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如何培養(yǎng)寶寶社交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1-10-29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經驗告訴我們,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平時的學習和工作中,幼兒園教師經常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一般指生產、生活中閱讀,學習,參考必需的東西。有了資料的幫助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如魚得水!你是不是在尋找一些可以用到的幼師資料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培養(yǎng)寶寶社交能力”,歡迎閱讀,希望您能夠喜歡并分享!

導讀:對于兒童來說,自由地玩耍,從來都是一項具有社會交往意義的活動。即便孩子獨自玩耍的時候,他們也需要從社交經驗中提取角色和象征符號,來進行活動。玩耍的內容和主題永遠和孩子的社交與文化背景緊密關聯(lián),孩子們在玩耍當中,模仿成年人的行為,自發(fā)建立規(guī)則,積極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有一年的春節(jié),我們全家回新西蘭奶奶家度假。北半球的隆冬,恰值南半球的盛夏,孩子們每天在戶外奔跑游玩。一天下午,我們來到一處兒童游樂場,我的兩個孩子和他們的朋友都去玩一種叫作“飛狐”的器械。那里已經聚集了五六個孩子,從兩三歲到四五歲都有。那天好像是其中一個孩子的生日,他們的媽媽們帶著蛋糕小吃飲料,舉行一個小小的野餐會。這群孩子自發(fā)地組織起來,排隊輪流登上“飛狐”飛馳下去,再蕩回來。每個孩子都自覺地耐心等待,輪到自己再上去玩兒,玩兒過一次之后把“飛狐”拉回起始點,交給下一個孩子。

“飛狐”實在是太好玩了,一名年紀小一些的孩子忍不住玩過一次之后,把住“飛狐”不交出去,還要趁機再玩一次。這時他的朋友們一擁而上,有的抓住“飛狐”手把,有的抱住他,大家紛紛告訴他“不能這樣做,我們需要輪流,否則對大家不公平,請你下來,呆一會兒就又輪到你了?!痹谂笥训恼埱?、說理和簇擁之下,那個“犯規(guī)”的小朋友乖乖地松了手,排到隊伍最后邊。

這些孩子的媽媽們,遠遠地坐在公園安置的木頭桌子和長凳上,邊喝咖啡邊聊天,并不關注孩子們之間發(fā)生了什么。

我當時想,如果換到中國來,家長們恐怕會虎視眈眈地盯著孩子,亦步亦趨地跟著孩子,一旦出現(xiàn)任何矛盾和沖突,家長們一個箭步沖上前,評判、裁奪、批評、指正,“讓著他!別打架!你怎么這么霸道!”諸如此類讓孩子糊涂的指令脫口而出。

對于兒童來說,自由地玩耍,從來都是一項具有社會交往意義的活動。即便孩子獨自玩耍的時候,他們也需要從社交經驗中提取角色和象征符號,來進行活動。玩耍的內容和主題永遠和孩子的社交與文化背景緊密關聯(lián),孩子們在玩耍當中,模仿成年人的行為,自發(fā)建立規(guī)則,積極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于家長來說,最重要的工作是,相信孩子的智慧,放手讓孩子自由地玩耍,讓他們在玩耍中認知并建立規(guī)則,開發(fā)社會交往的能力,在矛盾和沖突當中,學會協(xié)調伙伴之間的關系,形成團體合作意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技巧。

的確,當我們放手讓孩子跟小伙伴自由交往時,他們獲得了寶貴的機會,來覺察他人的感知與理解力,并且體驗到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跟自己是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在這種時刻,如果他們希望玩耍繼續(xù)進行,就必須學會商議、妥協(xié)和變通。

一天下午,我去幼兒園接女兒。她正在院子里和要好的朋友林林蕩秋千,林林去衛(wèi)生間,托付我女兒幫助她看管秋千。這時另外一個小朋友過來要玩兒,我女兒對她說,“這是林林先拿到的秋千,她去衛(wèi)生間了?!绷至诌^來的時候,我女兒問她,“毛毛要玩兒秋千,你同意嗎?”林林搖搖頭,我女兒轉臉對毛毛說,“她不同意,請你等待,好吧?”

看到這一幕,我感慨萬千:即便成年人,恐怕也很難做到如此思路清晰、有理有禮有力吧?

YJS21.cOm更多幼師資料小編推薦

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社交能力


據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許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兒時期。如果孩子的拘謹、不善交往在幼時得不到解決,那么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后事業(yè)的成功??梢娚鐣煌芰κ侨说囊簧斨泻苤匾膬热葜?,但許多家長卻因孩子不懂得謙讓,不善于與同伴交往、合作而傷腦筋。那么,我們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yǎng)幼兒善于交往的能力呢?

耐心引導,增強謙讓意識。父母要經常給孩子講講關于“合作、友愛、謙讓”的道理,不要事事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以免孩子形成“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意識。例如,可以給孩子講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讓孩子明白應該向孔融學習什么,以便給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又如家里有好吃的東西,可以讓孩子來分配,家長不要因偏愛孩子而拒絕孩子的分配,要欣慰地接受并適時進行夸獎和鼓勵,從而引導孩子學會與人分享,形成好習慣。再如,當孩子有機會與別的孩子玩耍時,要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別人一起玩,而不要怕孩子吃虧,限制孩子的分享行為。

積極創(chuàng)設環(huán)境、提供鍛煉機會。

家長要適時地給孩子假設一個與他人平等、友好相處的生活環(huán)境,讓孩子得到交往的鍛煉。盡早地把適齡兒童送到幼兒園,是發(fā)展幼兒交往能力的一條捷徑,因為生活在幼兒園里的孩子,有許許多多同伴一起游戲、玩耍,能真正體驗到交往、合作的樂趣,容易懂得只有平等、友好地與他人相處,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友愛、幫助的道理。在幼兒園,教師也會因勢利導進行教育,使每個孩子都能融入幼兒園班集體的大家庭中,享受平等、合作與快樂。把孩子交給老人或雇保姆單獨看管絕非良策,因為孩子生活在自我小天地里,長期獨處容易使他們形成不合群或孤僻的個性。

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某幼兒園曾做過5次測試:請數名幼兒從指定的幼兒手中取玩具。結果,有90%以上的幼兒是動手搶或求助老師去取,只有極少數幼兒采取語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交換的辦法獲得成功。許多幼兒一方面只會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成自己的伙伴,卻不能與真實的同齡伙伴友好相處和交往。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當前獨生子女家長在“四怕”心理驅使下,限制孩子們交往,致使較多的獨生子女陷入交往饑渴與交往低能的困境。所謂“四怕”即怕孩子出門被欺負;怕孩子出外學壞;怕孩子外出游玩耽誤時間;怕其他孩子上門玩弄臟了居室。

心理學家認為,同伴對指導或訓練兒童掌握社會交往技能、幫助孩子走出孤獨的困境具有特殊的作用。因為,這種技能,兒童是無法在成人那里學到的。作為家長,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交往能力,讓孩子永遠走出孤獨的困境呢?

創(chuàng)造良好的交往環(huán)境。作為父母,應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一個平等和諧的交往氛圍,要培養(yǎng)孩敢說話、愛說話的習慣和能力。家長不要擺出“父(母)道尊嚴”的面孔訓斥孩子。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理解的應該讓孩子知道。適當地讓孩子去“參政議政”,有利于孩子樹立處理事物的信心。家庭中涉及到孩子的問題,更應聽聽孩子的意見,不要一味地由家長說了算。

提供更多的交往機會。家長可適當地帶孩子進入自已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時,要求孩子觀察成人間的交往;家中來客時,讓孩子參與接待、讓座、倒茶、談話……切忌一味將孩子趕走,要讓孩子在交往中學習交往。這樣將有利于消除孩子與人交往中的羞怯、恐懼心理。

教習基本的交往方法。兒童學習交往應當學會相應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輪流、協(xié)商、合作等,這些都是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技能。家長應在潛移默化中傳授給孩子。

讓孩子走出家門去結識“兄弟姐妹”,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多一份成熟,少一份稚嫩;多一份豁達,少一份孤獨。

提升寶寶早期社交能力


導讀:對于寶寶在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得茫然無措或者所謂膽怯,家長首先對此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普通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正常反應之一。但是,專家也建議,有必要通過行為引導,培養(yǎng)和提升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讓寶寶早日具備初步的社交能力。

很多家長反映,寶寶在親情環(huán)視的熟悉的環(huán)境里非?;钴S,但一到了陌生環(huán)境,則會表現(xiàn)得過于膽怯,有時甚至話不敢說、動也不敢動。兒童行為研究專家認為,1-3歲的兒童由于對外部環(huán)境缺乏足夠的認知和心理準備,乍一到陌生環(huán)境會變得茫然無措,家長們所說的膽怯、不敢說話、不敢動,即是茫然無措的具體表現(xiàn)。這種表現(xiàn)說明寶寶缺乏初步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的社交能力。

專家認為,對于寶寶在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得茫然無措或者所謂膽怯,家長首先對此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普通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正常反應之一。但是,專家也建議,有必要通過行為引導,培養(yǎng)和提升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讓寶寶早日具備初步的社交能力。

對于家長而言,以下幾點有助于培養(yǎng)與提高寶寶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的社交能力:

1、主動培養(yǎng),經常帶寶寶參加各類親子活動,鼓勵寶寶參與互動交流,提升寶寶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

寶寶之所以在陌生環(huán)境里表現(xiàn)茫然無措、缺乏主動社交能力,根本在于平時缺乏有效的社交鍛煉。因而,家長可以通過經常帶寶寶參加各類親子活動,通過活動互動交流和適當的表揚鼓勵,幫助寶寶逐步適應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

比如,家長可以經常讓寶寶參與寶寶才藝比賽之類的活動,通過表揚與鼓勵引導寶寶在現(xiàn)場中主動表現(xiàn)和鍛煉自己。這類活動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寶寶的才藝特長,另一方面則有助于讓寶寶在愉快的環(huán)境里提升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社交能力。

2、日常引導,通過玩游戲、電視互動等行為方式來培養(yǎng)鍛煉寶寶早期社交能力

要培養(yǎng)和鍛煉寶寶的社交能力,不僅需要經常讓寶寶參加各類親子活動,也需要在平日引導寶寶自我提升早期社交能力。好育園網站幼教專家建議,平日里可以利用小游戲和電視互動來提升寶寶的早期社交能力。

家長們平時可以和小寶寶一起玩一些旨在鍛煉寶寶語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小游戲,讓寶寶慢慢積累日常的社交語言。同時,電視互動也是有效的早期社交鍛煉方式之一,家長們平時可以利用有趣的少兒電視節(jié)目,以節(jié)目中的小英雄們?yōu)槔ㄟ^現(xiàn)場鼓勵與現(xiàn)場引導的方式,幫助寶寶們增強社交勇氣與社交語言表達能力。

3、父母以身作則,以自身的主動交流互動行為來鼓勵寶寶早期社交意識

曾有年輕的家長在好育園網站上發(fā)貼求助“寶寶遇到陌生人不敢說話”的難題,好育園的網友跟帖回應稱,解決“寶寶遇到陌生人不敢說話”的難題,一方面需要家長日常的鼓勵與日常有意識的培養(yǎng)鍛煉,同時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經常在遇到孩子們心目中的“陌生人”(實為熟人)時主動熱情打招呼,讓孩子們意識到,主動與人善意交流是件愉快的事情,也是件值得表揚的好事情。

同理,對于培養(yǎng)寶寶的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家長們也需要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家長們要有意識的善意和熱烈的互動方式來參與互動交流,以此來感染和鼓勵寶寶愉快地參與現(xiàn)場互動,讓寶寶在家長的行為影響下強化早期社會交往意識和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

總之,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和早期社交能力需要主動培養(yǎng)、有意識引導,也需要家長以身作則,以自身行為鼓勵寶寶參與社會交往。

早日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導讀:不僅父母對寶寶的方式會影響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之間甚至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會對寶寶的人際交往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一個家庭中,僅僅父母對寶寶民主還是遠遠不夠的,所有家庭成員之間都應該是有商有量,互相尊重的。

入園之后最突出的變化,是人員組成上的不同。在家中,與寶寶朝夕相處的是父母和其他養(yǎng)護者,在幼兒園,與寶寶共處的人是老師和同伴。對“老師”這樣一種角色,寶寶感覺比較陌生,一方面,寶寶以前從未與老師接觸過,另一方面,老師除了在幼兒園要照顧寶寶的生活,還要教他們學知識,長本領,既是寶寶的養(yǎng)護者,還是他的教育者。

和這樣一個有多重身份的人打交道,寶寶心理可能一下還不能適應,需要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對“同伴”這樣一種角色,也需要寶寶在入園后逐漸適應,如果是混齡班,寶寶還要和一些小哥哥、小姐姐們共同生活,這就必然打破寶寶在家一人獨享所有成人關照的局面,同時帶來一定程度上的不適應。因此,父母非常有必要在寶寶入園前,為其做一些人際交往方面的基本準備和與老師、同伴交往的特別準備,以幫助他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訓練內容一:人際交往能力

1.知道自己的名字

每個寶寶在家中一般都有自己的乳名,大多數父母在家中都只叫寶寶的乳名而不叫學名,這會使得很多寶寶只熟悉自己的乳名,對自己的學名卻不敏感。到了幼兒園,為了準確稱呼每一名幼兒,也為了培養(yǎng)幼兒“我已經長大了”的自豪感和獨立意識,幼兒園里的老師一般都會以學名來稱呼寶寶,這種差異必然造成寶寶心理上的不適應。對此,父母應在寶寶入園前半年,有意識地用學名稱呼寶寶。在和別人提到寶寶時,也要多用寶寶的學名,如,不要說“寶寶今天幾點起床的?”而應說“王佳宜今天幾點起床的?”讓寶寶意識到學名也是對自己的稱呼之一。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寶寶用學名向別人介紹自己,如,說“我叫王佳宜”而不說“我是寶寶”。為了引導寶寶對自己學名的喜愛之情,還可以向寶寶介紹他學名的含義以及給他取名字的過程等等,以此增加寶寶對自己學名的了解和認同。

2.敢于與人交往

由于遺傳因素和養(yǎng)育方式等方面的作用,每個寶寶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寶寶從小就顯得比較大方,有的寶寶卻總是比較害羞、內向,不善于和同齡小朋友打交道,這種性格的寶寶到了幼兒園,自然會遇到比其他寶寶更多的難題,他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學會如何和老師、同伴相處,父母應該怎樣幫助此類寶寶,與他人大膽地交往呢?

首先,要注意多給寶寶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很多寶寶的害羞、膽小,是由于缺少與家庭之外的其他人交往所造成的。家長可以帶寶寶多參加一些聚會,讓他感受很多人在一起交流的快樂,還可以幫他請小朋友到家中玩,讓寶寶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學習與人交往。有客人來訪時,可以讓寶寶幫忙開門,迎接客人。電話鈴響時,鼓勵寶寶自己去接??傊瑒?chuàng)造足夠多的交往機會,是寶寶擺脫害羞、膽小,敢于與人交往的前提。

其次,寶寶不敢交往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這就是缺乏自信。如果家長已經為寶寶提供較充分的交往機會,可他仍表現(xiàn)出害羞、膽小的特質,就應考慮怎樣來增強寶寶的自信心了。家長可以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讓寶寶展示自己的能力,然后給予及時的肯定。當然,應注意表揚時要言之有物。如,媽媽進門時讓寶寶把拖鞋找出來,就可以夸獎他,“寶寶真能干,能給媽媽拿拖鞋了?!弊寣殞殞⒍詹寄媒o要擦地的爸爸,就可以這樣表揚他,“寶寶真棒,能幫爸爸打掃衛(wèi)生了?!背酥?,父母還應特別注意不要給寶寶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簽。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情形,家中來了客人,父母讓寶寶向客人問好,寶寶躲到父母身后不吭聲,父母此時會陪笑地說一句“這孩子就是膽小”。殊不知這樣的話會被寶寶記在心里,加深寶寶對自己膽小的認同,從而更加影響寶寶和他人的交往。因此,對越是膽小的寶寶,越要經常鼓勵、及時表揚他的每一點進步,而不是批評他的膽小。

3.樂于與人交往

有的寶寶不善與人交往,不是因為他不敢與人交往,而是不喜歡、不愿與人交往,這通常與其家庭養(yǎng)育方式有關。寶寶對人際交往的認識,是從自己和養(yǎng)護者的交往開始的。如果父母或其他養(yǎng)護者對寶寶的反應敏感,讓寶寶時時感覺有人在響應他的呼喚,在他吃喝拉撒睡和玩耍時,如果都有到位的關注和照料,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安全、可以信賴的,就會喜歡與人相處,與人打交道。相反,如果父母或其他養(yǎng)護者對寶寶的反應遲鈍、冷淡,他的需要常常遭到拒絕或者忽視,他就會認為這個世界是不可信任、不好把握的,也就不敢也不愿參與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了。兒童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具有安全依戀歷史的嬰兒長大以后,會將這種安全感帶到他的社會關系中,使他容易認同同伴或他人。相反,具有不安全依戀歷史的兒童長大以后,會將不安全感帶到他的社會關系中,使他容易排斥同伴或他人。因此,要讓寶寶樂于與人交往,關鍵還在于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值得注意的是,爸爸一定要參與到與寶寶的交往中來,因為爸爸的性格一般較媽媽更為活潑、外向和豁達,這對點燃寶寶與人交往的熱情是十分有利的。

有些父母自身性格比較內向或冷淡,不太樂于與人交往,這些性格特點會影響寶寶,使得寶寶也不樂于與人交往。要想改變成人的性格不容易,但父母一定要認識到這樣一種事實:當今社會,性格活潑、外向、適應能力強的人,總是更容易獲得各種發(fā)展的機會。因此,為寶寶的將來著想,父母平時應盡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足,盡量多地與人進行交往,要知道,寶寶是最善于模仿的。

4.會與人交往

寶寶不僅要敢于與人交往,樂于與人交往,還要會與人交往。在這一點上,父母對寶寶的教育方式起著決定性的因素。正確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民主型的,尊重寶寶,有關寶寶的事情要和他商量,聽聽寶寶的想法,即使只是一個形式,也能讓寶寶感覺到大人與小孩是平等的,遇到事情應該互相商量。反之,如果父母對寶寶的教育方式不得當,則會導致寶寶從中學習到負面的交往方式,如,溺愛、專制、忽略等等。

溺愛型的父母,凡事以寶寶為中心,對寶寶百依百順,養(yǎng)成寶寶惟我獨尊的意識,這樣的寶寶在走出家庭后,仍然會要求他人像家人一樣,處處無條件地滿足他的要求,凡事要別人遷就他,一旦遭到拒絕就會感到強烈的受挫,或者大發(fā)脾氣,或者從此拒絕與他人交往。總之,父母的溺愛,會導致寶寶不懂得尊重他人、體諒他人,不會節(jié)制自己的欲望,不會與人交往。

專制型的父母,則處處要求寶寶按照家長的要求辦事,很少考慮寶寶自身的感受,一旦寶寶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就會受到訓斥甚至挨打。殊不知這樣的專制作風,也會被寶寶學習到,在這種環(huán)境中長大的寶寶,會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可以要求別人無條件地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如果遭到拒絕,就可以利用自己身體上的優(yōu)勢去懲罰別人。因此,許多從專制家庭中走出來的寶寶,都具有較強的攻擊性,也容易遭到他人的排斥。

還有一種父母,對寶寶既不溺愛也不專制,采取的是忽略的態(tài)度。盡管他們非常愛自己的寶寶,但由于工作的原因,總是抽不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和寶寶較多地相處。一些看護寶寶的祖輩或保姆,經常只重視寶寶生活的照料,忽視了和寶寶之間的情感交流,長期下來,寶寶的感情就會顯得比較淡漠,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去關心、愛護別人,從而帶來人際交往上的障礙。

不僅父母對寶寶的方式會影響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父母之間甚至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會對寶寶的人際交往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一個家庭中,僅僅父母對寶寶民主還是遠遠不夠的,所有家庭成員之間都應該是有商有量,互相尊重的。家庭成員之間應盡量避免當著寶寶的面發(fā)生爭執(zhí),因為這種爭執(zhí)的局面,不僅會讓寶寶感到緊張、恐慌,還會使寶寶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一些負面的交往方式,如,惡語攻擊對方、動手攻擊對方等。

和寶寶一起外出時,父母應有意識地表現(xiàn)出良好的交往方式。如,熱情友好地和鄰居、朋友打招呼;上公交車時主動排隊,不推搡別人;被別人不小心踩了一腳或是碰了一下時,能夠接受別人的道歉,說一聲“沒關系”,而不是盛氣凌人,甚至口出惡言等等??傊?,有寶寶在身邊時,父母應比平時更多一份自律,要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寶寶都會看在眼里,并會從中模仿。

當然,父母還可通過講故事、看動畫片等方式來教育寶寶,利用其中的榜樣人物幫助寶寶學習正確的交往方式,避免錯誤的交往方式。如,給寶寶講《狼來了》的故事,從中教育寶寶對人要誠實,人與人之間應該以誠相待;講《大獅子和小老鼠》的故事,從中教育寶寶不要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講《孔融讓梨》的故事,從中教育寶寶要懂得相互謙讓。

父母還可教給寶寶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掌握一些禮貌用語,包括“你好”、“再見”、“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教寶寶主動結交朋友的一些方法,如,把自己的玩具、食品拿出來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主動和別的小朋友商量游戲的玩法,以便能加入其中。

本節(jié)訓練要點

多用學名稱呼寶寶。

給寶寶講解學名的由來和含義,讓寶寶認同和喜歡自己的學名。

多提供給寶寶與人交往的機會。

創(chuàng)造機會讓寶寶展示自己的能力,并給予及時表揚,以增強寶寶的自信心。

不要當著寶寶的面批評他害羞、膽小的特質。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對寶寶的需求要敏感。

父母要以身作則,表現(xiàn)出樂于與人交往的行為特點。

父母對寶寶的教育應該是民主型的,而不應溺愛、專制和忽略。

家庭成員之間的交往應該是民主、友好的,要盡量避免在寶寶面前發(fā)生爭執(zhí)。

父母帶寶寶出門時要多一份自律,有意識地表現(xiàn)出與人友好交往的方式和能力。

通過講故事、看動畫片等方式,教給寶寶正確的交往方式。

教寶寶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

訓練內容二:與老師交往

1.敢于表達自己的需要

許多初入園的寶寶,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在幼兒園不敢大小便,經常把大小便解在褲子里;或在幼兒園里憋屎憋尿,一回家便急于上廁所。這些對寶寶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延緩寶寶對幼兒園的適應。除了大小便問題,在一些寶寶身上還會出現(xiàn)吃飯沒吃飽,卻不敢讓老師再加,身體不舒服,卻不敢告訴老師等種種現(xiàn)象,究其原因,還在于寶寶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需要。

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還是由于他對老師不熟悉而造成的。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還需父母在寶寶入園前,多向他介紹“老師”這一陌生的角色,如,告訴寶寶,“老師也會像媽媽一樣愛寶寶,照顧寶寶”、“老師是帶寶寶做游戲的人”、“寶寶在幼兒園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告訴老師,老師一定會想辦法滿足寶寶的要求”等等。當然,即使父母做到了這些,寶寶對老師的接納也仍需要一個過程。父母還可在寶寶入園前或老師來訪時,給老師講一講寶寶的性格特點和生活習慣,也可以在寶寶初入園時,在接送寶寶的同時和老師聊一聊寶寶的情況。當寶寶看到父母和老師這么親近、熟悉,自然也就會慢慢地親近老師。在和老師溝通的過程中,父母還可把自己了解到的寶寶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需要的問題告訴老師,使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寶寶進行引導和教育。父母還可在家中扮演老師的角色,和寶寶一起玩“老師和學生”的游戲,讓寶寶把爸爸媽媽當老師,鍛煉寶寶表達自己需要的能力。

2.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需要

寶寶在幼兒園不表達自己的需要,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他不會表達,或者說不會清楚地通過語言進行表達,這對年幼的寶寶來說并不稀奇。想一想,父母平時在家對寶寶生活起居的照顧,有多么的細致入微,對寶寶的各種需要,可以說是“胸有成竹”:寶寶有多大飯量,多久需要喝一次水,什么時候大小便,身體不舒服時會有什么表現(xiàn),這些都是父母憑著對寶寶的細致觀察和悉心照顧摸索出來的,因此,在家庭環(huán)境中生活的寶寶,經常是不需要表達自己的需要的,也就因此失去了表達需要本領的鍛煉。到了幼兒園,老師要照顧眾多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可能做到像各自的父母那樣熟悉自家寶寶的各種需要。要想解決好這一問題,除了父母需向老師提供寶寶的一些資料外,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寶寶自己掌握表達需要的本領。這當中需要父母適當“節(jié)制”自己的愛心,當寶寶有需要時,不要在第一時間給予滿足,而應給寶寶表達自己需要的機會。開始時,父母可以用語言向寶寶傳達他的需要,如,到寶寶吃飯的時間了,父母可以這樣對寶寶說:“寶寶餓了,該吃飯了?!贝龑殞毘酝旰?,可這樣對寶寶說:“寶寶吃飽了,不吃了。”寶寶要大便時,父母可以這樣說:“寶寶現(xiàn)在要大便了。”總之,把寶寶的需要用語言表達出來,慢慢使寶寶明白自己的需要是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待寶寶初步掌握一些語言后,便可改用詢問的方式,如,“寶寶餓了嗎?”“寶寶是要大便了嗎?”寶寶回答后還可以重復一遍,“哦,你是想吃飯了?!薄芭?,寶寶要大便了?!彪S著寶寶語言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詢問可以變?yōu)椤澳阆胍裁??”“哪里不舒服?”這樣便可由寶寶自己來組織語言進行回答。當寶寶在父母的提示下,能夠比較熟練地使用“我想……”、“我要……”類似的句型后,語言的詢問又可以進一步變?yōu)槟抗夂捅砬榈脑儐?,如,看到寶寶指著水杯時,父母可以裝作不明白的樣子,疑惑地看著寶寶,直到寶寶自己說出“我要喝水”這樣完整的句子。

3.主動向老師問好

落落大方的孩子總是更加惹人疼愛,大方的性格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培養(yǎng)。主動問好對即將入園的寶寶來說,相對容易做到,同時也容易使老師對寶寶形成深刻的第一印象??刹唬斃蠋焸兤S趹抖鄶岛⒆拥慕箲]和排斥時,一聲甜甜的“老師好”,會帶給她們多大的驚喜和振奮啊!當然,這種主動問好的習慣,不是靠入園前的突擊強化就能養(yǎng)成,它需要較長時間的教育滲透和用心培養(yǎng)。

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到主動和別人打招呼。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被寶寶看在眼里并加以模仿。

其次,教會寶寶向別人問好,這種教育,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一幅場景,媽媽抱著還不會說話的寶寶,輕輕握著寶寶的小胳膊,對客人揮手以示再見;讓寶寶做拍手的動作,歡迎客人來家中做客。類似這樣的動作會使成人和寶寶都感到很愉快,重要的是,同時奠定了寶寶主動和別人打招呼的基礎。在寶寶學會較清晰地說話后,父母就可以教寶寶用語言向他人問好了。開始時,可以直接告訴寶寶見到熟人要問好,如,在路上看到李阿姨,告訴寶寶說:“李阿姨好。”如果寶寶開始不喜歡張嘴,父母也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覺得在人前失了面子而遷怒于孩子。萬事開頭難,雖然寶寶這次沒有開口,但卻加深了一次記憶,是很好的經驗積累。不要因為寶寶遲遲不開尊口,而放棄對寶寶進行問好的教育。有的寶寶初步掌握見人問好的本領后,一段時間卻又不肯開口了,即出現(xiàn)語言和行為上的倒退現(xiàn)象,父母對此不要懊惱,因為這種現(xiàn)象對寶寶來說是很正常的,父母應耐心等待寶寶倒退之后的前進。當然,不排除有些時候是寶寶忘記和別人打招呼了,父母則可在一旁適時地提醒寶寶:“寶寶,見到阿姨要說什么?”

對寶寶而言,老師相對于父母,肯定要陌生許多,對陌生人的不熟悉和戒備,會使寶寶對老師的問好不自然,需父母事先多給寶寶講一講老師和寶寶的關系。如前所述,可以告訴寶寶,“老師愛寶寶,就像媽媽一樣會照顧寶寶的”,讓寶寶對老師產生親切和認同感,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后,寶寶的“老師好”會叫得更加自然,也更加由衷。

本節(jié)訓練要點:

多向寶寶介紹“老師”這一角色,引發(fā)寶寶對老師的認同。

和寶寶一起玩“老師和學生”的游戲,鍛煉寶寶表達自己需要的能力。

不要事事為寶寶準備在先,多給寶寶表達自己需要的機會。

逐漸引導寶寶用語言完整表達自己的需要。

父母要以身作則,經常主動地和別人打招呼。

引導寶寶主動向別人問好,但不要急于求成,并要允許寶寶“倒退”。

一、0~3歲寶寶與同伴交往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

3歲之前的寶寶和同伴交往,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以客體為中心的階段,1歲以前的寶寶大都處于這個階段。也就是說,這個時期寶寶之間的交往,主要是由玩具或物品引起的。換句話說,這個時候,寶寶感興趣的是物而不是人,他們更喜歡單獨玩弄手里的玩具,看到別人手里好玩的東西,也會想搶過來擺弄擺弄,對別人的反應并不太感興趣。所以,如果把1歲之前的寶寶放在一起,如果玩具充足,他們就會各玩各的、互不理睬,如果玩具不充足,會發(fā)生爭搶玩具的現(xiàn)象。

第二個階段是簡單交往階段,1~1。5歲的寶寶大都處于這個階段。此階段的寶寶,已經逐漸開始對人和人之間的交往發(fā)生興趣,他們會做出一些行為來引起別的小朋友的注意,如,對小朋友微笑或大笑,發(fā)聲或說話,遞給小朋友玩具,撫摸、輕拍或推搡小朋友,寶寶的行為會引起同齡小伙伴的積極回應。同樣,當別的小朋友對自己做出這些行為時,寶寶也會馬上給予回應,他們互相微笑、對話、觸摸或是在一起玩同樣的玩具,對有彼此做伴感到快樂。這個年齡的寶寶,開始不滿足每天呆在家里單獨游戲,或是只和成人交往,他們熱切地盼望出門,以求和別的小伙伴共同玩耍。

第三個階段是互補性交往階段,1。5歲后的寶寶開始步入這個階段。在此階段,寶寶與別的小朋友之間的交往更加持久,內容也更加復雜多樣。他們開始玩一些需要合作的游戲,如,你跑我追、你躲我找,一起搭積木等等。

父母在培養(yǎng)寶寶人際交往能力時,應根據寶寶交往行為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適時滿足寶寶的交往需要,并給予相應的交往指導,不要對寶寶提超出其年齡發(fā)展的過高交往要求。

二、爸爸媽媽與寶寶交往的不同

寶寶的人際交往能力,最初是從照顧自己的爸爸媽媽身上學到的,而且,爸爸媽媽與寶寶交往,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寶寶自然也就從爸爸媽媽身上,學到了不同的人際交往方式,因此,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應注意加強同寶寶的交往。爸爸媽媽與寶寶的交往,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在交往內容上,爸爸更多的是與寶寶游戲,媽媽則更多的是照顧寶寶的生活。對于這一點,從生活中我們可以很容易觀察到。爸爸抱起寶寶時,會經常做出各種各樣的表情和動作,逗弄寶寶開心。媽媽最關心的還是寶寶的吃喝拉撒睡,在最初的日子,照顧寶寶的生活往往會耗去媽媽的全部精力,以至媽媽沒有更多的精力去逗引寶寶玩耍。因此,爸爸的介入非常關鍵。寶寶很小時就有了與人交往的需要,他不會只滿足于吃飽喝足,還需要有人對他微笑、對他說話。寶寶有時會無緣無故地哭鬧,此時只要有人逗引他,他會立刻停止哭泣,通過注視、發(fā)聲或手舞足蹈等身體動作,積極與他人進行交流,這正是寶寶需要與人交流的體現(xiàn)。生活中,爸爸常會覺得自己在照顧寶寶的生活方面插不上手,因此,他和寶寶的交流經常遠遠少于媽媽。其實,逗引寶寶玩耍、和寶寶游戲,正是爸爸與寶寶交流的良好途徑。

第二,在交往方式上,媽媽更多的是通過言語交談和身體接觸與寶寶交往,爸爸則是更多地通過身體運動的方式和寶寶交往,這也是我們經??梢钥吹降默F(xiàn)象。媽媽總是溫和、輕柔、充滿愛意地抱起寶寶,輕聲細語地和寶寶“交談”,爸爸則經常是粗獷、豪放地把寶寶高高舉過頭頂,或抱著寶寶來回悠,這是寶寶感覺最興奮的活動,他常常會在爸爸的逗弄下格格地笑個不停。寶寶的笑聲,無疑對爸爸媽媽是最大的鼓勵,他們會更加賣力地逗引寶寶,和寶寶一起玩耍,這種親子之間美好情感的傳遞,正是寶寶樂于與人交往的基礎。

第三,在和寶寶進行游戲的性質上,爸爸媽媽也存在明顯的不同。媽媽更喜歡和寶寶玩一些比較安靜的游戲,如,“藏貓貓”,媽媽拿一塊手絹蓋在臉上,然后忽然把手絹掀開,把臉露出來;“搖到外婆橋”,媽媽讓寶寶坐在自己的膝蓋上,一邊拉著寶寶的小手輕輕搖晃,一邊哼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除此之外,媽媽還喜歡跟寶寶玩一些能逗引其注意力、觀察力的游戲,如,在寶寶面前搖晃一個波浪鼓,或是放一個不倒翁,然后把它按下去,讓寶寶觀察它怎樣自己立起來。爸爸則更喜歡和寶寶玩一些比較激烈的身體運動方面的游戲,如,把寶寶舉過頭頂、放下,再舉過頭頂,或者把雙手放在寶寶的腋下,讓寶寶在床上或自己的膝蓋上往上蹦。玩玩具,爸爸會傾向于和寶寶玩那些可以進行更大動作的玩具,如,拿一個大的充氣塑料棒到處敲打,拍籃球、踢皮球等。

由于爸爸媽媽和寶寶交往方式的不同,寶寶會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如,從媽媽身上學到細致、溫柔,從爸爸身上學到活潑、勇敢。只有爸爸媽媽一同參與和寶寶的交往,寶寶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性格,也才能學到更多的交往技能,從而更加有利于寶寶人際交往能力的增強。

幼師資料《如何培養(yǎng)寶寶社交能力》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如何拓展寶寶的社交能力 全球化的人類大融合時代,卻把孩子推向了反面。由于現(xiàn)在城市中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所有的大人都圍繞著一個孩子,形成了典型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倒金字塔”育兒模式。這些生活優(yōu)越的“小皇帝”看似集萬千寵愛,其實卻...
    2022-01-27 閱讀全文
  • 從小培養(yǎng)寶寶的社交能力 據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許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兒時期。如果孩子的拘謹、不善交往在幼時得不到解決,那么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后事業(yè)的成功??梢娚鐣煌芰κ侨说囊?..
    2021-12-04 閱讀全文
  • 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某幼兒園曾做過5次測試:請數名幼兒從指定的幼兒手中取玩具。結果,有90%以上的幼兒是動手搶或求助老師去取,只有極少數幼兒采取語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交換的辦法獲得成功。許多幼兒一方面只會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
    2021-12-24 閱讀全文
  • 好方法培養(yǎng)孩子社交能力 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
    2021-04-05 閱讀全文
  • 提升寶寶早期社交能力 導讀:對于寶寶在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得茫然無措或者所謂膽怯,家長首先對此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普通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正常反應之一。但是,專家也建議,有必要通過行為引導,培養(yǎng)和提升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讓寶寶早日具...
    2021-08-25 閱讀全文

全球化的人類大融合時代,卻把孩子推向了反面。由于現(xiàn)在城市中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所有的大人都圍繞著一個孩子,形成了典型的以孩子為中心的“倒金字塔”育兒模式。這些生活優(yōu)越的“小皇帝”看似集萬千寵愛,其實卻...

2022-01-27 閱讀全文

據心理學家多年的研究,許多成年人的不善交往、拘謹可以追溯到他的幼兒時期。如果孩子的拘謹、不善交往在幼時得不到解決,那么他的不合群、不愛與他人交往的個性將會妨礙他今后事業(yè)的成功。可見社會交往能力是人的一...

2021-12-04 閱讀全文

某幼兒園曾做過5次測試:請數名幼兒從指定的幼兒手中取玩具。結果,有90%以上的幼兒是動手搶或求助老師去取,只有極少數幼兒采取語言商量或用其它玩具交換的辦法獲得成功。許多幼兒一方面只會把布娃娃等玩具假想...

2021-12-24 閱讀全文

日常生活中,細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 讓孩子學習與陌生人說話 有的父母怕孩子單獨外出會闖禍,而嚇唬孩子,孩子變得膽小,怕見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別人的欺侮,怕吃虧、學壞,認...

2021-04-05 閱讀全文

導讀:對于寶寶在陌生環(huán)境表現(xiàn)得茫然無措或者所謂膽怯,家長首先對此不需要太過擔心,這是普通孩子對陌生環(huán)境的正常反應之一。但是,專家也建議,有必要通過行為引導,培養(yǎng)和提升寶寶陌生環(huán)境適應能力,讓寶寶早日具...

2021-08-25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