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最近課件。
教師會根據(jù)教材中的核心教學內(nèi)容整理教案課件,現(xiàn)在是本學期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制定包括課堂內(nèi)容、教學方法、技能以及其他因素。為了滿足您的需求,我們精心編輯了“離太陽最近的樹課件”,希望大家能夠閱讀本文。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
2.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掌握速讀的要領,能夠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出關鍵詞、中心句。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蘊涵的深刻主旨。
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電教法、導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具運用圖影儀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班級11071108
教學時間20xx.96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風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導語:這里是地球的第三極,是海拔最高的地方。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這里高寒缺氧,“鳥獸絕跡、駝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二、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回答問題
1.紅柳是什么樣的?結局如何?
2.請學生口述文中所講的故事。
三、跳讀課文,感受紅柳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1.找出描寫紅柳形象的語句,并說說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1)“他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的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著酷寒和缺氧微笑?!?/p>
簡析:擬人手法。不僅寫出了紅柳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襯托出紅柳生長的不易,而且寫活了紅柳那種從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p>
(3)“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粘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p>
(4)“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一顆傲然不屈的英魂?!?/p>
簡析:以上3句運用比喻,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描繪了紅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間熔鑄著作者對生命的贊頌。
2.抓住關鍵詞,歸納紅柳形象特點,感悟紅柳精神,體會作者珍愛生命的感情。
關鍵詞句表現(xiàn)手法形象特點作者情感
環(huán)境酷寒缺氧珍貴、固住流沙、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贊頌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表達作者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
枝葉花微笑擬人
根像巨大的章魚腳爪
如同冰山
如盤卷的金屬
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
3.紅柳的結局如何?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體會語句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1)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
(2)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
(3)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的傷員,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瞼,怒向蒼穹。
(4)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
簡析:文章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紅柳被砍伐后觸目驚心的形象,蘊涵著作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作者著力描繪紅柳形象,突出紅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貴,突出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嗎?
簡析:不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更是為了增添文章的悲劇色彩,加強悲劇震撼人心的力量。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奔t柳越美越有價值,摧毀紅柳的行為就越可悲。
四、跳讀課文,了解挖紅柳事件,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的敘述下的'深刻意義
1.找出文中記敘挖紅柳事件的語句。
(1)“挖紅柳的隊伍,帶著鐵锨、鎬頭和斧,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
(2)“把紅柳根從沙丘中掘出,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
(3)“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將大半個沙山掏凈?!?/p>
(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長,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的法子——用炸藥!”
2.抓住關鍵詞分析,理解作者用大量筆墨渲染挖紅柳場面的用意。
簡析:
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長,勞動力越健碩,越襯出紅柳的頑強;
隊伍越浩大,工具越先進,越顯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與可悲。
關鍵詞(特點)作用
隊伍浩浩蕩蕩襯托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工具鐵锨、鎬頭、斧、高技術的炸藥
工作量可怕
工期幾天時間、漫長突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可悲
勞動力最有力氣的男子漢,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
3.人們?yōu)槭裁匆诩t柳?找出文中相關語句。
“司務長回答,你要吃飯,對不對?飯要燒熟,對不對?燒熟要用柴火,對不對?柴火就是紅柳,對不對?
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綠色!
司務長說,拉一車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兩車汽油。焦炭運上來,一斤的價錢等于六斤白面。紅柳是不要錢的,你算算這個賬吧!”
4.你怎樣看待司務長算的這筆“帳”?
簡析:司務長只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去算這筆帳,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對生態(tài)的破壞。沒有認識到和諧的環(huán)境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那些單純追求經(jīng)濟效益,而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的急功近利行為,最終都會得到大自然最殘酷的報復。
5.文章詳細記敘“我”和司務長的對話有何作用?
簡析:司務長那副義正辭嚴、理直氣壯的情態(tài),反襯了人類挖掘紅柳的可悲。人們不僅親手毀滅了這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認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可悲。
美被毀滅,可悲!
毀滅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
6.小結:
本文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借著平靜的敘事、細致的描寫和大膽的比喻,作者為我們唱響了一曲悲歌——為紅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為人類的殘酷和無知而悲。
五、思考討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這一曲悲歌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不由得產(chǎn)生思考:是什么導致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人與自然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1.比一比,想一想:
30年前的阿里,人們?yōu)榱松钚枰ケM了高原唯一的綠樹;
60年前的蘇聯(lián)列寧格勒,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了整整872天,后來城中彈盡糧絕,每天有數(shù)以千計的人餓死。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列寧格勒人沒有為了生計而砍伐一棵樹。
2.列舉過去我們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的觀念:
①荀子:人定勝天
②毛澤東:戰(zhàn)天斗地其樂無窮
③矛盾: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3.學生自由討論:以“人類是主宰”這樣的觀念來指導人們對自然的行動,是否恰當?它會造成怎樣的后果?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人類的需求和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
(配合多媒體展示由于人類無節(jié)制開發(fā)等行為導致的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惡化、災難頻至的畫面)
4.教師總結:人與自然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反思人類過去在環(huán)境問題上那種“人定勝天”、人類是主宰的錯誤觀念,我們應該樹立一種新的生態(tài)倫理觀——所有物種生而平等,地球不僅屬于人類,也屬于全體生物。即使現(xiàn)在地球已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從整體上與人類抗衡,人類也沒有權力自封為地球的主人而對其他生物生殺予奪。人類的偉大應該表現(xiàn)為順應自然,謹慎地改造、利用自然,維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共同發(fā)展。
六、拓展延伸
找找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想一想我們能為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做些什么呢?
離太陽最近的樹
說明:課前將每班的學生分成A、B、C(即好、中、差)三組,學生編號分別為A1、A2、A3……
師:中國喜事連連,其中振奮人心的一件中國申奧成功,奧運會將在我們北京舉行,此屆奧運會的主題是……
師:是的。在我們的生活里,每天都彌漫著綠意。綠色是地球的基本顏色,孕育著生命和未來。如果沒有綠色,我們這個世界將是不可思議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們卻親手毀滅了他們生活里唯一的綠樹。當代國家一級作家畢淑敏的《離太陽最近的樹》,以平靜而深沉的筆調(diào)為我們唱了一曲頌歌,但更是一曲悲歌。(教師板書:頌歌、悲歌)
下面我們共同欣賞作者用心寫出的這首歌,并思考:1、離太陽最近的樹是什么樹?這種樹什么樣子?2、為什么說這是一首頌歌,作者在歌頌什么?3、這首悲歌悲嘆的是什么?
生C1:他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的碎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著酷寒和缺氧微笑。
師:很好!請坐!這是屬于什么表達方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師:敘述是記敘人物的行為、經(jīng)歷或事情的經(jīng)過;描寫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形態(tài)、動作或景物的狀態(tài)、特征等具體細致地描繪出來。
師:很正確。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紅柳樹,那么他要歌頌什么呢?
生B4:它的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這世界的第三極,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廖寂”。
師:很好?!拔⑿Α币辉~寫活了紅柳樹面對酷寒和缺氧那種從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生動表現(xiàn)了其頑強的生命力。還有哪些地方說明了其生命力的頑強?
生A2:“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粘結的如同鋼筋混凝土?!?/p>
生B5:“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生C4:“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p>
生A3:這些都是歌頌紅柳頑強精神的,文章是不是還歌頌了它的別的精神?
生C5:當人們用它燒飯時,它“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吐出熊熊的熱量”,燃燒了自己,造福了人類。
師:是的,紅柳是高原上的精靈,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傲然不屈的精神,并無私的奉獻著自己,尤其是它的強大根系所具有的內(nèi)在力量,這就是作者為紅柳寫的頌歌,然而在歌頌的同時,作者就已預示了其結局,哪句話暗示了其結局?
生A4:“我騎馬穿行于略帶蒼藍色調(diào)的紅柳叢中,曾以為它必與雪域永在?!?/p>
師:很正確,看書很認真,細心?!霸詾椤卑凳玖思t柳的悲劇,為下文埋下了伏筆。那么作者認為可悲的是什么?
師:能固住泥沙,給人們帶來綠色的樹,給高原帶來生命的希望的樹,最后卻被挖掉了,這無疑是一出悲劇,但可悲的僅是這些嗎?
生B7:更可悲的是人們親手毀滅了這離太陽最近的樹,破壞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B8:人們寧愿花費很大的力氣去挖掘紅柳強大的根系。
生C8:為了挖掘紅柳,人們使用的技術越來越高,最后采用火藥。
師:可愛的精靈,慘痛的悲劇,而更可悲的是人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可悲,還理直氣壯,振振有辭。這一深刻的思想,文章并沒有明白的說出來,而是蘊涵在平平常常的敘事之中,誰能找出本文平靜的敘述的例子?
師:很好。本文一個寫作特色就是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于平靜的敘述、細致的描寫和大膽的比喻之中。下面同學們開始討論,C組的同學討論找出本文的比喻句5個,B組的同學找出文中的描寫5句,A組的同學負責評價,但前提是你們必須都找出來。時間為5分鐘。
生B11:本文的描寫有:1.“這世界的第三極,平均海拔5000米,……”2.“它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3.“我大驚,說紅柳挖了,高原上僅有的樹不就絕了嗎?司務長回答……”4.紅柳通常都是長在沙丘上,……”5.“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
生C10:文中的比喻句有:1.“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2.“紅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偉大的力量埋在地下?!?.“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4.“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好似做了眼球摘除術的傷員……”
生A6:他們找的比喻句和描寫句子都對,但是比喻要求本體和喻體有相似點,紅柳和冰山有何相似處?這個比喻有何含義?
生B12:兩者的相似點是,偉大的力量都埋在地下。這個比喻贊美了紅柳的偉大力量和它對固定流沙所做出的貢獻。
師:答的很好。作者贊頌其精神,悲嘆其命運,但我們所做的僅僅是贊頌,是悲嘆嗎?
生C11: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熱愛自然,珍惜生命,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做環(huán)境小衛(wèi)士。
師:很好,文中的紅柳不只指紅柳,而是指所有生命。本文的思想很深刻,標題也很有特色,請同學們聯(lián)系全文內(nèi)容說說標題有什么含義?這個問題上作業(yè)?。下課!yjS21.cOm
1. 知識目標:學習課文融冷峻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2.能力目標:揣摩關鍵的語句,探究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賞析文中的精彩比喻擬人。
2.教學難點:理解文章含蓄、雋永的語言。
【使用說明和學法指導】
1.借助導學案充分預習文本,反復誦讀,理解文本內(nèi)容,勾畫疑難點。
2.所有同學完成自主學習;B層完成拓展延伸之外的題目;A層全部完成并形成文字答案,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
3.認真書寫,獨立完成,規(guī)范作答,按時上交。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夯實基礎
1.紅柳是什么樣子,作者是怎么描寫的?
2.這是屬于什么表達方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3.為什么這里要用擬人?對什么微笑?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4.它頑強的生命力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
5.這些都是歌頌紅柳頑強精神的,文章是不是還歌頌了它的別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激情碰撞
(一)品讀文中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寫紅柳的生長環(huán)境及其外在美,感受它的生命之美。
問題:1.作者為什么寫紅柳叢“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紅柳與冰山有什么相似點?把紅柳比作冰山有什么意義?
3.作者為什么要描寫紅柳根燃燒的情形?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敘寫紅柳遭受毀滅的情形,贊頌紅柳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及其內(nèi)在美,理解課文意蘊。
問題:1.作者詳寫司務長和“我”“算帳”的過程有什么用意?
2.作者為何要詳寫人們挖掘紅柳根的艱難過程?
(三)品讀第三部分(第19-21自然段):描寫紅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寫了對高原生存環(huán)境的擔憂,暢談感受。
問題:結合前面的分析,同學們,從文中認識到了什么?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拓展訓練
能固住泥沙,給人們帶來綠色的樹,給高原帶來生命的希望的樹,最后卻被挖掉了,這無疑是一出悲劇,但可悲的僅是這些嗎?作者為紅柳被挖掉感到痛心,但她更痛心的是什么呢?(可以提示司務長所說的話)
四、課堂小結
五、課外練習
完成《語文習題冊》題
六、學后反思
如果你讀過《離太陽最近的樹》,那么應該對這兩個場景記憶很深了:紅柳叢佇立在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的雪原上。它們有著像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風羽般紛披的碎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被炸藥炸開而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的傷員,依舊大睜這空洞的眼瞼怒向蒼穹……
是的,這是離太陽最近的樹的悲劇。在高原執(zhí)勤的戰(zhàn)士們?yōu)榱藴p少燒柴的開支,不惜鏟去這高原惟一的綠色,把這種能固住黃沙的生靈無情地掘盡燒光,連根帶須都煙銷灰滅了。我想,整個高原都能聽見紅柳那無助的哭泣和吶喊,在寒冷缺氧的雪域間回蕩。
如果,那生長在青藏高原的紅柳是離太陽最近的樹,那么我們這座低海拔的城市里的樹算是里太陽最遠的樹。
高原上的紅柳,太高、太遠,觸及不到,而我們身邊的樹近在咫尺,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綠色。隨著城市的不斷成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有了環(huán)保意識,不少人已經(jīng)投身于植樹護木的活動中去。然而,我們真的懂得怎樣愛樹木嗎?離太陽最遠的樹能擺脫紅柳的厄運嗎,在我們的“保護”下成長嗎?
前不久,我在《新明晚報》上看到一篇記者訪問林場志愿者的報道。大學生志愿者王同學告訴記者:“許多人來種下的樹都是不達標的,這樣做不僅浪費了樹苗,還耗費了人力、資源。很多人有環(huán)保意識,但自身對這方面的技術掌握的并不多。我們不得不把這些跛腳的小樹重新挖走,它們根本無法長大。”我看向那幅新聞圖片,盡管是黑白照片,但照片上的小樹東倒西歪清晰可見。兩個工作人員正圍著一棵“病秧子”,準備把它挖出來。我忽然想到幾年前,學校組織我們?nèi)ブ矘?。我們雖然有一腔熱情,卻都笨手笨腳的,植下的小樹也都向圖中的一樣七扭八拐。我們走后,工作人員一定又大費周章把那些不達標的小樹苗給挖走了吧。
報道的末尾,王同學向大家呼吁:“種下的樹木都需要精心保養(yǎng)和修護,這樣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如果大家真的熱心環(huán)保,就請大家捐助給環(huán)保組織吧,那里會用捐款為樹木提供最好的服務?!蔽恼碌淖詈螅缴狭酥袊h(huán)保網(wǎng)的網(wǎng)址。我趕忙打開電腦,輸入了網(wǎng)址,渴望能得到一些募捐的消息。
無論是離太陽最近的樹,還是離太陽最遠的樹,它們都會因為殘酷的人類而走向滅亡。前者已無法彌補,但后者我們依然能夠搶救。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讀到這兩個故事,能懂得如何愛這些默默守護我們的綠樹。
但愿,高原上的某一個角落能重新竄出挺拔的紅柳,我們身邊的樹也能常綠不衰。
這些,都在我們的肩上。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我所教學的是人教版職高教材第四冊第一單元第三課《離太陽最近的樹》,該文所在單元是記敘文單元,也是整套教材中記敘文閱讀訓練的最后一個單元。雖然前三冊已有四個記敘文單元的閱讀訓練,但都只限于對較簡單記敘文某一方面的領會。而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記敘文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是要求學生理解較復雜的記敘文的表現(xiàn)手法,《離太陽最近的樹》一文更是耐人咀嚼,作者深刻的思想蘊含在平平常常的敘述和描寫中,表層意思易懂但深藏其中的卻是作者超越時空的對環(huán)境問題的成熟思考。因此,學習這篇文章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復雜記敘文的深刻思想,而且可以讓學生掌握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2、 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jù)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提出的認知、能力、情感三大教育目標,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把握作者對沙漠中唯一綠樹“紅柳”的感情,理解課文在平常敘述描寫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確立依據(jù):作者對紅柳的特殊感情正是作者對環(huán)境問題深刻思考的體現(xiàn),因此確立這一認知目標就是要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文章主旨。
能力目標: 學習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加強文章感染力的'寫作方法。
確立依據(jù):這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該單元前兩篇課文《雄關賦》、《故鄉(xiāng)的榕樹》已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種方法,因此確立這一教學目標既是復習已知,也是引導學生加以運用,鍛煉寫作能力。
情感目標: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培養(yǎng)學生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意識。
確立依據(jù):語文教學不僅有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還應加強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學習本文正是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的絕好時機,從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
確立依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環(huán)境限制了其對本文深刻思想的理解,而文章所表現(xiàn)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思想內(nèi)涵不僅在幾十年前值得反思,更是我們現(xiàn)代人進行社會生產(chǎn)生活的前提,對青少年尤其要加強教育。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融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寫作特色。 確立依據(jù):本文表層意思并不難理解,但易使學生從“托物言志”——借敘寫紅柳贊紅柳精神的角度淺顯化理解課文,更難以使他們體會文章的特色:即平靜的敘事和描寫的結合、贊紅柳與嘆紅柳的感情交織加深了文章涵義,加強了文章的震撼力。因此把這一點定為教學難點,也是指導學生從內(nèi)容和形式兩方面品味課文。
二、學情分析:
1、學生現(xiàn)狀:
據(jù)調(diào)查,職校學生中有近一半對文化課學習抱以“溫吞水”態(tài)度,有20%左右認為文化課沒必要學,甚至有10%的學生干脆放棄文化課,語文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師費力講,學生無心聽”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學生本身的思想不重視、學習習慣差等固然是一方面,我認為教師的教學藝術也是一個主要方面。因此在教學時,我將盡可能創(chuàng)設多形式多亮點的學習情境,如本節(jié)課我所采用辯論賽的方式,從而引爆沉寂的語文課堂,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2、 學生與教學內(nèi)容、達成目標的差距:
學生身處南方城市,對高原、沙漠地區(qū)沒有切身體會,對沙漠中唯一的綠樹紅柳的重要作用更沒有感性認識,這使他們難以理解作者痛心紅柳被毀、呼吁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此外,記敘文雖然是學生接觸最多的文體,但本文作者將激情蘊含在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中的獨特寫法卻使文章主旨隱而不露,這也會讓學生難于把握。因此如何讓學生感知沙漠中唯一綠樹紅柳的精神,耐心琢磨文章中含義雋永的句子,分析理解作者深刻的思想,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巧妙指導。
三、 教學構思
1、 教學原則
當前,職中生普遍缺乏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針對此問題,我的語文教學遵循激發(fā)學生潛在學習興趣的原則。因此我根據(jù)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培爾的“期待效應”理論,依據(jù)課文不同特點,把每節(jié)語文課設計成不同形式的游戲、競賽或活動,使學生上課前就期待,上課時則興奮、上課后能領會。本次教學的《離太陽最近的樹》一文就設計為辯論競賽的模式,讓學生圍繞“贊頌紅柳還是悲嘆紅柳”這一論題展開論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2、 設計思想
依據(jù)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將《離太陽最近的樹》一課的構思確定為“一線引佳境,漸深得精髓”。
“一線引佳境”即指用辯論賽的方式串聯(lián)整堂課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辯論中主動讀文、解意、思考、歸納。所謂“漸深得精髓”即指整堂課教學雖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辯論,但教
師適時的點撥可以層層深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精妙之處,達到教學目標,使學生正確理解課文在平常敘述描寫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四、 教學過程
根據(jù)所確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特設計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智力問答,導入新課
所謂“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因此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首先創(chuàng)設有趣的課堂情境,以智力競答的方式導入課文,所選的智力競答題切合本文主題,自然引入新授。 第二環(huán)節(jié):感知課文,拋出難題
(一) 檢測課前預習
1、 檢查掌握字詞情況
2、 關于作者與紅柳形態(tài)的基本情況
這一步驟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二) 總體感知,提出論題
3、 朗讀全文(多媒體輔助)
借多媒體提供的沙漠、紅柳等畫面初步感知課文。
4、 拋出辯論題
我假裝沒讀懂文章,尋求學生的幫助,問他們:“文章到底是贊頌紅柳還是悲嘆人們毀滅紅柳?”,這樣就把教學的重點問題拋出來。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分成兩方:一方為贊歌方——贊頌紅柳精神;一方為悲歌方——悲嘆紅柳被毀,舉行辯論賽。把“問題的足球”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傳球、搶球、踢球、射門,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 學生分隊準備論據(jù)
學生的辯論需緊扣課文,我要求他們辯論時所采用的論據(jù)必須是文章中的句子,這樣學
生自然不斷讀課文,思考、理解、領悟文章。 第三環(huán)節(jié):研讀課文,展開辯論
(一) 辯論第一階段:雙方自由辯
學生開始辯論,辯論雙方在闡述己方論據(jù)時自然會讀出文中的關鍵句,引導全體學生注意這些句子,教師再借多媒體將學生讀出的同時又需加強理解的句子點擊在屏幕上,以備后面分析。
一名辯論隊員的“說”指揮了全班學生“聽”課文“看”課文,思考課文,而學生的自由辯論也是走在教師預想的教學路子上,這就是用“四兩撥千斤”的巧法讓學生說出教師想說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想讓他們注意的地方。
辯論的學生闡述他所找的句子為什么作為論據(jù)的理由,就是在分析句子,理解課文。教師這時立刻把有見地、能輔助學生理解主旨的理由簡單板書出來,以備后面的歸納指導。
(二) 辯論賽第二階段:學生答疑
辯論賽的主持人即教師結合已板書的雙方論據(jù)作簡要歸納,指出贊頌紅柳的贊歌方所找出論據(jù)多為描寫紅柳的句子,主要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悲嘆紅柳被毀的悲歌方所找出的論據(jù)多為敘寫紅柳被毀前、被毀時、被毀后的句子,主要是敘述的表達方式,敘述結合描寫就是文章的特色,逐漸引導學生去理解教學難點。
繼而,分別對贊歌方與悲歌方提出若干思考題,讓他們解答。這些思考題既有對他們自己找出的文中關鍵句深一層次的分析,也有對他們研讀課文忽略的關鍵句的提示和分析。
這個階段從課堂氛圍看是辯論的延續(xù)、比賽的激化,從教學設計來看則是對前一階段學生自主學習的補充和指導,逐步突破教學重點。
(三) 辯論賽第三階段:學生搶答
主持人即教師首先肯定辯論雙方贊紅柳精神的贊歌方與嘆紅柳被毀的悲歌方前兩輪的表現(xiàn),尤其是雙方互將對方論據(jù)作為論據(jù),這正體現(xiàn)了本文的特點:贊與悲的感情融為一體,表達更深層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體會教學重點。
接著,將分析這種深刻思想作為比賽的第三輪:搶答賽。讓學生深入思考作者蘊含在描寫紅柳贊精神,敘述紅柳嘆被毀之中的愛自然、生命的環(huán)保思想,逐步突破教學重點,攻克教學難點。
以上就是以辯論賽串聯(lián)整堂課的主體環(huán)節(jié),而這樣的辯論又不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爭辯”,而是在教師三個辯論階段的設計中層層深入對課文的“論析”,正體現(xiàn)了我的教學構思:“一線引佳境,漸深得精髓”。這一過程教師不是做導游,而是做指路標,讓學生自己去找尋,體驗學習的樂趣。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觀照全文,遷移練習
(一)總結全文
總結全文時再次強調(diào)本文的教學重難點
(二)反饋練習,分析課題
讓學生再讀課題,分析課題在其看似平常之下隱含的深刻含義。
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了分析文章的方法,而且進一步體會本文的寫作特色:在平常之下蘊含的深刻思想。再次強化教學重難點。 第五環(huán)節(jié):引申課外,布置作業(yè)
多媒體展示南京母親河秦淮河昔日“槳聲燈影映清河”的舊貌和如今“狼藉一片臭水溝”的現(xiàn)狀,要求學生課后調(diào)查了解南京的母親河秦淮河的現(xiàn)狀,模仿本文的多種表達方式和蘊含深意的寫法,寫作一篇文章。
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因為:語文的學習有其廣闊的現(xiàn)實意義,學習本篇文章可以引導學生關
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環(huán)境問題。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將課內(nèi)引申至課外的社會生活,不僅是對教學重難點的加深,而且強化教學目標,鍛煉寫作能力,也培養(yǎng)了學生社會責任感。
五、 教法分析:
(一) 主要教學方法 引導法、討論法、競賽法
(二) 教具選用 多媒體課件、比賽用獎杯
(三) 具體運用途徑 引——扶——放
即遵循教師應心中有“學生”的原則,結合實際確立的教學目標,按照“引——扶——放”的教學途徑展開。
“引”即設置疑問,誘導思考,引發(fā)爭論。也就是我的第二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感知課文,拋出難題”。拋出這個看似簡單的辯論題:“本文是贊頌紅柳還是悲嘆紅柳”,讓每一名學生主動全身心進入課堂討論,有效解決當前學生不愿聽課,拒絕接受知識的難題。
“扶”即幫助學生歸納、小結方法,也就是我的第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研讀課文,展開辯論”,學生在辯論時勢必引起思維的欲望,思維的碰撞將激發(fā)求知創(chuàng)新的火花,教師適時的點撥、穿針引線,扶助整理,使學生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也掌握了文章獨特的寫法。 第三個“放“就是放手練習、學以致用”,即本節(jié)課的第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觀照全文,遷移練習”和第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引申課外,布置作業(yè)”,使課文學習有效地得以延伸。 六、 學法分析
本文的主要學習方法為辯論賽。
1、之所以選用辯論賽的方式學習,是因為文章的獨特風格:本文表層有明顯兩種思想
感情:贊頌紅柳和悲嘆紅柳。這非常適合作為兩方論點,學生也易從文章言辭語句中找出相關論據(jù)。最重要的是課文的這種風格容易讓學生誤以為這種感情就是本文的主旨,這是學習本課的難點。因此本文這種獨特風格不僅使學生有了可辯論的空間而且還可以讓學生在自主辯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深入分析文章,攻克難點。
2、辯論賽也是一個適合探究性學習的方式。而這樣的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對知識主動探索和研究的過程中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調(diào)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和交流等實踐活動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素質。
3、辯論賽又是一種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的課堂競賽機制。通過競爭所形成的外在學習動機轉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動機,使學生處在一種特殊心理狀態(tài)和情感體驗中參與課堂活動,在不知不覺中“運其才智、勤其練習……自奮其力,自致其知”。 七、 課件板書分析
(一) 板書: 離太陽最近的樹 畢淑敏
贊歌——頌紅柳 悲歌——嘆被毀
1、 描寫環(huán)境,頑強生存
1、敘述挖紅柳前 理直氣壯
2、 描寫紅柳 “微笑”
2、敘述挖紅柳時 竭盡所能
3、 描寫紅柳根 偉大力量
3、敘述挖紅柳后 觸目驚心 ﹨———————↓———————/ 贊悲融一體→愛自然生命 平淡蘊深意→倡保護生態(tài) 設計依據(jù):
1、 能緊扣辯論,將學生辯論時的論據(jù)加以整合,歸納出來
2、 是本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
3、 板書中突出描寫結合敘述以及歸納出的寫作特色,既強調(diào)了文章的特色也強化了教學重難點
(二) 課件
在設計課件時我遵循課件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絕不能喧賓奪主的原則,主要在以下方面展示:
1、 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時出示智力競賽題。這樣可以創(chuàng)設類似“開心辭典”般的有趣氛圍。
2、 第二環(huán)節(jié)感知課文時,首先播放一段關于沙漠的影片,接著朗讀課文時,出示高原、沙漠和紅柳的圖像。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文章所寫紅柳等到陌生事物有感性認識,幫助理解課文。
3、 第三環(huán)節(jié)學生辯論時,出示學生在文中找出的關鍵句段。這樣可以加深對該句段的印象,也為下一步分析關鍵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做準備。
4、 第四環(huán)節(jié)總結全文時,出示總結性的文字,視聽結合,提高對全文寫作特色的總體感知效果。
5、 在對課題進行深層次理解的遷移練習中,當學生分別談了自己的看法后,出示教師對“離太陽最近的樹”這一課題理解的圖文,這樣形成師生互相交流的氛圍。
6、 最后,布置作業(yè)時,出示秦淮河的舊貌和現(xiàn)狀,形成鮮明的對比,激發(fā)學生課外調(diào)查的興趣,促使學生關注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
六、 教后感:
《離太陽最近的樹》已進行過教學實踐,我首先感到的是學生的興奮與前所未有的投入。特別是在平時上課狀況不太好的班級運用這種教學設計,效果更為明顯,平常一上課就“夢周公”的學生就象打了一樣,每名學生的眼睛都在發(fā)光。雖然原先的安靜聽課、
舉手發(fā)言的傳統(tǒng)教學紀律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但我認為這種所謂的“破壞性”的沖擊是好事,因為它讓100%的學生主動接受知識。
由此我也感到,如何讓語文教學活躍起來,如何使課堂學習氛圍自由、輕松,令學生快樂的飛翔,用心去捕捉知識,確實是我作為教師著力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斷探索教學藝術的永恒目標。
1.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離太陽最近的樹教案。
2.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掌握速讀的要領,能夠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出關鍵詞、中心句。
1.體會文章蘊涵的深刻主旨。
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多媒體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風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導語:這里是地球的第三極,是海拔最高的地方。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這里高寒缺氧,“鳥獸絕跡、駝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1.紅柳是什么樣的?結局如何?
2.請學生口述文中所講的故事。
三、跳讀課文,感受紅柳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1.找出描寫紅柳形象的語句,并說說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1)“他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的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著酷寒和缺氧微笑。”
簡析:擬人手法。不僅寫出了紅柳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襯托出紅柳生長的不易,而且寫活了紅柳那種從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p>
(3)“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粘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
(4)“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一顆傲然不屈的英魂。”
簡析:以上3句運用比喻,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描繪了紅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間熔鑄著作者對生命的贊頌。
2.抓住關鍵詞,歸納紅柳形象特點,感悟紅柳精神,體會作者珍愛生命的感情。
環(huán)境酷寒缺氧珍貴、固住流沙、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贊頌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3.紅柳的結局如何?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體會語句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1)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
(2)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
(3)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的傷員,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瞼,怒向蒼穹,教案《離太陽最近的樹教案》。
(4)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
簡析:文章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紅柳被砍伐后觸目驚心的形象,蘊涵著作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作者著力描繪紅柳形象,突出紅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貴,突出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嗎?
簡析:不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更是為了增添文章的悲劇色彩,加強悲劇震撼人心的力量。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奔t柳越美越有價值,摧毀紅柳的行為就越可悲。
四、跳讀課文,了解挖紅柳事件,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的敘述下的深刻意義
1.找出文中記敘挖紅柳事件的語句。
(1)“挖紅柳的隊伍,帶著鐵锨、鎬頭和斧,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p>
(2)“把紅柳根從沙丘中掘出,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p>
(3)“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將大半個沙山掏凈?!?/p>
(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長,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的法子--用炸藥!”
2.抓住關鍵詞分析,理解作者用大量筆墨渲染挖紅柳場面的用意。
簡析:
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長,勞動力越健碩,越襯出紅柳的頑強;
隊伍越浩大,工具越先進,越顯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與可悲。
3.人們?yōu)槭裁匆诩t柳?找出文中相關語句。
“司務長回答,你要吃飯,對不對?飯要燒熟,對不對?燒熟要用柴火,對不對?柴火就是紅柳,對不對?
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綠色!
司務長說,拉一車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兩車汽油。焦炭運上來,一斤的價錢等于六斤白面。紅柳是不要錢的,你算算這個賬吧!”
4.你怎樣看待司務長算的這筆“帳”?
簡析:司務長只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去算這筆帳,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對生態(tài)的破壞。沒有認識到和諧的環(huán)境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那些單純追求經(jīng)濟效益,而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的急功近利行為,最終都會得到大自然最殘酷的報復。
5.文章詳細記敘“我”和司務長的對話有何作用?
簡析:司務長那副義正辭嚴、理直氣壯的情態(tài),反襯了人類挖掘紅柳的可悲。人們不僅親手毀滅了這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認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可悲。
美被毀滅,可悲!
毀滅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
6.小結:
本文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借著平靜的敘事、細致的描寫和大膽的比喻,作者為我們唱響了一曲悲歌--為紅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為人類的殘酷和無知而悲。
這一曲悲歌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不由得產(chǎn)生思考:是什么導致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人與自然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1.比一比,想一想:
30年前的阿里,人們?yōu)榱松钚枰ケM了高原唯一的綠樹;
60年前的蘇聯(lián)列寧格勒,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了整整872天,后來城中彈盡糧絕,每天有數(shù)以千計的人餓死。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列寧格勒人沒有為了生計而砍伐一棵樹。
2.列舉過去我們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的觀念:
3.學生自由討論:以“人類是主宰”這樣的觀念來指導人們對自然的行動,是否恰當?它會造成怎樣的后果?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人類的需求和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
(配合多媒體展示由于人類無節(jié)制開發(fā)等行為導致的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惡化、災難頻至的畫面)
反思人類過去在環(huán)境問題上那種“人定勝天”、人類是主宰的錯誤觀念,我們應該樹立一種新的生態(tài)倫理觀--所有物種生而平等,地球不僅屬于人類,也屬于全體生物。即使現(xiàn)在地球已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從整體上與人類抗衡,人類也沒有權力自封為地球的主人而對其他生物生殺予奪。人類的偉大應該表現(xiàn)為順應自然,謹慎地改造、利用自然,維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共同發(fā)展。
找找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想一想我們能為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做些什么?就此問題寫一篇倡議書(或環(huán)境調(diào)查報告)。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離太陽最近的樹教案。
2、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掌握速讀的要領,能夠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出關鍵詞、中心句。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蘊涵的深刻主旨。
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電教法、導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風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導語:這里是地球的第三極,是海拔最高的地方。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這里高寒缺氧,"鳥獸絕跡、駝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二、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回答問題
1、紅柳是什么樣的?結局如何?
2、請學生口述文中所講的故事。
三、跳讀課文,感受紅柳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1、找出描寫紅柳形象的語句,并說說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1)"他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的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著酷寒和缺氧微笑。"
簡析:擬人手法。不僅寫出了紅柳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襯托出紅柳生長的不易,而且寫活了紅柳那種從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
(3)"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粘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
(4)"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一顆傲然不屈的英魂。"
簡析:以上3句運用比喻,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描繪了紅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間熔鑄著作者對生命的贊頌。
2、抓住關鍵詞,歸納紅柳形象特點,感悟紅柳精神,體會作者珍愛生命的感情。
關鍵詞句表現(xiàn)手法形象特點作者情感
環(huán)境酷寒缺氧珍貴、固住流沙、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贊頌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表達作者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
枝葉花微笑擬人
根像巨大的章魚腳爪
如同冰山
如盤卷的金屬
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
3、紅柳的結局如何?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體會語句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1)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
(2)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
(3)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的傷員,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瞼,怒向蒼穹,教案《離太陽最近的樹教案》。
(4)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
簡析:文章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紅柳被砍伐后觸目驚心的形象,蘊涵著作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作者著力描繪紅柳形象,突出紅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貴,突出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嗎?
簡析:不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更是為了增添文章的悲劇色彩,加強悲劇震撼人心的力量。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紅柳越美越有價值,摧毀紅柳的行為就越可悲。
四、跳讀課文,了解挖紅柳事件,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的敘述下的深刻意義
1、找出文中記敘挖紅柳事件的語句。
(1)"挖紅柳的隊伍,帶著鐵锨、鎬頭和斧,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
(2)"把紅柳根從沙丘中掘出,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
(3)"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將大半個沙山掏凈。"
(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長,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的法子——用炸藥!"
2、抓住關鍵詞分析,理解作者用大量筆墨渲染挖紅柳場面的'用意。
簡析:
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長,勞動力越健碩,越襯出紅柳的頑強;隊伍越浩大,工具越先進,越顯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與可悲。
關鍵詞(特點)作用
隊伍浩浩蕩蕩襯托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工具鐵锨、鎬頭、斧、高技術的炸藥
工作量可怕
工期幾天時間、漫長突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可悲
勞動力最有力氣的男子漢,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
3、人們?yōu)槭裁匆诩t柳?找出文中相關語句。
"司務長回答,你要吃飯,對不對?飯要燒熟,對不對?燒熟要用柴火,對不對?柴火就是紅柳,對不對?
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綠色!
司務長說,拉一車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兩車汽油。焦炭運上來,一斤的價錢等于六斤白面。紅柳是不要錢的,你算算這個賬吧!"
4、你怎樣看待司務長算的這筆"帳"?
簡析:司務長只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去算這筆帳,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對生態(tài)的破壞。沒有認識到和諧的環(huán)境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那些單純追求經(jīng)濟效益,而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的急功近利行為,最終都會得到大自然最殘酷的報復。
5、文章詳細記敘"我"和司務長的對話有何作用?
簡析:司務長那副義正辭嚴、理直氣壯的情態(tài),反襯了人類挖掘紅柳的可悲。人們不僅親手毀滅了這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認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可悲。
美被毀滅,可悲!
毀滅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
6、小結:
本文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借著平靜的敘事、細致的描寫和大膽的比喻,作者為我們唱響了一曲悲歌——為紅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為人類的殘酷和無知而悲。
五、思考討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這一曲悲歌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不由得產(chǎn)生思考:是什么導致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人與自然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1、比一比,想一想:
30年前的阿里,人們?yōu)榱松钚枰ケM了高原唯一的綠樹;
60年前的蘇聯(lián)列寧格勒,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了整整872天,后來城中彈盡糧絕,每天有數(shù)以千計的人餓死。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列寧格勒人沒有為了生計而砍伐一棵樹。
2、列舉過去我們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的觀念:
①荀子:人定勝天
②毛澤東:戰(zhàn)天斗地其樂無窮
③矛盾: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3、學生自由討論:
以"人類是主宰"這樣的觀念來指導人們對自然的行動,是否恰當?它會造成怎樣的后果?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人類的需求和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
(配合多媒體展示由于人類無節(jié)制開發(fā)等行為導致的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惡化、災難頻至的畫面)
4、教師總結:
人與自然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反思人類過去在環(huán)境問題上那種"人定勝天"、人類是主宰的錯誤觀念,我們應該樹立一種新的生態(tài)倫理觀——所有物種生而平等,地球不僅屬于人類,也屬于全體生物。即使現(xiàn)在地球已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從整體上與人類抗衡,人類也沒有權力自封為地球的主人而對其他生物生殺予奪。人類的偉大應該表現(xiàn)為順應自然,謹慎地改造、利用自然,維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共同發(fā)展。
六、拓展延伸
找找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想一想我們能為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做些什么?就此問題寫一篇倡議書(或環(huán)境調(diào)查報告)。
三十年前,我在西藏阿里當兵。
這世界的第三極,平均海拔五千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靈的佑護還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皺褶里,有時會不可思議地生存著一片紅柳叢。它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的碎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這高原的精靈,是離太陽最近的綠樹,百年才能長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區(qū)巡回醫(yī)療,我騎馬穿行于略帶蒼藍色調(diào)的紅柳叢中,曾以為它必與雪域永在。
一天,司務長布置任務——全體打柴去!
我以為自己聽錯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來是驅車上百公里,把紅柳挖出來,當柴火燒。我大驚,說,紅柳挖了,高原上僅有的樹不就絕了嗎?司務長回答,你要吃飯,對不對?飯要燒熟,對不對?燒熟要用柴火,對不對?柴火就是紅柳,對不對?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惟一的綠色!司務長說,拉一車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兩車汽油。焦炭運上來,一斤的價錢等于六斤白面。紅柳是不要錢的,你算算這個賬吧!挖紅柳的隊伍,帶著鐵锨、鎬頭和斧,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
紅柳通常都是長在沙丘上。一座結實的沙丘頂上,昂然立著一株紅柳。它的根像一只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
我很奇怪,紅柳為什么不找個背風的地方貓著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艱辛。老兵說,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紅柳長在沙丘上,是因為有了這棵紅柳,固住了流沙。隨著紅柳的漸漸長大,流沙被固住得越來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紅柳的根有多廣,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紅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偉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紅柳的枝葉算不得好柴薪。它們在灶膛里像閃電一樣,轉眼就釋放完了,炊事員說它們一點后勁也沒有。真正頑強的是紅柳強大的根系。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黏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一旦燃燒起來,能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吐出熊熊的熱量,好像把千萬年來,從太陽那里索得的光芒,壓縮后爆裂出來。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一顆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紅柳根從沙丘中掘出,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紅柳與土地生死相依,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將大半個沙山掏凈。這樣,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這時需請來最有氣力的男子漢,用利斧,將這活著的巨型根雕與大地最后的聯(lián)系一一斬斷,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
連年砍伐,人們先找那些比較幼細的紅柳下手,因為所費氣力較少。但一年年過去,易挖的紅柳絕跡,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樹精了。
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漫長,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于是人們想出了高科技的法子——用炸藥!
只需在紅柳根部,挖一條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藥探進去,人伏得遠遠的,將長長的藥捻點燃。深遠的寂靜之后,只聽轟的一聲,再幽深的樹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們餐風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的傷員,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眶,怒向蒼穹。但這觸目驚心的景象不會持續(xù)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煙消云散,好像此地從來不曾生存過什么千年古木,堆聚過億萬顆沙礫。聽最近到過阿里的人講,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
有時深夜,我會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們的魂魄,如今棲息在何處云端?會想到那些曾經(jīng)被固住的黃沙,是否已飄灑到世界各地?從屋頂上揚起的塵霧,通常會飛得十分遙遠。
1. 知識目標:學習課文融冷峻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2.能力目標:揣摩關鍵的語句,探究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賞析文中的精彩比喻擬人。
2.教學難點:理解文章含蓄、雋永的語言。
【使用說明和學法指導】
1.借助導學案充分預習文本,反復誦讀,理解文本內(nèi)容,勾畫疑難點。
2.所有同學完成自主學習;B層完成拓展延伸之外的題目;A層全部完成并形成文字答案,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
3.認真書寫,獨立完成,規(guī)范作答,按時上交。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夯實基礎
1.紅柳是什么樣子,作者是怎么描寫的?
2.這是屬于什么表達方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3.為什么這里要用擬人?對什么微笑?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4.它頑強的生命力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
5.這些都是歌頌紅柳頑強精神的,文章是不是還歌頌了它的別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激情碰撞
(一)品讀文中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寫紅柳的生長環(huán)境及其外在美,感受它的'生命之美。
問題:1.作者為什么寫紅柳叢“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紅柳與冰山有什么相似點?把紅柳比作冰山有什么意義?
3.作者為什么要描寫紅柳根燃燒的情形?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敘寫紅柳遭受毀滅的情形,贊頌紅柳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及其內(nèi)在美,理解課文意蘊。
問題:1.作者詳寫司務長和“我”“算帳”的過程有什么用意?
2.作者為何要詳寫人們挖掘紅柳根的艱難過程?
(三)品讀第三部分(第19-21自然段):描寫紅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寫了對高原生存環(huán)境的擔憂,暢談感受。
問題:結合前面的分析,同學們,從文中認識到了什么?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拓展訓練
能固住泥沙,給人們帶來綠色的樹,給高原帶來生命的希望的樹,最后卻被挖掉了,這無疑是一出悲劇,但可悲的僅是這些嗎?作者為紅柳被挖掉感到痛心,但她更痛心的是什么呢?(可以提示司務長所說的話)
四、課堂小結
五、課外練習
完成《語文習題冊》題
六、學后反思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
2.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掌握速讀的要領,能夠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出關鍵詞、中心句。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蘊涵的深刻主旨。
2.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
電教法、導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具運用圖影儀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班級11071108
教學時間2011.96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多媒體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風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導語:這里是地球的第三極,是海拔最高的地方。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這里高寒缺氧,“鳥獸絕跡、駝馬遁形”。然而,即使是在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二、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回答問題
1.紅柳是什么樣的?結局如何?
2.請學生口述文中所講的故事。
三、跳讀課文,感受紅柳形象,體會作者感情
1.找出描寫紅柳形象的語句,并說說它們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1)“他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的葉。偶爾會開出谷穗樣細密的花,對著酷寒和缺氧微笑。”
簡析:擬人手法。不僅寫出了紅柳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襯托出紅柳生長的不易,而且寫活了紅柳那種從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態(tài),生動地表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2)“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p>
(3)“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粘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p>
(4)“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一顆傲然不屈的英魂?!?/p>
簡析:以上3句運用比喻,從各個不同的側面,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描繪了紅柳傲然不屈的形象,字里行間熔鑄著作者對生命的贊頌。
2.抓住關鍵詞,歸納紅柳形象特點,感悟紅柳精神,體會作者珍愛生命的感情。
關鍵詞句表現(xiàn)手法形象特點作者情感
環(huán)境酷寒缺氧珍貴、固住流沙、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贊頌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表達作者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
枝葉花微笑擬人
根像巨大的章魚腳爪
如同冰山
如盤卷的金屬
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比喻
3.紅柳的結局如何?請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體會語句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1)紅柳就枝椏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
(2)整個紅柳叢就訇然倒下了。
(3)去年被掘走紅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術的傷員,依舊大睜著空洞的眼瞼,怒向蒼穹。
(4)紅柳林早已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
簡析:文章運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紅柳被砍伐后觸目驚心的形象,蘊涵著作者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作者著力描繪紅柳形象,突出紅柳在雪域高原的珍貴,突出其頑強的生命力和偉大的力量,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嗎?
簡析:不僅僅是為了歌頌紅柳,更是為了增添文章的悲劇色彩,加強悲劇震撼人心的力量。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紅柳越美越有價值,摧毀紅柳的行為就越可悲。
四、跳讀課文,了解挖紅柳事件,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的敘述下的深刻意義
1.找出文中記敘挖紅柳事件的語句。
(1)“挖紅柳的隊伍,帶著鐵锨、鎬頭和斧,浩浩蕩蕩地出發(fā)了。”
(2)“把紅柳根從沙丘中掘出,蘊含著很可怕的工作量?!?/p>
(3)“人們要先費幾天的時間,將大半個沙山掏凈?!?/p>
(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來越長,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斷紅柳蒼老的手臂了。于是人們想出了高技術的法子——用炸藥!”
2.抓住關鍵詞分析,理解作者用大量筆墨渲染挖紅柳場面的用意。
簡析:
工作量越大,工期越長,勞動力越健碩,越襯出紅柳的頑強;
隊伍越浩大,工具越先進,越顯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與可悲。
關鍵詞(特點)作用
隊伍浩浩蕩蕩襯托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工具鐵锨、鎬頭、斧、高技術的炸藥
工作量可怕
工期幾天時間、漫長突出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可悲
勞動力最有力氣的男子漢,最健碩有力的小伙子
3.人們?yōu)槭裁匆诩t柳?找出文中相關語句。
“司務長回答,你要吃飯,對不對?飯要燒熟,對不對?燒熟要用柴火,對不對?柴火就是紅柳,對不對?
我說,紅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飯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綠色!
司務長說,拉一車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兩車汽油。焦炭運上來,一斤的價錢等于六斤白面。紅柳是不要錢的,你算算這個賬吧!”
4.你怎樣看待司務長算的這筆“帳”?
簡析:司務長只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去算這筆帳,卻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對生態(tài)的破壞。沒有認識到和諧的環(huán)境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和前提。那些單純追求經(jīng)濟效益,而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的急功近利行為,最終都會得到大自然最殘酷的報復。
5.文章詳細記敘“我”和司務長的對話有何作用?
簡析:司務長那副義正辭嚴、理直氣壯的情態(tài),反襯了人類挖掘紅柳的可悲。人們不僅親手毀滅了這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破壞了生態(tài)平衡,還理直氣壯,振振有詞,認識不到自己行為的可悲。
美被毀滅,可悲!
毀滅美而不自知,尤其可悲!
6.小結:
本文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借著平靜的敘事、細致的描寫和大膽的比喻,作者為我們唱響了一曲悲歌——為紅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為人類的殘酷和無知而悲。
五、思考討論,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增強環(huán)保意識
這一曲悲歌也向我們敲響了警鐘,讓我們不由得產(chǎn)生思考:是什么導致了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人與自然究竟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1.比一比,想一想:
30年前的阿里,人們?yōu)榱松钚枰ケM了高原唯一的綠樹;60年前的蘇聯(lián)列寧格勒,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了整整872天,后來城中彈盡糧絕,每天有數(shù)以千計的人餓死。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列寧格勒人沒有為了生計而砍伐一棵樹。
2.列舉過去我們對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上的觀念:
①荀子:人定勝天
②毛澤東:戰(zhàn)天斗地其樂無窮
③矛盾: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
3.學生自由討論:以“人類是主宰”這樣的觀念來指導人們對自然的行動,是否恰當?它會造成怎樣的后果?我們應該怎樣對待人類的需求和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
(配合多媒體展示由于人類無節(jié)制開發(fā)等行為導致的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惡化、災難頻至的畫面)
4.教師總結:人與自然應該是怎樣的關系?
反思人類過去在環(huán)境問題上那種“人定勝天”、人類是主宰的錯誤觀念,我們應該樹立一種新的生態(tài)倫理觀——所有物種生而平等,地球不僅屬于人類,也屬于全體生物。即使現(xiàn)在地球已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從整體上與人類抗衡,人類也沒有權力自封為地球的主人而對其他生物生殺予奪。人類的偉大應該表現(xiàn)為順應自然,謹慎地改造、利用自然,維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共同發(fā)展。
六、拓展延伸
找找身邊的環(huán)境問題,想一想我們能為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做些什么呢?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畢淑敏老師的《離太陽最近的樹》,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設計等幾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如有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說教材
《離太陽最近的樹》是重大出版社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該單元以“用心靈去感悟自然,用行動去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展開。本文語言流暢雋永,含蓄蘊籍,作者將冷峻的敘述、精微的描寫、深刻的議論、大膽的想象及貼切的比喻融為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蘊含著強烈的感情色彩,熔鑄著作者對生活和生命的真切感悟以及對人與自然這一永恒主題的深刻思考,具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我為本課確定了2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融冷峻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2、運用引申和聯(lián)想,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蘊含著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對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憂患意識。
另外,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領會頌歌與悲歌之間的關系。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tǒng)一?;诖耍覝蕚洳捎玫慕谭ㄊ侵v授法和點撥法。講授法的使用可以讓教師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主張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將采用的具體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說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課堂實際教學過程中,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環(huán)節(jié)1導入新課:
我設計的導語是:在我們的生活里,每天都應該彌漫著綠意。綠色是地球的基本顏色,孕育著生命和未來。如果沒有了綠色,我們這個地球將是不可思議的。近年來,由于人們無限度地過量的開發(fā)砍伐、耕種、放牧等不合理的活動,極大程度的破壞了我們自然界當中寶貴的綠色植被,水土流失,土地大量沙漠化,沙塵暴肆意橫行,人們飽受風沙之苦。然而就是三十年前,在西藏的阿里,人們卻親手毀滅了他們生活中唯一的綠樹。當代國家一級作家畢淑敏老師的《離太陽最近的樹》,就以平靜而深沉的筆調(diào)為我們真實地描述了當年那段故事。
此導入語以當前時下熱門的環(huán)保話題展開,比較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環(huán)節(jié)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首先,簡單介紹作者情況。之前學生并沒有學過畢老師的作品,為了讓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有個初步的了解,我將簡單的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情況。
由于紅柳樹是生活在高原地區(qū)的一種特有的綠色植物,在低海拔地區(qū)是無法看見的,因此,接下來我將利用一首現(xiàn)代詩和幾幅圖片引出紅柳樹,讓大家對于這種植物有個初步、直觀的印象。
再接下來,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在此基礎上,請數(shù)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圈畫出每段的關鍵詞句,理清文章脈絡。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nèi)容。此環(huán)節(jié)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fā)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較好地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
環(huán)節(jié)3研讀賞析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準備通過三讀課文,以提問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達成目標。
一讀課文:請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紅柳的句子,反復朗讀,思考兩個問題。
1、作者為何要寫紅柳樹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微笑一詞用得好不好?
2、體會紅柳樹的外形美和內(nèi)在美。
再讀課文:找出文中人們挖掘紅柳樹的句子和段落,著重思考兩個問題:
1、作者詳寫司務長和我算帳的過程有何用意?
2、作者為什么要詳細描寫人們挖掘紅柳的艱難過程?
一、二次讀課文中問題的設置是一脈相承的,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將解決教學目標1。
三讀課文:全面深入理解文章深刻的含義,體會作者深沉的感情,思考討論兩個問題:
1、體會標題的深刻含義和結尾的妙處。
2、你是如何理解本文既是一首頌歌,又是一首悲歌的?作者全部的激情和深刻的思想,是怎么體現(xiàn)出來的?
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有效地解決教學難點。
環(huán)節(jié)4拓展延伸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展開聯(lián)想,請學生就《他有足夠的理由活下去?》這幅漫畫聯(lián)系實際,展開討論。
好處:此環(huán)節(jié)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同時也解決了我們的教學目標2。
環(huán)節(jié)5課后作業(yè)
好處: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設計幾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課文融冷峻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2.能力目標:揣摩關鍵的語句,探究文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和保護生存環(huán)境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賞析文中的精彩比喻擬人。
2.教學難點:理解文章含蓄、雋永的語言。
【使用說明和學法指導】
1.借助導學案充分預習文本,反復誦讀,理解文本內(nèi)容,勾畫疑難點。
2.所有同學完成自主學習;B層完成拓展延伸之外的題目;A層全部完成并形成文字答案,為課堂交流做好準備。
3.認真書寫,獨立完成,規(guī)范作答,按時上交。
【導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夯實基礎
1.紅柳是什么樣子,作者是怎么描寫的?
2.這是屬于什么表達方式,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3.為什么這里要用擬人?對什么微笑?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4.它頑強的生命力什么地方體現(xiàn)了?
5.這些都是歌頌紅柳頑強精神的,文章是不是還歌頌了它的別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激情碰撞
(一)品讀文中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描寫紅柳的生長環(huán)境及其外在美,感受它的生命之美。
問題:
1.作者為什么寫紅柳叢“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
2.紅柳與冰山有什么相似點?把紅柳比作冰山有什么意義?
3.作者為什么要描寫紅柳根燃燒的情形?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3-18自然段):敘寫紅柳遭受毀滅的情形,贊頌紅柳為人類作出的貢獻及其內(nèi)在美,理解課文意蘊。
問題:
1.作者詳寫司務長和“我”“算帳”的過程有什么用意?
2.作者為何要詳寫人們挖掘紅柳根的艱難過程?
(三)品讀第三部分(第19-21自然段):描寫紅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寫了對高原生存環(huán)境的擔憂,暢談感受。
問題:結合前面的分析,同學們,從文中認識到了什么?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拓展訓練
能固住泥沙,給人們帶來綠色的樹,給高原帶來生命的希望的樹,最后卻被挖掉了,這無疑是一出悲劇,但可悲的僅是這些嗎?作者為紅柳被挖掉感到痛心,但她更痛心的是什么呢?(可以提示司務長所說的話)
四、課堂小結
五、課外練習
完成《語文習題冊》題
六、學后反思
聽,窗外那淅淅瀝瀝的小雨擊打在樹梢上的聲音,仿佛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擊打下那調(diào)皮的蟲兒;瞧,院落前那含苞欲放的花兒迎接春風的姿態(tài),仿佛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能夠裝點大地;想,繭兒中那即將破繭展示自我的蝴蝶,仿佛積蓄了它所有的力量,只為能夠華麗蛻變……
它們,都有自己的目標,都在不斷努力,不斷向目標邁進,不是嗎?
讀完畢淑敏的《每只小狗都有一個目標》后,我不禁感慨,其實不僅僅是狗兒有目標,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標,有自己的追求。
回憶著那些瑣碎的,繁雜的記憶,我想到了那些歷史上,生活中,擁有執(zhí)著目標的人,他們也正在默默感動著我,影響著我。
愛迪生,是美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發(fā)明家,他一生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努力工作,他二十幾歲開始研究電燈,歷時10余年,他一直堅持不懈,先后用了竹棉、石墨、鉭等上千種等不同材料做燈絲材料做實驗,時常通宵達旦。有一次,他和他的助手連續(xù)工作了五晝夜。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失敗,他終于實驗成功,選擇了用鎢做燈絲,發(fā)明了電燈。
他正是經(jīng)過不斷地努力,向著那唯一的目標前進,最終成功了。
而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竺可楨,也是一個有恒心,有執(zhí)著目標的人。
竺可楨在中國科學院工作。在北京北海公園里,人們常??梢钥吹揭晃焕先?,早晨從北門進,從南門出。晚上從南門進,從北門出。長年累月,很少間斷,這位老人就是竺可楨。他到北海公園來觀察植物的生長,動物的來往生育,了解氣候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他邊觀察邊記日記,發(fā)表了《物候學》。
他是為了人類能夠掌握氣候,少些災禍,一直向著這個目標在努力著,最終他成功發(fā)表了《物候學》,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啊。
我們現(xiàn)在所生活的社會上,也有執(zhí)著目標的人,這其中之一就是劉偉。
劉偉,是北京人,10歲因意外觸電失去了雙臂,但他對鋼琴充滿了熱愛,于是就練習用腳彈鋼琴,卻遭到音樂學校和學校校長的侮辱與歧視,說會影響校容,但他不放棄他的夢想,終于,他在《中國達人秀》的現(xiàn)場,向世人展示用腳也能彈鋼琴,博得了眾人的贊揚,最終,站在了20xx年中國達人秀總冠軍的領獎臺上。
他是值得人尊敬的,他對理想,對目標的執(zhí)著也是真實可見的。
他們,都為自己的目標在不斷努力,不斷奮斗著,難道我們就不該樹立我們的理想,我們的目標嗎?
俗話說的好:山高有攀頭,路遠都奔頭。是啊,人生旅途漫漫,同學們,我們需要找到我們付諸努力的目標,不斷努力,帶著目標上路吧!讓我們創(chuàng)造出屬于我們的一片天!
一、說教材
1、中職語文教材的分析
教材充分考慮了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側重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訓練和社會文化意識、人格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以服務學生的專業(yè)學習為主,語文的實用功能進一步體現(xiàn)。
2、說教材
《離太陽最近的樹》是畢淑敏女士的作品,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課程改革新教材(基礎模塊)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學習重點是理清文章思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是“我們熱愛大自然”。課文表達了作者珍愛生命,保護自然的強烈心聲,是落實單元學習重點的載體,也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先導。
二、說學生
中職學校的學生從身心發(fā)展來看,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在這個時期他們的身心急劇的發(fā)展、變化、趨向于成熟;智力方面,正處在開發(fā)潛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的最佳時期。他們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說、敢干、敢于標新立異,善于改變思維方向,從新的角度提出問題且勇于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但由于他們還不夠成熟,又往往暴露出成長過程中的許多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情緒多變,情感不穩(wěn)定;憧憬個性發(fā)展,敢于自我表現(xiàn);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逐步確立,但可塑性很大;有基本的倫理道德觀念,但尚不成熟。
大多數(shù)學生在學習上主要表現(xiàn)出以下特點:基礎相對薄弱,并且呈現(xiàn)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缺乏學習興趣;目標不明確,沒有進取心;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學習的自制力差。大多數(shù)學生抵觸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職語文教學更要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興趣的滿足以及感情的宣泄等人文目標,并且課堂形式也應該多樣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習過程的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通過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現(xiàn)狀的分析,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字、詞,例如“遒勁”、“逶迤”、“盤根錯節(jié)”等。
2、整體感知文章,把握作者思想、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課文融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能力目標:
1、借助多種語文學習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2、掌握速度的要領,能夠在快速閱讀中迅速找出關鍵詞、中心句。
德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珍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jù)以上分析,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從文章結構入手,理清思路,探究作者的感情脈絡。感悟紅柳的悲劇更是人類的悲劇。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融平靜的敘事和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寫作特色。
五、說教法、學法
在全面掌握了解教材內(nèi)容、充分了解學生情況,確定了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的情況下,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講授法和點撥法。講授法的使用可以讓教師系統(tǒng)的傳授知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主張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過程中將采用的具體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首先展示一組青藏高原和紅柳的圖片,配合語言描述,引領學生理解紅柳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和它堅韌的特點。讓學生對課文背景有一定了解,第一時間融入課文情境,并自然進入新授環(huán)節(jié)。
(二)文本解讀
本文是一片情理交融的敘事散文,作者在平靜的敘述中講述了一個殘酷的故事,娓娓道來中讓人回味和反思。課文篇幅不長,教學中不求咬文嚼字,在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重點探究,關鍵是滲透強烈的環(huán)保意識。
1、整體感知
首先,簡單介紹作者情況。之前學生并沒有學過畢老師的作品,為了讓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寫作背景有個初步的了解,我將簡單的介紹一下作者的生平情況。
其次,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初步感知文章,并分小組完成以下問題:
a、結合工具書和課文注釋,自主解決生字詞問題。 b、紅柳是什么樣的?結局如何? c、能夠口述文中所講的故事。分小組派代表發(fā)言b、c兩個問題。我則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2、課文精讀
對課文,主要研讀如下內(nèi)容:紅柳之美、紅柳之悲、紅柳之誡。研讀這些內(nèi)容,既能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又能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理解紅柳的悲劇,進而領悟文章主題。
我?guī)ьI學生一起精讀課文,并借助圈點法勾畫出描寫紅柳的關鍵句子,再經(jīng)小組討論,概括出:
A、紅柳之美
紅柳之美:秀美的外形,強大的生命力,保護環(huán)境,是高原美麗的精靈。它美得秀麗、美的強悍。同時對這些語句的修辭和作用進行分析,引出作者對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的贊頌,以及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情感。
B、紅柳之悲
再讀課文,帶著以下問題,讓學生了解挖紅柳事件,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的敘述下的深刻意義。
①、找出文中記敘紅柳遭難,消亡的語句,并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以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破壞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②、作者詳寫司務長和“我”算帳的過程有何用意?
這個問題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紅柳的悲劇都是人類造成的。同時引導學生思考:紅柳在被掘凈燒光后,又給了人類怎樣的懲罰與告誡?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向課文深處進發(fā)。學生齊讀課文,小組合作,完成如下內(nèi)容:
a、描述紅柳被挖后,沙丘觸目驚心的景象。b、描述紅柳被掘凈燒光后,人類遭遇沙塵暴等災害的情形。從中引出人類的可悲。
③、作者為什么要詳細描寫人們挖掘紅柳的艱難過程?
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紅柳頑強的生命力,再次回到上個環(huán)節(jié)——紅柳之美。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人類破壞自然的可怕、可悲。
通過對紅柳之美、紅柳之悲的理解,以及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和討論,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之后,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將解決教學重點。
C、紅柳之誡
為進一步觸動學生的心靈,我將展示由于環(huán)境遭到破壞,人們的生活現(xiàn)狀的圖片。讓學生深深體會到植被遭到破壞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危害。趁機引導:自然中的生命與人類是唇齒相依的關系,為了我們唯一的家園,請珍愛生命,保護自然。至此,把握了作者思想,理清了文章思路,教學重點得以完成。
(三)板書設計
離太陽最近的樹
畢淑敏
美:秀美的外形,強大的生命力,保護環(huán)境
紅柳 悲:被人類掘凈燒光,沙塵肆虐
誡:珍愛生命,保護自然
(四)布置作業(yè)
好處: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做到學以致用。
(五)課堂小結
本文融平靜的敘事、描寫于一體,寄寓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借著平靜的敘事、細致的描寫和大膽的比喻,作者為我們暢想了一曲悲歌——為紅柳傲然不屈的英魂而悲,更為人類的物質和殘酷而悲。
七、說教學反饋與評價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主要引導學生分別從“紅柳之美”——“紅柳之悲”——“紅柳之誡”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探究,來對文章的思路、作者感情的脈絡進行呈現(xiàn),使學生感受到作者珍愛生命、保護環(huán)境的強烈心聲。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環(huán)保意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講授法、創(chuàng)設情景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等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本文內(nèi)容,并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關鍵詞句、歸納概括,理解紅柳形象,體會紅柳頑強不屈的精神,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捕捉關鍵詞、尋找關鍵句,提高學生的速讀能力;通過小組討論與小組競爭,培養(yǎng)學生競爭意識與合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多角度的感知生命,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的感情。
多媒體展示青藏高原(阿里)的風光,引出高原上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
導語:大家去過西藏阿里嗎?請看大屏幕,(投影)這里就是西藏阿里。這里是地球的第三極,是海拔最高的地方;這里是沙漠和戈壁的世界;這里高寒缺氧,“鳥獸絕跡、駝馬遁形”??赐赀@些圖片,你覺得這里的生存環(huán)境怎樣?然而,即使是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綠樹——紅柳——“離太陽最近的樹”。大家想不想去西藏阿里旅游一趟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乘坐畢淑敏號情感列車,出發(fā)去西藏阿里,去“離太陽最近的樹”那里感受高原斗士那震撼人心的精神魅力吧。(板書)
我們畢淑敏號情感列車快樂出發(fā)了,第一站,尋找紅柳。
1.請大家把課本打開,翻到40頁,迅速瀏覽文章,在文中找出描寫紅柳的語句。大家一起出發(fā),看誰找的又快又準。
學生獨立查找,自主發(fā)言。
(1)“它們有著鐵一樣銹紅的枝干,鳳羽般紛披的碎葉,偶爾會開出穗樣細密的花,對著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p>
(2)“不知是神靈的佑護還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皺褶里,有時會不可思議地生存著一片紅柳叢。”
(3)“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纏附至沙丘逶迤的邊緣?!?/p>
(4) “啊,紅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偉大的力量埋在地下?!?/p>
(5)“這高原的精靈,是離太陽最近的綠樹,百年才能長成小小的一蓬。”
(6)“它們?nèi)绫P卷的金屬,堅挺而硬韌,與沙礫黏結得如同鋼筋混凝土?!?/p>
(7)“(紅柳)一旦燃燒起來,持續(xù)而穩(wěn)定地吐出熊熊的熱量,好像把千萬年來,從太陽那里索得的光芒,壓縮后爆裂出來。”
(8)“金紅的火焰中,每一塊紅柳根,都彌久地維持著盤根錯節(jié)的形狀,好像一顆傲然不屈的英魂。”
(9)“紅柳就枝丫遒勁地騰越在曠野之上,好似一副鏤空的恐龍骨架?!?/p>
在尋找紅柳這一站里,大家找得很開心。我們繼續(xù)快樂出發(fā),開往下一站,欣賞紅柳。
2.大家請看大屏幕,(投影)以上大家找的這些句子中,用的最多的修辭手法是什么? 比喻 。比喻就是用一事物來比方與它有相似點的另一事物,運用比喻能把事物說的更具體、生動、形象。分析比喻句,要弄清本體、喻體,即弄清寫的對象是什么,把它比作什么,突出其什么特點。除了比喻,還有個別句子運用了擬人,對于擬人句可通過分析其中擬人化的詞;對于沒有運用修辭的句子,可通過抓住關鍵詞來分析?,F(xiàn)在請大家分為2個小組進行討論,如果哪組同學分析的既準確全面,回答的又快速響亮,就可以的到這樣的一個心愿卡(出示心愿卡)。據(jù)說誰的心愿寫在上面,誰就能夢想成真。大家共同努力吧。
(1)通過“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寫出了紅柳生長環(huán)境的惡劣,襯托出紅柳生長的艱難;比喻的手法,把枝干比作“鐵一樣”,寫出枝干強健、堅硬、有力,把碎葉比作“鳳羽”,寫出樹葉的茂盛、華麗、美艷;擬人的手法,紅柳對著惡劣環(huán)境“微笑”,寫活了紅柳面對惡劣環(huán)境時的從容不迫、樂觀開朗,整句話生動地表現(xiàn)了紅柳頑強的生命力。
(2)關鍵詞:“有時”、“不可思議”,寫出紅柳的稀少、難得,生存就是奇跡。
(3)比喻的手法,把紅柳根比作“巨大章魚的無數(shù)腳爪”,寫出了紅柳根粗、長、壯、多,根系龐大,突出紅柳生長旺盛,生命力極強。
(4)比喻的手法,把“紅柳”比作“冰山”,突出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紅柳露出地面的極小的一小部分,它的偉大的力量都埋在地下。
(5)關鍵詞:“百年”、“小小的一蓬”,寫出紅柳的生長緩慢,珍貴難得。
(6)比喻的手法,把紅柳根比作“盤卷的金屬”,寫出了紅柳根的堅挺而硬韌,根的內(nèi)部具有強大的力量;把紅柳與沙礫黏結的狀況比作“鋼筋混凝土”,寫出了紅柳把沙礫黏結的極其堅固,突出的表現(xiàn)了紅柳極強的固沙能力。
(7)關鍵詞是持續(xù)、穩(wěn)定、熊熊、壓縮、爆裂,寫出了紅柳根燃燒起來后釋放的熱量強度大、濃度高、時間長、熱量非常多,突出表現(xiàn)了紅柳內(nèi)部具有無限的能源,偉大的力量。
(8)比喻的手法,把紅柳根比作“傲然不屈的英魂”,寫出了燃燒時彌久的保持著原有的形態(tài),突出紅柳根的頑強與生命的不屈。
(9)關鍵詞:“枝丫遒勁”、“騰越”,寫出了紅柳雄健有力;把紅柳根比作恐龍骨架,寫出了紅柳根的高大,突出紅柳根生命力的頑強。
以上這些句子字里行間都熔鑄著作者對生命的贊頌。
3、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可表現(xiàn)作者對紅柳的贊頌?(如有,可讓學生提出來繼續(xù)分析,如沒有,就先暫告一段落。)在前面的分析中,哪組表現(xiàn)的更出色呢?(下發(fā)心愿卡,如果另一組也不錯,就可以給他們發(fā)一個太陽卡。)
4.通過以上的分析,誰能來解密課文的題目。作者為什么稱紅柳為“離太陽最近的樹”呢?
5、請大家結合以上的分析,歸納紅柳形象特點。
紅柳形象特點:珍貴、稀少,用巨大的根系固住流沙,有頑強的生命力,傲然不屈的精神,給高原帶來生命的綠色和希望。
請學生結合對紅柳形象的概括,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感情。
學生自主概括,舉手回答,教師明確。
在描繪紅柳這一站里,紅柳震撼人心的形象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記,讓我們在對紅柳的留戀中,繼續(xù)開往下一站,感悟生命。
請大家在感動中回顧,在你的生命歷程中,自然界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曾深深的打動過你?
學生自主談論,教師出示相關圖片,通過視聽的雙重沖擊,讓學生受到深度感染。
面對干涸與貧瘠 ,它微笑著展開雙臂;只要有一線的希望,它也要努力釋放全部的能量;面對皚皚的白雪,它依然燦爛地綻放生命的精彩;面對頑石,它依然熱情澎湃的落地生根;面對生存的挑戰(zhàn),它依然執(zhí)著地把根緊緊扎向地下;他永遠無所畏懼的昂然站立于風口石尖;堅冰覆蓋之下,他們依然自由歡快的游樂;面對冰天雪地,它們高歌“戰(zhàn)天戰(zhàn)地其樂無窮”。
大家還想不想再看看相關的圖片?那老師能不能提一個小小的要求,大家可不可以邊看圖片邊配些解說詞呢?解說詞可仿照前面的句子,說出對象的生存環(huán)境、以怎樣的態(tài)度應對。(投影圖片)
此時你們一定心潮澎湃,用一個詞來表達你此時的心聲。
學生自主發(fā)言,教師總結。
是呀,自然界是如此的神奇,我們?nèi)祟惸苌钇溟g,真的是無比的舒心也無比的幸運。所以請大家一起真誠的“熱愛自然,珍愛生命”吧。
請大家課后4人為一小組,辦一期以“熱愛自然,珍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版面自主設計,材料體裁不限。
今天,我們乘坐畢淑敏號情感列車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旅行,一路走來,大家激情滿懷,不過,這還不是我們情感列車的終點站。大家想去終點站嗎?今天到不了了,不過老師可以稍作透漏。下一站,痛心灣。在下一站里,悲劇發(fā)生了。大家熱愛的紅柳在無知人們眼前利益的驅動下,被掘凈燒光,連根須都煙消灰滅了;美麗清澈的河水被嚴重污染,大量魚兒飄死水面;風沙肆虐,湛藍的天空一片昏暗。我們身邊美麗的環(huán)境正在遭受著人們巨大的破壞,人類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生存挑戰(zhàn)。
1.了解挖紅柳事件,體會蘊涵在文章平靜敘述下的深刻內(nèi)涵。
2通過多種途徑收集人類破壞自然的資料,收集生態(tài)被破壞的具體例子.
下節(jié)課我們的情感列車準時到達痛心灣,到時我們將深度的解讀阿里那令人扼腕痛心的悲劇力量,體會畢淑敏流淌于其中的憂患意識。
幼師資料《離太陽最近的樹課件(精華15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是專門為給您提供幼師資料而創(chuàng)建的網(wǎng)站。同時,yjs21.com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太陽最近課件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在幼兒園教師的生活工作中,時常需要提前準備資料作為參考。資料意義廣泛,可以指一些參考素材。有了資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來的學習工作!你知不知道我們常見的幼師資料有哪些呢?也許"吆喝課件"就是你要找的,建議你收藏并分享給其他需要的朋友!教學目的1.學習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語...
本文充分闡述了“太陽和月亮課件”的定義、特征和適用范圍,感謝您的閱讀。教案課件是教師在課堂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認真撰寫每一份教案課件。學生的反應能夠反映教學目標是否得到達成,教師也應該重視。...
教案課件是教學工作的一個起點,對于每位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編寫教案是教育教學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如何編寫令自己滿意的教案課件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欄目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了一篇優(yōu)秀的“春曉的課件”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
根據(jù)教學要求老師在上課前需要準備好教案課件,教案課件里的內(nèi)容是老師自己去完善的。?學生反應可以幫助教師更加關注學生的需求和興趣。下面是欄目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個太陽課件教案,希望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