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強大型”的爸媽,小心養(yǎng)出“白眼狼”

發(fā)布時間:2020-12-31

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園教育非常重要!家長與教師之間需要經(jīng)常進行溝通與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家長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到教師呢?為了讓您在使用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強大型”的爸媽,小心養(yǎng)出“白眼狼””,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今天,給父母們分享一則教育方面的故事,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這段時間身體不好,住院治療了一段。

手術那天,我一直很想見到女兒,我相信她也一定很擔心我。家人了解我的心思,下了學就把女兒帶到了病房。

手術結束六七個小時了,正是麻藥勁過去最疼的時候,但是看到女兒心情一下好多了。女兒撲到我的床前,問我:“媽媽,你怎么了?”

“手術了,不過很快就好了!”我回答她。

女兒在我床邊待了一會兒,就覺得無聊了,和我說想在網(wǎng)上買個東西,因為平時見不到我,現(xiàn)在她想用下我的手機。我遲疑了一下,還是給她了,然后她就在淘寶上開始挑她的東西,中間護士進來兩次,女兒只是抬頭笑了一下,就又開始“逛街”了。一直等到他們要走了,她才又到我床邊,和我膩了一會兒!

當時我也沒覺得什么,可是女兒走了之后,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假如生病的是她,我來看她,我會是什么樣?

我相信我一定是啥都不管不顧的,一眼都不能離開她的,問這問那的,這就是媽媽。我這次生病,一直是我媽媽陪在床前,每次我稍微動一下,媽媽都會立刻跑過來,問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夜里我疼痛難忍,媽媽更是幾乎不睡地陪著我。

母親就是這樣,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而反過來,孩子是否能像媽媽愛她那樣愛媽媽呢?

這次女兒來探視之后,我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女兒是家里的第一個孩子,她從來到這個世界,大家就都把她當寶貝,幾乎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有一次,弟弟和我說,姐姐和姥爺生氣,會發(fā)很大的脾氣。我當時還很詫異,因為在我的印象中,我女兒是比較溫和的,怎么會大發(fā)脾氣。后來我悄悄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很聰明的,她很清楚家里誰好欺負,然后就撿軟柿子捏。

這些現(xiàn)象再加上我生病時,女兒在醫(yī)院的表現(xiàn),我就下定決心,要扳扳她的毛病,一個孩子可以學習成績不拔尖,但是一定要成為一個溫和有愛的人。

生病那幾天,本來是不想讓孩子總到醫(yī)院的,但是因為我心里的小九九,我讓孩子每天下課就到醫(yī)院來,然后我會刻意地給孩子示弱,告訴她媽媽經(jīng)歷了什么,做出好疼的樣子。我本來真不是這個性格,一般疼痛都可以自己忍,但是為了教育女兒,想讓她感同身受。

我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都很善良,之前都是我們這些家長太強大了,啥都可以自己來,孩子可不就退化了。當我一示弱,我女兒立刻就強大了,她開始張羅著給我準備飯萊,我要下床她會主動來扶我,我躺在那里的時候,她會一動不動地看著我。

抓住這個時機,我趕緊提要求:“媽媽現(xiàn)在身體不好了,姥姥姥爺就得有很多精力來照顧我,你就得自己照顧自己了,你看可以嗎?”

女兒用力地點點頭。

我給女兒約法三章:

第一,自己的事情從現(xiàn)在開始一定自己做,比如盛飯、倒水、收拾寫字臺、給自己準備第二天上學的所有東西。因為這些本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家長已經(jīng)幫你做了八年,現(xiàn)在要交班了?。?/p>

第二,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都年紀大了,現(xiàn)在家里最年輕的就是你,所以我們要把重擔交給你,以后每周六是大掃除時間,你要學會收拾家,當小管家!

第三,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要多關心家人,比如吃飯之前,要先看家長吃了沒有,家里有人感冒了,要努力照顧他們!

女兒聽得很認真,而接下來就是我們的共同堅持了。

我知道在我們家里,其實真不用她做什么活兒,媽媽把家里收拾得很好,但是我堅持從現(xiàn)在開始培養(yǎng)女兒的責任心,不能最后養(yǎng)出一只“小白眼狼”。

身邊這樣的例子還少嗎?五年前我采訪一位公交司機,男孩子已經(jīng)30多歲了,從小媽媽嬌慣,上了班以后覺得錢不夠花,開始刷信用卡,一開始就是小借,后來窟窿越來越大,欠銀行將近50萬,還不加利息。老媽媽70歲了,每月1000元的工資開了就立刻給孩子還賬,到了我們節(jié)目還在為兒子辯護,當時真是讓人心酸。

還有一個北京女孩,也是從小家里嬌慣,談男朋友之后,想要面子,竟然把爸媽的房子抵押了,拿錢揮霍。事情出了之后,父母都沒有嚴厲批評她,還覺得她小不懂事,那年這個女孩已經(jīng)27歲。

孩子完全是可塑的,當家長往后退一步,我發(fā)現(xiàn)女兒進步很大,不但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更多的是去關心家人了。我這幾天一直在反思,之前為什么沒有這樣要求她,她都8歲了,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我再不覺悟,沒準將來就是一只小“白眼狼”。

現(xiàn)實中多少父母努力一生為孩子付出了一切,而最后的回報卻極其有限,甚至換來的是傷心失望。其實也不能完全怪孩子,有時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好在,亡羊補牢,永不為晚。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但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心疼你?


我們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媽媽在生她時大出血,在手術臺上搶救了好久才活過來。

自此以后身體就很不好,他們兩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問題。那個女孩兒也很爭氣,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年級前三名。

可我?guī)缀趺刻於寄苈牭剿艑W回家后,跟媽媽吵架的聲音。

有一次,她媽媽跟我一起買菜,就在路上開始訴苦:說是自己一心為女兒,每天變著花樣給她做好吃的,生怕有一餐不合她胃口,讓孩子吃少了。學業(yè)這么重,作業(yè)那么多,該如何是好?

再后來跟她一起聊過好幾次,每次的話題都以她女兒開始,再以她女兒結束,很少有聽她說起過自己。

她在照顧女兒方面也確實盡心盡責,每天女兒進門前,她都會把精心做出的飯菜擺在桌子上,洗完衣服疊好放柜子里,并且把第二天要換的衣服給孩子放床頭。

有一回天氣熱,她給女兒拿的衣服有些厚,自己在那里自責了好久。我對她說,孩子都上初中了,熱了肯定自己會脫的。

可這樣一位盡職盡責、無微不至照顧女兒的媽媽,卻每天要接受孩子的責備與挑剔。

女兒從來不覺得媽媽為她付出有多辛苦,好像自己享受到的一切都理所應當。

我想如果那位媽媽讓女兒放學回來自己盛飯,自己收拾房子和衣服,是不是又是另外一種結果呢?

我有個很要好的同學,她有一個妹妹。

有一次,我去她家里做客,她妹妹嫌她媽做的飯不好吃,要吃肯德基,問她媽媽要錢去買,其實那時她妹妹也已經(jīng)在工作,自己掙錢了,但她媽二話不說就把錢掏出來了。

更令我震驚的是,她妹妹買回來之后,一個人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

吃的差不多了,把袋子提起來放在她媽跟前說:“我不吃了,剩下的給你嘍!”

她媽媽竟很自然地拿起來吃完了,沒有任何覺得不對的地方。

我想如果是我,肯定不會把自己吃剩的給我媽吃,而是會跟她一起分享。

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有一次吃完哨子面,把剩下的湯和菜嘩地一下倒進了我媽的碗里。

我媽當場嚴厲地批評了我,大意是要尊重她啊什么的。

你看就是因為媽媽的有限度給予,所以才讓我至今記得有些事不可以那么做。

其實,我那個同學的妹妹到現(xiàn)在自己生孩子了,都沒學會心疼她媽媽。

上次她要搬家,讓她媽幫忙去收拾。她回到家的時候,她媽媽剛下班回來正在做飯,她就一個勁地在那里催促。

她媽媽做好飯,連吃一口都沒顧得上,就跟她一起去收拾東西了,而且在做飯時還問吃過了沒,她妹妹說在來的路上買餃子吃了。

我又震驚了一把,心里想為啥不打個電話問問她媽吃飯沒,如果沒有的話,買來一起吃不很好嗎?

我那位同學的媽媽,整天埋怨自己的老公和女兒不知道心疼她,可她從來都不知道自己奉獻得過多,以至于讓人覺得她根本不需要心疼,仿佛她生來就該心疼別人一樣。

還記得那個在機場弒母的汪佳晶嗎?他在日本留學五年,期間的生活費和學費都來自于母親每個月7000元的收入。

他心安理得地享受著母親給予的一切,從未想過自己24歲的大好年華,完全可以靠勤工儉學來替母親分擔。

最后一次,母親四處舉債,實在沒錢給他了,他竟然對著前來接機的母親連捅9刀。

作為一個母親,看到這則新聞時,我震驚不已。

一個對自己有生育之恩、養(yǎng)育之恩的人,如何能下得了手?難道把你養(yǎng)到24歲了,你還不能獨立嗎?難道身為人母就活該養(yǎng)你一輩子?對自己的親生母親都缺乏寬容,痛下殺手,何況對別人呢?還有一點寬容之心嗎?

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yǎng)成“白眼狼”,那就千萬不要替孩子做太多,不要助長孩子的受之無愧感,要去教導孩子懂得感恩。

如果你不想自己所有的付出換來的都是傷心和失望,那就請有限度地去給予,那才能打造出健康的親子關系,不然終有一天會溺愛成災!

糊涂媽才能養(yǎng)出細心娃


兜兜是個神經(jīng)大條的孩子,做作業(yè)粗心馬虎可想而知。她做完作業(yè)后通常都不檢查,直接就扔給我簽字;若是讓她獨立檢查,她也只不過是應付公事地掃幾眼。兜兜的依賴性跟其他獨生子女是一樣的,她以為媽媽肯定會仔細地檢查一遍,然后給她糾錯,這樣她糊弄完的作業(yè)交到老師手里時已近完美了。是的,每次拿到作業(yè)后我都會掃視一遍,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現(xiàn)在的我發(fā)現(xiàn)錯誤后卻不告訴她,不僅如此,我還佯裝沒看見就簽上了字。

連續(xù)兩周兜兜的作業(yè)都有錯誤,她忿忿之余,不是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回家埋怨:“媽媽,你是怎么給我檢查的?都錯了你還簽字,老師都說我了?!辈粌H如此,老師在開家長會的時候,也會不點名地批評像我這樣“不負責任”的家長“不給孩子檢查作業(yè)就簽字”的行為,我繼續(xù)裝作沒聽見。

漸漸地,兜兜發(fā)現(xiàn)媽媽是個無法依賴的“不靠譜的人”。做完作業(yè)后,兜兜開始有意識地在原題上檢查,畫對號,等作業(yè)再交到我手中的時候已經(jīng)鮮有錯誤了。

為什么這一次我這么決絕地選擇破釜沉舟、完全放手呢?作為父母,幫孩子檢查家庭作業(yè)不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嗎?其實放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jīng)歷了兩年曲折的摸索,有一個逐步放手的過程。先給大家講講我曾經(jīng)走過的彎路。

一年級上學期,兜兜期中考試時當場被老師抓住了?!笆亲鞅??還是不會做?”去學校的路上我反復設想各種可能性。

老師說:“兜兜做完卷子后就開始畫畫,先在卷子空白處畫個小人,又從口袋里掏出三塊石頭照著畫。我問她,你檢查了嗎?她很迷茫地問我,老師,什么是檢查?我就把她的東西全沒收了……”

老師給我看批改好的卷子:有把加號看成減號的,有計算反了的;有算出數(shù)后忘記加量詞的;更有甚者,最后一道填空題忘記做了,人家兜兜同學壓根兒沒看到!老師把兜兜的出錯歸因為粗心大意,但是我卻從中看到了自己教育的失誤:在日常學習、作業(yè)的過程中,我是不是越俎代庖了?

兜兜上學以后,我從職場“白骨精”墮落成了“二十四孝賢媽”。為了兜兜能打牢基礎有個好成績,我耗盡心血:每周六總要坐在兜兜身邊陪著她做作業(yè),看她一皺眉頭有不會的題就不厭其煩地講解。做完作業(yè)后她倒是把書本一推上一邊兒玩去了,我還在兢兢業(yè)業(yè)地為她檢查作業(yè),發(fā)現(xiàn)錯誤后再叫她回來改正……

我自以為精心的付出,卻沒有換來期待中的回報,既耽誤了工作,又沒培養(yǎng)好孩子。我開始反思家庭教育的尺度。

親子關系正如在寒冬里兩只相依取暖的刺猬,距離太近不僅不能取暖,反而會被對方的刺傷得鮮血淋漓;只有逐漸調整、摸索出適當?shù)木嚯x,才能在互相取暖的同時保護對方的安全?!按题庇魇玖俗钋‘?shù)挠H子關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只有保持適當?shù)木嚯x,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基于此,我用一年的時間逐步調整了與“小刺猬”的距離。

一、告訴孩子檢查的意義、步驟,才能有的放矢。

剛進入小學的孩子只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去做題,可是沒有人告訴他們做完之后再怎樣做才是正確的步驟。“什么是檢查?”不僅僅是兜兜的疑問,也是很多孩子挨批評之后,委屈的發(fā)問。

我百度一圈,沒有找到對“檢查作業(yè)”這個行為的定義,于是我自己給它下了定義,然后講解給兜兜:“檢查作業(yè)”就是做完作業(yè)之后再用心查看、驗算一遍或多遍,以發(fā)現(xiàn)問題,修正答案的過程。

“查看”的內容主要是“三性”:書寫規(guī)范性、正確性、完整性,即需要查看字跡是否潦草難以辨認,有沒有錯別字,以及有沒有遺漏的單位名稱、未做的題目。

“驗算”包括校驗和計算兩部分:“校驗”分“三度”,即校驗數(shù)學算式列示與題目描述的相符度,加減乘除計算先后順序的合規(guī)度,以及作文撰寫與題目要求的匹配度;“計算”就是要將題目重新計算一遍,根據(jù)前后兩次的計算結果查“三心”:有沒有因為粗心算錯了,有沒有一題多問而只回答了一問的省心,以及有沒有對題意模棱兩可的不放心。

內容明確了,兜兜心里就有了對“檢查作業(yè)”的基本認知,她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了??墒蔷唧w應該怎么做呢?

兜兜最初開始自己檢查作業(yè)的時候,是一題一查,熟練后開始嘗試一段一查,最終全文復查。對孩子“檢查作業(yè)”的訓練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教會他們檢查的技巧與方法,不是因為自己好逸惡勞,想要從輔導中解脫出來。即便孩子達到全文復查的階段,也需要家長在扶上馬之后再送一程,幫孩子做一次核查,有彈性地調節(jié)與“小刺猬”的距離。

二、事前立規(guī)矩:父母有原則,激發(fā)孩子能動性。

現(xiàn)在的家庭大多只有一兩個孩子,父母的代辦多,孩子的獨立實踐少,思考判斷與責任承擔能力被削弱,做事丟三落四、毛毛躁躁在所難免。孩子總會想“就這樣湊合著吧,還有媽媽檢查呢”,但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預習、復習、做作業(yè)、檢查作業(yè)、整理書包……他完全能夠并且應該獨當一面。

孩子不會做作業(yè)、檢查作業(yè),父母可以逐漸啟發(fā)引導,切忌包辦。“擔心孩子做不好受到批評”、“看不下去孩子磨磨蹭蹭的慢動作”都不應該成為父母代理的理由。事前立好規(guī)矩,還需要事中有原則地貫徹執(zhí)行,這兩者都是對孩子自理能力、獨立意識、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和鍛煉。

三、保持心理距離:父母冷靜理智,孩子獨立認真。

經(jīng)歷過期中考試的風波后,兜兜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我不再緊張兮兮地盯著她陪讀,而是在不遠處看自己的專業(yè)書,或者抱著筆記本寫文稿。當兜兜習慣性地遇到難題就放棄思考、蹙起眉頭等答案的時候,我冷靜地告訴她:“你自己先想想,等媽媽忙完之后要是你還沒有想通,我再給你講?!?/p>

這樣的決定使我和兜兜在初期經(jīng)歷了一段不太愉快的時光。當遇見難題時,她干脆拿出零食吃著、玩著,一副事不關己的狀態(tài),開始消極、被動地等待支援。

我并不急于告訴她這道題的解法,而是引導她從課本上尋找類似的例題,讓她自己根據(jù)例題聯(lián)想。兜兜思維比較發(fā)散,經(jīng)常想出來兩條完全相反的思路,只有在這種時候我才會出現(xiàn),幫她理清兩個思路應該具備的前提條件,讓她自己再做一輪篩選反思,倒推回去驗證。經(jīng)過前思后推這兩番辯證思考,孩子不僅深刻理解了這一知識點,更深層次地理解了檢查。

四、有錯誤不批評,但是犯錯誤有條件。

孩子的知識結構沒有搭建成型,思維定勢也不明顯,考試、做作業(yè)出錯的偶然性和隨意性很大,所以父母只需要就事論事地給孩子講解,幫助孩子分析、查找原因,沒必要批評、指責。不批評并不是縱容錯誤的滋生蔓延,我對兜兜的規(guī)定是:同樣的錯誤不允許犯三次。第一次我和兜兜一起查找問題,如果她不會,我可以講解給她聽,多少遍都可以,直到她學會為止;如果第二次再出現(xiàn)這個問題,可能是兜兜對這個知識點掌握得還不牢固,或者仍舊似懂非懂,我會找類似的題目給她練習,讓她學會變通;但如果第三次再出錯,就只能是兜兜的責任了,她必須承擔這個后果,接受懲罰。

事先做好溝通、立好規(guī)矩,一切就會進行得非常順利。

兩年的時間,兜兜沒有因為遭受批評而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亦沒有因為依賴父母而缺乏自律的能力。相反,兜兜可以自覺地學習、預習、復習,并且還將這種習慣逐漸延伸至家庭生活的各個領域:主動彈琴、自愿洗衣服……我也因為“刺猬法則”穿透性的模式受益匪淺——我有了更多寫文稿的時間,有了更多學習和工作的精力。

試一下,適當?shù)乩_距離,糊涂媽才能養(yǎng)出細心娃!

如何養(yǎng)出一個厭學的孩子


我見過太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蛘?,換句話說,我很少有機會看到,做父母的不去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不過,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對孩子的學習干預和關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幾率反而更高。

從發(fā)展的角度看,孩子生來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及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欲求。所以按理,每一個孩子都會愛上學習這件事。那為何仍然有那么多孩子厭學呢?心理學家們早就發(fā)現(xiàn),那些學習一直不理想的孩子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因為情緒上抵觸學習,而非智力上無法完成學習任務。說白了,這些孩子,多半跟“學習”的關系不好。而這,又多拜父母所賜。

所以,今天的文章,我們正話反說,看看那些厭學的孩子,都是怎樣被父母們養(yǎng)出來的。希望能夠給父母們一些啟發(fā)。

父母的期望值過高,不斷給孩子定下難以企及的目標

有的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高過孩子的承受能力。為了孩子,這類家長可以放棄自己的事業(yè),雙休日可以不休息,為孩子輔導,陪孩子練琴、學畫……孩子的心理、身體上的壓力可想而知。

陪孩子去制定計劃,給孩子一個目標本身沒有問題。但若父母所提出的目標太過遙不可及,孩子總是再努力都無法滿足父母的要求,那孩子就只能反復體驗到無力、挫敗感,并漸漸失去堅持的動力和毅力。比如有的父母不管或忽略孩子的真正興趣所在,強制要求孩子小學之前就要掌握1000個漢字;多少歲以前必須通過鋼琴多少級等等,這些做法不僅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會過早消耗孩子的心理能量,以及對現(xiàn)實世界的熱愛度。

針對這類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我們可以聽聽心理學家惠特尼的建議: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孩子可決定什么時候執(zhí)行或終止計劃。當然,父母要對孩子的計劃進行約束,添加上一些條款,如每天按時回家、先做功課、學習時不得分神等?!坝媱澅旧聿皇且欢ㄗ尯⒆舆_到某個目標,而是看能否成功遵守計劃,堅持到底。”惠特尼說:“如果堅持下來,孩子就會感受到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有能力和信心達到目標,會激發(fā)出自發(fā)學習的主動性?!?/p>

父母總是看到孩子的劣勢,給予孩子負面評價

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們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尤其在3歲以后,父母、老師以及同伴的評價,對孩子的重要性會逐步提升。如果別人說他笨,他就會認為自己笨。一個總是失敗、體驗不到成功的孩子,也就不會再努力了。

有一位爸爸,曾帶著自己厭學的兒子去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咨詢師和該孩子單獨談話時,孩子這樣說:

我從來都沒得到過大人的認可,考試差一定會挨罵??嫉貌缓帽涣R,考得好一樣被罵。有一次,我數(shù)學考了92分,試卷發(fā)下來后,我高興極了,這是我最好的成績。放學后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試卷給爸爸看,沒想到他說:“光這一門考92有啥用?其它課呢,語文呢,英語呢,物理呢?就這上門考這些,你還好意思說呢!”我一下子無話可說了。

中國有句話,叫做“驕傲使人落后”。很多中國父母也以此為信念去管教孩子,他們認為,不能讓孩子太驕傲,不能把孩子夸歪了,要適當去打擊打擊孩子。所以,當孩子表現(xiàn)的不錯、渴望得到認可時,不少父母會像上面那個爸爸一樣,克制表揚孩子,并以為這樣會激勵孩子繼續(xù)進步。

結果恰恰相反。我們反復講過,一個有信心、并且樂于繼續(xù)嘗試的孩子,全靠這兩種體驗:

1.這件事做成功了;

2.這件事是我做成的。

父母吝于表揚孩子的做法,則只會剝奪孩子充分體驗成功以及成功帶來的愉悅感,把孩子與成功之間的聯(lián)系生生隔斷,如此孩子只能獲得低價值感,并形成“我不好、我不行”的自我評價。

對此類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我們的建議是:父母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無論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無論孩子是否愛學習愛讀書,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讓孩子知道不管自己表現(xiàn)如何,但是自己作為一個人總是有價值的,值得被愛的。同時,要時刻發(fā)現(xiàn)、注意孩子身上的優(yōu)秀之處、閃光點,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陪讀,傳達給孩子的是不信任

有很多父母在孩子寫作業(yè)時,會守在旁邊,緊密地監(jiān)督,隨時糾正孩子所犯的錯誤,不時去提醒/打斷孩子。

父母看似監(jiān)督的陪伴,實際上是坐在旁邊監(jiān)視、監(jiān)工,表達出的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學習似乎變成了父母的事,而不是孩子的。遇到叛逆一些的孩子,他們要么就跟父母磨洋工耗下去,要么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既然父母不信任孩子能夠自己做好,那么孩子又怎么會信任父母說的“好好學習才是對的”呢?長期被父母“陪讀”的孩子,會缺乏學習的自覺性,難以領悟學習的過程,他們往往無法獨立解決遇到的新問題,更難體驗到獨立解決問題后的成功的快樂。所以,即使前期父母的監(jiān)督下,也許孩子能夠取得一些成績,但一旦離開父母監(jiān)督,孩子會立即喪失一切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孩子做作業(yè)時,父母盡量不要在身邊陪伴,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學習,當然孩子學習上不懂問題時,要引導孩子學會主動請教父母,屆時再予以引導就好。還是那句話,做孩子成長的守望者,只不過,有時要站的遠一些。

曾有位一直為孩子寫作業(yè)發(fā)愁的媽媽這樣問:

我每天都因8歲兒子的學習問題犯愁,吵鬧,弄的一家子雞犬不寧,我也試了幾種方法,對他好像都不起作用。每天回來只要我們不催他,他就從不主動寫作業(yè),讓他寫他也只是應付而已,你不在他跟前坐著,他一小時也寫不下一個字,在他跟前也是好話連篇也聽不進半句,最后磨磨蹭蹭的寫幾個,別人半小時的作業(yè),他得兩三個小時,就這還的催著,催急了還發(fā)火罵人,有時候就狠狠的揍他一頓,他就委曲求全地寫一小會兒。這樣的孩子可咋辦呀,才剛剛開始就厭煩學習。

對于這位媽媽來說,需要立刻跟孩子劃清界限,只做自己該做的,而把學習這件事,還給孩子自己。具體說來,就是避免說教、打罵、監(jiān)督,因為這些方式都是“越界”,是對本屬于孩子的事情過于上心的表現(xiàn)。不如跟孩子約定好寫作業(yè)的基本規(guī)則,包括:在哪里寫,提供給孩子可以專心寫作業(yè)的環(huán)境;寫作業(yè)的時間多久,到點了就不允許再做,培養(yǎng)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效率等。具體作業(yè)如何寫,寫得好不好,除非孩子開口向父母求助,不然就最好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

如果孩子能夠遵守規(guī)則,且主動做好作業(yè),媽媽可及時鼓勵;如果孩子不主動做作業(yè),媽媽溫和堅定地執(zhí)行規(guī)則,不批評不指責。因為完不成作業(yè)的孩子,自然會在學校受到老師的批評或懲罰,也許還要受到來自于同學的嘲笑和鄙視,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完成作業(yè)受到的懲罰和付出的代價。

父母過分看重成績,只關心學習成績這一件事

有這樣一個“數(shù)學天才”的故事:

一個孩子,起初學習挺努力的,成績也不錯。五年級時,有一段時間,他特別不愿意學數(shù)學,而且成績老是很差。媽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這個媽媽沒有一味地責備孩子,而是在想辦法。

有一天,她看到報紙上有幾道腦筋急轉彎的題,她靈機一動,就把它剪下來,重新打印了一份。對孩子說:“兒子,你看看這幾道題,能不能做出來。書上說,能做出這幾道題的孩子,那都是數(shù)學天才。”兒子一看,馬上來了興趣,而且想方設法把這幾道題都做了出來。媽媽特高興,就寫了四個大字“數(shù)學天才”貼到兒子的書桌前。從此,她發(fā)現(xiàn)孩子對學數(shù)學比以前有了興趣,慢慢地,數(shù)學成績就提高了。

這個小方法,雖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拿來便用,但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很多父母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更多是責備??上ВЧ疾焕硐?。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文化研究小組負責人米哈里提到,如果孩子從小就體會過因興趣而忘我的滋味,就會感到快樂,并一直主動尋找這種樂趣。所以,改善孩子和“學習”的關系,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至關重要。

另,除了學習成績之外,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并不是“不務正業(yè)”,反而是對促進孩子學習、增強孩子專注力的好事情。父母平時多鼓勵,并且不干擾孩子做好他喜歡做的事情。當孩子專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觀察小動物而忘記了吃飯時,父母切記不要干擾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孩子沉浸于他的興趣同時,就是在無意中培養(yǎng)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在孩子做完他們的“工作”之后,給予孩子鼓勵:“你能這么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呀!”并及時和孩子分享他的感受,這樣,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把做這件事時的注意力和心理過程,遷移到其他事情中,比如學習。

當然,除了上述教養(yǎng)方式會導致孩子厭學,還有一點會導致孩子不愛學習,即,父母本身不愛學習,孩子多半也會效仿父母。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如果要讓孩子對學習發(fā)生興趣,首先要讓他知道父母很喜歡讀書,求知欲很強,并且不斷學習。如果父母自己平時就是喜歡玩了、成天看電視打游戲的人,耳濡目染,孩子也會習得父母身上不好的習慣?!凹核挥鹗┯谌恕?,連自己都不喜歡看書、學習,又怎么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父母要先從改善自身做起。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想讓孩子讀書的方法是自己也拿起書。

五點養(yǎng)出懂事聽話好孩子


在我們的印象里,好孩子都是要聽話的,可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我為什么要這么做”,而不是“我必須這么做”,對孩子健康的心理培養(yǎng)會好得多。

培養(yǎng)懂事的好孩子,家長應該做到以下5點:

1、耐心傾聽

當家長的心思已經(jīng)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讓孩子敢于表達自己的情緒,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勇氣,也為孩子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真正放下身段

不要總是對孩子發(fā)號施令,命令孩子“應該這樣”、“應該那樣”,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讓自己成為孩子的引導者和輔助者,而非指揮者。

3、讓孩子去體驗

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大人的話,那么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其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家長的良苦用心。

4、同孩子做協(xié)調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與孩子做協(xié)商,各退一步也許是很好的方法。

5、把教育融入生活

生活是最好的課堂,家長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人生的道理,某一件事帶給孩子的啟發(fā)和震撼就是最好的教育時刻。

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

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用貼近生活、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孩子。

養(yǎng)出一個聽話的孩子是最大的失敗


獲得獎勵、逃避懲罰,是孩子“聽話”的唯一動力

普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聽話”是從未被撼動的亙古不變的標準。

“寶寶,你真聽話!”——這是我們掛在嘴邊不經(jīng)思考的表揚。

“寶寶,你怎么這么不聽話!”——這是我們脫口而出不容置疑的批評。

“你家寶寶真是個聽話的孩子!”——這是我們對“別人家的孩子”帶著羨慕的表揚。

“老師,今天寶寶在學校‘聽話’了么?”——這是我們對孩子表現(xiàn)最大的期望。

“聽話”真的那么好么?

當然了!

在家聽媽媽的話,讓吃飯吃飯,讓睡覺睡覺,讓穿衣服穿衣服,媽媽帶娃得省多少事?。?/p>

在學校聽老師的話,讓玩什么玩什么,讓跟誰玩跟誰玩,讓玩多久玩多久,讓不玩馬上就撒手,老師帶孩子要是都這么聽話,三五十個也不在話下?。?/p>

總之,我們要求孩子聽話的對象是“照顧者”,或者說,“對他影響力大”的人。

誰有“權威”,我們就讓孩子聽誰的。我們只要不斷的坐在那里發(fā)號施令就行了。

讓孩子“聽話”的受益者,也是他們。

孩子聽話,給我們帶來的麻煩就比較少。

無論聽誰的話,反正不能聽“自己”的話。

因為讓孩子做主是件太麻煩,太耗費精力的事。

而我們能要挾孩子聽話的手段,無非是“獎勵”和“懲罰”,也就是胡蘿卜加大棒。

聽話就獎勵,不聽話就懲罰,為了獎勵,或者為了逃避懲罰,這是孩子“聽話”的唯一動力。

聽話的孩子,只會成為“被幸?!钡娜?/p>

好景不長。

十年之后,家長退位。

同伴關系,成為孩子生活中影響最大的力量。

同學約我課間去抽煙,說特別刺激。如果我不跟他去,他以后該不帶我玩了。

去吧!

高中的師哥約我跟他出去過夜,如果去了就會送新款蘋果手機給我。

去吧!

二十年之后,隨著孩子進入社會,他的生活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更多的權威。最愛的偶像號召大家去外地看他的演唱會,要花費一個月的生活費,還要逃課??墒?,他是讓所有人癡迷的人啊。

去吧!

單位領導說,這次漲工資沒有我,但是希望我以后能承擔更多的工作。他要是對我不滿意,萬一開除我怎么辦?

接受吧!

媽媽說,這個男孩很好,有錢有車還有房,雖然我心里有自己更喜歡的人,但是我挑的人怎么可能比媽媽挑的更好?

認了吧!

于是,我們會看到很多,“被幸?!钡娜?。

他們從小聽話,一路順遂,在別人的眼里萬事具足——好工作,好婚姻,好生活,但是他們就是不快樂!

他們學了老師建議的專業(yè),做著爸爸托人找的工作,摟著媽媽做主選定的媳婦,抱著因為丈母娘催促所以不得已生下的孩子,干著老板指派的任務,生活仿佛沒什么可抱怨的,但是生活仿佛也沒什么可興奮的。

他們總是沒有感覺。

因為,他們過的是他爸爸媽媽丈母娘老板的人生,不是自己的。

所以他的生活總是牽動著爸爸媽媽丈母娘和老板的喜怒哀樂,順了他們的心,會獎勵房子。不遂他們的意,會以死脅迫。爸爸媽媽丈母娘和老板的人生跌宕起伏活色生香的。不僅活了自己的一輩子,連自己孩子女婿員工的一輩子,也活到了自己身上。

但是“聽話”的那個他自己,因為不被允許發(fā)聲,所以從嬰兒時代,就被關在一個套子里,沒機會長大。

人而為人,終此一生,最大的意義是什么?

成功?家庭?金錢?

擁有這些,而感覺不到快樂的人,充斥在大街小巷。仿佛永遠置身在濃重的霧霾中,辨不清面目,看不到方向。

一個“聽話”的孩子,過的是別人的人生。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這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自己做選擇,這個動作本身,比做出的選擇是什么,對不對,都更重要。

因為“選擇是否正確”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一個再主觀不過的結論。

因為所有的“幸?!?,不過是自己的一種感覺。

這就是為什么,有人看似“人生贏家”,卻行尸走肉。

有人每天苦逼創(chuàng)業(yè),卻意氣風發(fā)。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不幸?

什么是正確,什么是錯誤?

從小聽話,被父母安排吃飯睡覺,安排玩具課外班,安排小學中學,安排大學專業(yè),安排結婚生子的人,很多會在中年的時候忽然覺醒,在生命過半時回首自己的前半生,發(fā)現(xiàn)雖然意義重大,卻都是對別人而言。

而自己,仿佛從來沒有活過。

很少有人,能夠像畫家高更一樣,35歲的時候,辭去股票經(jīng)紀人的工作,告別美麗的妻子和家庭,遠遁到他最愛的“茂密的植物、永遠蔚藍的天空、慷慨的大自然、簡樸的生活”的南太平洋的小島上去畫畫,過“真正屬于自己的人生”。即使到最后,因為醫(yī)療條件簡陋,高更因病死于神秘原始的塔希提島,但是“軍人馬革裹尸還”,畫家長眠于畫中,還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么?

無論你認為“好”,還是“不好”,這是他自己的選擇,這就夠了。

否則,世界上不過再多一個長吁短嘆行尸走肉的股票經(jīng)紀人罷了。

是的,我們很難做出這樣的選擇,在中年危機,重新回顧自己沒有主權的一生的時候,我們最常做出的“改變命運”的“示威”就是——出軌。

出軌是最能讓生活發(fā)生戲劇性變化,而最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

也是對自己前半生“聽話”的生活的一種抗議。

一段新的感情,一個新的人,一個新的希望。人生仿佛重新煥發(fā)了生命。

通常,最多支撐一年半載。這個雄心勃勃的“重新開始一段自己選擇的生活”的努力,會被呼嘯而來的丈母娘的哭訴,老婆要自殺的威脅,還有孩子哀怨的眼光消耗殆盡。

他依然還是習慣“聽話”的。

他習慣聽任何人的話,唯獨不會聽自己的話。

更何況,所謂婚外情,也不過是對自己“聽話”的人生的一次補償?shù)膰L試而已,未必有深厚的感情基礎和繼續(xù)抗爭的動力。

所以,不了了之,一切又回到“聽話”的軌道上來。

這,是很多人的的人生。

這可能也是,一個“聽話”的孩子的人生。

允許孩子“不聽話”,Ta才有機會“聽自己的話”

別再以“聽話”為標準,教育孩子了。

別再以愛為名,奪走他對自己生命的自主權。

允許孩子解決自己的問題,當他的行為對我們沒有實質的影響的時候,給他更多的允許。

當他的行為的確影響到我們滿足自己的需求的時候,讓他自己找到解決方案,而不是蠻橫的要求他,必須按照我們說的做。

讓他自己處理和小伙伴的爭執(zhí)。

讓他自己決定要不要和第一次見面的阿姨打招呼。

讓他決定要不要去學畫畫,鋼琴和跆拳道。

讓他擁有自己選擇朋友的權利。

讓他擁有大哭的權利。

允許孩子“不聽話”,這樣他才有機會“聽自己的話”。

相信我們不是孩子的救世主,孩子有能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意義的智慧。

看到孩子在“不聽話”背后旺盛的生命力,創(chuàng)造力,和自主的權利吧!那正是他生而為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最終目的。

這四種媽媽會養(yǎng)出叛逆孩子


母親是孩子生命之初最依賴、最親密的人,也是第1任啟蒙老師。對孩子來說,媽媽的"身教"往往大于"言傳",她們的1舉1動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大不列顛文豪查爾斯·狄更斯就曾直言: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假如媽媽們不思進取,忽略孩子或是自以為是,就很容易培養(yǎng)出叛逆寶寶,影響孩子1生,提醒以下4種媽媽需要注意了。

神馬都不會的"無能型"媽媽。小麗最近遇到了1件棘手事,剛上幼兒園的女兒佳佳總愛問:"媽媽,您能給我扎個像妞妞1樣的辮子嗎?妞妞媽媽做的點心真好吃,媽媽您會嗎?"……每次看到媽媽搖頭,佳佳就失落地低頭不說話了。小麗偶爾要求孩子做些事情,她總說:"媽媽,您都不會,我也不學。"大家常說家是"媽媽的味道"。試想,假如媽媽神馬都不會做,神馬都不愿學,當孩子回憶童年時,會有多少情感缺失。另外,生活中許多教導都源于家庭細節(jié)中的潛移默化,沒有爸媽的身體力行,孩子也很難在成長路上有所得。因此,媽媽們不妨試著多動手,可以和孩子1起學習,好學的態(tài)度也能感染孩子。

只關心自己的"忽略型"媽媽。現(xiàn)代社會,多數(shù)女性不再是只需照顧好家庭的全職主婦,而是職場上的半邊天。有些媽媽就錯誤地認為,追求自己的夢想,有獨立生活空間,把孩子交給長輩,是1種理所應當?shù)男袨?。殊不知,這樣的媽媽不但不受孩子歡迎,還可能造成她們的情感障礙。研究認為,"忽略型"家庭的孩子,情感上更冷漠,她們不太懂得付出與情感表達,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現(xiàn)早戀、家庭觀念淡薄等問題。這類媽媽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孩子往往是自身行為舉止的縮影,多與孩子互動不但能促進她們健康成長,對于自身品質的完善也十分有益。

過于嚴格的"苛刻型"媽媽。剛上初3的貝貝最近成績直線下滑,老師認為很奇怪,貝貝平時學習很努力,為神馬成績總不好?打聽多次后才了解到:原來每次貝貝成績提高后,媽媽就會提出更高要求,還給她報各種輔導班、培訓課程,孩子被壓得喘不過氣,干脆每次考試故意寫錯。

社會競爭壓力大,許多媽媽都期待孩子出人頭地,但不斷加碼的要求可能讓孩子失去斗志,認為如何都不能讓爸媽滿意,久而久之導致出現(xiàn)"叛逆型"和"懦弱型"兩樣極端。有的孩子開始抉擇用粗暴的方式應對爸媽的壓力;有的孩子則凡事按照爸媽要求,人際交往變差。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有時需要"虎媽"給孩子立規(guī),但媽媽們不必事事苛求完美,授之以漁才是長久之計。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而不是永遠被推著走。

說個不停的"直升機型"媽媽。這種類型的媽媽被戲稱為"永遠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隨時準備降落"的直升機。為人爸媽,對孩子關心、愛護時總免不了多說幾句。但假如整天對孩子吃喝拉撒睡樣樣操心、事事啰嗦,很容易讓青春期的孩子出現(xiàn)叛逆心理。其實,孩子叛逆并不完全是壞事,它證明孩子逐漸長大,可以獨立思考和做決定。對此爸媽不必過于慌張,避免孩子叛逆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交伙伴,從說教式轉變?yōu)閮A聽式,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導。理解、溝通、尊重,兩代人1起成長,是好媽媽的必勝法寶。

21個爸媽養(yǎng)孩子最容易犯的錯誤


1)用否定的句式,與孩子溝通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區(qū),比如你對寶寶說"不要往墻上畫畫",那么十有八九他會繼續(xù)往墻上畫,如果你覺得是寶寶在故意氣你,那真是冤枉死他了,因為小寶寶是不能準確的理解否定句式,但是他理解往墻上畫這幾個字.....所以后果可想而知。正確的方法就是對他們說"寶寶,小鳥應該在紙上畫才好看,來媽媽和你一起畫",然后演示給他們看。

2)所有事都盲目征求孩子的意見

媽媽都想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能力,這本身是沒錯,但是也要分年齡分場合,什么事情都盲目的征求孩子意見是錯誤的。

1.不需要詢問的事情,就直接給出答案

比如飯做好了,很多媽媽會說"寶寶飯已經(jīng)做好了,想不想吃飯",這時候寶寶很可能說不吃....這時候你說該怎么辦?真不讓孩子吃飯,或者強迫他吃飯肯定都不是合適吧。其實直接說"寶寶飯做好了,來吃飯吧",就這么痛快,這么明了,如果孩子不想吃,你也可以進一步的和小家伙斗智斗勇,基本立于不敗之地。

2.如果需要選擇,可以給出兩個都正確的選擇

比如出門時和寶寶說"咱們穿上大衣趕緊走吧,快晚了",寶寶很可能耍賴不穿,正確的說法是"寶寶咱們要出發(fā)了,你穿米奇的外套,還是小熊的衣服?"給寶寶兩個明確的選項讓他們選擇,既可以滿足他們當小大人的欲望,又可以達成目的,一舉兩得。理論普及:寶寶2到3歲這個階段,是很難做出明確的選擇的,他們會認為所有選項都是正確的,媽媽們會發(fā)現(xiàn)這個時期的寶寶經(jīng)常一時一變,明明說吃蘋果,拿來又說要吃橘子,這是很正常的,并非故意搗亂,媽媽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給出明確的選項,然后盡量保持耐心。

3)什么事情都阻止,扼殺寶寶的好奇心

想保護寶寶沒錯,但是也要區(qū)分場合,比如寶寶要玩泥土,姥姥會說太臟了不能玩,寶寶想在馬路牙子上行走,姥姥說太危險不行,寶寶學大人嘗試用杯子喝水,結果撒了一地,下次寶寶剛拿起杯子,姥姥可能就會馬上阻止....(不好意思讓姥姥頻繁出境,下回換奶奶)

孩子勇于嘗試新事物,這是一種天性,家長要做的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孩子對世界求知探索的欲望,滿足寶寶的好奇心,這對他們的成長是至關重要的。什么事情都加以阻止孩子最終會變得沒有自信,縮手縮腳。

4)拿自己家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對比

比如小明8個月就會走了,我家娃10個月還不行,比如陽陽2歲就可以控制小便,我家娃2歲半了咋還不行....很多媽媽為了這些事苦惱。其實親愛的你養(yǎng)的是孩子,他是個活生生的人,不是生產(chǎn)線上出來的產(chǎn)品,每個人的個體差異是很大的,這種對比沒有意義,沒有一個正常人不會走路,不會尿尿,早幾個月晚幾個月這都不是事,另外孩子長大了更不能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較,比如有的家長可能會說"看看人家小明,每次都100分,你怎么就不行呢",我想反問一句"看看人家李嘉誠是億萬富翁,你咋就不行呢",你心里咋想,堵得慌嗎:P,任何對比都是沒有意義的,定個靠譜的目標,努力就好。

5)受到挫折不進行安撫

很多媽媽想鍛煉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玩拼圖的時候孩子找不到合適的卡片急得哇哇大哭,媽媽不幫忙反而想以此鍛煉寶貝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大錯特錯的,2到3歲的寶寶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他找不到合適的拼圖,即使再努力十分鐘也依舊找不到,如果媽媽在不聞不問,孩子的心里會形成非常大的挫敗感,時間長了就會變得易怒,沒有自信,害處多多!

媽媽可以引導寶寶自己解決問題但是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寶寶無法搞定一定要在他情緒失控前和他一起解決問題,或者暫時轉移他的注意力。

萬一寶寶由于沒有完成一件事產(chǎn)生了挫敗感,媽媽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安撫,告訴他不用著急慢慢來,另外最好等寶寶情緒穩(wěn)定之后和他一起解決之前的問題,比如和他一起把拼圖完成,或者把積木搭好,這樣孩子就能逐漸明白失敗不可怕,也不必因為失敗而憤怒或者悲傷,最重要的是戰(zhàn)勝困難的過程會給寶貝很大的信心,讓他可以正確的面對以后的失敗。

6)總問孩子為什么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兒園了,媽媽可能會問,為什么不想去呀?孩子不吃飯,奶奶可能會問為什么不吃呀?

對于小寶寶來說(如果寶寶已經(jīng)大到可以明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請忽略本條),他們是沒有足夠的語言能力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的,其實很多時候他們都是隨口一說,過2分鐘再問同樣的問題,就變成了完全不同的答案。所以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家長不用問為什么,只要按照正確的方向引導就可以了。

比如孩子不想去幼兒園,家長就可以說,"今天是周一,爸爸媽媽要上班,小朋友就要去幼兒園呀",或者說"幼兒園的nina老師在等你呢,她還想和你一起玩恐龍呢",等等,通過引導讓寶寶明白上幼兒園的必要性,還有上幼兒園能獲得各種樂趣就ok了。不停地問孩子為什么不去幼兒園,結果就是換來孩子大哭,因為他根本沒有能力回答如此復雜的問題。

7)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夠簡明準確,高估他們的理解能力

之前有一次小小包自己剝橘子皮,然后剝一塊就往地上扔一塊,我當時說"你不知道往哪放呀"(之前包子同學是知道垃圾放到垃圾箱的),結果說了好幾次小家伙依舊執(zhí)迷不悟,當時真把我氣得夠嗆,馬上就要發(fā)飆了。這時包子爸爸也拿起一個橘子,邊剝皮,邊扔到垃圾桶,嘴里還同時說"橘子皮是垃圾,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發(fā)射!",這時小小包馬上開始模仿爸爸的動作。我當時對包子爸爸的敬仰呀,簡直如滔滔江水.....

回想起來,在這個例子里我犯的錯誤是非常明顯的,"你不知道往哪放呀"這句話對一個不到3歲的小家伙來說,太難理解了,他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他發(fā)現(xiàn)每次扔橘子皮,媽媽都有反應,他很可能以為我在和他互動,玩耍,他自然就會變本加厲了。所以妞們要記住,孩子就是孩子,用最直接的語言,甚至是身體語言,與他們溝通才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8)強迫小寶寶分享自己的物品

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所以特別想培養(yǎng)孩子愛分享的性格,但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在2歲左右,會開始萌發(fā)自我意識,這是人類都會經(jīng)歷的過程,在這個階段,寶寶會把身邊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自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的玩具依舊是自己的(這個想法酷吧),而且不能容忍玩具離開手哪怕1秒鐘,因為他們覺得只要玩具不在手上了,就意味著他們永遠失去了那件玩具。

這種行為一般到3歲左右就會結束了,表面上看寶寶什么東西都不分享,但這種行為與大人世界中的自私是完全兩個概念。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以耐心的告訴寶寶,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讓他們逐步接受分享這個概念,另外還可以給他們演示通過交換,獲得更多的玩具,但是只要寶寶不想分享,就一定不能強迫,這是最最重要的。

9)夸獎的時候不具體,導致孩子注重結果怕失敗

對孩子多鼓勵,多表揚,可以讓他們知對錯,明事理,還可以樹立他們的自信,對以后的成長利,但很多家長不知道表揚也是很有技巧的,比如最常見的你真棒,你真漂亮,這種夸獎其實是不妥的。

10)當著外人批評孩子或者說孩子的短處

有不少家長會犯這種錯誤,比如兩個媽媽一起聊天,明明媽說"我家小明每天都不好好吃飯,現(xiàn)在班里他最瘦真沒辦法",壯壯媽說"我們壯壯也一樣,不正經(jīng)吃飯,而且還老看電視,眼睛都有點近視了"

親愛的不炫耀是咱們中華的美德,但是也沒人要求你通過揭露孩子的缺點,換來所謂謙虛的美名,既然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問題,就直接幫他改正唄,這不是你和外人的談資,如果你媽媽老和別人說"我家閨女30多了,也沒個好工作,老公也不行,孫子大了只能靠我養(yǎng)了",你受得了嗎?

對孩子來說你就是他的唯一后盾,是他最最信任的人,親手打破這種信任關系是極其愚蠢的!

11)沒有對孩子進行咀嚼演示

很多媽媽都問我這個問題,我家寶寶都1歲了,牙都長了很多,為啥食物不咀嚼每次都直接吞下去呢?

這點很多媽媽可能都不知道,雖然尿尿,拉屎不用刻意培訓,但是咀嚼這個動作最好明確的演示給寶寶,這樣他們才能更快的學會。

12)強迫寶寶叫人

為了把寶寶培養(yǎng)成有禮貌的寶寶,很多家長會在孩子剛會說話的時候,就讓孩子叫人,但是是這樣的,大多數(shù)時候孩子出于自我保護的本能可能是不會叫人的(尤其是對方是男性的情況),大人發(fā)出叫爺爺之類的指令之后,他們很可能會把頭扭到一邊,家長不斷命令的時候寶寶甚至會嚎啕大哭,弄得大人十分尷尬。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看到親戚或朋友的時候,自己主動打招呼,讓寶寶耳濡目染,了解問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方式,孩子自然就會開始模仿,到時候稍加引導就可以了,妞們一定要記住,身教的作用遠遠大于言傳!大部分事情都不用靠說,直接演示給孩子就ok了!

13)給孩子穿太多的衣服

很多媽媽都問我應該給寶寶穿多少合適呢,他們覺得老人給孩子穿的太多,但是又不知道具體應該穿多少合適....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爸爸穿幾件寶寶就穿幾件。

14)通過摸手來判斷孩子是否寒冷

孩子的末梢循環(huán)是比較差的,很多時候他們即使一點都不冷,但是手腳還會是涼的,正確判斷溫度的方式,是摸寶寶后脖子,如果出汗了就減衣服,反之就加衣服。

15)沒有把孩子真正當孩子看待

這句話讀上去有點拗口,其實仔細想想我們很多時候都不能真正的把孩子當孩子看待,我們會不自覺的用大人的標準來要求他們。

比如孩子因為恐懼而不想去幼兒園的時候,我們是否做到了耐心的安撫。比如回家看到孩子用彩筆在墻上涂鴉,我們是否可以一笑置之?比如剛才還玩的好好的,寶貝突然生氣了不理人,你能否做到不問原因先給他一個大大擁抱?

孩子的想法與大人是完全不同的,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有他的原因,沒有一個寶寶會故意氣你,給你搗亂!用你最大的耐心去接納他們,感受他們的想法,尊重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快樂健康的成長。

16)對孩子的行為大呼小叫反應強烈

杯子里接滿熱水,寶寶僅僅走到杯子旁邊,奶奶馬上大叫"別碰"然后沖過去抱起孩子,還比如寶寶想嘗試從一層臺階上跳下來,結果奶奶看到了馬上沖過去把孩子抱起來,然后大喊"嚇死我了,太危險了"

這種行為有下面幾個負面影響

1.孩子本身可能會受到驚嚇這點是最直接的,寶寶可能都不明白怎么回事,直接就被這種行為嚇哭了

2.孩子的好奇心沒有得到釋放,反而可能會產(chǎn)生更嚴重的后果

我家孩子對暖氣很感興趣,很想摸摸看,我告訴他很熱,但是他一臉不信的樣子,我就和他說,"你輕輕試試,真的很燙哦",結果小家伙非常非常小心的輕輕摸了一下,然后發(fā)現(xiàn)確實是熱的,就再也不碰暖氣了。爸媽營微信號:bamaying 比如上面說到的熱水,媽媽完全可以先到半杯涼水,然后在到一些熱水,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滿足寶寶嘗試的欲望,讓他們知道這些東西真的很熱,不能碰,比單純的阻止好的多,因為你不可能一直盯著寶寶,吃一塹長一智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

3.寶寶可能會以為你在和他游戲

比如我手上有個黑痣,小小包很好奇經(jīng)常過來摳一下,或者掐一下,開始我做出了明顯的反應---大叫,因為真的很痛,沒想到小家伙對此樂此不疲,越來越上癮,后來不管他怎么折騰,我就不做反饋,有時反而拿出書來,給他講書,這樣一兩次之后他就對黑痣沒有任何興趣了,妞們要明白,寶寶對黑痣并沒有什么興趣,真正讓他們摳黑痣的動力是你的叫聲。

17)不會轉移注意力,和孩子硬碰硬

寶寶2,3歲的時候,媽媽們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脾氣就像6月的天,說變就變。這時媽媽要掌握一個秘籍,那就是轉移注意力!

比如寶寶賴在電視機前不走,直接關電視肯定是一場災難,咱們換種方法唄,對寶寶說,咱們去玩捉迷藏吧,或者其它他感興趣的活動,小家伙十有八九會離開電視。再比如寶寶吵著要吃糖,你可以說,我這里沒有糖果,但是我?guī)Я舜箝僮?,咱們一起剝吧,這樣很可能暫時度過吃糖危機,然后在安排一些其他的項目,持續(xù)的轉移注意力,過幾十分鐘孩子可能就不要求吃糖了。

轉移注意力這招在和低齡寶寶互動的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讓他們保持愉悅的心情,又可以達到家長的目的,所以屬于居家旅游必備秘技。

18)不能堅持自己的底線,不能說到做到

比如孩子吵得要吃糖,開始媽媽說沒有,然后孩子還要,媽媽繼續(xù)說沒有,最后孩子開始大哭大鬧,媽媽沒辦法,把糖拿出來了....

這種行為會讓孩子認為,只要自己一哭那么要求就能達到滿足,以后只要需求不滿足就會大哭大鬧,家長絕對崩潰,所以如果開始說了沒有,那就不要給,如果孩子哭鬧就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化解,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底線是什么,這樣他們也就不會把哭鬧當做殺手锏了。

19)家長可以用偽裝游戲的方法達成目的

比如我家孩子很喜歡讓爸爸抱著,爸爸的應對方法就是,和他賽跑!在外面孩子一說"抱抱吧",爸爸就會說,咱們先比賽跑步,你要是贏了就抱一會,然后爺兒倆就跑出去....

還有刷牙的時候我會和孩子說,咱們一起玩刷蟲子的游戲吧....

20)在孩子看電視,或者玩手機的時候粗魯?shù)淖柚?/p>

這是很多媽媽頭痛的問題,很多媽媽不知道如何解決,但事實上于其粗魯制止不如和孩子約定時間。

21)孩子發(fā)音不準確的時候,大人覺得好玩,進行模仿

這是不對的,大人一定要用正確的發(fā)音糾正孩子,另外不要用"吃飯飯","喝水水"這類兒語,這對孩子的語言發(fā)展沒有益處。

必看:爸媽小心!千萬別再夸孩子長的漂亮


因為漂亮是先天的優(yōu)勢,而不是值得炫耀的資本和技能,但努力則不然,它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可貴品質。

所以,爸媽表揚孩子時,別忘了三大原則:

1.夸具體不夸全部

“寶寶真棒”,這樣的表揚對家長來說真是輕車熟路。在家長眼里,孩子的每一個成長細節(jié)都是值得驚嘆和贊美的——寶寶會笑了,寶寶會翻身了,寶寶會蹦了,寶寶說話了……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驚喜中,家長已經(jīng)習慣于對著孩子說出“真棒!”、“真好!”這樣的評價,甚至一句輕輕的“啊”都充滿著贊賞的語氣。

家長隨口的夸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一丁點兒挫折。

總是籠統(tǒng)地表揚孩子,比如你真棒,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媽媽很開心”。有針對性的具體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聰明

“你真聰明!”——又一個家長慣用的評語。家長對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如果都用“聰明”來定義,結果只能是讓孩子覺得好成績是與聰明劃等號,一方面他會變得“自負”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們面對挑戰(zhàn)會采取回避,因為不想出現(xiàn)與聰明不相符的結果。

美國的研究人員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難題,然后,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8道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孩子說:“答對8道題,你們很努力?!苯又o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可能出一些差錯,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的任務;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結果2/3的被夸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

3.夸事實不夸人格

“好寶寶”這樣的話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長們會無心地將其掛在嘴邊。但“好”是一個很虛無的概念,如果孩子總被扣上這樣一頂大帽子,對他反而是種壓力。

成年人也是,當領導不斷夸獎你時,開始還會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會感覺到壓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機會。

如果爸媽的稱贊總是“言過其實”,孩子也會有壓力,覺得自己不配這樣的贊美。他們會怎么辦呢?那就是在你剛剛贊美完他的時候,他就做出讓你頭疼的事情,以示“真誠”。

原來夸孩子也有這么多學問,不能隨便亂夸!爸媽們,你們學會了嗎?

相信《“強大型”的爸媽,小心養(yǎng)出“白眼狼”》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孩子不是天生的白眼狼!但為什么你的孩子不懂心疼你? 我們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媽媽在生她時大出血,在手術臺上搶救了好久才活過來。 自此以后身體就很不好,他們兩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問題。那個女孩兒也很爭氣,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年級前三名。 可我?guī)缀趺刻於寄苈牭?..
    2020-12-31 閱讀全文
  • 糊涂媽才能養(yǎng)出細心娃 兜兜是個神經(jīng)大條的孩子,做作業(yè)粗心馬虎可想而知。她做完作業(yè)后通常都不檢查,直接就扔給我簽字;若是讓她獨立檢查,她也只不過是應付公事地掃幾眼。兜兜的依賴性跟其他獨生子女是一樣的,她以為媽媽肯定會仔細地檢...
    2021-02-15 閱讀全文
  • 如何養(yǎng)出一個厭學的孩子 我見過太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蛘?,換句話說,我很少有機會看到,做父母的不去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不過,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對孩子的學習干預和關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幾率反而更高...
    2021-11-12 閱讀全文
  • 五點養(yǎng)出懂事聽話好孩子 在我們的印象里,好孩子都是要聽話的,可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我為什么要這么做”,而不是“我必須這么做”,對孩子健康的心理培養(yǎng)會好得多。 培養(yǎng)懂事的好孩子,家長應該...
    2021-01-18 閱讀全文
  • 養(yǎng)出一個聽話的孩子是最大的失敗 獲得獎勵、逃避懲罰,是孩子“聽話”的唯一動力 普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聽話”是從未被撼動的亙古不變的標準。 “寶寶,你真聽話!”——這是我們掛在嘴邊不經(jīng)思考的表揚。 “寶寶,你怎么這...
    2021-02-08 閱讀全文

我們隔壁的女孩上初三,她媽媽在生她時大出血,在手術臺上搶救了好久才活過來。 自此以后身體就很不好,他們兩口子都很在意娃的教育問題。那個女孩兒也很爭氣,每次考試成績都是年級前三名。 可我?guī)缀趺刻於寄苈牭?..

2020-12-31 閱讀全文

兜兜是個神經(jīng)大條的孩子,做作業(yè)粗心馬虎可想而知。她做完作業(yè)后通常都不檢查,直接就扔給我簽字;若是讓她獨立檢查,她也只不過是應付公事地掃幾眼。兜兜的依賴性跟其他獨生子女是一樣的,她以為媽媽肯定會仔細地檢...

2021-02-15 閱讀全文

我見過太多父母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或者,換句話說,我很少有機會看到,做父母的不去為孩子的學習抱怨、發(fā)愁。不過,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那些對孩子的學習干預和關注少的家庭里,孩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幾率反而更高...

2021-11-12 閱讀全文

在我們的印象里,好孩子都是要聽話的,可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嗎?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我為什么要這么做”,而不是“我必須這么做”,對孩子健康的心理培養(yǎng)會好得多。 培養(yǎng)懂事的好孩子,家長應該...

2021-01-18 閱讀全文

獲得獎勵、逃避懲罰,是孩子“聽話”的唯一動力 普天下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是“聽話”是從未被撼動的亙古不變的標準。 “寶寶,你真聽話!”——這是我們掛在嘴邊不經(jīng)思考的表揚。 “寶寶,你怎么這...

2021-02-08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