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量最大化!教師與家長之間要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小編特地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家長之惑:何處安放我的教育理想?”,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part1
爹媽搶跑孩子不跑有啥用
肖然(自由職業(yè)者,10歲孩子媽媽):上期文章,我覺得講得很清楚很到位。但我覺得這是社會問題和觀念問題,并非教育就能包治百病。對我自己來說,沒什么困惑的。別人可以建議,卻不能幫自己決定。我們不能選擇大環(huán)境時,就自己做出改變,適應環(huán)境。孩子們學習,跟大人工作差不多,不是所有人都能選擇工作和愛工作,工作有困難也得克服。學習除了培養(yǎng)做人的品質和品格,也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克服困難做好一件事?,F(xiàn)在學不好,以后也未必能把學習外的其他工作干好。
而且,爹媽搶跑孩子不搶有啥用?好比賽跑,父母不過是吶喊助威的人,頂多備雙好的跑鞋。孩子不努力跑,有什么用?所以,父母還是以孩子為中心,啟發(fā)好孩子,大到為人處事的品質,小到陪孩子學習如何渡過難關。
我愿意陪孩子穩(wěn)步慢走
臺嘯天(財經編輯、情感作家,9歲孩子媽媽):我是“搶跑族”的反對者。女兒三年級時,她是班上唯一沒有上補習班的孩子。
這中間我也曾經有過猶豫和擔心,帶著她去試聽過一些奧數課程和英語課程,但結果并不理想。我又決定自己對孩子進行一些輔導,但這個方法也不靈。
我一度有些灰心。班主任老師卻告知我,女兒在班上的表現(xiàn)很好,不僅成績好,而且思維活躍,是很多同學的榜樣。
原來在我猶豫和糾結于她的發(fā)展時,女兒自己正在茁壯成長。于是,進入四年級以后,我干脆放手了,除了幫女兒管理時間,其他事情盡量讓她自己完成。
不上補習班,我和女兒都有了更多的空閑時間。利用這些時間,我們一起旅游,一起閱讀,像閨蜜那樣一起“瘋”。這其實是另一種成長,不僅是能力,還有心智和情商。
今年暑假我們在歐洲旅游時,我發(fā)現(xiàn)女兒能夠用比較流利的英語與老外交流,處理旅行中的吃住行問題,晚上在旅館會自發(fā)地寫旅行手記,那些充滿童趣的語言生動得讓我驚奇。我覺得這些比證書和獲獎更重要。
補習班可以補來知識,但是補不來快樂、自信,以及在跌跌撞撞成長中學到的面對困難的態(tài)度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神童從來就是極少數,我相信我的女兒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在這個有些急功近利的時代,我愿意陪我的孩子穩(wěn)步慢走,讓她充分領略童年的快樂,欣賞人生起步處的美麗風景。
part2
心理專家解析:80后父母更渴望子女成才
段鑫星(心理專家,中國礦業(yè)大學(微博)教授):80后父母是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在子女教育上,他們比父母輩更加重視子女教育,教育觀念一是體現(xiàn)為“知識化”而非“經驗化”,他們更愿意相信書本、網絡與而非上一代的經驗;他們是更加重視早教的一代父母,這一代父母在不經意間推動了中國幼兒教育的浪潮;這一代父母更加體現(xiàn)子女教育上的競爭與不服輸的狀態(tài),因為他們是第一代在較為富足的物質與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下長大的。80后媽媽更加愛孩子,更加渴望子女成才,更加重視子女教育和身心發(fā)展。
80后父母的成長背景,也會導致他們在養(yǎng)育孩子時容易“搶跑”。
建議新一代媽媽們,以更加放松自然的心態(tài),把搶跑與爭搶的心轉移到發(fā)掘孩子特點、發(fā)展孩子個性上,把送孩子參與各類學習興趣班轉移到接近自然、培養(yǎng)與自然的親近。讓孩子多接近自然,熱愛自然,在自然中順應天性發(fā)展。
part3
名師名家解讀:“錯在起跑線”比“輸在起跑線”更糟
袁衛(wèi)星(江蘇省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著有《爸爸在這里》《做一個理想教師》等書):長期以來,社會上形成了以考試成績作為教育評價標準的錯誤觀念,導致基礎教育裹足難行,培養(yǎng)出的學生身體素質滑坡、適應社會能力不強、負面情緒較多、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嚴重。
這種見“分”不見“人”的狀況,需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得到轉變。家長(微博)再不要做高高揚起鞭子的那一個了!父母們應當知道,教會孩子做人比教會孩子學習重要:其所謂,無才無德是廢品,無才有德是次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只有有才有德才是上品。
家長還應當知道,學習上有個不等式,那就是狀態(tài)遠重于方法,方法遠重于苦干。
家長更應當知道,“錯在起跑線上”比“輸在起跑線上”更糟糕!
事實上,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大背景下,中國的基礎教育正在轉型。對于學生的評價,正從過度倚重學科成績轉向全面提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家長更應當從孩子的社會參與、自我發(fā)展、文化學習等多方面去培養(yǎng)孩子,而不僅僅是報學習班,補文化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的安全、健康、養(yǎng)成、交往、價值觀、信仰……遠比分數來得重要。
父母不解放自己,何以解放孩子
李明新(北京小學校長):“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忽悠了社會,忽悠了教育,忽悠了家長,錯誤的理念不加以制止,以致讓當今中國的家長集體失語,焦躁不安。“搶跑”現(xiàn)象受到社會詬病!許多家長在焦慮中有著不盡的無奈與困惑。
為什么搶跑越來越嚴重?我以為,這其中有著復雜的原因!其中,教育被社會的功利主義和世俗主義綁架是重要的病因。許多家長是這一問題的主要參與者與推動者。他們一方面強烈地反感諸如“搶跑”這些折磨孩子、折磨家長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跟風似的參與其中,以求得心理的暫時平衡。
家長為什么怕孩子成長落伍?其有兩大病癥。一是資源恐懼癥。許多家長認為未來孩子享有的社會資源緊缺,于是把教育作為爭奪優(yōu)質社會資源的手段,主要包括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令人羨慕的就業(yè)、福利資源。他們期待通過“搶跑”,優(yōu)先占有這些資源。二是虛榮面子癥。一些家長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生活中相互攀比,以致孩子的學習成績、成長也成為了家長攀比、炫耀的手段和內容。為了面子,不顧孩子的實際,在學業(yè)學習上讓家長的意愿替代了孩子的追求。這兩大病癥導致家長逼迫孩子在知識學習上“搶跑”的做法愈演愈烈!熟不知,錯誤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達到目的,還會事與愿違,讓兒童失去對未來學習、生活的強烈追求!
因此,要解放孩子,解放兒童,家長首先要解放自己。正確的做法是放下功利、放下面子,尊重兒童、尊重生命成長、尊重教育規(guī)律,讓生命的“加速跑”慢下來,讓生命按著它自身的規(guī)律慢慢生長。家長要有“定力”,要堅信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才是基礎教育最本質的追求。讓基礎教育回歸本真,不能光學校動、政府動,家長必須行動起來!
父母的從容淡定,不僅來自愛孩子,而且來自會正確地愛孩子
邊玉芳(北京師范大學(微博)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健康與教育研究所所長):父母教育孩子的淡定從容和方向感,來自于父母真正的愛孩子,還要會正確地愛孩子。
正確地愛孩子,是在孩子不同發(fā)展階段提供與他的發(fā)展水平相合適的教育。正確地愛孩子,就要把握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這樣才可以從容淡定,不至于迷失方向。孩子成長發(fā)展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比如:幼兒階段的重要任務是發(fā)展孩子的口語能力,培養(yǎng)孩子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游戲和玩耍中培養(yǎng)孩子基本的認知與學習能力等;小學階段需要關注孩子的成功感、勤奮感和自主感的培養(yǎng),重在養(yǎng)成孩子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內部學習動機和學習方法等;中學階段需要鼓勵孩子同伴交往,引導探索和思考“我是誰”“我將來要做什么”等問題,讓孩子達成“自我同一性”,培養(yǎng)孩子學會選擇,學會對自己負責等。
發(fā)展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發(fā)展階段都有相應的發(fā)展任務,個體的成熟是一個自然的過程,不是僅僅通過“搶跑”就能達到效果的。家長只有把握這些規(guī)律和任務特點,把握最佳教育期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在正確的時間里做正確的事,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淡定自如。
當父母感到迷茫和焦慮時,要問問自己:我們是從孩子的角度還是自己的角度在看待孩子的成長問題。孩子年幼時,相信絕大多數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純粹的愛,不附加外在條件的愛。但隨著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慢慢變得功利起來,愛的是孩子表現(xiàn)出的成績,而不再是孩子本人;愛的是“別人家的孩子”,而不再是自己的“親骨肉”。
我們是不是越來越偏離了最初的父母形象,遺失了最初的單純與溫暖?因此,如果父母能像當初那樣一如既往地給予孩子真正的愛,不再進行條件交換,不管孩子表現(xiàn)怎樣,我們能都發(fā)自內心悅納孩子,如果我們能將“孩子本人”與“孩子表現(xiàn)”區(qū)分開來,不但父母能緩解焦慮,孩子也能從中獲得表現(xiàn)良好的力量和信心。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我和許多家長一樣,都望子成龍心切,只要兒子的表現(xiàn)有不盡人意之處,我就立刻會糾正、教育他。但是,事與愿違,兒子對我的話常常是一只耳朵進一只耳朵出。
前幾天,我去參加同學聚會,有一位老同學恰好是兒童教育專家,我就把有關情況作了陳述。他聽了之后,略作思索,說:“其實,大多數孩子對于錯誤都能夠自己察覺到,父母的批評可能會起到當頭棒喝的作用。但批評過多,也許反而會讓孩子對錯誤采取無所謂的態(tài)度。如果你的孩子再次犯錯,請你保持沉默,試試看,他自己能否意識到錯誤?!?/p>
抱著將信將疑的態(tài)度,我回了家。剛進樓道,我就接到了鄰居的告狀,說我兒子踢球時把人家的玻璃砸碎了。我再三向鄰居賠不是,帶著兒子進了家門。我很生氣,但想起老同學的話,我努力壓制著自己的火氣,沒有馬上教訓兒子。揮揮手,低聲說:“你出去吧?!眱鹤芋@訝地望著我。過了一會兒,兒子又進來了,怯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小聲說:“爸爸,我錯了,對不起。”兒子居然肯主動認錯,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一陣欣慰,說:“做了錯事及時改正,仍然是好孩子。但如果做錯了卻不承認、不改正,那就沒有人喜歡和你做朋友了?!眱鹤狱c了點頭。
看來,同學的意見是正確的,讓孩子自己承認錯誤,效果更好。我們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明白,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不應該做的。這次事件之后,兒子連著幾天表現(xiàn)都特別好。我趁熱打鐵、不失時機地表揚了他的進步?,F(xiàn)在,兒子偶爾還是會犯錯,但我再也不犯以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錯誤了。我沉默著,但我的眼神、我的臉部表情、我的肢體語言,都足夠讓兒子明白我的心意。
一、家長掌中的“寶”
現(xiàn)在大多數的家庭教是獨生子女,這個一家人的珍寶可都是父母的貼心肉,打不得,罵不得,可以說是個個都跟供祖宗似的奍孩子。家長的這種超乎重視也導致了,孩子必須在自已的視線范圍內或是生怕孩子受到別人欺負的心理。
可是大家數家長的這種嬌奍方法,造成了孩子就算有錯,也舍不得打罵,這使得自已這寶貝不行的心頭肉在別人那受了欺負,就會被家長無限的放大,看成了天大的事。
其實,小孩子在與一起玩的小朋友玩耍時發(fā)生摩擦或是起了沖突,今天被個小胖子推了,或者明天被個稍大一點的孩子打了,這種是很正常的事,難道成人與成人之間的交往就都很順利,一絲摩擦也沒有?這種事情誰敢打保票不會發(fā)生?
在小孩子之間起到沖突的時候,只要在合理打鬧的范圍內,家長都不應該干涉,因為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也許小孩子在鬧過之后一會就好了呢。所以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要受欺負,別人打你一下你就還回來的這種做法完全屬于多余,因為孩子在玩耍時,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下,這是常會發(fā)生的事,沒什么了不起的。
二、孩子“打不還手”,認為長大會懦弱
有些家長認為自已的孩子總是被打被害人欺負,而不敢還擊,長久下來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膽怯、懦弱,將來無法適應社會的競爭。家長的這種“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對孩子好,而是在害了孩子。
現(xiàn)今社會雖然需要競爭力,但是一個人“單槍匹馬”的闖社會也是很難成功的。當代社會需要合作、團隊,而一個人進入到一個團隊中,不可能沒有任何的矛盾和沖突,如果豪不退讓,一點虧也吃不了,那些人不是你的父母,他們不會無下限的容忍你,這時你要怎么辦,集體的工作環(huán)境你還能適應嗎?所以說孩子之間的摩擦是需要家長在旁從中調節(jié)的或是看孩子自已的處理,不要讓你的觀念害了孩子的將來。
三、不要放大事態(tài)
由于小孩子還不大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已的想法,所以當一個小孩子看見一個喜歡的小朋友時往往都會用自已的小手來牽小朋友的手,來表示自已的喜愛之情。但小孩子的手腳并不知輕重,常常導致誤傷這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學會正確的對待和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問題,遇到危險的事情也要學會保護,這種正確的培奍、引導問題,才是對孩子正確的教育。
孩子之間的矛盾究竟孰是孰非?
孩子之間為什么會產生矛盾?首先,三歲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處處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總認為這是我的、那是我的,還不懂得分享、合作、輪流這些游戲中的規(guī)則,爭搶玩具是常有的事;再者,幼兒此時正處于語言發(fā)展時期,口頭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強,內心的一些要求和意愿無法及時、合適地表達出來,故而常用行動來代替;還有一點就是現(xiàn)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自然處于中心,大家都為他服務,他會得到及時、高度的滿足,然而當他面對其他小朋友的時候,這種“特權”便被剝奪了,自然無論從心理、情感還是行為上,他都需要改變,而這個改變是需要慢慢學習的。?
當然,小朋友之間產生攻擊行為也并不是完全出于惡意。有的孩子是因為太喜歡對方了,忍不住要摟一摟、抱一抱或者拽拽頭發(fā)甚至咬一口,這些沒輕沒重的舉動都是想要引起對方的注意,他們渴望互相交流,得到彼此的喜愛。
為什么有的孩子富于攻擊性,而有的孩子卻相反呢?
我們知道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兒童出生后就有氣質即神經類型的差異,如有的孩子活潑靈敏,有的則沉靜呆板。我們做父母的成人之間都有這樣的差異,就更別說孩子了,孩子的氣質類型與他的社會性發(fā)展,比如對他人情感的感知、如何與對方相處等等是緊密聯(lián)系的,這就是為什么面對爭吵,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反應。我們只能在順應孩子天性的基礎上積極地引導,而不能由著家長意志進行強行改變,這樣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極為不利的。
為什么父母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急于得到解決呢?
孩子都是獨生子女,是掌中寶,不能被欺負,更不能有任何損傷,孩子被欺負了,心疼不說,面子也無光,這是家長疼惜孩子又愛面子的心態(tài)導致;同時,社會競爭的激烈給大家一個感覺: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如果從小就不會反抗,不會保護自己,不會爭取自己的權利,長大后勢必要落后,要挨打,這是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導致的。其實未來成功靠的是綜合素質,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德行、情商,并不是簡單的厲害與否,更不能幼稚地以為孩子敢還手就是勇敢,以后就能成大事。?
分析了這么多,我們是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不用我說,家長們也應該有所反省。?
第一,不要舍不得。
孩子之間的矛盾是他們那個世界里的童話,有著我們成人不可理解的邏輯和秩序,很多家長不都感慨曾經有過家長之間還在那里爭吵,可是孩子卻已經和好了的尷尬局面嗎?所以家長不要用成人的斤斤計較去度量孩子之間的矛盾,他們的矛盾很簡單,根本用不著家長提心吊膽,更不用家長親自上陣,非要決個勝負??晌揖褪遣蝗绦暮⒆邮芷圬摚趺崔k?社會環(huán)境如同天氣,不可能總是風和日麗,下雨了我們都要尋找解決辦法,淋淋雨會讓他學得更快,讓孩子受點挫折,受點挑戰(zhàn)是必要的,家長要放寬心,孩子不是瓷娃娃,只要在合適的度內,完全可以讓孩子自然成長。?
第二,不要限制孩子的交往。
有些家長認為應該禁止孩子和那些有攻擊性的孩子交朋友,這種逃避的辦法也不可取。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是個體社會性發(fā)展的一項重要任務,孩子要長大,要走向社會,他需要承擔他所必須承擔的風險和責任,一味躲避,只會對社會形成不信任感,終究一事無成。孩子有他選擇朋友的權利,家長不可用成人狹隘的眼光評判和限制。?
第三,不要妄下結論。
小朋友之間的個性差異很明顯,但各有優(yōu)勢,而且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經驗的豐富和后天環(huán)境教育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年輕父母不可隨便認定孩子是否就是一個愛打架的壞孩子或者一個軟弱膽小的笨孩子,更不允許給孩子灌輸這樣的判斷標準。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缺點,互相學習互相幫助才是這個階段小朋友們應該培養(yǎng)的素質。
第四,不要就事論事。
認為孩子受欺負就是膽小、懦弱,要想不被欺負,就得還手,比對方還厲害!這種思維大錯特錯。威信靠什么來建立,難道就是打架、爭斗?其實智慧、情感、德性的力量比這種身體的力量要大得多,我們不是要教孩子怎么還手,而是要教會孩子與人友好相處,用豐富的知識和善良的情感吸引更多的小朋友,身邊的好朋友多了,他的力量自然就壯大了,這就是我們成人世界里的權威。
所以我們要看到事情背后,往遠處想,孩子要戰(zhàn)勝的不僅僅是這個曾拽一下她小辮子的小男孩,而是以后她所要面對的更多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來自方方面面,絕對不是“還手”可以解決得了的。
孩子在學校打架怎么辦?如果你是孩子打架的家長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孩子與同學之前可能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小矛盾,其實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插曲,點綴孩子的成長之路。作為家長不能粗暴解決這個事情,要理性分析問題,細心教導小孩。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出小孩在學校打架家長如何處理,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通過快速觀察、耐心詢問、冷靜分析,來推測孩子打人行為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不要怒氣沖沖地質問,因為孩子當時常?;卮鸩簧蟻硪膊辉敢饣卮?,那樣只會引發(fā)你與孩子之間的沖突。
先于解決問題以前,與孩子共情,明確表達對他行為背后原因的理解,比如說“我知道你本意并不是想傷害他”,“我知道你非常希望和大家一起好好相處”,“我知道你是因為XXX事情,感覺被冒犯了”......
告訴孩子不當行為的后果;訴孩子被打的人都會很疼,千萬不可以以暴制暴。培養(yǎng)孩子的共情能力確實需要漫長的過程,但若對孩子實施肉體懲罰,無形中也是在告訴他“下次你也可以這樣做”。要客觀地幫助孩子分析行為可能導致的后果,但不要用恐嚇等方式制造孩子的罪惡感。
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情緒
不鼓勵孩子為了贏得贊美而犧牲自我,教會孩子如何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喜歡時,對對方微笑;比如不高興不愿意就表示拒絕;比如遇到處理不了的情況就找大人幫忙,要盡可能把每種情景與孩子演示得足夠詳細。
總之,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愛打人,父母應該先檢討自己,是不是自己的壞脾氣給孩子做了不好的榜樣;是不是自己的一些不正確的反應給孩子造成了誤解,甚至是助長了壞習慣的養(yǎng)成。即便孩子已經有愛打人的壞習慣,也不應該直接粗暴地責備孩子,而是應該與孩子共情、了解原因,分析家庭和環(huán)境的因素,找出問題所在,用耐心和正確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可以傾聽孩子的說法,或者是咨詢孩子的班主任教師,了解事情的整個起因和過程,然后共同的處理這件事情。如果是孩子與班級的同學之間產生了矛盾,導致的惡作劇行為,家長可以要求孩子說出該學生的姓名,并咨詢教師事情是否屬實,確實如此,可要求教師聯(lián)系該學生家長給予道歉。
小孩子打架在學校經??梢钥吹?,那么怎么解決小朋友的問題呢?
作為家長,應該理性的去看待這件事情,不能因為自己的孩子被打就要鬧翻天,這樣對自己和自己的孩子都不好。發(fā)生矛盾必然是有原因的,問清楚原因,之后再決定,有時候也有可能是對方孩子的問題,不要不問緣由就一味的教訓孩子,讓孩子覺得受到委屈,產生逆反心理。
不管是誰的錯,動手打人就是不對的,不要一味的教唆孩子打架,畢竟孩子之間有時候下手沒有輕重很容易出現(xiàn)事故。決問題的辦法很多,不一定非得要打架才可以解決,可以找老師或者班主任調節(jié),也可以找家長從中調節(jié)。
孩子如果受到委屈是非常愿意跟自己最親近的人傾訴的,這時候一定要耐心的傾聽孩子的聲音,讓孩子心中的委屈得到發(fā)泄,不要一味的批評孩子。
孩子之間出現(xiàn)矛盾打架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情,在孩子打架后,一定要得到及時的調節(jié),讓孩子知道自己打架是不對的,避免矛盾的升級,導致最終引發(fā)不可估量的后果。
很多的父母知道了孩子在學校打架了,就會變得異常的激動。在什么情況都沒問清楚的時候,就開始罵自家孩子,或者責怪別人家的孩子,都會給孩子一個錯誤的判斷。因此這個時候父母把自己變成一個裁判員的身份更合適,就是找出原因,給這件事情一個客觀的評判。當然評判事情也不能只聽一家之言,可以去學校問問老師同學關于事情的真實情況,再下結論。給孩子一個客觀的評判結果,會有兩個好處。一是讓孩子徹底的明白這件事情的誰是誰非,從事情上吸取教訓。二是讓孩子明白,如果自己受欺負了,那么一定要找回一個公道。如果自己欺負別人了,也應該受到懲罰。
在面對孩子之間打架這種事情的時候,假如你的孩子故意欺負了別人家的孩子,那么你千萬別有我家孩子多厲害啊,只要不受欺負就行了這樣的想法。你要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今天你的孩子逞威風打了別人,他這種勝利的心態(tài)會驅使他繼續(xù)會在打架的路上越走越遠,只要在這條路上就會有很多比他強大的人出現(xiàn),因此挨打也是早晚的事情,別人如果也以這種心態(tài)對待你的孩子,你的心里也不會好過的。因此讓孩子看到后果,承擔責任才是父母該做的。假如你的孩子是受欺負的那一方,那么家長們也千萬不要教導孩子去忍氣吞聲,因為這樣帶來的后果也是非常嚴重的。我接觸過很多類似的案例,很多孩子在遭遇暴力之后,父母只是教育孩子忍耐,結果導致孩子在很多事情上變得唯唯諾諾,既缺乏自信心,又變得膽小怕事。因此遇到孩子被欺負,一方面要教導孩子被欺負要懂得還擊,而不是白白受氣。即使自己的能力不足,也要表現(xiàn)出自己不是軟弱好欺負的。甚至必要的時候要尋求家長和老師的幫助。
.如果你的孩子還小,比如只是幼兒園的小孩子,有的時候打打鬧鬧沒有輕重,那么家長也要以寬容的心態(tài)去面對孩子們之間的打架。如果孩子被打了,那么請打人的小朋友道歉,但是不要沒完沒了的追究。畢竟孩子的年齡就這么大,他們的思維意識還沒發(fā)育完全,需要給予諒解。那么打人的小朋友,家長也要教會他們正確的行為方式,學會道歉和承擔責任。
家庭和睦,父母對孩子給予關心都會讓孩子產生安全感。有些孩子愿意去打架,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父母的愛,因此他們會用極端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也有些孩子,家庭不和睦或者家庭存在一定的問題,就會讓他們變得十分的自卑因此就算自己被欺負了,他們也會忍氣吞聲,因為孩子的內心沒有強大的依靠,因此有些孩子會想自己受欺負是理所當然,因為自己太弱小,也沒有父母保護。
家園共育《家長之惑:何處安放我的教育理想?》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我的教育理想讀書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區(qū)域游戲對教師而言,是根據幼兒的發(fā)展需要,提供直接或間接的支持,啟發(fā)、引導他們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教師等互動獲得相關經驗。對幼兒來說,是以快樂滿足為目的、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游戲活動。 但是,由于“...
家長開放日之教育心得 人們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階段是人生的開始,對幼兒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一晃我們今年已經上大班了,從小班開始到現(xiàn)在,我認為在學校里學會了孩子終身受益的本領,比如說飯前要洗...
環(huán)境是影響人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美術活動中不僅需要天分,也要對于自己眼界的開闊。接觸的事物越多收集的素材就會越廣泛。在繪畫中想象也是基于現(xiàn)實的再次創(chuàng)造。 在進入美工教室活動的時候,唐天澤、張鵬浩和張梓宸...
新學期伊始,讀者張女士打來咨詢電話。女兒琪琪剛升入小學三年級,張女士卻陷入了困惑和迷茫之中。“三年級剛開學,孩子班里的同學們都紛紛報英語班、大作文班。這種知識類的培訓班,孩子們少則上了一兩個,多則三四...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