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課件。
教案課件是教師授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每個教師都應(yīng)認真規(guī)劃教案課件,這是日常教學必備的工作之一??茖W編制教案是管理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別準備了關(guān)于“鴻門宴的課件”的文章,希望大家能積極關(guān)注本站!
【教學目標】
1.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作家、作品及相關(guān)史實,積累文言常識,學會辯證性地分析人物,評價人物。
2.通過角色扮演和人物對照的方式,體會鮮明的人物性格,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3.學習司馬遷隱忍發(fā)憤的著書精神,從容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理解項羽失敗和劉邦勝利的原因,領(lǐng)悟性格決定命運的人生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角色扮演和人物對照的方式,體會鮮明的人物性格,樹立正確的讀史觀。
【教學難點】
學習司馬遷隱忍發(fā)憤的著書精神,從容面對人生道路上的各種困難;理解項羽失敗和劉邦勝利的原因,領(lǐng)悟性格決定命運的人生道理。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入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上無數(shù)英雄隨著時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們卻給后人留下了耐人尋味的故事,讓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個個故事凝成了厚重雋永的華夏文化哺育著后人。兩千年前,項羽和劉邦的一次宴會,不僅給后人留下了富于傳奇色彩的歷史典故,而且宴會上成敗得失還不斷啟示著后人。今天這節(jié)課咱們就一起學習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鴻門宴》。
2、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年—?),字子長,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稱為“史圣”。其父司馬談學識淵博,曾在漢武帝時任太史令。司馬遷20歲開始游歷,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繼任太史令,太初元年(前104年)開始編寫《史記》。司馬遷發(fā)憤著書,大約在55歲那年完成了《史記》的撰寫和修改工作。
3、《史記》簡介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后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對后世史學和文學的發(fā)展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chuàng)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后來歷代“正史”所傳承。
4、課文簡介
《鴻門宴》節(jié)選自《史記項羽本紀》,故事發(fā)生在公元前206年.陳涉起義后,出身于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nóng)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同為楚懷王所轄的主力軍.項梁死,劉項分別戰(zhàn)于黃河南北.楚懷王曾與諸將相約,誰先入關(guān),就是關(guān)中王.項羽在巨鹿一帶消滅秦軍主力,劉邦則從黃河以南打進函谷關(guān),攻下咸陽.
5、背景簡介
劉邦攻下咸陽后,吞并霸上,遣將把守函谷關(guān),不納諸侯,欲稱關(guān)中王.項羽聽說后非常惱火,立即破關(guān)直抵新豐鴻門。鴻門宴也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舉行的,它揭開了“楚漢戰(zhàn)爭”的序幕,這次宴會隱含殺機,是一場尖銳復雜的斗爭,“鴻門宴”一詞今天也成了隱藏殺機的政治談判的代名詞。
二、新課學習
1、學生分角色誦讀;小組討論讀后感受;
2、教師引導學生翻譯全文。
3、文言知識
(一)通假字
因擊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坐”是指“跪坐”姿態(tài),不是通假字。此姿態(tài)最容易受到攻擊,是最佳的刺殺時機,而站立時更容易躲避攻擊,刺殺困難。)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參”通“驂”,貼身衛(wèi)士)
沛公奉卮酒為壽(“奉”通“捧”,獻上)
拔劍切而啗之(“啗”通“啖”,吃)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通“俱”,全、都。)
沛公不勝杯杓(杯杓:通“杯勺”,杯子勺子,指酒力)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二)詞類活用
A名詞用作動詞
沛公軍霸上(駐軍)/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說)/不可不語(告訴)
籍吏民(造戶籍冊或登記)/吾得兄事之(侍奉)/范增數(shù)目項王(示意,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勝(懲罰)/道芷陽間行(取道)/沛公欲王關(guān)中(稱王)
若入前為壽(走上前)/沛公奉卮酒為壽(祝(項伯)身體健康)
B名詞用作狀語
項伯乃夜馳之(在夜晚)/于是項伯復夜去(連夜)/吾得兄事之(像對待兄長那樣)
日夜望將軍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鳥張開翅膀那樣)
頭發(fā)上指(向上)/四人持劍盾步走(徒步)/道芷陽間行(從小路)
C動詞使動用法
項伯殺人,臣活之(使……活下來)/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止:使……停步內(nèi):使……進入)/拔劍撞而破之(使……破)/樊噲側(cè)其盾以撞(使……側(cè)過來)/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使……為王)/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使……跟從)
D形容詞用作動詞
素善留侯張良(與……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靠近)
E形容詞用作名詞
此其志不在?。ㄐ〉姆矫妫?君安與項伯有故(舊交情)
F動詞用作名詞
此亡秦之續(xù)耳(后繼者)
F形容詞作名詞
沛公今事有急(急,危急的事)
(三)古今異義
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今:指山東?。?/p>
約為婚姻(古:兒女親家今義:由結(jié)婚而形成的夫妻關(guān)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進來,偏義復詞今:進出)
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古:黃河以北,黃河以南今:河北省,河南?。?/p>
未有封侯之賞,而聽細說(古:小人離間之言今:仔細說來)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古:現(xiàn)在別人,指劉邦今:現(xiàn)在的人)
沛公已去(古:離開今:從自己一方到另一方)
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古:之所以……是因為……今:表示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
沛公奉卮酒為壽(古:敬酒今:歲數(shù)大)
我為魚肉(古:魚和肉今:魚的肉)
(四)一詞多義
如: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動詞,好像)/沛公起如廁(往,到……去)/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保ū鹊蒙希?/p>
意: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意愿)/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料想)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殺人如不能舉(全、盡)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動詞)/噲拜謝(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告辭,告別)/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謝罪)
三、深入探究
1.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什么
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長達五年的斗爭的開端。雖是開端,卻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這場斗爭的終結(jié)。這樣說,是因為作者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包括會前斗爭和會后余波)的描寫,生動地揭示了項羽的悲劇性格:他自矜功伐而有"婦人之仁"。這種性格不改變,他就必然以失敗告終。而劉邦在宴會上能化險為夷,跟善于利用對方性格弱點也是分不開的。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領(lǐng)袖人物的性格在歷史發(fā)展重要關(guān)頭上所起的作用。
2.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可以分為幾部分?
本文按情節(jié)的發(fā)展過程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鴻門宴的由來。文章先指出劉、項兩軍的駐地及雙方兵力,表明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在他手中。戰(zhàn)爭似乎已經(jīng)迫在眉睫,卻忽然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項伯為報私恩夜訪張良,劉邦于是拉攏項伯,以謊言為自己辯護。項伯同意調(diào)停,于是有了鴻門宴上的斗爭。
第二部分(第3、4段),寫鴻門宴上的斗爭。節(jié)奏發(fā)展得快,氣氛的變化也快。開始很平和,劉邦卑詞“謝罪”,項羽說出告密人,可見怒氣全消,有和解意,且設(shè)宴招待劉邦。但范增蓄意殺死劉邦,繼而命項莊舞劍,使氣氛越來越緊張。于是張良出招樊噲。樊噲為了將眾人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來,不僅一切做得合乎禮法,而且忍辱吃了生彘肩。然后借項王“能復飲乎”之問慷慨陳詞,又就席間舞劍一事指責項王"欲誅有功之人"。故"項王未有以應(yīng)",反而賜坐。至此氣氛又進一步緩和,但危機仍未解除。這是宴會斗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述會后余事,包括劉邦逃席,間道至軍;張良留謝,項王受璧而范增破斗;劉邦誅殺曹無傷。
本文情節(jié)按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席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波瀾橫生,矛盾迭出,扣人心弦。故事首尾相應(yīng),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終,雖屬節(jié)選,亦有相對的完整性。
3.對比文中的人物性格
項羽在優(yōu)勢下恃勇驕橫,毫無遠慮。劉邦則在劣勢下忍辱負重,善于保全自己。項羽剛愎自用,粗疏麻痹,拙于應(yīng)變。劉邦則善于采納意見,虛心細致,隨機應(yīng)變。項羽用人唯親,致使謀臣不能施其謀,將士不能效其力。劉邦則知人善任,謀臣能從容定計,將士能見危受命。項羽養(yǎng)奸遺患,又自絕敵營內(nèi)應(yīng),劉邦則有奸必除,又能收敵為其所用。
4.分析本文的寫作特點
(一)在矛盾斗爭中刻畫人物。作者塑造項羽的形象主要抓住四個問題:是否對劉邦發(fā)動進攻;是否在席間殺死劉邦;對樊噲的越禮行為采取什么態(tài)度;對劉邦逃席又采取什么態(tài)度。這些,上面已有分析。這里附帶說說樊噲。樊噲在危急的關(guān)頭不顧衛(wèi)士阻攔,闖入中軍帳,表現(xiàn)了極大的勇敢。但入帳后的種種行動都是有禮有節(jié)的,先"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以引起項羽注意;項羽賜酒,他先拜謝,然后站著喝,隨后連生彘肩也吃了;他借機譏諷項王,卻又替劉邦求賞,暗寓尊崇項羽之意,這又說明他粗中有細。
(二)運用對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如:劉邦和項羽;張良和范增。
5、分析文章脈絡(luò)
無傷告密——夜訪張良——項伯說情——沛公赴宴——鴻門飲宴——項莊舞劍——樊噲闖帳——樊噲力斥——沛公逃席——誅殺無傷
四、鞏固練習
1、下列加點字解釋全正確的一組()
①目似瞑,意(神情)暇甚②項王則受壁,置(擺設(shè))之坐上
③卮酒安足辭(推辭)④此亡秦之續(xù)(連續(xù))耳
⑤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⑥大禮不辭小讓(謙讓)
⑦沛公起如(往)廁⑧沛公則置(安置)車騎
A.①③⑤⑦B.②③⑥⑧
C.②④⑥⑦D.①④⑤⑧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組()
①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②沛公不勝桮杓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數(shù)目項目
⑤令將軍與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
⑦拔劍切而啖之⑧張良出,要項伯
⑨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A.①③④⑤B.②⑤⑦⑧C.②④⑥⑧D.①②⑤⑨
答案:D。①距通拒,內(nèi)通納;②桮通杯;③倍通背;⑤郤通隙;⑧要通邀。⑨蚤通早
3、下列句中加點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一項()
①沛公軍霸上②黨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數(shù)目項王④籍吏民,封府庫
⑤君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⑥項伯殺人,臣活之
⑦爽心悅目
A.①③④/②⑤/⑥⑦B.①②⑤/③④/⑥⑦C.②⑥⑦/③④⑤/①D.③⑥/⑤⑦/①②④
答案:A。①駐扎,名作動;②象鳥的翅膀一樣,名作狀;③使眼色,名作動;④登記,名作動;⑤象對待兄長一樣,名作狀;⑥使……活,使動用法;⑦使……爽快,使……愉快,使動用法。
4、下列句子不屬同類句式的一項()
A.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
B.藉何以至此
C.因擊沛公于坐
D.得復見將軍于此
答案:B。
A、“以事”,狀語后置;B、“何”作賓語,前置;C、“于坐”,狀語后置;D、“于此”,狀語后置。
5、寫出下列語句所含的成語
A.秋毫不敢不所近()
B.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C.勞苦而功高如此()
D.項莊拔劍舞,其意在沛公()
答案:
A、秋毫無犯B、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C、勞苦功高D、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鴻門宴 ? 教學目的: 1.了解文中所寫人物的性格特點,注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行動,學習作者運用對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寫人的表現(xiàn)手法;尖銳的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方法。 2、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 教學重、難點: ? 1、認識“鴻門宴”這一斗爭的性質(zhì),注意本文情節(jié)起伏的結(jié)構(gòu)特點,正確評價有關(guān)人物; ? 2、重點學習“軍、擊、內(nèi)、如”等實詞和“其、而、則、乃”等虛詞,了解課文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 教學重點: 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點,注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行動。 2.掌握“軍、擊、如、信、謝”等文言實詞和“因”、“為”等詞的意義和用法。 3、注意作者運用對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寫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過程: 背景介紹: 故事發(fā)生在陳涉起義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陳涉起義之后,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nóng)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為楚懷王所轄主力軍。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guān)中,非常惱火,立即破關(guān)直抵新豐鴻門。 字詞正音: ? 饗xiǎng(犒勞)?鯫zōu(短小、淺陋)?卮zhī(酒器)?xì(同隙) jué(半環(huán)形有缺口的玉器)噲kuài(咽下去)戟jǐ(長柄兵器) chēn(瞪,怒生氣)眥zì(上下眼瞼的'接合處)跽jì(雙膝著地上身挺直) 彘zhì(豬)俎zǔ(砧板)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bēi(同杯)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項羽大軍壓境,劉邦處境危急。──故事的開端 從曹無傷告密開始──交代起因。項羽知道“劉邦欲王關(guān)中”后,決定發(fā)兵擊劉?!爱斒菚r,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一句插敘,補充交代雙方的軍事實力和距離。相比之下,突出劉邦的處境危急?!凹睋粑鹗А?,更增加劉邦一方的危急氣氛。 揭開矛盾,構(gòu)成情節(jié)初瀾。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劉邦一方的對策,形勢由戰(zhàn)向和轉(zhuǎn)化──故事的發(fā)展 正當項羽準備進攻劉邦的時候,項羽的叔父項伯惦記自己的患難朋友張良,連夜把軍事秘密告訴了張良,張良堅持又把事情告訴劉邦,劉邦聞訊后大驚。先驚慌失措問計于張良(兩呼“為之奈何”),后采納張良建議,親自出馬拉攏項伯(“兄事之”“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請求項伯在項羽面前為自己說好話,最后項伯回營說情,項王許諾。 雙方矛盾由激化又得到緩和,戰(zhàn)爭烏云暫時消散,劉邦化險為夷。 第三部分(3─4自然段)寫宴會上的斗爭過程──高潮 項羽由主動變被動,劉邦由被動變主動。 1層.劉邦輕車簡從,親至鴻門謝罪,項羽信之。 點明項羽在對劉邦的態(tài)度上已經(jīng)解除了思想武裝,愿意同劉邦和好。這在全文中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項羽的變化同堅決殺掉劉邦以除后患的范增產(chǎn)生了矛盾,這就是劉、項之間的斗爭,又和項羽內(nèi)部的矛盾交織在一起。 2層.寫范增舉示意殺劉邦,“項王默然不應(yīng)”,范增受挫,失掉了第一次殺劉邦的機會。 3層.寫范增召項莊舞劍,項伯又起而“翼蔽”,劉、項之間的斗爭,又因項羽內(nèi)部的沖突而緩和,失去了殺劉邦的第二次機會。 4層.寫樊噲鬧帳,“義責”項羽,項羽自覺理虧“未有以應(yīng)”,讓樊噲坐下,使劉邦得以脫身,失去殺劉邦的第三次機會。 在鴻門宴的斗爭中,優(yōu)勢本在項羽一方,但由于項羽頭腦簡單,剛愎自用,內(nèi)部矛盾重重,步調(diào)錯亂,因而一次又一次坐失良機,由主動轉(zhuǎn)為被動;而劉邦一方,由于首腦機智權(quán)變,內(nèi)部團結(jié),步調(diào)一致,終于在不利條件下一步步由被動變?yōu)橹鲃印?第四部分(5─7自然段)劉邦的逃走和項羽一方對失敗的反映──故事的結(jié)局 ? ?1層:寫劉邦設(shè)法脫險。 ? ?文中一系列細節(jié)描寫,表明劉邦處事謹慎、細密和劉邦集團內(nèi)部的精誠團結(jié)、生死與共的精神,也說明了劉邦能渡過危機,絕非偶然。 ? ?2層:寫劉邦逃走后,項羽內(nèi)部對失敗的反映。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表明他對自己的失敗還沒有認識。范增“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表明了他看出了項羽集團失敗在即,也表達了他無可奈何的激憤情緒。 3層:劉邦誅殺內(nèi)奸。 ? ?“立誅殺”表明劉邦的果斷,說明內(nèi)部更為團結(jié)。 課文特點: 一、通過人物在斗爭中的言行來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 ? ?項羽:?自大無謀、沽名輕敵 他是楚國將軍之后,勇力過人,在起義反秦的斗爭中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將領(lǐng)。當他聽了曹無傷的密報之后,立即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暴露了他驕傲自大,不可一世的神氣,他身邊有一個號稱亞父的謀士范增,但在緊要關(guān)頭,卻對他的意見不予理睬。他聽了項伯的話后,不假思索,就馬上許諾,隨便改變既定的決策,表現(xiàn)了他為人頭腦簡單而又剛愎自用。對劉邦的假意殷勤,毫無察覺,反把曹無傷的告密直接告訴劉邦,反映了他不懂策略,麻痹輕敵。 劉邦:?深通人情世故,遇事多謀善斷 ? ?出身于亭長,起于民間,靠少量的兵力爭奪天下,在鴻門宴中“虛心下問,多謀機詐”。在危急時刻,總和張良、樊噲商量,對他們言聽計從。當知道項羽要擊破其軍時,他一再問張良“為之奈何”,并立即采納張良的對策。最后離席未辭,他擔心會引起嚴重后果,要張良樊噲拿主意,并采納樊噲“不辭而別”的建議。劉邦多謀機詐,很講策略。他對項伯“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以“兄事之”,極盡籠絡(luò)利用之能事,對項羽極表臣服恭順之情,因而能起到麻痹、迷惑對方的作用:?這些都表現(xiàn)了劉邦見風使舵,善于玩弄手腕的性格。 二、生動形象的人物描寫: ? ?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1.把人物放在尖銳的矛盾斗爭中描寫。 劉邦,一開始遇到緊急情況,一再向張良求計,“為之奈何”嚇得手忙腳亂,失去主張但又能善于用人躍然紙上。后來,通過連夜策劃,到鴻門見項羽時便已胸有成竹,因此,一見面談話,委婉流利、娓娓動聽。 寫項羽,一聽說劉邦要稱王,無名之火立即升起“大怒”而下令發(fā)兵,但聽了項伯、劉邦的話,火氣越來越小,終至消失了。 ? ?2.通過個性化的語言、動作描寫人物。 ? ?項羽、劉邦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是通過相互映襯、對比、烘托表現(xiàn)出來的:⑴項羽在優(yōu)勢下,恃勇驕橫,毫無遠慮; 劉邦在劣勢下,忍辱負重,善于保存自己。 ? ?⑵項羽剛愎自用,又拙于應(yīng)變; ? ?劉邦善于采納意見,又隨機應(yīng)變。 ⑶項羽用人唯親,致使謀臣不能施其謀,將士不能效其力; 劉邦知人善任,謀臣能從容定計,將士能見危授命。 ? ?⑷項羽養(yǎng)奸貽患,又自絕敵營內(nèi)應(yīng); 劉邦有奸必肅,能爭取敵營的人為自己效勞。 四組人物對比: 主帥項羽與劉邦、謀士范增與張良、部將項莊與樊噲、內(nèi)奸項伯與曹無傷其余人物的性格: 范增:?老謀熟慮張良老練多謀樊噲勇猛豪爽 南宋詞人劉辰翁稱贊本段文字:?“歷歷如目睹,無毫發(fā)滲漉,非十分筆力,模寫不出?!?本文成語典故: 秋毫無犯──“秋毫不敢有所近” ?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勞苦功高 作業(yè)布置:? ? ?1、完成思考和練習。 2、完成練習冊。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對項羽悲劇性格的揭示,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其政治、軍事生涯眾所起的重要作用。
2.歸納總結(jié)“因、如、舉、謝、意”五個多義詞的義項;了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的特點,并比較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
3.背誦課文第三、四段。
教學重點
1.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
2.背誦故事的高潮三、四段。
教學難點
理解“因、如、舉、謝、意”等五個多義詞義項,掌握兩個句式。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膠片、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引導學生了解秦末楚漢相爭的歷史背景。放錄音,范讀課文,以求準確認讀。熟讀課文,理解文意。
[教學步驟]一、導語
請學生欣賞兩首詩
投影(一)
垓下歌
項羽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無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來。蓋世,氣勢高昂,可以壓倒世上的一切?!笆拧?,奔馳。
這首楚刺體的詩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認眼前的現(xiàn)實,他認為這種局面是“時不利兮騅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過錯。而失敗的關(guān)鍵是在歷次戰(zhàn)斗中一往無前的烏騅今天競不肯率先沖出重圍。他認為烏騅暗示著一切;過去的榮耀、現(xiàn)在的困境和未來的毀滅。最后,他走投無路,只有對勇敢跟隨在身邊的虞姬哭訴:“我可怎么安排你呀?”
投影(二)
大風歌
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學生默讀理解;
提示:這首歌是劉邦打敗項羽,統(tǒng)一天下后在平定鯨布叛亂回京(長安)途中,轉(zhuǎn)道故鄉(xiāng)沛縣時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歸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對今后國防的憂心。第一句指包括劉邦在內(nèi)的群雄在各地紛紛起義,而最終只有他劉邦威望遠揚天下。
同為交戰(zhàn)雙方,為何勝敗迥異呢?《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簡介
回憶初中所學《史記》中的篇目,簡介司馬遷及《史記》,突出有關(guān)常識。
三、背景簡介
教師講解:秦始皇創(chuàng)建的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集權(quán)國家——秦朝,由于對農(nóng)民實行殘酷的經(jīng)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變。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大起義。戰(zhàn)旗一舉,應(yīng)者云集,反秦怒濤遍及中原。在農(nóng)民起義的高潮中,劉邦和項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東,卷入農(nóng)民起義的洪流。當時劉邦48歲,項羽24歲。不久,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陳勝、吳廣相繼犧牲,“世代楚將”的項梁,為了招納人馬和形成旗號,采納了范增“復立楚之后”的建議,趁機擁立老楚懷王的孫子(名心)為“楚懷王”,作為反秦勢力的傀儡首領(lǐng)。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令主力軍劉邦、項羽兵分南北兩路,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人定關(guān)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統(tǒng)率南路軍先于項羽人關(guān)破咸陽,但為了“待諸侯至而定約束”,退駐霸上(今陜西長安縣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關(guān)中,于是派兵守關(guān),“毋內(nèi)諸侯’’。十一月,項羽率軍西來,聞訊震怒,屯軍新豐鴻門(今陜西臨潼東北的項王營),揚言馬上要同劉邦開戰(zhàn)。
為何兩支反秦勢力,突然劍拔弩張,廝殺起來?這有著極為深刻的原因。原來,劉、項各自都有南面稱孤之心。想當年,劉邦在咸陽服役時看見了秦始皇,曾經(jīng)十分羨慕地說過:“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在公元前210年看見秦始皇游會稽時,也曾頗為自負地過:“彼可取而代也!”因此,這就決定他們對農(nóng)民起義的勝利成果必然拼死相爭。果然,秦王朝覆滅后,劉、項之間的矛盾便逐漸趨于激化。劉邦先人咸陽后,本來“欲止宮休舍”,只是聽了張良“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史記·留侯世家》)的勸戒,才“還軍霸上”。但離咸陽之前,極力制造“吾當王關(guān)中”的輿論,以期得到父老、豪杰的支持。后又采納鯫生的意見“距關(guān)”,這表明劉邦做關(guān)中王的欲望是十分強烈的。而項羽對關(guān)中王也早就饞涎欲滴,又有四倍于劉邦的兵力,故驕橫不可一世,寧可負約也要把關(guān)中據(jù)為己有。因此,劉、項之間大規(guī)模的爭權(quán)奪利的斗爭勢不可免。《鴻門宴》便是“楚漢相爭”的第一個回合。
所謂“鴻門宴”,是指公元前2 06年十二月,項羽在新豐鴻門舉行的一個藏有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是劉、項之間政治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化的生動表現(xiàn),是漫長激烈的“楚漢相爭”的序幕?!俺h相爭”的實質(zhì),是地主階級內(nèi)部爭奪權(quán)力的斗爭,鴻門宴名為“宴會”,實為一場激烈的政治斗爭,充分展示了劉、項矛盾的不可調(diào)和性,生動地對比了斗爭雙方策略高下的懸殊,并預示了勝負的必然結(jié)局。
四、放錄音,
1、使學生準確認讀。
學生聽錄音一遍。
教師強調(diào)一些字的讀音。
投影本文的異讀字有:
讀音提示
鯫(zōu) 卮(zhī) 卻(xì) 戟(jǐ)
彘(zhì) 眥(zì) 跽(jì) 芷(zhǐ)
欲王關(guān)中(wàng) 道芷陽間行(jiàn) 樊噲
刀俎 玉玦 酈山 杯杓
欲王關(guān)中(wàng)道芷欲間行(jiàn)
毋內(nèi)諸侯(同“拒”“納”) 要項伯(通“邀”) 與臣有郤(通“隙”)
不敢倍德也(通“背”) 不蚤自來(通“早”)
2、出自于本文的成語或典故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表面在做這件事情,實際上另有目的。
彘肩斗酒 ——形容英雄豪壯之氣
發(fā)指眥裂——激動憤怒到極點。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任人宰割。
勞苦功高——有勞苦,有功勞。
鴻門宴——今天“鴻門宴”的含義是含有某種殺機的會晤。
五、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注釋及熟知的文言知識理解文意
六、布置作業(yè)
1.掌握本課的生字、異讀字。
2.反復誦讀全文,熟悉文意。
3.完成思考和練習一、二。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由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完成對項羽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說明領(lǐng)袖人物性格事業(yè)成敗的影響。理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luò),熟讀一、二、段,背誦三、四段。
[教學步驟]
一、全班齊讀課文,抽查正音情況。
二、清情節(jié)發(fā)展脈絡(luò)
三、三起三落,情節(jié)張弛有效,波瀾起伏。
1、劉邦在這場鴻門宴中怎樣化被動為主動的?
(1、 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軍事力量的不足,避免軍事沖突。
(2、凡事向謀臣討計。
(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籠絡(luò)人心,化敵為友。
(4、善于偽裝欺騙,收斂鋒芒。
(5、說話謹慎,言語得體。
(6、內(nèi)部團結(jié),親信得力。
(7、當機立斷,措施恰當——主動上門謝罪、逃宴、殺內(nèi)奸。)
2、樊噲闖宴是如何表現(xiàn)的?他對項羽說的一番話和劉邦的說法有什么同和異?朗讀品味其中的對話,作出你的評點。
表現(xiàn):(1、毫不憂郁,決定進入。
(2、遇到阻擋,推倒衛(wèi)士,強行闖入。
(3、喝酒吃肉,以示武俠個性。
(4、話中有話,恭維中夾著指責。
相同之處:說話的內(nèi)容一致,對劉邦和項羽的關(guān)系的認識一致,吹捧項羽的態(tài)度一致。用假話騙人的做法一致。同心協(xié)力。上下同心。
不同之處:
一是為自己辯解,一是指責對方失信;
一是在澄清“真相”,一是向?qū)Ψ教岢鲆?
一是可憐低下,一是慷慨激昂。
從措辭看,也有區(qū)別,
一稱“將軍”,一稱“大王”;
一說“秋豪”,一說“豪毛”;
一說“籍吏民,封府庫”,一說“封閉宮室”。
這體現(xiàn)了兩個人不同的身份、個性和情勢。
四、(朗讀:“此迫矣!臣請入,……樊噲從良坐。)
五、玦 項 劍 項 帳 項
舉 羽 舞 羽 闖 王
增 不 莊 翼 噲 款
范 應(yīng) 項 蔽 樊 待
體現(xiàn)斗爭場面有何特點,情節(jié)有何特點?
特點:驚險。情節(jié):跌宕起伏變化多端,
六、你喜歡哪一個人物請分析討論?
分組討論主要人物——項羽。
1、提問:項羽的性格特點如何,依據(jù)是什么?
明確:
沽名釣譽,缺乏政治遠見;曹無傷告密,立即決定進攻;項伯游說,便放棄進攻
剛愎自用:謀士范增獻計,先納計后食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yīng)。
胸無城府,有不忍之心;脫口出賣曹無傷,經(jīng)劉邦一番貌似心誠的話語吹捧,便放棄進攻, 對武士樊噲的態(tài)度更是如此。
寡謀輕信,輕敵自大;對項伯不辨親疏,對范增置若罔聞。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據(jù)即可。
2、提問:項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一人物形象的?
學生討論。
教師點撥:
A作者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
文章在“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開情節(jié)。
B對比烘托
也是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對劉邦的刻畫,突出其善于用人(與項羽約為婚姻,對張良言聽計從)、能言善變、狡詐多端、當機立斷(誅殺曹無傷)的性格特征,這些都是為突出主要人物項羽服務(wù)的。
七、鴻門宴上劉、項性格的較量,不過是“楚漢相爭”的縮影,要充分認識項羽的性格,
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高祖常徭咸陽,縱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解說:項羽直率粗獷與劉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八、選六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其中選兩個朗讀基礎(chǔ)好的學生擔任主要角色項羽、劉邦,其他四個學生分別擔任范增、項伯、張良、樊噲,由擔任項伯的學生讀敘述文字。
教師略作指導:本文故事性強,人物形象豐滿,朗讀應(yīng)注意突出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及情節(jié)發(fā)展的張弛有效。正如我們上面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樣。
項羽一聽到劉邦欲王關(guān)中的消息,立刻大怒,應(yīng)讀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狀來;第二天劉邦赴宴一段謙詞卑禮的請罪,他又顯得洋洋自得,失口將曹無傷告密一事和盤托出。應(yīng)讀得“得意忘形”。
劉邦,赴鴻門假意屈從,言辭中用透出謙卑、偽飾。老謀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練透辟的張良,豪壯威嚴的樊噲,都應(yīng)在朗讀中使其栩栩如生,讓人物自己開口說話,如在眼前。至于情節(jié),在矛盾的展開中,時松時緊,應(yīng)學會動用朗讀渲染氣氛,使聽者身臨其境。
放錄音第一、三段,讓學生細細品味朗讀的魅力。
主要刻畫人物與前文對比項羽和藺相如相同點都用細節(jié)刻畫人物,都在矛盾沖突中展現(xiàn)人物形象,都有烘托和反襯的手法。
九、著重閱讀三、四段,把握人物出場順序,分節(jié)記憶人物言行,背誦,理清背誦思路。
十、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三、四段
2.結(jié)合課文學習,談?wù)勀銓椨疬@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寫一篇隨筆。
[例文]
性格的祭奠(節(jié)選)
田諾
……
項羽在滅秦戰(zhàn)爭中徹底表現(xiàn)出來的肆意恣睢、剛愎自用、兇狠殘暴的性格為他日后的失敗寫了伏筆,其實此性格項羽早已有之。從殺宋義始至破秦,他一路在勝利的歡呼聲中走了過來,這無疑滋長了他的這種性格,使之惡性發(fā)展起來而成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現(xiàn)就是個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戰(zhàn)的輝煌勝利更使得他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他開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撐起他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贏得勝利。每一次勝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堅強一些,然而,這勝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他將一輪輪戰(zhàn)斗下去,周而復始,項羽陷入了他為自己制造的一個怪圈,無法自拔,卻又不愿自拔。
項羽心底要維系“永不敗”神話的欲望,構(gòu)成了他對戰(zhàn)爭的一種幾乎是本能的崇敬,并進一步鑄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難回答項羽把那一份份殘酷的祭奠獻給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來自何方。
在項羽心理怪圈的一來二去之中,中國人口已從戰(zhàn)前的一千萬驟減至五百萬。天下人對項羽心態(tài)的無法認同使得時代終于作出了拋棄項羽的選擇。
項羽不好計策與外交是真誠的,他夢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決一切問題,可是現(xiàn)實無情地打破了他的夢想,他只有嘆息著,用死亡來反抗這現(xiàn)實,為自己性格的篇章寫下了最后的一筆,也為自己一生執(zhí)著的性格獻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誠的祭奠。
赳赳武夫的內(nèi)心是多情的,盡管表現(xiàn)這多情的卻是無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壯的,因為它的代價是生命、執(zhí)著和無奈。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檢查背誦。設(shè)計探究性閱讀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如實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實處。
[教學步驟]一、教師示范背誦,或選學生輪流背誦三四段
二、探究性閱讀訓練
探究一
處于矛盾沖突頂峰時,人物之間的稱謂,往往能體現(xiàn)人物之間微妙而復雜的關(guān)系。試分析課文中宴會前后的稱謂變化,判斷人物之間的關(guān)系。
思考:“鴻門宴”的故事發(fā)生時,項羽為諸侯上將軍,劉邦因起兵于沛,人稱沛公,都還沒有稱王。但課文中卻都超前稱了“王”。清代學者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批評說:“高帝此時尚未為王,且前后俱稱沛公,何忽于張良三稱大王耶?”又說:“羽時亦為王,故沛公稱羽將軍,以其為諸侯上將軍也?!妒酚洝纺祟A書為王,此下項伯曰:‘項王’,范增、項莊曰‘君王’,張良、樊噲曰‘項王’,‘大王’,沛公曰‘項王’凡書王者二十幾,似失史體”,你對梁玉繩的批評是如何認識的?
學生討論
明確:超前稱王,并非失誤,自有其因。
1、張良對劉邦三次直呼“大王
如張良對劉邦三次直呼“大王”,前兩次只有他與劉邦在場,后一次只添了幾個自己人,稱大王正表露出他們君臣同心協(xié)力,決心與項羽抗衡,戰(zhàn)而勝之的雄心壯志。
2、項伯、范增、項莊稱“項羽”為“項王”或“君王
再如項伯、范增、項莊都是項羽的屬下,他們稱“項羽”為“項王”或“君王”顯然出于自恃強大,不可一世,稱王稱霸,理所當然的心理狀態(tài)。
3、張良、樊噲稱項羽為王。
而張良、樊噲都是劉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懸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稱項羽為王。
4、劉邦六次稱項羽為將軍、一次稱“項羽”為“項王
劉邦畢竟身分不同,用語不宜過分阿諛,所以在項伯、項羽面前,先后六次稱項羽為將軍,只有最后一次與張良談話時,稱“項羽”為“項王”。
一方面他明知項羽稱王時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無失身分之虞。
看來,司馬遷在使用稱謂時,是經(jīng)過仔細斟酌的,既符合當時兩軍對壘的實力狀況何劉邦一方的斗爭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態(tài),決不是任意安排的。
探究二
學生可能提問:假如《鴻門宴》中項羽一怒之下殺了劉邦,歷史將如何演繹?
同學們各執(zhí)一詞,大膽想象,熱烈交流。
設(shè)想舉例:項羽擊殺劉邦,俘獲張良。范增本著愛才之心,勸諫項羽留張良不殺以備后用。項羽惟我獨尊,剛愎自用,不聽勸阻。范增無奈之下只好以“偷梁換柱”之招救出張良。范、張二人相約“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秘計除掉項羽。接著范增稱王,張良為臣,成立“泰朝”,希望他們的政權(quán)像泰山一樣長存人世。
三、小結(jié)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馬遷對文中這位失敗了的英雄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遠的魅力。項羽用性格的筆寫下了只屬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無論是暴戾、輝煌還是悲壯,無論是抗鼎拔山的人杰,還是自刎烏江的鬼雄。
四、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請找出文中所有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
學生討論明確。
教師總結(jié)。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例句 活用類型 釋義
1.吾得兄事之 名詞作狀語 像對待兄長一樣
2.項伯乃夜馳之公軍 同上 連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樣
4.籍吏民,封府庫 名詞用作動詞 登記在冊
5.沛公軍霸上 同上 駐扎
6.沛公欲王關(guān)中 同上 統(tǒng)治
7.范曾數(shù)目項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陽間行 同上 取道
9.刑人如恐不勝 同上 處罰
10.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名詞使動用法 使之為王
11.項伯殺人,臣活之 動詞使動用法 使……活
12.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同上 使……跟從,率領(lǐng)
13.素善留侯張良 形容詞用作動詞 交好
14.拔劍撞而破之 形容詞用作動詞 擊碎、擊破
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詞用作動詞 小事
2.判斷下列加線的詞語的詞義,并區(qū)分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
①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明確: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
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②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明確: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
今義:副詞,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明確: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
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④而聽細說
明確:古義:小人的讒言。
今義:詳細說來。
3.了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
①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明確:判斷句,這就是……啊。
②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明確:疑問句,賓語前置句,憑什么……呢?
③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明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
4.名句積累
明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5.課后思考和練習第三題中有5個實詞,歸納其一詞多義,力求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辨析詞義。
學生逐一明確。
教師歸納總結(jié)。
資料顯示(投影或多媒體)
①因
例句 出處 釋義
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薦》 依靠、憑借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夢游天姥吟留別》 順著、根據(jù)
不如因而厚遇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乘機
后因伐木,始見此山 《夢溪筆談·雁蕩山》 因為、由于
因合納斗盆 《促織》 于是、就
陳陳相因 成語 沿襲
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 《孔雀東南飛》 原因、理由
②如
例句 出處 釋義
聞妻言,如被冰雪 《促織》 如同、像
天時不如地利 《得道多助》 比、及
如揚州,過瓜州揚子橋 《〈指南錄〉后序》 到、往、去
萬事如意 成語 順、隨
如其離違,宜別圖之 《赤壁之戰(zhàn)》 如果、假如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過秦論》 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子路、曾……侍坐》 或、或者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同上 至于
空空如也 成語 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③意
例句 出處 釋義
簾內(nèi)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 《促織》 意圖、意愿
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 《傷仲永》 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口技》 意態(tài)、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指南錄〉后序》 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 《史記·張儀列傳》 懷疑、猜疑
④舉
例句 出處 釋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 舉起、抬起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竟舊不圖其新 《屈原》 提出、舉出
舉兵伐徐,逐滅之 《韓非子·五蠧》 發(fā)起、發(fā)動
戌卒叫,函谷舉 《阿房宮賦》 攻下、占領(lǐng)
舉賢任能 成語 推薦
有儒生柳意者,應(yīng)舉下第 《柳毅傳》 科舉考試
殺人如不能舉 《過秦論》 全、盡
舉世無雙 成語 全部、整個
⑤謝
例句 出處 釋義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廉頗藺相如列傳》 道歉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 《孔雀東南飛》 推辭、謝絕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 《孔雀東南飛》 辭別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 《漢書·張安世傳》 感謝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東南飛》 告訴、勸告
乃花既謝,亦可無罪于主人矣 《芙蕖》 凋落、衰亡
五、布置作業(yè)
1.從下列句中找出加線詞語含義相同的兩項 ( )
①A.范增數(shù)目項五 B.此數(shù)者乃用兵之患也
C.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 D.不可勝數(shù)
②A.則與斗厄酒 B.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外連衡而斗諸侯
2.選出與“籍何以至此”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 ( )
A.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 B.客何為者?
C.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D.大王來何操?
[板書設(shè)計]
曹無傷告密
開端 范增獻計
鴻 項伯夜訪
發(fā)展 劉項約婚
劉邦謝罪
門 范增舉玦
項莊舞劍
高潮 項伯翼蔽
樊噲闖帳
宴 劉邦逃席
結(jié)局 張良留謝
曹無傷被誅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了解“鴻門宴”斗爭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這一斗爭的性質(zhì),正確評價有關(guān)人物。
學習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寫作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了解課文中詞類活用、成分省略等語言現(xiàn)象,掌握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
掌握“舉”、“謝”等文言詞語。
教學過程: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二、背景介紹:
故事發(fā)生在陳涉起義之后的第三年(前206)。陳涉起義之后,出身楚國貴族世家的項梁、項羽叔侄和出身農(nóng)民又當過亭長的劉邦,也先后起兵反秦。陳涉失敗后,項梁等擁立楚懷王之孫,仍號楚懷王。項、劉為楚懷王所轄主力軍。項羽聽說劉邦欲王關(guān)中,非常惱火,立即破關(guān)直抵新豐鴻門。
一、文章的結(jié)構(gòu):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
1、項羽準備立即發(fā)兵擊劉。
2、劉邦拉攏項伯,答應(yīng)前去謝罪。
宴中:(殺或不殺)劉邦詭表心跡(初步穩(wěn)住項羽)。
項莊舞劍(更為緊張)。
樊噲闖帳(一觸即發(fā),極度緊張)。
項羽受禮(坐失良機,放虎歸山)。
范增拔劍撞斗(由此內(nèi)部矛盾轉(zhuǎn)化)。
全文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前,寫宴會前立、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張良與劉邦商討對策。
項伯勸項羽勿擊劉邦。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jié)的高潮。
項羽賜樊噲酒肉,賜座。
劉邦以“如廁”為名逃跑。
第三部分:(5-7)宴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nèi)奸。
對項:坐失良機,加深了項、范矛盾,埋下了最后失敗的禍根。
二、人物:
項羽: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形象,他沽名釣譽,輕敵自大,寡謀輕信,不善用人,優(yōu)柔寡斷,又帶有直率的赳赳武夫的性格。
一個以“斗力”見長,一個以“斗智”見長。
按古代禮儀,帝王與臣下相對時,帝王面南,臣下面北;賓主之間相對,則為賓東向,主西向;長幼之間相對,則長者東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為北向,西向侍坐。鴻門宴中“項王、項伯東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為侍坐。從坐位可看出雙方力量懸殊與項羽的自高自大。
第4自然段主要寫了幾件事?
一、問題:
1.鴻門宴前項羽與劉邦兩軍實力如何?
2.范增勸告項羽攻打劉邦的依據(jù)是什么?
3.張良與項伯關(guān)系為何如此密切?
4.對于項伯,劉邦有何舉措?
5.復述鴻門宴。
6.請畫出鴻門宴坐次及方位。
7.樊噲闖帳與樊噲力斥這兩個場景可以看出其什么樣的性格?
8.沛公逃席這個場景可以看出劉邦怎樣的.性格?
項羽:光明磊落,坦率粗豪,自大輕敵,寡謀輕信,優(yōu)柔寡斷,有勇少謀。
古:兒女親家。 ?今:結(jié)婚的事或者說因結(jié)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guān)系。
沛公軍(駐軍,動詞)霸上。
沛公欲王(為王、稱王,動詞)關(guān)中。
不可不語(告訴,動詞)。
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動詞)之。
籍(登記,動詞)吏民。
范增數(shù)目(使眼色,動詞)項王。
刑(施加肉刑,動詞)人如恐不勝。
吾得兄(像對待兄長一樣)事之。
項伯乃夜(連夜)馳之公軍。
常以身翼(像翅膀一樣)蔽沛公。
毋從(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為(省略“之”)壽。
旦日(省略主語“沛公”)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將軍戰(zhàn)(省略“于”)河北,臣戰(zhàn)(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奈何:奈,動詞。何,疑問代詞。譯為“如何”、“怎樣”。如“為之奈何?”
孰與:與……相比,誰……?表示比較。如“孰與君少長?”
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事知所以距子也。”
無以(無……以……)沒有會么東西拿來……如“軍中無以為樂”
一、 本課教學目的和重點難點的設(shè)計:
《鴻門宴》雖然是一篇文言文,但這篇課文,我們準備嘗試著把它當做一篇現(xiàn)代文來來進行閱讀分析鑒賞。
① 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
② 理解并解釋文中重要的句子。
③ 歸納內(nèi)容要點,
⑤ 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進行推斷和想像。
①了解司馬遷及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基本史實,掌握《史記》等文學常識。
②積累文言詞句知識,掌握文中重要實詞,賞析文中的成語故事,
2、 過程與方法:
①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梳理文章思路。
②分析鑒賞文中對劉邦、項羽語言、動作的描寫,辯證地評論歷史人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
① 認識造成項羽悲劇的性格原因。
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
①通過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動作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②分析“項羽”這個主要的人物形象。
二、本課教學方法:
2、課文文義已自讀為主,教師輔助點撥梳理文章思路,“以情節(jié)帶語言” 利用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把握來帶動對疑難語句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語感來推斷疑難語句的能力。
3、采用討論式學習法,學生立足文本,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見仁見智,對文中人物多元化評價。
1、查資料,了解《史記》、司馬遷及劉邦.并做相關(guān)的筆記整理 .
2、一讀:查字典,掃除讀音障礙,能通順朗讀,積累文言詞句知識。
3、二讀:查注釋,憑借現(xiàn)有的文言知識,初步了解文意。
4、三讀:分析文章結(jié)構(gòu),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梳理文章思路。(提示:故事的情節(jié))
一、 檢查預習:
(一)讓學生把整理后的有關(guān)《史記》、司馬遷及劉邦、項羽楚漢相爭的基本史實在課堂上做相應(yīng)的發(fā)言,并投影展示。評出最佳,教師最終點撥總結(jié)。
《史記》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妒酚洝?/p>
《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 、 、 、 、 、
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魯迅先生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鴻門宴是項羽在新豐鴻門舉行的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這個宴會是劉項兩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由潛滋暗長到公開明朗的生動表現(xiàn),是漫長的“楚漢相爭”的序幕。這個宴會上,充分展示了劉項矛盾的不可調(diào)和性,以及劉項迥異的性格特點,也預示了斗爭雙方的必然結(jié)局。
2、古今異義:
②約為婚姻(婚姻 古義:由婚姻關(guān)系而形成的親戚 今義:由結(jié)婚而形成的夫妻關(guān)系)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
亞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此亡秦之續(xù)耳。
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無所……,……無所……”,“即……沒有被……,……沒有被……”其中“無所”還可以換作“有所”。)
孰與君少長(“……孰與……”,表選擇問的句式,可譯作“……比較……哪一個……”)
何辭為(“何……為”,表反問的句式,可譯作“為什么……呢”,“為”是語氣詞。)
6、文中出現(xiàn)的成(熟)語:
②秋毫不犯:秋毫:鳥獸秋天新?lián)Q的絨毛,比喻極細微的東西;犯:侵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③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比喻說話或行動表面上雖有正當好聽的名目,實質(zhì)上卻別有用心地把矛頭針對某人或某事。
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別人掌握生殺大權(quán),自己處于被宰割的地位。
⑦若屬皆且為所虜 ⑧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1)約為婚姻(2)沛公居山東時(3)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4)聞大王有意督過之(5)將軍戰(zhàn)河北(6)而聽細說(7)張良入謝(8)再拜獻大王足下(9)今人有大功而擊之
A、 (2)(5)不同,其余相同 B、 (3)(6)(7)不同,其余相同
C、 (4)相同,其余都不同 D、 全都不相同。
D、 ①距關(guān),毋內(nèi)諸候 ②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
(1)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南弟子今尚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2)將軍威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英雄割據(jù)雖已矣,文采風流今尚存。
(3)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身將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A、(1)項羽 (2)劉備 (3)楊玉環(huán) B、(1)岳飛 (2)劉備 (3)王昭君
C、(1)項羽 (2)曹操 (3)王昭君 D、(1)岳飛(2)曹操 (3)楊玉環(huán)
(三)學生復述原文,把準備好的對文章結(jié)構(gòu)的分析,內(nèi)容總結(jié),思路梳理等作業(yè)投影展示,評出最佳,教師點撥。
《鴻門宴》全文共7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宴會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第二部分(第3、4段)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情節(jié)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宴會后。寫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與劉邦誅殺內(nèi)奸。這是情節(jié)的結(jié)束與尾聲
3.高潮:項莊舞劍,樊噲闖宴,劍拔弩張。(二張)項王賜樊噲坐,“樊噲從良坐”。(二弛)
二、課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鴻門宴》這篇課文無論在基礎(chǔ)知識方面上,還是在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梳理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nèi)兮歸故鄉(xiāng),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問題設(shè)置:《垓下歌》與《大風歌》分別表現(xiàn)了項羽、劉邦此時怎樣的心情?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大風歌》:表現(xiàn)他得天下、歸故里沾沾自喜之情(和流露出對今后國防的憂心)
卡爾?榮格說性格決定命運。不錯,劉邦、項羽的性格就決定了他們自己的命運。
同為交戰(zhàn)雙方,為何項羽兵敗自刎烏江,而劉邦卻能衣錦還鄉(xiāng)?《鴻門宴》可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貌。文本中就是通過任務(wù)的語言、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性格。
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故聽之?!?/p>
曰:“吾入關(guān),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劉邦謝罪—項羽留飲 謝曰:“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得復見將軍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卻……” 沛公北向坐(這里要簡單涉及座位尊卑長幼) 小心謹慎
義責項羽—項無以應(yīng) 沛公謂張良曰:“從此道至吾軍,不過二十里耳。度我至軍中,公乃入?!?/p>
亞父定計 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 大怒 匹夫之勇
劉邦謝罪—項羽留飲 項王曰:“此沛公左司馬曹無傷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項王、項伯東向坐。
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yīng)。項王默然不應(yīng)。
項王受璧 項王曰:“沛公安在?” 項王則受璧,置之坐上。(這里有與范增的對比) 缺乏遠見胸無大志
讓學生分組討論,最終總結(jié)出劉邦、項羽的性格特征,正是有了這樣的性格,才決定了他們自己最終的命運。
分組討論主要人物——項羽:
項羽的性格特點如何,依據(jù)是什么?
項伯游說,便放棄進攻。 剛愎自用:謀士范增獻計,先納計后食言。宴會上范增舉玦,項王不應(yīng)。 胸無城府,有不忍之心;脫口出賣曹無傷,經(jīng)劉邦一番貌似心誠的話語吹捧,便放棄進攻。對素不相識的樊噲的態(tài)度更是寡謀輕信;對項伯不辨親疏,對范增的建議置若罔聞。
三、評價項羽: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注釋:包羞忍恥:可指勾踐“臥薪嘗膽”、韓信受“胯下之辱”兩件史事。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從這四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有人對項羽的評價是欣賞,有人對項羽是的評價是批評,但是無論是欣賞還是批評,都是站在客觀立場上的。
缺乏政治遠見,一味沽名釣譽是項羽的致命弱點。項伯說,“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他就立即改變了“擊沛公軍”的主張,樊噲責他“欲誅有功之臣,此亡秦之續(xù)也”,雖然語言尖銳,他卻“未有以應(yīng)”??梢娝m然武力上是絕對優(yōu)勢,心理上卻不堪一擊。他欲得天下,又圖虛名,既準備推翻懷王之約,又害怕世人指責。他不用范增之計,反映了他剛愎自用,迷信武力,而根本原因則在于心理上的脆弱。
但他性格上也有某些閃光點,如不畏強暴,不用陰謀等等,應(yīng)當實事求是地給以肯定。(討論分析人物,可引導學生爭論。不同意見應(yīng)允許保留。敢于提出不同意見是一種很可貴的品質(zhì),應(yīng)予鼓勵。)
1、思考:“鴻門宴”的故事發(fā)生時,項羽為諸侯上將軍,劉邦因起兵于沛,人稱沛公,都還沒有稱王。但課文中卻都超前稱了“王”。清代學者梁玉繩在《史記志疑》中批評說:“高帝此時尚未為王,且前后俱稱沛公,何忽于張良三稱大王耶?”又說:“羽時亦為王,故沛公稱羽將軍,以其為諸侯上將軍也?!妒酚洝纺祟A書為王,此下項伯曰:‘項王’,范增、項莊曰‘君王’,張良、樊噲曰‘項王’,‘大王’,沛公曰‘項王’凡書王者二十幾,似失史體”,你對梁玉繩的批評是如何認識的?
明確:超前稱王,并非失誤,自有其因。如張良對劉邦三次直呼“大王”,前兩次只有他與劉邦在場,后一次只添了幾個自己人,稱大王正表露出他們君臣同心協(xié)力,決心與項羽抗衡,戰(zhàn)而勝之的雄心壯志。再如項伯、范增、項莊都是項羽的屬下,他們稱“項羽”為“項王”或“君王”顯然出于自恃強大,不可一世,稱王稱霸,理所當然的心理狀態(tài)。而張良、樊噲都是劉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懸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稱項羽為王。劉邦畢竟身分不同,用語不宜過分阿諛,所以在項伯、項羽面前,先后六次稱項羽為將軍,只有最后一次與張良談話時,稱“項羽”為“項王”。一方面他明知項羽稱王時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前,無失身分之虞??磥恚抉R遷在使用稱謂時,是經(jīng)過仔細斟酌的,既符合當時兩軍對壘的實力狀況何劉邦一方的斗爭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態(tài),決不是任意安排的。
2..結(jié)合課文學習,談?wù)勀銓椨疬@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寫一篇隨筆。
3.
閱讀《讀本》第90課《垓下之圍》,仔細品味文中項羽說的三段話,并聯(lián)系《鴻門宴》一文的內(nèi)容,說說作者是怎樣贊美和批評這個人物的。
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
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
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鴻門宴》節(jié)選自人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冊第二單元,課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既可以領(lǐng)略古人的才華和品德,又可以欣賞和借鑒敘事的藝術(shù);學生在反復朗誦中體會古代敘事散文特有的簡潔美,在抓住關(guān)鍵詞語概括敘事脈絡(luò)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根據(jù)課程標準,圍繞“知識與技能、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標要求確立三維目標:
1、 掌握司馬遷和《史記》的知識,了解故事發(fā)生的相關(guān)背景。
2、 了解文言實詞活用(包括使動、意動)的一些規(guī)律,理解古漢語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識。
3、 學習本文緊湊地安排故事情節(jié)、生動地刻畫人物的寫法。
4、 感受作者隱忍發(fā)憤的著述精神,樹立正確的讀史觀,學習一分為二地評論歷史人物。
高一階段,學生文言知識體系尚待完善,對魏晉歷史散文接觸不多。因此,教學中要進一步增加文言知識積累,并通過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欣賞魏晉歷史散文的能力,養(yǎng)成思辨的習慣。
據(jù)此,本課的教學重點為:1.積累文言詞句知識。2.學習一分為二地評判人物。這也是本科教學的難點所在。
新課程觀強調(diào)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積極體驗。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共享資源,創(chuàng)設(shè)互動平臺,從而為學生的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我決定本文教學中主要采用三種方法,即:目標導學、自主合作、遷移創(chuàng)新。
“目標導學”即根據(jù)相應(yīng)的學習內(nèi)容設(shè)立學習目標,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如關(guān)于朗讀、積累的教學。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學中主要體現(xiàn)為分組歸納和小組討論交流等。
“遷移創(chuàng)造”是將閱讀向更深更廣的方向發(fā)展,如讓學生創(chuàng)編課本劇《鴻門宴》等。
為了提高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我設(shè)計運用錄音帶、多媒體等手段輔助教學,并印發(fā)課文翻譯等文字資料。
剛?cè)敫咧械膶W生,不少還延續(xù)初中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只滿足于盲目背誦,只顧掃清課本中的文字障礙,無法把課內(nèi)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能力,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試前只是盲目做題,考試時全憑猜測,越是這樣越是缺乏興趣。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著眼于文學與歷史相融合,或借文釋史,或者借史釋文,把語文與歷史兩科結(jié)合起來。本文就是著眼于學生的實際現(xiàn)狀,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歷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語文課本中所涉及的作品為基礎(chǔ),來說說如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文史互動,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閱讀能力,
新課標準明確指出:“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會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薄爸匾晫W生思維方法的學習?!睋?jù)此,我確定了以下學法及能力培養(yǎng):
A、圈點、勾畫、批注的方法。B、參照注解,動口動腦,培養(yǎng)學生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C、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誦讀。
我設(shè)計的是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讓學生粗讀原文,借助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大意,重點完成三個內(nèi)容:依據(jù)文脈推斷不懂的詞義,點出重點的實詞,框出通假字并歸納規(guī)律;二是讓學生細讀原文,進一步落實字句的翻譯,主要完成兩個任務(wù):實詞活用、特殊句式及其規(guī)律總結(jié)。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簡入難的過程。
本文雖然篇幅較長,但文字淺易,并且是記傳性文體的典范,因而對高一學生來說大部分內(nèi)容比較易于理解和翻譯。對那些不易懂的字詞就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提供的語境、前后涉及的情節(jié)加以推測、判斷,以培養(yǎng)學生依據(jù)文脈推斷詞義的`好方法。要求學生點出重點實詞、框出通假字,主要是為幫助學生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異讀現(xiàn)象、古今異義和通假現(xiàn)象的詞語,并進一步得出規(guī)律,指導今后的文言文學習。
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文言文翻譯中難度較大,也是本文教學的兩大難點。要求學生標出有活用現(xiàn)象的字和劃出句式特殊的句子,是基于兩點考慮:1、積累一定數(shù)量的第一手例句;2、引導學生加以分類,找出每類的相同特征,并抽取出來形成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能由學會一個到會學多個。
在翻譯過程中注重指導學生養(yǎng)成用符號法表示重點字句的好習慣,如點、框、圈、劃線等符號應(yīng)約定一致,便于突出翻譯中的重點、難點及復習。
我的提示著重歸納了實詞“幸”“如”“舉”“謝”等,名詞活用、使動用法、賓語前置、被動句和省略句,全部采用表格的形式,可由學生填充相關(guān)內(nèi)容,既是訓練又是歸納。
(二) 分析人物部分。
分析人物是本文的一大重點。為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史傳文學在人物形象方面的突出成就,深入挖掘人物內(nèi)心,準確把握人物性格,我設(shè)計了四個問題:
1.項羽是怎樣一步步地由主動走向被動的?劉邦又是怎樣一步步地由被動走向主動的?
2.項羽、劉邦各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問題1是對內(nèi)容的把握,可引發(fā)學生探究的心理。通過對比討論分析,學生會看到這是一個矛盾不斷轉(zhuǎn)化的過程,即沿著戰(zhàn)與不戰(zhàn)、殺與不殺、追與不追三組連貫的矛盾,項羽由主動轉(zhuǎn)向被動,劉邦由被動轉(zhuǎn)向主動。而其中根本原因則在于兩個人物的不同性格,由此導入問題2對項劉性格的概括。這樣,問題1成為問題2的鋪墊,并可以使學生感到人物性格是在矛盾中刻畫的,這也為人物刻畫方法的總結(jié)埋下伏筆。
概括項羽性格時,學生可能對他“為人不忍”的性格有不同認識,是“婦人之仁”還是“君子之度”?就這一點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爭論,挖掘出項羽性格的弱點,及其在這場斗爭中埋下的禍根,從而幫助學生認識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認清項羽的悲劇絕非偶然,可以說是性格悲劇。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關(guān)的文學文化知識
2、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
4)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1、學生聽一遍錄音,教師強調(diào)一些難字的讀音。
本文異讀字有:
通假異讀: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同“拒”“納”) 要項伯(通“邀”)令將軍與臣有郤(通“隙”) 愿項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通“早”)
文中難讀字有: 饗(xiǎng) 說(shuì) 美姬(jī) 鯫(zōu)生 卮(zhī)酒 有郤(xì) 玉玦(jué) 瞋(chēn)目 目眥(zì) 跽(jì)曰 參乘(shèng) 彘(zhì)肩 不勝(shēng) 刀俎(zǔ)
互動設(shè)計:
大家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宴會么?
點撥:這絕對不是一次愉快的宴會,項羽和劉邦在宴會上劍拔弩張,勾心斗角,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戰(zhàn)爭以劉邦勝出為結(jié)局。后來“鴻門宴”也成為了一個特定的詞語,用來比喻那些“不懷好意,設(shè)計陷害別人的宴會”。
全文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宴會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共寫了以下幾件事:曹無傷告密。(導火線)——范增進言分析情況。(激化矛盾)——項伯夜訪張良。(形勢有所轉(zhuǎn)化)——張良與劉邦商討對策?!棽畡耥椨鹞饟魟?。
第二部分:(3~4)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情節(jié)的高潮。
此部分有三落、三起:
三落:劉邦謝罪(緩和)——項羽不怒樊噲,稱之壯士,賜酒肉,賜座?!獎钜浴叭鐜睘槊用?。
三起:“范增數(shù)目項王”暗示動手。(緊張)——范增以項莊舞劍為由,刺殺劉邦。(嚴峻)——樊噲闖入帳(緊張到極點)。
第三部分:(5~7)宴會后,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劉邦誅殺內(nèi)奸。
點撥:曹無傷是沛公的`主司馬,他的告密當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語,于是,項羽決定“擊破沛公軍”。矛盾挑開,故事“開端”。
范增是項羽的主要謀士,他對形勢的判斷十分正確。對劉邦的用心了如指掌?!凹睋粑鹗А钡闹鲝埛浅S⒚鳌C苓M一步激化,情節(jié)迅速發(fā)展。
項羽接獲曹無傷的密報,當即“大怒”,這一個“怒”字內(nèi)涵相當豐富。請說說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提示:就矛盾的焦點而言,天下雖大,“王”只有一個,就力量對比而言,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何況秦軍主力是項羽消滅的,又是楚王后裔,一個“市井小人”居然“欲王關(guān)中”,項羽豈能容忍?再說個性特征,此時此刻,項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歷史上的那個項羽了,他本來就是那么一個火爆漢子!
2、課文第二段寫了哪幾件事?對故事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
點撥:第一件事“項伯夜訪”。 第二件事“張良獻策”。
“張良獻策”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guān)鍵,劉邦逐步由被動轉(zhuǎn)為主動,項羽終于“放虎歸山”,以致范增之謀難以實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這段文字是情節(jié)變化的關(guān)鍵。
討論:在楚王即將來犯萬分危急的形勢下,張良既不提議備戰(zhàn),更不主張退軍,卻只要劉邦“往見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這是為什么?此處行文輕描淡寫有什么作用?
提示:“戰(zhàn)”必敗,“逃”必潰,兵力懸殊,土氣不同。張良過人之處在于確信項伯可以利用。他從項伯的通風報信中看出這個人十分重“義”,有恩必報,他也了解項伯與項羽的關(guān)系。由項伯必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尤其是他看準了項羽的致命弱點,雙方矛盾的焦點,深信“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一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此處輕描淡寫更顯出張良的沉穩(wěn)機警,處變不驚。(也與劉邦大驚失色束手無策形成對照。)
思考:鴻門宴上發(fā)生了那些精彩的情節(jié)?請簡要歸納。
第一件事“劉邦謝罪”,
第二件事“范增示意”,
第三件事“項莊舞劍”,
第四件事“樊噲闖帳”,
B:“項莊舞劍”是鴻門宴上最精彩的情節(jié),請思考:這一事件給后人留下了哪一個成語?什么意思?
討論C:“樊噲闖帳”是故事的高潮。課文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這一人物?寫“樊噲闖帳”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賓奪主”?)
討論D:有人認為樊噲在席上的講話跟劉邦一模一樣,“僅是語句上稍有變化而已”,對不對?如有區(qū)別,區(qū)別在哪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區(qū)別?
劉邦脫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幾個人一道走的?為什么這樣?
點撥:一是留下張良代為辭謝,二是放棄車騎、只身獨騎,只帶四個親信隨從,三是叮囑張良,待其至軍中再入內(nèi)辭謝。
這樣安排,目的在于盡快脫離虎口,擔心項羽反悔。(從小路走,目的也在此。)
張良獻禮,項羽、范增二人態(tài)度分別怎樣,為何不同?
項羽對劉邦借故脫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自己的武力;范增則深知放虎歸山,后患無窮,同時也為自己的意見未被采納,精心策劃的計謀破產(chǎn)而惱怒。
小結(jié)內(nèi)容:
全文以“鴻門宴”為中心事件,以“殺不殺劉邦”為線索,按時間順序展開情節(jié)。
七、作業(yè):
以“我心目中的項羽為”話題談?wù)勀阈闹械目捶ā?/p>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分類歸納文言知識,如實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實處。
【教學步驟】
1、背誦第三、四段。
2、分類歸納文言知識
1)詞類活用
例句活用類型釋義
1、吾得兄事之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2、項伯乃夜馳之公軍同上連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樣4、籍吏民,封府庫名詞用作動詞登記在冊
5、沛公軍霸上同上駐扎6、沛公欲王關(guān)中同上統(tǒng)治
7、范曾數(shù)目項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陽間行同上取道
9、刑人如恐不勝同上處罰10、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名詞使動用法使之為王
11、項伯殺人,臣活之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12、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同上使……跟從,率領(lǐng)
13、素善留侯張良形容詞用作動詞交好14、拔劍撞而破之形容詞用作動詞擊碎、擊破
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詞用作動詞小事
2)古今詞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
明確:古義:婚姻,古義兒女親家,女方之父為婚,男方之父為姻。今義:結(jié)婚的事,因結(jié)婚而產(chǎn)生的夫妻關(guān)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明確:非常,古義:意外的變故。今義:副詞,很。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明確:古義:現(xiàn)在別人(指沛公)今義:現(xiàn)在的人,與古人相對。
而聽細說明確:古義:小人的讒言。今義:詳細說來。
3)句式(了解“此……也(耳)”“何以……”兩個句式)
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確:判斷句,這就是……啊。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明確:疑問句,賓語前置句,憑什么……呢?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明確:反問句式,“為”語氣詞,呢,表意“……呢?”
4)名句積累
明確: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5)一詞多義
因
例句出處釋義
a、公等碌碌,所謂因人成事者也《毛遂自薦》依靠、憑借
b、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夢游天姥吟留別》順著、根據(jù)
c、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頗藺相如列傳》乘機
d、后因伐木,始見此山《夢溪筆談雁蕩山》因為、由于
e、因合納斗盆《促織》于是、就
f、陳陳相因成語沿襲
h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原因、理由
如
例句出處釋義
聞妻言,如被冰雪《促織》如同、像
天時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
如揚州,過瓜州揚子橋《〈指南錄〉后序》到、往、去
萬事如意成語順、隨
如其離違,宜別圖之《赤壁之戰(zhàn)》如果、假如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過秦論》好象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同上至于
空空如也成語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意
例句出處釋義
簾內(nèi)擲一紙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織》意圖、意愿
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傷仲永》意思
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態(tài)、神情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指南錄〉后序》意料
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史記張儀列傳》懷疑、猜疑
舉
例句出處釋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靜夜思》舉起、抬起
舉其一不計其十,究竟舊不圖其新《屈原》提出、舉出
舉兵伐徐,逐滅之《韓非子五蠧》發(fā)起、發(fā)動
戌卒叫,函谷舉《阿房宮賦》攻下、占領(lǐng)
舉賢任能成語推薦
有儒生柳意者,應(yīng)舉下第《柳毅傳》科舉考試
殺人如不能舉《過秦論》全、盡
舉世無雙成語全部、整個
謝
例句出處釋義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道歉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東南飛》推辭、謝絕
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孔雀東南飛》辭別
嘗有所薦,其人來謝《漢書張安世傳》感謝
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東南飛》告訴、勸告
乃花既謝,亦可無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
拓展:后人評價項羽的詩歌:
題烏江亭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王安石
百戰(zhàn)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改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詠項羽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明確:
杜牧:男兒應(yīng)當能屈能伸,不輕言失敗。應(yīng)從“包羞忍恥”“卷土重來”分析入手。
王安石:軍民離心,敗勢難回。由“壯士哀“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分析入手。
李清照:氣勢豪壯,令人敬仰。結(jié)合李清照身世簡要點撥。
3、課堂小結(jié)
《鴻門宴》是《史記》中極其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馬遷對文中這位失敗了的英雄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遠的魅力。項羽用性格的筆寫下了只屬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無論是暴戾、輝煌還是悲壯,無論是抗鼎拔山的人杰,還是自刎烏江的鬼雄。
練習設(shè)置
1)結(jié)合《鴻門宴》的學習,聯(lián)系古今人物對項羽的理解,將自已對這一人物的認識寫一篇人物評論,600字以上。
2)完成《優(yōu)化設(shè)計》練習中“鞏固與創(chuàng)新”部分。
教學目標
1、掌握《史記》一書的體例、別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關(guān)的文學文化知識
2、掌握本課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譯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準確概括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
5、了解作者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和行動描寫的方法刻畫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一、學習古漢語的常用詞語和特殊句式
二、正確分析認識項羽、劉邦兩個集團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辨析疑難語句、準確翻譯文中的句子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下面四副對聯(lián)哪一幅是寫司馬遷的?
1)志潔行廉,愛國忠君真氣節(jié);
辭微旨遠,經(jīng)天緯地大詩篇
2)翁去八百載,醉鄉(xiāng)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人間疾苦,筆底波瀾
4)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
幽愁發(fā)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屈原、歐陽修、杜甫、司馬遷
作者簡介
司馬遷(約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 辯解,得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后任中書令,發(fā)憤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后稱《史記》,對后代史學有深遠的影響對許多歷史人物的敘述, 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yōu)秀的傳記文學作品
《史記》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敘述了上起黃帝,下到漢武帝太初四年約3000年的歷史;是我國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是作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紀:敘述歷代帝王的歷史;世家:敘述貴族王侯的歷史;列傳:歷代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跡;表:各個歷史時期的簡單大事記;書:記載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作者基本上站在同情被壓迫者的立場,在一定程度上嘲笑了封建社會的'最高權(quán)威,鞭撻了貪官酷吏和土豪劣紳,同情并歌頌了農(nóng)民起義的領(lǐng)袖和當時被社會所賤視的小人物;他寫的一些人物傳紀,不僅表現(xiàn)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大部份有很動人的藝術(shù)力量人物塑造形象鮮明,文筆簡練樸素其中也有許多思想性和藝術(shù)性高度結(jié)合的作品
魯迅贊譽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即它既是史學巨著,又是文學巨著
明確重點
時代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
劉邦率先入關(guān)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zhàn)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課文疏通
1、 通讀全文(讀準字音,找出通假字,找出成語,通其大意)
2、 串講與翻譯(把握重要的詞語、句式與重點句、難句,同時,要讓學生了解一些古文化常識比如座次、禮節(jié)等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必要時讓他們翻譯句子并找到句中的知識點,)
知識點歸納
(可作練習用)
一、通假字
1.距—拒: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2.內(nèi)—納: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
3.要—邀:張良出,要項伯
4.倍—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
7.坐—座:置之坐上
8、不——否
二、成語
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無犯)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勞苦而功高如此(勞苦功高)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三、古今異義
1.山東 古:指崤山以東地區(qū)
今:指太行山東邊的一個省
2.非常 古:意外的變故
今:程度副詞,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黃河以北地區(qū)
今:黃河北部的一個省
4.河南 古:黃河以南地區(qū)
今:黃河南部的一個省
5.壽 古:敬酒
今:長壽
6.細說 古:小人的讒言
今:詳細地講述
婚姻 古:兒女親家
今:結(jié)婚的事或者說因結(jié)婚而主生的夫妻親眷關(guān)系
【教學目標】
1.掌握相關(guān)文言常識;
2.了解鴻門宴過程;
3.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展示人物個性特征的寫作方法;
4.科學評價相關(guān)人物。
【教學重點】目標1、3
【教學方法】誦讀法、串講法、討論法
【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象棋的楚河漢界引出楚漢爭霸,從而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1.介紹司馬遷及《史記》。
(師生共同回憶。)
2.相關(guān)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羽也起兵江東。項梁擁立老楚懷王之孫為楚懷王,召集諸將結(jié)成反秦聯(lián)盟,命主力軍劉、項分南北兩部,合力西擊秦軍,并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劉邦率先入關(guān)破咸陽,退駐霸上。后項羽率軍西來屯軍新豐鴻門,揚言同劉邦交戰(zhàn)。當時劉弱項強,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豐鴻門舉行宴會。課文以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是否安然逃席為主要矛盾展開。
3.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自己心中的項羽、劉邦形象。
4.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正音正字。
5.學生看《鴻門宴》錄像片斷,引起興趣,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6.學生朗讀課文,疏通字詞。
7.學生默讀課文,借助注釋,初知文意。
8.教師點撥,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
明確:鴻門宴是項羽和劉邦在滅秦之后進行的長達五年的楚漢斗爭的開端,本篇課文通過對這次宴會全過程(包括會前斗爭和會后余波)的描寫,生動地再現(xiàn)了劉邦和項羽在殘酷的政治軍事斗爭中所表現(xiàn)出的截然不同的人生性格及運籌謀略,使楚漢之爭的.結(jié)局初露端倪。
第一部分(第1、2段)宴前。寫宴會前劉、項兩軍駐地、力量對比、事件的起因及雙方的幕后活動。
第二部分(第3、4段)宴會上。寫鴻門宴上雙方的尖銳斗爭。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情節(jié)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宴后。寫劉邦脫身逃走,張良入謝與劉邦誅殺內(nèi)奸。這是情節(jié)的結(jié)束與尾聲。
三、合作探究
1.鴻門宴的斗爭具有怎樣的深層背景?
明確:劉邦、項羽都有南面稱孤的野心。當年劉邦看見秦始皇,曾十分羨慕地說:大丈夫當如此也!項羽也曾自負地說:彼可取而代之!秦王朝覆滅后,劉、項矛盾日趨激化,對農(nóng)民起義的勝利果實則拼死相爭。
2.鴻門宴上雙方的形勢關(guān)系是如何轉(zhuǎn)換的?
明確:宴前(非正面交鋒)劉被動項主動,兩告兩定。曹無傷告密是導火線,戰(zhàn)云密布;項伯夜告卻是一個轉(zhuǎn)折點,緩和氣氛。項羽攻劉的決定是一時之氣,不久風正云散;劉邦見項羽的決定卻是深思熟慮之舉,次日即成行。
宴中(正面交鋒)劉被動項主動,三起三落。范增數(shù)目舉玦,一起;召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二起;樊噲闖帳,項羽按劍而跽,三起。真是黑云壓城城欲摧,似乎一場血肉橫飛的爭斗不可避免。但樊噲受賜、慷慨陳詞竟讓項羽不忍之心陡起,英雄相惜之念生,劉邦的借故逃席更是將危險消彌于無形。
宴后(非正面交鋒)劉主動項被動,兩毀兩受。借故離席畢竟是權(quán)宜之計,毀約逃席脫身回營則徹底扭轉(zhuǎn)了被動局面。項羽受璧既預示了情節(jié)的徹底緩和,也更強烈地體現(xiàn)了項羽的悲劇性格。至于張良受托,是其忠心之舉,范增毀玉,則為憤怒之為。
3.感受人物形象。
(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1)項羽
明確: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氣概,驕矜自負,不聽人言,猶豫不決,舉棋不定,優(yōu)柔寡斷,沽名釣譽,缺乏深謀遠慮。
(2)劉邦
明確:出身農(nóng)家,不務(wù)正業(yè),貪財好色,一心稱王。
有膽量有氣魄,而又卑躬屈節(jié)。
善聽人言,有心計,處事果斷。
(3)范增
明確:根據(jù)劉邦入關(guān)前后的變化,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提出了策略;說明范增對項羽的思想還不甚了解。有遠見卓識,老謀深算,但處事浮躁,不該把矛盾暴露給敵方,其后果是被劉邦利用。
(4)張良
明確:對劉邦忠誠,運籌帷幄,沉著冷靜,深謀遠慮,能夠提出正確的策略。
(5)項伯
明確:講哥們義氣,為救友不顧失節(jié)。
(6)曹無傷
明確:項強劉弱,密報項王,暗中投托,欲以求封。投機未成丟了小命。
(7)項莊
明確:沒有頭腦,劍術(shù)不佳,刺殺劉邦未成,笨拙無能。
(8)樊噲
明確:忠誠,勇猛。
4.司馬遷是怎樣描寫人物的?
明確:(1)作者善于在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形象。(2)另一方面,善用對比烘托刻畫人物。
5.鴻門宴上的座次是怎樣安排的?這樣安排說明了什么?
明確: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増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按古代禮儀,宴會中宴席的四面座位,以東向最尊,次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為侍坐??梢娫邙欓T宴中,項王、項伯是首席,范増第二位,再次是劉邦,張良則是侍坐。
宴設(shè)于項羽帳中,劉邦雖為賓客,卻得不到尊位,可見項羽目中無人,自高自大,也可見雙方力量對比的懸殊,劉邦處境堪虞,但劉邦卻能泰然處之,可見起能屈能伸。而項氏集團內(nèi)部,謀士范増的地位還不及告密的項伯,君臣隔膜,事不可謀,已初見端倪。
6.課文中劉邦對張良、項羽稱謂的變化體現(xiàn)了說話人怎樣的心理動態(tài)?體現(xiàn)了人物間怎樣的關(guān)系?
明確:在古代,一般士大夫除姓名外,還有字、號、齋名等等,還由于不同的關(guān)系和場合,另有不同的稱謂。通過某些稱謂,我們就可以窺探說話人的心理狀態(tài),看出人物間微妙而復雜的關(guān)系。
文中劉邦對張良稱呼了五次,三次在宴會前,兩次在宴會后。
宴前,項羽即將大軍壓境,三次稱張良為君。君是對對方尊敬的稱呼,且常常用于平輩之間。而劉邦是主,張良是仆。很顯然,這里的稱呼是極盡屈身拉攏之能事,降低身價,進一步密切雙方關(guān)系,以求得張良獻計為目的。
宴后,經(jīng)歷了鴻門宴上的驚心動魄,心有余悸,但還未脫離虎口,想借故逃脫。若不留下張良搪塞,恐難如愿以償,而留下張良,張良可能要冒殺頭危險的,不好好相求,誰愿留在這是非之地?故而劉邦改換以前稱謂,兩呼張良為公。公也是尊敬稱呼,且往往用于尊長者,很明顯,再降身價,語氣近乎哀求,是為了活命要緊。
再看劉邦對項羽的稱謂,本來兩人同為反秦大將,地位本無大的差異;再者,懷王曾與諸將約定:先入關(guān)中者王之。今劉邦先入關(guān),即便王關(guān)中也無可厚非。可如今,項羽兵四十萬,而己十萬,即使想王關(guān)中,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忍氣吞聲方為上策。
在文中,稱項羽,一連幾次將軍,稱自己,口口聲聲臣下,甜言蜜語,一副小人嘴臉。
對張良,用尊稱,是為了問計,是為了活命;對項羽,用尊稱,貶自己,是抓住項羽沽名釣譽的心理,摧垮其思想防線。不同的人,不同的稱謂,可謂八面玲瓏,圓滑之極。
7.討論:你如何看項羽和劉邦這兩個人?
(教師引導:人物性格、品質(zhì)、身份地位等。)
感謝您閱讀“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鴻門宴的課件11篇》一文,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幼師資料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鴻門宴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guān)推薦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幼兒園教師,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寫說課稿,為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欲望,老師們會在上課前準備一份優(yōu)質(zhì)的說課稿,有了說課稿上課才能夠為同學講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識。為了避免幼兒園說課稿隨大流,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為你帶來的《鴻門宴》說課稿合集,希望你能從中找到有用的內(nèi)容!...
作為幼兒園教師,說課稿我們每個老師需要學會準備的東西,為了讓孩子們都充分認識到學習的樂趣,老師們在上課前會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老師在之后的上課教學中井然有序的進行。有關(guān)幼兒園說課稿范文有哪些呢?小編為此仔細地整理了以下內(nèi)容《《鴻門宴》說課稿范文》,供你閱讀參考,并請收藏本頁面!1、了解“鴻門宴...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備好教案是實現(xiàn)教學任務(wù)的第一步。撰寫教案時,老師可以根據(jù)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以下內(nèi)容是我們特地整理的“最新《鴻門宴》說課稿”,敬請您閱讀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