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家長,請幫幫你的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0-08-21

幼兒園孩子的游戲。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及時注意孩子情況,幫助孩子積極健康地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觀念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長,請幫幫你的孩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個孩子的學習,如果能得到家長的幫助,那是多么幸福。相反,那些學習上得不到父母應(yīng)有關(guān)心的孩子,又是多么可憐。

六歲半的小春就是這樣一個在學習上得不到父母關(guān)心的孩子,母親說:“我們很忙,哪有時間管他??!”這話很冷漠,很刺耳,讓人很難相信出自一個母親之口。瘦弱的男孩小春,上課不是很專心聽講的小春,回家無人輔導學習的小春,學習上已有些落后的小春,那天家長會上低頭默默坐著的小春,孤單得像一只被遺棄的小鳥。

第一次注意到這個小男孩,是緣于他的爺爺。那天是開學前的幼小銜接報名,一個老人走進教室就大聲抱怨,他抱怨天氣太熱,路途太遠;他抱怨學校撤并,沒有校車接送;他抱怨不是正式報名,還要上四個半天;他抱怨……好在那天我心情特好,一直微笑地聽著,不跟老大爺一般見識,只告訴他這幾天可以不來。然后我就注意到了他身邊一直沉默的小男孩,我甚至有點替孩子感到尷尬。還想:以后這個孩子分到哪個班,攤上這樣的家長還真有的受!

結(jié)果,小春同學來到了我的班里,每天布置的拼讀作業(yè),家長幾乎不簽名,小春的過關(guān)情況也很不能讓人滿意,因為他是班中兩個坐車的學生之一,平時根本碰不到家長,打電話過去,得到的就是開頭那句話。

周五開家長會,發(fā)了通知和兩遍校訊通,囑咐孩子們一定要讓父母中的一位來,開始家長們都在大會議室里集中聽講座,然后到后操場觀摩新隊員入隊儀式,儀式結(jié)束,家長們一個個站到了孩子的身邊,牽起孩子的小手回教室,那和畫面真的很感動人。也在此時我才發(fā)現(xiàn)小春家長沒來,他一個人孤孤單單地走著,我連忙拉過他跟媛媛小朋友一起走,因為媛媛爸爸此時在操場上給學生上課。然后回到教室,其他小朋友坐到了家長的懷里,沒有家長到來的小春只好孤孤單單地獨自坐在座位上。

后來我給小春媽媽打了電話,她說自己忘了今天開家長會,我告訴她今天的活動安排以及孩子的孤單,希望她向自己的孩子解釋一下,她母親倒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還是那句話:“我們都忙,哪有時間管他?。俊边@真讓我替她的孩子感到難過。YjS21.coM

養(yǎng)育養(yǎng)育,在物質(zhì)條件相對富足的今天——父母責任更重要的,是教育,而不僅僅只是撫養(yǎng)。像小春父母這樣的家長,真希望你們好好幫助孩子。

yJS21.com更多精選家園共育閱讀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jīng),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yīng)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

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yīng)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

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

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yīng)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钡X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yīng)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p>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教育專家認為,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yīng)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lǐng)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jù)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诖?,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qū)π畔⒔邮堋⑾斓暮⒆樱瑒t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yīng)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

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而今,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jié)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shè)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總之,始于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作為家長,當務(wù)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guān)家庭生活品質(zhì),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慷串嫴⑿纬筛鞣N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睂议L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臺灣女作家龍應(yīng)臺對兒童的節(jié)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yè)與母親角色之間的沖突,感動和啟迪了無數(shù)讀者。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家長請愛護孩子淘氣的天性


淘氣源于好奇

1-2歲的幼兒身體高速成長,他們有能力到處跑,喜歡到處走動,還經(jīng)常碰碰這個,摸摸那個,表現(xiàn)得很淘氣。有人問我,孩子淘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回答,因為淘氣不淘氣不是評價孩子好壞的標準??赡壳安簧偌议L評判孩子好壞只看聽話不聽話,為了孩子的安全,父母往往是一發(fā)現(xiàn)孩子的淘氣行為就馬上予以制止,可是愈制止愈引起他的好奇。為什么孩子會淘氣?其原因就是他們的好奇心,在大人看來司空見慣的東西,在他們眼里卻是每一樣都充滿了吸引力,他們想一個一個地研究明白。

兒童心理學認為,好奇是“知識之門”,是“萌生科學的幼芽”,對好奇心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兒童心理學家將淘氣稱做“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動”,因此,父母應(yīng)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要寬容孩子一時的小小的破壞行為,給孩子提供寬松、安全、合理的環(huán)境,鼓勵孩子參與各種嘗試,支持孩子積極主動地去探索事物的奧秘。

淘氣有理

淘氣本天成

淘氣是孩子的天性,家長不僅不應(yīng)阻止,而且還應(yīng)很好地愛護它、培養(yǎng)它。淘氣的孩子總是不滿足于簡單的答案,喜歡刨根問底,愛挑刺,這實際上是一種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這是發(fā)明創(chuàng)造最需要的一種思維。淘氣的孩子膽子大、敢闖、敢干,接觸面廣,這對擴大知識面,發(fā)展個性都有好處。未來社會需要思維獨特、有個性的人才,應(yīng)該給孩子一點淘氣度,千萬別把他們束縛得死死的。

淘氣者更容易成功

父母一般都比較喜歡聽話的孩子,對淘氣的孩子常感到頭痛。其實對孩子來說,淘氣并不是一件壞事。發(fā)明家愛迪生年幼時,看到母雞孵小雞,于是也用自己的肚子去孵小雞,這種看起來很淘氣的行為,正是愛迪生探索求知精神的體現(xiàn)。有的孩子看到鬧鐘會報時,就試圖拆開來看;看到父親刮胡子,也想跟著試一試……如果父母們采取訓斥、限制等粗暴態(tài)度去阻止孩子,那么孩子的求知欲就會受到壓抑,由此,孩子可能變得小心翼翼,縮手縮腳,甚至造成消極的性格。淘氣的孩子不一定是壞孩子,他們長大后,在社會上的成就可能遠遠超過處處聽話的孩子。

如果不準孩子淘氣

影響孩子的性格

很多把淘氣看作壞事的父母,常常阻止甚至斥責孩子。可是淘氣并不是訓斥就可以消除的,孩子的理解是有限的,他只感到這是一個制止自己的舉動,并不能理解大人的用心,于是孩子會變得畏縮、恐懼,在成長的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不必要的心理障礙。父母如果反復給予嚴厲地制止或責罵,孩子會逐漸放棄淘氣,變成一個老實聽話的“乖孩子”,其結(jié)果必然壓抑了孩子的自發(fā)性。當這種“乖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由于自我的萌發(fā),他們對長期受壓抑的情緒不堪忍受,可能出現(xiàn)更嚴重的反抗,甚至患上身心疾病,對孩子今后人格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

抑制孩子的潛質(zhì)

有調(diào)查顯示,亞洲的父母通常每天對孩子說數(shù)百個“不”(不要動、不要戳、不要跑、不要哭、不要調(diào)皮等)。這些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探索精神,但是這些不絕于耳的“不”會切斷孩子對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甚至會使孩子變得呆頭呆腦。在這個應(yīng)該獲得大量刺激的重要時期里,再沒有任何東西比“不”更能毀壞孩子的潛質(zhì)了,它很容易形成孩子意識中的一部分,對孩子產(chǎn)生長久的抑制作用,所以,“不”的使用,應(yīng)該僅僅限于孩子的行為會帶來危險或者是會對他的性格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如果想禁止孩子做什么事,最好的辦法是把他引向其他的玩具或游戲。

如何應(yīng)對孩子淘氣

提供安全的空間

孩子的淘氣不會永遠持續(xù)下去,當孩子通過淘氣使探索欲望得到滿足后,便不會繼續(xù)做了,所以,父母不要過多斥責孩子,而要讓他按著這個過程發(fā)展。對于年幼的孩子,家長要做的是防范淘氣帶來的危害,可以用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方法,使孩子避開那些有危險的活動,把可能有危險或不宜擺弄的東西放到孩子夠不到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安全因素,將刀、剪、熱水瓶、藥品等物放在小兒不容易觸摸到的地方,把容易引起麻煩的東西鎖起來。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chǔ)上,盡量讓寶寶在動手過程中學習觀察和思考,發(fā)展他的認知能力。

讓孩子自我鍛煉

一個安全又可以讓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父母設(shè)置絕對安全的環(huán)境,那么孩子長大后將缺乏預防傷害的意識和能力。在家庭中接受過度保護的幼兒,在心理上往往表現(xiàn)為膽怯、懷疑甚至恐懼,這種心理影響對日后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家長應(yīng)當把安全保護作為一種體驗教育來對待,讓幼兒面對較為復雜的環(huán)境,依靠自我保護能力創(chuàng)建安全的空間。這種自我保護能力是一種“童子功”,若從小開始培養(yǎng),那么你的孩子將來會獲得最大程度的安全,我們不能指望世界上沒有陷阱,但我們可以教孩子跨過陷阱。

用事實教育孩子

對于有危險的事情,可給予適當?shù)呢撁娲碳?,如當小兒不知深淺去動熱水瓶時,家長可濺一點點熱水在他手上,給他一些感性認識,或用略加夸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告誡寶寶。有了切膚之痛之后,寶寶自己就會收斂一些的。

所以,只要是沒有什么危險,應(yīng)盡可能地對孩子的活動少加限制,容許孩子淘氣,等待他自己從淘氣中“畢業(yè)”。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創(chuàng)造條件,讓孩子淘氣的天性得到盡興的發(fā)揮。即使是淘氣地玩耍,對培養(yǎng)孩子的自發(fā)性和意志也都是很重要的。

當然,太淘氣也不行,也不利于孩子成長,我們提倡的是給孩子一點淘氣度,而不是放任自流。對太淘氣的孩子還是要給以引導,把他們的精力引導到正確的方向上去,決不能讓他們變得無法無天。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歲的她是3個孩子的母親,一次靈光乍現(xiàn),她將自己催促兒女的話寫成了歌曲。整首歌只聽到一位母親急切的、不容置疑的催促聲:“快點啊,快點啊,不然就來不及了!”中國人聽了忍俊不禁——原來普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媽媽之歌》描述了一個不可否認的現(xiàn)實:孩子與大人一樣,每日生活在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省事,成為最基本和理所當然的生活狀態(tài)。曾經(jīng),父母叮囑孩子的口頭禪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著”,現(xiàn)在孩子聽到最多的是“快點吃飯”“快點做作業(yè)”“快點彈琴”“快點睡覺”,甚至“快點玩”。

誰的節(jié)奏被打亂

父母為什么要不停地催促孩子呢?因為父母覺得孩子太磨蹭,打亂了自己的節(jié)奏,于是反過來打亂孩子的節(jié)奏。

少兒科技館里,4歲的夢夢在運動傳送裝置邊,不厭其煩地跑來跑去,轉(zhuǎn)動把手,看小球前進、落下、再前進……在一旁的媽媽煩躁地走來走去:“老玩一個有什么意思?再玩這個就沒時間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說,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則不停地掙扎回頭……

“每次看到兩歲半的女兒笨拙地、慢慢騰騰地舉起小勺子吃飯,我就在一邊按捺不住。盡管女兒也能慢慢地把飯吃完,可我真的忍受不了她的慢節(jié)奏,于是干脆拿勺舀飯往女兒嘴里塞,而且成了常態(tài)?!?2歲的何女士說,自己也知道這種做法不對,“但只有看到飯菜被女兒吃進肚子里,我才能安心?!?/p>

這樣催促乃至代勞的場景,對大多數(shù)父母來說并不陌生吧?大人總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節(jié)奏行事。其實,大人與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生理節(jié)奏以及生命節(jié)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節(jié)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利的就是順應(yīng)自然的生理節(jié)奏。如果孩子的生活節(jié)奏過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經(jīng)常被打亂節(jié)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現(xiàn)為反應(yīng)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第一類孩子學會了取悅他人并優(yōu)先滿足他人的愿望,第二類孩子卻因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壞孩子”,從而失去自信。這兩種情況都容易讓孩子喪失自我。

停不下來的父母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功論導向的教育方式、更高更快更好的標準……都促使父母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標準去催促孩子,就像媽媽帶著孩子匆忙地走在學琴的路上,打仗一般緊張。這其中,孩子的節(jié)奏問題普遍被忽視了。

周末、節(jié)假日,父母讓孩子趕緊吃飯,吃完飯趕緊做作業(yè)、畫畫、彈琴……孩子們不僅在學校里承受著各種快節(jié)奏的壓力,出了校門依然不得清閑。家長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周末不僅應(yīng)該是放松的日子,也是用來深切了解孩子各種需求的時機。

42歲的李女士在兒子8歲生日那天大受打擊:孩子想要的生日禮物竟然是“一個什么都不用干的周末”。她說:“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覺到孩子內(nèi)心的痛苦,這種痛苦深深地震撼了我?!?/p>

32歲的趙女士也面對同樣的情況。她沮喪地說:“我不得不承認,孩子平日里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快一點’?!钡X得自己不得不這樣做。她的女兒今年只有3歲。她堅信這種凡事求快的規(guī)則是有必要的——一旦生活節(jié)奏慢下來,就很有可能被別的孩子超越。她說:“盡管我也感覺到這種快節(jié)奏不合理,不僅會剝奪我們應(yīng)有的正常生活,也與孩子的天性背道而馳?!?/p>

家長催歸催,可孩子依然快不起來。

教育專家認為

父母之所以根本不把孩子的節(jié)奏看在眼里,是因為他們渴望孩子與自己同步。父母會想,我們是一個家庭,一個整體,有著共同的生活節(jié)奏,這一點是天經(jīng)地義的。這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家長去顧及孩子的特殊感受。一個慢性子、愛做夢、做事拖拉的孩子讓父母焦慮恐慌,他們似乎從孩子日常行為中的反應(yīng)速度及活躍性中看到了他的將來。最終讓孩子認識到這是一種欠缺,從而埋下了將來引起孩子焦慮的隱患。父母可能看不到這些,他們看到的只有競爭,以及未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他們變得緊張敏感,對自己生活中的空洞與空虛充滿恐慌,于是自然而然地充當起孩子的教練,甚至是魔鬼教練。

事實上,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研究只是近半個多世紀才有的事,以前兒童一直被當做小大人看待。1950年,德國兒科醫(yī)生特奧多·海爾布魯格展開了人類首次針對兒童生物節(jié)律的研究,人類對兒童生活節(jié)奏的特殊性才有所認識。1970年,于貝爾·蒙達涅教授帶領(lǐng)科研團隊,以兒童的生物心理節(jié)律為課題,根據(jù)不同兒童的年齡、發(fā)展及生活環(huán)境展開了完整的研究?;诖?,西方發(fā)達國家把學齡前兒童每天有效的學習時間定為3個半小時。這個時間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被延長至4個半小時。一般情況下,小學生每天上課的時間為上午9∶00到11∶00、11∶30或12∶00,對于年齡較長、級別稍高,或?qū)π畔⒔邮堋⑾斓暮⒆樱瑒t在下午適當添加幾小時,一般從14∶30到15∶00、16∶00或16∶30。

尊重孩子的磨蹭

催促孩子,在生活中是一種正?,F(xiàn)象,它能教育孩子,幫助孩子適應(yīng)外部世界。但是,當催促過多地表現(xiàn)在與孩子的關(guān)系上時,通常是因為父母自身的焦慮。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zhuǎn)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經(jīng)常被父母催促來催促去,孩子會質(zhì)疑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認為是自己出了問題,要么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么以一種極為拖沓的方式生活,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表達對父母的憤怒。

當然,一味地指責家長也是不公平的,因為家長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社會現(xiàn)狀已經(jīng)不存在有利于人體自身發(fā)展的節(jié)奏,找到一個適合照顧孩子和指導孩子的方式更是越來越困難。從深層意義上研究,熱衷快節(jié)奏,與時間賽跑是人類的一種潛意識。如果時常感到被迫加快生活節(jié)奏,很累卻不能停下來,那是因為我們潛意識里需要戰(zhàn)勝某種恐懼:幼年對長輩和老師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對消極狀態(tài)的恐懼,以及對抑郁、空虛與迷茫感的恐懼。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鼻∏〉莱隽耸陿淠景倌陿淙说牡览怼6?,這些好的教育傳統(tǒng)正不知不覺被很多人忘記,社會上“三天學會寫作文”“補習半個月提高200分”的速成班宣傳廣告比比皆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社會群體心理,已影響了家長們的意識,使他們急于看到結(jié)果,這也加劇了他們內(nèi)心的焦慮。

專家指出

從孩子的長遠發(fā)展來看,把競爭早早地引入其生活,破壞性大于建設(shè)性:家長和學校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身上的這種壓力又全部反彈給家長和老師,在惡性互動中,雙方都不堪重負。在競爭焦慮氛圍中成長,并被迫進入競爭軌道的孩子,更容易出現(xiàn)無力感、自卑感和心理失衡??傊?,始于童年的競爭很少有贏家。

作為家長,當務(wù)之急是嘗試和孩子一起放慢節(jié)奏去生活。這樣做不僅事關(guān)家庭生活品質(zhì),而且對孩子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如果父母只教會孩子自主使用自己的身體和頭腦,卻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產(chǎn)生自己的思想,去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豈不是一種失敗?而勾畫并形成各種概念的技能,孩子往往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放慢速度絕不僅僅是為了停下來喘口氣,而是為了感知和感受周圍,去想象,去思考。讓孩子根據(jù)自己的節(jié)奏去吃飯、穿衣,從而讓他了解自己是誰,會做些什么。讓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玩耍,以促進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從而區(qū)分想象與現(xiàn)實,言語與行動。這一切能夠使他發(fā)現(xiàn)自己并了解他人,最終形成對自我以及世界的認知。

也就是說,一旦掌握了正確的方向,其實并不需要繁雜的指導與指南,父母便可輕松減慢日常生活的速度。專家們強調(diào)游戲在兒童生活中的重要性。沒有挑戰(zhàn)也沒有家長的幫助,孩子簡單地在浴缸中玩耍,在餐桌上與食物消磨時間,在房間里和自己或小伙伴閑聊,對著天空的云朵發(fā)呆,無拘無束地抓小昆蟲,看蜘蛛結(jié)網(wǎng)……一些在家長看來也許無趣無聊的事情,正是孩子自己的樂趣所在。

一行禪師說:“從容地讓自己生活得更深刻一些?!睂议L來說,讓禪宗哲學在忙亂的早晨給自己帶來一絲恬靜的氣息,也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一課。

作為母親,臺灣女作家龍應(yīng)臺對兒童的節(jié)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個人事業(yè)與母親角色之間的沖突,感動和啟迪了無數(shù)讀者。她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中寫道:“我,坐在斜陽淺照的臺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jié)扎好,用他5歲的手指。孩子,慢慢來,慢慢來……”

家長請不要這樣教育孩子


家長應(yīng)該怎么和孩子交流,又如何教育孩子,對于這些很明顯的兒童心理的把握讓很多家長左右為難。打?罵?好言相勸?其實關(guān)于這些問題,教育專家早有論斷,在重壓之下的孩子心理極其脆弱,引導不當容易入歧途,所以交流方法很關(guān)鍵。

或許成人的世界有眾多不愉快的事情,你的孩子是無辜的,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不要把你生活的不滿發(fā)泄在你孩子的身上。不管孩子惹了多大的事,作為家長的首先不要激動,要溫和的與孩子交流。示范給孩子看,面臨壓力的時候,可以波瀾不驚。

當孩子沒考好,不必如臨大敵,否則孩子對事情的理解也會被父母這種情緒影響,認為“沒考好成績,就像世界末日到了?!备改刚f:考試就是對自己學習的檢查,對自己匯報就可以了,這次沒考好,下次繼續(xù)努力。

許多時候我們耐著性子跟他慢慢磨,好言好語相勸,得到的卻往往是孩子更加無理的舉動。當我們的耐心被一點一點消耗完的時候,我們就會如點燃的炸藥桶一樣轟地炸開。每次憤怒過后都會感到深深的內(nèi)疚,每次情緒崩潰之后,又會感到深深的自責。

慢慢的我發(fā)現(xiàn),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想要教育好熊孩子,就先要管控好自己。曾幾時每當在朋友圈里看到別人家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內(nèi)心便掠過少許擔憂。

每個父母,都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一個趨向成熟擁有智慧的父母,才是他真正的起跑線。若不能反省自己,改進自己,孩子,才是真正輸在了起跑線上。

作為家長,我們要努力嘗試從孩子的角度聽他們內(nèi)心的聲音。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乖、不容易發(fā)脾氣,我們自己就必須學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與他們打交道時,自己要做到是一個溫和的父母。

孩子總讓我們生氣,可是在我們要發(fā)怒之前,請先想想:我們?yōu)槭裁匆獞嵟课覀冋娴挠姓J真聽孩子在說嘛?我們是因為孩子生氣還是因為自己的狀態(tài)?當想清楚這些問題之后,一切都會變的簡單起來。

我國宋代名人司馬光說過:“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愛不知教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作母親的,不用擔心她對孩子的不慈愛,值得擔心的是她只知道愛孩子卻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

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學習不好都是因為負面情緒困擾,很少因為智力。家長內(nèi)心的焦慮與浮躁,比孩子有學習問題更可怕。

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先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冷靜處理孩子的各種問題。讓那些有用的理論和方法能夠更有效的幫助孩子們的成長。

幫你走出孩子反抗期的誤區(qū)


許多爸爸媽媽都感覺到孩子在1歲多以后,開始不太聽話,有的愛發(fā)脾氣,有的倔強,不知如何應(yīng)對。那么,賈老師的小孫女在生活中也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嗎?作為一位早教專家,她道出了許多年輕父母因不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心理特點而出現(xiàn)的教育指導上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說話不注意小節(jié)

孩子會說話以后,成人一些無意識的話語或開玩笑,可能對孩子形成誤導。

西西(賈老師的孫女)2歲時的一個周末,跟爸爸一起回自己家,西西想要吃糖,就說:“爸爸我想要一塊糖?!卑职謸某蕴翘嗖焕⒆拥难例X健康,就說:“沒有了。”西西不死心,說:“我估計還有?!卑蠢碚f,2歲孩子能說出像“估計”這樣的詞語,家長應(yīng)該鼓勵孩子表達意愿,但西西爸爸卻未意識到自己是在與一個正處于語言和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的孩子講話,說了一句:“你估計個屎!”這一句話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腦海里。直到現(xiàn)在孩子快3歲了,當別人說到“估計”這個詞,她還不能接受。前兩天媽媽、姥爺和姥姥要帶西西去游樂場玩,過去了幾輛公交車,人都很多,媽媽說:“我估計一會兒就能再來一輛?!蔽魑髀犃?,說:“你估計個屎?!笨梢姡m然時間過了快一年了,爸爸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仍然在孩子腦海里留著深刻的印記,每到別人說起“估計”,西西就要帶出“估計個屎”,后來姥姥和她商量,一致認為那樣說太難聽,大家用“覺得”、“認為”來取代“估計”了。所以,家庭成員在和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正確禮貌的用語,不然孩子馬上就學上口了,成人自己還未意識到孩子從哪里學來的,怎么變成這樣了。

誤區(qū)二:限制孩子的探索

反抗期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一個必經(jīng)階段,了解這個道理,就不會認為孩子是淘氣、調(diào)皮。1。5-3歲是孩子獨立意識十分強烈的一個階段,家長要明白這一點,不應(yīng)過多強調(diào)要孩子聽話。孩子不聽話時,有的家長就用暴力恐嚇,把孩子的自我意識強行壓制回去了,這對孩子的發(fā)展是不利的。

以玩玩具為例,我國由于多年來經(jīng)濟不發(fā)達,一個玩具常常是老大玩了老二玩,老二玩了老三再接著玩,對玩具十分愛惜,不能破壞。在美國,一次教育專家講座中談到玩具時,指出他們的父母如果看到孩子對買回家的玩具小汽車如果三天還不動手拆拆裝裝,就會著急了,認為孩子不懂得探索。西西在家也喜歡拆自己的玩具。剛開始,遭到爸爸媽媽的反對,覺得孩子把好好的一輛警車的警燈給扭壞了。后來,在大人耐心詢問下,西西說:“我想看看它為什么一打開就轉(zhuǎn),就亮?!崩褷斀o孩子解釋了,這是因為警車下面有電池,電線把電傳到了警燈上,一打開開關(guān),警燈就亮了。從那以后,大家理解了西西的想法。當然,成人也不鼓勵孩子無謂地破壞玩具,而是了解孩子對新事物有探索的愿望時,在大人的協(xié)助下,拆裝玩具。這樣即避免了對物品的損壞,同時又照顧了孩子好奇、探索的自我意識。孩子愉快,家里人也放心。

誤區(qū)三:稱孩子“說瞎話”

孩子到了2、3歲時,當自己的意愿與父母的要求不一致時,會說一些與事實不相符的話,這時成人會以為孩子是說瞎話。其實,這是孩子主觀意愿的一種表達,不是存心說瞎話。在“非典”時期,回到家以后,人人都要洗手,換家居服。2歲多的西西也嚴格遵守這些衛(wèi)生紀律,還時時提醒大人要這樣做。也許因為天天這樣都做,時間長了,孩子也有想違規(guī)的時候。有一天,媽媽領(lǐng)西西進了姥姥家的門后,西西說:“姥姥你看,我在外面玩兒的時候,哪兒都沒摸?!眿寢屢宦牸绷?,覺得孩子整個兒在說瞎話,就質(zhì)問西西:“你再說哪兒都沒摸!”西西也不示弱,說:“就是哪兒都沒摸!”一看母女倆要起爭執(zhí),姥姥接過話茬,讓西西好好想一想。西西想了想說:“我是有一天哪兒都沒摸,那是昨天和姥姥在外面散步,天下雨了,我和門口的賈奶奶問了好,就回來了。我這次和媽媽出去呀,天沒下雨……我還是去洗手去吧,跟媽媽出去我摸外面的滑梯了,我記錯了?!痹诮?jīng)過了一翻回憶之后,西西修正了自己的論斷,主動去洗手了。

可見,孩子在回憶表達時,會有記憶錯位或以主觀愿望代替事實的現(xiàn)象。父母不要一下斷定孩子說瞎話,可以讓孩子再想一想,或提供一些回憶線索,這樣孩子就能逐漸辨明真相,避免和父母起爭執(zhí)。同時,這樣也有利于保護孩子用語言表達的愿望。

誤區(qū)四:單調(diào)重復的識字、識數(shù)

當孩子表現(xiàn)出對周圍環(huán)境的濃厚興趣和學習的能力后,許多爸爸媽媽都熱衷于教孩子識字或識數(shù)。然而,并不是每位家長都是天生的好老師,有的爸爸媽媽也許采用的方式方法過于簡單,孩子不太感興趣,就認為孩子是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聽話。其實,孩子更重要的是在玩中學,在主動意愿下學習。

西西在家也受到識字的早期啟蒙,家里的阿姨為了吸引西西識字的興趣,告訴她:“把這些字念出來,就給你蘋果吃?!蔽魑髡J了不一會兒,就煩了,可阿姨卻不想放棄,依然用食物為獎勵。西西這時就不吃這一套了,哭起來。姥姥一問之下,知道西西是想玩一會兒汽車。于是讓西西和阿姨商量,先玩兒一下汽車,再看識字卡片。經(jīng)過重新安排,孩子學習的興趣比以前提高了,哭鬧也少了。因此,熱衷于讓孩子學習的父母應(yīng)該注意方式和方法,發(fā)揮孩子的主動意愿,靈活安排孩子的學習、游戲,以達到良好效果。

誤區(qū)五:強調(diào)孩子的弱點

孩子在2歲時會說話了,歡欣鼓舞的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禮貌大方,對人熱情。但孩子有時偏不給面子,就是不愿意跟人打招呼。這時,成人會說:“這孩子怎么不愛叫人?!倍铱赡芊磸驮诤⒆用媲爸赋鏊@樣那樣的弱點。

西西有一段時間,也是出門后,不理睬人,不喜歡和人打招呼。家里人都有些急了,這可怎么辦呢?姥姥看了,先給西西講了一個《小帽與小狗》的禮貌待人故事,鼓勵西西學習故事中講禮貌的小花貓。然后和家里人打好招呼,不要總提西西“見人不叫”,“沒禮貌”的事,減小孩子的心理壓力。這樣,西西漸漸地由原來因害怕叫人拒絕出門玩耍,變?yōu)橹鲃右蟪鲩T,見到樓里熟悉的奶奶也主動打招呼了。

因此,在孩子出現(xiàn)一些弱點時,家長不要因為著急而反復念叨,強化孩子的弱點。那樣,只能使孩子產(chǎn)生抵觸心理,形成較大心理壓力。可以淡化處理,孩子慢慢會向好的方向發(fā)展。

總之,孩子從1歲半到3歲期間,由于自我意識的不斷發(fā)展,對成人的建議和指令會有不聽從,固執(zhí)或不聽吩咐的現(xiàn)象,心理學家稱之為“反抗期”。作為成人,要認識到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F(xiàn)象。在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一些“反抗”行為時,注意以平常心對待,不大驚小怪,不過多限制孩子,適當提合理要求,孩子的自我見解會逐漸萌芽,形成獨立自主的個性。

家長請關(guān)注孩子的四種心靈需要


孩子的心靈是一個沒有雜質(zhì)的凈地,沒有謊言,沒有欺騙,一切都直來直去,他們的行為都是基于想滿足自己某種單純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媽媽對他們的行為缺乏敏銳觸覺,則可能引起不良的行為問題,如能小心參考下列四點,則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心理。

四種幼兒心理需要

1.父母的愛護和關(guān)懷;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別人的贊賞;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為表現(xiàn),來取悅父母得到贊賞,從而滿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點。當心理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以不適當?shù)男袨樽鳛檠a償。

四種不適當行為

第一種: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會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視。而當孩子不能從好的行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會用不對的行為來達致目的。

第二種:爭權(quán)力。像成年人一樣,孩子覺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別人尊重和接受。當孩子覺得父母用權(quán)力來支配自己,就會以反抗來表現(xiàn)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權(quán)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種:報復。孩子在與父母爭權(quán)力的過程中,往往是失敗者;便轉(zhuǎn)用報復的行為來刺傷父母的心。孩子覺得這樣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種:自暴自棄。當孩子覺得自己全無價值,就連對抗和報復的勇氣也失去,則會透過表現(xiàn)無能來逃避別人對他的要求。

過分保護、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為。負責任的父母應(yīng)以友善和嚴謹?shù)膽B(tài)度,給予孩子選擇自由,同時讓孩子親歷此抉擇的結(jié)果。

家長課堂:請多給孩子些逆向關(guān)懷


導讀: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逆境可處,要想讓他們成才,就要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經(jīng)歷磨難,認識世界的復雜,人生的艱辛。

“逆向關(guān)懷”一詞來源于動物保護。

美國阿拉斯加國家動物園的鹿苑里,鹿群因不必為覓食而發(fā)愁,也不必為逃避敵害而窮于奔跑,因而很快就繁殖起來。然而在一度興旺之后,病弱殘疾者與日俱增,最后竟出現(xiàn)瀕臨絕種的危機。當?shù)卣幌С饩拶Y予以挽救,可惜一概無效。后來一位聰明的管理人員建議,把幾只兇殘的惡狠引進鹿苑,許多病、弱的鹿被捕殺了。幾年后,鹿的數(shù)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增加了。狼捕食了病弱者,又迫使鹿群為逃避狼害而重新拼命奔跑,從而使得留下來的鹿群體質(zhì)日益健壯。后來,人們把這種奇特的動物“保護”方式稱為“逆向關(guān)懷”。

動物需要“逆向關(guān)懷”保護,我們的孩子們需要不需要這種“逆向關(guān)懷”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們的孩子過著越來越優(yōu)越的生活,社會和家長為他們提供越來越優(yōu)越的條件。長此以往,孩子豈不是坐失適應(yīng)能力、生存能力?!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沒有逆境可處,要想讓他們成才,就要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經(jīng)歷磨難,認識世界的復雜,人生的艱辛。在挫折中磨練自己,最終養(yǎng)成完美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養(yǎng)成克服困難,戰(zhàn)勝挫折的堅強毅力。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要對孩子進行適當?shù)拇煺劢逃?/p>

如何時對孩子進行“逆向關(guān)懷”式的挫折教育呢?美國洛克菲勒集團創(chuàng)始人老約翰為孩子提供挫折教育的例子,可供我們借鑒。老約翰只有一個兒子。有一次,老約翰張開雙臂,叫兒子跨越椅子跳到自己的懷里來,小約翰聽到父親的呼喚,高興地沖過去,但老約翰迅速地把雙臂移開,小約翰重重地摔在地上。對著發(fā)怔的兒子,老約翰意味深長地告誡他: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會發(fā)生。

日本人對此考慮的比我們深遠得多。富甲天下的日本人深感年輕一代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遠不及老一輩,便想方設(shè)法對孩子進行“吃苦教育”。為了不忘過去最苦的日子,日本一所學校給孩子做了“憶苦飯”,結(jié)果孩子面對大人當年吃過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天,可校方仍亳不動搖。第四天,孩子終于咽下這頓憶苦飯。在日本的許多孤島或森林里,常??梢钥吹叫W生的身影,他們在沒有老師帶領(lǐng)的情況下,面對既無糧又無水的可怕境地,安營扎寨,尋覓野菜野果,撿拾柴草,尋找水源,自己“營救”自己。這些孩子都是家長主動送去的。像這樣的“吃苦”教育,在日本是孩子們的必修課。日本每年都要定期舉辦“田間學?!保肮聧u學?!薄ⅰ吧謱W?!钡龋M織學生到田間、森林或海島去“自學”,讓孩子經(jīng)風雨,見世面,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讓孩子在自然界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fā)展

愛子之心,人皆有之,希望孩子成才,將來在社會有所作為,也是人之常情。但要愛得深沉,愛得高遠。我們的家長不要‘心太軟“,要硬起心腸,收藏起一半愛。

育兒觀念:家長,請正確地引導孩子


育兒觀念:家長,請正確地引導孩子

午餐快要結(jié)束了,陸陸續(xù)續(xù)地有孩子把空碗送到我這邊來。很快,我看到了園園小朋友也把碗送來了。真奇怪,今天這孩子碗里的排骨怎么沒了呢?我問了孩子,孩子告訴我:吃了。咦?一年多來,這孩子從來不吃排骨?。〗裉煸趺椿厥??

晚上,我看到了園園的媽媽,這位母親得意地告訴我其中的奧秘:

昨天晚上,家里給孩子準備了雞湯,可是孩子始終不肯喝,不肯吃。為了解決這一煩神事,媽媽結(jié)合園里學的珠心算與女兒有了如下的對話:

媽媽:園園,今天學珠心算,你們班琪琪小朋友得的小紅花最多,是嗎?

園園:有八個了。

媽媽:你知道為什么嗎?我問過琪琪的媽媽,告訴我,琪琪在家最愛喝湯了,雞湯、排骨湯……喝得可多了,喝這些湯就很聰明。

園園:就像這個湯?

媽媽:是!不僅喝湯,還肯吃肉,喝一口湯,吃一塊肉,就聰明一點點,正因為她喝的多,吃的多,她才變得這么聰明的啊!我們園園喝嗎?

園園:喝!

于是在媽媽的激勵與鼓動下,園園在家里喝了一小碗雞湯……

聽著這位媽媽的敘述,我為她感到欣慰,因為孩子不肯喝湯的問題終于解決了,可是我又感到深深地擔憂:這是一種錯誤的引導方法,這樣發(fā)展下去,會引來更大的難題:因為她讓孩子錯誤地認識到聰明的來源。為了聰明,孩子會在這方面更努力,可是這樣只能南轅北轍,事倍功半?。?/p>

何謂聰明?一般是用來表達對待某事某物有著好的想法和正確的邏輯。而一個孩子要具有聰明的頭腦,我認為來源于兩個方面:

一是積極開動腦筋。古語有去:手怕不用,腦怕不動,手越用越巧,腦越動越靈。由此可見,只有當一個孩子形成積極動腦的習慣之后,他的思維能力才會隨著思維次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增強,那樣才能表現(xiàn)出所謂的“聰明”。

第二個方面就是厚實的知識積累。這種積累可以來自于直接經(jīng)驗,如生活感知、體驗,更重要的是來自于間接經(jīng)驗,即大量的閱讀。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猶太族就是一個非常注重閱讀的民族。在猶太人家里,寶貝稍微懂事,媽咪就會翻開圣經(jīng),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寶貝去吻圣經(jīng)上的蜂蜜。這個儀式的用意是,告訴寶貝書本是甜的,讓寶貝在最初接觸書時,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從而一生都喜歡書。猶太人家庭還有一個世代相傳的習慣,那就是書櫥要放在床頭。如果放在床尾,就會被認為是對書的不敬。這些民族習慣都使得他們成為一個愛書的民族。也正是這樣一個對閱讀如此重視的民族,才培養(yǎng)出那么卓越的人才。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由此可見,聰明,與吃多吃少并沒有關(guān)系,與吃什么也沒有關(guān)系!作為家長,我們在解決孩子某一個壞習慣的時候,要選擇正確的方法,千萬不能解決了這一個壞習慣,再帶來下一個壞習慣。那樣,家長痛苦,孩子也痛苦,孩子的童年不允許我們這樣折騰。

喜歡《家長,請幫幫你的孩子》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孩子的游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
    2020-12-19 閱讀全文
  • 家長請愛護孩子淘氣的天性 淘氣源于好奇 1-2歲的幼兒身體高速成長,他們有能力到處跑,喜歡到處走動,還經(jīng)常碰碰這個,摸摸那個,表現(xiàn)得很淘氣。有人問我,孩子淘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回答,因為淘氣不淘氣不...
    2021-05-11 閱讀全文
  •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
    2020-09-29 閱讀全文
  • 家長請不要這樣教育孩子 家長應(yīng)該怎么和孩子交流,又如何教育孩子,對于這些很明顯的兒童心理的把握讓很多家長左右為難。打?罵?好言相勸?其實關(guān)于這些問題,教育專家早有論斷,在重壓之下的孩子心理極其脆弱,引導不當容易入歧途,所以交...
    2020-12-14 閱讀全文
  • 幫你走出孩子反抗期的誤區(qū) 許多爸爸媽媽都感覺到孩子在1歲多以后,開始不太聽話,有的愛發(fā)脾氣,有的倔強,不知如何應(yīng)對。那么,賈老師的小孫女在生活中也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嗎?作為一位早教專家,她道出了許多年輕父母因不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
    2022-03-16 閱讀全文

家長請尊重孩子的磨蹭,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

2020-12-19 閱讀全文

淘氣源于好奇 1-2歲的幼兒身體高速成長,他們有能力到處跑,喜歡到處走動,還經(jīng)常碰碰這個,摸摸那個,表現(xiàn)得很淘氣。有人問我,孩子淘氣究竟是好還是不好呢?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好壞來回答,因為淘氣不淘氣不...

2021-05-11 閱讀全文

家長們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別對孩子說“快點” “起床!起床!快去洗臉,快去刷牙……”前不久,一段名為《媽媽之歌》的視頻在國外網(wǎng)站被瘋狂點播。創(chuàng)作并演唱《媽媽之歌》的,是美國喜劇女演員安妮塔·蘭弗洛。48...

2020-09-29 閱讀全文

家長應(yīng)該怎么和孩子交流,又如何教育孩子,對于這些很明顯的兒童心理的把握讓很多家長左右為難。打?罵?好言相勸?其實關(guān)于這些問題,教育專家早有論斷,在重壓之下的孩子心理極其脆弱,引導不當容易入歧途,所以交...

2020-12-14 閱讀全文

許多爸爸媽媽都感覺到孩子在1歲多以后,開始不太聽話,有的愛發(fā)脾氣,有的倔強,不知如何應(yīng)對。那么,賈老師的小孫女在生活中也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況嗎?作為一位早教專家,她道出了許多年輕父母因不了解孩子這個時期的...

2022-03-16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