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說課稿。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優(yōu)質課堂,就是幼兒園的老師在講學生在答,講的知識都能被學生吸收,為了加強學習效率,我們一般會事先準備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課時遇到各種教學問題都能夠快速解決。那么,你知道的幼兒園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數(shù)學說課稿:氣球伙伴”,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導讀:中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樂意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但他們認識的是物體粗淺的,表面的現(xiàn)象,還不善于根據(jù)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歸類,本次教學活動《氣球伙伴》正是基于這一點而設計的,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一、說教材:
中班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現(xiàn)象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們樂意觀察事物,思考問題,但他們認識的是物體粗淺的,表面的現(xiàn)象,還不善于根據(jù)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歸類,本次教學活動《氣球伙伴》正是基于這一點而設計的,由此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提高幼兒思維的敏捷性。
二、說教學目標:該活動的目的是:
1、認識數(shù)字9,感知數(shù)字與數(shù)量的關系。
2、能按氣球的某一特征歸類,訓練快速辨認和判斷的能力。
三、說教學準備:各種顏色的氣球、1——9數(shù)卡、圖片、小鈴。
四、說教學過程:
1、出示畫有氣球的卡片,幼兒點數(shù),都是九個。可以用數(shù)字9來表示,數(shù)字9還可以表示什么呢?
2、尋“9”。出示尋“9”圖,要求幼兒找找圖上什么東西有9個,把數(shù)量為9的圖案用筆圈出來。
3、躲“9”。教師出示數(shù)卡成小鈴,幼兒聽到9下鈴聲或看到數(shù)字“9”,就躲起來。
4、游戲:“找氣球伙伴”。幼兒看看自己氣球是什么顏色的,找到與相同顏色的氣球結成好伙伴,數(shù)數(shù)一共有幾個好伙伴。
YJS21.cOm更多幼兒園教案小編推薦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fā)展也強烈需要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數(shù)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二次分類”這個數(shù)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們習慣于僅以幼兒認識事物是從具體到抽象這一特點為依據(jù),只強調直觀性,在活動中教師常運用教具演示,并以此為基礎講解基本的數(shù)學概念,而實際上,幼兒數(shù)學概念的形成不是通過聽老師講、看老師演示所能解決得了的,必須通過幼兒自己主動活動的過程。“圖形的二次分類”我希望提供給幼兒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導,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兒真正在操作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歸納“圖形的二次分類”的特征。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于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目前,我班幼兒已經基本能單獨進行圖形、事物的一級分類,但是不能對事物圖形進行二次分類。而且由于幼兒各方面的發(fā)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為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認識轉為內在的、有規(guī)律的思考。
二、目標確定
新《綱要》指出:科學教育的價值趨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接受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fā)展區(qū)發(fā)展。在接觸中發(fā)現(xiàn),大班的孩子喜歡探索,喜歡嘗試,對于動動,做做,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啟發(fā)他們在操作后進行交流和討論,積累經驗,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圖形二次分類”的規(guī)律特征。因此,根據(jù)《綱要》中數(shù)學領域的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于: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游戲中感受事物的關系,并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征的邏輯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說出圖形兩個層次的特征,體驗包含關系,學習二次分類。
這三個目標中蘊涵了數(shù)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動探索的經驗獲得和對事物歸納總結的能力的提高,體驗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放在“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的能力”,于是,在一開始,我就將問題拋出來,“如何將這么多混在一起的圖形分出來,你們認為可以用什么方法?”從第一、第二環(huán)節(jié)的逐步加深,到最后按物體的兩個外部特征分類,將重點慢慢消化吸收;接著,就是如何將經驗內化為自己的知識體驗;那么,難點是“如何讓幼兒理解包含關系”。我決定從以下幾點來突破:
1、幼兒自己先想辦法分類;具體操作;
2、教師示范引導,幫助幼兒了解二次分類的基本特征:按某一特征分類后,接著按另一特征對已經分好的兩類圖形,再做一次分類。
這里,我準備用積木演示,首先,我將紅、黃兩種不同的三角形、圓柱形、長方形的積木混在一起,接著請小朋友幫我分成兩類(那么,顏色只有兩種,而圖形卻有三種,小朋友就會按顏色先分為兩組)然后,我再請小朋友對其中的一組再分一次(很自然,小朋友就會按圖形來分類了)
3、幼兒再次操作
4、經驗遷移:舉例請幼兒做二次分類
“請大家將小朋友進行二次分類”(小朋友一般會先分男女,接著就會按高矮、衣服、頭發(fā)等來進行第二層的分類)
四、活動準備
1、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2、各種積木
五、教學方法
為實現(xiàn)本次活動目標,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嘗試操作法、語言討論法和游戲法
1、嘗試操作法:在數(shù)學教學中必須強調讓幼兒親手操作材料,在實際的操作中探索和學習,獲得有關數(shù)學概念的感性經驗。幼兒只有在“做”的過程中,在與材料相互作用的過程中,才可能對某一數(shù)學概念屬性或規(guī)律有所體驗,才可能獲得直接的經驗。在這個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投放充足豐富的操作材料:各種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擺弄后,嘗試找到分類的方法,并進行經驗歸納。
2、語言討論法:在數(shù)學教育中,討論是一種常用的方法,但是,討論的時機選擇在操作的不同時間,就會對幼兒的具體操作及思維活動起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我就引導幼兒先討論用什么方法分類,操作后再一次請幼兒討論“你是用什么方法”,這樣,通過不斷的交流討論,加上教師的幫助歸納,使幼兒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二次分類的概念。
3、游戲法:通過“看誰舉得快”的游戲,進一步使幼兒通過競爭性的游戲,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在游戲中發(fā)展幼兒的思維,變被動為主動,既使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又使幼兒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做到面向全體,注意個別差異,讓每個幼兒在各自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我根據(jù)幼兒的能力差異,引導能力強的幼兒先觀察,再嘗試找出最好的分類方法,引導能力弱的幼兒在逐個嘗試后,得出二次分類的特征。
六、教學流程:
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設計了以下幾方面的環(huán)節(jié):
1、通過游戲,激發(fā)幼兒活動積極性;
2、啟發(fā)誘導,在自由操作中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先引導幼兒觀察圖形的不同點(顏色、形狀、大小),然后鼓勵幼兒自由的操作,逐步深入,在自由探索中發(fā)現(xiàn)分類的方法;
3、經驗闡述,交流各自不同的方法:注重幼兒之間經驗的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根據(jù)自己的操作結果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然后在每一個操作環(huán)節(jié)都有教師和幼兒的共同小結,注重經驗的鞏固和歸納。
4、幼兒再次操作;
5、游戲活動,擴展思路加深印象。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游戲中感受事物的關系,并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yǎng)幼兒發(fā)現(xiàn)、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征的邏輯思維能力;
3、引導幼兒說出圖形兩個層次的特征,體驗包含關系,學習二次分類。
活動準備:
1、紅色、黃色、藍色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若干。
活動過程:
1、學習按物體的兩個外部特征分類。
(1)游戲:“看誰舉得快”
教師:請把X色的XX形舉起來;或是請將大(?。┑腦形舉起來。
幼兒聽到信號后應迅速地根據(jù)這兩個特征將圖形舉起來,看誰舉得快。
2、學習對圖形作二次分類。
(1)出示紅、藍兩色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若干,請幼兒上來將幾何圖形按顏色分為兩類,然后再請兩名幼兒上來將紅、藍圖形按形狀不同各分為三類(即紅色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藍色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初步學習對圖形做二次分類。
(2)發(fā)放操作材料,幼兒操作。
每人一套大、小兩種規(guī)格的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首先將大、小圖形分開,然后將大的圖形按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分為三類;再將小的圖形按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分為三類,要求有順序地操作。
(3)教師小結,幼兒再次操作,進行二次分類。
3、經驗遷移:
舉例請幼兒做二次分類“請大家將小朋友進行二次分類”
4、活動小結,教師對幼兒分類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解決,幫助幼兒獲得分類經驗。
導讀:感知數(shù)量(包括視覺感知、聽覺感知、觸覺感知、運動覺感知等)。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之中,通過游戲和動手操作,使幼兒正確地認識數(shù)字“10”并理解其實際意義,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教學內容是選自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制的中班數(shù)學活動《春天多美麗》,根據(jù)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數(shù)數(shù)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數(shù)的概念是抽象的,對于幼兒來說,數(shù)的認識應強調多感官參與。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通過觀察、數(shù)數(shù)、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以及靈活運用周圍環(huán)境讓幼兒在完中學、動中學,促進他們數(shù)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
根據(jù)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應歸結為:在活動中認識數(shù)字“10”,理解數(shù)字的意義,且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擺放形式的干擾會用數(shù)字“10”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有:1、提高幼兒對認數(shù)的興趣。2、認識數(shù)字“10”,理解其實際意義。
二、教學方法:
根據(jù)《新綱要》的要求,要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發(fā)現(xiàn)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采用了情景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游戲法等。
1、情景學習法: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始部分我設置了“去公園”參觀,出示電腦課件,利用畫面,讓幼兒仿佛身臨其境,使孩子們興趣盎然。
2、觀察法:讓孩子先自由觀察,再由教師帶領逐一觀察,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與數(shù)的關系。讓幼兒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
3、操作法: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幼兒印象,在第四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分組操作,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自己動手,并且體驗到合作學習和發(fā)現(xiàn)學習的快樂。
4、游戲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化教學也必不可少。在本次活動中,我用了“看數(shù)
字取物”和“看數(shù)字作動作”的游戲,讓孩子在游戲中輕松愉快的學習。
三、學法指導: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讓幼兒在游戲和實際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
感知數(shù)量(包括視覺感知、聽覺感知、觸覺感知、運動覺感知等)。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之中,通過游戲和動手操作,使幼兒正確地認識數(shù)字“10”并理解其實際意義,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教學流程:
1、首先,設置“去公園”參觀的情景,帶幼兒到“公園”,讓幼兒自由觀看,這樣即符合了中班孩子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又激發(fā)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把幼兒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2、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有目的的提出問題后,幼兒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即數(shù)量都是“10”的蝴蝶、荷葉、小魚等,同時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數(shù)量是“10”的物體。
3、游戲“看數(shù)字取物”和“看數(shù)字做動作”,請幼兒根據(jù)教師出示的數(shù)字卡取出相應的實物以及做出相應數(shù)量的動作。以此來理解數(shù)字“10”的實際意義。
4、動手操作、大膽創(chuàng)造。我們不光要讓幼兒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還要培養(yǎng)幼兒對認數(shù)活動的興趣,所以我設計了三組小組活動,第一組:誰的氣球:第二組:春天真美麗;第三組:數(shù)字圈圈圈。
5、作品展示,交流感受,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孩子自由交談,這一部分讓孩子情緒回到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中,孩子暢所欲言,即鞏固復習本節(jié)課的知識,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導讀:設計這堂課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學中,把幼兒知識和發(fā)展其智力兩個要求同時加以體現(xiàn)。
今天我為大家說的課內容是《比較高矮》一課,教學對象為: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侗容^高矮》在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課程中的教學內容。設計這堂課的指導思想是:在教學中,把幼兒知識和發(fā)展其智力兩個要求同時加以體現(xiàn)。
中班幼兒認識高矮在知識方面要求掌握三點:
①掌握高矮的概念并能運用;
②學會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
③知道高矮的相對關系。對思維的訓練要自始至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使其與知識學習相輔相成。
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體會到高和矮也是相對的,進一步建立比較的意識。
2、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并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教學設計思路:
1、提供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進行高矮的比較,并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性的活動,它包含了豐富的過程性學習目標。在這里,我提供具體有趣的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對比較高矮活動的體驗。教學時,我充分關注學生活動的過程,而不是獲得一些具體的比較結果。
2、引導學生思考與交流。
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力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領悟比較的方法,進行有序而且有條理的思考。在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會有不同的方法,教師應注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傾聽,尊重別人想法的良好習慣,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組織比較活動。
除教材提供的情境外,我有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為了達到以上的目標,我又確定了本課的教學主題“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快樂為主線進行教學。
初步預示了本課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我采用的教學方式為:提問法、演示法、游戲法等教學法等;學生采用了觀察、討論、合作、競賽嘗試、互評。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個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渴望。我設計了這樣的情景:讓幾位小朋友上講臺上來對比高矮。我把事先準備好瓶子展示給學生看,讓幼兒看著瓶子說說他們有什么區(qū)別。這樣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就高漲起來了。這樣就減少了原來的課堂中教師的多余的講解、示范,而且真正促進使學生由被動學內化為主動學。
當學生開始真正關注他人的時候就會逐步想到自己的身體特征,就會在自己的內心行成迫切心情。自己高嗎?自己會長高嗎?等等一系列問題,這部分是本課教學的重要部分,為了較好地實現(xiàn)并完成本次課的學習目標,我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分層次推進。
第一,以興趣為主來調動學生,先從身高進行入手,為了讓學生清楚高與矮關系,利用瓶子展示給學生看瓶子的高矮
第二,然后我利用“猜猜那支筆長”的游戲,引導幼兒體驗到事物比長短或比高矮時,必須一端對齊的比較方法。隨后又引出,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達到一端對齊后再比較的特殊情況:從而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利用數(shù)量進行刻畫再比較的方法。
第三、探究性(延伸教學)
我們學習了《比較高矮》,——使幼兒能熟練區(qū)分物體的高矮,這一部分可以設計讓幼兒來找找可以比高矮的物體,這樣活動能使幼兒更感興趣,形式也更活躍。第二部分是學習一些比較高矮的方法。我將重點放在教會幼兒學習直接比較上,幼兒興趣極高,對問題的理解也更深刻,這樣課的內容不會過多,又可以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來理解,老師也可以進一步指導。如果小朋友們都想長高的話,我們就要合理進行體育鍛煉,加強自身能力,多吃菜。
一、說教材
這一活動主要要求幼兒辨認平面幾何圖形,小班小朋友他們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著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征。然而幾何圖形的認識往往過于單調、抽象。因此根據(jù)綱要中指出的: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為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設計此活動,讓
幼兒能大膽地參與活動,積極地投入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目標是:
1、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2、培養(yǎng)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根據(jù)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難點定為第一個目標: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希望能在活動中讓幼兒掌握。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huán)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fā)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既進行了物質準備又考慮到幼兒的知識經驗準備。
物質準備:1.彩色立體房子、紙制小路(上面鏤刻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圖形)。
2.兔子頭飾1個。請1名大班幼兒學會情境表演。
3.形狀、大小不同的幾何圖形多個,小塑料筐6個。
知識準備:已認識簡單、常見的圖形
四、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還挖掘此活動的活動價值,采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顒又形疫\用了
1、情景表演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小兔出門摔倒這一情節(jié),并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fā)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qū)分異同。此外我還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等,對于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教師說教,為以幼兒為主體,教師以啟發(fā)、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并以“游戲”貫穿活動始終,讓幼兒在玩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xiàn)玩中學,學中樂。
2、活動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領域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如在觀察活動中滲透了語言表達教學,在“捉迷藏”游戲中滲透了方位詞教學及社會情感教育等等。
(二)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以幼兒為主體,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探索能力,更讓幼兒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本活動采用的方法有:
1、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毒V要》指出教師在提供豐富材料時,要使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活動的操作是幫助小兔鋪路,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放一放、拼一拼來認識幾何圖形。
2、交流法:同伴間相互交流探索問題。在交流的過程中既能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指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體現(xiàn)。因為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chuàng)設了游戲的情景,讓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并且在游戲中給幼兒自由展現(xiàn)的空間。
五、說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通過情景表演,小兔想出去玩,剛走到門口就摔了一跤。提問:小兔為什么會摔倒的?引導幼兒觀察坑的形狀。
2、認識幾何圖形及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在活動中,我先幫幼兒復習幾種常見的幾何圖形,并通過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嘗試)等多種方法鞏固幾種幾何圖形的相同點及區(qū)分。接著為了引出本活動的難點,我通過“變魔術”這一游戲活動幫助幼兒感知兩種圖形的轉換關系。
3、鋪路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置了“鋪路”的游戲,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鞏固所學內容。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索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索的過程和方法。在孩子們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別孩子難點未掌握,于是我引導他們相互交流幫助,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培養(yǎng)孩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反復感受、反復體驗以突破難點。
4、捉迷藏
為了讓活動更完整、更有趣,我設計了“捉迷藏”的游戲,小班的孩子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很高,從而把整個活動推向高潮。
5、結束活動
小朋友和小兔一起出去做游戲,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幾何圖形。
6、活動延伸
1、指導幼兒用彩色紙、皺紋紙等材料把這條小路裝飾成一條五彩路。
2、引導幼兒找出長方形、三角形的轉換方法。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幾何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qū)別。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及與同伴交流等方法來解決問題。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的《中班數(shù)學說課稿:氣球伙伴》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兒園教案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園中班數(shù)學說課稿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下面給大家提供的是《中班數(shù)學說課稿》,希望精彩的內容能夠幫助到你!一、課題及計劃意圖 本日的課題是《得數(shù)是6的加法》,本課是在前面進修了5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和6的構成之后,進一步進修數(shù)的加法運算。幼兒園大...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
一、設計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兒認識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應的圖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兒用語言描述梯形...
一、教材分析 人是一個能動的個體,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的過程。社會的發(fā)展也強烈需要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數(shù)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在我選擇的“二次分類”這個數(shù)學活動時,我是考慮到,老師...
導讀:感知數(shù)量(包括視覺感知、聽覺感知、觸覺感知、運動覺感知等)。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之中,通過游戲和動手操作,使幼兒正確地認識數(shù)字“10”并理解其實際意義,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