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應當定期開家長會,進行溝通協(xié)商,用心關注,用心傾聽,用心幫助,幫助孩子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那么,教師除了教學,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呢?為此,小編從網(wǎng)絡上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媽媽教育隨筆:這感覺真好》,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昨天確定的事情,今天沒能兌現(xiàn)。原因是昨晚丈夫告訴我有一同學的帳需要還!我向來主張欠債還錢,絕不讓人家說三道四。我當即答應了。第二天上午九點過后我湊夠那筆錢后清理了錢包后,總共還剩二百二十元錢,這是最近我和孩子的生活費,下午還需要看一病人?,F(xiàn)在的感覺真好!今天星期天給孩子們做些可口的飯菜,想法讓孩子洗洗澡,清理一下個人衛(wèi)生。人從媽媽的陰道里出來后,稍微停頓后的第一聲吶喊,就注定要與世界抗爭。咱們真夠勇敢的。否則有人問過誰敢從來一次,哈哈珍惜生命吧!你甘心當懦夫嗎?吃國家的救濟,依靠別人憐憫,那是最讓人瞧不起的。所以對現(xiàn)在的我來說,這種感覺真好,確實夠刺激的。他讓我全身麻醉,每根筋骨都在緊急集合,召開緊急會議,采取應急措施。用全心身的勞動改變生活現(xiàn)狀。民以食為天,隱藏在我心中的那些事那些人們,我會永遠牢記在心的?。?!YjS21.COM
孩子們你倆也許不理解我的所思所想,但總會等到有一天,你倆會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你倆都是聰明過頂?shù)暮⒆?,只愿我沒給你們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好的生活方式等等等等一切都是媽媽的錯!我有信心用我的耐心引導你們一步步走上正軌的。媽媽是當面嘮叨背后操勞,同時我衷心的奉勸天下的所有父母:沒有準備,別做媽媽??!講究健康,珍愛生命,孝敬媽媽,一切都不是媽媽的錯,怨媽媽沒有做媽媽的經(jīng)驗,沒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媽媽永遠想做的完美無缺,讓自己的孩子過天堂生活。實現(xiàn)人生價值!祝大家快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愛子心切的父母們在孩子懵懂無知的幼兒階段時,就開始張羅五花八門的教材,讓孩子學習英語、音樂,以及各種技藝等等。孩子天性敏感,尤其在感受父母的心意上,這一點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對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本無可厚非,但是如果父母對于“精英教育”過分地執(zhí)著,就只會讓孩子產生抗拒心理。
是什么讓父母們不得不板起臉來教育?
1.面子心態(tài)+害怕犯錯
中國人的習慣是把別人的成功與失敗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別人”當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別人好了Ta就有面子,別人不好了Ta也沒面子。
別覺得可笑,這個“別人”就是自己的家人,親密的人,尤其是孩子,只是你可能沒反應過來。你要是說這些人都不是“別人”,只能說你分不清人際界限。
沒錯,攜帶著你的基因的,流著你的血的,從你身上掉下來的這塊肉,是“別人”。
如果你不能接受這一點,你就不免會過度參與Ta的生活,因為你沒有把Ta看成一個獨立的人,一個獨立于你而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有自己的思想和靈魂的人,去尊重。
不少家長就是因為把孩子看成與自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孩子犯錯,就覺得自己的一部分自尊受了損,俗稱沒了面子。
一個人擔心自己會沒面子的時候,Ta就會焦慮,使盡一切辦法,去維護住自己的面子。所以,不免嚴陣以待了起來。當孩子一臉無辜地望著你的時候,你心里想的卻是怎樣看住這個啥也不懂的小屁孩,跟在屁股后面,生怕Ta犯一點錯,自己就會覺得萬般羞恥。
把自己的面子和小屁孩的行為掛鉤的后果就是,你會為了避免這種羞恥的感覺,而對小孩嚴加管束。但孩子真的適合這樣被管教嗎?這樣管教,真的能取得好的結果嗎?未必。
不少嚴厲的父母其實對自己也相當嚴厲,自己本身就因為害怕犯錯而過得十分壓抑,也因此,為了保持自我感覺的完美,而去嚴格要求孩子。
2.不懂得孩子的心理規(guī)律,對孩子的常見行為問題,除了打罵和說教想不到其他的辦法
其實完美主義的家長也可能教好孩子,原因是隱藏起了自己的真實意圖,使用了良性有效的方法來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方法其實很重要。心理學家華生曾夸下海口說,給我12個健康的嬰兒,并在我自己設定的特殊環(huán)境中養(yǎng)育他們,那么我愿意擔保,可以隨便挑選其中一個嬰兒,把他訓練成我所選定的任何一種專家——醫(y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雖說有些夸張,但這也反過來提醒了家長們,即使自詡孩子遺傳了你的良好基因,你的培育方式,也將起到巨大的影響作用,決不能隨便應付了事。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因材施教”,其實對孩子來說,不光要根據(jù)他們的天賦來栽培,還需要根據(jù)他們生來的脾氣秉性,依照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方式來栽培,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是否能夠按照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來教育,也許會對孩子最終的發(fā)展造成巨大的差異。
一個只懂得打罵和說教的家長,和一個能夠依照不同的情況,找到最合適的教育方法的家長,哪個對孩子的發(fā)展更有利?顯然是后者。
同樣是家長,為什么有些人能夠寫育兒攻略,而有些人只能看別人寫的育兒攻略?這除了經(jīng)驗之外,更多的是一個家長在育兒方面動的腦筋夠不夠,在平時生活中遇到問題是積極處理還是消極應對。而這些,正是那些經(jīng)常板起臉教訓孩子的家長,所欠缺的。
3.身為家長的自覺性不夠,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不足
平時走在街上時,經(jīng)常能聽到媽媽們用近乎斥責的口吻對孩子講話。無論心里多么明白孩子不可能完全遵從自己的意愿,但碰到著急上火、疲累不堪的時候,媽媽們就會不自覺地變得煩躁起來,甚至遷怒于自己的孩子,這種心情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是,拿孩子出氣的做法,只能說是她們對身為母親的自覺性還略顯不足。
語言因其使用方式的不同,有可能會變成一把毀掉孩子的利刃,也可能對促進孩子的成長發(fā)揮出魔力。
因此作為家長,在孩子面前,必須意識到自己是家長才行。管你在工作中是憋屈還是得意,管你在大家庭中是小媳婦還是大當家,管你自己認為自己是暴脾氣還是溫柔秉性,在孩子面前,你就是ta的父親母親,別把工作中的你、家庭關系中的你、渴望放任自己的你,帶到孩子面前來。因為你的一舉一動,有可能會對ta的人生造成至關重大的影響。
有些家長之所以不得不板起臉來對孩子兇,是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情緒正在干擾自己對孩子的態(tài)度。也不認為帶著情緒教育孩子有什么問題。盡管讓孩子承受一個大人的情緒,這可能是不公平的。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但是假如不板起臉來,就一定沒法把孩子塑造成精英了嗎?
如果不板起臉來教育,可以怎么教育?
父母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為,停止不好的行為,因此,父母的“教育”,其實用心理學的說法來講,就是塑造行為的過程。
在神經(jīng)學上,要改變一個行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想要的行為去取代你不想要的行為。也就是說,當孩子出現(xiàn)你認為不好的行為時,不要只說“不可以”,請指出一條明確的路來給ta走。
大腦好像一個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條從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ta走這條路,你要先牽ta的手走另一條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舊路許久不走,又被長出來的草蓋住,便看不見了。好習慣就是這樣養(yǎng)成的。而父母塑造行為的工作,也應該這樣展開。
母親是孩子生命之初最依賴、最親密的人,也是第1任啟蒙老師。對孩子來說,媽媽的"身教"往往大于"言傳",她們的1舉1動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大不列顛文豪查爾斯·狄更斯就曾直言: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假如媽媽們不思進取,忽略孩子或是自以為是,就很容易培養(yǎng)出叛逆寶寶,影響孩子1生,提醒以下4種媽媽需要注意了。
神馬都不會的"無能型"媽媽。小麗最近遇到了1件棘手事,剛上幼兒園的女兒佳佳總愛問:"媽媽,您能給我扎個像妞妞1樣的辮子嗎?妞妞媽媽做的點心真好吃,媽媽您會嗎?"……每次看到媽媽搖頭,佳佳就失落地低頭不說話了。小麗偶爾要求孩子做些事情,她總說:"媽媽,您都不會,我也不學。"大家常說家是"媽媽的味道"。試想,假如媽媽神馬都不會做,神馬都不愿學,當孩子回憶童年時,會有多少情感缺失。另外,生活中許多教導都源于家庭細節(jié)中的潛移默化,沒有爸媽的身體力行,孩子也很難在成長路上有所得。因此,媽媽們不妨試著多動手,可以和孩子1起學習,好學的態(tài)度也能感染孩子。
只關心自己的"忽略型"媽媽。現(xiàn)代社會,多數(shù)女性不再是只需照顧好家庭的全職主婦,而是職場上的半邊天。有些媽媽就錯誤地認為,追求自己的夢想,有獨立生活空間,把孩子交給長輩,是1種理所應當?shù)男袨?。殊不知,這樣的媽媽不但不受孩子歡迎,還可能造成她們的情感障礙。研究認為,"忽略型"家庭的孩子,情感上更冷漠,她們不太懂得付出與情感表達,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容易出現(xiàn)早戀、家庭觀念淡薄等問題。這類媽媽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孩子往往是自身行為舉止的縮影,多與孩子互動不但能促進她們健康成長,對于自身品質的完善也十分有益。
過于嚴格的"苛刻型"媽媽。剛上初3的貝貝最近成績直線下滑,老師認為很奇怪,貝貝平時學習很努力,為神馬成績總不好?打聽多次后才了解到:原來每次貝貝成績提高后,媽媽就會提出更高要求,還給她報各種輔導班、培訓課程,孩子被壓得喘不過氣,干脆每次考試故意寫錯。
社會競爭壓力大,許多媽媽都期待孩子出人頭地,但不斷加碼的要求可能讓孩子失去斗志,認為如何都不能讓爸媽滿意,久而久之導致出現(xiàn)"叛逆型"和"懦弱型"兩樣極端。有的孩子開始抉擇用粗暴的方式應對爸媽的壓力;有的孩子則凡事按照爸媽要求,人際交往變差。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有時需要"虎媽"給孩子立規(guī),但媽媽們不必事事苛求完美,授之以漁才是長久之計。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而不是永遠被推著走。
說個不停的"直升機型"媽媽。這種類型的媽媽被戲稱為"永遠盤旋在孩子的上空,隨時準備降落"的直升機。為人爸媽,對孩子關心、愛護時總免不了多說幾句。但假如整天對孩子吃喝拉撒睡樣樣操心、事事啰嗦,很容易讓青春期的孩子出現(xiàn)叛逆心理。其實,孩子叛逆并不完全是壞事,它證明孩子逐漸長大,可以獨立思考和做決定。對此爸媽不必過于慌張,避免孩子叛逆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交伙伴,從說教式轉變?yōu)閮A聽式,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導。理解、溝通、尊重,兩代人1起成長,是好媽媽的必勝法寶。
父母是世界上最難的職業(yè),身在職場的父母更是不容易,有時候難免忙中出錯,所以職場媽媽需要時時進修,積極學習育兒知識,也可以向高質量的育兒討論群等組織靠攏。告訴您5個職場媽媽的誤區(qū),不管你是否在職場都要注意啦!
誤區(qū)一:怕睡不好耽誤工作而不陪寶寶睡覺。
有些職場媽媽為了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工作,把帶寶寶睡覺的責任交給了父輩們或保姆。殊不知這樣做會大大減少本來就不多的母子身體接觸,影響寶寶的心理發(fā)育。
誤區(qū)二:把工作和情緒帶回家。
有些媽媽為了彌補孕產期拖后的工作進程,把工作帶回家做,或者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這會減弱媽媽對孩子的用心陪伴,要知道寶寶都有一顆敏感的心,你全心陪伴,他會報以開心大笑,否則,孩子就會用哭鬧來抗議。
誤區(qū)三:用很多玩具來彌補寶寶。
很多職場媽媽平時沒有時間陪孩子,就用玩具彌補,其實寶寶在小的時候(尤其是一歲以內),對現(xiàn)實生活中事物的興趣遠遠高于玩具。他們更需要的不是玩具,而是帶他們探索世界的人。所以,有再多玩具的寶寶也會黏人,尤其是白天見不到的媽媽。
誤區(qū)四:把孩子圈在家里。
戶外活動是孩子學習人際關系的基地。而老人和保姆擔心孩子安全,不敢?guī)Ш⒆映鋈ルS便跑跳。如果媽媽下班后還不帶寶寶去戶外活動,他們的身心發(fā)育會因此受影響。
誤區(qū)五:輕視育兒知識。
許多職場媽媽在孕產期苦學育兒知識,但回到工作崗位后,育兒知識就不那么上心了。這樣的結果導致,孩子“不好帶”、身心受影響,媽媽也覺得特別累和茫然。其實,孩子每個階段都是獨特的,許多父母看起來不理解的行為背后都有其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一個形象佳、氣質好、品德優(yōu)的媽媽,確實能讓孩子自信不少,這就是女人的力量吶!
1、不好玩媽媽
孩子喜歡唱歌、跳舞、繪畫、剪紙、捏泥巴,可媽媽這些都不會。媽媽早出晚歸,對孩子的愛好根本不感興趣,還嫌棄孩子話為什么這么多。
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強,可如果媽媽總是一問三不知,便會讓孩子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對一些事情的興趣,同時也會影響媽媽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影響親子關系的發(fā)展,同時對孩子早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也很不利。
做一個令孩子喜歡和自豪的媽媽,勤學習是關鍵。但同時,也要盡可能抽時間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語交流。雖然媽媽不是完美的,總有些事情是媽媽不會的,但要告訴孩子知識是無涯的,媽媽會不斷地充實自己,就像孩子現(xiàn)在做的一樣。
2、不修邊幅的媽媽
我們曾經(jīng)都做過孩子,也都明白,開家長會時,如果媽媽打扮的精致優(yōu)雅,被同學羨慕,就會覺得很有面子。而當一位不修邊幅的媽媽走進教室,被同學指指點點時,孩子就感覺受到奇恥大辱。
學著為了孩子當個精致的媽媽,精致不是你穿多么名貴的衣服,提多么大牌的包。精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體現(xiàn)在每一個細節(jié)里,比如:乘地鐵時不隨意脫鞋,不在公眾場合盤腿而坐等。
要了解:無論走到哪里,媽媽的精致,都代表著孩子尊嚴的一部分。
3、愛拿錢說事兒的媽媽
“媽媽,老師說這學期的補課費該交了?!?/p>
“怎么又要錢啊,上個月不是剛剛交過嗎?沒錢!”
金錢永遠都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即便是發(fā)生在親子之間。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抱怨學校經(jīng)常收費,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跟他計較養(yǎng)他很費錢。隨便一句“沒錢”,無形中給孩子貼上“貧窮”的標簽,如果這張標簽無法撕掉,日后即便他再富有,也始終會被貧窮的意識折磨。
4、悲觀的媽媽
“媽媽,這次考試沒考好,數(shù)學考了68分?!?/p>
“考這么點,這怎么能考上大學,找得到好工作呢?這怎么辦好呢?”
不要做消極悲觀的媽媽,不要小題大做,不要一點小事就覺得世界崩塌了。孩子受挫時,最需要一位樂觀的媽媽來支持,如果連媽媽都這么悲觀,那受挫無助的孩子該找誰當依靠?另外,我很欣賞一句話:“孩子只不過走錯了一步,并不代表人生就毀了?!背砷L的年紀,媽媽的悲觀是孩子軟弱的毒藥。
5、用孝順綁架孩子的媽媽
“媽,你為什么吃我桌上的東西,那是同學送我的!”
“才吃了你幾口東西,你就對我大吼大叫,那我以后還怎么指望你來孝順?”
傳統(tǒng)的固定觀念,讓我們習慣把任何事都跟孝順扯上關系,不要總假借孝順的名義綁架孩子,天天將孝順掛在嘴邊,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壓力和負擔!孝順是建立在父母給予孩子關愛的基礎上,孩子也有自由的意志,不要總讓孩子以為,他的存在,只是父母拿來防老的工具。
6、強迫孩子詆毀另一半的媽媽
和另一半吵架,不要把孩子牽扯進來,別硬拉著孩子,強迫他去指責另一半,抱怨另一半,說另一半的壞話。對孩子來說,偏袒一方,詆毀另一方,都會令孩子痛苦為難。夫妻吵架,無論結果如何,傷害都不該由孩子承擔。
7、愛說臟話的媽媽
和孩子爸吵架,有時媽媽沒地方出氣,就說臟話泄憤。就我自己來說,很反感說臟話的媽媽,雖然有時自己也會冒幾句臟話,但聽到自己媽媽說,真的感覺受到了天大的傷害。
8、冷酷無情的媽媽
“媽媽,我們班XX,她爸爸最近好像……”
“小孩子家家的,不要多管閑事,管好自己就行了!”
聽到孩子講別人家的事,沒等說完就打斷孩子的話,孩子關心同學,是好事兒,我們?yōu)槭裁匆髿⑺麄冴P心他人的能力?今天我們阻止孩子關心同學,明天我們有什么理由指責孩子自私,不關心父母?
9、不尊重孩子隱私的媽媽
如果你與鄰居私下談論你5歲的兒子夜晚睡覺還離不開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會大受傷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訴說他8歲的孩子還尿床,這種揭短行為也會使兒子對父親失去好感和信任。
每一個人,即使他還完全是一個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領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隨意干涉。因此,兒童心理學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牽涉其個人私事或隱私,大人應予以尊重,千萬別向外人揭短。
10、手機媽媽,造就冷淡孩子
如果媽媽一直與手機為伍,就會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戲、看書和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開展親子活動的機會。這不僅會失去許多和孩子溝通的機會,而且也影響孩子,使得他也從小喜歡玩手機,不善于和人交流、溝通。
童年很珍貴,媽媽有時間的話,應該多和孩子一起活動。多帶孩子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媽媽真的沒時間帶孩子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時候也應該每天都花一定的時間和孩子玩一玩,聽聽孩子說說幼兒園里面的事情,聽聽孩子的心聲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時間和孩子進行一些親子游戲,增強親子間的感情。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性別的認知、人際關系的處理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過:「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育兒路上,這6件事,媽媽一定要放手讓爸爸去做。
1、主動分擔家務
倫敦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爸爸做不做家務,會影響孩子尤其是女兒的職業(yè)選擇。
在爸爸不做家務的家庭中,女兒傾向于選擇老師、護士、家庭主婦等職業(yè),而在爸爸做家務的家庭中長大的女孩在職業(yè)選擇上更自由和多元,會挑戰(zhàn)CEO、企業(yè)高管、軍官等男性化的職業(yè)。
不僅僅是職業(yè)的選擇,女兒的婚姻觀、親密關系的建立,都深受父親的影響。
曾經(jīng)有一個短片《你的樣子,就是你女兒未來老公的樣子》刷爆朋友圈。
短片中,年邁的父親看著自己曾經(jīng)寵愛的小姑娘每天下班后要洗衣服、做飯、陪孩子做作業(yè)、收拾家務……忙得焦頭爛額,而女婿則在一旁悠閑地喝咖啡。
2、每天擁抱孩子一次
一位男性朋友說,他每天回家都得「二進」家門。因為家里有兩個小寶貝,大寶開門后得到一次爸爸的擁抱。然后朋友需要退出門外,再敲一次門。這一次二寶來開門,爸爸要再度擁抱二寶。兩個小家伙對這件事樂此不疲,每天都搶著誰先開門。
朋友說,自從有了這個進門儀式,親子關系直線飆升,就連妻子看著都嫉妒了。
我們都知道,孩子天生喜歡和父母親昵,喜歡擁抱。這是因為,和父母的肌膚接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愛和安全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的擁抱,給孩子帶來的肯定和震撼,遠遠超過媽媽。
黃磊在綜藝節(jié)目《拜托了冰箱》中也曾提到,父親的力量比較大,擁抱孩子的時候會讓孩子有一種包裹感和安全感。
親愛的爸爸,多抱抱你的孩子,讓他在你的懷抱里睡覺、讀書、聽故事、聊心事,在你溫暖有力的懷抱中底氣十足地去看世界。
3、每天至少陪孩子玩5分鐘游戲
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在《游戲力》中提到,在打鬧游戲中,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游戲對象。
研究表明,與爸爸摔跤、拳擊,只要適度,會有助于孩子的成長,比如常和父親打鬧的男孩,跟別人相處得會更好。
爸爸內心都住著一個小男孩,他們跟孩子玩起來,會更有創(chuàng)意,也會更有趣。
鄧超曾經(jīng)說過,等等和小花很喜歡跟他玩,因為他跟孩子們一起玩得特別瘋。
陪伴的時間不在于多而在于精,5分鐘或許不多,但爸爸全情投入其中,日積月累,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放手讓爸爸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滿滿的游戲力,陪著孩子玩游戲,成為孩子們最好的玩伴,會讓孩子的童年更加多彩和有趣。
4、陪孩子做一件「他想做」的事
英國兩個小男孩在父親的影響下具有極強的冒險精神,并在4年前跟爸爸約定了一個冒險任務「在18歲前,完成500次冒險」。
每一次冒險,都是對世界的一次探索。
他們一起學習用網(wǎng)兜捕魚,在雪地里建造冰屋,在野外生存……
最激動人心的是,他們一起改造了一艘玩具船,取名為「冒險號」,于2017年5月29日,將其放入大海開始了「環(huán)游世界」的夢想。
父親,是我們對未來與未知充滿好奇的源頭。
帶著你的孩子去爬山,去滑雪,去學習捕魚,去尋找各種稀奇古怪的植物,去探究恐龍的秘密……
而跟著父親一起探索世界的孩子會更加勇敢、獨立,具有冒險精神,并保有一顆仰望星空的好奇心。
5、定期安排跟孩子的「獨處」時光
陳小春在兒子出生后也會常常抽時間陪著兒子Jasper,但跟Jasper并不是特別親近。依然記得《爸爸去哪兒》第一期中,他對Jasper大吼,而Jasper一直處于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狀態(tài)。
后來,在節(jié)目錄制的過程中,兩人有了獨處的機會,一起露營,一起做飯,一起聊天,一起做游戲……陳小春越來越了解兒子,而兒子跟他的關系也越來越親近,會常常跟爸爸說「我愛你」。
爸爸跟孩子建立更親密的關系,需要一對一獨處的時光。你可以獨自帶著寶貝去露營,去旅行,去海邊看日出,也可以帶著他一起去外地出差……
6、每天陪孩子吃晚餐
美國的傳奇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在北京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給中國家長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條就是每天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餐。
而他們的總統(tǒng)奧巴馬就一直堅持這個原則——每晚6:30要和家人一起吃飯,每周最多錯過兩次。
餐桌上,可以討論一天的經(jīng)歷和見聞。父親說說單位里的,孩子說說學校里的,那些有趣的,新鮮的,彼此了解彼此在外的生活。
可以分享一個話題。討論最近看過的一本書或一場電影,看到的一篇報道,甚至是聽過的一個笑話。
可以討論家庭活動。比如周末的旅行計劃,去哪里,自駕還是乘車,準備什么攻略,大家都參與其中。
烹飪節(jié)目主持人茱莉亞·蔡爾德曾說:「同親愛的家人一起享用晚餐,絕對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原始、最單純的快樂,它不但滿足著我們靈魂的需要,也會成為我們生命中的永恒?!?/p>
這種快樂和永恒,將成為孩子未來成長的基石。
親愛的爸爸,將「與孩子共進晚餐」列入你的日常清單吧。
耶魯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父親帶大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更自信,也更優(yōu)秀,走向社會以后會更容易成功。
孩子的成長,需要媽媽溫暖的懷抱,更需要爸爸強壯有力的臂膀和引領。
育兒路上,爸爸應該擔起父親的責任,在孩子的童年記憶中留下清晰而美好的身影,而不只是一團影子。
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爸爸還要記得寵愛媽媽喔,最好的教育,是爸爸愛媽媽。
在愛的浸潤中長大的孩子,見過愛的模樣,才會懂得去愛別人,像小太陽一樣散發(fā)出愛的光芒,給愛的人滿滿的愛和溫暖。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父母,教育孩子是一條漫長的道路,父母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然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到底該如何正確地教育孩子,這6種方式千萬不能用,會毀了孩子一生。
過度溺愛
“寶寶喜歡這個啊,那咱就買!只要你喜歡,媽媽肯定滿足你?!?/p>
“你就別動手了,放那媽媽來!”
身為父母,想要寵溺孩子的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但千萬不能過度,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否則對孩子百害無一利。
若孩子長期被父母溺愛,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為他人著想。性格驕橫,做什么事都得聽他的,稍不如他意就撒潑耍賴,甚至目無尊長,連基本的禮節(jié)都不知道。
挑撥離間
“爸爸媽媽要是離婚了,你跟誰?。俊?/p>
“你愛爸爸多一點,還是媽媽多一點啊?”
“以后少去你奶奶那,她總向著你二叔家?!?/p>
孩子本來就沒有確定的價值觀,大人怎么說,他就怎么做??赡艽笕藷o意說出的一句玩笑話,很可能被孩子當真,然后形成一個被扭曲的價值觀。比如,相比于爸爸,我更喜歡媽媽。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只會粘著媽媽,而對爸爸視而不見。
又或者,聽了媽媽的話,不去奶奶家了,再見到奶奶的時候,孩子肯定會明顯的疏遠老人,奶奶想跟孩子親熱一下都不太可能了,這得多傷老人的心啊。
總之,別把生活中的矛盾以及怨氣“傾訴”給孩子,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需要正能量來“滋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等孩子有了自我分辨能力的時候,再與孩子分享生活的點滴吧。
語言暴力
“我就沒見過你這么笨的孩子,真后悔當初把你生下來。”
“你到底長沒長腦子???能不能少讓我操點心?”
很多父母在氣頭上的時候,容易說出一些很難聽的話。雖然事后也會后悔,但說出來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已經(jīng)沒辦法收回了。而孩子聽到這些話后,自信心完全被擊碎,甚至會在潛意識里覺得,自己就應該是個笨孩子,久而久之,就真的成了一個不愛動腦子的笨孩子。
而且,父母不要指著用粗暴的語言就能讓孩子改正錯誤,相反,這反而會讓孩子意識不到自己到底錯在哪了。長期被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沉默,和父母的關系越來越疏遠,有什么事都不會再與家人分享了。
過度攀比
“你看看誰誰誰家的小誰,不僅長得漂亮,成績還數(shù)一數(shù)二,你再看看你!”
“你二叔家的孩子每回考試都能進前十,你可不能輸給他??!”
攀比之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成長為父母的“傀儡”。他們不求自己喜歡的,只求超越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就好。這樣的孩子,就算真的很優(yōu)秀,內心也是破舊不堪的。
絕對權力
“大人說話呢,小孩子別插嘴!”
“你個小屁孩懂什么啊?聽大人的?!?/p>
說出這話的父母,還真是把自己當成家長了,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對著孩子頤指氣使,根本沒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一點也不尊重孩子的想法。長此以往,會讓孩子不敢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覺得自己總低人一等。在外人面前,也會是一副抬不起頭的自卑模樣。
過于依賴
“孩子,你一定得好好學習,我和你爸的后半生就指望你了?!?/p>
“我和你爸這輩子也就這樣了,你可得比我們有出息。”
這是典型的父母將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案例。孩子的人生只屬于他自己,父母能做的,只是在一旁協(xié)助,但不可以強迫孩子活成你自己心中的樣子。
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說這種話,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負擔,覺得將來有出息養(yǎng)父母是自己一生的使命,從而忘記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任務。這樣成長的孩子,該有多累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多觀察,少嘮叨;多陪伴,少批評;多用心,少抱怨!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愛是為了分離。我們當然知道所有的母愛都是濃烈的、真摯的,但什么樣的母愛才是真正對孩子有益的愛呢?
1、鼓勵孩子自己選擇的媽媽
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
只有母愛是為了分離
給孩子他該擁有的權利和自由
他會更容易迎接今后的競爭
不僅僅是吃飯穿衣、分擔家務
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表達意見、做出選擇
小到每天穿什么衣服
大到如何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都可以讓孩子參與決定
2、喜歡跟孩子一起玩的媽媽
春天,陪你去夢幻般的主題樂園
夏天,陪你去海邊堆沙子城堡
秋天,陪你去喂小羊,感受大自然的清新美好
冬天來了,我們就去打雪仗呀
陪孩子玩耍的媽媽,才能走進孩子的心
媽媽才能更了解孩子的愛好
引導孩子成長
3、不比較的媽媽
小時候,我們都有一個特別討厭的人
就是爸媽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別讓孩子重蹈我們的覆轍
每個孩子都有獨特之處
復制成別人的孩子有什么意思
不拿以愛之名比較的媽媽
不會盯著結果,而是鼓勵過程
不會“用己之短,比人之長”
而是激發(fā)孩子內在的潛能
過好最合適自己的人生
4、說話溫柔的媽媽
所謂愛孩子,就是好好說話
會說話的媽媽
因為親子感情有溫度、有關懷,所以孩子特別好帶
脾氣暴躁的媽媽
做的再好,開口那一刻,已經(jīng)輸了
5、善于傾聽的媽媽
當孩子在和你說話的時候
別再邊玩手機邊聽,敷衍孩子
無論你正在干什么,請停下來,認真看著孩子的眼睛,耐心傾聽
好好享受親子溝通的美好時光
這才是跟孩子的正確相處之道
6、懂得放手的媽媽
聰明媽媽會做孩子成長路上的引導者
而不是“全能保姆”
媽媽要懂得適時放手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去經(jīng)歷,去鍛煉
而不是因為害怕孩子受到傷害
就把孩子的所有事情包辦代替了
從小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自主思考的能力
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7、教會孩子善良的媽媽
在這個攙扶老人反被誣陷
乞丐冒充窮人施舍要錢
善良反被欺騙利用的復雜社會
真正的善良,是首先保護好自己
教孩子善良同時
一定要提醒他“這世界會有丑陋的一面,防人之心不可無”
世界上也只有一種真正的善良
是對這個世界的惡有預估之后,還能伸出援手
8、贊美爸爸的媽媽
爸爸對于育兒總是比較慢熱
在媽媽眼里又笨手笨腳
其實,爸爸也會想親近自己的孩子
需要不斷練習和學習
聰明的媽媽懂得贊美爸爸,鼓勵爸爸照顧孩子
哪怕一丁點的進步
懂得在孩子面前樹立爸爸的權威
這樣會讓爸爸更愿意參與家庭事務
陪伴孩子成長
9、關愛自己的媽媽
當媽媽真的很辛苦
要兼顧工作、家庭、一家老小各個方面
所以,媽媽要好好愛自己
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給自己留一點享受的時間
喝杯咖啡,聽點音樂
適時給自己放個假
用各種方式給自己充電加油
只有自己狀態(tài)好了
才能更從容、更靈活地應對孩子和家庭問題喲
愛孩子,愛家庭,也愛自己。每個媽媽都應該這樣要求自己,用正確的愛給孩子一個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
喜歡《媽媽教育隨筆:這感覺真好》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隨筆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