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幼兒的教育途徑無非就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家長配合學校才能實現(xiàn)教育的質(zhì)量最大化!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您帶來的《如何應對孩子的“再多一次”》,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再多玩一次滑梯,再多看一會兒電視,再多玩一次游戲,再多聽一個睡前故事……類似這樣“沒完沒了”的央求常常讓父母難以應對。
父母不愿意總掃孩子的興,更不希望成為孩子眼中的“大惡人”。但是,我們得讓孩子知道凡事都有節(jié)制,必須遵守一定的規(guī)則,不能沒完沒了地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墒窃S多家長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種種努力后,自己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忽視孩子的心理感受
其實,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機會微乎其微,他們剛剛主宰了一小會兒自己的生活,享受了一段自由快樂的時光,可是大人一聲令下“時間到了,我們該走了”或者“就這些,再也沒有了”,就要將他們自我掌控的權利奪走,想一想,他們又怎會樂意呢?
父母往往說到做不到
大人自以為能探究孩子的內(nèi)心,其實孩子才是揣摩大人的高手,他們敏銳地注意到父母往往“說一套做一套”。比如,當大人宣布“孩子,你還可以玩10分鐘”時,最終他們得到的時間可能只有5分鐘,也可能長達30分鐘。他們意識到大人的立場并不那么堅定,因此,常常寄希望于發(fā)脾氣、撒點兒嬌、軟磨硬泡、撒潑打滾,或故作可憐,讓大人有所松動,而事實上,家長們往往也遂了他們的心愿。
那么,父母究竟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自覺呢?
第一步:亮出自己的底線
與其給孩子一顆糖果,之后因招架不住他們的央求,而再給第二塊糖果,還不如一開始就告訴孩子“你可以吃兩顆糖果”;與其告訴孩子該關電視睡覺,之后因經(jīng)不住他“再多看5分鐘”的軟磨硬泡而妥協(xié),還不如一開始就聲明“你還可以多看10分鐘”。妥協(xié)讓步無異于獎勵孩子依靠糾纏不休而達到目的。所以,父母在面對孩子的要求時,應讓孩子清楚地明白自己的底線。
第二步:做好離開的準備
舉例來說,你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你們該回家了。你要先通知孩子:“你還可以和表哥再玩10分鐘。”在時間到之前你應該做好離開的準備,把東西收拾好,并和朋友道完別。等10分鐘一到,就對孩子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然后立刻抬腳走人。如果不這樣,下次你說“時間到了,我們走吧”時,孩子很可能將你的話當耳旁風。
第三步:保持平靜不妥協(xié)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能會耍五花八門的小把戲,這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平靜,不要妥協(xié)。
如果孩子賴在地上不肯起來,不要理會他。將目光從他身上移開,然后微微轉(zhuǎn)身,裝作要離開的樣子,一般情況下,他會跟上來。
如果他就是不跟你走,你可以把他抱起來。此時應盡量保持平靜,并將你的臉轉(zhuǎn)向一邊,不要與他面對面。不管他怎么尖叫和反抗,都不要理會,也不要計較他說“我恨你!我討厭你!”之類的氣話。
如果孩子更加激烈地反抗,那就給他一個“警告”,告訴他可能會面對什么“后果”。為了讓這一招行之有效,“后果”最好是取消他很在意的某件東西,或者做某件事的計劃,如提前15分鐘上床睡覺,不讓孩子看電視,不讓孩子玩最喜歡的玩具等等。
我敢保證,在以后應對孩子“再多一次”的要求時,你會覺得越來越輕松的。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此次我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首都北京參加教育部2009年“知行中國——中小學班主任教師培訓項目”骨干教師培訓班的培訓活動,但此行的培訓任務讓我深感壓力巨大,看著紅布條上的班訓:“肩負國家責任,不負歷史使命;大愛與智慧相隨,快樂與研修同行”,我反問自己:回去那么多事兒,能快樂得起來嗎?帶著不容松懈的壓力感我仔細聆聽了幾場報告。
這樣的心態(tài),或者說回去之后的培訓任務壓力一直到聽了教育名家魏書生老師的講座之后才得以解脫。這位心靈的導師用他的教學生涯、人生經(jīng)歷向我們娓娓道著他一生不變的追求。也許許多人會記著魏老師的“松、靜、勻、樂”,可是,于我而言,我更愿意用“堅持”來記錄我的心得。身處都市,這是一個物欲橫流、誘惑遍地的社會,捫心自問:長期以來,我是否保持了心靈的寧靜?我是否在教育教學這一塊樂土中默默無聞地付出、耕耘、堅持著自己的什么?
“用平平常常的心態(tài),高高興興地做平平凡凡的事情,在平平凡凡的崗位上好好地過平平凡凡的生活?!蔽沂欠袢缥豪蠋熕f的那樣,有著那樣的心態(tài),淡然地迎接每一天,快樂每一天,享受每一天帶來的喜、怒、哀、樂呢?
世上許多偉業(yè)在于從細小處堅持為之!我呢,身為一個人民教師,我堅持住了自己的什么了嗎?想及此,心生愧疚!“把平凡的工作看作宏偉的事業(yè)去做,用快樂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的上下、進退、起伏、興衰,收縮有限的生存成本,用來種自己心靈的責任田,只有放得下的人才能拿得起,想得深,干得實,活得好……”魏老師的話還在腦海中閃現(xiàn),是啊,堅持過自己平凡充實的人生,淡定地坐看云卷云舒,笑看潮漲潮落,人生便也在堅持淡定中超脫豐滿!念及此,心便也淡然釋懷了。
在走進校門的人中,最激動的莫過去新生和他們的家長?!耙路蓛粢稽c,別弄臟了”,“看到老師要問好”……估計所有新生家長都會這樣在孩子耳邊嘮叨,說這樣才能給新老師們一個好印象。的確,“第一印象”很重要,然而與家長不同的是,老師們更留意的是孩子們的個性和特長,這樣才能讓每一位孩子“人盡其才”。那到底哪些言行舉止會被細心的老師留在“第一印象”中?看看幼兒園、小學的“第一次見面”吧。
有人安靜、有人好動,老師說有辦法對付
要說最難對付的,還是幼兒園的新生,小寶寶第一次走出家庭,踏入集體,每個孩子都“棱角分明”。幼兒園老師怎么出招?在新華幼兒園,張琰老師選擇了一堂親子體驗活動——繪本閱讀《月亮的味道》?!昂脛拥?、膽小的、內(nèi)向的、活潑的,從孩子身上,家長的一些教育方式也能從中觀察出來。”張老師說。
課堂上,有幾個男孩子坐不住,老是在走來走去,家長有些不好意思,拼命在一旁叫“快點過來坐好“,可孩子不加理睬;而另外一些孩子,安靜地坐在位子上,聽得很認真,可回答問題時,舉起的小手中找不到他們的,站起來參加活動也沒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的家長則羨慕地看著別的活潑的小朋友,想拉自己的孩子一起參加,可孩子坐在小凳上就是不肯起來。
“像以上好動的和膽小的兩種類型,班上往往都會有幾個,我們會特別關注,尤其是做好家長的溝通和配合工作。當然,大部分孩子都在中間狀態(tài)?!睆埨蠋熣f,好動調(diào)皮的孩子,不太有紀律感,沒有約束的概念,她特別叮囑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有安靜下來的時間,從五分鐘開始,比如畫畫啊看看書啊,以后慢慢增加。對于膽小內(nèi)向的孩子,她建議家長要增加一些體育活動,尤其是多和其他孩子去接觸交朋友,交往多了,孩子也就開朗起來了。“這類家長要變得‘懶’一點,比如別人問孩子,‘你叫什么名字?’這些家長看孩子不回答,往往急于代答,其實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回答,或者家長故意說錯,讓孩子開口來糾正?!?/p>
有人畫畫、有人背詩,老師從中發(fā)現(xiàn)脾性
“我叫什么名字、來自哪所幼兒園、家里有哪些成員、我的特長是什么……”一年級新同學見面了,全班第一件事可能就是自我介紹,互相先認識一下,飲馬井巷小學徐嵐老師的班上也不例外。
“雖然經(jīng)過暑期家訪后,所有孩子我都認識了,但這次介紹我還是聽得特別仔細。”徐老師說,與在家訪中見面不同,這是孩子在沒有家長的陪同下,獨立應對一個陌生環(huán)境,從中可以很真實地了解孩子的個性特色,也為臨時班干部物色人選。
果不其然,一圈介紹下來,徐老師心里有點底了。語文課代表有候選人了:一位扎著辮子的小姑娘,走到講臺前一張口就背起了絕句詩《回鄉(xiāng)偶書》,隨后講故事一樣地把這首詩翻譯給大家聽;宣傳委員也冒出來了:“刷刷刷”穿著花裙子的小女生握著彩筆,即興畫了一幅《小兔子吃蘿卜》,栩栩如生,她笑著告訴大家自己最喜歡的就是畫畫。
管理出操整隊的同學是在之后的游戲中發(fā)現(xiàn)的,當時許多學生在吵鬧講話,一位虎頭虎腦的男生“蹭”地一下站起來:“大家不要吵了,安靜下來,老師有話說?!毙炖蠋熣f,這個孩子嗓門特別響,其他學生一下安靜了。而衛(wèi)生委員的候選人是最后被“看中”的:“當時其他同學都走了,他還留在教室,說幫助老師打掃衛(wèi)生?!?/p>
“某某說話聲音輕,而且總是低著頭,膽子?。荒衬辰榻B自己時次序比較亂,一會兒說這個,一會兒說那個;還有某某,比較好動,坐不住……”雖然才相處了短短兩三個小時,徐老師已經(jīng)在筆記本上記了滿滿五大張,“只有了解了每個孩子的脾性,才能發(fā)揮他們的特長,或者說‘對癥下藥’。”
鏈接:
“讀書郎”受歡迎
濮家小學的開學典禮上,一個高2.5米的吉祥物“讀書郎”現(xiàn)身校園,讓一年級小學新生格外興奮。濮小師生在讀書郎下為一年級孩子舉行陽光授書儀式?!白x書郎”將在每個學期開始結束,以及平時的校園活動中和學生在一起,學校希望這個卡通吉祥物能讓孩子們親近書籍,快樂讀書。
第一課“跳房子”
丟一個沙包,小心地挪著腳步,輕輕一踢,沙包進了另一個方塊……當沙包被踢進自己的“家”時,孩子們在贊賞聲中開心地笑起來,此刻,第一天上學的緊張心情飛走,新同學之間也相互認識了……
按慣例,新生開學第一天,學校都要對學生做入學教育。而昨天,采荷一小的新生入學儀式上,卻是另外一幕:200多位稚嫩天真的一年級學生,在高年級同學帶領下,開心地玩著“跳房子”游戲。采荷一小校長王紅說,新生開學第一課“跳房子”,想幫學生體驗到上小學是快樂的,在游戲中認識新同學,感受集體主義、合作意識,也會了解規(guī)則意識。
當天晚上,我和老公對他的行為做了分析,覺得有二種可能:一種是偷偷拿的同學的玩具;另一種是自己偷偷拿他存錢罐里的錢買的。經(jīng)過詢問班主任和同學,排除了第一種可能,那么無疑是后一種了.于是,我們決定找一個適合的機會和他好好談談。
第二天晚上,老師沒留什么作業(yè),我先是給他講了幾個小故事,又讓他猜了幾條謎語,然后才巧妙地把話頭引入正題。我漫不經(jīng)心地說,寶貝,你最近是不是看中了好玩的玩具,又怕爸爸媽媽不給你買,就偷偷拿存錢罐里的錢買了???
一般孩子第一次說謊,只要家長心平氣和地不打不罵,竭力回避“騙人”“撒謊”之類刺激性的字眼,他都會坦誠相告承認錯誤。如果這時家長大發(fā)雷霆,既容易使孩子害怕遭到更大的懲罰而頑固到底,又容易讓他從中吸取教訓,把以后的謊言編得更圓些。這是很多心理學家,經(jīng)過無數(shù)次驗證得出的結論。
我的詢問方式和說話的語氣,顯然出乎兒子的預料,看得出他懸了幾天的心一下子落了地,臉上也露出了幾天不見的笑容。天真地反問我:“媽媽,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說:“連你這點兒小心眼兒都猜不出來,還能當你媽媽啊!”
他說:“上個星期,我看到同學拿了一個爆丸小子玩,羨慕的不得了,又怕你和爸爸不讓買,就自己拿存錢罐里的錢買了,還騙你說是小勇的!”
兒子用很小的聲音保證:媽媽,以后我再也不這樣做了!
我說,人沒有不犯錯誤的,就怕犯了錯誤不改。你現(xiàn)在能承認錯誤,又有改過的決心,媽媽就原諒你這一次了,以后你還是爸爸媽媽的好寶貝!接著,我又給他講了很多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次日,為了獎勵他說了實話,我們特意到超市給他買了另一款他喜愛的爆丸小子。當時,我們什么也沒有說,兒子接過玩具,撲到我懷里,嗚咽地說,媽媽,謝謝你們,我以后再也不撒謊了。
果然,直到現(xiàn)在,我們沒發(fā)現(xiàn)他再說謊話了。
通過這件事,我自己常常想,世界上很多可惡的騙子,可能都是第一次說謊時家長沒處理好造成的。就拿開頭的那篇童話故事說吧。假如,放羊的孩子第一次說謊的時候,人群中有個大人能心平氣和地給他講講說謊的害處,也許最后就不是那個悲慘的結局了。
我的鄰居是一個公司高管,但有一次這個女強人卻跟我說,她最頭疼的事情不是工作,而是催孩子。
從做早飯開始,她就催孩子起床。孩子起床似乎很困難,好不容易坐起來,還要呆上半天才肯穿衣服,然后是催洗臉、催刷牙、催吃飯……
伴著自己的嘮叨,孩子好不容易吃完飯,又要催他拿書包、穿鞋子、趕校車……
就這樣,還沒開始上班,她的精力就在各種“催催催”中消耗掉了,好心情也一掃而空。
《簡單父母經(jīng)》的作者培恩說,現(xiàn)代人過度使用的一個詞就是——趕快。
好像無論大事小情,都有“截止期限”,只有越快才越好。這種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往往也是我們焦慮的根源。
而我們又總是有意無意地把這種焦慮傳遞給孩子,造成孩子逃避和磨蹭。
有個美國心理咨詢師有4個孩子,是的,4個,而且還都處在學齡期。
所以她每天早上都要大喊:快點!該起床啦!你怎么還沒洗臉?!回來再弄吧,趕緊走!你的書包呢!
更讓她沮喪的是,催促不僅沒讓孩子變得自律,反而更容易急躁、發(fā)脾氣,經(jīng)常因為一塊面包鬧矛盾,或者伴著哭聲去上學。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想通了問題所在:當她在催促孩子的時候,是在把孩子的問題,往自己身上攬。于是,她決定把責任還給孩子們。
她告訴孩子說:從明天起,早上7:15她會準時出門,不會再等那些賴床、磨蹭的人了。結果第二天早上兩個女兒很準時,兩個兒子磨磨蹭蹭沒有趕上媽媽的車。媽媽也說到做到,真的沒等他們。
當兒子們向她抱怨上學遲到時,她說:準時上學是你們的責任,我的責任是送你們上學。但我相信你們會做得更好,我建議你們頭一天把書包準備好,按著時間表,6:40起床,6:50吃早飯。這樣你們7:10就能準時出發(fā)了。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像這位媽媽一樣,把責任還給孩子。
Facebook上曾經(jīng)流傳過美國一個中學校長給家長的“校規(guī)”說:“如果你想把兒子忘記帶的課本、食物、作業(yè)等拿給他,停!請你轉(zhuǎn)身離開。你的孩子會在沒有你的情況下學會自己解決問題。”
忘了帶午餐?餓一頓你就會記住;
忘了帶作業(yè)?那就等著被老師或家長懲罰吧;
忘了帶鉛筆?自己找同學借吧。
總之,讓孩子明白:你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
催促不僅讓孩子焦慮、煩躁,還會給他造成這樣一種意識:你一個人不行,只有靠我督促,你才能按時完成自己的事。
所以我們能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風景:一個磨磨蹭蹭的孩子,伴著一個著急上火的媽媽。
其實,要避免孩子拖拉磨蹭,不妨換個方式。比如引導孩子自己想象后果:王老師說活動9點開始,你覺得要是遲到的話會怎樣?
或者給孩子選擇式的思考:如果6點出發(fā),我們就能在電影開始前趕到。你要是不抓緊,那可就看不到電影開頭了。
不過,最好有個時間表式的規(guī)則,引導孩子養(yǎng)成守時的習慣。一開始會很困難,孩子可能不配合,但貴在堅持,如果你能堅持下來,我想,你一定會發(fā)現(xiàn)孩子沒你想的那么難纏。
當然,前提是你別再把孩子的拖拉磨蹭當成自己的問題。只有你不再急躁,孩子也才會減少焦慮和煩躁,才更容易專注自己的問題,行動也才會更有效率。
面對孩子的調(diào)皮搗蛋父母既無奈有無策,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最讓廣大父母心塞煩躁的,相信一定是孩子間歇性發(fā)作的無理取鬧、耍脾氣。
拿東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來拿,否則,哭!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腳的,否則,鬧!玩具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家”里,否則,吵!尤其是一些執(zhí)拗的熊孩子,只要一哭起來,根本不聽大家的話,威逼利誘四員猛將紛紛敗下陣來,那哭聲讓人聽了心情煩躁,簡直想把孩子塞回肚子里!養(yǎng)育孩子
但是,冷靜下來想想,孩子的這些“無理取鬧”真的“無理”嗎?并非如此。其實這是孩子在維持自己的“秩序感”。(天天把玩具扔得亂七八糟的時候怎么不談“秩序感”……)
“秩序感”是人對于事物的空間布局、存在形式、歸屬或事件發(fā)生順序和諧、有序的要求,學前期的孩子,就處在這樣一個敏感的內(nèi)心世界里,于是有了蒙臺梭利教育學派提出的“秩序敏感期”。尤其是2-4歲的孩子,對家里物品的方位、對做事情的先后順序、對所有物品的歸屬等等,都會非常感興趣,并且對這些事物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刻板的秩序感,并且認為這種秩序是不可更改的。過去形成的記憶模式是這樣,現(xiàn)在也必須是這樣。
那么,家長應該怎樣理解孩子的這一心理特征,并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適宜的養(yǎng)育策略?下面小編為你詳細道來。
無理取鬧還是“秩序敏感”,教你一眼看穿養(yǎng)育孩子
正確對待孩子的“秩序感”,首先得正確區(qū)分孩子的“撒潑”行為到底是無理取鬧還是“秩序敏感”(小子你休想糊弄老娘!)。孩子的秩序感有很多表現(xiàn)形式,最典型的有如下三種:
1、對環(huán)境布局的“刻板”要求
案例:
爸爸從外地出差回來,一進家門就急著想抱抱寶寶,隨手就把外套放在了沙發(fā)扶手上,結果寶寶大哭大鬧起來。直到媽媽把外套拿走放回臥室,寶寶才逐漸安靜下來。
分析:
孩子出生后,周圍環(huán)境中的固定陳設通常會漸漸成為他生活秩序的一部分。而當他已經(jīng)習慣的格局被打破時,就會出現(xiàn)焦慮和不安的情緒,甚至大哭不止。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發(fā)現(xiàn)某個東西脫離了常規(guī)放置的地方后,可能還會親自動手把它還原到原來的位置。支配他這種行為的也是秩序感。
2、對事物所有權的極度敏感
案例:
奶奶從老家來看望2歲半的萌萌,進門就脫掉自己的鞋子,穿上媽媽平時穿的拖鞋。小家伙馬上哭起來,趴在地上非要奶奶把拖鞋還給媽媽不可……
分析:
學前的孩子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往往會對特定物體的歸屬十分敏感,認為家里的某一個物品是屬于誰的,就是誰的,其他人不能動用,否則,就是破壞了事物存在的法則,值得他去糾正和維護。
3、對程序的完美要求和預先設計
案例:
每天媽媽下班回來,3歲的佳佳都要搶著去給媽媽開門。有一天,媽媽按門鈴時,爺爺剛好在門邊上,就先打開了。這時佳佳不干了,大哭起來,非要把媽媽推出去,關上門,讓她重新開一次。
分析:
孩子習慣了事件發(fā)生的特定程序之后,就會漸漸偏好那種安排,一旦被調(diào)整,就會變得焦慮不安。而且,學前期的孩子,由于自我中心思維的存在,往往會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則之上,會對特定事情發(fā)展的過程和結果有所期待,一旦事情的發(fā)展有悖于自己的預期,就會感覺對外界的掌控感失去控制,從而引發(fā)內(nèi)心的不安,甚至出現(xiàn)哭鬧、撒潑等行為。
“秩序感”之于孩子成長的價值
秩序感其實就是幼兒最初的內(nèi)在邏輯,這種內(nèi)在邏輯對于孩子的成長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至少有三個不可忽視的方面:
1、有秩序,更有安全感
由于生命產(chǎn)生之初的弱小感,幼小的孩子在習慣了教養(yǎng)環(huán)境中的日常安排后,就會非常期待周圍事物的運行都是可以按照期待發(fā)生的,這樣才可以讓他們感覺自己對生活是有掌控能力的,一旦這個秩序體驗受到挑戰(zhàn),孩子就會變得非常不安,對環(huán)境的安全感產(chǎn)生懷疑。所以,對于孩子來說,秩序井然的生活環(huán)境是其安全感的基礎。
2、無秩序,毀“三觀”
因為對環(huán)境和生活的秩序有所要求,在孩子眼里,凡事都是有對錯之分的:東西擺放在這個地方,就是對的,擺放在那個地方,就是錯的;爸爸的東西,爺爺不能用,媽媽不能用;有人按門鈴了,應該我來開門,你開就不行……這類對于事物存在格式和發(fā)生秩序的要求,正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也是孩子最初的規(guī)則意識,也是其人生觀、道德觀、世界觀的基礎。
3、培養(yǎng)秩序感,生活有條理
孩子在秩序感的作用下,往往會以為世界是按照特定的秩序存在的,如果父母能夠尊重孩子的這個特點,因勢利導,盡量給孩子建立科學規(guī)律的作息安排、布置整潔有序的家庭環(huán)境、呵護孩子的物權和歸位意識,則孩子更容易養(yǎng)成條理的生活習慣。
滿足孩子的“秩序感”
秩序感是孩子生命的一種需要,當它得到滿足時,才能產(chǎn)生真正的快樂。然而,當孩子表現(xiàn)出秩序敏感期的行為特征時,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在無理取鬧,感到不耐煩,甚至對孩子的“不當”行為進行批評斥責,讓剛剛進入秩序敏感期的幼兒心靈無法充分體會成長的美好,從而變得混亂、孤僻、不再有勇氣探索未知。因此,當孩子樂于去做一些關于秩序的事情時,家長不妨滿足他的這個需求。
1、盡量不頻繁更換孩子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
有的職場媽媽在返崗上班后,采取了將孩子在外婆、奶奶和自己家輪流撫養(yǎng)的做法。殊不知,這是非常傷害孩子秩序感的做法,特別是對于嬰兒期的孩子來說,頻繁變換的生活環(huán)境,將使得孩子很難產(chǎn)生穩(wěn)定的秩序體驗,進而沖擊她們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所以,保護孩子的秩序感起見,孩子出生后,最好讓他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
2、努力建立科學的生活作息秩序
孩子天然喜歡有規(guī)律的生活,家長不妨利用這一點,自孩子出生起,就幫他建立一種合理、科學的作息秩序,讓孩子逐步適應這種有規(guī)律的生活,為今后良好的生活習慣奠定基礎(夜貓子、起床困難戶統(tǒng)統(tǒng)滾粗!)。
3、營造整潔有序的生活空間環(huán)境
整潔有序的生活環(huán)境更容易讓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感到舒適,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擺放有序,每次使用后注意及時歸位。尤其是孩子的東西,更要注意擺放有序,不要隨便變換它們的位置(再也沒有不收拾的借口了……)。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往往樂意維護這種整潔的格局,家長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讓孩子形成整潔有序的習慣。
4、尊重孩子的物權敏感
孩子對特定物品的所有權產(chǎn)生敏感之后,家長就要注意尊重這種敏感,盡量不混淆物品的所有權,更不能壓制孩子對區(qū)分所有權的主張,否則,孩子很容易獲得一種意識:物品的所有權是可以很混亂的。這對于孩子發(fā)展自己的所有權意識并不是一件好事,一則容易使他們養(yǎng)成隨意拿別人東西的壞習慣,二則容易使得他們長大后不敢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5、理解孩子對程序的要求
當孩子因為已經(jīng)習慣的或者頭腦中預期的程序被破壞而哭鬧時,家長要理解孩子對于秩序的強烈要求,耐心地處理問題,“重來”通常是很有效的解決對策。在無法“重來”的情況下,也要做好解釋工作,這樣做,孩子可能并不馬上買賬,依舊大哭大鬧,但這是一種健康的痛苦,孩子在宣泄的過程中,也會慢慢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重來的。家長的理解和耐心,往往會讓孩子多一份面對的勇氣,甚至就可以啟動條理的思維,行為也變得“正?!逼饋?。
6、增強孩子的靈活性
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感受不同環(huán)境、家庭中的人、物、事,幫助孩子認識到別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隨著孩子獨立意識的增強,孩子就能把“自我”與“他人”區(qū)別開來,到了哪里都能“入鄉(xiāng)隨俗”,能夠快速適應不同事物和人物的“秩序”。
名字是孩子第一次的知識教育
從教育學的觀點看,人一生中,要接收許多次的知識教育。名字是孩子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接收的第一次重要的知識教育?,F(xiàn)代教育心理學研究,在幼兒時期形成的知識和教育將影響人的終生。
人名的寓意性,是指人名本身所包含的意義以及在起名時所被賦予的意義。由于受中國文化固有特點的制約,人們在起名時向來重視字義和寓意。習慣上,當人們選定某些字作為名字時,首先考慮的是這些字本身是什么含義,作為名字以后又可以賦予什么含義。我們說起名的含義要明朗,意思是說要通俗易懂,讓人一看便知是什么含義,如果我們?yōu)楹⒆悠鹈爸緢浴?,意思是希望孩子將來的意志要堅強,做一個有主見有進力的人。比如為孩子起名“秀麗”,也是希望孩子長得清秀美麗,將來樹立一個端莊穩(wěn)重的女性形象。
我國古今的一些名人,不僅都為人類社會作過貢獻,他們的名字也大多簡單明快寓意深刻。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史可法、孫中山、董必武和毛澤東等無不如此。毛澤東的名字有潤澤東方之意,反映了起名人對他寄予的重大期望。再如我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丁雪松,起名人用雪松來期望她有一個不屈不撓的意志,其效果顯然要比叫堅強等雅致得多。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一個好的名字會使人增加愉悅感和好的印象,一個不好的名字無疑會減輕自己的品味。
姓名與文學
姓名與文學,很早以前就結下了不解之緣。由于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力極強,特別是中國人的姓名具有無處不在的特殊性,因此,就使小說、詩詞、謎語、對聯(lián)、歌典等許多領域充滿了姓名與文學的軼聞趣話。特別是小說,我國歷代小說家對自己作品中人物姓名,大多是精心創(chuàng)作的。他們往往把主人公的姓名與其身份、地位及性格、品質(zhì)、志趣等聯(lián)系起來,讓姓名蘊含豐富的信息量,最充分地表達人物的那些素質(zhì),進而最充分地體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意圖,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他們創(chuàng)作的有些名字帶有類型化的特色,有些則注重突出鮮明的個性,還有些是含有影射。暗寓意味的。如《紅樓夢》中算命先生的名字叫劉鐵嘴、王半仙,巫婆名叫馬道婆,農(nóng)村老太太稱劉姥姥,這些名字的類型化特征十分明顯。如葫蘆僧賈雨村顯然是“糊涂僧賈愚蠢”,“秦鐘”即“情種”,卜世仁即“不是人”,“詹光”即“沾光”,寓意淺顯一看便知。除了《紅樓夢》以外,《金瓶梅》、《孽?;ā芬约棒斞腹P下的人物名字,也大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姓名與文字
中國人使用的漢字,有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的特點。大多數(shù)漢字都由幾個獨立的部分組成,這些獨立的部分分開來可以是一個個漢字,合起來則構成一個新的漢字。當這些漢字作為人名使用時,大多采用幾個漢字組合起來的意義。有些情況下,一旦把它們分解開來,便又產(chǎn)生了新的意義。這樣,漢字取名的分分合合,便又產(chǎn)生了許多新的內(nèi)容。
我國古今用人的名字作文字游戲的情況很多,方式也頗為復雜。有些人在取名時用姓名二字作文章,把姓或名添筆減筆、分離、合并組成新的名字。如商代宰相伊尹、宋代學生領袖陳東、現(xiàn)代音樂家聶耳等人的名字都是姓氏減筆;西漢大將軍王匡、近代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著名作家串鄉(xiāng)鄰人的名字都是姓氏的添筆;當代作家老舍又名舒舍予,電影演員胡詩學又名古月,他們的名字都是姓氏的分離。
屬于文字游戲的姓名,還有一些情況,即有些人的名字則正讀也可以倒讀,有些人的字號可以連讀也可以分讀。讀法不同,含義有別,其精彩之處也正在于此。如近代影星王人美,名字倒讀則是美人王;著名學者聞多(又名聞一多)倒讀為多聞.兩人名字中,前者以影劇為職業(yè),最重視自己的形象。名字功是正讀或倒讀,其意都妙不可言;后者從事文化事業(yè),職業(yè)的要求是見多識廣,因此,名字“聞多”或“多聞”,寓意都是深刻的.
孩子在學習說話的過程中,除了較早的學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第二位的便學會自己姓什么,叫什么名字。3歲以前,家庭成員由于對孩子吃、穿、住、行特別關心,對孩子的名字(包括小名)的呼喚率是最高的。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每天不少于20次左右。
根據(jù)10個名叫“陽陽”和“星星”的男孩子(8—10歲)和10個同齡的男孩子對比,考試和回答關于“太陽”和“星星”的知識,結果,前者的知識水平超過后者1倍;筆者又對10個名叫“花的女孩(8---10歲)(秋菊、美菊、冬菊、梅、春梅、桃花等)。和10個同齡的其它女孩,圍繞著“花”的知識進行考試和問答,結果叫“花”的女孩,其知識水平高于后者2倍。
為什么出現(xiàn)這種結果呢?因為父母教孩子認字,幾乎都從孩子的姓名教起,另外,從小就給孩子講一講相關的小故事或兒歌、詩歌教孩子背頌。
因此,名字從小就是一種知識、愛好教育,并影響到人的性格、愛好、知識。成年人的性格、知識、愛好往往是和小時候的這種教育聯(lián)系在一起的,所以古人說:遺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給孩子起個好名字。有一個好的名字,令人終生高興。
家園共育《如何應對孩子的“再多一次”》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童年”是每一個人必經(jīng)的一個人生門檻,它在人們心中的定義是人生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它是每一位孩子成長“童心、童真、童趣”的發(fā)散地,它組成了我們無憂無慮的金色日子---被稱為“金色童年”。 有一天,我的孩...
今天,對于甜甜來說,可真算是個大大的辛苦日。因為她將整個“小超市”的物品都分類擺放整齊了。要知道,“小超市”里的瓶瓶罐罐、毛絨玩具等可真是不少,總之,整理超市物品是個大工程!那怎么會讓她一個人整理呢?...
由于明天要上《三只螞蟻》和《螞蟻搬豆》,所以今天我特地安排孩子了解螞蟻的一些常識,給活動準備一些感知經(jīng)驗。 在教室里稍做要求后,請孩子帶上一次性杯子出發(fā)了!趙老師提醒我說:“現(xiàn)在可能捉不到螞蟻的,你應...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