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讀后感。
筆者深信此書將會讓每位讀者獲得豐富的閱讀體驗。記錄閱讀感悟,不僅有助于思考,更能促進自身的成長。今天幼兒教師教育網精心為大家?guī)硪黄P于“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的文章,僅供參考,歡迎大家一起觀看!
我從事教育將有10個年頭了,韓愈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常常在我耳旁響起,可時代發(fā)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第一次接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時,我便被吸引住了,可以說是看第一段文字時就被李局長的真誠與樸實吸引住了:“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钕YF”是啊,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孩子呢,對孩子多一份寬容,就讓孩子多一份希望。
邊讀書,邊讓我佩服起李局長來,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著想,我想能成為李校長的學生一定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還有一點在李校長身上也深深的體現出來了,那就是“方法總比困難多”,李校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他向你講述自己的童年、當學生、為人師、做校長、當局長的成長過程,講述在成長中對自己影響最深的人和事,講述自己教育實踐中的生動案例以及感悟;他向你講述自己的人生哲學、教育理想、對教育本質的認識;講自己在讀教育這本大書中不斷探索,進入比較滿意的人生境界……沒有高深的“理論”“體系”“架構”,更沒有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理論也好,理念也好,都不是游離于生活、教育、實踐之外,而是水乳交融于一個個生動的、具體的、感人的典型事例之中。一切都是那么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蔽蚁肫鹆颂招兄?。作者的真誠、真摯,那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服膺教育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再次深深地打動了我。《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拓出的是一條回歸教育本源之路?!拔艺嬲膶W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也頓悟了人生?!薄浴稙榱俗杂珊粑慕逃?/p>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薄敖逃緛硗唵?,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而反思我們的教育,為了所謂的提高學生成績,我們只顧眼前的利益,把學生大量的時間用在機械重復的練習上,課堂上大量的講解擠占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老師非常認真的在告訴學生真理,結果呢?老師的辛勤付出換來的是學生學習興趣的喪失。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什么時候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上學會獨立思考了,什么時候孩子們能夠探尋屬于自己的答案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边@句話很有道理,我們老師的任務不應該是告訴學生真理,而應該是引導學生去發(fā)現真理。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一直以來,我們評價學生的標準是什么?除了成績,還是成績,就是有些學校加入了一些活動、表現、文明等等,也只不過給成績當當陪襯而已,最終還是成績說了算,成績好的學生就是優(yōu)秀的學生,就是拔尖的學生。我們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社會的多元化,但我們卻始終以“成績”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這就如同我們希望用一個模子塑造出千姿百態(tài)的產品,其結果可想而知。李希貴老師在書中說:“學會用生態(tài)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fā)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輪美奐?!辈灰儆脝我坏膶W習成績去評價每個學生,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長,為孩子提供自由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讓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夠自由呼吸。通過我們的學校教育,讓學生充滿自信,這是我們每一個做教師的責任。
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難免會碰到一些成績不好,又不遵守紀律的學生,說實話,這些學生很讓老師頭疼,有時候像
“你還上嗎?趕快回家吧﹗”之類的氣話也會用在這些學生身上,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不要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在教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只可能有心理不健康的學生。因為,如果你討厭你的'學生,那么你的教育還沒有開始,實質上就已經結束?!?/p>
李希貴老師的很多重要的管理思想對我的啟發(fā)也很大?!白屆恳粋€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讓教育從細節(jié)入手”,“管理管理,只有管沒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個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個體,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應有的位置上尊重他們,理解他們,甚至熱愛他們,你的管理就不會有太大的成效?!保白鳛楣芾碚?,我們通常最關注的是制定各種‘規(guī)定’和嚴格貫徹這些‘規(guī)定’,卻常常忽略了應該如何把這些‘規(guī)定’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進而形成習慣?!?。想想我們平時的管理,在我們的制度中多數都是“不許”、“禁止”之類的話語,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學生,我們也多數是對他們進行嚴格的批評與懲戒,有時甚至是不問青紅皂白,應該說我們的制度讓孩子們沒有了自由。如果我們能從細節(jié)入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律,把“規(guī)定”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沒有那么多的“不許”與“禁止”,我們的校園不是更和諧嗎?
李希貴老師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經談到:我真正的學習生活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閱讀不但可以改變教師匱乏、勞累、繁瑣的人生狀態(tài),而且閱讀積累得越多,越是給孩子們攀爬的階梯搭建得更結實,更長遠。作為一名教師,除課本、教學用書和練習冊外,更應該博覽群書,心中沒有淵博的知識怎么能夠在課堂上旁征博引,引領學生進入知識的殿堂?多讀教育理論書籍,廣泛閱讀名人著作,豐富自己的知識,歷練自己的語言,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這一世人皆知的道理,就看誰能堅持做到,做到了,就能讓自己在教育工作中自由順暢地呼吸。
總之,《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一本好書,讓我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發(fā)。最后,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吧,“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p>
教師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體會
在終身學習、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今天,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最近,我讀了一本教育專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在這本書里,作者回憶往昔的工作,沒有自詡和矯情的夸夸其談;探索歷程的評價,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體驗感悟的歸納,沒有嘩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敘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閱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后,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里行間涌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yè)的真誠、改革創(chuàng)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恒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蕩,從而生發(fā)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yè)、開拓創(chuàng)新、奮發(fā)有為的沖動和欲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前蘇聯作家高爾基說過:凡是我所有的好東西,都要歸功于書。我國也自古就有讀書改變命運的說法,李希貴老師的人生歷程或許能作為這些話的應證。
他在文中寫道:像多數文學愛好者一樣,我搜尋著所有可以找到的名著,急切地、貪婪地閱讀,我恍若置身另一個世界,時而猶豫,時而彷徨,時而沉思,時而激昂這種高度癡迷、全身心投入的大容量閱讀,為我的精神世界儲蓄了一筆豐厚的財富,隨著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這筆財富不斷生息、增值,實實在在地滋養(yǎng)著我的心靈,影響著我的價值取向,為我的生命打上了濃厚的底色。毫無疑問,在此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將幸福地享用這筆財富的利息。 他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 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yǎng)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他走到哪里,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活動,其實更多的是要求教師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tài)。做一個善于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而不是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復。當今這個正在發(fā)生巨大的、深刻變化的時代,新學科、新知識迎面而來,只有學習,才能豐富自己,才不會落后,不會被時代淘汰,新的教育環(huán)境,刻不容緩的教育改革,逼人的教育形式---我們沒有時間再去重復,去等待,去觀望。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心得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
有幸拜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感覺一股清風撲面而來,是那么的清新。這本書是他多年來從事教育、教學和管理中潛心實踐的結果,是他理論和實踐的結晶,也是他教育智慧和教育理想的體現。他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字里行間充滿著智慧, 他用最樸實的語言,用一個個生動的、親歷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揭示了教育教學的本質規(guī)律。
讀這本書,使我感到了我們的教育大有可為。他書中的文字能驅走諸多教育天空的陰霾,使我們的教育充滿絢麗的陽光。你看這些文字,是春雨無聲滋潤了物教育
無痕,是不動聲色的教育。 一切教育都應該從激發(fā)學生的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呼喚原生態(tài)教育。
學生成長道路上的錯誤,就像學習走路的幼兒跌跟頭,絕大多數與道德品質并沒有多大關系。
欣賞!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chuàng)造,欣賞他們的成果,讓學生們覺得學習是一種享受。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重要。
不占用學生自主的時間是尊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工業(yè)的特征是流水線,是標準化,而農業(yè)的特征是生態(tài)化、多元化。學會用生態(tài)的多元的觀點來看我們的孩子,我們就會發(fā)現大樹有大樹的風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為生物的多樣性,才顯得如此生機勃勃、如此美侖美奐。
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的關頭才表現出來,但它確實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所以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于孩子一生發(fā)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
只有活躍氣氛而沒有屏神思索和思維交鋒的課堂不是健康的課堂。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恒。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愿我們能為把這個簡單的事情做好而努力!尊重、欣賞孩子們,放開手腳,讓孩子們自由、快樂、幸福的學習吧!
讀了當代教育家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來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endrikfelipe.com
一、教育,從平等開始
學生渴望的是平等、公平、公正。教師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和學生平等地坐下交流,平等的師生關系才是有助于教育成功、有助于學生發(fā)展的師生關系,教育活動應當建立在平等的人際關系框架里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師的民主意識對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才有裨益。
二、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每一位善于思考的老師,都應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們究竟該怎樣把這種“有意的”教育和“無意的”教育結合起來。
書中講到學習語文時“讓學生當一當老師”,讓學生把語文課當成自己的自留地,讓學生參與語文教與學的全過程,從備課、講課、疑難問題解答、命題考試、講評,全有學生自己“演戲”。年底考試,語文成績卻非常好!在語文課上試驗的“包產到戶”,解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問題。由此看來,一切的教育都應當從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
我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語文到底是怎么學會的?不正是因為沒有了教師“口若懸河”的分析講解,沒有了教師填鴨式的機械訓練,才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嗎?就像幼兒學走路,的確需要扶持,但決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學會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松開扶持的雙手以后。
暑假里,從學校推薦三本書中,我選擇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是因為被書名所吸引,我看書有個愛好,喜歡先看書名,再看目錄,然后看內容。這本書名的“自由”二字讓我向往,我們的教育可以自由,那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事啊,帶著這個期待,我開始閱讀此書。
首先來看看本書的目錄吧:“教育,從平等開始”“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管理,以應當從提倡什么切入”“矛盾消化在機制之中”“經營學校文化”“讓每個人都感覺自己中藥”“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尋求語文教學的原生態(tài)”“讓教育從細節(jié)入手”“讓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用考試指揮一臺交響樂”“背負壓力前行快”“超常規(guī)要用超常規(guī)的措施換取”“讓教育資源流動起來”等,從這些題目折射出作者作為教師,作為教委主任的關于教育的獨特思考和超常規(guī)的實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把當時落后的三流中學高密四中硬是辦成了山東省一流中學。
看完目錄我以完全相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這本書值得一看。這本書不是一本理論書籍,而是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比如書中的經典話語之一:讓教育從細節(jié)入手。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關頭才能表現出來,但它卻是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和我平時的教學聯系起來,我覺得很有道理。
在一節(jié)美術課上,學生的任務是利用一些廢棄的材料完成一件會游的玩具的手工制作,各各做得都很投入,件件作品都與眾不同,而有一位同學做的不但精致而且很有創(chuàng)意,這件手工頓時就把我給吸引住了,我立刻彎下腰來低聲對她說:“你這件手工作品做得真有創(chuàng)意,一下子就把我給吸引住了,你愿意贈送給王老師嗎?她面帶微笑地說:可以的。更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她說:“這些廢棄的材料我還收集了很多,回家還可以再做?!蔽耶敿淳捅頁P了她對美術學習的熱愛。寫到這兒我就想到一個問題,如果當時我不去親切地向她要那件作品,也是可以很容易拿到的,只要作業(yè)交上來,不還給她就是了。可是我沒有,因為尊重告訴我該那樣做,而不該這樣做。所以每次學生的作業(yè)我都是完完整整的交還給他們,除了優(yōu)秀的展出外。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孩子也是如此。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尊重全體學生,讓課堂響著不同的聲音。讓孩子敢于打破權威,具有批判精神,是尊重生命,發(fā)展個性的價值取向。
美術活動時,有位同學畫了一個黑太陽。當時我一看就有些生氣,明明知道太陽可以畫成紅色或黃色,可他卻偏偏畫成黑色。但我沒有立即訓斥他,也許他有他的道理。于是,我問他:你為什么把太陽畫成黑色,要是畫成紅色該多漂亮呀!他告訴我:老師,我的太陽讓黑云遮住了,所以它變成黑色的了?看來他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我應該尊重他的想法。當時,我就鼓勵了他的做法。
還有一次,我準備給孩子們講個故事,我像往常一樣說出了故事的名字,但當我剛要往下講時,有的孩子打斷了我的話。
老師,我不想聽這個故事。
老師,我想聽偉人的故事?!?/p>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發(fā)表著自己的意見。為了增強他們聽故事的興趣,我尊重了他們。采取舉手表決的方式,選了一個大多數孩子愛聽的故事,結果他們聽得非常認真。
兒童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選擇權。我們一定要尊重他們的這種權利,讓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并敢于表達自己的主見。只要孩子的意見是正確的,解釋是恰當的,我們一定要給予鼓勵。
讀完此書,我不禁也自由呼吸了一回,希望我以后的教育路也能真正的“自由呼吸”。
最后我想借用李老師的話來說: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善于發(fā)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
在閱讀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時,一篇篇講真話,有感情,充滿愛心的文章時常讓我感動。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以時間為序,以樸實無華的簡潔的文字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從鄉(xiāng)村中學普通教師一步一步成長為中學校長、縣級市的教委主任、地級市教育局局長,最后成為當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詮釋了“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fā)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他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讀書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chuàng)新,他的成功應該源于他對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一、閱讀豐富自我
李老師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薄敖逃桥c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yǎng)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經營人生的智慧》;從約翰·基西克的《理解藝術》,到瑪麗·凱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從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到拿破侖的《成功的策略》……從教育理論專著到其它各類書籍,李老師從不同種類的書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將其用于教學、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這些思想,李老師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鐘”、“朝陽讀書計劃”、“百萬人家盡讀書”、“親子共成長”等一系列別具一格的讀書活動。李老師走到哪里,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二、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
李老師的一句話讀了以后也有很深的感觸。他說:“不重復自己,需要可貴的自醒;不重復別人,則更需要自信?!?/p>
三、“終點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師又說:“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彼v到,我們可以先想好70歲想干什么,再推想50歲、40歲直到今天。他特別舉到了一個鮮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視名主持人楊瀾,在她最紅的時候,突然從央視節(jié)目中消失,到國外進修去了。今天的楊瀾以內涵和氣質贏得了觀眾,靠得是自身修養(yǎng),從戰(zhàn)略的角度講,是“終點思考”的人生韜略幫了楊瀾的忙。
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終點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樣,遲遲不發(fā),或者是出發(fā)之后又猶豫不決,瞪眼看著時機與自己交臂而過。這也驗證了一句哲理:成功總是屬于那些有準備的人。試想我們今天的教師,如果我們每天埋頭于煩瑣的工作,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們抑或就是一個平庸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教師、教育家。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缺乏“終點思考”。
四、博愛每一位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尚教師,更要以寬廣的胸懷博愛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潤萬物,但是,愛并不意味著遷就放松,而是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師的關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如果能盡量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然后真誠地慷慨地去贊賞他們,就會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fā)向上。曾記得一位優(yōu)秀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打著燈籠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用顯微鏡來觀查學生的“閃光點”,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教師一味苛求學生,以貓對老鼠的姿態(tài)而自居,到頭來只能使自己變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現實中,經??吹皆S多活潑好動,雖有些毛病,但渾身上下充滿靈氣的學生被一些“嚴師”訓教之后,“效果”顯著,這些學生變得溫順安靜了,由“敢想敢說敢做”變得“叫我說什么就說什么,不讓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讓你知道”。有些教師把這種轉變效果視為成績,至于學生們的將來如何,他們則很少考慮。像這樣,教師只是把活潑變得安靜,把學生個性的東西“壓榨”成共性的東西還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師的這種教育抑制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阻礙了學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創(chuàng)新人才的產生。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叫巴甫里克的學生,在剛入學的時候,是一個活潑的、好動的、好奇心強的孩子,而過了不久,他就變得沉默寡言,過分地守紀律,聽話和膽小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師經常憤怒和過分地嚴格,并把他定為“思維遲鈍的兒童”廣為宣傳,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學四年級畢業(yè)時也沒有什么好轉。到了中學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學老師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發(fā)揮出來,后來巴甫里克成為一位農藝師。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從一入學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師,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潛能得到開發(fā),也許他還有可能成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學家呢。
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
讓我們都捧起書來吧!做一個閱讀者,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做一個閱讀者,為了教育的發(fā)展;做一個閱讀者,為了民族的崛起!
“李希貴”這個名字是從我們教學副校長口中得知的,當時校長對此人的評價是“中國為數不多的能稱為‘家’的教育工作者。”我因而買了兩本李希貴的著作《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和《學生第一》。在看完第一本著作的時候,我不禁感嘆于作者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實事求是的做事態(tài)度。他總能從最小的切入口來展現隱藏在背后的深刻教學思想,李老師的筆墨更多的是用在敘事論事,全然沒有長篇大論的說教和獨斷。這大體也是為什么我愿意讀完這本書,并有沖動為他寫點文字的原因吧!
這本書按作者的意思是由三條線索鋪陳開來:一條線是教學線,主要是寫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是教育線,主要寫了作者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線則是管理線,主要講述了作者如何從管理一所小學校到管理一個縣,再大到管理一個市的教育。但不管是哪一條線索來看,我都可以感受到作者是秉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目標去實踐和奮斗的。
自由呼吸的教育究竟是什么樣的教育?這個問題在我看到封面時就想知道答案的。作者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有趣又發(fā)人深省的案例:在他管理的學校曾經因為師資原因,無法為其中兩個班級配備語文教師。因此,這兩個班級在語文課的大多時間里就是去閱覽室讀自己喜歡的書??闪钊朔Q奇的地方在于,這兩個班級在語文階段性考核的表現絲毫不亞于其他有專門語文教師執(zhí)教的班級,而且在寫作這塊的得分還高于對方。像類似的案例在書中還能找出不少來。所謂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還學于生,學習本就是學生的事情,學生有學習的自由,他們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教師應該尊重規(guī)律、尊重事實、尊重學生。自由呼吸的教育還提倡要讓教師懂得自由呼吸。教師只有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呼吸才能明白學生需要怎樣自由呼吸的教育。
閱讀是幫助教師走出封閉空間,呼吸到自由的不二法門。做會自由呼吸的教師就要學會如何通過閱讀來解放束縛自己思想的枷鎖。很多時候,我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閱讀,原因是我要批改很多作業(yè),找很多學生談話,還要備數不完的課以及處理生活中無止境的瑣事。但,李希貴老師在結束部分寫道:做人做事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是啊,作為教師必須在亂麻重生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重心,有時候我應該舍得停下手中的活兒,靜下心來去閱讀幾段有關教育的體悟和經驗的文字,或許這樣會大大提高自己辦事的效率,因為方向明確了,思路清晰了。
自由究竟是什么樣的味道?我想,自由應當是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得到;自由還是我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并且知道應該斷然舍棄。
捧讀《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細細品味,反復思量,只覺如春風撲面,又覺如醍醐灌頂。李老師以不加粉飾卻飽含智慧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一個個小故事,為我們詮釋了一幅幅真實動人的教育圖景。讀來平實而親切,如友人促膝談心,細嚼則意味深長,發(fā)人深省。
全書共分四個篇章,李老師用三條主線將若干取自生活,源于實踐的小故事串聯起來,每個故事中都融入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認真思考。第一條主線是教學線,主要介紹了他進行語文教改的起因和過程。第二條主線是教育線,主要寫了李老師的學生觀的變化。第三條主線是管理線,講述了他自己從教師到校長到局長到教育家的成長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管理理念的變化與實踐。每章每節(jié)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chuàng)新的教育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捧讀此書既是一種精神的享受,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更重要的是他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考。
一、關于他的語文教改觀的思考
李老師指出,“長期以來,用數理化的教學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已經嚴重違背了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訓練代替不了積累,沒有大量的誦讀、涵詠、感悟和體驗,語文水平便不可能提高”。
他認為:“不好‘讀書’,而好‘甚解’正是當前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庇谑?,在教學中,他從履行一個語文教師的職責做起,以自己的語文教學實踐與改革為依托,開始了對教育的實踐與感悟,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非常動人的語文教學藍圖。他在語文教改中最注重的就是閱讀,在他看來讀書與實踐是一個人不斷前進的源泉,讀書,能給人智慧和力量,能開闊人的視野和博大的襟懷,也能影響人的價值取向,哪里有教育,就應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
他要求學生每天閱讀十分鐘:首先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搜集可閱讀的材料,歸類整理,加上閱讀提示,打印后,每天定時發(fā)到學生手中。材料的內容多樣,獲取材料的方法多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選擇材料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這項活動進行了好多年,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這一改革他曾經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中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
為讓閱讀成為孩子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他的另一項改革就是他的“語文實驗室計劃”,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讓學生切實擁有了語文學習的自主權和閱讀選擇權;他還提倡“說你想說的,寫你想寫的,讓寫作成為情感的一種自然的表達方式,成為生活的一種真實的需要”。他的語文教學改革雖然冒著極大的風險,最終還是成功了,因為他相信:“一項改革只要觸及了教育的真諦,只要接近了學生成長的規(guī)律,它沒有理由失敗!”改革中他發(fā)現,一些課堂中充斥“假問題‘以求熱鬧,卻沒有注重學生思維和情感的發(fā)展。這樣的教學行為,只顧及花哨的表面形式,但忽視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課堂其實是不健康的,正因為他有了這一發(fā)現,才有了他的語文教學改革。他認為教學改革的目標就是要教給學生知識,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積極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一教學改革,奠定了他教育理想的“底色”,也顯示了閃耀其中的人文思想的火花。
二、關于他的學生觀的思考
李老師認為,教師心中不應該有“壞孩子”,我們不能用成年人的是非觀念來判斷學生,不能輕易使用道德的標尺來衡量學生。
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位高一男生,從失修的磚墻縫里向學校女廁所偷窺。這樣的行為,按照常規(guī)肯定被認為問題嚴重。但是,李希貴老師沒有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沒有盲目批評教育,而是從關注學生心靈出發(fā),實施了保密、充實校園生活、調動家長的教育力量、安排優(yōu)秀教師和他們交朋友等一系列教育措施,幫助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渡過了危險的河流。這個案例正體現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倍嗝礃銓嵉恼Z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語解釋的淋漓盡致。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而已。
“多一把尺子就會多一批好學生”寫的是一個雙休日,作者在公園門口碰到了一位帶領上高一的兒子逛公園的朋友,感到非常驚奇。經過了解,得知這位家長是用逛公園的方式獎勵自己的孩子。作者沒有就此作罷,而是想到了我們的評價問題,想到了我們衡量學生的唯一標尺,這就是考試成績。返校后,作者和老師們一起反思我們的評價問題。這一年,在作者的堅持下,高密一中破格錄取了一個叫賀明的學習成績很落后的學生,錄取原因很簡單,就是他的國畫畫得特別好。進入一中以后,老師們發(fā)現,賀明是一個不守紀律的學生。有的老師對他失去了信心。但李老師并沒有放棄,而是主動找賀明拉家常,幫助他樹立學習信心,并讓賀明選一張自己最滿意的國畫懸掛在校園的顯眼處。這一“巨大的成功”使他倍感自豪和自信,從次,他加強了自我約束,發(fā)奮學習,進步很快,被評為“百優(yōu)中學生”。后來,他考取了一所美術學校。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過人的長處,在這一點上,人人都是最好的,個個都是最棒的。拿起表揚的武器,多增加幾把評價的尺子,就會有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從而堅定信念,走向成功。
因此,在老師的心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能從一開始就著眼于失敗去做工作,應當把預期的失敗轉化為成功,應讓每個學生都能說“我能行”!
在閱讀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時,一篇篇講真話,有感情,充滿愛心的文章時常讓我感動。
這本書的作者是李希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稙榱俗杂珊粑慕逃芬粫詴r間為序,以樸實無華的簡潔的文字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從鄉(xiāng)村中學普通教師一步一步成長為中學校長、縣級市的教委主任、地級市教育局局長,最后成為當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詮釋了“發(fā)展才是硬道理”;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了教師的幸福成長,為了學校的長足發(fā)展,為了打造教育強市等等,他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讀書學習、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創(chuàng)新,他的成功應該源于他對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經成為習慣。
(一)閱讀豐富自我
李老師說:“我真正的學習是從讀書開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從讀書開始的。讀書使我頓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頓悟了人生?!?“教育是與讀書連在一起的,書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養(yǎng)成,民族素質的提高,乃至學習型社會的構建,都離不開書。一個人在他相應的年齡階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的書,那將是終生無法彌補的缺憾。”
李老師之所以能從教師---校長---局長---教育家一路走過來,跟他通過讀書進行的大量的閱讀積累及對這種閱讀積累進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開的。從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經營人生的智慧》;從約翰?基西克的《理解藝術》,到瑪麗?凱的《掌握人性的管理》從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到拿破侖的《成功的策略》……從教育理論專著到其它各類書籍,李老師從不同種類的書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將其用于教學、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這些思想,李老師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鐘”、 “朝陽讀書計劃”、“百萬人家盡讀書”、“親子共成長”等一系列別具一格的讀書活動。李老師走到哪里,就把讀書的種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專家、大師的成長經歷,告訴每一個孩子和每一位家長: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讀李老師,收獲的不僅僅是對作者那種原生態(tài)的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和做法的感悟,更為他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的解說而感動。最重要的是,我懂得了“再高深的學問也是從字母學起的” 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讀這一本書,我?guī)缀跏且豢跉庖淮涡宰x完的,讀好后,又忍不住在某些章節(jié)、某些語句上做了些許標記。
(二)不重復別人,也不重復自己
李老師的一句話讀了以后也有很深的感觸。他說:“不重復自己,需要可貴的自醒;不重復別人,則更需要自信。”
(三)“終點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師又說:“一個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又實用的方法---由終點開始思考。”他講到,我們可以先想好70歲想干什么,再推想50歲、40歲直到今天。他特別舉到了一個鮮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視名主持人楊瀾,在她最紅的時候,突然從央視節(jié)目中消失,到國外進修去了。今天的楊瀾以內涵和氣質贏得了觀眾,靠得是自身修養(yǎng),從戰(zhàn)略的角度講,是“終點思考”的人生韜略幫了楊瀾的忙。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終點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樣,遲遲不發(fā),或者是出發(fā)之后又猶豫不決,瞪眼看著時機與自己交臂而過。這也驗證了一句哲理:成功總是屬于那些有準備的人。試想我們今天的教師,如果我們每天埋頭于煩瑣的工作,缺乏主動學習、積極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們抑或就是一個平庸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名教師、教育家。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缺乏“終點思考”。
(四)原生態(tài)教育語言摘錄
讀李老師的這本書,使我感到了我們的教育大有可為。他書中的文字能驅走諸多教育天空的陰霾,使我們的教育充滿絢麗的陽光。你看這些文字——
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
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的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
教育不需要“目中無人”的管理。
老師的心目中不應該有壞學生。不要輕易給學生做出結論,不要輕易揮動處罰的大棒。
評價的尺子越多,好學生就越多。
欣賞!欣賞學生,欣賞他們的創(chuàng)造,欣賞他們的成果,這成了我每一天的享受。
教育必須從細節(jié)入手,然后才能塑造出注重細節(jié)的學生。
不占用學生自主的時間是尊重學生的最基本的要求。
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工業(yè)的特征是流水線,是標準化,而農業(yè)的特征是生態(tài)化、多元化。
一個人的真正品格可能在重大的時刻或緊要的關頭才表現出來,但它確實在無關緊要的時刻、在瑣碎的日子里形成的。
最好的教育應當是著眼于孩子一生發(fā)展的教育,應當是關注孩子心靈的教育,應當使師生感受到自由、幸福和快樂的教育。
學生已經會的不講,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學不會的不講。
只有活躍氣氛而沒有屏神思索和思維交鋒的課堂不是健康的課堂。
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恒。
……
(五)博愛每一位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尚教師,更要以寬廣的胸懷博愛每一位學生。教師的愛如同陽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潤萬物,但是,愛并不意味著遷就放松,而是嚴而有愛,愛而從嚴。學生最關心的是教師對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師的關心和喜愛。當我們面對學生時,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滿缺點的學生時,如果能盡量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然后真誠地慷慨地去贊賞他們,就會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希望和信心,鼓勵他們奮發(fā)向上。曾記得一位優(yōu)秀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打著燈籠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用顯微鏡來觀查學生的“閃光點”,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滿腔熱忱地歡迎每個學生的微小進步。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朋”。教師一味苛求學生,以貓對老鼠的姿態(tài)而自居,到頭來只能使自己變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現實中,經常看到許多活潑好動,雖有些毛病,但渾身上下充滿靈氣的學生被一些“嚴師”訓教之后,“效果”顯著,這些學生變得溫順安靜了,由“敢想敢說敢做”變得“叫我說什么就說什么,不讓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讓你知道”。有些教師把這種轉變效果視為成績,至于學生們的將來如何,他們則很少考慮。像這樣,教師只是把活潑變得安靜,把學生個性的東西“壓榨”成共性的東西還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師的這種教育抑制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阻礙了學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創(chuàng)新人才的產生。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叫巴甫里克的學生,在剛入學的時候,是一個活潑的、好動的、好奇心強的孩子,而過了不久,他就變得沉默寡言,過分地守紀律,聽話和膽小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師經常憤怒和過分地嚴格,并把他定為“思維遲鈍的兒童”廣為宣傳,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學四年級畢業(yè)時也沒有什么好轉。到了中學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學老師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發(fā)揮出來,后來巴甫里克成為一位農藝師。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從一入學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師,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潛能得到開發(fā),也許他還有可能成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學家呢。
作為教師,我們更需要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擁有源頭活水,滋潤學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讀書,我們才能生成新的信息,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溝通與傳遞;只有讀書,我們才能引領學生讀書;只有讀書,我們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
讓我們都捧起書來吧!做一個閱讀者,遠離浮躁與平庸;做一個閱讀者,生命將更加精彩;做一個閱讀者,為了教育的發(fā)展;做一個閱讀者,為了民族的崛起!
一個多月前,學校為我們每位教師購買了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剛開始讀也沒覺得太特別,隨著讀的越多,越來越被吸引。這就是名家的魅力吧,更是讓我認識到:用心做教育才是我們教師最好的選擇。
李希貴老師就是真正地在用"心"做教育,真正為了每一個學生的成長和未來發(fā)展著想。他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我想我們很多老師也一定遇到過,只是我們通常的做法無非是心不在焉、草草了事,本來應該多想想再采取行動,卻可能沒有為學校、為孩子真正解決過。
相信讀過這本書的都還記得一則名為《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的故事,它對我的觸動很大。故事是這樣的:在課間有學生用手機播放音樂排練舞蹈,一名學生在飛快跑過時順手牽羊,把手機撿起來揣兜里走了。正好被李老師看見,現場抓住還是假裝沒見呢?最終在操場見到了真人,并完美解決了此事。學生丟東西,這樣的事情我也經歷過,不過是費了很大周折才解決事情,卻又丟了師生之間的信任和感情。雖然知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孩子要多一份寬容,我卻在遇到事情時解決的依然是不那么完美。
不斷地閱讀,我明白了十多年來,學習過遠處的揚思中學、杜郎口中學、白潭中學,近處的學校也去了好多,其結果都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看到的聽到的只是別人的成果、經驗,而我們沒有過多地關注、體驗教育的過程,感悟名師的內在文化底蘊。
這本書我還沒有讀完,但是一定會堅持用心讀下去,最后借李老師的一句話:“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來激勵自己:作為教師必須善于發(fā)現,有一顆敏感的心,而這種敏感來源于我們內心的愛和責任感。教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國家未來,作為老師我責任在肩。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當代教育家李希貴在新課程背景下奉獻給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書中把自己多年來教育實踐中的一些原生態(tài)的東西提供給讀者,主要寫了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終貫穿了教學、教育、學校管理三條線索。一切都是那么實實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讀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對教育的真誠、真摯,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尋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科學態(tài)度所感動。
讀完這本書,我想用袁振國在前言中的一段話來表達我讀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崇高事業(yè),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而且是思想與思想的交流,情感與情感的溝通,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時也使自己獲得幸福的偉大事業(yè)?!碧貏e是最后這一句,李希貴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實踐向我們詮釋了怎樣使孩子獲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師怎樣從辛勤勞動中體驗工作的快樂。
善于學習,是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對李希貴的第一印象。李希貴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對讀書的執(zhí)著和自己教育教學工作的體驗、領悟和反思。家庭的影響使李希貴養(yǎng)成了讀書的好習慣,結合自己的在教學中的經驗和自己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越來越認識到讀書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讀書,伴隨了他46歲人生,也影響和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所以,我們今天倡導教師多讀書。教師要在讀書中生存,要處在真正的“讀書狀態(tài)”。一個優(yōu)秀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讀書,知識淵博,視野廣闊的讀書人。與教育名師相比,我們比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層面的專業(yè)技能所表現出來的匠氣,而往往缺少一種基于文化底蘊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無一不是他們具有豐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蘊,有底蘊才有底氣,有底氣才有靈氣。從李希貴的身上,使我們深知,真正熱愛教師這個職業(yè)的人,是不允許自己只在原有知識水平上,作低質量的重復。人生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地方,也不會停止在某一階段,它需要不斷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過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李希貴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這么一條使教育回歸本質、回歸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并不認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書的“后記”中引用瑪麗?凱的話說:“我誠摯地相信,生命是一連串的企圖和失敗,只有在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才能體驗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繼續(xù)嘗試?!?這既是李希貴先生從教歷程的真實寫照,也是其成長為著名教育家的法門。
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在學習、享用李希貴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繼續(xù)嘗試,在嘗試中反思,在反思中升華,不斷豐富、拓展李希貴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做教育的人,一個真正懂教育的人。
霍姆斯說:一本書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樂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調,而在于我們心中的回響。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氨頁P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倍嗝礃銓嵉恼Z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最大限度的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這是教育的永恒。沒有誰,因為身高不如姚明就自怨自艾,沒有誰因為不如比爾蓋茨就放棄自我。作為教師,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yǎng)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記得那是一個開學季,五年級剛從外地轉來一個學生,小姑娘比較聰明,但由于是外地生,帶有很重的地方口音,學習起來英語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但其它學科比較起來還算可以,尤其是繪畫特別出色,畫起來的小動物都栩栩如生,畫起來的人物都跟活了似的,與他人也不太合群,對班級的各項工作也不是很上心,積極性也不太高。于是利用活動課的時間,班上舉行了一個小小的繪畫比賽,此刻小姑娘的眼睛都充滿了光芒,一下子找到的目標,我利用此次活動,大力表揚了她,在班上形成了向她學習的良好風氣,小姑娘也感受到了大家的熱情,以后各項工作都積極地參與其中,感受到了大家的溫暖,與班上同學都融合在一起,慢慢地學習等各項工作都積極起來,直到現在她都已經畢業(yè)了,還時常到學校來看望曾幫助她的所有老師,感謝曾經地付出。作為老師這也是我們教育的最大魅力所在吧!所以每位教師都應該尊重每個學生,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yǎng)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這也是我們要尊重的地方!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fā)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在暑假里閱讀了《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這一本書。當我第一次聽到這本書名字的時候,心里有一種感覺,教育確實需要點“自由”了。
細細地品讀了李希貴老師《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參加工作時光不算長,但是我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fā)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但是,此刻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著。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十分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以前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
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倍嗝礃銓嵉恼Z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而我們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期望學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長,更期望他們在最短的時光內成熟,不斷地把自我的養(yǎng)分無私地輸送給他們,期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必須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我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yǎng),營養(yǎng)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fā)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千人一面的喪失個性的木偶,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個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當一個孩子感受到來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時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一個人的心智自覺開啟的時候。一個孩子對一門課程的喜愛,有時并不是基于課程本身的什么價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們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細節(jié),當孩子從細微之處感受到了老師真誠的愛,當孩子同樣愛上了自我的老師,也就是孩子熱愛這門學科,熱愛學習的開始。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我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讓我們走出為了教育而教育的誤區(qū)。其實教育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朝著“自由”的方向前進!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
李希貴老師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講述了一個一個他曾經實踐過、經歷過的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能讀出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李希貴老師一再強調,教育其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如此而已。教育本來挺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把它搞復雜了。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校園里充滿民主、平等,讓老師、學生在校園里自由呼吸,從而到達心靈之花自由開放的生命田園。表揚學生要鋪張,批評學生要吝嗇。多么樸實的語言,將教育這個讓人覺得漫無邊際的概念,用寥寥數言解釋的淋漓盡致,我不由的為李老師的觀點大鼓其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
我感覺教育應該像農民種莊稼一樣,春天播下一粒種子,缺少水份為它澆水,長滿雜草為它除草,遭遇病蟲害為它灑藥,缺少營養(yǎng)為它施肥,讓它能在一個健康的條件下一天一天的長大,直到秋天收獲果實,這期間我們不能拔苗助長。
而教師在實施教育的時候,總是希望他們的教育對象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生長,更希望他們以最短的時間內成熟,不斷地把自己的養(yǎng)分無私地輸給他們,希望他們全部吸收并強壯起來。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強壯,孩子們不一定會你給什么就吸收什么,他們總是挑自己喜愛的零食去吃,他們才不管有沒有營養(yǎng),營養(yǎng)均衡,協調搭配的問題,只要口感好就行。
書中提出,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就像現代家庭中的獨生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什么都幫他們做了,讓他們享受一切成果,升旗儀式幫他們寫稿,電腦比賽幫他們設計作品,讓他們臨模,演講比賽幫他們修改文章,文章差到幾乎由老師為他們重寫,考試場上成了老師的刑場。
我們沒有挖掘學生的潛力,反而盡力把他們塑造成另一個我們。我們要所有的孩子都朝著同一個目標發(fā)展,把本來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雕刻成一具相同的模型。把本來豐富多彩的世界變成一個的塑像。書中說教育無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隱藏起來的教育,是不動聲色的教育。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寬容、仁愛,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長的最適宜的土壤,失去了它們,任何教育都將是徒勞的。
放開孩子的手腳吧,讓他們自己走路,也許他們能夠更快地奔跑起來!
相關推薦
讓孩子自由呼吸 有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近年來許多關于人類腦潛能的醫(yī)學研究成果見于報端,形形色色的開發(fā)幼兒智力潛能的課程、方案、教學方法更是大行其道,他們沖進了毫無抵抗能力的幼兒園和家...
作文在我們的一生中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寫作文還是幫助我們找到屬于自己的語感。好的作文能夠體現作者的中心思想。什么樣的作文會讓你影響深刻?小編特別從網絡上整理了蜂讀后感,相信你能從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內容。蜂羅隱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首詩贊美了蜜蜂辛勤勞動的高尚品...
幼兒教師教育網精選欄目推選:“《愛和自由》讀后感”。你是否對寫一篇作品讀后感而苦惱?我們閱讀作者的作品,能從中收獲古人的智慧。此時可將對作品中略有所感的地方記錄成讀后感,經過收集并整理,欄目小編為你呈上最新《愛和自由》讀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作文是文字記錄生活的方式,寫作能夠鍛煉自己的能力和邏輯思維。我們書寫作文,關鍵在于寫出文章的核心思想。你是否正在為寫作文犯愁呢?在此,你不妨閱讀一下野性的呼喚讀后感合集,歡迎你收藏本站,并關注網站更新!當杰克倫敦發(fā)現當時期的美國人愛好去北部極地去尋找金礦,這需要大量壯實的狗去拉雪橇,于是就出現了...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