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guān)資訊

家園共育:家長懲罰孩子的幾大智慧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家園共育。

教師與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yīng)當是積極的,而不是選擇壓抑孩子!教師要同家長多交流溝通,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不良情況,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資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家園共育:家長懲罰孩子的幾大智慧”,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懲罰是教育孩子的一種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只有擁有了懲罰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yīng)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將受到嚴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品質(zhì)。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實現(xiàn)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因此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他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

3.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yīng)要求受罰的孩子做出具體的改錯行為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將清楚他應(yīng)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yīng)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Yjs21.Com更多家園共育擴展閱讀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yīng)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yīng)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

2.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yīng)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3.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yīng)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yīng)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yīng)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yīng)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yīng)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yīng)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yīng)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5.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yīng)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6.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yīng)立即予以相應(yīng)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yīng),事后則應(yīng)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7.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yīng)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yīng)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xùn)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8.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xùn)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xùn)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dǎo)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yīng)”,無動于衷,使訓(xùn)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wù)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9.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保皇录瘸鲇謱㈥惸昀腺~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xùn)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xùn)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xùn)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xùn)教懲罰孩子務(wù)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10.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父母懲罰孩子的十大智慧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到最后答應(yīng)他的條件,媽媽又是講道理,又是打,卻沒有任何用處。問題就是媽媽的態(tài)度不堅決,講完了、打完了,最后還是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說,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家教藝術(shù)。

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yīng)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并勇于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并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yǎng)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yīng),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后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zhuǎn)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yīng)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要依照規(guī)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yīng)和孩子協(xié)商制定一個獎懲規(guī)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后將受到什么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后,家長應(yīng)注意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沖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yīng)該按規(guī)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yīng)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yīng)才能停止。家長要態(tài)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yīng)該怎么做、達到什么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么樣的后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yīng)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tài)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yīng)態(tài)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后,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huán)會使孩子產(chǎn)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懲罰歸于失敗。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yīng)立即予以相應(yīng)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yīng),事后則應(yīng)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jié)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并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諱諷刺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yīng)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yǎng)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范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yīng)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臟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xùn)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xùn)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于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么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jié)束訓(xùn)斥。于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jīng)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dǎo)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chǎn)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yīng)”,無動于衷,使訓(xùn)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wù)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咸菜?!?,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xùn)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xùn)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xùn)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xùn)教懲罰孩子務(wù)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事后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guān)系,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后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后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后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么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么后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guān)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自制拼圖開發(fā)孩子大智慧


對于寶寶而言,一個拼圖游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jīng)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制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制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熱衷于“看”,卻樂于“撕”。因此,你不妨從寶寶撕破的書頁中挑選圖像清晰、圖案單一、最好只有一個動物或人物、色彩鮮艷的圖畫,將其剪成正方形或長方形、貼在硬紙板上,然后如“田字”剪成四小片,就是不錯的自制拼圖了。

自制方法2:人物拼圖

你可以從一些過期雜志、廣告宣傳單、書報中,挑選幾個完整、清晰的人物或動物的形象,將圖形按頭、身體、腿、腳等剪成幾片。玩的時候,將這些紙片打亂,讓寶寶拼成完整的人物。

tips:此游戲可根據(jù)寶寶的實際認知情況,將某個人物剪成三到四片,在拼的同時,可以教寶寶認識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另外,為了增加趣味性,媽媽、爸爸還可以和寶寶一起來比賽,各自拼一個圖形,看誰拼得對又快。

小故事里培養(yǎng)孩子大智慧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把故事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到司馬光很聰明,很有智慧。如果我們這樣給孩子講故事,還不如不講的好。因為這樣講,除了讓孩子感到司馬光聰明外,還會在孩子的心靈豎起一道墻,讓孩子感到自己很笨,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覺得這些聰明的人難以超越,如果是這樣,還不如不講這個故事。

如果我們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讀給孩子聽以后,因勢利導(dǎo)的問孩子:“司馬光聰明嗎?”孩子肯定回答:“聰明?!比缓蠛秃⒆右黄鹩懻?“司馬光為什么能想出如此巧妙的辦法呢?”孩子可能回答不上來,這時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引導(dǎo)孩子:“是不是因為司馬光愛思考、愛動腦,才想出了這么好的辦法呢?”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愛思考、愛動腦的觀念,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孩子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我們是不是還可和孩子一起討論,是不是有比司馬光更好的方法呢?

1.用一根棍子先把落水者拉出水面,再叫大人把落水者救出;

2.如果沒有棍子,用繩子可以嗎?

3.既沒有棍子,也沒有繩子,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如果孩子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是不是可以引導(dǎo)孩子思考,身上穿的衣服可以嗎?……如果我們這樣啟發(fā)孩子思考,放飛孩子的想象,想出更多更妙的方法,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能不智慧超群嗎?

愛因斯坦在《自述》中寫道:“我沒有什么特別的才能,只是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薄拔覜]有被‘光是最快的’學說所禁錮,只不過比牛頓多想了一點點——如果能和光一樣快,或者比光更快,該是一番什么樣的景象呢?在這種思想的引導(dǎo)下,多年堅持不懈地思考,相對論就產(chǎn)生了?!?/p>

孩子的教育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往往是多想一點點,往前多走一小步,一個驚人的想法、一個絕妙的智慧、一個新的發(fā)明、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造,也就可能誕生了。

教育是用知識做梯子,激勵思考、放飛思想,讓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不是用知識做籠子,把思想和身心禁錮起來,讓孩子變成簡單的記憶機器。我們需要培養(yǎng)的是人才,而不是奴才。培養(yǎng)出智慧型的創(chuàng)新人才,孩子的未來才會充滿希望。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教育感悟:

講故事,重在啟發(fā)孩子思考問題。不要被故事內(nèi)容禁錮了孩子的思想,重在引導(dǎo)孩子思考問題,例如曹沖稱象的故事,我們還可以思考:

1.等量問題。為什么石頭的重量就是象的重量?

2.分解問題。大的問題不好解決,可以分解為一些好解決的小問題解決。

3.創(chuàng)新思維問題。問孩子還有更好的方法嗎?如果不用石頭,用人站在船上可以嗎?用人代替石頭有什么好處呢?

4.我們還可以想出更好的辦法嗎?

思維模式、思維習慣的培養(yǎng),遠遠重于知識的簡單記憶。如果每位家長都能稍微用點心思,注重孩子能力培養(yǎng)的培養(yǎng)。注重孩子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的孩子都可以變得智慧超群,而智慧是我們留給孩子的最好財富,是孩子可以終身享用的寶藏。

家園共育:孩子穿衣事小 智慧大


穿衣是日常生活中簡單但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些家長往往憑著自己的意識、愛好為已經(jīng)具有自主意識的幼兒挑選每天的衣服,結(jié)果卻與幼兒之間產(chǎn)生矛盾,有時甚至會影響上班、上學。其實,幼兒漸漸長大,他們對衣著的要求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家長可以試著逐步放手,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多種能力。

選擇合適的衣著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wù)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練習對幼兒能力的提升、習慣的養(yǎng)成十分重要。經(jīng)驗告訴我們:“會自理的孩子是做出來的,不會自理的孩子是寵出來的?!奔议L要站在幼兒的角度,為幼兒提供自己動手、體驗獨立的機會。

家長可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提供適合幼兒穿脫的衣服。

低年齡的幼兒可選擇開衫,便于幼兒分辨前后;選擇大一點的紐扣并釘在幼兒能看到摸到的地方;

不宜選從頭上套穿的衣服,以免穿脫不便。當幼兒手指逐漸靈活,可選擇小一點的紐扣鍛煉手指靈活性;

鼓勵幼兒學習穿脫套衫。幼兒的上裝和褲子上,都應(yīng)有口袋,可以方便幼兒放手絹或者自己喜愛的東西。同時,家長可以根據(jù)氣候、幼兒體質(zhì)盡量選擇輕便的服裝。

幼兒所穿的衣服重量不宜集中在腰部,這一點在秋冬季尤為重要。

俗話說:十件單不如一件棉。輕便保暖的衣服可以從量上減輕幼兒的負擔。有些家長給幼兒穿得里三層外三層:棉毛褲、襯褲,絨線褲、罩褲、腰上全裝上松緊帶。

這樣腰部負擔過重,既對孩子發(fā)育不利,同時面對如此“沉重”的衣服,孩子如何能自如地行動?更不用說自我服務(wù)能力的提高了。

選擇不同色彩的衣著培養(yǎng)幼兒的藝術(shù)欣賞能力

幼兒的藝術(shù)欣賞能力需要通過不斷的培養(yǎng)才能得以提高。不同的色彩都有它不同的人性化特點。幼兒色彩感受的培養(yǎng)不是簡單地像大人一樣去學習色塊、色調(diào)等,而是從生活中去感受色彩,欣賞色彩。這樣,在今后各種實踐中才能夠更好地應(yīng)用色彩,而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成人在各種環(huán)境下去引導(dǎo)。童裝能讓每個孩子穿出不同的風格。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挑選童裝,從中了解孩子對色彩、款式的敏感程度。

對低年齡的幼兒,可以鼓勵他們挑選圖案鮮艷的服裝,刺激他們對色彩的感知度。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可以讓他們自己挑選衣服,并請他們說出理由。

豐富的色彩對于幼兒是一個視覺感受上的沖擊。能夠從繁多的衣物中挑選出一件自己在顏色上喜歡的衣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他們要看主色調(diào),再看顏色搭配等。幾次鍛煉下來,對幼兒來說可真是受益匪淺。

當然,家長、老師也要發(fā)揮“榜樣”作用。

幼兒是通過模仿成人世界來提高自我認識的。試想一下,一個媽媽對服裝比較講究,喜歡用不同色彩來打扮自己;另一個媽媽穿衣服色彩單一,總穿暗色,那么兩家的孩子對色彩的感受力肯定是不一樣的,今后兩名幼兒的藝術(shù)欣賞力也會有所不同。

選擇鮮明風格的衣著培養(yǎng)幼兒的個性

一直以來就發(fā)現(xiàn),衣著和性格有關(guān)系,不同性格的人對衣服的看法也不同,互相作用產(chǎn)生奇異的關(guān)聯(lián)。原因是什么呢?我們來看看性格的主要表現(xiàn)。性格的主要表現(xiàn)是一個人的語言、行為,而這里的行為是相當廣義的,其中包含的一個重要的成分就是衣著。因此,性格會通過衣著體現(xiàn)。衣著對性格的作用主要由于人的審美觀造成,是一種視覺心理暗示的效果。

衣服的款式和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各種衣物搭配起來有它不同的風格,有顯得可愛的,有顯得華麗的,有顯得清爽的。

家長可以鼓勵引導(dǎo)幼兒穿出自己的風格,并形成正確的性別取向。

男孩的衣服體現(xiàn)“男子漢”氣概,女孩的衣服可以突出“柔美”。孩子每天站在鏡子前,搭配不同風格的衣服,能夠體現(xiàn)自己的喜好、個性,每天都會以自己喜歡的形象出門,覺得這樣自己才是最美的。想一想這樣的孩子是不是自主而自信的呢?

育兒:小細節(jié)也有大智慧


育兒:小細節(jié)也有大智慧天氣很好,我負責衛(wèi)生xx爸負責與xx玩耍。

這天他們爺倆就玩起來“水中撈豆”的小游戲?!八袚贫埂笔莤x想出來的。

天較冷,不想讓xx玩水與我一起搞衛(wèi)生,xx爸說,xx,我想做游戲,沒人陪我做游戲,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吧!

xx說,好呀。

做什么游戲呢,xx爸問。

撈月亮。(前些天剛與xx說過猴子撈月的故事,聽故事時xx就說,媽媽,我們也來撈月亮吧!)

撈月亮呀,xx想去撈月亮呀,去哪里撈月亮呢?xx爸用很夸張及疑問的語氣說。

去水里呀,猴子都在水里撈月亮哩。

可是,現(xiàn)在是白天,我們沒有月亮撈怎么辦呢?

是喔,沒有月亮撈怎么辦呢?xx想撈怎么辦?

那我們撈其它的吧!撈什么呢?

嗯,那我們撈豆豆吧。

沒有豆豆呀。

廚房里有。說完xx樂顛樂顛的跑到廚房里把做豆?jié){的黃豆全都提了出來。

爸爸,你看!xx很得意的把手中的袋子舉高來可xx爸看。

可是,沒東西撈呢。xx爸又提出問題。

。。。。。。

于是在xx爸與xx糾結(jié)、回答完一堆問題后,最后,由xx準備好了他的所有工具,幾個用過的奶粉勺、兩個平常用來裝沙的碗、一個之前用來洗xx屁屁的小盆。

爺倆嘻嘻哈哈的就這樣玩了近整個下午。不時的聽見xx沮喪與興奮,我沒得撈了,哈哈,我贏了,一起做游戲真開心。

看著他們爺倆玩得開心,看著xx說出一些另人意料的話語,自已也更是欣喜。

相比較而言,xx的語言發(fā)展算是不錯的,我在想,這應(yīng)該和早期的語方教育和親子時間是分不開的。

從xx渡過嬰兒期后,我們便堅持用“正常語言”來告訴xx一切事物、來與xx對話、來表達一切,因此,xx現(xiàn)在的語方發(fā)展算是不錯的,能夠把疑問、驚訝、欣喜的口氣都用到恰到好處。

而很多時候,寶必竟年齡還小,關(guān)于他的所有的事情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夠按大人的意愿去發(fā)展。這需要我們有一個適合他的教育方法與引導(dǎo)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戲過程中,我們都會間接扮演一個“問題人”的角色,所有的事情都以提問的方式提醒xx,該準備什么,下一步該怎么做比較好。長此下來,現(xiàn)在,如果我們故意跳過一個環(huán)節(jié),比如說疊好被子就洗臉,他會說,還沒有刷牙呢!這個時候,我們便加以鼓勵,“是喔,還沒有刷牙呢,都忘了,還是xx記得的,xx記性好好表現(xiàn)好好喔,xx要表揚表揚,媽媽要批評批評?!比绱艘酝?,xx很多時候都可以主動自已刷牙、洗臉了。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的家長。很多時候,換個方式與孩子相處,換個方式與孩子講道理,生活的笑聲會更多。愿我們都快樂!

身邊小東西,開發(fā)大智慧


很多的家長十分關(guān)注孩子的全腦開發(fā),經(jīng)常會問,哪兒有全腦開發(fā)的玩具或教具?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是開發(fā)孩子大腦的教具,不必非要買什么教具,關(guān)鍵是家長需要做一個有心人。

1.訓(xùn)練類別能力

我們每當吃一種食品時,都要告訴孩子這是什么東西,是蔬菜、水果、糖果、點心等等,告訴他們的各種食品的特點,到時候你可以將幾種食品混合起來,讓孩子根據(jù)物品的種類、顏色、口味,用途、形狀來進行分類。還可以通過分類多問孩子幾個:“還有什么食品?”“什么食品可以替代它?”“什么食品與它有一樣的用途?”“它們除了吃還有什么用途?”這樣做是為了訓(xùn)練孩子的發(fā)散性思維。也可以將孩子的玩具,按用途,顏色,形狀,讓孩子分門歸類放好。然后讓孩子說說:你見過什么汽車呀?孩子可能說出: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吊車……。咱們的玩具里有這些汽車嗎?讓孩子背誦著說,練習孩子的記憶力。也可以讓孩子蒙上眼睛,用手摸給你、通過孩子雙手的感知覺,練習孩子的具體形象認識能力,活化孩子的右腦。

2.訓(xùn)練空間認識能力

當孩子早晨起床時,可以問孩子,你的左手在哪里?你的右腳在哪里?左腳應(yīng)該穿左鞋還是穿右鞋?幫我找出左鞋來!毛背心是穿在里面還是穿在外面?襯衣應(yīng)該穿在背心的里面還是外面?請寶寶幫助媽媽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放在柜子里!等等。站隊買東西,可以問3歲左右的孩子:媽媽前面還有幾個人?從前面數(shù)媽媽是站在第幾位?從后面往前數(shù)第幾個人是媽媽?這樣孩子清楚了媽媽所在空間的位置,而且也學會了按數(shù)點物和排序的概念。也可以讓孩子說說排隊的人里有幾個奶奶、幾個爺爺、幾個叔叔、幾個阿姨、幾個姐姐、幾個哥哥?通過區(qū)別不同年齡段的人,讓孩子學會類別認識能力。同時也讓讓孩子學會等待,懂得遵守社會公德。

平常用過的小塑料瓶不要扔掉,清洗干凈,可以作為孩子的玩具:1歲之內(nèi)的孩子可以練習將小瓶放在大瓶里,或?qū)⑻敲谆ǚ旁谛∑孔永?,練習孩子手的精細動作,手眼腦結(jié)合的能力。1~2歲可以讓孩子將小瓶子按大小搭成寶塔??纯茨愕暮⒆涌梢源顜讉€瓶子。不妨趁這時教教孩子認“數(shù)”。洗澡時將它們放在水里,將一個瓶子里放入石子,讓其沉入水里。讓孩子通過漂浮的瓶子將浮力的信息提前儲存在右腦里。這樣孩子一定玩得很開心,也學到知識了。不過玩后一定要告訴孩子,瓶子要一起回家休息,寶寶要幫助它們。讓孩子養(yǎng)成玩具用后收拾好的習慣。(一定要注意小瓶蓋,不要讓孩子吞咽了。)

3.訓(xùn)練圖形認識能力

帶著2~3歲的孩子走在街上,看見大廣告牌,可以告訴孩子這是長方形,這是正方形。那么,我們家的什么東西也是這個形狀的?孩子可能說:桌子面是長方形,電視的熒光屏是正方形??匆姾⒆油娴钠で颍梢詥柡⒆樱菏裁礀|西和它形狀一樣?孩子可能答:蘋果、足球、橙子、月亮、氣球、寶寶的胖臉蛋等。如果孩子不費力氣說的很多,就說明你的孩子思維的流暢性好。不妨你可以采用我的方法,教給你的孩子認識五角形,圓柱體,圓錐體,梯形,六面體等等。

4.訓(xùn)練形象擴展能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家家”。如果孩子去醫(yī)院看過病,不妨讓孩子做“醫(yī)生”,媽媽做“孩子”。通過“醫(yī)生”給“孩子”看病的過程,讓孩子在聯(lián)想或表演中,認識了“醫(yī)生”和“孩子”的形象。你也可以裝成看病就哭哭啼啼的“孩子”或不愿打針的“孩子”,和“醫(yī)生”對話。說不定你的孩子還能說出讓你感到驚奇的話來。孩子通過游戲,提高孩子形象認識能力,練習了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減輕或克服了對醫(yī)生的恐懼心理。

5.訓(xùn)練觀察力

帶著孩子外出,例如坐公共汽車時,不妨事前給孩子布置任務(wù):“今天去外婆家,你仔細記住我們要經(jīng)過幾個車站?外婆家的車站有什么特殊的標記使你一眼就能很快認出它?我們經(jīng)常帶著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得孩子認識植物的,動物的,有生命的,無生命的的形象,讓孩子多認識,多識別。例如讓孩子尋找他沒有見過的野草和野花,這就需要孩子進行比較,仔細觀察,增加了孩子的見識。另外可以通過孩子見到的支離破碎的樹葉,讓孩子說這是什么樹的葉子,使得孩子能從局部認識整體,進一步區(qū)分各種不同形象物體的不同點和相似點。

實際上在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充滿了生活經(jīng)驗和科學知識。開發(fā)全腦的方法就在其中,關(guān)鍵是我們要做個有心的家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采用靈活的辦法,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傳授知識,孩子會有很大的收益。

8大智慧教你學會如何做智慧父母


孩子身上的問題往往源自父母頭腦中的問題,父母頭腦中的問題不解決,孩子身上的問題也無從談起。

不會思考和功利心態(tài),是大部分父母的致命傷。

所以,我們要注重教育方法的探討,更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啟蒙。

以下這八種做父母的智慧,你領(lǐng)悟了幾種?

智慧一:懂得孩子需要什么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孩子怎樣才會“好”。如果說“好”意味著成功和幸福,那么,孩子需要具備什么素質(zhì),才能爭取到自己的成功和幸福呢?

許多父母把教育目標鎖定在“考大學”上。事實上,并非只有上大學才有機會,也并非上了大學就一定有機會。只注重學歷的追求,實為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健康的人格、積極達觀的態(tài)度、適應(yīng)環(huán)境和把握機會的能力,才是人生幸福的最基本的保障。

智慧二:懂得自己的言行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不必刻意觀察,孩子就感受到我們太多的東西,不必刻意模仿,孩子就模仿了我們太多的態(tài)度。我們想要怎樣并不重要,孩子從我們的行為中看到了什么、學到了什么才重要!在孩子面前,我們不應(yīng)該不加思考地生活和做事,我們必須小心,必須考慮自己這樣做對孩子意味著什么。

智慧三:懂得該怎樣去做

知道做什么,叫做有方向;知道怎么做,叫做有能力;沒有方向,努力和速度沒有意義;只有方向,沒有方法,方向本身沒有意義。父母并不好當,但是必須當好。凡事都有解決的辦法,我們不可知難而退,必須探究如何解決。

智慧四:懂得做人就是做父母

父母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家庭教育成功最重要的條件之一。父母通過對孩子提出要求以及朝夕相處,向孩子滲透著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價值觀和人生觀,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方向和感受世界的方式。

生活中,父母通過自己的做法給孩子示范,根據(jù)孩子面臨的具體情境,向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家庭氛圍和生活環(huán)境,以此來實現(xiàn)對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的邊界就是教育的邊界,生活的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

智慧五:懷有“成長意識”

從孩子誕生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活就開始因孩子而改變,有些人變得出乎意料的好,有些人變得意想不到的糟。

孩子帶領(lǐng)整個家庭一起成長,孩子成長的方向是長大,大人成長的方向是父母。

我們期望孩子健康成長,我們自己也要有“成長”意識,父母是“學”著做的,不可能一開始就會,不可能很快就會,做父母的本領(lǐng)要慢慢練就。

有了這樣的成長意識,才不會患得患失、自怨自艾。

智慧六:懂得自我懷疑的必要

我們眼中的孩子,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對孩子的理解,緣于我們自己的經(jīng)驗和理解方式,這并不總靠得住。懂得自我懷疑,防止固執(zhí)己見,抱著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quán)的態(tài)度,時時謹慎,用更為多元的方式感知孩子,會開辟全新的親子關(guān)系和教育境界。

智慧七:教育是幫助,不是塑造

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成為他本來可以成為的人。智慧父母懂得和孩子一起觀察和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常說:“小孩子都一樣,哪有這么復(fù)雜?”這是一種“外行”的表現(xiàn)。人是生而不同的,各有所長和所短。有智慧的父母會幫助孩子揚長避短,但前提是先要發(fā)現(xiàn)孩子的所長和所短。孩子不是一塊任我們隨意雕刻的石頭,而是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天性的個體,做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發(fā)揮他天性中的長處,克服他的短處。遵照孩子的天性進行幫助,就會像庖丁解牛一樣游刃有余;而忤逆孩子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塑造,就會像螳臂當車一樣自不量力。

智慧八:懂得教育的界限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所以,每個人對孩子的教育必然也有自己的局限。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保留他們吸收新的思想的空間。

家庭教育的意義十分關(guān)鍵和深遠,但是家庭教育不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全部,除此之外,還有同齡人和學校的影響。孩子真正的成熟還需要離開家庭后,在獨立生活中探索。

對于孩子,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知曉,有很多事我們永遠無法左右。我們只需要懂得自己應(yīng)該做什么,并努力做到最好。

家園共育:家長有義務(wù)教會孩子“逃”


家園共育:家長有義務(wù)教會孩子“逃”

在一些列的校園慘案發(fā)生后,幼兒園的教育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怎樣教孩子在面對傷害威脅的時候保護自己?

在災(zāi)難面前,“學會躲避和逃跑”應(yīng)該成為各幼兒園教育孩子們的新方式。

幼兒園果斷教育:跑和躲

幼兒園除了加強校門看守和裝備外,也在課堂上強調(diào)了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不會讓孩子學習武術(shù)來防身,也不會宣揚英雄主義,而是強調(diào)遇到壞人和危險,一定要跑開,躲避起來?!蹦秤變簣@園長說。“現(xiàn)在師生安全是第一位的,而不是以往的勇敢斗爭。要培養(yǎng)孩子遇事頭腦冷靜,讓他們明白,采取哭的方式來面對危險反而更危險?!?/p>

還有的幼兒園針對大中小班孩子的不同特點,進行了不同的安全教育。老師充分利用孩子喜歡的童謠、童話故事,用擬人的方式來傳授知識,讓孩子扮演各種角色來發(fā)揮聰明才智。

專家說法

“跑和躲”符合幼兒教育特點

相關(guān)教育專家表示,過去那種“往前沖”、做“見義勇為”好少年的教育方式比較片面,沒有顧及少年兒童的特點。孩子是不能被賦予成人應(yīng)承擔的責任的,孩子本身就是應(yīng)該受到保護的。

跑和躲都是一種教育方式,也是符合孩子年齡和身心發(fā)展的教育。

教孩子避開危險更實際

盡管我們害怕孩子遭遇危險,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把他們關(guān)到籠子里加以保護,最積極的辦法是教給孩子掌握識別和抵御危險的本領(lǐng)。幼兒各方面的發(fā)育有限,認知能力較低,面對危險情況時的在我保護意識是最重要的。注重提高運動和操作技能,主動避開危險,積極尋求幫助等等。注意應(yīng)該是鍛煉寶寶增長技能事先抵御危險,比如大叫、求救、跑掉、告狀等,而不是讓孩子反抗或者遭受傷害以后簡單的發(fā)泄情緒,這樣往往會帶來更大的危險。

有一個有趣的心理學試驗叫做“視崖”反應(yīng),就是在平地上畫一個懸崖,讓寶寶從一側(cè)爬過去,結(jié)果幾乎所有的寶寶都在“懸崖”邊上停了下來,有的轉(zhuǎn)身就爬回來,有的坐在“懸崖”邊上大哭不止。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家長,其實孩子從小就有一定的認識危險和保護自己的本能,我們需要做的是發(fā)展這種能力從而讓危險遠離孩子。

家園共育《家園共育:家長懲罰孩子的幾大智慧》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家園共育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 家長懲罰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12-30 閱讀全文
  • 父母懲罰孩子的十大智慧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
    2021-03-10 閱讀全文
  • 自制拼圖開發(fā)孩子大智慧 對于寶寶而言,一個拼圖游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jīng)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制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制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
    2022-02-19 閱讀全文
  • 小故事里培養(yǎng)孩子大智慧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把故事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到司馬光很聰明,很有智慧。如果我們這樣給孩子講故事,還不如不講的好。因為這樣講,除了讓孩子感到司馬光聰明外,還會在孩子的心靈豎起一...
    2021-03-31 閱讀全文
  • 家園共育:孩子穿衣事小 智慧大 穿衣是日常生活中簡單但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些家長往往憑著自己的意識、愛好為已經(jīng)具有自主意識的幼兒挑選每天的衣服,結(jié)果卻與幼兒之間產(chǎn)生矛盾,有時甚至會影響上班、上學。其實,幼兒漸漸長大,他們對衣著的要求有...
    2020-06-13 閱讀全文

有很多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

2021-12-30 閱讀全文

有個孩子,3歲前以爺爺奶奶帶為主,兩個老人很寵孩子,家里條件很好,孩子從小要什么都滿足。有時候不給,孩子一鬧東西就到手。孩子3歲后以媽媽帶為主,他還是用對付爺爺奶奶的方法對付媽媽。媽媽再打,他也要堅持...

2021-03-10 閱讀全文

對于寶寶而言,一個拼圖游戲一般只會玩一次。一旦他會了,就會對這個游戲失去興趣。因此,從經(jīng)濟、實用的角度考慮,自制拼圖是最佳的選擇。 自制方法1:破圖畫書做拼圖 這時期,你會發(fā)現(xiàn)你給寶寶買的圖畫書,他不...

2022-02-19 閱讀全文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家喻戶曉,傳統(tǒng)的做法就是把故事讀給孩子聽,讓孩子感到司馬光很聰明,很有智慧。如果我們這樣給孩子講故事,還不如不講的好。因為這樣講,除了讓孩子感到司馬光聰明外,還會在孩子的心靈豎起一...

2021-03-31 閱讀全文

穿衣是日常生活中簡單但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些家長往往憑著自己的意識、愛好為已經(jīng)具有自主意識的幼兒挑選每天的衣服,結(jié)果卻與幼兒之間產(chǎn)生矛盾,有時甚至會影響上班、上學。其實,幼兒漸漸長大,他們對衣著的要求有...

2020-06-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