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筆記。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成長!教師與家長在教育中,應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觀念,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方面?我們的小編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學前教育中外有何不同,有需要的朋友就來看看吧!
學前教育中外有何不同
學前教育中外有何不同
第一,學費問題
中國的學前班教育實際上是羞羞答答,憂抱琵琶半遮面,國家沒有明文規(guī)定學前班教育這一項,但是各個小學尤其是重點小學又得讓孩子進行入學考試這一關,使得幼兒園學前教育風生水起,民營教育學前班開辦得如火如荼。當然了,一箭雙雕,各個機構都賺的盆滿缽盈。家長們開始了囊中羞澀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銀子花花地往外倒得心甘情愿。
美國的學前班是設置在小學中的,學費,書費,各種文件通知作業(yè)紙費,早餐費,午餐費通通免費,這一點,我們中國比不了,歐洲很多發(fā)達國家也比不了。
第二,教學目標
中國學前班教育目標明確,培養(yǎng)孩子初步學會數(shù)學20以內加減法,熟悉所有漢語拼音,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漢字。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應付幼升小考試,因為選擇任何一所好學校都得通過考試這一關,說白了就是學前教育是送孩子幼升小的必由之路,通過了入學考試才能取得起跑資格,否則您的孩子連跑道都沾不上。目標清晰,壓力陡增。
美國學前班教育目標也清晰,培養(yǎng)孩子初步熟悉數(shù)學這門學科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那些叮哩咣啷的美元鋼嘣是和數(shù)學息息相通的,只有數(shù)清了鋼嘣才能吃喝玩樂,五谷豐登。(所以兒子整天和我拿著那些我都搞不清楚的cent,nickle,dime,quarter,dollar數(shù)來數(shù)去)英語語音課相當于我們的語文課,讓孩子熟悉26個字母和相關的單詞。因為上了學前班直接升入所在學校的一年級,美國學前班似乎是沒有多大壓力的,但是對于我兒子這樣的外國人來說,一點都不輕松。
第三,教學步驟
中國學前班教學步驟是緊湊的,迅速在4個月內把20以內加減法算清楚,10以內的加減法是數(shù)蘋果,對付10以上的加減法,中國的殺手锏是進位法,并且此招一出,立刻所有百位,千位,萬位的加減法通通拿下,我記得當時那兩天,兒子迅速成長起來,足以對付小學2年級的數(shù)學題。讓我卓實地得意了一下??傊?,中國的數(shù)學教育相當緊張高效,嘩嘩嘩的數(shù)學習題做了一本又一本,不斷溫故而知新,通過海量的數(shù)學等式計算不斷操練加深印象,以期做到百發(fā)百中。枯燥不枯燥不知道,反正通過填鴨式的訓練,孩子們都會了。
美國學前班教育數(shù)學節(jié)奏是舒緩的,題目是幼稚的,過程是繁瑣的,半本書了,也還是僅限于數(shù)數(shù)錢幣,10以內的蘋果涂涂顏色,10以上的錢幣加起來是要靠數(shù)的。據(jù)說再大點的數(shù)要靠計算器了。
第四,教材
中國因為學前班教育定位的模糊,所以學前班沒有統(tǒng)一教材,我兒子所在的那個私立幼兒園教材是幼兒園自己印刷的活頁紙裝訂的,所選內容還是經過老師精心設計的,總體上還是讓孩子們一定程度上能接受得了的。語文數(shù)學每學期各一本活頁書。但是語文書編寫的不如數(shù)學出色,因為語文教材中太多的繞口令,對于不認識漢字的孩子來說這些繞口令除了博得孩子們當時上課學習跟讀時的哈哈一笑之外,對于孩子學習漢字和拼音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基本上課后成了擺設。
美國學前班教材正規(guī),數(shù)學語文也是每學期各一本,應該說美國的教材還是經過了教育專家嚴格編寫的,數(shù)學教材設計多變,可以涂色,可以剪貼,總之是在游戲中認識數(shù)字,學習加減法。(數(shù)學節(jié)奏緩慢大概也是西方特色,中國人印度人的數(shù)學能力強大概是天生的。所以中國人精于算計,不過算計來算計去總是犯算計的錯誤,不知道算計好還是不好)美國語音書編寫的非常好,尤其是對于初學者來說,使用起來適用也實用。每一個英語字母大概都會占12-15頁的篇幅,通過 5,6種的不同方式的游戲練習熟悉相關單詞,比如連線,涂色,分類,朗讀,抄寫等等。這樣的設計非常有趣,既契合了5,6歲孩子繪畫,模仿等等的心理需求,也讓語言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第五,老師
中外好老師的標準是一樣的,課堂上滔滔不絕,對語文數(shù)學知識點娓娓道來,如數(shù)家珍。課堂下和藹,可親,對孩子親如父母。所以中國古代尊稱老師為師父和師母,而美國孩子見到老師就是Mr…,Mrs…文化底蘊高低淺薄一看即出。
但是中國的教育過程是選拔式的,淘汰式的,這樣的教育適合那些聰明懂事的孩子,一路上經過九九八十一道關,最終劈荊斬棘,到達眾人仰慕的頂峰,但是這樣的孩子鳳毛麟角。更多的孩子在大浪淘沙過程中惶惶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在哪個坎上一頭栽倒,又不知道在哪年哪刻幡然醒悟。
西方的教育注重每一個孩子的個人成長,紐約市針對我兒子這樣的外國學生設置的ESL課程即是證明之一。我兒子班上的老師是一個美籍韓裔老師,東方的面孔讓我覺得有點親切,純正的美語又拉開了我對她的心理距離??傊@個老師既繼承了東方人的精明強干,又透露出美國人做事一絲不茍的精神,每天我都是被她重點“照顧”的媽媽,因為我兒子的可憐英語,她不斷會給我布置一些課后輔導任務。我除了感激以外,也真是佩服美國人細致入微的工作態(tài)度。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小兒子Sean明天就要為他的小學生涯提前做placement了,因為有了大兒子在選學校上的參照,對Sean這次的“擇校”我已經駕輕就熟了。但想起兩年前剛回中國為他挑幼兒園的經歷,那絕對是摸著石頭過河,不過我也在其中又悟出了中西方在幼兒教育上很大的區(qū)別。記得當時我為了給小兒子找到合適的幼兒園,曾四處打探,經過一次次地參觀比較,我直觀覺得國內傳統(tǒng)的幼兒教育太過“居高臨下”,不論是理念還是老師,總被“權威”的光環(huán)籠罩著;相比之前兒子所受的西方幼教,他們走的則是“人性、人情路線”,處處透著“互動”的氣氛。
權威的打分制VS互動的親子項目
在國內,分數(shù)歷來是高懸在小朋友頭上的一把厲尺。用它來衡量孩子的優(yōu)劣,丈量孩子的前途。現(xiàn)在,打分制更是提早被用在了學齡前兒童身上,幼兒園都有了入園試,分門別類給小朋友考試打分。
在西方,無論公立私立,小學四年級以前都杜絕“打分”,也鮮有“回家作業(yè)”的。代之老師會布置一個小小的project,要求孩子回家與爸爸媽媽協(xié)同一起完成。比如,我兒子在上幼兒園時,適逢秋天老師就要求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一項保護樹木的project。于是,我就帶著兒子一起去撿落葉、樹枝,然后回來拼裝成一個裝制品。而到了圣誕節(jié),小朋友的project則是用手工制品裝飾班級的圣誕樹。對于幼兒,西方的教育理念是摒棄一切與應試相關的東西,他們推崇課本外的現(xiàn)實體驗,注重孩子的動手能力和集體協(xié)作力。
權威的分流制VS互動的錯齡班
東方的教育理念喜歡對學生三六九等進行分類,小學就分流,精英班、差生班各自分門別類。這樣做的結果通常是,小朋友小小年紀就有尊卑觀,自卑心理,或是清高離群。如錯過一班,那就班班錯。而在國外盛行錯齡編班制。他們會把不同年齡和性別,不同家庭經濟背景,不同文化和種族的孩子,按比例地科學化編班。西方教育認為小孩的生長如同植物一樣,需要純自然的相互彌補的環(huán)境,類似的經濟、文化、性別、年齡背景對寶寶的生長是不利的,沒有沖突與比較,孩子的世界觀會變得狹隘。
幼兒在混齡班里可以熟悉各種社會行為,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孩子互助友愛的品質。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的時代里,混齡編班能夠讓孩子體會到大家庭中兄弟姊妹一起成長的感覺,也使孩子懂得禮讓,懂得分享,使孩子們相處更加的融洽、和諧。
老師的權威VS朋友式的互動
先說國內的幼教老師,雖然她們講起課來很親切、也很生動,聽課的孩子們也喜歡。但是講課時,老師總是鶴立雞群般地站在一群正襟危坐的小朋友中。這生生地就拉長了老師與孩子的距離感,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一定要聽老師的話”。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獨立及思維發(fā)散的能力。
而在西方,老師更多的是作為小朋友的大朋友。記得大兒子在紐約上幼兒園時,家長被鼓勵與孩子一起早到半小時,在教室中自由活動。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走進教室,你一時間很難分辨這是教室還是活動室,小朋友四處“游竄”,老師則“神龍見首不見尾”。這段時間也是兒子向我獻寶的最好機會,他會拉我去看他昨天搭的一個沙盤圖形,讀的一本好玩的書,或隨手涂成的一幅畫。他們每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存物箱(cubby),讓小寶寶們養(yǎng)成習慣去管理自己的物件。
小朋友最喜歡的是CircleTime(圍坐活動時間)。這時,老師和寶貝們圍圈坐在地板上,大家會一起是唱兒歌,讀2-3本故事書,做1-2個游戲。其間,老師會細心觀察,如果孩子對某個環(huán)節(jié)失去了耐心,那么就會立即跳到下一個游戲。老師的教程總是靈活機動的,總是以孩子的興趣為先。
而西方幼教中的午餐時間也非常特別。像是個大派對,老師會像朋友一樣和寶寶們一起坐著吃飯。對待寶寶們手叉并用,老師也不會為難或訓斥,因為老師明白每個孩子生理心理成長的進程可以參差不齊,快慢不一的,要給每個孩子自然成長所需的時間。
權威的教具VS互動的玩具
記得大兒子Ian進入小學一年級后,我去送他上學,總會在教室里逗留一下。他的教室中間會放著一堆buildingblock,比一般積木要大,很光滑的原木表面。學期的主要教學都與buildingBlock游戲相關,老師則會旁敲側擊地把數(shù)學、空間、長度等初級概念慢慢通過block游戲概念來植入寶寶的小腦袋中。因此,在學前班或初小教學都是從形象思維開始,然后引導出抽象概念。比如,講倍數(shù)的概念,老師會用block來游戲,一邊是三塊積木,一邊是六塊積木,六塊的積木就比三塊的積木長高一倍。
國外幼兒園也非常注重培養(yǎng)寶寶的閱讀能力,他們會在教室的一旁設有一個readingcorner,擺放著各類圖書,老師會挑一本書作為本周的閱讀物來與大家分享,但每天集體閱讀時間不會持續(xù)很長,寶寶會有相對較長的自由閱讀時間,去選擇自己愛讀的書。有時,老師也會與個別孩子們一起讀某本書,以了解個人興趣。
在國內的幼兒園,我看到老師會更多地用識字卡片,描文本等做教具,而且大部分的玩具都好像披著“教具”的外貌。老師很多時間會拿著“教具玩具”在問“這是哪個數(shù)字???這是什么顏色啊”寶寶們聽到的是老師自上而下的權威地教條教育,缺乏互動交流。
學前兒童能否學習外語,又該如何學習外語?這一直是人們關心的重要問題。
科學研究表明,學前兒童的腦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其主管語言活動的區(qū)域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不僅具備學習外語的能力,而且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等方面還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盡管與年齡較大的兒童或成人相比,學前兒童在學習的目的性、堅持性、理解力等方面都處于較低水平,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在語言學習上具有的良好的潛力。
那么,學前兒童從多大開始適于學習外語呢?如果處于一個完全的雙語環(huán)境,例如父母一方說英語,另一方說漢語,而其他同伴也說兩種語言,那么,學習兩種語言可以自然地同步進行。但在我國,很少具備完全的雙語環(huán)境,兒童主要是在漢語的環(huán)境下,在有限的時間、地點,以有限的方式接觸有限的外語。在這種環(huán)境下,兒童在較好地掌握了母語后(一般在兩三歲),開始外語的學習較為適當。
那么,學前兒童應當如何學習外語呢?
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學前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并初步具備進行簡單生活與日?;顒咏涣鞯恼Z言應用能力。重點是積累大量聽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初步發(fā)展口頭表達能力,而字母的背誦、單詞的拼寫、句式的強記不應成為學習的主要內容。在這一點上,家長應當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耐心,容忍孩子的沉默,接受孩子的延遲模仿行為,不要從一開始就催促或強迫孩子“說呀”、“認認這個詞”、“快寫字母”,以免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把外語的學習當成苦差、負擔。
其次,學前兒童學習外語,應與兒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結合起來。一方面,學習的內容必須是兒童感興趣的、熟悉的,例如畫畫、過家家、吃冷飲、串門;學習的過程要能充分調動兒童的視覺、聽覺和身體活動。下面以英語為例,介紹幾個有效的方法。
全面活動反應法(TPR)這種方法主要是由成人用英語發(fā)出活動的指令,如“Closeyoureyes,andnodyourhead(閉上眼,點點頭)”然后逐步由孩子自己來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使用TPR教學法,兒童不會因為聽不懂或不會說而產生焦慮、擔心而回避,他們往往會應用自然的動作模仿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去,經過多次“指令動作”的聯(lián)系,自然地聽懂、學會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指令要求的動作越特別、有趣,兒童活動的興趣就越高,其學習語言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戲活動熏染法將語言學習與兒童日常的游戲活動結合起來,由成人用英語來組織兒童畫畫、數(shù)數(shù)、手工制作、玩娃娃家等。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成人完全用簡單的英語加上手勢來引導兒童游戲,只對兒童用英語提出的請求和意見進行反應,因此在特定的時候為兒童創(chuàng)設了一個微型的英語環(huán)境。在兒童學習的初期,成人應使用大量的手勢、動作和圖畫來幫助兒童理解活動的目的、要求和方法;隨著學習的進行,成人可逐漸減少輔助方法,促使兒童學會以英語與他人進行溝通。
動畫片學習法如果家長或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應用英語組織活動,則可以借助于錄像帶、VCD或游戲軟件來為孩子提供學習英語的良好工具。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盡管兒童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人物、絢麗的色彩和滑稽的情節(jié)上,但他們在反復觀看的過程中,就能熟悉英語的語音,并能自動地將語音與情節(jié)逐步地對應起來,這就為其進一步地學習奠定了基礎。在觀看時,成人不要反復詢問“說什么了”、“什么意思”,也不要性急地為孩子講解,而要鼓勵他們根據(jù)畫面來猜測人物對話的含義,模仿人物的評議。在此基礎上,成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或者對照故事的說明和他們一起討論,幫助他們逐步將對話和情節(jié)結合起來。在有條件時,也可以請英語較好的成人帶著孩子一起看,重點聆聽、了解、喜歡英語的目的。
此外,成人還可以利用英語歌曲、歌謠、兒歌的形式,使孩子有機會接觸廣泛的英語語言材料,獲得豐富的視聽經驗。
學前兒童能否學習外語,又該如何學習外語?這一直是人們關心的重要問題。
科學研究表明,學前兒童的腦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其主管語言活動的區(qū)域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不僅具備學習外語的能力,而且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等方面還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盡管與年齡較大的兒童或成人相比,學前兒童在學習的目的性、堅持性、理解力等方面都處于較低水平,但是,不可否認他們在語言學習上具有的良好的潛力。
那么,學前兒童從多大開始適于學習外語呢?如果處于一個完全的雙語環(huán)境,例如父母一方說英語,另一方說漢語,而其他同伴也說兩種語言,那么,學習兩種語言可以自然地同步進行。但在我國,很少具備完全的雙語環(huán)境,兒童主要是在漢語的環(huán)境下,在有限的時間、地點,以有限的方式接觸有限的外語。在這種環(huán)境下,兒童在較好地掌握了母語后(一般在兩三歲),開始外語的學習較為適當。
那么,學前兒童應當如何學習外語呢?
首先,應當培養(yǎng)學前兒童學習外語的興趣,并初步具備進行簡單生活與日?;顒咏涣鞯恼Z言應用能力。重點是積累大量聽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初步發(fā)展口頭表達能力,而字母的背誦、單詞的拼寫、句式的強記不應成為學習的主要內容。在這一點上,家長應當保持足夠的清醒和耐心,容忍孩子的沉默,接受孩子的延遲模仿行為,不要從一開始就催促或強迫孩子“說呀”、“認認這個詞”、“快寫字母”,以免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把外語的學習當成苦差、負擔。
其次,學前兒童學習外語,應與兒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戲活動結合起來。一方面,學習的內容必須是兒童感興趣的、熟悉的,例如畫畫、過家家、吃冷飲、串門;學習的過程要能充分調動兒童的視覺、聽覺和身體活動。下面以英語為例,介紹幾個有效的方法。
全面活動反應法(TPR)這種方法主要是由成人用英語發(fā)出活動的指令,如“Closeyoureyes,andnodyourhead(閉上眼,點點頭)”然后逐步由孩子自己來做出相應的身體動作。使用TPR教學法,兒童不會因為聽不懂或不會說而產生焦慮、擔心而回避,他們往往會應用自然的動作模仿積極地參加到活動中去,經過多次“指令動作”的聯(lián)系,自然地聽懂、學會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指令要求的動作越特別、有趣,兒童活動的興趣就越高,其學習語言的效果也就越好。
游戲活動熏染法將語言學習與兒童日常的游戲活動結合起來,由成人用英語來組織兒童畫畫、數(shù)數(shù)、手工制作、玩娃娃家等。在整個游戲活動中,成人完全用簡單的英語加上手勢來引導兒童游戲,只對兒童用英語提出的請求和意見進行反應,因此在特定的時候為兒童創(chuàng)設了一個微型的英語環(huán)境。在兒童學習的初期,成人應使用大量的手勢、動作和圖畫來幫助兒童理解活動的目的、要求和方法;隨著學習的進行,成人可逐漸減少輔助方法,促使兒童學會以英語與他人進行溝通。
動畫片學習法如果家長或教師自身的英語水平有限,不能有效地應用英語組織活動,則可以借助于錄像帶、VCD或游戲軟件來為孩子提供學習英語的良好工具。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盡管兒童的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人物、絢麗的色彩和滑稽的情節(jié)上,但他們在反復觀看的過程中,就能熟悉英語的語音,并能自動地將語音與情節(jié)逐步地對應起來,這就為其進一步地學習奠定了基礎。在觀看時,成人不要反復詢問“說什么了”、“什么意思”,也不要性急地為孩子講解,而要鼓勵他們根據(jù)畫面來猜測人物對話的含義,模仿人物的評議。在此基礎上,成人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猜,或者對照故事的說明和他們一起討論,幫助他們逐步將對話和情節(jié)結合起來。在有條件時,也可以請英語較好的成人帶著孩子一起看,重點聆聽、了解、喜歡英語的目的。
此外,成人還可以利用英語歌曲、歌謠、兒歌的形式,使孩子有機會接觸廣泛的英語語言材料,獲得豐富的視聽經驗。
國外的學前音樂教育
匈牙利是歷史上唯一把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付諸教育實踐的國家。佐丹??走_利的上述理念對二戰(zhàn)后的匈牙利大眾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音樂屬于所有的人”
“讓孩子在每個偉大的藝術中活躍起來”
“我們必須把民眾帶到音樂環(huán)境中來,但器樂永遠無法完成普及大眾文化的任務?!?/p>
“人的心靈中有的地方只有用音樂才可以照亮……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應該接受匈牙利最偉大的音樂作品的浩蕩”
“每個孩子都有權利唱出自己的聲音,每個孩子的歌聲都應當?shù)玫剿淖鹬亍?/p>
匈牙利是歷史上唯一把音樂家與作曲家的號召付諸教育實踐的國家。佐丹??走_利的上述理念對二戰(zhàn)后的匈牙利大眾教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他和同事卡塔琳。弗萊致力于幼兒的早期音樂教育,同時也對幼兒教師進行了系統(tǒng)的音樂教堂培訓。
匈牙利的早期教育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它的“音樂教育法”今天,佐丹。孔達利已去世30年,那場社會變革也已經過去10年,而匈牙利的音樂啟蒙教育仍然保持了相當高的水平。比較結果顯示,匈牙利幼兒園的平均狀況并不比德國好,而它的音樂教育仍能達到高超水平真的令人佩服。幼兒園沒有天才兒童,但那些只有5歲的孩子們會跳出動作復雜的芭蕾舞,已經能很自信地表達藝術的節(jié)奏。他們能唱很多匈牙利民歌,或者用外語唱外國歌曲。從學齡前開始,孩子們已經學會在練習旋律、節(jié)奏和舞蹈的同時進行“思考”。換句話說,就是用心去唱,體會音樂中的休止符,用肢體的語言去表達。在幼兒園里最先得到普及的是回聲練習和合唱練習,它始終是一項教育的重點。而且,音樂在幼兒園老師的培訓中占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盡管世界各國關于學前教育的方法、形式繁多,但是其基本的教育原則大體上是一致的?,F(xiàn)概括如下。
一、使所有幼兒均能適應的原則
這是學前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因為幼兒能否適應學前階段的教育,直接關系到以后學校教育的成敗。因此,許多國家特別注意研究每個幼兒的家庭經濟情況、社會地位、父母的職業(yè)和文化素養(yǎng)等因素對幼兒的影響,然后根據(jù)幼兒不同的經歷、素質、獨創(chuàng)性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樣自然會提高每個幼兒對教育的適應性。
二、促進思維的原則
學前教育一方面要適應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幫助幼兒掌握越來越復雜的思維方法。要多讓幼兒接觸實際,觀察事物,并加以集中、分類、比較。鼓勵幼兒經常反復思考一個問題,這是一種奠定思考方法基礎的手段。
三、依靠自身發(fā)展的原則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強加于人的。學前教育只能在幼兒毫無對抗情緒的情況下進行,促使他們自愿地得到發(fā)展。匯集各種知識、印象,在自己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世界,這一活動過程是在成人指導下,靠幼兒自身的努力完成的,任何人都無法取代。因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創(chuàng)造各種能給幼兒帶來新感受的環(huán)境,以幫助他們從各種感受中獲取新知識。為此,許多國家址分重視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yǎng)幼兒廣泛持久的興趣。這是幼兒自我教育的動力。
四、重視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
學前階段,應該讓幼兒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發(fā)現(xiàn)周圍五彩繽紛的世界,逐漸豐富感性知識。知識只有成為智力活動的推動力才具有價值。因而,教師不應該反精力放在毫無意義的知識羅列上,而應該明白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fā)展幼兒的注意力、感覺能力、知覺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語言能力和審美能力等。
五、面向未來的原則
今天的學前教育不可能給予幼兒解決未來社會問題的答案。但是,必須考慮怎樣才能使幼兒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應該引導幼兒思考,發(fā)現(xiàn)并鼓勵他們的新想法,在創(chuàng)造性方法的運用中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
六、追求人格平衡發(fā)展的原則
追求幼兒的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是當前世界學前教育的一個重要趨勢。學前期是幼兒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許多國家提出“學前教育應為幼兒未來的人格形成打下基礎,只有基礎牢固,人格才能得到均衡發(fā)展。”幼兒的個性是在社會團體中,依靠集體的力量得到發(fā)展的。心理學家瓦倫說:“幼兒的‘自我’只有處在與他人的‘自我’相互作用的狀態(tài)下,才能得到發(fā)展?!币虼耍處熢诮o予幼兒個人活動機會的同時,應給予他們參加社會活動的機會,并教給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方法。
韓國幼兒園主要招收三到五歲的幼兒,學前教育雖不是義務教育,但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
學前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兒在身心兩方面都能得到健康發(fā)展,為入小學做好準備,為將來成為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有修養(yǎng)的新一代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礎。
學前教育的任務是: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培養(yǎng)幼兒對社會、對集體、對別人、對自己的正確態(tài)度,激發(fā)幼兒對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對創(chuàng)造的強烈愿望,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幼兒的情操,發(fā)展幼兒的美感。
為孩子尋找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不希望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每一位做家長的共同的愿望,那么哪種環(huán)境能更好的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呢,下面就是一位家長詢問的有關這方面的話題:
孫女士:我孩子今年2歲,想讓他接受早期教育,請問早期教育機構和幼兒園有什么不同?
曹云昌答:親子教育是近年來世界流行的一個新的教育觀念,早教機構是隨之而誕生。早教機構開展親子教育是對于幼兒園辦園理念與形式的一次創(chuàng)新,是與一般意義上的幼兒園教育不同的。
第一、教育的對象不同
幼兒園將幼兒作為教育的主要對象;而早教機構其教育對象除了孩子,還有家長,而且首要的是家長。早教機構強調親子互動,使家長通過與孩子共同游戲掌握親子教育的方法與技能,成為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第二、教學活動的形式不同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面向幼兒,以教師講解、幼兒學習為主要形式。而早教機構是一種特殊的、專業(yè)化程度很高的新型教育模式,通過父母與寶寶在老師指導下一起游戲的方式,引導父母學會在游戲中觀察兒童、了解兒童,進而掌握一套科學的游戲方式,并通過這些游戲方法對兒童的發(fā)展進行干預。作為一種新型的、科學的教育模式,早教機構更強調父母(看護人)與孩子在情感溝通的基礎上實現(xiàn)雙方互動,這不但能促進嬰幼兒從小形成健康的人格,也能促使父母自身素質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第三、教育的目標不同
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能力,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而早期教育機構的主要目標是教會家長如何對孩子實施科學的親子教育,從而達到促進孩子全面發(fā)展、增進親子感情的目的。
第四、教學活動的時間不同
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時間是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以一個學期為一時段,每周一至周五在園。而早教機構的教學活動時間以3個月或更短時間為一時段,家長可帶孩子定期參加早教機構組織的集體游戲活動。每次活動時間為1個小時或2個小時,活動結束后就可離開。
幼升小是孩子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每個父母都期望孩子將來成為“精英人才”。隨著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世界型融合,直接影響了現(xiàn)有教育的培養(yǎng)方向。無論國內或是國外,“精英”一族均可以概括為知識、能力等各方面擁有領先優(yōu)勢的尖端群體。然而在如何達到成才標準的方法上,中國與美國卻有著各自不同的培養(yǎng)觀念。
相比較中國家長對子女考試成績等知識方面的要求,美國人更看重子女綜合素質的提高,更希望占領的是高端行業(yè)的高端職位。以下總結幾點美國人教育子女成才的幾個關鍵詞,來看看與中國家庭究竟有何不同之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關鍵詞之一:國際化
在全球經濟、社會和政治各個方面相融合的基礎上,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已是日益膨脹。美國的富人階層里,培養(yǎng)子女具備高瞻遠矚的能力和水平,“國際化”就是一個必備課程。那么美國人理解“國際化”與中國有何不同呢?
其實中國家長并不缺乏這樣的覺悟,甚至我們經常感覺到,中國家長在對子女成長為國際精英的愿望上更加強烈。但是從培養(yǎng)方式上相比較,中國的父母則顯得單薄很多。提到“國際化”中國家長想到的就是“語言”,能夠跟老外溝通就是對子女所期望的終極目標。所以現(xiàn)在市場上的很多培訓機構也都打著“單詞速記”、“考試過級”等旗號吸引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長為孩子報名。
然而在美國人眼中,語言只是溝通工具,本身不具備競爭力,國際化的視野是需要孩子對其它國家的文化、精神、甚至思維方式都有所了解。就像一個會說地道英語的美國人卻不能成為一個集團的CEO,因為大部分人不會懂得商務談判等語言技巧,差別就在于不同的人說出的語言所體現(xiàn)的價值不同。而我們學英語,但是不懂得西方人的行事特點,在談合作時并沒有數(shù)據(jù)模型做支撐,只是一味地談經驗,那么肯定很難達成協(xié)議。所以在中國的英語課堂中,其實非常需要滲透對西方文化和思維的解讀,這樣在日后的國際競爭中才能理解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價值評判等。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很多中國的高端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為孩子報名英語培訓班的時候也會考慮到孩子的國際化視野方面究竟可以成長多少。
關鍵詞之二:能力
其實在如今70后、80后的家長眼中,能力的概念已經從早期的學習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逐步發(fā)展成為知識和技能兼?zhèn)湫偷呐囵B(yǎng)目標。所以演變成了幾個特點:一、成績要高,這其實無可厚非,但是一些唯分數(shù)論的家庭直接導致了孩子長大后成為了“書呆子”;二、專業(yè)技能要過硬,典型表現(xiàn)就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家長為孩子報志愿時對IT、財務等專業(yè)度高的職業(yè)特別青睞。
美國家長們則不然,尤其美國的富人家庭里,對能力的要求更多體現(xiàn)的是社會性,而不是專業(yè)度。我們常??梢月犝f美國某個小孩在假期打工時通過自己的經營創(chuàng)造了多少財富,或者電影里也常表現(xiàn)的在假期中一群孩子有組織的分工完成了一個很偉大的任務。項目管理能力、領導的才干、以及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這些中國家長眼中可能“偏軟”的能力培養(yǎng),卻是美國父母們最最關注的。
少兒英語教育專家Sally女士說:“在美國執(zhí)教期間我聽說過這樣一件事,一個跨國公司不肯讓中國人當中國區(qū)的總裁,因為美國的高層覺得,中國人在演講的能力和風度方面可能都有所欠缺,于是他們也懷疑我們的管理能力。所以,精英的能力當然可以體現(xiàn)在技能上,但是軟實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能忽略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p>
關鍵詞之三:創(chuàng)造性
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在耶魯大學留學時有這樣的體會:在西方人眼中,對人贊美或貶低都不是討論他的身家背景,而評價一個人“Boring”則算得上是極低的評價了。一個人的無趣程度一定是與他的創(chuàng)造性有關聯(lián)的。拿職業(yè)來說,最簡單機械的崗位一定毫無創(chuàng)造挑戰(zhàn),也只適用于低級勞動者,而越高級的崗位越要求人的創(chuàng)造力。
創(chuàng)造性需要一點點培養(yǎng)和引導。美國引導孩子主動探索創(chuàng)造主要有幾個方法:“比如說教孩子學數(shù)學,在美國的課程中不會讓孩子去背公式,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形象例子,引導他們自己去想4*6是如何得來的過程,讓他們自己去總結三角形需要具備哪些特點,這樣在考試的時候,孩子不會因為沒有背下來公式而犯愁,因為他們明白了算術后面的思考過程?!?/p>
記者發(fā)現(xiàn),周圍很多家長確實都習慣于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而忽略了讓孩子自己探索的過程。而美國的家長則由于經常對孩子進行引導式的提問,使得美國孩子在想象力的保留和創(chuàng)造力的拓展方面更具優(yōu)勢。
國內已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呼吁,并不需要時時刻刻都給孩子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因為孩子的個體對事物的理解是具有獨特性的,家長和老師要善于抓住他們的獨特性進行培養(yǎng),讓孩子在思考問題的廣度和維度上不斷延伸,這些都會成為長大后無形但也最具價值的“財富”。
中國的人才結構其實也導致了國家身份的定位。當我們看到“制造大國”這個角色的時候,更應該看到制造業(yè)勞動結構的矮化。盡管近年在美國對中國的項目中,已經從簡單的制造加工擴展到IT技術類的外包,這當然得益于中國技術型人才的龐大,但是中國依然離“創(chuàng)造大國”的身份相隔甚遠。從美國人培養(yǎng)精英的思路上看,具備國際化的視野、科學高效的管理水平、以及無可替代的創(chuàng)造性,將是美國繼續(xù)握緊經濟脈搏的核心標準。然而中國何時能出一個像蘋果這樣靠著創(chuàng)新去橫掃市場的公司?從本質上講中國的精英培養(yǎng)觀念是否需要得到徹底的反思?這是中國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整個中國教育行業(yè)的挑戰(zhàn)。
未來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精英人才的標準都應該是國際統(tǒng)一的。家長在培養(yǎng)過程中,可以關注旅美學者薛涌在《美國是如何培養(yǎng)精英的》中所提到的:“過去的財富和權力,通過繼承而來的成分甚大。如今的財富和權力,則是通過教育而來。富裕階層除了關注孩子學習成績外,更多的傾向于塑造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領導才能、人文價值、藝術品位等等綜合性素質,使子女們在起跑線上就已經具備了高瞻遠矚的能力。等他們長大后,作為個體具有超人一頭的才能,靠自己就能在競爭中獲勝?!?/p>
國外如何教育幼兒
寶寶快上幼兒園了,該把他送到怎樣的幼兒園呢?為增進寶寶的音樂天賦,挑一個音樂幼兒園;為發(fā)展寶寶的語言能力,挑一個雙語幼兒園……還是有別的選擇呢?
幼兒園是寶寶獨自進入的第一個“社會”場所。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生活方式,陌生的人際關系,對幼小的寶寶來說,是人生的一個巨大變化。這一步邁得如何,將會影響到他以后怎樣做“社會人”。
下面是國外一些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教育重點、教育方法,雖然各有特色,但讓寶寶身心健康地發(fā)展、為將來比較適應地踏上社會打下基礎,都是相通的。也許這些資訊會對爸爸媽媽們有參考價值。
美國
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自己的潛力,在各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能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有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對成人的各種要求做出反應,有信任感、責任感、自尊心。
能夠表達自己的需要,學會與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與同伴交往。
不斷提高肢體動作的準確性、手眼動作的協(xié)調性。
通過游戲豐富知識、經驗,并對知識經驗進行總結、分類。
通過培養(yǎng)藝術技能和認知技能,發(fā)展他們的社會性和情感。
培養(yǎng)學習技能,如讀、寫、算,但不強迫他們學習,使他們能夠根據(jù)自己的接受能力進行學習。
為了培養(yǎng)寶寶的獨立精神和探索精神,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美國幼教工作者將幼兒園布置成不同的活動區(qū)域,比如電腦區(qū)、圖書區(qū)、泥塑區(qū)、植物區(qū)、動物區(qū)、積木區(qū)、玩沙區(qū)、玩水區(qū)、烹調區(qū)等,讓寶寶自己選擇活動區(qū)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動結束后自己收拾場所。
培養(yǎng)寶寶對環(huán)境的信任感,他們將玩具、物品等分類擺放,顯示清晰,寶寶不會因為找不到東西而覺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為了讓寶寶學會友好相處,準備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寶寶都能得到,無須爭搶。同時,不同的區(qū)域使得每個寶寶都能自由地與幾個伙伴在一起活動、交流,增加他們與人交往的經驗。如果寶寶之間發(fā)生爭執(zhí),老師就引導他們互相說出自己的想法,讓他們學會溝通。
為了讓寶寶覺得自己受到重視,他們將寶寶做的各種功課:圖畫、剪紙等,貼在寶寶平視就能看到的地方。
英國
培養(yǎng)語言能力、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
發(fā)展聆聽、觀察、討論、實驗的能力。
注重對興趣和個性的培養(yǎng),注重對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注重思維與想象,在開放式的環(huán)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培養(yǎng)愛的理念,鑄造自信的人格,鍛煉社交技能。
上課時,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游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yǎng)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xiàn)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jié)、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里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件,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游戲認識形狀、數(shù)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法國
提高機體的平衡性及協(xié)調性。
發(fā)展口語表達能力,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積極地與教師、同伴交往。
發(fā)展藝術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審美能力。
發(fā)展自由探索、獨立創(chuàng)造的精神。
獲得有關科學技術方面的粗淺知識與技能。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huán)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家長的意見,跟家長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里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家長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游戲等,來發(fā)展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制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間的關系。
新西蘭
身心健康,情緒愉快,保證安全,避免傷害。
適應幼兒園這個“小社會”的日常生活,能判別行為的對與錯。
全方位學習,全方位發(fā)展。
充分發(fā)展個性,并學會與同伴相互學習。
發(fā)展語言交往技能與非語言交往技能,并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
通過積極的探索來學習,獲得對身體的控制能力與自信心。
學習思考與推理,認識自然、社會。
幼兒園注重讓家長和社區(qū)的其他人員一起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得寶寶在家庭、社區(qū)、幼兒園不同的環(huán)境里,通過與不同對象的交流,來認識自己是“社會”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論性別、能力、年齡、種族、社會背景等,自己都應該得到尊重,同時也要尊重別人。
日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堅強韌性,不怕困難。
會開動腦筋學習。
有動手能力。
身體健康,精力充沛。
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識。
在幼兒園,每個寶寶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櫥、收拾餐具、擺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涼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體育運動、遠足是幼兒園的重要科目。他們的運動豐富多彩,有些是我們認為對寶寶不適宜,可能造成脫臼、扭傷的項目,如蕩繩、拉單杠、爬網(wǎng)繩、堆沙丘、鉆山洞、相撲、走平衡木等。這些運動可以培養(yǎng)寶寶不怕困難的精神、健壯的體魄和靈巧的技能,而且在實踐中沒有發(fā)現(xiàn)寶寶受到損傷。
遠足不僅鍛煉寶寶的體力,還有采集標本、回來展出的任務,寶寶們往往興致很高,能主動地、有創(chuàng)造性地參與活動。
識別交通燈、懂得必須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災或地震等來臨時怎么保護自己等等,都是幼兒園上課必不可少的內容。
奧地利
發(fā)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維能力。
發(fā)展動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把音樂作為基本素養(yǎng),激發(fā)對音樂興趣,培養(yǎng)樂感和節(jié)奏感;同時發(fā)展其他藝術能力。
他們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戲等,展開想象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而在想象與現(xiàn)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里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里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游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yǎng)寶寶的樂感和節(jié)奏感,規(guī)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fā)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chuàng)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并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shù)都能勝任這樣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學前教育中外有何不同》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學前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