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活著觀后感。
我們可以選擇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記錄下來,堅持寫觀后感可以讓我們發(fā)現其中的快樂,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影片的觀后感記錄下來呢?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找到了這篇網絡上卓越的“電影活著觀后感”文章與大家分享,歡迎你的閱讀愿這篇文章能夠帶給你歡樂并請與你的朋友分享!
電影《活著》觀后感
這部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同名”*”改編的,我還沒看過。據說很重,但足以讓人感受到內心的沉重。
《活著》,淡淡的兩個字,平凡的百姓的平凡故事。《活著》,人到底是為什么而活著?片中大少爺徐福貴賭博上癮,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著女兒鳳霞回娘家。
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后,家珍抱著女兒和男嬰回家。福貴改變主意,以演皮影戲維生。國共內戰(zhàn)期間,福貴先被國民黨帶走,后被共產黨俘擄。
好不容易回家,一家團圓。但生活還是讓他失去了兒子和女兒,唯一剩下的就是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的“活著”。電影中,福貴和他的朋友春生被國民黨抓住,在無數的尸體中說:活著!
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回去!春生殺了福貴的兒子有慶。后來,他成了資本家。晚上來到福貴家時,家珍說:“春生還欠我家一條命。無論如何,你應該好好生活!
在電影里面,生活判了有慶的死刑;生活判了鳳霞的死刑;生活判了春生的死刑;生活判了龍二的死刑;對于福貴,活下去是否意味著幸福?
電影用“好好生活”來支撐主題:生活不容易,小人物生活不容易,福貴的生活只是億萬中國人生活的縮影。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在淚水中我們也有幸運。
電影結束時,那個有錢的孫子給了我們最后的希望。所有的話都變成了兒歌般的一句略顯疲憊的話:雞長大了會變成鵝,鵝長大了會變成羊,羊長大了會變成牛,牛長大了,一切都會好起來
也有電影,一次次響起那二胡的聲音,聽到耳朵,真的動了心!
這段**把電影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
男人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女人是男人的受害者;男人不能征服世界,女人不能馴服男人。我不崇拜嗜血英雄,我鄙視一切以各種借口組織起來的**勢力,特別是交戰(zhàn)各方。
阿喀琉斯,不論他是為生命的榮譽而戰(zhàn),還是為布里賽伊斯的愛情放下屠刀,又或者為帕特羅克洛斯的親情重新拿起**,說到底,都不過是為他自己當下的追求(也可稱作欲望)所作出的一種臨時性選擇。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錯誤是每個人都認為合理的小錯誤的組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陰差陽錯,命中注定。
但是,其實命中從未注定,只是人性古今中外一直大同小異,所以,歷史驚奇地相似,因為太過相似,人性演變成了自我安慰自我開脫的命運。
赫克托爾,被動地主動交戰(zhàn)的悲劇英雄。理性告訴他,他無法補償整個特洛伊城對帕里斯和海倫的愛;情感驅使他,即使以犧牲自己為代價,也無法放棄父親和兄弟。等到大勢所趨,既然不能阻止風雨的到來,就只能盡力為自己所愛的人遮風擋雨;預知大局已定,既然不能扭轉將成事實的乾坤,就只能選擇視死如歸并慷慨就義。
當過去的英雄變成敵人的鬼魂時,英雄的死亡是對這個悲慘世界最好的懲罰和警告。
布里賽斯,特洛伊戰(zhàn)爭中最純潔的精神領袖。所有憑美貌而產生的一往而深不可自拔的愛情,說到底不過是兩只美麗的畜生先顧影自憐后惺惺相惜,所以,海倫和帕里斯的愛情再驚天動地也給不了我任何感動和美麗;當布里塞伊斯?jié)M頭亂發(fā)深受羞辱卻懇求阿喀琉斯不要為了她傷人性命時,我覺得任何一個男人如果不被她征服那就證明他不是真正的男人而只是男性。男人們毀滅了世界,女人們卻義無反顧堅持不懈地教會男人放過這世界;如果男人依舊冥頑不靈蠢蠢欲動伺機而發(fā)燒,世界就會將他們自己的血液凝固成冰砸得他們遍體鱗傷像動物一樣哀嚎。
戰(zhàn)爭總是惡性循環(huán)的代名詞。無論戰(zhàn)前加了什么修飾語,吃人的本質都不會改變。
人們常常談論,戰(zhàn)爭如何殘酷又是怎樣毀滅著人性。人性是什么?戰(zhàn)爭總是由人自己發(fā)動的,所以戰(zhàn)爭從來沒有破壞過人性,只是反映了人性的一面,或者發(fā)展了人性的另一種可能性。
只是,世界那么亂,天災那么躥,風云還來不及**,人又何苦為難人?與其宣傳戰(zhàn)爭的危害,不如靜思己過 ,有過則改,把所有的美德變成稀松平常的對白。
至于此,只想說,人要對人好。得到的終會失去,失去的不再回來。人的追求永遠無止境,可是這世界上的所有東西不過都是暫時借給人類用一會兒而已,一輩子之后,當初赤裸裸地來了,那時也得赤裸裸地走。
人對一切外在的執(zhí)著從來無意義。
不要像男人一樣生活,不要像女人一樣生活,要像一個真正的男人一樣生活。對人好,對人好,這個人也能克制自己。
因為我曾經兩次看過余華的**《活著》,故事中的主人公富貴一生的悲慘遭遇勾起了我深深的同情,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他而去,最后只剩他自己,這對每一個普通人來說是非常難以接受的,但富貴在親人都離他而去之后,在忍受親人離去的巨大悲痛之后,在自己只身一人的情況下,仍能以老黃牛為伴,好好活著,這是令讀者感動的地方,對于我來說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那是今年3月11日早上7點14分,我還在上學的時候,突然接到母親的**,要我父親去世,這對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我默默地辦理請假手續(xù),搭便車回家。父親在臨走之前,我都沒能見他最后一面,這是我一生的遺憾,我也將自責和愧疚終生。
在送走父親的那一刻,我摸著父親冰涼的手,看到父親還有一只眼睛沒有合上,我想父親在臨走之前一定很想見我最后一面吧,我后悔為什么周末沒有回家看看父親,我多么希望母親在父親臨走之前能夠告訴我,讓我見父親最后一面,可是,父親臨走之前仍未能見到他這個不孝的兒子,只能在走后睜著眼睛看我了。我知道父親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就像奶奶和五叔一樣,給活著的人留下無盡的痛苦和悲傷。雖然在父親走之前,在親人面前,我哭不出來,但誰比我更慘。
父親走后的第二天,我醒來時忍不住哭了起來,于是偷偷跑到屋后的角落。我不想讓爺爺和媽媽看到我的眼淚和痛苦。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有和我一樣的經歷,也承受著親人離去的痛苦。在往后的幾天里,我想到了余華的《活著》,就看了根據余華的《活著》改編的同名電影《活著》。該劇的主人公富貴經歷了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先后離開自己的痛苦事實,雖然在余華的《活著》里還有他的老婆、外孫等親人也離他而去,遭遇更加悲慘,但誰不希望好好活著,但生活總是這樣,讓我們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我們而去,使我們一次次遭受痛苦的打擊,使我們沉浸在傷痛之中,但親人已去,活者就應該好好活著,我想這也是《活著》給我最大的教育和感悟吧。
最后,我祝我父親旅途愉快,在那里好好照顧自己
學校組織了入黨積極分子**電影,這次我們**的是《活著》,和以往《開天辟地》、《建國大業(yè)》不同的是,我認為這個電影帶給我更大的震撼與感動。
這部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同名”*”改編的,我還沒看過,這讓我對這部電影更感興趣。只有一個名字會讓我深思。我們每天都呼吸著,生存著,卻沒有想過我們活著的“意義”。
《活著》淡淡的兩個字,平凡的百姓的平凡故事?!痘钪返降资菫槭裁炊钪??片中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著女兒鳳霞回娘家。
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后,家珍抱著女兒和男嬰回家。福貴改變主意,在其他城市玩皮影戲。國共內戰(zhàn)期間,福貴先被國民黨俘擄,后又被俘擄。
好不容易獲釋回鄉(xiāng),慶幸一家團圓。但生活使他失去了孩子和其他親人,最后剩下的就是活著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著”,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民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尸體中說:要活著無論如何都要活著回去;人,活著不容易,小人物活著更不容易,葛優(yōu)的活著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著的縮影?;钪倏嘣匐y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些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著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yōu)樨毟F,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zhàn),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么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著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
福貴堅強地活了下來。晚年,他在妻子的陪伴下,想到了這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如此脆弱,生命如此無助。深思熟慮,為什么人活著,真的是一個我們必須回答的問題。
活著,難啊,要活的堅忍不拔,偉岸不動,難啊,福貴看似弱不禁風,細皮嫩肉。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下有誰能心平氣和地承受!活著很無奈,有很多事不能阻止,因此而喪失痛絕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地活著,卻可以一瞬間把你打回原形,身上猶如背負著萬砘巨石,為它而發(fā)泄,發(fā)狂、發(fā)瘋。
電影最后富貴的外甥孫給了我們最后的希望。所有的話語都匯成了那一句像兒歌似的略帶疲憊的而又韻味悠長的話語:小雞長大之后就會變成鵝,鵝長大之后就會變成羊,羊長大了就會變成了牛,牛長大了,就一切都好起來了……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不想說。人只有先生活,才能體會到所謂的生活意義。
這部影片以輕松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人們悲慘的命運。人們在自己的笑聲中思考著生命這種東西,同時也在想著應該怎樣活著。如同我,是無論如何不想過與片中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卻贊賞富貴面對打擊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過的精神。
有錢賢惠的妻子在別人眼里可能有點傻,但她的力量是我們都應該有的。生活有很多意義。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我們不必要求別人和我們自己融合。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生活,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追求生活的意義。
永不放棄,永不放棄,珍惜生命,創(chuàng)造價值。
總的來說,我個人覺得,《活著》這部**通過描述福貴悲慘的命運,一生經歷了如此多的磨難和打擊后,依然堅強地活著,那是舊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蕩,老百姓無論是頑強斗爭還是茍且偷生,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好好地活著,那比什么都好。福貴,其實就是代表了舊時代的老百姓,老實、憨厚有時甚至有點懦弱,但是卻本分,他在戰(zhàn)場上時還不忘了龍二借他的那箱皮影戲工具,那句“這是借人家的,以后還指望著它賺錢養(yǎng)家呢”透露了他是個安分守已的、充滿責任心的男人,雖然談不上偉大,但卻是可敬的,至少我這么認為。
看完這部電影,我們就會知道我們有多幸福。我們不再需要太多。我們不僅為自己而活,也為愛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的人而活!
這篇觀后感就到此為止,沒有華麗的文字,也沒有有條不紊的條理,我只是想到什么寫什么罷了。其實有很多想法,但無奈寫作水平不夠,無法表達出來,雖說這篇觀后感是作業(yè),但其實我沒把它當作業(yè)寫,因為就算沒布置這一作業(yè),我看完了也會在博客上寫的,因為好的電影會給人以深思、反省,就如我看的《狗鎮(zhèn)》、《夢旅人》和《關于莉莉周的一切》那樣,感觸良多,看了后便以比較隨意的方式寫下自己的感想。
最后,我突然想出一句話來形容這部電影教給我的東西,這句話仍然適用,那就是:死,容易;生,更難。
活著電影讀后感(二)
《活著》這部電影,之前就一直想看卻苦于無處買到它的碟。上周在一家小店淘到碟之后,利用周末的時間看完了。這真是一部非常深刻的電影。這幾天我一直在想電影的情節(jié),一直想寫點什么。
現在正好是在機場等飛機,就利用這個時間寫寫自己對《活著》的理解。
這部電影講述了福貴的一生,從一個吃喝嫖賭的“富二代”到傾家蕩產的貧民,再到一個城市的小市民,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張藝謀通過這個小人物的經歷反映了宏大的歷史背景。他試圖通過鏡頭傳達一個特殊時代的荒誕和這個荒誕時代一個小個體的悲劇命運??催@部電影的時候哭了幾次,在給兒子有慶上墳的那一幕,在女兒鳳霞在產房去世的那一幕,甚至包括對春生、對鎮(zhèn)長的結局,我都唏噓不已。
或許這就是命運,其實導演沒有過于渲染宏大的場面,而只是冷靜的回看歷史,通過一家人的命運,讓觀眾在冷靜與清醒的狀態(tài)中,作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所以,這部電影是樸實的,誠摯的,而且還是幽默的,它的不經心都精心的掩藏了起來,給我們看到的,便是一個命運的輪盤賭,上演著不近情理卻又無可奈何的戲碼,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主張不了,向東的走向了西,往前的退了后,在這種無常不公中,人能做的,唯有接受命運,好好活著,罷了。
生活里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那是命運的無常,人們漸漸學會了知天樂命,本片便是傳達了這樣一種樸素的人生哲學。因為活著就是希望。有慶、鳳霞走了,還有饅頭,日子只會比現在好,富三口說,滿懷希望。
這也是這部**所傳達的積極意義:活著,希望,相信未來——這就是著名的食指詩。這部作品便是這樣帶給人們希望。
生活中有許多丑陋的東西,但人們不能失去信心,不能自暴自棄。
回頭想想,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去年那么艱難的環(huán)境下,一度想放棄,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并度過了危機。但事實上,我和福貴的經歷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不過意義卻是一樣的,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承受如此的承重,雖然版本不一,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不管遇到什么,還是得好好活著,哪怕再艱難的境遇也帶著虔誠的期許。
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無論過去還是將來,都必須有這樣一個信念來支撐我們的生活,也就是說,苦難終將過去,將來會更好。
就以此文給自己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活著電影讀后感(三)
電影《活著》改編自作家余華的同名**。影片在開頭就展現了一個富家少爺沉迷賭博玩樂的情景,最后被騙去了全部家產并氣死了自家的父親。從此這個人物開始了他坎坷的后半生。
在幾十年里經歷**,中年喪母喪兒等一系列打擊,最后剩下的唯有“活著”。
電影中的主人公富貴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爺后來淪為演皮影戲為生,又經歷了喪兒的悲痛,最后連妻子也因為教授被饅頭噎著,而失血過多死亡。富貴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他的親戚們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了他。電影里一次又一次地提到,人活得不容易,小人物活得不容易。
活著,再苦再難也要活著;因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著,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著。
命運給富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電影中的表現手法也表現了對命運的諷刺?;钪@么不幸悲慘為什么仍然要活著,我們到底又是為了什么活著,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寧愿光鮮的死去,還是悲慘的活著?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么說,我認為活著才有可能才有希望才有未來。
生活中,每個人都為生活忙碌著,每個人都要有生活的本領,不能只生在溫室里靠父母,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應該懂得父母掙錢的辛苦,學會感恩,學會自己生活的本領!
這學期,學校開展了傳統(tǒng)文化《弟子規(guī)》的學習,老師讓我們觀看了陳大惠老師的視頻——《活著》,我很受感動。視頻播放得內容是一個傳統(tǒng)幼兒園的孩子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圣賢教育。在這個幼兒園里,孩子們沒有大型玩具,沒有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卻生活得很快樂!老師帶他們做游戲,他們知道給老師送茶喝,給老師搬椅子坐,吃飯不挑食。尤其看到那個小朋友背誦毛主席的詩詞,很讓我佩服。視頻還放了很多做義工的大學生,他們什么都不會做,做義工還讓別人侍候。為了教育他們,陳老師帶他們到街上撿破爛七天,靠自己的能力吃飯,親自體驗靠自己生活的過程。在這七天里,他們遭受了種種困難和別人的白眼,撿了一天只掙到幾元錢,他們不再嫌棄垃圾桶臭,當遭到人罵時也學會了溝通,沒吃的盒飯也撿著吃了……他們都深深地體會到父母掙錢的不容易,體會到了擁有活著的本領的重要性。
是呀!現在我們物質生活好,父母又嬌慣我們,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都不會做,都是父母替我做。當我們長大了,自己面對生活的時候,怎么能有能力面對生活的困難?這樣將來不就是廢人嗎?想到自己平日里挑食,想到自己挑剔穿戴,想到自己還讓媽媽整理書包……我感到很慚愧。
觀看了視頻后,我想:今后的生活,我也要改變自己,從小事上鍛煉自己的生活能力,學會感恩,學會活著的本領。
《活著》觀后感
今天在近現代史課看了一部電影,是張藝謀導演的《活著》。很久沒有和大家一起看電影,影片一開始卻立即有了那種氣氛,在窗簾隔絕的那個黑暗的教室里,那個場景,正適合放下一切用最真實的感情去認真的看一部電影。
在電影中,令人記憶深刻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份愛了。當他們的孩子去世時,那種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尤其當死去的只是一個小孩)的悲哀,讓每個人的身體里都滲入一絲冰涼,然后鼻子發(fā)酸,淚水自然流出。沒有任何預兆的讓同學們淚流滿面。
然后,在那一刻,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從最初送我來學校的炎熱到現在的冰冷,已經好幾個月了,這幾個月,只能通過電話與網絡與他們保持著聯(lián)系。提醒他們加衣,保暖,注意身體。有時候覺得很無奈,離開家之后,對他們的關心只能這么的簡單形式化了。那天隨手翻著語文書,翻出一首詩《卜算子》。記得當初爸爸說,“你記得有首詩寫到“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么?接下來兩句是什么?”我懂,他說的,家在長江發(fā)源地,長江頭,我在長江尾?,F在我知道了,接下來的兩句是“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句詩能如此貼切的表明我現在的心情,歸鄉(xiāng)的心情如此的迫切。
現在,還有一個月就能回到那片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了,我是如此的想念那里。想念那里的藍天白云,草原雪山,那里的風土人情,那里的一切美麗。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用這句詩詞描述《活著》的主人公富貴再恰當不過了。曾經的大地主,門前車水馬龍,不曾想龐大的家族被富貴一人斷送。
周末看完了余華的《活著》,作者以簡單普通的語言風格,用聽故事的方式讓主人公將自身經歷娓娓道來。為了活著而活著。主人公富貴用一生的故事書寫了無論人在哪個階段都要珍惜當下,活在當下。各個階段都要不停的尋找幸福。
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富貴的一生,年輕時因仗著家庭情況好,成天游手好閑,尋花問柳。還記得富貴取了媳婦后經常去逛窯子,讓窯子里的姑娘大搖大擺的背著自己回家,路過老丈人的店鋪而毫不遮掩,羞的老丈人每次見到富貴就躲起來。
在這些玩膩了以后沾上了賭博的癮,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每次去賭博都讓別人欺騙而不自知,身上帶的錢輸光了后就欠債,終于,對賭的人在得知富貴輸光了家里的房子、一百畝土地后沒有資本跟他對賭,便要求兌現。愿賭服輸,在父親得知富貴輸掉家產后身體一蹶不振,很快就去世了。
富貴從輸掉家產后幡然醒悟,決定從頭再來,好在妻子并沒有因為富貴以前犯下的錯誤而落井下石,反而帶著未出生的兒子在娘家呆了一段時間后毅然回到富貴身邊,同他一起經歷貧窮的日子。
在富貴的老娘生病以后,他懷揣兩塊銀元給母親去抓藥,不料想碰上國民黨抓壯丁,富貴就這樣稀里糊涂的被抓走,直到兩個月后國民黨部隊被共產黨打敗充當俘虜被遣散回家。
沒成想回到家時老母親已經生病去世了,這下就只媳婦、兩個孩子和富貴一家四口。不幸的是富貴媳婦最后得軟骨病而死,他們的女兒鳳霞是個啞巴,兒子為了救縣長夫人失血過多而死,鳳霞最后生孩子時大失血救治無效,鳳霞的孩子因為太餓而吃了大量的豆子而撐死。最后只有一頭老黃牛陪伴富貴共度余生。
在這些最悲慘的事情發(fā)生在富貴身上時,他沒有被生活打敗,依然艱難的活著。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講述一生的故事,有點凄慘,人活著,究竟是為了什么?中國人兩千年的封建傳統(tǒng)是為別人而活,父母為孩子而活,孩子為親人而活。當就剩下自己時,我們又為誰而活呢?
《活著》發(fā)生在哪里,作者沒有交代,但是從文中的細節(jié)和作者的背景可以推斷是在浙北農村,那是中國封建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國的魚米之鄉(xiāng),魚米之鄉(xiāng)的生活一定很愜意嗎?
福貴,小說的主人公,一個很“舊社會”的名字,大福大貴,人們的愿望總是那么美好,而現實總是喜歡和我們開玩笑。從抗日戰(zhàn)爭,國共內戰(zhàn),土改,大躍進,-到改革開放之初,主人公的一生就是濃縮的中國現代史。年輕時候的福貴有著封建闊少的一切品性,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根本不是我們六十分萬歲的標準,如果大學開這些課程的話前三項福貴一定可以拿滿分,最后一項天生的白癡吧。家珍,小說的女主人公,具有中國封建社會婦女的一切美德,賢良、隱忍、任勞任怨。福貴的家珍的結合,用我們的話就是一朵鮮花插在了牛糞上。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浙北很安靜,日本兵沒有打到這里,福貴和他的爹,一對的敗家子,依然過著悠閑的生活,老袓宗二百多畝的家產到福貴他爹這里就只有一百多畝了,抗戰(zhàn)結束,終究由于福貴的賭而住茅草屋了。福貴的闊少生涯結束。人生一劫。
國共內戰(zhàn)時期,徹底悔悟,一家五口,隨苦,也其樂融融,剛看到點生活的曙光,卻被國民黨抓了壯丁,九死一生,回到家鄉(xiāng)和家人團聚,女兒鳳霞卻因病成了啞巴。人生二劫。
土改因為輸掉家產而沒有被劃成地主,因禍得福?分的五畝好田,一家四口,日子安定。
大躍進,浮躁的年代,人民公社,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全民大煉鋼,超英趕美,三年自然、人為的災害,險些餓死。人失去理性,是多么的可怕。家珍落下病根,人生三劫。
-,摧殘人性的年代,變態(tài)的社會,扭曲了的靈魂,永載史冊的悲哀,可怕的歲月啊!兒子有慶人為夭折,人生四劫。
鳳霞產后大出血不治身亡,醫(yī)德的喪失是人類的悲哀,是對靈魂的褻瀆。人生五劫。
一生的好女人家珍病逝,傳統(tǒng)女性在中國大地逐漸消失,女強人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社會進步的表現。人生六劫。
女婿意外死亡,全家只剩福貴和外孫苦根兩人,一老一少的背影,有點苦澀。人生七劫。
外孫苦根早夭,福貴啊,福貴,一個人的福貴。人生八劫。
改革開放之初,福貴一個人活在樂觀的世界里。
人,最重要的是活著。人生百態(tài),各得其所。
活著或死亡都是一個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同樣是一本薄薄的讓我只用了一個下午就讀完了的書。巧的是讀了幾頁便發(fā)覺心這本書為背景的電視劇我竟看過,這讓我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這書的含義。
《活著》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zhàn)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蕩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xù)的死去。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后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盡管是這樣,他還是友好地面對世界,一切傷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變得那樣的平淡。也許當我們的生命已將要走到盡頭的時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會做到安下心去對待,才會做到清醒的重新認識所有的事。我想起陸幼青的死亡日記,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邊緣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讀到家珍死去,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喬峰抱著她的尸體的痛器失聲,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后流下的懦弱眼淚,想起莎翁著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絕,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擊,而多年之后,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了,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滄桑的經歷,澆鑄而成的。數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對著一塘殘荷將過去的傷痛記憶娓娓道來,我對自已的過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對,我不敢說。
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有人卻要像富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血汗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說不清到底該怎么做,我面對的是無法自由選擇生活方式的無奈和內心與現實的強烈,盾,在這樣一個狀態(tài)下,我一面應付著現實中的瑣碎,而在內心尋求思想上的解脫,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已能對世界友好,盡管天性中的倔強與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許會導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們都得一樣一樣地過,生命只不過是個過程罷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選擇一個方式,真實清醒并發(fā)自內心的去實現它的價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帶著平靜的微笑向世界道個別,也對身邊的人說聲再見。
又看了一遍電影《活著》,這部94年的片子總能讓我內心掀起波瀾。余華寫在書中的結局是福貴孤身一人趕著老牛福貴,在落日的余暉中留下一抹憂傷的身影,讓人看讀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靜。而電影的結局有家珍,有二喜,有饅頭,也算是個比較讓人放心的結局吧。而我想說的是,生命可貴,世事無常但卻一環(huán)連著一環(huán),命運讓人唏噓不已。
憂傷的開始,似乎冥冥中決定了悲哀的后來。電影的開頭就是紈绔子弟福貴不聽妻子的勸告輸掉了全部家產,父親氣死在搬去破舊的房子的當天。之后福貴決定好好過日子,但卻被抓走,在福貴終于活著回到家時,發(fā)現母親已經去世,而自己的女兒只會看著自己笑卻再也不能說話。后來,福貴的兒子有慶被好友春生開車撞倒的墻砸死,不知道是命運的捉弄還是巧合,__時,他的女兒鳳霞在那間曾經放過有慶尸體的病房生孩子難產而死。
影片的結構非常清晰,片中的人物深深受到了當時時代大背景的影響,時代氣息極強,是時代讓福貴這種小人物的命運變得悲慘,其中也深刻反映出當時時代的現狀,也反映了他們的生存狀況。當時的內戰(zhàn),建國后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以及十年__讓人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慘的是平民百姓。而讓我最感動的就是,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然后又稀里糊涂的被共產黨抓去當俘虜的福貴,一直沒有放棄生存的欲望,他是踩著別人的尸體活了下來,為得就是與家人團聚。當一個人求生的欲望如此強烈之時,可知當時連生命都不能保障,人的生命更顯得珍貴。妻子家珍一直對福貴不離不棄,為的就是和福貴過安生日子,這種堅持讓人感嘆,她是福貴的精神支柱,生活雖艱苦,悲劇一再重演,但是他們對未來仍充滿期待,堅信著日子會越過越好,這種心態(tài),實在令我佩服。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也不知如何定義自己的命運。我不相信宿命論,我相信我們每走一步路都深深影響我們的未來,即使外部因素不可護忽略,但命運是最終是自己把握著。那就認真生活吧,用心過好每個或平淡或轟動或無奈或驚喜的日子,去做想做的事,去追未完成的夢,即使沿途會受傷流淚也不要輕言放棄,就像鳳凰涅槃,至少痛過之后是重生。
以前看過余華的小說,很震撼。而且我總認為根據小說拍成的電影總不會比小說精彩。討厭跟風。所以一直沒看張藝謀拍的《活著》,雖然身邊的朋友一直在推薦。前段時間因為選修電影文學而找來了看,我終于打消了對電影《活著》的誤解,在我眼中,電影比小說又多了一種韻味。
小說給我的感覺是“活”,余華太殘忍,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而去,最后只剩下他守著一頭老牛,我當時看小說的時候淚水不停的流,余華這樣安排有他的道理,可是我覺得太沉重,但我絕不否認,它是一部很成功的中篇小說。而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活著”,是進行時,帶有一種生命的張力與韌性,表達的是人類延續(xù)生命的動力。福貴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不斷地適應著環(huán)境的變化,頑強的追求生命的延續(xù)。
福貴出生在地主富豪之家,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皮影是他的特殊愛好。當他的文藝嗜好變成謀生的工具時,他卻表現的“樂得其所”。這是一種“活著”的韌性在激勵著他,帶領著他,讓他頑強地生活著。
片尾,福貴找出裝皮影的舊箱子,讓外孫養(yǎng)小雞。外孫和小雞都是新生命的象征,皮影雖然沒有了,但生命依然延續(xù)。一家人開心的笑著,影片到這里戛然而止,給人一種“影片結束,而生活繼續(xù)”的感覺,我非常喜歡。
生命總要綻放,不管經過多曲折的道路??催^余華的所有小說,深深欽佩這樣寫作很有獨立思想,不夾帶個人感情的敘述,在他的小說面前很多時候我自己都深深感受到了小說中所傳達出的悲痛和那個時代的無奈和壓抑。
沖此看了張藝謀的《活著》,在整個電影行進中我再一次被這樣小人物在那個年代的命運的主線所深深吸引與牽動。
葛優(yōu)的演技簡直就是入了骨了,更別提鞏俐的表演,將那樣的一個中國傳統(tǒng)女子的性格與情感演繹得淋漓盡致,特別是鳳霞臨死時她的哭戲,宛若我們身邊的即將喪失兒女的可憐母親;最痛苦的不是看著女兒受苦,最痛苦的是可以救但救不成的那種惋惜。其實這些在余華的小說中體現得更為透徹。
在改編上很多地方作了變動,但也不影響整個主線的發(fā)展,但是沒有小說詳盡,所以“活著”的這個主題在電影中的體現就需要觀眾仔細分析,而不像小說中文字中透出的都是血淚的辛酸和人生社會的無奈。
在結局的時候,電影并沒有把小說中家珍逝去女婿二喜被預制板夾死以及孫子在自然災害時期吃豌豆噎死的結局再刻畫出來;結尾處,導演以一種祥和的生活狀態(tài)結束了這一幕幕的人生悲慟——病倒的家珍和福貴二喜以及孫子幸福開心地吃飯···
電影也確實不需要像小說中那樣再刻畫下去了,因為主題在于活著,這一切的經歷以足夠反映一切,而再說下去似乎就成了人生剪影了。主題與意蘊也在那一系列的事情中慢慢地向觀眾們傳達著活著的信念。
再次感嘆,葛優(yōu)的戛納影帝真是不是這么簡單得到的,這樣純熟的演技也實在讓人佩服。
顛沛流離的生活,感謝現在的安詳與和平。
看完了,政治上的感受一點都沒有。或許因為更“反動”的影片都看過而有點見怪不怪了吧?
原來這部電影我早就看過了,以前看的是電視劇,好像是馬伊P主演的,情節(jié)類似。只不過以前是一天一集,中間空余好多時間能夠將那些感受無端“消化"掉。今天不一樣了,是電影,前面的感受來不及處理,后面的感受又累積上來,故能“一反常態(tài)”,能碼出這么多字來。
以前一直以為自己很不幸,好多時候,都將惰性“惹得禍”怪罪到身世。今天想想,自己較福貴較家珍較鳳霞較有慶較所有的人甚至是龍二都是幸運的??墒?,他們誰有吭一聲嗎?有叫一聲嗎?命啊,自己去承受。
對,命.........
人都無法預知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幕是悲劇抑或喜劇。誰能想到有慶能碰到那種事,誰能想到鳳霞那么好的姑娘會失血而死。一切都是安排,今天是區(qū)長鎮(zhèn)長,明天卻有可能是走資派。誰能料到呢?鳳霞生產之前一切安好得讓我欣喜,卻沒想到上天安排了那些蹩腳的學生。一切都躲不住啊.......
碰到喜劇固然是好,碰到悲劇卻是無力掙脫,就像電影里家珍眼睜睜地看著鳳霞走了那樣,很多時候,我們無力反抗,只能眼睜睜地.......
躲不住的,那是命......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活著,好好活著.......
這部電影是根據余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富貴本是富家之弟,因為賭博,把家產輸得精光,之后不得不靠唱皮影戲謀生。就在其生活逐漸走上正軌時,卻被國民黨的 軍隊拉去當了壯丁。在一個老兵的照顧下,僥幸活了下來。終于回到家里時,老娘已經過逝,女兒鳳霞則成了啞巴。但他的苦難遠遠沒有結束。幾年后,聰明懂事的 兒子有慶在一次意外中喪生。中年喪子,這樣的不幸不論發(fā)生在誰身上都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從這次打擊中挺過來之后,夫妻倆含辛茹苦地把啞巴女兒拉扯大,并給 她找了個了個老實本分的丈夫。就在以為這一家子終于能夠過上好日子了,命運卻把他們拋向了更深的深淵。
顯然,整部影片不乏黑色幽默。印象最深的是這么幾段:1、富貴游手好閑,因賭博輸光房產,解放后被定為城市貧民。龍二贏了富貴的房產,解放后卻被定為地 主。后又因放火燒自家房子,被當作反革命給斃了。2、區(qū)長要來學校檢查煉鋼,富貴不得不把還在睡覺的兒子送到學校,結果兒子在學校死于車禍。而肇事者卻是 曾經與富貴一塊唱皮影戲的春生?!半u養(yǎng)大了變成鵝,鵝養(yǎng)大了變成羊,羊養(yǎng)大了牛,牛養(yǎng)大了我們就進入共產主義?!甭爜砀悄蟮闹S刺。3、醫(yī)生們被革命小 將當作反動權威關進了牛棚。可鳳霞生孩子后大出血時,革命小將們又馬上想到了醫(yī)生,轉而向他們求助。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確實值得一看。 當然,與小說相比還是遜色不少。
千百年來,老百姓口中總有那么句俗話叫:“好死不如賴活著”。每一個人都抱著那卑微的希望活著,富貴自食其力養(yǎng)家糊口,只希望合家歡樂;家珍只想和富貴好好過日子,不再有人離開她;春生帶著深深愧疚盼著家珍和富貴的原諒;老全不肯跑,只希望找到當兵的弟弟;鎮(zhèn)長一輩子跟著黨走,終被扣上反革命當權派的帽子;鳳霞失去了太多,但她帶給所有人溫暖和希望;有慶給他爸送去滿碗老醋還放了辣子,打小和姐姐沒睡過一個好覺,最后卻長眠不醒,也沒吃上一口餃子;二喜只看了一眼就娶了鳳霞,最后失去了鳳霞換來了饅頭;王教授被餓了三天,吃了七個饅頭差點撐死,從此不再吃面食。
這是一個時代帶給人們的命運。作為社會底層的普通人,你沒有辦法改變社會和環(huán)境,只能使自己適應社會環(huán)境。有些人死了,有些人活了下來。無論怎么掙扎,命運好像沒有半點情面,半點溫暖和幸福都沒有給予這些善良的貧苦人民。命運讓這些本來搖搖欲墜的人們,相互攙扶著熬了下來,任何信仰都是為善良的人們祈求命運的寬宏,把活下去的勇氣帶給那些對命運失去信任人們。
片名為《活著》,可是貫穿整部影片的卻是接踵而至的死去,主人公福貴先后在**失去了父親,在內戰(zhàn)中母親逝去,在“大躍進”運動中失去了兒子,在“*****”中死了女兒。每一次死亡似乎都是一次意外,但它符合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與特定的社會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動蕩而壓抑的時代是對生活在底層的人們的無情掠奪,使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從形式到內在的時現都一貧如洗。
作為一個簡單的電影觀眾和觀眾,福貴在電影中經歷了戰(zhàn)爭和失去孩子。我們只能袖手旁觀,無所事事。也許巨人和英雄會有自己的獨立宣言,他們可以掙脫命運的鐵腕,可以發(fā)出“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的傲然之聲,可以活得如磐石般堅毅,如紀念碑般崇高,而像福貴這類普通人的生命不過一根脆弱的小草,他是五六十年代乃至今日的中國普通老百姓的典型代表,一種真實、麻痹的生活狀態(tài)。他們不會拼盡全力去作出生死斗爭,也不會對災難訕笑來處理自己的不幸。
除了沉默就是活下去。但這樣的沉默仍然值得我們深思和敬佩,這種沉默在訴說著的一個主題就是:有一種偉大是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正視淋漓的鮮血,但也有一種偉大叫作活著,受辱地活著,忍受一切地活著,讓命運的洪流屈打單薄的軀體,吞咽苦痛和淚水來翻新自己,這樣的無奈與孤獨就是我們的生活,并且世上沒有比這更真的生活。
“好好活”這句話深深刺到了我的神經。這是每個人活著的最基本的意愿,但是“好好活”的標準又因人而千差萬別。作為生活的底層,老百姓,他們的標準不斷降低,最終完全順應了這個世界的麻木和不幸。
當然,除了對過去荒誕歲月的反思,影片還表達了另一個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眼淚和幸福的寬度,以及沒有絕望、樂觀和積極。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很顯然,鏡頭主要聚焦在特定年代背景上,真實的再現了一個扭曲的年代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即使年代如何荒誕,人卻依然不放棄活著,影片試圖告訴我們活著的意義,人生的真相,這是一個事關人生哲學的命題。
正如原著余華所言,活著的力量來自于“忍受”,“去忍受生活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這部電影不僅是對生命的拷問,更是對人性樂觀態(tài)度的贊美。平實、樸素的記敘與情節(jié)保持了一致,場景永遠是灰蒙蒙的,一如那個荒謬的時代和蒙昧的社會。
張藝謀的鏡頭一直在描繪一種現實,而不是靜止的。在他的現實主義拍攝手法中,觀眾可以看到過去,看到一個人如何來,看到他如何失去;也可以看到未來,看到人們心中凝固的不變的樂觀,看到生活痛苦留下的沉淀。正如余華所說,這個故事講的是人們對苦難的寬容和對世界的樂觀。
在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默默地生活著。而在最后一幕中,溫文爾雅、發(fā)人深省的活生生的家庭普通的就餐場景再也不能平凡,令人深思,無限遐想。
曾經奢求的那些隨著時光的流淌真的釋懷了,人類樸素的情感單純的像個孩子,我們不求榮華富貴,只求長相廝守,這是血脈里的延續(xù)。
相關推薦
根據您的意愿我們?yōu)槟鷾蕚淞艘黄}為“電影《活著》觀后感”的文章。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電影和電視劇逐漸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我們可以把心中所想用文字表達出來,即寫一篇觀后感。通過撰寫觀后感我們可以提高我們作為一個觀眾的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寫觀后感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來寫。你是否正在為寫作品名觀后感犯愁呢?如果這篇內容...
幼兒教師教育網專題“電影《活著》觀后感”推薦內容。好的作品往往是直擊人心的。我們不僅被其劇情吸引,更是會產生自己的看法,有觀后感的表達,我們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寫觀后感就是把短暫的視聽感官刺激,變成自己的理性思考。您從作品中獲得了怎樣的感悟呢?幼兒教師教育網小編特別從網絡上整理了電影《活著》觀后感,...
你是否遇到過需要寫觀后感的情況呢?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難以忘懷的情節(jié)總是讓我們感觸頗多。好的觀后感能夠打動人心,引發(fā)讀者的共鳴,以下“電影后天觀后感范文”相關主題內容,為幼兒教師教育網的編輯收集并整理,歡迎閱讀,希望你能閱讀并收藏!...
應該怎么寫好一篇的作品名觀后感呢??觀后感就是把觀看之后的感受整理出來,寫觀后感的時候可以通過聯(lián)系實際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幼兒教師教育網特別編輯了“長津湖電影觀后感”,愿我們的閱讀之旅能夠開啟新的視野和想象力充滿激情和幸福!...
感想應該避免使用過多的感情修辭,它應該以觀察為基礎,情感為服務。那么,觀后感是否包含一些關鍵要素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篇關于《1921電影觀后感》的文章,希望您喜歡并與朋友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