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法國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

發(fā)布時間:2021-04-25

教育法筆記。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小編收集并整理了“法國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法國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

法國幼兒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培養(yǎng)出眾多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首先是尊重幼兒,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感性認識。

尊重幼兒人格

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責孩子。但是在法國,大部分父母總是先問事情原因,問問孩子當時是什么樣的想法,對孩子就像對大人一樣。聽完孩子講的事情經過,父母才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這樣就可以在孩子和父母之間形成一個互相信賴的關系,接下來即使是父母指責孩子,孩子也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對剛過1周歲的孩子他們也采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法國家長很善于通過對話使孩子明白自己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然后主動地去做。他們從來不逼孩子做這個做那個,或者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他們明白讓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這意味著他們把孩子當作是一個完整的人,尊重孩子的人格。

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和獨立能力

如果家里有客人,法國的孩子都會回到自己的房間。他們清楚地知道那是自己的空間,在自己的空間里自己是自由的。他們怎么裝飾自己的房間,怎么玩兒,都是自己說了算。這是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自由和個性。法國的父母們認為,讓孩子們明白自我獨立是十分重要的,他們認為這是人性教育的基礎。家長經常和孩子一起旅行,通過對文化藝術的親身體驗來感受生活。遇到困難的情況,他們不是無條件地為孩子排除困難,而是讓孩子們自己面對困難,想辦法自己解決,從而提高孩子的判斷能力和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使孩子明確自己的想法,父母們不惜辛苦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使他們看得更多聽得更多的條件,從而增加他們的感性認識。他們認為培養(yǎng)孩子的判斷力和獨立性比什么都重要。

有創(chuàng)意性的感性教育

法國被稱作是熱愛藝術的國家,他們的幼兒教育都是圍繞著感性教育,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孩子進行音樂美術指導上,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兒園全部課程的80%以上都和美術教育有關。不僅如此,在一般人的家庭里,比起其他的玩具更多的是手工制作用的材料。為了使孩子們隨手就可以畫畫,墻上貼有很多可以繪畫的紙張或者是在家里到處都是繪畫用的工具。法國的孩子們對建筑物或者是對音樂和美術的認識相比起其他國家的孩子更早熟,他們看見一幅畫,就能談到其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能夠說出對畫的感想。

法國的幼兒園很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意性,他們重視培養(yǎng)孩子把感覺到的和看到過的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所以,他們更重視參觀和旅行之后的活動。這樣的原則在文學教育方面也是一樣的,他們讓孩子把所讀到的畫出來。在地理、音樂等其他的科目中,也盡可能地使孩子們通過聯(lián)想找到感覺,創(chuàng)造出只是自己獨有的個性,培養(yǎng)了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這就是他們進行的感性教育。在這其中父母的作用是,比孩子先走一步,在前面拉一把,再站在孩子的后面推一把。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兒童早期教育的三個著重點


兒童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重視,那么,真正的早教該如何入手?為此,專家提出了三個著重點,希望能給關注早教的家長們一些啟發(fā)。

1.身體方面。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fā),然而大多數(shù)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點,即身體健康。0-6歲正是造就良好體能的關鍵時期,從兒童生長發(fā)育和人才成長的規(guī)律來看,兒童的早期教育把體能訓練放在首位是比較科學和恰當?shù)摹?.良好性格方面。應重視孩子優(yōu)秀的非智力素質的培養(yǎng),在家庭生活的瑣事中,在點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教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讓他自己堅強地爬起來,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針之痛等。別小看這些隨機教育,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下,會鑄就勇敢堅強、不怕困難的性格以及較強的獨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綻開絢麗的花。3.智力開發(fā)。當前許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開發(fā)時走進了一個誤區(qū),即認為教會孩子掌握一種樂器、學會一種技能就是智力開發(fā),實際上真正的智力開發(fā)應讓孩子開闊視野,多接觸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學習知識,鍛煉能力。

德國教育里沒有“重點學校”


低齡留學越來越受到家長推崇,如果選擇德國需要了解哪些問題呢?德國教育里沒有“重點學校”。在德國教育體制里,沒有“重點學?!保瑳]有“擇校費”,沒有“千軍萬馬擠獨木橋”。

德國是歐洲經濟的領頭羊,其科研能力更是位于世界前列,這不能不歸功于德國完善的教育體制。據(jù)德國聯(lián)邦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2009年德國教育投資額達979億歐元,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8%。而根據(jù)2008年德國教育峰會制定的目標,201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10%。正是在雄厚的資金支持下,德國建立起了中小學免費、大學低收費的教育體制。

德國小學教育不存在重點

出于“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考慮,中國家長形成了“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擇校線路圖,“千軍萬馬”從小學開始就在擠重點學校的“獨木橋”。而在德國,學制4年的小學是不存在“重點”這一概念的。德國人在為孩子選擇小學時多數(shù)按就近入學的原則,很少出現(xiàn)跨區(qū)擇?,F(xiàn)象,主要原因是各小學教育水平的均衡。

首先,德國師資培訓體制非常嚴格。

要成為教師必須在獲得高等教育學歷后再參加起碼7個學期的實習學習,然后必須通過國家統(tǒng)一考試,其后更有具體的培訓。此外,德國是聯(lián)邦制國家,各聯(lián)邦州擁有完全的教育自主權,各州間的互相競爭與交流保證了教師待遇的基本平衡。而強大的教育工作者行業(yè)協(xié)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師資水平和教師待遇的提高。

其次,德國是一個各區(qū)域發(fā)展較平衡的國家。

柏林、漢堡、法蘭克福、慕尼黑等11個大都市圈分布于德國各地,其發(fā)展水平相近,而城鄉(xiāng)之間的基礎建設、收入等水平差異也不大。因此,許多德國人會選擇當?shù)鼐蜆I(yè)。這也為優(yōu)質師資力量的平均分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德國的中學體制較復雜

在小學階段之后,德國學生將面臨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選擇。德國的中學體制較復雜,基本可以分為含5~9年級的初級中學、5~10年級的實科中學和5~13年級的文理中學三種。其中,文理中學的教育水平最高,完成文理中學畢業(yè)考的學生有資格申請大學,但課程難度也最大。所有中學又分為免費的官方中學和收費的私立中學兩種。

在中學擇校的時候,對小學生水平的評定普遍由教師建議、學生分數(shù)和家長意愿三部分組成,而各聯(lián)邦州的情況又千差萬別。在4年的小學中,通常每個班都會由一位主科老師擔任4年的班主任,例如德語或數(shù)學老師。每位學生的教師建議都由班主任結合其他科目老師的意見來寫。學生分數(shù)由小學第4年級上半學期的考試成績組成,包括德語、數(shù)學、英語、道德、藝術等科目。德國的分制也與中國有別,1分為最高,4分為及格。家長意愿則表示家長可以根據(jù)小孩的實際情況與老師溝通。

家長如果對學校的決定不滿意,可以更進一步要求特殊的評定,邀請例如文理中學的老師與班主任一起進行為期3天的鑒定課程,以盡量準確地評定孩子的水平。此外,家長更可以帶孩子去做智力水平、學習能力或特殊才能等測試,這些都能夠影響孩子最后的入學。當然,所有這些測試都必須擁有官方許可。而且,入學決定的最重要原則不是把孩子“塞”到最好的學校,而是最合適的學校。所有這些都必須遵守每個州的學校法的相關規(guī)定,不存在用錢“解決問題”的余地。

德累斯頓市的心理學家芭芭拉·舍普夫專門為青少年做官方認可的智力水平等測試。她對記者說,在十幾年的工作中她也遇到不少“望子成龍”的家長,但這些愿望并不能左右科學測試的結果。錢從來沒有影響過她的鑒定結果,她也從來沒有聽到同行間有出現(xiàn)這種“有損職業(yè)操守和專業(yè)素質”的情況?!皳裥YM”在德國是違法的,對她來說不可想象。

他們的目標是為每個孩子找到最合適的學校。她舉例說,她前段時間才將一名16歲的有精神障礙和暴力傾向的普通家庭孩子送到了波恩一家著名的“赫博”私立中學。這所中學以優(yōu)秀的師資、良好的設施和優(yōu)美的環(huán)境著稱,但每月的學費高達2000歐元。要進入這所中學不僅家長要有較高收入,孩子的成績也必須優(yōu)秀才行,靠錢買進學校的做法是違背學校法的。但這所學校同時也擁有特殊的師資力量照顧“問題學生”,只要通過鑒定證明其擁有例如高智商、數(shù)學等特殊天賦,就有條件入學。在這一案例上,這個孩子的家長無力支付高昂學費,經過鑒定后由當?shù)厍嗄昃殖袚?/p>

舍普夫說,除了這種“問題”青少年外,她也為不少正常的孩子做過各種測試,其中的一些測試結果確實改變了他們的入學選擇。畢竟在10歲左右就要決定孩子的前途還為時過早。

數(shù)據(jù)顯示,多數(shù)德國家長信賴老師和學校。這與德國老師的專業(yè)操守和得到嚴格執(zhí)行的學校法有很大聯(lián)系。而且德國的初級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三種學校的學生基本各占1/3,分配也較為平均。

德國對于職業(yè)教育的重視

此外,德國很少家長存在“唯有讀書高”的思想。初級中學和實科中學的學生,在畢業(yè)后多數(shù)都分流到各類技術學校。健全的職業(yè)教育體系既為德國輸送了大量優(yōu)秀的技術工人,在社會中樹立了基本不分高低貴賤的職業(yè)觀念;而且技術工人的收入并不低,有經驗的高級技工更是非常搶手。德國教育部部長沙范前不久發(fā)表了“高級技工重要性不亞于研究生”的報告,足見政府對于職業(yè)教育的重視。

由此可以理解,為什么德國不管在中學還是大學擇校時,都基本不存在“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情況。

法國高質量的幼兒教育


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密切合作。在法國,這已成為幼教工作者的共識。為了提高幼教質量,幼兒園幾乎都成立了由家長代表及教師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一年如開二、三次會議,討論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育計劃、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為了幫助幼兒盡快走出家庭,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做了大量工作,一面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地與人、與物相互作用,使幼兒喜愛幼兒園;另一方面,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歡迎他們來幼兒園參觀、訪問、學習。

父母也把教育子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職責,他們主動參與、大力支持幼兒園教育。如早上送孩子入園時,家長都直接把孩子送到班上,和教師、其他家長、小朋友交談,并和小朋友游玩一會兒以后才離開,以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使孩子能以良好的心境開始在園的一天生活;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時,父母也不是接了就走,而是主動與教師交流情況,請教問題,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韓國教育的成功之處


初次和韓國人打交道時,發(fā)現(xiàn)他們無論大人小孩,在問候別人的時候一定會先鞠躬,至少也是要上身欠一欠,然后才是面帶微笑的問候。與人握手的時候,一定是伸出右手,同時左手搭在右手的小手臂上,上身欠一欠。在一些公眾場合的迎賓小姐,在向大家鞠躬的時候,一定是鞠躬后停留幾秒鐘,然后才直起上身。韓國人的問候無處不在,走在韓國,無論是在銀行,還是在醫(yī)院、百貨商店,你都能聽到他們親切的問候聲,感受到他們的良好禮貌。雖然只是一聲簡簡單單的問候,卻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被尊重和被關心的感覺,心情也會變得很愉快。

兒子初來韓國時剛滿2周歲,對于韓國人的禮貌和語言一點不懂,但幾個月的幼兒園生活后,我卻看到了他身上可喜的變化。以前看見大人無動于衷的他,看見熟人會主動上前鞠躬問候了,遇到不認識的人,只要大人在一旁提醒,他也能上前鞠躬問候,“爺爺好!”“奶奶好!”“老師好!”“小哥哥好!”……才2歲的小人給人家鞠躬也是腰彎得很低,頭差不多快要碰到地上了,作為媽媽的我每每看到此情此景真是又高興又覺得好笑,不禁感嘆幼兒園老師教育作用之大了。春節(jié)時小侄子小侄女見面,發(fā)現(xiàn)他們對長輩十分尊重,給他們禮物或者壓歲錢時,他們一定是雙手接過,鞠躬道謝的。

韓國家長寒暑假送孩子到軍營吃苦

每年寒暑假期間,韓國上千名學生會參加位于浦項的海軍陸戰(zhàn)隊海濱訓練營,以培養(yǎng)他們堅持不懈的意志、自信和團隊精神。

據(jù)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報道,不少韓國家長認為,孩子在經濟富足時代成長,已忘記了辛勤工作的觀念?;ㄙM40美元讓孩子參加訓練營,有助于他們養(yǎng)成勤奮學習的習慣,這是考取大學的必要條件。

訓練營內,孩子們在泥坑里打滾,從跳傘平臺上跳下,匍匐著通過帶倒鉤的鐵絲障礙,所有這些都可以幫助他們變得更加堅強。

與孩子們熟悉的那個充斥著電腦游戲和垃圾食品的世界截然不同,這里的紀律極端嚴格。他們必須上交手機,在海軍陸戰(zhàn)隊的兵營里吃睡,早上6點半起床,晚上10點半睡覺。所有人一到這里便沒了名字,只以代號區(qū)分。

金基謝的代號為第227號,他說:“父母把我送到這里,因為我老是打架,玩電腦游戲太多。他們說,我在這里訓練時應學習家庭觀念?!?/p>

一對來自首都首爾的雙胞胎說,為了讓他們改掉懶惰的毛病,母親把他們送到這里來。

不僅是孩子,受訓者中也包括辦公室職員。一名建筑公司經理說:“我們行業(yè)目前不景氣,所以公司派所有中層管理人員到訓練營培養(yǎng)耐心和堅毅的品質。我們的總裁以前是海軍陸戰(zhàn)隊員,你明白他為什么會這樣做了吧?”

學前教育法國的印象


學前教育法國的印象

2013年初,筆者有幸隨《早期教育》編輯部幼教考察團前往法國,參觀了巴黎的愛米阿拉戶森等幾所幼兒園,也與法國同行進行了交流,對法國學前教育有了初步的認識。

一、普惠性的學前教育體制

(一)非強制性的免費教育

在法國,學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范疇(義務教育階段為6歲~16歲),但卻是是初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法國對3歲~6歲幼兒實施非強制性的免費教育。所謂“非強制性”是指家長有權決定是否讓幼兒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但年滿3歲的幼兒家長只要有需要,政府及公立幼兒園就有責任讓幼兒接受免費教育。

在法國,年滿3歲的幼兒家長可直接向當?shù)卣块T注冊登記,由該部門按照就近入學的原則分配到學區(qū)的指定園所,如果家長想選其他公立園,則必須經過政府部門嚴格的審核,一般來說沒有特別充分的理由不能擇校。在公立幼兒園,家長只需要承擔幼兒的午餐費、校外托管費等非常有限的費用(月均60歐元左右),而這部分費用主要用于支付校外托管人員工資(法國幼兒在園時間為8:00—16:30,放學后有專人負責看管沒有接走的幼兒,這些人具備相應的資質,被稱為 “啟動活動的人”)及組織幼兒外出時的所需設備費用等。

幼兒入讀私立學校則需要家長向學校提交申請,學校有權決定接受與否,通常由校長通過約談家長以及綜合考察再決定是否錄取。私立學校的學費每月大約300歐元--600歐元不等,這些費用主要用于維護校舍和宗教教理教育,而所有維持學校運轉和教學工作的費用都由國家和市政府或地區(qū)行政機構負擔。

在法國,無論是公立學校還是私立學校,其教育都必須遵照國民教育部制定的《教學大綱》展開,但課程內容以及教育教學的方法、手段則由教師決定和自主編制。私立幼兒園的課程內容除了大綱所要求的內容外,還會增加一些內容。因此,盡管私立學校費用較高,但很多家長還是愿意送幼兒去讀私立學校。一方面私立學校辦學有特色、教學內容相對豐富,另一方面公立學校教師有時會因參與罷工等社會活動而影響教學。

(二)制度保障下的高入園率

法國幼兒的入園率一直高居世界前列。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早在1992年,法國4歲~5歲兒童的入園率就達到100%,3歲兒童的入園率也高達98.8%,2 歲兒童的入園率達到34.4%。如此高的入園率與法國政府對學前教育的保障有力是分不開的。除了非強制性的免費教育,法國學前教育機構的覆蓋率也很高,遍及全國城鄉(xiāng)各地。據(jù)統(tǒng)計,每2000人的社區(qū)中就有一所學前教育機構,政府不僅積極籌辦公立母育學校(幼兒園),也鼓勵和扶持私人或私立學校辦園。不僅如此,辦學形式也多種多樣因需而設,如幼兒園、幼兒班、托兒所、保育所、流動車等,滿足了不同層次家長的需求。其實,重視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在法國是有史可循的,法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保護和教育幼兒法令的國家,從1835年政府頒布《關于在各縣設立初等教育特別視學官的規(guī)定》至今,法國出臺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學前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如1975年頒布的《哈比改革法案》有效地促進了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1995年頒布的《幼兒學校教學大綱》進一步確定了法國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新動向。在這些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法國的學前教育得以持續(xù)穩(wěn)步地發(fā)展。

(三)措施完善的全納式教育

全納式教育是法國學前教育的重要特色。為了保障殘障、智障、貧困等弱勢群體兒童受教育的權益,法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法國權利與資助委員會(CDA)規(guī)定:應家長的要求,幼兒園有義務接收年滿3歲的殘疾兒童,并且按照委員會制定的針對性方案,單獨或集體對他們輔導和幫助;對于學業(yè)有困難的兒童,每周有2學時的專門輔導課;對于貧困家庭的兒童,政府則通過“收支對應”的方式減免或免家長的相關費用,如政府將幼兒園伙食費分為不同等級,家長根據(jù)自己家庭人均收入繳納相應等級的伙食費。

(四)公私并舉的辦園形式

法國的幼兒園分公立和私立兩類,并且大多附設于學校內,獨立園很少。其中,公立幼兒園約占70%,由國家承辦;私立幼兒園約占30%,多數(shù)為天主教會學校。不論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均由國家承擔(其中公立學校教師月工資比私立學校教師僅高出l00歐元左右)。法國的幼兒園之間沒有等級劃分,其辦學質量及聲譽完全取決于督學的督查與評估。法國政府明確規(guī)定私立學校必須保有足夠的生源,否則會被關閉,但如果附近的公立學校因為生源缺乏而停辦,則私立學校也隨之關閉。此舉旨在避免私立學校的壟斷辦學,保障公益性質的學前教育發(fā)展。同時,這也防止一些家長從幼兒園階段就進行擇校。

(二)制度保障下的高入園率

法國幼兒的入園率一直高居世界前列。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早在1992年,法國4歲~5歲兒童的入園率就達到100%,3歲兒童的入園率也高達98.8%,2 歲兒童的入園率達到34.4%。如此高的入園率與法國政府對學前教育的保障有力是分不開的。除了非強制性的免費教育,法國學前教育機構的覆蓋率也很高,遍及全國城鄉(xiāng)各地。據(jù)統(tǒng)計,每2000人的社區(qū)中就有一所學前教育機構,政府不僅積極籌辦公立母育學校(幼兒園),也鼓勵和扶持私人或私立學校辦園。不僅如此,辦學形式也多種多樣因需而設,如幼兒園、幼兒班、托兒所、保育所、流動車等,滿足了不同層次家長的需求。其實,重視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在法國是有史可循的,法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保護和教育幼兒法令的國家,從1835年政府頒布《關于在各縣設立初等教育特別視學官的規(guī)定》至今,法國出臺了一系列旨在保障學前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如1975年頒布的《哈比改革法案》有效地促進了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1995年頒布的《幼兒學校教學大綱》進一步確定了法國幼兒教育課程改革的新動向。在這些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法國的學前教育得以持續(xù)穩(wěn)步地發(fā)展。

(三)措施完善的全納式教育

全納式教育是法國學前教育的重要特色。為了保障殘障、智障、貧困等弱勢群體兒童受教育的權益,法國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法國權利與資助委員會(CDA)規(guī)定:應家長的要求,幼兒園有義務接收年滿3歲的殘疾兒童,并且按照委員會制定的針對性方案,單獨或集體對他們輔導和幫助;對于學業(yè)有困難的兒童,每周有2學時的專門輔導課;對于貧困家庭的兒童,政府則通過“收支對應”的方式減免或免家長的相關費用,如政府將幼兒園伙食費分為不同等級,家長根據(jù)自己家庭人均收入繳納相應等級的伙食費。

(四)公私并舉的辦園形式

法國的幼兒園分公立和私立兩類,并且大多附設于學校內,獨立園很少。其中,公立幼兒園約占70%,由國家承辦;私立幼兒園約占30%,多數(shù)為天主教會學校。不論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均由國家承擔(其中公立學校教師月工資比私立學校教師僅高出l00歐元左右)。法國的幼兒園之間沒有等級劃分,其辦學質量及聲譽完全取決于督學的督查與評估。法國政府明確規(guī)定私立學校必須保有足夠的生源,否則會被關閉,但如果附近的公立學校因為生源缺乏而停辦,則私立學校也隨之關閉。此舉旨在避免私立學校的壟斷辦學,保障公益性質的學前教育發(fā)展。同時,這也防止一些家長從幼兒園階段就進行擇校。

法國是個藝術氣息濃郁的國家,各種展館、博物館比比皆是,世界各地、各個時期的藝術作品更是不計其數(shù)。首都巴黎更像是一個露天博物館,盧浮宮、埃菲爾鐵塔以及整個塞納河沿岸,美輪美奐的建筑、雕塑讓人目不暇接,如此豐富的藝術資源是法國藝術教育最好的保障。

從托兒所到中小學校,法國在教育的每個階段均對藝術教育非常重視,教育部對藝術教學的定位就是:人文教育的宗旨就是從孩提時期起,給予他們在藝術與文化方面基本的知識與能力,學會判斷、培養(yǎng)品位、積累藝術修養(yǎng),為每個人形成自己的文化內涵奠定基礎,并為其走向開放的世界準備條件。因此,輾轉各個展館便隨處可見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教師的帶領下,或駐足于名畫、雕塑前專注地欣賞,或聆聽教師的講解,或邊討論邊記錄,感受藝術大師們傳世之作的熏陶、洗禮。

法國教育部藝術教育大綱明確規(guī)定:幼兒園階段的美術教育重點是引導兒童觀察和觸摸各種形狀物體和材料;鼓勵兒童進行視覺和色彩的探索,并適當培養(yǎng)印制、繪制、著色和拼貼能力;通過展示和講解不同的線條、形狀、色彩、肌理、空間,從自然的角度,引導兒童學習空氣、土地、水、火、樹木、房屋等概念?;诖?,幼兒園不僅提供豐富的材料以豐富表現(xiàn)形式,增進幼兒對材料的體驗,還經常安排幼兒外出參觀、走進大自然,拓展視野。走進法國幼兒園,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藝術氛圍,活動室及走廊的墻壁上、空中到處都展示著幼兒的作品。在材料的運用上,各種廢舊材料以及自然物應有盡有,如瓶蓋、紙筒、石頭、樹枝、松果、羽毛等;在表現(xiàn)形式上也是不拘一格,平面的、立體的、裝飾的、涂鴉的……風格各異,所有幼兒的作品無不彰顯著獨特的個性與自由的情感表達。

重視早期教育是法國的優(yōu)良教育傳統(tǒng)


在法國,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就選擇專業(yè)機構對孩子進行系統(tǒng)科學的教育;生活中,他們也從點滴做起,言傳身教,注重對孩子的熏陶培養(yǎng)。但法國人認為:早期教育不是填鴨,不是給孩子灌輸越多的知識越好,也不是在孩子身上看到越多的成效越好。真正成功的早期教育,應該從孩子的天性出發(f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凡是符合寶寶興趣、愛好的東西,寶寶都愿意學習,因此,早期教育要以誘導、啟發(fā)求知欲為目的,而不是給寶寶灌輸盡可能多的知識。

2.凡是與寶寶生活、生存有關的事物,寶寶都學得很快,所以早期教育應和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3.凡是寶寶能夠模仿的行為,他們都喜歡模仿。因此,將游戲與早教結合起來,提高早教的趣味性,讓寶寶在游戲過程中互教互學、互相促進是最有效的最有吸引力的早教方式。

一切從興趣出發(fā)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都會付出金錢和精力,為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法國的家長們也像中國家長一樣,給孩子安排一系列課外課程。但與我們不同的是,法國家長在孩子報什么班的問題上非常民主,對學習的安排,父母一般會認真聽取孩子的意見,尊重他們的選擇。因為在法國家長看來,孩子都是獨立的人,興趣是不能勉強的,只有讓孩子學習自己喜歡的東西,才容易出成績,專業(yè)的高低貴賤遠不及孩子的興趣重要。

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

統(tǒng)計顯示,法國6歲的孩子平均每年可從家長那兒得到約600法郎的零用錢,14歲的大孩子則可得到1500法郎。而當孩子進入高中學習時,每年的零用錢則可能高達6000法郎———此數(shù)額要遠遠高于美國、英國的同齡孩子。但從10歲左右起,法國家長就給孩子們開設一個獨立的銀行賬戶,并劃入一筆錢。之所以如此,就是為了從小鍛煉孩子們的個人理財能力,培養(yǎng)理財意識,讓他們從小就學會明智、科學的對待金錢。

中國教育與國外教育的差別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當代世界激烈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的培養(yǎng)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敗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隨著中國加入WTO,各種競爭更是日趨激烈。中國現(xiàn)行的教育體制,教育觀念能否適應當今世界的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呢?“填鴨”式的教育與“放羊”式的教育何者更能適應當今世界的要求呢?中西方教育的差異究竟何在呢?

中國的學生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幾乎包攬所有獎牌,正當我們?yōu)檫@些所謂的“神童”歡呼雀躍時,西方卻又多了幾位諾貝爾獎得主。為什么這些“神童”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人再做出更輝煌的成就,為什么許多獲得諾貝爾獎的是西方人而不是我們中國人呢?或許有人會抱怨中國的高等教育的條件,經費等等不如西方國家,其實不然。很多名牌高校他們擁有世界一流的辦學條件,可是他們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中也并非人人都是有大成就者,原因何在?中西教育的差別何在,何者更能適應世界的需要呢?

一個人所受到的教育不僅來自學校,還有來自家庭和社會。下面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一下中西教育的差異,希望能給大家一點啟示。

一、家庭教育的差異

在中國,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被當成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帮垇韽埧?,衣來伸手”,父母只懂得如何去滿足孩子的需要,而未想過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在中國,孩子在未成家之前,父母一直把他們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如果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想出去闖一闖時,父母往往會加以阻止“長大了,翅膀硬了,不再需要我們了是不是……”,他們習慣于為自己的孩子安排好未來,讓孩子照著所安排好的計劃行事?!澳銘摽寄乃髮W,學習什么專業(yè),畢業(yè)后去哪里留學或是工作……”這些孩子都要聽父母的。而在西方很多國家,孩子在年滿18周歲甚至更小就離開家,學會獨立生活,他們不喜歡伸手向父母要錢,而是靠自己去掙。對比這兩種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國的孩子可以說是比西方的孩子幸福的多,他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缺少鍛煉自己的機會,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的孩子的獨立生活與克服困難的能力遠遠不如西方的孩子。

另一種現(xiàn)象,中國的父母普遍存在這樣的一種觀念:“因為我是你的父母,因此你必須聽我的?!焙苌儆懈改刚娴呐c自己的孩子平起平坐,孩子幫忙做事也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在西方,父母讓孩子幫忙做事時總會對他們說聲“謝謝”。當父母帶孩子去參加活動時,中國的父母習慣于讓孩子自己去玩。當大人們在談話時,孩子不允許插嘴,中國的父母會對他們的孩子說:“大人談事,你一個小孩子插什么嘴?!笨墒窃谖鞣?,你會經??吹叫『儕A在大人堆里,時常問大人一些十分可笑的問題,他們的父母非但沒有呵斥他們,反而耐心的為他們做解答。孩子與父母們談話沒有一點孰長孰幼的概念。中西方父母的不同的做法,對孩子的影響必然不一樣。中方的父母可曾想過,當孩子撅著嘴走開時,他們心里想的是什么。西方的孩子會覺得自己與父母平起平坐,他們之間是朋友關系,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沒有隔閡,而中國的孩子,他們的好奇心被父母扼殺了,久而久之,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們就會對此類事情表現(xiàn)的冷漠,而這樣就不利于孩子的個性的形成。要知道,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因為好奇,孩子才會不斷地去思考、去鉆研,繼而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國父母的這種做法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學會循規(guī)蹈矩地做事,這樣的結果是什么呢?孩子不敢嘗試新的事物,這樣有利于孩子的將來發(fā)展嗎?中國父母常常教訓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許,認為“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而西方的父母習慣于放縱孩子,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自己的興趣,而且還常常鼓勵孩子去做他們認為是對的事。在美國,父母經常在餐桌前對小孩說:“你沒有試過,怎么知道不行呢?”的確,沒有試過,怎么知道不行??墒侵袊⒆拥母改竸儕Z了孩子“試”的權利,他們太喜歡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孩子,從大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這合適嗎?

家庭是第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今后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了解孩子的內心,注重孩子的個性,培養(yǎng)孩子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去嘗試,樹立不畏艱難的品格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我認為中國的父母應該拋棄那些傳統(tǒng)觀念,向西方的父母學習。

二、學校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中小學教育是一種地地道道的應試教育,雖然目前推行素質教育的呼聲很高,可是我認為如果中國的教育體制不改革,真正的素質教育在中國很難推行。這來自于多方面的原因:

1、學校不能推行素質教育。

學校之間的競爭很激烈,學校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死存亡,關系到學校的聲譽和教師的工資高低。中高考制度的存在,使得學校不擇手段的提高自己的上線人數(shù)。一旦推行素質教育,學生的負擔減輕了,可是隨之而來的教學質量也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這對學校的競爭十分不利。當其他學校還在實行應試教育,而只有幾所學校在那里大搞素質教育時,其結果在短時期內必然是素質教育的學校比不上應試教育的學校。這里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本人的母校湯溪中學在2001年實行教學改革,在學校推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開設了許多選修課和課外活動課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這樣一來,同學們的興趣的確是得到了發(fā)展,可是在2002年的高考中,我們的高考成績是湯中近5年來最差的一次。于是乎,學校領導重新改革,變素質教育為傳統(tǒng)的教育,結果2003年的高考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學校也由原來的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上升為省一級重點中學。

2、家長不歡迎素質教育。

在家長眼里分數(shù)高就是好學生,不管你在學校做了什么,只要考試考的好,你照樣是個好學生。若推行素質教育,家長看到自己的子女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少了,他們一定會很著急,因為在他們看來,只有埋頭苦讀才能取得好成績,今后才能有出息,素質教育只會使孩子的心變野。這里我同樣有一個例子:在2001年湯中推行素質教育是,就有很多家長找到學校,說自從素質教育以來,他們的孩子回家不在拼命做作業(yè)了,這樣一來,成績一定要差去了,我要求你們還是不要改革了。

3、學生在短時期內無法適應素質教育

從上學的那天起,學生就是跟著老師一步一步地學,沒有的老師的安排,真的給他們自由安排的時間,他們反倒不適應了。就這一點本人有著深切的體會。

既然推行素質教育困難重重,那我們還要不要繼續(xù)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那種“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存在著諸多的弊端。

《成長》的作者凌志軍在與網友的交談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在微軟總部有一千多名中國人,但很少有人進入管理層,問其原因,微軟公司負責人說,中國人在那里是非常好的工程師,但他們很少會提出自己的想法,不敢對老板說“不”,沒有想象力,開會不發(fā)言。不是說中國人不善于表現(xiàn)自己,而是在于中國人太習慣于按照別人的思路去做事,缺乏主見和創(chuàng)造,他們不適合進入管理層。

沒有想象力,缺乏主見和創(chuàng)造,這就是應試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中國的基礎教育在國際上可稱得上是最棒的,這一點可從國際中小學奧賽上得知。但是為什么中國本土至今沒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為什么楊振寧、李政道是在國外的環(huán)境中取得如此的成就呢?原因之一就在于我們的教育體制。在中小學基礎教育過程中,分數(shù)第一、排名、死記硬背、考試制度、試卷的設置等種種做法都在抑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只求會做題目,考試能考出高分,而很少有人去問“為什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只注重傳授給學生解題的方法,而不去教你“為什么”,學生不問,教師不講,唯一的評價標準是考試,正所謂“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笨荚嚳疾缓?,老師批評,家長訓斥,所有這些,只會讓學生更注重考分的高低,而不去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已經懂得了問題的原因。許多西方人是這樣評價中國的學生的:“中國人想象力差,模仿能力很強?!蔽腋械讲环猓绻袊藳]有想象力,那四大發(fā)明又是誰創(chuàng)造的呢?同時我也感到悲哀,因為我們確實沒有太多的想象力,當西方老師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考題時,我們卻在死記硬背標準答案。我們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創(chuàng)造力卻萎縮了。

中國的課堂更有紀律,也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這對于理解中國幾千年歷史留下的輝煌成就更有優(yōu)勢。但是,對于許多理科知識的學習,它更多的學習方式也是背誦。我記得初中時,老師經常說:“這種題目的解題思路都是一樣的,你只要記牢了就保準不會錯。”而西方的教育更靈活,有啟發(fā)性,它先教你“為什么”,然后讓你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秩序也不如中國的,他們上課可以隨便走動,可以吃東西,只要不影響到其他的人,而這在我們的課堂上是絕對不允許的。西方這種“放羊”式的教育方式看似不成規(guī)矩,近乎亂了套,但它卻極大地留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豐富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一個人不是天生沒有想象力,而是我們的這種應試教育所訓練出來的,因為中高考的改卷是有標準答案的,即使你的想法有道理,但還是以標準答案為準,這樣我們就盡量往與標準答案一致的方向去答題,或是把答案記住,下次就一定不會錯。其實,衡量素質高低的并不只有學習,能力也不僅僅來源于課本。

由此可見,應試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培養(yǎng)出的學生高分低能,素質低下,一切以書本上說的為準,限制了我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基礎教育很難適應高等教育的要求。應試教育的弊端在高等教育過程中也慢慢體現(xiàn)了出來。高等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牢固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大膽創(chuàng)造的精神,基礎知識差一點還可以補,可是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一旦失去就很難再培養(yǎng)。高等教育科研水平一直比較落后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學生們太缺乏自己的主見和想法,習慣于跟著別人的思路去思考問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除此之外,中西方高等教育也存在著不少差異。有人自然地想到的是我們高等教育的條件、經費上的不如人家。其實真正的差異在于教育體制。中國的大學是嚴進寬出,中國的學生經過中考、高考的層層選拔才能進入大學。可是一到大學后,由于缺乏以前的競爭機制,很少有人再像中學一樣好好學習,混個文憑的人不在少數(shù),結果四年過去了,真正的東西沒學到多少。而在西方許多國家,他們的大學是寬進嚴出,只要能夠支付得起大學的費用,誰都可以上大學,但在大學里充滿了競爭,經過一次次的篩選、淘汰,最后留下的學生才能順利畢業(yè)。這樣一來,中西方大學的畢業(yè)生所具有的能力完全不同。我們所需要的不是一張代表你學歷高低的文憑,而是真正的能力。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不斷擴招,重視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這是好事。但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畢業(yè)生人數(shù)增多,畢業(yè)生所具有的能力參差不齊,總體水平不高,就業(yè)競爭更加激烈。畢業(yè)生缺乏適應社會需要的真正本領,走上工作崗位后,一切都得從頭學,學校教育與社會需要嚴重脫節(jié)。

三、社會教育的差異

中國的社會環(huán)境太缺少嘗試的機會。在中國,一旦你失敗了就很難有機會“再來一次”。人們過分看中他人的家庭背景和所擁有的經驗,一位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yè)生很難找到滿意的工作。試問:“經驗是否是與生俱來的呢?”不給新人一個機會,那他們永遠也不可能有經驗,這樣一來,有經驗的人老了死了,而沒經驗的人還是沒經驗,這樣社會還能保證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嗎?西方的社會提供給了人們很多重新開始的機會,他們對于家庭背景和經驗也比較淡化,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完全可以爬到社會上層,而在中國,家庭背景不好的人一開始難免會受到他人的冷落。生活在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的心態(tài)自然也不同,中國人比西方人更害怕失敗,更不敢去嘗試新的工作方法,也更缺乏向社會挑戰(zhàn)的勇氣,缺乏創(chuàng)造精神。

四、教育理念的差異

中國目前的境況是:人們狂熱地追求學歷,把學習與今后的工作聯(lián)系在一起,不注重實用主義。孩子從一進學校就被鼓勵要刻苦學習,導致競爭激烈,負擔加重,孩子不可避免的處于一種緊張之中,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西方注重的是人性的“自由、平等、發(fā)展”的理念,他們的基礎教育不會強迫孩子去做他們不喜歡的事,不會在孩子應有的課余時間里還讓他們去上鋼琴課、圍棋課等等。的確,我們所應該做的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在自由成長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去思考問題,如何去更好的學會創(chuàng)造。

縱觀中西方教育的種種差異,我們應該對中國的教育有一個更清醒的認識,我們的教育確實存在著諸多不如意的地方。當然西方教育也不是十全十美,他們的也同樣存在許多弊端。在此,我認為真正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在于“如何把中西方教育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能適應當今世界的發(fā)展需要的教育制度、教育形式。”為此,我認為中西方的教育負責人能夠增進了解,加強溝通,能夠早日找到一種新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性教育可以如此幽默


一位德國離異父親跟兩歲的女兒一起洗澡。女兒第一次注意到父親身體下部多了個她沒有的“東西”,很同情地問她爸:“痛嗎?”

爸爸回問:“為什么痛。”

女兒很天真地答:“媽媽說多一塊肉是腫起來,腫起來的肉都會痛呀!”

爸爸解釋說男生的這部分是跟女生的不同,所以才有“男跟女”的差異。

等女兒長到7歲,一天女兒回家開始問一個字,“ficken”。德國媽媽要她下次去問爸爸。女孩不甘心,到鄰居家到游泳班,到處都去問這個字,卻沒有人愿意講解,只是面帶神秘地微笑著。

這更增加女兒的好奇心了。那個暑假她跟著奶奶乘飛機去找爸爸,問到幾乎全飛機聽得懂德文的人都在笑。

ficken,就是德文俚語的“交配”,父親拿出生物學用的男女身體解剖書來,從上到下、從里到外解釋給女兒聽。父親的精子跟母親的卵子在媽媽的子宮里頭撞上相遇,然后細胞開始分裂增殖,小寶寶就是這樣在母親肚子里頭長大,最后大到裝不下了,就必須生出來了。

女兒有點難以接受小胎兒的來源居然是這樣,問了又問,左旁的米歇爾、右鄰的葛爾多都是這樣出來的嗎?那怎么出來呢?嗯,有從下頭拉出來,跟直接把肚子打開拿出來的兩種。

女兒終于解惑,當父親的松了一口氣。

問題是接下來覺得功力大增的女兒,卻開始會去跟鄰居小朋友說:“我知道你是怎么出來的喔,首先,你爸媽要ficken,然后……”

德國爸爸下一步的教育,就是該告訴女兒,拜托拜托,別老在公眾場合提“ficken”這檔事了!

法國的幼教育與家教相結合


教育應該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密切合作。在法國,這已成為幼教工作者的共識。為了提高幼教質量,幼兒園幾乎都成立了由家長代表及教師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一年如開二、三次會議,討論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育計劃、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以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為了幫助幼兒盡快走出家庭,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教師做了大量工作,一面在幼兒園為幼兒提供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幼兒充分地與人、與物相互作用,使幼兒喜愛幼兒園;另一方面,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教育,歡迎他們來幼兒園參觀、訪問、學習。

父母也把教育子女看作是自己神圣的職責,他們主動參與、大力支持幼兒園教育。如早上送孩子入園時,家長都直接把孩子送到班上,和教師、其他家長、小朋友交談,并和小朋友游玩一會兒以后才離開,以消除孩子的分離焦慮,使孩子能以良好的心境開始在園的一天生活;在下午接孩子回家時,父母也不是接了就走,而是主動與教師交流情況,請教問題,以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相信《法國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法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法國幼兒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幼兒食品)的感性教育上,培養(yǎng)出了眾多的藝術家和科學家。 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首先是尊重幼兒,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感性認識。 尊重幼兒人格 孩子犯...

2021-04-27 閱讀全文

兒童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重視,那么,真正的早教該如何入手?為此,專家提出了三個著重點,希望能給關注早教的家長們一些啟發(fā)。 1.身體方面。當前許多父母很早就開始了對孩子智力開發(fā),然而大多數(shù)父...

2021-04-04 閱讀全文

法國幼兒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培養(yǎng)出了眾多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首先是尊重幼兒,然后再在這個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感性認識。 尊重幼兒人格 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

2021-04-29 閱讀全文

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應該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密切合作。在法國,這已成為幼教工作者的共識。為了提高幼教質量,幼兒園幾乎都成立了由家長代表及教師組成的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一年如開二、三次會議,...

2021-04-2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