀全文

導讀:幼兒往往缺乏是非觀念、責任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對自己所犯的錯誤認識不足,不知道改正。隨著道德感、羞恥感等高級情感的發(fā)展,幼兒將逐漸學會知錯就改。 培養(yǎng)幼兒知錯改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幼兒往往...

2021-10-30 閱讀全文

我的寶寶今年四歲九個月了。他在語言能力方面較好,平常也喜歡打籃球、踢足球,但是做精細事情的能力特別差,比如用筷子吃飯,教了好多次,到現(xiàn)在還沒學會。畫畫只會畫圈圈。孩子是不是在智力方面有問題呢?平常我也...

2020-01-15 閱讀全文

新學期開學了,孩子們的第一頓午餐就用筷子吃飯??曜邮侵袊藗鹘y(tǒng)的進餐工具,用筷子進餐至少有300多年的歷史。這兩根細如小指的簡簡單單的小竹棍,絕妙地應用了物理學中杠桿原理,靈活地在餐桌上大顯身手,是東...

2020-05-27 閱讀全文

4歲孩子在成人的教育下,一般都會說“謝謝”、“你好”、“再見”、“請”等禮貌用語。 活潑一點的孩子還會主動跟熟人打招呼。 但有的孩子比較膽小害羞,不愿意主動向人問好,有的孩子甚至見到陌生人時,總想躲到...

2020-11-12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