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
常言道,優(yōu)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計劃。幼兒園教師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都會提前準備很多資料。資料的定義范圍較大,可指代生產資料。有了資料的幫助會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加如魚得水!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案例:孩子們的F1”,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背景:在我們嘉定的街頭巷尾,一塊塊“F1,上海嘉定歡迎您”的倒計時牌、一幅幅“當好東道主,迎接F1”的宣傳標語、橫幅,一張張“喜迎F1,做文明市民”的宣傳海報隨處可見。而迎接F1盛事在我們這群孩子中,也掀起了層層高潮……
過程:
通過一段時間的親子共同收集資料,孩子們對于F1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活動剛開始,我便想先考考他們:“你們知道什么是F1嗎?”
好幾個孩子很快舉起了小手。TOM最先回答:“F1就是世界上開得最快的賽車!”說著,臉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賽車迷WILLIAN說:“F1也叫一級方程式賽車,它是馬力最大的賽車,也是世界上最好的賽車……”這小子一說起賽車就如數家珍。
“那賽車場又是怎樣的呢?”我又問。
“有彎彎曲曲的賽道?!薄百惖篮艽蟮?,賽場里面還種著綠綠的草?!薄?/p>
“那賽道兩邊的草又有什么用呢?”CLARK冷不丁冒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孩子們很快針對這一問題展開了討論,有的說是美化環(huán)境,有的說是凈化空氣,更有的說是讓賽車手摔下去不疼。
“到底有什么用呢?我也不知道啊?!蔽夜室庋b糊涂,“那讓我們帶著賽車,一起到草地上尋找秘密吧!”
我和孩子們帶著他們心愛的電動賽車,一起來到幼兒園的小花園。孩子們把花園里的石板路作為賽道,兩個一組,三個一隊,一會兒把賽車開進草坪,一會又開回“跑道”,不一會,便有人發(fā)現了秘密。
MAKE說:“我發(fā)現賽車在路上開得很快的,而在草坪上,賽車開也開不快。”
“哦,這樣子賽車就不容易撞墻,很快就能開回賽道上了。”孩子們這才恍然大悟,真正了解了“草地緩沖區(qū)”的作用了。
分析:
對于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孩子們隨時都可能會產生許多問題,但由于年齡的特點和經驗有限,他們往往還不會歸納事物的特點,這時就需要教師留心觀察、傾聽,及時的介入和引導,趁熱打鐵,使探索深入下去。當
活動的內容是他們所喜歡和感興趣的時候,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fā)揮,更促進他們的主動學習。
yJS21.com更多精選幼師資料閱讀
在翻斗樂里,孩子們正高興的玩海洋球。這時,寶寶拿著兩個球笑咪咪地走過來。
寶寶:“雞蛋,雞蛋?!?/p>
小雨老師:“寶寶手里拿了幾只雞蛋啊?”
寶寶“兩個?!?/p>
小雨:“這雞蛋是什么顏色的?”
在老師的引導下,寶寶說出了兩個“雞蛋的顏色”
小雨老師:“這雞蛋好不好呀?”
寶寶:“不壞?!?/p>
小雨老師:“哦,是好雞蛋呀?!?/p>
寶寶:“是好的。”
說完,寶寶把手里的雞蛋遞給了老師,轉過身又拿來了兩個雞蛋遞給老師。
分析與反思:
寶寶在我班里是一個年齡較小的孩子,無論是動作發(fā)展還是語言表達能力方面的發(fā)展相對其他孩子來說是比較晚的。
我們看到在整個對話中,他都處于愉快的狀態(tài)。在老師的語言引導下,寶寶很愿意與老師交流,而且不知不覺學到了知識。如數概念、顏色認知,語言正確表達等。
針對2-3歲小年齡的孩子,是一個接受外部信息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語言發(fā)展關鍵期。一方面,象寶寶這樣的孩子,外部語言正在建立和發(fā)展。老師應該象一個朋友那樣平等地和孩子多說,多問,使孩子愿意與老師交流,使孩子建立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從而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年齡越是小的孩子,越是喜歡新鮮的事物,而且會和他生活中的經驗聯系在一起(把海洋球當作雞蛋)。這時老師的作用并不是去否定孩子的想法,說一些“不是雞蛋”的話,而是圍繞這一問題引出許多教育因素,把這些教育因素滲透到師生間的對話中去,為此發(fā)展孩子認知能力,提高社交能力等。
幼兒案例分析:孩子們?yōu)槭裁礌幃斉蓬^
情景
隨著戶外音樂的響起,孩子們像要出籠的小鳥,“老師,咱們是不是要出去了?”“對,準備排隊吧?!蔽业脑捯魟偮?,大寶“嗖”地跑了過來,丁丁也跟著跑到我的面前,為了當上排頭,這兩個人就當著我的面兒,用胳膊撞、用小屁股頂,都想把對方擠到后面去。別看大寶是女孩子,她一點也不甘示弱,我拉起大寶的手,丁丁立馬哇哇大哭:“明明是我先來的,是大寶把我擠到后面的?!蔽液眯Φ貙Χ《≌f:“你看,大寶已經站在前面了?!倍《】薜酶游恕_@樣的情況并不少見,為了當上小排頭,不論男孩還是女孩,經常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用身體碰撞來達到目的。
一、原因分析
在幼兒園,孩子們爭當排頭的現象屢見不鮮。戶外活動出門前,孩子們你爭我搶地站隊當排頭。有時,集合的信號剛發(fā)出,幼兒立刻收好正在玩的玩具跑到老師的面前站隊了。戶外活動結束時,進餐音樂一響,在大型玩具上玩得不亦樂乎的孩子一溜煙兒跑下來,你推我搡地爭當排頭。到底是什么原因亦或是什么力量促使幼兒爭著搶著當排頭,甚至不惜用“武力來對決”?
我曾經問過本班的孩子們:“你們想當排頭嗎?”幼兒異口同聲地回答“想”?!盀槭裁??”豆豆小手舉得高高的:“因為當排頭可以站在最前面。”大寶紅著小臉:“我想拉著老師的手?!薄瓰榱烁钊氲亓私庥變簝刃牡恼鎸嵪敕ǎP者圍繞“你想當排頭嗎?為什么?”這兩個問題,在幼兒最放松的時間段(玩活動區(qū)的時候),對中(1)班和中(2)班的60名幼兒進行了單獨訪談,并進行錄音記錄,然后進行整理分析。
結果顯示,93.3%的幼兒喜歡當排頭,6.7%的幼兒不喜歡當排頭。5名幼兒不喜歡當排頭的的原因分別為:“(當了排頭)就沒辦法和后邊的小朋友聊天了”、“我喜歡站在(隊)里面”、“當了排頭我就不能到處看了”、“我不想走那么快”、“我個子太高了,會擋著后面的小朋友”。
根據訪談錄音,我們發(fā)現導致孩子們想當排頭的原因如下。
(一)自身需求強烈
第一,樂于與教師親近。
有21.8%的幼兒屬于此種情形。比如,“我想拉老師的手”、“我可以挨著老師近一點”以及“我喜歡老師”等。這類幼兒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注意,通過肢體的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愛。中班幼兒喜歡肢體接觸,拉起老師的手,不僅獲得安全感,同時也滿足情感的需求,心里覺得很愉快。
第二,矮個子的小朋友想當排頭為了看得更遠。
“因為個子太矮了,不在第一排看不見(前面)”或者“當排頭可以看得更遠”的回答占16.4%。他們根據自身的生理特點以及內心需要做出了清晰的回答。從回答中可以看出,這類幼兒能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特點、長處或者短處,并能用適當的方法,滿足自己的需要。說明他們的內省智能占據優(yōu)勢,內省智能是指對自我有相當的了解,能意識到自己內在的情緒、意向、特點等。
第三,有領袖意識。
“當排頭可以帶著大家走”、“我覺得當排頭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可以把隊帶得很整齊”、“可以‘指導’后面的小朋友”和“當排頭可以管別人”,有4名幼兒(7.3%)這樣回答。在幼兒群體中,總會有一些孩子,往往表現出較強的組織和領導才能。他們喜歡參加各種集體活動,并有自己的主見,不經意間就在活動中負責一些事情。而且,他們能主動發(fā)起游戲,同時在游戲中擔任“領導”和“指揮”角色。這些孩子領袖往往清楚規(guī)則,也知道怎么做更好,他們的應變能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比同齡孩子強,因而贏得同伴的信賴和擁護。
第四,從來沒有當過,想嘗試。
當子游對我說,他很想當排頭是因為“我從來沒有當過排頭?!眹惨舱f:“我很想當排頭,我都沒當過?!鄙頌榻處煹奈腋杏X非常內疚。在訪談中有3名,即5.5%的幼兒都表示“從來沒當過排頭,特別想當排頭”。分析幼兒性格特點,我發(fā)現這3名孩子都屬于聽話、乖巧、凡事不爭不搶的幼兒。教師認為他們很乖,不用老師操心,所以常被老師忽略。在我們班排頭是孩子們搶來的,他們沒有搶,可是內心也有當排頭的愿望和想法。
(二)受教師影響
根據孩子們的回答,我們也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自我剖析和反思。從另外一個班孩子的回答中,孩子們當排頭的原因也受教師的行為影響,有些教師把當排頭看做是對孩子的獎勵和肯定,有些教師則把更多的選擇機會給了當排頭的小朋友。這種不恰當的做法導致孩子們爭著搶著當排頭。
第一,當排頭的小朋友是受到教師肯定的小朋友。
1班46.6%幼兒的(占總體的23.3%)回答反映出這一點。“當排頭可以帶著小朋友做操”“當排頭可以提醒別人做操做得好不好”“可以帶著小朋友走”“可以帶著小朋友跑步……”而2班幼兒的回答沒有類似內容。分析兩位教師的帶班習慣,筆者發(fā)現1班教師屬于樹典范、立榜樣的類型。在戶外做操的時候,1班教師指定了4名能力較強的幼兒當排頭,并借助對排頭的肯定帶動幼兒認真做操。如,“小排頭做操真精神。”“誰做操認真請誰當排頭。”“請排頭帶著小朋友走圈。”2班教師則是誰認真表揚誰,走圈和跑步的時候也是教師帶領。
基于以上原因,1班有將近一半的幼兒把當小排頭看作老師和同伴對自己的肯定和賞識,認為只有表現好的孩子才可以當小排頭,站在最前面。而且,當了小排頭以后,表現的機會更多,得到老師肯定、賞識的機會也就會更多。所以,教師的這種觀念和行為就導致了期待認可的孩子都想爭當排頭。
第二,獲得某種優(yōu)先權。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2班有大約40%的幼兒(占總體的20%)表示喜歡當排頭是為了搶到自己喜歡的戶外玩具。這一現象不僅由于幼兒園戶外器械的局限,也與教師的行為習慣有關,同時也再現了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特點。2班教師在幼兒自選玩具之前,為了不出現一哄而上的現象,從排頭起請幼兒依次去選擇玩具??梢姡處熯@種習慣的做法導致孩子們?yōu)楂@得好處而爭當排頭。
二、機會均等——讓每個孩子都來當排頭
在理解了孩子們想當排頭的原因之后,我覺得孩子們想當排頭的愿望是可以滿足的。
第一,關注每個幼兒。并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個幼兒
幼兒都站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教師要將機會給予每一個孩子。在實際教學中,之所以會出現幼兒覺得被忽略的現象,是因為教師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和班級條件,無意中對孩子的關注有所差異。最公平的辦法就是采用輪流的方式請幼兒當排頭,滿足他們的需要。任何活動、任何游戲,每一個孩子都有參與的權利,孩子的愿望很簡單,只是想得到一樣的機會、一樣的愛。中班幼兒已經認識自己的名字,老師可以通過制作“排頭表格”的方式,請幼兒按照表格的順序輪流當排頭。這一方法不僅滿足了幼兒的愿望,還有助于幼兒識字,熟悉昨天、今天、明天等時間概念。
第二,發(fā)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推薦選舉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尊心越來越強,榮譽感也在增強。當排頭能讓幼兒感覺自己長大了,能更好地進行自我約束,而且當排頭能與老師手牽手,也是一種深深的愛的傳遞,能滿足孩子對愛的需要。小伙伴推舉的方法在中班下學期就可以使用了,因為中大班幼兒的同伴交往能力逐步增強,他們開始發(fā)現同伴的閃光點,并且對自己行為產生了比較深入的認知,愿意向榜樣模仿學習。具體辦法是:師幼共同制定評選排頭的標準,再結合幼兒的一日在園表現,每天離園前評選第二天的排頭。這種方法的好處在于不僅幫助幼兒獲得了同伴的認可和教師的賞識,而且便于孩子認識別人的長處,從而找出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爭取下次能當排頭。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會樹立主人翁意識,從而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努力使自己能成為別人推舉的對象。
第三,弱化排頭意識,善于表揚
教師有意無意的行為經常會給幼兒形成暗示,所以教師要常常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真正有利于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師的一些日常語言和行為不經意間抹殺了幼兒的自主性和選擇權,當排頭被某些孩子當做表現自己的機會,甚或助長了某些孩子的利己行為。教師最好的做法是加大隨機性,包括表揚的隨機性和選擇的隨機性,如不單單強調排頭的榜樣作用,其他幼兒也有同樣的機會;選擇玩具的時候不單純按照某一順序,淡化幼兒的自我中心意識。
爭當排頭是幼兒爭取自己權益很好的表現,所以教師不要把它當做不好的行為進行制止,而是應該采用更平等、更開放的態(tài)度接納每個孩子。弱化排頭的榜樣意識,給每個孩子表現和被肯定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能當上排頭“過把癮”!
通常,午睡起床后,幼兒園都進行一些集體活動,如集體收拾床鋪、吃午點。如果有的孩子不能跟著做,我會反復提醒“快點,就等你了”,惟恐孩子們不一致,會出什么差錯。全班30多個孩子都聚集在我的身前,等我挨個兒檢查完衣服、鞋子是否穿好,再走進衛(wèi)生間洗手,然后坐在位子上安靜地吃午點,這時我才會暫時松口氣。我認為,老師只有這樣,才是責任心強;孩子只有這樣,才是常規(guī)好。
在培養(yǎng)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并嘗試著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天起床的時候,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集體行動。我悄悄地叫已經睡醒的小朋友起床,告訴還不想起的小朋友,可以在躺一會兒。那些先收拾完床鋪的小朋友,有的三五成群地自然角觀察烏龜,談論著什么;有的站在新貼出的活動區(qū)記錄表前,尋找自己的名字,討論著誰的紅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閱起老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做著有意義的事情,說著感興趣的話題。
為什么硬要打斷他們,讓他們都站在我的面前,等待我檢查衣服穿好了沒有呢?這樣想著,我做在廁所門口,為先來的小朋友掖衣服,檢查鞋。因為人少,沒有了等待,廁所里沒有發(fā)生打鬧的現象。剛才在一邊談話、看書的小朋友,發(fā)現老師在檢查衣服,就自然地走過來。有的小朋友還提醒那些沒有注意到的小朋友去洗。我笑了,原來孩子們并非一定要在老師的指揮下才知道干什么。
經過一年多的幼兒園集體生活,他們已經熟悉了什么時間做什么,他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管理自己了。那么,為什么我們非要緊緊抓住每個環(huán)節(jié)不放,搞得大人、孩子都緊張地按照統(tǒng)一的常規(guī),步調一致地做事呢?這樣的被動服從又有什么意義呢?
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輕松,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這對他們今后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著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輕松些。
評析
幼兒園的孩子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歷來由老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集體進行。當然,班級里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著,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老師必然要規(guī)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老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老師的關系緊張;過多的職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梢?,過多的集體約束會影
響幼兒的主動發(fā)展,應該盡早改革。
陳老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她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況決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己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煉,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今天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有趣創(chuàng)造了條件,而且為他們今后從容地面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情景一:早晨戶外活動的時候,楊凌峰小朋友從草叢中發(fā)現了一只大蝸牛,于是建議把蝸牛抓回去,放在班級的自然角。蝸牛一到班級來做客,吸引了全班小朋友的目光。做完早操上來,小朋友都往自然角里鉆,遲遲不肯離開,怎么也舍不得去洗手吃點心。蝸牛一下子成了小朋友們的焦點,大伙在那七嘴八舌地議論起這個小客人來。楊凌峰說:“這只蝸牛好大啊,你看他的殼是咖啡色的,一圈一圈的?!标愳常骸翱炜矗伵E肋^的地方有一條線!”王亮凱:“蝸牛的殼好重哦,害他爬的那么慢?!眲Ⅷ欥危骸澳銈兛矗伵T脚涝礁吡?,順著葉子爬到屋頂了!”……課后,小朋友第一時間又跑到了自然角去,這時,小朋友驚奇的發(fā)現蝸牛產下了一只小寶寶,小朋友們更是興奮了,提出了許多問題:蝸牛媽媽是怎么生寶寶的,從哪里生下來?寶寶生下來吃些什么?哎呀,蝸牛媽媽怎么死了?……
情景二:第二天,一位小朋友跑來跟我報告:“老師,自然角又來了一位小客人,是大一班小朋友帶來的螳螂,裝在瓶子里呢?!甭牭搅诵∨笥训膱蟾?,立刻走過去,發(fā)現螳螂的身邊早已經圍著一群好奇的寶寶。他們又在觀察這可愛的小動物,陳文濤還模仿起《3edu》里的螳螂跳起“大刀舞”。一到下課,小朋友更是按耐不住興奮,第一時間往自然角跑,平時遭受冷落的自然角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教師的體會:自然角是孩子們的主要活動區(qū)之一,以往我們總是常常在這里擺花養(yǎng)魚。然而孩子們很少“光顧”,即使停留一下,也很短暫;孩子們的活動也就是給植物澆水;給魚喂食、換水。還記得上學期,自然角來了三位小客人——巴西龜、春蠶和金魚,這三位小客人受到了小朋友的熱情款待。我們?yōu)樾∨笥言O計了“**到我家做客”的觀察記錄表格,小朋友們都能很認真地對待,為了能讓烏龜寶寶活的更好,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找資料,尋找巴西龜的飼養(yǎng)方法,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小朋友還為蠶寶寶、金魚寶寶取名字,小心照料,仔細觀察它們一點一滴的變化。一到自選活動的時間小朋友都往自然角里鉆,放學也爭著要把小動物帶回家照料。自然角成了小朋友充分發(fā)揮愛心,接受情感教育的橋梁,成了豐富幼兒知識經驗,發(fā)展觀察能力的紐帶。孩子們在與動植物的接觸中探究和發(fā)現,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和探索,建構知識,從而獲得真正內化的知識經驗。不僅如此,孩子們在親身經理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發(fā)展了科學思維的品質,學會了學習。這一學期,由于工作的疏忽,忽略了自然角賦予的重要的教育意義。結合《3edu》的主題,開學的第一周我們請孩子采來了許多野花野草,經過孩子和家長以及老師的共同裝飾擺放在自然角中,但是只吸引了孩子短暫的目光,隨著花草的凋謝,孩子們觀看的熱情也隨之熄滅了。自從孩子把蝸牛和螳螂請進了班級的自然角后,我發(fā)現孩子更感興趣的是活生生的小動物。一切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下周起將調整自然角的內容,和孩子們一起商討自然角的布置方案,一起動手將自然角布置起來,延續(xù)上學期較好的做法,通過表格記錄等形式,進一步調動起孩子們觀察的積極性,使自然角更加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出自然角的教育作用,讓孩子在自然角中獲得更多的發(fā)現,讓孩子用自己的雙手、雙眼和智慧發(fā)現自然界的奧秘,目睹自然界的奇妙,從而體驗發(fā)現的樂趣。
今后,將不斷提醒自己要用科學的理念、創(chuàng)造的熱情和智慧來重新審視和重建小小的自然角。通過極力孩子探究動植物,萌發(fā)他們對自然、對科學的敬畏和尊重,萌發(fā)他們對自然、對科學的崇尚和追求。
孩子們交往別怕“吃虧”-幼兒能力培養(yǎng)
鄰居家有個小哥哥叫豆豆,比女兒婷婷大一歲半。婷婷小的時候,豆豆常把好玩具自己先玩,玩過的玩具給婷婷玩,婷婷從無怨言,所以豆豆非常“喜歡”這個妹妹。但隨著婷婷長到三歲多大的時候,逐步有了自我意識,同時也開始霸道起來,情況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兩個孩子開始搶玩具,婷婷的占有欲更勝一籌,凡是豆豆手里拿的她都要玩,豆豆不給她,她就動手打,豆豆也不示弱,反手又打她一掌……
兩個寶貝的打鬧讓兩邊的媽媽看得很心疼,誰也不想自己家的寶貝吃虧,于是索性就不讓他倆一起玩了。
可偏偏兩個孩子玩不得也離不得,媽媽無論用什么方法哄婷婷玩,都抵不了外面豆豆的一聲叫喊,她擰著身子就要出去。媽媽只好連哄帶嚇:你忘了豆豆怎么打你了嗎?還嫌吃的虧不夠嗎?……眼看著出不去了,婷婷沒哭在豆豆哥哥手里,倒是哭在了媽媽手里。
原本,這件事對于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但由于我們做家長的愛子心切,不能容忍孩子受半點兒委屈,而且習慣地用成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眼睛只盯在吃虧不吃虧上面,認為這就是保護,這就是愛。
我們的眼睛沒有看到的,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快樂!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
那時候,我家住在一個幾家人共同生活的大院里,院子里放著口大缸,缸里有半缸水。那天我和一個小伙伴在缸邊玩。他拿一個乒乓球拍子扔進去,我拿一根樹枝撈上來。如此反復幾次,意外發(fā)生了—我使勁探身撈時掉進了缸里,幸虧當時有人看到,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我被送回家后,父母在安慰我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教訓了我一頓:怎么那么傻?為什么他不撈你替他撈?我想分辯,但看到父母的臉色,最終什么也沒敢說。當時父母想到的只是我吃虧了,卻忽略了孩子在這一扔一撈中得到的快樂。
孩子的快樂就在于游戲之中。在孩子的游戲里,沒有誰更吃虧、誰占了便宜,只要他們在游戲中得到了快樂,家長就不必大驚小怪。豆豆和婷婷的推推搡搡之間,誰又能吃多大的虧?可因為怕自家孩子吃虧,就不惜扼殺兩個孩子的快樂,不覺得有點得不償失嗎?而且,在打鬧之中,他們同時還在學習妥協(xié)、談判、合作等等與人相處之道;這種學習,較之家長的百遍說教都要來得有效。
相信《案例:孩子們的F1》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幼師資料,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關于孩子的教育問題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在翻斗樂里,孩子們正高興的玩海洋球。這時,寶寶拿著兩個球笑咪咪地走過來。 寶寶:“雞蛋,雞蛋?!?小雨老師:“寶寶手里拿了幾只雞蛋啊?” 寶寶“兩個?!?小雨:“這雞蛋是什么顏色的?” 在老師的引導下...
幼兒案例分析:孩子們?yōu)槭裁礌幃斉蓬^ 情景 隨著戶外音樂的響起,孩子們像要出籠的小鳥,“老師,咱們是不是要出去了?”“對,準備排隊吧。”我的話音剛落,大寶“嗖”地跑了過來,丁丁也跟著跑到我的面前,為了當...
轉變 新學期開始,班里有個孩子叫航航。他調皮好動,不到一星期家長們便紛紛找上門來,有的說航航擰了孩子的胳膊,有的說航航踩了孩子的腳,幾乎全班小朋友的家長都來找過我。針對這種情況,我對航航也采取了各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