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手的教案。
家庭有家庭的好處,學校有學校的妙處,兩者結(jié)合,可以讓教育更有意義!家長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牽著寶貝的手走進愛心”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我想女兒是上天賜給我的最好的禮物,很多時候沉迷于寶貝的微笑中,那么的溫和、那么的溫暖。女兒的性格是溫和的,屬于那種特溫柔的女孩,從小就這樣。于是,我想是不是很多時候神看我太凌厲,所以,賜給我一個溫和的女兒來溫暖我的心?
女兒的性格從不會說話的時候就流露了出來,記得剛會走路那會,母親曾帶著女兒去街上玩。巷子里好幾個差不多的孩子,屬女兒性格最柔弱。于是,母親一直小心翼翼,唯恐別的孩子欺負了寶貝。那時,寶貝手里拿了一塊餅干,剛剛往嘴里放,一轉(zhuǎn)眼就被另一個小女孩搶走。女兒望著被搶走的餅干大哭,嘴里喃喃地說:我的干干。等那個小女孩的母親把搶走的餅干放在女兒的手里,女兒笑著拿回了餅干,依舊和小女孩玩耍起來。那時,在我的眼里總覺得女兒太軟弱。甚至抱怨上天怎么賜予我這么一個孩子?后來,發(fā)生的許多事,令我的想法發(fā)生了改變!
也許,并不是女兒軟弱,很多善良的本性使她往往能寬容許多的事。就拿那個搶走女兒餅干的小女孩來說吧,女兒依舊和她在一起開心地玩,甚至把自己喜愛的東西分給小女孩一些。原來,女兒是善良的,在她的心里有很多的寬容。于是,女兒好多的朋友,有比她大的,有比她小的。女兒的愛心時時感動著我,也許,這就是孩子善良的天性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計劃生育的繼續(xù)開展。大部分的家庭都是一個孩子,自私、霸道、任性成了獨生子女的主要性格。尤其,再加上有些家長的縱容,很多孩子不僅僅沒有愛心,還學會欺負別的小朋友,長此以往,形成自私蠻橫的性格。長大后,不僅自身素質(zhì)降低,也沒有學會愛別人的能力,從而產(chǎn)生孤獨感。
其實,性本善,每一個孩子生下來后都是一張白紙,要靠后天的疏導和教育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而在性格中,擁有愛心是一個人必須具有的素質(zhì),這關(guān)系到以后社會價值的問題。所以,從小的愛心教育更是刻不容緩。這不僅僅包括對家人的愛心,也包括對他人的愛心。愛心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素質(zhì)和教養(yǎng),也是一個人做人原則的問題。正所謂:先學會做人,再去做事,才能立足于世界。
女兒的善良再加上我的疏導,越來越具有愛心,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積累,感覺教育孩子不要刻板,融入生活的形象教育更能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
首先,我感覺一個不關(guān)愛動物的人是不具有愛心的。這樣就可以利用孩子喜歡動物的天性,給與疏導教育。比如:領(lǐng)著孩子去動物園,教育孩子要愛護動物,不要去騷擾小動物的安靜,因為,小動物也會煩。教會女兒怎么去喂養(yǎng)動物,而金魚是最適合孩子的動物,于是,家里買來魚,讓女兒從喂魚的過程中體會快樂。假期,經(jīng)常領(lǐng)著女兒感受大自然,感受蟲鳴鳥叫,感受大自然的能量,培養(yǎng)孩子寬容和善良的性格。
其次,教會女兒學會關(guān)愛他人。這首先從小孩子入手,畢竟孩子之間更容易溝通,教育女兒不要斤斤計較,要照顧比她小的孩子,讓她具有大姐姐的驕傲感。再次帶女兒感受農(nóng)村有些家庭的貧窮,讓她感覺自己是幸福的,并主動和這些孩子在一起玩,從而獲得孩子之間的溝通和快樂感。原來,孩子的世界一直是平等的,只是大人的一些語言流露和一些行為誤導了孩子。所以,家長先要自律,不要在孩子面前歧視一些窮人和弱勢人群,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比如:去年的地震期間,學校組織捐款,當女兒回家問我捐多少錢的時候,我笑著說:媽媽出一部分,你拿出你的零用錢,這樣才能體現(xiàn)你的愛心??!想一想災區(qū)那么多和你一樣大的孩子因為地震而上不了學,該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而你拿出你的零用錢才是真心實意的捐款,也更能感受到捐款的快樂。女兒欣然答應,雖然我又補了一部分的錢,可是,這種不完全依靠家長的愛心行動才真正讓孩子參與到愛心中。
最后,教育孩子要學會感恩。感謝一切給予自己快樂的人,這就好比一種信仰的教育,讓孩子明白既然來到這個世界,就要融入這個大家庭中,自私只能使自己陷入苦悶和孤獨中,而感恩才會使自己變得更快樂。
通過生活中各種無形的教育,女兒變得開朗富有愛心。尤其是最近幫寶適和聯(lián)合國基金會舉辦的“1幫1貧困地區(qū)兒童疫苗關(guān)愛計劃”,在網(wǎng)絡(luò)上開展的為寶寶贏取愛心寶貝大使稱號活動,更是激蕩著我的心。我想:這正是一次良好的教育活動。尤其是女兒也喜歡看我的博客模板,何不更換了模板為女兒進行一次愛心教育呢?于是,晚上,更換了模板,女兒看到我新更換的模板,好奇地問:媽媽,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活動呢?我說:這是一次公益活動,媽媽參加這個活動,就是想為你贏取愛心寶寶稱號,也想通過媽媽的博客宣傳,使更多的人關(guān)注到那些貧窮的孩子,這樣做是不是很有意義呢?女兒點頭:我在電視上看到了好多貧窮的孩子上不起學,更不用吃好東西了,媽媽,你這次一定要幫助他們??!我說:是啊!媽媽這次更換模板,就是為了更多的人關(guān)注到他們,讓他們也能打上疫苗,少生病,快樂地活著。女兒笑:我也想當愛心寶寶,更想那些孩子也能過上好日子!
讓我們一起牽著寶寶的手,學會感恩,共同走進愛心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我看著xx與小朋友說再見準備收拾玩具后便轉(zhuǎn)身想往回走。xx在后面叫,媽媽,你都不幫我拿玩具回家的呀?我應,不,xx能做的事情需要自已做。xx開始不愿了,你就要給我拿。我說,媽媽不會幫你拿,自已的事情自已做,玩具是你自已帶出來的,需要自已帶回來。當然,你可以選擇不收回家。xx見我態(tài)度強硬,便不情不愿的收拾玩具跟著我回家了。
到家后,在我催促下,xx很快的清洗干凈了玩具。然后,又開始語氣不好的叫,“媽媽,你都不來幫我脫衣服的呀?”我坐在那里沒動,“媽媽不會過來幫你,衣服你自己已經(jīng)會脫了,所以需要自已脫。再說,如果是因為褲子濕了很難脫需要媽媽幫忙也需要好好跟媽媽說話,這種態(tài)度媽媽不會理你?!边@下,xx急了,開始想與我耍賴皮,“我就要你給我脫,我就要?!币娢依^續(xù)坐著不動后xx拖著沒脫完的褲子跑向我身邊開想扯我的衣服與我賴皮。
看到xx的意向,我語氣嚴厲的對xx說,自已會做的事情需要自已做,這點是很肯定的,你不用再和媽媽賴皮。賴皮也是沒用的。你這樣,只會讓媽媽更生氣。而且賴完皮后你還是得必須自已脫衣服。
不想事態(tài)發(fā)展得更嚴重,我轉(zhuǎn)頭深吸了口氣,然后再把xx拉向自已的懷抱里。而xx也不再急著想扯我的衣服想開始賴皮。我語氣輕緩的重申著剛說過的話,并且認真告訴他,賴皮、哭鬧這方式并不能得到大人們的幫助。而xx,終于明白的點點頭并自已坐下脫褲子。
現(xiàn)在再想這事,慶幸自已控制住了脾氣。想想,xx是明白一些事情的對錯的,當他知道自已或許做錯了事情而爸爸媽媽沒有指責或批評時,他便會換個事情或方式再次嘗試挑戰(zhàn)大人的底線,當大人開始指責他時,他又開始擔心,這樣做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會理他了,于是他又想用賴皮來繼續(xù)吸引大人的注意力。而大人,一旦沒控制好自已的脾氣,便是反復的惡性循環(huán)......
轉(zhuǎn)身的一個深呼吸,批評時的一下牽手,一個擁抱,看似小的動作,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是愛的一種表示,是感情的一種肯定。孩子需要這種方式,我們更需要,因為,牽著摟著抱著孩子批評更有效。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仿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蝸牛受了傷,它流著汗,喘著氣,往前爬……
真奇怪,為什么上帝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上帝啊!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靜。
“唉!也許上帝抓蝸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么?
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悶氣。
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
我感到微風,原來夜里的微風這么溫柔。
慢著!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
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
咦?我以前怎么沒有這般細膩的體會?
我忽然想起來了,莫非我錯了?
是上帝叫一只蝸牛牽我去散步。
“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家長們,爸爸媽媽們你有這個感覺么?
1歲左右:"我是和媽媽連在一起的嗎?"
3~4個月的嬰兒會以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他不曉得自己和媽媽的區(qū)別,也不曉得自己和其它人的區(qū)別。不過,總有一天,寶寶會發(fā)現(xiàn),也許媽媽和自己是不一樣的。寶寶會注意到,媽媽并不是時時刻刻都在自己身邊的。尿濕了、餓了,想要媽媽的時候但媽媽沒有過來,原來自己和媽媽不完全是一樣的?。∮袝r候,健康的寶寶既沒有尿褲子,也不餓肚子,但他就是哭。其實,這是他在試探媽媽。有趣的是,l歲左右的寶寶通常會非常喜歡碰觸外界的一切東西,因為他很想感受觸摸自己和觸摸別的神馬東西有神馬區(qū)別。
1~2歲:"鏡子里的寶寶就是我!"
這時,雖然寶寶曉得有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或物存在著,但他還是不能確定自己究竟是誰。媽媽不妨讓他在鏡子前自己玩。1歲多一點的寶寶看到鏡子里的自己,通常只能懂得鏡中的自己不是"真的";快2歲的寶寶則大多能曉得鏡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樣。l歲剛出頭的寶寶對別人呼喚他的名字能作出反應;到了1歲半的時候,他已經(jīng)能理解自己有名字這回事,同時,他曉得名字是屬于他的東西。這個時期的孩子最粘人。他們期待媽媽總在自己的身邊,有神馬要求的話,媽媽很快就能回應他,不過,假如媽媽不回應的話,他也會漸漸習慣的。
2~3歲:愛發(fā)脾氣的小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經(jīng)常會說"不",這是他自我意識的萌芽。因為他相信自己神馬都可以做,因此他神馬都想親自嘗試。可是,實際上許多事他不能做,當事實和自己的想法出現(xiàn)差距時,小孩子的內(nèi)心當然會有矛盾,因此,這個時候他發(fā)點小脾氣也是可以諒解的。俗語說:3歲惹人嫌。說的就是處在這個階段的孩子。他會堅持自己的主張,開始反抗媽媽,2歲半以后,不管做神馬,他總是要搶著自己來。假如一件事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卻不能完成,他也許會大哭大鬧。其實,這也是他分散心理壓力的表現(xiàn),媽媽不用擔心。您要學會贊美他的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另外,2歲前后,因為父母無意中的行為影響,孩子開始朦朦朧朧意識到性別的差異。
3~4歲:開始懂事的孩子
到了3歲多,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他也漸漸不再"惹人嫌"了。他的耐心會慢慢增加,他還可能考慮別人的心情,適當?shù)乇磉_自己。孩子開始學著自我約束,會根據(jù)周邊的情況判斷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合適。這時,孩子開始從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中形成"自我評價",因此,媽媽要多多夸獎他。假如他真的做錯了神馬事,媽媽應當就事論事地批評。媽媽要努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3歲以后的孩子,對成功的要求也會變高。他能容忍好幾次的失敗,因此媽媽要多多鼓勵他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4~5歲:"人小鬼大"開始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真正理解神馬是自己。他開始理解昨天、今日和明天的時間概念,并且理解昨天的自己和今日的自己還有明天的自己是連貫的,一致的。不管自己穿神馬衣服,梳神馬發(fā)型,用神馬名字稱呼,自己就是自己。這時,他也能試著理解周邊環(huán)境和人際關(guān)系的規(guī)則,了解他人的能力增強。3歲多的孩子對性別差異的認識很直觀:女孩長發(fā),男孩短發(fā);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褲子……4~5歲的孩子已經(jīng)能清楚地分辨男女。即使女孩穿上男孩的衣服,女孩還是女孩。假如他問您一些關(guān)于性別方面的問題,您可不要吃驚。只管簡潔地、坦率地、科學地回答他就行了。
雯雯的媽媽經(jīng)常擔憂,雯雯不愛說話,喜歡一個人安靜地獨處,除了和爸爸媽媽說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句話外,一天中基本上是很沉默的。見到陌生人就別提了,根本不愿意開口,怎么勸說也沒效果,她還是三緘其口。雯雯的性格是不是太內(nèi)向了?這樣下去對孩子的發(fā)展會不會有影響啊?
生活中,當孩子表現(xiàn)出不愛說話或膽怯時,爸媽和老師習慣說“這個孩子挺內(nèi)向”。是否不愛說話就是內(nèi)向?膽怯就是內(nèi)向?內(nèi)向的孩子究竟會如何表現(xiàn)呢?
內(nèi)向?qū)殞毜谋憩F(xiàn):
●興趣與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觀世界
●除了親密朋友之外,不愿與他人隨便接觸
●對一般人顯得冷漠
●待人含蓄拘謹
●反應遲緩,敏感多思
●缺乏自信與行動的勇氣
●喜好幻想
●不善交往
●情緒活動比較穩(wěn)定
●喜歡有秩序的生活
可見,內(nèi)向?qū)殞毜谋憩F(xiàn)很多種,不能僅用不愛說話或是膽怯去定性。那么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寶寶的內(nèi)向呢?原因同樣很多維。
1、家庭背景和教養(yǎng)方式
家庭背景和教養(yǎng)方式往往是造成內(nèi)向性格的主要因素。如果爸爸媽媽是屬于較為冷漠的人,他們便深信假如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從性,身為父母必須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他們喜歡順從、依賴、乖乖聽話的孩子。爸媽也不鼓勵寶寶去結(jié)交朋友,孩子的生活圈子只限于父母及家人。在缺乏與人溝通的環(huán)境里成長的孩子,對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說是知之甚少,社會交往使他們感到局促不安,并力圖回避。
2、環(huán)境的改變
周圍環(huán)境一旦改變,寶寶需要對自己做出調(diào)整,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外向的寶寶會很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在新環(huán)境中表現(xiàn)得自由自在。而內(nèi)向的寶寶對新環(huán)境適應得慢一些,他們往往表現(xiàn)出膽怯、活動性差等等。如果寶寶周圍熟悉的環(huán)境突然改變,他們很可能會變得少言寡語,表現(xiàn)出內(nèi)向的特性來。
3、自我意識敏感
由于寶寶自我意識敏感,會產(chǎn)生對人的“緊張癥”、“恐怖癥”。如有的爸媽要求孩子與他人接觸時,表現(xiàn)得大方得體、自然有禮貌,然而由于孩子過分強烈地意識到對方是陌生人,因而感到緊張、怯生,產(chǎn)生回避和退縮的行為。孩子的表現(xiàn)如果遭到父母的責備,從此不敢再嘗試與別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到自己的個人世界。
4、不自信
一個不自信的寶寶往往表現(xiàn)為活動性差,即行為、語言退縮,具體表現(xiàn)為不敢與人交往、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從眾心理強等等。由于不自信,寶寶的性格往往傾向于內(nèi)向。
那么,怎樣正確對待與改變過于內(nèi)向的性格?作為爸媽,應當盡可能激發(fā)起自己的熱情,用熱情感染孩子,給內(nèi)向的寶寶營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
1、了解內(nèi)向與外向各有優(yōu)缺點
外向和內(nèi)向?qū)殞毜谋憩F(xiàn)各不相同,也各有優(yōu)缺點:外向型的寶寶性格爽朗,遇事不怯場,反應較快;但他們往往缺乏計劃性和堅持性,難以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內(nèi)向型的寶寶遇事沉著、善于思考;但他們?nèi)菀桩a(chǎn)生自卑感。爸爸媽媽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寶寶的優(yōu)缺點,發(fā)揮其長處,克服其不足,寶寶的內(nèi)向性格并不是完全的弱勢。
2、增強寶寶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
環(huán)境適應能力對人的發(fā)展很重要,它有時甚至被定義為智力的核心。對寶寶來說,環(huán)境適應能力常與爸媽的教養(yǎng)方式有很大關(guān)系,過度的保護使寶寶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差。因此,爸爸媽媽應該放手讓寶寶與他人交往,讓寶寶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讓他們從中獲得交往的經(jīng)驗,這對他們的發(fā)展是十分有益的。
3、培養(yǎng)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質(zhì)
培養(yǎng)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質(zhì)是培養(yǎng)健康個性的關(guān)鍵。自尊自信的人往往情緒積極、樂觀,反之,則消極、悲觀。自尊自信能使孩子獲得快樂,當寶寶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有勝任感又為其它人所接納時,他一定會很快樂,這種快樂才是源自內(nèi)部、發(fā)自內(nèi)心的。
4、不要苛求和輕易責備內(nèi)向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渴望被愛、關(guān)注、諒解和尊重,苛求、責備、批評和懲罰等都會使孩子更加內(nèi)向。爸媽應當使用積極的暗示和肯定的言語,學會賞識他們,爸媽的賞識是寶寶積極的動力。
5、主動走進孩子的世界
生活中爸爸媽媽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對內(nèi)向的寶寶尤其要如此。如對孩子說出:“對不起,我把事情弄糟了”,使他感到爸媽就像朋友一樣;和小寶寶講話,最好能蹲下來,讓他和你處于同一高度,使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并且能和他用同樣的眼光來觀察這個世界,這樣,親子之間就是一種平等的交流。
6、與孩子獨處
爸媽每天盡可能抽出一段屬于你和孩子獨處的時間,和孩子親切地交流,傾聽孩子的語言。適時用身體語言,如擁抱孩子,親吻孩子表達你的愛與信賴。這能給內(nèi)向的寶寶很多安全感。
特別注意:
寶寶的心理發(fā)展有自己的“時間表”
每個孩子有著自己發(fā)展的特定的“時間表”。像人的身高一樣,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長得很快,到了一定年齡卻開始緩慢增長;而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不太長個兒”,到了一定年齡卻“突飛猛長”。寶寶的心理發(fā)展也是如此,爸媽和老師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忽然有一天內(nèi)向的孩子變得愛說話了,甚至滔滔不絕;還有一些孩子變得膽子大了,與以前判若兩人,可這些孩子恰恰是以前被人們認為是性格內(nèi)向的孩子。因此,對于處于成長期的孩子,我們不宜給他們過早下定論,把孩子定性成“內(nèi)向性格”,老師和家長應理解和懂得給孩子留有發(fā)展的余地和空間,這對孩子健康、和諧地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有不少孩子被他拉下馬,也和他一起做起小動作。因此說實話對于這樣的孩子,老師還是挺頭疼的,自己學不會,還影響周圍的人。盡管我一直克制著自己的情緒,但在一天的中午,我看著他寫的滿紙的錯字,就真的動了氣。
“你必須都訂正對了,我才有可能讓你回家吃飯?!蔽衣暽珣謪柕卣f。小斌的眼睛里開始蒙上了淚水,隨即大滴大滴的眼淚就落了下來?!澳棠淘诘戎页燥埬?!”他邊嘀咕著邊用橡皮擦紙上的錯字。我看著他心想:我要是你奶奶呀
,就根本不給你飯吃。過了一會兒,小斌的奶奶真的來了,她趴在教室的窗戶上望里看。我出來對她說:“我留小斌了,他什么都不會,今天必須全部訂正對才能走。你們家也得管管他的學習呀!”奶奶滿臉的風霜,一頭殘雪似的的白發(fā),她對我說:“我不識字,他爸爸媽媽離婚以后,就沒人管他學習了。老師真讓您費心了,我好好謝謝您了?!闭f完她竟向我鞠了一躬。我立刻不知所措起來,語氣緩和地說:“奶奶您先回家,一會兒我就讓他回去?!?/p>
奶奶走了,沒多久她又來了,挎了個小小的竹籃子,她為小斌送飯來了。她對我說:“讓他在這踏踏實實改吧!”我對小斌說:“那你先吃飯吧!”奶奶就一樣一樣地往課桌上端,我很詫異,奶奶干的稀的葷的素的端出了五六樣,然后就坐在對面看著小斌吃,一臉幸福的樣子。
我的心里很不寧靜,在別人眼里垃圾似的的小斌,在奶奶眼里卻是寶貝一樣。看著他們倆,我突然悟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一個孩子在學校里只是百分之一,而對于他的家庭他的親人來說卻是百分之一百。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關(guān)系,為人師的我何曾認真地掂量思忖過?
雨琳兒寶貝,你是上帝賜給我這一生中最好的禮物。人們常羨慕或感嘆于人世間充滿神奇色彩的一見鐘情,可你知道嗎,還沒見到你的時候我就愛上了你,當你還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時我就知道你已經(jīng)成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份愛,一份牽掛!
經(jīng)過近兩個小時的手術(shù),你的第一聲啼哭給予了我享受高于人世一切的權(quán)利——享受一個母親的幸福;醫(yī)生告訴我剛出生的你足有九斤重的時候,我好佩服自己,瘦弱的身體也能養(yǎng)育出如此可人的你;當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贊美你美麗可愛的臉龐時,心中的甜蜜遮蓋了身體所有的痛苦;寶貝,你就這樣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來到了我的身邊,給我的人生添畫上了最絢爛的一筆,我的生命開始多了一份刻骨的牽掛和無盡的歡樂!
記得在你五個月左右的時候,因為工作的繁忙我沒能及時的回家,當我滿懷愧疚的抱起你的時候
,你睜著一雙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卻不肯張嘴吮吸甘甜的乳汁,從保姆的口中我才知道饑餓又倔犟的你餓的嗷嗷大哭卻不肯喝一口奶粉,我一遍遍的撫摸安慰你,淚水滴落在你的小臉上,你才委屈的抱緊了我,寶貝,小小的你就懂得心疼媽媽了;記得我受了委屈擁你在懷里卻忍不住哭泣時,你緊緊的偎著我,用你稚嫩的的小手為我擦去臉上的淚花,像小大人似的告訴我:“媽媽別哭,我好好吃飯快快長大,當一名警察保護你,不讓任何人欺負你!”;記得你做了錯事我狠狠的批評你,生氣不理你的時候,你蹭到我身邊拉著我的手說:“媽媽別生氣,我錯了,對不起,你原諒我好不好?”,我的心瞬間軟弱綢緞,寶貝,怎么你會如此的貼心、乖巧?記得我生病和衣躺在床上時,你悄悄的來到我身邊幫我脫掉鞋和襪子,你說:“媽媽,我?guī)湍惆岩路摿怂?,要不你會感冒的,你睡吧我就在這里陪你!”,我的心頓時暖融融的,我的人生因為你的到來每一天都變得陽光燦爛。
我的寶貝,你一天天的長大了,而媽媽也終將老去,總有一天會離開你,希望你把愛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一切的快樂與不快樂,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遠平坦,不會永遠是晴天,我相信我的寶貝都能堅強的走過去,相信寶貝的心永遠是充滿陽光的!
親親我的寶貝,媽媽用整個生命愛著你,祝福你!
最“有愛心”的清單
(媽媽:張文靜,上海,兒子3歲)
1.去“迪士尼”
理由:兒子自從看了《小熊維尼》就吵著要去迪士尼,其實要求也不過分,那個夢幻城堡誰不想去?
2.會一種棋類或運動
理由:棋類能讓孩子“靜”下來,培養(yǎng)專注力,這對以后的學習比較有幫助。運動能夠鍛煉身體,少生病。其實兩樣都想讓孩子學,只是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先暫定一項。
3.準備一個自己的書房
理由:一個有書房的家才是完美的。現(xiàn)在的家庭一般把孩子的書桌設(shè)在臥室里,但臥室有太多的東西,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再說將來的學習注定是辛苦的,旁邊有張床哪能不誘惑。所以,看書學習的地方最好獨立開來。
4.養(yǎng)一個小動物
理由:有天兒子一邊洗澡,一邊用一個小網(wǎng)撈澡盆里的玩具小魚小烏龜。撈上來后,他找了個小碗模仿做飯,說“媽媽,我給你做小魚湯吧”、“我們來清蒸小烏龜”……我就想,應該讓他自己養(yǎng)個小動物,至少得讓他感受到“小動物不光是能吃的”。
5.資助1個希望工程的小學生
理由:7歲之前,我們替他做,希望7歲以后,兒子能有意愿自己去做這件事。借此讓孩子開眼界,看看生活在不同地方、不同條件下的孩子們。
6.最想做也最難做到的:讓孩子擺脫目前的教育體制
理由:現(xiàn)在的競爭壓力,還有“贏在起跑線”的號召,讓孩子和家長都身不由己投入一場無止境的教育戰(zhàn)爭。真希望能夠擺脫這樣的教育體制,但是,談何容易!
在周圍,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孩子,5、6歲,甚至上小學了,還經(jīng)常
地咬自己的手指、指甲。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有許多種。有的孩子是因為內(nèi)心沒有安全感,咬手指只是其內(nèi)心
焦慮的一種外化。有的孩子則是由于小時候養(yǎng)成的不良習慣。著名的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0—2歲的孩子處于口唇期,如果在這個階段
,孩子的吮吸需求沒得到充分滿足,則會在以后形成咬手指的行為。
那么,怎么矯治孩子的這種不良行為呢?
人們提出了許多辦法。如讓孩子彈橡皮筋、在手上涂辣椒等。但有時
往往不能奏效。
這里我介紹一種心理學家提出的“厭惡療法”。每天找出1個小時或半
小時的時間,專門讓孩子坐在那里咬手指,直到他咬得不耐煩、感到
厭惡為止。進行幾次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能夠忍受咬手指的時間開始變
短。到最后,他會對咬手指這種行為感到非常厭惡。此時,他的這種
壞習慣也就不治而愈了。
如果你的孩子愛咬手指,不妨試試這種辦法
育兒觀念:走進孩子
“走進孩子”,在前幾年我根本不把它放在心上,認為孩子,肯定會聽大人話?,F(xiàn)在我才明白,現(xiàn)在的
孩子,和我們小時候是不一樣。
我的女兒今年11歲,她經(jīng)常對我說的話不理不睬,有時候還會反抗,我總認為,女兒是處于“逆反期”
,過一段時間會好的。直到有一天,我和她二嬸在一起,我才醒悟過來。我的女兒對別人說,家里有個
啰嗦的老媽,處于更年期的老媽,她一刻也不想呆在家里。聽到女兒對我這樣的評價,我真是傷心,開
始反思自己的教育。難怪女兒最近經(jīng)常不在家,我必須重視這件事情。
我開始查閱資料,尋找教育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自己的言行。日常生活中,我對女兒要求過
于嚴厲,特別是衛(wèi)生習慣上。我不能以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要走進孩子,用孩子的眼睛看事情。
首先,我找準時機,同女兒談心。我真心的向女兒道歉,以后,媽媽不會再用那么霸道的語氣同女兒說
話了。女兒也主動向我道歉,說她也會改正的,不應該和媽媽頂嘴。有事情我們好好商量。媽媽都是為
女兒好的,只是媽媽的方式不對。從那以后,我每天都抽出時間,聽女兒講她學校發(fā)生的事情,或者其
它她愿意講的事情。
專家說:“我們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能夠換位思維,就能夠理解孩子,不誤解孩子”。與孩子溝通,
要學會談心。孩子說,父母聽,叫做“談心”;只是父母說,孩子聽,叫做“嘮叨”。每天與孩子談心5
分鐘,安靜5分鐘,讓他跟你聊聊天,不帶任何個人主張,我聽你說。無論孩子說什么話,都不要訓斥孩
子。
其次,關(guān)愛孩子,不要講條件。女兒進步了,我表揚。女兒退步了,幫助女兒找不足,鼓勵孩子。
不管什么時候,都能讓女兒體會到,媽媽是永遠愛她的。當孩子被他人看重時,孩子感到安全,被愛,
被尊重,有價值感;為了再次被人看重,孩子會重復他們的行為,甚至會要求自己精益求精。人,都渴
望被他人看重,因為被他人看重,孩子便會努力。如果你滿意孩子的行為,就看重孩子,不滿孩子的行
為,就不看重他。孩子為了讓你滿意,會投其所好,報喜不報憂,口是心非,久而久之,會對你敬而遠
之,沉默不語,導致交流障礙。因此,家長必須無條件的看重孩子,孩子就會暢所欲言,渴望與你交流
、討論、商量,使你和孩子親密無間、水乳交融、無話不談。
第三,多給孩子鼓勵。時常給孩子說這樣的話,“媽媽行,孩子你也行”“媽媽不行,孩子你也行”“
媽媽只能為你做飯,不能替你出主意,孩子你行,你自己為自己拿主意吧”“媽媽的主意值得參考,孩
子你行,你的觀點應該考慮”“媽媽能做你不能做的事,孩子你行,你能做媽媽做不了的事”。你只要
尊重孩子,孩子自然會尊重你,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聽你的意見。
第四,對孩子說話要客觀。因為客觀,孩子沒有不必要的壓力;會感到被理解;愿意和你交流。如果
你主觀地對孩子說:“孩子,你必須做第一名”“孩子,你得爭分奪秒地學習,不要休息,不要娛樂”
“孩子,別人能做到的,你也應該能做到”……這些話,孩子不愿聽,聽了也辦不到。聽到這些話,孩
子“想說愛你不容易”。如果你客觀地對孩子說:“孩子,你應該努力,但不一定能做第一名”“孩子
,要抓緊時間學習,也要抓緊時間休息和娛樂”“孩子,別人能做到的,你不一定能做到,你能做到的
,別人也不一定能做到”等等。
兒童教育專家鐘祖榮教授指出,現(xiàn)在的社會是一個飛速發(fā)展的社會,孩子接受新事物快,往往有自己的
世界、“語言”系統(tǒng)和價值觀,父母如果固守自己的價值觀、生活習慣、做事方式等就容易和孩子產(chǎn)生
代溝與隔膜。當然,有代溝只要能溝通就行。要走進孩子,做孩子的朋友,了解孩子的生活,創(chuàng)造對他
們沒有壓力和你一起活動的機會。
家園共育《牽著寶貝的手走進愛心》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手的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周日的下午,兒子睡覺醒來,睡眼惺忪地看著我。我輕輕地對他說:“起來吧,爸爸和奶奶去菜地了,爸爸也給你準備了工具,我們準備一下就出發(fā)吧?!彼c點頭。簡單地整理之后,我們就出發(fā)了。菜地是我家親戚公司的一塊...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只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 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 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著我, 彷佛說:“人家已經(jīng)盡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
蝸牛牽著我去散步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叫我牽著一只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jīng)盡力爬,為何每次總是那么一點點……”偶然間,閱讀了臺灣作家張文亮先生的雋永小文《牽一只蝸牛去散步》,這首小詩情趣...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