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zhì)的幼兒相關資訊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發(fā)布時間:2023-05-13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長才,作者的作品在讀過之后能給人醍醐灌頂之感。一份優(yōu)秀的作品讀后感需要我們從哪些方面著手呢?“《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是我用心創(chuàng)作的我相信它能夠讓您滿意。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篇1

《親愛的安德烈》:流淌在血液里的親情,唯愛最深!

原創(chuàng)20xx-12-28大陸四毛四毛讀書

《親愛的安德烈》是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兒子安德烈用三年時間互通書信的結集。其實這也是作者的一種特別教育方式,他可以通過書信來和兒子溝通有無,可以通過文字來拉近和孩子的距離。

龍應臺的“人生三書”之一的《親愛的安德烈》,在我看來更像是二個多年未見的人,然后在彼此的文字中找到熟悉的味道。

這本書也比較特別,它不是龍應臺一個人的作品,它是她和自己的兒子安德烈一起完成的作品,更像是親子游戲,只不過這一次沒有任何道具,有的只是那些溫暖人心的文字。

整本書由36封書信組成,有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也有安德烈寫給母親的。這里有討論文化,討論成長,討論如何在社會生活等。

其實龍應臺無疑是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懂得如何與孩子相處的母親,一個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的母親!

當安德烈長到18歲的時候,正是青春期的叛逆期,龍應臺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有些力不從心的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她開始用愛去感化自己的孩子,這一次愛幻化成文字,每一個文字都是濃濃的愛。而安德烈也慢慢的理解了母親的苦衷,也通過自己的文字去表達對于母親的愛。

龍應臺通過書寫自己的成長環(huán)境,那個時代的貧窮,歷練了她內(nèi)心的強大。物質(zhì)的貧窮并不能打垮對于精神的追求。以此來告訴孩子,需要做一個有教養(yǎng)的孩子,不論物質(zhì)如何,告訴孩子,要努力提升自己。

龍應臺和安德烈之間相差30歲,她們是兩代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認知差異。但是她們又是母子,她們之間有著血脈相連,于是有了分歧,于是也就有了彼此的傾訴和溝通。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見證了母親和孩子在生活態(tài)度、文化背景、價值觀、人生觀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差異。他們之間存在的所有問題,其實也是代表著許多家庭存在的問題。但是作為母親可以去改變,然后去和孩子溝通,這不僅是愛,更是一種流淌在血液里的文化。

龍應臺在書中寫到: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其實大部分孩子都不能理解,為什么非要讀書,還要讀好書。從小到大,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讀書,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父母較勁,有時干脆利落的不讀,于是沒有了成績,于是也就有了輟學回家的孩子。

不理解父母的孩子,總是會有情緒,也就不怎么用功,或者根本就是自己騙自己。父母費盡心思要給孩子補課,可是孩子還是自我逃避,不認真,更談不上喜歡學習了。

很多時候,父母只是一味的強制,一味的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也就導致了一萬個不愿意。如果每個父母可以和孩子深入的去討論,深入的溝通以后,可能會有好的結果,讓孩子懂得學習,讓孩子可以快樂的學習,其實也是不錯的事情。

龍應臺在書中寫到: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也不必了,雖然心中有愛,但是愛,凍結在經(jīng)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著一個疼痛的傷口,沒有紗布可綁,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

現(xiàn)實中很多的家庭正是作者所說的那樣,雖然同處一室,卻形同陌路。不是因為不愛,其實是因為不知如何去愛。父母總是用他那所謂的長者身份,用他那所謂的道理去約束自己的孩子,去命令自己的孩子。這樣的溝通只會增加孩子對于父母的厭惡,特別是現(xiàn)在的孩子都比較早熟,他們有著自己的判斷,當然他們需要父母去正確的引導。

龍應臺在書中寫道:你將來會碰到很多你不欣賞、不贊成的人,而且必須與他們共事,這人可能是你的上司、同事,或部署,這人可能是你的市長或國家領導,你必須每一次都作出決定:是與他決裂、抗爭,還是妥協(xié)、接受,抗爭,值不值得?妥協(xié),安不安心?在信仰和現(xiàn)實之間,很艱難的找出一條路來,你要自己找出來。

作為成人的安德烈,龍應臺在告訴自己的孩子如何在現(xiàn)實生活中去做出選擇,這個選擇一定要是深思熟慮,并且不影響自己的情況下。

也許這是提醒,向那些離開父母,單獨為生活奔波的人們,要記住在理想和現(xiàn)實面前,如何去做出選擇,如何生活!這都要自己去思考,自己去經(jīng)歷,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助你自己去思考人生方向,只有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遠方。

書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你一定要離開才能開展你自己,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

這是龍應臺在《目送》中提到過的。父母總是在不斷的目送自己的子女,直到目送自己老去的那天。

可伶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成才。只是有時過于心急,過于去干預孩子的成長。

放手有時也是一種愛,不需要過于去約束孩子的成長,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當然也有自己獨特的思想,特別是成年以后。父母給予的更多應該是理解和寬容,應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自由的思想溝通。

孩子的成長過程,其實也是父母的再一次成長,因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可是孩子也是第一次啊。我們的父母其實都很善良,只是用錯了地方,我們的父母都很有愛,只是愛的不是時候,有時變成了溺愛!

學會與孩子溝通,做孩子的榜樣,我們作為父母可能還要做很多,關鍵就是如何可以做到尊重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可以快樂有愛,讓孩子可以學有所成,不去強制,不去打壓。

教育孩子其實學問太大,當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很多的耐心,更多的技巧,更多的愛。

看了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作者和安德烈之間總是可以找到共鳴,這種共鳴其實是流淌在血液里的骨肉親情。

作者和安德烈之間就像兩個朋友一樣,你一句,我一句的訴說著,在彼此的交流中,安德烈理解了母親的苦心,龍應臺也認識到兒子有自己的看法。她們之間原本的溝壑被一座叫“愛”的橋梁緊密的聯(lián)系到一起。

龍應臺不擅長煽情,她的文字讀起來溫暖,讀起來真摯。每個文字的背后都是作為母親的深深愛,每個文字都是作為子女的深深愛!細細品味,會有不一樣的收獲,收獲的不僅是教育方式方法,更多的是體會到溝通可以改變一切!

《親愛的安德烈》是家書,更是一本有意義的家庭教育書!

真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可以和自己的孩子來一次心靈溝通,來一次人生交流,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你一定要在身邊。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篇2

一直特別喜歡讀這種貼近生活的書,可能是好理解或者是得到某一瞬間的共鳴。我熱愛人與人之間的碰撞和交流,就像三毛書中寫的朋友親情的那些暖和怨總讓我悲傷或溫暖。在這種美好的生活中如果再有一點感情的點綴,讓人很容易愛上這個世界。

龍應臺帶有中國母親的特點卻又有一些特別,安德烈?guī)в卸畾q年輕人的心聲特點卻又有異國的風情。今年我二十,不得不說當讀到他說我是一個平庸的人,我心里震動一下。我想我也是比他更更平凡的人。三流學校沒有志向沒有興趣大概我最迷茫的時候就是此處吧。我想我就是注定平凡的人,所以我就是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梢酝嬗螒驎r大喊大鬧沉浸其中,可以夜晚叫上朋友跑出學校游蕩城市的角落,可以坐在那里看上一下午的書,可以對路過的人肆意大笑,我想這是二十歲的我獨特的迷茫和頹廢,我沒有目標便只好浪費生活。想起家中的親人何不內(nèi)疚,但是我難以邁出我的步伐達到他們的期待,只好做生命的享受著,我是一個小小平凡的人。當龍應臺說出我只想讓你快樂,如果我淚腺發(fā)達肯定會流淚。因為我們都想做令人驕傲的孩子,同時也渴望理解。

倆代人的溝通帶有親情的傳遞也有思想的碰撞,特別有意思。我想交流才是真誠的傳遞方式。當我們想了解一個人,就要跟他說很多的話,真誠的說話。在中國不得不說親情的重量是最重的,但是那是父母一昧的給予他們的愛,孩子也要尊重父母努力的達到期待。這是親情么,是,這是幾千年的親情,但我想算一種賦予的契約,做父母的應該怎么做做孩子的應該怎么做。我們從未了解彼此。這不是那種你知道你怎么做你爸會痛扁你也不是你媽看你一眼就知道你拉的什么屎,是那種你說出一個觀點,竟然是認同或者討論,而不是那種你一個小孩子懂什么。我想在中國很難,因為父母給予的太多,連龍應臺這種開明鼓勵獨立的母親,在孩子說抽煙喝酒什么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去詢問和勸誡,他們不管自己孩子有沒有主見或者在何種心情下做這種事,只知道這不好要停止。這就父母身上那種你永遠是小孩,我要永遠保護你。這種深愛,大概很多時候都讓孩子喘不動就想他們能把心放在自己身上,享受自己的日子??僧斘覀?yōu)槿烁改赣质侨绱?,這是典型的中國情感。沒有好壞,只是想要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會慢慢改變。當讀到安德烈說他看到中國二十歲的年輕人的幼稚表現(xiàn),我羞紅了臉,因為我也如此。

一個母親能與孩子這么交流,是一種多大的感動。我們都退讓一步,不能全部認同但我學著理解你的世界。以上吐槽了可多,其實是隨心寫。我知道這邊本書感動的是親情,我也羨慕能如此真誠的同最愛的人交流。我更喜歡他們討論的香港人的快生活對政治的討論對恐懼的討論去愛情的見解,這才是內(nèi)容,是生活。是倆代人的不同是碰撞,但是我讀了共鳴也讀到了感悟。原來每個人都是如此有意思。說是心靈雞湯吧,也算,但我不認同。因為我并不是求雞湯而來,我只想看看這對母子的不同和思想的不同階段,一個二十歲的世界和一個四十的世界和增加我們對生活的感悟。

不管是誰,只要我們愛,都要想著去了解,在生活中永遠不要忽略與他人的溝通。這是愛應該有的最初步驟。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篇3

人與人之間,有語言,但是沒有交流。這句話真是讓我感觸很深。龍應臺是一名作家,但更是一名苦口婆心的普通母親,她以最樸實無華的言語打動兒子安德烈的內(nèi)心深處,用溫柔的口吻.堅定的語氣,訴說中國籍的媽媽為什么會這么想,這么做,不為說服,只是要誠實表達心中感受。

于丹《論語》心得里面有這樣一段論述:"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看了這本書,我看到了他們之間如此坦誠的交流.他們母子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生活、心靈和世界。這是一種很好的尋求母子溝通的方式,同時反映了當代青年與母親之間的代溝,不同年代的教育和經(jīng)歷反映出來了不同的理念。

讀后不由我想起來我與學生的溝通,在學生的教育中,交流和理解是溝通的關鍵,一味強求命令式的教育必然失敗,對于成長中特別是逆反期的學生如何因循誘導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老師的壓力,家長的攀比,就業(yè)的壓力,我也曾經(jīng)為學生飽受煎熬與不安,在面對面交流產(chǎn)生抵觸情緒時也采用過書信的交流,但效果甚微。 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只有用自己的行為來感化孩子,沒有特權讓學生聽自己的,讓學生按自己的模式去生活和思考,"成長只是在獨立與放手之間" 。

與學生個體的課外交流的內(nèi)容包括學習、生活以及今后的工作等方方面面,無論是書本上有的還是沒有的,無論是學科知識還是其它方面的,無論是答疑還是教師的有意引導,一般有較強的針對性、目的性和現(xiàn)實性,都能為學生的素質(zhì)提高與能力的發(fā)展服務。我們的教育目的就是要發(fā)展學生的專業(yè)能力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使他們能協(xié)調(diào)地融人到社會群體中,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教師滲透在交流中的真心與關愛,會很容易被感受得到,并對其內(nèi)心產(chǎn)生震撼:既然教師在課外都那么關心、愛護與幫助自己,沒有理由把教師拒之于心靈的門外。學生認同了教師,就會樂意接受教師的教導,親其師,信其道。"現(xiàn)在一些學生厭學、偏學,不服管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無論是何種原因,良好的師生關系、適當?shù)膸熒涣鳎伎梢杂行Ц淖儗W生的不良情緒,把他們引到健康發(fā)展的軌道上來。

教師的人格魅力及待人處世的良好習慣,會自然而然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使學生終身受益。在歷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跟蹤中發(fā)現(xiàn),那些善于交流、善于鼓勵又具有愛心 、責任心的教師,其教出的學生較受社會的歡迎,所取得的成就也相對較高。其實,國外大量的實踐與研究早已表明,學生和教師的關系,影響著學生多方面的行為表現(xiàn),對健全學生人格、培養(yǎng)他們對社會適應能力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篇4

【裝備點工具】

嗯,最近在讀一點關于教育孩子的書,所以陰差陽錯就看到了這一本,《親愛的安德烈》,很早就聽說它的大名了,最近總算是讀完了它,雖然只是在微信讀書上草草地翻了一遍,但還是頗有些啟發(fā)的。不過我的小孩才五六歲,而書中的安德烈已經(jīng)十八歲了,年齡上還是有很大差距,不過無礙,就當是看看作者是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互動的吧。孩子的想法總是有些共通的,提前知道一點也好。關于為什么最近想讀點子女教育的書,那是因為我感覺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面還是缺少些理論指導,實踐這一塊一直是有的,每天和孩子的互動啊,怎么和他們說話,怎么讓他們學會做家務,或是和他們溝通做家庭作業(yè),又或者是學習禮貌,等等,在教育子女的實踐這塊肯定一直是有的,而且我也一直覺得自己應該是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但是很遺憾,在經(jīng)過了長時間的摸索之后,我發(fā)現(xiàn)并不是這樣的,我只是覺得自己懂了,但還是有很多盲區(qū),而且子女的心理發(fā)育也不會以大人的想法為轉移,他們有著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強求不得,另外就是,哥哥不是那么讓人省心,或者說哥哥表現(xiàn)得不像妹妹那么懂事,那么乖,那么符合大人的期待,這也讓我有點失落,感覺完了,BBQ了,這孩子不太喜歡學習啊,咋辦呢?這是他的命運安排嗎?如果我將一些東西就此歸因于命運,那么這會陷入一種“固化”的思維模式中去,我會用:“哎,命造如此,我也沒法子”來做自我安慰。但我還是不想放棄,我不想用這種僵化的思維去桎梏一個6歲的孩子的發(fā)展,所以我想到了向書籍求助,想到了知識,我希望用一些更具有彈性的思維工具和理論來指導我的教育實踐,這就是為什么最近我開始讀一些關于小孩子教育相關的書的邏輯。好的,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尋找到更多的可能性,注入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去。

【作為母親的龍應臺】

龍應臺女士,在大陸還是有點爭議,記得之前看過一段視頻,是講她在香港的一次演講,然后問到大家小時候聽過的關于故鄉(xiāng)的歌,這時候底下的觀眾席上就傳來了《我的祖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聽慣了……”

她是那種比較西方化的思維,更強調(diào)的是價值觀認同這塊的東西吧,對于極權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是非??咕艿?,所以也有了一句流傳很廣的話“我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大概是這個意思哈,怎么說呢,其實對于一個小老百姓來說,她說得也沒什么問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那個能力去關心什么大國崛起這種大話題的,反倒是聚焦于自己的那點“小確幸”,讓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不要時不時地陷入emo可能更加現(xiàn)實點。當然,對她爭議最大的不是這里,而是她的某方面立場吧,畢竟她是個臺灣人,有著一些她自個的想法,只不過可能影響力太大了,所以被放大了點。所以,當我在看這本書時,是需要放下某些偏見的,在這里她就是一位母親,一位渴望和自己的兒子有良好的溝通互動的母親,我就是想看看她是如何在和自己的兒子溝通的,以及她想要傳遞的一些觀點是什么。

【作為一種進化行為的反叛】

我看到了安德烈的某些反叛精神,那種歐美年輕人對于“酷”以及“個性”的追尋。他成長于德國的一個小鎮(zhèn),一種西方文化的環(huán)境氛圍中,他們的教育和亞洲式的“知識灌輸”型教育很是不同,我感覺到了他們的教育對于個性和思想自由的推崇,他們對于死板的知識是抗拒的,覺得那是書呆子、缺乏趣味的孩子的做法;另外就是,他們也在抗拒著中產(chǎn)階級保守的、中規(guī)中矩的主流價值觀,我一直在想,中產(chǎn)階級的主流價值觀到底會有著怎樣的特征?其實想想中國,對于孩子成功的期待,其實就是渴望孩子走一條中規(guī)中矩的成功之路,比如從幼兒園就開始抓起,生怕在起跑線上就落后了,然后要讀一個不錯的小學,甚至在小學就提前學完了初中的知識,然后要買學區(qū)房,家長也要跟著參與學習,要給孩子報一些以后能夠拿的出手的培訓班,讓他們有某種藝術特長;然后進了好的初中、高中,最后又要進排名靠前的985、211,而這還沒完,上了大學又要考慮以后的事業(yè)發(fā)展之路,要培養(yǎng)領導能力,或是考一大堆的證,又或是咋地咋地,畢業(yè)了,考入編制,或是成為醫(yī)生、律師,又或是跨國公司的高管,或是某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等等等,而這還沒完,還要娶/嫁一個門當戶對的老公/老婆,生個兩胎三胎的,最后過上人人稱羨的所謂的人生贏家的“中產(chǎn)階級”生活。但是,這種單一維度的成功公式讓人抑郁,這意味著成功的路上非常的卷,很多人都將是失敗者,最后無論結局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過得開心,這是一場讓大家都很疲憊的游戲,所以我很欣賞這些年輕人對于這種單一維度的成功標準的反叛,雖然像安德烈這種人,從小就生活在遠遠高于中產(chǎn)階級的家庭里,他就是一個被照顧得很好的王子,他的'反叛其實在我看來還是有些順理成章,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他父母那一代人還沒有什么根基,很自然就是要抓階層突破,抓功成名就,而到了他這一代人,就像是吃慣了山珍海味想要變成一個素食者一般,我能夠理解他的這種貴族式的淡淡的倦怠感,就是在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物上,自己卻表現(xiàn)得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這種反叛我覺得是一種社會發(fā)展的必然,也是一種進步吧。不過,我很想說明的一點是:擁有某種反叛精神固然很酷,但是也千萬別覺得自己的父輩就很low,其實他們相當優(yōu)秀,只不過他們是根基,是樹干,而下一代的人是開花,是結果,發(fā)展階段不一樣而已。

當然,這個也可以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理解,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現(xiàn)實處境,都需要有一些更有適應力應對方式和策略,所以,人類之所以在不斷地進步,有時候就是因為下一代人總是不喜歡聽上一代人的話,這種反叛精神,就是一種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力,是一種進化行為。

【竟然可以如此溝通】

讓我很羨慕的一點是,媽媽和兒子都具有開放性的心態(tài),都愿意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打開,直面分歧和多樣性的思維與價值主張,平和而且有深度地去探討這些東西,我覺得這真的是非常好的一種相處狀態(tài),做母親的并沒有嘗試去規(guī)訓孩子,去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生活,當然,我相信她也沒有這個能力,而兒子安德烈也是一個相當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的一個人,他在小小年紀就有著比較成熟且個性的思考,這讓我覺得兩個人都好棒,當然,這兩個人也不是一般的普羅大眾,一個是知名的大作家,一個是中德混血的兒子,具有多元的成長與學習背景,所以兩個人的基礎和層次都是挺高的,自然他們的對話也會有一定的深度。我在想,我好希望自己以后能夠和兒子、女兒進行類似的對話,敞開心扉,就各種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漫談,我們之間不一定要達成某種確定性的共識,但是這種形式的溝通本身就是一座橋梁,讓我們彼此了解,彼此包容,這就達到了對話的目的。我其實也在和老婆溝通,在看了這本書之后,我也想以文字的方式和老婆寫幾封信,然后她也以文字的方式給予回應,我想知道朝夕相處的我們能否通過文字的方式建立起一些新的精神上的連接,我們是否還有一些話能夠通過這樣的形式來表達,我相信會有的,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表達總是在抗拒著深沉,都是在進行著浮于表面的溝通,所以一些我想深入探討和溝通的話題都被一筆帶過了,我想嘗試將這些話題用文字的方式來重新進行對話與連接。

【國際視野】

安德烈給了我一種強烈的“國際感”,這是讓我覺得很稀奇的,我有時候有一個明顯的感覺,那就是身處在中國總感覺和身處在歐美有著一些文化上的鴻溝,其中之一就是身處歐美的很多年輕人都滿世界在跑,然后對于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文化都有著一種切身處地的感受,不過也不是全部哈,這也只是一部分,他們對于多元文化有著很大的包容性,對于血統(tǒng),他們并沒有那種強烈的忠誠感和歸屬感,他們更多的是歸屬于某種價值觀和文化圈子,而不是以血緣來確定自己的認同和歸屬,就好比安德烈,他有一半的華人血統(tǒng),但是他并沒有非常強烈的忠誠于某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想法,他就是他自己,他有自由選擇自己認同的價值觀的權力。而這一點和中國大陸的人們會有很強的對比,咱們中國人會非常強調(diào)自己的血緣上的紐帶和歸屬感,而將價值觀這種東西有時候會放在稍微后面一點,有時候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時常是立足于中國本土來思考的,而像安德烈這種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我看到了強烈的立足于國際視野的視角和立場,挺好的,這是一些新啟發(fā),讓我對自己過往的一些愛國主義啊,集體主義啊等等思想有了一些新思考,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平衡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安德烈因為身處在德國,或許有著一些對于納粹的關于政治正確的警惕,所以我也看得出來他們其實也有著一定的“歷史虛無主義”或者“國家虛無主義”的思想,突出自我、個性而貶低或者忽視國家、民族、集體,這二者究竟該如何平衡?其實我也沒有想好,我在想,這并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也不會有正確的答案,重要的是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對話、交流的過程。。

【放手】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這個世界,這是我得到的一點啟發(fā)。我只需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然后做好一些鋪墊、引導工作,在必要的地方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是,最終的成長還是需要孩子自己去通過實踐來完成。我看到了安德烈擁有著

很強的獨立精神,這是我所喜歡的,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這樣,能夠有勇氣和意志獨立地去探索這個世界,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充滿渴望,我當然也會和他們分享我的思想,我的觀點,我的經(jīng)歷,我的一些比較具有個性化的地方。但是,我并不是權威,我也并沒有提供標準答案,我所提供的一切都是參考資料,而孩子們的成長需要他們各自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去完成探索,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跌倒,很多彎路,很多挫折,但是,我并不打算將其定義為失敗,這一切都是成長的歷程和代價,有時候我甚至希望他們非主流一點,個性化一點,有自己獨立的想法一點,然后能夠堅定地去犯錯,去較真,去嘗試,去摸爬滾打,最后摔得遍地傷痕還能嘻嘻哈哈地站起來,勇敢地拍拍身上的塵土安慰爸爸媽媽:沒事的,我很好!你看,我又得到了一些不錯的收獲!

這個時代,已經(jīng)沒有了所謂的標準化的、確定性的“人生意義”,每個人的“意義”,都存在于他們的自我探索的過程之中。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篇5

昨晚在女兒復習時,我應讀書會的要求在寫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想。其實我的女兒對她的媽媽的童年也有很多好奇呢,媽媽5、6歲的時候在做什么,嗯,把鏡頭拉長,你會看到一個半高的小女孩在夏日昏睡的午后坐在小矮凳上,頭昂的高高的,目不轉睛地在看五斗櫥上的電視,此時電視里傳來音質(zhì)不是很好的歌聲,我所有童年最初的記憶都定格在夏日里一個小女孩守著一臺12寸的黑白電視機在聽歌,這算不算媽媽最早的音樂啟蒙呢。

而我的女兒,在這更早些時候已經(jīng)開始跳舞、唱歌、畫畫、小提琴了,你比媽媽幸運,更早接觸藝術和美的熏陶,而一直到十二、三歲現(xiàn)在的你更是可以經(jīng)常出入圖書館、美術館、音樂節(jié)、電影院……正如龍應臺所說你們這一代簡直就是大海里鮮艷多姿的熱帶魚啊!而十二、三歲的媽媽正穿過一條又一條亮晶晶的田間小路去給早起勞作的外公送早飯。

夏日的早晨,還有一層薄霧若有似無地飄散著,走在滿是露水的青草田埂上,初升的太陽光照在露珠上,亮晶晶的,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穗灌滿了漿,不時的有小青蛙,小蚱蜢從腳邊跳過,還有小水蛇哦,也會被它嚇一跳,在這樣靜謐而美好的夏日早晨,我才是那個侵入者哦!

這個時候也是最愛美的年紀,鄰居院子里的梔子花樹(真的是好大一棵),籬笆墻上的金銀花,菜園地上的“指甲花”,我每天都會去摘,戴在頭上、衣服上,還帶給老師、同學。而這些都是對小時媽媽美的熏陶,對嗎?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篇6

這個星期,我讀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令我感觸頗深。

《親愛的安德烈》是由著名作家龍應臺和她的兒子合著的一本書,書中摘錄了一位母親與她的兒子通過信件來互相了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歲時,龍應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任職,于是,這對母子暫時的分開了,等到卸任再回兒子身邊,安德烈已經(jīng)是一個小伙子了,龍應臺發(fā)現(xiàn),四年間,兒子長大了,母子間卻多了一堵無形的墻,如往往在同一個問題的看法上,雙方多次出現(xiàn)分歧,龍應臺感到兒子變了,他們是不同的兩代人,也是兩國人,中間橫著東西文化,于是,母子倆用了三年的時間,以書信的方式,進入了對方的世界、心靈,龍應臺“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歲的兒子”,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書中安德烈向母親這樣寫道:”媽媽,你跟我說話的語氣和方式,還是把我當十四歲的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理解我是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或’施舍‘”,書中不乏這樣的片段,語言犀利,點名了安德烈不希望媽媽還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他,希望自己能獨立,能長大。

在我的身邊,就有這樣一個的例子。我的一個好朋友婷婷,平時在學校里學習成績很優(yōu)異,是他們班的班長,是一個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女生,在他們班,她很受同學們的歡迎,有特別多的好朋友,活潑又開朗,但是,回到家中她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沉默不語,每天回到家就埋頭寫作業(yè),把自己悶在房間里,不喜歡和家人交流,把心靈的窗子也關得緊緊地,似乎不想讓一絲陽光照射進來。在家中不喜歡和父母傾談,她總是說與父母沒有話題可聊,但是和我在一起時,她就有說不完的話題:學校發(fā)生的趣事、她的好朋友的情況、她在學校的表現(xiàn)等等。后來,我與她進行了很深刻的一次交流,才知道:婷婷的爸爸又經(jīng)常出差,所以沒有時間與爸爸媽媽交流。我和她是有一些區(qū)別的,我喜歡傾訴,總覺得快樂的事情應該與每個人分享,所以,我是很喜歡和爸爸媽媽聊天,他們知道了我的情況,也會很快樂,這就讓我感受到父母其實很關心我,她們在傾聽我的話,我們在一起學習,他們在陪伴我成長。而婷婷不喜歡與父母交談,覺得自己與父母之間有代溝,無法溝通,因為現(xiàn)在的青少年都比較新潮,對網(wǎng)絡的詞匯比較熟悉,而有些父母并不了解自己的兒女到底喜歡什么,對什么感興趣,兒女又總是說些網(wǎng)絡潮語,就導致家長和兒女只見沒有共同語言,婷婷的內(nèi)心也就更加封閉了,

讀了《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我很想把這本書送給婷婷,希望她能通過閱讀這本書,理解爸爸媽媽的不容易,因為生活的重擔,使他們有些無暇顧及你的一些喜好,書中的一句話點明了多少青少年想擺脫父母,獨立生活的心聲:“也就是說,你到今天都還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恐怕婷婷也有過這樣的想法吧!使婷婷與爸爸媽媽之間的隔閡能夠慢慢被清除,變回那個開朗大方的她。龍應臺知道了兒子的想法,相信只要婷婷主動與父母交流,父母一定會知道她的想法的吧!

我希望天下的父母看這本書,讓同學們閱讀這本書!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篇7

這本書在閱讀上最大的感觸就是各自屬于自己時代并且跟時代深刻契合的母子兩人,在不同的語境交鋒下,進行長達三年的書信往來,這在現(xiàn)在連電話都不愿意多打給父母的我們看來是多么地難能可貴。毫無疑問,龍應臺的子女教育方式是成功的。書中安德烈在母親的循循善誘下,充滿傲氣卻沒有戾氣。

十八歲的安德烈,在觀念上與當下的我們并無差異,都渴望獨立的人格,都希望極力掙脫家庭的束縛,都有對前途的茫然,對政治事件的批判,對東西方文化的質(zhì)疑等等等等。我從來都不敢想象自己是否有一天我能夠和父母如此坦誠地傾訴彼此,如果是我向母親提出這些的疑問,她會如何回答我?也許根本沒有提出的一天。她們正在老去,她們在用自己認為正確的方法將我們從“偏離”的人生軌跡拉回“正道”,她們對于人生的感觸或許更加深刻但卻無法用準確的言語來做一場通暢的表達。缺乏溝通理解,便使得她們對孩子的關切與教導在孩子眼中就變成了枯燥的說教,或者是一次又一次的野蠻強制。安德烈是幸運的,她有一個睿智的學者母親,可以將自己的思考化作一封封書信。從中得出了許多人想到卻道不明的思考。

其實,我們也像父母愛我們那樣愛著自己的父母,或許她們認為我們在行動表現(xiàn)出來對她們的愛遠不足她們的三分之一,讓她們覺得,自己付出了一輩子到頭來只換來了子女淡漠疏離的巨大落差。我想,這在我看來,我也是很難接受的。很喜歡書里面的一句話:\你不用道歉,我明白我不是你最重要的一部分。那個階段,早就過去了。父母親,對于一個二十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搬家時碰破了一個墻角,你也不會去說“對不起”。父母啊,只是你完全視若無睹的住慣了的舊房子吧。 我猜想要等足足二十年以后,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沒有聲音的老屋,發(fā)現(xiàn)它..…

安德烈,生于1985年,今年已經(jīng)33歲了。我,生于1998年,卻一直活在1997年。

相關推薦

  •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 本文旨在為大家整理一篇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的文章。書籍讓我們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繽紛,假期時我們觀看了作品,相信您對于作品在內(nèi)心中會有獨特的體驗。撰寫讀后感可以很好的總結整理溝通后所獲得的心得和體會。敬請您閱讀并收藏本文!...
    2023-05-03 閱讀全文
  • 親愛安德烈讀后感系列 欄目小編特意為你呈上“親愛安德烈讀后感”,歡迎你閱讀與收藏。讀書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具有價值的知識內(nèi)容,讀完作者寫的作品后,里面情節(jié)總是扣人心弦。?通過讀后感分享您對圖書的深刻理解。...
    2023-03-10 閱讀全文
  • 關于親愛安德烈讀后感 閱讀優(yōu)秀作品是一個好的習慣,而閱讀后記錄自己的想法,更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作品這本書當中的細節(jié)感動了很多人。優(yōu)秀的讀后感都有哪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親愛安德烈讀后感。...
    2023-02-22 閱讀全文
  • 親愛安德烈讀后感合集 您是否對于寫讀后感存在很多疑惑呢?閱讀完作品,很多人為他的故事情節(jié)所感動。眾所周知,寫一篇讀后感一勢必要通讀全文??紤]到你的需求,小編特意整理了“親愛安德烈讀后感”,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2023-01-16 閱讀全文
  • 有關親愛安德烈讀后感集錦 作文從還是孩童時期就開始練習,寫作文是我們內(nèi)心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寫作文時一定要注意多結合自己身邊的事情來寫,寫好一篇作文需要注意什么?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有關親愛安德烈讀后感集錦,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队H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人生三書里的第二本,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起因是龍應臺和兒...
    2023-02-13 閱讀全文

本文旨在為大家整理一篇關于“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的文章。書籍讓我們走人生路途唱出春花秋月,落英繽紛,假期時我們觀看了作品,相信您對于作品在內(nèi)心中會有獨特的體驗。撰寫讀后感可以很好的總結整理溝通后所獲得的心得和體會。敬請您閱讀并收藏本文!...

2023-05-03 閱讀全文

欄目小編特意為你呈上“親愛安德烈讀后感”,歡迎你閱讀與收藏。讀書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更具有價值的知識內(nèi)容,讀完作者寫的作品后,里面情節(jié)總是扣人心弦。?通過讀后感分享您對圖書的深刻理解。...

2023-03-10 閱讀全文

閱讀優(yōu)秀作品是一個好的習慣,而閱讀后記錄自己的想法,更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作品這本書當中的細節(jié)感動了很多人。優(yōu)秀的讀后感都有哪些優(yōu)點值得我們學習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為大家精心整理了親愛安德烈讀后感。...

2023-02-22 閱讀全文

您是否對于寫讀后感存在很多疑惑呢?閱讀完作品,很多人為他的故事情節(jié)所感動。眾所周知,寫一篇讀后感一勢必要通讀全文??紤]到你的需求,小編特意整理了“親愛安德烈讀后感”,或許你能從中找到需要的內(nèi)容。...

2023-01-16 閱讀全文

作文從還是孩童時期就開始練習,寫作文是我們內(nèi)心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寫作文時一定要注意多結合自己身邊的事情來寫,寫好一篇作文需要注意什么?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你提供有關親愛安德烈讀后感集錦,更多信息請繼續(xù)關注我們的網(wǎng)站?!队H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人生三書里的第二本,也是我最喜愛的一本。起因是龍應臺和兒...

2023-02-13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