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社會教育。
我們的教育是與孩子做朋友,鼓勵學習鼓勵思考!教師在一定情況下要進行家訪,了解情況,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與校園之間的資源對幼兒進行教育呢?為滿足您的需求,小編特地編輯了“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問題與對策”,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問題與對策大家好!今天我與大家探討的是社會教育領域活動的教學策略。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綱要》中社會教育領導中的目標。2001年7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社會教育領導的目標是能主動的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于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人,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xiāng)、愛祖國。那么每個年齡段,課程目標根據(jù)《綱要》總目標,歸為四大類:一是自信心的培養(yǎng);二是人際交往;三是行為規(guī)則;四是民俗文化。那么接下來我們就對《綱要》中社會教育領域目標進一步的解讀,《綱要》中將潛移默化作為社會教育的首要特點,進一步強化了社會教育與其他領域在教學方法和途徑上的區(qū)別,特別強調(diào)幼兒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培養(yǎng),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幼兒感受到接納、關愛和知識的良好環(huán)境,同時把幼兒與成人和同伴的共同生活和交往行為作為其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資源?!毒V要》充分認識到了,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復雜性和長期性,要求實現(xiàn)幼兒園、家庭社區(qū)的協(xié)調(diào)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這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義務教育工作者,對社會領域課程認識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接下來我們就談一談社會教育活動具體目標的確定。
一、要參照總目標,特別是年齡階段的目標,制定具體的活動目標。
二、每個活動應包含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等三個內(nèi)容的教育,三者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但對幼兒來說,重點是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行為,一方面社會行為比較具體直觀,另一方面社會行為是指最終的目標和結果,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性格,發(fā)展和諧的個性。
三、避免空洞的說教,目標應具體到具體的行為。
四、生活經(jīng)驗是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來源和依據(jù)。課程內(nèi)容就是從幼兒出發(fā),從幼兒的生活出發(fā)。
接下來給大家講一講,社會領域教學的指導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實踐練習法。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yǎng)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比如說小小值日生,自我服務,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園內(nèi)公益勞動,待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踐練習法來實現(xiàn)。第二種方法是調(diào)查法,調(diào)查法是教師引導和啟發(fā)幼兒針對社會環(huán)境,社會事務,以及社會現(xiàn)象的相關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并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社會現(xiàn)象存在的狀態(tài),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xiàn)象之間的聯(lián)系。幼兒社會教育中的調(diào)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它為什么是這樣的問題。因此,調(diào)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diào)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和較為具體的認識,因此調(diào)查法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再一種方法是參觀法,社會領域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xiàn)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xiàn)象的狀況,教師根據(jù)社會領域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nèi)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xiàn)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guī)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要服從于教育目的,根據(jù)教育的要求來進行。第四種方法是表演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通過形態(tài)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fā)展的目的。一般要有明確的主題,主題可以是幼兒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制定的。比如說大班社會活動,傳遞微笑中,幼兒通過角色表演,了解了節(jié)日習俗,聚會,傳遞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xiàn)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對幼兒現(xiàn)實生活的關注,有助于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于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第五種方法是講解法,講解法是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guī)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準,即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它為什么要這樣做,講解法不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唯一方法,但是是一種重要的方法,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道理或規(guī)則的本質(zhì),教師的講解,有助于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生動的、具體的,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jīng)驗的。第六種方法是談話法,這是我們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話題,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xiàn)形式。談話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學中的使用,有助于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xiàn)象的經(jīng)驗,有助于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一般來說,話題與幼兒生活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這也就是說,來自于談話的話題,一定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第七種方法是討論法,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碰撞和思想發(fā)散,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zhì),一種是價值沖突性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等。二就是多種求解可能行的,我們?nèi)绾螏椭嗌嫌新犃φ系K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相同之處,都有一個討論過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該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fā)幼兒表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另外,社會領域中,還有幾種特殊的方法,根據(jù)教師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運用,他們是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在這我就不展開詳細的論述。那么以上幾種方法,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互相作用于具體的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根據(jù)教學需要,靈活的運用這些方法,接下來就以上幾種方法,來談一談,它們大體的教學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學模式。那么我們在運用這種模式的時候,如何來確定它的教學目標呢?首先得讓幼兒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jīng)驗,幫助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幼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幼兒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實踐有過的社會行為,這是生活感知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那么它的程序和策略是怎樣的呢?那么首先在第一環(huán)節(jié),我們首先要激發(fā)興趣,組織幼兒參觀散步出發(fā)之前,就是要以簡短的談話啟發(fā)幼兒活動的愿望,要告知幼兒參觀游覽散步的地點內(nèi)容和注意事項,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實地的去觀察,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到大街上或者小巷子里去散步,觀察馬路上人們的社會生活,有意識的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看各行各業(yè)人們的生活和勞動的場景,在參觀活動中,教師要帶幼兒,到達參觀地點后,要重新整隊,讓幼兒有一個整齊精神的面貌。再一個就是要提出有關的參觀要求,引導幼兒有禮貌的向接待者問好,向幼兒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參觀,然后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主要內(nèi)容上,可以先參觀該單位的全貌,再有所側重的分別觀察,教師和接待人員可以做簡單的介紹,要組織好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還應該注意:一,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包括確定參觀的內(nèi)容和具體目標的要求。有參觀單位聯(lián)系,有必要時,應該指導接待人員寫一寫,講一講講話稿等等,第二就是參觀過程中,要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去看看,去想想,還要引導幼兒,要用適當?shù)恼Z言表達所見到的人和事,允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給予解答,或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與尋找問題的答案。三,參觀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幼兒過度疲勞,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參與實踐,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向幼兒提出行為要求,指導幼兒行為方法,組織幼兒操作練習,幫助幼兒把所獲得的知識加以引用,使幼兒得到更真實的體驗,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帶領幼兒參觀郵局的工作程序之后,教師組織幼兒集體寄信,讓幼兒親自購買郵票,并將郵票貼在參觀前準備好的信封上面,將信投到郵筒里,這些實際操作,讓幼兒真正獲得寄信的初步知識,鍛煉了寄信的能力。
第四環(huán)節(jié)就是談話小結。參觀游覽回到幼兒園之后,孩子對參觀的內(nèi)容印象還比較深刻,這時候教師要及時的組織幼兒進行一次談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的整理,加深幼兒對物和事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對周圍人物和周圍事件的一個正確的態(tài)度,那么教師在組織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談話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謎語或生動的語言等引起幼兒回憶參觀的人和事,啟發(fā)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參觀的內(nèi)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歡的事和物。
二,教師要對這次參觀游覽活動做一個小結和評價。
三,要提供有關材料,以供幼兒開展有關的游戲。那么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參觀郵局,還有逛超市這些課例,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接下來我們再來分享一個情感陶冶教學模式,情感陶冶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幼兒聯(lián)想,誘發(fā)新的情緒體驗,使幼兒與現(xiàn)實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心靈深處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并作出反應,從而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真實情境時,更容易產(chǎn)生移情,作出親社會行為,他的程序與策略,情感陶冶教學模式,包括情感激發(fā),情緒追憶,情感換位和實際行動四個環(huán)節(jié),情感激發(fā)也叫認知提示,指通過成人的言語提示,組織幼兒通過討論、繪畫、唱歌、游戲、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辨別各種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觀點和情感,促進幼兒辨別他人情感,效仿他人觀點,及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fā)展,進而促進幼兒認知水平和社會理解水平的提高,為產(chǎn)生移情奠定良好的基礎。
情緒追憶,是運用言語提示,喚醒幼兒在過去生活經(jīng)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情緒體驗產(chǎn)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聯(lián)想。加強情緒體驗與特定社會情境之間的聯(lián)系,這個情緒追憶,比如說在我們上大班的社會課“生病的小朋友”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比如說你生病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希望得到誰的幫助?這時候讓孩子在回憶他生病的時候,他的感受,這樣就是情緒追憶。
還有一個是情感換位,情感換位是教師提供一系列由近及遠的社會情境,讓幼兒分析討論和扮演角色,從而使幼兒轉換角色去體驗某種情緒,情感的狀態(tài),并促進其角色轉換能力的發(fā)展,通過情緒追憶和情感換位,幼兒得以把過去的情緒,情感體驗遷移到相應的社會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于其中,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體驗或設想他人正在體驗的情緒情感,從而產(chǎn)生移情。
實際行動是組織幼兒將自己移情的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老師進行交流,在這一步驟中,教師是指揮,幼兒是主體,教師指揮幼兒操練,要注意操練的實效性,移情形式要多樣。一,應用性操練。教師根據(jù)活動前的預想,提供幼兒抒發(fā)感情,作出積極行為的情境,讓幼兒實際做一遍,例如在“關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動中,請幼兒按照意愿選擇關心病人的方法,參加相應的小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有的孩子說,要給生病的小朋友送水果,送一封信,還有送花,送一張賀卡等等,這些讓幼兒先來選擇他關心病人的方式,然后參加小組活動。第二就是表演性的練習,表演性的練習,包括你的事例分析和行為練習,即先舉出假設的各種典型的社會情景或事例,或通過欣賞表演兒歌等等,讓幼兒分析出該種情形下,怎樣做才能帶給別人歡樂,并根據(jù)幼兒的提議,讓大家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從中體驗不同的情感,教師應鼓勵幼兒,用動作和表演進行表演練習,使所學的新知識逐步深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大班社會活動,他為什么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讓幼兒扮演哭的人與關心者,幼兒在表演中,抒發(fā)了關心他人的情感,體驗關心他人的行為,那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比如說關心生病的小朋友,我是媽媽的小幫手,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接下來我們再與大家談一談,角色扮演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人際關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學習以適當?shù)男袨榉绞?,進行溝通,從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發(fā)展幼兒語言交流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兒實踐和嘗試自己解決社交問題的辦法,這種方法的程序與策略。
一是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力求真實生動,有人有景,場景的布置及道具要盡量的簡單,化裝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點,使幼兒能夠看懂就行,如需要幼兒扮演角色,應事先物色人選,組織排練,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要用語言向幼兒介紹場景,這是什么地方,是什么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兒觀看表演的興趣,并向幼兒交待任務,提醒他們仔細觀看表演者的表情、動作,記住表演的內(nèi)容,以便在觀看后進行討論,這是先創(chuàng)設情境。
再有一個就是表演。為了使全體幼兒能夠清清楚楚的看清楚表演內(nèi)容,表演者要面向全體幼兒,表演速度要適中,可以完整的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一個是把全部表演完之后進行討論,再一種就是孩子一邊表演,一邊教師組織孩子進行討論。
第三一步就是討論明理。觀看表演之后,教師應圍繞活動目標,有重點的提問,引導幼兒討論評價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發(fā)某種情感,提出今后行為的選擇建議,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讓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看法,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討論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形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甚至展開爭論,要鼓勵幼兒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理解,鼓勵創(chuàng)新。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習表演,幼兒有表演和模仿的興趣,在這個階段中,教師要組織全班幼兒分組,分角色進行表演,從而鞏固在活動中獲得的行為規(guī)范,有時可以讓部分幼兒參與表演,其他幼兒再次觀看,還要依據(jù)具體的活動內(nèi)容和教學環(huán)境來定。幼兒通過表演,進一步判斷道德行為,在進行表演中,更好的掌握道德行為要求,那么在我們?nèi)粘=虒W活動中,比如說媽媽我愛你,還有小記者這些教學活動,都可以采用這種角色扮演教學模式來進行。
第四種模式是實際練習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教學目標是讓幼兒在做中學,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交往能力,幫助幼兒內(nèi)化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這種模式的程序與策略是,第一要激發(fā)愿望,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出示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并以簡短的語言激發(fā)幼兒對某一問題的興趣,激起幼兒參與實踐練習的愿望,例如在“做事有條理”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堆零亂的物品,引發(fā)幼兒整理的興趣,并問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張桌子上有什么東西?這些物品放的怎么樣?讓我們來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好嗎?這樣就自然而然的激起幼兒參與練習的愿望。社會活動,我是媽媽的小幫手也是這樣的,他媽媽生病了,小兔子看到家里很亂,那么兔子姐姐就引導小朋友,這么零亂的房間,我們應該怎么做,從而也是自然而然的激起了幼兒參與練習的愿望。
第二就是方法的學習。在這一階段中,一是要組織幼兒討論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為要求,通過概括讓幼兒知道怎樣去行動,例如我們是小主人的活動中,教師把幼兒討論的結果進行小結,使中班幼兒懂得,當小班的弟弟妹妹來作客的時候,我們要做好小主人,可以先做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帶領客人參觀我們的教室,然后帶他們一起玩兒,一起做游戲。第二,就是請部分幼兒根據(jù)老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嘗試正確的做法,其他幼兒觀看臺上幼兒的做法后進行評價,從而學習正確的行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條理”的活動中,讓部分幼兒嘗試整理物品,其他幼兒通過觀察、思考、評價,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確行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物品放在上面,這樣做才整齊有序,便于搬動。
三,行為練習。孩子獲得一定的方法之后,既讓幼兒練習,教師要巡回觀察,可以幼兒分成小組展開練習,互相觀察,看行為是否合乎要求,教師針對幼兒練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糾正的方法,同時讓行為準確無誤的幼兒,上臺示范,使幼兒對行為要求有更明確的了解。此外,應盡可能的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行為練習。
四,小結評價,教師要對活動的主要內(nèi)容和幼兒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評價。同時向幼兒提出活動后的練習要求,使教學延伸到課外、園外,只有這樣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夠逐步形成。那么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是小主人、小交警這些課,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
第五種教學模式是藝術感染教學模式。藝術感染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是,開闊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社會知識,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理解和掌握運用于藝術作品中的社會知識和行為要求,這種方法的程序和策略是:一,欣賞藝術作品,這里所說的藝術作品是指文學藝術作品,即詩歌、故事、散文等,教學一開始,教師給幼兒生動流暢的講述故事,富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歌,使幼兒在欣賞文學作品中受到感染,為了使藝術作品更好的發(fā)揮教育作用,教師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的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啟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據(jù)幼兒對語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適時的講解啟發(fā),對由作品中表現(xiàn)的主題要重點給予提示,使孩子更好的從中領悟到道理。
二,討論小結。社會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欣賞文學藝術作品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明理、激情,進而導型。因此,欣賞藝術作品之后,就是應該圍繞教學要求,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明白蘊藏在某個作品當中的某個道理,激發(fā)良好的情感,并影響其以后的行為。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討論后,教師要進行小結,引導幼兒得出正確的認識。對幼兒提出行為上的要求。
第三,就是聯(lián)想深化。教師要適當?shù)耐貙捇顒觾?nèi)容,這一階段可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qū)σ恍┥鐣F(xiàn)象進行評論,以促進道德知識進一步內(nèi)化。例如在大班“做個守信用的孩子”活動中,教師在組織幼兒討論,波波和樂樂的作品的基礎上,開拓幼兒的思路,讓幼兒分析另外兩個事例,使幼兒能進一步領悟蘊含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識、明辨是非,并以此指導自己的道德行為。
四,是創(chuàng)作實踐。幼兒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識之后,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創(chuàng)作實踐活動,讓幼兒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例如,在“三只想生病的小狗”活動中,教師組織為媽媽開個小小音樂會,在音樂會上,讓幼兒唱有關愛媽媽的歌,并將自己親自制作的禮物布置在媽媽的照片旁,這些活動都可以激發(fā)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讓他們懂得愛媽媽的一些實際行動。那么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比如說有這些課例,“三只想生病的小狗”、“香噴噴的文字”等課都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模式。
接下來我為大家?guī)矸窒磉@樣一個話題,就是說在我們的主題活動下,我們?nèi)绾蔚挠行д辖逃?,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
一,重視各領域教學內(nèi)容中的社會性教育元素的整合利用。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不是孤立的,必然是在生活、學習、游戲中如何進步的,是將認識納入到他整個的經(jīng)驗體系中的,再用教材的過程中,你也會發(fā)現(xiàn),社會教育內(nèi)容,幾乎無法從其他教學內(nèi)容中割裂出來,例如大班下學期主題六,開心大王,次主題二,我是開心果?;顒游?,傳遞微笑。該主題本身就是以幼兒的情感教育為主,盡管在這個主題里面,蝸牛的微笑是一個語言課,但是我們感覺它更像一節(jié)社會課,它是以“蝸牛的微笑”是以優(yōu)美的語言,動情的講述蝸牛的心理變化,表現(xiàn)動物美,怎樣將微笑傳遞出去,是將語言教育與社會性教育,自然的結合在一起,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個主題開始部分的主題引導里面,無一例外的是講社會性教育目標,明確的進行了說明,請一定要認真的閱讀,加以領會。
第二個就是區(qū)域活動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良好平臺。翻看我們的教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幾乎每一個教育活動后面,都有一個區(qū)域活動的內(nèi)容,從目標的設定,材料的準備,區(qū)域規(guī)模,到指導方法,都作出了比較詳盡的提示,目的就是要通過創(chuàng)設,并有效的利用環(huán)境,讓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guī)要求,都有利于引發(fā)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幼兒間的交流交往。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個交友平臺,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心理及情緒情感的變化。捕捉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交友契機,給以適當?shù)囊龑В瑤椭變簩W習交往的方法,形成規(guī)則意識,教師在指導這些交友契機的時候有很多,比如說幼兒之間發(fā)生一些沖突,幼兒在操作間,學習中的一些持續(xù)性,遇到困難事兒如何反應,材料的整理如何規(guī)范這些規(guī)則,教師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指導。
第三,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隨機、靈活、自然的教育元素。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是一個自然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離不開生活。就像一張紙的反面正面一樣不可分割,生活即教育。在社會性發(fā)展方面,表現(xiàn)的最為充分,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展幼兒的社會性,一日環(huán)節(jié)皆教育,你比如說早晚的問候與道別,培養(yǎng)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吃飯、喝水、入廁的規(guī)則,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規(guī)則。午睡的紀律,培養(yǎng)了孩子的規(guī)則與情感。還有孩子小伙伴的交往,培養(yǎng)孩子自我認真,與人際關系,參與一些活動,這些也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yǎng),社會性的交友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潛移默化,希望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把社會性的交友的元素都滲透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第四,就是成人的態(tài)度習慣等行為模式,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意義。那么幼兒的個性品質(zhì)有遺傳的特質(zhì),但后天的習得行為是幼兒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那么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我們成人,該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性的發(fā)展模板呢?那么接下來我再談一談,目前社會領域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是避免過于的知識化。社會領域的培養(yǎng)包括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然后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有些過于重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行為的養(yǎng)成,一方面教給幼兒許多道德品質(zhì)方面的知識,孩子們也能夠繪聲繪色的講解,包括我應該怎么做,包括一些為人處事的一些道理,但是另一方面,孩子們在行為中,則表現(xiàn)出任性、自私、爭搶,不懂禮貌,不分是非等不良習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了講道理、學知識,而忽視了操行,以知識代替行為的養(yǎng)成。
第二就是以適應幼兒發(fā)展的方式來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一切社會教育的契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在生活實踐,生活活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只有這種結合,現(xiàn)實生活的社會教育,才能夠真正取得成效。社會教育強調(diào)幼兒在做中學,通過真實的體驗來學習。那么在這我就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這是今年的六一兒童節(jié),我們幼兒園舉行的一個社會性的一個活動。我們是這樣來組織的。每個孩子從家里帶三樣物品,一樣是爸爸用的物品,一樣是媽媽用的物品,再一個是寶貝自己用的物品,這樣的物品什么都可以,你可以是不穿的衣服,可以是爸爸或者媽媽不再用的一個裝飾品,或者是孩子不再需要的一個玩具,或者圖書等等,什么都可以,孩子把這些物品帶到幼兒園之后,放到班級里面,班級里面老師把這些物品標上價格,然后布置成一個超市,在六一兒童節(jié)這一天,我們組織孩子大班、中班和小班,組成一個家庭,由爸爸媽媽帶著這一個孩子來逛超市,在組合的過程中,孩子很自然的就學會了去照顧弱小,爸爸媽媽如何去在逛超市的過程中,不要丟了自己的寶寶,如果真的把寶寶丟了之后,該怎么樣來解決,那么他通過尋求警察幫助,還有通過去廣播室去播音,來尋找自己的孩子,還有帶孩子購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如何學會理財,我手里就是有五塊錢,大這五塊錢該怎么樣來分配呢?因為我們的活動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給爸爸買禮物,要給媽媽也買禮物,還要給自己買一份禮物,還要給我的孩子買一份禮物,所以孩子在買禮物的過程中,要學會割舍,這個禮物太貴,我可能買了這個禮物之后,我剩下的錢,就不能夠再買其他的禮物了,所以即使這個禮物比較喜歡,為了完成我應該完成的任務,我得學會舍棄,這樣一些活動,就是對孩子的社會性發(fā)展非常好。而且我們今年這個活動,也舉辦的非常成功。
反思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我們應該認真的思考,如何選擇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內(nèi)容,以何種形式呈現(xiàn)內(nèi)容,更加適合幼兒的學習,首先要選擇適宜貼切的內(nèi)容,其一就是與目標無關,或者是關系不大的內(nèi)容必須刪除。其二,主要選擇的內(nèi)容,應該在幼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即幼兒的心理發(fā)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fā)展性。其三,就是所選的內(nèi)容要有啟發(fā)性,能鍛煉幼兒的思維,啟發(fā)幼兒的心靈,所以在組織內(nèi)容時,要把邏輯順序和心理順序相結合。邏輯順序即知識系統(tǒng)的內(nèi)在邏輯體系,心理順序即孩子學習活動內(nèi)在的認知規(guī)律,因此適合幼兒發(fā)展水平的課程內(nèi)容,應當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的特點和需要為出發(fā)點來制定,有效教學,是由學習者的現(xiàn)有知識,他們的文化實踐,他們的信仰,以及他們對學科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其次,以適應幼兒發(fā)展的方式來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同樣是關注殘疾人,同樣是愛的教育,那么我們來看一看教育中的一個案例。一個盲孩子,因為自身的缺陷,成為同班孩子的嘲諷和捉弄的對象,教師沒有簡單的斥責和教訓孩子,也沒有苦口婆心的光說大道理,他而是請這個班級的孩子,帶上眼罩生活一天,這些正常的孩子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了盲人的艱難和堅強,從而從內(nèi)心深處感受到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去嘲笑這個盲孩子。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特別重視通過體驗獲得生活經(jīng)驗。正如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盧赫所言,個人的情緒經(jīng)驗,越是多樣化,就越容易體會了解想象別人的精神世界,甚至會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交友中,我們應該抓住一切社會教育的契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社會教育是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關聯(lián)的教育,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yǎng)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并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fā)幼兒的社會情感,充分利用現(xiàn)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只有這種結合,現(xiàn)實生活的社會教育,才能夠真正取得實效。好!今天我的講座就到這,謝謝大家?。ńY束)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延伸讀
1.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有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yǎng)方式和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的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xiàn)和延續(xù)。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教正計劃的制定與實施,都需要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與配合。
家長開展小學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議如下: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幼稚的心靈更需要關心。首先家長要知曉孩子的心靈更加需要關心,從小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個家長應盡的義務。例如小學生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時,希望其他人能安慰他、勸解他,可是小學生被老師批評后,回家還會被家長變本加厲地再批評一頓,孩子肯定會感覺很委屈。因此,老師和家長應默契配合,由一方擔任批評的角色時,另一方擔任勸解,萬不可兩面夾擊,要給孩子“溫暖的家”的感覺,家庭教育要重視培養(yǎng)孩子美好的心靈。
其次,要傾聽孩子說話。家長往往習慣于自己說話,讓孩子聽話。在學校里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主要也就是教師說,小學生說話的機會相對少,說心理話的機會更少了。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理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nèi)向的孩子,家長更要給予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說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健康成長中地位重要,建議工作忙的父親們每周至少要與孩子共同用餐3-4次,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松,當孩子說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溫馨的時光。
最后,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并沒有一致的意見,現(xiàn)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寬或過嚴。家長應平等地對待孩子,在寬容孩子的同時要給孩子必要的約束。過分寬容則陷于溺愛,過分嚴格則陷于寡愛。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yǎng)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zhì)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尊定孩子愉悅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2.父母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成長
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的長期影響,我們的父母不具備系統(tǒng)的教育子女的理論知識,教育方法不適應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小學生的父母需接受比較系統(tǒng)的再教育。社會也有責任給他們提供學習的條件,如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正確認識和處理家庭同子女教育之間的關系,積極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最大限度地減少溺愛型和專制型家長,使小學生的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并學會運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子女的學習和發(fā)展。
3.父母要慎重對待離婚
父母離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寧靜,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愛或母愛,不少子女因此心理開始扭曲。為人父母者,當夫妻關系不和時,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萬不要輕易去趕時髦、鬧離婚。即使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在離婚前,也應當多為子女考慮,畢竟孩子是無辜的,而且他們正處在發(fā)展時期,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的責任。
一、行為概論
行為是人類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生活態(tài)度及具體的生活方式,它是在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下,不同的個人或群體,在社會文化制度,個人價值觀念的影響下,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來的基本特征,或?qū)?nèi)環(huán)境因素刺激所作出的能動反應。
人們通過行為與外部世界進行聯(lián)系,實現(xiàn)相互作用,進而適應外部世界,滿足人們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受個體發(fā)展水平所限以及周邊環(huán)境的變化,人們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適應,進而通過各種不當?shù)男袨楸憩F(xiàn)出來。
幼兒不當行為涉及幼兒生活和學習等諸多方面,對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形成巨大的威協(xié)。要矯正不當行為,首先需要弄清楚行為的來源。
二、行為觀察與行為矯正
觀察是人類認識周圍世界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也是從事科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手段。幼兒行為觀察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運用感官和輔助工具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直接觀察。獲得研究資料的過程。研究者通過幼兒行為觀察,可以對幼兒的個性、需要、興趣等不同方面進行了解,以便調(diào)整教育行為和教育策略。幼兒行為是解開幼兒行為密碼的一把鑰匙。
三、幼兒生活行為分析與教育對策
陶行知說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在這一階段中,幼兒的很多行為都行以養(yǎng)成,逐步定型為習慣進行伴隨其終身,如幼兒的衛(wèi)生、進餐和學習等,將對幼兒未來的人生產(chǎn)生深遠影響。其中,生活行為直接關乎幼兒的生活質(zhì)量和文明修養(yǎng)。是學前階段重點培養(yǎng)的任務之一。幼兒的生活行為是指幼兒在必須遵守的日常生活規(guī)則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具體包括的內(nèi)容涉及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毒V要》中明確指出:“與家長配合,根據(jù)幼兒的需要建立科學的生活常規(guī)。培養(yǎng)幼兒康好的飲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睉ㄟ^幼兒園的教育和家庭的通力合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行為,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教師要從四個方面著手教育工作:
1.幫助幼兒了解什么樣的生活行為習慣是好習慣
2.栓視自身行為是不是幼兒的好榜樣
3.注重幼兒生活常規(guī)的培養(yǎng)方法
4.家園合作為幼兒提供連貫的教育環(huán)境
四、幼兒的學習分析與教育對策
對于幼兒來說,學習重點不應該是書本知識,而是以知識做載體幫助孩子們積累豐富的感性經(jīng)驗,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認知能力、學業(yè)表現(xiàn)、語言能力、適應行為、社會情緒與行為等。由此可見,幼兒園教育不僅僅是為幼兒上小學做準備,還要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加德納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知道,人人都能夠合理和利用七種不同的智力,使自己有所成就。
1.語言智力
2.邏輯——數(shù)學智力
3.空間智力
4.音樂智力
5.身體運動智力
6.交際智力
7.自省智力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必苛求幼兒樣樣精通。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測試能夠衡量或預測出人的智力潛能,對于幼兒來說更是如此。教師不能單憑幼兒的暫時行為就定義幼兒智商高低,因為幼兒是發(fā)展中的人,潛能還有待于開發(fā),教師的責任就是相信幼兒,尊重幼兒的智力結構,認同幼兒學習模式,因勢利尋讓每一位幼兒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獲得學習上的成功感。
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
1.視覺型學習方式
2.聽覺型學習方式
3.運動型學習方式
五、幼兒社會行為分析與教育對策
幼兒園是兒童從家庭走入社會的第一站,交往范圍逐漸擴大,兒童的社會性情感及社會交往的需要也越來越強烈。案例中的幼兒已經(jīng)萌發(fā)了社會行為的意識,他們在積極地嘗試解決發(fā)生的問題,教師應牢牢抓住兒童社會行為發(fā)展的敏感期,幫助其順利完成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過渡。
幼兒社會行為指導原則:
1.目標性原則
2.基礎性原則
3.生活性原則
4.游戲性原則
5.強化性原則
六、幼兒品格行為分析與教育對策
幼兒雖然年齡小,但已經(jīng)開始顯示出他們自身的品格了。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李得曾經(jīng)說過:“播下你的良好行為,你就能擁有良好的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品格;播下你的良好品格,你就能收獲良好的命運?!庇變浩陂g,教師應培養(yǎng)幼兒哪些品格呢?
1.合作的品格
2.守時的品格
3.信任的品格
4.接納的品格
5.明辨的品格
6.超越的品格
7.孝敬的品格
8.服從的品格
9.仁愛的品格
10.毅力的品格
七、幼兒情緒行為分析與教育對策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及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行為在身體動作上表現(xiàn)得越強,就說明其情緒越強,對幼兒而言,對一件玩具表現(xiàn)出是喜歡不是厭惡,對一只小動物表現(xiàn)出是親近還是恐懼,對一種行為表現(xiàn)出是快樂還是憤怒等都是情緒。情緒是幼兒適應生存重要的心理工具,不同的情緒激發(fā),會驅(qū)使幼兒做出不同的行為。
教師如何幫助幼兒學習情緒管理?
第一步,幫助幼兒識別自己的各種情緒。
第二步,認同幼兒的情緒。
第三步,正確面對情緒。
總之,幼兒階段是情緒培養(yǎng)的關鍵期,關系到以后智力、意識和整個人格的發(fā)展。這一時期,幼兒的情緒不穩(wěn)定,智力活動和行為很容易受情緒的支配和影響。因此,關注幼兒的情緒發(fā)展,培養(yǎng)幼兒控制、調(diào)節(jié)自己情緒的能力至關重要。
八、幼兒異常行為分析與教育對策
在幼兒群體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一些行為異常的孩子,他們承受著這些異常行為所帶來的困擾,不能同正常孩子一樣快樂地生活。異常行為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既難過又無法控制的事情;對于家長來說,要付出比正常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愛和努力;對于教師來說,就是一件件的小麻煩事。所以對于行為異常幼兒,教師要不嫌棄、不放棄,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讓孩子能夠融入集體之中,并使其行為得到逐步控制和調(diào)整。
家庭教育中愛的誤區(qū)與對策
新世紀在人們的期望與暢想中展開了它別開生面了的畫卷,沐浴在新世紀和風細雨下成長著的幸福一代,正承載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愛。作為教育者、作為家長,我們的教育觀、教育手段也無時不在接受著挑戰(zhàn)。那么,應當如何去愛孩子呢?很多人都進行過探討。
在為孩子煞費苦心時,我們不妨放下包袱,給孩子以輕松的愛,讓孩子感到被愛的輕松與歡樂。
一
長期以來,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忽視孩子的地位、輕視孩子合法權益的事屢見不鮮,這實際上是走入了愛的誤區(qū),分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誤區(qū)一:干涉孩子的自主發(fā)展。自主發(fā)展是兒童生命和發(fā)展權的重要體現(xiàn)。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的一切都是屬于父母的,孩子干什么都得聽父母的。因此,他們常常不考慮孩子的意愿,自主地為孩子規(guī)劃他們的未來,強制性地對孩子進行超負荷的定向教育,從而剝奪了孩子自主解決問題、自主選擇發(fā)展道路的權利,常常使孩子處于被動的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孩子子發(fā)現(xiàn)父母為自己“精心設計”的前途并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時,就會與父母產(chǎn)生矛盾,形成“代溝”。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父母的干涉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最終使孩子失去了自主發(fā)展的機會。
誤區(qū)二:剝奪孩子的勞動權利。許多家長對孩子“疼愛”過度,事事包辦,使孩子從小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以至于長大后還要依賴大人照顧,成了生活上的低能兒。有關報刊曾報道大學生因生活不會自理,不得不請保姆或鐘點工的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父母從小剝奪孩子的勞動權利,不僅使孩子失去了勞動鍛煉的機會,感受不到勞動的快樂,有的甚至對勞動產(chǎn)生厭惡感,所有這些都將影響孩子今后的生活和發(fā)展。
誤區(qū)三:限制孩子的游玩。不少家長對孩子期望過高,孩子才三、四歲,就忙著到處讓他拜師學藝,孩子整天忙著“學琴”、“畫畫”,被限制在狹窄的空間,失去了游玩的自由,沒有了游玩的快樂。其結果是束縛了孩子的手腳,孩子失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影響了孩子個性的全面發(fā)展。
誤區(qū)四:無視孩子的意見。在某些家庭中,家長在處理問題時,往往憑主觀行事,很少給孩子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對孩子較多的是訓斥和強迫服從,缺少輕松的氛圍和寬容的態(tài)度,缺乏真正的信任和尊重。居高臨下式的說教,常常使孩子覺得和家長難以親近和溝通。
造成這些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應享有的合法權益,沒有把孩子放在與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來對待。因此,家長為孩子所做的一切,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是反感,家長也往往因此而產(chǎn)生無盡的困惑和煩惱。這種親子關系難以使孩子形成樂觀、獨立、進取的人格,這種忽視兒童權益的教育對兒童將來的發(fā)展必定會產(chǎn)生負面影響。
二
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輕松地愛孩子呢?
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這也是所有父母本能的心理。孩子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用自己的童心去觀察、理解和探索世界,他從小就有擺脫父母的依賴,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的沖動。初生兒要掙脫父母對其手腳的束縛,為的是自由伸展;嬰兒要掙脫父母的攙扶,為的是想自己學會走路;兒童要掙脫父母的管教,希望的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梢哉f,孩子從一出世起就在為爭取自主發(fā)展的權益與成人斗爭著。難怪馬卡連科把父母對孩子事無巨細一律包辦代替、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的做法說成是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也正是因為這種“可怕的禮物”存在,成長中的孩子就有成長中的煩惱。成長中的孩子渴求成人對愛心的理解,希望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求自己的發(fā)展。這里談幾點“愛”的策略。
策略一:“讓我做一做”。生活能力的獲得過程,就是獨立性發(fā)展的過程。無論吃飯穿衣、鋪床疊被、洗手帕、給花澆水等,孩子一開始往往是做不好的。他澆花時,給花澆了水,還會想當然地給花籃也澆澆水,甚至給花籃邊的皮球也澆了水;吃飯時飯粒會灑滿身上、地下;穿衣不是穿反,就是穿倒了……,孩子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通過自己的實踐、思考成長起來的。帶點童心去理解孩子吧,既然沒有人能代替孩子成長,家長又何必做些越俎代庖的事呢?
策略二:“讓我說一說”。愛問愛說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就是在不斷地問、不斷地說的過程中逐步了解世界,形成自主意識的。限制孩子的想法,不允許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就猶如一根繩索縛住了孩子想像和思維的翅膀。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木訥寡言。帶著童心去理解孩子吧,如果全家想外出游玩,又何妨征詢一下孩子的意見呢?當孩子對著你喋喋不休時,一定要耐心地傾聽,那是孩子思想的火花在閃爍,而在成人的耐心傾聽中,孩子得到的是更多的勇氣和自信。
策略三:“讓我試一試”。孩子在各類活動中都會產(chǎn)生自由的想像,進行自由的創(chuàng)造。同樣的玩具,采用了不同的玩法;同樣的操作材料,變換出不同的做法,他們從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中感受到莫大的快樂。也許這樣做,有可能弄臟家里潔凈的地面,弄壞新的玩具材料或給大人添上許多麻煩,但比起孩子的發(fā)展,這又算得了什么呢?帶點童心去理解孩子吧,不要用太多的限制約束孩子的探索行為,更不要用簡單的訓斥來對孩子的錯誤嘗試。孩子把籃子塞進冰箱,是在試驗籃子里是否會開出美麗的冰花;孩子把泥土挖起來盛在紙箱里,他是在試驗小草是否會在紙箱中破土而出。這是多么大膽的嘗試,孩子從中獲得欣喜又何異于科學家實驗成功時的驚喜!
因而,尊重孩子、理解童心,這就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能給予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送給孩子的一種最為輕松的愛。有了這種愛,孩子們便會感到被愛者的輕松與幸福。進而,他們才會有一個良好的發(fā)展空間與氛圍,他們的潛能才會得到良好的挖掘與培養(yǎng),從而成為新世紀的新一代而茁壯地成長起來。
愿我們的每一位孩子都能夠擁有最輕松的愛。
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誤區(qū)與對策
當前,家庭教育特別是早期家庭教育已經(jīng)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早期家庭教育在兒童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中的獨特價值終于得到社會的認可。盡管我們已經(jīng)從很多教訓中開始了理智上的清醒,但是還沒有在感情上完全接受并且轉化為教育行為。導致這種局面,也許有許多客觀因素在起作用,但是家庭教育實踐中逐步形成并且隱蔽存在的心理誤區(qū)卻是關鍵的因素之一。
一、極端期待心理,引發(fā)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
家長對孩子成長的期待心理一旦極端化,必然在認識上誘發(fā)非理性思維,忽視孩子發(fā)展的實際,產(chǎn)生急功近利的教育行為。為了滿足心理期待(甚至是虛榮心),混淆孩子心理上的“可學”(潛能)與教育學上的“應學”(能力)之間的本質(zhì)差異,盲目的“選擇”一些打著科學旗號的“快速學習方案”、“神童培養(yǎng)計劃”。
二、庸俗功利心理,引發(fā)“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
任何教育都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即教育價值的追求。教育過程中的庸俗功利追求一種“立竿見影”短期效果,不惜以犧牲孩子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為代價。這是一種典型的“成人中心”的教育方式。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所以提前學習;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強”,所以過度學習。一切為了“高人一等”。
三、盲目攀比心理,引發(fā)“無個性化”的教育
家長用熟悉的同學或同齡兒童的優(yōu)良表現(xiàn)來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作為一種教育策略,如果使用得當,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相當多的家長攀比心理膨脹,忽視孩子的個性差異,隨意選擇評價標準,盲目攀比,錯位比較。其結果是孩子的個性消失,成長為順從的“乖兔子”,抑或是孩子的個性扭曲,成長為叛逆的“壞豺狼”。
教育過程中的心理誤區(qū)主要源于教育文化的缺陷與教育理念的偏失。當前,消除早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心理誤區(qū)必須從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與開展親子教育入手。
就家庭教育文化建設而言,一方面,社區(qū)文化建設必須以家庭為單位,優(yōu)化家庭精神生活環(huán)境,凈化家庭教育氛圍,減輕家庭教育的心理壓力;另一方面,凈化教育市場,端正教育輿論導向,傳播科學的教育理論與方法,將家長的教育熱情視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并且轉化為理智的教育行為,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動力而不是阻力。
就親子教育而言,一方面加強親情教育,利用血緣與親情為紐帶增強家長的教育責任感;另一方面加強親職教育,樹立家長的職業(yè)教育意識與職業(yè)教育能力。“教育孩子是家長的天職”,良好的教育意識與能力應該成為每一位家長的自覺追求。
常規(guī)八:坐姿—精神又舒服
1.常規(guī)要求
養(yǎng)成良好的坐姿,雙腳自然并攏平放,雙手自然擺放,后背靠在椅背上,眼睛看老師
能夠注意安靜地傾聽老師及同伴說話,不隨意打斷別人
2.問題及對策
Q:姿勢不正確
1,多提醒“象老師這樣坐坐好,兩腳放平在地上”
2,走路要學小花貓,腳步輕輕靜悄悄。
3,不要像那小螃蟹,橫沖直撞真糟糕。
4,坐著要學小白鵝,挺起胸膛精神好。
5,不要像那大龍蝦,駝起背兒彎著腰。
Q:坐不住
1,常提醒,看XX坐得真好
2,課堂教學控制時間有效
3,教學中關注與幼兒的互動
4,適當走進幼兒中間
5,教師坐著上課。
常規(guī)九:上下樓梯—安全很重要
1.常規(guī)要求
能按照預定的規(guī)則上下樓梯,如,左上右下
注意力集中,保持安靜,一個跟著一個走
上下樓梯逐級走,不跑不跳,不推,不擠。
2.問題及對策
Q:動作不協(xié)調(diào),不會跟著走
1,有節(jié)奏的兒歌(開火車),或故事語言
2,不協(xié)調(diào)的幼兒走隊伍最后面
3,小豆丁去旅游,一二一二向前走
4,看見一座大山,嗨喲嗨喲爬過大山
5,看見一片大海,嗨喲嗨喲劃著小船
Q:安全擔心,小調(diào)皮或樓梯拐角
1,好動幼兒走最前面。
2,樓梯中間安放值日生
3,討論上下樓梯的安全
常規(guī)十:排隊—有序是關鍵
1.常規(guī)要求
聽到排隊信號后,能以較快的速度安靜地站成一隊,或幾對
能調(diào)整自己的位置,逐漸將隊伍排直
排好隊伍以后不來回換位置。
2.問題及對策
Q:不會排,排不直
1,找標記,地上畫點和線
2,隊列練習,看懂老師手勢
Q:沒事做,晃來晃去
1,活動內(nèi)容安排緊湊
2,眼中有孩子,不要熟視無睹
3,小游戲,避免消極等待。
常規(guī)十一:離園—結束的整理
1.常規(guī)要求
能夠?qū)⒆约旱奈锲氛砗?/p>
離園前,能自主地選擇便于收放的玩具進行相應的活動,離園時能將玩具放回原處。
來接時,主動向家長問好,與教師、同伴告別。
遵守幼兒園的規(guī)定,按時離園。
2.問題及對策
Q:家長一窩蜂,班級亂成一鍋粥(跑出去)
1,開園前5分停止游戲,等待來接。
2,玩安靜游戲,或復習歌曲、兒歌(整理衣物)
3,事先將物品擺放在門外或靠近門的位置,便于取放。
4,合適的空間擺放小椅子。
Q:玩具忘記收,或是不愿走
1,選擇容易收放的桌面玩具
Q:衣服不整齊
1,來接前的20分鐘整理衣物
Q:愛聊天的家長
1,家園互動板塊
2,QQ群,飛信群建立
3,人少再聊
常規(guī)一:入園常規(guī)
1.常規(guī)要求
(1)準時來園
(2)主動有禮貌地向老師問好,和家長說再見
(3)有順序地完成來園的常規(guī)活動(洗手、搬椅子、插牌、游戲)
2.問題及對策
Q:就是不肯說“老師好”?
1,老師主動問好
2,同伴的榜樣
3,淡化處理
Q:問好容易,再見很難,粘著家長不肯放手
1,淡化處理,回避說再見
2,故事情境,角色扮演
3,點名總結(XX,有進步了,今天會說再見了)
4,兒歌強化
寶寶來園不哭鬧,見到老師微微笑
互相問聲早上好 ,都夸寶寶有禮貌
Q:不高興的情緒
1,大哭:適當安撫再進班
2,教師帶出轉一圈
3,憂郁,不開心:
4,轉移注意力,例:哎呀請你幫個忙。
Q:丟三拉四、無所事事
1,提示步驟圖(照片、文字、圖畫)
2,值日生提醒制、分組的區(qū)域游戲
3,自我服務勞動、觀察種植記錄
4,保持活動的持續(xù)性
Q:不能準時入園
1,環(huán)境暗示法、告知家長作息的重要性
2,適當?shù)募睿迮朴螒?/p>
Q:愛聊天的家長
1,家長會告知可以溝通和不能溝通的時間段
2,提供家園溝通渠道(留言本、小便簽,朋友樹)
3,短信平臺的交流(QQ群,飛信群)
4,有禮貌的拒絕
(不好意思,早晨有點忙,下午再聊好么,或者給我發(fā)短信)
常規(guī)二:點名—今天我來了
1.常規(guī)要求:
能用響亮的聲音積極應答
喜歡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自己來園了
逐漸關注班級的出勤人數(shù)
2.問題及對策
Q:不敢大聲應答
?大家好,我是X老師,今天我給大家講個故事。。
楊琦來了嗎?請你來跟大家問個好
大家好,我是楊琦
給予夸獎
Q:沒興趣,騷亂不穩(wěn)定
點名游戲(擊鼓傳花、歌謠)
把握速度,不拖沓
小組點名,集中統(tǒng)計
常規(guī)三:洗手—正確洗手更健康
1.常規(guī)要求:
能夠按正確的方法洗手,穿長袖衣服時知道卷袖子。
飯前便后,手臟時能主動洗手。
人多時,知道按順序洗手
知道節(jié)約用水,洗手后將水龍頭關緊
會正確使用毛巾,能夠?qū)⑹植粮?/p>
2.問題及對策
Q:不會洗,一直沖
先卷袖子后洗手
手心手心搓搓搓
手背手背搓搓搓
換只小手再搓搓搓
關上龍頭甩三下
Q:不會擦,毛巾窩一團
小毛巾,好朋友,
天天幫我擦干手
用完把你送回家,
干干凈凈不亂丟
知道洗手及活動中擦手方式
(翻翻被)
Q:不認真,沖下就跑
1,集體討論,觀察泡沫的顏色
2,小組制作洗手流程圖、值日生檢查
Q:邊洗邊玩水
1,集體教學,強化節(jié)水意識
一滴水,一個點,一只螞蟻喝一年。
十滴水,一條線,兩只螞蟻能劃船,
小朋友,不浪費,別讓水龍頭淚漣漣
2,分組洗手,時間把控
Q:過于擁擠
1,標志提醒排隊
2,分組洗手,時間把控得當(開火車、故事、兒歌)
喜歡《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的問題與對策》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社會教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危險的陽臺1、不要蹬踏陽臺上的凳子、花盆、紙箱等不穩(wěn)固的物體,這樣做非常危險,容易摔傷自己。2、千萬不要在陽臺上打鬧、追逐或玩氣球、放風箏等危險的游戲。3、不要伸手去夠陽臺外面的東西,以免身體失控摔...
社會教育活動是與語言教育密切相關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很難把握領域特征。我的社會教學活動經(jīng)常被評委老師批評為語言課,對此我非常困惑。例如,有一次我在社會教學活動《小熊很勇敢》中,以故事為主線讓幼兒感受勇...
引言:幼兒的德育工作有一定難度,所以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對幼兒充滿愛心,用愛的紐帶聯(lián)結師生關系、同伴之間和諧的環(huán)境氣氛,使幼兒情感得到和諧完美的發(fā)展,同時,我們要針對幼兒年齡特點,探索幼兒德育滲透規(guī)律...
當我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時,我們更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和方式,而教育筆記可以幫助老師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怎么樣寫出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育筆記呢?為此,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幼兒園教師社會教育筆記大班》,希望能為您提供更多的參考。...
引言:所謂愛心,是指同情憐憫之心態(tài)(有時還包括相應的一定行動)。當對象為人類時,往往與"階級友愛"或"同胞情"相對應,指超階級的或超國的、基于彼此都是人類這一認識的同情憐憫。當對象為非人類時,則往往基...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