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筆記。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學校為中心,家庭為輔助來進行教育的!教師與家長都需要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思想,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個家長與教師的責任與使命!那么,家園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責任是老師的,但孩子是家長的!”,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常常聽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長說:“等到了學校就好了,自然會有老師管著他!”
有的家長去開家長會,回來說自己一直在睡覺,老師廢話太多了……
聽到他們這樣說時,我總是在為那些孩子擔憂。是的在幼兒園生活的日子里,責任是老師的,老師應該盡一切可能幫助孩子引導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但是,事實上孩子接觸最多的是父母,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家長的教育!只有父母和老師一起引導孩子,對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才是負責任!
所以一定要明確,責任是老師的,但是孩子是家長的!
1老師保證不了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庭教育有關。老師只是傳到授業(yè)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于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因此,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關鍵,老師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2
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
麻將桌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會強迫孩子做到呢?
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小大人,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
所以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么有那么多壞毛病時,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3
老師很少主動找家長交流
一般家長被請到學校,那孩子的問題就有點嚴重了,所以,孩子的小問題,老師一般不會找家長溝通的。
但是做家長的在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時,如果能跟老師積極主動的去溝通,那在孩子成長和學習這件事上絕對是幫助很大的。
4
老師給孩子傳遞不了讀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但是,請您捫心自問,自己是否愛看書呢?
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yǎng)的,兩三歲的孩子就可以開始讀書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后,讓老師培養(yǎng)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你家里的書多,孩子就讀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
是否從小閱讀的差距,會在以后的知識層面,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上表現(xiàn)出來。
5
不要指望讓老師幫你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
不要指望讓老師幫你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老師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集體觀念、規(guī)則意識等知識。
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養(yǎng)的。
幼兒園老師沒有精力幫你去培養(yǎng)所有的東西,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
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許成績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對孩子的發(fā)展很不利。
6
老師給不了孩子上進心
很多家長一開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相背離的,他們主張快樂教育,卻將快樂教育誤讀了。
快樂教育不是不主張讓孩子學習并接觸新鮮的事物,不是不讓孩子努力上進,而是在孩子愿意的情況下,挖掘孩子的興趣點,開心的學,并持之以恒,充滿上進的欲望,有所收獲。
現(xiàn)實是中國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不自覺的擠進了競爭的行列,而你灌輸給孩子不上進的快樂思想,與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
受不到老師的贊揚,得不到同學的欽佩,你以為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害了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自己覺得不苦不累,完全可以應付自如,是可以讓他多學點東西的。
7
老師給不了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tài)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要陽光很多。
我們不是抨擊家庭不健全的孩子,而主張在可以控制的情況下,盡量給孩子一個幸福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給孩子一個輕松自在的成長空間。
而作為陪伴孩子短短三年的老師,只能盡力給予孩子們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但長久的幸福感,是老師給不了卻能決定孩子一生的!
8
你對孩子的影響力永遠大于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
希望每一個小朋友都可以在健康快樂的環(huán)境中長大。在幼兒園的時光,老師們一定會不遺余力的照顧好孩子,陪孩子一起成長。
但在孩子的一生中,希望父母能承擔起身為父母的責任,做好日常的言傳身教,陪孩子一起蛻變,一起成長!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小編推薦
常常聽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長說:“等到了學校就好了,自然會有老師管著他!”
有的家長去開家長會,回來說自己一直在睡覺,老師廢話太多了……
聽到他們這樣說時,我總是在為那可憐的孩子擔憂,這是上輩子造了什么孽啊?遇見這么不負責任的爹媽!
老師保證不了孩子良好的品行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老師只是傳到授業(yè)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父母的言傳身教永遠大于老師45分鐘的課堂教育。
因此,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關鍵,老師無能為力!
老師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習慣
麻將桌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這就是為什么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也不想想,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會強迫孩子做到呢?
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yǎng)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小大人兒。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所以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么有那么多壞毛病時,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老師很少主動找家長交流
一般家長被請到學校,那孩子的問題就有點嚴重了。所以,孩子的小問題,老師一般不會找家長溝通的,但是我們做家長的在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時,如果能跟老師積極主動的去溝通,那在孩子成長和學習這件事上絕對是幫助很大的。
老師給孩子傳遞不了讀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但是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愛看書呢?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yǎng)的,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讀書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后,讓老師培養(yǎng)你家孩子讀書的習慣。
你家里的書多,孩子就讀的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是否從小閱讀的差距,會在以后的知識層面,認知能力以及寫作水平上表現(xiàn)出來。
不要指望讓老師幫你培養(yǎng)孩子的意志
老師更多的交給孩子的是課本知識,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去培養(yǎng)的。老師沒有義務幫你去培養(yǎng),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如果你忽略了,那你的孩子也許成績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老師給不了孩子上進心
很多家長一開始對孩子的教育方式跟中國的教育體制就是相背離的,他們主張快樂教育,不主張讓孩子刻苦學習,認為那樣孩子會很累。殊不知中國的孩子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被不自覺的擠進了競爭的行列,而你灌輸給孩子的思想,與周圍的同學格格不入,受不到老師的贊揚,得不到同學的欽佩,你以為是為孩子好,其實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只要孩子自己覺得不苦不累,完全可以應付自如,為什么不能讓他多學點東西呢?
老師給不了孩子長久的幸福感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態(tài)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里長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里成長的孩子要心里陽光很多。而這個是老師給不了的,卻能決定孩子一生的!
你對孩子的影響力永遠大于老師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的!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
說起對孩子的教育,可能很多家長總是會吧這個和孩子的成績之類的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家長有這樣的觀念是不好的。因為這對于孩子的“三觀”是一會有影響的。
說起來,孩子的教育影響的因素主要就是家庭、社會、和學校??上攵?,家庭對于咱們孩子的成長是有多么的重要。
而且,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咱們的家長一定要做好家庭教育這一塊。那么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哪些方式呢?
1、暗示對孩子的重要作用
很多家長總是錯誤地理解成,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應該是“有話就大聲說出來”的好。卻不知道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父母對孩子的愛需要大聲說出來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向孩子傳遞。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更希望得到鼓勵和肯定,因而暗示對孩子就顯得很重要了,無論是行為上的暗示,還是心理上的暗示,或是語言上的暗示,都能對孩子起來鼓勵和肯定的作用。從而讓孩子更加自信和陽光,成長成一 個優(yōu)秀的好孩子。
2、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暗示
有一類孩子,她們可能行為習慣差一點,這是因為日常家庭教育的原因所導致,當父母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之后 ,就可以直接用語言方面的暗示。
比如孩子進出門不跟父母打招呼,父母就可以這樣子說:“我今天回家 的路上遇到一個很有禮貌的孩子,她會主動和人打招呼?!比绻⒆赢敃r沒有跟父母打招呼,他們會覺得 很不好意思,也就會在父母的語言提醒之下馬上打招呼。
這樣子的暗示,已然是明顯了,孩子自然是能聽 懂的,他們也就在父母的暗示之下馬上改正了自己的不良習慣。
3、對孩子進行行為上的暗示
當孩子出現(xiàn)不良習慣時,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也就成了對他們最好和地為暗示,父母平時要養(yǎng)成良好的言行,爭取一舉一動都做孩子的好榜樣。
比如孩子到了個公共場合玩,看到地上有幾個礦泉水瓶子,孩子隨手一丟把自己手上的也扔了下去。
此時父親卻彎下腰來看所有的水瓶子一個個撿起來放進附近的垃圾桶之中。孩子會不會覺得羞愧臉紅呢?父母用自己的行為給孩子要愛護環(huán)境,養(yǎng)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 慣的暗示。父母不是采用的批評孩子亂扔垃圾的教育方式,即給孩子留了面子,又讓他們上了很深刻的一 課一舉多得。
4、對孩子進行環(huán)境上的暗示
在中國有一句很通俗的諺語:“種豆得豆,種瓜得瓜?!币馑己苋菀锥?,就是你播種什么就收獲什么。如果父母給孩子營造的是一個健康溫馨感恩的家庭環(huán)境,那父母就能收獲一個陽光健康懂得感恩的孩子。
相反,父母可能就不會那么幸運地收獲一個這樣的好孩子了。因此,對孩子進行環(huán)境上的暗示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忽略這一環(huán)節(jié)。
一、幫助孩子建立好習慣
有很多家長,一生努力打拼,只為給孩子留下萬貫家財,護其一生無憂。但卻沒想到,錢財這種有量的東西,遲早有一天會被孩子們揮霍殆盡。
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習慣了每日大手大腳的孩子,一旦高品質生活被打亂,到時留給他們的只有墮落和無盡的悔恨。
所以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們百萬財富不如給他們幾個好習慣。好習慣可以拓寬孩子未來的人生格局,對他們的人生成長及其重要。
閱讀的習慣
閱讀對于孩子的成長很關鍵,對學習和人生閱歷都作用極大。
孩子有閱讀的習慣,不僅在寫作上的詞匯會大幅增加,而且對于見識、知識的拓展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吃苦的習慣
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給予孩子優(yōu)渥的物質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時,孩子們往往不會珍惜,肆意揮霍。
這樣的孩子除了自私自大、不能體恤父母的辛勞之外,也沒有一顆感恩、孝順的心。
所以,家長們請給孩子們吃苦的機會,讓他們知道生活的不易,這樣才能理解生存的艱難。
二、培養(yǎng)良好的親子關系
在教育學里,與其苦口婆心勸孩子好好學習,不如建立一個良好的親子關系。如果一個家庭的氣氛是和諧有愛的,那對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融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父母與孩子的關系緊張,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關鍵在于身份定位。
不當“領導”,學做“教練”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總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為孩子鋪路,告訴他們學什么特長好,看什么書籍有用……
雖說出發(fā)點是為孩子好,卻絲毫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想法,沒有征求他們的意見。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畏懼你,遠離你,不會和你談心,自然對你的話也是左耳進右耳出。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會出現(xiàn)很多難題。這時他們需要有人給他們建議,幫他們指出問題所在,然后一起攻克難關。比起一個要求聽話和服從命令的上級領導,他們更需要的是一個貼心教練。
不當“裁判”,學做“拉拉隊”
運動場上的裁判,眼睛時刻盯著運動員,一旦發(fā)現(xiàn)有犯規(guī)行為,立馬給予警告和退場,處理起來毫不心軟。而啦啦隊則時刻充滿活力,為隊員們加油鼓氣和吶喊助威,給運動員帶來自信和動力。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拿筷子、第一次騎車……可能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摔倒很多次,也會不斷重復錯誤。這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一點緩沖的機會,不要開口就是“你怎么這么笨,都幾遍了還學不會”。
俗語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家長對孩子的批評除了會讓孩子心里難受外,也會讓父母和孩子的距離拉遠,對親子雙方沒有任何好處。
沒有誰天生就有做某事的能力,大人都免不了犯錯,更何況孩子呢?當孩子事情完成的不夠好,我們要多給他們鼓勵,保護他們的自尊,幫助他們更正錯誤。
教育沒有想象中的難,不過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庭的焦點。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本身是無可厚非的。但怎么科學地在家庭教育中,實現(xiàn)這些美好的愿望?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勢在必行。
教育中的七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家長愛孩子,最擅長以己度人
孩子渴了,想喝礦泉水,而家長認為鮑魚營養(yǎng)豐富,孩子偏偏不喜歡。
家長給孩子買高級的玩具,而孩子偏偏喜歡擺弄一些不值錢的小玩意兒。
您處心積慮地花費很多,孩子還不開心,原因是,這些不是孩子需要的。不需要的東西,就體現(xiàn)不出它的價值。
誤區(qū)二:上了補習班,成績一定能提高
現(xiàn)在的補習班,名目繁多,如雨后春筍般,將孩子們層層包圍。家長花費了金錢,好像心里就得到安慰,會不會想到,孩子的辛勞與壓抑。孩子平時的課業(yè)負擔,還不夠繁重?沉重的書包,已令他們壓彎了腰。
從科學角度講,大腦皮層不是用來思考的,而是受身體和情緒的控制。人在疲勞狀態(tài)下,有情緒困擾時,他的記憶、分析、判斷能力消失。會產生憤怒、生氣、害怕等情緒。不僅健康受到影響,還會表現(xiàn)為厭學,學習拖沓,封閉自我,不和人交流。甚至會有猝死或自殺等極端現(xiàn)象的發(fā)生。
誤區(qū)三:行有不得,總找外因
有一些家長,理解孩子的辛苦,和孩子一樣,經常對當前的中國教育品頭論足。弄得孩子也怨聲載道。遇事抱怨,不是積極解決問題的方法。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各有其利弊??陀^上講,應該取長補短?;仡櫄v史,每個時代,都有其局限性。抱怨社會、體制,于事無補。家長該有這樣的理念與遠見:立足于自己與孩子,讓孩子有發(fā)展的空間。任何一個環(huán)境,都可以幫助孩子成就夢想。
給孩子這樣的人生定位:所有的變化都是機遇,讓你自己痛苦的人,都是天使。自己才是主人,主宰自己的命運。
誤區(qū)四:成績不好的孩子,一定不聰明
孩子的智能分很多種,有聽覺、視覺、語言、體驗、邏輯、社交等很多方面。
學校教育,重視應試,主要考核孩子語言文字與數(shù)理邏輯的智能。而其他技能均不在應試的范疇。這就造成家長嚴重的誤區(qū),以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就不會成才。
如果達爾文、愛因斯坦的媽媽,也聽了老師對孩子的評價,就放棄對孩子的培養(yǎng),或一味要求他們像其他孩子一樣,那么,科學會停滯多少年?
李安的數(shù)學成績,是負分,絲毫沒影響他成為一名大導演。
海藍老師講了個動物學校的故事,發(fā)人深省:
兔子跑的快,偏讓它去游泳、飛翔,結果淹死了、摔死了。
對于孩子,令他擅長的地方發(fā)揮到極致,就會成功。
為了取得滿意的成績,以損害孩子的身心作為代價,以破壞親子關系作為代價,猶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啊。
誤區(qū)五:嚴格的教育,是對孩子負責
古語有:一日不打,上房揭瓦??看蛄R的方式,教育孩子,是教育的最低層次。指責、批評、命令、說教,僅次之。
這些方法,看似嚴格,而造成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問題發(fā)生了,家長應該認真分析,這個問題,是孩子的問題、自己的問題,還是環(huán)境的問題?
如果是孩子的問題,要學會接受和傾聽。了解孩子需要什么。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要客觀描述,不批評、指責,說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如難過、擔心,以及對自己的影響,最后提出希望。這樣的交流,孩子對家長的想法,會得到明確的判斷和理解,得到有效的溝通。
最智慧的父母,在家庭中,主動營造溫馨的氛圍,注重自己的個人成長,身體力行地做孩子的榜樣,影響孩子。這才是家長中的九段高手。
嚴格的教育,本來的出發(fā)點,是對孩子負責。這是沒有錯的。而家長往往以對孩子好的名義,傷害了孩子,破壞了親子關系。
如果可以心平氣和、語重心長地和孩子交流,以合理的方式幫孩子解決問題,何必怒發(fā)沖冠、求全責備呢?
誤區(qū)六:不尊重孩子,愛潑冷水
一個人行為改變的過程依次是:知而未動、知而心動、知而行動、動而堅持、修成正果。這是個漸進的過程。
很多時候,因為家長的粗心、疏忽、武斷,導致前功盡棄。
對于孩子而言,持之以恒做一件事情的難度,大過成人。而家長習慣于孩子做事的萌芽階段,以責怪的口吻打壓孩子。諸如,孩子學習剛有點進步,或培養(yǎng)某種好習慣的初期,家長會說,“才考這么點分,就驕傲。離------遠著呢!”或者在孩子意識到問題,努力改變的過程中,不及時發(fā)現(xiàn),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的學習熱情一下子消失,星星之火,被一盆冷水澆滅了。自信心也受到了打擊。
家長需要具備一雙慧眼,即時發(fā)現(xiàn)孩子知而心動、知而行動的苗頭,鼓勵孩子再接再厲。
誤區(qū)七:把自己的目標當做孩子的目標
很多家長,在孩子身上充滿了期待。而這份期待,孩子卻不以為然,依舊我行我素。
沒有人會為了其他人的目標而努力,有很多方法幫助孩子實現(xiàn)他的愿望,同時實現(xiàn)我們家長的愿望。
家長希望孩子成績提高,孩子期待一份向往已久的禮物。在成績與禮物之間,就有一個結合點??梢园堰@個禮物的樣子,讓孩子畫在一張紙上,分割為若干天,去完成。每天完成幾分之一,日久天長,孩子看到他的愿望一天天地臨近,會主動地做好該做的事情。在達成愿望的那一刻,孩子的成績提高了,他的獎勵也得到了。豈不皆大歡喜!在這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孩子自我規(guī)劃、自我管理的能力,自律性、抗挫力。
在幫助孩子實現(xiàn)目標的同時,把自己的目標放進去,才是明智的做法。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所為,有所不為。愿天下父母,用您的愛心與耐心,以正確的理念與方法,培養(yǎng)孩子,使他們的夢想成為現(xiàn)實,也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才!
“等孩子上大學了,我就輕松啦!
過了這幾年,我?guī)Ш⒆泳筒挥眠@么累了!”
這些話您有沒有聽到過?這可是很多母親的口頭禪呢。
沒錯,孩子的某個成長階段,會讓家長感到格外勞累,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卻不僅僅是在那個階段——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可以說,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感悟。然而,只有極少數(shù)家長能繼續(xù)努力,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家長們,保持一顆探索的心,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我們才能給孩子帶來更為廣闊的世界。
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
一位媽媽向我慨嘆:當媽的都像我這么累也夠煩的……我追問了她一個問題:你說怎樣不累呢?
大多數(shù)的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業(yè)……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于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得夠不夠,自己心里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許多媽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便放棄了自我探索
那么,為什么許多媽媽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媽媽,結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松灑脫,生活穩(wěn)定,令人羨慕。
其實,很多人生議題并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里。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媽媽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有很多年長我十歲左右的朋友,我們常常在一起聊天,也會說到她們同齡人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這個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么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么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歲死,八十歲埋”來描述這種狀態(tài),讀來讓人倍感凄涼。
當然,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tài),也不是錯誤。不過,人生的議題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回避而遠離。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我們對現(xiàn)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xié)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制地圖。大多數(shù)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圣不可侵犯,對于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者能繼續(xù)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p>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系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世界的關系。如果我們不想再繪制“人生地圖”,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退縮,并保持現(xiàn)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面對人際關系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系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為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于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這三組關系。派克的另一句話,說得言簡意賅: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上
如果說,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么,孩子的到來,則讓媽媽們無處可逃。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tài)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xiàn)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yǎng)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和思維模式?,F(xiàn)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于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夸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chuàng)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tài),注定會出問題。
育孩子的王道,是執(zhí)著地栽培自己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系,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我們并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并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礙了我們。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qū),進入不確定的狀態(tài)。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回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xiàn)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個問題解決之后,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而每個困境背后,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里,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zhí)著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狀態(tài)——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古往今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夙愿,大家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有所作為。
但這需建立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當中,從過往的家教的成功事例中我們知曉,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家長的影響,因此,家長平時要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要注重對孩子的正確引導。
從孩子出生到現(xiàn)在,我們給予了他全部的愛,他的每一個進步都會讓家人感到無比的高興。通過對孩子近一年的教育,我自己總結了以下三方面:
首先,要有耐心,戒驕戒躁;
其次,做事要堅持,不能三心二意;
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樹立信心。
李梓赫進入幼兒園已經一個學期了,他從入園以來,在老師和小朋友們的共同幫助下,很快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也漸漸的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在半年的時間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造就孩子良好的習慣。
一、家庭教育首先要從自我教育開始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對他們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待孩子不能光說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作好?,F(xiàn)在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時孩子所提出的問題也會把大人難住,所以大人也是要學習的。
當你看書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在旁邊看書;有時孩子在玩耍嬉戲的時候也會提到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家長能給孩子一個優(yōu)越的解答,孩子不僅充滿了快樂又滿足了其求知欲。所以干事情一定要認真。
二、不能過分寵愛,事事包攬
現(xiàn)在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要什么就給什么,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行為上難以約束自己,最終導致自控能力差,沒有上進心。
孩子很喜歡畫畫,也有唱歌的天分,因此我們就給他創(chuàng)造條件去畫畫,記得有一次孩子看到了一個小汽車,就想把它畫出來,但是怎么畫都不成形,孩子變得越來越急,拿著筆的小手也脹的通紅。
我問他還要繼續(xù)畫嗎,他說我必須要畫出來,看著他已經出汗的額頭,用畫筆畫畫的每一個動作,我著實有些心疼,他成功的畫出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我都會對他加油鼓勁,孩子也是越來越認真,當他畫完以后笑著對我說:爸爸我成功了!看著孩子燦爛的笑容,我從心底為他感到自豪。
李梓赫很喜歡玩具,家里的玩具也很多,如果他特別喜歡,我就給他預定一個目標,完成的好就可以買。這樣可以激勵他的興趣也可以改掉一些壞習慣。
隨著孩子的長大,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我們也會讓他去做,有時也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想讓他明白不但要掌握技能,而且要學會生活和關愛身邊的人。
三、積極配合老師,與孩子一起學習
老師如果布置了需要家長配合的事宜,都要認認真真地與孩子一起完成。我們每天床頭上放著一本書,孩子也跟著學,睡覺前陪孩子一起讀一會書。
看書的習慣是平時一點點積累起來的,只要孩子有時間 就拿起一本書看,而且書的形式也不受限制,讓孩子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四、勤于孩子溝通
每天我們都會問孩子在幼兒園發(fā)生的事情,孩子做得對的好的事情及時表揚,錯的事情幫他分析,遇到困難幫他分析怎么解決,同時鼓勵孩子。
以上只是我們平時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體會?;蛟S自己的孩子還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他對集體的責任意識,為人的善良與正義感,喜歡讀書畫畫的習慣,活潑開朗的性格,做事的認真態(tài)度,都讓我們感到莫大的欣慰。
作為家長,科學教子,做到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起成長!就讓我們攜起手來,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吧!
萬物尊道貴德,所有的東西,包括我們自身的發(fā)展,如果我們的事做得不對了,是道走錯了;如果道走對了,還做不成,是個人的涵養(yǎng)還不夠。同樣的價錢別人能談成,你沒談成,就說明他們倆情投意合,對脾氣;你談不成,就說明他看不上你,你自我修煉還不夠,就這么簡單,因為所有的東西到一個高度上是一樣的,這些東西沉到我們心里邊,駕馭的可能不僅僅是教育,包括我們生命的走勢。上士問道,勤而行。有悟性的人聽說“道”后深信不疑,并勤勤懇懇、堅持不懈地去習練它、運用它。就像咱們聽到教育孩子的“道”,智慧的人不會只在看書時覺得頭頭是道,合上書又想這書上講的對不對呀。這不是上士。上士勤而行之——尊道貴德,身體力行去實踐,用大道去引領孩子。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中士聞道,培養(yǎng)中層,將來培養(yǎng)的孩子是中產階級的。聞道,就是聽說了教育的大道,教育的真實的一面,若存若亡,前半個月還信,后半個月自己壓不住火不信了。中士聞道,這樣的人在單位里面也只能做一個中層。所謂中層是什么呢,他這一輩子可能只發(fā)展到一個中層,他心里的東西不靜,若存若亡,守不住道。
下士聞道,大笑之。下士問道,大而笑之。見了一個人批評孩子,你跟他講要用心教育孩子,他覺得你在瞎說。這種人,就是下士問道。我希望我們都是上士,將來讓我們的孩子也做上士,讓我們的孩子也和這種求道的人在一起玩,他想窮都難。我之所以特別反對很多人在方法技巧層面玩,是因為在這個層面上玩,就把我們孩子給限制了。限制的是什么——他一輩子都在那個層面里面折騰問題。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隅,隅是角落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方到極致的時候你是看不到拐角的。我跟你們站到一個高度上去看的時候,從來不提方法的時候,求的是這個大方,求得一個大方。大器晚成,很好理解;大音希聲,就是我所追求的,我們和孩子的這種交流也好,這種碰撞也好,盡可能少一點語言,盡可能少一點直白的行為層面的東西。
大象無形,我們學到一個最后,你們達到一種什么狀態(tài)就算過關了呢?別的家長也說你怎么也不管孩子,你孩子還那么好,其實該管的都管完了,做全了;別讓人家笑話你:天天追著他兒子,兒子也讓他培養(yǎng)廢了吧;不要讓人家說這話,這可不是我這樣投入解讀這些內容的目的。善行者無轍跡。善行者,就是善于走路的人。我們就是走路的人,我們自己把路走清楚,給孩子引路。善行者無轍跡,教育無痕,管孩子的時候也不要用行為、用語言去管,我說你們放不是不管,而是用一種無聲、無痕的東西去管。我身邊的學生知道我懲罰他們,他們有一種感覺叫生不如死,我不打,也不罵,見了他老是樂呵呵地笑,連笑不了三天,他就難受死了;別人到我那兒學教育,你們絕對看不出來,他怎么把學生給收拾住了,就是沖他笑,當然笑是有前提的。
善言者無瑕謫。善言者無瑕謫,謫是責怪的意思,善于說話的人,善于表達的人,他的話里面不罵人,不責怪人,不批評人;要批評人的時候,他也說好聽的來批評。家長真正責怪孩子的時候,不要帶責怪的話,要批評人就這么批評,真正你們罵出聲了,罵完之后孩子沒感覺,他心里邊反倒舒服:你又生氣了吧,你已經罵完了還說什么,沒得說了吧。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閉,善于拒絕、善于否定、善于放棄的人無關楗而不可開。教育是一個大善之事,大善之事必須有大惡之人才能把它做好,才能做到極致。所謂大惡之人是什么?就是有很強的拒絕和排斥能力的人。就是要對所有的不良進行干預,不好的東西,就是破壞我們情緒的東西。光靠單純的善良是做不好教育的,這并不是說我多惡毒,惡,要有惡人的心態(tài),要知道認識社會的另一面。
惡的目的是什么?守善。對大惡的事情沒有能力處理、拒絕的人很難守住善。我相信所有的母親內心對孩子都有一種極致的善良,但是有的母親守不住,因為別人傷害的時候,她無力反抗,無法避開這些不良的社會干預。把善守得越清晰,越穩(wěn)固,惡的東西對你越恐懼。我就想我自己做教育,這個不管孩子也好,因為原來我接觸過一些比較麻煩的孩子,其實他們的父母比孩子還麻煩,但是面對我的時候,都能夠說好話,講善事,就是這樣自覺地就把他不好的一面給避開了。有的孩子,在別人看起來都是殺氣騰騰,一面對我他就好了;實際上我沒有依賴任何別的東西,就是我這種對善的堅守,以及做得徹底。我可以拿命給他,他還能傷害我嗎?所以他不好的一面自然就給脫落了。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善結,這個結我覺得應該在教育上理解為心靈的契約,內心的相互堅守。如果孩子和我們家長的內心有共同的這點,結為一體的話,不需要外在的約束。我們做生意的時候,兩個人信任到一定程度不需要簽合同,就是這句話。無繩約而不可解,沒有什么合同這兩人也一輩子不分開,就是內心這樣一種共同堅守的東西比較厚重。
通過這一段話,包括大善之事必須由大惡之人來做,這一句話里面有兩重含義,一個是我們要達到的一種狀態(tài),讓孩子也要學會對不良東西的篩選、拒絕和放棄。通過他來理解善、理解好,通過認知不好來理解好。理解好的目的是守住好,同時有能力去處理不好的東西對孩子的破壞和影響。我們可以想象,現(xiàn)在這個社會對孩子的不良干預太多了,如果我們只從積極的一面去教育孩子,忽視了那些消極東西的存在也是很可怕的,這是第一層含義。第二層含義,教育孩子好的。同樣的分量,都要給孩子講,但是看年齡而言。不同的年齡段,在六歲之前,我們盡可能不要給孩子,尤其在孩子的童年講惡的東西。六歲之后就可以讓他看到一些不好的東西,通過不好的東西來認知好的東西的價值,認知好的東西的美,尤其是女孩子。不棄不拒,無懼。教育的過程中,不管是好事、壞事我們都不要害怕,也不要放棄它,這背后都有值得我們去認真對待、都有可以為我們發(fā)揮作用的內容。我希望我們現(xiàn)在經歷痛苦的家長,或者在享受教育的快樂的家長,都應該從快樂的過程中看到另外一面,從痛苦的堅持過程中意識到在為孩子的未來積蓄能量,包括孩子考好考不好,遇到好事壞事,都要做到不棄不拒,不要害怕。
記得一本書上有這樣一段對話:拿破侖問教育部長:?目前教育最缺少的是什么??教育部長回答:?最缺少的是優(yōu)秀的母親。?教育部長的話深刻而睿智,同時也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給與孩子的不僅是生命,家庭的一切,更是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性格。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要想使這種教育富有成效,必須遵循正確的教育原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子女既要有愛,又要對他嚴格要求,只愛不要求就成了溺愛,溺愛雖是一種偉大的情感,但卻是子女遭到毀滅。正如高爾基所說:愛護子女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事情;然而會教育子女沒這就是一件偉大的國家事業(yè)了。
但也不要覺得家庭教育是遙不可及的或是深不可測的,不是非要坐下來,鄭重其事的聲明,我來教育孩子了,那才是教育。其實恰恰相反,我覺得教育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教育,家庭教育更是離不開生活。如果你善于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對孩子進行引導,那么你就掌握了家庭教育這門高深的科學。具體來說我認為好家長有必要做到以下幾點:
1在微笑中讓孩子享受生活孩子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媽媽的微笑能開給孩子快樂,媽媽的煩躁也會傳染給孩子,即使他還是個襁褓中的什么還不懂的孩子。因此,當媽媽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要盡量地享受親情帶來的快樂,并且把這種愉快的心情傳遞給孩子。這種傳遞通過語言和動作表現(xiàn)出來。要能直觀的讓孩子感受到。
比如早晨孩子睜開睡眼,你微笑著靠過去輕輕地說:?寶寶醒了,睡得好嗎?讓媽媽親一下!?這時寶寶好像聽懂了一樣,咯咯地笑著揮舞著小手小腳,這樣的微笑會是愉快一天的開始。如果寶寶醒來的時候你恰巧不在他身邊,他有可能會哭鬧,其實這時的哭并不是寶寶不聽話,他只是看不見媽媽,覺得沒有安全感,想通知你。你應該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情,邊走過來邊微笑著說:?哦!來了,寶寶醒了!媽媽知道了,寶寶肯定是想媽媽了對嗎?來媽媽抱一抱。?如果寶寶還是哭鬧的話,你就要檢查一下,此時的寶寶是不是尿了或是便了,身上很不舒服,當然不管你在對寶寶做什么,你都不要只動手不動嘴,不要把他當成會動會哭的洋娃娃,忽視了和他的交流,忽視了他的情感需求。用你的微笑和語言交流讓他感覺到你在關注他。?哦!寶寶便便了,不舒服是嗎?好的讓媽媽來換掉它,我們寶寶是很愛干凈的,對吧!好了,現(xiàn)在讓我們起來玩一會吧……?寶寶醒著的時候你也要經常和寶寶交流交流。比如:?寶寶知道嗎?爸爸去上班了,奶奶去買菜了,現(xiàn)在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寶寶了,我們干什么呢,我們來唱歌好嗎!啊,寶寶笑了,那就是同意嘍,那好吧!媽媽先來唱,寶寶聽。(媽媽笑著輕輕地唱歌,如果發(fā)現(xiàn)寶寶也依依呀呀的發(fā)出聲音,媽媽就停下來)啊!寶寶真厲害,寶寶也想唱歌是嗎?好現(xiàn)在寶寶唱。?媽媽學著寶寶的樣子依依呀呀的唱起來。這是多么和諧多么感人的歌曲?。∪绻粋€寶寶每天有媽媽的微笑陪伴,那么他肯定會是個乖巧的,幸福的,愛笑的寶寶,他的每天都是在享受生活,這對于他以后性格的形成奠定了一個非常良好的基礎。
2在生活中交給孩子小知識孩子在愛的滋潤下漸漸長大了,睡眠時間減少了,會走會玩了,需要人陪的時間也多了,但是家長需要時間做家務,怎么辦呢?其實這兩件事情之間并不矛盾。此時,把孩子一個人安排在旁邊玩玩具,你忙著做家務是很不明智的選擇,因為孩子不太愿意,而且當你做完事情回來的時候,往往會發(fā)現(xiàn)孩子把玩具和周圍的東西搞的亂七八糟,此時你大發(fā)雷霆就會以自己生氣和孩子哇哇大哭收場。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帶上孩子做家務,一邊做一邊給孩子說道說道和此有關的事情,可能的情況下邀請孩子幫幫忙,適時的表揚一下。這樣既滿足了孩子喜歡跟著媽媽的愿望,又學到了一些小知識,還初步培養(yǎng)了孩子勞動的本領和意識,一舉多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比如:到了做飯的時間,要去擇菜做飯了。讓寶寶拿上小凳子坐在旁邊,媽媽邊做邊給孩子講:?寶寶這是青菜,(對小寶寶要一遍遍的重復‘青菜’‘青菜’,要求寶寶也跟著學,給與適當?shù)墓膭睿ù笠恍┑膶殞毟嬖V他這是一種蔬菜,青菜里還有大量的維生素,是寶寶長身體需要的營養(yǎng),一會寶寶吃飯的時候要多吃一點,身體就會長得棒棒的。有營養(yǎng)的蔬菜還有很多,比如昨天吃的叫菠菜,還有蘿卜,寶寶記得嗎?等等)千萬不要因為孩子還小,怕他聽不懂就什么都不跟他講。如果他第一次一點都聽不懂,那當你第二次再講起相關的事情,并且提到這次的時候,孩子就會有認同感,覺得似曾相識了,第三次的時候他就會搶著把他已經接受的部分講出來了,媽媽只要給與肯定再加以補充就可以了,這樣你的孩子這方面的知識就可能比別的孩子多一些。只要你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滲透在生活的每個細節(jié)中,有意識的講給孩子聽,你的孩子就會比別的孩子多懂得很多。即使你的文化水平不夠高,知識儲備不夠多,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因為相對于一張白紙的孩子來說,你的色彩11已經很豐富了,問題的關鍵就看你有沒有這樣的意識,有沒有及時的行動起來。您說對嗎?當然如果你能夠為了孩子有意識的去學習就更好了!
3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一個愛看電視的媽媽帶出來的孩子,大多喜歡坐在電視機前;一個愛打麻將的奶奶帶出來的孩子,也會喜歡擺弄麻將;一個愛看書的爸爸帶出來的孩子,往往是個小書迷……家庭教育中言傳的力量遠遠不及身教。一邊電視機聲音開的很大,一邊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這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
想要孩子喜歡上象棋,最好的辦法是:一有空,爸爸和媽媽就攤開棋盤,擺好棋子殺上一盤。其間或輸或贏、或進或退、或喜或憂毫無遮掩的展現(xiàn)給孩子,當然孩子好奇的眼神千萬不要忽視,孩子幼稚的問題千萬不要取笑甚至嫌煩,等孩子略知一二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每每請他做你的軍師,幫助你出謀劃策。贏了是你們倆的功勞,要大肆慶賀,輸了要擊掌立誓?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一定要苦練棋藝,找他報仇。一來而去下棋就成了孩子喜歡的游戲了。想讓好動的孩子喜歡上寫毛筆字,最好的方法就是爸爸(或是媽媽)經常在家寫寫毛筆字,媽媽(或是爸爸)和孩子一起來欣賞,挑出寫得最漂亮的字,畫上紅圈圈。然后饒有興趣的提筆寫寫這個字,再請孩子來做評委,評議一番。對于評委的點評要虛心接受,立刻改正,再寫一個。這樣的程序要堅持一段時間以后,等孩子喜歡上評委的工作了,同時對毛筆字有一定的了解了,再要求孩子自己動手來寫寫看,其實大部分孩子自己就要求試一試了。不過這里要注意的是:孩子剛寫的時候肯定寫的不好,此時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只要寫了就好,像個字就好,愿意堅持寫就成功了一半。家長甚至可以鼓勵孩子說:?你寫的已經很不錯了,媽媽剛寫的時候,比你可差多了?。
興趣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更是家長引導的。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起自己的興趣,千萬不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讓孩子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
4在交流中增進與孩子的關系如果家長能夠放低姿態(tài),走進孩子的內心,孩子一般是很愿意向家長袒露自己的心聲的。如果學校離家不太遠的話,建議家長每天接送孩子的時候,把騎車、開車改為步行。這樣做既能夠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也能夠增加與孩子交流的時間,增進與孩子的關系。有關研究表明邊走邊聊比坐下來談心更容易心情放松,更有利于坦誠相待。
上學、放學路上的十幾分鐘時間。你可以了解孩子今天在學校發(fā)生的愉快的事情、傷心地事情、苦惱的事情。及時的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及時加以引導。還可以幫助孩子背背課文、記記單詞,或是出一兩題有趣的奧數(shù)題討論討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教育是孩子成人成才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愿所有的家長都是最優(yōu)秀的老師,愿所有的孩子都是祖國的棟梁!
“等孩子上大學了,我就輕松啦!
過了這幾年,我?guī)Ш⒆泳筒挥眠@么累了!”
這些話您有沒有聽到過?這可是很多母親的口頭禪呢。
沒錯,孩子的某個成長階段,會讓家長感到格外勞累,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卻不僅僅是在那個階段——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可以說,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感悟。然而,只有極少數(shù)家長能繼續(xù)努力,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
家長們,保持一顆探索的心,學習更多的新知識,我們才能給孩子帶來更為廣闊的世界。
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
一位媽媽向我慨嘆:當媽的都像我這么累也夠煩的……我追問了她一個問題:你說怎樣不累呢?
大多數(shù)的家長,對孩子、對教育,缺乏一個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識到,趕緊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開始憂慮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業(yè)……
而這個憂慮本身,就會毀掉孩子的未來。家長之所以憂慮,是因為一直在間歇性地關注孩子,孩子有問題,就關注多一些,沒有明顯的問題,便關注得少。對孩子的教育,缺乏一個宏觀的掌控,對于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做得夠不夠,自己心里也沒底。因此,對孩子未來的發(fā)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確信。不確信,就會慌張。
許多媽媽,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便放棄了自我探索
那么,為什么許多媽媽沒有確信與篤定呢?
許多媽媽,結束了讀書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達到了一種表面上的“圓滿”,便放棄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則”,看上去悠然自在,輕松灑脫,生活穩(wěn)定,令人羨慕。
其實,很多人生議題并沒有完成,而是擱置在那里。打個比方,這很像“成長的斷崖”。很多媽媽自認為選擇了一條安逸的路,結果卻被動地陷入煩惱的泥沼。到頭來,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有很多年長我十歲左右的朋友,我們常常在一起聊天,也會說到她們同齡人的狀態(tài)。發(fā)現(xiàn)這個年齡的人,特別容易往兩個方向走,要么越來越豐富,越來越有魅力;要么視野越來越窄,與外在世界非常疏離。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歲死,八十歲埋”來描述這種狀態(tài),讀來讓人倍感凄涼。
當然,選擇最安逸的生活狀態(tài),也不是錯誤。不過,人生的議題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回避而遠離。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寫道:“我們對現(xiàn)實的觀念就像是一張地圖,憑借這張地圖,我們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斷妥協(xié)和談判。地圖準確無誤,我們就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樣到達那里;地圖漏洞百出,我們就會迷失方向。
有的人過了青春期,就放棄了繪制地圖。大多數(shù)人過了中年,就自認為地圖完美無缺,世界觀沒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為神圣不可侵犯,對于新的信息和資訊,他們也沒有多少興趣,似已疲憊不堪。只有極少數(shù)幸運者能繼續(xù)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于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p>
我們的人生地圖,至少要通過三組關系來定位,分別是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與世界的關系。如果我們不想再繪制“人生地圖”,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辦法。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退縮,并保持現(xiàn)狀。
許多人不接納自己,常常會自我否定和自我攻擊,卻放棄了內在探索,而選擇忍耐和逃避。面對人際關系中存在的障礙,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際關系簡化,有的索性只剩下親人關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為之,也會獲得包容。對世界的看法,則保持不變,不再對世界產生好奇。
許多媽媽埋頭于柴米油鹽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這三組關系。派克的另一句話,說得言簡意賅:規(guī)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上
如果說,大部分情況,我們都可以逃避的話,那么,孩子的到來,則讓媽媽們無處可逃。親人和朋友會包容我們,但孩子只是憑天性和直覺生活,親子關系不是完全對等的人際關系。我們的情緒和成熟程度,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和態(tài)度,我們處理親密關系的能力,被這個小生命映照得一覽無余。
從某種意義上說,孩子是父母的老師,他來到這個世界上,督促父母把從前忽略的課程補上,不斷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圖。如果我們處理不了與自己、與他人的關系,怎能處理好與孩子的關系?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媽媽感慨:我現(xiàn)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這句話,如果不是養(yǎng)育他遇到困難,我不會去探索,不會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長歷程和思維模式?,F(xiàn)在,我的生命在走向開闊,這是孩子帶來的改變。
如果我們抗拒成長,就會把成長的任務轉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們不能接納自己,對自己不滿意,就格外需要一個令人滿意的孩子。如果我們不能處理好親子關系,心中就會有一個“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動符合我們的期待。
于是,幾乎和孩子綁定在一起,共進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師夸獎了,這一天就非常愉悅;孩子考試考砸了,心情頓時灰暗下來。如此一來,孩子就會變成人生最大的“創(chuàng)可貼”。一個孩子,很難擔負兩個人的成長任務,這樣的狀態(tài),注定會出問題。
育孩子的王道,是執(zhí)著地栽培自己
選擇與孩子一起成長,意味著我們要重新審視三組最基本的關系,要面對人生的問題,尋求答案,完善自我。我們并非過了18歲,便是真正意義上的成人,在某些時刻,我們只是大號的孩子。我們成長中積累了很多暗傷,許多成長任務并沒有完成,與孩子相處,這些問題再次浮出水面,這也是很好的線索。當我們感到困頓、力不從心的時刻,不妨停下來,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礙了我們。
當我們不再逃避,勇敢面對問題,也意味著離開心理舒適區(qū),進入不確定的狀態(tài)。世間最美的花朵,都開在最艱辛的枝頭,成長就是一個破繭成蝶的過程。成長意味冒險,也伴隨著苦痛,這也是我們回避成長的最主要的原因。
這個過程,會有煎熬,也會迷茫和焦慮,但只要我們堅持思考,終究會找到解決的途徑。面對困惑的時候,閱讀會打開一扇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慶幸的是,現(xiàn)在通俗心理學著作的質量越來越高。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個問題解決之后,我們的人生都變得更通透,更順暢,不會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而每個困境背后,都隱藏著人生的禮物。
我始終覺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時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處世態(tài)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說,父母的整個人生,都會參與到教育中來。
從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媽媽承擔的教育責任更重一點。所以,我總是勸媽媽,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寬才好。低到塵埃里,洗手做羹湯,本來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僅僅懂得柴米油鹽,會離孩子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遠。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執(zhí)著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狀態(tài)——孩子懂的,我們懂;孩子不懂的,我們也懂,至少,我們要與孩子有交集。這個漫長的求索過程,既是為自己,也是為孩子。孩子的起點,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說來,孩子永遠不會有相同的起跑線。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奮好學、不放棄自我成長的父母。
今天,我們怎樣培育孩子?專家說:“交流要平等”,家長說:“孩子是我們的老師”,學生說:“我們想讓爸爸媽媽真正理解我們”。我們把其中的典型觀點呈現(xiàn)給大家!
來自網(wǎng)友的聲音
“孩子們是我們的老師”
“看了《今天,我們怎樣培育孩子?》的報道,我很受觸動,我覺得孩子們是我們的老師?!币晃痪W(wǎng)友認真地說。現(xiàn)在,他每天都要陪孩子做功課到晚上九點,他說:“一些道理作為家長我們都懂得,我想讓孩子快樂成長,有時候看到孩子那么多課本、課外讀物,也覺得挺心疼的。但是優(yōu)質教育資源很少,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只能加大他的壓力?!?/p>
孩子們提出的問題,有家長的原因,也有評價體制的原因。他給記者講述了自己看到的一件事:很多家長帶孩子去專業(yè)機構測智商,不是他們想去,是學校讓他們去,因為孩子的智商如果低于平均值,這個孩子的平時成績就不用計入學校的總評分表。“這對孩子多么殘忍,但是很多家長沒有選擇。”
另一位網(wǎng)友工作很忙,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他寫道:“看到孩子的來信,我覺得臉上熱辣辣的,孩子們提的觀點特別有針對性”。自己和愛人工作壓力大,有時候難免發(fā)泄到孩子身上。但是,以前的自己從來不覺得做錯了,總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越打越聽話”?!艾F(xiàn)在孩子倒是聽話了,但是變得很膽怯,有一次中考結束,孩子一直到晚上12點都沒有回家,因為成績不好,怕挨打?!敝钡侥菚r,才覺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孩子們的信里提到的每條我覺得自己都犯過,一味的指責孩子,從沒有從孩子的角度想過,我以為,指責就是教育,打罵是對他好,還老是告訴他“我為什么不打罵陌生人,因為我是為你著想”,孩子的成績卻每況愈下??戳诉@封信,我覺得孩子們是獨立的人,不是家長的附屬品,我要好好和孩子溝通。我想,正如《光明日報》的報道,“今天,我們怎樣培育孩子”是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好好深思的問題。
相信《責任是老師的,但孩子是家長的!》一文能讓您有很多收獲!“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計劃的必備網(wǎng)站,請您收藏yjs21.com。同時,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什么是教育筆記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據(jù)報道,有些小學生家長在對老師用“校訊通”等先進平臺,來布置孩子作業(yè)并讓家長檢查簽字問題上,頗有怨言。筆者認為:在批改孩子作業(yè)這個問題上,應該是以老師為主,家長為輔。 教師布置作業(yè)的目的,一是驗證自己...
常常聽很多管不住孩子的家長說:“等到了學校就好了,自然會有老師管著他!” 有的家長去開家長會,回來說自己一直在睡覺,老師廢話太多了…… 聽到他們這樣說時,我總是在為那可憐的孩子擔憂,這是上輩子造了什么...
說起對孩子的教育,可能很多家長總是會吧這個和孩子的成績之類的聯(lián)系在一起。其實,家長有這樣的觀念是不好的。因為這對于孩子的“三觀”是一會有影響的。 說起來,孩子的教育影響的因素主要就是家庭、社會、和學校...
教育隨筆:孩子的錯到底是誰的責任 前兩天,看電視時,看見一個臺在開關于教育的報告會,對此,有些興趣,于是就仔細的聽了聽,聽完后,覺得說的很多確實很有道理,反思一下自己,有很多做的都不到的地方. 有這樣...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