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為您提供優(yōu)質的幼兒相關資訊

[推薦]論語十二章教案3000字通用

發(fā)布時間:2022-12-09

論語十二章教案。

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主題欄目精選:“論語十二章教案”,敬請訪問。

學生要想適應當前的學習模式,教師在教學前就要準備好教案,做好充分的準備。教案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教案的內容具體要怎樣寫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小編特別整理來自網(wǎng)絡的論語十二章教案,請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讀!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 知識與能力:對《論語》十二章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2.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課內和課外材料的研讀并聯(lián)系自身實際體會學習《論語》的現(xiàn)實意義。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中國文化經(jīng)典的底蘊,使學生經(jīng)歷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養(yǎng)。

教學重點:

對《論語》十則和補充材料中關于“修身”的章句進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備怎樣的品性。

教學難點:

從文本中提煉、概括“修身”的方式。

一、導入:

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學的第25天,能告訴我,你們習慣初中生活了嗎?有些同學依然搖頭,十幾門的課程讓我吃不消;小學的好朋友被分到別的班級,我很孤單;住校的生活讓我很想家……學習生活上的煩惱接踵而至,我該怎么辦?

其實大家這些煩惱,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師已經(jīng)為我們解決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學來介紹他呢?

二、檢測預習:

1、孔子簡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鬃蛹A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jīng)》《尚書》《禮記》《易經(jīng)》《春秋》并稱“四書五經(jīng)”。

三、大聲讀文章:

1、學生讀,其他同學聽出有誤的地方并改正。

2、根據(jù)學案,自由誦讀。(在書上標出斷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3、老師范讀,學生評價。

提示:從停頓、重音、語調、語速、感情等方面著眼。

4、學生展示讀

要求: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兩章進行展示。

四、疏通文章:

1、結合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前六章。

2、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3、檢測學習成果。(要求: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點字。)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

五、反思拓展

還記得剛開始上課時老師總結的初一新生成長的煩惱嗎?科目繁多,無所適從。新學校里很孤單。宿舍沒有家里好,學不進去。請你運用今天在論語中學到的句子

來勸解他,為他排憂解難。

六、課堂小結:

不知面對這些煩惱的同學學過這一課是否有些釋懷了呢?

我們不得不佩服孔子作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為后世做出的杰出貢獻。大家看到的這幅畫像就是唐代吳道子根據(jù)史料畫的。兩邊的對聯(lián)是后人對孔子一生的評價——學為人師學不厭,行為世范教不倦。我提議咱們用現(xiàn)代人的鞠躬禮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嗎?

七、結束語:

通過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最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對文章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能夠學以致用,好下課!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一、預習檢測

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關知識,記住知識要點。

1、孔子:

2、《論語》:

3、注音

說、論、省、逾、罔、殆

慍、簞、堪、肱、篤

4、重點詞語理解

時習:慍:

信:傳:

立:天命:

耳順:罔:

殆:逾:

川:樂(之者):

曲肱:于我如:

焉:斯:

篤:

二、自主學習

讀注釋翻譯全文,分組提出疑難語句,供師生當堂解決。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譯: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譯: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譯: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譯: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p>

譯: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弊g: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譯: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譯: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譯: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譯:

二、交流展示(略)

三、檢測反饋

1、填空

《論語》是一部______體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輯錄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錄。宋儒把《論語》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稱為“四書”。

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張_______,鼓勵人們________,即“出來做事”。開______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藝者__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歷代統(tǒng)治者尊奉為至圣先師。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

2.掌握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的相關知識以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重點、難點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

2.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詞語如“而”、“之”等

3.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體會孔子所倡導的“為學之道”。

三、課時安排

兩個課時

四、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其先世為宋國貴族。少年時家境衰落。成年后做過“委吏”(司會計)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歲時由魯國中都宰升任司寇,攝行相事。后罷官,曾周游列國,終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文獻,并把魯國史官所記《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歷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傳“仁”的學說。在世界觀上,對殷周以來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動采取存疑態(tài)度,認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遠之”的見解。在認識論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學”與“思”的結合,提出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和“溫故而知新”等觀點。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相傳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應名實相副;在維護貴族統(tǒng)治的基礎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漢以后,孔子學說成為兩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影響極大?,F(xiàn)存《論語》一書,是研究孔子學說的主要資料。

后世對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贊譽,唐代的韓愈曾經(jīng)有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焙蟠慕y(tǒng)治者為了鞏固政權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為“至圣先師,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山東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國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宮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勝。

五、《論語》概述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

1、體式歸納起來有:

(1)、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僅指明是孔子的話,不寫出說話的環(huán)境(包括說話的對象),內容大多是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2)、對話體:記錄孔子對弟子(或其他人)的問題所作的回答,它寫出了提問者的原話,但沒有寫談話的背景;

(3)、敘事體:其中多少有一點情節(jié),但也往往是以記錄孔子的話為主。

2、內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為“七經(jīng)”之一,(七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jīng)》)。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舊注本有《論語注疏》(三國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論語集注》,清劉寶楠《論語正義》,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注》等。

六、創(chuàng)作背景

《論語》基本上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著作,主要記載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記載孔門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稘h書·藝文志》云:“《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于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睗h初所傳的《論語》,有古論、齊論、魯論之分,古論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寫成,孔安國曾為之作訓解,但已失傳。齊論為齊人所學,魯論為魯人所傳。東漢鄭玄就魯論篇章,參考齊論,為之作注,今亦殘佚。魏時的何晏集漢儒以來的各家之說,成《論語集解》,這就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論語》注本。

七、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范讀: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自瀆:學生自讀課文。

感知、討論:本文的內容包括學習的哪些方面?

本文主要包括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和思想修養(yǎng)。

2.課文講解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譯文:孔子說:“學習并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從心里感到高興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君子作風嗎?”

(2)、曾子(曾參,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譯文: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自己還不精通熟練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譯文:孔子說:“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于世;四十歲能通達事理;五十歲的時候我懂得自然的規(guī)律和命運;六十歲時對各種言論能辨別是非真假,也能聽之泰然;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法度規(guī)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譯文: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譯文:孔子說:“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涂;思考不讀書,就無所得?!?/p>

這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法:要學習與思相結合。啟示: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迷茫;只思考卻不學習,就會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譯文∶孔子說∶“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譯文∶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p>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譯文:孔子說:“三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善的方面向他學習,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p>

這句話,表現(xiàn)出孔子自覺修養(yǎng),虛心好學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譯文: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p>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譯文:孔子說:“軍隊的主帥可以改變,普通人的志氣卻不可改變?!?/p>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譯文: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的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論語》散文的寫作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

語錄體是《論語》文體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記錄孔子的只言片語,或是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的對話,都比較短小簡約,還沒有構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墩撜Z》這種在對話中說理的形式,直接影響了先秦說理文的體制。

《論語》的文學色彩在于表現(xiàn)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實、含蓄雋永的語言。言近旨遠、詞約義豐的說理,形象雋永的語言,使它成為先秦說理文主要的形態(tài)。

八、歸納總結

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通悅,愉快,yuè。

一詞多義

1、而:學而時習之(順接連詞,可譯為“然后”)

學而不思則罔(轉折連詞,可譯為“卻、但是”)

博學而篤志(并列連詞,可譯為“而且”)

2、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溫故而知新(知道)

3、為:為人謀而不忠乎(給,替)可以為師矣(當,做)

詞類活用

學而時習之

(二)、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學習態(tài)度: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四)、修身做人: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九、課堂小結

本文的內容圍繞著孔子的言談舉止,向我們展示了其形象、性格、思想觀點和態(tài)度,通過學習本文我們能夠準確的背誦和翻譯本文,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常識,理解了文章的深層含義和主旨。

十、課下作業(yè)

默寫全文、做相關的練習題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初步了解學習古文的方法和規(guī)律,積累文言詞匯并正確翻譯課文。

【2】了解孔子及《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體會蘊含的深刻道理。

2、過程與方法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的思想內容,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語錄蘊含的深刻道理,培養(yǎng)以學致用的意識。

三、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誦讀、討論等。

四、教學用具

課文錄音、多媒體課件等相關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己介紹對孔子了解情況,老師用多媒體展示孔子相關資料。

2、學生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強調讀音和節(jié)奏?!窘處熝不刂笇?,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停頓等,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明確: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強調:文言實詞“單”變“雙”。如:學—學習,樂—快樂,溫—溫習,師—老師,思—思考,知—知道等。

【三】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1.通假字

(1)不亦說乎(“說”同“悅”,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2.詞類活用

(1)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2)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3)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動詞,分別譯為“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和體會”)

(4)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5)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

3.古今異義

(1)飯疏食,飲水(古義:冷水;今義:泛指所有的水)

(2)三人行(古義:表示概數(shù),表示多;今義:表示確數(shù))

4.一詞多義

樂不亦樂乎(高興);

回也不改其樂(樂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快樂);

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比);

于我如浮云(像);

知人不知而不慍(了解);

溫故而知新(得到,懂得);

而學而時習之(連詞,表并列,而且);

三十而立(連詞,表修飾,可不譯);

學而不思則罔(連詞,表轉折,但);

切問而近思(連詞,表遞進,并且);

為為人謀而不忠乎(替、給);

可以為師矣(做)。

【四】精讀課文,深入探究重點句子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明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惱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明確:只是讀書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疑惑。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明確: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yōu)點而學習,如果也有他們的缺點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明確: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p>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確:廣泛學習且能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發(fā)問求教,多思考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五】研讀課文,品味語言

1.文章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容。

(1)學習態(tài)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習方法: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傳不習乎?

③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品德修養(yǎng):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④子曰:“賢哉,回也……”

⑤飯疏食,飲水……

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總結課文,感悟蘊含哲理

本文是語錄體散文,通過師徒對話或借題發(fā)揮,闡述了學習應該有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貧賤不移、求學為樂的精神,穩(wěn)固知新、學思結合的學習方法,誠實守信、厚道仁義、堅守節(jié)操的思想品德。

【七】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你是怎么看待“簞食瓢飲”的?

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贊同以上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利用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八】課堂練習

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復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感到疑惑。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九】作業(yè)

背誦并默寫《論語》十二章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5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語感。

2、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3、了解各則語錄的內容。

【學習重難點】

1、能流暢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2、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重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鞍氩俊墩撜Z》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這部儒家經(jīng)典對后世的卓越貢獻。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孔子,隨著這位“萬世師表”一起去探討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預習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

明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教師范讀,強化解讀文義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學生討論交流解決。

“單”變“雙”。如:學--學習、樂--快樂、溫--溫習、師--老師、思--思考、知--知道、擇--選擇。

(二)再讀課文,疏通文義

1、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1)通假字

①不亦說乎(“說”同“悅”,喜悅)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2)詞類活用

①學而時習之(名詞作狀語,按時)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詞作狀語,每天)

③溫故而知新(形容詞作動詞,分別譯為“舊的知識”、“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動用法,以……為快樂)

⑤飯疏食,飲水(名詞作動詞,吃)

(3)古今異義

①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允許或能夠)

②三人行(古義:表示概數(shù),表示多;今義:表示確數(shù))

(4)一詞多義

樂不亦樂乎(高興)

回也不改其樂(樂趣)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以……為樂趣)

2、重點句子的翻譯。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明確: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也是一個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嗎?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明確:只學習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疲倦而無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明確:幾個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yōu)點來學習,不好的地方就對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明確:孔子在河上感嘆說:“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淌?!?/p>

(5)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確:廣泛地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懇切地向別人發(fā)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這里面了。

(三)整體感知

根據(jù)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內容。

明確:

第一章:第一句講學習方法,第二、三句講修身做人。

第二章:討論學習方法,說明了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

第三章: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

第四章:講的是不同年齡階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

第六章:討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顏回安貧樂道的高尚品質。

第七章:講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第八章:講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應樂在其中,不羨慕、不貪圖不義之財。

第九章:前兩句講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要虛心求教,取長補短,彌補不足。后兩句講的是要學習別人好的地方,對照別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點。

第十章:說明要學會珍惜時間。

第十一章:前兩句將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即使是一個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輕易改變。

第十二章:一個人要有大志,還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較大的收獲。

三、板書設計

重要字詞

重點句子

每章要點理解內容--掌握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解讀各則語錄并進行分類,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

3、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學習重難點】

1、解讀各則語錄并進行分類,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重點)

2、聯(lián)系實際,體會課文豐富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從《〈論語〉十二章》中學到了很多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和修身做人方面的知識。這十二章的語言都很簡練,但卻蘊含著非常深刻的道理,學習后,每個人都會受益匪淺。此外,《論語》是成語最多的文化典籍,我們就更不能小視對這篇課文的挖掘。接下來,我們就繼續(xù)學習本課。

二、教學新課

1、文章分別講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請分別找出相應的句子。

明確:分別講了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品德修養(yǎng)三方面的內容。

(1)學習態(tài)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③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2)學習方法: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②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傳不習乎?

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品德修養(yǎng):

①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④子曰:“賢哉回也……”

⑤飯疏食,飲水……

⑥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⑦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系上,孔子認為“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里,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而時習之”。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復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疲倦而無所得。

在學與問的關系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為羞恥。

三、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勤于復習

學思結合

學習態(tài)度以學為樂

誠實謙虛

珍惜時間

修身做人寬厚仁義

堅貞守節(jié)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做人

四、拓展提升

在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社會,你是怎么看待“簞食瓢飲”的?

生甲:顏回的這種治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在這么艱苦的條件下,還能夠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真是不容易,所以說,能吃苦是成功的必要條件。

生乙:我從顏回身上看到了他的那種高潔的學者風范。他不會因為物質條件的簡陋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和夢想,不會轉而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中,最終也不會迷失自我。

生丙:我不太贊同以上二位的意見。我覺得沒有必要完全摒棄優(yōu)厚的物質條件,利用它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不也很好嗎?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2、掌握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論語》的基本情況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學重點

掌握古文中重點詞語及句式的用法,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領悟《論語》十二章的深刻含義,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①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②朗讀、背誦課文。

③研讀前六章內容。

一、導入 ,出示學習目標

1、中華民族有著數(shù)千年的文明歷史,產(chǎn)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為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二章》。

出示學習目標并板書課題

2、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chuàng)者,被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

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成為儒家的重要經(jīng)典。

二、初讀感知

朗讀課文

①范讀 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②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jù)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逾矩(yújǔ ) 簞(dān)

好(hào) 肱骨(gōng ) 篤(dǔ)

三、賞讀課文

1、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

a、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匯。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匯大多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fā)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為“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xiàn)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著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jù)句子理解詞義,根據(jù)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包括全文中的重點詞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一簞食。

◆人不堪其憂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于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jù)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六章。

學生較為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傳不習乎?

d、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e、人不堪其憂

四、自主質疑:學生自主質疑,合作解決。

五、練習: 反復朗讀,直到成誦。

六、作業(yè)

① 背誦課文。

②抄寫、識記字詞。

③預習剩余部分內容 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①研讀后五段內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③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yè) ①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朗讀背誦 ①朗讀課文。 ②背誦課文。

三、賞析課文

理解后六章內容

1、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余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②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③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2、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①學習方法 ②學習態(tài)度 ③思想修養(yǎng)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 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gu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三、學生質疑,小組合作解決。

①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談談感想。

②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③“溫故而知新”對于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么重要意義?

拓展延伸: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并板書:溫故知新、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p>

四、當堂練習:(具體內容見練習冊)

五、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yǎng)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后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yè)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

② 搜集《論語》中有關做人道理的簡短的語錄四條,讀一讀,背一背。 二次備課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態(tài)度: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個人修養(yǎng): 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成 語: 溫故知新、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guī)?/p>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yǎng)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一)、作家、作品簡介

(二)、檢查預習情況

(三)、聽錄音范讀,學生在音樂中初讀課文

(四)、學習前六章內容

(五)、分類歸納前六章內容

四、課堂小結

從通假字、古今異義、一字多義等方面對前六章進行知識點小結

作業(yè)布置:

1.有哪些成語出自剛才學習的這六章當中?

2.我們稱二十歲為“及冠”,稱三十歲為“而立”,四十歲為“不惑”,五十歲為“知天命”,六十歲為“耳順”(也稱為“花甲”),那么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乃至一百歲又分別稱為什么呢?

3.背誦前六章,熟讀并自行翻譯后六章。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8

一、學情分析

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是升入初中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七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主動能力,善于思考并且樂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只是文言文的學習對他們來說會顯得枯燥無趣,甚至感到反感和恐懼,學習興趣較低。教學時要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去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消除反感、恐懼的心理,逐步喜愛閱讀文言文。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一些淺顯的文言文基礎知識,打好扎實基礎,從而為今后的文言文學習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語文常識

(1)了解孔子的生平簡介。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

2.語言:

(1)理解并積累重要的詞語。

(2)理解并翻譯文中重要的詞句。

3.閱讀:

反復誦讀,背誦前六章。

4.價值觀:

理解本文的表達效果,聯(lián)系生活實際,端正人生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并掌握《論語》相關文學常識

2.積累重要的文言詞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

3.理解《論語》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和現(xiàn)實意義,體會其中的“為學之道”,使學生學有所用,在今后的學習中端正態(tài)度,改進方法。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通過朗讀、品讀和誦讀,品味文章語言,理解文章的主旨。

2.合作探究法。鼓勵學生借助課文注釋,并通過查字典、參考其他資料等方法,自主閱讀,在合作中探究并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論語》相關文學常識。

2.反復誦讀,背誦前六章。

3.結合關鍵詞語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端正人生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墩撜Z》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熠生輝。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走進其中的一部分,研讀《十二章》。(板書標題)

(二)問題探討1:文學常識

《論語》作為儒家經(jīng)典,其內容和影響的相關文學常識需要掌握。

【要點】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學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xiàn)“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xiàn)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在實現(xiàn)政治理想的過程中屢屢受挫,最終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yǎng)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者七十二人。孔子以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學習態(tài)度,為后人所稱道。

《論語》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并稱“四書”。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它以語錄體、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三)問題探討2:誦讀入境

理解文言,首先要讀準文言。配合音樂,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讀出古文韻味。

【要點】

1.結合注釋,自學前六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2.將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提示:

(1)“乎”“矣”“哉”“也”“夫”均為語氣詞。“乎”,一般在問句結尾,或反問、或疑問,根據(jù)上下文而定?!耙印薄霸铡薄耙病辈环g,“也”的用法與《詠雪》一課中“左將軍王凝之妻也”不同?!把伞庇袝r也可以作為語氣詞,它的用法則不同,在書上已經(jīng)有解釋了。

(2)“之”與“下車引之”的“之”用法一樣,都是代詞,所代內容根據(jù)文本而定?!皩W而時習之(代學習的內容)”,“知之者不如好之(代學問和事業(yè))者”,“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擇其善者而從之(代優(yōu)點),其不善者而改之(代缺點)”。

(3)“而”“其”在文中出現(xiàn)了多次,也有不同的解釋,需要我們根據(jù)上下文含義而定,這個字出現(xiàn)的較多,因此我們放在文中解釋。

(4)圈出三類字:通假字,如“說”“有”。古今異義字,語義與用法與今天有所區(qū)別的字,如“傳”“故”“新”“樂”“飯”以及需要我們重點理解的字。

(四)問題探究3:結合注釋,疏通前六則文意

【要點】

1.子曰:“學而時習①之,不亦說②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③,不亦君子④乎?”(《學而》)

注釋:①時習:按一定的時間復習。時,按時。②不亦說(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嗎?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問語氣。乎,語氣詞。說,通“悅”,愉快。③慍(yùn):生氣,發(fā)怒。⑥君子:這里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

翻譯: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后又按一定的時間去復習它,不也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到這里)來,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理解: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

2.曾子曰:“吾日①三?、谖嵘恚簽棰廴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④乎?傳⑤不習乎?”(《學而》)

注釋:①日,每天。②三省(x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檢查,反省。③為,替。④信:誠信。⑤傳(chuán):傳授,老師傳授的知識。

翻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

3.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學,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順⑤,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⑥矩⑦?!保ā稙檎罚?/p>

注釋:①十有(yòu)五:指15歲。“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shù)的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常常加“有”字。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③惑:迷惑,疑惑。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認為天是世間萬物的主宰。⑤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的解釋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⑥逾(yú):越過,超過。⑦矩(jú):法度。

翻譯:我十五歲就有志于做學問,三十歲能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歲時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到七十歲能隨心所欲卻不逾越規(guī)矩。

理解: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漸提高的過程。他認為人的道德修養(yǎng)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在這個過程中,道德修養(yǎng)達到了最高的境界。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guī)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4.子曰:“溫故而知新①,可以為師矣。”(《為政》)

注釋:①溫故而知新:溫習學過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

翻譯: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學習方法)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①,思而不學則殆②。”(《為政》)

注釋: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②殆(dài),疑惑。

翻譯: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有害。”(學習方法)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①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②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注釋:①簞(d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②堪:忍受

翻譯: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那窮困的憂愁,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個人修養(yǎng))

六、課時作業(yè)

復習、背誦、默寫并翻譯前六章

第二課時

一、課時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背誦后六章。

2.結合關鍵詞語理解句意、文意,提高文言閱讀理解能力。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二、教學過程及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這一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論語》第七到第十二章。

(二)問題探討1:誦讀入境

理解文言,首先要讀準文言。配合音樂,讀準字音和節(jié)奏,讀出古文韻味。

【要點】

1.結合注釋,自學后六章的大意,圈出各章中需要重點理解的詞語。

2.將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詞語及自己無法理解的詞語標注出來并提出。(通過板書或投影展示出來)

(三)問題探討2:結合注釋,疏通后六則文意

【要點】

7.子曰:“知①之②者不如好③之者,好之者不如樂④之者?!保ā队阂病罚?/p>

注釋:①知:懂得、了解②之:代詞,它,這里指學問和事業(yè)。

③好(hào):喜歡,愛好。④樂(lè):以…為樂趣。

翻譯:孔子說:“懂得學問和事業(yè)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p>

理解:這里,孔子強調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才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8.子曰:“飯疏食飲水①,曲肱②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③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p>

注釋:①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飯,這里是吃飯的意思。古代漢語中,“水”指冷水,“湯”指熱水。②肱(gōng):胳膊上從肩到肘的部分,這里指胳膊。③于:對,對于。

翻譯: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其中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理解: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散佟衿渖普撷诙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p>

注釋: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②善者:好的方面,優(yōu)點。

翻譯:孔子說:“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的缺點就要改正?!保▽W習態(tài)度)

10.子在川①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②?!保ā蹲雍薄罚?/p>

注釋:①川:河,河流。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逝,往、離去。斯,這,指河水。舍,舍棄。

翻譯:孔子在河邊感嘆道:“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p>

11.子曰:“三軍①可奪帥也,匹夫②不可奪志也。”(《子罕》)

注釋:①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500為一軍。②匹夫:平民中的男子,這里泛指平民百姓。

翻譯:孔子說:“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卻也不可以奪去他的志氣?!?/p>

12.子夏曰:“博學而篤①志,切問而近思②,仁③在其中矣?!保ā蹲訌垺罚?/p>

注釋:①篤(dǔ):堅定。②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情。③仁:仁德。

翻譯:子夏說:“廣泛地學習并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并能多考慮當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四)問題探究3:梳理所學

《論語》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十二章中,哪幾句是講學習方法?哪幾句是講學習態(tài)度?又有哪些語句是講個人修養(yǎng)?

【要點】

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tài)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2W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問題探究4:《論語》現(xiàn)實意義

《十二章》中所蘊含了哪些深刻哲理和現(xiàn)實意義?對我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能夠產(chǎn)生哪些影響?

【要點】

人格修養(yǎng):永不松懈,時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時刻關注身邊的人與事,從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

治學態(tài)度:善學善思,時時溫習舊知

處世方法:堅守自己的信念,絕不因暴力或窮困或改變。

(六)課時作業(yè)

1.背誦《論語》十二章。

2.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9

一、背景資料,明確學習重點

(屏幕顯示)

孔子(前551-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代表人物。

(屏幕顯示)

《論語》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寫,以語錄體和對話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屏幕顯示學生批注“語錄體”)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體的寫法,語言精警生動,充滿智慧,格言警句,美不勝收。

(屏幕顯示)

《論語》,名句的集錦、格言的薈萃、成語的寶庫。許多成語,如盡善盡美、三思而行、舍己為人、學而不厭、循循善誘、舉一反三、溫故知新、言傳身教、不恥下問、見義勇為、當仁不讓、任重道遠、死而后已等,早已融入我們的血液。

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分為略讀和細讀兩個步驟。略讀,了解一下;細讀,深入地品析。

二、略讀文本

(屏幕顯示)略讀

師:學習本課可以有四種收獲,請做筆記。

(屏幕顯示)激勵志向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p>

(屏幕顯示)陶冶情操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屏幕顯示)啟迪智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p>

(屏幕顯示)積累語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弊釉诖ㄉ显唬骸笆耪呷缢狗颍簧釙円??!?/p>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師逐一講解每一句的意思。學生不齊讀,不齊背,各自開始讀背起來。)

三、細讀文本

(屏幕顯示)細讀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

賢:有道德的,有才能的,高尚的。

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堪:能忍受。

憂:憂愁,這里指“我看而憂愁”。

(老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朗讀。)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說:“賢德啊,顏回?。ㄖ挥校┮缓勶?,一瓢水,住在窮巷陋室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貧困,顏回卻依然快樂。真是賢德啊,顏回!”

(屏幕顯示)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章是這樣充滿情感地贊美顏回的,,

(學生思考,做旁批提問評點)

(屏幕顯示)

倒裝、感嘆、反復、描述、對比

(屏幕顯示)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

師:如此短小的篇章,如此精妙的手法和深摯的感情,因此,這一章有著極美的結構,深摯的情感。同學們如果要用這一章來訓練自己的閱讀分析能力,在分析結構上、在分析用詞造句上都是可以反復進行的。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飯疏食飲水:吃粗糧,喝冷水。

曲肱而枕之:彎著胳膊當枕頭。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那不合道義而得來的富和貴,對于我來說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樣?!?/p>

(老師逐字逐句講解,學生大聲讀)

(屏幕顯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边@一章是這樣生動地表達孔子的志趣的,,

(屏幕顯示)描述抒情

議論抒情

(學生做筆記)

(屏幕顯示)對比賞析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話題:這兩章都.......

師:這兩章都寫了什么,都有什么,你盡情地去對比、提煉、發(fā)現(xiàn)吧。開始思考,做旁批,待會兒我們再來交流。我觀察你們的筆,要動起來。

(學生靜思默想、做旁批、同桌之間交流、提問評點)

(屏幕顯示)

這兩章都寫了貧困。顏回極貧,處之泰然,孔子困窘,自尊自愛。

這兩章都寫了志趣。顏回貧賤,不改求學的樂趣;孔子不得溫飽,卻安貧樂道。這兩章都寫了心境。顏回貧困,心境恬淡,孔子清貧,視不義之富貴如浮云。這兩章都寫了追求。前者是孔子的深情贊嘆,后者是孔子的自述心志。

這兩章都描寫生動,情趣盎然,表現(xiàn)了高尚的節(jié)操,高潔的品性。

這兩章都寫了“樂”。坦然的心境,表現(xiàn)了開闊的心胸,表現(xiàn)了內心的強大。

四、結課

在大聲讀背中下課。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的說課篇目《〈論語〉十二章》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論語〉十二章》是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第12課課文。它選自于我國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第三單元所談論的“學習生活”這個話題,所選課文側重于寫學習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二章》,著重敘述了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狀態(tài)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二.知曉學生學情

1、從教育心理學的分析看學情:這是同進入七年級后第二次學習文言文,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尚且存在一定難度,而且學習興趣較低。

2、從學生基礎分析:我們位于城鄉(xiāng)結合部,生源嚴重不足,所照學生基礎薄弱,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應降低難度。

2、要上好這節(jié)公開課,教師必須在預習課上加強對學生的指導。

三、學法和教法

1、根據(jù)學生學情,我們在預習課上應指導學生要充分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章語錄的意思。為將來繼續(xù)學習古文打下堅實基礎。

2、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yǎng)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這也符合語文新課標的要求。

3.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教師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點撥學生。初中學生已逐漸產(chǎn)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fā)學生。

4.誦讀法

語文教學要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初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復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yǎng)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5.采用多媒體,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四、教學過程展示及設計理念闡述

1、導入語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曾經(jīng)這樣標榜過《論語》的作用:“半部論語治天下?!敝醒腚娨暸_《百家講壇》欄目中北京大學教授于丹曾用七天時間講解《論語》心得。孔子在國外的影響:韓國的孔廟、日本的孔廟、新加坡的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論語》的著作、法國巴黎1788年出版的《中國著名哲學家孔子生平》。

設計理念闡述: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看到中學生不喜歡學習文言文,理由無非是時代久遠、學了沒用、枯燥乏味之類。也有語文教師向我說傾訴過同樣的感受,問我文言文該怎么教。我的回答是:先把他迷住再說。這樣的導語無非是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他們學習古文的興趣。

2、預習檢測

A、學《論語》說《論語》(介紹《論語》這部書)。

B、學《論語》知孔子(介紹孔子生平,及其所著典籍)

C、學《論語》清字詞(掃除課文中的生字詞障礙)

D、學《論語》譯課文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了解《論語》及孔子,理解每一章。可以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

3.教學目標確定

教學目標的確定可有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討論確定,也可有師生共同確定。但無論是那種確定方法都在強調學生的參與。我采用的是:師生共同確定。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依據(jù)單元提示,結合本課具體內容及課后練習,師生共同確定本課的教學目的:

A、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C、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懂得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種三維目標有利于教師操作。

4、學《論語》理知識

A、梳理文言文知識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復習習慣??梢苑譃樗膫€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

教學方法:先展示課件,請同學舉手發(fā)言,回答各個部分的問題,老師適當加以解釋。然后,在學生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教師延伸說明這種學習方法——“歸納整理法”的好處:a有利于理清課文知識點,便于積累、復習。b有利于訓練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c有利于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

B、梳理課文思想內容

在上節(jié)課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從“求知識態(tài)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個方面梳理課文內容,從而感受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

5.學《論語》悟人生(聯(lián)系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蘊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huán)節(jié)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2個月時間所出現(xiàn)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jié)課所蘊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并能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老師舉例,設置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例: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著把作業(yè)寫完,但老師發(fā)現(xiàn)他的作業(yè)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jīng)過思考,不會的就空著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么教育他們呢?為什么?

討論之后,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并解釋意思。

6.學《論語》寫心得

我們學習完這篇課文,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對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大家把自己學習《論語》的心得體會寫下來。也希望同學們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11

一、教學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內容。

2.掌握關于學習方法與學習態(tài)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

答:君子通過學習來塑造自我,完成自我的價值,學習的目的是成人,己立則能立人。而不是通過學習來沽名釣譽,謀求利祿,或者是為學而學。前者便是為己之學,后者便是為人之學。錢穆先生說:為已履道而行,為人,徒能言之。(見《論語新解》)

附:《荀子勸學》注釋及譯文

注釋:

1乎:于。箸:通貯。布:表露,流露。形:顯露,顯現(xiàn)。

2端:輕聲說話。端:通喘。蝡:通蠕,微動,輕微的舉動。一:即全,指人的一言一行。法則:準則,規(guī)則。

3則:轉折連詞,卻,只有。曷(hē):疑問代詞,相當于怎么。

4學:求學,學習。

5美其身:即使自身完美。禽犢:古代用作饋贈的禮品,用來比喻那些小人用此來做為進身之物。

6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所以別人沒有向你求教而你卻告訴他,這叫做急躁,向你請教一個問題你卻回答了兩個問題,這叫做嘮叨。問:請教,提問。傲:急躁。囋:語聲嘈雜,反復地說。

7向:同響。即回響,也就是有問必答。

8學莫便乎近其人:學習沒有比靠近好的老師更為便捷的了。莫:沒有。便:簡便,方便。其:代詞,指老師一類的人。

9說:詳說,細說。

10不切:不切合實際,指不合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

11約:簡略,不詳細。

12方:通仿,仿效。習:練習,這里是指按君子的學說去實踐。遍:普遍、廣泛。周:全。

譯文

君子的學習,聽在耳朵里,記在心中,表露在身體的儀態(tài)上,顯現(xiàn)在行動舉止上。輕聲的說話,小心的行動,一言一行都可以作為準則。小人的學習,從耳朵里聽進去,又立刻從嘴說出來。嘴與耳朵之間的距離只有四寸遠,怎么能使自己的身軀都得到完美呢?古代的人求學是為了自己,現(xiàn)在的人求學是為了他人。君子學習,是為了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完美。小人學習,是為了拿學來的東西去討好別人。所以,別人沒有向你提問你卻告訴他,這叫做急躁,別人向你提一個問題,你卻回答了兩個問題,這叫嘮叨。急躁不對,嘮叨也不對。因此,君子對別人的提問應該像回聲似的,問什么回答什么。學習沒有比接近老師更便利的了,《禮經(jīng)》《樂經(jīng)》雖然記載了一些法度標準,但是卻不夠詳細,《詩經(jīng)》《尚書》雖然記載了舊的政治事理,但卻不符合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春秋》的內容過于簡單,因此不能讓人很快理解。仿效良師并且親自學習實踐君子的學說,才能培養(yǎng)出高貴的品質而學習到廣博的知識,對于世事也就通曉了。所以說,學習沒有比接近良師更快的了。

八、相關藝術作品展示

1.孔子像(見PPT)

2.孔子故居(見PPT)

3.海外孔子學院(見PPT)

九、延伸閱讀

大家讀《論語》會發(fā)現(xiàn),這里面做人最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標準就是兩個字君子,其實這是我們在今天也經(jīng)常說到的一個標準,說某某人非常君子。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一部短短的兩萬多字的論語,其中君子兩個字就出現(xiàn)了一百多次。

我們把孔子對于君子所有的言語、界定、描述總結在一起,會發(fā)現(xiàn),大概做一個君子要有幾個層次上的要求。

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是君子的第一個標準。

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內心。他的內心完滿、富足,先修繕了自我修養(yǎng),而后表現(xiàn)出來一種從容不迫的風度。

司馬牛曾經(jīng)問過孔夫子,什么樣的人才能夠稱為君子呢?

孔子答:君子不憂不懼。

司馬牛又問:不憂不懼,就可以叫君子嗎?

他可能覺得這個標準太低了。

孔子說:反躬自省,無所愧疚,當然沒有什么可憂可懼的。

我們把孔夫子的意思轉化成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一個人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這個標準呢,說低也低,我們每個人可以做到;說高這也是一個至高無上的標準,大家想想,要是自己做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又是極不容易的事。所以孔子才把它作為君子的人格標準。

孔子在給學生講課的時候曾經(jīng)很認真地跟他們討論過君子的問題,他說: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孔子一上來很謙虛,說不憂、不惑、不懼這三點自己做不到。

什么叫仁者不憂?

就是說,一個人有了一種仁義的大胸懷,他的內心無比仁厚、寬和,所以可以忽略了很多細節(jié)不計較,可以不糾纏于小的得失,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內心安靜、坦然。

什么叫知(智)者不惑?

在區(qū)區(qū)半個世紀之前,一個人一生可能就在一個單位,婚姻基本上不會有任何變動,從小到老可能就住在一個大雜院里。人們的煩惱可能是生活的或然性和可選擇性太小。

但在當今社會,我們的痛苦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選擇太多,這是一個繁榮時代給我們帶給我們的迷惑。

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內心的選擇能力更強大。當我們很明白如何取舍,那么那些煩惱也就沒有了,這就是孔夫子所說的知者不惑。

什么叫勇者不懼?

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兩強相遇勇者勝,也就是說,當你的內心足夠勇敢,足夠開闊,你就有了一種勇往直前的力量,自然就不再害怕了。

一個真君子做到內心的仁、知、勇,從而就少了憂、惑、懼。

孔子說這三條我做不到。子貢說:夫子自道也您說的不就是您自己嘛!

大家看,孔子告訴我們的做人標準,不是苛責外在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精力、修養(yǎng)用來苛責內心。

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我們今天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很多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立場上想問題。

因此,只有才能做到真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說老天爺不給我機會,也不抱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了解我。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了對外界的抱怨和職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

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今人學習是為了炫耀于人、取悅于人。真正尊崇學問的人,他的學習是為了人心靈的建樹,從書本上學,從社會上學,從小學到老,無非是學一種把握幸福的能力。

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yǎng),而且內心忠誠的公民,然后以此在社會上安身立命,學習的目的就是完成這么一個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而為人之學又是什么呢?

它是把學到的知識當成工具,當成一種技能,以之謀一份職業(yè),為自己謀一份福利。

孔子曾經(jīng)直接了當跟他的學生子夏說:女(汝)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就是說,你要想著提高修養(yǎng),不要老惦記眼前的一點點私利。

孔子從來不說做君子就要象誰誰誰那樣,在孔子看來,做君子就是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因為你的內心真正有了一種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這使我想起一個小故事:

在一條小街上,三個裁縫開了三家裁縫店,每一家都想招攬最多的客人。

第一個裁縫掛出了一個塊大牌子,上寫: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縫。

第二個裁縫一看,覺得我要比他更高一點啊,于是做了一塊更大的牌子,上面寫著:我是全國最好的裁縫。

第三個裁縫想了想,難道我還能寫是全世界最好的裁縫嗎?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塊很小的牌子掛出去,結果這條街上的客人都來了第三家,前兩家變得冷冷清清。

這第三個裁縫的牌子寫得是什么?上面寫道:我是這條街上最好的裁縫。

也就是說,他把這個視線放回到眼前,從當下做起,反而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做好自己的事,當一個善良的人,這是《論語》對于君子的第一條界定,但是不是做一個善良的人就可以稱之為君子了呢?還不是。

做一個內心完善的善良的人,使成為君子的前提。但僅有這個是不夠的,孔夫子心目中的君子,不僅是一個好人,還是一個偉大和高尚的人,他要胸懷天下,奮發(fā)有為。

孔子曾經(jīng)說過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論語憲問》)。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自己的小家,自己的小日子,那么這個人就不能夠成為一個真正的君子。

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jīng)說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

這樣一份擔當,后來就演化成了中國儒家人格中所謂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中國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從來不是徹底分離的,而是人格理想的兩端。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講:中國每一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個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

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的一種表述,叫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一個人在顯達的時候能以天下為己任,而在困窘之時還不放棄個人修養(yǎng),還能心懷天下,這就是君子了。

在孔子之后,中國古代有許多名士當自己窮困潦倒的時候,還念念不忘蒼生黎民。

詩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僅能容、破敗漏雨之時,他想的卻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想讓更多的人住上好房子。我們不會感到杜甫是在說大話,而是會被那博大的胸襟和熾烈的感情所震撼!

再比如范仲淹,他認為一個士人不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出江湖之遠都應該系念天下君民,都應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這樣博大的胸懷,這樣高遠的志向,不難看到孔子和《論語》影響。

談到這里,大家也許會有一種疑問:儒家講天下己任是要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嗎?

其實孔夫子并不否認個人利益的存在,相反,他所倡導的這樣一種篤定、實用而溫暖的人際理論是以保障每個人利益權利最大化為前提的。他讓你在此基礎上盡量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但孔子認為謀求個人利益的時候不能不走正路,一心想走捷徑,一心想占小便宜??追蜃诱J為,走正路還是走捷徑,是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

他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義就是宜,也就是說,君子走的始終是一條適宜的正路。而小人則一心看中私利,在一己私利驅使下很容易走上邪路。

那么,君子和小人有哪些不同的表現(xiàn)呢?

孔子說: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里仁》)就是說,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記的事情是不同的。

君子每天牽掛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繕,小人則惦記的是自己的家鄉(xiāng);君子心中始終有一份規(guī)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則滿腦子想的是些小恩小惠,小便宜。

一個人他每天就惦記自己家的事情,比如我怎么樣能夠多買一套房,我怎么樣利用一下福利分房政策,每天算計著自家的衣食居住,這就是孔夫子說的小人的心思。當然這也沒有太大的過錯,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心就拘囿在這么一點點利益上,為維護和擴大這一點點利益而不顧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的話,那就很危險了。

君子從來是尊重道德法制的,就像我們每一個人,走過街天橋,走人行橫道,等待紅燈,這些看起來都會給我們生活多多少少帶來一點限制,但是當這點限制成為彼此尊重、社會默契的時候,卻保證了自己的安全。

而小人則貪圖眼前的利益,喜歡鉆小孔子,占小便宜,一次兩次可能得手,但這里面潛藏著危機,肯定遲早要吃大虧。還是拿走路來說,一看紅燈、綠燈中間閃著黃燈,趕緊跑過去吧,覺得這個事情占了個小便宜,久而久之,這里面有多大的隱患大家都心知肚明。

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沒有大眼界,搶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說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個君子不妨從倡導的恒心開始。

我們現(xiàn)在這個社會有了多元選擇,我們在興奮、激情的驅使下,在眾多選擇中搖來擺去、難以決定。這是缺乏恒心的表現(xiàn)。

每一個人走上社會的時候,都會懷抱一種理想和憧憬,希望能夠有所作為。但是為什么這些理想在現(xiàn)實中會一一破滅?一個重要的原因也是我們的恒心不夠。

如果我們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個宏闊境界,即使沒有達到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起碼離君子已經(jīng)不是很遠了。

這是君子的第二個標準。

君子還有第三個標準,就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論語衛(wèi)靈公》)。

就是說:君子是合群的,雖然他內心里莊重、莊嚴不可侵犯,但他在一大群人里頭卻從來不爭。同時,他也決不拉邦結派,謀取私利。

這也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論語子路》)。

舉個例子,許多人在一起,大家的觀點肯定不完全一樣,當各自說出自己的觀點時,一個真君子會認真傾聽的,他能夠理解和尊重每一個人觀點的合理性,同時又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就既保證了整體的和諧,又保留了不同的聲音。我們今天說要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每一個人的不同聲音和諧地融入到大的集體的聲音中。

小人則剛好相反,他是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見這樣的場面:大家討論一件事的時候,領導的話還沒說完,馬上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對對對,領導說得真好,什么高屋建瓴、深邃遠慮之類的溢美之詞說了一大籮筐;可是會后他轉臉就會對別人說,哎,這個領導說的都是什么?。课乙稽c都不同意他的觀點!

關于君子和小人形式的不同,孔子還有一個表述,叫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論語為政》)。

周就是能夠團結照顧到很多人,他以道義為準則與人交往,所以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個真君子不管他有多少朋友,他都會像空氣里的氧氣一樣,讓朋友們感覺到很歡欣,感到受到照應。

比這個字,字形像兩個人緊挨著站在一起。這句意思是說,小人喜歡結成小圈子,他不會融入大集體。

比如說開一個Party,一個君子會讓這里面遠近親疏所有人都覺得很舒服,但是小人呢,他會和他最好的人躲到一個角落去嘀嘀咕咕,好像他們兩個人好得不得了。

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呢?還是因為君子和小人的道德境界不同。

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述而》)小人之所以喜歡互相勾結,是因為他的心里有鬼,想通過這種勾結謀取私利和維護既得利益。所謂結黨營私,正是這個意思。而君子則胸懷坦蕩,因為他坦然無私,所以能夠平和,能夠以善意跟所有人走到一起。

中國一直以和諧為美,而真正的和諧是什么?就是在堅持不同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其實這就是一個君子之道。

因為君子和小人有著許多不同,因而同君子相處和同小人相處,情形會很不一樣。

孔夫子說: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論語子路》)

《論語》的這種敘事方式特別容易懂,就是因為它老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比較。

說,同悅,高興。一個君子你很容易與他相處,但是你又難以取悅他。假如你想以不正當?shù)氖侄稳偹?,他反而會不高興。決不會說你給他一個小恩小惠,他就給你大開綠燈、大開后門。等到他真正使用你的時候,他會根據(jù)你的才干,給你安排一個合適的位子。這就叫器之。

小人的特點是你很容易取悅他,但是你很難與他相處。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在少數(shù)。比如說你給他施一點小恩小惠,幫他一個小忙,甚至你請他喝一頓酒,這個人就會很高興了。即便你取悅他的方式是不合乎道義的、是不正當?shù)?,他也還是會很高興。但是這樣的人又是很不容易共事的。你千萬不要以為取得了他一時的歡心,他以后就會非常忠誠地一路給你開綠燈,雖然你費了很多力氣,花了很多錢財,打通了關節(jié),但等到他真要用人的時候,他不會根據(jù)你的才干給你安排工作,而是求全責備,覺得你這兒不夠格,那兒也不達標,你以前所做的一切都算白費。他會想法刁難你,讓你覺得很尷尬。所以這樣的人你很難與他相處。

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

《論語》中為我們描述的君子,除了要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很好相處的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標準,就是說話和做事的標準。

一個君子的言行,應該是怎樣的呢?

一個君子不會把自己要做的事、要達到的目標先說出來;而往往是等把事情都做完了,目標達到了,才淡淡地說出來。這叫先行其言而后從之(《論語為政》)。

孔子十分討厭那些夸夸其談的人,他說:巧言令色,鮮矣仁?。ā墩撜Z學而》)他認為,真正的君子應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表面上可能是木訥的,少言寡語,但他的內心無比堅定、剛毅。

《圣經(jīng)》說世上最追不回來的有三件事:射出的箭、說出的話和失去的機會。說出去的話有時候就像覆水難收,所以一個真君子,總是先把事情做到,然后再去說。

孔子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這在今天成為一個成語,叫言過其行。一個人說的多過他做的,是君子之恥。

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

君子崇尚實干,那么,一個真君子應當在社會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從事什么樣的職業(yè)?

在孔子看來,君子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是比職業(yè)主義更高一層的理想主義。君子從來不是固定在某個職業(yè)中,他說君子不器。(《論語為政》)君子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作為一個容器存在的。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地中規(guī)矩地擺在那兒做一份職業(yè)而已。

所以,君子的社會角色是變通的、與時俱進的。一個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為,而在于他的所為背后的動機。他們是社會的良心。

人很奇怪,我們是思維決定行動,也就是態(tài)度決定一切。我們在這個社會上,每天做的事情大體相同,但對這些事情的解釋各有不同。

我曾經(jīng)看到十五世紀一個宗教改革家寫的一本書,在這本書中他講了自己青年時代的一個小故事,而這個故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他說有一天他路過一個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浹背地搬磚。

他去問第一個人說,你在干什么呢?

那個人特別沒好氣地告訴他,你看不見啊,我這不是服苦役搬磚嗎?

他又把這個問題去問第二個人。這個人態(tài)度比第一個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磚碼齊,看了看說,我在砌堵墻啊。

后來他又去問了第三個人。那個人臉上一直有一種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磚放下,抬頭擦了一把汗,很驕傲地跟這個人說,你是在問我嗎?我在蓋一座教堂啊。

大家看一看,這三個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樣的,但是他們給出來的解讀是三個層次。

第一種人的態(tài)度我稱為悲觀主義的態(tài)度。他可以把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強加給的一份苦役,他關注對的是當下的辛苦,當然這也是確實存在的。

第二種人的態(tài)度我稱為職業(yè)主義的態(tài)度。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墻,這堵墻是一個局部成品,他知道要對得起今天的崗位,要對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個職務和職稱,所以他的態(tài)度不低于職業(yè)化的底線。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器的境界,作為一個容器的存在他合格了。但事他沒有更高的追求。

第三種人的態(tài)度我稱為理想主義的態(tài)度。也就是說,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塊磚,每一滴汗,他都知道這是在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他知道,它的每一步路都是有價值的,他的付出一定會得到最終的成全。此時,他所做的事情絕不僅僅作為一個器皿,而是關系到我們的生命,我們的夢想,關系到我們最終能不能建筑起一座教堂。而同時,因為有了這個教堂夢想的籠罩,也就成就了一個超出平凡的個體。

由此可見,君子這個《論語》中出現(xiàn)最多的字眼,他的道理永遠是樸素的,是溫暖的,是和諧的,是每一個人可以小哦能夠當下做的;而那個夢想,那個目標,既是高遠的,又不是遙不可及的,它其實就存在于當下,也存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真君子。

論語十二章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jīng)典的原創(chuàng)精神。

2.聯(lián)系自身學習經(jīng)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tài)度;激發(fā)熱愛民族經(jīng)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課文中實詞、虛詞的含義及文言文的學習要點。

難點:(1)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每一則的含義;

(2)流暢地朗讀并背誦本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了解基本的文學常識】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chǎn),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F(xiàn)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jié)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課件展示】

慍(yùn)說(yuè)省(xǐng)傳(chuán)

罔(wǎng)殆(dài)簞:(dān)

2、播放【課文朗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語音、語調、停頓)

小組合作參照課下注釋翻譯課文。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注意重點文言詞語的解釋。

【明確】

○孔子說:“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yè)是否復習過呢?”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復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fā)現(xiàn)。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干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里,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三、局部探究?

朗讀背誦1-6則,品味理解每一則的內容

【明確】

①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tài)度,屬于個人修養(yǎng)范圍。

②討論思想品德修養(yǎng)。

③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yǎng)的過程。

④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

⑤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認為二者不可偏廢。

⑥此章孔子回環(huán)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贊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

可參考【微教案:孔子的主張】

四、總結拓展?

《論語》凝聚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博大智慧,無論是學習方法、求知態(tài)度,還是道德修養(yǎng)。其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fā)展正處于萌芽階段的同學們,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值得我們學習。

拓展小資料:【課件展示】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古人常用“弱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耄耋”來指代年齡。

五、作業(yè)設計

背誦翻譯《論語》1-6則。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檢查背誦,導入新課。檢查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效果,教師把握學情,更好的安排教學。

二、整體感知

1、學生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菊n件展示】

曲肱(gōng)

博學而篤(dú)志

2、播放【課文朗讀】,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語音、語調、停頓)

小組合作參照課下注釋翻譯課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注意重點文言詞語的解釋。通過欣賞影視課文和反復誦讀課文,有助學生獲得初步的課文感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及借助必要的工具書翻譯淺顯文言文的能力。

【明確】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p>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對于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樣?!?/p>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孔子站在河邊說:消失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它日夜不停息地向前流去。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p>

○子夏說:“一個人心有遠大理想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要多多提出疑問,多多深入思考。對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過多的干擾,“仁”就在這當中了。”

三、局部探究

朗讀背誦7-12則,品味理解每一則的內容

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參照第一課時學習方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自學完成。

四、總結拓展

分類整理歸納

1.成語:

溫故知新、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裆贫鴱?、博學篤志、飯蔬飲水

2.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tài)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人修養(yǎng):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五、作業(yè)設計

背誦《論語》7-12則。

六、板書設計

論語

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個人修養(yǎng)

喜歡《[推薦]論語十二章教案3000字通用》一文嗎?“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希望帶您更加了解幼兒園教案,同時,yjs21.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論語十二章教案專題,希望您能喜歡!

相關推薦

  • 大班新學期教學計劃3000字通用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可以指生產(chǎn)、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chǎn)資料;生活資料。參考資料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工作才會更加好!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大班新學期教學計劃3000字通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
    2022-11-30 閱讀全文
  • 論語讀后感900字模板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jīng)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關多類信息、情報。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后感900字模板”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說...
    2022-11-29 閱讀全文
  • 幼兒園老師年終總結個人總結3000字通用 流水一樣的時光,新的一年即將拉開帷幕,大家伙都開始準備自己的崗位年度工作總結。一個人要成長,就必須真誠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您知道年度工作總結里都有哪些重點嗎?以下是由編輯為你整理的《幼兒園老師年終總結個人總結》,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2022-12-02 閱讀全文
  • 小班年終總結個人3000字 時間過的太快了!在目前的崗位上,已經(jīng)又快干滿一年!你一定一直在準備崗位的年度工作總結。在總結過程中,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問題并改正。究竟怎么才能寫好一篇崗位年度工作總結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陸續(xù)為大家整理了小班年終總結個人,請收藏并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2022-11-17 閱讀全文
  • 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范文(3000字) 身為的幼兒園教師,我們必須要會寫說課稿,為了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上來,老師們通常會在授課前準備好說課稿,有了說課稿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我們在寫幼兒園說課稿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2-10-30 閱讀全文

我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平常的學習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會提前準備一些資料。資料可以指生產(chǎn)、生活中必需的東西。如:生產(chǎn)資料;生活資料。參考資料我們接下來的學習工作才會更加好!所以,您有沒有了解過幼師資料的種類呢?小編經(jīng)過搜集和處理,為您提供大班新學期教學計劃3000字通用,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

2022-11-30 閱讀全文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遇到難題時,我們經(jīng)常會用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進行參考。資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關多類信息、情報。資料可以幫助我們更高效地完成各項工作。那么,關于幼師資料你了解哪些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后感900字模板”歡迎您閱讀和收藏,并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說...

2022-11-29 閱讀全文

流水一樣的時光,新的一年即將拉開帷幕,大家伙都開始準備自己的崗位年度工作總結。一個人要成長,就必須真誠面對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您知道年度工作總結里都有哪些重點嗎?以下是由編輯為你整理的《幼兒園老師年終總結個人總結》,強烈建議你能收藏本頁以方便閱讀!...

2022-12-02 閱讀全文

時間過的太快了!在目前的崗位上,已經(jīng)又快干滿一年!你一定一直在準備崗位的年度工作總結。在總結過程中,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問題并改正。究竟怎么才能寫好一篇崗位年度工作總結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的編輯陸續(xù)為大家整理了小班年終總結個人,請收藏并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2022-11-17 閱讀全文

身為的幼兒園教師,我們必須要會寫說課稿,為了將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上來,老師們通常會在授課前準備好說課稿,有了說課稿才能有計劃、有步驟、有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我們在寫幼兒園說課稿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幼兒教師教育網(wǎng)特意收集和整理了幼兒園小班說課稿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2022-10-30 閱讀全文