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育孩子。
家庭與學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載體,家長與教師互相配合可以揚長避短,更好激發(fā)孩子潛能!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潮”媽用微博、QQ、短信教育孩子》,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在過去那含蓄的年代,母親和孩子之間更多是“深愛在心,口難開”;如今,新生代媽媽不再是刻板的家長制代言人,在與子女談及“早戀”問題時,她們懂得什么叫“有feel”,什么是“恐龍”;在創(chuàng)新教育交流模式時,她們會用微博、QQ、短信。
每天,坦誠而毫無顧忌的溝通交流,已是新生代母子間最深情的互愛。
學校征文
少女心事說給媽媽聽
焦焦,女,1994年底生,廣州市16中高中學生
4月底,眼看沒幾天就要期中考了,我滿心還想著那個“小秘密”———我對班里的一個男生產生了好感,不能安心復習。真煩!我很想把這種感受告訴朋友,但因為男生和我同校,我不想同學知道后“節(jié)外生枝”。
只有她了。那晚,我走到老媽面前,盡量抑制著自己的緊張,說:“媽,我對一個男仔‘有feel’(注:有感覺)……”
當時,老媽的反應比我預期的還要冷靜,只說了句“你自己睇住啦(注:你自己看著辦就行了),這東西,‘后生’總要經歷的,道理你都懂,媽就不啰嗦了。”把“秘密”說出來后,我感覺好多了。
期中考順利通過了,對那男生驟然而來的感覺也隨之消失。事后,媽媽還開玩笑地問,“你不是喜歡那個誰嗎?”我笑答,“沒有feel了?!?/p>
雖然,老媽有時候也很“傳統(tǒng)”,不過,我一直當媽媽是朋友,向她傾訴心事,總感到很放心,也很踏實。
在過去那含蓄的年代,母親和孩子之間更多是“深愛在心,口難開”;如今,新生代媽媽不再是刻板的家長制代言人,在與子女談及“早戀”問題時,她們懂得什么叫“有feel”,什么是“恐龍”;在創(chuàng)新教育交流模式時,她們會用微博、QQ、短信。
每天,坦誠而毫無顧忌的溝通交流,已是新生代母子間最深情的互愛。
母子微博互動很給力
詹梓誠,男,2000年生,廣州荔灣區(qū)環(huán)翠園小學四年1班學生
我和老媽都是“微博控”,當然,我老媽級別比我高些,因為她還自創(chuàng)了一套微博式教育法。
那一次,我在放學路上看到一個同學掉了10塊錢,就偷偷把錢撿了起來,滿心想著用它去買什么零食好,雪糕、薯片、糖果……興奮的我不知不覺就回到家了。老媽瞟了一眼我手里的“贓款”,什么都沒說,繼續(xù)做飯去了。我更樂啦,覺得“意外收獲”獲得認可了。
但第二天,我看見了老媽的微博上多了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袋子里突然多了10塊錢,怎么會這樣呢?”老媽在“圍脖”上的“辣招”,讓我頓時臉紅了,真是又羞又恨啊!
于是,第二天我趕緊把錢還給了同學。然后,老媽的微博又更新了一句,“那人袋子里的10塊錢又不見了,真奇怪!”我看著,不禁哈哈大笑起來,“老媽真給力!”
QQ調查
在羊城晚報的QQ聊天室,幾位80后甚至85后媽媽,趁著過節(jié)的興奮勁兒,七嘴八舌說起自己的育兒經,熱鬧非?!?/p>
Q媽亮相———
Mokya:1981年生,會計師。有一名五歲女寶寶,愛逛街,愛聊Q,愛足球,最愛過節(jié),一切節(jié)!
熊貓寶貝:1986年生,外企文員。有一名兩歲男寶寶,育兒經驗至今近于零,萬事找外婆……
桃小紅:1980年生,家庭主婦。有一名七歲男寶寶,最喜歡把自己和兒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去游樂場晃蕩。
羊城晚報:各位辣媽,母親節(jié)快樂!到現(xiàn)在為止收獲如何,有禮物可曬嗎?
Mokya:快樂!孩子她爸已經帶領寶寶上網(wǎng)團購了家庭海鮮大餐,就等著節(jié)日快點來到了!
熊貓寶貝:小孩太小啦,不知道母親節(jié)啊,我打算自己給自己過節(jié),把老媽接過來。
桃小紅:上個星期五,兒子的學校就組織了學生準備母親節(jié)禮物,我發(fā)現(xiàn)他最近都在剪紙,貌似是在剪一個心形圖案,問他干嗎卻裝神秘,但是,廢紙已經堆了一客廳,禮物還是沒剪出來,汗!
羊城晚報:自己當了媽后,對“母親”這個詞的理解有沒有發(fā)生什么改變?
Mokya:非常有!當媽媽太辛苦了,尤其是在這個時代當媽。社會環(huán)境不安全,對于五歲的小孩,無論是吃喝還是出行,稍不留神就會出問題。
熊貓寶貝:我剛畢業(yè)就有了小孩,這兩年都是我媽陪在身邊,小孩幾乎是她一手帶大的,這讓我好慚愧。我正在慢慢學,希望等孩子再長大些,我能親自搞定一切。
桃小紅:不知道是我兒子早熟還是我幼稚,我總有種錯覺,以為我們是同一代人。兒子七歲時,就能和我一起玩網(wǎng)游,玩偷菜,他還經常點評我的穿著?,F(xiàn)在我把他當成大人,凡事都會過問他的意見,他也有板有眼地對待,還經常提出一些讓我和老公都好佩服的點子。
羊城晚報:有沒有為孩子設想過未來?
Mokya:她喜歡跳舞和鋼琴,學起來很賣勁,這兩年我打算好好培養(yǎng)她這兩點興趣。未來沒想過,只希望她身體健康,快樂長大。
熊貓寶貝: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按他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最重要的是,要有強健的身體。
桃小紅:現(xiàn)在的小孩太有主見了,都不需要我們做父母的為他設想。我曾問過我兒子長大后想干嗎,他說要做警察保護賣紅薯的爺爺,聽得我快流淚了。
(Q友報料:小莫、張海勤、葉嫣如、詹梓誠、焦焦)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盡早獨立
記得一個十分著名的教育專家說過,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讓孩子具備獨立的意識與能力,這種本領形成的越早,說明教育的越成功!當我教育孩子的有些做法與這個理論不謀而合的時候,我真正意識到,所有真理都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
兒子一歲八個月上幼兒園,第一天送去時坐在騎子上玩得開心極了,第二天剛走到胡同口就撕心裂肺地哭開了,我把他從自行車后的小椅子上抱下來的時候,由于心跳過速兩只手不停地抖動,再加上孩子打著挺,兒子幾乎是摔到地上的。把孩子塞到老師手里,我飛快地轉身跑出門,在門口伴著自己的眼淚和兒子的痛哭站了三個小時,一次次走向門口,又一次次返回。送兒子上幼兒園原因很簡單,家里帶兒子的阿姨性格內向,一整天和兒子說不了幾句話,雖然我天天晚上回家給兒子惡補,但收效甚微,兒子仍只會崩豆一樣說話,眼看著語言關鍵期一天天過去,我苦思冥想了數(shù)日,才想起來這么一個看起來完美但實施起來異常艱難的計劃。兒子哭了兩個星期,終于在一天早晨笑咪咪地伸手和我再見,那一刻,我們全家的心都一起從嗓子眼落了下來。本次戰(zhàn)役的勝利緣于家長艱苦的堅持,雖然兒子只是一個還穿著開襠褲,剛學會蹲盆的小不點,但當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適應了環(huán)境的時候,我想孩子心里也會感受到一點成功的快樂吧!兒子在幼兒園取得了超乎想象的進步,不僅能很快用流利的一長串一長串的語言和別人交談,而且自理能力以及與老師小朋友和睦相處的能力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直到現(xiàn)在,我還能想象出當年兩歲多的兒子伸出小手給我背詩的情景:我的手,象本書,打開來,有高高的大樹,有漂亮的房子,有一條鋪滿鮮花的小路。
兒子從出生起晚上一直是我?guī)В菚r我媽白天要上班、阿姨白天要帶孩子,對她們來講保持良好的睡眠都十分重要,為了不打擾老公睡覺,我后來形成了和兒子完全一致的生物鐘,每天夜里定點給大肚漢兒子喂奶、把尿。辛苦歸辛苦,兒子和我的感情好得不得了,一看見我,小臉笑得象朵盛開的小花,每當這時,我的一切苦一切累都跑到九天云外去了。但是帶他帶的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他和我有點太粘了,每天晚上哄他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有時候我都困得睡著了,他還在旁邊手舞足蹈。三歲半的時候,我們正好要搬家,我就在逛家具城的時候對兒子說:媽媽給你買個汽車床好不好,你睡這樣的床就是司機了,兒子一向喜歡小汽車,一聽這話興奮得不得了,搬家后,我把買好的床放在他的臥室里,他一看就急了,堅持要和我們在一個屋,我說:也可以,但這樣我只好把你的汽車床送給哥哥,兒子左右為難了很長時間,實在舍不得漂亮的汽車床,只好答應了。那一段兒子每天夜里哭一到兩個小時,我眼睛瞪著天花板,強忍著把兒子抱過來的想法,不停地安慰自己:如果現(xiàn)在抱過來,兒子就白哭了,最重要的,他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哭是達到目的的武器,以后就會越哭越兇,實際上帶給他的會是更大的痛苦。經過十幾個不眠之夜,兒子終于學會了獨自入眠,每天晚上往小床一躺,閉上眼睛馬上就甜甜地進入夢香。
直面挫折
兒子長到十二歲,和同齡孩子比,在某些方面并不是十分順利的。
小時候,瘦弱的兒子膽子很小,我姐的孩子比他大十個月,身強力壯,攻擊性強,兩個人一起玩不到半個小時,兒子尖厲的哭聲就會準時響起,這時候兒子身上或帶著傷,或被損壞了玩具,滿臉的淚水,一副可憐相。即便如此,兒子依然每天掐著指頭盼著哥哥來玩,也許比起挨打來說,孤單更可怕一些吧。我們全家都向著兒子批評哥哥,于是哥哥越發(fā)不服氣,終于想出一個高招,對兒子說:你再哭,我不和你玩了。殺手锏一出,兒子立刻服了軟,每天小心地陪著不是,跟屁蟲一樣尾隨在哥哥后面??粗鴥鹤影扒榜R后地跟在哥哥后面,當媽的心里真不是滋味,尤其是有時看到哥哥成心欺負人的時候,真有心把大個的拎過來教訓一頓,可又一想,就算你在家里為孩子撐了腰,你能保證他在外面不碰到類似的事情,大人參與解決孩子的矛盾是愚蠢的行為,重要的是使兒子逐漸具備處理這種事情的能力。于是我有意識地引導兒子的一些規(guī)則意識,每次哥哥來的時候,就把玩具、書籍的分配規(guī)則講好,把一些容易引起矛盾的事情扼制在萌芽狀態(tài)。盡管如此,矛盾依然無處不在,我留心觀察兒子的變化,從一開始的暴跳如雷逐漸過渡到泰然處之,這個東西你不是要么,那就給你,我再拿別的,反正這些東西都是我的,你走了以后我照樣能玩;你要做什么,我不愿意做,我就干自己的事,一會兒反正你會來找我。直到今天,兒子依然保持著這種從挫折中磨練出來的泰然的處事風格,這種態(tài)度在他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多次起到十分重要的良好作用。
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兒子回家來跟我哭訴:媽媽,我覺得在學校特別孤獨。我聽了心里猛得一震,但還是強作微笑地慢慢讓兒子說出了其中的原因。兒子天生長得黑,而且又不注重儀表,班里的一個女生就說他臟,不愿意理他,一二年級的孩子都是隨大流,結果一傳十,十傳百,班里的女生全都宣布和兒子斷交。可以想見,這樣的打擊對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有多大!晚上,等兒子睡了,我們全家坐在一起討論了很長時間,最后還是否決了由家長找老師的做法,希望給兒子一段時間,讓他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從兒子身上找原因,讓他盡量改變穿衣服邋遢的壞習慣,天天認真洗澡、剪指甲,可是效果不理想,黑黑的皮膚怎么看還是不干凈;于是我們改變策略,告訴兒子,每個人都不能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管別人怎么看,我們都得做好自己,在爸爸媽媽眼里你永遠是最棒的。兒子聽了甜甜地笑了,說:媽媽,女生不理我也挺好的,她們一看見我就跑,這樣我就可以大搖大擺地從她們面前走過去了。三年級的時候,班里換了班主任,老師一邊做同學的工作,一邊要求兒子主動與女同學和好,我聽了心里不以為然,當初是她們不理我們,難道還要我們求她們不成。沒想到的是,兒子已經悄悄行動了,他把家里一整套《貓咪魔法學校》的書帶到學校,主動借給女同學看,并悄悄告訴我:媽媽,我觀察了,女生沒有不喜歡貓的。這個做法果然起了作用,多數(shù)女生其實早對兒子沒有成見了,但礙于情面沒法下臺階,這套書象一個密碼,一下就把籠罩在班級上空的陰云擊破了!四年過去了,現(xiàn)如今,兒子以自己的寬厚、聰明與善良,贏得了全班同學的友誼,五年級上學期他雖然因為手術三個多月沒上學,但期末考試取得了很好的成績,被同學們選舉推薦為三好學生!
兒子班里有一個男生學習成績不太好,又不太肯努力,兒子對他有些看法,回到家難免對我嘀咕幾句,有一次甚至明確要求我找一找他的家長,讓他不要再抄兒子的作業(yè)。我平靜地對兒子說,同學之間的矛盾最好你們自己想辦法解決,不到不得已,不要找家長、找老師,另外,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因為同學身上有一點問題就把別人看扁了,每個同學都是我們的好朋友。過了幾天,兒子高興地跑來告訴我,那個同學已經不抄他的作業(yè)了,說完,又神秘地問我:媽媽,你猜我用的什么方法?我不讓他抄他老不聽,我沒辦法,就故意告訴他幾個錯答案,第二天老師給他判錯了,他跑來找我算帳,我就對他說對不起,沒想到,從那天起他再也沒抄過我作業(yè),媽媽,你說我做得對嗎?看著兒子疑惑的眼神,我肯定地點點頭,說:兒子,大夫看病給你開的藥苦不苦?有時候我們幫助同學也需要讓他們難受一點,這也是幫助他們認識錯誤的一種方法。
還有一個武功高強的男生,班里好幾個男生和他交手都在他的大背跨里敗下陣來,于是這個同學逐漸有在班里稱王的架勢,不管情不情愿,都得聽他的指揮,一些弱小的同學還經常受他的欺負。那時,兒子已長得又高又壯,雖然看起來比較威猛,但其實也有過好幾次受他欺負的經歷,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敢怒不敢言。一天下午放學的時候,這個同學排在兒子前面,他在隊伍里退著走,把兒子擠到后面的人身上,兒子說:別擠了,可過了一會兒又擠了過來,如此幾次,兒子忽然被激怒了,拉開陣勢和他對峙起來,旁邊的同學自發(fā)圍成了一圈,兒子盯著對方的腳躲避他的大背跨,沖上去,用重拳連擊對方,一下把那男孩兒打哭了!說實在的,以上的描述完全是我的想象,因為,我多次聽不同的同學、家長帶著興奮和我描述當時的情景,甚至有的家長對我兒子豎起大拇指,說:長大了,是男子漢了,還有人說:把兔子逼得都咬人了!對于這件事,我們全家達成共識做了冷處理,既不表揚、也不批評,不過兒子用孩子間特有的方式處理了問題之后,再沒有受欺負的事情發(fā)生,據(jù)說這個同學后來在班里欺負人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他帶給兒子的面對困難的艱毅,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必將使他受益終生。
客觀評價孩子
一、不要放大孩子的缺點
教育孩子有時候無聲勝有聲,對于家長來說,要真正做到給孩子足夠的時間空間理解自身缺點的害處,慢慢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記得兒子奧數(shù)班里有個同學,很聰明,但不太愛講話,老師叫他上黑板做題,他幾乎每次都能做對,但一叫他起來發(fā)言,他都會滿臉驚恐、如臨大敵,把嘴封得死死的。這個孩子的媽媽常和我聊天,說的最多的話題就是兒子的不說話,她不止一次地當著自己兒子的面講他不愛說話的種種事例,我觀察了一下,那個孩子每次都很注意地聽,臉上帶著異樣的表情。有一次這個孩子的媽媽不在,我和這個小男孩兒聊了起來,我們聊得很開心,我發(fā)現(xiàn)他甚至可以算一個健談的孩子。正說到半截,孩子媽媽沖了過來,用全班都能聽到的聲音說:哎呀!今天還真是不錯,還和阿姨聊天呢!孩子的臉驟然變了色,閉上嘴,靜靜地走開了。這個媽媽犯的錯誤是顯而易見的,她用自己的嘴,不停地暗示提醒孩子自己是一個不愛講話的人,這種方式實際上放大了孩子的缺點與問題。
我兒子小時候非常挑食,我和先生總是一上桌子就指著他不愛吃的菜強調營養(yǎng)均衡的重要,結果兒子反而對那種食品產生越來越強的抵觸情緒,一上桌子就把不愛吃的菜挪得遠遠的。后來我們索性不管他,也不提他愛不愛吃的事,慢慢地,至少在兒子眼里不愛吃的菜和其他的菜趨于一致了,于是我們就趁他在飯桌上聊一些興奮事的時候,悄悄在他碗里夾一筷子,或者塞一塊在他嘴里,他剛想發(fā)作我們就象沒事人似的聊起其他的事,他也就囫圇吞棗地把以前不愛吃的菜吃進肚子里了。就這樣,一樣一樣地攻克,現(xiàn)在兒子不愛吃的東西一天比一天少了。最重要的,在他心里,不再認同自己是那個被貼著“挑食”標簽的孩子了。
二、避免過度表揚孩子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句話已經成了家教界的至理名言,但夸也有夸的藝術,盲目過度的表揚,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說,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實現(xiàn),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好一些事,取得一點成功,那種自我滿足感是非常強烈的。如果家長過度表揚孩子,特別是用一些物質獎勵的辦法,一方面孩子會認為自己做的已經非常完美了,容易滿足現(xiàn)狀,減少斗志;另一方面,自我實現(xiàn)的滿足感轉化成對物質需要的追求,需求層次和做事的內趨力反而都大大降低了。家長過度表揚還有一個后遺癥,就是孩子在做好一件事后,會對家長的鼓勵預期很高,一但家長的鼓勵和以前的表揚存在差距,孩子便會產生很強的失落感,進而影響進一步努力的信心與動力。
我們單位有一位老師,女兒是哈佛的博士后,現(xiàn)在在哈佛醫(yī)學院工作。說起這個爭氣的孩子,周圍的人無不嘖嘖贊嘆,但這個老師往往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這只能代表她的昨天,不能代表她的明天”。聽了他的話我深受啟發(fā),想來他在女兒成長的路上肯定也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地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向一個個新的頂峰攀登。
兒子在全國數(shù)學競賽上獲過四次獎,今年又獲得兩次北京市數(shù)學競賽的一等獎。每次得完獎,都是我發(fā)短信給學校的老師,感謝老師的幫助,兒子在學校很少提起。家里的慶功宴上,大家把祝福的話說完,都不忘提醒兒子“繼續(xù)努力”、“明天會更好”,兒子每次也總是信心十足地說,沒問題,以后你們看我的吧!在奧數(shù)網(wǎng)的競賽班,老師經常為一些做出題的孩子蓋印章作為獎勵,兒子長得高坐在后排,經常老師還沒蓋到后面就開始講題了,有的孩子碰到這種情況往往大喊:老師,我也做出來的,還沒給我蓋呢!兒子對此卻并不在意,有一年期末,兒子就是因為印章少,雖然考試第一名但只得了班里的二等獎,但他對此沒有一句怨言。比較起來,兒子更關注學習的內容本身,經常凝眉思考題目的“另類”做法,也許對兒子來說,做出題目比獲得印章感受到的快樂要多吧?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體會到,孩子其實最需要的是家長的信任,摔倒了,家長相信他可以爬起來,取得了成績,家長相信他能夠做得更好。家長的這種信任是孩子自信的源泉,有了這份信心,孩子自然會有不竭的不斷前行的目標與動力。
除了讓孩子獨立行動,自主選擇之外,適當?shù)馁潛P也可以鞏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成長的道路上,父母的欣賞、鼓勵和贊揚是孩子前進的動力。中國人歷來講求的是謙虛的美德,即使孩子做得好,也不會輕易說出來。美國父母則很直接、坦率地告訴孩子他們心中的喜悅和自豪。
在美國,更注重的是孩子的個性發(fā)展,以及如何去欣賞孩子的優(yōu)點。美國的父母經常鼓勵自己的孩子多參加社區(qū)的義務工作,用諸如“干得好”之類的話語來激勵和鼓舞孩子。
在父母的不斷鼓勵下,孩子認識到有機會去幫助別人是一種幸福,從而增強了自信心。
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還在于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愛好。
美國孩子熱衷的很多體育活動,諸如橄欖球、棒球、籃球、壘球等,都是通過父母的積極參與,來培養(yǎng)孩子的勇氣和信心。這時的體育活動已經不再以輸贏為目的,更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迎接挑戰(zhàn),積極進取,并在比賽中創(chuàng)造輕松的氣氛,讓他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我們的鄰居Eric,一直以來著迷于教他五歲的兒子打兒童棒球—— T-ball。T-ball 實際上是讓兒童朝著T字型塑膠支柱不停地揮棒投球,這項運動是棒球的最初級水平。Eric 充當孩子的教練,每天手把手認真地教孩子一招一式,親自組織社區(qū)的孩子共同參與組建兒童球隊,還不辭辛勞地接送孩子們來往于賽場之間,給孩子們加油,吶喊助陣。
讓孩子多參加這樣的體育活動,不僅鍛煉孩子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意識到團隊精神的可貴。
美國的各種非贏利性社團組織還經常開展一些針對兒童的社會公益活動。通過父母與孩子的互動,讓孩子體驗到體育帶給他們的樂趣,促進自信心的提高。譬如,國際山地車協(xié)會最近組織的“兒童山地車騎車日”。協(xié)會免費給孩子們提供山地車和頭盔,在陽光明媚的日子里,讓父母與孩子一起騎著山地車出發(fā),享受陽光和休閑運動的快樂。自信是人生的寶貴財富,一個自信的孩子很有可能成為未來生活的強者,快樂地享受生活和面對一切挑戰(zhàn)。作為父母,有義務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豎立自信的生活觀。父母的尊重和支持是自信心成長最好的土壤,鼓勵和正確引導是自信心成長的最佳養(yǎng)料,給孩子提供這土壤和養(yǎng)料,自信心的種子才能更好地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大約一周二的時候,斷奶期間,放在保姆家三天;
兩周歲之前,偶爾一兩次,我有事,晚上將他留在保姆家沒有接回來;
去年國慶節(jié),我和姐姐妹妹一起去桂林旅游,將**留在我媽媽家過了四天;
去年年底春節(jié)前,兩周二三的時候,**先隨公婆回鄉(xiāng)下老家五天;
今年4月底,**再回爺爺奶奶家呆了一整周。
幾乎每一次的分離,他似乎都表現(xiàn)得比較適應。沒有出現(xiàn)大家想象中的哭鬧不休。即使有哭,也很快能在安撫下平靜下來。而且,沒有和媽媽在一起的**,表現(xiàn)也真是可圈可點,活潑可愛,會自己玩,而且也很守規(guī)矩。相比我?guī)е臅r候,似乎更成熟懂事得多。
于是,每一位臨時養(yǎng)育者,尤其是我的公公婆婆,最愛說的話就是:“你不在,孩子更乖!你看你一出現(xiàn),他就又愛哭又不聽話!”
果真,媽媽不在,孩子更乖嗎?
應該說,我不在的時候,**確實是很“乖”的。有禮有節(jié),活潑可愛,很會自己找樂子。媽媽不在,孩子為什么會更“乖”?其一,因為孩子其實最懂得審時度勢,他會因為媽媽的不在而更注意自己的行為,以求得別人的接納,保證自己的安全;其二,媽媽不在,意味著孩子有了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機會,這個機會讓孩子欣喜,他們會在享受新奇的生活時暫時忘記媽媽;其三,媽媽是最堅強的依賴者,也可能是孩子一切問題的包辦者。當媽媽不在時,孩子失去了依賴,于是發(fā)揮了主觀能動性,自我安排。
不過,這只是表象,也只是短時的。
**離開媽媽去保姆家斷奶,過程很順利。但至今,他都留下一個“頑疾”,只要喝牛奶,媽媽一定要陪在他身邊,提供肚臍讓他撫摸。這個讓我倍感尷尬的習慣,是對我采取不人性方法斷奶的最大懲罰。除此之外,只要有些時間沒看到媽媽,或者是被我訓斥批評,他也總是通過撫摸我的肚臍緩解焦慮尋求安慰。他的這個習慣足以說明,那三個晚上的分離,給他留下了傷痕。而不是什么媽媽不在他也很乖。
把**偶爾送回婆家,我可以獲得難得的休閑,和老貓去過過二人世界,也可以和朋友去狂歡一番。不過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閑瑕時光,我還是得買單。因為**會在從別處回來我的身邊之后,讓我付出加倍的辛勞。最典型的表現(xiàn)是,他變得不肯和媽媽有須臾的分開。哪怕是從床到衣櫥這樣的咫尺之遙的分離,也能讓他失聲痛哭。夜間轉醒的次數(shù)也明顯要增多。通常,他離開一周,回到我身邊后也需要經過一周后才能重回過去的模式。我戲稱**這是在索求“補償”。這也是我不在時,**很乖,但我一出現(xiàn),他就變得愛哭愛鬧的原因。他在發(fā)泄我不在時的委屈和不滿,同時,又在索回媽媽每天應該給他的幸福與關愛——媽媽對孩子來說,是個“大寶庫”,一旦媽媽出現(xiàn),孩子總會想著要過來取點什么才高興。這種“媽媽不在,乖,媽媽回來,鬧”的現(xiàn)象,能說明的只是,孩子沒有真正適應與媽媽分開。
所以,絕不意味著為了讓孩子更乖,可以讓媽媽缺席。
事實上,孩子是終究要與父母分開,獨立生活的。但是,何時分?如何分得更沒有“后遺癥”?很值得思考。
我個人的經驗告訴我,孩子起碼要在三周歲之后,與父母分開才比較可行。而且只能是短期、適當?shù)胤珠_。
前一次,我和老貓把**送回婆家,準備讓他在爺爺奶奶家呆幾天。臨到我要走時,大家都很擔憂:**能同意嗎?**的兩個表哥們甚至開始出各種主意:舅媽,我們帶他去玩,然后你趕快躲走……公公也說:“我看根本留不了,他肯定會鬧……”婆婆更是很著急,因為她擔心**不肯留下的話,我們肯定會帶走他,那她又要空歡喜一場。
結果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我抱著**和他輕聲交流了幾句,然后,他主動去找奶奶抱起,和我愉快地說再見。**的表現(xiàn)讓公公和婆婆都挺吃驚,覺得我似乎施了什么魔法一樣,把**如此輕松地“搞定”了。其實,所謂的魔法,就是我一貫以來堅持的給孩子安全感。我認為,有安全感的孩子,分離會容易得多。當然,這種安全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時半會,而需要持續(xù)而真誠的給予。
而媽媽,是最能給孩子安全感的人。那是無法缺席的。更確切地說,對孩子來說,就算媽媽不在眼前,那也一定是在心底的。
一旦孩子能夠做到媽媽在也一樣,媽媽不在也一樣(或者媽媽不在,但稍加安撫就能自如,事后也不會索要補償),那我想這個孩子應該是長大了。
假如孩子仍然是媽媽不在,乖,媽媽一回來,鬧,那么,只能說明,孩子還沒有真正做好準備太長時間地與媽媽分離,不可強迫。
假如在特殊情況下,父母必須把孩子臨時寄給別人代為照顧,那么除了要提前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哪怕幾個月大的孩子,也得履行這一過程),在接回孩子之后,還要對孩子的缺失感進行充分的補充與滿足,而不要一味地批評孩子“媽媽不在,不是好好的嗎?回來了你反而更鬧!”
“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這是一首風靡網(wǎng)絡的以媽媽的各種嘮叨為歌詞的《媽媽之歌》,這首歌之所以受到關注,引起人們的共鳴,是因為很多人都有個“嘮叨媽”,有關調查顯示,九成孩子認為媽媽太嘮叨,有人甚至說“嘮叨”是“媽媽”的代名詞,你也是一個嘮叨媽嗎?
嘮叨媽覺得自己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不領情,早已經不耐煩,甚至產生了厭煩和反抗心理。媽媽們愛嘮叨的原因是什么?對孩子會有什么影響,怎樣才能不嘮叨又效果好呢?
孩子心聲:媽媽,別嘮叨了好嗎?
我們來看一下幾個中學生對媽媽嘮叨的感受:
小龍:
我的媽媽是個“嘮叨”媽。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做人做事,她都嘮叨:起床晚了她要嘮叨,吃飯少了他嘮叨,看會兒電視他嘮叨,寫作業(yè)稍遲一會兒他嘮叨;放學回家晚一會兒她嘮叨,不知道她哪兒來得那么多話、那么多擔心,嘮叨簡直成了她的“愛好”,我特煩,真受不了。以前,我常跟媽媽吵,家里充滿了火藥味。后來,我懶得和媽媽吵了,她一“嘮叨”,我就“屏蔽”,就是說,她說的時候,我就想別的事,根本聽不見。
阿雅:
“早晨,鬧鐘聲剛響,媽媽就準時開始嘮叨起來: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遲到了。我剛從床上爬起來,媽媽又在嘮叨:快去洗臉,別忘記刷牙。還沒等我從洗手間走出來,媽媽的嘮叨聲就又鉆進了耳朵:別磨蹭了,快吃早飯。下午放學,剛回到家,媽媽的嘮叨再次響起:快寫作業(yè),不寫完作業(yè)就別想玩。終于寫完作業(yè),剛打開電視準備看會兒動畫片,媽媽又嘮叨上了:看電視坐遠點,少吃零食……”我每天被她的嘮叨轟炸,弄得頭昏腦漲的,煩死了!
欣欣:
“每天我一回家,媽媽總是嘮叨個沒完。先是催促我趕緊寫作業(yè),我開始寫作業(yè)了,她又說坐姿要正、做作業(yè)要認真、寫完好好檢查、別忘了預習明天的功課,一會兒提醒我多喝水……整天重復強調的就那幾件事,我早就都明白了?,F(xiàn)在,一聽媽媽說話,我就腦袋大?!?/p>
小利:
上次考試我沒有考好,媽媽很不高興,每次我想多玩會的時候,媽媽就說:光知道玩,看看你的成績,考得那么差,還好意思玩?
……
從孩子們的心聲中可以看出,媽媽們的嘮叨涉及孩子們看電視、學習、玩、上學出門、放學回家、穿衣、吃飯等各個“領域”,幾乎無所不包。沒看上面幾個“樣本”之前,你或許不認為自己是個“嘮叨媽”,看了“樣本”是不是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也不知不覺地“嘮叨”著孩子?
原因分析:媽媽到底為何愛嘮叨
媽媽們“嘮叨”不止,是覺得為孩子著想,對孩子好,其實不然。專家們給出了嘮叨的 “實質”。
香港心理專家李維榕認為,父母的嘮叨是出自于一種緊張,一種放心不下,于是不能停口。父母不斷的訓話,很多時候是說出來讓自己安心,不是說給孩子聽的。父母通過嘮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證明:我能夠對孩子做的都已經做了。
親子專家將“嘮叨”概括為四種情況:關心式、命令式、習慣式、發(fā)泄式。
關心式:家長“嘮叨”的本意是出于對孩子的關心。實質上是不相信孩子,覺得孩子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總是不放心。
命令式:不知道怎樣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這干那,管教方式太過簡單粗暴,難以從本質上解決問題,讓孩子越來越反感。
習慣式:一天不嘮叨就不舒服,不習慣,未想過好的溝通方式,也沒有意識到嘮叨的無效。
發(fā)泄式:自己心里煩或者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就嘮嘮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緒。
你的嘮叨屬于哪一種呢?
不良影響:嘮叨的不良后果
媽媽們嘮叨的出發(fā)點是愛孩子,但對孩子是否真愛,不能光看出發(fā)點,最重要的是看“結果”。 嘮叨會帶來一下結果:
使人聽覺模糊 反復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里去。這是長期重復聽同樣的聲音產生的不在乎。做父母不要只怪孩子不聽話,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嘮叨了。——《嘮嘮叨叨只會令人厭》
使孩子產生逆反情緒 在家長的嘮叨聲中長大,大多數(shù)孩子練就了對付嘮叨的過硬本領,結果是父母嘮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強。當孩子在心上構筑起嘮叨“防火墻”,“金玉良言”,也很難穿透了?!都医讨笇В杭议L切忌嘮叨》
教育效果低下 反復說教,不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養(yǎng)成“心理惰性”,失去對父母的敬畏。最終當再次出現(xiàn)相同刺激時,教育效果便隨之下降,甚至消失?!秶Z叨式說教與心理慢性癥》
引發(fā)親子矛盾 嘮叨是反復、單調的刺激,是對孩子精神上的疲勞轟炸,沒完沒了的重復批評只會使孩子厭煩,挑起孩子的敵意,使氣氛緊張,矛盾更加激化?!稜渴謨纱H子課程》
由此可見,“嘮叨”的弊端多多,媽媽們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不嘮叨。
解決之道:怎樣才能不嘮叨
媽媽怎樣才能改掉嘮叨的習慣呢?專家給出以下方法:
1、相信孩子。每個孩子都想作個好孩子,有向上求進之心。一時表現(xiàn)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們要和孩子一起面臨問題,共同尋找改進的有效方法。
2、尊重孩子。有的父母有很強的“控制欲”,總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線,有權利決定怎么做,沒有必要處處按照父母的“規(guī)劃”去做,如果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對待生活,我們應該覺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論事。孩子犯了錯誤,就告訴他錯在何處,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們就不用再說;孩子有什么需要改變的,我們就明確指出問題所在并提出我們的期望,同時尊重孩子改變的過程。就事論事,用盡可能簡明的話語來表達。千萬不要陳年老賬全翻出來從頭開始數(shù)落,那樣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自信。
4、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但有些事情是無關緊要的,隨著長大,會自然改變。因此,家長不要那么瑣碎、對孩子盯得那么緊,要把精力放在孩子成長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習慣、方法等。說得越多,孩子聽從我們的機會就越小,我們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學的方式是:可說可不說的就不說;同時有好幾件事要說的,就揀一件最重要的說,其他的事情等這件事了結后再說;復雜的事情要分步驟說,先從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驟說,完成這一步再說下一步。
5、適時放手。該孩子承擔的,我們盡量不要參與,孩子做不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比如賴床導致遲到),孩子會因此糾正自己的行為。每個人都需要自己長大,都需要懂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孩子很難懂得自己不曾經歷的事情,我們提醒無效不妨放手,孩子會“吃一塹長一智”。
6、學會等待。一些家長有這樣一種心理:希望自己一說,孩子馬上聽、馬上改正,達到自己的目標。這其實不符合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和年齡特點。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心智和能力沒有發(fā)展到那么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還沒有理解,一些事情可能暫時無法做好,做家長的必須要學會等待,允許孩子有反復。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這個時間不會因家長著急、嘮叨而縮短。
媽媽經驗:用眼神交流更有效
梅子易:
我以前每天喋喋不休孩子書桌文具擺放紊亂,不利于寫作業(yè)。說的多了,女兒也見怪不怪,不當回事?,F(xiàn)在,我改為:先幫助孩子收拾一遍,然后神情嚴肅注視她一小會兒,我用眼神告知她:我已經給你示范了,請你按照這樣收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必勞我躬親,文具擺放合理,做作業(yè)效率才高。孩子收到我的目光,她很驚奇,目光不敢與我長時間對接,主動游移了。我想她應該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她再用文具盒時,非常注重定置擺放。看到她如此,我對她投以贊許的目光,她的眼神高興地迎接上來,我們會心一笑。“此時無聲勝有聲”,當孩子接受到我眼神中的信息并做出相應的反應時,我是快樂的,她亦是快樂的。這和我歇斯底里的吼她改正,她卻若無其事不改正相比,眼神交流更文雅和有效。
專家主張:換種方式督促孩子
家長們長期針對某一事例的重復強調,實際上是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打擊孩子的自尊心,屬于一種負面情緒的累積。特別是當孩子認為已經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時,再三聽到家長的嘮叨時,他們就會認為爸媽對自己缺少信任,從而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對孩子的叮囑要適度,多培養(yǎng)其自我管理的能力,盡量“一事一講”。即便孩子一時沒有做好,也不要簡單重復,而要換個角度、換種方式督促他。此外,父母在叮囑孩子時,應該多用“對于這件事,我的想法是……”、“我覺得這樣做會好些……”等商量式語氣,而少用“你應該”、“你必須”等命令式口吻,這樣不但會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效果也事半功倍。
域外教育:日本媽媽以身作則不“嘮叨”
日本東京附近有一個“母親讀書會”,容納了遠近49所中小學在校學生的媽媽。她們定期聚在一起,看書學習,交流心得。
原來,日本也有些孩子不愛學習,媽媽嘮叨、催逼,喊破嗓子,卻收效甚微。于是,媽媽們自發(fā)成立聯(lián)合讀書會,抓緊空余時間讀書學習,既為孩子作了示范,又能不斷充實自己,同孩子們也有了共同的話題。媽媽潛心讀書代替了以前“喊破嗓子”,言談中的書卷氣息代替了以前的“嘮叨”,飯桌上常以談論知識為話題代替了以前空泛的“催逼”。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大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陪xx去拿食物,到排除的地兒,老師倡導讓孩子自己排除、自己取食物,xx馬上響應,說:“媽媽,請回座位耐心等待!”咱多聽話呀,馬上回去,拿手機想對現(xiàn)場拍個照啥的,巴不得別讓我陪著呢,等我回到排除的地兒,xx已經被擠出來了,看著她老師又把她拉回隊伍中,看第一張照片,家長們不放心自己的孩子排隊、取食物呀!還聽到發(fā)放食物的老師一面抱怨,說:“請家長回到座位處,平時孩子們很遵守規(guī)矩,看現(xiàn)在亂的!”
我只顧著自己玩兒,再回頭看時,小丫頭已經取好食物出來了,我一看餐盤有三種,有一半是空的,跟在她身后回去了,xx倒挺公正的,肉串是爸爸的,西瓜是我的,她自己留的是蛋塔,看著xx爸那不滿意的表情我明白,人家是覺得我沒幫xx多取些食物,讓他那寶貝妞多吃些,我連湯都沒幫著打,我只當做沒看見,不理他那表情,既然活動主要是針對孩子的,家長更多的是陪伴的作用,又何必參與太多呢,孩子能做的為什么要幫助?在xx爸的再三催促下,咱還是順從的去幫xx打了碗湯回來,回到座位再看,xx爸跟xx已經去取第二次了,看他那非要去幫助的勁頭,可見家長是多么覺得自己幫助的必要性,我還只能無奈的看著,唉!
總聽到一些家長說,孩子不遵守規(guī)律,上小學后的孩子沒有家長的監(jiān)督就不寫作業(yè)啥的,但沒聽到家長反思過是什么造成這種狀況的?在需要孩子自己排除、取食物的現(xiàn)場,多少家長在老師的再倡導下仍不遺余力的去幫忙,家長們遵守規(guī)矩了嗎?自己不遵守規(guī)矩的情況下卻要求孩子遵守規(guī)律,這有道理嗎?孩子在沒有家長的監(jiān)督下不寫作業(yè),也許孩子已經把寫作業(yè)當做了是為家長而做了吧?難道這幫忙取食物不是家長代做的嗎?孩子一直以來習慣了自己的事情有家長代做,起碼得幫助做,他怎么會有主動性呢?孩子長大后怎么能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能履行社會責任呢?孩子的是一生是他自己的,再有權勢的家長也無法替他度過一生,何不給孩子他體驗生命歷程的自由,其中的味道由他自己來品味呢?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潮”媽用微博、QQ、短信教育孩子》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怎樣教育孩子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愛的方式有無數(shù)種,短信發(fā)送是一種.我們和家長相互發(fā)送正確的教育觀點,也發(fā)送有價值的教育信息,還發(fā)送先進的教育方法,更發(fā)送著一片甜甜的愛心. 在今天的公開課上,李一凡爭搶著回答問題時那響亮的聲音、大方...
在我們幼兒園,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發(fā)生,有很多事情需要家長配合,我嘗試了很多辦法,最好的辦法是用短信和家長聯(lián)系,及時了解到孩子的各種表現(xiàn)。 一天早晨來園,洋洋拉著我的手,問:“老師,今天我媽媽發(fā)短信...
愿你像顆種子,勇敢地沖破泥沙,將嫩綠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一轉眼你就長大了。~~你也想分享類似的句子嗎?懂您所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發(fā)微博關于孩子長大感慨的文案》,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小寶貝,我來陪你長大,以后麻煩你陪我到老。”脆弱的哭聲打破了喧鬧的塵世,家庭的幸福因此全面打開。有沒有哪些句子特別適合用來發(fā)朋友圈報喜的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微博宣布寶寶出生的文案句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隨著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不管是在學習中還是閱讀中,經常就會看到一些信任的名言,名言中充滿智慧的魅力,是人類語言文學長河中一顆璀璨明珠。那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信任的名言呢?欄目小編幫大家整理了微博上關于信任的名言名句”,歡迎閱讀,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