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早期教育。
我們要做孩子的朋友,幫助孩子在學習中成長!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家長可以配合教師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波蘭父母的早期教育:接觸大自然”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波蘭人認為,大自然中的氣息、光影和聲響,都可使孩子長得更為結實、更為健康,同時還可給孩子營造一個更為和諧、更為寧靜的心靈世界,所以他們總是樂意讓嬰幼兒盡早投入大自然的懷抱。
實際上,波蘭父母引導孩子接觸大自然甚至早在孩子誕生尚未滿月的“新生兒時期”就業(yè)已開始了。當我們東方國家的新生兒還被緊緊地裹在襁褓中并被“密閉”在室內時,波蘭的小不點兒們已有幸躺在小睡車里,盡情享受戶外明媚的陽光和滿眼的綠意了。當然,父母們帶新生兒外出時一般會選擇風和日麗的天氣。同時,為了防止過分強烈的陽光可能灼傷孩子柔嫩的皮膚,細心的父母會給孩子的小臉蓋上薄薄的面紗。
孩子長到2~3個月大時,常常被大人帶到花園或森林中,聆聽鳥兒的啼鳴。他們邊欣賞小鳥歌唱,邊露出會心的微笑。波蘭父母認為,讓孩子聽鳥叫有利于聽覺器官的生長和發(fā)育。此外,孩子還可能被帶往田野,躺在青草地上,盡情呼吸田野美妙的氣息,好奇又快樂地觀察著周圍陌生的世界。
波蘭父母認為:半歲大的孩子完全可以接觸水了,原因很簡單:早在母腹中時,胎兒就與水有著不解之緣。他們或讓孩子的小手觸碰清涼的溪水,或鼓勵孩子仰臉接受細雨的沐浴,或干脆將孩子推進泳池的淺水區(qū)戲水(當然須在大人嚴格的看護或保護之下)。孩子和水的“親密交流”不僅可以增加孩子觸覺器官的敏感性,而且對孩子來說還是一種鍛煉肢體肌肉的健身運動(或至少是一種愉快的活動)。
十來個月大的孩子已開始對色彩和香味十分敏感。這時,波蘭父母往往會抓住機會,讓孩子欣賞彩虹、晚霞和鮮花,豐富他們的視覺經驗。同時,五花八門的不同的花香對孩子來說,也可能是一種嶄新的經歷。當孩子投身于大自然之中與各種各樣的色彩和香味“親近”時,他們的聽覺、嗅覺、視覺等器官也會接受到大量的全新的信息,并由此得到了鍛煉和發(fā)展。
1歲左右的孩子大多已開始學步,也學會了最簡單的語言交流。波蘭父母此時往往將小動物引入孩子的世界,如觀看五彩的蝴蝶展翅飛翔,鮮紅的瓢蟲在青青的草葉上緩緩爬行,或傾聽知了、蛐蛐不倦的歌唱。
當孩子稍大些,父母常常在盛夏時節(jié)帶他們外出露營,或練習游泳、跳水。孩子們還學會采摘好看的樹葉、野花,或捕捉蜻蜓、蝴蝶等小動物做生物標本。喜愛作畫的孩子則在大人的陪伴下前往風景名勝寫生、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波蘭孩子往往在幼兒期,就開始欣賞充滿田園氣息的經典音樂作品,由此他們更加深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景仰……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NAEYC)是美國幼兒教育的權威機構,為了指導教育者對嬰幼兒實施正確的早期教育,他們制定了若干早期教育的指導原則。
按照美國幼兒教育協會的定義,早期教育是指對0~8歲兒童實施的教育,在某些情況下,早期教育特指0~3歲兒童的教育或者學齡前兒童的教育。美國幼兒教育協會指出,兒童早期的生活經驗不僅對于兒童日后在學校里的學習生活有影響,而且對于他的整個一生都會產生影響。比如:當前的研究證明,早期教育對于大腦和認知發(fā)展有著短期或長期的影響。從嬰兒期一直到10歲,腦細胞不只是形成了聯結,而且在這段時期它們有著最大的適應性,可以通過積極的大腦刺激改變大腦的結構。同時在人生早期,對孩子積極的養(yǎng)育過程,似乎不僅是對于認知發(fā)展,而且對于健康的情緒發(fā)展和社會性能力都非常重要。此外,入學前的這段時間是發(fā)展基本的運動技能、語言技能以及其他終生受益技能的最佳時期。
著名早教專家Barnett認為,兒童早期的護理和教育能夠極大提高兒童日后在學校中的成功機會,參與到高質量學前教育方案中的低收入家庭的兒童,留級、棄學、犯罪的可能性大為降低。不過,根據美國幼兒教育協會的研究表明,由于早期教育方案良莠不齊,美國只有15%的早期教育方案屬于高質量的項目,而那些低質量的方案不僅不能起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目的,反而對他們的健康、安全、發(fā)展造成了威脅。處于這種方案下的嬰幼兒占總數的30~40%。
目前,全球幼兒教育界基本達成共識,在急劇變化的當今世界中,當孩子長大成人后,他們需要具備以下能力:
善于交流,尊重他人,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能力 ;
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能力、判斷力以及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
有較強的接收信息的能力,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 ;
能夠靈活使用已經發(fā)展成熟的復雜工具和技術,如 :計算機;
當條件和要求發(fā)生變化時,能夠繼續(xù)學習新的方法、技能和知識。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認為,在今后幾十年中,很多人可能會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讀寫和運算技能,這些技能是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目標。在歷史和地理的社會研究,音樂和視覺藝術,體育和健康這些學科中,兒童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和能力,這些知識和能力能夠在各種各樣的學科中體現出來。除了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和能力之外,兒童還必須形成自信的態(tài)度和性格。他們需要理解要取得成功必須付出努力。一個好的教育方案應該是能夠提供一個安全和營養(yǎng)的環(huán)境,這樣的環(huán)境能夠促進每個孩子的身體、社會、情感、審美、智力和語言的發(fā)展,同時也要適應不同家庭的個別需要。
美國幼兒教育協會對于早期教育的內容特別強調了五個方面的內容,即社會、情感、審美、智力和語言發(fā)展。而許多家長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卻往往將早期教育做單一的理解。比如:一些家長把早期教育看作是超前進行的學校教育,理解為是認字、背詩、閱讀、學特長等智力開發(fā)活動。實際上,早期教育包含的范圍非常廣泛,這些內容大致為12個方面:
1.大腦與五官刺激;
2.身體素質與身體協調能力;
3.情緒能力和心理健康;
4.語言能力;
5.良好個性與人格;
6.良好生活習慣;
7.社會性能力;
8.求知欲開發(fā)與保護;
9.知識積累與學習能力(讀寫算);
10.審美趣味與能力;
11.特殊才能發(fā)現;
12.特殊技能培養(yǎng)。
整理了關于早期教育:1歲以內寶寶如何進行早期教育,希望對新手爸媽對早期孩子正確教育引導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我們常說三歲看到老,可見一個人的性格和智力的開發(fā)最重要的的就是這個時間短了。通過科學研究我們發(fā)現,在一歲之前加緊早教能夠幫助寶寶今后的智力成長,因此,希望家長們能把握好這個機會,我們一下就為大家介紹了幾種1歲以內的寶寶早期教育的方法,家長們可以學一學,然后按照我們的方法教育寶寶,同時這也是很好的親子教育,希望家長們能夠采納。
0—6個月:建立安全與依戀
家長在撫養(yǎng)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時,首先要滿足其生理需要,這是最急促的任務,與此同時也要關注寶寶的心理、智力發(fā)展。面對新生兒,家長們首先要為寶寶創(chuàng)造安全穩(wěn)定的撫養(yǎng)環(huán)境,提供較好的撫養(yǎng)條件。其次要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的關系,這也是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最需要的。
長期以來,寶寶的教育一直是以母親為主體而父親經常是缺失的,因此需要提醒家長,在與寶寶建立起安全與依戀關系的過程中,父親也要發(fā)揮起應有的作用,這樣寶寶長大以后會更勇敢。
7—9個月:好奇心萌發(fā)
這個月齡階段的寶寶開始對外部事物表現出好奇,他們要開始學習爬行了。從這個月齡起,家長可以開始對寶寶進行認知、語言、運動、交往、藝術這五項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學習爬行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工作。它能促進寶寶大動作的發(fā)展,為學習站立和行走打基礎,也能滿足寶寶探索外部事物的好奇心。同時寶寶的食指也開始分化了,家長可以對其進行精細的手部動作訓練。
其次,這個月齡段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初步覺醒,家長可以教寶寶勇敢地在別的小朋友面前介紹、表達自己,從而讓寶寶認識自我,學會與人交往。因此,良好的親子閱讀習慣,也需要在這個階段建立起來。家長可選擇一些以圖畫為主、色彩鮮亮、紙質較硬不容易被寶寶撕破的讀物,用輕柔的語氣為寶寶講述書中的故事,能潛移默化地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10—12個月:激發(fā)探索精神進
寶寶的認知能力在這個階段有了進一步提高。家長可以借助一些漂亮的玩具,教寶寶理解大小、里外等邏輯概念。
寶寶的語言天賦也即將覺醒。7至9個月期間還只會說單音節(jié),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從雙音節(jié)發(fā)起進攻了。一歲以后寶寶就將進入語言能力的爆發(fā)期,在這個階段家長應多多跟寶寶進行交流,為其語言的發(fā)展打好基礎。家長要多觀察寶寶,從寶寶的各類反應中尋找規(guī)律,學會從寶寶的哭鬧、翻轉等各類反應中讀懂寶寶的需要;其次要幫助寶寶形成穩(wěn)定的生活規(guī)律,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結:寶寶的身體健康和教育是最為家長們所擔憂的了,我們在前幾期中具體給家長們介紹了寶寶身體健康應該注意的事情,今天我們著重介紹了寶寶的早期教育問題,在一歲的不同周期內,介紹了不同的早教實施方法,能夠詳細的指導家長們給自己的寶寶開展早教活動,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早期教育是指幼兒從出生之日起所實行的適合年齡特點的教育。也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刺激引起孩子的反射活動,這就是幼兒的早期學習。
早期教育對于兒童以后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事實證明,早期教育是兒童發(fā)展的需要。嬰兒出生時大腦皮層的發(fā)育已達到可能形成條件反射的程度,就是說能接受來自各種感官的刺激。如辨別味道,感受音樂,用眼睛跟蹤物體。但這種能力只有在外界不同刺激下才能發(fā)展起來,更早的給予刺激
,可以加速先天潛在能力的早期表現。根據“用進廢退”的原理,不給予刺激和訓練,有的細胞活動能力就會降低,已形成的反射還會消失。兒童兩歲神經纖維已發(fā)育很好,可以進行多種方式的聯系,三歲已形成網絡聯系,神經纖維已髓鞘化。兩歲腦重已達成人三分之一,三歲達成人的四分之三,七歲達成人的百分之九十。這些都說明,早期教育不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有三大重要意義:
(1)早期教育可以促進腦的發(fā)育,開發(fā)智力。
(2)早期教育能對小兒心理發(fā)展產生良好影響。尤其在出生后頭幾年,正常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能使小兒的早期生活得到豐富多采的訓練,從而使孩子的情緒、情感、社群活動、語言反應、腦力思維等心理活動受到良好的影響。
(3)振興中華,實現四化需要眾多身心健康、有社會主義覺悟、有現代科學文化技術知識的專門人才,早期教育就是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一個重要步驟,有深遠的社會意義。早期教育不僅可以造就超常兒童,更為實用的是可以使普通兒童更聰明。教育家們認為,凡是受過早期教育的兒童,智商可以增加幾十分。有人曾對得最高分和最低分的那些兒童的家庭情況作過分析,結果是,得最高分的那些孩子的家長,一般比較重視從孩子很小時就開始有意識地進行教育,即使孩子進了幼兒園,也不放任自流??墒堑梅肿畹偷哪切﹥和议L,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
嬰幼兒時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即接受教育和發(fā)展智力的最佳時期。有些能力如果在嬰兒期沒有學到,以后再想學是比較困難的。美國有位心理學家曾做一項實驗,他從孤兒院挑選一批新生兒置于暗室,只給他們機械式的援助以保證存活,不給予任何社會刺激。實驗中發(fā)現,起初,這些被試者在生理上和正常嬰兒差不多,隨后機能逐漸退化直至癡愚地步。由于社會輿論的譴責,此實驗停止了。但被試孩子只有少數恢復了正常,大多數雖經多方努力,仍沒恢復人類的天性,造成終生癡傻。
人腦生理學研究表明,腦的發(fā)育是驚人的。新生兒腦重只相當于成人腦重的1/3,但到了6、7歲時他的重量已接近成人。3歲時,人腦神經細胞的發(fā)育已完成了70%~80%,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若以17歲達到100%;那么,4歲時就達到了50%,其余是以后達到的”。由此可見,對兒童進行早期教育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在中國歷史上,恐怕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對孩子的教育,教育非但在性質上越來越重要,在年齡上越來越提前,而且,作為一種區(qū)別于其他時尚的“時尚”,正以春風之勢燎原于中國,眼下,你倘不談教育,倘不談早期教育,跟彼時的“文盲”又有何種區(qū)別?所以,教育是一個很時尚的談資,也是現代人的標志之一。
全民重教當然是好事,問題在于,教育家眼里的教育是樹人,企業(yè)家眼里的教育是市場,而更多百姓眼里的教育,就像我們的心情,復雜得不是一句話能說清的了。但,關于教育的話,卻是不得不說清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人的發(fā)展。在教育問題上,現在有許多人認為真正重要的階段并不是大學,甚至也不是中學和小學
,而是在學前,更有人直截了當地指出,應當是0~3歲,這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我以為,0~3歲的“早教”,比傳統的“幼教”更注重啟蒙期的提前,在“養(yǎng)”的過程中更多注入教育的元素,重在人之初的資源性開發(fā)。而幼兒園的教育發(fā)展,也正以托幼一體化為方向進行。之所以提出人的“0歲戰(zhàn)略”,說明人對自身的發(fā)展有了新的認識。
偏了向的重視
“讓孩子在0歲起跑”,我當然贊同這樣的觀點,但我卻不贊同很多人眼下的做法。他們認為只要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就能進行早期教育了。這就像我們都知道吃飯對人的重要意義,但偏巧有許多人不是因為沒飯吃而餓死,卻是吃得太多太飽而得病。
我們的早期教育剛剛開始,卻已經很難分辨什么是正道、什么是歧途。因為我們的大腦在長期的習慣中已經成了一個被填充的容器,而不是被點燃的火把。只要有一種東西流行,我們很快會跟風。就像擠公交車,生怕自己不用力會趕不上趟,卻忘了看一下自己擠的是幾路車。
──早期教育太重要啦,我們小時候就是因為沒條件接受這樣的教育,才吃了那么多虧,今天你們做爹媽的其他可以省,但教育千萬不能省,小孫子雖然才2歲,但也得多教育教育,錢不夠,我出!
這是一位爺爺在聽說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后,在兒子和媳婦面前的指示。
──咱樓上那孩子才3歲就上了電視,能認好多字了,咱狗兒咋就比不過人家呢?將來不會是弱智吧?老師,您說該怎樣早教呢?收音機里有講座,我都錄下來放給寶寶聽行不?
這是一位外婆焦急的心情,為了趕上樓上那孩子,她都快神經衰弱了。
──哎呀,寶寶寶寶,樹不是這樣畫的呀,老師怎么教你們的呀,快照媽媽的樣子畫,好好練,長大當畫家噢!
這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在輔導3歲孩子的“回家作業(yè)”,每天如此。
……
我看到太多太多這樣充滿“中國特色”的早期教育現象,教識字、教數學、教美術、教音樂、教外語,凡是大人具備的能力,都想教給0~3歲的孩子,包括,大人不具備的能力,也請人教給孩子。
這是一個讓孩子圓大人夢的時代。
生存,競爭,出色,成功,優(yōu)秀,發(fā)展,出名……這些現代名詞給我們家長太多的刺激,以至于他們生怕與平庸、落后、淘汰這些可怕的字眼沾邊,誰都知道早期教育的重要,誰都知道獨生子女早期教育的極端重要。因為對家長來說,只有一次機會。
于是,我們在家長房里貼滿了漢字、數字和ABC,掛滿了美麗的圖畫,寶寶的父母們在辛勤工作之余,急匆匆去“蒙臺梭利”、“瑞吉歐”那里搬回一些能讓孩子聰明的法寶,或是到處趕來趕去聽專家講座,以求茅塞頓開,或是報名參加各種親子活動,以圖融入群體……
我無意列舉這些選擇的非合理性,毫無疑義,這些選擇都是現實的,也是需要的,但作為孩子的家長,千萬不能僅模仿了方法而忽視了正確的觀念。對于日趨紅火的早教“市場”
導讀:由于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知識學習的關注大大超過其他方面,許多的幼兒園開設多門文化課,以開發(fā)寶寶智力,可是,幼兒早期教育僅僅是等于智力技能教育嗎?在關注寶寶智力開發(fā)的同時,父母還應注意什么呢?
語言、常識、音樂、美術、計算、體育等6門功課,20分鐘一節(jié)課,這是某幼兒園中班的一張“課程表”。
該園老師說,因家長迫切想了解孩子能學到什么,幼兒園不得不在每周五向家長發(fā)放下周的“課程表”,把教學計劃告訴孩子的父母。
據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中,不少幼兒園都開設了各種知識類課程,而家長們對孩子在幼兒園知識學習的關注也大大超過了其他方面。
一家幼兒園的老師說,在報名過程中,家長們問得最多的是用怎樣的課程教學、將學到哪些知識。還有一位家長問會不會給孩子留家庭作業(yè),在得到否定的回答時,這位家長竟感到非常失望。
師資力量如何?大學畢業(yè)的老師多不多?這些問題也成了家長對幼兒園關注的焦點。一位幼兒教師說,幼兒園應提供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和運動活動等全方位的完善教育,而不僅是智力教育,家長們如對智力方面過于關注,會影響到孩子其他方面的發(fā)展。
一位幼教工作者說,如下午放學時到幼兒園門口站一會兒,會發(fā)現大多數家長會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之類話題,而很少有家長會問孩子在幼兒園開不開心。
一位家庭教育研究專家認為,不少家長把早期教育等同于智力技能教育,把幼兒園當成了學前教育班,這對幼兒的發(fā)展并不利。3至6歲的孩子除早期的智力學習外,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合群、自信、健康的心理。
談給孩子的早期教育對于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大家都是有共識的,市面上相關的資源也是非常豐富的,但是到底如何去實施卻是廣大父母們心里沒底的事情,有的時候資源多了并不見得就是好事情。2011年中,在女兒1歲多的時候,我開始尋求答案,經過學習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系列課程,帶著女兒參加十來家早教機構試聽課,以及在藝術學校半年和幼兒園一段時間的工作經歷,積累了一些心得,在此同大家分享。首先,早期教育重點在父母。廣義的早教指對0-6歲孩子的教育,狹義則只針對0-3歲。而3歲前的孩子基本還是以無意注意為主,老師灌輸式的教育基本無效。雖然3歲以前是孩子大腦迅速發(fā)展的時期,然而這段時間孩子大部分的記憶都會漸漸淡忘,以知識作為教育目標顯然是錯誤的。有些父母會得意孩子可以背多少唐詩,唱多少兒歌,試試看一段時間孩子不背就會很快忘記,除非是那種有超強記憶的。除了知識以外還可以教什么,其實是很多的,而重點應該在培養(yǎng)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習慣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些是孩子可以終身受用的。誰能教孩子這些呢?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師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為專家型父母,你的孩子才能夠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線是在父母這里的。圣經上說要把根基建立在磐石上,具備豐富育兒知識和良好心理素質的父母就是你孩子的磐石。你的言傳身教無不深深的影響著孩子的現在和將來。推薦爸爸們閱讀《卡爾.維特的教育》這本書,推薦媽媽們都松田道雄的《育兒百科》,一起分擔協作來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千萬不要認為給孩子從0歲起就報這樣或那樣的班就可以把孩子培養(yǎng)好,那是極大的誤解??v觀歐美這些發(fā)達國家,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國這樣熱炒早教班的,拋開早教班課程的質量和師資水平不談,光是教學的目標就有很大問題。因為在整個早教行業(yè)里,用心做教育的就不多,大部分都是商業(yè)活動而已。真心愛你的孩子、對孩子的成長表現高度敏感、激勵孩子的哪怕一丁點的進步、管教孩子不良的行為,這些哪家早教機構能替代父母呢?而當父母給孩子報班之后,往往就從心理上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寄托于早教機構,這實在是一種舍本逐末的事情。不要為了事業(yè)、學業(yè)把孩子留給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來帶,隔代教育有著天然的局限,只能作為配合而不可成為替代。也不要讓保姆來長時間帶孩子,否則你會發(fā)現孩子的行為、性情會越來越像保姆。0-3歲是建立親子依戀的關鍵期,錯過了就再也彌補不了了。我曾相識一對錯過機會的父母,在彌補的過程中就不得不承受痛苦的磨合與眼淚;也見過幾個可憐的孩子,他們在人生的初期就形成了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奉勸父母們再困難也要把孩子帶在身邊,打好了基礎等孩子大了以后自己就輕松了。否則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后,面對網游的誘惑、早戀的傷害、競爭的壓力和罪惡的侵蝕,又如何來幫助他們?管教如果沒能建立在愛的關系的基礎上就會引起更大的抵觸。“哈佛女孩”劉亦婷的媽媽劉衛(wèi)華在這方面確實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盧梭在他的教育巨著《愛彌爾》中開篇就講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鄙系鬯斓暮⒆邮亲罱咏k心意的人,做父母的一定要懂得保護你的孩子遠離各種罪惡,特別是來自電視、網絡和不良的環(huán)境。在孩子接觸之前,請為他們把好關。其次,按著天性來教養(yǎng)孩子。箴言里講“教養(yǎng)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边@里的“當行的道”不是我們父母設定的,不要把我們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也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但是可以跟以前進行縱向比較。要知道你孩子“硬件”的方面(包括身體素質、智力水平、潛力大小)百分之六七十都是父母直接遺傳決定的,剩下的就是后天教養(yǎng)和環(huán)境影響的。在“硬件”方面比較的話最好可以讓自己進行“自我檢討”。幸運的是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已經設定好一個終身發(fā)展的系統在亞當的體內,通過DNA遺傳給后代。這個系統就是孩子的“操作系統”,是極其復雜的全自動運行指令集。會在生命時間到了的時候自動開始執(zhí)行,比如孩子生下來就知道通過什么方法來引起父母的關注或者告訴父母他/她要吃奶還是換尿布。三個月后就要去看外面的世界,六個月就要爬來爬去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一歲就要學著大人吃飯,要自己拿勺子使筷子……當這些指令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就需要敏感地察覺,然后幫助孩子去實現。比如小寶寶剛開始學爬的時候就讓他們爬,哪怕搞得臟兮兮的。寶寶爬到時候就自然要站起來走了(爬行對寶寶的大腦和肢體發(fā)育等非常重要,千萬不能跳過。不要使用什么學步車之類的輔助工具,不要懷疑孩子的能力。),會走路是很開心的事情,他們寧愿自己慢慢走也不愿大人抱,喜歡爬樓梯,爬得不亦樂乎。這時父母就需要讓他們盡情地鍛煉小肌肉,等到他們掌握了熟練了反而不愿意再練習了。這個指令集很有意思,就是它會讓寶寶學會本領,完成任務之后就不工作了,這時父母應該繼續(xù)鼓勵他們鍛煉。其實在很多方面都是這樣的,你會發(fā)展自己的孩子有一天就突然會說什么、做什么,或者要做什么。抓住機會讓他們里面的動力發(fā)揮出來,去探索世界。豐富的刺激會幫助孩子大腦的快速發(fā)育。每個孩子都是“神童”,因為如果他們大腦潛力的10%被有效利用就很厲害了,傳說愛因斯坦的大腦利用率是12%,而我們一般人是8%。我個人建議父母在孩子3歲之前把握好兩個方面,第一是讓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的鍛煉,良好的身體條件是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運動也可以促進大腦的發(fā)展。在幼兒園里,可以明顯地發(fā)現一般很活躍的孩子都比較聰明,老師心里清楚,雖然某些孩子乖,但是關鍵時候“派不上用場”。同時也要鼓勵孩子盡量多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比如穿脫衣服、做簡單的家務活。要讓孩子的大肌肉和小肌肉都得到充分的鍛煉。感興趣的父母可以看一些有關兒童感覺統合訓練的書,一定會很有收獲的。第二是讓孩子的心理“肌肉”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最基本的就是讓你的孩子感覺到你對他/她的深厚的愛和完全的接納,父母是他/她完全可以依靠信賴的。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級模型理論,一個人只有在滿足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求的基礎上才能產生認知需求和審美需求的內驅力,并最終渴望自我實現。孩子也是這樣,在焦慮的時候你不能指望他們學到什么,而在他們感到輕松愉悅的時候,他們內在的求知欲就會自然涌現出來。此外讓孩子經歷適當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比如跟別人搶玩具失敗了、摔倒了、要求不被滿足了等等。上帝也是這樣做的:“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于所能受的?!?歲以后的幼兒就可以正式學各種本領了,除了幼兒園里老師會教一些,父母也要言傳身教的,特別是幫助孩子提高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自我表達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梢圆粫r帶著孩子做點瘋狂的事情,比如黑夜探險、爬樹、跟假想敵搏斗去拯救世界……最后,創(chuàng)造適合幼兒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幼兒而言是非常的重要,包括孩子能夠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摸得到的、聞得到的都要注意。孩子出生不久就開始展現對美的追求和渴望,他/她會對人的面孔有更長時間的注視,對母親的氣味產生更多的愉悅;大一點后就喜歡鮮艷的顏色,喜歡讓帥哥美女抱,喜歡欣賞悅耳動聽的音樂;小朋友喜歡木質、棉質的玩具多過塑料的,喜歡天然的多過人工的。好的環(huán)境可以說是孩子的除了父母和幼兒園老師之外的第三個老師。三字經里有“昔孟母,擇鄰處”,孟母三遷的榜樣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國古人傳承了很多的教育智慧,只是在方法方面比不上西方,美籍幼兒教育專家蔡偉忠就建議采用中體西用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他的書,挺受用的。
曾經有一個婦女領著一個三歲的小孩去請教博物學家達爾文:“達爾文先生,我的小孩才三歲,我想對他進行早期教育,是否太早了呢?”達爾文遺憾地說:“最少遲了三年?!笨梢?,早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始于零歲。
0—3歲是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期,從孩子啼哭一聲來到世間開始,就必須對孩子進行科學、合理地教育,開始往孩子的小腦袋輸送不同成分的知識養(yǎng)料。因此提出了“早期教育的研究范圍重新審視定位在0—3歲的嬰幼兒階段?!睋{查顯示:當前大部分嬰幼兒散居在家中不能得到正確的教育,甚至出現有些家長盲目地對嬰幼兒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造成“揠苗助長”的現象。面對目前存在的問題,隨之而然的小小班便孕育而生。但是我們應該用理智的目光看待這一新生事物,有目的、有計劃地針對0—3歲嬰幼兒的發(fā)展特點,權衡出一個適合小小班創(chuàng)建的先決條件:
一、引導家長走出幼教的誤區(qū)
當今的家長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更勝一籌,早日成才這種望子成才的心態(tài)早已扎根在每一位家長的心中。尤其在人才輩出、科技知識時代,這種心態(tài)正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家長,從而產生連鎖反應,導致家長們加快對嬰幼兒的早期智力開發(fā)。
與此同時也讓家長們無形中跌入教育的誤區(qū):
①家庭成員中幾代人在教育問題上的分歧。
嬰幼兒的教養(yǎng)對象從父母本身轉移到長輩,再從長輩轉移到保姆。一連串的教養(yǎng)對象的變更必然產生不同的教育觀念:年輕的父母對外界的新教育觀念能及時洞察和吸收,從而對嬰幼兒施展教育。但是由于工作的緣故又讓她們在教育嬰幼兒的同時缺乏持續(xù)性;作為嬰幼兒的爺爺、奶奶那一代人來說,她們完全依照自己一代人的教育態(tài)度和觀念去影響嬰幼兒,容易產生溺愛孩子的心理;相比之下的保姆而言,由于其本身內在素質的欠缺,以及只管安全不顧孩子發(fā)展的前提下,容易阻礙孩子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如此可見,三種不同的教養(yǎng)對象所運用的教育手段同時用在一個嬰幼兒身上,所產生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沒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育兒觀,又怎能談得上對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呢?
②家長對教育材料的盲目性。
早期智力開發(fā)成為家長們的重中之重,教育材料也就自然成為家長們關注的對象。由于家長們缺乏對嬰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認識,在選擇嬰幼兒的教育材料是否美觀、安全的同時忽視了其是否適合該年齡階段,引發(fā)“貨不對板”的現象,在嬰幼兒健康成長過程中并未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③家長對嬰幼兒自然成長認識的誤區(qū),對孩子的早期發(fā)展抱著“樹大自然直”的態(tài)度讓孩子“放任自流”。
無視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在孩子成長中所擔當任重道遠的作用,這樣也就無形中錯過0——3歲孩子發(fā)展的黃金期,直接影響孩子內在潛能的早期開發(fā)。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二、關注0—3歲是兒童大腦發(fā)展的高峰期
研究發(fā)現,3歲前的兒童的腦的發(fā)展比成人活躍兩倍。正如整合課程中加德納在對多元智能闡述中所言:每個人與生俱來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八種以上潛能,并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如果我們能夠在其大腦飛速發(fā)展階段給予有效地刺激,促進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可能的開發(fā)和發(fā)展,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三、打破傳統,推動小小班的形成
縱觀當前教育機構,尤其是0—6歲孩子的教育機構大體上以托兒所和幼兒園為主,彼此間各為一個群體機構。就因地制宜而言,本地區(qū)的托兒所機構大部分屬于私人管理狀態(tài),師資隊伍缺乏正確的管理觀念和教育理念。因此也給嬰幼兒的成長帶來不必要的影響,那么如何讓嬰幼兒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得到良好的教育呢?
家長們對此意見不一,有人認為托兒所至少能照顧好孩子,從而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如果不送到托兒所那么又該往哪兒呢?又有人認為如果有專門負責剛出生的嬰幼兒教育的管理機構,從小有專人培養(yǎng),“一對一”的教育觀念帶來的教育成果必然是可喜的。面對本地區(qū)教育周邊環(huán)境而言,在幼兒園開設小小班無形中整合了家長們的意見,滿足了家長們的請求,也為嬰幼兒的早期教育奠定了基礎。
相信嬰幼兒在專門為其創(chuàng)設的教育環(huán)境中,在具備正確教育理念的教師的引導下一定能茁壯成長,呈現“百花齊鳴”的現象。小小班的創(chuàng)建也為幼兒園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幼兒園順應教育發(fā)展的需求。
四、創(chuàng)設適合小小班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
對于小小班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人是盲目的、直觀的,并不是客觀地從嬰幼兒年齡特點去考慮,經常會出現“環(huán)境與人不相協調”的局面。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創(chuàng)建小小班的環(huán)境呢?
我個人認為小小班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用三個字來概括“小人國”。每一處環(huán)境都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量身定做,在嬰幼兒的眼中每一處都是卡通小天地,色彩斑斕。作為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者,我們千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衡量、審視。就拿小小的水龍頭來說吧,小小班的水龍頭控制處設在靠近使用者處,而且是按鈕式停止控制按鈕,高度和長度與孩子所能觸摸的位置恰好一致。對于小不點的她們使用起來是那么方便自由。從一個小小的水龍頭到餐具、玩具的選擇,再到每一個角落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作為構建者來說,要多蹲下來看一看、想一想是否合適。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吸引嬰幼兒,減少嬰幼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惟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早期教育。俗話說:“環(huán)境是人為的,但環(huán)境又時刻在影響著人?!?/p>
五、科學選擇小小班教師
未育教師、“小媽媽”、“大媽媽”這三者作為小小班的候選人來說,我選擇第二者作為更適合帶小小班的教師。所謂“小媽媽”,就是指已有兩歲孩子的教師。這一類教師無論在生活經驗還是育兒經驗都具有絕對優(yōu)勢,由于“小媽媽”教師自己的孩子和小小班的孩子相仿,她們對幼兒的行為非常了解,能夠洞悉幼兒內部的心理需求和感受,她們對幼兒的愛如同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在這種愛的包容下,孩子的畏懼心理明顯減弱,情緒也易于穩(wěn)定。
在教育過程中,“小媽媽”更多的是言傳身教,處處為幼兒著想。在教育幼兒的同時嘗試讓幼兒自己動手,從小事學起,循序漸進地引導嬰幼兒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其次是“小媽媽”在與家長溝通方面有著共同的語言和共同交流空間的互動,彼此進行經驗共享。由此可見,“小媽媽”在小小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果這一角色錯位,也直接影響小小班的“質量問題”。假如我們選擇前者:未育教師,由于她們缺乏育兒經驗,面對嬰幼兒的異常行為感到不知所措,一副茫然的樣子。如果我們選擇后者:“大媽媽“。由于她們的孩子已超越幼兒年齡范圍,容易拿老一套的育兒觀或者當前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手段去對待嬰幼兒,可想是行不通的。三者相比之下,第二者明顯優(yōu)勢于其它兩者。
在幼兒園開設小小班,形成嬰幼一體化地教育服務體系。它的形成順應了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也為家長們的早期教育提供了牢固的平臺。我相信,它的創(chuàng)建一定能為孩子的成長舞臺寫下光輝的一頁,為我們的強大的祖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新起之秀!
0-3歲的嬰幼兒是否應該接受比較系統的早期教育?
接受怎樣的早教有助于兒童的潛能開發(fā)?
3-6歲的孩子呢?
記者帶著一系列的問題,走進了中國兒童成長網程躍博士暢談嬰幼兒潛能開發(fā)的活動現場。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對于嬰幼兒的早期教育開始重視起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很能理解。但是,這其中就有更多家長其實并不理解或并不知道究竟給處在嬰幼兒階段的孩子進行怎樣的早期教育是才更科學更合理的。換句話說,究竟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激發(fā)最大潛能,從一開始就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p>
10月25日,北京亞太花園酒店會議大廳里座無虛席。金色搖籃創(chuàng)始人程躍博士,應中國兒童成長網之邀,和200多位年輕家長聚集一堂,共同探討嬰幼兒早教問題,此次講座活動的主要議題為,如何幫助家長朋友一起,借助科學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最大程度實現嬰幼兒的“全腦潛能”開發(fā)。
“人一來到這個世界,其社會化教育進程就開始了。對嬰幼兒進行的早期教育,是其邁進社會化教育進程的第一步。此時,并不要在意教給孩子的東西孩子能否看得懂,聽得懂,理解得了,重要的是一定要讓孩子要看見、要聽到,一定頻率刺激和信息輸入后,先在大腦中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網絡結構”,正如同電腦聯通打印機打印輸出的道理一樣,等到接通電源后自然會正常運轉?!背滩┦康囊幌书_場博得場下熱烈掌聲,家長們真?zhèn)€被博士精彩的育兒理念深深吸引住了。
“我們的任務不是去鑒別、發(fā)現、尋找、篩選一小批“超長兒童”,而是著力去培養(yǎng)、開發(fā)、造就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才苗子,促使更多的普通兒童達到理想(超長)發(fā)展水平。從95年北京地區(qū)的六嬰跟蹤開始,到廣州的三千嬰幼兒搖籃計劃,到如今金色搖籃成績的取得,再到現在浩浩蕩蕩開始的中國兒童成長網推廣育兒規(guī)劃,當看到更多受益于金色搖籃幼教體系下的孩子平均智商測評結果高出其他孩子近30個分點即三個質量本級的時候,我就知道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
然而這一切正源于程博士的獨特育兒理念。
“因教育才,全面發(fā)展”、“尊重兒童早期全面發(fā)展的權利”、幫助嬰幼兒實現早期的“全腦潛能”開發(fā),是金色搖籃的程躍博士,在十多年的幼教實踐中,積極探索和一直推崇的早教育兒全新理念和教育模式。作為中國兒童早期教育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航者,其已將嬰幼兒早期教育科學理念發(fā)揮到極致。
金色搖籃認為,教育是個體或群體發(fā)展的源頭。追溯歷史,推崇了2000多年的孔子“因材施教”,是適用于心智尚已成熟人群(成人)的成功教育模式;對于“尚未知形”和“尚未定型”0-3歲嬰幼兒來說,早期教育更應順循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實行“因教育才”,即先有什么樣的教育,才會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否則教育的作用就是本末倒置。這一驚人論斷,看似與2000多年傳統(針對成人的)“因材施教”相違背,而恰恰卻是對兒童早期教育模式最大程度地進行了科學性延伸、應用和推廣——依據腦科學、心理學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中國教育實踐的結合,尊重了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此備受廣大家長和父母的認可與推崇。
據悉,金色搖籃在全國擁有二十所直營園(其中北京八所)、近百所加盟園,逾萬名嬰幼兒有機會接受在園教育,經過跟蹤對比測試,金色搖籃的孩子比同齡其他孩子的平均智商高出近30個分點即三個質量本級的早期發(fā)展優(yōu)勢,一次又一次打破了嬰幼兒早期教育的“神話”!“然而這還遠遠不夠,”程博士不無憂慮地說,“作為民辦早教育兒機構,國家給予經濟等扶持力度畢竟是有限的,畢竟大多數家庭的育兒經濟投入來自于父母的‘荷包’,這是一項不小的投入,我們希望的是,能有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也可以有這樣的機會達到理想(超常)發(fā)展”。
中國兒童成長網——金色搖籃網絡版的誕生解決了這個難題,它繼續(xù)體現和延續(xù)金色搖籃的優(yōu)勢育兒特色,在前進中提高,幫助更多普通家庭的家長借助兒童成長管理網絡平臺,
以最經濟實惠的投入,通過更便捷、更直接、更具針對性的測評方法捕捉到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同時獲得最系統、最科學的嬰幼兒成長解決方案。
據統計,網站從08年8月正式運營以來,平均每日有6-7千用戶在線接受育兒測評、咨詢幫助等服務,程躍博士表示,“凡是能夠促進嬰幼兒早期發(fā)展的好的東西一定要堅持下去,無論將來“地面”環(huán)境條件有多艱苦,中國兒童成長網將一如既往…”
程博士的講話不時博得臺下陣陣掌聲,家長們手中的筆更是不停地記錄著,那認真勁生怕落下那句話。講座間歇的互動時間,家長們更是抓緊每一分鐘,踴躍提問,或是分享育兒心得或是將自己育兒過程中的遇到問題和困惑講給博士以求解答,臺上臺下氣氛持續(xù)高漲中。。。相信不少家長在此次博士講座中取得不少早教育兒的真經。
為了指導家長朋友科學育兒,讓更多家長了解嬰幼兒潛能發(fā)展關鍵期的培養(yǎng),解答家長育兒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中國兒童成長網將定期舉辦育兒講座,讓更多的家長可以與專家近距離溝通和互動,讓更多的嬰幼兒寶寶獲得更具針對性、科學性的良好早期教育,讓中國兒童成長網發(fā)揮更多更大的優(yōu)勢,助您早教育兒一臂之力。
趙忠心
據報道,北京市教育科學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北京市社區(qū)0-3歲兒童早期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報告”的結果顯示,不少家長把背詩、數數、讀書、識字當作智力開發(fā)和早期教育的惟一手段,隨之而來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我的孩子19個月了,能背兒歌和古詩,也能數到20,運動能力也不錯,但就是不識數。做為母親,我不知道以后如何教育,怎樣才能更好地開發(fā)孩子的智力呢?”
“我的女兒一歲多,總是不太愛看書,特別淘氣,她看一會兒書就扔到一邊。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讓她安心讀書?!?/p>
“我的孩子已經3歲了,教他數數時,他數到30以后就開始亂數,不知道該怎么辦?”
“我女兒一歲九個月,我每天教她一首詩或一首兒歌。教她念詩時,她總是心不在焉玩自己的,自顧自的重復幾遍。她的語言發(fā)展是否正常?我們的方法是否得當?”
“我家寶寶兩歲半,原來很喜歡看書,經常自己翻看《嬰兒畫報》,還要求我們給他翻書講故事。但是,最近他不像原來那么喜歡看書了,這是怎么回事?他是不是沒耐性?”
看到家長提出的這些問題,深感很多家長對兒童早期教育,特別是智力開發(fā)有許多的誤解。
3歲以前孩子的家長提出這些問題,很帶有普遍性。而且,越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長,這樣理解早期教育內容的就越多;相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長,反而對兒童未來的發(fā)展越趨于平和,沒有過高或不切實際的要求。
早期教育同樣也要堅持體、德、智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原則,不僅僅是關心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和發(fā)展。
3歲以前的孩子的智力培養(yǎng),重點應放在動作、語言和增加感性知識方面。
動作的發(fā)展可以通過玩一些能拍、拉、搖的玩具和嬰兒體操來訓練;同時,在玩玩具的過程中,使孩子逐步掌握要領和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
而語言訓練,主要靠與孩子說話、交流,多給他們刺激,讓他們吸收、儲備詞匯。與孩子一起看書、讀書、講故事,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家長要用通俗的、孩子能聽得懂的話給孩子講述書的內容,使孩子從中獲得愉悅,培養(yǎng)讀書的興趣。
多帶孩子到戶外、到大自然界和社會上,觀察、了解動物、植物和社會生活各種事物的名目、性能;與人多交往,以豐富見識,積累感性知識,為以后上學打下基礎。
而背詩、數數、識字、讀書,對3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都屬于生吞活剝、機械記憶,對幼兒智力發(fā)展意義不大。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波蘭父母的早期教育:接觸大自然》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嬰兒早期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教育隨筆:讓孩子們多接觸大自然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大自然在照著他們的規(guī)律演繹循環(huán),而人們也同樣地走過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孩子們在幼兒園里唱歌、畫畫、講故事……在操場上做游戲、跳舞、做操時...
正規(guī)的早期教育,應始于母嬰間的四種交流 觸覺交流:母嬰間的觸覺交流,最常見的是母親為嬰兒授乳。因為,授乳已不單是為嬰兒提供生長發(fā)育的營養(yǎng),而且為嬰兒大腦的觸覺產生和發(fā)展提供條件。嬰兒以其最為敏感的口角...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感受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教學目的: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語言美。 2、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仿編詩歌。 3、感受大自然,對大自然產生濃厚興趣。 教學準備...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