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善待孩子的過失,慎用“批評”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0-09-03

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不管是家長還是老師,都需要互相包容,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并使其積極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教師除了教學(xué),還有哪些責任與義務(wù)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編輯的《善待孩子的過失,慎用“批評”教育》,歡迎您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助益!

昨天帶兒子去書店,路上遇到了我教過的一個學(xué)生,今年讀高二,跟他聊到了某老師,他說:“我很尊重老師的,但就是討厭她!”

“為什么?她教學(xué)可是很出色的啊!”

“我承認我很喜歡她的課,我討厭的是她的道德!她曾當著全體同學(xué)的面狠狠地批評過我,歷數(shù)了我所有的缺點,把我貶得一無是處?!?/p>

“那肯定是你做錯了事情,否則老師是不會無緣無故批評你的,老師直擊你的缺點,是想激勵你改正,是出于對你的關(guān)心啊?!?/p>

“我是有錯,但是她說話太苛刻,太不尊重人,一點都不顧及我的感受,很傷我自尊,她的言辭和態(tài)度讓我無地自容。”

事情發(fā)生在這學(xué)生讀小學(xué)的時候,現(xiàn)在說起來,猶在眼前,而且情緒很激動,可見這件事已在他的腦??躺狭松钌畹睦佑?。

“教育孩子,必須有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要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理解、溫暖的方式、心平氣和地跟孩子相處?!边@個道理我們都懂得,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整天跟這些敢作敢為、個性十足的孩子打交道,偶爾的沖動也是難免的。當孩子有了過失,尤其是一些調(diào)皮搗亂的孩子,在對其進行教育時,我們往往會板起面孔給他們講一些道理,甚至用尊嚴的語言對其批評一頓,殊不知,孩子在接受我們的教育時,腦子里想的根本不是如何悔過,而是怎樣應(yīng)付過關(guān),盡快結(jié)束這場居高臨下的挑戰(zhàn)。試想,我們當時所隱含的教育目的,他又能聽得進多少呢?相反,這場對陣或許會引發(fā)孩子的逆反心理,言辭過激還會傷害到師生的感情。就像今天的這個學(xué)生,老師當時的本意已經(jīng)完全被扭曲。我們的一片苦心豈不是徒勞嗎?

“教育孩子,一定要飽含深情的愛孩子,不僅是孩子給你帶來快樂時,在孩子做錯了事情,接受我們的批評時,更該在言詞和感情上表現(xiàn)出這是出于對他的愛?!苯⒘己玫膸熒P(guān)系,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xué)生才能無拘無束地跟老師交流,才會從思想深處接受老師,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對學(xué)生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為了不讓孩子對我們“刻骨銘心”,還是引以為戒吧!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

教育孩子批評要巧妙


妙用批評第一步:唱“白臉”

就快吃晚飯了,可是貝貝吵著要吃桌子上的餅干。

策略1:媽媽一把奪下孩子手里的餅干,教訓(xùn)說:“不許吃餅干,告訴你一會兒就吃飯了。真不聽話!”

策略2:媽媽悄悄把餅干盒藏起來,轉(zhuǎn)移貝貝的注意力。“小白兔老是吃零食,結(jié)果牙齒都掉光了,貝貝可不要和她學(xué)。我們先來講故事,一會兒吃飯,好嗎?”

策略1和策略2孰優(yōu)孰劣,相信爸爸媽媽們一看就心中有數(shù),媽媽在批評時唱“白臉”,既起到了糾正孩子錯誤行為的作用,又避免了傷害貝貝的幼小心靈。3-7歲的寶寶大多精力旺盛,調(diào)皮好動,做出些出格的事情就在所難免,很容易招來爸爸媽媽的批評。誠然,有時候?qū)⒆舆M行批評可以避免孩子再犯相同的錯誤,但是一味地批評孩子卻容易造成孩子做事畏首畏尾,情緒壓抑,這就需要爸爸媽媽在批評孩子時有人唱“白臉”??鞓酚腥さ恼Z言更易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白臉”之妙就在于可以和顏悅色地讓孩子明白他剛才做錯了什么,應(yīng)該怎么做,這樣就能起到批評應(yīng)有的教育作用了。

Tips:“白臉”三要

1、要避免經(jīng)?;?。父母說孩子做得不對時,孩子總不大高興,有時候甚至會哇哇大哭,如果說孩子這不對那不對,就會強化孩子的逆反心理,整天悶悶不樂。有研究表明,愛笑的孩子更聰明,當孩子生活在寬松的氛圍里,才更容易享受童年的快樂。

2、要婉轉(zhuǎn)而間接。孩子對世界還不甚了解,很多的錯誤行為是出于好奇,所以即使是必須批評孩子時,也可以通過一些孩子喜歡的故事人物,婉轉(zhuǎn)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容易輕松接受,還會感到爸爸媽媽很有趣。比如,爸爸媽媽可以說,“小熊都在自己畫畫呢,你也自己畫好嗎?”,“小公雞在搶別人的蟲子吃,你說它有沒有禮貌???”

3、要有理加有據(jù)。爸爸媽媽在唱“白臉”時要和顏悅色,有理有據(jù)。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給孩子解釋為什么會受到批評,又應(yīng)該怎么做,避免孩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樣,寶寶就會乖乖地接受家長的批評指正并且改正錯誤。

妙用批評第二步:扮“黑臉”

子瑞爸爸:“每到吃飯時間,我和子瑞的媽媽就特別頭疼,因為我們家子瑞很難安安靜靜地把飯吃完,使盡渾身解數(shù)才能哄他吃下半碗飯。喂飽他以后,我們都沒心思吃飯了。我要是打他罵他吧,又覺得孩子這么小,挺心疼的。該怎么辦呢?”

為了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些規(guī)矩是不能不立的,所以該“批評”時就“批評”。因此,可當?shù)谝徊健鞍啄槨绷λ患皶r,爸爸媽媽就得在批評孩子時扮扮“黑臉”嘍!

3-7歲的孩子是最聽不進復(fù)雜道理的,他們已經(jīng)開始聽從自我意識的召喚,此時就不該拘泥于道理而應(yīng)著重行為習慣?!昂谀槨敝罹驮谟诳梢詫⒆拥腻e誤進行“懲戒”,讓孩子學(xué)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最終能夠自我管理。對于因長時間的聽之任之而養(yǎng)成的不良行為習慣,例如不好好吃飯這類問題,單純的勸說不一定有效,爸爸媽媽可直接批評孩子的錯誤,語言行動相一致就會立竿見影,收到效果。

Tips:“黑臉”準則

1、只對事不對人。不管是語言批評還是行動懲戒,批評的是孩子做錯的事,應(yīng)該避免牽扯到孩子的個性和人格問題?!斑B這點小事都做不好,你笨死了”,這些帶有貶低意味的話語很容易導(dǎo)致孩子的逆反情緒,這就將造成批評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2、語言批評。在批評孩子時,語言批評是第一步,其作用相當于警告?!俺燥垥r要安安靜靜的,否則我就把飯收走了,今天你就沒有晚飯吃了。”在語言批評時要注意表情和語言相一致。大家可以想象,笑咪咪的警告會起多大作用呢?

3、行動懲戒。語言警告,往往會因家長的一貫教育或?qū)殞毜膫€性特點等原因,不一定對每個寶寶都有效,此時爸爸媽媽就要果斷采取行動,把晚飯收走。孩子餓了一頓之后就知道下次應(yīng)該乖乖吃飯了,這說到底還是為了孩子好,所以爸爸媽媽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而心軟,“光打雷不下雨”的話,“懲戒”就不起作用了。

妙用批評第三步:少“變臉”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爸爸媽媽在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應(yīng)該盡量避免“兩天打魚,三天曬網(wǎng)”,真要持之以恒可就不像說起來這么容易了。

Tips:“變臉”解析

這“變”指的是對孩子錯誤發(fā)生后的基本看法和原則態(tài)度的改變。

1.前后不變

拿媽媽為例,在孩子所犯的同樣錯誤的批評態(tài)度和原則應(yīng)該一致,不應(yīng)有強烈反差,甚至矛盾。比如,媽媽原本與琳琳約定好了每天的固定玩耍時間,可媽媽的脾氣很火爆,碰上心情不好,看到琳琳把玩具弄得亂七八糟的,她就會氣不打一處來,把琳琳好好“批評”一頓;要是碰上心情好的話,又跟女兒親得不得了,即便看到琳琳做錯了,也會輕松放過。那琳琳可能就會在媽媽義正嚴辭地批評她時,對媽媽曾經(jīng)完全相反的行為提出疑問,那時你到底是以“我是你媽媽,你要聽我的”搪塞,還是向女兒認錯呢?認一次兩次沒有關(guān)系,可老在孩子面前檢討的話,以后孩子就會以“我媽媽還做不好”為由降低做事要求。造成前后改變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原因出在家長自身控制情緒的能力上,為此各位長輩都應(yīng)先檢討自己,省得以后再檢討就晚了。

2.人人不變

這不變,不單需要一兩位家長,還應(yīng)涉及到祖輩,這是出于現(xiàn)今祖輩參與了很大一部分教育影響孩子的角度而考慮。如果各持己見,夸張起來,就會造成媽媽說東,爸爸說西,爺爺奶奶說北,外婆外公說南的混亂場面,那孩子一定是暈頭轉(zhuǎn)向,沒了方向。那他怎么辦呢?可能就索性依著自己的性子行事,而缺乏體驗和能力的他只會越做越錯,導(dǎo)致更多更大的錯誤發(fā)生,家長就開始新一輪的“批評”了。這樣可是個惡性循環(huán)??!

要做到人人不變,那就得統(tǒng)一步調(diào),各自分工,長輩可以事先協(xié)調(diào)好,該批評的時候就貫徹批評,該教育的時候就正確教育,這樣孩子才能成為一個明是非懂禮貌的好寶寶。

3.始終不變

這里講的是“以不變應(yīng)萬變”,也就是說寶寶會出現(xiàn)的小差錯雖有不少,可也無外乎那幾樣,不過依循的原則是不變的,可方法就可因人而異了,比如“白臉”、“黑臉”,但切記不可在同一次批評中改換,這樣會給孩子“你治不了我”的感覺,以后孩子會更加肆意妄為。

成功而有效的批評對孩子還是有益的,所以就應(yīng)仰仗合理的情境,良好的氛圍,有趣的方法,達到萬變也不離其宗。

善待孩子的“膽小”


善待孩子的“膽小”

編導(dǎo)語:孩子上小學(xué)了,從老師得來的反饋和平時我們所聽到的人們孩子的評價

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膽小"。

孩子上小學(xué)了,從老師得來的反饋和平時我們所聽到的人們孩子的評價

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膽小"。

很長一段時間,我似乎很為此傷心。孩子似乎無法和陌生的小朋友溝通,每

每有陌生人在場,孩子總是顯得特別膽小,自己一個獨自去玩了。

于是,我給孩子做了項特殊的要求,每天給我在學(xué)校里認識一個新的朋友。

可是一個月過去了,孩子在班上只認識了幾個人。

有時,看到孩子見到陌生人的那份不自然,特別是有人在孩子面前嫌棄他的

膽小時,我本來也想訓(xùn)訓(xùn)自己的孩子怎么如此膽小,但我忍住了。

我突然想到了一個簡單的問題。我也是生性內(nèi)斂的人,我沒有教會孩子如何

和人溝通。小的時候,孩子見到陌生人,我并沒有示意孩子要和人熱情地打招呼

。平時,我也很少帶孩子去走親訪友。常此以往,孩子似乎不懂得和人交往,變

得漸漸膽小,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了。

意識到問題的所在之后。我嘗試著引導(dǎo)孩子去小朋友溝通,帶孩子去公園玩

。以往見到陌生人我都很少搭訕。但為了幫助孩子克服膽小,我主動過去和小朋

友搭訕,先和小朋友聊開了,然后,再慢慢讓自己的孩子試著和小朋友聊天。剛

開始,我只是讓孩子簡單地搭話,讓孩子有個適應(yīng)的時期。

我?guī)秃⒆右]認識后,讓孩子漸漸獨立和陌生人溝通、聊天。經(jīng)過一段時間

的訓(xùn)練,我發(fā)現(xiàn)孩子其實不象我和他人眼中的那樣膽小。很多時候,只是我們沒

有引導(dǎo)孩子去和人交往而已。

如今,我無需再去抱怨自己孩子的膽小了。但是,和其他小朋友相比。我的

孩子在人際交往似乎確實比較被動、積極性不夠,而這點我也是如此。也許是遺

傳的因素,也許是自己觀念的改變。我不再苛責孩子改變,因為我明白了其實這

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一道獨特的風景,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膽大。

膽量無法復(fù)制,性格無法復(fù)制,認識了這一簡單的道理后,我漸漸接納了我

的那個曾經(jīng)膽小的孩子。

家庭教育慎用金錢激勵


家庭教育慎用金錢激勵

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家庭教育中單純運用金錢作為手段指引孩子的行為,這種教育方式過于簡單和粗暴,很容易使孩子錯誤地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獲得金錢作為自己生活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這種做法對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報《金錢獎孩子激勵還是功利?》報道了清遠部分家庭對孩子采用金錢獎勵的情況,文中提到,金錢獎勵的標準多種多樣,有簡單的考試成績兌換現(xiàn)金、家務(wù)獲取酬勞,還有達到一定的目標或積分即可兌換一定的現(xiàn)金獎勵。一些家庭已經(jīng)將如何實施金錢獎勵的方式進行細化和規(guī)范化,并且出臺相關(guān)“規(guī)定”,單純運用金錢獎勵指導(dǎo)孩子的行為已經(jīng)成為清遠不少家庭的最常用教育方式。

筆者認為,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家庭教育中單純運用金錢作為手段指引孩子的行為,這種教育方式過于簡單和粗暴,很容易使孩子錯誤地認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占有,把獲得金錢作為自己生活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這種做法對孩子是十分有害的。

我們不妨看看美國著名心理學(xué)家所做的實驗,挑選出一些喜歡繪畫的孩子,把他們分成兩個實驗組:他對第一組的孩子許諾說:“如果你們畫得好,老師就給你們獎品。”;對第二組的孩子說:“我很想看看你們的畫,我喜歡你們畫畫?!眱蓚€組的孩子都高興地畫了起來。結(jié)果,第一組得到了獎品,第二組得到了具體的點評。

三個星期后發(fā)現(xiàn),第一組的孩子繪畫興趣明顯降低,大多不愿意再畫;而第二組的孩子則和以前一樣喜歡繪畫。后來,該心理學(xué)家又把這個實驗在不同國度、不同興趣組作過多次論證,結(jié)果都是相同的。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獎賞固然可以強化某種良性行為,讓他們短時間內(nèi)提高積極性,但它又有使人只對獎賞感興趣,而對被獎行為失去興趣的危險。孩子還小,尚未形成一個穩(wěn)定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用金錢獎勵,讓孩子覺得行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獎賞,孩子將變得貪婪,逐漸發(fā)展成惟利是圖,對感情變得淡薄,同時也在客觀上阻礙了孩子潛能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靠獎賞激發(fā)起來的行為不可能持久。

誠然,孩子的某種良好行為與某項成績的取得,應(yīng)得到家長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但是,金錢獎勵更多是一種外在的手段,而不是內(nèi)在需求,獎勵孩子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應(yīng)該以精神方面的鼓勵為主,必須慎用金錢獎勵的方式。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不斷增強自己的社會性,不斷提高自己在精神、情感等方面的需求,追求精神世界里的滿足。而適時對孩子作積極的肯定,比如稱贊、表揚、鼓勵、關(guān)注等可以令孩子更加自信,讓孩子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自我認同感和滿足感,它能夠使孩子的精神需求不斷地迸發(fā)出來,成為一種自發(fā)的行為,從而鞏固孩子好的行為。

當然,精神獎勵也要適度,并不意味著一味的放縱,因為過度的精神獎勵會讓人自我膨脹,導(dǎo)致孩子驕傲自滿,覺得自己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不需要任何努力了。

切莫批評教育孩子的幾個時間點


切莫批評教育孩子的幾個時間點

一般家長在家里對孩子進行行為指導(dǎo)和批評教育都是隨心所欲的:孩子放學(xué)不專心做作業(yè),而是直奔電視機或電腦,家長就開始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這是一種教育的誤區(qū),不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問題。

教育與批評孩子最好在家中。一家人可以在一周選擇一個時間坐在一起,開誠布公地交流。父母可以借此機會提出對孩子的要求,孩子也可以對父母提出意見。在平等交流之后,孩子如果認識到錯誤,父母可以督促孩子自己訂出改正錯誤的計劃表。孩子普遍自尊心很強,他對于自己寫下的計劃是會認真對待的。

【這幾個時間點切莫批評教育孩子】

教育與監(jiān)護孩子雖是父母的權(quán)利,但并不意味著你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地批評孩子。有些時間父母不應(yīng)該批評教育孩子。

一是早上出門時。一日之計在于晨,父母要幫助孩子懷著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溫馨地與孩子道別,而不是讓孩子從早上開始就受氣。

二是一起吃飯時。很多父母平時不抽時間陪孩子,只有吃飯時專心面對孩子,看到孩子有什么問題,或者突然想到孩子有什么問題,就開始教育孩子。這樣會影響孩子的食欲,破壞本來寧靜的家庭時光,讓孩子覺得和父母吃飯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嚴重影響他的身心健康。

三是父母脾氣變壞時。父母脾氣已經(jīng)很壞,很容易一張嘴就罵人,結(jié)果傷了孩子,也損害了自己做父母的慈愛形象。此時,一定要息怒,等自己心平氣和后再開口。

四是發(fā)生直接沖突時。孩子說好晚上8點回來,結(jié)果10點才回來。父母早已窩了一肚子火,這時如果開口,必然發(fā)生直接的沖突。倒不如把事情壓后,等第二天再聽孩子解釋。而且,父母表現(xiàn)了寬容與大度,會讓孩子自覺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借鑒:古人批評孩子也講時機】

古人對批評教育孩子的時機也很講究,他們認為,年幼和地位卑微的人有過錯的時候,不應(yīng)該責備。清人陳繼儒認為“卑幼有過,慎其所以責讓之者”。他認為以下七種情形不宜批評孩子:

第一,“對眾不責”,即不要在眾人面前責備孩子。

第二,“愧悔不責”,即慚愧后悔不責備孩子。

第三,“暮夜不責”,即夜晚不責備孩子。

第四,“正飲食不責”,即吃飯時不責備孩子。

第五,“正歡慶不責”,即正在歡慶時不責備孩子。

第六,“正悲憂不責”,即正在憂傷時不責備孩子。

第七,“疾病不責”,即正在患病時不責備孩子。

父母如果能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地方采用合適的方法教育批評孩子,孩子易接受,批評的效果自然好。接下來向大家介紹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動機。

【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時機】

一、遇有困難或失敗的時候。

孩子在校運會上因故沒能拿到名次,在最沮喪的時候如果所聽到的不是父母的鼓勵,而是“也不看看自己是不是塊料”、“沒得本事瞎逞能”的譏諷,他必定對父母沒有好感,以后對體育也很可能再無興趣。相反,在孩子考試失利時,父母不是訓(xùn)斥,而是首先肯定其已經(jīng)盡到了努力,然后再引導(dǎo)他分析失敗的原因,并幫助他及時補救,使他走出困境,孩子定會因感激而自覺地加倍努力。

二、有較大過失的時候。

孩子在犯了大錯或闖了大禍的時候,大多會產(chǎn)生畏懼感、負罪感和內(nèi)疚感。此時,他們比平時更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也容易虛心地接受批評。父母若能抓好這一時機,在充分理解、同情和體諒的基礎(chǔ)上,幫其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循循誘導(dǎo),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闖禍”的辮子不放,橫加責罵,沒完沒了,卻會適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無心思改。

三、他人或自己取得成績、做了好事的時候。

每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有爭強好勝、不甘落后的共性。因而當朝夕相處的同伴取得了突出的成績時,他們表面上可能裝得滿不在乎,其實心里卻在暗下決心一定要追上和超過對方。而當他們真的取得了成績或做了好事受到夸獎時,更會以此為動力,精益求精,好上加好。因此,父母應(yīng)善于抓住時機,對其進行指導(dǎo),向孩子提出適當?shù)哪繕艘?,促其將一時的熱情轉(zhuǎn)化成持久的行動。

四、對某一事物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時候。

當孩子對某一事情如繪畫、彈琴、踢球等產(chǎn)生濃厚興趣時,往往產(chǎn)生積極追求的欲望,他們會自覺地去尋求知識、去刻苦努力。父母應(yīng)該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選擇,而不應(yīng)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孩子,逼其去做不愿做的事,學(xué)不愿學(xué)的東西。聰明的父母大多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幫他們?nèi)腴T,發(fā)展的過程中對其進行正確、科學(xué)的引導(dǎo),教其平衡發(fā)展,夯實知識基礎(chǔ),厚積薄發(fā),少走彎路。

五、某種不良行為剛剛露頭的時候。

大量事實證明,孩子養(yǎng)成惡習往往與第一次發(fā)生不良行為時未能及時得到指正密不可分。很多孩子做了錯事,往往主觀上并未意識到。家長若能在孩子的某種不良行為剛剛露頭的時候,緊緊抓住這“第一次”不放,及時地對其進行明辯是非、詳陳利弊的教育,必能幫助孩子打下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基礎(chǔ)。

六、新時期開始的時候。

任何一個被認定的“壞”孩子,在其失足或犯錯之后也都存在著悔過自新的本能。如果家長在他們立志發(fā)奮、決心從頭做起的時候抓好時機,對其進行教育和鼓勵,必能有效地促其變好。這種時機便是各種新時期剛剛開始的時候。如:考取新的學(xué)校、新的學(xué)期開始、期中考試結(jié)束之后、剛剛換了班主任、剛剛當選為班干等等。這種時候,孩子會有一種新鮮感、希望感,容易產(chǎn)生強烈的“從頭開始”“好好學(xué)”以求得到教師、家長或別人承認和肯定的內(nèi)在動力。此時家長若能因勢利導(dǎo),定能“旗開得勝”。

七、孩子受到委屈或挫折的時候。

當孩子沒有做錯事而被人誤解,或好心辦了壞事而被人責怪時,他們往往認為別人是故意和自己過不去,因而由于委屈而產(chǎn)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此時家長若能以冷靜、寬容和理解、同情的態(tài)度幫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幫助他挽回局面,使其得到客觀公正的對待,孩子必然會產(chǎn)生感激之情。在這種情況下,父母總結(jié)教訓(xùn)甚至訓(xùn)誡的話孩子都能聽得進去,也樂于接受。

八、學(xué)校教師來家訪的時候。

教師家訪是孩子最不安的時候,他們唯恐父母在教師面前將其說得一無是處。有些父母正是有教師來家訪便告狀,一味指責,想借教師的威嚴來教訓(xùn)孩子,結(jié)果引起孩子反感,進而以后對父母的話不管好壞一概不聽。如果家長在教師來訪時,先將孩子在家的優(yōu)良表現(xiàn)向老師匯報,則容易博得孩子的好感。在此基礎(chǔ)上再以希望的口氣委婉地指出其缺點和不足,孩子一般樂于接受,并在日后的行動中積極改正。

九、有重大集體活動的時候。

大多數(shù)的孩子都不希望自己在集體活動中因為亂了大局、壞了大事而在同伴面前出盡洋相;相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言行能受人褒贊、受人夸獎。家長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抓住搞大型活動(如校運會、藝術(shù)周、參觀、春游等)的大好時機,適時地對孩子進行遵紀守法、熱愛集體、團結(jié)互助等教育。

十、出外做客或家中來客人的時候。

孩子都喜歡聽好話、受表揚,而不希望在客人面前現(xiàn)眼。因而當父母帶其外出做客或家中來客人時,孩子的言行會不自覺地“規(guī)矩”起來,平時的許多劣性也會自動隱匿起來。家長如能抓住這個時機,在客人面前適度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他將會引以為豪而繼續(xù)發(fā)揚。溫馨提示:家長如果能處處留心觀察,準確捕捉教育的最佳時機,適時地對子女進行引導(dǎo)和教育,也完全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內(nèi)容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教育孩子的十大最佳時機,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不要為孩子的過失尋找借口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他的散文中曾描寫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孩子正在放聲大哭,媽媽心疼地在旁邊安慰:一手摟著孩子,一手用力拍打地板,對孩子說:‘都是這個土腳不平,害得寶貝仔摔倒,媽媽替你打土腳!’媽媽拍地的動作非常滑稽夸張,使那哭鬧不休的孩子也忍不住破涕為笑了?!?/p>

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我們也常見到。何女士到一位朋友家去玩,朋友的孩子不小心被椅子絆倒,“哇哇”大哭起來。朋友立即抱起孩子,一邊念叨著“寶寶乖,不哭,我打死椅子”,一邊用力拍打椅子。正哭著的孩子馬上轉(zhuǎn)哭為笑。可見,不同的母親安慰孩子的方法卻是相同的。

跌倒,無疑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常見的事情。父母都明白:不論任何形式的跌倒,都是由于孩子自己不小心。然而心疼孩子的父母卻舍不得讓孩子承擔這小小的責任。為了安慰孩子,他們找出種種理由為孩子開脫:跑的時候被樹枝或石頭絆倒了,就把樹枝折斷,把石子扔向遠處,說:“壞樹枝(壞石頭)!你為什么要絆倒我的寶寶!”;走路不小心跌倒了,就打罵地板:“地板你這個大壞蛋,為什么要害我的乖孩子跌倒!”;即使是找不到任何東西可以責備,就罵風:“都是這風,讓寶貝兒摔倒,媽媽打風!”……就這樣,因為孩子的跌倒,媽媽們攆過雞,追過狗;罵過門檻,打過凳子;折過樹枝,跺過地板。她們武斷地將孩子自己的過失嫁禍給了椅子、樹枝、地板和風,使孩子真以為自己的跌倒是因為風、地板或是樹枝的緣故,而很少想到是自己走路不小心。

這種替孩子尋找借口的做法無疑是一種嚴重的誤導(dǎo)。試看生活中的一幕幕:打碎了窗上的玻璃,怨玻璃不夠結(jié)實;忘帶鑰匙進不了門,怪媽媽不早回家;和小伙伴鬧矛盾,總是別人的不對;作業(yè)沒有寫完,怨老師留得太多;考試考得不夠理想,總是題目出得太難……總之,只要有不順心的事,就怨別人、怨父母、怨學(xué)校、怨環(huán)境、怨社會……正是疼愛孩子的媽媽們教會了孩子為自己的過失尋找借口,而心安理得地放棄應(yīng)有的反思,逃避應(yīng)有的懲罰,漸漸地淡漠了責任感。

人生的道路難免會坎坷不平,會有荊棘橫路和風狂雨暴,“在風中跌倒,在愛中流淚,這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旅程”,如果不學(xué)會從主觀上找原因,從失誤中吸取教訓(xùn),只會一味尋找“跌倒”的借口,孩子面對的將是更多的錯誤與失敗。所以,心疼孩子的媽媽,當你的孩子跌倒以后,不要責怪風、怨恨雨;也不要再罵樹枝、打椅子;不要以愛的理由為孩子尋找借口。要讓孩子明白“風中跌倒不為風”,正是由于自己的不小心才會被絆倒,而“絆倒”正是對“不小心”的懲罰。要教會孩子跌倒了爬起來,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過失與失敗,并從中總結(jié)得失。這樣,孩子才會“吃一塹,長一智”,小心地避過前進路途上的障礙。

批評孩子的技巧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父母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jié)果往往事與愿違。那么,父母批評孩子時,應(yīng)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一是低聲

父母應(yīng)以低于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xùn)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氣和地啟發(fā)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guān)系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么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么?這會使大部分孩子發(fā)現(xiàn)自己也有過錯,并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五是適時適度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fā)生的事,仿佛已經(jīng)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zhuǎn)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事半功倍。

你會善待孩子的秘密嗎?


成長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們心中那五花八門的“秘密”,是一片童話般的自由王國,是一方“非請莫入”的心靈圣地。面對孩子的“秘密”,家長們應(yīng)該怎么做呢?

秘密從哪里來

0~3歲:沒有秘密。

3歲之前,孩子一直活在與父母等撫養(yǎng)者依賴、共生的世界里,總是把自己與別人的想法、體驗混在一起。他們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沒有秘密可言。

3~4歲:秘密萌芽。

在3歲左右,孩子開始明確意識到自我和客觀世界的分離,逐漸學(xué)會用“我”來稱呼自己。他能意識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卻并不知情,“這是只屬于我的東西”,于是秘密出現(xiàn)了,這是一個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內(nèi)心世界。當然,這時的孩子對于要保守秘密還是公開秘密毫無意識。

4~5歲:感受秘密。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隱約感覺到秘密的含義,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內(nèi)涵和本質(zhì),所以,只能說孩子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僅此而已。如果問一個5歲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經(jīng)告訴別人好多秘密了。”可見,他還根本沒有辦法保密。

學(xué)齡期:為秘密困惑。

大部分6歲的孩子會為該不該把秘密說出去而發(fā)愁。尤其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觸的時候,他學(xué)會了“陽奉陰違”,由此產(chǎn)生了“見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獨立,通過保留自己的秘密而獲得獨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會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內(nèi)疚。

青春期:守衛(wèi)秘密。

進入青春期后,隨著獨立自主的意識迅速提升,孩子心靈的空間仿佛一下子被打開似的,秘密的內(nèi)容發(fā)生了變化而且范圍逐漸擴大。他們要更廣更多地接觸社會和人生,于是開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間來隱藏屬于個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開始轉(zhuǎn)向記日記,在日記中傾吐自己的“秘密”。同時,他們已經(jīng)意識到要為他人保守秘密,這表明他已經(jīng)逐漸具備責任感。

孩子為何隱瞞秘密

孩子有了“秘密”,卻總是瞞著家長。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聽他們道來——

暫時保密,給大人驚喜

安安(5歲,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電視里學(xué)來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話”告訴爸爸媽媽。等到過一陣子才說,有時看到他們開心和驚訝的樣子,我就覺得很好玩。

點評:孩子的這類行為其實是為了給家長一個驚喜而暫時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驚訝換取心理的愉悅,具有良好動機。家長應(yīng)了解孩子的這種心理,不可煩躁惱怒。

不顧阻撓,暗地行事

娜娜(7歲,女):父母總對我說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喜歡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嘗試,不想讓他們知道。

點評:這體現(xiàn)了孩子的獨立性,家長發(fā)現(xiàn)后,應(yīng)以民主的態(tài)度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她一定的活動自由。

害怕批評和嘲笑

凱凱(6歲,男):放學(xué)回家后,我把自己關(guān)在房間里,不斷練習體操動作。因為我想順利通過篩選,成為六一兒童節(jié)體操比賽的隊員。不過,爸爸媽媽對我很沒信心,所以我不想讓他們知道。雖然他們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總說:“什么都沒干?!?/p>

點評:這說明孩子不愿暴露缺點,而在維護“自尊”。家長應(yīng)多肯定孩子的進步,耐心幫助他,不要對孩子提過高要求,更不要諷刺挖苦他。

隱瞞過錯,保護自我

肖嘯(5歲,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馬桶里了,我不敢告訴爸爸,用水把牙刷沖了一下后放好了。哈哈,他沒有發(fā)現(xiàn)。

點評:為了逃避懲罰,孩子通常會隱瞞一些事實。原因多是家長過分嚴厲。家長平時對孩子應(yīng)理解、寬容,心平氣和,耐心說服,教育孩子勇于認錯。

性格內(nèi)向,少言寡語

覃芹(8歲,女):盡管我總覺得有很多話想說,可是我不知道該怎么說。有時老師或父母怪我“不坦誠”。這樣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說了,只好把那些話藏在心里當作我的秘密。

點評:內(nèi)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語,似乎“心事重重”,這主要與靦腆、羞怯、被動的個性有關(guān)。家長應(yīng)耐心疏導(dǎo),培養(yǎng)其活潑開朗、樂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我的秘密我做主

閔亮(12歲,男):我已經(jīng)3天沒有和媽媽說話。因為她偷看了我的日記,我很生氣。雖然她說那是為我好,可是日記里面有我的秘密,我不想讓任何人知道。

點評:父母負有監(jiān)護孩子的責任,但應(yīng)以尊重為前提,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和信件,不偷聽孩子的電話,不強迫孩子說出不想公開的秘密,并且通過科學(xué)的教育使孩子能夠獨立面對秘密并從容、恰當?shù)靥幹谩?/p>

秘密是成長的養(yǎng)料

近30%的中小學(xué)生的日記和信件,被家長偷看過。有些家長甚至理直氣壯:“我們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看看他的日記和信件算什么?”這表明很多家長包括老師并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實上,很多家長忽視了秘密就是孩子成長的養(yǎng)料。

一、秘密意味著孩子自我意識的成長。對于孩子來說,秘密意味著他自我意識的成長。作為家長,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應(yīng)該感到高興,這意味著孩子誕生了內(nèi)心世界,他想擁有自己獨立的空間。珍視一顆童心的成長,最好的方法莫過于讓他擁有一份獨自擔承的內(nèi)心秘密。

二、秘密是孩子內(nèi)心的一種珍貴體驗。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雖然孩子越來越不滿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擺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強大力量又令他們心生忌憚,于是秘密成為孩子作為弱者的一種自我保護形式。這種對自己內(nèi)心世界獨享的體驗,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個體的存在感和價值感。

三、秘密幫助孩子走向獨立和成熟。孩子總有一天要走向獨立,而擁有個人秘密并能恰當處置是走向獨立的要素。對個人來說,秘密往往與責任緊密相連,并且要獨立承擔責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擁有秘密是孩子邁向獨立和成熟的必經(jīng)之路,而沒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遠長不大的,有遠見的父母與教師應(yīng)當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批評孩子學(xué)會“指桑罵槐”


在父母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由于自尊心的原因,許多孩子常常難以接受當面直接的批評,而比較容易接受間接的批評。那么,父母間接批評的藝術(shù)有以下幾類。

借景抒情以情感人

有這樣一個民間傳說:漢武帝的奶媽在皇宮住了幾十年,不愿離開皇宮到外面去生活。但漢武帝嫌她啰唆、好管閑事,打算把她遷出宮。奶媽無可奈何地找到漢武帝的貼身紅人東方朔,請他幫忙說句話。東方朔安慰她說:“當你向皇上辭行的時候,只要加減看皇上兩次,我就有辦法了?!边@天奶媽叩別漢武帝,熱淚盈眶,邊走邊回頭看漢武帝。東方朔乘機大聲說:“奶媽,你快走吧!皇上現(xiàn)在已用不著你喂奶了,還擔心什么呢?”漢武帝聽了,如雷轟頂,想起自己是吃她的奶長大的,她又沒犯什么大錯,感到十分內(nèi)疚,于是收回了成命,留奶媽繼續(xù)住在宮里。這個傳說看上去是東方朔順水推舟,讓奶媽不要擔心,放心地離去,暗地里卻批評漢武帝忘恩負義,但漢武帝卻能欣然接受,這是因為這個批評委婉而含蓄,無損于君王的尊嚴和體面。

由此及彼、旁敲側(cè)擊

這種方法是通過故事、寓言,或者是不點名指責某些人干的某些事,或是通過與之有牽連的人或事來表達批評。有一位小學(xué)語言老師,當他發(fā)現(xiàn)學(xué)生甲跟學(xué)生乙在課堂上閑談時,他并沒有直接批評學(xué)生甲,甚至也沒有像某些老師那樣提問學(xué)生甲,而是提問乙或?qū)W生乙起來念段課文。學(xué)生甲沒了談話的對象,同時也意識到老師的間接批評,自然就專心聽課了。還有一位聰明的媽媽,當她那上幼兒園的兒子做錯事而且不認錯時,她總是耐心地坐下來講個故事給兒子聽,故事時里總有個孩子或者什么動物做了類似的錯事。講完后,媽媽就問兒子:“故事里那個孩子(那個動物)錯在哪里?”兒子按照媽媽的引導(dǎo)去批評故事里的孩子(動物)。過了一會兒,兒子領(lǐng)悟道:“媽媽,剛才我也做錯了事?!边\用這種形式傳達批評的意思,表明一個道理,既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又不使被批評者尷尬,容易被接受。

避實擊虛,循序漸近

間接批評的對象除了親朋好友之外,有時也可以用于對付那些動機不良的人,使他們深感內(nèi)疚,不至于在危險的道路上越滑越遠。況且,有的壞人十分兇狠,間接批評更符合斗爭策略。鄭板橋吟詩驅(qū)賊的故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晚年的鄭板橋辭去官職后,“一扇明月,兩袖清風”,帶了一盆蘭花和一條黃狗回鄉(xiāng)隱居。一天晚上,天寒月黑,風雨交加,他輾轉(zhuǎn)難眠。這時一個小偷溜進了他的屋子,鄭板橋略加思索,轉(zhuǎn)身低吟道:“細雨霏霏夜深沉,梁上君子進我們”。小偷臨近床邊,聞聲暗驚。接著,鄭板橋又吟道:“腹內(nèi)詩書存萬卷,床頭金銀無半文?!毙⊥德牭贸鲞@是房主暗示自己并不富有,自學(xué)羞愧,趕忙轉(zhuǎn)身出門,飛也似地逃走了。

間接批評運用得當,不僅可以避免給被批評者造成精神壓力,而且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起到激勵的作用。當然,應(yīng)當指出的是,運用間接批評不能千篇一律,要看對象,批評的程度也應(yīng)視具體情況而定。對那些錯誤嚴重、屢教不改的人,則還要運用其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方法。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善待孩子的過失,慎用“批評”教育》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教育孩子的聽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教育隨筆:如何對待孩子的過失 幼兒的3-6歲這個年齡段好奇心太強,對周圍一切的事和物都充滿了興趣,孩子們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問問為什么,弄它個水落石出。但是,由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發(fā)育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常常會做“錯事”!對此,我們做...
    2021-04-28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孩子插嘴,要善待 在集體活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在我說話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很聰明,很能說會道的孩子,他們會迫不及待的說出她們的意見與建議,有時會讓活動增添姿色,有時會讓老師不知所措,有時則更讓老師啞口無言……尤其是大班的孩子,...
    2021-04-28 閱讀全文
  • 面對孩子的過失 案例: 早入院時,小宇的媽媽拿來一小袋東西,對老師說:“這是小宇昨天從幼兒園拿回家的玩具,我昨天在家已經(jīng)批評他了,他爸爸氣得要打他?!蔽医舆^小袋子一看,是活動區(qū)的小玩具。我沒有馬上批評小宇,而是安慰她...
    2021-06-01 閱讀全文
  • 教育隨筆:批評孩子之后 批評孩子之后,您再次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了嗎? 孩子們陸續(xù)吃完飯,開始擦嘴、漱口。我則站在活動室與盥洗室中間的門口看他們漱口。帶了一上午的班,口干舌燥,于是我接了杯水一邊喝水一邊看漱口。在我一抬頭喝水的一剎...
    2021-05-26 閱讀全文
  • 教育孩子批評要巧妙 妙用批評第一步:唱“白臉” 就快吃晚飯了,可是貝貝吵著要吃桌子上的餅干。 策略1:媽媽一把奪下孩子手里的餅干,教訓(xùn)說:“不許吃餅干,告訴你一會兒就吃飯了。真不聽話!” 策略2:媽媽悄悄把餅干盒藏起來,...
    2021-04-01 閱讀全文

幼兒的3-6歲這個年齡段好奇心太強,對周圍一切的事和物都充滿了興趣,孩子們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問問為什么,弄它個水落石出。但是,由于幼兒生理和心理發(fā)育不完善,控制能力差,常常會做“錯事”!對此,我們做...

2021-04-28 閱讀全文

在集體活動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在我說話的時候總是有一些很聰明,很能說會道的孩子,他們會迫不及待的說出她們的意見與建議,有時會讓活動增添姿色,有時會讓老師不知所措,有時則更讓老師啞口無言……尤其是大班的孩子,...

2021-04-28 閱讀全文

案例: 早入院時,小宇的媽媽拿來一小袋東西,對老師說:“這是小宇昨天從幼兒園拿回家的玩具,我昨天在家已經(jīng)批評他了,他爸爸氣得要打他?!蔽医舆^小袋子一看,是活動區(qū)的小玩具。我沒有馬上批評小宇,而是安慰她...

2021-06-01 閱讀全文

批評孩子之后,您再次關(guān)注孩子的情緒了嗎? 孩子們陸續(xù)吃完飯,開始擦嘴、漱口。我則站在活動室與盥洗室中間的門口看他們漱口。帶了一上午的班,口干舌燥,于是我接了杯水一邊喝水一邊看漱口。在我一抬頭喝水的一剎...

2021-05-26 閱讀全文

妙用批評第一步:唱“白臉” 就快吃晚飯了,可是貝貝吵著要吃桌子上的餅干。 策略1:媽媽一把奪下孩子手里的餅干,教訓(xùn)說:“不許吃餅干,告訴你一會兒就吃飯了。真不聽話!” 策略2:媽媽悄悄把餅干盒藏起來,...

2021-04-01 閱讀全文
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