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
學校與家庭分工合作,一個教育孩子日常生活習慣,一個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有時候成績并不意味著一切,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是家長與教師的目標之一!那么,家園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課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孩子含淚哭訴:爸爸媽媽,求你別再亂哄我了!”,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孩子含淚哭訴:爸爸媽媽,求你別再亂哄我了!
我的哥哥非常愛他的女兒,每天都竭盡全力讓女兒感到快樂。
比如說給女兒大筆的零花錢讓她隨心所欲地購物,或是在女兒生日的時候邀請最有名的雜技團上門演出……哥哥的女兒才八歲,所有人都覺得她是一個真正的小公主,她的童年是幸福和快樂的。
但是我卻不以為然,甚至為孩子的未來憂心:孩子真的快樂嗎?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樂?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把幸福感和滿足感混淆。
比如說,當孩子有了想要的東西,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失望,都會盡量滿足,但對孩子而言,他們只是擁有了自己想要的零食或者玩具,感到自己的基本需求被滿足,這和感到幸??鞓肥遣灰粯拥摹?/p>
我明白父母去哄孩子是想保護孩子,讓孩子認為世界是美好的,父母不希望孩子早早地遭受痛苦和挫折。
但是如果沒有不幸作為對比,如果不懂得什么是悲傷、難過、失望和委屈,孩子又怎么會明白什么才是真實的快樂和幸福呢?
臨床心理學家勞拉·馬卡姆(LauraMarkham)認為,幸福感不是哄出來的。
有的父母以為避免孩子遭受不幸就是在給孩子幸福,但事實上,如果孩子在兒時沒有經(jīng)受過一些負面情緒,那么孩子的認知功能將不能正常發(fā)育,"幸福"的定義對孩子而言將更加模糊。
因此勞拉建議,父母不應該總是去哄孩子,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犯錯,讓孩子經(jīng)歷失望,讓孩子感受悲傷……
當孩子體驗過足夠多的感情的時候,孩子就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快樂,明白怎樣才能爭取到自己的幸福。
父母想要給孩子幸福和快樂是人之常情,但是父母應該明白,教會孩子如何面對苦難和悲傷也是必要的。
所以,不要光做一個哄孩子的父母,而是要做一個懂孩子的父母,真正去回應孩子的感情,而不是滿足孩子的需求。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第二周1天(9月7日)主題:“我怕爸爸媽媽丟了”
鬧鐘響了,媽媽讓我起床上學了。今天要正常上學了,媽媽昨天晚上就跟我說好了。
但是從睜開眼睛的那一刻,我就開始對媽媽說"我不想上幼兒園"。
媽媽問:“為什么不想上幼兒圓?”
我說:“我怕爸爸媽媽丟了?!?/p>
媽媽說:“不會的,放學了,爸爸接寶寶,媽媽下班會早點回家與媽媽玩的?!?/p>
但是我還是不愿意去,賴在床上不愿意起來,媽媽強行把我抱起來,準備穿鞋出門了,我就放聲大哭,不愿意穿鞋。我努力的扒媽媽手讓我下來,但是媽媽很堅持,還是把我抱出門了;我一路下樓,一路哭著求媽媽說,”媽媽,我不想上幼兒園“。
媽媽說:”“寶寶長大了就要去幼兒園,就象媽媽要上班一樣,每個人都要工作的哦?!?/p>
”媽媽,我還是不想上幼兒園?!?/p>
“那你告訴媽媽,什么原因吧?”
我說:“我怕爸爸媽媽丟了?!?/p>
"爸爸媽媽丟不了,晚上你就可以看到爸爸媽媽了。"
說著說著,就來到園門口了,老師來迎接了,但是我緊緊抱著媽媽的脖子,不肯放手。
老師只好無奈對媽媽說,你送她進去吧。整個房間,哭聲震天,比上周還厲害。媽媽把我放到一個小椅子上,開始幫我穿鞋,生活老師過來幫忙,讓媽媽離開,我看著媽媽跟我揮揮手就走了,我又放聲大哭起來。
媽媽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隔壁的阿姨,今天他的兒子也是這種情況,這些小朋友好像約好似的。這種情況讓媽媽擔心了很久。
下午爺爺接的時候老師反饋,早上哭了挺長時間的,中午睡覺前也哭,飯也不好好吃,而且我在吃午點的時候,居然把“巴巴”拉在褲子里,等拉出來才跟老師說,這種情況是很久很久沒有發(fā)生過了。唉。
老師還反映,中午想回家,就跟老師嘮嘮叨叨說,要回家,否則爸爸媽媽丟了。
晚上我的情緒還算好,媽媽問我為什么拉“巴巴”前不告訴老師,我說“忘記了”。
媽媽跟我講了一個湯姆小兔子上幼兒園的故事,湯姆也是第一天去幼兒園,湯姆跟媽媽分手的時候也是不舍得,但是湯姆的媽媽送了一個手絹給他,如果想媽媽可以看看手絹,而且湯姆還把手絹送給其他小朋友擦眼淚哩。對幼兒園有點陌生,有點擔心和不安,但是也認識了新的朋友,與新朋友一起開心的玩,越好明天還一起去幼兒園。
媽媽說,“明天媽媽也送給手絹給你去幼兒園好不好?”
我說:“好。”
媽媽拿出一個紅色的手絹給我,我說,“再拿一個”。
媽媽奇怪,為什么要再拿一個呢?
“我自己一個,博文一個?!边@樣啊。
媽媽拿出兩個手絹讓我自己放到書包里,準備明天帶去幼兒園。
講完故事,我們就睡覺了。
媽媽希望明天我會象小兔子一樣,能夠很快的適應幼兒園,認識多點朋友,開開心心的度過快樂的一天。
天下沒有無分歧的家庭,夫妻爭吵對于孩子而言,更是一種真實而又強烈的體驗。
「媽媽,我好害怕……」
昨天晚上,我和老公第N次當著3歲的女兒吵架。
我扯著嗓子,把枕頭扔向老公,女兒剛好從房間出來,恰巧看到爸爸推了我一把,我被身后的玩具絆倒了,一下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人仰馬翻,360度大回環(huán)。
女兒嚇壞了,緊緊地扶著門,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驚恐地看著我們。
我迅速爬起來,顧不得沒有發(fā)揮完的唇槍舌戰(zhàn),把女兒帶回房間,離開第一現(xiàn)場。女兒突然大哭,「媽媽,我好害怕,你要是摔死了怎么辦?」
我以為她會問爸爸媽媽為什么爭吵,為什么亂扔東西,為什么打架,結(jié)果3歲的女兒問的是這句。
我的心理防線一下子被擊破,鼻子酸了眼圈紅了,心中的委屈、難過、對孩子的愧疚全部傾瀉出來。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從來不吵架」。生活習慣差異、思維方式、財務因素、隔代關系、育兒觀念不一致、夫妻生活不和諧等等各種理由都會成為夫妻關系危機的導火索。
而育兒,就成了夫妻矛盾的主戰(zhàn)場,很多中國媽媽最心寒的喪偶式的育兒,往往都是媽媽做多、管多、批評多;爸爸做少、陪少、成就少。
一言不合就容易引發(fā)全面戰(zhàn)爭,各自為陣,就像拔河,情緒的對峙很容易兩敗俱傷。
然而一邊責備對方,一邊用彼此的沖突來懲罰孩子,其實是對孩子更大的傷害。
父母吵架,為何受傷的總是孩子?
一對夫妻,從最初連體嬰一般相愛,再到走向沖突的獨立個體,最終成為彼此尊重和諧相處的夫妻,這個過程是漫長而艱難的。
每一步都伴隨著彼此差異的磨合和沖突。
而生活中的一些溝通「陷阱」,特別容易導致激烈的爭吵和對抗:
1.責備和問罪:(都是你的錯)
2.謾罵:(你是不是腦子壞了)
3.威脅:(你再這樣就離婚)
4.命令:(你必須聽我的)
5.說教:(我懂得比你多……)
6.警告:(我最后告訴你一次)
7.控訴:(要不是因為你,我早就......)
8.比較:(你看看別人家的老公)
9.諷刺挖苦:(就你這樣的,還挑三揀四)
10.預言:(不聽我的,你總有一天會后悔)
這些陷阱翻譯過來就是:「我是對的」「我付出的更多」「我是為你好」,本質(zhì)都是控制。
這些暴力語言不僅使得夫妻關系鬧得更僵,到了孩子眼里,看到的雙親都是廝殺和博弈。
研究發(fā)現(xiàn),父母激烈爭吵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消極的感受,對孩子影響深遠:
1.父母吵架是因為我,引發(fā)錯誤歸因;
2.最親近的人激烈沖突,失去安全感和穩(wěn)定感,不知所措;
3.情緒上的連鎖反應,就像「踢貓效應」一般,負面情緒被持續(xù)傳染、醞釀、升級,強烈的負面情緒又會引發(fā)應激反應,繼而引發(fā)心理和行為問題。
父母的暴力語言示范,會讓孩子認為處理沖突和問題的方式就是謾罵、暴力溝通。
孩子成長的主要方式是模仿,「暴力溝通」特別容易被孩子習得,即便是無意識狀態(tài)下孩子也會容易采取自己熟悉的方式來處理問題。
有時候創(chuàng)傷還會代際傳遞,孩子因為習慣了父母對爭執(zhí)的暴力溝通方式,日后容易在親密關系和社交中變成施暴者或者受暴者。
當孩子長大后才發(fā)現(xiàn),那些年父母吵過的架,都進入了自己的靈魂。
孩子怕的不是父母吵架,而是不會「好好吵架」
很多人會問,是不是父母一定不能當著孩子面吵架?當然不是。
父母不吵架分兩種:
一種是所有情緒和感受得到了和充分表達和合理溝通,不需要吵架。
另一種是,避免溝通,為了不吵架而不吵架。
第一種是真和諧,第二種是假和諧。
真和諧的父母一定是很好的情商教練,假和諧的父母無法真實表達自己,為了孩子而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情緒不是流動的。
孩子只能看到彼此的妥協(xié),而看不到?jīng)_突化解和問題解決的過程,缺乏真實的「沖突體驗機會」。
孩子長大以后,在社交中也不一定會很好地表達自己、應對沖突。
我曾經(jīng)接觸過這樣一個案例,父母近十余年不說話,分房分餐,連家里老人出殯這樣的大事都是靠別人傳話,相互之間不僅零吵架,更是零交流。
這樣的假和諧之下,家里的孩子社交都比較封閉,親密關系也很有問題。
當夫妻遇到問題,不可避免地和另一半爆發(fā)爭吵時,如果可以「非暴力溝通」,表達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并且積極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反而是對孩子很好的情緒訓練。
首先需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夫妻吵架很容易越吵越兇,深呼吸,暫停幾分鐘都是讓情緒降溫很好的緩沖辦法。
其次,對事不對人,善用「我式」溝通法,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抱怨。
再次,夫妻也需要親子中的共情,換位思考,想想對方的需求和感受。冷靜下來后,努力尋求解決辦法。
「非暴力溝通」的底線是不對彼此進行謾罵、人生攻擊,不惡語傷人。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太過激的言行,容易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評價。對于孩子而言,沒有什么比「我的爸爸/媽媽是個混蛋、壞人」更具破壞性了。
每對夫妻溝通模式不同,有人習慣熱吵,有人喜歡冷戰(zhàn),無論哪種方式都應該留一段時間讓情緒平緩下來,然后再交流溝通彼此的想法、需求,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
夫妻關系就像雙人舞,每個家庭都有自己處理問題的獨特模式,然而都離不開真實的表達和彼此的和解。
「災」后重建,重點是要「和好」
父母吵架后,最重要的工作,是讓孩子看到父母和好的過程,并且真誠地告訴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
首先,向孩子解釋人與人之間是有差異有沖突的,父母只是在某些事件上有分歧。
其次,坦言這次爭吵是父母的事,與你無關,并不是因你而起。
最重要的,是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不管發(fā)生什么事都永遠愛你。
如果孩子在父母爭執(zhí)后已經(jīng)有強烈的情緒問題,甚至異常行為,有攻擊性,可以通過安全的攻擊性游戲幫助孩子宣泄情緒,比如打枕頭、打沙袋等高強度游戲。
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讓孩子重演現(xiàn)場,比如孩子當爸爸,玩具做媽媽,讓孩子可以理解真實的沖突和情緒。
當然,通過講繪本、玩畫畫、玩音樂、模擬角色演動畫等表達方式也都可以幫助孩子梳理和宣泄自己的情緒感受。
其實,在一段「完美爭吵」(沖突-和解-重建-修復)中,父母真實地呈現(xiàn)了自己在親密關系、社會交往中的沖突與矛盾,孩子可以以第三者的角度看待父母是如何在沖突中走向合作的。
情緒的爆發(fā)、感受的表達、情緒的描述處理與控制、問題的溝通與解決.....可以說是最好的實戰(zhàn)案例分析了。
尤其是父母通過對立走向和解的過程,讓孩子也獲得了這樣的情緒經(jīng)驗。
在「完美爭吵」或者「非暴力溝通」模式中的父母吵架,孩子會學習到情緒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好好說話,好好吵架,好好重建,在真實流動的情緒中,給孩子穩(wěn)定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
在幼兒園生活時間長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有時也會走進孩子們的家門,走進他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時你會感嘆:現(xiàn)在的世界很精彩,現(xiàn)在的世界很無奈?,F(xiàn)在的爸爸媽媽雖然給了孩子太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但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心靈的關愛少之又少。在大人的紛紛擾擾中,孩子們已經(jīng)越來越看不懂父母和世界了。
浩浩是春節(jié)過后來幼兒園的大班男孩,長得很清秀。報名那天,孩子的爸爸拿不出任何關于孩子的證件和證明,就是纏著園長要入園。經(jīng)過園長的悉心解釋,他終于同意回去試著找找相關資料,直到孩子報到的那一天,他也只是帶來了村里的一個簡單證明。在辦完孩子的入園手續(xù)后,他很緊張也很嚴肅的找到我,根本顧不了孩子,有時打個電話就是要老人們對孩子嚴厲點,孩子不管不顧年邁生病的爺爺奶奶,依然我行我素,氣得老人在家大發(fā)雷霆。有一次暑假,小威去媽媽那玩,沒過幾天就被“遣送”回老家。爸爸一年四季就是春節(jié)回家?guī)滋欤s上日期早,還可以接送兒子幾天,在家看見兒子太淘,有時也會控制不住脾氣對孩子動粗。時間長了,孩子也無所畏懼。今年開學時,我們了解到小威爸爸媽媽離婚了,孩子徹底變成了一個皮球??粗鵁o憂無慮的孩子在操場上和小伙伴玩耍,我真的有一種心痛的感覺。
常說幸福的家庭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開放自由、物質(zhì)豐盈的今天,我們的家庭倫理責任感為何世風日下,看著一個個聰活潑的孩子,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父母還有什么障礙跨越不了呢?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在你們追求自己的幸福浪漫時,你們打算把你們的孩子置于何境地?為什么要讓無辜的生命去承擔你們放任的責任呢?
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后,跟同齡人相處,難免會遇到一些委屈的事情。孩子受了委屈后,總是會非常不開心,或者是一個人生悶氣,這樣一來爸爸媽媽就會感覺很心疼,沖動的爸爸媽媽就會直接找老師理論。
事實上,老師也是人,孩子那么多,有時候真的管不過來。當孩子遇到委屈事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開導孩子。
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作為老師,要從大局考慮,有時候不得不犧牲個人。因此,爸爸媽媽要理解老師的用意,然后跟孩子說明情況,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讓孩子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讓孩子能夠體會別人的感受,這樣他也會開始慢慢理解別人。
多觀察寶寶
一些孩子會內(nèi)向一點,在遇到委屈的時候,只會放在心里,不會跟爸爸媽媽說,這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火眼金睛自己發(fā)現(xiàn)了。
孩子的心靈比較單純,心情會直接寫在臉上,不會掩飾起來。所以爸爸媽媽要仔細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時候要及時跟孩子溝通,詢問的時候要注意語氣,觀察孩子的反應,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
要及時安慰孩子
在知道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之后,如果孩子真的受到了委屈,爸爸媽媽一定要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安慰他,但也不是說要把責任全部怪到別人身上。教導孩子日后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可以耐心跟老師解釋,另外要讓孩子學會跟他人進行溝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委屈,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安慰開導孩子,找到孩子受委屈的原因,然后加以解決,防止再次發(fā)生。
孩子成長,也給父母提供了一個再次成長的機會。劉艷老師介紹,教育是個復雜的過程,家長們也不用太焦慮,對待孩子首先以身作則、允許孩子成長中的小過失,多用鼓勵和關懷的方式促進孩子的成長。在學前期,注意各種習慣、能力、個性養(yǎng)成,如愛運動、愛勞動、勤動腦等,著眼于幼兒未來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知識智力的提升。
1.陪孩子不能圖省事閱讀、郊游都比看電視好
錯誤:孩子吵吵鬧鬧讓人心煩,只要讓他看電視打游戲就能讓他安靜下來,乖乖聽話。為了省事,有的家長更愿意陪孩子看電視打游戲。
正確:閱讀是一種很好的陪伴方式,不但可以促進親情,還能提高孩子想象力,讓他動腦筋,同時鍛煉語言表達。另外,玩游戲、郊游,多和大自然接觸也是很好的陪伴。
2.家長教育觀要一致,別你唱紅臉我唱白臉
錯誤:有些父母總是在教育寶寶上不能達成一致,出現(xiàn)媽媽懲罰孩子,爸爸替他說情;或者爸爸對孩子發(fā)火,媽媽為孩子辯護等情況。
正確:如果家里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容易導致孩子兩面派,產(chǎn)生投機心理,誰護著他就找誰。作為家長,在教育孩子上要一致。當一個人教育孩子時,即使有說得不對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指責。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爸爸媽媽或者照顧者們可不能再事事都包辦了哦。
如果你覺得寶寶還小,衣服要替他穿到身上,鞋子要替他套到腳上,飯要給他喂到嘴里,玩具散落一地要幫他收拾整理……那是你太小看家中的小不點兒啦!
事事都代勞,其實也是在剝奪寶寶自我發(fā)展的機會。
有句話你一定聽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意思是傳授給人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有時,養(yǎng)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你現(xiàn)在不放手,以后就很難放手!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將孩子的一切事務件件包辦、樁樁代勞的父母,其實才是最懶惰的父母。
那么,勤勞的父母應該怎么做呢?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積極承擔起管教孩子的任務,適時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從小事情、小細節(jié)開始,一點一滴,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能脫、穿簡便的衣服脫衣服的訓練是2歲左右開始的,如果寶寶暫時還不會,你也不要著急,依照他的個性、成長來教導吧。
2歲起,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會向大人要求自己穿、脫衣服。不要忽視他這種意愿,媽媽要邊鼓勵邊有耐心地協(xié)助他。
教導脫衣
在寶寶還沒有意愿自己動手脫衣服時,會黏著大人,你不要很快就滿足他的要求,試著鼓勵他:“讓我們一起來試著自己脫脫看。”如果寶寶拒絕你的幫助,自己想脫衣服卻脫不下來時。你在一旁要為他打氣:“還差一點兒噢,做得真不錯!”在他困難的時候,稍微幫他一點兒忙,讓他產(chǎn)生“我能自己脫下來”的自信。
脫套頭衫
相比較開衫,脫套頭衫的難度比較高,事前,幫寶寶解開可能鉤住他脖子或手腕的紐扣,教導他的手臂先從袖子里抽出來,再用雙手從衣服里面撐開領子后,將衣服脫下。寶寶的衣服構(gòu)造不要太復雜,脫不下來,這會使他感覺很沮喪。
在教導寶寶學會自己脫衣服的同時,也應該培養(yǎng)他折疊、整理衣服的習慣,不要讓他將衣服隨意丟棄。
教導穿衣
穿衣前,媽媽先教導寶寶分辨衣服前后。領子部分有標簽的是后面,有縫衣線的是反面。
學穿套頭衫
先將衣服套在頸部,寶寶尋找袖管時,會發(fā)生前后顛倒的情形。你要幫他將雙臂伸到衣服外面,旋轉(zhuǎn)衣服半圈再穿。你也可以幫忙拿著一只衣袖,這樣他就很容易將手伸進去。
學習扣前襟紐扣
學會了穿套頭衫衣服后,接下來就要教他穿有紐扣的開前襟的衣服——
1.爸媽和寶寶面對面;
2.將扣子的一半塞進扣孔,讓寶寶從扣孔里拉出來;
3.先把最上面的扣子扣上,再從上往下一個個扣好。
在寶寶學會扣前襟紐扣之前,可以讓他玩幫娃娃扣紐扣的游戲。指尖的小肌肉運動,會使寶寶的指尖變得更為靈巧。
有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孩子說謊其實是一種比較正常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從兩歲的時候開始,一直到12歲都會有說謊的行為出現(xiàn),這個時候被稱作最不誠實的時候。
專家說明,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里面,說謊率為96%;4歲孩子每兩個小時說一些沒有多大影響的謊話率為80%;6歲的孩子,基本上一個小時就會出現(xiàn)一個謊話。
如果孩子經(jīng)常性說謊的話,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正確引導,這樣才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誠實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謊言嗎
孩子現(xiàn)在還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說了謊。孩子說的一般都是隨機謊言。比方說爸爸媽媽問他有沒有吃掉水果的時候,孩子說吃掉了,可是他們面前的盤子仍然裝滿水果,因為孩子現(xiàn)在還不會藏起揭穿謊話的證據(jù)。
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的時候,孩子會變得為了避免懲罰,或更復雜的原因而編造謊話。通過說謊的行為孩子可能會提高權(quán)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歲的時候,孩子會慢慢知道爸爸媽媽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媽媽是不會知道的。
孩子說謊的理由
根據(jù)臨床兒童心理學家塔尼亞解釋,孩子說謊其實是孩子大腦發(fā)展的一個標志。孩子之所以會說謊。是因為孩子的意識當中對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著另外的一種情況,然后希望自己傳達的信息能夠讓別人相信。
事實上,一些專家覺得這是孩子處于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當中出現(xiàn)的行為,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說出“善意的謊言”。
如何讓孩子不說謊
專家告訴爸爸媽媽的一個辦法是,可以主動跟孩子說:“告訴我發(fā)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積極倡導誠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說了真話以后,爸爸媽媽要表揚孩子,然后要鼓勵并且支持他們把誠實放首位。要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十分喜歡你告訴我們真相。
要是爸爸媽媽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誤導,可以跟孩子說清楚:說謊是不被認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學會說出真相,這樣爸爸媽媽才會更加信任你們。
還要跟爸爸媽媽說的是,孩子聽到的謊話越多、自己也會說更多的謊話。孩子平時會觀察爸爸媽媽的行為。因此,爸爸媽媽不管是善意的謊言,還無關痛癢的小謊,都不能隨便說。爸爸媽媽還要讓孩子區(qū)分謊言的性質(zhì),特備是對于學齡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項非常正常的行為。所以,爸爸媽媽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說謊”的標簽。
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可以適當?shù)乜滟澮幌潞⒆樱骸澳愕南胂罅芫?!”或者“你說的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別是當孩子說出夸張、俏皮的想象,比方說“我家的寵物是恐龍”,爸爸媽媽可以詢問一下孩子:是什么樣的恐龍?你平時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如果夫妻感情不好,那么,他們所培養(yǎng)出來的孩子也會不開朗。可能有的人會質(zhì)疑,嬰兒這么小,怎么會知道爸爸媽媽之間的感情?大家一定要知道嬰兒擁有敏銳的頭腦,它能敏感地吸收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刺激。假如夫妻倆經(jīng)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試想一下孩子心理會怎么樣。
雖然孩子不知道爸爸媽媽爭吵具體是為了什么,但卻能夠體會到憎恨與厭惡的感情。爸爸媽媽經(jīng)常吵架,孩子肯定會變得陰沉不開朗。孩子臉上的五官雖然是遺傳來的,但是嬰兒的表情,卻是可以真實反映雙親生活的鏡子。
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一個案例,有一位年輕母親抱著嬰兒到“人生服務所”,跟大家討論自己離婚的事情,當時,大家都發(fā)現(xiàn)孩子和母親的悲傷表情極為相像,令人感到非常詫異,孩子為什么也會這么悲傷呢。??
被強力培植了憎恨與厭惡感情的幼兒,隨著年紀的增長會上幼兒園、又會上小學,漸漸長大后,你覺得孩子會變成什么樣的人?這應該不難想象。??
查一查問題少年的記錄就可以知道,問題少年的幼兒期,基本上都是在不幸的家庭環(huán)境中度過的。孩子懂事后的心理動機或行動等的原點,都是來自于幼兒時代所接受到的無意識的經(jīng)驗。
母親的“憂慮”會傳染幼兒
說到幼兒教育,很多人往往誤解為就是開發(fā)智力商數(shù)、漢字記憶量等可計量的能力。事實上,如果開發(fā)不可計量的,諸如判斷力、價值觀或感知力等能力,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這一點希望大家都能夠記住。
特別是后者,根本不必擺出架構(gòu)來談“教育”。因為媽媽平時的行動與感情就是教育的緣故,所以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五音不全的母親教出來的子女唱歌肯定也會跑調(diào)。同樣的,如果媽媽平時不是很開心的話,那么自己教育出來的孩子,個性一定不開朗,冒失的母親所養(yǎng)育的孩子,平時做事情肯定是毛手毛腳的。至于五音不全,其實只要媽媽意識到,平時不在孩子面前唱歌就可以了。??
但是,性格,感情、感覺等實際問題,很多時候媽媽自己都會忽視,就算自己發(fā)覺了,也不可能短時間就改過來,因此爸爸媽媽平時一定要多加注意才行。??
媽媽如果感冒了,孩子很快也會被傳染。媽媽如果不想傳染子女,那就要掛口罩,經(jīng)常漱口等。但是,好像大部分的母親都做不到防范自己的缺點感染子女,所以,希望爸爸媽媽盡力不要把自己的缺點遺傳給子女。??
“愁慮”的母親所帶有的病原菌比疾病的傳染性還要強大,會以強烈迅速的速度感染子女,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說是幼兒教育,事實上,不需要標新立異。恩愛的夫妻、融洽的家庭,對孩子來說就是最好的幼兒教育了。
很多媽媽可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覺,如果自己壓力很大,寶寶好像也會有所反應。比如在給孩子喂奶的時候,自己不耐煩或者生氣,寶寶就會哭鬧,溢奶,打嗝,睡覺的時候也會很不踏實,而且醒來后容易發(fā)脾氣。
嬰兒是靈敏的測量器
醫(yī)學博士安德魯戛納說:“當爸爸媽媽有壓力時,孩子也會產(chǎn)生壓力。經(jīng)過一系列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人和動物都是如此,嬰兒是一部靈敏的測量器?!?/p>
如果嬰兒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壓力或者情緒波動,這會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當爸爸媽媽憂傷、不開心的時候,對孩子的關注就會減少。
每當這個時候嬰兒就會感到受冷落、恐懼。如果爸爸媽媽可以很好地應對壓力,比如做做深呼吸、數(shù)數(shù)或者做運動,寶寶也會受到你的影響,不自覺的模仿。如果爸爸媽媽沒有正確處理壓力,孩子就有可能會學會咆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爸爸媽媽壓力對幼兒影響的表現(xiàn)
桑德拉維斯教授說孩子的這種情況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fā)生。
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報道指出,長期壓力等不良情緒對孩子的大腦發(fā)育會有一定的影響,會影響大腦和身體機能。比方說:
1.長期的壓力能夠影響大腦回路的連接,導致大腦偏??;
2.在孩子未來的成長道路上,可能對不利情況更加敏感,很容易產(chǎn)生壓力;
3.壓力能夠抑制免疫反應,孩子的免疫力會降低,所以更有可能會生病。
4.長期的壓力能夠破壞大腦學習和記憶的區(qū)域。
教孩子正確應對壓力
嬰兒可能會感受到生活中的輕微的或者中度的壓力,但這些壓力對寶寶的成長不會有很大的影響。有時候壓力反而會帶給寶寶一些好處,嬰兒的心率會增加,激素水平發(fā)生改變,當爸爸媽媽安慰寶寶以后,寶寶就會學會應對克服壓力,這是一種必要的生存技能。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還是爸爸媽媽能夠處理自己的壓力,不要讓孩子受到感染。孩子的壓力越小,就會生活地越積極,吃得更多、睡得更好。
減輕爸爸媽媽壓力的小貼士
爸爸媽媽應該怎樣釋放自己的壓力呢?最簡單的方法有時候反而是最好的。如深呼吸、數(shù)數(shù),這樣心率就會降低,緩解緊張。長期的消除壓力的方法有:
(1)放松活動。平時可以做一些瑜伽,冥想等。
(2)嬰兒按摩。給嬰兒進行按摩對于媽媽和寶寶來說都是非常好的。
(3)運動。戛納博士說:“運動是最好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如果照看孩子沒時間,你可以尋求相關組織的幫助,讓你和孩子同其他父母及孩子一起去運動?!?/p>
(4)和朋友出去玩。
(5)找一個幫助小組,無論是網(wǎng)絡上的朋友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朋友,聊天是很好的去除壓力的方法。
你可能會這樣想,平時我忙于工作,沒有時間進行鍛煉,也沒有時間在晚上和朋友出去玩,成為一個好媽媽需要做的事情很多,這不單單是為了你自己,同樣是為了孩子,減少你的壓力對你對孩子都好。
家園共育《孩子含淚哭訴:爸爸媽媽,求你別再亂哄我了!》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我的爸爸媽媽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天下沒有無分歧的家庭,夫妻爭吵對于孩子而言,更是一種真實而又強烈的體驗。 「媽媽,我好害怕……」 昨天晚上,我和老公第N次當著3歲的女兒吵架。 我扯著嗓子,把枕頭扔向老公,女兒剛好從房間出來,恰巧看到...
孩子在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少不了家長的稱贊和表揚。夸獎孩子可以大大改善與孩子之間的交際氛圍。家長應該努力給孩子打造一個贊美的良好氛圍。那么你知道關于夸獎孩子的話有哪些呢?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爸爸媽媽夸獎孩子的經(jīng)典語句,僅供參考,希望能為您提供參考!...
中班主題我來當爸爸媽媽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動設計背景,活動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活動反思等內(nèi)容,體驗父母養(yǎng)育自己長大的辛苦,萌發(fā)保護脆弱生命的責任感,適合幼兒園老師們上中班主題活動...
在幼兒園生活時間長了,每天和形形色色的家長打交道,有時也會走進孩子們的家門,走進他們真實的家庭生活。了解得多了,有時你會感嘆:現(xiàn)在的世界很精彩,現(xiàn)在的世界很無奈。現(xiàn)在的爸爸媽媽雖然給了孩子太優(yōu)越的物質(zhì)...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